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29:23

化学学报篇1

2.氟氯酰与丙烷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化学学报牛莉博,刘志勇,王少龙,罗永锋,孙新利,niu,Libo,Liu,Zhiyong,wang,Shaolong,Luo,Yongfeng,Sun,Xinli

3.碱土金属叠氮化合物(Can6)n(n=1~5)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陈玉红,任宝兴,曹一杰,Chen,Yuhong,Ren,Baoxing,Cao,Yijie

4.介电失配度对沸石电流变液界面极化的影响周威,赵孔双,孙宇梅,赵进,Zhou,wei,Zhao,Kongshuang,Sun,Yumei,Zhao,Jin

5.温度对半胱氨酸缓蚀性能影晌的实验评价与机理研究刘金祥,尤龙,张军,燕友果,于立军,任振甲,Liu,Jinxiang,You,Long,Zhang,Jun,Yan,Youguo,Yu,Lijun,Ren,Zhenjia

6.微波辅助4-十二烷氧基苄胺保护的憎水性纳米金原位还原合成韩莹,李恒恒,沈明,李亮,徐桂英,Han,Ying,Li,Hengheng,Shen,ming,Li,Liang,Xu,Guiying

7.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预测CtL表位董素梅,宋哲,刘涛,朱鸣华,刘伟,Dong,Sumei,Song,Zhe,Liu,tao,Zhu,minghua,Liu,wei

8.一溴三氟丙烯灭火过程中HF的产生机理及生成量研究周彪,周晓猛,金祥,陈涛,Zhou,Biao,Zhou,Xiaomeng,Jin,Xiang,Chen,tao

9.星型二苯乙烯衍生物的三光子吸收及多光子荧光发射钱鹰,胡凯明,林国强,周志强,崔一平,Qian,Ying,Hu,Kaiming,Lin,Guoqiang,Zhou,Zhiqiang,Cui,Yiping

10.树叶为模板网状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李建强,李巧玲,赵静贤,李冰茹,Li,Jianqiang,Li,Qiaoling,Zhao,Jingxian,Li,Bingru

11.peo基锂硫二次聚合物电池李亚娟,詹晖,黄可龙,周运鸿,Li,Yajuan,Zhan,Hui,Huang,Kelong,Zhou,Yunhong

12.温度和pH双重敏感荧光复合微凝胶制备和表征胡炜,张颖,Hu,wei,Zhang,Ying

13.表柔比星-铁体系与Dna作用的光谱和电化学法研究席小莉,杨曼曼,杨频,Xi,Xiaoli,Yang,manman,Yang,pin

14.2,2'-联吡啶钌配合物催化Co2制备环状碳酸酯机理研究卜站伟,王志强,秦刚,崔元臣,曹少魁,Bu,Zhanwei,wang,Zhiqiang,Qin,Gang,Cui,Yuanchen,Cao,Shaokui

15.超支化聚(酰胺-酯)溶液中的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聚集行为的研究温昕,王素娟,高保祥,巴信武,wen,Xin,wang,Sujuan,Gao,Baoxiang,Ba,Xinwu

16.南海神狐海域及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拉曼光谱特征刘昌岭,业渝光,孟庆国,卢振权,祝有海,刘坚,杨胜雄,Liu,Changling,Ye,Yuguang,meng,Qingguo,Lu,Zhenquan,Zhu,Youhai,Liu,Jian,Yang,Shengxiong

17.新型棒状苯基咪唑苯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液晶性能研究柏雪晴,李全,董星,程晓红,Bai,Xueqing,Li,Quan,Dong,Xing,Cheng,Xiaohong

18.新型含氮杂环螺吡喃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庞美丽,杨涛涛,李晶晶,杨素华,娄志刚,韩杰,孟继本,pang,meili,Yang,taotao,Li,Jingiing,Yang,Suhua,Lou,Zhigang,Han,Jie,meng,Jiben

19.化学学报基于双波长HpLC指纹谱的一级系统指纹定量法鉴定木香顺气丸质量孙国祥,王玲娇,Sun,Guoxiang,wang,Lingjiao

20.具有定向形貌的丝蛋白支架的制备江霞蓉,管娟,陈新,邵正中,Jiang,Xiarong,Guan,Juan,Chen,Xin,Shao,Zhengzhong

21.丝胶基半互穿温敏凝胶的合成及其溶胀行为的研究李学伟,张青松,陈莉,Li,Xuewei,Zhang,Qingsong,Chen,Li

22.基于偶氮液晶的pDLC膜光调制研究韩国志,刘学文,马鸿飞,Han,Guozhi,Liu,Xuewen,ma,Hongfei

23.二硫键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唐倩倩,袁丽,杨东,胡建华,tang,Qianqian,Yuan,Li,Yang,Dong,Hu,Jianhua

24.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Fe3o4@p(St-Gma)复合微球刘宏波,温绍国,王继虎,徐郑旭,陈慰祖,陈渊,郑鹏鹏,Liu,Hongbo,wen,Shaoguo,wang,Jihu,Xu,Zhengxu,Chen,weizu,Chen,Yuan,Zheng,pengpeng

1.纪念汪猷先生百年诞辰金善炜,严月敏,JinShanwei,YanYuemin

2.新型胍盐离子液体剪切粘度性质的预测王玲,程涛,李丰,戴建兴,孙淮,wangLing,Chengtao,LiFeng,DaiJianxing,SunHuai

3.缔合流体在纳米缝隙中的相行为研究吴慧杰,李小森,wuHuijie,LiXiaosen

4.氰基铝(alCn)及其阴阳离子低能激发态的理论研究刘悦婕,赵增霞,宋明星,张红星,孙家锺,LiuYuejie,ZhaoZengxia,Songmingxing,ZhangHongxing,SunChiachung

5.4-[(3-乙氧酰基-2-硫代)硫脲]-4'-[(3-乙氧酰基-2-硫代)硫脲]二苯醚配体的制备、晶体结构、量化计算、比热容、热力学性质研究张新瑜,张鹏娟,宋纪蓉,徐抗震,班琦勋,黄洁,ZhangXinyu,Zhangpengjuan,SongJirong,XüKangzheng,BanQixun,HuangJie

6.不同浓度的mgCl2和naCl溶液对H3Bo3介稳区宽度的影响孟庆芬,董亚萍,孔凡志,冯海涛,李武,mengQingfen,DongYaping,KongFanzhi,FengHaitao,Liwu

7.添加剂3-巯基-1-丙烷磺酸钠对铜电沉积影响的研究钟琴,辜敏,李强,ZhongQin,Gumin,LiQiang

8.在一种新的溶剂体系中通过静电纺丝制备tio2纳米纤维梁建鹤,杨锦霞,黄应兴,刘海清,LiangJianhe,YangJinxia,HuangYingxing,LiuHaiqing

9.三聚氰胺与鯡鱼精Dna相互作用研究沈昊宇,朱凡,施炜,陈真,潘青青,ShenHaoyu,ZhuFan,Shiwei,ChenZhen,panQingqing

10.磁性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与青铜器的相互作用研究汪绒,韩海洲,郑行望,李玉虎,wangRong,HanHaizhou,ZhengXingwang,LiYuhu

11.山奈甲黄素-3,7-二-o-多取代黄酮苷的串联质谱研究鲁林,石莹,宋凤瑞,金永日,刘志强,刘淑莹,LuLin,ShiYing,SongFengrui,JinYongri,LiuZhiqiang,LiuShuying

12.不同代pamam树状大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张怀敬,何华,李杉杉,芦金荣,Chuongpham-Huyd,ZhangHuaijing,HeHua,LiShanshan,LuJinrong,Chuongpham-Huyd

13.新型溶胶-凝胶离子液体固相微萃取探头的研制周欣,尚佳,刘名茗,刘汉兰,郝蓉,冯雄汉,刘凡,ZhouXina,ShangJia,Liumingming,LiuHanlan,HaoRong,FengXionghan,LiuFan

14.硫酸氧钒毒性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董继扬,危阳洋,戴晓侠,邓伶莉,,DongJiyang,weiYangyang,DaiXiaoxia,DengLingli,ChenZhong

15.多种形貌和晶型8-羟基喹啉铜微纳米材料的简易合成尹志刚,王炳喜,陈桂花,YinZhigang,wangBingxi,ChenGuihua

16.无机盐对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乙基磺酸钠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研究任朝华,陈大钧,罗跃,黄璟,RenZhaohua,ChenDajun,LuoYue,HuangJing

17.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番茄红素酱中甲苯、间二甲苯姚洁,张家琪,陈彤,王公应,YaoJie,ZhangJiaqi,Chentong,wangGongying

1.6-烷基鸟嘌呤与Dna碱基间氢键作用的理论研究林雪飞,孙成科,姚立峰,陈益山,杨思娅,Lin,Xuefei,Sun,Chengke,Yao,Lifeng,Chen,Yishan,Yang,Siya

2.以au(pph3)(no3)为前体制备的au/13X结构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叶青,赵俊,李冬辉,赵建生,程水源,康天放,Ye,Qing,Zhao,Jun,Li,Donghui,Zhao,Jiansheng,Cheng,Shuiyuan,Kang,tianfang

3.五嗪含氮取代基衍生物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梁晓琴,蒲雪梅,田安民,Liang,Xiaoqin,pu,Xuemei,tian,anmin

4.新型3,6-二取代-1,2,4-三唑[3,4-b]-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李英俊,刘丽军,靳焜,孙淑琴,许永廷,Li,Yingjun,Liu,Lijun,Jin,Kun,Sun,Shuqin,Xu,Yongting

5.FetSpc对pt电极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耐甲醇性能的影响吕艳卓,徐岩,陆天虹,Lü,Yanzhuo,Xu,Yan,Lu,tianhong

6.乙炔和乙烯分子在Ge(00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范晓丽,闵家祥,孙承才,池琼,程千忠,Fan,Xiaoli,min,Jiaxiang,Sun,Chengcai,Chi,Qiong,Cheng,Qianzhong

7.4-巯乙基吡啶配基与igG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王红寅,林东强,姚善泾,贠军贤,姚克俭,wang,Hongyin,Lin,Dongqiang,Yao,Shanjing,Yun,Junxian,Yao,Kejian

8.n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薛琴,管玉江,王子波,白书立,Xue,Qina,Guan,Yujiang,wang,Zibo,Bai,Shuli

9.焙烧温度对ni0.3Cu0.2Zn0.5Fe2o4纳米纤维的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向军,沈湘黔,褚艳秋,周广振,郭银涛,Xiang,Jun,Shen,Xiangqian,Chu,Yanqiu,Zhou,Guangzhen,Guo,Yintao

10.乐果与氧化乐果在金/银核-壳粒子上的SeRS研究化学学报黎司,吉芳英,虞丹尼,周光明,何强,Li,Si,Ji,Fangying,Yu,Danni,Zhou,Guangming,He,Qiang

11.双官能Fe3o4/CdSe/CdS荧光磁性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黄孟琼,王秀玲,刘勇健,Huang,mengqiong,wang,Xiuling,Liu,Yongjian

12.新型环蕃二茂铁二甲酸二羟乙苯胺酯的合成及表征杨秉勤,白银娟,高波,张秉林,Yang,Bingqin,Bai,Yinjuan,Gao,Bo,Zhang,Binglin

13.pd催化的配体导向C-H键乙酰化反应的理论研究李娟,王晨,石景,郭庆祥,Li,Juan,wang,Chen,Shi,Jing,Guo,Qingxiang

14.基于秸秆模板法制备多孔纳米钛酸锶钡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张东,王敏,谭玉玲,Zhang,Dong,wang,min,tan,Yuling

15.碱性溶液中苯甲醇的选择性电催化氧化研究马淳安,廖艳梅,朱英红,吴玲玲,ma,Chunan,Liao,Yanmei,Zhu,Yinghong,wu,Lingling

16.水化锂蒙脱石层间结构和动力特征的分子模拟王进,王军霞,曾凡桂,吴秀玲,wang,Jin,wang,Junxia,Zeng,Fangui,wu,Xiuling

17.修饰LB膜法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薄膜郑华靖,蒋亚东,徐建华,杨亚杰,Zheng,Huajing,Jiang,Yadong,Xu,Jianhua,Yang,Yajie

1.羧甲基纤维素/Fe3o4复合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的研究曹向宇,李垒,陈灏,CaoXiangyu,LiLei,ChenHao

2.槲皮素抗氧化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谢湖均,雷群芳,方文军,XieHujun,LeiQunfang,Fangwenjun

3.薄层晶状α-mno2/活性炭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质温祖标,刘亚菲,胡中华,吴宇平,刘爱芳,王晨晨,徐鑫,wenZubiao,LiuYafei,HuZhonghua,wuYuping,Liuaifang,wangChenchen,XuXin

4.温度对尖晶石Limn2o4中锂离子嵌脱过程的影响魏涛,庄全超,吴超,崔永丽,方亮,孙世刚,weitao,ZhuangQuanchao,wuChao,CuiYongli,FangLiang,SunShigang

5.镁合金在含F-的naoH溶液中钝化行为的电化学研究周琼宇,盛敏奇,钟庆东,林海,钮晓博,,ZhouQiongyu,Shengminqi,ZhongQingdong,LinHai,niuXiaobo,wangYi

6.谱学与分子模拟研究甲磺酸酚妥拉明与肌红蛋白作用的分子机理毛慧,孔凡彬,赵国政,赵波,沈敬山,maoHui,KongFanbin,ZhaoGuozheng,ZhaoBo,ShenJingshan

7.HiV-1整合酶G140a/G149a及t661/S153Y突变后的构象变化胡建平,唐典勇,范晶,常珊,HuJianping,tangDianyong,FanJing,ChangShan

8.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光切割与荧光性质研究王海滔,刘剑洪,张黔玲,胡婷婷,田生礼,wangHaitao,LiuJianhong,ZhangQianling,Hutingting,tianShengli

9.络合剂作用下光催化氧化纳米铁氧化物的生成及机理陈汝芬,刘华亭,宋国强,魏雨,ChenRufen,LiuHuating,SongGuoqiang,weiYu

10.尺寸可控的金纳米粒子在功能化的mwnts表面的自组装董守安,刘锋,侯树谦,潘再富,DongShouan,LiuFeng,HouShuqian,panZaifu

11.苹果果胶活性寡聚半乳糖醛酸的分离制备及其eSi-mS分析研究徐溪,李潇,黄琳娟,王仲孚,XuXi,LiXiao,HuangLinjuan,wangZhongfu

12.新型无卤阻燃剂新戊二醇二焦磷酸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分解性能研究卢林刚,陈淮思,曹飞,董希琳,唐凯,LuLingang,ChenHuaisi,CaoFei,DongXilin,tangKai

13.pH响应性含氟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袁媛,张明祖,张虎,倪沛红,YuanYuan,Zhangmingzu,ZhangHu,nipeihong

化学学报篇2

英文名称:JournalofHuaihuaUniversity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怀化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怀化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9743

国内刊号:43-1394/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化学学报篇3

2.D-和L-丙氨酸的低温磁相变——磁场变化下的比热和直流磁化率王文清,沈新春,龚,wanGwen-Qing,SHenXin-Chun,GonGYan

3.抗抑郁化合物Sipi5358与环糊精形成的非共价复合物何小丹,姜丹,陈琛,储艳秋,丁传凡,翁志洁,李建其,HeXiao-Dan,JianGDan,CHenChen,CHUYan-Qiu,DinGChuan-Fan,wenGZhi-Jie,LiJian-Qi

4.KDnBF形貌控制及其对热分解行为和感度的影响冯金玲,张建国,张同来,李志敏,杨利,王绍宗,FenGJin-Ling,ZHanGJian-Guo,ZHanGtong-Lai,LiZhi-min,YanGLi,wanGShao-Zong

5.C2(a3Ⅱu)自由基与若干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温度效应胡仁志,张群,陈旸,HURen-Zhi,ZHanGQun,CHenYang

6.柠檬酸盐体系铜电沉积及其在微机电系统中的应用吴伟刚,杨防祖,骆明辉,田中群,周绍民,wUwei-Gang,YanGFang-Zu,LUoming-Hui,tianZhong-Qun,ZHoUShao-min

7.水合肼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0.5mn1.5o4性能的影响常照荣,代冬梅,李苞,汤宏伟,CHanGZhao-Rong,DaiDong-mei,LiBao,tanGHong-wei

8.再生水环境中304不锈钢生物膜腐蚀电化学特征李进,许兆义,李久义,焦迪,LiJin,XUZhao-Yi,LiJiu-Yi,JiaoDi

9.Schiff碱基过渡金属镍络合物的电化学聚合:阳极电聚合中扫描速率的影响李建玲,高飞,张雅琨,和丽志,韩桂梅,王新东,LiJian-Ling,GaoFei,ZHanGYa-Kun,HeLi-Zhi,HanGui-mei,wanGXin-Dong

10.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碱性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傅婧,林瑞,吕洪,王晓蕾,马建新,乔锦丽,FUJing,LinRui,L(U)Hong,wanGXiao-Lei,maJian-Xin,QiaoJin-Li

11.外电场作用下水化聚全氟磺酸钾膜中水分子的电渗迁移朱素华,严六明,纪晓波,邵长乐,陆文聪,ZHUSu-Hua,YanLiu-ming,JiXiao-Bo,SHaoChang-Le,LUwen-Cong

12.催化剂对乳液模板法制备碳材料形貌的影响甘礼华,刘明贤,陈龙武,胡军,刘洪来,GanLi-Hua,LiUming-Xian,CHenLong-wu,HUJun,LiUHong-Lai

13.基于光波导分光光谱技术研究蛋白质与亚甲基蓝的竞争吸附行为邓琳,祁志美,DenGLin,QiZhi-mei

14.nox分子在[ag]-mapo-5(m=Si,ti)分子筛中的吸附刘洁翔,张晓光,段中余,刘晓莉,LiUJie-Xiang,ZHanGXiao-Guang,DUanZhong-Yu,LiUXiao-Li

15.隧道结电场辅助下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跳跃许逾群,仉君,袁秉凯,邓珂,杨蓉,裘晓辉,XUYu-Qun,ZHanGJun,YUanBing-Kai,DenGKe,YanGRong,QiUXiao-Hui

16.萘在贵金属pd、pt及pd-pt催化剂上的加氢活性及耐硫性能张小菲,邵正锋,毛国强,何德民,张秋民,梁长海,ZHanGXiao-Fei,SHaoZheng-Feng,maoGuo-Qiang,HeDe-min,ZHanGQiu-min,LianGChang-Hai

17.酯加氢反应中影响羧基活化的因素物理化学学报郑小娟,周娅芬,付海燕,陈华,李贤均,李瑞祥,ZHenGXiao-Juan,ZHoUYa-Fen,FUHai-Yan,CHenHua,LiXian-Jun,LiRui-Xiang

18.5,7-二溴-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催化H2o2选择氧化乙苯卢春丽,伏再辉,刘亚纯,刘凤兰,秦金纬,何乡陵,尹笃林,LUChun-Li,FUZai-Hui,LiUYa-Chun,LiUFeng-Lan,QinJin-wei,HeXiang-Ling,YinDu-Lin

19.手性胺修饰的羟基磷灰石负载RuCl2(tpp)3催化不对称氢化苯乙酮张定林,杨朝芬,孙亚萍,付海燕,李瑞祥,陈华,李贤均,ZHanGDing-Lin,YanGChao-Fen,SUnYa-ping,FUHai-Yan,LiRui-Xiang,CHenHua,LiXian-Jun

20.负载型非晶态Co-B催化剂在1-辛烯氢甲酰化中的应用龙俊英,马兰,贺德华,LonGJun-Ying,maLan,HeDe-Hua

21.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p-Coo/n-CdS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杜欢,王晟,刘恋恋,刘忠祥,李振,卢南,刘福生,DUHuan,wanGSheng,LiULian-Lian,LiUZhong-Xiang,LiZhen,LUnan,LiUFu-Sheng

22.n掺杂tio2纳米粒子表面光生电荷特性与光催化活性张晓茹,林艳红,张健夫,何冬青,王德军,ZHanGXiao-Ru,LinYan-Hong,ZHanGJian-Fu,HeDong-Qing,wanGDe-Jun

23.aCo2o4/HZSm-5催化剂上n2o的直接分解王虹,王军利,李翠清,宋永吉,迟姚玲,王焘,wanGHong,wanGJun-Li,LiCui-Qing,SonGYong-Ji,CHiYao-Ling,wanGtao

24.二氧化钛纳米晶溶胶内渗透电极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的提高钱迪峰,张青红,万钧,李耀刚,王宏志,QianDi-Feng,ZHanGQing-Hong,wanJun,LiYao-Gang,wanGHong-Zhi

25.基于蓝黄磷光二元互补色的高效聚合物白光器件李艳虎,方园,邹建华,王彪,吴宏滨,彭俊彪,LiYan-Hu,FanGYuan,ZoUJian-Hua,wanGBiao,wUHong-Bin,penGJun-Biao

26.naCl对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单壁碳纳米管的影响温晓南,张静,顾文秀,金赫华,李红波,李清文,wenXiao-nan,ZHanGJing,GUwen-Xiu,JinHe-Hua,LiHong-Bo,LiQing-wen

27.双螺旋金属(Ⅱ)卟啉的结构、电子光谱及其反应活性钟爱国,黄凌,李佰林,蒋华江,刘述斌,ZHonGai-Guo,HUanGLing,LiBai-Lin,JianGHua-Jiang,LiUShu-Bin

28.气相中疏水氨基酸的单电子氧化还原性质李伟伟,侯若冰,孙彦丽,Liwei-wei,HoURuo-Bing,SUnYan-Li

29.海萤荧光素衍生物发光反应关键步骤的理论研究孙颖,任爱民,闵春刚,邹陆一,任雪峰,SUnYing,penai-min,minChun-Gang,ZoULu-Yi,penXue-Feng

30.叠氮化氰的光解离机理慈成刚,段雪梅,刘靖尧,孙家钟,CiCheng-Gang,DUanXue-mei,LiUJing-Yao,SUnChia-Chung

31.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获取周期体系中原子的部分电荷李亚娜,吕洋,周立川,陈理,李慎敏,LiYa-na,L(U)Yang,ZHoULi-Chuan,CHenLi,LiShen-min

32.基于第一性原理的mn-aln和Cr-aln的半金属性质樊玉勤,何阿玲,FanYu-Qin,Hea-Ling

33.流体力学半径对估算胶体微球聚集速率常数的影响杜嬛,徐升华,孙祉伟,阿燕,DUXuan,XUSheng-Hua,SUnZhi-wei,aaYan

34.渗透剂的分子体积和极性表面积分率对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2热稳定性的影响刘夫锋,纪络,董晓燕,LiUFu-Feng,JiLuo,DonGXiao-Yan

35.硅基芯片表面化学性质对蛋白质固定化的影响周稳稳,廉洁,胡科家,高云华,徐百,ZHoUwen-wen,LianJie,HUKe-Jia,GaoYun-Hua,XUBai

36.典型蛋白质折叠中阳离子-π相互作用的特异性乔辉,李晓琴,徐海松,孔令强,彭宇,QiaoHui,LiXiao-Qin,XUHai-Song,KonGLing-Qiang,penGYu

37.a1腺苷受体的同源模建及其结构验证柯艳蓉,金宏威,刘振明,张亮仁,KeYan-Rong,JinHong-wei,LiUZhen-ming,ZHanGLiang-Ren

38.Sn掺杂Zno纳米针的结构及其生长机制王杰,庄惠照,薛成山,李俊林,徐鹏,wanGJie,ZHUanGHui-Zhao,XUeCheng-Shan,LiJun-Lin,XUpeng

39.双亲性光敏感遥爪聚合物C-pnipaam的合成与性能舒巧珍,陈欣,陈开花,江金强,倪忠斌,张红武,刘晓亚,陈明清,SHUQiao-Zhen,CHenXin,CHenKai-Hua,JianGJin-Qiang,niZhong-Bin,ZHanGHong-wu,LiUXiao-Ya,CHenming-Qing

40.天然杂质对闪锌矿电子结构和半导体性质的影响陈晔,陈建华,郭进,CHenYe,CHenJian-Hua,GUoJin

1.过饱和五硼酸钠溶液结构周永全,房春晖,房艳,ZHoUYong-Quan,FanGChun-Hui,FanGYan

2.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研究o-与CH3F反应的产物通道吴琍霞,于锋,刘静,戴静华,周晓国,刘世林,wULi-Xia,YUFeng,LiUJing,DaiJing-Hua,ZHoUXiao-Guo,LiUShi-Lin

3.pt-Se纳米空球修饰玻碳电极上甲酸的电催化氧化颜亮亮,江庆宁,刘德宇,钟艳,温飞鹏,邓小聪,钟起玲,任斌,田中群,YanLiang-Liang,JianGQing-ning,LiUDe-Yu,ZHonGYan,wenFei-peng,DenGXiao-Cong,ZHonGQi-Ling,RenBin,tianZhong-Qun

4.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立方相wo3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质李文章,李洁,王旋,张姝娟,陈启元,Liwen-Zhang,LiJie,wanGXuan,ZHanGShu-Juan,CHenQi-Yuan

5.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线薄膜的光生阴极保护性能朱燕峰,杜荣归,李静,漆海清,林昌健,ZHUYan-Feng,DURong-Gui,LiJing,QiHai-Qing,LinChang-Jian

6.饱和naCl溶液浸泡下混凝土试块中有机阻锈剂对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郑雷刚,杨怀玉,ZHenGLei-Gang,YanGHuai-Yu

7.锈层下碳钢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特征邹妍,王佳,郑莹莹,ZoUYan,wanGJia,ZHenGYing-Ying

8.电流密度对锌电积用pb-ag平板阳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蒋良兴,衷水平,赖延清,吕晓军,洪波,彭红建,周向阳,李劼,刘业翔,JianGLiang-Xing,ZHonGShui-ping,LaiYan-Qing,L(U)Xiao-Jun,HonGBo,penGHong-Jian,ZHoUXiang-Yang,LiJie,LiUYe-Xiang

9.电沉积纳米镍合金在模拟海水溶液中的析氢性能宋利君,孟惠民,SonGLi-Jun,menGHui-min

10.二茂铁-肽Fc-Gly-pro-arg(no2)-ome的合成及其与Cu(Ⅱ)作用刘晓芳,李学强,叶武龙,周彬彬,刘又年,LiUXiao-Fang,LiXue-Qiang,Yewu-Long,ZHoUBin-Bin,LiUYou-nian

11.纳米阻燃氢氧化镁/聚氧化乙烯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物理化学学报李亚娟,詹晖,刘素琴,黄可龙,周运鸿,LiYa-Juan,ZHanHui,LiUSu-Qin,HUanGKe-Long,ZHoUYun-Hong

12.原位椭圆偏振光谱研究多孔阳极氧化铝初期生长过程雷惊雷,张李娜,李凌杰,郑莎,王超,谢昭明,张胜涛,LeiJing-Lei,ZHanGLi-na,LiLing-Jie,ZHenGSha,wanGChao,XieZhao-ming,ZHanGSheng-tao

13.球磨改性对(tiCr)0.497V0.42Fe0.083/30%(w)(LaRmg)(niCoal)3.5合金复合电极材料储氢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罗永春,张铁军,王铎,康龙,LUoYong-Chun,ZHanGtie-Jun,wanGDuo,KanGLong

14.三种碳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对比研究周艳丽,只金芳,张向飞,徐茂田,ZHoUYan-Li,ZHiJin-Fang,ZHanGXiang-Fei,XUmao-tian

15.[mn(aZt)2(H2o)4](HtnR)2·4H2o的合成、晶体结构、热行为及感度性质冯金玲,张建国,张同来,崔燕,FenGJin-Ling,ZHanGJian-Guo,ZHanGtong-Lai,CUiYan

16.V2o5/Ceo2催化剂固相反应的Raman光谱研究伍燕妮,郭明,陈芳,罗孟飞,wUYan-ni,GUoming,CHenFang,LUomeng-Fei

17.多孔Sio2·xH2o负载RuB纳米粒子催化喹啉加氢反应张磊,胡博,陈华,李贤均,李瑞祥,ZHanGLei,HUBo,CHenHua,LiXian-Jun,LiRui-Xiang

18.海泡石对膨胀阻燃聚丙烯燃烧和热分解的影响吴娜,丁超,杨荣杰,郝建薇,wUna,DinGChao,YanGRong-Jie,HaoJian-wei

19.仿生光催化剂的优化制备、介孔特性表征及其在催化降解苯酚废水中的应用高冠道,李婧,张爱勇,安晓红,周蕾,GaoGuan-Dao,LiJing,ZHanGai-Yong,anXiao-Hong,ZHoULei

20.Fe、mn掺杂干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催化臭氧氧化邻二氯苯性能黄燕,张兴旺,雷乐成,HUanGYan,ZHanGXing-wang,LeiLe-Cheng

21.wo3对mnox-Ceo2/Zro2-tio2整体式催化剂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性能的影响徐海迪,邱春天,张秋林,林涛,龚茂初,陈耀强,XUHai-Di,QiUChun-tian,ZHanGQiu-Lin,Lintao,GonGmao-Chu,CHenYao-Qiang

22.大肠杆菌为模板制备au@tio2催化剂及其Co氧化反应活性刘玉良,由翠荣,李杨,何涛,张香芹,索掌怀,LiUYu-Liang,YoUCui-Rong,LiYang,Hetao,ZHanGXiang-Qin,SUoZhang-Huai

23.ni2p/tio2-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脱硫、脱氮性能宋华,郭云涛,李锋,于洪坤,SonGHua,GUoYun-tao,LiFeng,YUHong-Kun

24.金纳米粒子比色测定细胞色素c构象变化栗娜,周剑章,林玲玲,韩楠楠,林仲华,Lina,ZHoUJian-Zhang,LinLing-Ling,Hannan-nan,LinZhong-Hua

25.盐对甲醇微观结构的影响余小春,林珂,胡乃银,周晓国,刘世林,YUXiao-Chun,LinKe,HUnai-Yin,ZHoUXiao-Guo,LiUShi-Lin

26.光致噻吨酮与胺类、酚类、醇类的电子转移和氢转移反应孙倩,王金婷,张立敏,杨茂萍,SUnQian,wanGJin-ting,ZHanGLi-min,YanGmao-ping

27.黄铁矿在维持高放废物处置库近场还原性环境中的作用陈涛,田文宇,黎春,刘晓宇,王路化,孙茂,郑仲,朱建波,刘春立,CHentao,tianwen-Yu,LiChun,LiUXiao-Yu,wanGLu-Hua,SUnmao,ZHenGZhong,ZHUJian-Bo,LiUChun-Li

28.离子液体中有机物溶解度的QSpR模型分析潘善飞,胡桂香,吕杨,邹建卫,俞庆森,panShan-Fei,HUGui-Xiang,L(U)Yang,ZoUJian-wei,YUQing-Sen

29.C2-C5直链烯烃在HY和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郭玉华,蒲敏,陈标华,GUoYu-Hua,pUmin,CHenBiao-Hua

30.Geneu(n=1-13)团簇的结构、电子及磁性质井群,葛桂贤,曹海宾,黄旭初,刘效勇,闫红霞,JinGQun,GeGui-Xian,CaoHai-Bin,HUanGXu-Chu,LiUXiao-Yong,YanHong-Xia

31.3-吡咯烷基苯并蒽酮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陈奔,何荣幸,李明,CHenBen,HeRong-Xing,Liming

32.饱和烷烃分子CnH2n+2(n=4-6)的电子动量光谱杨则金,郭云东,朱正和,杨向东,YanGZe-Jin,GUoYun-Dong,ZHUZheng-He,YanGXiang-Dong

33.芴-含氮芳杂环共聚物的载流子注入特性孙冠楠,许海,刘晓冬,刘丹丹,杨兵,田雷蕾,马於光,SUnGuan-nan,XUHai,LiUXiao-Dong,LiUDan-Dan,YanGBing,tianLei-Lei,maYu-Guang

34.n-o键解离焓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郑文锐,徐菁利,熊瑞,ZHenGwen-Rui,XUJing-Li,XionGRui

35.三重态类硅烯HB=SiLiF的结构及其与R-H(R=F,oH,nH2)的插入反应李文佐,祝洪杰,程建波,李庆忠,宫宝安,Liwen-Zuo,ZHUHong-Jie,CHenGJian-Bo,LiQing-Zhong,GonGBao-an

36.中药活性成分对血栓素a2受体抑制作用的分子模拟刘海波,崔巍,徐峻,彭勇,周家驹,肖培根,LiUHai-Bo,CUiwei,XUJun,penGYong,ZHoUJia-Ju,Xiaopei-Gen

37.Cu7S4纳米管的生物分子辅助水热合成与光学性质郭培志,韩光亭,王宝燕,赵修松,GUopei-Zhi,HanGuang-ting,wanGBao-Yan,ZHaoXiu-Song

38.液相法制备取向Zno纳米线阵列的场发射特性张欢,李梦轲,张竞,于丽媛,刘玲玲,杨志,ZHanGHuan,Limeng-Ke,ZHanGJing,YULi-Yuan,LiULing-Ling,YanGZhi

39.超声辅助法制备双孔空心球状碳化钨及其电催化性能陈赵扬,赵峰鸣,马淳安,乔芸,CHenZhao-Yang,ZHaoFeng-ming,maChun-an,QiaoYun

化学学报篇4

中学化学老师述职报告【一】

本人于一九九六年六月毕业于肇庆教育学院化学系。同年七月到南海市小塘镇高级中学担任化学教师。一九九九年被评定为中学化学二级教师,至今已满四年。20xx年七月调入南海一中工作。在参加工作的几年中,我一直都能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爱岗敬业,尽心尽责,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下面本人对从教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和共产党员,参加工作以来,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党支部生活,坚持学习邓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的思想理论修养;坚持以“三个代表”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上乐业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工作中,并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学校领导、同事间保持融洽协作的关系,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得以顺利进行。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做到管教管导,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肯定和好评。

二、教学、教研方面

教师总是通过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培养高尚品德和情操的。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教学水平的高低,而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就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的艺术。为此我把初中到高中的化学课本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研究,并把大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相联系,力求追根溯源,融会贯通;在教学基本功方面,我特别注意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书写能力,总结能力方面下功夫;在教学方法及艺术方面,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积极听课,认真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杂志,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我一直都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于一九九七年五月报考化学教学的本科函授学习,三年来都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以使自己有更高的理论水平来指导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并于2000年七月以优秀成绩顺利毕业。

九六年是本人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担任高一级化学教学。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决心要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于是我积极从几方面做好:(1)认真备好每节课。“磨刀不误砍柴功”。课上得好与坏,备课是关键。每备一节课,本人都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分析教材、钻研大纲、学习教参、钻研教法。并多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怎样上好一节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为上课作好充分准备;(2)多听同科组或其他科组老师的优质课,学习别人丰富的教学经验。每学期都先后在本校或其他兄弟学校听课三十多节,学到了很多学生时代学不到的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使自己的教学快速走向成熟;(3)积极试行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高一是个转折点,化学科的内容一下子比初中加大加深了许多,很多即使在初中成绩较好的同学,都因为在高一学不好,而导致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都学不好,从而使成绩急转直下。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上,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形成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素材,使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愿望,并使之转化为学会、学好的具体行为。

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终于取得预期的效果。由本人承担的公开课受到了同科组老师及主管领导的

肯定,在镇的新教师上岗评优课中获二等奖。学生在统考中的成绩也较好,平均分及优秀率都超过校定目标。在九八年,我担任高二化学,高二化学是高二要进行的五科会考科目之一,会考能否通过是学生能否领取普通高中毕业证的依据。对我任教的镇属高中的学生来说,会考是他们最重要的一场攻坚战。从学年初开始,本人就向学生贯输重视会考的思想,而我本人,也在作好教学计划的同时,充分了解、估摸学生的基本情况,作好掊优扶差的计划,并将这些计划有步骤地贯穿、落实到每节课和课后的辅导工作中去,留心学生的点滴变化,对落伍学生及时帮扶。经过师生一年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学生顺利闯过会考关,合格率达97%,优秀率达31%,超过校定目标,较完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

在其后的几年,本人也分别担任了高一、高二的化学教学。本人除坚持备好课、上好课外,还按学校要求制定教学研究课题,针对该课题,搜集理论指导材料,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调整、优化理论。例如,对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都作了探讨和尝试,并将经验写成论文,与同科组老师或同事交流。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是联系科任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教师肩负着的不单是教书,更有育人工作。本人曾于96~97、97~98、99~2000、2002~2003四学年担任班主任,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做法。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首先,做到热情关怀、爱护学生,全面的了解与研究学生,对全班同学形成一个整体认识,也对每个学生有具体了解,如他们个人的家庭背景、简要经历、思想品德、身体和心理状况、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开展各项工作。第二,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状况,积极利用各种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利用班集体的活动,劳动课等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互帮互助的精神。正是因为德育工作能较好的落实,我所带的班级在校举行的各种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多次被评为文明班、优秀班。第三,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是在校学生的根本任务,作为班主任,我通过班会,或者找学生谈心等,向学生讲明学习的重要性,并把学习教育与理想前途教育联系在一起,使全体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第四,制定严格的班规,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形成严谨的班风,优良的学风。最后谈谈我做班主任的几点体会。一是只有做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更能体现教师的价值;二是作为班主任必须以平等的身分去关心、爱护学生,绝不能迁怒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三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冲动,注意“冷处理”,一定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回顾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无怨无悔,因为我爱这项工作,而且我为这项工作全心身的付出过,虽然伴随着有失败与无奈,但更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微笑。我更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追求;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今后,我要更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做一个教育事业的“孺子牛”,奉献我微薄的力量。

中学化学老师述职报告【二】

在过去的一年里,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政治立场。遵守法规法纪,关心集体,团结同事,作风正派,从严治教,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全心全意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力求精益求精,绝对服从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任劳任怨,诚诚恳恳,从工作中去体味教育工作的崇高,从工作中去获取人生的奋斗意义,在工作中去享受为人师的乐趣,在工作中逐渐充实了自己。

我先后任教八九年级的化学,并自己熟悉了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大纲,对中学化学教材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能正确理解、掌握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能正确传授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落实“双基”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话流畅,表达准确,板书清晰,条理性好。

任现职以来,我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我知道要在教学中有所建树,必先成为一名受学生的老师。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我首先要求自己在言行举止上,做学生的表率,爱每一个学生,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把自己对教育的爱迁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爱,用自己坚强而执着的追求去默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要求自己在讲台上,完美展现教师的风采;要求做到每一节课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而且教学质量达标,把每一节课当成优质示范课来上。

我注意教研与教学相结合,开展专题教学研究。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任现职以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密切注意和追踪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和高考信息,掌握教育发展动态,积极参与科组的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创造适合我校校情的教改方法;探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加强对学生心理行为与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探讨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方法和措施;

在参与教学科研的同时,我及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整理形成文字,完成了多篇教学反思。并且论文《浅谈化学教学的魅力》荣获山东省二等奖。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我除了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外,还善于进行实验改革,采用边讲、边议、边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边做实验,边学习新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印象,记得牢,学得活,兴趣盎然。

在教育方面,我能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坚持有计划、有目的的自学和进修,树立起“终身教育”的观点。

化学学报篇5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课教学设计报告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化学课教学设计报告一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2、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目的。

四、说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本节课采用实验来导入新课。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探究naCl固体、纯水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将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在实验结束后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这一概念。

2、新课教学:

讲授部分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类型、电离、电离方程式、酸碱盐的定义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详细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着重强调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定义中“或”和“和”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为化合物等等。避免学生进入误区。

②通过判断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例题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例题要具有典型性其中包括能够导电的混合物如盐酸溶液、能够导电的金属单质、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并非该物质导电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不存在水溶液但是在融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和常见的有机非电解质如酒精和蔗糖等。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之后配合详细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独立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让学生们明白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这个概念不是一个不是即非的概念,而是首先要满足化合物这一基础。

③通过例题进一步对判断这两个概念做个系统的分条目的总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4、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5、酸碱盐水和部分的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类型

通过小结的最后一点,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的类型并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3)、电离

分析课前所做的实验,让同学们自主探究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初中所学到得知识入手,概括出物质导电的原理(1、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即金属导体导电的原理;2、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导电的原因。)从而得出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naCl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引入电离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微观粒子的电离过程。

(4)、电离方程式

通过naCl固体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及其书写规律。

(5)、酸碱盐的定义

请同学到黑板写出HCl、、这三种常见的强酸的电离方程式。让学生观察三种酸电离后的共同点,利用这个共同点重新对酸下一个定义。学生独立思考用同样的方法对碱和盐重新定义。

(6)、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利用多媒体播放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短片,让同学们观察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差异。让学生主动探究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到有的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而有些不能。从而给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给出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并给出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们回顾之前学过的溶液导电性方面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从各种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教学设计报告二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

二、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说服力。教学时,应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等问题进行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

【情景设计】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运用物理知识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自学】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能力。

【练习】解答习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总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第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

可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来进行质疑。从几组实验比较得到结论: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第三、化学平衡的教学

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是重点。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悉的“溶解一结晶”现象,复习溶解结晶平衡认识平衡的特点,从教学的模式,采用直观的图示认识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通过逻辑分析、化学实验等迁移至化学。

板书设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达式:v(B)=c(B)/t

4、单位:mol/(L?s)或mol/(L?min)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温度的影响

〔2〕浓度的影响

〔3〕压强的影响

〔4〕催化剂的影响

〔5〕接触面积的影响

三、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的概念

2.化学平衡的特征

3.化学平衡的标志

化学课教学设计报告三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

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电池内部,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正极流回电池,形成电流。初步构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

在教学时,除了Zn-Cu原电池演示实验外,还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的科学模拟演示,将微观、抽象、不可见的电子的运动直观化;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清晰、形象、直观。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⑴把时间留给学生;⑵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⑶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⑷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2.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归纳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评价,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

六、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⑴从新科技材料引入

⑵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引入

⑶从实验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快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实验研究

确定主题:(供给学生实验学习)

探究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探究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①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②铜片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③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电子从哪来?⑤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

探究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

设计与实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⑴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具,可摆放一些仪器和药品,促使学生自由联想,从而设计出富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⑵确定方案、动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问题、释疑、处理偶发事件。

交流与评价:

⑴各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设计方案和展示实验成果。

⑵同学自评和互评价。

教师组织交流并适当的提问,使学生的总结更加完善,从而使研究学习顺利完成。

3.引申与提高

⑴电子板书将原电池装置原理分析和构成条件展示给学生

⑵电子动画模拟原电池和干电池电流形成的微观电子的运动

4.结尾部分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巩固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电池和电池与环保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作业设计

化学学报篇6

基于战场环境下通信台站的雷电及电磁武器防护设计

平台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子战装备复杂电磁环境下适应性试验研究

野战指挥车的雷电防护研究

论深化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与研究问题

低频低噪声前放模块的电磁兼容设计

干扰条件下部分频带干扰最优跳频速率的研究

复杂电磁环境对装备保障活动的干扰机理研究

moS器件静电放电潜在性失效概述

雷达对抗电磁环境建模与模拟软件设计

航天测试产品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设计研究

电爆装置电磁脉冲响应分析

通信对抗系统电磁兼容问题数学建模与计算

带孔缝腔体电磁脉冲屏蔽效能的tDFem分析

超宽带对卫星地球站的电磁干扰分析

导弹无线数传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研究

带有孔缝结构壳体的电磁脉冲屏蔽性能研究

eSD防护器件测试系统性能研究

直升机机舱电磁屏蔽效能仿真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

带p-Laplacian算子时滞微分方程多点边值问题的正解

一类可变号二阶三点边值问题拟对称正解的研究

太阳磁场的电流螺度、感应电场和能流分布研究

硅团簇拉伸/压缩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安神补脑液中淫羊藿苷和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中氯化钾含量

银/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维生素C胃漂浮片的研制

环境友好型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

误差评定在电梯导轨直线度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混响室和Gtem室中单极子感应电流相关性仿真

改进的形态学航空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SDR中一种新型调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正则神经网络模型的时滞混沌系统预测控制

基于二参数的Bp神经网络算法改进与应用

基于Rtw的过程控制实时仿真系统设计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多目标任务分配的研究

化学学报篇7

初三化学教师述职报告[1]

在敬德初级中学担任化学教师,主要的工作为初中化学教学和化学实验管理。现将本人工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充满热情。同事间相互关心,相互团结,教育教学上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绝对服从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任劳任怨,诚诚恳恳,在工作中慢慢体会教书育人的意义

二、化学教育教学及实验管理方面:

任职以来,我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我知道要在教学中有所建树,必先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我首先要求自己在言行举止上,做学生的表率,关爱每个学生,把自己对教育的爱迁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爱,用自己坚强而执着的追求去默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不断改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为了帮助每个学生学好化学,我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严抓学习常规管理,特别是课后环节的管理,抓紧课后辅导不放松,作业及时批改讲评,对部分有需要的同学坚持面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我认真做好每个实验,采用边讲、边议、边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边做实验,边学习新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在化学实验及准备工作中,我坚持实验程序的一丝不苟,杜绝化学实验的不安全因素,积极做好实验药品的分类、储藏等琐碎工作。为广大学生搭建好化学探索的平台。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因刚踏上工作岗位,缺乏经验,因此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多参加学校或教育局开展的活动,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加强教研能力,多研究中考试题,多看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取其精华,尽量把教学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高度。我决心继续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及各方面的能力,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富强、为民族的昌盛作出贡献。

初三化学教师述职报告[2]

一、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理论研究,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XX年5月参加了滨湖区党校的学习,成绩合格。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20XX年度考核为“优”,并获“嘉奖”。

二、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

1、化学教学工作:

在化学教学中,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并将其贯彻于平时教学中。平时能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方取经,虚心向老教师讨教。课堂上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中考复习中,广泛收集试题,研究中考命题走向,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现状,夯实基础,注意试题间的联系和知识系统的归纳,提高复习效果。随着业务水平的提高,20XX年末顺利通过市青年教师业务达标考核,20XX年被评为校级教学新秀。历年来,所带班化学在中考中均能取得较理想成绩。如20XX届的初三(4)和(10)班在中考中化学班均分均名列同层次第一名。在学科竞赛中,能悉心指导学生,所辅导同学经常在竞赛中得奖,为学校争得荣誉。如20XX年的省初中化学竞赛中,有2人获得省二等奖、3人获省三等奖,另两人获市级奖项。

2、班主任工作

连续三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培育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带动良好班风的形成。平时和任课老师密切配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力争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最佳指导。工作之余,经常采用电话联系、家庭走访、家校联系本等方式和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所带班级学习气氛良好、凝聚力强,学习成绩均在原有水平上取得一定提高。如20XX届的初三(4)班,中考中获得了总分第七的好成绩(较接班时提高了5个名次)。该年度,本人也获得校优秀班主任称号。

3、教学研究和业绩

本人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能积极参加各类业务能力竞赛。如20XX年,获校多媒体课件设计优秀奖。20XX年,获市中学化学多媒体课件评比三等奖及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案评比二等奖。20XX年,获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案例、教案评比二等奖,以及校级优秀公开课奖。20XX年,先后两次参加市评优课比赛,先后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20XX年,获校优秀公开课奖及多媒体课件优胜奖。

重视教学研究,及时将自己教学经验反思总结。如20XX年,论文《谈情境教学法》获校论文评比三等奖。20XX年,论文《新课程下的中考化学命题走向》获校论文评比二等奖。20XX年,论文《化学新课程中创新教育初探》获市中学化学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4、继续教育

化学学报篇8

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上。学习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和各种会议。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志,积极协调各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化学组的组务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一学年,丰收的一年。

超工作量的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今学期我教高一4个班(56722周课时12节。星期六经常是一上就是4个小时,工作量较大。超负荷运转。这学期后阶段,级部主任的安排下又增加了奥赛、培优班4个(没有收费,只是教学)没计报酬,辛勤工作。

认真备课。备好课的基础上,教学业绩明显。教学中。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教案,全为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试卷1套、化学报、实验报告册等。这些作业我都能全批全改,尽管本年级学生要“3+x大综合了但是也不太放心,况且还要重点本科人数呢。但我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问问题,有时也请他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化学中心组成员,本人是高级教师。市化学教学会理事,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历年来,评教评学中都获得了很高、很突出的好评,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素质较高,成绩突出。今年也不例外,经本人的努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所教班级成绩较好。

应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一名老教师,带好青年教师。不但自己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指导青年教师。上学年,任新教师王志民的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王志民老师成长很快,班级和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学校“教学新秀”学年,任新教师刘晓华的指导老师,同时对新教师荣林也同样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工作。这二位新教师勤奋好学,听课特别多。学校期中考评时,刘晓华列第二名,荣林应第三名,这二位青年教师十分努力,对学生热情负责,个别谈话、辅导较多。经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二位成长较快,较早地推出了研究课。

化学学报篇9

张平众    杨旺

按照我校校长室及教务处的安排,我校化学教研室成立了由我和杨旺老师及全体化学老师参与组成的督导团,对高三化学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督导学习。

本次督导主要从试卷讲评课及一轮复习课、学生学习常规检查上开展的。现将督导情况向各位领导及同仁进行汇报。

一、课堂教学

(一)课型模式

1、高考一轮复习课课型模式

课标展示→自主梳理→策略点拨(构建体系、突破难点)→迁移拓展→整理完善→例题展示(教师点拨、方法小结)→练习尝试(独自思考、交流展示)→总结反思

2、讲评课课型模式

试卷分析、成绩分析→明确重点讲评题目→自主矫正、小组交流(查看讲义、相互讨论,教师参与、个别指导)→教师点拨(重点题目:典错展示、问题分解、层层递进、方法总结)→变式训练、多样矫正→整理消化

(二)亮点

1、课堂上能紧扣新课标,紧扣高考题型,紧扣学情考情组织教学,对学生疑点困惑点着力突破,杜军主任的《反应热 盖斯定律》一轮复习课中各种题型的典例解析及变式训练涉及层次分明,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2、两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能够充分二次备课,严格执行学科组提出的课型模式,并有个性化创新。赵庆老师的月考试卷讲评课,能提前准备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点复习,及离子方程式过量问题的相关变式。

(三)建议

1、讲评课需注重过程分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学生是怎么思考的?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思考?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时间长短可根据学情而定。争取使所有学生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简单题不丢分,中档题多得分,难题争取得分”。  

2、一轮复习课中要给学生一个“悟”的时间与空间,做到“讲—练—悟”有机结合,效果会更好。解题技巧的归纳整理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可以适当简化。

二、学生学习常规

(一)亮点

1、学案、试卷及练习整理有序,一轮复习资料、错题本记录完整,有三色笔痕迹,有补充记录易错易混点、解题过程、解题技巧等,书写较认真。

2、教师对学生的学案、试卷、练习及一轮复习资料、错题本均有批阅,并有相应评语进行提醒督促鼓励。

(二)建议

1、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做好错题集整理,将错题分类:

第一类问题:粗心遗憾之错。比如“审题错误”“计算错误”“表达错误”等。

第二类问题:似是而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

第三类问题:确实不会之错。知识点不理解,解题方法或解题技巧没掌握。

每一次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对错题做出深入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成果总结,从而不断地消除疑点、盲点、失分点。

2、每次试卷的答题卡争取做到二次批改,重点临界生面批,引导学生反思错在哪里?错的原因?补救措施?有何启发?

总之,一轮复习应结合新课标,根据教材或资料,全面地梳理化学基础知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突出主干,重抓基础,强化规范。学生出现的错题要认真矫正,每次考试争取都有提高,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相信我们高三化学最终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 化学    教师: 赵庆    班级: 高三(7)班

 

学科

化学

上课内容

月考试卷

课型

讲评课

模式

试卷分析、成绩分析→明确重点讲评题目→自主矫正、小组交流(查看讲义、相互讨论,教师参与、个别指导)→教师点拨(重点题目:典错展示、问题分解、层层递进、方法总结)→变式训练、多样矫正→整理消化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试卷分析、成绩分析

1

已落实

2

明确重点讲评题目

2

已落实

3

自主矫正、小组交流

3

已落实

4

教师点拨

4

已落实

5

 变式训练、多样矫正

5

已落实

6

 整理消化

6

已落实

7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规范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坐姿端正、状态良好

6

大声答情况

有待改进

         

    检查人:张平众、杨旺       2020年10月20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 化学    教师: 杜军    班级: 高三(6)班

 

学科

化学

上课内容

反应热 盖斯定律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课标展示→自主梳理→策略点拨(构建体系、突破难点)→迁移拓展→整理完善→例题展示(教师点拨、方法小结)→练习尝试(独自思考、交流展示)→总结反思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课标展示

1

已落实

2

自主梳理

2

已落实

3

策略点拨

3

已落实

4

迁移拓展

4

已落实

5

整理完善

5

已落实

6

例题展示

6

已落实

7

练习尝试

7

已落实

8

总结反思

8

已落实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规范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坐姿端正、状态良好

6

大声答情况

有待改进

化学学报篇10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例三性质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

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