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32:48

法律讲堂篇1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骂人,打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下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里根深滴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犯罪率呈上升趋,便是证明。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是经常发生的:某市一个成绩本来很优秀的学生,受了一帮坏朋友的引诱,在街上玩了一个通宵:泡酒吧,喝酒,抽烟。从些就渐渐的消沉下去,不能自拔。后来经发展到结伙抢劫!最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应有的制裁。这不是有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吗?我们正处在花样的年货,诗样的年龄,谁愿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过本该美好的日子呢?

小学生太多数时间在学校,所以往往我们受到伤害都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到时,不仅会给自己的家庭造成经济负担,而且还会使人受到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这样一定会树立起一个文明的集体,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怎么还会受到他人伤害呢?

这次法制讲座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课,使同学们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同学们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严于纪律,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新疆伊犁伊宁市伊宁市第十七小学五年级:买尔孜娅

法律讲堂篇2

一、悬念和冲突在研究样本中的运用

理想的叙事结构一般以某个稳定的状态开始,此状态受破坏后,出现平衡失调局面,又因一种力量重新恢复平衡。《法律讲堂》在短短的30分钟内,需以曲折的叙事和新颖的内容赢得观众,这要求主持人将案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因果关系完整呈现给观众,悬念和冲突成为叙事结构的灵魂。

1.以“悬念”连接叙述结构

叙事结构像一座高层建筑的主梁结构,人们看不到它,但它决定主持人在叙述时的特征。

《法律讲堂》用倒叙手法在叙述结构上安排悬念,对提出的疑问做出回答。不仅是研究样本中的十期节目,几乎所有节目都采用这一方式:节目开头把案件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展现给观众,引导观众走进事态的变化发展中,和主持人一同探寻事情真相。悬念贯穿于整个事件的变化发展中,随案件发展,人物命运变化,设置新的悬念,然后再揭开新谜底。

《百万新娘》节目开头便叙述一起冲突,给观众埋下悬念:广州白云机场,穿制服的法院工作人员,在一对男女前停下,拿出拘留决定书将主人公彭辉带走。《人鬼钱未了》、《三“妻”五子争产案》中,都在最开始提出观众最感兴趣的问题,接下来对案件的前因后果进行叙述,由主持人提出的悬念将整个事件分成几个段落,用悬念统领叙述,使叙述犹如悬疑小说。

2.以“冲突”为叙述基础

《法律讲堂》在视听手段表现上处于劣势地位,这决定它以“冲突”为叙述结构的重点。《百万新娘》中展现了多处冲突:彭辉与女友江晓云、彭辉与江妈妈、彭辉与法院之间等这些冲突在不同叙述段落被展示,随悬念和冲突发展,矛盾得到进一步解决。《疯狂的古董》节目里主持人向观众逐一传达父亲与女儿、父亲与保姆、父亲与古董商间的冲突,使案件水落石出,让观众明白为何古董如此之“疯狂”。

读者因悬念产生兴趣,随故事情节发展,悬念逐渐化解,人物命运在矛盾冲突中起伏变化,带给观众心理上的震撼,精神上的刺激,使观众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

二、悬念和冲突在研究样本中的功能

1、吸引观众注意力

吸引观众注意力,关注事态进展,是传达者努力的方向。如节目一开始就难以让观众往下看,之后多精彩的情节都会被淹没。尤其是对以讲述为主的《法律讲堂》,为节目名字设置悬念,吸引观众,节目开始将矛盾冲突展现给观众,并根据事态发展提出新疑问和设置悬念,显得尤为重要。

《百万新娘》节目开端就吸引观众眼球,彭辉不辞而别—江晓云母亲50万元的医疗费被支付—借款未还,都为观众埋下了悬念,吸引观众继续观看。《疯狂的古董》也从名字上设置悬念,让人联想起电影《疯狂的石头》,疯狂用来形容人,为何古董也变得疯狂?将观众的注意力拉到节目中。

2、对节目起着结构性作用

主持人以悬念和冲突连接叙述结构能使故事变得更有条理性。《法律讲堂》没有现场报道、人物采访、或“情景再现”方式,只能在“讲”这个过程中增加亮点。主持人为节目设置多个悬念,将故事中的冲突分散到节目不同位置,拉动观众的感官神经,避免节目内容的平淡。所选择的十个样本每一期节目都是由主持人为观众设置悬念,并将故事的冲突逐一展现给观众,统领整个节目的结构。

3、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互动

主持人设置悬念加强了观众对节目的期待,随着节目播出和观众想象,其推测或被否定、或被证实,使其情感起伏,与节目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互动。另外,主持人使用“究竟”、“到底”等副词,传达节目制作者的情感,给观众带来感情和心理上的冲击,使观众和传播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互动。《救人者杀人》中主持人用“究竟是怎样的动机,使得救人者杀人?”,这样的用词使观众与主持人产生了共同的疑问:救人者怎会杀人?使观众和传播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互动。

4、审美功能

人的审美过程是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首先满足人生理上的,进而才能满足心理和精神上的。《法律讲堂》整个都是以讲述为主,主持人将节目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设置不同的悬念和冲突,随着悬念的设置、冲突的发生、矛盾的解决,观众在故事的冲突和矛盾的解决中获得冲突美感,达到与自己所预期相同或相反的结果,引起观众共鸣与思考。每一期节目都是在悬念和冲突设置下使观众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满足。

三、存在的问题

1.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电视法制讲坛节目多采用主持人一讲到底的模式,《法律讲堂》采用悬念和冲突是为更好的叙述故事,长期下去,随着越来越多新形式的法制栏目出现,该类以讲为主的法制讲坛节目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因此,主持人在叙述过程中应掌握一个“度”,控制在观众接受范围内,不加以渲染、煽情甚至编造。

2.需完善“法”与“情”的结合

《法律讲堂》生活版仅停留在叙述案件本身,对案件所蕴含的法律价值和社会道德意义没有深层次的挖掘。除设置悬念和冲突外,还应注重“法”与“情”的融合,体现人文关怀,以平民化视角关心弱势群体,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因此,《法律讲堂》生活版也应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创新节目形式。比如借鉴《法律讲堂》文史版,结合案件制作动漫或图版;增加与场外观众互动环节;还可以有专家解答,进而更好实现法制知识类栏目的普法和教化功能。

参考文献:

[1]杜文忠.探析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艺术[J].价值工程

[2]张佳梅.浅析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叙事手法[J].新闻世界

[3]于德山.视觉文化与叙事转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法律讲堂篇3

一、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缘由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经济法课程始于20世纪80代初。学者们经过艰辛的努力,目前这门课的教学水平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经济法已被确立为法学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并被立法部门并列为我国七大法律部门之一。但目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还不能令人满意: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联系不紧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中只重视具体的法律制度而忽视对经济法总论的把握,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仍然不明白经济法与其他相邻法律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有,经济法课堂教学中案例内容陈旧,不能有效地反映教学目的。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不能不说是教学方法的欠缺。因此,认真研究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现行的教法,是高校每一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校经济法课堂教学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在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有一种说法:“法律课枯燥,不好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律课枯燥,经济法学作为基础理论课,更枯燥,更单调,老师不好讲,学生也不是很愿意学。而且,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如经济管理类学生,因为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经济法课程是放在基础课教学计划当中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学,而且还是必修课,一旦选了,还不得不认真对待。

就高校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二是案例。但就教学方法来说,基本都是课堂讲解,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教师普遍使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学生被动接受多,师生互动少。似乎学生只要熟记那些知识要点和内容就可以了。进一步说,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似乎都是为了考试这么一个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了法律概念的讲解和法律条文的阐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及教学目的。

有的经济法授课教师认为,我国是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经济法的教学只能是以基础理论为内容进行讲授,案例分析法并不适合于我国的法学教学。甚至有人认为,在本科阶段,不管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还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生,经济法课程都是基础课。既然是开设基础课,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讲授基础理论知识。这样一来,以教师一方为主的课堂讲解便成为目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当然,也有经济法的任课教师认为,虽然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但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的变化和倾向越来越明显,其中有不少的法律院系的教学已把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给经济管理类学生讲经济法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法学其他课程的教学一致。这样一来,经济法在以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之外,案例教学也有一定的市场。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习惯理论讲解的教师,有的先讲经济法总论,再讲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教师绝对是主导;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填鸭式,满堂灌。有的教师则在经济法教学中只重视具体法律制度的讲解,而忽视对总论内容的把握,越往后讲,学生越没兴趣,学生越没兴趣,教学效果也越不好。笔者认为,问题出在了教学方法上,此其一。其二,习惯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因为他们注意到了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的单调,故从一开始就用案例吸引学生,以便能产生相当的教学效果。该方法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效果还的确不错,学生听着案例觉得新鲜,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也有兴趣。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发现,他们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案例的内容,可就是找不到分析案例的切入口。更困难的是,他们无法用经济法术语或是一般的法律语言去表达对案例的思考过程。于是,学生们便会向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案例好像与经济法没什么紧密的联系,经济法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的不仅只是学生,教师可能也有同样的感觉。问题出在哪里?恐怕教学方法还是主要因素之一。[三、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基于对学科定位的思考。由于经济法学属于二级学科,因此,经济法学科定位应取决于法学学科的定位,而法学学科定位又涉及到法学教育的目标。目前,法学理论界对法学教育目标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是法学专业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该是法律职业教育;还有的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该是法学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上述三个方面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不过,进一步探讨这些观点的共性或差异却不是本文的重点。就法学教育目标而言,不管表述方式如何,总的应该体现出:法学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其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高素质人才。经济法学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实务问题的高素质人才。既然经济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经济法人才,而现有的教学方法又不能满足这样的目标,那么,在现行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基于对课程特点的把握。在我国经济法虽然已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尚未成熟,经济法的基本体系也还没有定型。目前出版的各级各类经济法教材,不管是体系的编排还是经济法律内容的选用,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容庞杂。一个学期,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把教材所列内容全部讲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法,教学效果想必不会满意。因此,教师在现有经济法课程安排及其教材选用的特点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3.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在于得法”。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又在哪里呢?笔者认为,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活动的规律,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差异。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学或是经济法学有其固有的特殊性,但就其教学规律来讲却是相通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一般来说,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在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经济法的知识和思想的讲解,阐述自己所认同的经济法学精神,但又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因为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和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必然失去信心。实际上,衡量经济法教学的科学标准,不在于给学生传了多少“死知识”,而在于使学生如何理解通说,经济法教学应该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让“过程”培养人。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就应该让这个“过程”活起来,活起来的目的就是要丰富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做法就是增加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或是案例教学。

四、改进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的结论与建议

经济法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经济法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而经济法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因此,改革高校目前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应着眼于经济法的学科定位和课程特点及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应从注重书本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转向课堂讨论与双向交流、师生互动相结合,使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性、思考性和启发性。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

1.压缩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压缩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目的是增加学生认识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解决单靠教师课堂讲授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法内容多,教师面面具到都讲的话,不易区分重点,学生也把握不了重点。如果教师能按教学大纲把应讲的内容归类,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以研讨为形式,教师与学生同步思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案例为载体,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案例讨论的前提是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讨论过程是教师引导并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或答案,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注意作总结和点评。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选取有代表性的、说服力强的案例。案例是载体,教师通过案例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案例可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法律讲堂篇4

《民法学》教学的改革应当是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http://探索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民法学》的教学首先是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真实参与的法律环境去对法律素材进行分析,训练学生“像律师和法官那样”的思维方式。通过大量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技巧训练,强化其在分析案件、进行抗辩、起草法律文书等方面的技能,提高他们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

一、继续加强并深入完善课堂教学

讲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也是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讲授是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的封闭式、单向传输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师紧扣教学大纲、教材编和讲义进行授课。课堂讲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知识,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缺乏独立的思考,结果是导致了学生“知道了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是什么”。所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在今天受到了广泛的批评。批评者认为,课堂讲授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导致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批评者不能否认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有利于系统的全面的知识传授,并可以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www.133229.Com所以,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并非全盘否定,而是不断加强和深入完善。

因而,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力求以生动幽默的语言词汇和丰富多样的社会现实中的素材将深刻的理论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民法学基本理论形象和深刻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在教学中保持满腔热情,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法律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要备课充分,资料准备翔实,善于学习,相互切磋教学经验。同时我们欢迎学生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对于对民法学学习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还要给予特别指导和帮助。

二、积极推进参与式教学

培养应用性法学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课堂上,我们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作主题发言、以寝室为单位选派代表分组辩论、自愿结成小组集体完成论文写作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只针对重点问题来展开讲授,让学生自主开展研究讨论和撰写小论文,也证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为使抽象的理论学习生动而不枯燥乏味,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提出思考问题,要求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在课上进行讨论发言,并讨论发言情况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之一。在这种教学方式

转贴于http://

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平等对话,同步思维,既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还能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看书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对于调动和发挥http://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我们尝试让学生独立讲解某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备课、写教案讲义、制作课件,然后进行十到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并且把讲课情况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学生由于专业、基本功和思考问题角度的差异,备课、讲义和课件的制作也各有侧重,讲课的方式方法相应都有区别。通过这种互换式的教学方法尝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借助学生的多角度思考方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民法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注重对问题的平等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启发;对教材的学习和经典著作的阅读相结合,注重基础的夯实和思想方法的理解;读书与论文写作相结合,注重学生研究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理解和认知社会的能力。

三、不断完善案例式教学

民法学教学应当与法学专业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结合,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完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民法学教学中,积极思考分析面临的法律与事实问题,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进而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法律职业亦大有益处。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在讨论前,教师不具体讲解,学生自己阅读、查阅相关资料或开展社会调查,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积极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主动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就同一案例展开针对性的讨论,教师以理服人,通过不断的案例分析辩论使学生接受知识,而不是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学生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来学习法律制度和法律原则,而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把握法律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必须认真查阅、老师先前所发的案例汇编,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教师在授课中不断提问,与学生就某个虚拟或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的原则、规则以和不同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上讲述依据法学原理精心挑选的虚构或真实的案例,展示法官对这些案例所作的各种判决,从而可以使学生了解法官是如何根据对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认识以及对法律制度的理解来参与法律程序的。同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对他们所面临的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在这些虚构或真实的案件中,学生或扮演律师或担任法官,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结合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作出判断和裁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学生在运用法律推理时出现的不足和法律知识上的缺陷,引导学生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要善于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课堂上,虽然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一起讨论理论上的问题和法律上的疑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精神。学生必须认真学习法律规范包含的大量深刻思想,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当今法律的目的和范围,并且判定该目的和适用范围是否仍然和我们现今的社会道德相一致。学生必须随时做好对老师们所说的话提出质疑的准备,对老师所说的话不但要理解,还要努力证实。

转贴于http://

做好案例教学还要克服两方面的错误认识:即过分重视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和将案例教学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减轻了教学任务。案例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它不可能替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是基于一定的条件假设,即在http://开展案例教学之前,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学科理论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与处事决断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分迷信并全盘应用案例教学,课堂虽生动形象了,但学生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一节课结束后,留给学生的是一盘散沙,只是得到了一些零散的经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片面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显然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否需要采用案例教学,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应服务并服从于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实施案例教学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减轻,因为教师不需要在讲台上讲授。其实不然,实施案例教学并非意味着教师负担的减轻,而是教师的工作性质和重心发生了变化。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教师肩负的责任更重。首先,教师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单向流动,案例教学的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通过师生相互交流,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与职业能力。再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鼓励学生在讨论和探索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进行透彻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习惯了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缺乏主动性,不肯开动脑筋,发言不积极;有些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相互间不配合,敷衍了事,把案例课堂当作轻松课堂、趣味课堂。这是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两种极端表现。因此,教师要自如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某一课程的讲授者与实施者,还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四、丰富和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

法律讲堂篇5

LawteachingReformanalysiswithRoleoccupancyClassroom

Heping

(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He'nan454000)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hetimes,toestablishthelegalcommunityhasalwaysbeenoneoftheimportantgoalsofoursocietyandbuildingasocialistdevelopment.toestablishthelegalcommunity,itrequiresalotoflegaltalent,andthereforevitallegaleducation.However,atthisstageofuniversitylegaleducation,therearestillmanydrawbacks,teachingreformlaw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highereducationreform.inthispaper,westartfromtheroleoccupancyclassroommethodtoanalyzeteachingreformoflaw.

Keywordsroleoccupancyclassroom;problems;countermeasuresanalysis

现阶段,快速发展社会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传统的法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传统法学教育模式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法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法学教育改革以改革教学方法为要,当前众多法学教育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新型法学教学方法,接下来我们以角色入住课堂方法为代表展开分析。

1当前法学教学分析

1.1当前法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法学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其具体表现在:

第一,法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法学教学是一门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并且具有极高专业要求的学科,因此法学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的法学知识外,还要了解与法学教育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现阶段,虽然我国法学教师数量在不断增加,教师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教师的工作能力却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专注于对教材等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际,导致法学教学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法学教学没有取得明显成果。另外,一些教师过分重视专业法律知识而忽视了与教学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现阶段法学教育模式中,教学角色定位存在问题。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材料等角色共同组成的,其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众所周知,法律工作尤其是法官工作需要从业者拥有很强的质疑以及判断能力,然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主动判断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应用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上法律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1.2传统法学教学方法产生的影响

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课堂讲授法一直以来都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虽然,课堂讲授法在彻底扫除文盲、提高我国居民的知识文化水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讲授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要求,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第一,讲授法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它并不鼓励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强调老师的权威性,学生的服从性。因此,讲授法教学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应有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法学教学无法取得效果。

第二,讲授法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中,老师只针对教材进行讲解,很少与课外实际进行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灵活运用法学知识。

另外,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加入一些案例,并结合案例对法学教材进行分析,但是教师在讲解案例时,大多只对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忽视了案例所涉及的实际情况的分析,从而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学生很少进行思考创新,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第三,讲授法教学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然而讲授法教学用一个僵化的框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约束,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灵活应变。并且教师日复一日接触的都是各种法律教材,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十分固定,很少进行发散思考,从而阻碍了教师的发展进步。

2角色入住课堂的教学方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作用

第一,案列分析方法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案例分析方法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学生需要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在课堂上再现案例中的场景。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有趣,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法学教学的效果。

第二,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经典的法律案例涉及到众多的法律知识,因此学生为更好地扮演案例角色,在活动之前会主动对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学习,主动学习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专业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案例教学方法还可以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2案例的选择

第一,代表性原则。由于法律知识众多,并且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一个只涉及到少量法律知识的案例是无法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要选择经典的法律案例。

经典案例在某一类法律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会涉及到这一类法律的众多知识点,不但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法律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水平,使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

第二,法律时效性原则。因为一些法律条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适当的修订,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法律条文会丧失法律效力,因此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是最近发生的。这样的案例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关系密切,能够增强了案例的时代气息,从而使得案列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法学教学更容易取得成效。

第三,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些法律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知识关系复杂,这对于法律初学者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而不利于法学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现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法律案例。这样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又能使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案例的具体应用

首先,教师对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流程进行初步的设计,选择教学中可能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明确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向学生展示案例,要求学生自己对案例进行初步的分析理解,此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再次,教师可以分配案例中的角色或者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中对案例进行情景再现,同时要求未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分析情景表演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并对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教师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讨论,在学生讨论完后,教师要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对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角色入住课堂法对法学教学的意义

第一,角色入住课堂法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法学课堂过于严肃,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采用角色入住课堂法后,教师向学生提供案例,并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案例情景再现,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缓和了以往过于严肃的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对学习保持旺盛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二,角色入住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法律理论与案例实际的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采用角色入住课堂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对案例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因此学生可以很容易发现案例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

另外,在角色入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敢于并且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并且在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角色入住课堂法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囿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教师的学习发展,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然而,采用入住课堂的教学方法后,由于整个教学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因此教师不需要在教材讲授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再加上师生之间交流的增加,教师自身的思维活动会更加活跃。教师会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从而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角色入住课堂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对学生自身素质、法律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都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角色入住课堂方法对法学教学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律讲堂篇6

关键词:法学教育;情境教学法;创设;创新

自从依法治国的方略提出以后,法制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快,同时我国的法学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局面。对于当今法学教育来讲,主要是培养专业化、宽口径、复合型的法律人才,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法学教育无论是在教学体制上,还是在教学计划上,以及教学模式上都存在相应的问题。鉴于此,法学教育者必须要认清眼前的状况,不断加强关注法学教育的发展,寻找传统教学的不足,梳理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路等,以便科学有效地提高法学教学质量。我们都知道,法学教学注重的是实践,那么实践教学法将成为法学教学改革的首选,通过实践教学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全方位的判断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1]。

一、在法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教学方法是一个意义广泛的词语,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那些教学互动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教学方法。对于传统的法学教学来讲,主要是采取面授的方法来进行,在面授的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疑难解答、课堂提问、论文撰写等,几乎都是教师讲什么内容,学生就听什么内容,如此一来,法学教育就成了理论教学或者是学术教育。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法学教育逐渐职业化,传统的法学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对它的弊端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

(一)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使当前教与学形成了一定的惰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过于粗陋简单,不符合时展的。教师只需要一份教案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课程教学,而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几乎都是在流水线般地抄写笔记,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来思考教师讲解的问题。学生能做到的仅仅是将知识存留在笔记本上,长此以往,学生认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听众,甚至部分学生都懒得去听,所以,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日常的课堂面授得不到有效的重视,那么在本质上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讲解,学生有没有听、听了多少、是否理解等一系列问题都被无视。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无论讲多少知识对学生都起不到相应的作用,所以教师就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深究,进而导致教学态度的怠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肯定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严重情况下还会阻碍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法律职业化的吻合度不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就出现了当前重理论、轻技能的严重后果,因此许多学生在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一系列方面无法得到快速的提高[2]。我们都知道,有关法律的问题都会牵扯到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要想解决相应的法律问题,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职业能力才可以完成,这就要求法学教育必须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于法学来讲,它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学科,与单纯的规范学科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法学教育看作是一种职业教育。如果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那么在法律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要加强法律信仰、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理论知识、法律实践的技能等一系列方面的培养,以便达到职业伦理教育和职业技巧教育的双重发展。

(三)传统法学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司法环节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缺乏实践机会的法学学生对司法环节不是很了解,对所学的知识很难达到灵活运用。当学生进入社会后,才发现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实务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因此,在实际运用能力上比较匮乏。目前法学毕业生面临这样的问题,在他们进入相应的实务部门后,在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单独处理各种法律实务,以至于造成了法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传统的法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法学教学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改变那种以理解法律概念,传授法律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实践教育的比重。将注意力集中放在法学学生自己消化知识能力的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上。培养是目的,改革是前提,所以,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那么,在原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会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改变和影响,将会是提高法学教育职业化的有效途径。

二、情境教学法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的创设

(一)情境教学法的认知

我们都知道,法学教育的结果就是对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进行处理,那么,在法学教育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扮演相应的角色,实施相应的行为,参加处理相应的模拟事件,通过栩栩如生的环境或者是自身的经历,使学生养成站在不同的法律主体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学会很多重要的、在抽象案例中无法获取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学到的技巧。对于情境教学来讲,它的产生是以构建理论为基础的。对于构建主义来讲,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在教师的传授过程中完成的,它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或者是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别人的帮助,根据相应的学习资料,在意义构建的环境下而获取思维。在构建理论认知里存在四大要素,即:“情境”“协助”“会话”“意义构建”。

(二)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对实践教学的意义

对于情境教学法来讲,它使学生从传统的平面、书面来接触法律转变为通过立体的方法来运用法律,如此一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充满了真实感和使用性。因此,它在法学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1.情境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对于情境教学法来讲,其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繁冗复杂的理论阐述,让那些枯燥无味的法条变得生动形象,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配合的情况下,创设出不同的情境,活灵活现地展现出相应的法律事件和行为,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将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款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此以来,学生所学习的就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将理论带到实践中去进行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的不同,学生所运用的法条不同,所思考的角度也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思考过程中,收获也不尽相同,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认知法律。这里所说的法,不再是单纯课本中的法,还有我们经常说的法官的法、事件当事人的法等一系列的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还增加了教学方式的活力。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操作,将相应的法律问题进行一一的解决,如此以来,不仅科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还挖掘了学生探讨法律的热情。2.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法律精神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很容易让人们对法律产生一定的错误认知,其一,有关法律的工具主义;其二,有关法律的虚无主义。就法律工具主义而言,它认为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有关管理和统治的工具,人们都是在被动和强制的情况下来服从法律的。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认为权利是大于法律的,法律对那些拥有权利的人们不起任何作用,法律是专门管理那些没有权利的普通百姓的,因此,人们的法律信仰就会逐渐减弱,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性被无形地动摇了。对于法律的虚无主义来讲,其无视法律的存在,依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无束无拘地任我行,不能用法律的相应规定来规范自己的各项行为,法律的尊严被大大地削弱了。但是,将情境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法律价值理念,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就会在无形中被提高,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它是公平、公正的化身,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懂得运用法律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要清楚明白只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3.将理论科学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都知道,法学比较复杂,牵扯到许多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法学学习的过程中,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实际的应用。因此,将理论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了解的实际案例、社会问题等带进课堂[3]。在整个案例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演绎自身的角色将整个事件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处理相应的法律,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便可以得到有效的运用,并解决相应的法律问题。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做到理论与实务相联系,在情境教学环境下,不仅使学生的法学知识得到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4.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法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我们都知道,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法律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那么,法律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在一般情况下,是依据法律的基本原则、具有规范性的法律文书以及相应的法律精神,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是否习惯运用法律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与他个人的法律素养、法律价值观以及对法律的认可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法律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因此可以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引入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互动的环节,如此一来,不但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几率,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教师作为育人者,有着较高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自己较高的专业理论探索精神不断地影响着学生,如此一来,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不仅获得更多学生的爱戴和尊重,还为法学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

三、情境教学法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主题来进行情境的创设

对于情景教学法来讲,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构建和运用知识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用于情境法来进行法学教学,在此过程中,不仅有课时这一客观因素的限制,还有教学内容自身主观因素的限制,那么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选题的过程中,要么选择那些实务性较强的内容,要么选择那些技能性较高的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对应的教学。对于法律情境来讲,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相应的剧情来进行表演;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在配合的前提下共同设置相应的剧情来进行表演;还可以是学生单独设置相应的剧情来进行表演;甚至是利用科学有效的视频短片以及相应的图片资料等方式。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都必须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实际状况,符合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基础,再加上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以便他们可以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之中。如此一来,不但有效地增强了感染力,对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有所启发,进而产生共鸣,从而会加深他们对法律精神的理解。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对于教师来讲,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他担当的角色应该是导演,按照惯性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然后再把他们推出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发挥主体性,教育才会取得相应的成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就是要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来寻找相应的题材、进行方案的相关规划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情境问题的分析,从而不但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4]。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在情境教学导入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记录,进而可以及时控制创设情境的发展,让整个情境创设沿着教学目的的轨道发展,鼓励学生参与情境创设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解答,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讨论。再次,在情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吸收、消化、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总结和点评,以便促进学生总结、分析、运用等能力的提高。对于国家司法来讲,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内容比较烦琐,不是单纯地套用课本知识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不但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晓云.法律教学语言的改革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5,(11).

[2]肖敏.高职法律教学模式改革与目标定位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

[3]何文年.法律教学实效性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

法律讲堂篇7

关键词:律师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实务;创新

法学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其中的《律师事务》课程更是侧重于将来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传统的讲授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很少有自己实际技能的提升式参与与提高。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法学教育所面对的各种挑战,配合河南城建学院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以《律师实务》课程为突破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结合课程的特点有区别的进行,不能简单地为了改而改。因此在进行法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时,我们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在总的方向上引导不同学科的任课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

1.强化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淡化教师的单纯讲解。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讲而学生被动地听,提倡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老师是授课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仅仅对于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进行深度的讲解,其他能通过学生自学或者讨论解决的内容,原则上不需要教师进行重复性的简单讲解。

2.突出学生的实际参与与技能操演,减少被动的听讲。强调授课老师的组织与指导,必然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另外,在学生参与的层面上,重点强调实际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化。

3.突出具体案例的处理,淡化单纯理论的识记。强调授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尽量将理论融入到具体案例中,通过案例导出理论,通过案例阐释理论,在达到理论教学要求的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重点。既要明确理论本身的重要性,又要明确理论最终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离开了实践的理论就是没有价值的空谈,因此强调课堂教学改革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又要以实践为重点。

二、具体的改革方案

(一)正确认识教材,合理安排教授的方式与比例。

在对待高校文科专业教材的态度上,我校法学教研室一直引导学生,不能把同意征订的教材作为既定的范本经典,而只是众多教材中综合评价较高的一种,在性质上也仍然只是学生的参考资料。因此,在鼓励学生拥有超出一本以上教材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熟练把握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1、自我阅读部分,由学生在课外自己完成,约占教材的50%;2、教师重点讲解部分,由授课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约占教材的10%;3、学生代表授课部分,约占教材的20%,通过事先分工,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上台讲授,其他学生做点评;4、实践技能突出的部分,由邀请的校外知名律师、法官、检察官讲授,约占教材的20%。

(二)对学生进行分组,有序训练。

一般根据上课的学生进行分组,原则上班级不宜过大,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超过8个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并且注意男女生比例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多数课堂任务的完成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比如对具体案件的讨论结果要求每个小组拿出一个结论(当然,小组内部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的时候,少数意见仍要列入);对相关问题的辩论首先是在小组内部展开,在第二轮的辩论时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角色的分类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在每个案件中只承担一个角色,具体的人员有小组内部通过训练决定人选。

(三)精选典型的案例,合理利用课内与课外时间。

《律师实务》课程学时本身不多,一个学期一共不足四十个课时,除去假期等实际授课只有三十个左右因此必须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协调好课内与课外时间的合理利用。这就要求首先,必须精选合适的案例。我们的做法是,教学案例不宜多,要精,有质量,结合教材的内容体系,精选相对复杂的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各一个,通过实际案例的处理锻炼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其次,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明确大量的、需要学生课外查找准备的与案例相关的证据材料、法律文书等,将课外时间作为课内时间的有效补充。

(四)相对淡化理论的讲授,以锻炼专业技能为主

《律师实务》课程本身就在于为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律师实务工作打基础的,因此在课程的授课时,没有必要,也不能仍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况且,该课程基本都在大四第七学期开设,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已经形成,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应重在专业技能的训练。我们在具体在案件,有意识地需要锻炼的专业技能包括:回见当事人的基本技能、调查取证的基本技能、案件策略的拟定技能、法庭抗辩技能等。

(五)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教师授课、学生讲课、邀请校外知名律师、法官授课外,我们还有意识地进行课前三分钟学生即兴演讲,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还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反馈评价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督导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

三、考核方式

考核不是仅仅给学生一个分数,还要发挥他的有效地督促效用。合理地利用考核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度。《律师实务》课程属于考查课,不进行具体的试卷式考核,具体的考核方式如下:1、注重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平时的到课情况占20%;2、课堂参与的态度与积极性,占20%;3、分组演练的效果,完成任务的效果,以组为主要单位评判,小组内适当区分,占30%;4、期末模拟审判的材料组织、模拟效果、最后总结报告的质量,占30%。

法律讲堂篇8

【关键词】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1落实课堂常规训练。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

1.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

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等。对个别课堂纪律很差的特殊学生,可以特别对待,提出他们能达到的要求,这种特殊情况,要先和全班学生商量好,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公正。

1.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

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即使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修改前也要“错”下去,以维护制度的尊严。除了老师当纪律的“裁判”,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发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都是监督者,也都是被监督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1.3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纪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样的赞扬或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中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2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2.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

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学习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2.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作用与他们在生活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它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2.3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如赞美评价法,榜样评价法――夸张评价法――假设评价法――你能自己改正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2.4对待违纪学生要方法灵活,把握好轻重缓急

要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

3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枯燥无味,而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3.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

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让学生生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要求学生有意注意,趣味性会使学生无意注意。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形成张弛有度,变化有序的课堂节奏。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更要注重趣味性,用有趣的知识、有趣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

法律讲堂篇9

【摘要】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l.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现。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举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l.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观察法(牛顿第二规律、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建立)、数学法(动能定理、动量定律、理想气体方程的推导)、等效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热功当量、交流电有效值)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自觉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其科学素质,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2.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2.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利于求新质疑。

法律讲堂篇10

在悠久的教育历史中,传统讲授法一直占我国法学教育的主导地位。传统讲授学只是将知识机械地教给学生,纸上谈兵、墨守成规,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只教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在法学的教学改革中,角色入住课堂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角色入住课堂是在法学教学中把生动形象的案例带入课堂当中,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这又不同于我们常说的举例子。在法学教学中,角色入住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角色入住课堂能够营造轻松而有趣的课堂环境,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和热情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案例中存在问题,并且解决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法学教学的新改革。角色入住课堂能够融合许多方面的知识,将零散而片面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法学教学中将角色入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角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不止对所学学科有兴趣,而且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心态,有利于其他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各种知识能够整合到一个体系中去。

(一)降低了法学教师的全面素质发展

在传统讲授法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成不变地讲述法学的抽象理论和概念知识,使其框架化和结构化,而没有给予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以足够的重视。这就像一项工程,只做好基础结构,而没有建筑的装饰,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教授法学时,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原本照搬,缺乏灵活的运用,也不用想方设法将法学知识以各种各样更加有效、有趣的方式演绎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各个方面素质也止步不前了。

(二)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思维创新

在如今的课堂上,教师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述已经存在的法律法规,还有教授法学方面的原理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法学知识结构,能够分析法学现象、发现问题从而总结出其中蕴含的规律。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像纸上谈兵,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实际上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法律是为了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灵活运用。教师们都偏爱于将各项典型的史实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讲解,不能很好地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况,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将法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无法用法学实践来指导理论的深化学习,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无法培养实践、创新等各方面的素质。学生只是按图索骥地去理解理论上的知识,并没有了解、熟习并很好的应用。部分老师为了改善这方面的教学问题,也会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实际法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并针对其中涉及到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介绍。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把系统的理论知识具体形象化了,而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讲授法强调的是字面上的精确讲授,很少涉及现实情况,学生不能进行质疑和批判,不能进行思考和创新,这样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无法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无法达到工作的要求,也适应不了千变万化的复杂社会。学生在学校学的各项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情况脱离开来,难以将所学知识很好的理解和运用。

(三)降低了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热情

在现今的课堂里,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大多数学生只会一味的听讲解,然后记笔记,主观的思维被严重地拘束了。教师一本心思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只是进行呆板的记忆背诵所讲知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两者之间缺乏互动,而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并不能促进详尽的分析和深度的思考,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知识延伸。大多数学生以考试高分为目的,机械的模仿并只是尽量记住老师讲述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气氛十分枯燥和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和热情,不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这样就使得学习效率低下。总之,法学教学在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把课堂中教授的法学知识与社会中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导地位。角色入住课堂是法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法,把角色加入到法学课堂中来,能有效地把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具体化,而且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更多的是组织学习活动和引导学生思考的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动者。

二、角色入住课堂的作用

角色入住课堂是指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的具体目标,提供一个相关的法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发展演变,然后让学生分析案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人尽可能的投入到案件的角色中。与以往的法学教学方法相比,角色入住课堂拥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角色入住课堂不像以往的传统教学法,需要教师对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与学生更直接更深入的互动,而教师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整个教学的发展,需要对法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有一个更深层次和全面的了解,拥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这样,教师在不断的收集材料、更新材料、准备的材料的过程中,可以翻旧出新,达到与当今社会要求的一致。由于角色入住课堂不再拘泥于刻板的知识讲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促使教师为适应教学的需要,而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多元化、自由化的教育方式也能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敢于尝试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角色入住课堂,教师可以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法学事件,对于学生的各项素质有了综合的提高。在活跃的课堂上,学生能开阔自己的思维,更好促进教师与同学的交流,对实践中所会遇到的问题有了相对周全的考虑,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并用于实践的最终目的。此教学方法不仅避免了学生钻文字的牛角尖、理论的死胡同,也使得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生活中法律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此的活学活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案件更深入的思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研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完整法学知识体系演化一遍,使学生能够全面透彻地了解法学的各个知识点。但正因为如此,课堂才变得过于严肃,气氛不活跃。而角色入住课堂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改善措施,在课堂上提供案例,使得法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学生会紧跟着案件的发展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自己发现其中的概念原理并总结法学规律。由此,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把法学知识实际深化运用了。学生会更有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

(四)有助于师生的交流

在角色入住课堂的教育方法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一个巴掌拍不响,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推动,又需要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和学生达到与朋友交流一般的轻松氛围。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能更直观地反应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如何熟练运用各种法律法规。

三、角色入住课堂的基本程序

角色入住课堂实施的效果如何,主要在于案例,也就是如何选择好的案例,以及如何进行讨论。角色入住课堂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教学程序。

(一)选择案例

案例的选择对于角色入住课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是保证教学能够更好开展的根本所在。好的案例应该最能代表现实中的众多法律现象,而不是个别的法律现象。学生能从典型的案例中举一反三,更加清楚的了解法律法规的构架和组成。案例还需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太简单,不费太大功夫就能分析出案件,没有挑战性的案例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需要从复杂、模糊尤其是存在争议的案例中,引导学生如何抽丝剥茧找到隐藏在案件下面的本质,来给予正确的判罚。最后,案例所包含的逻辑性应该比较强。逻辑思维是法学学生必须拥有的一项基本素质,对富有逻辑结构的案件进行周密详尽的推理,能够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需特别注意案件的重点,不能因为案件的受关注程度很高,而给予了偏离逻辑推理结果的判罚,更多的要依靠法律的客观要求来得出正确合理的结果。

(二)讨论案例

在角色入住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教师的适时指导和协调,课堂秩序会乱作一团,学习活动也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教师直接左右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案例的角色当中,针对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在学生的讨论阶段,做到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要保证学生的辩证思维,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来保证课堂的活跃性,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确的决策者。由于对法学的理解每个人带的主观意识相对多些,教师需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讨论案例不止是学生的讨论,教师还要积极的参与到讨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想法,在学生的思想出现严重偏差时给予指导,在学生提出非常有意义的见解时进行鼓励和发展,对整个讨论效果都是有益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