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26:42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1

一、会计信息化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信息化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全面的利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会计管理。相较于传统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整合和处理,需要建立在会计基础上,将会计学科高度融合,借助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经营和决策,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稳定运行,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会计信息化具有便捷性和快速性的特点,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会计信息化特征

第一,会计信息在使用中,必须要与网络共同来使用,以计算机为主要的操作对象,在计算机中输入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自动化。第二,有利于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企业的各个部门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沟通,需要明确各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运用计算机软件来记录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情况,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第三,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信息化要求较高,需要确保会计信息操作的合理性,提高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强化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

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程度不够

会计作为高级技工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才。但是高级技工学校会计教学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会计环节和管理模式落后,无法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优化和创新。片面性的认识导致会计信息化出现较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掌握专业知识,与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

高级技工学校会计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强,但是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会计科目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目前主要的教学现状是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背诵理论知识,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法理解上机操作的具体内容,学习过程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环境当中,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符

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科,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当前高级技工学校的会计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用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没有在学校内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差,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造成会计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人才培养的难度增大。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变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的产物,要想促进会计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会计教学融入到信息化教学中来,促进教学观念的创新。会计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化会计教学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融合,运用计算机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将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会计信息比重,加深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强化会计教学的实用性能。对当前市场的会计用人要求进行了解,促进会计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创新,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会计人才。

(二)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和教学经验都是会计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需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理解,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和优势,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想确保会计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促进教学手段的创新,在会计教学中进行会计信息模拟实验教学的投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到教学内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会计教学的师资力量进行调整,优化教师队伍,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专业教师,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

(三)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基础会计》教学

目前中专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学模式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的课程开设目的是为了向同学介绍会计学的基础原理,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它是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各种会计软件出现,会计核算并不单单依靠人们手工核算,而是出现了电算化处理的方式。所以《基础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的教材中并没有将会计电算化编入,有些即使编入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会一概而过。会计信息化发展是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时过分注重传统的会计知识,从而忽略了时展的要求。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极大的问题。单一的“按本宣读”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面对《会计基础》这种需要学生仔细学习的课程,如果不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不上心,从而影响对《会计基础》的学习,甚至影响对其他会计课程的学习。

二、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教学特征发生了哪些改变

在电子信息迅速走入我国教育界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为我国的教学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我国的教学特征也从传统的教师板书教授、教材传递教授发生了如下变化。(一)显示多媒体化。计算机技术对图像、动画、文本等进行传输和存储、处理等,将一些资源展现在教学课堂上。(二)存储光盘化。光盘存储的信息容量大,能够将教师的各种教案、教学资源存储到日中,并且方便查询,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三)传输网络化。各种教学信息不在仅限于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在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还查询自己想要的知识。

三、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如何改革创新

正是由于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基础会计》的课程教学课堂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会计教师必须“对症下药”,积极利用信息化发展下提供的新方法、新内容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创造高效的会计教学课堂。笔者也将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改革教材内容,补充会计电算化知识

《基础会计》课程是对学生的基础会计知识进行教学,而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基础会计》课程中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的知识。若教材中设计会计电算化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深入延展。若教材中不涉及会计电算化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比如在会计科目及账户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增加会计科目设置中的内容,包括代码、名称、余额以及试算平衡等。再比如,在会计凭证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会计电算化下的自动校验功能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有个基础的了解,也符合时展的要求。

(二)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抓住信息时展下提供的机遇,从而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会计教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时展的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教学工具,如会计多媒体教学软件、eRp企业管理软件、XBRL教务报告软件点,辅助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摆脱传统的会计学习方式,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信息化的教学课堂。

(三)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学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要改变传统“喂养”式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微课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等。在进行《基础会计》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微课视频对知识进行自我预习和学习,在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我解决和研究。当然教师也不要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意义,教师要利用各种如企业管理沙盘实验软件、用友U8等软件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环境中。总之,科技改变社会。时代的发展为《基础会计》提供了新内容、新方法、新教学手段等,教师要抓住时展的契机,积极补充、利用,这样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先进的、高效的会计课堂。

参考文献:

[1]曹文莹.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J].当代置业教育,2014,07.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3

关键词: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的认知是会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发生经济活动时需要对原始凭证做好填制工作,以此记录业务的实际发生内容,因此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原始凭证能够作为重要资料,对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同时对经济业务中的情况做好直观反映,由此可以看出在会计工作中原始凭证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明确经济活动中的责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中职会计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对原始凭证方面加强重视,提高学生对于原始凭证的认,知帮助会计专业学生从实践出发了解原始凭证的有关内容。尤其在当前信息化教学趋势下,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应当引入信息化教学活动,切实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认知程度。

一、中职会计专业引入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能够帮助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动态,在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过程中,了解会计工作的实际处理内容,而且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实践当中了解会计理论内容,避免会计理论的复杂性对学生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由于当前会计理论很多是抽象化的,尤其是对原始凭证的了解方面缺乏实际的操作,使得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在之后的会计工作中无法实际了解原始凭证的内容,但是通过信息化教学工作能够提升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实际了解程度,而且通过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会计内容的了解。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当中的全方位渗透,人们的生活以及学习已经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产生的实际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信息技术等发生一定联系,因此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信息化的发展下,对原始凭证等会计基础资料进行有效解读,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

二、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原始凭证教学主要内容

由于原始凭证对于实际的经济业务能够具有真实记录的效果,因此会对经济业务进行直观反映,但是不同的经济活动下,原始凭证的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保证客观以及真实的前提下,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内容进行明确划分,能够对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责任进行了解,而根据原始凭证的这些特征,在信息化下开展原始凭证的认知教学工作,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应当加强学生对原始凭证填制方面的了解,比如可以通过在网上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具体内容,同时对其内容中的功能以及相关填制要求进行分析,在形成初步的了解之后,可以从具体的经济业务案例出发,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填制工作,就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具体内容具有直观了解。第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指导学生对不同的原始凭证做好区分工作,通过信息化教学工作,学生可以通过查看专门的案例新闻以及电子资料,对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的区别进行判断,而且在进行判断时,还可以通过不同原始凭证的会计信息内容,丰富学生对于原始凭证会计知识面的了解,而这也是在信息化教学下,对原始凭证教学工作进行推广时应当注意的内容,信息化教学下不能够沿用之前的教学方式,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原始凭证内容的了解,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丰富性拓展原始凭证认知内容。

三、原始凭证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会计专业在开展原始凭证的认知方面教学时,通常是在整个年级的初级阶段就已经展开知识教学,因此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开展原始凭证的认知方面教学中,除了应当注重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运用,同时也需要注重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原始凭证认知教学的接受程度,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教学:

(一)课前导学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对原始凭证认知教学中的资料进行收集,再将资料进行归纳,之后可以通过相应的微信订阅号等进行内容的,然后学生在订阅号上阅读导学内容,同时学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有关要求,自主进行问卷调查设计并做好问卷调查工作,从实际生活当中接收信息的反馈,了解日常生活当中的具体原始凭证内容。在相应的信息平台上进行内容的公示,对收集的票据等进行一一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将班内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不同的小组专门负责资料以及原始凭证的收集工作,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课堂导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上传的原始凭证资料进行展示,同时根据之前划分的小组进行专门提问,如可以提问这些原始凭证具体在哪些经济活动当中会用到,从而帮助学生识别原始凭证的不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专门的讨论回答,学生也可以通过登录教学平台查看学校的电子教材,从而将电子教材中的内容与自身收集的原始凭证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原始凭证内容的了解,老师也可以对原始凭证的基本概念进行逐步疏导。教学设计应当注意突出重点,首先老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并概括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比如可以从原始凭证当中随意抽取两张不同的票据,帮助学生对比其中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以及根据经济活动变化而出现变动的部分。其次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内容当中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涵。而且为了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背后经济活动,可以在专门的教学信息平台上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训,从而对不熟悉的原始凭证内容进行掌握思考,找出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活动内容。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分享相应的链接资料等,帮助学生实际了解不同凭证的填制场景。在学生了解不同的两张原始凭证背后代表的经济活动内涵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范围,如可以选择5-6张相互关联,但却具有一定不同的原始凭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原始凭证之间的细微区别,而后通过观看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虽然具有一定联系,但是却具有不同内涵的原始凭证的填制流程,进而帮助学生领悟在企业不同经济活动当中原始凭证的动态变化过程。

(三)课堂练习在具体教学内容之后,可以进行专门的实训拓展,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实训拓展的展开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专门的实训任务,由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完成,通过关卡较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或者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对不同的小组专门的票据填制任务,并将不同小组的最后完成内容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并且通过相应的投影等进行实际票据填制内容的解读,找出其中填制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原始凭证填制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后拓展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后,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原始凭证搜集以及实际填制的内容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同时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后续的补充课程,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方式帮助学生继续相关原始凭证内容的了解以及搜集,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将课堂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归纳,在班级交流群当中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原始凭证认知的有关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事项

在开展对原始凭证认知等方面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时,中职学校应当注意引进相应的基础配套设备,从而提供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完善程度,从较为真实的会计环境入手开展信息化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老师应当注意学生实践操作过程当中的认知水平,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专门的线上原始凭证填制工作,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新的会计处理方式。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4

关键词:会计实务能力实践教学会计信息化

一、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不具备系统性

调查显示,不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依然按照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安排,没有考虑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也仅局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部分子系统,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及供应链管理内容则涉及较少,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应付管理系统等模拟性实验。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实践教学内容反复演练的是虚拟的某个制造企业某一时期的某一部分业务,没有考虑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如采购、销售、存货管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的有效运用,达不到有效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采购、销售、存货管理模块实验操作比较复杂,不好把握,根据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业务资料难以获得和实施。

(二)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目前既懂会计知识及管理理论又懂信息化知识的教师比较缺乏,是制约许多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提高的重要因素。以我校为例,目前从事会计信息实践教学教师所学专业均为计算机专业。应该说,这些教师对数据库程序代码的编写、软件系统分析过程、软件系统架构、应用软件操作都非常熟悉,但对会计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在开展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时,极容易把这门课程上成计算机专业课程,重点往往侧重讲授计算机知识,而并不是将计算机作为信息化工具重点讲授会计的业务处理。此外,他们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处理并对其进行改造、厘清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式感到力不从心。而会计专业毕业的高校教师,对利用会计准则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比较熟悉,但是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不够扎实,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实现过程。

(三)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健全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随着会计准则的修订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许多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体系已经做了相应的改革。但是,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浪潮,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集中表现在目前多数高校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双轨并行”模式。一方面是设置计算机基础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有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忽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会计学专业的会计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过于侧重会计理论的教学,设置的课程多是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税法等。“双轨并行”模式运行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无法融会贯通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造成课程内容支离破碎,无法做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学生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缺乏科学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规划,实验课程体系设置较为松散和随意也制约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验监管力度不够

据了解,由于师资及设施条件限制,一些高校会计学专业合班上课比较普遍,学生上机操作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被迫分批、分组进行,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同时并行,分组授课的教学进度的不一致,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也不够及时,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会计信息化教学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部分高校会计学实验室(中心)指导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实验内容不十分了解,有的仅以机房维护为己任,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或是会计软件应用)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由于自身特点,实验教学很难像课堂教学一样进行检查。以我校为例,实验教学的监督和检查也主要检查机房是否有、学生出勤情况、指导教师是否到岗、实验人员是否进行维护等内容;至于实验教学指导人员尽心程度和效果、学生完成实验教学质量等,由于考核难度,往往不在考核内容之列。

二、构建适应实务能力提高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施多样性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

首先,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自身特点,在日常教学中网络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或多项交流。其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法。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法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如用友)和管理软件的设计原理及操作流程,提高学生运用有关会计软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尝试采用沙盘情景教学模式训练法。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明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模式,其实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模拟实验,该训练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以沙盘的形式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在模拟对抗中,学生可以对整体战略、生产能力规划与安排、资金需求规划、财务经济指标分析等多种企业活动进行演练,通过观察到每步决策对企业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加深学生创新能力及财务知识的感性认识;最后,加强与有关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我校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就经常邀请软件公司(如用友和金蝶公司)的资深技术或市场人员来开展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介绍各类软件升级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操作会计实务中经常使用的主要会计软件,以案例形式系统介绍如用友eRp财务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更加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以强化培养集管理知识与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水平于一体、具有良好会计从业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通过丰富和强化学生专业知识面,构建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知识模块,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需要。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会计类课程为中心、以管理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为基础,构建由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财务与审计、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构成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前沿管理思想要贯穿在会计学基础、中高级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管理等各门专业课程之中,无论在手工环境还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都要重视会计理论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在毕业前安排的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各门会计课程的实验,可先在手工环境中安排,然后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加深对会计信息化过程和会计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流程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在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应用方法的基础上,辅以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争取做到会计信息化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会计专业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是实施多样性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还是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关键,都离不开建设具有较高会计理论水平和较强会计实践能力、专兼结合、富有改革精神的会计学教师队伍,以满足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需要。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式:不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中国会计学会等组织的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积极参加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校实施的博士化工程,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会计信息化教学科研水平;引导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结合最新会计准则把握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传、帮、带”活动,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会计信息化实践性教学的需要,逐渐形成老、中、青三级梯队信息能力强、相互支撑、教学科研相长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师队伍,提升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整体水平;邀请软件公司的销售或技术开发人员定期到学校,与专任教师进行交流,提高专任教师对软件开发和运行动态的了解。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会计信息化教学健康有序发展,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已经科学设置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保证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信息化学习成绩和实验室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价。对所讲授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在学期期末,要向教研室提交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课程分析、作业等。对教师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考核重点放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材料的准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会计实验报告质量独立规范的评价上。学生会计信息化实践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重点体现在实习报告册的填写上,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根据各层次实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考核成绩的具体标准,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课内实验只考核平时成绩,按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进行考核,综合考虑期末和平时成绩,评价时注重从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等方面考虑。对管理人员的考评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师和学生对其填写的服务及设施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

(注:本文系2012年度安徽省省级教研课题“本科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yxm264)

参考文献:

1.李光凤.信息化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103-106.

2.石红.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111-113.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5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原则;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会计行业处于动态变化中,与先进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教育领域进行会计信息化改革已成定局。近年来通过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有了一定的实践操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一、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符合当前企业对会计专业的基本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实现了会计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例如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来实现,依据核算结果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总体来看,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理论知识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有效整合。从学科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化并不专属于会计领域,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是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管理知识、数据库知识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化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受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也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规范制度等方面。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更新必然会造成会计信息化规范制度的变化,随之就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动态变化,这也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目标

会计教育改革和会计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对整个会计工作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束缚力”。会计人才是为会计市场提供服务的主体,因此,会计教育改革应当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通常情况下,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是比较苛刻的,而这也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人才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国际接轨的意识,还应当熟练掌握信息操作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传统会计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会计知识运用不成熟,会计教学创新势在必行。会计教学创新的重点在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现代化会计市场提供综合性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人才力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而这也是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在会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发展还不均衡,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信息技术与会计教育的融合也会有阻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课程设置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一致

我国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应用软件介绍,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是典型的学科课程模式。该模式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较为注重专业知识的逻辑属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变化及其发展,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提升意义较大。但是,学科课程模式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性要求较高,更多的偏向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同时与其他学科之间处于一种“分离”状态,对会计理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会以会计软件系统模块教学为主,造成学生基础课内容在专业课程操作中“无用武之地”,对会计软件、办公软件等应用不熟练,审计、财务分析以及财务决策等方面能力水平不高。另外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根本不明白会计软件开发以及基本原理,参加工作后专业技能表现不尽人意。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信息化环境不一致

通常情况下,我国大部分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同信息类课程处于分离状态,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信息技术、会计专业知识各自形成“教学孤岛”,融合性较差,教师依照教材进行内容讲解过程中,不能直接将会计基础理论与信息处理进行直观化的呈现,这样一来,部分学生会认为会计学科与信息类学科联系不大。另外,受到传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会计专业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现代化信息手段应用较少,大部分教师主要还是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即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但是其背景仍旧是单机应用,涉及到网络环境的比较少,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同时对学生会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也会产生阻碍,学生在今后就业过程中专业优势不突出。

(三)教材与信息化环境不一致

现阶段,会计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所包含的有效信息内容也比较少;部分会计专业教材内容过于简单,与实际情况联系不大,同时在实践应用中价值也不高;专业能力不同的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材施教情况不容乐观。另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软件开发者只会提供一些基本的演示软件,与会计专业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管理软件比较少,同当前信息化环境的要求存在出入,基于这一情况,必须对一些陈旧、落后的教材内容删除,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技术来加大对Cai课件与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调动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会计信息技术的推广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师资力量与信息化环境不一致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会计信息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尤其是现阶段,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会计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然而目前,这样综合型的教师比较少,导致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会计内容与信息技术脱轨,学生将会计专业与信息技术分离开来,这对特色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建设和发展十分不利。

四、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会计学科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融合越来越紧密,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此,做好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同时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学科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符合会计信息化根本目标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管理服务。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局限在国内企业之间,同样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及市场的冲击也不容小觑,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综合性、系统性以及复杂性的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价值链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每一个要素对经济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信息化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企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突出表现。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方向的确定也应当以此为依据。会计教育改革必须以会计理论为基础,结合会计专业的市场发展趋势制定创新改革重点。在计算机的发展和推动下,当前会计专业工作更趋管理化,单纯的信息处理只需依靠计算机就可以完成,而会计人员主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预测、决策、分析以及控制等多个方面。另外,审计工作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影响作用逐渐下降,当前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工作是开展管理咨询、纳税咨询、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业务,与过去相比,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具备会计技术方面的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而这也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必须依从会计市场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影响。另外,学生要对信息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信息化要求、发展目标等,这对其进行会计信息化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倡导会计管理服务。

(二)遵循发展的观点

会计的出现与生产活动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实现对生产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会计应运而生。21世纪是全球经济时代,传统的有关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创新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引领下,会计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成为了发展的必然。会计信息系统实质上是反映和管控企业等组织的经济活动,由多种程序、方法和技术构成的,依靠会计人员实施管理行为的,对生产经济活动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性系统。在会计逐渐向国际化、生态化、服务化、技术化等方向发展的趋势下,必须实施改革来提升国家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提升会计新服务的人性化和有效性。目前,信息的采集已经解决,但是信息的处理仍有待改善。企业为了谋求发展,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来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作为信息化时代的系统性工程,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改革效果在短期内并不能完全显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会计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会计信息化改革目标、具体内容、措施等来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同时保证改革的前瞻性,做到与时俱进。

(三)体现会计职能

现阶段,会计职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对经济形势的反映、对经济过程的控制、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对经济发展的预测、对经济成果的分析、对经济决策的参与,其中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然而通过对一些会计“大事件”的分析发现,这两个方面的职能最为薄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会计教学核心的转变。当前会计教育的核心已经逐渐向财务战略、企业战略方向发展,在会计道德方面的教育比较缺乏,同时受到教师专业水平不均衡的影响,学生对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理解不透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职能的发挥产生了阻碍。特别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育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据统计分析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率逐年下降,注册会计师人数增加不明显,上述这些现象都说明会计教育人才缺乏,而这种缺乏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也普遍较低,基于此,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以会计职能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满足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在与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会计学所涉及到的管理内容更加丰富,管理理念更加先进。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应当以此为基础,增设与管理能力相关的课程,提升学生会计信息处理能力,为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会计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导致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信息数据在网络的传输等,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监督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教学改革中也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教学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基本要求。而传统的会计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上,与当前的会计信息化环境不相适应。基于此,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以当前情况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顺应会计发展潮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钟铃.高校会计信息化理论教育教学研究———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6,(03).

[2]赵金芳.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6,(03).

[3]赵玉阁.中职本科一贯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探讨———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4]范海敏.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经济师,2016,(11).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项目编号:2009JGYB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会计环境正向网络会计环境转化,会计电算化也日益显出了它的不足,取而代之的则是会计信息化。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有效地拓宽并加强了会计参与决策与管理的职能。这也是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最根本不同之处。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顺应信息化发展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的必然结果。它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渗透、蔓延,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会需求是影响高校教育的主要因素。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需求,这就要求高校会计教育改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才。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田金玉(2005)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入手,系统全面、层层深入地对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为线索,构建了会计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从而为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基本思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王海洪(2005)认为,财务软件是会计信息化的平台,对财务软件的教学,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应该重点开展,但应该对过去会计电算化下的教学设计做一些改革,选择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2006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第五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关于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问题展开了探讨。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院鄢志娟、吴青川(2006)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针对本科阶段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目标、课程设置及一些问题,提出几点认识。2007年4月第六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上,讨论决定在新准则颁布实施的背景下应继续把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应用和教学研究作为其中两个重点研究主题。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黄旭(2007)从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其关系入手,分析了有关高等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现状,提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主要从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发表了看法。重庆工学院陈旭(2007)主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体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励景源(2007)认为,我国目前至少应当把会计科目体系、负数的应用、统一凭证、取消中间处理过程、账套的概念、现金流量表编制、经济业务重组等理念融入到会计基础教育中去。笔者认为,以上研究都是从教学的某一方面,或者站在某个单位的立场来阐述教学改革的。为此,笔者对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拟定相应的改革方案。

三、改革会计信息化教学若干建议

(一)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问题。本科阶段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应面向全球,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本文认为,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指既精通会计理论与实务专业知识,又兼具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在传统能力基础上具备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即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又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操作维护能力、会计软件开发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会计软件实施能力及网络、通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问题。为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本科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需要培养成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会计人才;更高一点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成熟悉计算机知识,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会计人才。根据这个目标,笔者认为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至少应具备以下计算机知识结构: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常用的操作系统;3、数据库;4、应用分析软件;5、财务会计软件;6、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7、计算机网络。因此,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应依次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技术基础》、《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计算机网络》、《VisualBasic》、《access数据库》、《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化》、《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综合模拟实验》等课程。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问题。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别很大,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加强案例教学。比如在正式讲授《会计信息化》课程前,给学生一段时间上机使用一套国内外有影响的通用会计软件,如用友软件,同学们在实验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需要首先进行初始化的设置,然后才能进行会计凭证的录入、查询、修改和登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进而才能深刻地掌握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和程序设计思路,这正是后来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到正式讲授《会计信息化》课程时,设计一些置身于一定环境的工商企业,让若干学生和计算机模拟组成企业的会计部门,在教师指导下,从规划、安装、运行到企业业务处理和编制报表,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和管理信息系统;或者组成会计软件设计小组,针对某一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需求的实际出发,经过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程序设计,并用自行设计的软件处理会计业务,进行系统测试和软件修正,完成会计软件设计的全过程。

另外,课堂讲授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一些商业会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进行双赢式合作,借助外援力量,不断获得最新版本的会计软件,使学生感受会计软件及管理软件的前沿动态,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避免学生刚毕业就落后的尴尬;另一方面学校应尽可能与工商企业建立联系,通过现场讲解、实地考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重视教学实验。会计本科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主要是为了应用计算机去研究或服务于某一经济领域的科研或其他实际工作,只有加强实践,突出应用,才能保证其具有很强的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目标之一。

1、明确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目标。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服从于理论教学的需要。根据该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1)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配置和安装,当前主流的财务管理软件基本都以网络为运行环境,需要配置和安装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客户应用端;(2)掌握财务软件基本功能应用,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数据流程和工作原理、手工会计资料的账套初始化、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期末处理及报表管理、购销存系统以及财务分析模块使用等;(3)财务软件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人员权限配置、账套管理、日常备份、常见问题诊断及解决、局域网和数据库的管理,等等;(4)了解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具备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2、构建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1)实验大纲:根据实验教学目标,编制详细的实验大纲,具体内容包括:实验教学总体要求、实验软件选择、实验课时数等,并将整个体系的实验教学分解为具体的实验项目;(2)实验项目设计: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运用主体教育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会计实验项目设计成有层次、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自主性、自的开放型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通过财务软件的应用,完成实验要求。在每个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报告,并根据需要提供账簿或者报表;(3)实验教材建设:会计实验教材处于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地位,其结构、内容直接影响会计实验的有序进行和会计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验教材内容紧随现代企业业务实务和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发展,紧随不断完善的现行财经制度和税务法规等规章制度的规范;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融综合性、应用性、启发性为一体;(4)实验结果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每个实验情况,对比按照实验数据得到的标准账务数据,以掌握学生实验效果,并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

(五)软硬件配套问题

1、软件方面。主要表现在:(1)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这给担任该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大挑战。但对很多高校来说,现在从事该类课程教学的教师,有的出身会计专业,有的出身计算机专业,在知识结构上不全面,要么会计实务不熟悉,要么软件设计编程欠缺,使相关内容的讲解不能深入,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该从长远着想,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提升素质,使教师领会最新的软件设计思想和掌握最前沿的会计管理软件,这样才能指导出优秀的学生;(2)各校根据自身学生的素质,设定教学目标,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学生,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对基础素质不同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合理安排。

2、硬件的完善。装备性能良好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建设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室,使学校成为科学研究的试验田。在教学过程配备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声像并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洪.对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111-02

2010年9月21日,财政部印发了第一个《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确立了中国建设国际一流会计人才队伍的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当前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推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都迫切需要会计信息化人才。作为本科院校,更应该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和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以期建立新的、合理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一、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大部分仍处于中低端应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还仅限于财务软件模块的操作使用上,以最终生成财务报表和编写财务报告为目标,导致国内企业数据利用率很低,难以充分发挥所掌握的丰富信息资源的价值,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撑。据调查,只有少部分企业领导者是靠信息作决策,大部分企业领导者都是在没有充分信息的支持下完全凭直觉作出决策,这部分决策者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信息对于决策的重要性。

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信息化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而是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中国会计人员现在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没有达到应当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水平。

高校是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但是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无法打造出会计信息化人才。为了保证中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目标的尽快实现,必须改变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以适信息化环境的需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只有真正地践行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培养目标,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理解会计人才的内涵,制定出符合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会计,既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又有独立创新精神,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从根本上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途径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院校,理应顺应市场的需求和信息时展的趋势,重塑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自身的信息技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调整为:既通晓会计专业知识,又通晓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思想;既能独立操作会计软件,又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讲课,强化师资力量

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实践能力不强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各环节以及最终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理念、实践技能是通过组织教学开展实施的,只有具备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既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适应会计信息化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学校需要与企业多做合作交换,聘用经验丰富的、有高级职称或职务的专家担任部分实务课程或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指导,这样可形成高端人才的嫁接,加强会计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的培训。同时加强会计教师的后续学习,鼓励教师定期到校外的合作单位参加会计信息化实践工作,了解实际业务,深入学习体验,使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真正推动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二)校企合作,创新会计信息化教材的编写

校企合作,能够带来新的市场动态,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解决在会计软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究,相互探讨,更能够研发出培养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的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推动会计专业整体教学资源的革新,让学生就业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被社会认可,被企业接受。编写会计信息化教材时,要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采用大型综合案例,将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财务软件操作流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就业能力。

(三)增加综合型实验课程比重,改革教学模式

综合型实验侧重培养学生对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或同一学科的不同专业,或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信息化课程应主要采用岗位实验,岗位实验是按照会计信息化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课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工作的实践演练,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熟练掌握了会计人员的分工合作和会计核算过程,了解了财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还能够进行软件的日常性维护,从而能快速达到各个会计岗位的要求。

(四)利用网络优式,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会计软件实验室,配备了专业的会计软件,以期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还是表现出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教学效果不明显。这就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发会计信息化课程相关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标准课程讲解方案,提供精品课程,链接相关电子图书,搭建师生网上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网上优势灵活自主地学习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内容,借助网络平台掌握和了解大量课外资源和知识。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了创新的变革,能够促使师生在课堂上进一步地沟通、探讨和交流,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五)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中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定位于初级、中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上,无法准确地了解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动和所需会计技能,导致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很好地与社会接轨,与社会需求产生了时间的延迟,造成了学校培养的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岗位,企业找不到马上能用的人才。如果学校能够与软件教育企业进行合作,掌握软件使用客户群和市场的需求,就可以将市场中企业会计岗位的最新动态带进校园,帮助高校建立仿真的综合实训基地,在课堂上模拟信息化企业实务情景,帮助院校更快地接触到企业实际业务,让师生体验、了解到目前会计信息化岗位需要哪些技能,需要更新什么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操作能力。院校通过与软件教育企业合作,就能够制定合理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参与决策的重大作用。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当前社会经济正在进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创新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顺应时代需要的高水平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不仅是会计专业学生顺利上岗的需要,更是会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09,(20).

[2]刘玉廷.中国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J].会计研究,2010,(10).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对策

一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认识不足

会计信息化教学既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信息化,也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革新。在互联网+时代,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教学显得更为突出,根据笔者多年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经历来看,在传统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制定同一的学习目标,课堂上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间在处理业务时存在学习上各自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在文字描述下对所有的经济业务按时完成,表面上好像体现了学生处理业务能力较强,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教师们在指导、培训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过程中觉察,教师仅停留在批改作业,校对正确答案的层面上,并未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们还是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和系统化教学设计。由此以来,教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停留在一些肤浅的层次,教育教学观念没有深入,无法将课程新意和创造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阶段,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忽视了不同学生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没有激发学生潜能,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难以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的整体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变革与创新。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有待加强

在信息化热潮中,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不断充电学习,激发教师参与会计信息化课程学习的强烈意识。使教师了解信息时代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尤其是网络教学与现代教学相互融合渗透,一方面对教师要求更高,同时也为现有教育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思考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有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在知识传播方式与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但这不意味着传统教学会被信息化教学完全所取代。因此,在当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探索和发挥各种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四)课程考核方式墨守成规,未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课程考核方式过于陈旧,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常规考核方式是把学生的结果账套逐个导出,教师挨个引入账套查看;或者要求学生对主要操作流程结果进行截图提交作业,教师根据截图中的内容进行评定考核。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考核评分点较多,使用这两种常规方式考核,对学生而言缺乏客观公正,对教师而言,批阅作业的工作量过大,效率低。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议及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应以“职业工作任务”与“会计教学”为主线,以“岗位体验”为核心的课程。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平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人需求,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等建立一套适用于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

(二)转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上岗前掌握职业相关的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效果。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向“课证赛融合”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学生以掌握操作技能为目标,与技能大赛相结合,改变考核方式,融“课证赛”为一体,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为例,利用团队合作的精神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小组形式,每组4-5人,每小组推选一名为组长,组长负责并监督本组同学的课堂学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创新意识。在课前,教师把本次课堂实践操作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提前一周告之学生,要求学生提早预习、自主学习,自觉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课中,教师根据每个不同学习情境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把课堂任务布置下去,通过讲解、演示,教学生怎么做。学生通过完成老师下达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课程考核中,采取分课堂考评,自评互评结合法。分课堂考评,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过程考核即学做情况,给出本次课的考评分数,做到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首先进行自评,其次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考核评分,最后由教师总评。建设立“学生个人自评、组长考核、教师总评”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任务的进度,在小组中角色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其综合表现,给出每位同学每次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分数,小组之间可以通过每次成绩汇总计分,进行总分评比排名。得分高的小组采取奖励方式,每次课公布排名,使课堂有竞争,气氛活跃。一学期下来加权汇总,得出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其中过程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过程考核:可以从纪律、参与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以及组员之间的协调情况来互评;期末考核:可以通过小组汇报方式,展示实训期间各个实训小组对本组实训情况及成果进行总结汇报。

(三)提升会计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养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对教师说,也是一个自身业务学习提高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及计算机相关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在分层教学中使用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要提升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督促激励机制,强化教师主动参与会计信息化学习的迫切意识,激励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新教育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水平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更加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精心备课,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进步。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路上,难免会面临一些不一样的难题和瓶颈,虽然结局不能保证一定能如人所愿,但它毕竟是一种有益的教改尝试。但如果不尝试着去改变,去面临挑战,一直保持一成不变,那永远也改变不了现状,也不能发现问题,更不能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弊端,找出解决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及对策,就能够发挥其优势,使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马群.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框架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3):1-4.

[2]胡亚荣.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11):12-14.

[3]张杰夫.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五大革合性影响[J].人民教育,2015,(13):72-75.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9

关键词:会计实验;信息化平台;架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5-0082-03

一、构建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意义

1.会计本身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既是会计教育的内容,又是会计教育的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应用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迅速普及,传统的手工会计活动已成为历史,而电子化、网络化甚至是移动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软件被广泛应用。会计专业人才仅仅掌握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大量的会计信息化工具才能胜任会计工作。因此,会计教育信息化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会计实验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熟练操作会计实务。会计实验教学软件能够非常直观的模拟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在高校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现已成为会计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目前,会计实验教学软件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实验教学水平明显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因此,如何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支撑作用,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

3.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实验教学效率才能满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巨大需求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更新速度慢、共享度低是会计实验教学的顽疾。对于高校,重点大学有更好的资源(包括师资、实验室、计算机设备及社会资源等),而大部分非重点院校,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往往面临着设备老化,实验室资源短缺等状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就业竞争趋于白热化,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验室环境、信息化教学设备以及开发相关的新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给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课程联合范围的扩大,使得课程等软件资源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整合。然而在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之间,各种资源的共享程度仍然有限,硬件资源仍然无法实现整合。这些问题造成了我国在会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重复投入,资源利用率不高,扩大了教学质量的差异。

因此,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灵活的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整合,将有利于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二、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系统架构

1.平台的构建以建设会计知识库为基础

会计知识库(accountingKnowledgeBase)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会计知识集群,是针对会计专业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这些知识片包括与会计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事实数据,由专家经验得到的启发式知识,如会计学科体系内有关的定义、假设和业务处理方法以及常识性知识等。

2.会计知识库的组成架构

会计知识库的架构包括按会计学科实验教学培养体系建设起来的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题库(含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实验教材以及在线互动实验平台。

内容包括六个模块平台、四项内容、三个层次。六个模块平台为:财务会计模块、管理会计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审计与内控模块平台、税务管理模块平台、会计信息化模块平台,以上六块功能模块只是代表了企业经营过程中会计工作的基本业务单元,在教学实践中,不是仅限于以上几个模块,而是根据教学资源的规模,扩展和覆盖更多的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四项内容为: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实验课程题库(含习题库、试题库)、实验库、案例库、电子课件。三个层次:每一个基本模块平台均包含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基础认知与实训、专业综合实验、集成与创新实验。具体来说:

(1)基础认知与实训:结合会计学科主干课程特点,结合最新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在知识点基础上,筛选出能体现会计专业培养要求的单项实验,主要训练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和原理、掌握每门实验原理和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六个基本模块的基础性实验项目合计约100个左右。

(2)专业综合实验:是在基础单项实验的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并通过实验教师收集各种实验素材、实验数据,整理成专业综合案例。六个基本模块,各组织3~5个专业案例,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模块交叉的综合案例。

(3)综合与创新型实验:是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设计完成一个“企业仿真”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能够模拟企业内部环境、职能部门业务流程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根据企业类型不同,可以将自动化、电工电子、机械等相关学科知识融入生产流程仿真;职能部门仿真以财务、会计、审计内控、税务、资产管理、人力成本等为主。通过企业仿真平台,会计、经济、管理、工科学生可以开展跨学科实验,特别是工科学生可以参与成本管理、税务、审计、会计信息化等方面的实验项目,打破会计实验室只为会计师生服务的局限。实验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在线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

在线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是构建在会计知识库之上的应用系统,是联系会计知识库与会计学习者的“人机接口”。在线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对企业组织会计业务的模拟和仿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仿真,企业会计工作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行使的职能不同,这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应得到体现;

(2)业务仿真,会计实验应与会计实务紧密接合,建立不同业务场景,将其从时间、空间上进行串联或并联,形成完整的实验业务流程;

(3)数据仿真,基础数据是实验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在仿真化的会计实验教学中,这些数据不再是凭空捏造,而是来源于会计知识库。通过对会计知识库中的题库、案例库、实验库等进行抽取、组合、微调,形成完整的、贴近于企业真实业务场景的数据集。

4.考试及评价系统

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中的考试与评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过程,也不是单纯的电子化试卷。会计专业的考试与评价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不同知识点的组合、不同业务场景下,实验的结果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加之实验目的不仅考察知识点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考察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甚至可以存在有学生提出错误观点,但是观察的角度创新,老师也是应该给予肯定。这样的考试与评价方式,体现了经管类实践教学的特点: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等重要。

在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上,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需要建立一套综合性、系统性的实验考核体系,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综合的应用能力两方面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包括观察与判断、实际操作、结果分析、设计方案以及分组讨论等,重点突出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是把团队业绩考核和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小组考核与单人考核相结合。考核指标由小组业绩考核指标与单人业绩考核指标综合而成。小组业绩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与沟通交流;财务决策、内部控制、业务完成情况、税务筹划、成本控制、部门或者公司经营报告等;个人业绩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数据、实习报告、模拟业务处理情况、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等。从以上考评内容来看,过程考评更为重要。考试与评价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四、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技术架构

1.建立会计知识库为主体的数据中心,并通过虚拟化技术接入教育云,实现数据共享、社交化学习

会计知识库的构建依赖于数据仓库技术,建立数据中心来集中管理海量数据是必然的选择。而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应用模式。在SaaS模式下,由专业的知识库管理团队进行会计实验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平台软件的更新,能够更好地解决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和维护问题。

教育云是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扩展,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包含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软硬件计算资源,将会计知识库中的教学资源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生提供以计算资源形式的服务。通过教育云接入,将会计知识库与对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到云端,可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平台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支持不同类型终端的接入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4G网络等的普及,浏览器的跨平台性能飞速提高,使得基于B/S架构的实验教学平台应用更加方便、灵活。在B/S架构下,实验平台扩展了实验的时间、空间和使用对象。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会计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训练的灵活性,也解决了传统专业实验室教学无法惠及众多的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问题。

3.平台应用Ria(Richinternetapplications)技术,强化前端开发

通过Ria相关技术,可以在会计实验平台上“仿真”企业会计工作的大部分功能,比如:编制凭证、审核、记账、完成会计报表的填制、进行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通过图片插件、图表插件展现高仿真的电子化原始单据,多种多样的图表模型,灵活的考试考核管理功能。良好的前端开发能提供更好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提升人机互动,扫除技术性的使用障碍,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系统的应用、管理、维护效率。

会计实验教学平台的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形成包括题库、案例库等的电子化会计知识库,并建立与之集成的在线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该实验教学系统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平台,还能够向工程自动化、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平台集成,构建更为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杨莹.基于SaaS模式的会计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学术版,2011(4).

[2]章泽昂.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

会计信息化教学篇10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会计;作用;教学

信息化是管理会计进行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和管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在企业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高校开展的管理会计方面教学直接为企业提供这一方面的人才,其只有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可以满足社会以及企业对教学方面的要求。这就显得信息化在高校管理会计方面教学之中的使用尤为重要。

一、管理会计进行信息化内涵

管理会计也是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在对企业规划进行控制的同时,又行使会计方面的全部职能。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对现有会计这一职能的丰富以及补充,使得当前会计职能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对会计方面的要求。由于社会以及企业在这一方面的转变,促使教育方面必须要开设管理会计这一学科,主要为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高素质方面人才。现阶段,全球都处于网络连通状态,各领域之中都有网络的重要应用,教学当中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使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对学生开展教学,将教w手段更加丰富,使原有会计方面枯燥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方面的使用,也使得这一学科使用的理论以及技术更加先进。信息化不仅让管理会计方面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同时也提升了管理会计方面原有的技术[1-2]。

二、信息化对管理会计教学的作用

(一)改变教学方法

管理会计作为管理学以及会计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为企业提供具有管理以及会计方面综合性人才为目标。高校在这一专业开展教学的方法必然与原来有所不同,信息化正好改变了高校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此专业教学之中增加了较强的实践性。其将计算机方面技术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技术等融入到了管理会计方面教学之中,并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充分帮助学生将理论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信息化为高校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践方面机会,同时为高校引进更加先进的管理会计所使用的相关软件,促使高校教学充分与社会相连接,促进高校学生在管理会计方面技能的提高。

(二)转变教学思想

信息化使得高校开展的管理会计方面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了转变。在信息化促进之下,高校重新对管理会计方面相关专业进行了重新定位以及认识,转变了原有理论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作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模式,并用理论作为实践的支撑,充分将理论同实践紧密相连,这就使得高校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可以在学校之中增加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有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后,快速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信息化也壮大了高校原有管理会计方面的师资团队,使得高校选用管理会计方面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有效增加了学校与企业方面的联系,使得学校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展开特定教学,并结合企业当前管理会计方面业务,展开高度模拟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地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当前工作模式,使得其参加工作之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三)丰富了教学资源

信息化丰富了高校管理会计方面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对管理会计方面使用的技术进行了变革。这一变化使高校在会计方面专业的教材无法满足当前教学方面的需求,其必须要对教材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变革,使得教材之中内容符合当下管理会计方面涉及到的实际内容。因此,信息化促进了高校管理会计方面使用教材的更新,对于原有会计方面以及管理方面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同时有效借助了网络平台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以及开展相关教学,这使得高校在管理会计方面原有资料变得更加的丰富。

(四)变革了考核体系

以往高校对学生在管理会计方面学习进行考核的主要方式一般为理论考试,很少有对于学生技能方面掌握情况的测试。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方面的学习。信息化使以往高校管理会计方面教学内容、形式、理念等都发生了变化,以往只对理论知识进行检测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对学生的需求。在开展模拟实验期间,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对于实验方法的掌握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体系才可以对其进行检验。从而促进了以往考核体系方面的变革[3]。

三、结论

从上可知,信息化早已在当代教学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管理会计方面也同样如此。其是管理会计方面教学进行变革的一个新的趋势,也是当代教育进行变革的一个新的立足点。信息化有效促进了管理会计方面教学方法、思想的转变,同时丰富了现有教学资源,对考核体系也进行了变革。这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管理会计方面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以及企业的需要,进而促进管理会计这一专业可以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维,吴杰,康玉梅.新常态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5(19):81-83.

[2]陆云霞.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2015(2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