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缺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30:15

资金缺口篇1

[关键词]养老保险;养老金缺口;原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截至2012年底,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障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5年至2012年连续八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0%。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待遇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共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也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和稳定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实行“统账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老龄化等问题的综合作用,养老保险金的收支缺口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进程以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缺口”出现的原因

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办法,即设置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个账户。而在此之前,却是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已经退休的职工由当代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支付,等当代人退休后由下一代为其支付。然而,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当代人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会逐渐提高,制度运行将越来越困难。1997年,国家通过改革,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添了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仍然发挥着现收现付的功能,当代人缴费为已经退休的人提供基本养老金;而个人账户则作为居民个人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金,所有权属于个人。

(一)养老保险隐性债务

制度转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隐性债务的问题。隐性债务是指,假如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停止实施,在这一时点上,所有已退休老人和在职职工应该领取的未来养老金和所有积累的权益的现值。制度转轨以前,已经退休的职工(称之为“老人”)以及转轨前已经参加工作的职工(称之为“中人”)并没有个人账户,更未向个人账户存过养老金,然而按照转轨后的制度,他们每个月除了领取由社会统筹账户支付的养老金外,还要从个人账户中领取养老金。这部分资金缺口事实上就是由于制度转换而出现的成本问题,如果当期的社会统筹资金可以支付当期退休人口的养老金,隐形债务的问题就会被掩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不能完全支付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费用,那么就出现了隐性债务的显性化。由于隐性债务显性化出现的资金缺口,代际缴费已无法弥补,就需要其他的筹资渠道来解决。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居于责任主体地位,应该由政府财政履行兜底责任;《社会保险法》亦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二)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所谓“空账”,是指尽管你的账户里名义上有钱,但实际上却只是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我国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双账户办法,尤其是个人账户实行的是产权为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原则上不能调剂挪用。但是实际操作中,两个账户却并未真正实现分账管理。也就是说,两个账户的资金混在一起,并未严格分开,这就给政府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提供了可能性。隐形债务显性化带来了养老金支付的缺口,而本应由政府财政履行的兜底责任政府并未履行,那么最直接也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进行当期支付,这就造成了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普遍财力紧张,为缓解支付压力,挪用个人账户资金的问题相当普遍。根据郑秉文的测算,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经超过2.2万亿。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3.32亿人,超过总人口的23%。老龄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由于人口生育率大幅下降会导致人口总扶养率的上升。在人口结构还相对年轻的现在,三个劳动年龄的人缴纳的养老金用于支付一个老人的退休金;但到2050年,由于抚养率的大幅上升,大约只有一个劳动年龄的人的缴费来支付一个老人的退休金,如果还要保持目前的养老金覆盖率(即养老金水平与平均工资之比),肯定就会出现很大的收支缺口。另外,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也在稳步提高。1980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当平均寿命提高而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老年人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势必造成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年数的增加,这将给养老金发放带来越来越重的压力。

二、“缺口”的规模

(一)养老保险金当期结余

由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实际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参保的人数逐年在增加,这就导致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大于支出的增长速度,因此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表1)。但是,这只是表明,养老保险金的当期支付没有问题,真正的支付压力只是被延后了而已。短期内,中国的养老基金当期财务是安全的,但当扩面征缴的人群进入退休时,支付缺口将逐渐显现。

(二)隐性债务测算

我们以1997年制度统一为时间点,将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新旧制度断开,使其历史债务量化、固化。养老保险历史债务中,“老人”数量只减不增,按1997年平均退休年龄57岁计算,到2017年这些“老人”平均年龄77岁,业已超过平均寿命;到2030年“老人”历史债务只剩下不到55亿元。“中人”历史债务偿还期间较长,按1997年参加工作人员的最小年龄18周岁(60岁退休)计算,到2039年左右“中人”全部退休,其历史债务已全部显化出来;到2055年最年轻的“中人”也已76岁,届时“中人”债务也基本偿还结束。至于尚未退休的“中人”的旧制度欠账,在其退休前一直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无须现时处理。

表2显化的中国城镇企业养老保险隐形债务(亿元)

数据来源:林治芬“政府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研究”,见《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郑功成,人民出版社2011.3

(三)政府补贴规模

鉴于养老保险资金存在的缺口规模不断上升,国家开始每年对养老保险金进行财政补贴,防止缺口继续扩大,维持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而补贴的规模也在逐年递增(见表)。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补贴的规模与当年需要偿还的隐性债务规模相近,政府终究还是承担了隐性债务的偿还问题。事实上,由于制度转轨形成的隐形债务问题,政府本应主动承担起偿还及兜底的责任,但现在却变成了被动的补贴。

表3财政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补助(亿元)

数据来源:2002-2011年数据来源于陈文辉《养老金万亿缺口国民如何养老》,21世纪网2012.6.30;2012年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三、解决“缺口”问题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的分析,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主动并尽快偿还养老保险金的隐性债务,拓宽养老保险资金的筹资渠道,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运营收益。同时,要继续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责任体系。在加速老龄化和平均寿命提高的背景下,适当延迟退休年龄也是有效缓解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的途径之一。

(一)增加社会保障投入

由于制度转轨而形成的隐形债务问题,归根结底是政府的历史欠账。政府不应该只是被动的等到隐形债务显化后,通过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或者以补贴的方式去偿还,这样会给财政支出造成越来越大的负担。比较可取的方法是政府主动承担起隐性债务的偿还责任,对每年的显化规模做出精确测算,并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解决。而且,我国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国有企业利润规模不断扩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增加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同时,还必须做实个人账户,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分账管理,彻底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挪用个人账户资金虽然可以缓解当期养老金支付压力,但持续挪用,“空账”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严重影响养老保险金的投资与保值增值,而且这些“空账”所有者退休后政府将面临更大的支付压力。持续扩大的“空账”规模还会引发社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质疑,导致公众恐慌,这将严重削弱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作为养老金的实际管理者,还要做好养老金长期投资的规划和论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注重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要结合当前金融市场改革的背景,改变以往养老基金投资只依赖于银行存款、国债等传统渠道,积极寻找稳妥增值的途径,实现养老金投资途径的多元化。

(二)完善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责任体系

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有过度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的风险。从国际上看,养老保障体系通常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在美国,养老金总资产20多万亿美元中,政府养老金占比12.5%,企业年金占比64.0%,个人退休账户占比23.5%。而在我国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非常薄弱。作为唯一支柱在苦苦支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明显力不从心,除去各类缺口问题,替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运行多年但步伐缓慢,不管从占GDp比重、员工参与率和替代率方面,都与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在公众对商业保险的认知度较低的情况下,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对基本养老保障的支持也显得力不从心。政府应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实施企业年金计划,刺激商业养老保险险种的推出,以此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缓解过度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带来的风险,尽快形成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责任的合理分担。

(三)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执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为男性60岁,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是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迄今已经40多年。与此同时,1980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预期寿命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中国预期寿命提高的趋势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持续。预期寿命的增加,说明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大幅改善,从客观上给予了提高退休年龄很大空间。从理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我国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了缴费年限,按照待遇计算的办法,也提高了参保人的待遇,因此,要提高退休年龄,是制度的内在要求,同时也会延缓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参考文献]

[1]徐晓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缺口的宏观控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2]梁君林,蔡慧,宋言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显性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0(5)

资金缺口篇2

随着外部融资受限,仅仅依靠自身积累将难以填补大额的资本金缺口,我国银行业该何去何从?

资本监管趋严

按照《指导意见》,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9.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为10.5%、8.5%。虽然2010年的银行业大规模融资,令整体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但达标状况仍不容乐观。

截至2010年底,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中、交行已不能全部达到上述两率指标。按照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标准,另外八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两率达标的仅浦发和兴业两家银行。

近期,银监会又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层层加码,令商业银行达标难度更大:

一是将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列入加权风险资产,而过去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在测算风险加权资产时,仅包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加权资产两部分;

二是调整部分资产的风险权重,如将评级在BB-以下的企业的债权风险权重从100%提升至150%,特定高风险资产组合的风险权重可根据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及信贷风险的变化提升至大于或等于150%,对五年期(不含五年)以上的长期贷款通过期限调整系数对风险加权资产进行调整。

这些措施将增大商业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规模。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分母的加大,将导致商业银行现有资本充足率下降,增加未来资本指标达标的难度。

此外,监管部门近期在拨贷覆盖率基础上增加拨备率指标,商业银行计提拨备压力陡增。

应监管部门的要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即拨贷率,下称拨贷率)不低于2.5%,同时贷款损失准备金占不良贷款的比例(即拨备覆盖率)原则上应不低于150%,两者按孰高要求执行。拨备覆盖率仅针对不良贷款,而拨贷率则无论商业银行是否出现不良资产,只要投放信贷就必须计提拨备,这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更强。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水平显著提高,但拨贷率水平与2.5%的监管要求存在明显差距。2010年底数据显示,13家上市银行中,仅有农行、建行和浦发行达标。

万亿资本金缺口

初步测算,如果13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监管要求,在不进行再融资、仅考虑利润留存补充资本金的情况下,2011年-2016年,13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缺口合计达到7885亿元,总资本缺口合计达到13919亿元。

如果13家上市银行拨贷率未来每年均达到监管要求,2011年-2016年新增计提拨备合计达到10769亿元,2010年底上述银行拨备余额合计仅为7942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六年时间里上述银行拨备规模将增加1.4倍,这对各家银行的利润将造成重大影响。

《征求意见稿》中,商业银行受冲击最大的部分将是调整部分贷款的风险权重。目前尚未明确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调整的具体细节,如果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统一从100%调整到150%,按照13家上市银行平均中长期贷款占整个贷款比重约60%,整个贷款占加权风险资产约90%来估计,上述银行资本充足率将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接近2个百分点。

为弥补此项不利影响,总资本和核心资本缺口分别需要高达约9000亿元和7000亿元。这将对商业银行形成重大影响,因此,监管部门此项政策调整需慎之又慎。

外部融资渠道受限,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捉襟见肘。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补充资本金的来源将越来越困难。首先,股票市场难以承受商业银行大规模融资。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融资占整个市场融资规模超过40%,当年我国股市摘得全球ipo融资桂冠,但其跌幅全球排名倒数第三,这种局面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满足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融资需求。其次,次级债作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受到较多的限制,监管部门做出了严格约束,而混合资本债属于创新资本工具,监管部门审批较谨慎,目前仅兴业、民生、浦发、深发展等少数银行发行过混合资本债,且发行规模均偏小。

做好资本减法

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机构对于资本的需求普遍提高。欧美银行主要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来筹集资本,而中国银行业则从资本市场上大规模融资来补充资本。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即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上来看,欧美银行主要是缩减分母,中国银行业是增大分子。当前,中国银行业增大分子的努力受到较多限制,通过股权和债券融资来补充资本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作为股东的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可考虑进一步降低银行业利润分红比例,提高利润留存的规模,持续补充资本金。近年四大行利润分红基本维持40%左右,股份制上市银行一般不到20%,四大行可借鉴股份制上市银行的经验,大幅降低利润分红比例。但仅仅依靠利润留存来补充资本金远远满足不了风险资产的快速增长。

一些拨备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如工行、中行已主动下调了2011年新增贷款规模计划。而加强资本管理,将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约束型业务转变,可谓一条解决资本缺口的出路。一是优先发展风险权重低、流动性强同时客户需求也高的业务;二是对于风险权重高、流动性弱但客户需求高的业务,可通过提高定价转嫁成本的业务继续支持,否则采取退出战略;三是剥离风险权重高、流动性弱同时客户需求低的业务。

此外,开展资产证券化和贷款转让已势在必行。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资产证券化经过近6年试点,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我国贷款转让市场交易规模2008年已达到8000亿元左右,2009年以来随着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增长,贷款转让业务加速发展。

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存短贷长的矛盾凸显,客户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方面需要新增贷款调结构,更重要的是存量贷款的调结构。而开展贷款转让和资产证券化,不仅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达到监管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

除了银行业自身的积极应对,宏观政策的支持也是银行业度过资本困境不可或缺的条件。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保证一个较长时期内利差的合理水平。

根据国际经验,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在利率市场化后均出现了利差收窄的趋势,如美国存贷款平均利差由利率市场化前的2.17%下降到之后的1.63%,日本由3.15%收缩到2.33%,中国台湾由4%减少到不足3%。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将会收窄利差和商业银行息差水平,导致银行赢利大幅下降,平均利差将由当前的约2.8%下降至约1.3%,商业银行息差由当前的约2.4%下降至0.7%-1.2%。

资金缺口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缺口;金融创新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4-0017-05

中图分类号:F830.4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多年来,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强位弱势”群体,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高度关注。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创造社会财富、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技术创新、扩大出口以及培育企业家精神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其中一个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融资难问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为社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为国家创造了60%的国民收入和40%的利税,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常常会遇到金融缺口,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占66%,银行贷款仅占11%,但80%以上难以获得相应的贷款。可以说,金融缺口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Stiglitz、weisss(1981)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信贷配给现象,指出由于借贷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倾向于给那些能够提供充足抵押的企业或项目放贷。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中国由于缺乏中小金融机构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张捷(2002)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来自于企业经营规模“小”这一共同的经济特征。陈晓红(2004)从银行角度分析了融资难的信用评级、抵押担保和风险管理等问题。王丽娅(2005)从政府层面和宏观领域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和战略选择。孔继红(2006)从企业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解释了金融缺口形成的原因。王亚飞、杨华荣等(2009)研究指出我国长期金融抑制政策造成了农村金融缺口,对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存在也有很大的解释力。可见,如何缩小金融缺口将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并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成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生效,创业板相继推出。但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融资难问题仍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约束。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要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单靠一或几种制度安排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从它产生的根源――金融缺口着手。金融创新对于缩小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供给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对中小企业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金融创新的视角提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二、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形成的机理及原因

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性存在,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直接原因。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形成有其内在的规律,同时又受信息不对称、政府管制、金融结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形成的机理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的资金流程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以形成资本,即国内储蓄一投资一资本。上面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形成发展的障碍。中小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难以从资金供给方获得有效需求资金,导致供求关系链条断裂,即出现中小企业金融缺口,从而难以达到资金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中小企业有效资金供不应求,出现金融缺口,既有供求双方的原因,又有来自政府管制的影响。从根本上说,金融缺口是由我国严重的金融管制造成的,在我国货币市场上,实际利率没有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来自政府的管制利率,管制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导致资金的过渡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从而出现金融缺口。同时,由于银企信息显著不对称,使得资金有效供给减少,加剧了金融缺口。下面构建一个中小企业金融缺口模型,对这一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在完全竞争的货币市场上,初始的资金供给曲线为S0,需求曲线为D0,二者的交点e0(p0,Q0)为市场均衡时资金的价格和数量。但在我国,由于贷款基准利率是由国家制定的,从而决定了管制的资金利率低于市场出清利率,即i

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高度国有垄断,国有金融机构占据了社会资金的绝大部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大大降低,供给曲线在图上由S0向左上方平移到S1,加上利率管制,金融缺口由Q1Q2变为Q1Q2,扩大了Q1Qi。

(二)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形成的原因

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广泛且客观存在于所有的融资活动中,企业无论是向国有金融机构,还是非国有金融机构或是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都会遇到与资金供给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障碍。在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投资风险认识的不对称。中小企业认为可行的项目,金融机构等出资者却可能认为风险太高予以拒绝,或要求更高的利率或者抵押品。(2)赢利与亏损负担的不对称,企业可以借用财务杠杆为公司赚取更多的财富,而一旦亏损,为公司错误决策买单的则可能就是出资者。(3)经营能力的不对称,资金供给方虽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家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决策能力等,但是无法做到确切掌握。

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普遍分布着经营风险不同的众多企业和银行等资金供给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情况了解十分透彻,具有信息优势,而银行等资金供给者对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等不甚了解,信息不对称可能诱发中小企业在交易中的欺诈行为。银行等资金供给者为防范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就会借贷或者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所以会制定出一个比较折中的贷款利率。这样,又会造成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减少,会导致那些风险低的项目认为贷款利率高于其可承受的范围而逐渐退出融资市场,最终风险低的企业全部退出。于是,银行等资金供给者会根据剩余高风险企业提高贷款的利率水平,形成新的折中利率,最后市

场上剩下的都是高风险的企业。银行等资金供给者就会产生逆向选择,不给企业贷款或者少给企业贷款或者贷款的门槛加高,所以金融缺口就出现了。

2 政府管制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政府为维护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往往会对金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如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利率是贷款资金的价格,调节着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资金供给者提供了一种风险补偿和激励。当银行遇到风险较大的贷款需求时,就会调高利率以弥补可能的损失,如果利率被人为地压低,银行就会借贷或者拒绝此类贷款。为防范金融风险,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管制一般很严,常见的是对贷款利率规定上限,即非均衡信贷配给。加上中小企业的风险普遍较高,银行等资金供给者对中小企业贷款往往得不到合理的风险收益补偿,于是就吝啬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将很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挤出信贷市场,从而导致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形成。

此外,政府管制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寻租活动盛行,导致腐败。寻租活动盛行使得进入保护层的企业处于有利的融资环境,而那些合法经营的企业反而处于不利的环境,融资需求更是难以满足。

3 金融结构

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结构的构成直接决定了融资效率的高低。目前,我国独特的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是十分不利的,主要表现在:

国有银行对信用的过度垄断。由于特殊国情和历史因素,我国绝大部分金融资源被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非公有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只能拥有少量的资源。近年来,国有银行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其绝对控制权和垄断权是没法动摇的。国有银行主要业务对象是国有企业,大量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融资的边缘,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出现就很显然了。

资本市场不成熟,主板市场门槛太高,创业板市场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主板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创业板相继推出。但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太高,作用寥寥,只能依靠创业板市场,而创业板市场是旨在协助高成长的新兴创新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在高科技行业的范围,创业板市场发挥作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样,大部分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被排除在资本市场的边缘。

4 中小企业自身障碍

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出现,有一般性的理论解释,而中小企业自身障碍是其特殊原因。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3―4年,自身经营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管理落后,财务报表残缺不全,产权关系混乱。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中小企业典型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出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监控不严,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残缺不全,内控制度不严。另外,大量的中小企业产权结构很不完善,产权关系混乱,也给其融资造成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信用等级低,缺少认可的抵押担保物。目前对中小企业融资,我国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的、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另外,中小企业融资缺乏足够的贷款抵押担保物,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拥有的土地、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有限,而流动资产价值变化大,不易做抵押担保物。这样,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抵押担保的企业就很少,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加剧。

融资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单位融资成本大。受自身资本规模、业务范围和经济效益不高等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融资规模要小于大企业,但每一笔贷款的程序和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样,银行等资金供给者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单位融资成本就会很高。据测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就很自然而然了。

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缩小中小企业金融缺口,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然而,宏观方面和制度层面(如政府管制和金融体制等)的制约难以改变或者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容易改变,克服中小企业自身障碍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创新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和融资方案设计,通过在信贷市场上寻找多个参与者或者利益相关者,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来共同分担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风险,以缓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则更加切实可行。下面以金融产品创新为例,利用金融产品充分挖掘中小企业的资源,合理利用各融资主体,从而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金融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机制分析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在金融产品、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明显的创新、变革。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当局,实质是分散与降低风险,提高资产收益。金融产品创新是指通过将不同金融领域的工具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工具,并配合相应的监督和担保设计,平衡各方的风险收益,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创新和间接融资创新。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平台,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将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问题。

从金融产品供给的角度看,资金供给者和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选择考虑的主要是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对比。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更多的风险,如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投机风险等。因此,对中小企业多出的额外风险,应收取较高的补偿费用,并立足于控制和分散这些风险,来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金融产品需求的角度看,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特征,选择金融市场上可以实现的金融产品,并从现金流、资金成本和时间周期等多个角度进行金融产品的组合,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本结构。

由于大企业的信息是外部化的,金融机构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有关大企业的信息,而中小企业则不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所以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潜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在同样风险条件下,银行更愿意向大企业贷款,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要缓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就必须有效地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金融产品创新,一方面,改善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渠道,提高了有效资金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大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另外,交易成本理论认为,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业务

和金融产品创新是否具有实际价值,金融创新就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的目的就是降低融资交易中过高的交易成本,从而使交易可以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成本内进行。

四、金融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缩小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考虑到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和金融结构具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从金融创新人手来化解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着眼点应落脚在金融产品创新上,但金融产品创新也离不开合理的制度和良好的融资环境支撑。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还比较少,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将相继出现,服务于中小企业。

(一)金融制度和融资环境创新

在金融创新中,制度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基础,合理高效的制度直接决定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尤其是在我国严格的金融监管背景下,政策和制度创新是关键环节。为此,必须深化融资体制改革,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前提下,特别是要加快商业银行制度改革,为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1 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各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可以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营机构,包括设置专门经营中小企业业务的专营支行、以中小企业业务作为重点业务和特色业务的特色支行、在分行或综合性支行设立的只经营中小企业业务的营销部门,以及到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开设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等。

2 放宽民间金融,发展中小企业私人银行。民间金融和中小私人银行具有正规金融没有的优势,可以为缩小中小企业金融缺口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民间金融资金来源广泛,运转灵活,中小私人银行对当地中小企业资信状况、经营状况等更为了解,可以较好地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合理地确定贷款利率,形成价格优势。通过放宽民间金融和发展中小企业私人银行,可以加强和丰富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以市场化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问题。但要加强对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私人银行的合理引导和监督管理。

3 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完善融资担保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不仅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同时分散部分信贷风险,为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提供激励。目前在我国部分试点地区已设立了省级和地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担保以地市为主,再担保以省为主。建议在信用担保体系中引入竞争机制,中小企业可跨地区进行担保申请,同时在省市试点基础上,组建全国性的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或担保保险中心。

(二)直接融资创新

直接融资创新是根据金融工程基本原理,设计出相应的金融产品或融资方案,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成本。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途径是银行信贷,渠道单一,交易成本大,效率不高。今后,中小企业融资应注重直接融资。

1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能够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通过分离高质量的资产和收入流稳定的项目或产品,形成高信用资产,以此为担保进行融资,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2 资产置换与并购。中小企业的劣势之一在于资本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内源融资。然而通过资产置换和并购创新,可以实现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双赢的战略目标,进而实现融资内源化。从产业链角度看,通过并购将上游中小企业纳入下游中小企业,通过集团内部的财务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内源融资,不但大大减少了关联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3 推动创业板上市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已开通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不少企业的融资难题,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发展,应在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增加信息透明度的基础上,适当简化上市程序,尽可能减少筹资成本。

(三)间接融资创新

间接融资创新是指根据不同的中小企业特点,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目前,我国的金融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决定了银行信贷仍然是其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间接融资创新对缩小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资金缺口篇4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3月份,快鹿集团旗下的金鹿财行以及当天财富爆发投资人围堵挤兑,当时的资金缺口每天也就100万~200万元。他提出了两套方案,但由于当时只是“董事长助理”的身份,方案被否定。后来“撕口”越来越大,资金缺口成了“喇叭口”,目前每天资金缺口以1个亿的速度在增长,这样的势头将持续至5月中旬。消失的票房:一场电影引发的快鹿系兑付危机

《叶问3》今年3月上映,仅3日即被爆出大量票房作假,电影局查实不实票房近1亿后,“快鹿系”内各公司指望的30亿票房成为泡影,《叶问3》票房最终锁定8亿。假票件旋即又牵出快鹿集团和其实际控制人施建祥,其管控的相关金融平台等也相继爆发兑付危机。

走马上任不到半个月的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徐琪惋惜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如果集团当时采纳了我的方案,就不会是现在这个局面。”

据了解,当时还是施建祥助理的徐琪给出的第一套方案是让大客户兑付延后,让中小投资者尽快兑付成功,以稳定民心;第二套方案是建议将当天财富关闭,由金鹿财行负责兜底。

在徐琪的两套方案被集团否定后,快鹿系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除金鹿财行、当天财富之外,上海翎秀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魔环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极驼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当天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易联天下(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基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均是上海快鹿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上述平台都已不同程度地遭遇了投资者的挤兑。

4月2日,有网友发现自己在快鹿系的“东虹桥金融在线”平台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未兑付。

根据快鹿集团在4月6日新闻会上的“快鹿集团所属资管产品收益权兑付草拟计划”内容,相关的兑付工作最快在今年7月1日,最迟在10月1日启动;全部兑付将在2018年3月31日前完毕,所有兑付延迟期不会超过产品合同兑付期后的14个月;兑付的原则是按照原来购买理财产品的到期日为序,连续4个月兑付完毕;兑付利息在合同期内按照合同规定利率执行,在延长期内一律按照年化6.0%利率执行;公司将提供资产交易平台服务,让理财产品持有人可以“登记―交易―交割”所持产品,并协助完成各类手续。

在该新闻会上,快鹿集团表示,将要成立一个兑付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要领导班子、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客户代表,定期向社会公开进展让投资者放心,新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徐琪在该新闻会上表示要快速筹措一笔资金,应对特殊情况投资者。未来3~6个月开始启动再兑付,处置资产,筹备资金。

4月7日起,快鹿集团关联公司东融在线、魔环金融、趣逗理财也被曝逾期陷入兑付危机。电影还有20部可卖徐琪:买方开价只是我心理价位的60%

眼下,快鹿系是暂停兑付、盘核资产、处置资产的阶段,徐琪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此次危机事件后,对快鹿系的资产感兴趣的企业很多。

据徐琪介绍,对快鹿系资产感兴趣的,“包括神开股份、九鼎股份、中科招商,感兴趣的特别多。还有对电影感兴趣的,因为我们还有21部电影,拍摄有的已经接近尾声。目前价格都不是我想要的价格,对方出的价格是我期望的60%左右。”

“市场信息传播很快,‘中科招商’复牌后价格是下跌的,当天下跌了40%多,背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场上知道我们手上有,第二知道我们可能会抛出去,市场上有预计值就会把价格拉低,但当我一个星期、两个星期都不抛的时候,价格就会慢慢回复到正常位置,处置资产也是考验参与决策运作的心理素质。”他说。

快鹿目前正在寻找国际战略协作者,“一个是类金融服务,海外金融机构很感兴趣,希望我们的销售网络及客户资源可以将他们的服务渗透进来,本月27日就有知名投行约我们在北京见面,还有其他电影投资商也在联系我们,价格合适我们一定卖,除了《大轰炸》我们不卖,其他20部电影都可以卖。因为《大轰炸》这个电影合作团队都是国际上一流的演员,我们投了8亿元,目前已为这个电影筹集资金5亿~6亿元左右。”徐琪表示。“与兑付风波无关”金鹿财行“不良资产交易平台”测试上线

徐琪告诉记者,这几天在公司每天都要接待投资者,就算是10万以下的投资人,他也会亲自接待。“如果把投资人意见处理好了,集团的利益自然会得到保障。投资者急躁情绪还很严重,他们总希望明天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这笔钱在短时间内真的很难解决,我们也在拼命赶时间,比如补充协议在法律层面全部起草完毕,马上要给已经到期的投资人。”他说。

据了解,这个补充协议针对的是近期要急用钱的快鹿系客户,“第一是与生命健康攸关的排在第一位,前提是产品必须到期,必须是客户本人,或是夫妻关系,或是老人购买的他的子女生病;还有一种是次危机,比如3月31日前有买房协议,如果不给他钱会导致巨额违约。”徐琪透露,自4月13日起的两周内要把50亿元资产包全部公布,“资产清单已经出来正在和会计师事务所沟通,他们需要一定时间来确认这些资产的可行性和真实性。估计会在4月25日公布。”

资金缺口篇5

[关键词]养老金;个人基金;基金缺口

一、问题提出

若企业某职工自2000年起从30岁开始缴养老保险,一直缴费到退休(55岁,60岁,65岁),并从退休后一直领取养老金,至75岁死亡。计算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情况,并计算该职工领取养老金到多少岁时,其缴存的养老保险基金与其领取的养老金之间达到收支平衡。

二、问题分析

首先,根据现行的养老金发放规则,当发放完计发月数时个人账户储蓄额已全部发放给职工,从计发月数的后一个月起至职工死亡都是按最后一个计发月数时的工资为标准,这段时间内所发放的工资和即为个人基金的缺口;其次,求出社会统筹基金每月发放的工资,每月发放完养老金后到下一月时这些钱还会产生利息,下月发放时按上月的本息和发放。当每月发放的总工资和超过社会统筹储蓄基金时,这时社会统筹基金发生缺口情况,并计算直至职工死亡产生的总缺口数;再次,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数为个人基金缺口和社会统筹基金缺口之和。如果,发放社会统筹基金至职工死亡时没有出现缺口,可将这部分基金抵消发放个人基金所产生的缺口;个人账户中的基金有剩余时可继承。

三、养老金的计算

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预测出2036年到2044年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因为缺口是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出现的收支之差;根据等额本息还款法的过程,设贷款者向银行贷款的总额为b元,当前银行月利率为C,贷款(还款)的时间为n个月,第j个月还款额为bj。则养老金的相关计算方法如下:

1、银行贷款的等额本息还款的计算方法:

第n个月应还给银行的金额:

根据养老金缴存办法,可得职工从3050岁缴存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64050元,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推算公式,求得个人账户资金缺口为67719。

2、养老金的社会统筹资金的发放的计算方法:

第1个月发放资金为:,第2个月发放资金为:

第13个月发放资金为:,第14个月发放资金为:……,第240个月发放资金为:

根据以上分析过程,可求得职工在55岁时各年的月养老金。

3、养老金的社会统筹账户余额的计算方法:

每月从社会账户应发的基础养老金为B1、B2、……、B240

第1个月的余额为b-B1,第2个月的余额为

第3个月的余额为,……

假设第m-1个月的余额为D,第m个月的余额为

结合职工2024年到2044年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可求的统筹账户资金缺口为:30到55岁的资金缺口为1063629,月数为102,因此63岁时其缴存的养老保险金与其领取的养老金之间达到收支平衡;30到60岁的资金缺口为662172,月数为121,因此75岁时其缴存的养老保险金与其领取的养老金之间达到收支平衡;30到65岁的资金没有缺口,社会统筹基金有剩余,但当死亡年龄推至76岁时增加的缺口为:

四、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方案

1、改变个人缴费率

为了达到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58.5%,可以适当的提高个人缴费率,职工从30岁起开始缴费直到65岁退休时的替代率k=51.97%,将该替代率用58.5%替换可求解出刚退休时发放的月养老保险金。

由于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因为只改变个人缴费率,所以基础养老金不发生变化,求得个人账户养老金(w2)=6215,因个人账户储蓄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将数据代入得个人账户储蓄额(Q)为627715,改变个人缴费率由8%增长为13%时,所求得个人账户储蓄额与Q相差不大。

上述分析,只改变了个人缴费率,所以社会统筹账户基金没有发生变化,社会统筹剩余的基金补充到个人账户储存额缺口,可基本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2、延长缴费年限

随着缴费年限的增长,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在增加。为了达到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58.5%,可以适当的延长缴费年限,从30岁起开始缴费直到65岁退休时的替代率k=51.97%,我们将缴费年限从25岁起缴到65岁退休,并从退休后一直领取养老金,至76岁死亡。

该企业职工2000年起从25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一直缴费到65岁,则

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基本符合未来目标替代率,职工在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时只有超过计发月数时才会产生资金缺口,职工从30岁开始缴费65岁退休时,该职工一直领取到75岁死亡时没有出现缺口,如果将死亡年龄推至76岁死亡,根据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养老金的额外缺口为250890,该缺口值社会统筹的剩余基金相抵消,达到基本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所以为了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可以适当的调整领取养老金年限来实现。

参考文献

资金缺口篇6

论文关键词养老金缺口隐性债务个人账户空账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当前,中国正快速进入老年社会,急需推进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与核心内容在于养老保险基金,然而由于当初制度设计的缺陷及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问题,我国养老保险金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给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缓解,政府将会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与进而导致的信任危机,大批退休人员难以安养晚年,社会稳定也会因此遭到破坏。本文将就我国养老金缺口这一现实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养老金缺口规模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故养老金缺口来自两方面:一是社会统筹账户资金缺口,即隐性债务;二是个人账户资金缺口。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767万亿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空账规模继2007年突破亿万元大关后,再次突破2万亿元,达2.2万亿元,而且空账规模从有权威记载的2006年以来一直在快速增加。

二、养老金缺口成因

养老金缺口的形成既有来自制度外的原因,也有来自制度内的原因。而来自制度内的原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设计的缺陷;二是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是养老金缺口扩大的外部原因中国是在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急需资金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的,且老龄化的速度很快,属于“未富先老”。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退休人员的剧增,一方面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快于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退出就业岗位人员的比率增加、直接创造财富的人员减少导致制度赡养率提高,缴费人员负担加重。再加上欠缴养老保险费及缴费基数偏低等问题,更使得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存在很大压力,因而导致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

(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养老金缺口的产生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了“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计发方法。原有的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开始向统账结合制转轨。其中规定对于“老人”按照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随着基本养老金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待遇;对于“中人”,除发放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包括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而由于“老人”和“中人”没有个人账户,他们的养老金没有确立相应的筹资渠道,这笔要支出的养老费用并没有列入政府公共开支的计划,而是隐含在对未来福利的承诺之中,产生了养老金隐性债务。偿还隐性债务实际上是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过程中的应该付出的“转轨成本”。但是,政府没有明确承诺自己是转轨成本的承担者,也没有明确的偿还计划、并公之于众,巨额的隐性债务成为了制约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虽然个人账户在产权上归个人所有,但由于退休人员急剧增加,社会统筹基金无法满足退休金的支付需求。根据现行规定,如果用当期统筹费用完成对“老人”和“中人”的双重任务,所需的企业缴费占工资总额的比重至少要达到30%左右,而目前企业缴费率只有20%,达到30%是不可能的,我国又未明确个人账户的产权归属,从而为社会统筹基金挪用个人账户基金提供了可能,造成了个人账户基金的“空账”运行,形成了个人账户资金的缺口。

(三)养老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缺口的扩大在养老保险费征缴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明、征缴力度不大、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下降、历年拖欠年年增加的现象;在养老金拨付中,没有完善的拨付管理制度,多拨、冒领养老金的现象难以堵死;在结余基金运营中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基金的安全完整性。另外,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率也比较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闲置部分,按国家规定在基金运作方面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购买国债;二是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基金投资的渠道极为狭窄。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基金的安全,但过分强调资金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基金的收益性,而且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增值率很不理想。

三、缓解养老金缺口的措施

针对以上对养老金缺口成因的分析,缓解养老金缺口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解决养老金的历史债务问题;二是弥补现行养老金体制上和管理中的漏洞,以此缩小养老金的缺口,避免支付危机的产生。

(一)国家应承担起对转轨成本的直接责任在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前,大部分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或是以利税形式上缴国家财政,或是作为生产资料的追加部分固化在国有资产之中,职工的退休金由国有企业支付。现在的“老人”和“中人”的养老保险费用实际上已通过“预先扣除”形式上缴国家,形成了国家负债,所以国家对转轨成本的清偿负有直接的责任。明确了历史债务的偿还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了也缓解了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来弥补统筹账户资金缺口的问题。但政府还需制定一个逐步的偿还计划并公布于众,包括历史债务的具体规模、筹资方式及金额、偿还期限、偿还部门及其法律责任等。

(二)界定个人账户产权,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来资金自个人缴费,具有完全积累性;统筹账户资金来自企业缴费,具有现收现付的性质。这两种来源与性质都不相同的账户应由不同的管理机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首先,国家承担起对养老金历史债务的责任并逐步偿还,这就分清了养老保险的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在这一前提下,“新人”不必再为老一辈人的养老金负责,企业的负担得以减轻,各地方政府也减少了挪用个人账户的动机。然后,政府需通过法律明确界定个人账户的产权,避免空账规模进一步扩大。最后,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变现国有资产、发行特种债券等多种途径消化空账。

(三)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扩大覆盖面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大数法则,在此基础上可适当降低企业的缴费比例,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参保和生产的积极性,资金征缴率也会得以提高。提高统筹层次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的问题,为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打下了基础。现阶段中的重点是要继续规范完善省级调剂制度,实现省级统筹,增强资金的分散风险能力与保障能力,降低制度管理成本。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长期以来只覆盖国有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筹资日趋呈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态势,酝酿着未来的支付危机。而养老保险的社会性和公平原则也决定了其应该覆盖所有劳动者,保障他们老年的基本生活,否则这项制度就是不完整的。在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的中国,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已不起不到增加养老金收入的作用,继续提高费率只会造成效率损失。而通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办法来增加养老金收入则是可行的。但是也应注意到,覆盖面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支出的增加,盲目扩大保险覆盖面会给我国养老保险带来更大的支付危机。在政府逐步偿还历史债务及提高保险统筹层次的基础之上,当前阶段扩大覆盖面的重点对象应是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覆盖面的不仅充实了养老保险基金,增加了基金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制度赡养率,也分散了基金的风险,提高了基金使用的效率。

(四)加强养老金征缴力度,提高基金收缴率企业拖欠养老保险费,表面上是企业有困难,实质上是无视国家规定,在政治上剥夺了《宪法》赋予职工的权利,在经济上侵犯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予以制止。参保缴费是强制性义务,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减少流失。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公会、人大、媒体等的监督作用保证足额征缴。

(五)延长退休年龄,减少提前退休长寿风险扩大了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延长退休年龄是消除长寿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考量。国际上关于退休年龄的改革,逐渐向男女退休年龄相等的趋势发展,我国一般女性退休年龄为50岁,男性为60岁,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尤为急切。但是退休年龄提高为社会接受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可先采取上海所提出的弹性退休政策。

整治提前退休现象需进行以下工作:第一,清理提前退休的工种。50年代我国有1856个提前退休工种,现在由于作业环境、劳动强度的变化及劳动保护的加强,有些工种已不再是特殊工种。第二,完善提前退休审批程序。我国企业在为职工违规办理退休手续时多采用伪造假档案,假工种,假病退的方式,所以在退休审批上要严把关口。第三,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违规办理退休的企业和相关职能的工作人员,都应依法严加惩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资金缺口篇7

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制度是其中的核心部分。而我国过快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规模庞大的老龄化人口给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解决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必须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充足。但就实际情况而论,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养老保险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也日渐扩大,亟待解决。对此,本文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形成原因为切入点,分析了造成这一原因的主客观因素,探讨了几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测算方法与结果,最后提出了关于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原因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构建基于市场经济的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于1991年6月26日颁布实施《关于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意味着由国家、企业和员工三方共同承担的养老保险金的基本制度框架开始形成。此后,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步伐持续深入,对于推动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社会服务管理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我国公共养老金支付问题开始凸显,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愈来愈大。因此,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深度分析与研究是实现我国养老金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1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形成原因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基本措施。保持养老保险资金的充足是促进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关于养老金的缺口问题,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部分学者用养老金的“收支结余”来定义养老金的缺口;也有研究学者认为养老金缺口就是指个人账户的空账,也就是养老金的账面价值与实际金额之间的差额,而这种差额是由于部分人员通过统筹账户来挪用个人资金造成的;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养老金的缺口是指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下,养老金未来的预期缺口。

1.1主观原因即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存在明显漏洞,从而导致养老金经常被轻易挪用,出现资金缺口;同时,这一制度漏洞还有关于退休年龄的设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退休年龄存在低龄化现象,据统计,当前城市地区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61岁左右,而女性仅为52岁左右,这一现象也是养老基金负担倍增的原因之一。

1.2客观原因即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职场工作人员数量相对减少,这也使得每年上缴的养老保证金数量随之减少,由此形成基金缺口,造成支付危机。此外,人口的老龄化给我国部分统筹账户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政府及国有企业很难承担高额的养老金,大量不足的金额都占用个人账户资金,造成空账存在,也就形成所谓的“隐形债务”与“转制成本”。

2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测算方法与结果

早在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口理论方面的研究中就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1982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一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表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我国由于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以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共同作用,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老龄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我国当前的养老金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不断改革而形成的,尽管目前初步构建了“三支柱”的养老金制度体系,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依旧以基于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基于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第二、第三支柱在我国养老金制度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薄弱,养老金制度还处于由“现收现付制”逐步向“部分累积制”转轨发展的过程之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将使代际间再分配的程度进一步加大,其直接表现为下一代的养老负荷将越来越重,而这一不公平现象也将使得代际间矛盾加剧,养老金支付危机在社会中蔓延、扩散。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都落到实处,改善基金缺口现状,就必须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测算工作。下文中笔者将对目前社会上较为常用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测算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关于已有隐形负债的计算方法与结果。由于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养老基金缺口的测算方法也必然会有所不同。根据《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而个人账户上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也就是说,我国城镇员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隐形统筹债务为86.2万亿元。这些隐形负债不会立即在我国财务工作中显现出来,但在未来几年的财务账户中必然会有所体现,从而影响养老保险准备金,最终导致养老保险财务运转出现困难。

其次,关于已有几种测算养老金的平衡方法与结果。就目前来说,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问题愈来愈突出。为应对此种现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由原来现收现付模式转变为部分积累模式。而要保持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必须保证一定时间段内在职员工的养老金缴费与退休员工所得到的养老金的数额一致。具体来说,不仅要发放的养老金数额能保证退休员工基本生活需要,还要求员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必须在企业及员工本人的承受范围之内。以养老金平衡的精算方法为例,首先,工作人员要分析所有影响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因素,并选择突出性因素,重点考虑个人账户的收入与支出等;同时考虑当前社会的平均退休年龄、生存概率等,使未来给付精算值与未来缴纳的计算值一致,并充分分析某时间段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缴纳额,将其与未来的给付值相比较,从而得出养老金收支平衡与退休年龄及工资增值率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保证养老金平衡的最佳策略——分步提高退休年龄,减轻养老保险的支出负担。

3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应对措施

3.1增强责任意识,强化缴纳责任通俗地说,养老保险基金之所以能够顺利发放,是因为当前在职人员缴纳了养老保险金,这是退休人员获得退休金的重要来源。因此,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首要途径,即每一公民履行参缴义务,增强责任意识。具体地说,首先,人社部门要加强参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养老保险金缴纳的认识。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企业和个人并没有深入了解养老保险金的内涵、意义,加之相关单位对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员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非常薄弱,甚至很多人存在逃费行为。对此,必须借助政府及相关权威部门的执行力,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使所有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足额参缴保费。其次,作为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人社部门并没有拥有社会保险基金的所有权及支配权,导致养老保费缴纳的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当前养老保险征缴的考核制度,强化员工的缴纳责任。

3.2加大资源投入,解决转制成本即政府应当承担转制成本低的责任,以更好地弥补由于转制所造成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具体地说,政府首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度和支持度,及时弥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就过去来说,我国政府一直在进行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却没有充分承担起转制成本的责任。因此,必须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投入,以更好地应对社会保障工作。其次,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形式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如发行养老等。作为一种不同还本付息的融资工具,养老可以筹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具有明显的融资优势,加上我国发行机制相对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这为养老的发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延迟退休年龄,拓展筹资渠道结合国内外情况来看,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是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低龄退休极大地影响了统账收支的平衡,导致了赡养率及缴费率的不断增加。尽管退休可以缓解市场就业压力,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负担也将愈来愈重。据相关研究预测,如果将我国退休年龄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将每年增加40亿元,支出减少160亿元,由此将能够缓解200亿元的养老基金缺口。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又不对我国造成过大的就业压力,国家应该逐步地、合理地延长退休年龄,增长缴费的年限,以便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进而缓解我国养老保险金的不足,最大限度地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落实。

3.4健全基金机制,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养老保险的监督是保证养老保险金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践行这一措施,首要明确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监督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即行政机构要严格管控养老保险基金的审批工作;业务机构要全权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机构要时刻注意基金的利用及管理情况;投资运营机制则要灵活调整基金的利用。结合各个部门的合力,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各司其职,以保障养老保险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行。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还应增添专门的投资监管机制监管养老保险基金,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同时预防贪腐现象的发生。总之,为了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充足,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家、政府及相关主体必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竭尽各方力量预防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

4结语

除上述问题外,近年来我国经济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加,导致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日趋严重。因此,除了减少基金缺口外,必须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在完善立法和有效资本市场监督的基础上,多元探索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股票、房地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量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监管机制建设,健全监管体系,通过不断引入和完善科学的风险模型和风险监测技术,从保护投保人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化原则,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李扬.金融危机下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预测及实证分析——基于H省的调查分析[J].财政研究,2009(11).

[2]张宝诚,陈东平,马宏.关于陕西省人民银行系统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的调查[J].西部金融,2011(02).

[3]刘苓玲.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4]刘敏.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症结、改革取向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2(12).

[5]刘澍.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发展与实践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2(03).

[6]张怡恬.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分析与评价[J].理论学刊,2013(07).

资金缺口篇8

关键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2.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221-02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现状

从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来看,我国多数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但结余并不多,一旦次年缴费人数下降就可能发生支付危机。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空账达到2.6万亿元。但到2012年底,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累计记账额已达到29543亿元,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为23941亿元。这意味着,即使把所有基金积累全部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然会有空账。隐性债务的显性化是比较复杂的,但从目前缴费人数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的情况可以看出,隐性债务会是个比较巨大的数额。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不仅仅指表面的养老保险资金收入与支出不相符,还包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与隐性债务。我国实行半积累制的基金运作方式,即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统筹账户内的资金统一运作强调养老保险的互济性,资金本金与收益以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进行发放;个人账户强调个人的贡献,资金本金与收益在职工退休时分期全部返还缴费职工。但由于种种原因,统筹账户内的资金不够支付当期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这时个人账户内的资金就被挪用以支付养老保险资金支付缺口,造成了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隐性债务是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指现收现付制养老金计划终止时养老金计划参与者应得养老金权利的现值[1]。当期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越多,到期需要支付的养老金就越多,隐性债务越大。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原因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可以从以下三个大方面来理解其形成原因。

第一,制度设计缺陷。首先是制度设计内的缺陷。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半积累制转制的过程中,没有设计出“老人”即转制前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来源,“中人”的个人账户资金积累不足,这部分转制成本最终由当期的养老保险基金消化,形成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历史债务;其次是退休年龄偏低。1991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原职工退休年龄予以延续,即男职工满60周岁,女职工满5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与世界退休平均退休年龄相比,我国退休年龄偏低。另外,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们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都显示了退休年龄应该适当提高。提前退休不规范,提前领取养老保险金加大了资金缺口。

第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不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是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的不善使养老保险金的缺口难以填补甚至越来越大。首先是监管不严,养老保险金的挤占、挪用时有发生。2006年反腐败第一大案“上海社保案”,牵涉资金高达数百万。其次是缴费基数不实[2]。在我国,工资收入远远小于实际的劳动收入,源于工资收入分配复杂化、不规范。企业会以各种名义发放不统计在“工资总额”内的收入,而这部分收入是收缴时难以核定的。再次是对高收入者收缴基数低。我国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缴费基数的最高额度是当地上年平均工资的300%,这样减弱了养老保险的互济性。最后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形式单一。根据国家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大部分用于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投资形式单一,投资收益率低。

第三,人口老龄化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当某国或某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时,该国家或地区则称为老年化社会或地区[3]。老年人口增多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即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增多而缴费人数减少,这无疑会加大养老保险金缺口。通货膨胀会使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内的资金贬值。在投资收益率不高的情况下,高通货膨胀率会使养老保险基金严重缩水。

三、解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的对策建议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形在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相应的,要消除缺口也要采取各种措施相互配合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

第一,化解转制成本,强调政府责任。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养老保险资金补贴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实现政府对养老保险资金的兜底作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职工的很大一部分贡献被凝结在国有资产内。所以,在养老保险资金出现缺口时,变现部分国有资产体现了国有企业对职工养老的反哺作用;发行养老保险福利。福利有着成本低、成效大的优点。目前发展较好的福利、体育为福利事业与体育事业筹集的一部分资金。借鉴福利、体育的成功经验发展养老保险福利,再进行适当的宣传,定会化解一部分养老金缺口。

第二,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应包含基金运营的各个环节,包括资金的筹集、运营、支付。制定完善养老保险金筹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一旦发现漏缴、欠缴行为绝不姑息。加快制定投资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资方案,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建立更加合理的支付机制,养老保险金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提高不断调整。对于提前退休者要相应减少资金支付。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让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企业、全体大众都参加到监督中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

第三,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制。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大部分用于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养老保险金极容易贬值。应尽快建立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分散投资风险。坚持养老保险金投资运营市场化、多元化的原则,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险投资机构进行运营,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政府要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与发展金融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公司债券、股票、实业项目(如大型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的投资,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率,弥补养老保险金的缺口[4]。

第四,向社会筹集――举办各种形式的慈善晚会,企业家、商人、明星、歌手都应伸出自己的援手。在2009年6月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制定各种政策,激励占有大量财富的人为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弥补贡献一份力量。每年定期举办慈善演出,邀请明星、歌手、企业家前来助阵,现场观众也可以参加捐赠,所得收益悉数纳入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账户。这种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财富占有者的力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

第五,延迟退休年龄。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平均寿命都大大提高了,这是可以延迟退休年龄的基础因素。退休年龄延长,可以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由于老龄化的到来,每延迟退休一年就带来相当大数额的养老保险金收入[5]。

参考文献:

[1]晓军.对我国养老金制度债务水平的估计与预测[J].预测,2002,(29-30).

[2]郑秉文.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急需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3).

[3]王胜今.人口社会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资金缺口篇9

关键词:养老金缺口:老龄化:个人账户空账

一、我国养老金缺口的严重性

当前我国养老金采用统账结合的运行模式,统账结合是指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其中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制,体现社会责任,个人账户实行累积制,强调个人保障。我国统账结合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但在实行的同时,制度转轨成本导致的养老金缺口问题也不容忽视。

要了解养老金缺口,可以从两方面来具体了解其规模,一是由于制度改革和人口结构变化引起的,未来我国必须承担养老金支付责任的历史及未来养老金隐形债务,它是动态的;二是由于社会统筹账户收不抵支造成的个人账户资金缺口。据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100亿美元。

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是中国大部分上班族所关心的问题。根据中青两会对我国养老问题的调查,49.7%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比较担忧,20.5%表示对自己的养老问题非常担忧。当前在城市家庭中,离退休养老金也占据了收入的较大一部分比例,占66.3%。然而,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导致社会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现在正在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支撑众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养老金缺口问题也成为了当今大众所关注的严峻问题。

二、养老金缺口原因分析

(一)制度改革使养老金历史欠账浮出水面

为了使养老保险体现个人储备性质,我国目前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型养老保险模式。根据2005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社会统筹账户资金来源为企业缴费,占企业全部职工工资的20%,个人账户部分由个人负担,占个人缴费工资的8%。

根据养老金初步改革时是否退休以及是否就职,可以将人分为“老人”、“中人”、“新人”,其中“老人”为在新制度实施前已经退休的职工,“中人”为新制度实施时的在职员工,“新人”为新制度实施后的人职员工,对于“老人”、“中人”、“新人”,我国养老金计发分别实行老办法、过渡办法、新办法三种不同的体制。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中,“老人”完全没有任何个人账户储备,而对于“中人”来说,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中也没有任何个人账户储备,为了向他们按照标准支付养老金,就必须由“新人”承担,无形中会增加“新人”的缴费负担。而本质上这两部分养老金是在政府对“老人”和“中人”之前劳动贡献的承诺,是对“老人”和“中人”的隐形债务,即养老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历史欠账”。然而,政府并没有明确表示自己为历史欠账的承担者,也没有为这一历史欠账确立合理的融资渠道,只能向个人账户透支(国家在制度制定时规定统筹资金和个人帐户可以相互调剂),于是就形成了当今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局面。

(二)人口结构变动加速了养老金缺口的扩大

1.入口老龄化加剧与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

根据联合国规定,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超过65岁的人口占这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的7%以上或者7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10%以上。从图2可以看出,早在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就达到7.1%,这说明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

养老金支出方面,2001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而根据历史数据,发达国家在自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时人均GDp已达到5000~10000美元,意味着我国未富先老,养老基金的支出慢于经济的增长:从养老金供给层面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为社会统筹账户中现有劳动力的养老金缴费收入,而最近五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养老基金的收不抵支使统筹账户中资金短缺,自然会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缺口。

2.长寿风险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群众平均预期寿命一直呈上升状态,按照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退休年龄为55岁计算,2010年,我国男性平均余命为12.38,女性平均余命为22.37。为使养老金支付的时间长度与平均余命的增长同步,2005年国家特地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这一决定中,男性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被提高到为139个月,约为11.58年,女性55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则增为170个月,约为14.17年,但可以看到,即使计发月数得到增加,但到2010年男女的计发月数均仍小于男女的平均余命。故计发办法的调整仍滞后于预期寿命的变化,这就造成了个人账户基金的不平衡,养老金支出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养老金缺口。

(三)养老金“双轨制”存留的缺陷

2015年之前为给予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一定待遇,我国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无需个人缴纳养老金,退休后享受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养老金待遇,企业则实行“统账结合”模式。实行养老金并轨制度后,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之前没有缴费的年限视同已缴纳。所谓视同缴费年限,就是把没有实行养老金并轨制之前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员工未缴纳个人养老金的工作时间也看作已缴年限,在过后计算养老保险时,将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一并核算。由于事业单位没有缴费的个人账户并没有任何积累,于是在向事业单位支付养老金时,个人账户的养老金缺口,必然会进一步增大。

(四)养老金管理欠缺

在养老保险征缴方面,长期大量欠费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职责不明,征缴欠缺力度,缴费基数失真和征缴率过低等问题更是使养老金征缴问题雪上加霜,甚至一些公司实行“提前退休”,将其作为“减员增效”的重要手段。养老金拨付方面,缺乏完善的拨付管理制度,特别是各地区的拨付额度标准不一,待遇项目不规范,存在多拨,甚至是乱拨的现象:在养老基金增值方面,由于过于追求基金的安全性,基金的收益性偏低,目前我国养老基金闲置部分,按国家规定只能用于购买国债或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如果这一收益甚至小于Cpi,养老基金有时候实质上是贬值缩水的。

三、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对策

(一)破除养老金双轨制,解决双轨制遗留问题。

养老金双轨制针对不同工性的人收取不同的养老金,很明显是对社会公平和正因的破坏,激化社会各阶层的矛盾,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发展,因而有必要予以废除。令人欣慰的是,2015年国务院决定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账户统筹账户相结合,废除了双轨制度。然而,一系列双轨制下的遗留问题,比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与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步调不一致,导致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分道扬镳等问题仍有待解决,即破除双轨制之路还需要继续摸索前行。

(二)界定个人账户产权,做实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存在实质区别:个人账户里的钱全部归个人所有并支配,统筹账户是聚集个人或单位缴纳的钱作为社会共有来使用。因而如果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继续“混账管理”,历史债务得不到清偿,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之间的历史和现实责任问题无法厘清,年轻人就要一直为前代人的养老金负责,企业负担会继续加重,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挪用个人账户资金,造成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首先,国家应承担起对养老金历史债务逐步偿还的责任,让年轻人不必再为老一辈人的养老金负责,从而分清养老保险的历史与现实责任。此外,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避免空账问题进一步加剧,比如可以在省市级地区设置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增强基金保值增值能力,逐步变空账为实账。

(三)逐步延长退休年龄

据测算得知,我国每延迟一年退休年龄,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近40亿元,减少支出近160亿元,弥补基金缺口近200亿元,这说明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改善养老金缺口的对策。但提高退休年龄为社会接受仍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且鉴于我国当前大量劳动者尚不能实现体面就业,可以采取“小步渐进”、“女快男慢”的方式,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将法定普通人群的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65周岁,并实现男女、干群同龄退休。也可引入弹性退休制度,建立“早领惩罚、晚领奖励”制度,即以法定退休年龄为标准,在一定的区间内,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退休时间,但领取退休金的数额随着退休年龄提升呈阶梯式增加。以美国为例,66周岁为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全额养老金,而70周岁退休则领取1.32倍的全额养老金。如果30年后我国将法定退休年龄延长至65周岁,并实行上下浮动5年的弹性退休制度,则只需每年延长2个月,这是一个可以让人完全接受的缓慢过程。

(四)拓宽融资渠道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养老金筹资渠道。一是可以直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弥补养老金缺口;二是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变现融资、税收融资、债券融资手段,实现多元化融资:三是可以进行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比如开发更好地实现基金运作效率且能尽可能降低融资风险的金融工具,并与其它行业产业相联系以做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资金缺口篇10

一、个人账产调整政策

我国从1997年开始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原来的现收现付模式向部分积累模式转换。当前的养老保险缴费政策为: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缴纳20%,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缴纳8%,单位所缴的20%中的3%和个人所缴的8%划人“个人账户”,其余的划入“社会统筹”。即对每个职工来说,其工资的17%划人了社会统筹基金,11%划入了个人账户。

根据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获得的养老金包括几个部分: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储存额分摊到剩余寿命上(现行制度下为10年),即除以120;在1997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还会获得过渡性养老金。

前不久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对我国的养老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于缴费政策来说,单位缴费的20%将全部划到社会统筹部分,而个人缴纳的缴费工资的8%将完全计入个人账户,同时,职工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同时个人账户的给付年限改为按平均预期寿命和退休年龄之差来计算。由于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给付年限将由10年改为更长的时间。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我国60岁老年人口的平均余寿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年增加到目前的18.36年。

二、个人账产问题分析

现行制度下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有两块缺口:一块是1997年养老保险改革前退休的老职工,即“老人”,他们没有个人账户,他们的养老金直接从社会统筹里拨补。由于现在统筹基金的积累额常常不足以支付基本养老金,不足部分由管理部门挪用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补充,因此产生了大额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据统计,我国个人账户的空账已达8000亿元,而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第二块缺口是由于目前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年限按“平均寿命70岁”减去“退休年龄60岁”来计算,如果退休职工寿命不足70岁,个人账户的剩余额由子女继承,而如果支取者的寿命超过70岁,个人账户就已经为0了,这部分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又得从社会统筹基金拨补。在这种制度下,个人账户基金存在天然的缺口,而且目前很多地区的平均寿命都超过70岁,而男性的退休年龄普遍低于60岁,女性的退休年龄也达不到政策规定的55岁,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个人账户的偿付能力不足,从而使统筹基金承担了巨大的支付压力。

从调整的措施可以看出,这次调整希望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首先,针对空账问题,个人账户缴费调整到工资的8%,个人账户规模缩小后,多出的3%缴费填补基本养老金的部分缺口,个人账户将不再空账运行。如果这次调整能够切实的执行,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会得到控制和缓解。在新的制度中,虽然降低了个人账户在缴费中的份额,但做实的个人账户可以用于投资,将有效地提高个人账户回报率,个人账户的积累额不是用较低的记账利率计算出的账面数字,而是通过投资得到较高的回报,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个人账户的积累额,从而提高退休职工的退休收入。

第二,针对个人账户的天然缺口问题,这次延长个人账户给付年限的措施会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原来的状况,但由于依然存在实际寿命高于平均寿命的退休职工,单个人的账户缺口规模虽然显著地下降了,但是退休人口的增加仍使得个人账户支付总累积额缺口逐渐增加。如果继续坚持这种给付制度,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肯定不能实现自我的平衡,必须依靠统筹基金或国家的财政支持才能维持下去,否则个人账户就会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而崩溃。同时,将支付年限延长,比如延长到职工平均余寿,那么个人账户中用于退休职工养老金的部分会降低,而更多的份额由其子女继承了,这显然违背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等于一种强制储蓄,缺乏互济性,没有再分配的功能。

本文将用精算的方法来定量分析以上提到的个人账户改革问题,分析改革前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变化,探讨个人账户的计发方法及计发系数确定。

三、调整前后个人账产的变化情况

1、计发方式比较

这次养老保险的调整将给个人账户养老金带来较大的变动。由于个人账户是缴费确定型养老保险,本文主要关注个人账户的替代率和养老保险总替代率。所谓养老金替代率,就是退休初年养老金与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

由于每个自然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要对不同制度下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就需要通过精算假设确定一个“标准人”,用他的情况代表某一地区退休职工的平均水平。本文选定一个“标准的”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来分析调整前后的个人账户变化情况。所谓具有“标准”,是基于以下假定:该职工的所有情况均与社会平均状况相同,具体说来,其工资就等于社会平均工资,而参加养老保险的年龄u与退休年龄r也等于社会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本文还假定:社会平均工资的年增长率恒定,用g来表示;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用i来表示。

首先来看在现行制度下的情况,当个人账户缴纳的金额为职工工资的11%时,个人账户在退休时的积累额(tV)r为:

来生产力发展很快,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在6.7%至7.3%之间,因此本文选择g:7%为十年内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根据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将进入宏观经济的温和增长期,工资增长会渐趋平缓,因此十年之后的工资增长率假定为g:5%。(2)养老金记账利率根据不同地区的政策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以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参照。因此本文假设养老金记账利率为2%。(3)制度调整后的给付年限为平均寿命与退休年龄的差额,即平均余寿,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60岁退休职工的平均余寿取近似值18年。(4)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的平均工资2585元/月,即31020元/年。(5)假设该职工的缴费年限为30年。基于以上假设,计算旧制度和调整后的新制度下的个人账户替代率k2,将其对比得到:

从表1可见,调整前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22.3%和9.0%,调整前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20%,根据调整后的计发办法,缴费30年的职工可以获得30%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因此调整前后的总替代率分别为42.3%和39.0%,即一个职工从现在开始缴费,30年后退休的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收入的42.3%和39.0%,调整后的退休金水平比原来下降了3.3%,总替代率变化不大。

然而,并不能断言在调整之后,职工未来养老金水平会低于调整之前。因为以上的计算建立在2%的记账利率下,这是调整之前的制度。这次调整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做实个人账户,如果个人账户能够做实,就可以利用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进行投资,而不再用2%这个相当低的水平进行累加。如果真实的投资回报率高于2%的记账利率,职工最终得到的养老保险替代率就会高于上文测算的39.0%。在下文中会讨论不同投资回报率水平下养老金替代率的变化情况,是对新旧制度对比的延伸与完善。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对于调整前的旧制度,还是调整后的新制度,未来30年的养老金替代率都远远小于管理部门的目标替代率58.5%。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养老金支付压力会逐渐增大,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在不提高缴费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2、个人账户天然缺口的比较

上文主要比较了新旧制度下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情况,但这仅能反映退休职工退休金水平的变化,如果要对个人账户基金运行的情况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就有必要比较新旧制度下天然缺口的大小。如果天然缺口较大,无疑意味着个人账户基金的失衡会较为严重;相反,较小的天然缺口说明个人账户基金运行的稳健性会更强。

基于上文同样的原因,本文通过测算一个“标准人”的天然缺口的期望值来比较两种制度下天然缺口的变化情况。所谓期望值是指考虑死亡因素后个人账户积累额未能给付的养老金在退休时刻的现值。天然缺口的期望值的计算方法为:

首先计算个人账户的平衡时间,所谓个人账户平衡时间就是职工个人账户的积累额恰好全部用于发放养老金的时间,这里要考虑在职工退休后个人账户的利息增长情况。假设个人账户的平衡时间为,职工退休后职工每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则未来年内个人账户养老金在该职工退休时的总现值(tpV)为:

为简化计算,我们对平衡时间t取相近的整数。当得到平衡时间之后,超过平衡时间部分的养老金总期望值e(BtV)就是天然缺口的期望值,其计算公式为:

如表中所示,在新制度下平衡时间显著地延长了,同时天然缺口由人均近20万元下降到不到3.5万元,可见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下个人账户基金运行的稳健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基金失衡的情况明显地缓解了,但天然缺口仍然存在。

四、个人账产几种给付方式的比较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无论调整前后,未来30年后的养老金总替代率都与目标替代率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即使将给付年限延长到18年,依然无法消除个人账户的天然缺口,必须改变个人账户的给付方式,才能使个人账户实现收支平衡,达到稳健的运行。

要同时实现保障退休职工生活水平的基本目标和个人账户的均衡运行,一种很好的方法是以生存年金的方式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

保险学中的年金,就是每年支付的固定现金流。如果保险金的给付是取决于被保险人的生存,就称之为生存年金,反之则为确定年金。在生存年金支付方式下,只要职工依然生存,每年可以得到固定的年金支付;一旦职工死亡,这种支付就停止了,不存在个人账户余额的继承。在缜密的精算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达到个人账户的收支平衡。

假设职工退休后每年的个人账户生存年金为

由于个人账户属于缴费决定型养老保险,具有基金贬值风险大、对工资增长率和利率敏感的特点,在不同的投资回报率水平下,未来个人账户支付额将有较大变化,因此需要在不同投资回报率下比较新制度和生存年金制度下个人账户的替代率水平。

以男性为例,如果假定该职工的缴费年限为30年,缴费为工资的8%,假定前十年的工资增长率为7%,之后为5%;退休年龄为60岁,利用城镇职工生命表(89―90年),分别测算新制度(传统计发方式)和生存年金制度在2%、3%、4%和5%的投资回报率下的替代率:

表3反映了两个问题。首先,新制度下的替代率随着投资回报率的增加有明显的上升,如果平均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5%的水平,总替代率43.55%(13.55%+基本养老金替代率30%=43.55%)就可以超过调整前的42.3%,这就回答了上文提出的调整前后替代率水平是否下降的问题。

反映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同样的8%的缴费水平下,生存年金制度的个人账户替代率明显高于新制度下的水平,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投资回报率的升高而迅速提高。当投资回报率达到5%的水平时,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此时养老保险总替代率为55.07%,几乎可以达到58.5%的目标替代率。可见,如果利用个人账户进行有效的投资,则使用生存年金的给付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提高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因此,相比现有的给付制度,生存年金制度是一种更好的给付办法。

要对调整前的旧制度,调整后的新制度,以及生存年金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比较,本文使用计发系数这个指标。所谓计发系数,就是个人账户在职工退休时的积累额名义上支付未来养老金的时间,这里不考虑退休后个人账户的利息积累。在传统计发办法下,计发系数=给付年限×12。因此,在旧制度下,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分为十年派发,计发系数就是120(月);而在新制度下,假设个人账户的给付年限为18年,则计发系数为216(月);如果采用生存年金制度,计发系数将为个人账户的积累额与每月支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除数。如果用n来表示计发系数,个人账户生存年金为p,

则:

这里的生存年金p是每年获得的总额,因此要除以12来得到每月的支付数额。令投资回报率等于2%的记账利率,在统一的水平下计算个人账户生存年金计发系数,并与新旧制度对比可以得到:

可见个人账户生存年金的计发系数为142(月),介于新旧制度之间,也就是说,在生存年金给付方式下,个人账户的计发系数可以保持较低水平,即可达到收支平衡。此时,仍能保证较高的个人账户退休金水平。

从计发系数方面进行比较,旧制度过低的计发系数缺乏合理性,意味着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维持支付的时间很短;新制度的计发系数明显高于旧制度和生存年金制度,表示支付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但由于个人账户继承制的存在,而制度本身依然存在债务缺口;个人账户生存年金制度则可以消除收支缺口,弥补了计发制度本身的漏洞,而且在计发系数方面比旧制度有明显的改善。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个人生存年金制度依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五、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个人账户的调整有利于解决空账问题,做实个人账户,对个人账户资金进行投资,以实现保值增值。但是,对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方式的改变却使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有所下降,仍然存在着收支缺口。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现有的计发方式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没有体现出账户资金用于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的原则,也缺乏互济性及再分配的功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变计发方式,采用保险中常用的生存年金方式,以实际寿命低于平均寿命的职工的个人账户余额,来补偿实际寿命高于平均寿命的职工的个人账户缺口,以达到个人账户基金的平衡,同时,这种措施体现了互补互助的原则,提高了退休金水平,能够较好地实现养老保险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