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机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29:24

林业机械篇1

关键词:林业;机械管理;林业机械;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15-1

1林业机械管理的现状

1.1机械设备种类繁多

随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机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林业企业引进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品牌和型号纷繁复杂,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设备管理理念及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林业机械管理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造成了机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1.2维修保养机制不够完善

在一台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有很多环节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着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只有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才能实现最大的产出和收益。但是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增多和技术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真正懂设备、懂技术的人才越来越少,而且大部分人缺乏设备维修和管理经验,甚至很多人不具备最基本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技能,例如,相关设备管理者不坚守工作岗位,没有加强对设备的监督,不按说明违规操作,不按时进行保养,不及时进行维修等,从而加速了设备的老化,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1.3设备管理权责不明确

林业机械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的企业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对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不够清晰,对设备的管理工作存在盲区或者越界行为。由于权责不够明确,对设备的管理不到位,合理使用和维修保养更无从谈起,从而造成了设备的过快磨损、过早老化、性能下降甚至提前报废。

2加强林业机械管理的措施

2.1建立规范化的机械手操作制度

随着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的加快,设备的品牌和型号越来越多,这对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技能和维修技巧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而制定规范化的机械手操作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操作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时排除故障和潜在隐患,杜绝漏油、缺水等问题的发生。此外,要加强对机械操作手的管理,明确操作手的职责,严格执行机械维修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2完善林业机械设备管理机制

林业机械设备管理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和林业设备的使用效率。首先,设备管理部门要组建一支具有良好管理素质的专业队伍,对设备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同时,在赋予他们权利的同时,要确保他们的权威性,能够对全公司的林业设备进行综合的协调管理和调配,使有限的设备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此外,要改变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对关系林业生产的大型设备、关键设备、进口设备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关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它们在林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加快林业生产的速度和质量,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3建立合理的维修保养制度

现代林业企业的机械种类日趋多样化,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维修保养制度的更新换代。当代林业企业应根据生产和设备管理的实际,制定传统与和现代相结合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传统维修主要包括设备的定期、定点维修,预防性检查维修等,现代维修主要是指针对现代林业设备的“针对性维修”等,它能够很好的满足大型复杂设备维修保养的需要,使林业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适应了林业施工生产的需要,降低了林业设备的维修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4做好林业设备的报废管理工作

做好林业设备的报废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对于申请报废的林业机械设备,要对其进行严格审核,确定设备的维修成本已经超出最高限度或者设备的整体性能下降严重,已经不能满足林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审核确定要淘汰的才能准予报废,避免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其次,对于报废的设备,要加强管理,避免遗失被盗或者重新流入市场等现象的发生;再次,要严格设备的残值计算,最终交予物资部门集中处理,对于报废处理后回收回来的资金可以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林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机械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组织的优越性,构建完善的机械管理体系,保证林业机械在各个工作环节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国家的林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詹德水,詹冰.浅谈国有林业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改革思路[J].福建林业科技,2003,(01).

林业机械篇2

关键词:林业;环境;营林机械;发展方向;作用

国务院提出了“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的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林业工作的总纲,其核心是生态建设,因此,林业生产由单一的采伐木材转向多种经营,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新时期国家生态建设的主战场。而营林机械恰是加速这一蓝图实现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1营林机械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营林机械是指有关森林的采伐、培育、种植所涉及的所有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总和。主要包括拖拉机、电动机、育苗机械、采集机械、处理机械、造林机械、防火机械、病虫害防治机械等。新时期下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条就是植树造林,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环境系统。如果没有营林机械,只凭人工在沙漠上种树,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回绿洲的面目,所以,对于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营林机械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我国林业发展早期的营林机械都以伐木工具为主,并且由于科技落后,大部分的工具都是进口。由于早期我国林业的主要内容就是伐木,所以,其它工具都是十分简陋,甚至有的拿农业工具代替。随着木材砍伐过量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应该保护森林,所以,营林机械的使命也在悄悄的变化。例如:林业的发展也转变了形式,营林机械也从过去的注重伐木转变到注重造林改造。各种有助于造林的机械逐渐被重视,并且得到了发展。营林机械在采种、选种、育种、除草、育苗、选苗、喷灌、除草等工作都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由于植树造林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想要在短时间内做到高效、高质量的造林,就必须需要营林机械的配合。

2营林机械的发展方向

林业的发展取决于营林机械的发展,而林业的发展原则又为营林机械指明了发展方向,那就是一些以生态环境为先,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才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战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营林机械从结构、材质、工艺上都逐渐发生发生变化,对于营林机械未来也朝着更轻便、更易携带、功率更大、危害更小、噪音更低等趋势发展,越来越人性化的设计,越来越高效率的设计,这都是研究人员对营林机械的研发方向。

2.1营林机械引进、改造与自主研究并行

目前我国营林机械研究方面仍处于一种落后水平,所以,我国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机械,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机械进行改造。在引进先进机械的同时,也要吸取先进的经验,以上2种途径同时进行,可以有效加快我国林业建设的步伐。

2.2向便携式机械发展

按林业生产特点和我国国情,便携式林业机械在产品品种和数量上将是上升趋势,除目前己有的油锯、风力灭火机等外还将发展草坪修剪机、微型绞盘机、上树打枝机等。人工林更新机械如割灌机、40马力以下的小型集材拖拉机用于病虫害防治的高扬程喷雾机或喷烟机风力灭火机和其它灭火机械及检测装置。

2.3向成套生产线方向发展

林木种子处理、工厂化育苗竹材加工、集成材、油漆、刨切单板、二次加工、小径木加工等方面都将有成套设备。专业化生产线连续化、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有些生产线将采用计算机控制。

2.4向深度加工方向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短缺将是长期的,因此,对林产品必须进行深度加工以扩大对社会的有效供给缓解林产品紧缺矛盾。另外可将木材加工剩余物加工成各种燃料等。例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宾馆草坪使用的低噪音草坪修剪机、小型油锯以及园艺工具等;采伐用高性能油锯、枝丫收集及木片加工机械等。

2.5向环保方向发展

营运机械应该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功能全、环保安全性、存放空间轻松的特点,具有启动装置卓越,低噪音的工作环境,高效率的节能,清洁的废气排放无烟和无刺激气味等功效。确保“安全、环保、节能”这些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环境的好坏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尽管植树造林是改变环境比较有效的手段,但真正可以改变环境的是人的内心,所以,只有从改变人们的思想做起,让人人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是保护、改变环境的最有效的方法。大的方面来讲环保节能,最后“安全、环保、节能”问题己被社会广泛关注,国家也采取相关措施限制非环保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于恩皓.营林机械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1(7)

林业机械篇3

1.1基本作用

在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中,林业的总体占地面积还是相对较小,待开发的林业面积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我国每年的植林面积、苗木产量都居世界首位,但由于我国的发展模式落后,以及工农业生产的需要,所以我国的林木采伐也是居世界首位。现阶段,不管是植林面积、苗木产量还是林木采伐等,我国都要比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高出数倍。因此,要想做好如此庞大林业工程,没有专业的机械设备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基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求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同时,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而相对生态环境的长久持续发展的策略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展植木造林活动,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森林率,改善和防治土地沙漠化现象,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的生态环境系统。这是一项即艰巨又困难的任务,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需要我们要做好长久的准备。而营林机械则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基础。若没有这些机械设备,单靠人力来植木造林,不仅效率低下,进度缓慢,而且林木的成活率也不高。因此,要想实现经济和环境的持续、长久发展,离开了营林机械是不能完成的。

1.2营林机械在实际的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我国经济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早期林业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单纯的林木砍伐和运输。因此,那时候的营林机械设备主要是伐木工具为主,而且由于技术落后,所使用的设备大都传统老旧,一些相对先进的设备,还是从前苏联引进的,这就导致在砍伐过程中,效率低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木材需要也是急剧增加,致使伐采力度也不断加大,但由于缺乏合理的采伐规划以及植树造林工作。造成木材伐采过量,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现阶段,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的发展和利用工作,对森林的使用不再是简单木材采集,而是做到了对其的综合利用和保护,因此,营林机械的用途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过去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木材采伐和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所以我国先前的营林机械设备大都以木材采集为主。从先前最基本的大肚据和弯把子等器具转变成现代新兴的电锯、油锯等机械设备,在提高采伐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劳动成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适时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与此同时,我国的林业发展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些也都促进了营林机械的改变。在使用用途上,营林机械已经从先前注重木材采集转变成为注重对林业的改造和保护,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有利于植树造林以及林木养护和改造的机械设备,并对这些设备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逐步完善营林机械设备。

其中苗圃作业机的使用和推广使得大范围的植木造林得以实现,同时在其使用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的加快对林木幼苗的培育力度,并且使用幼苗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营林机械设备在选种、培育、锄草、育苗、选择、浇水等诸多环节中实现机械设备智能化,大大节省了植木造林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因为植树造林工作本身就具备季节性,所以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高质量、高效的造林工作,就必须要借助于现代先进的营林机械设备。现阶段,随着割草机、浇灌机、整地器具、拖拉机等机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工作,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林业的发展利用和保护工作。

2营林机械设备的发展方向

营林机械发展的好坏对我国林业以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同时,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又为营林机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林业的发展也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即在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设备的同时,做好设备的创新工作并进行自主研究学习。虽然近几年,我国已经加大了对营林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但是由于我国起步晚、发展慢,因此我国的营林机械设备以及生产技术始终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体。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创新和改造营林机械设备的同时,做好国外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工作。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机械设备进行自主创新和改造。使其逐渐适合我国的林业发展。此外,在研究和生产营林机械设备的时候,要注意将机械设备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还应将机械的通用性和专业性有效的结合起来,在确保不影响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尽量降低成本;在研究和生产营林机械设备的时,也要注重多元化生产,在满足其使用性能、内部构造及生产工艺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减轻机械重量、简化操作并降低成本。

3总结

林业机械篇4

【关键词】采运机械设备;安全使用

前言

全部或部分地用机器设备投入于林业生产中,以代替手工劳动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被视作林业生产机械化的范畴。广义的林业机械化包括森林培育、森林采伐运输和木材加工等的机械化。由于林业生产多在边远山区和人烟稀少的地区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林业采运过程中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对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加速林业发展、提高作业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如何是林业企业采运机械安全使用值得我们去探讨。

1、林业企业采运机械设备种类

电锯,由电动机驱动锯链进行切削作业的机械,其切削机构与油锯相同。由于电锯操作危险,体力消耗大,有逐渐被固定型造材设备所代替的趋势。固定型造材设备,由切削机构、进给机构和自控系统等组成。切削机构有链锯和圆锯两种型式:链锯适用于锯截直径大的原条;圆锯造材机有单圆锯、双圆锯和多圆锯3种,其中多圆锯造材机的生产效率较高。进给机构为链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多采用液压系统。打枝机,手提式打枝机以电动机或内燃机为动力,后者较机动灵活,适于伐区作业。固定型打枝机的切削部件是一个旋转圆环,圆环内安装若干把铣刀或锯齿形切刀。在圆环的前、后方设有伐倒木进、出料机构。作业时,伐倒木由供料机构输送,通过旋转圆环时,枝桠被旋转铣刀或切刀截掉。集材机,集材机是采伐树木的一种机械。在森林采运中,对原木或者原条进行集材作业,将各伐倒地点的木材汇集到山上楞场。木材随集材机一起移动,集材机利用自身的转载能力使木材采运过程中不受距离和方向的限制,减少了捡取木材所花的时间,并且现在存在轮式集材机,让木材和地表免于摩擦,对保护原木状况起到积极作用。伐木归堆机,林区木材收集运输机械,因操作简单,机动灵活,作业效率高,在发达国家使用极其广泛。机械臂的控制系统一般安装在前驾驶室内,作业人员无需下车,转身即可进行操作。在寒冷,多雨潮湿地区适用性更强。机械臂以及抓头可以360旋转,抓取木材极其方便快捷。依靠拖拉机后传动轴作为动力输出,带动液压泵,作为液压动力来源。木材装载机,森林采运机械的一种。卡车,用于运输木材的主要机械设备。

2、确保林业企业采运机械的安全使用的对策

2.1科学管理精心养护。木材采运机械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各生产单位必须配备有事业心、责任感、专研业务、技术精湛的专职技术人员做管理工作。在木材生产淡季,要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对采伐机械进行检修与保养,对需大中修的设备要妥善安排,实时到位,以确保冬运木材生产中的正常使用。在冬运开始前要根据设备状况留有余地,及时组织机械使用、保养、修理人员学习和交流机械操作的特点以及技术安全注意事项等。要准备好有关机械运行的特种技术装备,如机库、车间保温设备、蒸汽余热装置、热水锅炉、油水加热器、发动机保温被、蓄电池保温箱、防滑胎链等。并且准备好冬季生产运输材料,如燃料、油、防冻液的供应工作。为使采用机械工作条件良好运用,一定要在冬运生产前把运材公路和扳道线路与桥梁修好,以保证投入生产正常使用。

2.2按章操作合理使用。采伐锯的使用与维护,向油箱加油前应将汽油与机油放在无明火的取暖设备旁,达到一定温度后各按一定比例混合好,加入油箱。发动机难于启动时,可向气缸内注入少许燃油或火花塞加热后立即装好再起动。冷机起动时,可使混合气稍浓些,刚停机不久的热机起动则不需要供给加浓混合气。多次起动不着火时,应打开放气螺栓,把凝聚在曲箱内的燃油放出。发动机工作温度过低时,可在鼓风机进风孔处适当增设“保护罩”(可以透气性能好的纱布2——3层)。油箱使用后,应放在有取暖的室内,不要在露天长期存放。燃油箱中的剩余燃油,不要隔脙存放,以免机油沉淀并防止发生火灾。集材、运材设备的操作使用,集材、运材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它的性能。所以我们必须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不能超载、超速,要从提高效率、节约运行材料消耗、保证行车安全和避免机件过度磨损等因素全面考虑,判断出各种机械合理、先进的额定载量及额定运输速度。做好冷车发动,将发动机放水开关打开,用热水注入水箱,经过水套放出,这样灌注2~~3次,以预热发动机。不开点火开关,用手摇转10~~20转,注意关闭百叶窗与水箱帘。打开点火开关,关闭阻风门,用手柄摇发动机,以免蓄电池耗电过多。在特殊情况下,用电动机时,以不超过5秒为宜,连续两次不能启动时,应停歇一分钟再起动,若没有热水时,先将冷却水准备好,按上述方法起动发动机,发动机起动后,立即将水加入冷却系统(适于电启动车辆)。发动机起动后,应低速运转至水温40摄氏度以上才能起步。

3、采运机械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带挂车的原木运材汽车起步。按载重和坡度情况,使用一挡或加力档起步,加速油门要比驾驶单车时多踩一些,然后缓慢地放松离合器,待感到有拖挂找重量后,轮胎滚动,才松开离合器踏板。起步后应以一挡引驶一公里左右,待传动部分的温度稍升,再逐步换入高速度。避免运材汽车横滑,一旦发生横滑要及时处理。在冰雪道上,不要开飞车,应用中或低速行驶,特别滑的地段避免换档,若换挡应掌握好时机,联动要平稳。转弯时方向不要打得太快,加速、减速、给油、收油都不要太快,制动也不要太猛,这样可以避免因惯性作用使车辆发生横滑。当汽车发生横滑时,不要惊慌,应立即减低车速,同时将方向盘向轮滑走的同一方向转动,以修正行驶方向,避免继续横滑。运材汽车不能脱档运行。运材车,特别是带挂车的运材车,在冬运期间无论平路行驶或下坡,一般都不宜脱档运行,脱档滑行是非常不安全的。运材汽车转弯、上下坡时的行驶。运材汽车转弯前,在80~~100米以外即应降低速度,判断道路宽度,保持等速缓慢转弯。转弯时避免避免使用制动。运材汽车上坡时,若坡短可以适当利用车辆惯性力冲破;但坡道较长、载量较大时不可冲破。应按需要提前换入抵档前进,避免中途换档,坡上停车。在上坡完毕转入下坡时,待后部车辆通过坡顶,才可缓松加速踏板,并换入较高的挂档行驶。运材汽车下坡时,必须按坡道的长短和大小,预先换入低速档,控制车速缓缓下坡,下漫长坡时,可按需要使用制动器降低车速,但必须缓缓踏下制动板,制动时间不要太长,防止制动机构过热实效。并尽量少用紧急制动。采运机械的防冻。常用的防冻方法是及时放水及采取发动机冷冻前加防冻油。放水防冻的要求是,放水应等冷却水中水温降低至50~~55摄氏度之后进行,以免在高温时突然放水,机件急剧冷缩损裂,放水后检查水栓的畅通程度,对电起动车辆在放水后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一分钟,使水泵和冷却系统的水完全排净;对非电起动车辆则在放水后摇转曲轴若干转,以将冷却水完全排净。

林业机械篇5

[关键词]林业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3)04-0089-03

0引言

南京林业大学1958年成立“林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并招收本科生,1960年成立林业机械系,1998年与其它机械类专业合并调整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至今该专业已经招生55届,毕业学生二万多人。该专业2004年被批准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09年被批准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成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其特色在于以林业生产机械、木制品生产加工机械为主线,以机、电、信息技术结合为支柱,培养机械设计、现代制造技术、检测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江苏和全国的林业机械企业、木制品加工企业和机电制造企业提供既有扎实的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基础,又有丰富的专业机械知识的特色人才。

林业机械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研究对象和产品主要服务于林业生产和木竹制品加工生产等行业。国家近几年实行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等举措,对林业生产的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机械、木制品加工技术及装备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江苏省地处长三角的要地,其制造业(包括农林木业机械)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每年对机械行业的人才,特别是林业、木工等特殊机械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林业机械特色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十分旺盛[1]。但由于人才培养和教育缺乏先进方法和模式,导致林业机械化人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与先进农林机械数量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林业机械化人才已成当务之急,同时也对林业机械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林业机械涉及的门类繁多,譬如营林机械、木材生产加工机械、园林机械、人造板机械、采伐机械、厂内运输装备等等,仅用4年时间(半年专业课程学习时间)使学生成为胜任工作的技术人才是不容易的。过去那种以追求理论完整性为目的的培养方式是不适应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更不符合林机行业第一线工作的要求[2],必须在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始终围绕林业机械特色,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专业适应性。

1)拓宽基础: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必要的力学、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传动及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注重特色:根据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要为主干课服务;

3)创新实践:林业机械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纸上谈兵不能培养扎实的技能,加强实践和应用性知识的比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4)能力培养:还要注重人文科学管理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主体,以林业机械特色为核心,构建了“专业+特色”、“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理论-创新-实践-信息”相结合的人才。通过调整原有教学、人才培养思路,把科学和技术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教学方式等影响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综合改革与实践。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实施以“宽机械基础+重林业特色”为结构特征的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不仅强调了机械类设计专业的通识课程的掌握,更在专业特色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方面突出了林业机械特色。具体如下:在专业课程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将营林机械、采伐机械等合并入林业机械课程当中;将木材加工机械、人造板加工机械和厂内运输与气力输送合并为木工生产加工装备课程当中;以林业机械、木工生产加工装备、现代设计方法作为专业的必修课程,既突出专业特色,也强调了现代林业机械设计方法的重要性。将园林机械、泵与风机、林业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纳入选修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增设了农林信息化技术与装备和生物机电装备的新课程,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围绕林业机械特点将专业介绍、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特色专业创新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学习当中,使学生循序渐进熟悉林业机械行业,融入林业机械设计研究领域。

2.2实践了“教材+教学方法+实验室资源”的特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林业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确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是势在必行,也要落实到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林业机械专业课内容应力求体现我国当前林业机械的生产实际,兼顾国外林机现状,不能滞后也不能过于超前,不能局限于认识,以免使学生毕业后有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之感。林业机械系在构建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践”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通过建立以林业机械为核心的优秀教学团队,在专业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研究、实验室资源利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下面就林业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探索谈些体会。

“营林机械”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南京林业大学已经开设50多年,该课程既包括基本理论计算、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又包括正确设计、使用和调整。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专业课程。目前,该课程学时已由原来的120学时逐渐压缩到48学时。在减少课时、不减少基本内容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该门课程,营林机械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3-6]。

1)营林机械课程突出了“内容新、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宽、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原则,更名为“林业机械”,删除了一些过时的或与林业机械化发展需求不太相适应的内容,并以林业作物的完整生长过程和相应的林业操作为主线,各个生长阶段对应的林业机械为支线,构建了林业机械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了林业机械教学资源库,增加了如精确林业技术与装备、林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先进技术的介绍;

2)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方式,运用信息化技术分析典型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解剖典型机构的特点,分析其参数的设计过程,训练了学生对林业机械产品的性能设计和产品开发的各种创新思维方法;采用了启发、视频、第二课堂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获取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3)加大课程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现代林业机械实验室资源,如:林业机械陈列室、科学研究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和综合测试实验室等,修订试验大纲,增加了木材切削机械、病虫害防治机械、挖坑机等综合性、设计性课内试验内容;通过与省内外林业机械生产企业,如常州林机厂和苏州林机厂等长期开展科研合作和实践实习,教学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

2.3以学科优势、科研创新为支撑,构建了专业特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林业机械系依托林业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工程两个二级学科作为强有力支撑,充分利用学科科研优势带动专业发展。利用学科及实验室的优良平台为本科教学实践服务,使科研优势反哺专业建设。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大赛、训练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林业机械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林业机械特色,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挖坑机钻头的设计”、“高射程喷雾机设计”、“林木修剪机械设计”、“林果收获机械设计”等等内容,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结构设计能力;2012年本专业学生承担了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便携式生物农药喷洒技术的研究”,应用机械设计知识进行相关研究,验收成绩为优秀,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实行导师制,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挖坑机的设计”、“森林病虫害防治装备设计”、“森林灭火装备的设计”、“油锯的设计”等等,对林业机械装备的设计及应用的认识更加直观,积累了设计经验;本专业学生完成的“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林木病虫害防治农药自动喷雾系统”课题,“小型脉冲式热烟雾机发动机研究”课题的作品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中均荣获三等奖。学生在参与大赛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多种林业装备的设计过程,而且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的创新能力。

3结束语

总之,在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的指导下,结合南京林业大学林业机械特色,在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开展了林业机械相关课程及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在林业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以林业机械为特色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文化知识、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作为专业教师应该继续在林业机械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专业特色的合格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充平信.关于林业机械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等林业教育,1994,(2):13-14.

[2]李文彬,乔启宇.21世纪的林业机械工程发展的趋势特点及对本科人才培养要求[J].中国林业教育,1997,(9):22-24.

[3]马淑英,李国日方,邓春岩,郑立新,陈立东.“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78-81.

[4]黄亦其,周清,黎培辉,李岩舟,杨坚.农业机械学课程及其实践环节教学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331-332.

林业机械篇6

【关键词】林业机械;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林业机械化是森林培育、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核心生产力,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全面推进林业机械化发展,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加快造林绿化和林业机械标准化建设,提高木材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林业行业技术素质等。同时也是林业资源利用率的发展趋势。林业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林业机械化不单是节省人力,更重要的是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并对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林业机械的发展历史

1892年第一台拖拉机在美国问世后很快在林区获得应用但由于不适应林区复杂的自然条件效率较低。19世纪后期仿效采矿工业在林区开始使用铁轨道、木轨道和简易车辆搬运木材。20世纪初森林铁道开始用于木材运输。1913年美国制成蒸汽机集材绞盘机1914年德国制成第一台双人用动力链锯。从此林区开始用动力锯锯木和用绞盘机拖集木材。40年代末期苏联制造出履带式集材拖拉机。1957年第一批四轮驱动、折腰转向的轮式集材拖拉机问世因速度快、重量轻、耗油少、效率高而获得迅速发展。50年代末期各主要林业国都实现了木材生产机械化。6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工业和林区道路网的发展汽车运材逐渐取代费用昂贵的森林铁道运材。运材汽车发展成为具有随车液压起重臂的自装集运材汽车并与拖车组成汽车列车。60年代后期出现的伐区作业联合机是木材生产机械化的重大发展。

2.林业机械的应用

2.1造林育树

在此方面应用的有割灌机、植树机等。割灌机是造林和抚育幼林用的机械。一般多用于林地清理、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割除灌木、杂草和伐小径木,是小型轻便的机械。在割灌机上增设一些附属装置和设备后,还可用于收割稻麦、抽水、钻孔等,实现一机多用。植树机是机械化植树造林的主要设备,多与拖拉机配套使用.代替人工植树挖坑。一般由发动机如汽油机带动,通过传动装置,利用开沟器开沟植树。目前新型植树机均可随意调节开沟深度和植树深度。不受地理环境和遇到障碍物的影响,工作效率高,速度快。

2.2护林

护林方面的机械主要是为了保护林木,防治病虫害。其中有热雾发生器,俗称喷烟机,它是一种小型机械,一般由燃烧、冷却系统,燃油、空气供给系统,药剂供剂系统和启动系统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脉冲喷气式发动机喷发的高温高速气体的热能、动能和灼热的金属表面,使液态油溶性药剂剧烈蒸发雾化。高速气流与相对静止的空气相撞击,扩散成白色烟雾,随自然气流弥漫和渗透到待防治林木的各处。现在研制的热雾发生器,烟剂喷出更高更远,效果更好,其将向降低对人体危害的方向发展。

2.3木材生产切削

此类机械包括伐木、打枝、造材、剥皮和削片用的机械。如木材剥皮机,主要由进料机构、出料机构、刀盘、传动系统、底架等部分构成。目前新型剥皮机具有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剥皮效果好、剥皮净度高,木质损伤小等特点。还有伐区作业联合机是用于伐区作业的多工序机器。它运用农业联合收割机的原理,将传统的各个独立工序合并,由2~3台甚至一台机器来完成,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4林业起重输送

我国为营造热带经济林和东北防护林开始引进履带拖拉机、植树机、幼林抚育机等营林机械并引进动力链锯、集材拖拉机和绞盘机等木材生产切削机械和林业起重输送机械。该类机械包括集材、装卸、选材、归楞、等作业用的机械,主要有森林铁道和机车车辆、林用汽车、拖拉机、绞盘机等。我国的林业生产发展相对缓慢,主要是对林业机械的应用重视不够。要想提高森林覆盖率,发展林业生产,就必须大力推广林业机械,使传统的林业种植和生产方法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发展新一代林业机械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的要求,更是发展与振兴林业的必由之路。

3.林业发展的展望

针对目前使用的林业机械与未来机械化程度的需要,林业机械应具有的特点是高效、节能、功能全、环保安全性高,专业的超酷设计,少占有存放空间,轻松的启动装置,卓越的操作手感,低噪音的工作环境,高效率的节能,清洁的废气排放,无烟和无刺激气味。在其设计和制造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制造林业机械应充分考虑人员操作的安全,工作环境的尽量舒适、便捷,劳动强度的降低,工序的简化等。同时应加大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使操作人员通过仪表装置随时了解机器的工作状态,使机械发挥最大的效能,为使我国林业机械及木工机械制造满足林业生产和木材工业发展的需要,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4.结束语

优化林业装备结构和提高机械装备水平,以后在整个林业生产中,林业专用机械将逐渐取代由其他部门引进的作业机械;多工序联合作业机将代替单工序机械;自行式机械将代替牵引式机械。随着森林资源日趋减少,营林机械将成为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林业机械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机械系统的研究将得到重视。在中国,由于特定的自然、经济条件,林业生产中手工生产、机械化生产和全盘机械化生产将有一段并存时间,而后逐步向全盘机械化过渡。[科]

【参考文献】

[1]2009-2010年林业机械市场调查及发展预测报告.

林业机械篇7

1林业机械产生故障的原因及特点

1.1产生机械故障的原因。所谓机械故障,是指机械设备因偏离其设计状态而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现象。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林业机械在其使用及设备运行中,会受到周围因素(包括机械使用的外部环境、执行操作的工作人员、设备故障的维修人员)、机械内部结构能量、潜伏能量(铸件的内应力和装配内应力)等各种能量的作用和影响,当这些以热能、机械能、化学能形式而存在的能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将导致有害过程的出现,首先引起如摩擦引发损伤等的机械零部件初始性能和状态的变化,再次引起如尺寸公差等的机械零部件结构参数的改变,最终引起如速度变化等的机械结构参数的改变。机械故障有很多,比如松动、脱落等的松脱型故障;变质、疲劳、老化、异常磨损、剥落等的退化型故障;压痕、变形、拉伤、开裂、断裂、龟裂、烧蚀、腐蚀等的损坏型故障;堵塞、漏水、漏气、渗油等的堵塞与渗漏型故障;过热、性能衰退、功能失效等的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间隙过大或过小、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干涩等失调型故障。1.2林业机械故障的特点。由于引发机械故障的原因不同,致使机械故障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故障类型又可同时作用于某一零部件,即同一零部件往往存在多种故障机理、产生多种故障模式。同时,由于这些故障机理的表现形式、存在程度各不相同,致使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机械产生故障等级又会相互转化、改变。故障的潜在性、分散性,当机械在使用中所出现的损伤发展到使零部件结构参数超出允许值,但机械功能输出参数未超出允许值时,即出现了潜在故障。机械故障的潜在性可通过清洁、、紧固、调整等维修手段来减缓或消除损伤的发展。故障的渐发性、耗损性,林业机械的退化型故障或者功能失效型故障,其发展都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伴随着能量与质量的逐步变化而发生的,这些故障属于局部的、不完全的,且是缓慢变化的,虽然通过简单的维修即可使机器正常工作,但某些性能不可能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因此,应将某些零部件更新换代,并在以后的使用中注意机械的运作时间。林业机械无论是出现了潜在故障,还是功能故障,甚至是处于极限技术状态,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轻则减少机械的使用寿命,或者影响生产的成本(涉及维修费用)和质量;重则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测与维修或者是更新。

2林业机械故障的维修与管理

2.1预防。1)减少有害物质的入侵。在林业机械使用过程中,要尽力减少有害因素的影响。一要减少如土壤、灰尘等非金属物质以及金属屑、磨损产物等的影响;二要避免如雨水、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等通过机械零部件的缝隙、对外通道等进入机械内部而腐蚀零部件。2)定期做好机械的。良好的可降低零件的磨损速度,还能保持其适宜的工作温度和正常的工作间隙剂的使用要科学、合理:一要根据季节和环境的不同,以及机械结构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别、不同牌号的剂;二要注意剂的质量和数量,使用效果不佳时一定要及时更换,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3)保证正常的工作载荷。机械零部件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一方面要保证机械的力所能及,避免在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工作,并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增加;另一方面,要保证机械中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在工作中处于各自正常的范围,防止高温下运转和低温下超负荷。2.2维修。1)故障分析。鉴于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在维修中要高度重视故障的分析工作,以便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产生的原因、机理的识别。首先要对机械使用的现场进行调查,收集如环境、时间、摄像、操作规范、以往维修报告等相关资料,以便对故障零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其次,通过对故障零部件或设备的各种试验检查及理论分析,确定故障所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再次,将初步检查、试验检查、理论分析中所获得的全部资料。所得出的全部测试数据及调查记录,予以集中整理,进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2)有效维修。维修是排除或消除故障隐患,恢复林业机械技术性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对于林业机械故障的处置,一要按照相关维修保养规程,并根据维修工作人员的多年实际经验,采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机械故障进行合理的保养与维修;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修理方法,如零件修理法、零件换用或替代修理法,以及零件弃置法等,并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维修方法。3)定期检测。定期检测主要是针对预防故障发生、及时发现已有故障而做出的基本措施,所谓定期是具有长期性的,相关检测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林业机械点检、定检以及巡检的相关内容与知识,并能够将检测制度切实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其中,点检是指林业机械操作人员应该在林业机械操作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在运行过程中时刻观察运行状态,对已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配合维修人员共同解决问题;而定检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维修人员定期对林业机械进行全面检测,做到认真仔细,以便技术人员对设备的实际情况了解,包括性能状况等内容;还有巡检主要是指对技术人员与维修人员在工作中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监督,巡检人员要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及对林业机械的熟悉与了解等能力,能够对林业机械维修与操作提供合理意见,帮助他们更好的维护林业机械运行。

目前,林业机械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林业生产管理中应用较为频繁,由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设备自身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林业机械故障发生几率逐渐增高,对林业生产管理非常不利。而针对如何解决林业机械故障问题,上文中已从故障形成的因素进入研究,并结合林业机械实际应用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预防与维修的管理能力,将制定的有效维修与预防方法落实到实际林业机械管理中,提高应用效率。

作者:刘月军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公路管理站

参考文献

林业机械篇8

关键词:林业机械;故障诊断;维修

由于林业机械的使用频率大,作业强度高,所以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设备的老化、磨损以及变形等现象,影响到林业生产的进行。林业机械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效率,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所以说为了保证林业机械能够保持优良的性能,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率,要对其故障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可以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故障的发生率,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为林业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林业机械故障的分析

1.1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

引起机械故障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外部环境因素,机械结构因素以及组件的化学因素。外部因素中,主要是和机械设备运行的周围环境,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机械维修人员的水平等等有关。机械结构因素主要是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荷载,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热能等,在设备长期运转的情况下,就会对设备的结构产生影响,产生磨损和断裂等现象。组件的化学因素,主要是机械设备在制造的过程中,零件所使用的材料或者是焊接工艺等因素,在机械运转的过程中,受到内应力等的影响,使机械的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机械故障。

1.2几种常见的机械故障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有害作用,首先导致各种零部件出现损伤,进而影响、改变机械的输出参数。机械故障种类:一为包括松动、脱落等的松脱型故障:二为包括变质、疲劳、老化、异常磨损、剥落等的退化型故障;三为包括压痕、变形、拉伤、开裂、断裂、龟裂、烧蚀、腐蚀等的损坏型故障;四为包括堵塞、漏水、漏气、渗油等的堵塞与渗漏型故障;五为包括过热、性能衰退、功能失效等的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六为包括间隙过大或过小、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干涉等失调型故障。

1.3林业机械故障的特性

1.3.1故障的多样性、多变性

在林业机械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引发不同的机械故障,在同一零件上会有不同的故障类型产生,所以作用在同一个零件上的故障所产生的机理是不同的,故障模式也不相同。在故障产生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机理的表现形式会发生转变,所以故障等级会相互转换,故障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

1.3.2故障的潜在性、分散性

机械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机械的振动或者高速运转所带来的磨损等会对零件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会超出零部件结构的极限值,但是还在机械设备的功能值范围内,对于这类故障可以通过清洁、和紧固等手段来修复,这些都属于是潜在故障。机械设备的使用环境不同,设备运行的各种参数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对于故障的诊断往往判别不清,故障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1.3.3故障的渐发性、耗损性

在机械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会对机械的零部件产生磨损,使用的时间越长,对零部件的磨损就愈加严重,当能量与质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到机械的性能,由此产生故障,这些故障都是逐渐引发的,可以通过更换零部件达到维修的目的。但是对于机械性能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轻则会影响到机械的使用寿命,严重的情况下,会威胁到人员的安全,所以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检测要及时,保证机械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下。

2林业机械故障的维修与管理

2.1预防

2.1.1减少有害物质的入侵

在林业机械使用过程中,要尽力减少有害因素的影响。一要减少如土壤、灰尘等非金属物质以及金属屑、磨损产物等的影响;二要避免如雨水、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等通过机械零部件的缝隙、对外通道等进入机械内部而腐蚀零部件。

2.1.2定期做好机械的

良好的可降低零件的磨损速度,还能保持其适宜的工作温度和正常的工作间隙。剂的使用要科学、合理:一要根据季节和环境的不同,以及机械结构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别、不同牌号的剂;二要注意剂的质量和数量,使用效果不佳时一定要及时更换,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2.1.3保证正常的工作载荷

机械零部件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一方面要保证机械的力所能及,避免在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工作,并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增加;另一方面,要保证机械中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在工作中处于各自正常的范围,防止高温下运转和低温下超负荷。

2.2维修

2.2.1故障分析

鉴于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在维修中要高度重视故障的分析工作,以便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产生的原因、机理的识别。首先要对机械使用的现场进行调查,收集如环境、时间、摄像、操作规范、以往维修报告等相关资料,以便对故障零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其次,通过对故障零部件或设备的各种试验检查及理论分析,确定故障所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再次,将初步检查、试验检查、理论分析中所获得的全部资料。所得出的全部测试数据及调查记录,予以集中整理,进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2.2.2有效维修

维修是排除或消除故障隐患,恢复林业机械技术性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对于林业机械故障的处置,一要按照相关维修保养规程,并根据维修工作人员的多年实际经验,采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机械故障进行合理的保养与维修;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修理方法,如零件修理法、零件换用或替代修理法,以及零件弃置法等,并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维修方法。

2.2.3定期检测

平时要做好林业机械的点检、定检、巡检制度。点检即由机械操作人员在机械运行前、中,后对设备进行监护,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定检即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对机械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测,制定设备技术性能状况;巡检即由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及深厚机械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重点监控,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3结束语

在现代化林业生产中,已经普遍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减少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机械化作业的过程中,要保持机械的正常运转,才能够保证工作效率,而在高负荷的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会受到影响,在长期的磨损和消耗下,设备的性能会有所下降,所以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故障的检修与处理。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正确操作,按照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进行操作。在停工阶段,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总结出常见故障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的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几率,为林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艳华.机械故障的形成及其特性分析[J].才智,2010年21期.

林业机械篇9

关键词:林业采运机械;应用;发展趋势

1木材切削机械类型与应用

1.1固定型造材设备由切削机构、进给机构和自控系统等组成。切削机构有链锯和圆锯两种型式:链锯适用于锯截直径大的原条;圆锯造材机有单圆锯、双圆锯和多圆锯3种,其中多圆锯造材机的生产效率较高。进给机构为链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多采用液压系统。固定型造材设备可与贮木场中其他作业机械(如原条卸车、原木分选、归楞、装车等机械)组成生产流水线;也可单独构成造材自动流水线。

1.2电锯由电动机驱动锯链进行切削作业的机械,其切削机构与油锯相同。由于电锯操作危险,体力消耗大,有逐渐被固定型造材设备所代替的趋势。

1.3打枝机手提式打枝机以电动机或内燃机为动力,后者较机动灵活,适于伐区作业。固定型打枝机的切削部件是一个旋转圆环,圆环内安装若干把铣刀或锯齿形切刀。在圆环的前、后方设有伐倒木进、出料机构。作业时,伐倒木南供料机构输送,通过旋转圆环时,枝桠被旋转铣刀或切刀截掉。摩擦式成捆打枝机有一个体积很大的V形框架,框架的一侧有8组~10组驱动链条,另一侧是带有许多档铁的侧壁。将伐倒木用起重机装到框架内,当链条以一定的速度运转时,伐倒木随着链条向上运动,同时沿某一轴线转动,达到一定高度后跌落下来同其他树木及侧壁碰撞。由于伐倒木之间及与侧壁间的碰撞和摩擦使枝桠折断、粉碎。这种打枝机生产效率高,但打枝质量差,适用于针叶树种。

2起重输送机械类型与应用

林业生产过程中将木材等物料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地点的机械。其转移动作有间歇性和连续性两种方式。

2.1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按运动机构作用的不同分单动作起重机械、复动作起重机械和木材装载机3类。单动作起重机械只需一个运动机构,物料在一直线方向上运移。复动作起重机械具有垂直方向运动的起升机构和实现物料存水平方向运移的机构,主要有桥式起重机和旋转式起重机两种。

2.1.1缆索起重机缆索起重机由桥式起重机演变而来。其主要特点是用钢丝绳代替金属结构的桥架,所以整机重量轻跨度在60~80m范围内,用于原木、原条的装卸车和归楞怍业。有固定型、移动型和双联缆索型3种。其中移动型缆索起重机的承载索同结在两个塔架上,塔架可沿两条平行轨道运行,作业范围更为广阔。双联缆索起重机的起重跑车可利用钢丝绳系统,在4根立柱问的场地范围内活动.适用于临时性贮木场的原木归楞和装车作业。

2.1.2桥式起重机主要依靠两个往复运动的综合,使起重物品能在任意水平方向上移动其中普通桥式起重机应用在车问内部,由运行的桥架和起重小车组成,由电力驱动。桥架装有车轮,沿轨道作平行移动,轨道没在建筑物墙壁上部,起重小车可以沿着桥架上的轨道运行,小车上设有升降机构,使物品作垂直运动。龙门起重机的桥架支持在两个支腿上,支腿由下横梁联系在车轮上,沿着地面轨道运行。适用于在露天的场所作业,其跨度在5~30m范围内。装卸桥是在龙门起重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龙门起重机的跨度超过30~35m,并且具有悬臂时就成了装卸桥。其装载小车的运行速度和生产效率部较高。

2.2输送机械输送机械有链式输送机、索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和气力输送装置等。主要用于运送原条、原木、板方材、术片、锯末、树皮等物料。纵向链式输送机以链条作为牵引构件,适宜于贮术场作业。索式输送机以钢丝绳为挠性牵引构件,其重量轻、长度可达500m以上,适用于贮木场传送原木进行选材。带式输送机的挠性牵引构件兼作承载构件,物料直接加在传送带上传送,气力输送装置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用于输送散碎物料,如木片、锯屑等。

林业机械篇10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学科之间有着极大的交叉与渗透,加速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这一领域中,机电一体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向机械工业的渗透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其对机械工业的产品机构、技术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工业生产已经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点

1.1安全性高

相对而言,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功能。当遇到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电力故障时,它都能自动启动相应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使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1.2使用性能高

由于数字显示和程序控制的普遍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手柄数量和操作按钮大大减少,简化操作,使用方便。由于预设程序开始逐步被电子控制系统操控,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对全部动作的大量重复。此外,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还可以实现随机自动寻找最佳的工作程序,实现了自动最优化操作。

1.3生产能力高

由于具备了较强的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控制和检测灵敏度、精度、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身自动控制系统,可确保机械执行机构的动作能够按已设计的要求完成,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也能得到最佳保证。此外,由于自动化的成功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

1.4适用面广

由于不受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的限制,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和功能水平。另外,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因具备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而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对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林业机械上的应用

2.1在原有的林业机械产品中,增加信息处理装置(如计算机控制的拖拉机机具升降装置、贮木场木材造材自动化等)或利用微电子装置代替原产品的部分机械控制机构(如微机控制自动喷灌等)。

2.2在新产品设计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全新概念,开发出以电子技术为主的新产品,这些产品的机械本体相对较简单,但加上电子装置后,产品的功能大大超过纯机械产品,如各种实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及目前市场销售的静电喷雾器、松籽破壳机等。

2.3将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开发出以前无法实现的高技术产品,如激光测距森林罗盘仪、林业遥感遥测技术等。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效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用来设计新型的产品,还可用来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常可以取得以下一项或几项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3.1简化机械结构使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并增强可靠性。

3.2提高产品性能使其在动态和静态精度、效率、操作性、节能等诸方面得到改善。

3.3增加功能,扩大用途。

3.4提高自动化程度不仅可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更多地代替脑力劳动。

3.5获得柔性(灵活性)即利用软件来改变机器的工作程序,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3.6智能化即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主动适应能力。

3.7系统化不仅组成单机系统,而且能组成多机综合系统,完成复杂的生产任务。例如,柔性制造系统(FmS)、集成制造系统(1mS)等。

四、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方法

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方法,就是如何综合利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各自的特长,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元部件,来组成最优机器系统的问题(机器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功能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可以满足人们对它提出的某种使用要求,如数控机床系统、液压自动控制系统等)。具体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4.1取代法

这种方法是在以机械结构、强电控制为基础的机器中,用适当的通用或专用电子设备取代其中某些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改进老产品时,常用此方法。如用可编程控制器和微计算机等,来替代机械式的凸轮、离合器、脱落蜗杆等控制机构,代替气动、液压控制系统,代替插销板、步进开关、程序鼓、时间继电器等继电接触式强电控制器。此法不但能简化机械结构,而且能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如果采用电子式传感器,例如光电式(光栅、光电开关等)、电磁式(感应同步器、旋转变压器等)或其它电动式(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的传感器作检测器时,就容易同电子式的控制器相匹配。这些传感器能把非电量的位移、压力、温度、湿度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便于采用电子技术。用电子式检测器来取代机械挡块、刻度盘和行程开关等,在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方面也是有利的。

4.2结合法

在新产品设计中,常用此法。通常,把各功能部件或子系统,都设计成该机器系统所专用的。因此,各要素之间的匹配问题已得到充分考虑,接口很简单,甚至可能互相融为一体。在国外,已有把电动机(驱动器)与其控制器作成一体的产品出售。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计算机普及的今天,集成电路检测器能与微型机系统相兼容。因此,完全能够设计出执行、驱动、检测、控制与机体五要素融合为一体的新产品。

4.3组合法

如将结合法构成的功能模块,象积木块一样用来组合成各种机器系统,则称组合法。同样的功能模块,可用来组合成不同的机器。例如,把液压各系统中的驱动器、检测器和控制器作成机电一体化的驱动功能模块,可以用来驱动不同的液压系统。在新产品系列设计和设备技术改造中,采用这种方法可缩短设计研制周期,节约工装设备费用,利于生产管理和便于使用维修。

参考文献

[1]李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之我见[J].价值工程,2011,(3).

[2]谢佳.略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J].综合研究,2011,(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