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成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13:04

虎年成语篇1

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变龙蒸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众虎同心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熊腰虎背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如虎生翼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敲山振虎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潜龙伏虎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猛虎出山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

龙行虎变

龙翔虎跃喻奋发有为。

龙骧虎啸喻气概威武。

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跧虎卧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盘虎拏虬曲苍劲貌。

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虎风云

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麟角虎翅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虎步龙行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鹰扬虎视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燕颔虎颈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龙跳虎卧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虎年成语篇2

成语出处:郭沫若《贾长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陈政事书》,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

成语繁体:虎虎有生氣

成语简拼:HHYSQ

成语注音:ㄏㄨˇㄏㄨˇ一ㄡˇㄕㄥㄑ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五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虎虎有生气作谓语、定语;用于气势等。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虎年成语篇3

【用法分析】:除狼得虎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来源】:《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褒贬解析】: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使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拼音】:chúlángdéhǔ

【成语声母】:CLDH

【近似成语】:

虎头蛇尾: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虎兕出柙: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

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虎口余生: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虎背熊腰:如虎般宽厚的背;似熊样粗壮的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成语接龙】:

除狼得虎虎踞龙盘盘马弯弓弓折刀尽尽善尽美美不胜收收买人心

虎年成语篇4

关键词:《论语》;《孟子》;阳货;阳虎;非一人

中图分类号:H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12-01

《论语・阳货》篇中有名阳货之人,欲“见孔子”而使之仕,(《论语・阳货》),而在《孟子・滕文公章句上》里则作阳虎,《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作阳货,《墨子・非儒篇》也作阳货,《左传》中作阳虎(《公羊》《Y梁》亦然),至于《庄子・秋水》《淮南子・人间》《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及《史记》《汉书》皆作为阳虎。何晏注《论语・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安国注曰:“阳货,阳虎也。季氏家臣而专鲁国之政。”邢m疏:“阳货,阳虎也。盖名虎字货。”盖诸家所注,以为阳货、阳虎一人也,名虎而字货,其源出自孔安国。《孟子・章句上》:“阳货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而在《孟子・章句下》又云:“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赵岐又注之:“阳货,鲁大夫也。孔子,士也。”可见,赵注《孟子》前后之不同,疑因阳货、阳虎为两人。

崔述在指出由于先秦典籍的记载有所不同,似乎阳货、阳虎当为两人。他的考证依据有三点:“第一、夫虎乃季氏家臣。虽,未尝为大夫”第二、《春秋》未载阳虎之名,第三、可能古籍成书之谬误所致;在这里崔述可能未识春秋之例,得出阳虎阳货非一人,而误判之,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家臣称大夫,其由来渐焉

《左传・昭公七年》:“(孟僖子)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礼记・檀弓下》:“陈子车死于卫。其要与其家大大谋以殉葬,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这里的宰即家大夫。”清人毛奇龄《四书剩言》卷三论述春秋时家臣、大夫时,曰:“孟子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此大夫礼也。乃引称阳家臣称大夫,此最异事,殊不知季氏家臣原称大夫。季氏是司徒下有大夫二人,一曰小宰,一曰小司徒。此大国命卿之臣之明称也。故邑宰家臣当时通称大夫如C邑大夫、J邑大夫、孔子父鄹邑大夫。此邑大夫也……然则阳货大夫矣。注故不识耳。”明代阎若璩《四书释地又续》说的更为详细:“陪臣至春秋时亦称大夫,公叔文子之臣大夫、Q大夫。Q者,家臣之称也。非有如洪注。Q本家臣,荐之方并为大夫之说。或讶焉。”

二、《春秋》黜载阳虎名是由孔子增纂《春秋》之过

《左传・定公九年》:“夏,阳虎归宝玉、大弓。书曰:「得,器用也。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崔述指出“书曰:“盗窃宝玉大弓”;在记叙阳虎的颠覆叛逃齐国时略过了阳虎叛逃与逃跑的经过而仅仅记叙了阳虎送回宝玉、大弓的经过,崔指出这是由于阳虎为人家臣,所以黜去不计,接着崔述假设阳虎即使为大夫,孔子也绝不会以大夫之礼去尊称阳虎。

孔子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至于阳虎之徒是典型的乱臣贼子,《列子》对孔子一生所受磨难概括为四:“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其中两难(围于陈蔡和见辱于阳虎)与阳虎有着直接的关联,另两难亦或多或少与阳虎有一定的关系。《春秋》中对阳虎的叙述较少而贬责色彩浓厚和此不无关系。因此在《论语》中孔子大骂阳虎“陪臣执国命”孔子晚年作《春秋》,大骂阳虎为“盗”,又何以尊称阳虎?

三、由《孟子》成书之谬误推知二人非一人不可靠

崔述又说:“《孟子》谬误盖亦成於其门人之手,淮、泗入江之误,先儒言之矣,安知此文之不亦类是乎!”这里崔述指出《孟子》成与门人之手,或有谬误,如同古人误记淮水泗水流入长江一样,崔述此前曾指出此处可能由于门人的错误导致阳虎与阳货未分清是否是一人,文献在早期的流传中可能有误,但其他文献如《春秋》《左传》中作阳虎(《公羊》《Y梁》亦然)但至于《庄子・秋水》《淮南子・人间》《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韩诗外传》以及《史记》《汉书》中记载均为阳虎,《孟子》一书或误而何以其他文献记载尽误?因此,此说并不可靠。

四、《春秋》、《孟子》“阳虎”“阳货”之不同盖因古人以音定字之过

崔述又按:“《论语》有阳货而无阳虎……《孟子》书尝称阳货者一,阳虎者一,其于‘馈豚’则称为阳货。与《论语》合,不称阳虎也。其于‘为富不仁,则称为阳虎,与《春秋传》鲍文之之言合。亦不称为阳货也。”来表明阳货、阳虎似乎为两人,但是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因为古人书写,往往以音定字,有其音而不必有其体也。先秦各家著述立说,因其音而定其字,虎、货古音近而相通,故有阳虎、阳货书写之别。像这种情况的,古书比比皆是。如《论语・公冶长》中“季路、“子路”并现而实为同一人。另外,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注“虎”时说:“呼古切,五部。与十七部通”故《左传》阳虎《论语》作阳货非一名一字也。而同样段氏《说文解字注》载:“货,卧古切,十七部。”由此可知,阳虎及阳货是由于古音相通而互用。且《墨子・非儒篇》曰:“阳货乱乎鲁。”这里“乱乎鲁”的,阳货指的就是阳虎。因此,崔氏阳货、阳虎为两人之说非。

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曰:“今按:赵《注》“阳货鲁大夫也,孔子士也”,专明礼大夫有赐于士云云之意,故不称季氏家臣,而变文曰大夫,并不以为两人。”故《左传》阳虎,《论语》作阳货,非一名一,字也,邢m、孙]乃有虎名货字之说。古人书写往往以音定字,有其音而不必有其体。先秦各家著述立说,遂因其音而定其字,虎、货古音近而相通,故有阳虎、阳货书写之别。其例古书尚多:若“伏羲”,《庄子・大宗师》《荀子・成相》《淮南子・览冥、要略》皆作“伏颉;《汉书》则一书而三名:《艺文志》作“宓颉保古今人表作“宓羲,《叙传》则又作“羲”。《战国策》同书而齐闵王、齐醵名互见:《齐策》作齐闵王,《赵策》则作齐酰此为同一人也;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齐酢!妒芳恰贰逗菏椤酚钟型记一人而名不同者:《史记》“鲁恭王”,而《汉书》作“鲁共王”。《汉书》且又有同名而异体者,如“朝错”、“晁错”并用:《荆燕吴传》作“朝错”,《爰盎晁错传》作错”。可以看到,诸如此类,以音定字而发生错误的情况,不一而足,由是而知,阳货即阳虎,盖货、虎古音相通而互用,“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由是而知,阳货即阳虎,盖货、虎古音相通而人用其乡,同言异,同字异言,于误遂生矣。

参考文献:

[1]何晏,邢m.唐宋注疏十三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赵岐,孙].唐宋注疏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李启谦.孔门弟子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7.

[4]钱穆.钱穆先生全集:先秦诸子系年[m].台湾联经.

[5]崔述.洙泗考信录(丛书集成初编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6]毛奇龄(清).四书言(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阎若璩(清).四书释地又续(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钱穆.阳货名字考;先秦诸子系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虎年成语篇5

【用法分析】:饥鹰饿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来源】:《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褒贬解析】: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使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拼音】:jīyīngèhǔ

【英语翻译】:hungeredeagleandtiger

【成语声母】:JYeH

【近似成语】:

虎头蛇尾: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虎兕出柙: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

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虎口余生: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虎背熊腰:如虎般宽厚的背;似熊样粗壮的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成语接龙】:

饥鹰饿虎虎皮羊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不畏死死去活来来者居上

上篇上论论黄数黑黑灯下火火海刀山山重水复复旧如初初试锋芒

芒刺在背背本就末末大必折折节下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駈叩门

虎年成语篇6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感情色彩】中性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有不平常的人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潜龙伏虎

【近义词】野无遗才藏污纳垢

成语例句

这所大学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相关成语

在所不辞马如游龙洗耳恭听为所欲为如龙似虎画虎不成反类犬打凤牢龙轻身殉义无所忌讳

英语释义

hiddendragonsandcrouchingtigers--talentedmenstillremainedinconcealment;

alairofdragonsandtigers--aplacewherepeopleofunusualabilityaretobefound;

ahiddendragonandasleepingtiger;

peoplewithmanydifferentabilities

网络英语释义

1.clwh

2.adah

双语例句

1.thereisalotofhiddentalentonthejobmarket.

人才招聘市场里藏龙卧虎.

2.Youknowineverysmallgroup,thereishiddentalentagreewiththat?

要知道每一个小组都是藏龙卧虎之地.

虎年成语篇7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赵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911cha.com

成语繁体:猛虎撲食

成语简拼:mHpS

成语注音:ㄇㄥˇㄏㄨˇㄆㄨㄕ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猛虎扑食作宾语、定语;形容动作凶猛的样子。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饿虎扑食

虎年成语篇8

【用法分析】:画虎类狗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褒贬解析】: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使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拼音】:huàhǔlèigǒu

【英语翻译】:trytodrawatigerandendupwiththelikenessofadog―makeapoorimitation

【成语声母】:HHLG

【画虎类狗的近义词】: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虎类犬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

【近似成语】:

狗仗官势: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狗尾续貂: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来补充。貂:指古代皇帝侍从官员用作帽饰的貂尾。原讽刺所封官爵太…

狗头军师: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狗急跳墙:狗急了;能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蛮干捣乱。

虎年成语篇9

关键词:纸老虎;papertiger;

papertiger的英文解释多是这样的:...althoughsomesourcesmayclaimitactuallydatesbackasfaras1850,itseemstheChinesephrasewasfirsttranslatedwhenitwasappliedtodescribetheUnitedStates.in1956,ChairmanmaoZedongsaidoftheUS:“inappearanceitisverypowerful,butinrealityitisnothingtobeafraidof,itisapapertiger.outwardlyatiger,itismadeofpaper,unabletowithstandthewindandtherain.ibelievetheUnitedStatesisnothingbutapapertiger.”

Longman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中对papertiger的解释中提到[translatedofaChinesephraseusedbymaoZedong],从这个对papertiger的解释,可以看出LongmanDictionary认为,papertiger的翻译是由开始的。oxfordDictionaryofCurrentidiomaticenglish的解释认为papertiger是最先翻译“纸老虎”的,而且说的“纸老虎”(papertiger)全是针对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当然这肯定有失偏颇。

以上其他英语词典对papertiger的释义给读者这样的印象:中文的“纸老虎”是发明的,“纸老虎”译papertiger也是毛译东首译的,这显然不符历史事实。有资料显示,“纸老虎”一词最早出现在1828年的《广东土话字汇》,还有资料说“纸老虎”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白话小说《姑妄言》(1730年)中。与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纸老虎一词曾被译为scarecrow(稻草人),但被所否定,虽然否定了翻译用的“scarecrow”(稻草人)一词,坚持将之译为papertiger,并且纸老虎一词的英译文papertiger的译法,十分形象,也完全符合中文的原意,后来也为国际上所接受。但从有关的语料可以看出,在和斯特朗谈话之前差不多100年,英语中就有papertiger了。可见,英语中的papertiger是1946年从延安传入美国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西方认为是发明“纸老虎”是因为使用“纸老虎”,对世人的影响最大。因为1956年7月14日的讲话对西方,尤其对美国的影响很大;所以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纸老虎”一词被译成英文传入西方,首先指的是美国。但从与斯特朗的谈话中,我们知道用“纸老虎”,是指“反动派”。

不管怎么说,“纸老虎”在汉语中由来已久。“纸老虎”一词蕴含中国人的乐观、幽默和才智。文人墨客和政治家等将它应用在小说、戏剧、诗词和政论等当中,但都流传不广。只有到了的谈话和文章中才大放光彩。“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成为鼓舞人民向反动派勇敢斗争、决战决胜的政治宣言。1946年,斯特朗随即把的谈话寄回美国发表时,美国的许多人认为,“papertiger”只是一个富于诗意的比喻,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胜利的前途表示怀疑,甚至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以后的历史可以作证,papertiger不仅仅是修辞学上的一个绝妙比喻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政治概括和著名的科学论断。就这样,papertiger这个词,通过斯特朗传遍全世界。

以上是对papertiger和纸老虎与主席的讨论和争议,不管怎么说,对“纸老虎”的翻译对美国、对全世界影响巨大,是以前的“纸老虎”和papertiger对中国,特别是对全世界的的影响远远不可比拟的。这也说明的一定英语功底,特别是翻译能力。也说明了主席重视外语学习,终生学英语的一个铁的事实。

其实,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袖们(包括一些哲学翻译家)一贯对外语工作、特别是对翻译工作和翻译理论研究极为重视,党的很多领袖人物就此发表过意见。由于这些意见的正确性,也由于建国后执政党的重要地位和领袖人物的崇高威望,这些意见和论述在翻译学界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重视外语工作,特别是重视翻译工作

主席一生重视外语学习和翻译工作,直到晚年都在坚持学习外语。张仲实写的《同志论理论著作翻译》中写到:同志极为强调理论著作翻译的重要性。早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就曾两次谈到这一问题,指出这种翻译工作本身也是党的理论工作,并且说“没有翻译就没有共产党”。因为没有翻译,中国人就不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在1956年1月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说:“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必须扩大外国语的教学,并且扩大外国重要书籍的翻译工作。”最令中国翻译工作者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在1970年10月“”的非常时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顾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就外语和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作了一系列紧急指示,为当时我国翻译工作和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并指明了方向。所有这一切,突出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总理对翻译工作的高度重视。

同志把外语工作(主要是翻译工作)提高到政治理论工作的高度,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196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一期上,发表了1962年在外语院系学生做过的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不要把外语工作看得太简单,不要把外语工作看作技术工作。外语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掌握了外语可以把外国人的长处介绍到中国来提高我们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掌握了外语可以把我们中国的革命斗争经验介绍出去,扩大我们的革命影响,加强对帝国主义的打击。外语工作是政治而又带理论性的工作……”

同志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缔造者之一,而且是我国现代军事翻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中共高级领导人中,实际从事翻译工作最多的,也许是。1951年12月21日,在军事学院作的《思想意识的改造与军事科学的深造》的报告中,谈到了军事翻译的重要性。他说:翻译工作是一个关键工作,只有通过翻译,才能达到介绍军事科学的总任务。并且还提出了译员的“三套本事”。

重视翻译工作,特别重视哲学翻译中的“信”

1956年8月,在与音乐工作者谈话时讲到翻译问题时说:“鲁迅是民族化的。但是他还主张过硬译。我倒赞成理论书硬译,有个好处,准确。”当然,鲁迅的硬译说,是在和梁实秋论战时提出的,对的这一指示,应该不能理解为一味盲目地要提倡“硬译”,而只是在信和顺不能两全其美的情况下,才要突出硬译,宁可信而不顺。(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著名哲学翻译家艾思奇1937年在《语文》杂志第一期发表的《翻译谈》,谈论了自己和别人合译《新哲学大纲》的经验教训。艾思奇认为:“翻译的原则总不外是以“信”为最根本的基础,“达”和“雅”对于“信”,就像属性对于本质的关系一样,是分不开的然而是第二义的存在。”,因此,艾思奇强调,忠实的译本必须要能够尽可能地保持着原著者的“达”的方式,但必须能百分之百地表达原意。

著名哲学家陈康,1942年为他翻译的《巴门尼德斯篇》书写的长篇译序的第三部分,提出:“信”可以说是翻译的天经地义。不“信”的翻译不是翻译,不以“信”为理想的人本可以不必翻译。陈康指出:““信”是这篇翻译的不可动摇的基本条件。……“雅”只在不妨害“信”的情形下求其完备。……这样的翻译,若用已成的名词表示,乃是直译。直译不但常常“不雅”,而且还会有“不辞”的危险。凡遇着文辞和义理不能兼顾的时候,我们自定的原则是:宁以义害辞,毋以辞害义。”

翻译工作重视“研究什么,翻译什么”

建国前十年左右,我国译学界出现了一个新情况,那就是有一批著名的哲学家进入译学理论研究者的队伍。著名俄苏文学研究家兼翻译家曹靖华于1962年8月25日发表于《文汇报》上的《有关文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再次明确提出“翻译什么,研究什么,或者说研究什么,翻译什么”的翻译思想。“研究什么,翻译什么”从“千年译经运动”,到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高潮、民国时期的翻译,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可以说整个中国翻译史见证了“研究什么,翻译什么”这一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形成、继承和发展、巩固和发扬以及根深蒂固,在革命领袖和建国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翻译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艾思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著述许多有影响的哲学著作,也翻译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典。少年时代,听父亲讲授先秦哲学典籍,由此培养起对哲学的爱好,留学日本时,攻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30年代,成为著名的职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主要从事哲学理论工作,也翻译了一些马列著作和文艺作品。解放后,继续从事哲学理论工作。他的哲学翻译是以他对哲学的研究为根基的,可以说他是研究哲学,翻译哲学的,成为我国最早提出翻译的哲学思想的翻译家。贺麟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哲学家、西方哲学史家、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史研究家。作为杰出的西方哲学翻译家,他开创了我国译介黑格尔哲学的艰巨事业。贺麟曾师从梁启超、吴宓,按照吴宓介绍西方古典文学的道路,选定以译介和传播西方古典哲学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贺麟是一位严肃的学者,一位认真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翻译家。他的翻译思想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翻译其它经典著作,一向主张“研究什么,翻译什么”,“搞懂搞透”才能翻译。黑格尔的《小逻辑》一书,他从1940年就开始翻译,直到1950年才出版。历经十年的时间。他从英文版翻译,还对照德文版仔细推敲。而且每次再版他都要认真修改。他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他研究的过程。

我国现代军事翻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于1951年12月21日,在军事学院作的题为《思想意识的改造与军事科学的深造》的报告中指出:“翻译同志要加强学习军事,学习俄文,学习中文,提高翻译能力。这即是译员三套本事,缺一不可。”在此,提出了“提高翻译能力”必须“加强学习军事”的重要性。1952年7月,他与部队作家胡奇讲话中,还提出:“有极少数翻译不太好,从字面上随便翻译,并不了解学术内容,有时张冠李戴。……应该精通两国文字,尤其是精通军事科学,才能做好军事翻译。”1954年9月28日,为军队翻译工作者作了这样的题词:“军事科学的翻译:在经验上,在理论上,必须有军事基本知识,才能钻研军事科学的本质;在俄文修养上,……;在中文修养上,……。”从以上的报告和题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研究军事,翻译军事的军事翻译思想。从事军事翻译的左权、等人本身也都是军事家。革命领袖的翻译工作充分体现了曹靖华所主张的:“要透彻、深入地掌握原作的思想内容,可靠的是走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翻译什么,研究什么,或者说研究什么,翻译什么。最好翻译应是研究的结果。”。

建国前,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外语工作,特别是翻译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国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和身体力行的参与是密不可分的的,以上只是浅谈,其实,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翻译家的翻译主张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曾晓光.汉语“纸老虎”一词及其英译“papertiger”的源流[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2]孟伟根.“纸老虎“和papertiger的词源与释义[J].上海翻译,2005(01)

[3]袁斌业.某些英美词典对“papertiger“的误释[J].上海科技翻译,2004(03)

[4]谷传利.纵论“纸老虎”[J].HistoryteachinginmiddleSchools,2004(06)

虎年成语篇10

1。藏头增趣味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全诗每句中的头一个字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或人名,或地名,或一句祝福,等等。

例:明兮暮色虎下岭,日落西天惊百兽。恩泽似海不相忘,典叩苍昊与山君。最喜雨林物资丰,爱屋及鸟是猛虎。老来享乐不孤独。虎啸神州傲称王。

(诗《咏虎》)

这首诗每一句的第一个连起来就是“明日恩典,最爱老虎”的意思,读来妙趣横生,饶有趣味。

2。夸张显特征

为了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例:双睛忽动飞电回层崖长啸阴风来

(选自陆游诗《虎洞》)

啸一声惊动天地睁双眼照耀乾坤

眼睛圆睁,竟令闪电回避,长啸一声,引来阴风阵阵,令人毛骨悚然。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老虎的猛烈,令人生畏。

“啸一声惊动天地,睁双眼照耀乾坤”这副对联也运用了夸张手法,老虎的威猛之势不可挡。

3。反复表真情

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语句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又叫复辞。

例: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将虎年扬虎威

虎年喜虎劲攻关夺隘皆如虎春节焕春光绣水描山总是春

这两副对联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每一副联中都含有三个“春”字和三个“虎”字,新颖的形式写出了虎年新春的喜庆,表达了对虎年虎气冲天的希冀。

4。比喻添生动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进行描写的修辞方法。

例:怒似苍鹰厉拳爪,炯然霹雳凝双眸。(选自乾隆诗《高其佩指头画虎》)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老虎发怒犹如老鹰举利爪,睁大眼睛如霹雳一般犀利,生动地写出了老虎雄威,也表现出了高其佩指头画虎本领的高超。

5。借喻含深意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迎虎年敢逐改革拦路虎送牛岁勇当奉献老黄牛

这个对联中,借“拦路虎”比喻就是前进的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借“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蕴含等富。正好“拦路虎”“老黄牛”这两个俗语与虎年、牛年相对应,这副对联确实很显功力。

6。仿拟添幽默

仿拟就是对名言、警句、诗歌、台词等进行部分内容上的改造。用仿拟手法写可以“省工省料”,横添几分幽默。

例:陕西镇坪周正龙,假话骗尽英雄。年画老虎转头空。关克头安在,棒喝朱巨龙。白发猎户深山上,惯看野猪狗熊。铁窗里面喜相逢,刑期多少年?都付笑谈中。

(网友作《临江仙》)

这首词仿拟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中有些词句直接照搬自《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这首词讽刺的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周老虎事件”,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又讽刺深刻。

7。拟人增色彩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增添色彩感情。

例:金牛昂首高歌去玉虎迎春敛福来

昂首高歌、迎春敛福等都是人的动作,却放在牛、虎的身上来进行描写。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辞旧迎新的喜庆祝福,也表达了牛、虎的喜爱。

8。对偶出工整

我国古代诗歌中,对偶几乎是必用的手法,它使诗歌整饬、精炼。对联中更是必须用对偶。学用对偶手法就是学习语言的锤炼功夫。

例: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