营销策划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35:39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1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

一、专题研究类

1.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2.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3.定价技巧的应用

4.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5.论公关促销策略

6.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7.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8.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探讨

10.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11.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2.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13.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14.“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15.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16.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17.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18.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19.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20.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市场定位战略的应用

23.市场渗透策略的应用

24.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25.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26.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27.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28.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29.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30.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31.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32.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33.从汽车销售谈制与集团经营

34.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

35.服务营销新模型

36.论“名牌”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37.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4p”、“4C”、“4S”三位一体的结合与应用

39.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

40.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41.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42.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探讨

43.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44.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45.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改造

46.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47.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48.国内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9.医疗服务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50.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1.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探究

52.浅析服务企业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

53.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54.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56.体验营销在某行业的运用

57.论服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8.跨文化营销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59.营销渠道变革的新趋势研究

60.高科技产品的营销战略研究

61.整合营销及其应用分析

62.企业危机公关研究

63.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64.论营销城市

65.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研究

二、企业、产品研究类

1.某企业(产品)的市场调研

2.某公司Ci设计方案

3.某企业广告案例分析

4.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

5.某企业销售激励机制的设计

6.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lw61.com)

7.某公司营销队伍的组织与设计

8.某公司企划案例研究

9.某企业促销方式评价

10.某企业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评价

11.某产品企划案

12.某公司或产品广告效果评价

13.某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14.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5.某产品分渠道研究

16.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7.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8.某企业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19.对某产品的市场预测

20.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

21.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2.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23.某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营销绩效关系研究

24.某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25.浅析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以及对策

26.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27.宝洁洗发水多品牌实施的效度分析

28.诺基亚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效度分析

29.宜家公司对我国家具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

30.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展战略的探讨

31.沃尔玛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蒙牛公司企业文化营销探析

33.海尔集团员工与顾客满意度探析

34.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研究

35.中国某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市场营销论文题目

市场营销专业2010届部分毕业论文题目(市场营销类)1,中小企业产业市场营销障碍与对策

2,供应链系统中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探讨

3,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

4,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5,呼伦贝尔市旅游营销问题和发展策略

6,呼伦贝尔市保险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7,呼伦贝尔市旅游业营销策略与分析

8,营销创新——我国企业的营销创新研究

9,浅析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10,从银行业务拓展看银行营销

11,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营销整合的策划性研究

13,我国网络游戏营销策略分析——以《》为例14,关于呼伦贝尔市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15,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16,论营销职能是企业的基本职能

17,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18,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19,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20,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21,论消费心理预测

22,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23,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24,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25,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6,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27,市场细分原理与企业目标市场选择

28,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9,我国服装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0,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1,我国连锁企业商品配送问题研究

32,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33,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

34,我国物流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5,浅析当前工商企业营销渠道的矛盾冲突36,水平渠道冲突与管控

37,垂直渠道冲突管控

38,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

39,结合行业谈企业营销战略选择

40,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定位研究

41,企业定位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研究

42,企业定位中差异性特征的选择

43,中小企业市场目标市场选择

44,中小企业的差异性塑造

45,中小企业产品组合策略选择

46,产品组合策略与价格策略协同问题研究47,终端主导市场条件下企业渠道变化

48,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49,企业包装策略研究

50,差异化营销策略分析

51,产品分销中窜货问题研究

52,论新产品开发策略

53,论渠道创新策略

54,论酒类产品的渠道策略

55,食品企业品牌提升研究

56,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设计渠道结构57,啤酒企业的渠道策略研究

58,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59,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管理

60,市场预测手段研究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题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关问题2,乡镇企业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

3,试论公关策划的几个问题

4,试论广告策划

5,创新思维在公关中的应用

6,经济全球化与公关观念创新

7,产品推销中的公关策略

8,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形象策略

9,良好的购物环境在促销中的意义

10,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公关问题

12,市场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13,试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4,组织变革的理论分析

15,试论现代管理的系统观

16,试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

17,政府公关形象的塑造

18,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19,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20,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

21,组织形象构成要素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1,国际企业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国际企业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研究3,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营销

4,论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5,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策略

6,国际营销的两个流派:标准化观点对适应性观点7,国际营销:标准化与差异化的融合

8,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

9,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营销战略新发展10,国际营销渠道新特点与跨国经营

11,试论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12,中国企业国际营销进展:阶段特征与战略转变1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际营销战略

14,试论跨国战略联盟与提高企业国际营销效率15,全球本地化:国际营销之谜

16,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绿色营销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1,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2,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3,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

4,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5,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6,解读女性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范式

7,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

8,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9,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10,消费体验理论评述

11,个人消费行为模型分析

12,方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13,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策略

15,广告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

16,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化解17,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分析18,大学生通信业务消费行为分析

19,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20,对从众消费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21,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行为研究

22,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服务营销论文题目:

1,论服务与服务营销

2,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4,超市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5,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6,透视服务营销的分析框架

7,服务营销:21世纪企业营销立足之道8,服务营销打造顾客满意

9,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10,服务质量分析及评价研究

11,服务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

12,论服务营销的有形化策略

1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14,服务利润链与内部营销

15,客户关系管理在医院服务营销中的应用16,服务营销的基础探析

17,知识经济与服务营销

18,顾客满意战略与服务营销

19,企业服务营销的初步探讨

20,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及应用

21,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

22,城市超市顾客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相关文章:

1.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参考

2.2016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2016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该教育模式的推动下,一大批拥有高技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应运而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行各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会展业属于其中之一。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其影响面广、关联度高、经济拉动系数大,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之一。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基于上述背景,我国很多城市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对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很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部分院校还专门为该专业设置了研究生方向。

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好、起点高、综合素质比较强,因此大部分本科院校对会展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会展策划师、会展项目经理等岗位。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英语交流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一定要区分开来。对会展专业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职业定位,关系到每一位高职毕业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前途,也关系到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定位有两层含义:一是确定自己是谁,适合做什么工作;二是告诉别人你是谁,擅长做什么工作。职业定位,就是清晰地明确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它是人在整个生涯发展历程中的战略性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具体而言,从长远上看是找准一个人的职业类别,就阶段性而言是明确所处阶段的对应的行业和职能,就是说在职场中自己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它是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定位错误或是偏差较大,那必然意味着接下来职业生涯垢挫折和失败”。[1]

通过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名称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策划”和“管理”是本专业所培养的重点方向。但作为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的高职院校,如果将毕业生定位在会展策划和管理岗位上,那么注定我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应届毕业生从事任何行业都要从基层开始,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应该如此。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应该把自己的职业定位放在会展行业的最基层的岗位上,从基层岗位做起,再发展各方面能力,最终朝策划与管理层发展,即“策划”与“管理”岗位是高职院校会展毕业生的终极目标。

为了对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作科学引导,编撰出科学可行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了调研。通过向行业、企业深度访问,发放问卷,对会展企业人才结构及职业能力要求作分析,最终得出一致结论:高职高专会展毕业生可以对以下职业进行定位――会展策划助理、会展营销专员、会展服务专员。

一、定位一:会展策划助理

从我院会展专业团队对我国各种类型的会展企业进行调研的结果中可以了解到,“会展策划师”这一岗位是每位会展从业人员的终极目标。“会展策划师是指从事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进行项目立项、招商、招展、预算与运营管理方案的策划,项目销售以及现场运营管理的从业人员”。[2]从目前会展行业给这一岗位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会展策划师不仅能够详细系统地了解会展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而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超强的管理能力和项目运作能力。

“在中国会展行业,会展策划师还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新兴的职位,前景非常明朗,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会展发展较好的城市,会展因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3]据了解,在我国,会展策划师的平均年薪30万左右,这一数据足以让每一个会展行业的从事人员心动。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基础相对较差,但并不代表所有高职院校学生都不能成为会展策划师。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到,企业在选择应届毕业生从事策划岗位时,考查最多是该生的文案撰写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等。因此,我院会展专业教学团队对高职会展专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了了解和分析,发现少数学生的文案撰写能力非常强,且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具备从事会展策划的基本素质。如果侧重进行培养,这些学生的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从我院会展专业2009级、2010级两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少数的文案撰写能力非常强的学生最终能在会展行业从事策划工作。

从事会展策划岗位,并不代表一开始就能单独做展会项目,这一岗位仍然要从基层开始做起,因此,我们给高职专业毕业生在策划岗位上进行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会展策划助理。

会展策划助理是目前很多会展企业需求量非常大的岗位,该岗位主要是协助会展策划师进行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招展、招商、文案撰写等工作,在该岗位上,毕业生可以学到很多会展行业综合性的实践知识,为日后真正进行项目的策划与运作打好基础。

二、定位二:会展营销专员

会展公司经营项目时,营销是公司上下强烈关注的问题。“会展营销是会展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提高会展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价格、服务、形象设计、宣传等多种手段所采取的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会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成功地将会展推向市场,需要周密策划,通过系统化营销实现”。[4]从学术界目前给会展营销的定义分析看,会展营销人员需要进行会展市场调研与分析、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会展项目市场环境分析与定位、会展项目的宣传推广和确定会展项目的营销方案等。

我院会展教学团队对会展企业的营销岗位进行了分析,会展营销岗位的职业级别包括:电话营销业务员、营销专员、营销经理、营销总监。作为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高职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学生在营销岗位的职业定位只能是电话营销业务员和营销专员。企业在考虑学生具体定位于哪个岗位上,也需要参照学生的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电话营销业务员比较适合女性做,选择营销专员时,企业考虑更多的主要是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是否敢于面对挑战等。

通过对企业营销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这些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定位应该是电话营销业务员和营销专员。从这些最基层的岗位开始,逐步进行职业规划,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做到营销总监。

我院会展专业教研团队对会展专业2009级、2010级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大部分通过的能够胜任且愿意从事营销岗位的毕业生目前工作情况良好,部分学生做了营销经理。最终我们发现,会展营销专员这一职业定位是科学合理的。

三、定位三:会展服务专员

会展业与服务业都属于第三产业,会展企业在运作展会的过程中要进行客户服务,在展会现场要进行各种现场服务,因此,会展服务人员是整个展会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会展服务是指主办方或承办方提供的,或者通过主办者或承办者提供的直接服务或间接服务”。[5]从目前学术界对会展服务的定义来看,会展行业对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懂得服务技巧,而且要具备服务意识。

目前,很多会展公司大量招聘会展服务人员,但从事这一岗位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形象,能真正能满足这一条件的毕业生较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类时,高职院校的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定位,针对那些形象较好但文案策划能力不强且不愿意从事营销的学生,可以将他们定位在会展服务专员的岗位上培养。

通过对我院会展专业2009级、2010级毕业生进行的调研可以了解到,目前很多形象较好的学生顺利地在各大会展企业从事会展服务专员一职,2009级部分学生由于表现出色,做到了会展服务主管,逐步往管理岗位发展。

基于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会展营销专员这一职业定位是符合高职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是科学合理的。

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高质量地发展。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情况是其高质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对毕业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和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更应该与时俱进,对该专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定位更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兴权.职业定位决定你的人生.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9.

[2]郑建瑜.会展经营策划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3.

[3]郑建瑜.会展经营策划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3.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商贸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实践

商贸专业是高职学校常设专业,旨在培养市场经济环境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商务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人才。从培养模式看,传统高职商贸类教育应试及“本科压缩化”痕迹严重,往往重理论阐述,轻动手技能;重知识传授,轻素养形成;重课程讲授,轻技能培训。基于此模式,学生的毕业鉴定往往建立在课程考核是否如数通过上,以及布置毕业论文,指导学生思考与总结。但从实施效果看,既难以突显职业学校教育特色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课本上,没有实践的机会,没有体验的快乐,为考而学,学而无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

因此,在高职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施行项目化毕业设计既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反思更是一种探索与提升。一方面,为学生顺利走上社会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重新审视和沉淀所学知识,在学以致用中将知识和经验内化成自己的认知。

一、以创业为导向,实施项目化毕业设计,实现为学而教

(一)以创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符合学生创业需求,推动学生创业进程

笔者在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了120名15届大专生,通过问卷方式进行了创业意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7份,其中男生44份,女生73份。调查对象涉及会计,软件,动漫设计,小学音乐教育四个专业。从调查结果看,59%的学生考虑过创业,其中5%的学生在校期间已开始进行创业准备。但从学生掌握的资源来看,他们对于创业的热情遭遇了许多现实的阻碍:如知识、经验不足,资金有限,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创业团队缺乏合作等。其中“知识经验不足”是绝大多数(79%)考虑创业的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

基于此现状,学生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找培训班上课,求助于有经验的创业人士,请求学校开设相关实践课程……显然,学校作为教育资源的聚集地,完全可以通过课程的设定与改革满足学生创业的知识需求,推动学生的创业进程,让学生真正的从课堂中受益,实现为学而教。

以创业为导向推行毕业设计,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将学生的创业梦想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实施内容。从团队的组建,公司的布局,到产品的策划,渠道策划,促销策划、再到企业经营分析、财务分析、策划的表达……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初步接触并体验创业的环节及流程,既给予了学生创业梦想的体验式教育,又可在毕业设计的进程中有针对性的给予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训练,在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的过程中实现高职教育从知识逻辑为主线向工作情境为主线的转化。

(二)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综合相关课程建立毕业设计课程体系,打造学生实践体验平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只需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发]引导、帮助的作用。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学习是以明确的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为目标,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创业项目毕业设计中,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各自的创业项目。随即,所有的教学安排都围绕各组的创业项目开展实施。根据创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将毕业设计所需的知识分类为若干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下设立若干个子项目。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各个阶段性任务并完成毕业设计的完整作品。

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五年一贯制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将《网页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创业实训》三门课有机结合,以创业项目为导向,营销策划为立足点,网页制作为载体,建立学生毕业设计课程知识体系。在《创业实训》课程中完成创业项目的确立,创业团队的组建,公司介绍,经营维护,财务分析等模块;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完成项目的市场调研,市场定位,产品策划,渠道策划,价格策划,促销策划,行动方案等模块;在《网页制作》课程中通过网页建设集中展示创业项目与营销策划的主要内容,并根据需要开拓线上销售的相关建设。通过三门课的教学,训练与实践最终形成基于创业项目的毕业设计作品。

(三)以毕业设计为形式,小组合作为方式,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创业项目毕业设计作品分成文案和网页展示两项。其中文案包含两大部分:创业策划文案与营销策划文案。创业策划案包括:公司简介、团队分工、产品介绍、财务分析四大模块。营销策划文案包括:市场调研、Swot分析、4p策划、行动方案四大模块。

在毕业设计的学习和作品完成中,各科目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并建立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根据阶段目标给组员分配具体的任务,并监督、评价组员的完成情况,记录组长工作日志,形成组员平时成绩考评依据。例如:某小组有4名成员。在教师布置阶段任务后,由组长将任务平均分配给全组成员,并根据各成员的实际工作成果分配全组最终得分。如该阶段作业最终得分80分,组长将其分配为:a同学17分,B同学20分,c同学24分,D同学19分。故a同学该作业最终得分17*4(小组4人)=68分,以此类推。在毕业设计的最终评定中同样借鉴此法,答辩老师既给予小组得分,又参照各成员的工作量给予个人打分,并将小组得分与个人得分按比例计算出每一位学生的最终得分。

小组合作与组长负责的考评模式实现了合作与分工的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与监督机制的形成,并最终较为客观公正透明的评定学生成绩。

二、以创业为导向实施项目化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

(一)注重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当教学从纯理论走向实践,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首先教师要真正具备“双师”的职业能力。不仅懂得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实战能力。熟练各种实际运用,预见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次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整合教学资源。以毕业设计为方向的课堂教学必定会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会增强。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在毕业设计相关课程的改革中敢于探索,乐于研究。

再次教师要加强团队合作。毕业设计的各门课程既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为保证各小组有质量的交出完整的作品任课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和联系,懂得配合与协作,共同分担课程关联部分的额外工作任务,互帮互助,不可计较一己得失。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教学资源

毕业设计要避免纸上谈兵,任务的设计与完成当尽可能地与实际结合。以市场营销策划为例,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寻找目标群体,对话目标群体,在各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发现和思考创业项目的定位,在市场环境中制定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让学生真正的行动起来,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营销策划的过程,感受团队合作的氛围。

同时,学院可以毕业设计为契机,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教学资源。学院可邀请企业人士参与学生毕业设计的评定:一方面将毕业设计作为学院教学特色加以宣传,另一方面借此机会向企业推荐优秀人才。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企业平台得以展示,这既有利于全面展现学生的w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吸收各种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学习平台,甚至通过学院的牵线搭桥促成优秀创业项目的真正落实。

三、以创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及反思

(一)实施效果

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5届电子商务两个班级为例,共组成了16个创业团队,创业项目涉及餐饮、文化、养老、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极具市场潜力的好项目,甚至得到了相关企业的关注。如:“子衿汉服工作室”思考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实现;“老街坊居家养老机构”立足老龄化社会趋势创建居家养老新模式……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而教育需要给他们提供的往往只是一个舞台和适当的引导。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许多团队也遇到了各种困难:对项目的怀疑,能力的怀疑,成员间的意见纠纷,人事纠纷……无论同学们能否成功化解困难,最终,每个学生都在毕业设计中挑战了自身能力,学会了团队合作,锻炼了胆量,体验了创业的酸甜苦辣,增进了师生情谊……而这些都将为他们踏上社会提供理性的经验和判断。用同学们的话说:“毕业设计比以往的课有意思多了。”“好辛苦啊,不过也很有成就感。”“现在去公司面试,我心里比以前有底了。”“等毕业了,我们就打算真正做这个项目了。”……

(二)反思

毕业设计从布置到完成耗时一个学期,三门课的课时分配为:创业策划每周6课时,市场营销策划和网页制作每周5课时。从实施效果看,网页制作课时可适当缩减,营销策划课时可适当增加。由于创业项目立项过程需耗费大量时间,因此可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期中以后加设若干节创业实训课,布置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并完成分组,各小组在第二学期开始前基本完成创业项目的立项,为毕业设计的完成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就业

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是学生在营销岗位上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从现实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取决于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把握,而职业知识和技能就源自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决定就业状况。

1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营销基本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强化营销岗位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性和技能性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一致。从实践教学看,它能够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竞争力。

1.2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营销专业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

用人单位普遍希望营销专业毕业生马上就能胜任工作,而现实情况是营销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普遍欠缺。因此,确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的机会。

2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2.1交往沟通能力

交往沟通能力一般是指能妥善处理营销活动中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进行。交往沟通能力表现为:与相关人员友好相处,积极与人合作,办事不失原则,办事公正公平,诚实守信,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较高的容忍力,胸怀宽阔,能有效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实现人际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2市场调研能力

市场调研能力是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包括:市场需求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化趋势;购买者调查,目的是了解谁决策、谁购买、为谁买,购买者的购买动机和购物行为;价格调查,主要研究价格对商品需求的影响;分销调查,主要包括商品销售地区和销售网点的分布、潜在销售渠道分析等;市场竞争调查,目的是掌握竞争对手情况,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促销调查,涉及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促销活动等。

2.3营销策划能力

营销策划是对企业将要发生的营销行为进行超前规划和设计。营销策划包含创意、目标和可操作性三要素。没有独辟溪径、令人耳目一新的营销谋略不能称为营销策划,没有具体的营销目标,策划也落不到实处;而不能操作的方案,无论创意多么巧妙杰出,目标多么具体、富有鼓动性,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这种所谓的策划只能是资源浪费的过程。

2.4商务谈判能力

谈判是彼此间有利害关系的双方或多方为寻求一致而进行洽谈、协商的行为,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让双方或多方能满足各自的需要。为了使谈判富有成效,需要营销人员具有一定的谈判能力,在谈判过程中,要设法建立一种合作融洽的气氛;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掌握整个谈判的结构;要按谈判的进程,掌握各阶段的谈判技巧;要研究谋求一致的策略,最终实现成交。

3提升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策略

3.1以企业岗位调查为基础,明确营销专业定位与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据统计,目标岗位大多集中于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策划员、销售主管、部门经理等,其中营销员、推销员是最主要的岗位,分别占到了40%和33%。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部分综合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的锻炼,可以进入中层,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因此,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心。

3.2拓宽基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的课程体系设置

营销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书写能力差、应用工具能力差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调查报告、策划方案中的错别字、语句不通及格式混乱的现象不是少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大学语文、应用写作、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时数,从而构筑合理、扎实的基础公共课程体系,为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发展后劲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的实施中,选择理论体系基本成熟,代表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作为必修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多设置一些技巧性、实用性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如营销策划、市场调研技术、案例分析、推销学、商务谈判等。在学时安排上,适当减少教师直接授课的学时,增加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操作等实验学时。鼓励学生参加Cmat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3.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岗位技能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特点,可在以下课程教学和环节中强化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结合教学内容由学生提出若干调研专题,如大学生手机消费、上网情况、护肤品消费、饮料消费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技能和调查分析能力。市场营销学等课程:选用市场营销模拟教学软件,根据可选剧情,如手机、冰箱、护肤品等,模拟不同产业环境中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相互竞争,分析市场需求、竞争者动态,修正自己的战术,制定下一步策略。在电子商务实验中,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掌握B2C、B2B、C2C的交易模式、物流管理、网上银行、eDi中心的管理等基本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岗位技能水平。营销策划:营销策划就是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拟定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营销策划方案,提出开拓市场和营造市场的时间、地点、步骤及系统性的策略和措施,而且还必须具有特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高度可行性方案。推销学课程:由学生分别扮演推销员和顾客,进行情景教学,针对某种产品或服务进行推销活动。一次模拟结束后,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模拟推销。商务谈判课程:结合商务谈判的开局、磋商及签约的程序和技巧,组织“模拟商务谈判”,也可结合模拟公司的实际,事先设计业务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模拟谈判。

3.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实现与企业需要的对接

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学生送到营销岗位一线,使学生直接接触职业岗位工作,这是实践课程实施的一条最根本途径。学生按有关规定到企业、实习单位进行综合营销实习,与企业对接,学生转变为经营者,为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校外实战性的营销实习,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营销工作中去,并从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职业学校的数量、在校生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大量中职毕业生特别是营销管理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不是数量过剩,而是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规格定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导致社会需求巨大并不断剧增但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就业岗位的矛盾与尴尬局面。本文试图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寻找建立一个适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以实现中职教育改革的目标。

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出现偏差。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的转换时期,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而我国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一方面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营销类人才紧缺的矛盾。

2.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与普通大学的课程设置相比,除课时减少外,内容基本相同,是“压缩饼干”式的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缺乏高职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教学仍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4.实训基地建立困难。市场营销专业难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的紧张程度日益加剧,保守核心机密和减员增效是其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因此,不能要求企业自觉承担培训现代化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甚至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建设思路

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个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它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更体现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程。

三、市场营销专业定位研究

在专业定位研究方面,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研究市场营销职业分类,然后找出相对应的典型职位,最后根据中职培养特点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

如果我们将“理论”到“应用”作为一个纬度,而“局部”到“整体”作为一个纬度,可以将大多数营销职业分成五类,与之相对应的有五类典型职位。

1.市场营销理论人才。主要是在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营销顾问、财经编辑等岗位。

2.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等。

3.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策划总监和其它策划岗位。

4.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推销员。

5.市场营销服务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人员等。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和普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后者主要培养从事营销理论和科学研究以及进行工程设计、规划或决策的人才,直接从事将理论、设计、规划或决策转化成有效的产品营销工作:而前者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因为中职教育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建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

既要重视以职业知识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又要重视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还要加强对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密切融合,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定位构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

1.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设计。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在课程改革与设计时,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应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在掌握营销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开设有效的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上岗工作。

(2)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3)教学考评改革。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志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建立自营实训基地。只有把教学、生产、科技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职业院校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自营实训基地既能缓解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6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但作为该产业核心要素的人才,是发展这一产业的基础,其中营销策划类人才对创意的产业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探讨文化创意人才素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营销策划类人才的素质特征,分析当前我国营销策划类人才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教育方法及人才成长环境两个角度提出营销策划类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素质特征;营销策划类人才;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而这一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人的创造力。文化创意人才主要包括营销策划、专门技术和管理三种类型。其中营销策划类人才是创意思想的具体构思和谋划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是连接创意产品与市场的桥梁,通过市场分析及预测来发现市场需求哪些创意产品;另一方面,他们是创意产品开发的具体实现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创意产品传送到消费者手中,最终实现创意的产业化。可见,营销策划类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文化创意人才及营销策划类人才素质特征入手,来探讨营销策划类人才的培养策略。

1文化创意人才的素质特征

依据人才素质特征理论,本文主要从基本素质特征和创新素质特征两个角度来考察文化创意人才的素质特征。其中基本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岗位能力、思想道德和身体状况四个方面,这些素质特征与一般的人才并无差异,毋庸赘述。而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新素质主要涉及创新的思维、精神和能力三个方面[1-2]。创新思维是指文化创意人才拥有广阔的知识及较强的专业知识,并运用这些已有知识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想法,这种想法不拘泥、不刻板,能与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相协调;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新精神属于非智力因素,它体现为对世界和事物保持着好奇心,并且在思维上敏锐灵活;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很多方面能力的组合,主要包括记忆力、洞察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思维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而且更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意识,它同时还是一种发掘问题、不断探索的心理驱动,它是文化创意人才素质中的核心部分。营销策划类人才是指能够进行整合营销以及品牌传播,并且能进行策划方案设计的一种复合型人才[3],是文化创意人才集合中的一个重要子集。因此,营销策划类人才除去上述文化创意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征和创新素质特征外,还需具备一些独特的素质特征。这些独特的素质特征包括:一是专业技能与行业经验,营销策划类人才要具有较深厚和较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比较宽泛的知识面,能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理论从新的层次上认识和分析相关事情,且行业经验丰富,善于把控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二是灵活的思维方式,营销策划类人才的思维一定要比较敏捷,也要善于接纳各种各样的创意元素,不断打破旧的传统,构建新的模式;三是敏锐的洞察力,营销策划类人才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创意人才利用的核心源泉,它是人的灵感和多种创意元素的结合,任何的变化和新生事物的萌动都有可能是这类人才创作的源头,所以他们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四是崇尚自由的精神,营销策划类人才只有身处的工作环境比较自由和宽松,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五是强烈的职业成就感,营销策划类人才希望通过工作本身带来更强烈的职业成就感,这样也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也就是说他们在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3]。

2我国营销策划类人才存在的问题

2.1人才供求不平衡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发展创意产业的城市中,文化创意产业人员数量占当地总工作人员的比例如纽约是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创意产业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创意产业人员数量占总工作人员的比例还不足1‰[4]。对于营销策划类人才,北京大学的彭吉象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缺得最多的人才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类就是能够从事营销策划方面的人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差不多有八成年龄在20~25岁之间,从业年限在2年以内的超过70%,从业年限在3~8年的大约占到20%,超过8年从业年限的占比不足10%,这说明从业人员行业经验的累积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不断发展中的创意产业的需要[5]。从我国营销策划类创意人才的培养状况来看,此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掌握了一些有关营销策划的相关知识和体系,但在实践工作中,真正要去解决企业里的相关问题时,却发觉有些基础知识没有办法真正得到应用,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实中的高校在培养相关人才方面与企业或公司在营销策划人才的实际需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有人曾在4所高校的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中抽取了156名以后希望从事营销策划类工作的学生开展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下:毕业半年内有17人在营销策划岗位的业绩比较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比例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0.9%。在1年之内,有32人在营销策划工作岗位上的业绩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比例占到20.5%。也就是说有大部分毕业生无法在1年的时段里真正胜任营销策划类任务。企业对营销策划人才的高需求与高校对营销策划人才供给之间出现了结构性错位。

2.2人才开发制度不完备就当前来看,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策划、研发人员以及创意执行人才相对比较稀缺,对创意产业本身了解透彻的、对人文和社会有很深刻的认识的、能根据我国特色提出更多更好创意的高标准营销策划类人才尤为稀少,能达到国际水平的则更是少上加少。但这些人员的数量却决定着文化创意企业能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形成这种状况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营销策划类人才培养方面的机制不是很完善。根据我国整个范围统计情况了解到,目前约有八十余所涉及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但有近四成的还处在发展初期,且大多位于几个特大城市,同时,一些院所还缺乏与时俱进的相关教育理念,在营销策划类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安排上与实际的需求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此外,营销策划类人才流动的市场化不够也严重制约了此类人才的开发。一种情况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缺乏交流平台,让很多优秀营销策划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施展个人才华,另从薪酬角度调查发现,营销策划类人才的总体薪酬水平不高,这更加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种情况是,由于缺乏合理的专业人才市场,营销策划类人才流动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市场无序性,这既让企业在培养和开发营销策划类人才方面耗费比较多的成本,又让营销策划类人才出现了不可持续及不能长效发展的现象[4]。

2.3人才培养存在误区在营销策划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及师资方面,我国一些高校中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营销策划类专业设置的课程普遍分两类。其中一种是倾向于理论型课程。这类课程一般会给学生设置更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等相关课程,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系统理论。另外一种是倾向于应用型课程。这类课程重点锻炼的是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能力。希望学生们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能真正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营销策划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师资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但目前,从营销策划专业整体来看,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师资规模没有伴随学生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因此,师生数量之比没能达到合理的水平,一般都难以满足营销策划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另外,营销策划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传统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其中传统讲授的方法一般很难满足此类专业实际运用的相关要求,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法得到很好的训练。同时,案例教学法因为教材不是很统一、使用的案例也缺乏时效性及典型性等问题,使得这种方法在我国营销策划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没有真正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另外,营销与策划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训练是营销策划类人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从而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但是,我国高校中营销策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普遍相对薄弱[6]。

3营销策划类人才培养策略

3.1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综合考虑,培养营销策划人才可以合理地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已被很多国家的营销策划类专业人才培养广泛应用。此方法主要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课前:授课教师对需要分析讨论的案例进行选取、整理和编写,案例选取需要具备可借鉴性、针对性、典型性以及时效性等特点。课上:这一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课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以督促学生对课上案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整理[7]。二是品牌跟踪。对于每个在校的营销策划专业的学生来讲,去追踪一些品牌的形象、发展规律及环境状况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品牌追踪方面最好是要求每个学生从大一开始直到毕业,四年中跟踪两个不同行业的品牌,跟踪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包括收集两个品牌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中的营销策划活动及所采取的方案,另外,还要分析两个品牌所处的宏微观环境,并对在不同环境中的营销策划活动及方案预先进行评价,之后,当营销策划活动结束时再评价其真实效果。三是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开发模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在进一步的改革,同时,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校企合作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是建立创意产业营销策划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基地,也可以是企业直接接收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方式。不管是建立合作培养基地还是直接进企业实习,一般都可以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还可以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实践基地。这些教学方法的合理采用,既可使学生更快地领会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解决培养目标和定位存在误区等方面的问题。

3.2培育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本文主要从高校、企业和市场三个层面来分析人才成长环境。一是高校培养环境。增强师资队伍力量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能够培养营销策划人才的师资应该具有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高校营销策划专业的教师应以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为主,并让专业教师进入企业里面开展挂职训练以及行业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让专业教师与企业以及市场取得密切的联系,从而能跟上行业发展和变化的步伐。同时,也要以有专业实践经验及一定学术水平的兼职教师为辅,从知名企业聘请优秀的营销策划人士或业内资深人士到高校兼职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使教师队伍不仅在规模上有所增加,而且还在知识结构上可以进一步优化。二是企业开发环境。企业如何吸引、利用与开发人才是其发展的关键。基于营销策划类人才的素质特征,企业可以利用人本思想来吸引和管理人才。企业要把营销策划类人才看作整个组织的主体来尊重,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再在此基础上给予比较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工作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提供更多更适合的方法来发展营销策划类人才,使其更快地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三是市场培育环境。一方面,市场要提供足够的基础条件、设施以及各种信息交流平台,以营销策划类人才的素质特征为导向来培育合理的人才培训市场;另一方面,还要打造合理高效的营销策划类人才市场,这一市场按照营销策划类人才的供需、竞争、价值及成长等方面的规律和要求[2]形成营销策划类人才与企业之间良性沟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孟琦.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开发途径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2(5):120.

[2]陈树文,宋晨.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开发途径研究,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3]罗香妹,阳艳群,窦均林,等.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473-474.

[4]赵延芳.创意产业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人才开发机制问题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12(3):41-44.

[5]张峰.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开发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4):42-43.

[6]罗江,朱华锋.面向企业需求的营销类人才培养特色及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3-97.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7

一、胜任力的内涵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可见,胜任力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整合。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胜任力特征评价法,学术界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特征也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研究,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是指市场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优于他人的某种或某些显著的或潜在的特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见表1)。

二、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于2003年招收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为了解人才培养现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收集资料,对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截止2015年6月,市场营销专业在校生共计231人,课题组发出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3份,回收率89.37%。对2010年-2014年的毕业生利用网络调查法收集资料,共计发出问卷55份,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87.27%。所有回收的问卷用SpSS19.0统计分析。人才培养主要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本文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专业定位比较准确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要求是:学生在校期间经历双学科教育过程,系统学习和掌握管理学、营销学与医药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管理与营销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从事医药营销和医院营销的沟通、策划、组织、运作、管理的能力。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是医药营销和医药管理方向,学生就业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大中型医药企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医药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药营销、医院营销、卫生管理、医药企业管理等工作。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可见,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比较准确,突出了学校优势特色。

(二)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要求,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医学院校特色背景设置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管理类课程、营销类课程、医药类课程和全校选修课程五大类(见表2)。从表2可见,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涵盖广泛,内容比较丰富。调查中,在校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的优点依次是覆盖专业内容(25.2%)、满足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18.1%)、凸显专业特色(14.5%)(见表3)。

(三)课程教学不断改进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医院服务营销》、《管理学》、《商务沟通与谈判》等核心课程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调查实训、小组讨论、营销策划、专题汇报等教学方法,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二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实训等教学手段,锻炼学生营销、沟通、管理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专业主干课均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学习、专题讨论、论文、报告撰写等多样化的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实训有特色一是开展专业日常活动。学校于2004年5月成立了隶属于泸州市经济学会的市场营销研究会,派出专业教师指导研究会定期开展活动。学校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专业活动,如每年开展的论文比赛、演讲大赛、礼仪风采大赛、交谊舞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调查中,80%的学生都参加过专业活动,认为活动的开展对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二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学校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完善管理实训室、eRp实训室、营销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供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另一方面,2014年底,创建校内实训基地“那些年书吧”,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实训提供场所。三是开展专业讲座培训和创业科研训练。组织学生参观知名企业,举办专业讲座,提供策划、促销等社会实践机会,锻炼同学的公关策划能力,增长社会实践经验。专业还为学生安排了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申请学校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级营销策划比赛等。四是完善专业实习基地。为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营销与管理技能,学校与大型医院、医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其中,医院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基地医院,医药企业实习由学校安排和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见表4)。

三、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强化学生胜任能力。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教学偏多,医药课程难度大一是营销类知识应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中管理类、营销类核心课程虽然有所涉及,但是一些具体课程开设不够,特别是营销策划、商务礼仪、客户关系管理、形象设计方面的需要强化。毕业生的调查中,47.92%的人认为要强化营销知识,41.67%的人认为要强化商务礼仪知识。二是医药课程学习难度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科生,系统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物化学等医药课程学习难度较大,教材和医学类专业一样,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及与医药营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学习吃力,挂科率比较高。三是全校选修课程资源不足。调查中,在校学生认为全校选修课设置不合理的占33.6%。很多同学认为选修课数量少,选课难。主要原因是学校选修课程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四是课程理论性强,校外实践实训缺乏。调查中,有22.5%的人认为课程实践比例太少,16.3%认为理论内容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表5)。这是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手段需改进一是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受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限制,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较少有市场营销实战经验,“双师型”教师缺乏。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还呈现年轻化现象,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不足,学科、专业缺乏带头人,导致高级别课题、硕士点申报、精品课程建设难以有效开展,教师科研方向凝练和科研团队的打造也不理想。二是教学方法亦需改善。调查中,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敬业精神、科研水平较高,但是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见表6)。毕业生也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应该加强的环节是实践教学、课程实训和专业活动。三是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的流行对市场营销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学校课程教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脚步,略显脱节,不利于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三)职业能力有待提高,职业素养仍需加强一是学生职业能力有待提高。毕业生认为需强化的职业能力排在前五位的是商务谈判能力、客户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销售管理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在校生认为物流组织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培养略显弱势(见表7)。主要原因是实践教学、课程实训缺乏,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仍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学生职业素养仍需加强。职业素养是员工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企业十分看中的品质。毕业生调查中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需强化的职业素养依次是执行力、主动性、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外在形象(见表8)。可见,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仍需加强。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8

论文摘要:为了有效地开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要求高校转变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对就业市场进行调研,结合对学生培养的特点,实施目标营销战略,重点从综合运用营销的4p,4C组合入手进行开拓就业市场的策略研究,并通过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等有力措施,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切实发挥桥梁作用,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54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2%,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以适应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高教界和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课题。

目前各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但如果只是把就业指导单纯看作是学校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那它的实质意义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营销的思想和方法,从战略高度分析一个高校的具体情况,积极采用科学的营销管理理念和产品品牌策略,发掘自身的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塑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确立该高校在一定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地位,这对于推动大学生的就业、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场营销理论运用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分析研究,营销理论在就业市场中运用的可行性不仅可以为企业所运用,而且能被各种组织运用。正如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我们不妨将品牌营销的学科理论套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去,通过对一些营销理论名词与学生工作示例一一对应:如“高校培养毕业生”与“企业生产产品”,“各个高校注重所培养的毕业生与其他同类高校平行毕业生的特长优势和品质素质上的差异”与“企业品牌产品特性和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品牌特性定位的差异”,“毕业生就业推广”与“产品市场营销策划”等特征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普通高校作为一个主体组织,具有明显的营销组织主体的构成要件和具体特征,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用人单位则是高校面临的“消费者”,高校将其培养的毕业生推向就业市场,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的过程就是高校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

基于上述所作的两者间在本质上的同质性和同源性,我们不难得出:高校的毕业生工作在某种意识上是“一种特殊的产品生产企业(高校),在面临所处的复杂的市场宏观环境(毕业生市场人才需求)下,以及应对同行业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商(其他同类高校)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所开展的一系列产品品牌定位和营销策划事宜”。因此,将营销理论应用于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必然的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二、市场营销理论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目标市场的应用

高校,尤其是一所普通高校,需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和地理位置,确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单位性质,这有利于减小就业工作和毕业生求职的盲目性,也有利于帮助学校集中力量合理配置优势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通过必要的市场调研,了解就业市场状况,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和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参考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和就业单位性质等不同的市场细分标准将其毕业生就业市场细分为若干不同的子市场;再结合高校对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对其毕业生进行市场定位,塑造他们在细分市场中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具有良好潜力和吸引力,且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2.营销策略的应用

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4p(product,price,place及promotion)在营销学中占主导地位已有半个多世纪了,现在正被逐渐抛弃,新的市场营销组合——4C(Consumerwantsandneeds,Cost,Convenience及Communication的组合)则大行其道。

这种营销理论上的发展和变迁,同样可以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定位的改变在理论上的反射:4p对应的是原先的以“指导”为导向高校学生工作;4C对应的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工作改革者所倡导的以“服务”为导向的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宗旨。上述两种学生工作宗旨观点的最大差别,若引用营销理论的术语,等同于企业所制订的产品“目标市场定位”。

前者是将工作宗旨定位在“怎样培养人”上面,考虑了其未来面临的人才竞争的压力——这一出发点的局限性在于高校对学生培养过多地受制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才需求的标准上,为迎合用人单位的偏好和口味对学生群体的培养采用某种趋同的标准和模式,而忽视了学生个体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即同于4p理论的局限在于仅仅考虑产品销售、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和利润获得,只考虑销售的渠道和过程,不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加以考虑,是一种基于市场promotionoriented的营销定位理念)。因而,容易导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对彼此需求上的偏执和偏差。

后者是将工作宗旨定位于“培养怎样的人”上面,考虑了学生自身的特质和个性发展的内在自然规律——采用这一出发点的优势在于高校对学生培养的定义不再受社会人才需求的禁锢,而是能“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评价学生的个体发展,既要肯定其具有的明显优势符合社会主流观点,同时又能公正客观地看待其成长过程中的各类因素所造成的非主流的个性特征。坚持人本宗旨,针对每名学生的特性,因势利导,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其进行引导服务和管理。

在选择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后,高校利用新的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积极开展营销活动,为毕业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概括而言,对于营销理论在学生工作中的指导,我们应该学会:“用4C思考,用4p行动。”

三、“大学生”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大学生就业的产品策略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毕业生产品质量策略;二是毕业生产品包装策略。

(1)毕业生产品质量策略。大学生从跨入大学校门第一天起,就应该为自己好好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学习,发挥特长,提升自己作为“产品”的质量。然而每个人的内外条件是不一样的,随着大学四年时间的推移,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而言,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应保持其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其他各类学生,应尽力不断提升其产品质量,补救其不足,面试中尽量展现自己的长处。即:学习成绩一般和差的,应努力学习,考取与专业和就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在后续的学习中争取获得奖学金与奖励;动手实践能力一般和差的,应该在面试中尽量展现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敏的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让考官认为你有潜力,愿意改进产品质量,改善产品形象。

(2)毕业生产品包装策略。毕业生产品的包装包含“外包装”和“内包装”,即大学生的衣着仪表和个人简历。毕业生产品的包装,对其择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外表的表现,而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在其相应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毕业生在双向选择时应重视其包装,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定价策略

大学扩招以后,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且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异越来越大,两个极端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相差甚远,因此,大学生求职,定薪期望值一定要谨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专业、大学生人才市场的价格情况、求职单位的性质、效益、求职单位所在地区、求职单位对你应聘岗位的需求程度等,否则要价太高,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要价太低,对自己不利。

3.分销策略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把自己推销出去。

(1)人才租赁渠道。人才租赁又叫人才派遣。用人单位向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提出用人要求,当地人才服务中心在网上信息,或在招聘会上物色人才,为用人单位寻找合适人选,然后派遣到用人单位。由当地人才服务中心分别和用人单位、人才签订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人才间没有直接的契约关系,人才由当地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向用人单位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大学生在租赁过程中可积累工作经验,若表现出色,租赁结束,招聘单位会招贤纳十。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特别适合采用此渠道销售出去。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自上世纪末市场营销观念引入我国后,企业充分认识到市场营销工作能将社会需求转化为有效的盈利,市场营销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到目前,我国有财经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开设有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开发与渠道管理等岗位操作能力和市场营销综合职业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

一、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发展历程

纵观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可分为初始阶段(上时期90年代~2005年)、发展阶段(2006年~2010年))和提升阶段(2011年~至今)。

1.初始阶段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初始阶段各高校普遍认为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侧重实践教学的提高,认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大多数学校从教学环节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块,开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课程,把重点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方面,对于如何有序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得比较单薄。

2.发展阶段重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经过初始阶段的发展研究,这一阶段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上升到人才培养定位,从培养目标入手重新认识实践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性。一方面积极探索优化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模式和方法,运用市场化的理念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调研--知识能力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的基本逻辑来指导改革。充分体现了教育满足社会需求,企业对营销人才从“数量”升级为“质量”需求的转变。

3.提升阶段重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的平稳发展时期,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更复杂。高职院校逐渐注重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和跨界融合的改革。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许多高职院校依托各级财政计划项目、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振兴计划、提升计划和示范性建设项目等,加大了在实训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建设方面的投入,大幅度改善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环境。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4.0”新时期,出现了许多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如模拟营销公司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工厂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模式、颠倒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赛教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等。

随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在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主体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启示我们: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要科学、系统地认识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不符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业技术人员,是在实践能力方面发现学生的能力,把这种能力发挥最大效用,使其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2015年技能型劳动者需求量为13465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14868万人,具体如下表所示:

一方面,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15年社会对高级技师的需求量仅136万人,到2020年也才154万人。而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达749万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65万,预计在2020年会突破800万人,大大超过了社会对高级技师的需求量。换句话说,就是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没有足够多的高技能型岗位提供给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供给超过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来自oeCD国家的就业结构与高等教育毕业率的关系研究数据表明,有近一半国家的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超过该国高技能工作人才的需求量(如下图所示)。发达国家况且如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是如此。

因此,我们把高职学生定位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级技师),是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的。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实际上更多地从事技术性工作,如技术工人、技术员、技师等。这也正是多年来高职毕业生普遍反映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根本原因。

2.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在科研竞赛、综合实力排名、职称评审、职位竞聘、按资历计酬等制度的约束下,如今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一毕业就进入了高职院校,几乎就没有进入过企业从事实践锻炼。近几年甚至要求新聘教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起点,在这种高学历要求下,老师们更加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得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仍旧照搬照套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教学。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推陈出新、营销理论及实践操作在不断升级、完善,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承担各种教学任务,又要投身搞科研写论文,能投入时间到真正的营销工作环境去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明显经验不足,能力不强。

3.实训基地用于实践教学的使用率低

“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期间,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家均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许多高职院校利用各级财政计划项目、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振兴计划、提升计划和示范性建设项目等,加大了在实训室、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大幅度改善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然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只是用于专业招生宣传和应付上级检查验收的摆设,实际运行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实训设备不会使用;二是实训设备长期缺乏维护保养,加速设备故障率,影响正常的实训;三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比例少,且仍旧是理论知识的变相讲解,能组织实践操作教学的课时有限;四是一些院校实训基地不健全、实训软硬件设备陈旧、“纸上谈兵”的实训环节难以在现实中操作。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建议

1.重新定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定位既要符合社会需求,又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趋势。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10年内大部分从事营销员、营销师等一线工作,约十分之一的毕业生在5年~8年时间晋升为部门主管,极少部分毕业生在8年~10年时间晋升为部门经理等基层管理人员。因此,我们应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经过5年~10年时间的锻炼可以晋升为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经过更长时间锻炼可晋升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营销经理、营销总监、营销职业经理人是本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营销员、营销师才是我们高职的培养定位。

2.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团队培养和提升

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就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招聘机制很难改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业务能力提升是首推选择。学校应鼓励并支持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知名企业等有计划地进行跟岗实习、顶岗实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改革创新人才聘用机制。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教学中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市场营销工作需要从业人员与复杂多变的顾客打交道,实践能力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和真实体验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营销业务能力、人际交往和商务沟通能力,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能只追求高学历,积极考虑从企业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营销师、营销主管甚至营销经理等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三是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力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赢发展,将企业营销精英、策划高手、营销职业经理人、中高层营销管理者等聘请为学校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开展市场营销专业讲座、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案例、为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提供实践指导、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技术指导,促进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3.创新教学形式,推行现代学徒制教学

总理在2014年2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意见。同年8月,教育部在全国遴选了165家单位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单位。至此,在高职院校中掀起了一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改革的热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应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念,改革创新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只在教室内部上课的课堂,可以将教学场所延伸到实训室、企业工作室甚至是真实的市场。授课的教师也不在局限于校内教师,可以是企业第一线的优秀营销员,如为学生讲解商场导购技巧;也可以是第一线的市场推广专业,如为学生讲授市场调查对象的选择和调查问卷的发放技巧等。还可以借助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创新。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营销专业技能竞赛,锻炼并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利用专业技能竞赛的层层选拔过程、体验集中培训的经历、感受激烈竞赛的场面,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锤炼学生的吃苦耐劳毅力,促进培养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较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还需加大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提高专业教师营销实践能力、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等多个环节同步进行,才是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王亮,刘晨,郭瑞.国内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83-86.

[2]张晓晴.创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73-174.

[3]冯蓉.浅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08-110.

[4]徐俊昌陈守则.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2):64-65.

营销策划毕业论文篇10

 

一、毕业设计的涵义和作用

 

本文中毕业设计的涵义是: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参照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针对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教学活动。它主要是利用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期间,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教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策划团队,结合专业特点,与某一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查,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企业及市场现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方案,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显然,开展毕业设计对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富有现实意义。首先,毕业设计是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选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编写提纲,执笔写作定稿等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实际上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智能活动,写作能力不是通过纯理论学习可以获得的,而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行。学生在没有研究经验和论文写作的经历之前,要进行毕业论文只能以理论为主,并由此产生了普遍抄袭、缺乏自己观点的问题。而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在设计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时必须深入到社会和企业内部,进行市场调查,针对企业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这等于在毕业前进行了一次实践性教学活动。其次,毕业设计加快了学生专业知识的转化。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沟通了科学与艺术,追求艺术与人的完美结合,提升了人类生活的品质。设计是用物质来荷载美,将精神层面的美物化到现实产品之中,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境界。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实现学生的素质由单一型向高素质综合型转变。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成为趋势的条件下,新技术革命带给人们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学生掌握专业之外的知识技能。要达到“厚基础、宽专业”的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参与市场分析和实践活动,及时获取来自市场的最新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教学理念,更新、充实原有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通过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综合信息沟通,建立一种不断更新的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块良好的教育信息网络,才能保证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毕业之后,沉着面对市场的选择,立足于社会,适应时代,成为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中国文化特色、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设计师。再次,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与一般的课堂实践不同,毕业设计主要是则教师引导学生去应用专业基础课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去独立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的设计能力、绘图能力、试验能力、资料利用能力、科技合作能力等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使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目前通用的成教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分析

 

1.目前通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教学部门总体组织安排毕业论文,在毕业前一学期将学生分配给指定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指导——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课题开题——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送审——答辩。

 

2.目前通用模式的不足。这一模式对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显得严密而合理,然而实践效果不好。2004年上学期湖南学院组织的成人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中,有40%以上的学生没能通过答辩,加上因雷同没让送终审的部分,毕业论文的不合格率达到了50%。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哪个环节薄弱都会影响到培养效果。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前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情况。为此我们对湖南学院2004届成教工商管理本科26名论文不合格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得知,造成大量学生无法严格按毕业论文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约占40%的比例)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达不到要求。这反映了现有模式的不足之处:一是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成教学习期间始终自觉进行知识积累,因此毕业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3-4个月时间)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督促学生弥补知识积累的不足,以致造成毕业论文中大面积出现请人代做和抄袭现象发生。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思路与实践

 

1.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思路

 

湖南学院成教管理本科的毕业设计从2005年10月份开始启动,11月份我们就与衡阳钢管厂联系,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积极配合,在衡阳钢管厂建立了实践基地,开始了衡阳钢管厂营销策划方案。50多名师生经过四个月的运作和和实践,对毕业设计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模式和操作规范。毕业设计一般可分为前期准备、市场调查分析、方案设计和完善、成果论证和验收四个阶段。在市场调查阶段:需要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和社会了解实际情况、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收集消费者需求信息和相关的环境资料;在设计和完善阶段: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文案的设计及修改工作,使之符合针对性、可行性的要求;在成果论证和验收阶段:主要是与企业进行沟通,对策划方案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创意提出建设性意见,使策划方案既有战略高度,又符合企业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产品市场营销方案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企业营销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组合策略、Ci设计、内部营销管理。这五部分内容基本包括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营销运作的主体内容。

 

在毕业设计中教师的作用是:一是指导学生修课和读书。二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和提高动手能力。三是正面评价激励学生,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四是强化课程设计环节。五是集体指导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毕业设计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高,为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根本保障。

 

(2)提高了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根据完成毕业设计所需要的知识积累要求,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真正开放性地学习——不仅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知识,也学习完成毕业设计必不可少的课外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知识。

 

(3)真正实现个性化指导。开展“毕业设计”研究性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和教师交互增加,教师更了解学生知识积累情况和动手能力强弱,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选题和开展个性化指导,确保毕业设计完成质量。

 

(4)学生的选题目标更加明确,更贴近实际。毕业设计活动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考虑选题。学以致用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学生会尽可能地选择一个自己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解决。他们会更深入地去分析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也促使他们更深刻地自我剖析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足而加以弥补,从而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5)教师集体指导模式,整合了优质资源。集体指导模式指由校内外本专业甚至跨专业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共同参与同一课题的指导,使学生在各个设计阶段、各个设计环节和各个设计领域的各个设计问题都能得到专业化的到位指导。集体指导模式有效地整合了优质师资资源,加强了毕业设计指导力量,从而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