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十篇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十篇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16:33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1

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最新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和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的合理资金需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xx]23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企业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觉遵守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三条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四条陕西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省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试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陕西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金融办),办公室由人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省工商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审批、指导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省金融办是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主管部门,试点初期,做好以相关政策和风险防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工作。人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省工商局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的县级政府,负责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具体实施工作,审定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方案,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在试点期间,县域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数量严格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执行。

县级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处置的第一责任人,依法组织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人民银行、银行监管等职能部门跟踪监管资金流向,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利贷等金融违法活动。

第二章机构设立

第六条小额贷款公司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名称应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行业为小额贷款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条申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需符合法定人数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有2名至200名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应真实合法,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一次足额缴纳。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6000万元人民币。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上限应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

(三)小额贷款公司要有符合规定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必要的营业场所、组织机构、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场所变更应到当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

(四)拟任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两年以上银行业从业经验,并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县域内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申请人首先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申请人被列入考察对象后,在县级政府指导下,拟定小额贷款公司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主要包括:

(一)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书。内容包括: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和小额贷款需求分析,主出资人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介绍,拟任董事长、总经理、主要部门负责人简历。

(二)出资人协议书。股东之间关于出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协议书。

(三)出资人承诺书。出资人要承诺自觉遵守国家及本省有关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规定,遵守公司章程,参与管理并承担风险,不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保证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四)小额贷款公司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机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金、股东名册等。股东名册内容应包括法人股东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地址、出资额、股份比例等;自然人股东的姓名、住所、身份证号码、出资额、股份比例。并附法人股东经过工商年检营业执照复印件、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和自然人股东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简历。

(五)经出资人共同签署的公司章程草案。

(六)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可以在省级审核会议前提供)。

(七)法律中介机构出具的小额贷款公司出资人关联情况的法律意见书。

(八)拟任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申请书。

(九)住所使用证明,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第九条县级人民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申请材料应进行认真初审把关,并拟定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报方案,内容包括:

(一)县级人民政府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申请书。

(二)县级人民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承担范围与处置责任的承诺书。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申请材料(第八条所要求的材料)。

第十条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报方案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报设区市政府复审后,上报省金融办审定。省定扩权县(市)直接报送省金融办,同时抄报所在设区市政府。

第十一条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持省金融办同意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核文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小额贷款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省金融办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试,经省金融办批准后方可任职。小额贷款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要在五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当地公安机关报送相关资料备案。

第十二条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在省金融办指定的银行足额存入注册资本金,并由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小额贷款公司必须选择陕西省内一家银行业机构作为合作方,签署合作协议,报省金融办备案。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挂牌开业前一周,将注册资金的三分之二从验资账户转入合作方银行,剩余资金待小额贷款公司正常开展业务后再转入合作方银行。

第十三条对于注册资本金达8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且连续两年盈利、净资产收益率大于5%的小额贷款公司,经批准可在注册地以外的市、县开设分支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未经批准不得在规定的区域范围外发放小额贷款。

第三章股东资格和股权设置

第十四条企业法人、自然人、其他经济组织可以向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入股。

第十五条小额贷款公司股东组成实行主出资人制度。小额贷款公司主出资人原则上应当是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省内民营骨干企业,净资产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资产负债率50%以下、近三年连续盈利且三年净利润累计总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此外,主出资人和其他企业法人股东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企业法定代表人资格;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应无犯罪记录;

(三)企业应无不良信用记录;

(四)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两年度连续盈利;

(五)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第十六条自然人投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的,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四)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知识。

第十七条小额贷款公司主出资人持股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5%。其余单个出资人出资不得低于200万元。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持股比例相对分散。

第十八条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后,如需增资扩股,增资扩股方案经所在地县政府初审后,报当地市政府复审,省金融办备案后,到当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方可实施。增资后主出资人、其余出资人的持股比例仍要符合第十七条的规定。新增单个股东的出资必须为货币资金,出资额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

第十九条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份可依法转让。但主出资人持有的股份自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其他股东两年内不得转让。小额贷款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内不得转让。

第二十条小额贷款公司原有股东之间股份转让,主出资人发生变化的、股份转让比例超过5%的,经所在地县政府初审,报当地设区市政府复审,省金融办备案后,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方可实施。

第四章合规经营

第二十一条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对内或对外集资。不得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省内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应给与积极支持。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

第二十二条小额贷款公司在合作方银行开立账户,存入的货币资金主要用于发放小额贷款,其他资产类业务、表外业务必须经省金融办核准后方可开展。

第二十三条小额贷款公司应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领贷款卡。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融资信息及时报送所在地县级政府相关部门、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当地派出机构备案,并要跟踪监督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四条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定稳健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第二十五条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款流程和操作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要依照有关程序对贷款项目进行自主评估和独立决策,有权拒绝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为具体项目提供贷款的指令。

第二十六条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加强对贷款项目的跟踪,完善对贷款企业或个人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强化内部监控,防范道德风险,保证合法合规经营。

第二十七条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

第二十八条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

第二十九条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上限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报备政策的要求,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时准确真实地报备有关利率、贷款期限和贷款偿还条款等合同内容,由借贷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原则下依法协商确定。

第三十条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应有不低于70%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投向要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

第三十一条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以短期小额贷款为主。单笔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对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不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1%。

第三十二条小额贷款公司在合作方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并委托合作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小额贷款公司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使用的票据凭证应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小额贷款公司须于每季第一周内将上季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贷款明细表、贷款发放情况汇总表、贷款五级分类表等报送省金融办,同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报送。

第三十四条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规定程序接入信贷征信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信贷征信系统提供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信息,并在信贷业务审批和管理中查询借款人的信用报告。

第三十五条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按要求向公司股东、政府相关部门、向其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捐赠机构披露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和年度业务经营情况、融资情况、重大事项等信息,必要时应向社会披露。

第三十六条小额贷款公司在当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并依法缴纳各类税费。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七条由省金融办牵头,会同省工商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等部门,每年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分类评价。对依法合规经营、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小额贷款公司,可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改造为村镇银行。

第五章监督管理与风险防范

第三十八条省金融办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动态监测系统,及时识别、预警和防范风险,负责指导和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指导各级政府处置和防范风险。

各级政府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建立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认定非法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行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流向的动态监测,强化对贷款利率的监督检查,及时认定和查处高利贷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好准入关,加强日常巡查和信用监管,强化年度检验,督促企业合规经营。

第三十九条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若有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由县级政府负责组织查处,构成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工商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省金融办的批准文件同时作废,并追究公司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小额贷款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由省金融办牵头,会同省工商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有权采取警告、风险提示、约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谈话、质询、责令停办业务、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从业资格等措施,督促其整改。

第四十一条对存在风险隐患和违规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经督促整改后拒不改正的,可委托依法设立的外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审计,审计结果作为是否保留试点资格的依据。

第六章机构终止

第四十二条小额贷款公司解散,依照《公司法》进行清算和注销。

小额贷款公司可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解散。

第四十三条小额贷款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颁布前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凡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规范。期限由省金融工作办公室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十五条本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条件1.有符合规定的章程。

2.发起人或出资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

3.小额贷款公司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应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有2-200名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4.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应真实合法[2],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足额缴纳。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7000万元。主发起人原则上净资产不得低于5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连续三年赢利且利润总额在1440万元以上。主发起人持股原则上不超过20%,其他单个股东和关联股东持有的股份不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10%。

5.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6.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

7.有必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2

一、小额贷款公司概述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历史沿革2005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了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试点的会议,一方面确定了山西、四川、贵州、陕西和内蒙古五省(区)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地区,另一方面,试点各省区并没有做硬性要求,提出了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的实施模式。山西省平遥市最先开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随后,贵州、西安、内蒙古等多市进行了试点。2008年我国出台了《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金融模式正式进入我国的金融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开。随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和各地方的管理条例,提出了大力培育小额贷款公司,使其成为一种支持我国“三农”发展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力量。根据央行《2014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27家,贷款余额8444亿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亿元。而广东省则有350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477.50亿元。②“十”之后我国进入大力推进金融改革的时期,小额贷款公司随着多年的发展,也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1.贷款利率稳定在一个高位,月息一般在1%左右。2.小额贷款公司在地方大规模发展,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几家小额贷款公司共同发展的态势。3.小额贷款公司与信贷、银行密切合作。这些发展态势的背后既有希望,又存在风险。同时,2013年被喻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小额贷款公司成长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的时期,互联网金融模式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了巨大的模式优越性,利用互联网传播效率和成本低的优越性,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融资渠道。但是,大量的群体依然存在传统的金融思维,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看不到、摸不着,随时会有风险发生,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具有的技术风险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人们更加青睐于一种类似于传统银行的金融模式出现,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的期望,但是它要成为一种高效的金融模式,仍然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本文需要论述的内容,目前看来,人们依然十分期待这种金融模式的出现。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模式和风险分析1.我国小贷公司的经营模式及带来的风险国内学者吴国宝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组织化、制度化的依照商业性原则而经营的金融服务的信贷模式,[3]笔者以这一模式为基础,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模式涉及多方主体,多个步骤进行分析:第一,借款人需要向小额贷款公司提出申请,经办人员对申请人的个人信息、申请数额进行审查,一般包括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申请人的银行流水凭证等。第二,经办人员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申请人的资料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并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进行评价。[4]第三,审批人员以权力根据经办人员提供的材料和评价对客户作出是否给予贷款、贷款额度以及贷款期限的决定。第四,根据审批人员的决定,借款人可以随时在准许的额度内提取借款。第五,小额贷款公司要对借款人进行跟踪监督,按期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作出评价。环节越多,可能带来的风险也越多,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还与其制度本身有关,具体表现在:(1)自身经营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其运营资金的渠道受限,有些小贷公司存在违法吸收存款的现象。抽逃资本金、出资不实也是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中存在着的问题。另外,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着违规给“关系户”发放贷款等不良现象。当出现借款人违约时,暴力追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极大损害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形象。(2)借款者违约风险,在北大法意的数据库中,搜索小额贷款公司,有3128个案子(占总数的99%)都是借款人违约引起的纠纷,诉讼的最终结果都是借款人败诉。2.对上述风险的成因分析借款者违约风险的发生,虽然有借款人自身原因,但是借款者违约的背后小额贷款公司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小贷公司为了追求期间内的任务量,忽视了对借款人质量的考核,或者是说小额贷款公司并没有按照借贷模式的程序严格执行。再如,小额贷款公司向熟人放款,对审批手续进行简单办理,最后导致贷款不能收回。这都说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制度存在问题。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现有监管制度的综述和评析监管是指监管机构依据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被监管主体的经营活动实施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并实施经常性、全面性的监督检查,以促进被监管机构的依法经营和稳定发展。[5]小额贷款公司现有的监管制度主要是《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各地方的管理办法。1.监管主体的规定《指导意见》规定,省级政府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在各地的具体实践中,一般是由当地金融办进行管理,例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都是由当地的金融办进行监管的,但也有其他部门进行监管,例如,河南和贵州是由中小企业服务局进行主管的。总之,这些监管部门都带有行政性质,相对缺乏专业的金融监管能力。2.准入门槛的监管《指导意见》对准入门槛进行了限制性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需要大于500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需要大于1000万,单一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相关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需没有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这些都属于前置性的行政许可,只要符合这些条件就能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各地区的管理办法只是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情况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例如,北京要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需要达到1个亿,上海、天津等对非自然股东资格要求固定期间内需连续营利,河北、河南对管理人员资格提出了学历和管理经验的要求,但是不难看出,这些依然只是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3.对公司运作的监管《指导意见》中规定对同一个借款人的借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在地方的管理办法中,一般都采用了这一标准,但是北京和宁夏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分别规定3%和1%。《指导意见》中一般规定不能跨省经营,但是重庆市却没有对此作出规定。《指导意见》规定贷款利率应该是基准利率的0.9到4倍,地方管理办法中,只有天津和宁夏作出了不同于《指导意见》的规定。《指导意见》有关退出机制仅仅规定了解散和破产的退出机制。在各地管理办法中,也基本采用了这两种退出机制,虽然在有的管理办法中提出了可以转制为村镇银行的退出机制,但笔者查阅了很多信息,没有发现一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成村镇银行的案例。

(二)对上述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简单分析1.由定性引起的监管混乱《指导意见》及各地管理办法没有明确小贷公司是否是金融机构,这给监管问题埋下了一系列伏笔。定性不明确导致监管部门不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的划分不明确,这既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又不能使金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同时由于上述监管缺位,为了严控风险,规定小贷公司只贷不存、杠杆利率等处处限制,导致融资渠道的限制,这是监管异化的表现。2.重合规性监管,导致风险并没有得到控制目前,我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要是考察其执行有关法律、规章的状况来进行的,监管部门并不能随时跟踪小额贷款企业的运行,很容易造成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虚设凭证、伪造账簿等方式来躲避监管,单纯地合规性监管不能起到监管的作用。

(三)由问题引发出对小贷公司定性的讨论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类。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开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向社会提供支付和结算业务,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吸收社会公众的存款,主要从事信用、货币业务,不具备支付、结算等功能,如信托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显然,从上述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模式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应该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我国的法律文件并没有将这一法律地位予以确认。虽然对传统监管理论进行了探讨,但小贷公司作为特殊的金融模式,在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具有新的特点,传统的金融监管理论不再能适应小贷公司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着货币借贷业务,属于最为根本和直接的金融业务,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险,理应在法律上享有金融机构的地位。

三、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制度完善的设想

(一)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内容监管部门和监管内容的确定是监管体系的基础。国内的一些学者也提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需要从监管主体入手。根据上述问题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可以采用多部门相互配合的模式。目前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主要是政府金融办,在没有政府金融办的地方,通常由当地政府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金融办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和人才,很难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有部分省市采用了人民银行和金融办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如《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施办法》第52条规定:“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状况纳入信贷征信系统。小额贷款公司应定期向信贷征信系统提供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要求的业务信息。”这种监管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金融办监管力不从心的情况,但容易出现两者都能管,两者都不管的现象,因此,在制度建设中应该详细地制定配合监管的细则,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监管程序当中。金融监管分为审慎性监管和非审慎性监管,审慎性监管以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和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为目的,审慎性监管通常对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流动率等做出要求。非审慎性监管通常以利率、股权结构等作为监管对象。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吸收存款,不需要对其进行审慎性监管,而应当主要采用非审慎性监管,即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管:准入门槛方面;信息披露方面;金融犯罪预防方面;借款人保护方面;利率政策等。根据上述的监管主体,笔者建议,政府金融办应该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报表等经营状况进行定期抽检,小额贷款公司有定期向政府金融办呈报经营信息的义务,必要的情况下,政府金融办还可以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突击检查。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提出整改方案,督促小额贷款公司采取措施尽快解决。若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有违法经营的情况,应当及时向当地银监局和中央银行报送,在情况紧急时可事先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小额贷款公司转移、销毁证据等。政府金融办应该做好社会监督的引导工作,对发现或者举报小额贷款公司违法经营的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社会监督来弥补专门监督机构的不足。

(二)确立适合性监管制度现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等制度的设计主要是参照传统的金融机构,而小额贷款公司和传统的银行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不同于一般性工商企业,因此,应该对小贷公司准入门槛制度进行专门的设计。虽然很多专家都提倡打破“只贷不存”的限制,但是笔者认为小额贷款公司不能作为吸收存款的机构,主要是因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门槛较低,容易将风险扩散到社会公众。另一方面,如果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吸收存款,那么将无异于一般的银行。因此,笔者建议通过其他方式拓宽资金来源。目前上海《关于促进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修订版)中已经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国内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但是在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监管比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更为严格。另外,笔者认为可以适度放宽融资杠杆比例限制。按照现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的贷款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0%,结合国际经验以及国内实践,建议未来在政策法规调整和完善上,可以考虑适度放宽融资杠杆比例限制,研究在稳健发展的前提下鼓励银行向小额贷款公司放贷的措施。在市场准入上,降低最低注册资本和放开上限要求,使投资人拥有更大的自主决定权,[7]使市场具有更大的决定权。

(三)建立激励型监管机制以往的监管体制往往采取惩罚性的控制型监管体制。笔者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制度应该引入激励型监管,弥补控制型监管的不足,激发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合规经营的积极性。激励性监管主要是给予小额贷款公司以一定的经济利益,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扶持、市场优先准入的便利等。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含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比例减计收入。可以考虑为小额贷款公司制定类似的规定,或允许小额贷款公司适用此规定。上海在《关于促进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修订版)》中规定,对符合经营稳健、管理规范、拨备充分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在不超过其资本净额50%的范围内支持;经营规范、运行良好、服务“三农”和小企业成效显著、需要补充资本的小额贷款公司,经区(县)政府预审并报市金融办等部门同意,可优先进行增资扩股。

四、结语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困境;融资

一、延安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2009年延安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延安市宝塔区鼎元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并开始营运。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成立了13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有7家已经正式营运,注册资本金405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191笔,贷款金额52440.5万元,贷款余额37322万元。按照贷款类型划分,农户贷款余额共11681万元,占贷款余额的40.37%;个体经营户贷款余额共8952.5万元,占贷款余额的30.94%;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共6389.4万元,占贷款余额的22.08%;其他贷款余额共1912万元,占贷款余额的6.61%。按照贷款用途划分,农产品加工业贷款余额共8517.4万元,占贷款余额的29.44%;种植业贷款余额共6338万元,占贷款余额的21.9%;养殖业贷款余额共4390万元,占贷款余额的15.17%;经商贷款余额共6777万元,占贷款余额的23.42%;其他贷款余额共2912.5万元,占贷款余额的10.07%。

从贷款类型上分析,农户贷款余额所占比重最大,为40.37%;从贷款用途上分析,和农业相关产业占贷款余额的66.51%。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延安市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响应中央的惠农政策,通过必要的资金扶持,努力为促进当地的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发挥自身的能力。

二、延安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困境

从延安市已运营的几家小额贷款公司来看,延安市小额贷款公司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后续资金不足

据调查,延安市已运营的7家小额贷款公司时常出现停资待业的尴尬局面。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在开业的头两个月里资金就已基本发放完,后续的运营只能靠资金回笼之后再贷出去。其月均可发放贷款3-5笔,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0%的申请客户贷不到款。

综合延安市这几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后续资金不足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首先,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的条件过于严格。目前国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能采用“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的限定下,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只能靠股东投入资金来发放贷款。这就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营运资金来源面临很大的挑战。虽然《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中提及小额贷款公司可增资扩股,但增资扩股的方案需满足多项审批条件,并经所在区县政府初审,再报当地市政府复审,省金融办备案后,最后到当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方可实施。可见,增资扩股的审批过程十分繁琐,审批时间也过长,最终往往导致小额贷款公司验资停留、损失过大。其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门槛过高。《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一条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据调查发现,延安市小额贷款公司运营的三年中,只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取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信用额度,也只占资本净额的25%。对于这一现象,一是因为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并没有开通“绿色”通道,而是像一般企业那样进行严格的审核后方可发放贷款;二是因为小额贷款公司同其竞争客户资源,所以出于对自我客户资源的需求,银行并不愿给予小额贷款公司大力的资金支持;三是个别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实,在调查中发现,某些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后,有个别股东抽回了部分投入的资本金,这无疑是让小额贷款公司的处境雪上加霜。

(二)扶持政策缺乏

按照《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条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有不低于70%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的成本及风险也相应较大。但是国家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成本及风险控制方面,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另外,根据目前国家的政策,陕西省规定支持“三农”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享受低至3%-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相比之下,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就过重,一般要缴纳5.56%的营业税、25%的企业所得税、1.5%的价格调控基金和0.15‰的印花税。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几年来享受不到任何政策上的优惠,迫使他们不得不从自身资本的安全角度考虑,通过各种变相的方式将贷款投向相对安全的其他中小企业,这样就相应地减少了对“三农”的贷款支持,最终违背了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初衷。因此,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初衷来考虑,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扶持并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在惠农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三)部分现行政策不符合实际

按照《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一条规定,单笔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对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不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1%。而银监发[2008]23号文件中指出,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通过对延安市已运营的几家小额贷款公司调查研究后发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申请贷款额度都超过了以上规定。对单笔和单人发放贷款均做出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的成本和缩小了其客户资源范围。

又如《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条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有不低于70%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而在调查中发现,延安市已运营的几家小额贷款公司均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这样就造成小额贷款公司违规经营的事实,不利于其进一步的发展。

(四)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还没有出台系统的法律法规来指导监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督管理,因而现有的监管体系大都缺乏针对性,导致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仅限于对申报条件、贷款额度、合同文本、办公设施的限制及检查等方面,监管流于形式。同时,也容易出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脱监管责任的情形。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又是参照中国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原则和标准来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的,而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无论是在业务特征方面,还是在风险特点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这样的监管又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建议

根据延安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来看,有关部门对其申报审批、增资扩股、监督管理不尽合理,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还需有关部门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如在小额贷款公司的批复过程中适当放宽政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给小额贷款公司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现根据上述困境,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解决后续资金问题

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后续资金不足。对应上述问题,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首先,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的条件。由于“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使得自有资金成为小额贷款公司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所以在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一段时间后,适当地放宽增资扩股的条件,使小额贷款公司不至于陷入关门停业的尴尬境地。其次,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有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在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这一特殊的群体时应该差别对待,因为其主要为“三农”经济服务,所以应该有一套适应小额贷款公司的评级办法。再次,严格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金来源。《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规定,单个出资人出资不得低于200万元。可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初,个别股东为筹措投入资金,暂时有拼凑之嫌,这本无可厚非,但当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后,这部分有拼凑之嫌的资金就被撤回了。对此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来源的监管。最后,《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主出资人持股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5%。应该适当放宽主投资人和其他投资人的出资比例,取消现行规定,减少资本金的虚假成分。

(二)加快出台扶持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肩负着支持“三农”经济的重任,自身业务发展面临量大、面广、额小,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等困难。实践证明,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具有较强的、潜在的盈利能力,但一般需要5-7年时间才能步入正轨。因此,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初期,对于其向中小企业、“三农”贷款的部分,财政应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或减免税费的风险补助,如像农村信用合作社一样可享受低至3%-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如简化审批、注册登记手续,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初期发展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宣传推广等,以鼓励和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使其尽快走向正规化。

(三)修改试行中与实际不太符合的规定

在考察了延安市几家小额贷款公司后,发现有些条例设定的不尽合理。根据延安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并非都是家庭作坊式,相当一批企业已形成规模化经营,所以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可提高至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对单笔贷款只作原则性规定,以适应实际情况,并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又如在调研中发现,延安市小额贷款公司均无法达到不低于70%的资金用来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对于这样过于硬性的规定,迫使小额贷款公司避嫌违规而弄虚作假。为了使延安市小额贷款公司更好的发展,有关部门出台的部分条例也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做出调整。

(四)完善监管体系

目前,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所以其法律地位还未明确,因而无法指导监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当务之急是通过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和完善政策,使当前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明确小额贷款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合法的身份。目前,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存在变相融资、抽逃资本金、发放高利贷等问题上,这样才既能使小额贷款公司合规合法的经营,又能使监管部门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从而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4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省“三农”和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根据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3号)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意见》(粤发〔*〕15号)的精神,现就我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明确职责,严格监管,规范运行,防范风险,为我省“三农”和小型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积极稳妥和地方自愿原则。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2.服务“三农”和小型企业原则。坚持支持“三农”和小型企业方向,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小型企业。

3.市场化运作原则。充分尊重各类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意愿,投资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

4.防范风险原则。严格准入标准,规范许可程序,强化资本约束,严选高管人员,注重风险防范,确保小额贷款公司安全稳健运行。

二、试点范围、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试点范围。各地级以上市可在本市范围内选择两个县(市、区)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每个试点县(市、区)可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

(二)试点工作程序。开展试点工作的县级政府受理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请,并制订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方案报地级以上市政府。地级以上市政府初审后,向省金融办报送选择工作方案及有关材料,由省金融办进行资格审查。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资格审查后,依法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三)试点时间安排。首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时间到2009年9月。2009年9月以后,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制度,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省金融办牵头会同省公安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法制办以及*银监局、人行广州分行建立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各试点市、县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确保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省金融办是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发展规划,审核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方案并对小额贷款公司设立进行资格审查,督促、指导各试点地区做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处置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小额贷款公司内控指引及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三)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初审并报送县级政府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材料,承担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处置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由市金融办承担。开展试点工作的县级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处置的第一责任单位,负责受理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请,制订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的县级政府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工作,不辖县(市、区)的市由市金融办承担相应责任。

(四)各级银监会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政策指导,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培训工作。各级人民银分支机构要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信息等情况融入其他单位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四、加强监管,规范运行

(一)省金融办要会同省工商局、*银监局、人行广州分行研究制订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试行办法。各试点市、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及时制订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指引和相关管理规定。各试点市要按季度向省金融办报送试点工作情况。省金融办会同省工商局、人行广州分行、*银监局,每年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分类评价。

(二)各试点市、县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建立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各级金融服务、工商、公安、银监、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各自职能,跟踪监管资金流向,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利贷等金融违法活动。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如有非法集资、非法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县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查处,吊销其营业执照,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并报请省金融办取消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

(三)省金融办要不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进行抽查,发现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可直接取消其试点资格并通报工商部门,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县级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力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责令其改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对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的,省金融办应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不再扩大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

五、加强宣传,积极扶持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法律风险;监管主体

2005年,小额贷款公司在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四川五省启动。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央行联合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以试点的形式迅速发展。2009年4月,中国银监会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截至2010年10月底全国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2348家。经历了几年的实践工作,小额贷款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

1.1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与结构

小额信贷,是指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www.133229.Com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对其资产享有收益权,并享有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小额贷款公司应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和金融政策,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

1.2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意义

小额贷款公司主要解决一些小额、分散、短期的资金需求,是专门面向农村和中小企业开展贷款业务的公司。其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额贷款公司具有机制灵活、手续简便、无需抵押、无需担保、放贷速度快等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为农村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贷款服务,解决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第二,小额贷款公司的存在有利于疏导、吸引民间资本,解决民间信贷混乱的状况,实现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过渡。第三,有利于加大扶贫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繁荣稳定发展。

2.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近年来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是目前我国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力量。但在其经营中也存在一定法律问题。

2.1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存在法律漏洞

银监会和央行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申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向省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正式申请,经批准后,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从形式上说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资格批准属于一项行政许可。结合《意见》的规定,使这一行政许可缺少了法律依据。因为依据《行政许可法》规定,设立行政许可的主体,应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若以上主体都没有规定,确需要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设立临时性行政许可。小额贷款公司仅由《意见》来确定行政许可是缺少法律依据的。

另外,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门槛偏高。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连续盈利且利润总额在15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600万元)以上”,上述规定保证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但让很多投资中介望而却步。这就导致许多投资中介无形中向地下钱庄方向转化了,这将不利于我国金融的稳定发展。

2.2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不明确

《意见》称“凡是省级政府能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管理,并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的,方可在本省(区、市)的县城范围内开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即小额贷款公司是由省政府指定的省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并承担可能出现的试点失败的损失,但以上主体都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在实践过程中,“相关机构”到底是指哪些机构,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监管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各地对监管主体到底从哪些方面进行监管没有统一口径。上述诸多问题、造成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多头监管或监管空白,使监管在操作上失去了可操作性,流于形式。一个新兴事物一旦监管出现了混乱,就会使竞争无序化,甚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阻碍了其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随着试点的运行逐步走向轨道,这种监管模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修改。

2.3小额贷款制度存在风险

2.3.1小额贷款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一方面小额贷款资金管理的难度大,贷款发放面向千家万户,资金数额较小,并存在任意信贷和人情信贷的问题。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把小额信贷资金随意挪作他用,甚至当作无偿的扶贫款,对如何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却缺乏技术上的支持和信心。

2.3.2小额贷款资金的回笼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小额贷款资金的回收情况,取决于农户的收益。由于对项目的了解不够深入,项目无法按照原来的设想实施,或者遭遇自然灾害,造成了无法承受的损失,农户就没有办法如期偿还贷款,小额信贷资金的回笼也就难以保证。

2.3.3小额贷款的运作缺少有效的补偿机制。在我国小额贷款的利率受到严格的限制,该利率通常低于正常商业贷款的利率,这与小额贷款公司较高的管理成本和呆坏帐成本相互矛盾,所以小额信贷运作难以有效的补偿。要想使小额贷款公司能够持续发展,还需政府提供补偿金予以支持。

另外,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是三农产业和小企业,服务对象的规模偏小,他们大都信用等级差,资质不佳。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自身规章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在面对农村整体信用制度不健全的大环境下,使原本就存在高风险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显得更加单薄了。

3.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建议

3.1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具体性质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已经有5年,小额信贷机构的试点办法公布也已3年。但是社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认识到仍未形成共识。到目前为止,小额贷款公司还不作为金融机构,所以,不能享有国家农村金融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同样做农村金融,如果是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会得到包括减免营业税等等,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说没有这样的优惠。据业内人士透露,有部分小贷公司包括营业税、所得税等等,税率高达33%。而社会和政府又期望小额贷款机构承担起担子不轻的社会责任。性质不明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的第一大风险。所以,需要明确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的性质。

3.2为小额贷款公司专门立法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法律还很不完善,这就要求社会各方面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法》的出台。

目前央行、银监会联合的《意见》和银监会制定的《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方案,但二者的法律位阶过低,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随着试点的运行,国家应视情况出台《小额贷款公司法》等高位阶的专门法律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在立法中应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规范设立制度,确定具体主管机关。并且,在出台专门法的同时,国家应注意各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对其规定有不一致的地方应该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3.3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第一,必须确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管监管主体。由法律授权的主管部门主体,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公司运行及退出的全部运作过程进行监管。目前,试点中各地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机构大至有以下几种:一是由金融办负责监管;二是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三是新设立独立的机构负责监管;四是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随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经验逐渐丰富,政府应衡量各种监管主体监管的利与弊,以法律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第二,加强行业自律。政府监管虽然重要,但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逐渐成熟、经验的积累,政府应该弱化其监管的力度,能够起到宏观调控作用即可。而行业监管则应逐渐成为监管的主要方式。2011年初,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成立,其是由全国小额信贷机构自发建立的公益性自律组织机构。它的成立,有利于我国小额信贷行业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今后应当以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作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监管主体,使其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

第三,强化合作银行监管和社会监督。合作银行也掌握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往来运作的全部信息,各地在选择合作银行时,同时确定合作银行具有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的责任。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即地方政府可建立有奖举报的制度,对于存在非法集资、暴力催债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有奖举报,调动社会监督的积极性。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定位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法律形式是有限公司,而不是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自试点以来,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着身份定位的尴尬,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工商登记的企业法人,从事金融业务却不能取得金融许可证,该困惑给其生存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难以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和运用渠道;另一方面无缘享受财税优惠政策。[1]

1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定位不明引发系列问题

1.1法律适用问题

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7年中央一号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在贫困地区先行开展发育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的试点”;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和央行联合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这些文件均为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没有提升到法律层面,从法律渊源上讲,位次比较低。

《指导意见》作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直接依据,也只有一些粗线条的硬性规定:操作性不强,如没有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可享受的优惠政策;与现行法律精神相左,如小额贷款公司须坚持“只贷不存”的原则,只提供贷款业务不能吸收公众存款,所以它不同于商业银行,不适用于《商业银行法》,但贷款业务本质上属于一种金融行为;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金融业务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故不能完全适用《公司法》,但又必须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受工商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

1.2监管主体虚化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机构是中国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在法律上不是金融机构,所以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是中国银监会。《指导意见》规定,省级政府应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并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并未赋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相应的监管职能。从全国各地的试点实践看,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筹建阶段的监管,主要由当地政府组成试点管理办公室履行对小额贷款企业的市场监管职责;但各试点地区成立的政府各部门联席的管理办公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监管也容易形式化。小额贷款公司正式运营后,大部分试点地区都将监管任务交给县级人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定时向县级人行报送资料,人民银行只是承担着贷款利率和资金投向的简单监测工作,并参照有关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具有宏观调控职能的中央银行和银行业专业监管部门均被排除在金融监管之外,而政府部门作为监管部门,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因此出现监管盲区。

所以,人民银行、银监局、工商局、金融办都可以介入监管小额贷款公司,若各部门一起严格监管,会把小额贷款公司“管死”;多头监管往往是“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其结果是“没人管”,从而造成监管主体虚化,给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1.3后续资金匮乏

为避免吸储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确立了一个铁的纪律:禁止吸收公众存款。在我国经济环境和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后续资金匮乏,主要是由于制度设计带来的“后遗症”。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上限不超过2亿元(欠发达县域1亿元),但是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的融资需求旺盛,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两三个月后就把全部注册资金都贷出去了。小额贷款公司不是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再贷款的管理办法,无法获得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的批发贷款也无缘享受,所以只有增资扩股和商业银行拆借。增资扩股无非是新增股东或原有股东增资,但受入股人数限制,实际融资效果并不会太明显。

《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且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统计表明[2],截至2009年12月31号,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总数是1334家,注册资本金是821.98亿元,实收资本817.20亿元,实收资本占资金来源的86.85%,从商业银行融入资金余额63.2亿元,仅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71%,远远没达到50%的水平。如此低的融资比例,并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愿给其贷款,而是小额贷款公司达不到其放款要求,实际操作中存在两个难题:一是,这部分从银行融入资金的定性及由此产生利率问题。小额贷款公司是工商企业,凭贷款卡从银行融入的资金,在银行看来是对一般工商企业的普通贷款,当然要按照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计息;但在小额贷款公司看来是同业“拆入资金”,应该享受同业拆借利率计息,因此二者之间找不到一个共同的利益平衡点,银行融资就无从谈起。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要求有价值稳定的不动产抵押,而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产为缺乏流动性的对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这些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看来属于“次级贷款”,不能用于抵押融资。

2专家学者探讨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定位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定位,目前我国理论界、实践运作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视角,笔者将逐一评析。

2.1专业贷款公司

有学者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可朝专业贷款公司的方向发展,即贷款零售公司,在我国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额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法》设立和运作,拥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贷款发放业务,依据自身条件从正规金融机构批发贷款,专营贷款的“批发”与“零售”,并具有自身的市场定位于目标客户群,商业化可持续经营的现代公司。论文参考,小额贷款公司。

笔者认为,小额贷款公司转型定位为专业贷款公司并不现实:专业贷款公司须由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资控股,而“草根金融”出身的小额贷款公司大股东基本上是当地民营企业,如温州小额贷款的主要发起人为当地骨干民营企业(见表1),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转型前的股东身份受到目前法律法规的限制。

表1: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股权结构[3]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7

2008年5月4日,银监会和央行共同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有了进一步规范的政策依据,这也是在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艰难探索之后的全面“开闸”。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央行业已试点中小额贷款公司也顺理成章地通过稍作调整即可进入统一监督和管理框架之内。《指导意见》也说明了银监会和央行在推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问题上开启了从相互掣肘转向携手合作的新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规定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有两种公司形式,其一为有限责任公司,其二为股份有限公司,所要求的注册资本分别为至少500万元和1000万元。从监督管理角度看,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由银监会监管,而是由各试点省指定管理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并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央行负责向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证。而银监会系统本身则主要负责政策宣传和有针对性地向这些小额贷款公司或其客户提供银行业务培训。而《指导意见》本身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操作规定了很多原则、比率指标、数额指标。相关原则包括区域原则(只在本县域内运营),“只贷不存”原则,“小额、分散”的原则(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市场化原则等。这些规定为实行多种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伴随银监会《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各省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参与的热情也在高涨。其中,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且民间金融十分活跃的省份首当其冲。2008年7月15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其后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全国首部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指在浙江省境内依法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或内资股份有限公司。《暂行办法》规定贷款公司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8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3000万元);注册资本上限为2亿元(欠发达县域为1亿元)。浙江首批试点将在每个县(市、区)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杭州市、温州市、台州市、嘉兴市各增加5家名额,义乌市增加1家名额。有关试点工作从7月份开始,8月份对上报材料进行初审,9月至10月小额贷款公司经审核、依法登记注册后,即可以正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除浙江省率先启动小额贷款公司全省试点之外,其它省份也都在跃跃欲试。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8

小额贷款监管

2013年1-5月,安顺市实现净利润1024万元,实现税收381万元,整体实现盈利。小额贷款公司不仅在金融市场上起到“拾遗补缺”作用,而且在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和支持“三农”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然而安顺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机制体制不活、监管职责不清、人力资源缺乏、税收歧视、监管责任缺位以及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影响了以后的发展。

一、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的实践及运营来看,安顺的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处于“饥饿、缺粮,长不大”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体制机制不活直接扼杀了安顺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是介于民间借贷资本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一种新型金融制度安排。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将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尝试,以其信息优势、机制灵活、服务到位,为因没有适当抵押而不能在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和贫困人群提供贷款,在支持扶贫、中小企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安顺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金融制度的创新,更应得到政府的扶持,以灵活的机制体制促进发展。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安顺市政府操作上的机械行为,为安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设了许多条条框框,就因为地址场所的变更、股东的替换等等,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了安顺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让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产生注销公司、退出市场的念头。

安顺市政府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严格按规定办事无可厚非。但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政府扶持下的金融衍生物,已经显示出的非凡意义,安顺市政府应充分考虑,不能设置门槛过高,让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上少遭遇体制性和政策。

(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职责不清,监管责任缺失

安顺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分布在县或区,它的直接责任监管人是县或区金融办或下府工贸局。调研中,一些金融办说,他们主要职责是为政府建设融资,对小额贷款公司是代管。我们看确实是“代管”,而且是形式“代管”,最为严重的是县(区)第一直接监管责任人基本上是空白。经调研,2013年3月20日颁发的安府办发(2013)26号文《安顺市委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是直接指导安顺小额贷款公司具体操作的文件,但这个文件只限于西秀区、开发区的有关部门知晓,其他县都不知道此文件的存在,可见第一直接监管责任人责任缺失的程度。

(三)小额贷款公司受到税收歧视

尽管安顺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的都是金融业务,但在实际中都是按一般的公司待遇缴税。安顺小额贷款公司除了要缴纳5.31%的营业税、20%-25%的企业所得税外,还可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而安顺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即使按照目前的最高利率--银行同期利率的四倍计算,即年利率21.6%,除去各种经营费用和支出智后,盈利也仅在7%-15%,远远低于经营实体企业的收益。与此同时,目前国家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有特别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从事小企业贷款、农户贷款方面也有很多扶持政策,但同样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却无权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2013年3月20日颁发的安府办发(2013)26号文《安顺市委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已经明确规定“安顺市法人机构所在地设立在县级及县以下地区,主要为当地农民、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务收入在于2015年12月31日前可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在实际操作中税务部门根本不执行,理应享受到政策扶持和税收减免的小额贷款公司,到目前为止这些政策都没有充分享受到。

二、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破体制障碍,建设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

安顺市应根据行业规划和市场取向,选择在效益搞的投资项目中选择一批向小额贷款公司放开。安顺市要注重激活本地民营资本,扶持小额贷款公司。政府规范和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与管理,要进一步为激发民营资本的乘数效应和示范效应,安顺市还应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深化改革审批制度,凡是阻碍金融市场发展的事项,都要坚决的取消。安顺市要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全方位服务,试行告知承诺制、项目备案制、首问负责制。安顺市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必要把安顺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安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

(二)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

监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安顺小额贷款公司是否能健康发展。因此,为使安顺小额贷款公司能得到有效监管,安顺市应该明确监管主体。笔者认为安顺市应建立以市金融办为主体的监管机制,同时要加强金融办与其他部门间的配合,建立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监管体制,最为重要的是明确县或区第一直接责任单位的监管职能,真正发挥监管作用。

(三)适当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赋要落实在行动上

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赋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在税收优惠上,安顺市可以考虑在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初期,给予其一定期限的税收优惠政策,待其发展稳定后再逐步开始全额纳税;安顺市对于小额贷款公司业务中涉及小企业贷款、“三农”贷款的方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给予其一定的风险补偿。

参考文献: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主体地位;刑法保护

中图分类号:df62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3.04.12

小额贷款公司自2008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其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确认。金融机构主体地位的缺失,不仅使小额贷款公司无法享受国家针对金融机构相关的政策,面临税收负担过重、融资成本过高等一系列经济层面的问题[1],还使其在寻求刑法保护过程中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

一、现行法律实践中小额贷款公司的主体资格

小额贷款公司的官方发轫始于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于2008年5月4日颁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文件,下文称《指导意见》)。文件开宗明义地指出,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指出未尽事宜,按照《公司法》和《合法法》执行。同样是关于贷款公司的规定,银监会在《贷款公司管理规定》中,则明确将贷款公司定性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指出该规定的制定根据是《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不仅在名称上相近,在对其规制上也颇为相似:如都规定二者向金融机构融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都不得吸收公众存款,都是以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可见,《指导意见》不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地位并非无心之失,而是有意为之。

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2条的规定,我国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公司就是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反观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意见》要求“省级政府能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并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的,方可在本省(区、市)的县域范围内开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也就是说,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机构并非人民银行或是银监会,而是省级政府明确的主管部门,其设立不需银监会批准,仅需进行工商注册即可,在没有官方文件明确小额贷款公司是金融机构的前提下,在实践中通常是将其纳入非金融机构的范畴。从业务内容考察,《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能经营小额贷款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的规定,贷款人必须经人民银行批准才能经营贷款业务,并须持有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但设立上述两个许可证的《金融机构管理规定》已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银监会颁布的《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金融许可证》仅颁发给“银监会监管的、经批准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银监会在该办法中仅认定了商业银行等14种机构[注:该办法第3条第3款规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也没有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主体地位。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自试点伊始其主体地位就多有争议,而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企业,在官方没有明确承认其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之前,一般法律仅将其当作普通的工商企业予以保护。

二、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风险与刑法保护困境

(一)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新兴的从事金融业务的企业法人,相比于银行等大型金融业务其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贷款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因此其风险控制能力也较弱,在实践当

中也不乏存在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为扩大市场而盲目发放贷款现象的存在。因此,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着较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更为突出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就信用风险而言,小额贷款公司目前主要的目标客户人群是中心城市的零售商、批发商和小型制造企业,以及中心城市近郊的农户、农场主和农村企业[2]。但这部分人群却恰恰因规模小、偿债能力不强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在担保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则主要采取抵押和保证两种担保方式,且多以保证担保为主。[注:比如百度文库《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分析报告》一文显示,作者所调研的义乌市浪莎小额贷款公司以保证担保的方式进行小额贷款占总贷款的88%。(参见:百度文库.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分析报告[eb/ol].(2011-10-11)[2013-04-19].http://wenku.baidu.com/view/1abb7e67783e0912a2162a90.html.)]而保证担保的方式相对于抵押担保其担保能力显然是较弱的。

就流动性风险而言,由于不能吸收存款,小额贷款公司只能以自有资金发放贷款,而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因此,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着无法以自有资金满足借款人对资金需求的风险,而信用风险又使小额贷款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得以增加。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健全或失效的内部控制过程、人员和系统或是外部事件而导致的损失风险[3]。就小额贷款公司而言,或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或是风险管控流程不完善,又或者是虽有相关机构与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以至风险的管控不到位。比如,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虽然某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称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夫妻双方不能为对方的保证人。但在该公司的一项贷款业务中仍然发现存在着丈夫作为妻子担保人的情况,而该笔业务的贷款人夫妻双方都已无法联系上,面临着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二)小额贷款公司的刑法保护困境

刑法对金融企业的保护力度大于一般企业,以诈骗犯罪为例,贷款诈骗罪的最低刑是五年,而合同诈骗罪仅为三年。[注:以浙江省为例,贷款诈骗与合同诈骗的追诉和量刑标准是同一的,数额较大为2-20万元,数额巨大为20-10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为100万元以上。]无论是合同诈骗还是贷款诈骗,均要求犯罪嫌疑人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出于刑法谦抑性和保护正常经济活动的要求,司法实践对经济活动中非法占有故意的认定趋于保守。根据《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意见,对于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而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案发时有能力发行还贷义务,或者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因经营不善、被骗、市场风险等,不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而这仅仅是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所持有的审慎态度,更为困难的是司法实务中对合同诈骗与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两者都有欺诈的故意,都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并使合同相对人陷入了错误认识而做出违背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事实上,合同民事欺诈和合同诈骗在逻辑上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合同诈骗都是合同民事欺诈行为,但合同民事欺诈行为却未必都构成合同诈骗,其关键在于合同诈骗必须以非法占有故意为要件,而合同民事欺诈行为则无此要求。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被骗一方往往是在损失产生之后才报案,而由于借款人财务制度不完善、经营账目混乱,或者其有部分履约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在欺诈行为的共同外衣下,要查究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往往存在很大的难度。贷款诈骗案件也存在同样的困境,贷款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编造贷款虚假理由、用途以获得贷款的行为屡屡存在,即使贷款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的确给金融机构造成了损失,使金融资产运行处于可能无法收回的巨大风险之中[4]。针对上述情况,《刑法修正案(六)》增加了第175条第1款的骗取贷款罪,将“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不再将“非法占有的目的”作为该罪的构成要件,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保护力度。

然而,上述罪名均是针对金融机构而言。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在经

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骗贷,但金融机构主体地位的缺失,使得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也在从事与银行、贷款公司等无异的贷款业务,且其目标客户人群潜在的风险较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人群更高,但却无法得到司法实践中刑法的一体保护。不仅无法适用《刑法修正案(六)》关于骗取贷款罪的相关规定,即使在必须查明骗贷人的非法占有的故意的贷款诈骗和合同诈骗的选择中,也只能适用合同诈骗罪。

三、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地位的确立与刑法的一体保护

(一)小额贷款公司社会功能与金融学定位

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主体认定难问题根源于对金融机构的界定。严格地讲,“金融机构”并不是专业的法律用语,而是金融学术语。但目前金融学界对于金融机构的认定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意见。

持社会功能说的学者认为金融机构就是融通资金的机构[5]。要考察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功能,需了解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官方认可的小额贷款公司滥觞于2005年央行在山西、四川、贵州、内蒙古、陕西等中西部5省的试点,并由银监会与央行于2008年在全国推行试点。其主要目的在于为金融市场薄弱的农村地区和无法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是一种普惠制金融[注:普惠制金融,源于英文inclusivefinancialsystem,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概念下的产物。这一宗旨也体现在了《指导意见》之中,其指出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就是为了“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小额贷款公司问世的目的就在于填补大型金融机构所忽视的农村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空白。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到2012年,全国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由2614家增长到6060家,贷款余额由1975.05亿元增加到5921.38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32.59%和199.81%。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三农”及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的这一特征恰恰符合了该类学者对金融机构的定义。

与社会功能说类似还有实务说,该种观点从相关组织机构从事的具体业务为立足点,认为金融机构是指经营货币与信用业务,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机构[6]。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的贷款业务就是典型的信用业务,《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向注册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领贷款卡”,由此看来将其纳入金融机构似乎并无障碍。

还有一些学者从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出发,提出资本运动说。他们认为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统称为金融中介机构或金融机构,是链接社会资金闲置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桥梁。人民大学的黄达教授引用国民核算体系sna对金融机构五大分类对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予以说明[7]。其中的第三类即是指“不是通过吸纳存款的方式而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并利用这些资金获取金融资产的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恰恰又包含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而将向银行融资看作是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似乎也无障碍,由此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金融机构范畴也是理所当然。

(二)从有关方面的态度看小额贷款公司的主体地位

事实上,无论是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还是中国银监会在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具有金融机构主体地位上并没有明确地否认过。国务院还多次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到金融机构的范畴与将其与之等同。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法(2008)126号)中,将“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与“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相并列;《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0)120号)中,分别都在“允许民间资本举办金融机构”条下列举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优待政策。自国务院以下,财政部于2008了《财政部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执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财金(2008)185号),随后又颁布了《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财金(2010)56号),明确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到金融企业的范畴进行管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法(2009)71号)文件中也明确了“在小额贷款公司在办

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财务监督等相关事务时,应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浙江、广东等省份还对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适度放宽经营范围,允许其经营“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业务。可见,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小额贷款公司作为现行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积极地鼓励其发展。

从央行和银监会的角度看,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不仅两家单位相互间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一直坚持不将小额贷款公司明确为金融机构的银监会内部也产生了分歧。就前者而言,两家单位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上都执行金融机构的标准。[注:央行和银监会于2008年4月24日了《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08)137号),就存款准备金、存贷款利率、支付清算、会计、金融统计和监管报表、征信、现金、风险等八个方面的管理提出了意见,就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管理多处参照村镇银行与相关金融机构。其中,涉及到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依照我国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而依央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只能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央行虽然没有明确的文件将小额贷款公司确定为金融机构,但其于2010年的《金融机构编码规范》中将小额贷款公司明确划分为“其他”类金融机构。央银调查统计司在人民银行网站上信息指出,“《金融机构编码规范》,从宏观层面统一了我国金融机构分类标准,首次明确了我国金融机构涵盖范围,界定了各类金融机构具体组成,规范了金融机构统计编码方式与方法”[8]。由此可见,央行已在官方层面承认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的地位。

然而,银监会在其官方文件中却一直回避用金融机构指称小额贷款公司。但显然,银监会的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在“银监会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1年12月12日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动态》中,明确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农村金融机构的范畴。[注:其原文为“三是稳步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11年9月末,四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达33家。其中村镇银行30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资金互助社1家,覆盖全省17个市(州)37个县(市、区),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参见:银监会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动态[eb/ol].(2011-12-14)[2013-04-21].http://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428ad551f9684005ae02aa0a2e2b7bc7.html.)]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2010新浪金麒麟论坛上的演讲[9]、刘明康主席在《财经》2011年会上的讲话[10],以及银监会青海监管局所做的《对海东地区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中都将小额贷款公司称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今天,将其视作是金融机构已成为较为广泛的共识。

(三)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刑法保护

从刑法保护的角度看,应当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到“金融机构”的范畴予以一体保护。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经济生活和金融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骗取贷款、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高利转贷等金融犯罪活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侵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正不断增大。其中,骗取贷款罪正是为了弥补贷款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难以认定的缺憾而在《刑法修正案(六)》中予以规定,从而强化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安全的保护。倘若不承认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主体地位,则意味着其虽然承担着金融机构的职能,履行着金融机构的义务,但却无法得到刑法的同等保护,既不利于对小额贷款公司利益和相关人员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发展,有失公平。

刑法上金融机构的认定可以第174条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为参考。但《刑法修正案(六)》仅明确列举了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6类金融机构,至于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可以纳入“其他金融机构”范畴则需要进一步的探究。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将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下称《取缔办法》)作为办理非金融机构非法从事金融活动案件的参考依据。结合《刑法修正案(六)》对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修改,“非法金融机构”似乎可以

义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等金融业务活动的机构。根据这一规定应当从“形式要件”:是否经主管部门批准,和“实质要件”:是否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两个方面来认定“非法金融机构”。

因此,刑法对小额贷款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就实质要件而言,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发放贷款,部分省市还对经营优良的公司的业务范围放宽到票据贴现,这都在《取缔办法》所列举的金融业务之中,其所从事的当属金融业务活动无疑。

但就形式要件而言,根据《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是由省级政府确定的,并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的主管部门负责。但通常而言,金融机构的国家主管部门是指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根据《银行监督管理法》的规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应经银监会批准设立,该法于2006年修订,无论从时间还是位阶看,其效力都高于《取缔办法》。那么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是否就不能看作是《刑法》第174条所指的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我们不能就此得出否定结论。省级政府确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是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而指导意见是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共同制度,可以看作是两家单位对省级政府以及省级政府确定的相关部门的授权。更为明确的信号则是人民银行在《金融机构编码规范》中对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主体地位的确认。而从《刑法修正案(六)》的修改看,全国人大将“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改成“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也是为了适应我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放宽了对金融主管部门的限制。所以,刑法上要认定小额贷款公司具有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也当是水到渠成。如果还有疑问,我们不妨作个逆向思维训练,试想如果小额贷款公司从事贷款业务,但却没有获得省级政府明确的主管部门的批准,是否符合《取缔办法》对非法金融机构的定义?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那么,如果不承认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就将陷入这样一个逻辑怪圈:小额贷款公司经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不是金融机构,但如果未经批准从事金融业务就是非法金融机构。如此逻辑,显然有失公允。 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该市第一起小额贷款公司被骗贷案[11]。在办案案件的过程中,为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身份认定及法律适用方面的瓶颈,上海市杨浦区金融办、区检察院联合举办了“新型金融机构法律保障”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上海市金融办、市检察院、市人大立法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等代表,对该案件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具有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杨浦区人民法院在其《(2012)杨刑初字第192号判决书》中指出,“上海杨浦科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证照》、金融业机构代码、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关于同意设立该小额贷款公司的批复》、《金融机构编码规范》等,证实上海杨浦科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系依法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据此,杨浦区人民法院宣判被告单位上海皓纯粮油有限公司及其直接责任人方某某骗取贷款罪成立。作为我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市的地方法院对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主体地位的确认,标志着司法实务界对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主体地位的认可,对推进刑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聂明渊.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2:16.

[2]百度文库.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分析报告[eb/ol].(2011-10-11)[2013-04-19].http://wenku.baidu.com/view/1abb7e67783e0912a2162a90.html.

[3]周骏,朱新容,宋清华.中国金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68.

[4]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现行刑事法律司法解释及其理解与适用[m].修订版.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99.

[5]曾康霖.金融学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9.

[6]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政与金融电子教材[m/ol].[2013-04-20].http://czjr.wlkc.zjtie.edu.cn/wendang/8.htm.

[7]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304-306.

[8]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金融机构编码规范[eb/ol].(2010-05-25)[2013-04-21].http://pbc.gov.cn/publish/diaochatongjisi/194/2010/20100525161522849372361/20100525161522849372361_.html.

[9]蒋定之.持续增强银行业金融服务能力,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eb/ol].(2010-11-02)[2013-04-21].http://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20101102e694e02b097b8244ff076de05b679b00.html.

[10]刘明康.谋远而变,开创银行业改革发展新局面[eb/ol].(2010-12-17)[2013-04-21].http://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20101217617b0548f94ea8b9ffdd5b297a56e400.html.

[11]和讯网.上海首例小额贷款公司被骗案判决[eb/ol].(2012-08-02)[2013-04-23].http://bank.hexun.com/2012-08-02/144256740.html.

onthefinancinginstitutionsubjectqualificationandpenalprotectionofsmallloancompany

shijingxin,jintao

(thepeople’sprocuratorateofjianggandistrictofhangzhou,hangzhou310020,china)

abstract:

inordertohelptherural,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toraisecapital,chinaguidedthedevelopmentofsmallloancompanies.however,theconcerningpolicydidnotclearlyprescribeitssubjectqualificationasfinancinginstitution,andthecbrc(chinabankingregulatorycommission)alsodidnotofficiallyrecognizeit,sothatcriminaljusticedidnotprotectthesecompaniesasotherfinancinginstitutions,eventhoughthesecompanieshavebeenengagedinfinancialserviceforalongtime.yetwiththedevelopmentofsmallloancompanies,relevantpartieshavechangedtheirattitudetowardit,andthebarriersoftreatingsmallloancompanyasafinancialinstitutionaregraduallymeltingaway.atpresent,somesmallloancompaniesaretreatedasfinancinginstitutionsinlegalprecedent;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运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3)02-0014-01

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借鉴国际上的成功例子,为解决我国“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问题而引入我国的一种新型的信贷机构,自从2005年首批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建成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间,由最初的五家发展成现在的2600多家,发展速度之快,让人惊异。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各类主体融资渠道的补充,对中小企业短期融通资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某地级市为例,截止到2012年末,已批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36家,注册资本金达到94960万元,2012年累计发放贷款10.6亿元,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为支持地方小微企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从小额贷款公司实际运营情况看,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多方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稳健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待遇不同,持续发展艰难

小额贷款公司虽然经营金融业务,但是享受不到金融机构的相关待遇,导致经营成本偏高,不利于其健康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定性为一般工商企业,而非金融机构,享受不到类似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运营中的优惠待遇。如小额贷款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只能按照单位活期存款利率0.35%计算利息,远低于金融企业的同业存放利率(约0.72%),直接影响到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效益;在税收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税目前按5%征收,而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则按3%的税率征收。如某小贷公司注册资金4000万元,2012年实现利息收入1100万元,上缴各种税费就高达260万元,实际运营成本高于一般金融机构;金融行业政策允许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而小贷公司则不允许提取,随着持续经营,坏账风险较高,经营压力较大,造成小额贷款公司与金融机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补充资本能力不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另外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资本金和公司治理人员素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无法从银行取得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只能靠自身资本金放贷,难以将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

2.公司治理缺失,基础管理弱化

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照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规定要求,设立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只有少数几人承担公司管理任务,难以达到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三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监事会”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对客户信用评定制度不够规范,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员工大多数是专业银行退休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亲属,年龄偏大,没有经过一定的教育和专业培训,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的操作经验,整体素质不高,对小额信贷的效率、成本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状况都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难以实施有效的岗位制衡。信贷管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兼岗现象较为普遍,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管理甚至还处在封闭式、手工处理阶段,“贷款三查”流于形式,过度依赖借款人的社会关系和较高利率对风险的覆盖,贷款安全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未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造成小额贷款公司无法全面了解客户信用状况,无法及时查询、了解借款人的信用信息,造成经营风险的增加,也影响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息的完整性。

3.多头监督管理,难以落到实处

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将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定性为“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发起人和组织形式上和一般的公司相似,但是贷款业务又是一般的公司所不能经营的业务。指导意见忽略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的属性,使其不需要申请金融许可证就可以经营部分金融业务,对确定监管的法律和监管的主体也造成了困难。上述指导意见还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但在小额贷款公司实际运行过程中,人民银行、银监局基本不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督管理,政府金融办缺少监管职能,只是对需省金融办审批的项目进行上报审批,并负责基本情况报表汇总上报,没有专门单位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监管无法落到实处,小额贷款公司基本处在自律经营状态,容易诱发风险。

二、促进小贷公司发展的建议

1.争取政策支持,促进经营发展

通过主管部门和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积极争取在税收上享有和农村信用社相近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农户的贷款要充分享受一定的政策支持;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业务属于高风险行业,要允许其按一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对达到一定规模且内部控制规范,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给与融资支持,帮助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对于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支持转制为村镇银行,扩大业务范围,更好地支持地方小微企业发展。

2.加强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素质

小额贷款公司要按照公司法规定,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各类经营风险;要把好用人关,聘用法律风险控制等方面人才,聘请专门人员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防范各类风险;创造条件允许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时全面了解客户信用状况,防范风险隐患,为更好地开展业务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