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15:43

关爱学生篇1

一、学会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如果把树叶比作成绩,挡住了教师的眼睛,这也就影响了教师对学困生客观、公平的评价。

人无完人,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差,但一到劳动课,他们很多人表现得特积极,哪里最脏、最累,他们总是冲到最前面。这时,我会及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们热爱班集体、热爱劳动。还有些学生,在体育方面特别突出,但是学习却一塌糊涂。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继续发展自己的特长,教会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运动的时间。教师应该像一个放大镜,随时随地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知道,成绩归成绩,缺点归缺点,自己身上还有值得教师关注、其他同学欣赏的地方。

二、学会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时时影响着学困生,所以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了不让他们觉得和我在一起有压力,我尽可能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至他们能和我多说话,我才能了解他们的想法。平时多讲一些鼓励和期待的话,如:“你和自己比进步了很多……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要先想起老师。”听到这样的话,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忽视,敢于问问题,在学习上也会更加自信。

其实,教师并不一定要选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班干部,学困生也有他们的实力。在我的班级里,我专门让几个学困生担任班干部,他们非常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的价值。他们跟我说:“老师,我知道要管理好班集体,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素质,这样才有号召力和说服力。”学习优秀的同学看到学困生那么努力向上,也很乐意和他们交朋友,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大大提高了学困生的自信心。

三、学会尊重学困生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学困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你的冷眼里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应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处理学困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

在日常教育和生活中,我把自己当作是一名学困生,更多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严禁斥责、挖苦、讽刺、辱骂和体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学生打成一片。只有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他们,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四、学会奖励学困生

每个学期末,除了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外,我还会另外奖励一些在学习上有进步的学困生。刚开始,有些教师不太理解我的做法,认为这样做,优等生们就会为了获得小小的奖励而后退。但是,恰恰相反,当每个同学看到后进的同学也同样受到老师的关注,不受到歧视,充满了上进心,自己也害怕别的同学超过自己而努力地学习。学困生在受到老师的关注后,自然而然会和老师接近,师生之间不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

他们在获得奖品后,会很激动地感谢我,而且有些语无伦次,但是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那句感谢的话,可能是他在读书生涯中,饱受忽视后,所说的最珍贵的话。对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他们经常能获得各种奖励,但是学困生们只能在旁边静静地看。如果每个老师能时时记住并多关爱这些受到冷落的学生们,我相信他们离“学困生”的称呼会更远。

关爱学生篇2

1.关爱学生是对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的配合与支持,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改革意识,顺应时展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真正树立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有个性有情感有未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指出:“青少年时期的需要主要处于爱和归属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需要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归属、认可、得到爱和给予爱、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等”。班主任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2.关爱学生是培养新人的客观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内环境下,人们的竞争观念、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此相适应,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无论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加速,还是作出真确的选择,都要由具有自主精神的人实现,社会的发展同样要靠有自主精神的人来实现。青少年必须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挑战,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班主任在实现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中起特殊的主导作用,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经过20多年的全面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也表现出新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其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可以说,学生的自主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错综复杂的原因,现阶段的学习、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让身心尚且稚嫩的青少年难以承受。自主意识与多重压力的并存在学生内心形成冲突,使他们感到郁闷、彷徨、孤独。如何让学生正视压力,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从而让他们的自主意识健康成长,个性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应加以认真解决的新课题。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班主任,一方面要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多给学生以关爱,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个别谈心、座谈会、主题班会,也可发动同学相互帮助,必要时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关爱网络),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分析、认识和对待各种压力。学生的心理压力只有得到适度释放,才能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3.关爱学生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唤醒,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这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学生健全人格、美化心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指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角色都无法代替的,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情绪情感、意志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终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往往要经历一段特殊的“心理闭锁期”,不愿意向包括家长与教师在内的成人敞开心扉。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应给予他们满腔热情的关爱,灵活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努力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实践证明,班主任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常常直接来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这种爱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教育集体的温暖。

关爱学生篇3

【关键词】单亲家庭 班主任工作 健康成长

1 案例

2005级分析专业某女生,在小学时父母离异,母亲长期生病卧床,失去了劳动能力,父亲在他初二时找了新的结婚对象,告知其离婚实情。第一学期由于个子较小,对学校环境不熟悉,除了翻墙外出上网外,在校没有重大的违纪行为。第二学期开始与社会青年、学校品行较差的学生经常玩一起,并时不时地发生校园内打架事件,后来上课玩手机上网,任课老师提醒批评,比老师脾气还大,顶撞得老师,我找他单独谈话,不愿老师问及父母亲。经过与其父母通电话后才知他的家庭情况,得知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父亲每月只提供500元生活费,不负责其监护管理。在掌握了该生基本情况后,我对他观察了几天,优点:思维活跃,见面比较广,跳舞、音乐、演讲有特长,电脑操作熟练,有组织能力,常领导一帮同学,敢说敢做;缺点:消极、没有学习目标,对班级活动不关心,不参与,常与打架斗殴事件有关,逃课、与经常上网的人员来往。

2 处理方法

我先找其单独谈话,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诚挚的关心和爱。接着根据其能力,委以重任—文体委员,告知老师看到的其优点,让其在学校繁多的活动中锻炼,并取得成绩,也就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这样就不自觉地转移其注意力。在日常相处中,我不留痕迹地引导其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改变交友观。以其担任文体工作为契机,引导其树立升学目标,要求其为之努力。我和全班学生朝夕相处,若发现问题,就应及时处理,对待他更是如此。接手班主任工作第二学期中后,品行较差的男生来找他的机会少了。班级团活动在学校也是初显锋芒。第二学期结束,在学校各种竞赛评比中名列前茅,他被评为班上优秀班干部,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对于她们家庭的变故,引导她理智地看待,变故是父母选择的生活,不是她的过错造成的结局。作为孩子不要过多地指责父母,最重要的是自己生活的生活要过好,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好。经过这些教育,特别是假期结束回到学校后,她立即来到我的办公室,与我分享与父母亲相处的点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为母亲准备了一份礼物。

3 思考

3.1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假若信奉这句话,一切学生的问题就有办法了。这些话不仅仅是对老师提出的责任和要求,殷切希望,更是真理。每一个受教育的对象是否优秀,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找到开启他们心灵之门的钥匙,如果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情况找到了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那么他们就会走向成功。

其次,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不可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中职学生毕业后取得成就的,很多是上学期间并不起眼,甚至一度是被老师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戒除浮躁心理,要学会等待,切勿“一棍子打死”,“任何时候都不能急于作最后的结论:这个孩子无可救药了”。

关爱学生篇4

学生李明,女,15岁,单亲家庭,随母亲。母亲初中文化,经常外出打工,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顽皮。在她父母没有离异前,父母对其管教较严格,读小学时学习也很认真努力,成绩一直很好。在父母眼里是个聪明的“乖孩子”,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进入职高后,由于父母的离异产生的阴影,性格原因,不愿和同学交往,学习上也没有朋友,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也暗自下定决心调整自己,刻苦学习,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成绩上不去,心里带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学习。英语默写多次重默,书写也不规范。有一天上语文课开小差受到语文老师严厉批评。为此心烦意乱,课堂上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该生学习态度变极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直线下降,变成了班集体的一名学困生。如若该生在这一阶段的第一学期中得不到班主任及时的教育、关心和帮助,必将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她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通过走家访和母亲电话交流。得出了这些原因:据初中班主任老师反映,该生在父母没有离异前,是一名优秀学生。父母离异后该生在班内人际关系变的极差,对集体生活疏离感比较明显,同时该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随意。由于父母三年前的离异,给她心理带来了阴影,失去了父爱。母亲为了她的学习生活常年外出打工,得不到有效的母爱。她一直与外婆住在一起,隔代的管理,造成今天性格孤僻、内向。进入职高后,没有学习上的朋友,得不到同学的帮助。她还经常受到了老师批评和教育,每天带着情绪上课,不愿意学习。对此,为了她走出困境,融入到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使她在学习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因此,对她的教育我采用以下三步进行:

(一)、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用爱心关爱学生。

我为了清楚地了解她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等因素;每周星期一早会课,都会单独和她进交流谈心,问她这一周在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帮助。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是这样做的:谈心记录:

师:“你给老师讲讲爸爸、妈妈没分开前家里的生活场景吧。和你的初中的学习成绩”

生:(陷入了沉思)

师:不要怕,有什么事情,给老师说,老师想法帮助你。

生:“爸爸、妈妈没离婚前,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有时深夜都还在吵,吓得我直哭……”

师:“那么你想想,假设现在爸爸、妈妈重新在一起,会怎样呢?”

生:“可能爸爸会很痛苦、妈妈也会很痛苦。他们又会像以前一样大吵大闹……”(她很急动,不愿在想下去。)

师:“是的,现在你把爸爸妈妈强拉在一起,会让他们过的都很痛苦,生活又会像以前一样,家庭又会因为他们的吵架而鸡犬不宁。这是你不希望的吧?”

生:(沉思)“嗯”

师:“那你想过这样的家庭生活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生活在这校班集体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你的学习像今天这样?”

生:(又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努力学习,可没有人帮助我?我也无法静下心学习。”

师:“那你请教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为什么不主动去问呢?

生:(再次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问,但怕同学不理我,瞧不起我。心理怕……

师:你怎么不问老师呢?

生:她看老师这样的关心她,她流出了眼泪。

……

通过谈话交流,主要目的:第一是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二是调整了她的认知从不同视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发生了变化。让她认识到父母离异比强忍着生活在一起好。让她正确的认识了父母离异这件事情。第三是要使她知道,要改变她自己的现实状况,必须的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除了主动找她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交流、走家访等方式帮助她、关心她,使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二)、赏识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每上一节课我都会提一些比较简单而适合她的问题,并让其她回答,只要她回答,不管对与错,我都会让班上同学给她以最热烈的掌声。通过几节的试验,她开始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举手回答问题。我下来观察其它的课,她也是如此,我也和其它科任老师一一进行交流,对其它的学困生也不放弃,用爱心关爱他们。几周后,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后每一节课我都不断地赏识、表扬、鼓励,给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创造机会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慢慢培养她的信心,使她增强信心,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融洽集体,加强人际关系。

对她这种情况,我特别精心组织了一次上复习课。我把学生分成6一7人一组,让每一小组长对单元内容总结复习后,将要掌握的内容发给每个小组成员。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练习,相互提问检查,直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为止。由于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影响本组得分,所以小组集体将努力帮助其成员尽其所能,每一成员也会设法使自己有更出色的表现而努力,复习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学习好得多。我特意把她安排在学习委员和班长一组,要求学习委员和班长帮助她的学习,果不其然,她在学习委员和班长的帮助下,把复习课内容全部掌握,而且每一道题都会做。这种做法,让她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学习在同学的帮助下所起的作用,更加深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关爱学生篇5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关爱学生,读懂学生,表达方式

 

记得在一次班主任活动中,许多班主任就对如何“爱”学生进行了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平日里大家最喜欢的学生,特别给予“关爱”的学生,毕业之后在路上遇到了却避而不见,而那些当初并没有怎么刻意“留意”的学生反而经常打电话过来问候,每逢元旦之际寄来贺年卡的也是这些学生,真让人伤脑筋。

班主任爱学生,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换来的是“门生若干”,“桃李满天下”。可是,为什么那些被班主任“下过功夫”的学生不爱自己的班主任,甚至敌视自己的班主任呢?我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掌握一个度,其标准是:学生必须真正需要你的爱,你的爱也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感动!

我也是担任班主任工作20多年的教师,接触过的学生也很多,其实学生都很在意班主任对他们的态度。他们期待的不仅仅是班主任对于他们的热情和帮助,更是感情上无拘无束的沟通。但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班主任追求高成绩。成绩优秀的学生会被班主任格外关注,常常给予关爱,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会被班主任忽略,甚至歧视。殊不知,班主任的格外“关照”大都是强加给学生的,是一厢情愿的,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满和抵触,由于学生有学生的内心世界。久而久之,尽管我们觉得对他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作为教育者,有些行为我们应该好好地反思:究竟我们应该和学生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怎样对待学生而使他们不产生抵触心理?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时时铭记在心。

第一,师爱需要“读懂学生”。有了对学生的爱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他们,欣赏他们的个性、学习、劳动、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优点。这是师生交流的有效策略之一。

曾经我们有个全校公认的好班主任关爱学生,遭遇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得意门生,也是最宠爱的班长,竟然郑重地向学校提出要求,换班主任,而且,他的提议还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响应龙源期刊。原因是:他们班墙上奖状已经不少了,已经很优秀了,这位班主任还在不断提更高要求,他们再无发承受。对于班长,虽然在这位班主任眼里已经非常优秀了,但给予他的表扬却很少,且还在不断对他提要求。班主任本希望班长变得更加优秀,起到表率作用。殊不知,不明心意的班长却毫不领情,反而认为班主任不懂得欣赏,他这样做是为了表现自己。继而,师生关系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当班主任的悲哀。我们付出了,但学生却并不接受,那我们就的认真反思:我们班主任与学生间的沟通是不是出了问题?我们是不是真正读懂了学生?

第二,爱学生要讲求方式方法。只想有爱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要注意学生需要怎样的爱,怎样的爱学生才能乐于接受。

曾经有学生向我聊起过他一年级的女老师。这位老师对学生很好,总把这帮刚入学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经常抱着他们亲。当时还小的孩子,大多数都能接受,而且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但这些孩子到了五六年级,遇到这位启蒙老师时,老师还是那样抱着亲,孩子们就接受不了了,有的甚至躲着这位老师。我还真遇见过这种情况,有些不解,问孩子原因,他低声嘟哝道:“好肉麻!”我想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发育了的男孩子的心声。我们当老师的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找到孩子们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总之,老师关爱学生要“读懂学生”,要讲求方式方法。当师生关系出现紧张情况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够?还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对?

关爱学生篇6

关键词:关爱;中等;学生

曾经,我从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请你以后不要什么活动都先想到学习好的同学,也给我们这些中等学生一个机会,好吗?”

看完后,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是啊,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可能把更多的目光和时间放在了优等生与后进学生的身上,很少把自己的目光停留在中等生的身上。这封信触动了我,同时也引起了我对班上中等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就谈几点自己工作中的体会。

一、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应该对中等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关心。

中等生往往对事物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既不出众,也不落后,既不想争先,也不愿落后,平平常常,沉默寡言,不起眼,不惹祸,遇事不太表态,不公开反抗,给人一种老实顺从的印象,极易被忽视。而实际上,这部分相对“乖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极不稳定,情绪波动也很激烈,容易产生分化。他们其实很希望获得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关注和重视,给予他们同等的关注。

关注的形式很多,平时班主任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对他们而言都很重要。我发现上课前,和那些不善发言的同学随便的聊一聊,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问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当他们的作业出现问题时,进行个别辅导,督促改错。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要求进步的动机会得到强化。当学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需要教师及时指出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因而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对中等学生也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二、可以给中等学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培养热情和自信心。

通过对中等生的关注,与他们的交流,我发现处于中等状态的学生并非不求上进和无特长、无潜力或能力差,他们也有丰富的思想、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各种各样的潜能。只是“中等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突出,又不受老师的关注,没有发展机会,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很一般,不如其他同学,这种暗示和感觉可能会导致不自信。做为班主任可以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可以安排担任值日组长、负责收交作业本的小组长等工作参与班级管理;班上安排或者组织的一些活动时,如主题班会发言、板报专栏设计、手抄报设计、学习竞赛、大课间活动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让中等生也能经常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老师应多关注中等生的表现,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适时地表扬。

另外,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中,更应该给中等生以解答问题的机会,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的体验。这学期我上公开课时,设计了一个情景对话表演,我把这个机会给了两个成绩中下,在班上很不起眼的学生,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效果令人满意。

三、家校联系,培养师生感情,促进中等生的发展。

一般主动与班主任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平时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以至于和老师之间有距离,师生的感情也很生疏。班主任可以通过对中等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也可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这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的拉近老师和这些学生的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师生的交流也就会增多,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阴影,促进他们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以上的一些做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但这些做法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收到一定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教师能正确地对待中等生,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利用各种机会为他们创造发挥特长,才能的条件,他们也会发光,也会让我们吃惊的。

参考文献:

关爱学生篇7

近期又听了几场演讲,主持人的煽情着实让人感到血液开始沸腾,偶尔一想吧,我们的每一堂课,又何尝不是一场演讲?!演讲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演讲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讲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绪表现。无论在演讲的起始、过程、还是推向高潮,乃至结束,演讲者的神形都应随着演讲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情感性。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二、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在这些问题上,思维是很灵活的,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转贴于

三、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演讲目的企盼是希望听众去追求真理,那么,演讲的最后结局与归宿就是实现这种期望。演讲无论其过程是给人兴奋,还是叫人沉思,但最终都必须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启迪。激励性正是演讲的效益所在。同样,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学过程要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以启迪。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课堂结构必须有层次,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打个比方,你是班长,带兵打战,如果一开战,你就发现,冲在最前的只是你自己,而且,更糟糕的是,你的兵都没跟上几个,其他的远远的落在后面,你还会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指挥官吗?所以,课堂的一开始,必须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激情,都有兴趣听你的“演讲”,在讲的过程中,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当然,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是会因为内容逐渐复杂而掉队,但至少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关爱学生篇8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不好,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不要埋怨和训斥他们,要经常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找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想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学生在一种关爱和鼓励的氛围中,就能树立起乐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向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此外,学习时间过长,学习任务过重,也是学生腻烦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孩子们是坐不住的,他们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在完成适量的作业后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儿。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让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的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数厌学的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因而自暴自弃。教师应经常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

关爱学生篇9

关键词:真正;关爱;宽容;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49

曾看到这样一则材料,说是某一调查组“从5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8%以上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2%。”这样的结果,肯定出乎百名教师意料之外。每个教师心里肯定也不好受,甚至有些愤然了:我们当教师的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倾注满腔心血,不就是为了学生吗?白天,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晚上,我们督修、备课、批作业;课余,我们苦口婆心跟差生磨嘴皮子;假日,我们不厌其烦与家长打交道……这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吗?这不就是爱吗?难道他们麻木了?难道他们真的走进了感情的荒漠?不然怎能没体会到?

教师们,不要过多地责怪我们的学生,还是好好反省我们自己吧!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我们的语言是不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太粗暴了?……是啊,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训斥、挖苦、讽刺等处罚学生的事不是时有发生吗?至于罚作业、罚站、罚跑、罚劳役等变相体罚,更是被一些教师奉为最后的法宝。诸如此类“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不要以为,燃烧自己,就一定能温暖别人、照亮别人。你给学生一枝花,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块冰,学生却会感觉到冬天的严寒。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记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师德的灵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而且我们更要牢记克鲁普斯卡娅的话:“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真正去关爱自己的学生呢?

首先,爱学生就要关心、呵护学生。

这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的对他们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教师如果不关心、不爱护学生,就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要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就应该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指导他们在为人处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教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教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

在社会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而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也只不过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罢了。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任何态度和行为都是不恰当的。而尊重学生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放弃对学生的批评教育的责任;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成了放任。批评教育学生但不能污蔑学生,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笔者都会尽量去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教育学生之前,笔者总是会细细思索:是否会因为自己一次过激的言行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从而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不利的影响?笔者知道学生个性的发展很重要,因此笔者会尽量顺从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一种尊重与宽容的班级环境中自由发展、健康成长。这样的一种爱,是润物细无声的爱。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笔者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

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再次,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

何谓宽容?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试着去理解学生吧!正像赞科夫所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发火;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你只要想想: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你只要想想,我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呢!你的心就平了,气就顺了,你就能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忘擦黑板了,笔者会说:“该我值日了吗?以后可得事先通知我,以免耽误上课。”值日生低下了头,为自己的失职难过。学生忘带作业了,笔者会不经意地问一声:“早饭吃了吗?”学生一愣,继而会心一笑,他明白了作业是不应该忘记的。讲台上,笔者讲兴正浓,讲台下,一学生睡意正酣,我摸摸他的头;“不舒服吗?”他摇摇头。“那是老师的催眠曲唱得太棒了!”我幽了自己一默。他含羞红了脸,睁大了眼,挺直了腰。是啊,他们还只是孩子。孩子怎能不忘事,孩子怎能不贪睡?作为从孩子走过来的大人,作为教师,你不能对孩子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善于爱的教师会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去启发、去教育。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胆等着挨批;就算挨了批,感受到的却仍然是教师深切的爱。

另外,爱学生就要理解、欣赏学生。

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想法有时会很单纯,与众不同,甚至还会与我们教师的想法相左。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放下架子,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有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所言并不是毫无道理。或许学生的有些想法是错误的,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去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理解学生之后,我们要尽可能地多欣赏学生。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赏识尤为重要。教师欣赏表现好、成绩好的同学,这是人之常情,但如何对待后进生便必然成了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难题。要真正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应该真正地去关爱他们,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他们,要欣赏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你要知道,你的反复工作,终究有一天会被学生感动的。感动是最好的前进动力,学生一旦非常感激教师,就会不断努力地完善自己,从此改变自己的人生。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后进生,笔者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对他们的教育,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他们人生的教育,尽管有些时候看上去于事无补,显得苍白无力,但笔者坚信或许在某个时刻学生会幡然悔悟,奋发图强的;即使在学校时不会有大转变,可能步入社会后就会因此获益。而这就是一位教师的价值所在。

关爱学生篇10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三心”原则真心诚心爱心

我走上教育岗位十多年了,做班主任也有好几年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做班主任的不易,做一个好的且让每个学生都喜爱的班主任更不易。我认为只要用真心、诚心、爱心的三“心”原则处理班级的大大小小事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首先是真心,所谓真心就是在班里事务上要认真对待,不敷衍了事。班级事务多而杂,大到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班级良好学风的建设,小到班级、宿舍的卫生,事无巨细。而班主任就要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认真对待,要“不以物小而不为”。当然,认真对待班级事务并不是要你事事亲为,而是你要用心关注班级群体中每个学生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进而引导班级里学生干部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并帮助出了问题的学生克服自身的困难。2012年我带的班级中有个学生小王(化名)家境好,父母不在身边,长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自理能力差,除了学习其他事都不会做,典型的富二代,每逢临到他值日,他宿舍的卫生考评就出问题,同宿舍的同学对他颇有微词。我通过和他聊天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和难处,发现小王也不是不愿意做好,只是不知道如何做好,加上同学们的不理解,有时就耍点小性子。经过我的教育以后,班干部对他进行帮助,每到他值日时,让班干部帮助指导,我经常过去监督,经过一段时间,小王不但自己值日时,做到尽职尽力,有时看到教室地面脏了,还能主动做,教室的黑板也主动帮着擦。从这个事例上看,做好宿舍值日的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如果不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动态,简单加以主观判断,定性为态度问题,加以批评和指责,最后的结果即使是宿舍值日情况有所改善,其态度也不会有转变,主动性更会大大欠缺,根本就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次在对待学生时要有诚心。“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学生认为你和他不是一个“道”的,他就不会向你敞开心扉,做思想工作就会变得无的放矢,即便利用教师的权威也只是刻板的说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处理班级事务中,对待学生要有一颗诚挚的心,要努力做学生的朋友,只有成为朋友,彼此间才能愉快地交流和沟通,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如此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有个学生进校的时候成绩在班上很不错,但不知什么原因,考试成绩随着时间流逝逐渐下滑,短短一学期不到成绩竟然在班上排倒数,我找该生谈过几次话,开始几次的谈话和开导根本就没什么效果,只是觉得该生的厌学情绪很严重,找该生的家长也交谈过几次,家长除了抱怨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设法通过与他关系不错的同学侧面了解,试图打开他的心结,经过多方尝试,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聊生活上的事,慢慢地了解了该生的苦恼和想法。原来,该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很不错,家长对他期望非常高,然而在升入高中的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未能如家长所愿考入县重点。本来一次考不好也没什么,可家长的要求太高,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粗暴,轻则责骂,重则老拳相向。该生进入高中后,压力一直很大,以致学习效率不高,成绩变差,变差后压力更大,如此造成恶性循环,到后来索性破罐子破摔,与父母关系如同水火,甚至威胁不再就读。了解到这些情况,我决定亲自对该生进行家访,同其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讲了该生当时的情况,其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议,对他的考试成绩不再过度关注,平时在生活给予关心,无论成绩如何,不再打骂。平时在学校有表现好的地方多给予鼓励,只要不是违反原则性的问题,就少给批评,慢慢地该生学习态度逐步改变,思想也逐渐回到正轨。该生原本学习基础很好,学习能力较强,在这一学期已经跑进班级前五了。通过这个事例,我认识到在做学生思想工作中,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妙处,也就是要以一颗诚挚的心爱护关心学生。

最后,三“心”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爱心,是其他两心的基础。这种爱心一是要爱你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二是要爱护关心学生,而这种关心爱护不仅仅针对学生的学习还包括生活、健康等。三是这种爱心不仅仅体现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还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要能与班级学生融合在一起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个学生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创造温馨的、温暖的学习环境。因而一个教育工作者没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爱心,就不会有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心;没有一颗关爱学生的爱心,也就不会有对待学生思想工作的诚心。

那么在平时的教育中,如何关爱学生,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1.“偏爱”后进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在班集体中,要精心营造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自己在班上的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我班有些学生基础牢靠,学习习惯不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引导,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有的时候也可委以重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认为,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也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百分之百的热情,争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收获。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仅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有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级中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又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二)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好学上进,不辜负学生。

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时,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对学生产生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

2.尊重学生,不远离学生。

“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我努力做到真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他们,但是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的。

(三)保持家校畅通,做好学生与家庭、学生与任课老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