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汤圆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10:52

做汤圆作文篇1

妈妈拿来一个大盆子,往盆子里倒了一些糯米粉,然后用温开水搅拌好。奶奶捏一小块糯米粉,搓搓圆,又往里面塞些芝麻馅,再搓搓圆,成了!我一看,啊,圆圆的,大大的,真想咬一口解解馋!

一会儿,爸爸进来了,笑眯眯地说:“你做一个给我看看。”我满不在乎地说:“好吧!”我自以为做汤圆很容易,哪知道做起来是那么难,不是搓不圆,就是散了架。我索性抓起一小团面,捏成像一只小的样子,再拿点肉放在里面。最后,我想把汤圆拢上,可总是拢不圆。奶奶看见了,笑眯眯地说:“你做的不对,应该用手心和右手手指转圆。”我照着奶奶说的去做,啊,终于做成了!我连忙拿着圆子给爸爸看,爸爸夸奖了我。

后来,奶奶又教我做小鸭子、元宝的小玩意儿,可好玩了!这天晚上,我很有收获,又学会了一种生活手艺!

做汤圆作文篇2

汤圆是由糯米粉做成的。首先在碗内准备一些糯米粉,然后慢慢地加入热水,直到二者混为一个面团。将面团搓成长条并掰成一段一段,将每段揉搓成一个小圆球。

thenyoucanfilltangyuanwitheithersweetorsavouryfillings.Sweetfillingsareoftenmadefrompeanutbutter,blacksesameseedsorredbeans.Butsomepeoplepreferthesavouryfillingsmadefrommeat,mushroomandgreenvegetables.

然后就可在圆球内加入甜的或咸的馅料。甜的馅料通常由花生酱、黑芝麻或红豆制成。但也有人喜欢由肉、香菇和青菜做成的咸味馅料。

thentrytoenwrapallthefillingsintoglutinousricedough.

然后将所有的馅料包进一个个面团里。

Youcanmakedifferentformsfordifferentfillings.

你可以针对不同的馅料包成不同的形状以便于区分。

做汤圆作文篇3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清·李调元

据专家考证,元宵节吃汤圆的饮食习惯始于春秋末期,《楚辞·招魂》中的蜜饵指的是早期的汤圆。

汤圆称呼多种多样,除了叫汤圆外,另有元宵、糖锤、水圆、汤团、圆宵、元宝、糖团子之称。隐语行话中,汤圆称“满口”。据说隋炀帝在元宵节游乐时,在东都洛阳搭了十里高台戏棚,午夜供演员和乐师吃的夜点就是汤圆。唐、五代时,称汤圆为面茧、粉果、汤丸、粉丸、圆不落角,宋时称作圆子、团子。宋代诗人周必大有一首《元宵煮食浮圆子》的诗:“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循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诗中所称浮圆子即汤圆。陆游《红头十日雨》中“村墟樱笋闹,节物团粽近”,团即团子。宋人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一书的“水团”中写道的“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团团香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这里描述的是黄米汤圆。同代人周密《武林旧事》一书中所描述的乳糖圆子、澄沙团子也是应节而做的包馅汤圆。宋人陈元靓写的《岁时广记》称它为元子,《乾淳岁时记》称它为乳糖元子,《大明一统赋》称它为糖元,其吃法有煮、蒸、炸、煎诸种。《梦粱录》则推介:蒸熟的是普通团子,用清水煮的叫水团,放在菜汤里煮的叫汤团,滚上芝麻油氽的叫麻团。著名诗人姜夔把汤圆视作食中珍品,诗云:“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清代诗人符曾对口齿留香的滴粉汤圆怀有特殊好感,作诗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且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明代皇宫每年正月初九开始吃汤圆,神宗帝亦不免俗。万历年间刘若愚太监记述宫廷汤圆制作如下:“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江南所称汤圆。”

创始于清道光年间的湖南长沙名吃“柳德芳汤圆”,肉素兼备,咸甜双全。陕甘总督左宗棠感其汤圆不粘不腻,回味悠长,亲笔题联曰:“枵复而来,君休问价;从心所欲,我亦重涎。”

如果说煮汤圆需要技巧,你未必相信。戏剧家吴祖光下汤圆就出过出洋相。上世纪50年代,朋友给他送来一袋汤圆,不巧主妇病了,又没有别人在家,于是吴祖光自己下了起来。他竟全然不知应当先把锅里的水烧开,再把生汤圆投下去,而是把汤圆放在锅里,然后添上凉水,就这么煮,最后成了一锅烂糊糊。从此成了家里一则笑话。

缤纷传说

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是我国沿袭至今的习俗。元宵的汤圆与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都是节令食品。汤圆取“团”和“圆”之意,寓意团团圆圆。关于吃汤圆的由来,史料上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汤圆源于楚昭王。据《江陵县志》载,春秋末期,楚昭王乘船回国,途经长江,见一物漂浮水面,形圆,白中略带微黄,直奔王舟而来。昭王令人捞起,剖其瓤红如胭脂,味香甜似蜜,昭王问群臣:“此为何物?”群臣摇头不知。昭王遣使去鲁国请教博学的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其时正值正月十五,以后每到这天,楚昭王便命宫中用糯米粉裹山楂泥制此果,煮熟食用,以示祥瑞。

第二种说法,汤圆源于汉武帝。武帝时,有一宫女名字叫元宵,由于长期幽居宫内,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十分怜悯她。这年腊尽春来时节,东方朔匆匆上殿禀皇上,声称有一神算术士预测,火神君遵照玉皇旨意,将于正月十五日火烧长安城。说完献上抄录偈语的红帖。汉武帝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吓得面如土色,急问东方朔避灾之策。东方朔出招,火神最爱吃元宵姑娘包的汤圆,至时须全城张灯供奉方可消灾。汉武帝准奏,是日大街小巷笙鼓喧空,花光满路。宫女元宵于正月十五之夜得以与亲人欢聚。再说,长安城的百姓用汤圆祭完火神,品尝后觉得香甜可口,便流传下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

第三种说法,汤圆源于汉文帝。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戡平“诸吕之乱”,汉文帝刘恒登基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一天的晚上,汉文要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夜”古语叫“宵”,正月又称“元月”,故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因为人们习惯在元宵节吃汤圆,所以把这种食品又叫它“元宵”。元朝许有壬就有“元宵贮膏火,蒸里笑南乡”的诗句。

第四种说法,汤圆源于唐代棉区风俗。从唐代起,一些产棉区的农民,在正月十四便用糯米粉做成棉花样的粉果,将其插在田里的草把上。次日元宵节,全家人到田里烧香祭祀,祭完后,把粉果分给孩子们吃,有些地方还把粉果放进面汤里,分给家人吃。久而久之,这种粉果便称为汤圆,并配有美味香甜的馅心,色白味美,柔软可口,成为人们过元宵节最喜欢的传统食品。

第五种说法,汤圆源于宋代。那时民间开始流行元宵节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在锅里时浮时沉,所以又叫浮子。

民风流俗

《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吃了神仙的豆腐汤圆,增加了五百年功力,蛇能变化成人,这当然是传说。营养学家有言,汤圆是一种具有滋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做汤圆的糯米,性平、味甜,有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泄、生津润燥的功能。唐代药王称糯米为“脾之谷”。《本草经疏》载: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汤圆的馅料中,冰糖、核桃、桂花、玫瑰、山楂等都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滋补功能和药用疗效。用桂花做馅,能化痰生津,并可治疗风火牙痛;用核桃做馅,对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有一定作用;广东人则喜爱在汤圆里放入少许鲜姜,对体弱、怕冷、气虚者有益。

做汤圆作文篇4

冬至江南的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汤圆,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温馨的冬至的作文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一冬至,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节气时令的变化,我们总是很敏感的。时令变了,皮肤感触到的温度变了,眼中看到的风景也变了,从枝桠新抽一直看到黄叶满地。徒然草中写道:“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令的推移,还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的,是看到眼中,记在心里的自然的美丽吧。

今天早上,我刚刚走下楼梯,就听见奶奶对妈妈说道:“要过冬至节了,得要吃糯米饭,今天一定要早点回家!”冬至节?我心里一阵纳闷,有这个节日吗?冬至只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呀,难道它也有个节?真是稀奇!这是怎麽回事?我连忙问奶奶,奶奶回答说:“心宜啊,难道你不知道?冬至节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是从冬季到夏季的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要吃糯米饭,就是因为怕晚上肚子饿了,所以要多吃点,特别是像你这样的人!”“哦。塬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话中有话,竟然说我胖!我气极了,腮帮子鼓鼓的,满脸通红。

中午,爸爸问我:“你知不知道世上为什麽有个冬至节?”我摇了摇头,接着,爸爸给我讲了个关于冬至节的传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老爸讲完后,停了一会,又接着说道:“可是,这毕竟还是一个传说,真正的冬至节由来是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哦,现在我总算明白了,塬来在冬至吃糯米饭不是为了躲避灾祸,而是在这天里休息,祭拜祖宗。”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心里可真高兴。

晚上,妈妈如约早回家。奶奶在厨房中不停地忙碌着,烧了香喷喷、红白相间的糯米饭,便招唿我们来吃饭,虽然我还是对早上那件事耿耿于怀,但我还是在糯米饭中放了点糖,足足吃了两碗,吃的肚子滚熘熘的,因为吃饱了晚上才会做个好梦了哦。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令之一,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北方的冬至,是寒冷的象征。要是没有凛冽的寒风、鹅毛般的雪花和厚实的羽绒服,简直不可思议。而福州的冬至却别有风味,煦暖的阳光依然是主旋律。置身于满眼的葱绿中,我丝毫没有寒冬的感觉。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二屋外,明亮的斜阳不倦地营业着,四周的云彩谨慎地斟酌着颜色的浓淡。平静的天空,呈现出不一样的安详。屋内,暖橙色的吊灯散放柔波,青纹白资的碗里盛放着几颗白胖的汤圆。小勺在碗中搅着红糖汤的漾漾微波,应合桌边起伏的欢声笑语。

冬至是快乐的,汤圆里有我们互动的乐趣。冬至前夜,奶奶便张罗着各种食材,摆满圆桌的盘盘食品,是对生活的期待与回味。洁白的糯米团很快揉好了,一家老小坐在桌前,掐取一块,揉圆,包馅,最后搓圆。大大的汤圆里包着的,是童年期最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一年冬至里的搓汤圆,是孩子们盼望的时刻。很顽皮的小孩揉着或大或小的糯米团子,和同伴笑着闹着。奶奶看着我们,总是苦笑不得,她把手放进茶色的竹箶,一遍遍不厌其欢地教我们,怎么揉怎么包。粗糙褶皱的手掌握着细滑白嫩的小手,手起手落,慢慢地揉着、搓着。圆圆的团子不知何时从手掌中溜出来,滚到箶边,老人、小孩都笑了。搓完汤圆,奶奶晃着大大的竹箶,汤圆参差不齐地在箶里奔跑着。奶奶笑得更灿烂了,她说这是“公孙丸”,有大有小,团圆平安。不一会,奶奶开始煮汤圆了。她戴着老花镜,瞅起眼睛,捏着小秤外,量测着红糖与清水的比例。奶奶抄着那把古老的铜勺搅拌着红糖汤,又放入搓好的汤圆,铜勺搅起的微波,似奶奶脸上不会消逝的笑容。我们总是赖在厨房不走。我们爱听着汤圆咕噜咕噜的歌唱,爱看汤圆在锅中转圈舞蹈,爱闻厨房烟雾中浓浓的红糖香,更愿意等着汤圆完美出浴。

几年光阴消逝似水,飞速流过。原本茶色的竹箶不知何去何从,取代它的是市面上普遍的塑料红盘。那把年代甚是久远的铜勺也消失了,换成了长柄的不锈钢勺子。市面上各种汤圆层出不穷,花样甚多。但是,奶奶仍坚持自己做,还是平静坐在桌前,亲手搓着每个汤圆。我们全家也像小时一样,一家老小围坐一块搓汤圆。只是长大懂事了,再也揉不出那参差不齐的“公孙丸”了。汤圆大都挺均匀,也没办法可以去搓或大或小的圆子了。

六碗汤圆,装在清纹白瓷的瓷碗里。奶奶执意要用这种碗装汤圆。“这样吃,才有以前的味道。”她温和地说着。捞起汤圆,放入口中,嚼着软软糯糯的外皮,咬开是流心的芝麻馅——最简单却是最好吃的馅料。一口一个,每一个口都含着童年,含着那异常香甜的美好。

纵使岁月无情飞逝,纵使传统习俗逐渐消失,但只要奶奶搓汤圆时的笑容永存,只要童年的冬至记忆永存,那份乐趣便永不会消逝,那份香甜便会留驻舌尖,那份情味也会永远留存。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三“吃了这碗汤圆,你又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奶奶总是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而我,总是似懂非懂的端着热腾腾香喷喷的汤圆含糊地应着:“真香,奶奶你也吃啊……”吃完汤圆,我就钻到爷爷的怀里,缠着他说说关于冬至的来历。爷爷总是用满是胡茬的下巴蹭蹭我的小脑袋,再娓娓道来。“冬至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意味着天会更冷,白天也变长了,当然了,春节也就更近了。今天我们不光要吃汤圆,还有一项重要的事——祭拜爷爷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感谢他们的养育和庇护之恩……”

冬至祭祖在我们老家可算得上件大事。一大早我和弟弟就围着奶奶,看她把糯米用水泡上三四个小时,磨成雪白的糯米浆,然后用布袋装着压到石磨下,慢慢把水排干,生米粿团就做好了。米粿团分成两块,一块做各种造型的米粿,另一块就是用来做汤圆。接下来就是我和弟弟最喜欢的环节了——搓汤圆!全家人搬来小凳,围座在竹簸箕边,一边聊天一边搓汤圆。我和弟弟把米粿搓成各种奇形怪状引来大家哈哈大笑,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好不温馨!

到祭拜的时辰了,爷爷搂着我和弟弟来到大厅,奶奶早已在大厅供桌上摆好了包括汤圆和米粿的好几样祭品。我和爷爷一起跪在先祖的遗像前,隐隐约约听着爷爷絮絮叨叨说着家里的事:孩子们都很孝顺,雯馨今年六岁了,很懂事也很调皮,家里一切都好……

祭祖仪式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结束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缅怀我们的先祖。爷爷说,他的爸爸妈妈一辈子吃苦耐劳,正直又善良,去世的时候亲朋好友、村里的人都来送,都在说祖父母是好人。“先祖一直教育我们持家要勤劳、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和善,多念别人的好等等”,爷爷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先祖说的这些,我们做的不够好,接下来就看你们了,可一定要把我们的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呀!”说到这里,我仿佛看到爷爷一闪而过伤感又自豪的神情。

这一切只能留在记忆里了,因为三年前爷爷永远离开我们了。又是一年冬至时,我们依旧在一起搓汤圆。祭拜结束的时候,我们依然围坐在一起说说话,只是心情有点沉重,漫天飞舞的烧纸灰中,爷爷音容笑貌仍在我们脑海浮现,爷爷的话语依旧萦绕在我们每个人耳边。一代代先人留下的家训,就像我们的根和魂,每个家人都暗暗下决心要把我们的家风继承发扬下去。爸爸妈妈总对我说要学会感恩,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每当我在学习上想偷懒、耍小聪明时,我的脑海里便回想起爷爷的话,继续坚持努力!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是由无数个我们这样的小家组成的,我想,如果每个家庭都把好家风家训发扬光大,那么我们中华大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四每年的12月22日俗称为冬至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今年的冬至节又快到了,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去年在班长家过的冬至节。去年的冬至节也是那么冷的天,刚好那天我们休息,班长就邀请我们几个家在外地的新员工去他家过节吃饭,一起过节。我去到班长家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左右。一进门,一股股香气扑鼻而来,全身也感觉暖和了不少。轻车熟路,换好鞋子,班长在厨房忙碌中,小张已经在辅导班长的儿子写作业了。我跟班长说:“班长,我来了,今天做什么好菜?”班长在灶台上忙乎着,不见回头只见声音:“把青菜洗了,各种配菜、配料弄好,其他不用管,等着吃饭就行。”“好的,很快完成任务。”话我还没有说完就麻利的去干我的活了。配菜还蛮多的,葱姜蒜,香菇,茄子,菜花。不一会我就把要洗的菜洗好,整齐归类,放一边给班长备用。我站在厨房门口,还没有吃口水都被一阵阵的“香气”勾引出来了。我们班长的厨艺不是吹的,今晚有口福啦。

六点整,准备开饭,人马也到齐了,有刘师傅,张师傅,韦师傅,梁师傅和他老婆,小张,小文,班长和他儿子,还有我,整整一桌人。各位食友,现在有我揭晓今晚有什么丰富的菜肴:首先来一锅金华火腿排骨红枣汤,滋补又暖暖胃;之后是梅菜丁扣肉,香气逼人,肥而不腻;接着红油肚丝,好看又好吃;跟着青椒掌中宝,又辣又脆口;不要以为就这几样已经让你垂涎三尺了,还有茄子煲、卤猪脚、清蒸鲈鱼、酸梅姜丝鸭、手撕牛肉、白切鸡、青龙过江——爆炒菜花。可以说是集天上飞的(鸡鸭),水里游的(鲈鱼),陆上跑的(猪牛)和地上种的(茄子、菜花),水陆空三军都有了,每一样菜都是色香味俱全啊!满满一桌菜,光是看就馋死人了。就坐完毕,班长举杯说“大家举杯,共度冬至啊!随意吃。”“班长辛苦了,大家一起吃!”碰杯完,大家都在“埋头苦干”了。美味面前,谁能无动于衷?吃了再说!

我要吃猪肚丝,真可口;我要吃鲈鱼,真甜美;我要吃扣肉,真爽!就在我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班长的儿子小朱大声说:“大家看廖哥哥吃都满嘴都是油,嘴角还有颗米饭呢!”大家看着我这吃相哈哈大笑起来。得,在美味面前,还是要注意吃形象的。不过,这菜真好吃!

这个冬至让我们吃得开心,回味无穷。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五二十四个节气中哪个节气最温馨?这当然数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了。在我们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团圆圆。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风习习,冻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温暖的笑容。这时,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每个冬至都会吃汤圆,可是北方人却不同,他们冬至吃的是饺子。虽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汤圆和饺子同样象征团团圆圆。“我有些惊讶了——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片土地,节日习俗竟有差异!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在冬至这天,太阳正好到了南回归线上,所以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这使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搓板汤圆活动了。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各路“人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马上能搓汤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净,“嗖”的一声又冲回教室。只见我们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组,每组都铺好了桌布,准备好了面团,有白、红两个颜色。先到达“战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搓了。我连忙抓起一把面团搓了起来。家长们都把面团搓成条状,再把它分成许多小段,后沾点面粉,便开始搓了。我也按着他们的方法搓。两个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就能搓出“双色汤圆”。我只听“叮叮咚咚”的几声,汤圆们顽皮地跳入了铁盘。接着,几个家长抬着一个大锅上来了,哇,原来是食堂阿姨们煮的汤圆——有包着芝麻、花生馅的大汤圆;有和我们搓的一样白、红小汤圆;有胡萝卜做橙色汤圆;还有玉米做的金汤圆;菠菜做的绿汤圆……当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芋圆,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来那是很有劲道的。

家长们见我们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煮汤圆了。他们先把汤圆倒入沸水中过一遍,再把汤圆盛回带有面粉的铁盘中,不断重复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有嚼劲,而且不会粘锅。几分钟后,汤圆终于正式入锅了,家长们在锅中加入桔皮、生姜。据大人们说,吃了这样的汤圆,冬天才不会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汤圆出锅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暖滋滋的。

做汤圆作文篇5

每年在元宵节都是我国很盛大的一个节日,在元宵节有很多的习俗,其中有一些习俗全国全种有所不同,但是国全非常统一的一个习俗就是吃元宵,全国各地都会在元宵节吃元宵,那在吃元宵这个习俗是从何而来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汤圆为何又叫元宵”,欢迎阅读与借鉴!

汤圆为何又叫元宵关于吃元宵这个习俗还要从西汉时的大才子文学家东方朔说起,这是一个很美丽的传说,东方朔为人非常的有才华,而且说话方面也很是幽默,按现在的话说拥有脱口秀演员一样的好口才,因为他的才能和风趣深得皇帝的喜爱,传说在一个冬天东方朔到御花园里要折几枝梅花,用来献给皇帝,想讨皇上的龙颜一笑,很巧的是他到御花园正好到一个宫女要跳井自尽,东方朔肯定不能见死不救啊,原来这个小宫女叫元宵,她因为进宫之后不允许和家人相见,更不能给父母尽尽孝道,宫女元宵越想越郁闷,一时想不开就要自寻短见,东方朔为了劝说这个宫女元宵,就答应她帮她想办法见一见家人。

过了两天之后,东方朔就乔装在城中摆摊算卦,然后所有找他算卦的人都会抽到一个“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然后在城中这件事情就传开了,大家都来求东方朔,问他有什么方法可以化解,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傍晚,天上的火神会命一个红衣仙女作为使者来火烧长安城,你们应该想办法让当今皇上知道些事,我把歇后语给你们写下来,然后东方朔转身就走了。

后来当地官员层层上报,皇帝真的知道了此事,皇帝看歇后语中写道:“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皇帝心中很害怕,就找来了东方朔,东方朔说火神最爱吃汤圆,宫女元宵不是总给陛下您做汤圆吗?您让元宵在十五晚上多做些汤圆,然后您在亲自己焚香为火神上供,在让长安城中的所有人都如此去做。然后让家家户户都挂灯,放烟花,在让城外的百姓都进城看灯,这样摆出满城大火的假象,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了。

就这样正月十五的晚上,城里非常的热闹,元宵的父母亲人因此进城和元宵团聚了,正月十五晚上安然无恙,平安无事。于是皇帝就下旨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做汤圆供奉火神,因元宵姑娘做的汤圆好,火神爱吃,所以就把汤圆叫元宵了,也把这天叫元宵节。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口味的区别

汤圆:汤圆除了甜的,还有咸味的,既有包馅的,也有无馅实心的。其中咸味的汤圆基本是中间不加馅料,靠汤入咸味;而无馅实心汤圆则非常清淡,只是在汤里放入少量白糖,不像芝麻花生馅的那么油腻,适合怕油的人士选用。

元宵:最大特点就是甜,馅料种类相对少一些,主要是黑芝麻、五仁、豆沙等,再加些白糖。

馅料的区别

汤圆: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为主。现在人们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元宵和汤圆儿也打破传统,向水果口味儿进军了,近两年还出现了咖啡、抹茶等西式口味的,有点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元宵:最早以什锦馅儿、枣泥馅儿为主。什锦馅儿其实就是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感觉特像月饼里的五仁儿馅儿。

制作工艺的区别

汤圆:做汤圆儿的过程,就像包饺子。需要先把糯米面和好,醒透;然后做馅儿,馅儿里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馅儿多,可以像饺子馅儿一样散着,也可以揉成小球儿;最后揪一块儿面,捏成片儿,把馅儿包在里面,揉成球儿就可以了。

元宵:是以馅儿为主的,先把馅儿做好,切成小块儿,然后把馅儿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箩里来回摇(现在是用机器),摇到馅儿的外面滚上一层厚厚的糯米外衣为止。

口感的区别

汤圆:表皮儿劲道,馅儿料也有嚼劲儿,煮出来的汤会比较粘稠,有点儿像喝米汤的感觉。

做汤圆作文篇6

1月15日是一个大日子!是我们作文班大团圆的日子!我早早的起床!做好准备!因为这是第一次作文班的大团圆,或许是我最后一次与作文班大团圆了…

我来到了张老师家,这时外面下着纷纷细雨!好冷啊…张老师让我们先看看元宵的来历!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没想到,这汤圆的学问不小啊:在袁世凯那年,满街都喊买元宵!可是袁世凯不许让他们叫元宵,管元宵叫汤圆!因为元宵倒过来念是:宵元!就是消灭袁世凯!不吉利!还有好多故事…更奇特的是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张老师让我们了解了元宵和汤圆就组织我们一起做汤圆,还问我们汤圆是用什么做的?我们就七嘴八舌的说:面粉、淀粉…张老师就笑着嘲笑我们:“你们当是做馒头那?”

“大家先去洗手!”在张老师的一生令下,我们冲进厕所抢着洗手的权利!可大家谁也不让谁!我们就挤啊挤!终于到我洗手了,我先打开水龙头,接着把手放下去随便戳几下,放一点洗手液,揉一揉,最后把洗手液冲掉,就迫不及待的冲到厨房,感受做汤圆的滋味!首先是把糯米粉倒进锅里,放一点水下去,揉一揉!接着张老师就拿走一小块,去煮。最后,我们把煮熟的糯米和其他的糯米混合在一起,揉了又揉,揉均匀,再弄成小团,下锅煮熟!

可你别看这过程看过去简单,实际很费力气的!看看,我们对面的各个“小馋猫”早已开始做小团,等老师下锅咯!终于到我揉面团了,我手抓起一块,那边捏一捏,这边戳一戳,我的手都酸了!

做汤圆作文篇7

黑芝麻汤圆不是发物。汤圆有着悠久的的历史,有时候,汤圆不仅代表着没事,更意味着一种情怀。从古时候开始,大部分的汤圆都是由糯米粉制作的,将糯米磨成粉,做成汤圆的皮,里面再加入各种各样的馅料。所以,汤圆是由糯米粉制作而来的,糯米是发湿热的食物,所以汤圆并不是发物。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做汤圆作文篇8

2021年冬至的天文意义有哪些你知道吗?冬至是属于我国民间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节日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冬天的来临,气温已经慢慢转凉,这时我们就需要注意保暖御寒。共同阅读2021年冬至的天文意义,请您阅读!

冬至的天文意义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来说,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正午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注: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冬至吃汤圆有什么讲究1.汤圆不可贪吃

汤圆主要是一种以糯米和糖为主的食品,糯米比较黏稠,难以消化,尤其是做成糕饼以后。所以一旦贪嘴吃多了汤圆,就会难以消化,加重胃的负担,极容易引起胃胀胃痛等不适。

因此,在进食汤圆的时候,应该细嚼慢咽。而且每次不能过多,以4-5颗较为适宜,更不能餐餐连续进食。吃完汤圆以后,最好先活动一下,不能马上躺着。另外,汤圆还是应该趁热吃,冷了的汤圆更难消化,但是也要小心不能吃过烫的汤圆,以防口舌烫伤。

2.汤圆宜水煮

水煮汤圆滑而不腻,口感更佳。而且吃汤圆的时候可以喝少量汤圆汤,有“原汤化原食”之功,使一些流失在汤中的营养不致浪费。相比之下,煎炸型的汤圆可能闻着比较香,但是也会导致油脂、热量的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

冬至吃汤圆寓意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冬至简短祝福语一、天冷要盖好被子,饿了要填饱肚子,再忙也要找点乐子,再累也要照顾好身子,微笑是最美的样子,快乐是最好的日子,愿朋友幸福一辈子!

二、冬至到,吃水饺,吉祥安康双耳好,养生道,要记牢,汤菜荤素营养高;多锻炼,身康健,幸福快乐过冬天;送祝福,表关怀,思念牵挂真情在;2021冬至节气,祝你财源滚滚,万事顺利。

三、冬至到了,团团圆圆一家子,热热闹闹吃饺子,开开心心馋嘴子,快快乐乐暖肚子,冬至节气好兆头,吉祥如意美日子,祝你健康好身子,平平安安一辈子。

四、冬至,白天是最短的一天,我要变成你最暖的一天,轻轻亲吻你,冬至,黑夜是最长的一天,我要变成你最美的一天,深深拥抱你,亲爱的,冬至快乐。

五、冬至日,把关怀做成棉袄,让温暖把你拥抱,把问候包成水饺,让心情无限美妙,把真诚当成鞭炮,让收获找你报到,把祝福化作阳光,让幸福把你照耀。祝你冬至快乐!

六、冬至最冷,汤味最浓,笑容最美,收获最丰。天冷多加衣,汤美多进补,幸福多微笑,丰收多存储!又是一年最冷时,绝美佳肴醉相思!祝君:冬天快乐!

七、茫茫的大地高高的天,呼呼的北风飘飘的雪。淡淡的思念甜甜的梦,纯纯的友谊轻轻的风,深深的祝福浓浓的情,暖暖的问候悠悠的心。冬至到了,保重身体!

八、忙碌是真实的理由,祝福在岁月中冲淡,每个节日的到来,才会让我想起久违的祝福,冬至来临,提前给你祝福,愿你平安快乐,永远幸福。

九、冬至节临心欢畅,翘首可将春遥望,饮食注意要多样,少食多餐胃不伤,琐事劳神莫要想,心态平和精力旺,祝你幸福伴吉祥,快乐冬至更健康!

十、冬至冻一冻,增强抵抗力,身体更健康。冬至动一动,提高耐寒力,无病又无恙。愿你身体好,心情更好。冬至节气快乐!

十一、冬至冬至,幸福必至。装满好运,平安开道。抛弃烦恼,快乐拥抱。存储温暖,寒冷赶跑。释放心情,与你微笑。传递短信,也很美妙。冬至快乐。

十二、冬至开始起阳气,却是一年最冷季,我有牵挂与惦记,想你发送暖信息,北方袭来冷空气,莫把防寒当儿戏,愿你天天都得意,冬天不冷心情如意!

十三、冬至的节气即将到,能闻到饺子的芳香;圣诞的步伐已临近,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元旦的快乐也与你套了近乎。恰逢三节要来,我祝你每个节日都快乐!

十四、冬至到,寒意浓,勤加锻炼需保重;夜漫长,劳累放,按时睡眠身健康;天岁寒,心转暖,心要快乐忧愁远;情谊深,温馨传,深深祝福送身边;祝冬至康健!

十五、今天是冬的尽头,也是春的开头。虽然你在那头,我在这头,还是把你记在心头!在这寒冷的关头,愿我的祝福温暖你的手头,直达你的心头。冬至节气快乐!

十六、冬至短信传递,快乐为你。祝福其间,多多留意。冬至福至,饺子送你。吃一个快乐,吃两个幸福,吃三个好运,吃四个记得喝汤。冬至快乐。

十七、冬至问候在飞扬,日子更比从前长,寒潮袭来虽然强,我的思念如太阳,照来温暖喜洋洋,祈愿新年更吉祥,祝愿前途很辉煌,愿你快乐最久长。

十八、冬至的饺子,温暖的投资,多吃一点会发财,冬至的汤圆,幸福的团圆,多吃一点会梦圆,冬至的问候,快乐的等候,希望甜蜜围绕你,直到永久。

十九、立冬寒风起,短信送提醒:天冷多加衣,莫让感冒袭;晨起多动动,腿脚更灵活;血液循环好,身体更健康;最后别忘记,吃点饺子暖心房。祝你立冬心情好!

做汤圆作文篇9

  2021年冬至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

  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节日的热闹与快乐。

  二、活动地点

  1、学校食堂各班教室

  三、活动时间

  下午16:00开始

  四、活动组织

  校文体中心

  五、参加人员

  校级领导、文体中心成员、各班2名学生代表、各班班主任及住校生

  六、活动安排及布置活动策划

  1、各班自行布置教室,准备节目,班主任带领住校生进行元宵节联欢

  2、校级领导、文体中心成员、各班2名学生代表在食堂包汤圆、猜谜

  3、

  4、悬挂小灯笼,准备好猜谜活动所需材料准备好奖品:猜出五个谜语随机奖励苹果、橘子等水果

  一个。以此累加。

  5、配置节日音乐并拍照留念

  七、活动所需材料

  1、包汤圆所需材料:糯米面、芝麻馅(住校生约400名,每人2个大汤圆)(食堂准备)

  2、猜谜材料:细铁丝、各色彩纸(文体中心准备)水果若干(食堂准备)活动展板一块(文体中心准备)

  八、活动经费预算

  控制在1000元以内

  2021年冬至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

  学校每月一次的亲子主题活动,正好利用冬至节气来让大家一起参与包汤圆,既有教育意义,又能达到亲子交流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冬至节气,还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2.通过分组进行包汤圆比赛活动,让孩子懂得食物的不易,锻炼动手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____年_月_日上午9:00——11:00

  四、参加人员:大班全体老师和幼儿

  五、比赛规则

  每组选出6名选手参加比赛,每组分面1盆、馅1盆、案板1个、擀杖2只、刀1把。

  要求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制作剂子、擀面皮、包汤圆全部工序,比赛结果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打分,数量方面每包出一个的完整汤圆得1分,包的汤圆越多,得分越高,质量方面按照汤圆“成品”的质量来打分,如果包出的汤圆出现漏馅情况,属质量问题,出现一个扣0.5分。

  最终按照得分高低评出三个等次的奖项,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参赛风尚奖1名。

  (二)最靓汤圆比赛

  最靓汤圆比赛为个人比赛项目,由每组推荐2名选手参赛,要求参赛选手至少要包出3种以上花色的汤圆,由裁判组评选出6名获奖选手,荣获最靓汤圆奖。

  (三)吃汤圆比赛

  吃汤圆比赛为个人比赛项目,由每组推荐3名选手,比赛以在1分钟内吃完汤圆数量作为评分标准,数量越多得分越高,比赛分3轮进行,每轮每组派1人参加,每轮有2名选手胜出,三轮评选出6名参赛选手,荣获吃汤圆最快奖。

  2021年冬至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在冬至来临之际,让所有在院的同学一起过节,增进大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节日的问候。在集体的温暖中度过异地的传统节日、感受家的温暖、集体的温馨。

  2.通过亲自动手包汤圆、煮汤圆,让全院同学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学习能力。

  3.感受节日气氛、发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习俗。

  二、活动主题

  冬至暖人心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2日下午

  制作:16:30-20:45

  派发:20:45-21:30

  四、活动地点

  院餐厅(教师餐厅)

  五、参加对象

  全院师生

  六、活动内容

  “汤圆和饺子”的制作及吃汤圆、饺子共庆冬至佳节

  七、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宣传:海报、广播站宣传、微信公众平台

  海报:1张贴在宣传栏

  (二)参加方式:排队领取“免费劵”(每人只限1份)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三)会场所需物品:照相机1台。摄像机1台。一个音箱,两个移动话筒。

  八、活动流程

  1.16:30-19:40汤圆、饺子制作

  2.19:40-20:30蒸饺子

  3.19:30-20:00煮汤圆

  4.20:30-20:45饺子装袋

  5.20:45-21:30派送

  6.21:30结束

  九、活动的后续工作

  1.集体照合影。

  2.主办方做总结。

  十、经费预算:

做汤圆作文篇10

浙江省嘉兴市 秀洲区洪合镇泰石小学三年级 张玉婷

春节一过,我盼着元宵节早点到来,这样就能吃到我喜欢的汤圆了。正月十四,妈妈单位发了四盒汤圆。“这下好了,我能吃到可口的龙凤汤圆了!”

今天是元宵节。一起床,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汤圆!”妈妈笑着说:“好的!马上就煮给你吃!”

不一会儿,妈妈就拿来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正当我高兴地吃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能煮汤圆那该有多好啊!以后,我想吃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动手了!就马上对妈妈说:“妈妈,你教教我,怎样煮汤圆好吗?我如果会煮了,就可以煮给你吃了!”妈妈笑着答应了,嘴上说:“你这鬼丫头!”

到了晚上,妈妈站在我身边,指导我煮汤圆。我一个人有点不敢动手,妈妈对我说:“别紧张!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好吗?”我想到如果自己学会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自己煮时,鼓起了勇气,拿起勺子,学着妈妈平时煮汤圆的样子动起手来。

我先把水倒入锅中,再把煤气打开,等水烧开。然后把一个个汤圆小兴翼翼地放进锅内。这时,锅内热气直冒,我的眼睛有点睁不开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锅盖,盖在了锅上。“别急!要用勺子给这些汤圆翻个身!”妈妈对我说。我又小心地掀起锅盖,用勺子在锅里搅了几下。“该加点泠水了!”妈妈又在边上说。锅里的热气越来越多,我这时有点手忙脚乱了,都不知怎么办才好。妈妈看了,笑了起来!打来了一碗冷水,倒入锅里。热气少了许多。

过了二、三分钟,妈妈说:“可以打开锅盖了!”我打开锅盖一看,哇!白花花的汤圆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浮在水面上,并不时地在开水中打滚!“汤圆煮熟了!爸爸快来看!”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快把它们捞上来,不然要糊了!”我只顾着高兴,竟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妈妈在边上大声地提醒我!

当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盛起来,放在爸爸、妈妈面前时,我高兴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