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06:58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1

挑山工

王添马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兴冲冲地来到黄山游玩。黄山好高哦!可妈妈却提议爬上去,说是锻炼锻炼。可把我累得气喘吁吁的,喉咙像是要冒烟,走几步就要休息。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2

临泽四中八年级(3)班贾秀荣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可是教师到底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现在才真正能感觉到自己身边的许多老师,正如我们所歌颂的那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着。所以借着今天的这个机会,我想夸夸我身边的徐老师。

徐老师是我们学校一位有着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为人和蔼可亲,对待工作脚踏实地,是一个能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的好老师,平时也特别关心照顾我们这些青年老师,我很幸运能遇到徐老师,和她在一个年级组时,从她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每节课,徐老师都会在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记得教学《认识米》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一根米尺,徐老师提前就开始准备教具了,到处找米尺,办公室里找,资料室里找,询问老师有没有米尺。功夫不负有心人,徐老师最终找到了米尺。徐老师说没有米尺,学生就不能亲身感受,就不能很好的建立对一米这个概念的认识,那么这节课还不如不上。徐老师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让我明白一定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不打没有准备的战役,注意每一个小细节,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效。

徐老师年纪虽大,但每一节数学课中的她都是处于激情洋溢的状态。听她的课,就会发现徐老师的业务能力特别强,一个个概念、一道道数学题在她的讲解下,变得很容易理解,难怪徐老师带的班数学都特别棒。课间,徐老师都会抓紧时间进班,将改好的数学作业发下去订正,如果有学生有不明白的题目,徐老师可以面对面,一对一的讲解给学生听,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徐老师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沟通。在学生眼里,徐老师既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令人尊敬的长者,又是值得信赖的挚友。课堂上,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平等讨论,课堂气愤活跃,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徐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的参与性也很高,总能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教育教学方面,徐老师也时常地教导我,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多听听别的老师上课,学习别人的长处,徐老师还主动邀请我去听她的随堂课,传授她多年的教学经验给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徐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蜡烛”和“园侗的深刻内涵。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3

“姑娘,你的花好漂亮啊!”循着声音的主人,是一个老奶奶,平时最喜欢在我们家这棵樱花树下逗留一会,只是在这个季节,她起得格外得早,就为了欣赏着不一样的美丽。我家的这棵樱花树在这个小区已经待了很久,平时课余我就喜欢照顾着这些美丽的植物,我坚持着照顾着它们,不知是不是机缘巧合,在每年我生日期间,樱花就会绽放,风一吹,花瓣就一齐从树上跃下,跳到我的肩头,轻轻地跃动着,似乎在跳一支舞蹈。它的美丽已经带给了小区里的邻居美的享受,她轻轻拍拍我说,我很喜欢你的花,因为你把它的美丽带给了我们大家……风拂过树枝,花瓣飘飘洒洒,无限飘向远方。那个时候,我们的心还有空气里都洋溢着甜甜的气息。

让别人可以感受到繁忙生活中的一点点美,只要有人在树下停留一刻,就是证明了它的价值,我感动到别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对生活十分热爱是建立在我觉得我的生活很美好的基础上的,我要把这种好心情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中美联谊会上,我演奏了民乐《深海的孤独》。在钢琴柔和的伴奏下,竹笛的声音显得清脆,就好像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独特的听觉效果诠释了这首现代歌曲的感情,乐曲深深的感染力触动了很多人,那一刻已经没有了国界的界限,所有人都静静地聆听。曲毕,轻轻笛音在房梁轻轻萦绕、旋转。热烈的掌声响起,我看出了美国学生眼中的惊异和喜悦,充满好奇地盯着这根原本简单的笛子,看着着根接近于花园里竹子的乐器,仅仅有一个吹孔和六个按孔,色彩柔和,小小的身躯却有着震撼全场的力量。有个学生问我说:“为什么它如此简单却有如此精致的声音?”我笑笑,向他们介绍着这种民族的乐器,他们的眼中闪烁着痴迷的光彩,似乎已经完全被这种独特的异域音乐所吸引。他们还要求再听听其他的乐曲,还有的干脆拜师学艺,学起了简单的指法。

那一刹,我很自豪,因为在这个以西洋乐器为主流的时代,我用我对民族乐器执著的热爱感动了台下从未听过民乐的人,这种对于传统文化十分尊重的态度感动了外国友人,让他们认可了这个民族和这个民族的文化,让他们对这些文化充满了兴趣。

小长假,我去看望了在平湖的金爷爷,他已经将近九十高龄了,只是他的一生坎坷,先是在中惨遭批斗,下放至了青海乐都,在那里他执起教鞭,任我爸爸的英语教师。金爷爷见到我,一如既往得慈祥,笑眯眯地跟我说话,我这才想起,自我记事起似乎生活的艰难从未在他的脸上显露。他不停地给我上英语课,给我讲英语的小细节,仿佛这就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课。我感受到了他对英语教育的热爱,听说他本可以在大都市又一份很可观的收入,但是他始终选择了英语教育的职业,我是怀着一种敬仰与尊敬的态度来聆听他的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个小故事,这是一堂不寻常的英语课。我时不时还应上几句,我就像是他的孙儿一般,努力让温暖充斥着原本冷清而萧索的屋子。他的儿子和儿媳站在远处笑着看着我们。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4

2013-7-26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道德讲堂现场观摩会以及道德讲堂主持人、宣讲员培训班,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推进我市道德讲堂建设,进一步规范道德讲堂活动流程,进一步增强道德讲堂教育效果。借此机会,受市领导的委托,我就道德讲堂建设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广泛开展

建设道德讲堂,是中央文明办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广东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一项重要指标。今年我市要面临创文初检,其中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就是道德讲堂的开展情况。大家都知道,在城市规划和硬件建设方面,我们有先天不足的劣势。要确保拿到创文的“入场券”,我们不但不能在道德讲堂等软件方面失分,还要争取做出本地特色,给检查组留下好印象,为创文测评加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道德讲堂是一个对干部群众开展公民道德教育非常好的平台。“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是道德讲堂最大的特点。通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自己熟悉的人用平凡的语言分享自己看似平凡实质不平凡的经历,可以让大家深深地感受到道德行为的可学和可为,从而引导干部群众从学模范、发感想,到有感化、受感动,并最终付诸于行动。

前一阶段,市创文办已经专门召开了会议,下发了通知,明确了我市道德讲堂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建设标准。目前,已经有一些单位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一阶段,希望其他还未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单位要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以本次观摩会为契机,迅速行动起来,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快道德讲堂固定场所建设,尽快开展活动。已经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单位,要及时总结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开展不同主题活动。各单位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情况,将纳入各自的创文督查考核范围。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一是要严格遵循道德讲堂规范流程。道德讲堂共设7个环节,即自我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敬道德、送吉祥。这是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推广江苏常州道德讲堂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道德讲堂实践积累的成功经验。我们要立足实际,面向本单位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按照边学边建设、边讲边创新的思路,建设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道德讲堂,全面服务于道德建设。

二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宣讲队伍。要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人物,选拔到道德讲堂宣讲队伍中来。以生动感人的讲述,让干部群众感受到道德讲堂的感染力,发挥道德讲堂的实际效果。

三是要挖掘身边的典型事迹。要从干部群众身边挖掘好人好事,把一个个鲜活可敬的身边好人,一件件可信可学的身边模范的故事,请上讲堂,让身边的人讲述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

四是要引导群众联系自身实际、深度参与。特别是在谈感悟、发善心等环节,主持人要善于引导大家扪心自问、见贤思齐,从而提升道德境界。

五是要坚持统筹协调。要把道德讲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共同推进。

六是要激活长效机制。按照名称统一、场所固定、管理规范、定期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要求,实现道德讲堂的常态化运作,确保道德讲堂越办越红火,教育效果越来越明显。

三、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道德讲堂建设,要在规定流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突出特色,使道德讲堂更具鲜明特色和个性风格,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道德讲堂,突出不同重点的主题。例如,机关单位的道德讲堂,要以倡导勤政廉政、忠诚负责、知礼守礼等为主要内容。企业的道德讲堂,要以倡导诚实守信、回报社会、敬业爱岗、自强自立等为主要内容。行业的道德讲堂,要以倡导诚信服务、规范服务、文明服务、高效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学校的道德讲堂,要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要内容。社区的道德讲堂,要以倡导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关爱感恩等为主要内容。村镇的道德讲堂,要以倡导孝老爱亲、文明礼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要创新形式,增加活动的亲和力。例如,在道德讲堂活动中,我们可以插入朗诵诗歌或好人篇章,可以进行有奖问答游戏,可以开展“道德故事展演”,把好人好事编成小品、快板、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在欢笑、艺术欣赏中有所感悟。原则加灵活,道德讲堂才可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5

道德讲堂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的形式,我们将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把我校原有的德育教育形式与道德讲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出适合我校的模式,从形式上和内容都能起到促进同学们健康发展、促进教师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校工作发展的目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讲堂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道德讲堂致辞1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的道德讲堂活动,在这里我代表机械公司领导班子,对这次活动地圆满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并把今天的所学、所感、所悟,能够真真正正地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道德讲堂”这个活动,是我们机械公司的一个传统活动项目,也是比较有特色,搞得比较成功的一个活动项目,每年我们都举行,但每年都不同,我们常搞常新,每年都有新的内容,每年都有新的主题,每年都有新的方式,当然每年也都有新的收获。

道德讲堂作为一种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道德讲堂主要是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项目化、具体化、实践化,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准则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形成既有传统特色又富时代精神的现代道德准则,对我们的工作,生活起着一个评价、约束、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因此这类活动是应该举办的,而且还是得必须办好的,还得是在实际中落实好的。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当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升,形成时时讲道德、人人讲奉献的良好氛围,那这种良好的气氛和氛围就会内化成为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管理的软实力,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自强、发展”,今年也是集团提出的“加快企业发展”年,所以我们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着力构建“我讲、我听、我学、我用”的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机制,积极探索“唱道德歌曲、诵道德诗篇、看道德短片、上道德课堂、行道德善举”的道德文化建设模式,切实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和睦”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和以“友善”为核心的个人品德建设,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切入点,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公司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在刚才的短片和讲演中,大家也都感受到了这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在机械公司的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有很多这样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今天宣讲的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_现任钢结构的经理,同时也兼任着机械公司党支部的副书记,在工作上孟凡彪同志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近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市场和业务范围都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钢结构,在建的工程和相继签订的合同都有大幅的增长,市场范围也扩展到内蒙、山西等地,_不辞辛苦的奔波于这些工地之间,洽谈业务,签订合同、了解工程进展,为机械公司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_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一个榜样,他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业务员逐步成长为钢结构副经理。无论安排他什么工作,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他都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从不打折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干好,多次受到表彰和嘉奖,他的这些努力也博得了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同志们,今天的“道德讲堂”活动仅仅是个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行动,创新举措,加快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宣传“厚德笃行,”的道德精神,努力践行“自强、创新、诚信、奉献”的天元核心精神理念,在精神的指引下,在集团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机械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和公司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为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道德讲堂致辞2各位:

下午好!

众所周知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感恩是个恒久不变的主题。然而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爷爷奶奶关怀备至,宠爱有加,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些孩子慢慢地养成了只懂得索取不懂回报的习惯,感恩在他们的思想里也慢慢淡化了……

记得曾经有一份倡议书里写道:有一种感情,始终包围着你,以至于让你忽视了它的伟大;有一种感情,永远呵护着你,以至于让你麻木了它的厚重。也许,朋友的嘘寒问暖让你感动;也许,陌生人的迷途指路让你感激;也许,师长的关爱之情让你感谢。可是,始终如一关怀着我们的只有父母。我们是否曾为之感动、感激、感谢过?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可是,父母懂得爱,父母懂得奉献,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呢?我的妈妈是平凡的,但,是她在一个微风吹拂的早晨给了我无比珍贵的生命;是她在横风斜雨的人生路上,给了我前进的力量;在我遭遇挫折时,是她给了我自信;又是她,在我骄傲自满时教会了我谦虚。千言万语道不尽对妈妈的感激,岁月虽然带走了她的年轻,磨去了那青春的棱角,可她在我心目中永远无可替代。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都是一种回报父母的方式……然而,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用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人的一生中,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心存感恩,并用实际行动回报我们的爸爸妈妈。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体味人生的真谛!

道德讲堂致辞3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举办国土系统“道德讲堂”是增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思想道德修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是今后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硬性要求。在县文明委的关心指导下,国土系统“道德讲堂”今天启动了。刚才我们一起诵读了经典名句,聆听了陈德明等四位同志的先进事迹,部分同志发表了十分精彩的即兴感言,让我们所有与会人员印象深刻,深受启迪。在此,我谨代表国土局党组对全系统首期“道德讲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县文明委的悉心指导以及四位同志的倾情宣讲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县文明委决定在全县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我们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富有特色的国土“道德讲堂”建设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使其成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的有效举措,使之成为全系统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抓手,让每个干部职工真正成为道德讲堂建设的传播者、践行者、收益者。下面,我就如何组织好国土资源系统道德讲堂建设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要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充分认识“道德讲堂”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建立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部署、相关科室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指导,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总结提炼在“道德讲堂”建设过程中涌现的成功做法,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在系统上下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

二要在组织推进上做文章。坚持联系国土工作实践和系统人员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综合利用上党课、学习日、主题演讲、报告座谈、读书征文、科所联动、扶海大讲堂国土分堂等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道德讲坛”建设工作,最终达到全系统人员“党性观念有所增强、职业道德有所提高、工作作风有所突破、国土形象有所提升”的目标。

三要在工作成效上求突破。把“道德讲堂”作为系统综合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国土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和常态化的活动,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褒扬和激励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爱心公益等良好道德行为,加大对不道德行为的制约和惩戒力度,全面提升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同志们,国土系统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希望系统上下以今天的“道德讲坛”启动仪式为起点,积极行动,创新举措,大力弘扬“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深入宣传“厚德笃行,扶海越江”的新时期如东精神和“允公允能,守土守德”的系统核心价值理念,全力开创全县国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道德讲堂致辞4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相处的行为标准和规范。道德也是做人的根本,只有道德才能使人活的有价值,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学校是读书学习的地方,更是培养道德、提升个人修养的地方。作为道德引领者、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就更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楷模。

今天,我们中心小学的师生集中在这里,隆重举行道德讲堂,我们通过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谈一点体会,组成了今天的道德讲堂。我们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道德情怀,通过凡人善举引领广大老师和同学学习效仿身边的先进典型,在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其落脚点在于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以诚恳、正直、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做好份内事,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努力提高个人品德修养要求我们平时注重学习,学习榜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磨练,这是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需做到:

1.要不断学习。

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礼仪经典,用理论来陶冶自己的灵魂,学习身边感人的事,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2.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社会上做到诚信为先,文明出行。

在工作上,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努力培养新一代的3.积极参加道德讲堂活动,争做道德讲堂活动的宣传员、义务志愿者,为共创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道德,是一个人终生也上不完的人生之课,走不完的人生之路,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修养的公民。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道德讲堂致辞5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道德讲堂,通过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谈一点体会,组成了今天的“道德讲堂”。我们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道德情怀,通过凡人善举引领职工学习和效仿身边的先进典型,在推进我院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相处的行为标准和规范。道德,是一种爱心,当别人在需要帮助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道德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道德能让一个单位和谐、团结、向上。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一个社会上,在日常,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约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是什么?它就是道德、文明。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由此可知,行为品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是非常重要。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更是培养道德、提升个人修养的地方。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为病人服务,与疾病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明代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说明医务人员与病人这一医德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它涉及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关系到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大医风范,大爱无边,我们的医疗工作者作为道德引领者、传播者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加强个人医风医德的修养,其落脚点在于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以诚恳、正直、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做好份内事,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努力提高个人品德修养要求我们平时注重学习,学习榜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磨练,这是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需做到:

1.要不断学习。

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礼仪经典,用理论来陶冶自己的灵魂,学习身边感人的事,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2.从我做起,从身边为病员服务的每一个小事做起,身正为范,做到用心服务、细微服务、悟性服务,科主任、护士长要起好表率作用,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6

关键词:情境;揣摩;表演;示范;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朗读教学对语感培养很重要。一堂好课应当优化朗读设计,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领悟语言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一、置身情境,引导、体味、表达

在情境中训练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颜色、声音、动作所吸引,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音乐背景的渲染,让学生置身在特定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学生在情境中边读边想,“寻言以明象”,脑海中迅速浮现文字符号所描绘的形象,和作者、文本心灵沟通,饱含兴趣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而教师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在情境中观察体味、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置身在新奇的情境中,观察、想象、思考、表达,受到情感熏陶,朗读热情久久持续,语感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在《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教师用课件创设秋天的情境,带领学生畅游秋天的田野,欣赏黄叶飘,倾听蟋蟀叫,观察大雁飞。引导想象补白:“黄叶、蟋蟀、大雁,会对大树妈妈、阳台、白云说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边观察边思考,一个学生说:“大树妈妈,感谢您的照顾,明年春天我会来看您。”另一个学生说:“阳台,谢谢你给我一个温暖的家!”还有的学生说:“白云,我一定会想你的,保重。”教师抓住时机:“谁能用朗读表达黄叶、蟋蟀、大雁此时此刻的心情呢?”置身于秋色中,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边读边想象离别的情景,美滋滋地读出形,读出语言文字的味。

二、揣摩比较,丰富个体感悟

朗读是学生不断品味语言,丰富个体感悟的过程。教师要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把朗读训练落实到实处。对于文章中关键词句,挖掘所蕴涵的意义,通过增删移换的手法,对文字进行反复揣摩、比较,凸显文字内在的韵味。“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析义理于精微之蕴”,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领略文章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领悟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生边读边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到意境的美和语言的美,产生情感共鸣,语感能力得以训练。

例如,课文《秋天的图画》有一处精练的语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教师采用比较法呈现“梨树金黄,苹果红红,稻海金色,高粱火红”让学生自由读,思考喜欢哪一句?学生说“喜欢文中的句子,梨树会挂灯笼、高粱会举火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动词后问:“动词‘挂、露、翻、举’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让学生领悟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学生在展示读时读得声情并茂,读出了韵味。经过揣摩、比较、朗读、品悟语言,丰富个体感悟,学生语感得到培养。

三、角色表演,品味语言内涵

朗读的方式很多,有齐读、引读、轮读、跟读、表演读、赛读等,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的方式指导朗读训练。表演读利用小学生乐于表现的天性,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进行艺术化的表演、加工,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让学生身临其境,迅速进入角色,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深切体味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内涵,促使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语言能力。

现行教材中很多中低年级课文贴近小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适合角色扮演。像《小蝌蚪找妈妈》《夏夜多美》此类内容有趣,角色对话多的文章,就比较适合角色表演读。如《陶罐和铁罐》一文,教师可先请学生自由读找出对话,引导抓住两者的神态、语气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充分品味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后,再请学生戴上头饰,用肢体语言边读边演,教师相机进行激励性评价。学生把自己当作陶罐和铁罐,带着自己的情感,演绎两者说话的语气、口吻,读出陶罐的傲慢无礼,铁罐的谦虚而不软弱。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进入角色、品味语言,内化感悟,既激发兴趣,又读得入情入境,达到了训练语感的目的。

四、示范启发,化解疑点技巧

古人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的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较低,难以理解文章意思,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教师就应进行范读指导。范读传达教师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的情感与教师、与内容产生共鸣,文章的思想意义会更加形象。朗读是“口耳之学”,范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语调的抑扬顿挫、重音的突出、节奏的快慢和语气的变化,能化解学生朗读时遇到的疑点、技巧。学生边听边品味、想象,增强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语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备课时教师反复读文本,读出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才能用浓烈的感彩感染学生。让学生边听边想,听出节奏速度、轻重缓急。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朗读,对于感情浓厚的文章读出情感变化,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悲痛处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爸爸“精通四国语言”和“为和平而倒下”部分,则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读;对于语言优美,感情浓郁,笔调活泼的文章则采用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气势去读。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学会朗读方法、技巧,朗读水平也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采取灵动有效的朗读策略,在疑点处示范启发,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语言的思想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奏响朗读教学的精彩乐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邓有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09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7

边防连副连长任克松是赵凡的总教练,他是一个生活中很幽默的人,每到训练休息时,训练场上都会传出歌声和欢笑声,这就是副连长组织的“每人一歌”趣味游戏节目。任克松尽管在生活中幽默,可一到训练场上,就完全换了一个人,训练场就是他的“地盘”,脸一绷,眼一瞪,让人看了就紧张。每次训练,队员身体稍晃一下都会被点名批评,哪怕乱瞥一眼,也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几天下来,从职工到干部几乎被他“训”了个遍。

一天,民兵侯秀胜在房间里练敬礼时太投入,手甩在床边的三角铁上,当时就鲜血直流,他找军医用纱布稍作包扎后,又忍着疼痛投入训练。休息时,侯秀胜用一只手搓洗着泡在盆里的衣服。一名民兵对他说班长叫他,侯秀胜找了好久也没找到,等他回来后发现盆里的衣服不在了。

经过一天的训练,晚上,赵凡和民兵们坐在娱乐室里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赵凡开门一看,是他们班的班长李朝文正在焦急地找军医。“侯秀胜病了,一直高烧不退,吃了退烧药也不见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啊!”李朝文一边说着,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副连长任克松听了,二话不说,马上站起来穿上衣服招呼李朝文出门发动车。

边防连队的夜晚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们一直没回来,赵凡和其他民兵在等待中睡着了。

第二天中午休息的号角吹响了,可还是不见班长和副连长回来。又过了一阵儿,院子里传来了汽车声,只见任克松从车库那边走过来。他虽然笑着,但脸上却掩饰不住几分疲惫。进屋后,赵凡赶紧给他倒了一杯热茶,任克松喝着茶,靠在了沙发上,身子有些发抖。大家问他情况怎么样,他喘了口气说:“侯秀胜病得不轻,我们把他送到九师医院,高烧39摄氏度,到了早上才好一些,我和班长一直守在他的身旁。”

下午,赵凡听说任克松不舒服。军医说他回来后就头晕、恶心、全身无力、出冷汗,是得了病毒性感冒,会传染,需要隔离治疗。短短的十几米,小小的一扇门,把赵凡他们和任克松分开了。最让赵凡他们懊恼的是,送饭送水送药的活,他们根本抢不上。

4天后,任克松又站到了训练场上。休息时赵凡问他:“大晚上的送民兵到医院,自己还染上感冒,你后悔吗?”任克松回答说:“只要在这里训练就是我的兵,爱护他们是我的职责,怎么会后悔呢?”

赴边合训,让赵凡看到了边防军人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的品质。伴随军训的进行,那些以顽强毅力,克服自身伤痛,战胜军训难关的感人事迹不断出现在赵凡的身边,如今每当想起来,他都感动不已。

(作者单位:九师一六三团)

点评

团场组织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赴边合训,其目的是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提高军事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团场的管边护边建边工作,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从内地来边境团场工作的大学生,参加赴边合训,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加深对兵团的了解。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8

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的兴趣,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倡像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使学生的思维严谨,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通过大量阅读,优秀作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精神领域产生影响。只要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时机,恰当引导,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像蜜蜂采蜜一样多读、广泛阅读优秀作品,多读百科书籍,让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思想观点像春风春雨般无声地感染熏陶学生。

二、精读

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使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接触大量感性的语文材料的过程,也是自主地能动地建构文化意义的过程。因此,语文课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优秀作品,深究作品思想含义,细品作品内涵。如在教学《丰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军需处长及描写将军感情变化的句、段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军需处长为什么会被冻死?将军听说冻死的是军需处长,为什么再次愣住?让学生从生动的人物外表描写中读出深厚的思想情感内涵,受到人物高尚品质与崇高精神境界的熏陶感染。使主流价值观像甘美的醇酿一样沁入学生心田。

三、美读

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教学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高尚情操的感染。语文课程与科学课程迥然不同,科学课程以理性著称,语文课程则以感性见长。语文课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朱作仁先生曾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通过多种感官,使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把课文想象成“画”,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其中,让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和体验课文内涵。如《燕子》一文的教学,要指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边读边想象燕子轻飞时的动态美及停歇时的静态美,让鲜活的画面浮现在脑海里,以此理解燕子活泼机灵的整体形象美。分内容朗读,边朗读边想象各段课文的画面。启发学生进入情境,充分感受小燕子的美丽与活泼机灵。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由熟读到背诵,既加深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又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

四、范“读”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9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概念及特征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3-0052-05

学校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第一阵地”,每个学生都应当能够在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游离于正常教学和主流群体之外,“边缘化”这一反教育公平的现象愈演愈烈。尤其在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现象更为普遍和复杂。因此,深入认识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这一群体,厘清其相关概念和特征,对改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校课堂教学“边缘人”概念界定

(一)“边缘人”

“边缘人”这一概念最初是来自社会学领域,1908年,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GSimmel)首次提出“陌生人”概念,指那些“虽然生活在社会里,却处于边缘,不了解这个社会的内部机制,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社会群体之外”的外国人[1]。1928年,帕克(park)曾在其著作《人类的迁移与边缘人》(《Humanmigrationandthemarginalman》)中谈到:“边缘人是一种文化的混合,即他在两种成熟的群体中生活并分享这两种群体不同的文化生活和传统;他从来不会试图与过去和传统割裂,即便他被允许这样做,但同时由于种族偏见,他也不会试图融入到他之前努力寻找的新社会。他是两种文化和生活之间的边缘人,而这两种文化是绝对不会完全融合的[2]。”该观点主要是从文化传统方面界定“边缘人”,即既没有完全脱离旧的生活文化,又难以融入新文化中,从而导致了其游离于两种文化的边缘。而斯通奎斯特(Stonequist)则认为边缘人在两种(或更多)社会世界中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反映了他灵魂中的冲突与和谐以及对这些世界的排斥和向往[2]。该观点主要强调了边缘人的心理状态,他们对不同的世界既排斥又向往,既不满足于原先的世界,又难以真正融入新环境,因此在这种纠结的心态下极易沦为两个世界的边缘人。

(二)课堂“边缘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边缘人”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学校课堂教学中来,它一般指的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有些学生总是游离于教学中心之外,没有课堂话语权,并且与教师和班里其他同学的互动也较少,就像班级中的“隐形人”,这些学生就被称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也可称为边缘学生。国内外对于课堂边缘人没有明确的界定,学者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课堂边缘人即是课堂中的弱势群体,这类学生被排斥在教学活动中心之外,学业成绩较差,在n堂上难以被教师和同学接受,缺乏课堂话语权。正如学者吴亮奎所言:“边缘化学生是由于教育者教育行为失当而导致的在课堂活动中处于不利境地的进而厌倦了课堂生活、在课堂中处于弱势的学生[3]。”二是认为课堂边缘人是处于“尖子生”和“后进生”这两个极端群体之外的中间阶层的个体或群体,这部分学生既不像“尖子生”那样学业成绩好,光芒耀眼而被教师格外器重,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调皮捣蛋而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一般来说,他们学业成绩中等,在课堂上中规中矩,能够认真完成教师的作业,在课堂上的存在感较低。而且这些学生往往性格较为孤僻,不善与人交流,总是隐藏在课堂的一角,很难融入课堂教学中心和主流人群中。

第二种观点与帕克提出的边缘人涵义较为接近,指的是生活在两种群体之中,却不能成功地进入到其中一种的中心位置,总是处于两种群体边缘的学生。但笔者认为,边缘学生并不仅仅指中间这一阶层的人,例如有些学生学业水平较差,隶属于“后进生”群体,但性格较孤僻,从不惹事生非,在班级里的存在感较低,也应属于边缘人群体。总之,笔者认为,课堂边缘人应指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外界客观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伴等)以及自身原因(性格、身体状况、心理问题等)主动或被动游离于课堂教学中心之外的学生个体或群体。

(三)职业院校中的课堂“边缘人”

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与普通教育中的课堂边缘人区分开来。以上关于边缘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中小学、高中以及普通高校,而针对职业院校中的课堂边缘人的研究几乎没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隶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课堂教学方式、生源、师资、教学管理方式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专门讨论职业院校中的课堂边缘人。

我们在为某一事物界定概念时,一般要包括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要能准确地反映出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而外延主要指的是该概念所界定的事物的具体范围,外延要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根据以上相关研究,职业院校中的课堂“边缘人”的内涵可界定为:在职业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环境中,由于外界客观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伴等)以及自身原因(性格、身体状况、心理问题等),主动或被动游离于课堂教学中心之外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其次,该概念与普通教育中的课堂边缘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外延。其中,职业院校是对研究对象范围的一个确定,包括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而中等职业学校又包括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技工学校(简称“技校”)、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另外,这里的课堂包括在教室中进行的教学,比如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也包括在实训基地或是企业内进行的实训课等。

二、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的特征

古德在《透视课堂》中对“虚幻型”学生的描述大致勾画出了“边缘人”的重要特征:他们几乎要从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消失、极少被注意到。其中,有的害羞;有的紧张;有的文静、成绩平平。他们认真完成作业但很少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也很少扰乱纪律。他们在教师的脑海中印象最不深刻[4]。其实职业院校课堂边缘化现象具有复杂性和多边性,这种简笔画式的描述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大体的认识框架,却难以深刻解释其涵义。一般来说,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既具有一般边缘人的普遍特征,也包含了在职业院校课堂这一特殊范围内产生的独有特征。

(一)一般性特征

这里的一般性特征主要是指普通教育课堂中边缘人具有的共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边缘性

课堂教学“边缘人”的首要特征就是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隐蔽性。在认知方面,“边缘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不完整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经历信息输出(也就是表达)过程[5]。我们在日常课堂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类学生,在教师提问时,这类学生就算知道答案,也不会主动举手,而当教师喊到他们回答问题时,课堂表现差强人意。在情感方面,边缘学生往往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谈,难以真正融入班级活动中。当他们被教师和同学忽视时,会出现压抑、消极等情感,但这种情感又得不到有效释放,因此许多边缘化学生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会变得更加消极,出现无助感和自卑感,进而更加边缘化。在行为方面的边缘化是导致边缘学生脱离课堂教学中心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类学生性格胆小怯懦,很少主动在公共场合发言或表现自己,在班级或小组活动中,也很少看到他们积极参与,他们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以淡然或漠视的态度观望,把学习看作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属于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个体在行为上的这种保守性和内向性极易导致他们被教师和同学遗忘,沦为课堂活动的边缘人。

2.差异性

个体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差异,其沦为课堂边缘人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边缘化现象的产生是多种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导致个体沦为边缘人的主要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主观上来说,有些学生因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人交往,课堂积极性较差而沦为边缘人;有些学生因学习习惯差,导致学业成绩不佳,课堂上难以跟上教师教学进度,进而游离于课堂之外;有些学生自尊心较强,怕回答问题错`而被教师、同学嘲笑,从而选择沉默这一安全的方式逃避课堂;有些学生思想出现偏差,觉得读书无用,甘愿沦为边缘人;有些学生因自身身体缺陷等怕被教师同学嘲笑进而选择远离课堂,通过边缘化来保护自己等等。其二,在客观环境方面,有些学生虽然积极参与课堂,但由于任课教师的偏见或教学能力的限制,难以真正融入课堂;我国教育价值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取向,教师一味以成绩为尊,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忽视成绩较差、存在感较低的学生,最终导致这些学生被边缘化。在界定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时,我们要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积极把握他们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3.相对性

所谓的相对性,指的是边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外界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学生自身的努力而改变。课堂边缘人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边缘化方面来看,没有绝对的边缘学生,这些学生只是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边缘性。正如佐藤学所言:“由于儿童同教材、同伙伴、同教师的关系不同,可以发现儿童就像一个多面体那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一些儿童对教材漠不关心,但对别的教材却显示出异常的反映。对某种伙伴关系和教师的作用采取拒绝的态度的儿童,对于其他的伙伴关系或者教师作用则投身参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依存于情境(与环境的关系)而千姿百态的[6]。”例如,有些学生由于逻辑性较差,在数学课上难以进入教学中心,但在其他课堂(语文、音乐等)却能够表现优异,获得教师的赞赏。因此,我们在定义边缘人时不能过于绝对化,而应该认真考察其边缘化的主要方面,从而对症下药,帮助他们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二是从变化轨迹上来看,边缘人是一直在变化发展的,现阶段的边缘人可能经过自身努力或客观环境改变在日后的学习中积极进入课堂核心,而现阶段的非边缘人也可能由于某些突发事件或心理变化逐渐沦为边缘人。因此,对于边缘学生,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盖棺定论,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课堂中心。

(二)具体化特征

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差异性,职业院校中的课堂边缘人除了具备以上一般性特征之外,还包含其自身独特的具体化特征。

1.整体边缘化

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职业院校里的学生边缘化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在某些课堂出现整体边缘化。我们在职业学校经常看到这样一幕:课堂上教师讲得天花落坠,而学生却无精打采,有昏昏欲睡的,有自顾自玩手机的,有看小说或杂书的,有交头接耳的;有些学生看似认真听课,但身在课堂心却在神游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从整个大的教育环境看,职业教育历来被视为二等教育,人们大多抱着“只有差生才会选择职业学校”的心态,对职业学校持鄙视态度。虽然近几年国家开始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忽视和偏见客观上导致了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边缘化;从学校角度来看,职业学校的管理较为松散,整个学校的学风较差。研究表明,如果学校考试纪律过于松散,让学生有偷懒的机会,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抱侥幸心理和“混日子”态度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7]。另外,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分注重文化课教学,实训课较少,学生本身基础较差,这种与普通教育无异的偏重理论性的教学方式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的集体边缘化。从教师角度来看,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上仍延续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厌烦上学。而且,职业学校中许多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他们只是单纯地把上课当成一种职业或是不得不完成的工作任务,对教学敷衍了事,课堂上对学生不闻不问,即便有些学生想积极融入课堂也会被教师无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激情便消磨殆尽,沦为边缘人。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被普通教育筛选下来的,他们本身学习基础较差,在普通教育阶段通常被教师和同学排斥或忽视,日积月累这些学生便会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学不好,从而选择自暴自弃,甘愿沦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

2.主动边缘化

职业院校里的学生在主观性上会倾向于选择主动远离课堂教学中心,自愿沦为边缘人。职业院校的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行为不当等长期受到教师的排斥和忽视,这种长期的挫折和失败导致他们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学不好,进而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畏缩、逃避等行为。学生主动边缘化主要是个体自身心理问题所致,归纳以来有以下两点:

其一,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Bandura)在他的观察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指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8]。换句话说,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顺利完成某件事情的自信程度,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一般来说,在职业院校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由于之前失败的学习经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和否定,为了避免再次学习失败选择主动压制和放弃继续努力的行为,在课堂活动中处于被动和退缩的状态。

其二,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以及家长教师的不认可和其他同学的嘲笑等,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表面看来对学习成绩无所谓,一副玩世不恭的状态,其本质是对学为力的一种无助感。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感与不足感时,会直接选择逃避,期冀通过自我封闭隐瞒自己所谓的缺陷与不足,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倾向于避免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产生交往,比如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提问会迅速把头低下,唯恐被教师发现自己的存在,还有的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面前一副“不反对、不参与”的旁观者态势,都是一种隐藏自己、封闭自己的表现[5]。

体而言,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课堂上更倾向于主动边缘化,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较低。显然,这种状态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学业成绩进步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这一特殊群体,采取适当措施减少边缘化现象的发生。

三、研究展望

“边缘化”在职业院校课堂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厘清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的具体概念,提炼出可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通过将“边缘人”的概念分解,提炼出其可观察到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人们对“边缘人”的认识,而且也能够帮助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有效地识别课堂上隐藏的“边缘人”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

其二,普通教育领域的课堂“边缘人”通常是由于整个教育环境的“成绩导向”引起的,那么在职业教育中是否也是以“成绩导向”为主呢?如果不是,那么导致“边缘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形成机制如何?

其三,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边缘人”在认知、行为以及态度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他们在课堂上的生存境遇如何?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

其四,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概括以来主要有三种转换机制:从“优等生”到“边缘人”、从“后进生”到“边缘人”、从”边缘人”到“边缘人”,那么,这三种转换机制的内部动力是什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边缘化”现象?

其五,如何正确看待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的价值?是否所有的“边缘人”都只表达出了负面价值?在课堂上,有许多“边缘人”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内向的性格导致的,这类学生并非真正游离于课堂之外,他们可能也在积极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问题,只是不善于将自己的想法在班级学生面前表达,这就是性格内向的“边缘人”在课堂上呈现出的“教学沉默”。那么,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评判这类“边缘人”的正面价值?

目前,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这一特殊群体尚未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国外针对“边缘人”的研究主要是从跨文化、种族、文学等视角出发,而且针对课堂边缘人这一领域,国内外学界尚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积极关注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不断完善“边缘人”理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李森,杜尚荣.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研究,2014(7):115-122.

[2]miltonmGoldberg.aQualificationofthemarginalmantheory[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41(1):52-58.

[3]吴亮奎.角色重构:让边缘化学生固归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4):16-18.

[4](美)古德,布罗菲.透视课堂[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04.

[5]亓玉慧.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6](日)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90.

身边的感动作文篇10

关于优秀《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  《挪威的森林》已经看了很多遍,每次都会让自己有种淡淡的感伤。我很喜欢村上春树的文字里透露的那种淡淡地感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看到了,“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即有死才有者生,这里并不以死为终结。虽然我们无奈的是每个人都会死,但我们要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我以路人的眼光来看渡边,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渡边。因为年轻,所以忧愁。他对学校这个小社会内部虚假、肮脏也是很厌恶的,但他却也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因为他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渡边的无奈了。他一直在寻找,对于他自己,对于直子或者绿子。他的苦闷与孤独,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社会的低迷状态自然使得人颓废,所以我能理解渡边那时的行为。直到最后,渡边才知道了相对于已经失去的,更应该珍惜眼前存在的,应该停止对生者的伤害,珍惜眼前人。

  其实书到最后,对于渡边君爱不爱直子这一问题我还是搞不明白。也许那样爱过。那么对于绿子,渡边是爱了?应该是了吧,因为他对绿子说过他的世界不能没有她。也许那只是一个轻轻的承诺,但对渡边那样一个沉默型的男人来讲应该还是发自内心的。两份爱,一份对那已经消失去了另一颗行星与木月相恋的直子;一份对现实生活中活脱脱的绿子。最后,玲子走了,直子死了,只剩下绿子了。那么渡边是会和绿子在一起的。我以为这本书是可以拍成电影的,我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由文字堆砌而成的画面,象流云一般从头顶缓缓而过,勾我叙述这个弥漫着略微的悲伤的故事。然后,我慢慢的地闭上眼睛。

  关于优秀《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

  《挪威的森林》其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够再普通的故事。在译文版的封面上,写着的“孤独的都市少年,徘徊于两位少女之间”或者“一首感伤的青春恋曲”这样恶俗又画蛇添足的文字,没有看过的人大概也能够猜到。少年渡边彻。十七岁便死去的好友。好友的女友直子。还有后来遇见的绿子。后来直子自杀。余下的,便是渡边和绿子。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是阴冷的。木月的死。直子的姐姐的死。初美的死。这样的密集的自杀,却没有让人觉得一丝一毫的不自然。死亡带来对生更加深入的探知,同时也让生命断裂开一个出口,督促着幸存着的人们去探寻。然而对人生自始至终没有把握的感觉,对诸多人事的无能为力,以及深深的孤独,却是一直深深存在于渡边和我们各自的内心。慢慢的我却也渐渐能够明白其间一些温情。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那个叫绿子的女孩子。这个直率天真的女孩子,深知世间的诸多规律和困苦,却始终像个孩子一样任性。她有俏皮的短发,穿着短裙走在渡边身边,会往下拉一拉裙摆。有时候想象她说话的声音,应该是清脆甜美的。这样的女孩子始终是叫人喜欢的。在书中的诸多出场的人物中。唯有绿子的人生是坚忍和完整的。其他人,不论是冷漠的永泽,高贵天真的初美,挣扎破碎的直子,还是落魄飘离的铃子,甚至是那个被当作笑料来讲述的敢死队,都只会让我想起来被撕裂的布匹。他们的生命是残缺的。

  我不知道要通过怎么样的语言将那些感觉述说出来。就如文章最开初,渡边最开始回想起直子时,所讲到的那口井。那口井就在草地不知道何处,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但总免不了有一个不小心,掉落其中,从此暗无天日,独自挣扎。然而绿子有她一份没心没肺,一份假装盲目的天真。这个女孩子,是真正经历过生活琐碎的艰难的,从小得不到许多的疼爱,学校生活也并不如意,末了还要面对双亲逐个病逝。然而即便如此,她的内心却有着不可多得的笃定,对生本身有一股不顾一切的热切感情。想法单纯到只想要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两个人在下雨天躲在被窝里面天南地北地聊天。

  不记得是在哪一处的段落里,渡边说,只有见到绿子,才终于觉得自己回到了现实世界里面。绿子是他和外界世界的一处关联。否则他大概也只能像直子那般,在没有光亮的井底拼命抗衡,最终却只能选择死亡。而我是直到后来成长了一点,才渐渐学会欣赏像直子这样的女孩。干净温婉,黑色直发垂散直下,有美好温润的身体和脸庞,看起来是弱不禁风的模样,叫人怜惜。她说话的声音应该是更加轻的,没有绿子那般有重量,但自有她的平缓坚定。

  她倾注在自己的世界里,年少时候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便自杀的恋人和亲生姐姐。她掉落在自己生命深处的那口井里面,浑身破损,即便用尽许多力气,拼凑在一起,却终究是费力和徒劳。

  很多叙述都是寻常的,轻描淡写,从不过分执着于情绪,却像细细的针,没有声音地刺入内心的。这或许是村上最为打动我的地方。

  从文字的最开始,他在飞机上,看见周遭陌生的人群,突然回想起来年少时候的恋人,那种感受,或许是需要一定的年岁来理解的。他说他渐渐难以想起直子的脸庞的时候,言语之间并没有太多着墨,却叫人内心跟随着他斗转星移。自己的身躯已经老去,记忆也早已经在时光和日后生活的琐碎时间里面被磨损和拼接,而故人也不再。即便当初再过深切的爱恋,也终究是枉然。

  还有在阿美寮里面,同铃子在仓库里面吃葡萄,听她说起往事。其间有一些细节,也是真实的。而我曾经在某一段时间里,时常翻出小说的第八章来读。原因已经不是十分记得。但是会知道,这一章的开初,渡边的手被玻璃划破。一些微小的地方,看起来似乎没有逻辑可循,然而读起来,却是叫人觉得自然而然,事情本就应该是这般发生。可能自己还太年轻,还不能完全明白和理解作者的一些东西,但是还是无法掩饰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关于优秀《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

  一页一页地翻动书页,内心早已随着情节时而激动,时而落寞,直到合上书本,才有些许不真切——与这个世界接轨。

  我是理解书里的人的,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为,我都了然于心,所以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早已不能置身于外。

  关于性与爱,关于虚幻与现实,关于我说得出和我说不出的抽象的东西。

  直子的美好——当然指的是渡边君认为的美好,根本在于她的悲剧性命运。她是一个需要依赖,吸附另一个个体生长的人,一旦认准某一个,便是执着的开始,没有终结,这里面有一种偏执的情感。所以木月的自杀,使她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联系断了。其实,世界没给她留活路的。

  她的美好的身体是这世界赐给她的一副毒药,伴着生,夹杂着死,死即使她本身。渡边被她吸引了,这是天性,这是必然。没有人能拒绝性本身和柔弱如直子,以性为生命动力的渡边尤甚。没有欲望,就没有悲剧产生。

  直子的怀疑,不安,恐惧源于没有人愿意不要求你做任何事地爱你,包括渡边。然而,直子要,她要一辈子,没人给得起,所以她走了。是必然,是唯一的选择,这是她的性格,便是她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