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养老保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39:20

居民养老保险篇1

缴费不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是以职工工资总额的26%缴纳(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按20%缴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是以核定的几个或十几个缴费额度缴纳;

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年龄不同城镇企业男职工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因条件不同分为60、55、50周岁,女职工分为55、50、45周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男女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均为60周岁

领取的基础性养老金不同城镇企业职工领取的基础性养老金是以职工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城乡居民领取的基础性养老金我市现行定额为100元/月。

养老金调整机制不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每年定期调整,城乡居民养老金尚未建立定期调整机制。

(来源:文章屋网)

居民养老保险篇2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由缴费年限、缴费指数以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决定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由各级政府补贴组成的。

2、领取的养老金不同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后待遇的增幅较大,通常来说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休金的好几倍。

3、缴费金额不同

居民养老保险篇3

一、工作目标

完成全镇2016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数和续缴目标作务数(详见附件)。

二、组织实施

(一)宣传动员(2015年12月下旬起)。各村要召开宣传动员会议,对征缴工作任务进行周密部署,落实工作目标任务。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引导广大城乡居民“自愿参保、主动续保”。

(二)开展参保、续缴工作(2016年1月1日-2月28日)。各村根据镇劳保所提供的2015年度已参保人员信息名单,进组入户动员应保未保人员新增参保和续保人员缴费工作。1月31日前续缴费率完成80%以上,2月29日前续缴费率完成90%以上.

(三)完善总结提高。从2016年1月起至2月28日,镇劳保所将对各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适龄人员参保率等情况,同时结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精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要求,进一步规范经办机构的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2016年,各村要抓住时机促进续保。春节前后,大批民工返乡过节,农民资金宽裕,田间农活不多,是全年扩面续缴工作的好时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村要从元旦起,就加强参保续缴工作,利用2个月的时间重点突击,抓早、抓好、抓实全年的参保续保工作。

居民养老保险篇4

第一条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劳动者年老后的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省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发〔〕9号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宁政发和《市城镇居民养老补贴办法》宁政发〔〕1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账结合、多缴多得、制度衔接,保障基本”原则,建立缴费水平与收入现状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水平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保险关系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保险制度。

第三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各街道负责具体落实。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区级统筹。

第二章实施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具有本区户籍,男年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8周岁不满55周岁,当期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及征地保障的人员,均应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本区居民建立老年养老补贴制度。

第三章基金筹集

第五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按规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缴纳。

一缴费基数为区统计局公布的本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二缴费比例为14%,其中:个人缴纳5%,市、区政府及街道补贴9%。

三参保人员可选择多缴,多缴比例为6%?12%。有条件的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对多缴人员可给予适当补助。

第六条区政府及街道对参保人员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参保人员入伍服役期间,其服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第七条符合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应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到户籍所在社区劳动保障站办理参保手续,领取《市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证》按规定缴纳保费。社区劳动保障站应及时审核、登记、录入参保人员个人资料和缴费信息,出具缴费收据,建立业务档案,接受参保对象的查询。

第八条每年的至次年的为一个保险年度。个人保费原则上按保险年度缴纳,由社区劳动保障站负责征缴。征缴的保费应按财务规定逐级解缴到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各级补贴资金根据当年度实际缴费人数和缴费金额在当年度内划拨到基金专户。

第九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区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由区、街道财政承担。区财政部门在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设立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区劳动保障部门设立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区财政部门按月将养老保险待遇资金足额划拨到基金支出户。

第十条参保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参保。规定的时间内参保享受政府参保补贴,逾期为中断缴费,或由个人全额补缴应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利息及滞纳金。

第四章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第十一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个人账户包括:

(一)个人缴费部分全额;

(二)政府补贴资金中划转2个百分点,随个人缴费同期记入;

(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对选择多缴费人员的补助资金;

(四)区政府及街道对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个人缴费的补助资金。

第十二条社会统筹基金用于计发参保人员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用于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不得提前支取。

第十三条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参保人员在领取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剩余资金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十四条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到账计息,每个保险年度计息一次,记账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城乡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算。

第十五条参保人员因各种原因中断缴费的其个人账户由经办机构予以保留并予计息。以后继续缴费的中断缴费前后的个人账户储存额、缴费年限累积计算。

第五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参保人员符合下列条件,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一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二按规定缴纳保费;

三未按月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第十七条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人员应在龄前一个月携带《市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证》户籍所在社区劳动保障站办理养老保险待遇申领手续,经街道劳动保障所审核、区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后,自到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十八条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一基础养老金以启领时本区当年月缴费基数为标准,按14%比例计发。累计缴费年限每满1年不满1年的月数折算为年计算,下同计发比例另增加0.3%。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第十九条本办法实施后,参保人员无故中断缴费的其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以累计缴费年限为基础,按未参保年限扣减,每满1年扣减1%

第二十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区统计局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于每年前公布下一保险年度的缴费标准。

第二十一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区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于每年前公布下一保险年度的基础养老金金额,并对所有享受待遇人员的养老金在下一保险年度进行调整。

第二十二条参保人员在被判处拘役及其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期间,达本办法规定的领取养老金条件的暂缓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待服刑期满或劳动教养期满后再予办理,届时基础养老金按其办理时的缴费基数计发。领取养老金的人员,被判处拘役及其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期间,其待遇停发,服刑期满后,重新计发,不予补发。

第六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实施前及年底前,对具有本区户籍(5年以上,婚迁除外)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居民,未按月领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救济城镇居民养老补贴、五保户”供养等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实行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

第二十四条符合享受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条件的人员,应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到户籍所在社区劳动保障站办理养老补贴申领手续,领取《市区老年居民养老补贴领取证》经街道劳动保障所审核,区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自本办法实施之月起按月享受,其中年内到龄的自到龄次月起享受。

第二十五条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对老年居民发放养老补贴领取老年居民养老补贴的人员,达到下一个年龄段时,自到龄的次月起按调整后的标准享受。

第二十六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待遇依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适时适度调整。调整方案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区财政局提出,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实施时,区政府办《关于转发〈区农村老年居民养老生活补助暂行办法〉通知》政办发77号)同时作废,原领取养老生活补助人员按本办法规定领取老年居民养老补贴。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实施后,应参保而未按规定参保的人员自达到养老年龄的次月起,可享受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其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标准按未参保年限扣减,每满1年扣减6个百分点。

第二十九条领取老年居民养老补贴人员,自发生下列情况的次月起停止享受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待遇:户口迁出本区、享受其他社会保障待遇、失踪、死亡、被判处拘役及其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

第三十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资金从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列支。

第七章与其他养老保险的衔接

第三十一条建立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原农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企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征地保障”制度转接机制。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实施后,原农保参保业务停止办理。原农保基金并入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管理。

一符合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原农保人员,可将原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按本办法实施当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向前折算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折算的缴费年限起始时间不得早于原农保实施时间,也不得早于本人年满18周岁的时间。折算后原农保个人账户仍有余额的个人缴纳结余部分转入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集体补助结余部分划入社会统筹基金。其养老保险待遇按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执行。

二符合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原农保人员,不愿转入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继续保留原农保关系。同时应按规定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达养老年龄时两种待遇分别计算,同时享受。

三原农保人员不符合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可保留原农保关系,达养老年龄时,按原农保待遇执行;也可终止原农保关系,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个人缴纳本息一次性结算给本人。

四本办法实施前,已领取原农保养老待遇的人员,继续按原标准领取。符合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条件的养老补贴同时发放。

第三十三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参加企保的保险关系可按以下规定转接:

一可将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企保,按我区企保相应结算年度基准缴费基数计算的个人账户记账本息,从本人企保参保之月起向前折算企保缴费年限。将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企保个人账户后,终止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

二达法定退休年龄,符合企保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其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由经办机构一次性退还本人,终止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

三达法定退休年龄,不符合企保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可将企保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保缴费年限视同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按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待遇计发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纳入征地保障后,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退还本人,终止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老年居民养老补贴领取人员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后,按规定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其养老补贴停止发放,终止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

第三十五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因职业变动、户口迁移等原因不再具备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应及时转换变更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及其储存额随同转移。无法转移的终止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将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一次性退还本人。

第八章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

第三十六条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并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多渠道筹集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确保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第三十七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各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负责本辖区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工作。

第三十八条加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建设。区经办机构负责指导街道业务经办、统一账表卡册、建立信息系统、宣传培训、保费的收缴、支付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街道经办机构负责保费汇集上缴、审核办理有关手续和档案管理。各社区劳动保障站,应聘用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保费的收取和养老金的发放等工作。

第三十九条区经办机构开展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维护费用纳入区财政预算;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站开展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所需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由街道财政承担。

居民养老保险篇5

摘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前实现了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目标,对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意义重大。文章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加以概括,同时指出现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中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保障水平偏低、激励性不强、制度转移衔接问题缺少具体规定、基金保值增值形势严峻等问题,并提出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障标准、完善激励机制设计及转移衔接的制度规定、扩大基金投资渠道等对策建议,以期制度能够顺利推广,并有效实现其预定目标。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加剧转型,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愈加明显,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养老保障问题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实现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

的目标,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部分地区在“新农保”制度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制度安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起全覆盖的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打破了城乡二元化界限,使得社会养老保险向着城乡一体化转变,朝着社会公平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转变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正确认知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从制度层面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制度在大规模推广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期待着为其他地方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一、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一)缓解不断加剧的养老压力。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①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人口学家预测,2010-204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49年将达到22%,2055年将达到25%。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代际养老压力增大。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婚育观念的变化,导致我国独生子女增多,人均寿命增长,家庭结构出现“4-2-1”甚至“8-4-2-1”现象,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城乡居民越来越需要通过制度化安排,解决其老年生活保障问题。

(二)完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制度公平。

基本社会养老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多年试点和探索的基础上,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制度改革的总体架构和主要思路,并在后期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从制度上覆盖到所有的正式职工。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在总结自1991年开始在全国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及2003年以后部分地区“新农保”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制度架构、筹资方式、资金管理等重要内容,真正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步入正轨,目标是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至此,从制度覆盖面上讲,仅有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居民还未被纳入到制度保障范围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前实现了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目标,促进了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权利的平等。

同时,对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意义重大。

(三)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近期看,拉动经济增长,必须积极地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把扩大消费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调节功能。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被纳入到制度化的保障体系中,减少了由于对未来经济保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压力,有利于稳定其消费预期,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转变,从而改善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质量,对整体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形成强大而持久的拉动作用。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特征。

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的基础上,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浙江省、河南省等地出台了全省(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纵观各省(市)出台的制度可以发现,其在制度设计上与“新农保”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综合部分省(市)的制度发展历程及政策内容,现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制度发展超前,整合度高。

从制度发展进程上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均是在国务院出台“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之前就已经在探索实施“新农保”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务院“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对正在实施的政策进行调整,最终出台了与国家指导方针相一致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比2011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时间节点上提前2年以上,较早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目标。由此可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发展超前,制度基础牢靠,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从制度体系上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区制度整合程度较高,体现出城乡统筹的特色,既避免了部分群体在城乡间的转移问题,又有部分省(市)在政策中提出了解决不同群体转移接续问题的方案。以郑州市为例,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从一开始就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体化,这避免了分别建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碎片式”养老保险制度,人人平等地享有社会保险权利。

(二)应保尽保,坚持广覆盖原则。

公平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理念,要求所有国民的养老保障权益都能得以实现,以维护起点公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于参保对象的规定体现了公平性理念,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制度的覆盖面。各地制度仅以参保对象的户籍、年龄和未参加其他形式的基本养老保险为限制条件,适应了人口“城—乡”、“乡—城”大规模流动和部分群体就业状态难以明确界定的局面,从而真正覆盖到农村居民、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城镇退休但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等许多被忽视的群体。

(三)普惠性和保险性相结合。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部分主要由基础养老金支付,基础养老金体现了政府对公民养老保障权益的承担,完全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参保对象在年龄达到60周岁以后,即使不缴费,也可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个人账户部分主要强调个人的缴费义务,同时政府也进行缴费补贴,在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条件后,与基础养老金一同发放给参保对象,体现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险性质。由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普惠性与保险性结合的制度设计内涵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四)结合实际,制度设计弹性化。

弹性化的制度设计能够确保制度的有效性。通过比较各地的实施办法可以发现,各地均是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等多种因素,对缴费、财政补贴、待遇调整机制等实行差别化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在居民自愿参保前提下制度的广覆盖,保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譬如,在缴费标准方面,北京市、天津市等少数几个地区根据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值或其一定比例作为缴费基数,而现在更为普遍的做法是直接确定不同档次的缴费金额,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增设或调整。如郑州市将其缴费基数由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算术平均值调整为固定金额的缴费档次。浙江省规定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按不低于地方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的标准,增加和调整若干绝对额缴费档次。各地实施办法鼓励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并根据财力状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部分地区刚刚建立起来,制度本身及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城乡居民对该制度的了解程度极其有限。一些有保障需求且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不知道如何在当地办理该类保险。还有一些已经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居民对自己参加了何种保险、今后享受的待遇状况及相关管理制度的理解程度与实际规定存在较大程度的偏差。这些一方面由于基层政府对制度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仅当做是一项行政任务或政绩指标强势推行;另一方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时期,在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各省、市、区(县)也会多次根据自身状况对原有制度加以调整或出台新的办法,群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单一,导致对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误读。

(二)保障水平偏低,逆向选择现象明显。

从各地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看,保障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郑州市为例,根据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办法,一位参保人即使按照最高档次1500元的年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15年,那么该参保人月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61.87元,加上基础养老金,他能够领取的养老金合计为226.87元。

②多数调查对象反映缴费档次太少,待遇水平过低,参保对于养老问题的解决意义较小。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与其他群体的养老金待遇相差悬殊。2011年,调整后的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为1531元,③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又不及退休公务员的退休金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每月226.87元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仅仅是企业退休金的14.8%,更不到公务员退休金的4.5%。另一方面,年轻人参保积极性不高,他们更加看重眼前利益,即使参保也倾向于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较低的费率、较短的投保年限进行投保,还有些年轻人持观望态度,想等到40岁以后再参加。相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参保热情很高,造成逆向选择。

(三)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尽合理。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一些规定不尽合理,导致制度实施偏离预定目标。如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来,关键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在激励机制设计方面,各地财政既补“入口”,又补“出口”。山东省青岛市规定,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对于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一年加发1%的基础养老金,也就是每月会多得0.55元的基础养老金,一年才多得到6.6元,很显然激励作用不大。同时部分地区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一般为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常表述为给予适当鼓励,并没有作强制性规定和具体说明。一些地区的实践中,参保人员选择高档次缴费标准得到的钱,基本上类似于储蓄型保险,根本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这也是造成参保人员倾向于选择低档次缴费标准的重要原因。在待遇享受条件上,要求年满60周岁且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需缴费,即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需参保缴费。这种捆绑缴费的制度规定违背了参保的自愿性原则,同时违背了普惠价值理念。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城乡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政策给予老年群体的一项享受社会养老的福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不应受其他人或因素的影响。

(四)制度的转移衔接问题。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我国建立起形式多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解决部分群体的养老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碎片化的制度安排严重阻碍着制度间的相互衔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安排,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与其他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例如“新农保”制度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等。

特别是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往往呈现出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较为密集,劳动力的流动性较强等特征。因此,明确的制度衔接安排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纵观各省(市)的政策规定,我们发现仅有天津、郑州等少数几个地区出台了具体的办法,其他地区均未作较为详细的说明。同时尽管在制度设计上,可以规定流动就业劳动者无论在何地参保,符合条件时均可在全国任意地方的社保机构或银行领取养老金。但对异地单位缴费的资金划转能否到位,流动人员能否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在操作上和具体经办上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这也是覆盖城乡各类群体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长期运行中面临的难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④。

(五)基金保值增值问题。

随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广泛展开,其积累的基金总量会急剧增加,如何利用现有基金滚存结余的运营来达到保值与增值的目的,以便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不允许地方社保基金“入市”和直接投资,使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通过购买国债、银行存款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投资渠道比较单一,从长远来看将影响到基金的支付能力。

四、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制度实施的重视程度。

作为一项意义重大的制度安排,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要落实并加大宣传解释的力度,必须使广大城乡居民从传统的家庭保障意识向现代保障意识转变。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各种现代传播工具进行制度宣传,提高基层工作者和城乡居民对制度建设重要性和优越性的认识程度,准确把握制度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政府应定期对本地社会保险执行情况向居民公示,鼓励广大居民对本人在参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咨询和投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群众参保积极性,实现应保尽保。

(二)加大财政投入,适当提高保障水平。

鉴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偏低的状况,各级政府应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各项财政投入,中央、省级政府在全面推进全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应继续加大中央与省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和统筹层次,逐步建立养老金待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正常增长与调整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城乡居民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坚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补充保障等其他模式相结合,形成以社会养老为核心、家庭养老和其他形式养老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模式,以真正解决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三)不断完善制度,加强激励力度。

坚持制度的普惠价值观念,对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领取养老金必须要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参保的规定进行完善,避免将父母的养老权益与子女的缴费捆绑在一起。在地方政府可承受范围内,可以考虑基础养老金按不同的缴费档次差别给付,与缴费档次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可增设高档次缴费标准,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收入水平人员的参保需求,加大缴费激励,调动城乡居民对较高档次养老保险的投保积极性,激励和引导他们早参保、多缴费、多得益。

(四)妥善解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保政策的转移接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将走向合并,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必然趋势,更多的人将加入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来。为此,尽早制定明晰的衔接转移办法显得尤为紧迫。办法中应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携带性和转移性,体现城乡居民非缴费型账户与个人账户的既得受益权。如城乡养老保险待遇衔接可选择改革缴费年限规定,实行“累计缴费年限+分别计算待遇+累计养老保险权益”的待遇衔接政策,即参保人合计缴费满15年即可获得养老金权益,基于权益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分别计算两种养老保险待遇。

⑤。

(五)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是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特别是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保值增值的形势更加严峻。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基金管理,建立健全基金风险控制制度和投资管理机制。各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都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基金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及资金管理情况的监督。在投资管理方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放松投资管制,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建议效仿全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模式进行市场营运,根据市场信号和基金效益选择进退,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实现基金供给的可持续性。

注释:

①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stats.gov.

cn/zgrkpc/dlc/。

②李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实证研究。开放导报,2011(05)。

③资料来源:people.com.cn/h/2012/0305/c25408-1-4277155077.html。

④林义、林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三个难题。四川省情,2011(09)。

⑤龚秀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衔接政策优化研究———以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1(06)。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主编:《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养老保险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李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实证研究》,载《开放导报》,2011(05)。

[3]林义、林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三个难题》,载《四川省情》,2011(09)。

[4]程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方向》,载《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05)。

[5]刘军民:《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要点与要领》,载《社会保障研究》,2011(05)。

居民养老保险篇6

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来,由于其广阔的覆盖面及与城乡居民生活的高度关联性,迅速成为了我国社会保障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但学术界针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研究才开展不久,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能够查到的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文献资料也相对不够充足。从现有的调查来看,部分居民对该制度的了解程度极其有限。参保虽然为自愿性质,但是大部分农村在开展工作初期为强制性参加,易使人产生反感情绪。还有一些已经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居民对自己参加了何种保险、今后享受的待遇状况及相关管理制度的理解程度与实际规定存在较大程度的偏差。在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背景下,如何激励广大人民多缴费是社会保障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而解决这个困境的一个有效方法便是在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意愿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激励机制。研究农村居民在这一制度中的缴费意愿,对于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尤为重大的意义。农村居民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入水平是影响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的最主要因素,个人条件、文化、政策宣传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保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影响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的因素是非常多且复杂的,对我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从不同角度加以激励是非常必要的。

2调研地与实地调研情况

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户籍人口64万,常住人口85万。2014年,江夏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8814人。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课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意愿可持续性及激励机制研究”。调查对象是江夏区的农村居民。调查问题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缴费情况和意愿、个人的开放性建议等。发放问卷前,我们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与具体政策的变化,将问卷进行了重新修改,细化了对调查对象收入的调查范围,便于我们进一步探究影响农村居民缴纳养老保险的因素。在发放问卷时,注意保持调查对象性别平衡与年龄正态分布。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受条件限制,共发放问卷300份,全部回收,问卷回收率良好。经过整理,其中有效问卷共238份。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年龄总体集中在35岁~50岁之间,大致符合正态分布,男女比例为2:3。

3影响农村居民缴纳养老保险的因素

居民养老保险篇7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问题;推广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为进一步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实现全国统筹积极探索和努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国家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有养老服务,但是可以看到在制度设计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或者漏洞,加强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认识探索,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内涵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统称。国家在2010年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并且鼓励其他地区也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尽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合并。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的政策法规,结合地区实际,开展合并试点,以期有效提升城镇与农村养老保险并轨水平,更好地保障和维护公众的养老保障权益。这项制度的出台进一步打破了城乡二元化界限,促进了社会养老保险向着城乡一体化进程迈进,更好地彰显社会公平。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公众的参保积极性依然不够高。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公众现代保险意识和思维还没有形成,对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知。三是基层参保覆盖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很多政策和内容难以落到实处。

居民养老保险篇8

第一条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县城乡居民可以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一)不属于《*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的参保对象或不符合其它各类社会养老保障条件的城乡居民;

(二)具有本县户籍且户籍年限满5年(属县政府统一安置迁入或因区域调整划入的人员不受户籍年限限制,下同);

(三)年龄在16至60周岁(不含在校学生)。

第三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城乡居民缴费水平与居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集体补助、财政补贴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五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互进行衔接。

第二章养老保险资金筹集

第六条缴费基数为县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上年度本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档。农村户籍参保人员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非农户籍参保人员可任选其中一档。

个人缴费费率为8%(今后随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个人缴费比例可适当提高)。有条件的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对个人缴费部分可予适当补助。

财政按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时缴费基数的5%给予补贴,其中4%可用于建立参保人员补贴账户,其余部分用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资金。

鼓励社会各界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给予赞助。

第七条个人缴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标准每年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报县政府同意后公布。

第八条对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按本办法规定参保的,凭人口计生部门的证明,给予每年60元的奖励补贴,记入参保人员补贴帐户,所需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

上述人员今后若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或发现其不符合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条件的,其奖励额度的本息从补贴账户中予以扣除,扣除的资金充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资金。

第九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以村(社区)为参保单位,镇乡(街道)组织办理。

第十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采取按年缴费方式,缴费期原则上为每年8月1日至8月31日。在当年缴费期内未缴费的,允许在次年缴费期内按补缴年度标准补缴,财政仍按上一年标准给予补贴。

第三章账户建立和管理

第十一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由个人账户资金、补贴账户资金、统筹资金组成。

社保机构应按参保人员的公民身份号码为其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核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手册》。

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及利息组成。补贴账户由财政补贴划入和利息组成。

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按同期银行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第十二条参保人员中断缴费或一次性补缴后,中途不得退保。中断缴费的,其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予以保留,不间断计息;以后继续缴费的,中断缴费前后两账户储存额、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参保人员被判刑的,服刑期间停止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由社保机构予以保留并不间断计息。刑满释放回原籍继续缴费的,服刑前后的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储存额、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十三条参保人员异地(跨统筹地)户籍迁移,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可转移至迁入地社保机构;不能转移的,一次性退还本人,同时终止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四条统筹资金来源为政府补贴划入补贴账户后的剩余部分及产生的利息和其它按规定可划入的资金及产生的利息。

第四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五条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按规定办理按月养老金领取手续,从核准享受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直至死亡。

第十六条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参保人员,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与补贴账户储存额之和除以156。

第十七条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缴费年限仍不足15年的,个人可按当期缴费基数一次性补缴满15年,财政按照本办法实施当年的补贴标准给予补贴,并按第六条规定建立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比照第十六条规定享受养老待遇。不补缴的,退还个人账户储存额,并终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八条参保人员养老金先在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中按比例支付,不足支付的,从养老保险统筹资金中继续支付,直至本人死亡。统筹资金不足的,由财政筹措资金解决。

第十九条参保人员(含缴费人员和待遇享受人员)死亡后,其直系亲属或有关人员应在30日内到社保机构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手续,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五章养老保险工作管理

第二十条各镇乡(街道)应加强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负责辖区内的组织实施、宣传发动及参保登记、人员增减、资格认定、数据录入等具体业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

社保机构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业务工作;指导、管理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所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业务。

第二十二条财政部门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的筹措和工作经费的落实,并纳入财政预算。

第二十三条民政部门要完善殡葬管理办法,协助核准参保人员死亡信息,配合做好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做好参保对象中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补贴的确认工作。

第二十五条公安部门负责做好城乡居民户籍迁入年限和跨统筹地迁出人员确定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社保机构应建立健全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制度,对虚领、冒领养老金的,追缴有关当事人的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养老保险资金管理

第二十七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参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转借、挪用、平调或侵占,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不得减免。

第二十八条社保机构编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年度收支预算草案,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报县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定期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七章与相关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第三十条在各类企业就业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本办法参保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其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予以保留,并不间断计息;本人要求退还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也可一次性退还本人,同时终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

第三十一条已按本办法参保的人员,符合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条件的,停止按本办法参保,其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予以保留,并不间断计息,但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待遇;本人要求退还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也可一次性退还本人,同时终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

居民养老保险篇9

关键词:养老保险;前景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实况

1.城乡居民所获得的权利不一致。当前,我国的重点都放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员的养老保险“双轨制”,从而显得十分不公平。但是,国家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所存在的问题还未引起高度重视,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水平悬殊的现象已经是不能够改变的事实。在农村,其经济都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且,农村很多的老人都需要依靠子女来供养。为此,国家一定要重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2.进城务工群体养老保险的实情。目前,在城镇工作的人口中,占据一定比重的都是进城务工群体,虽然城镇的养老保险水平较高,但进城务工人员的保险意识差、保险水平低,甚至不愿意参加保险。在2012年,我国的农民工人数已经在3亿人左右,但,参保农民工的人数只占了六分之一,很多的农民工都没有参保。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城镇职工参保的要求比较高,一定要缴满15年保险费才能够得到相对的权利,而农民工的工资本身不高,并不具备完全支付保险费的能力,为此,很多农民工都会选择不参保。此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并不是很高,并不能完全去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3.不同省市所采用的政策标准不一致。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而言,主要是由个人养老金以及基础养老金组成,虽然我国明确规定了退休的年龄以及参保缴费的年限,但是,不同省市所采用的政策标准并不一致。比如,在北京,男性的退休年龄是60岁,而女性的退休年龄是55岁。而对于基金筹集的方式而言,在广东是由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费以及社会捐赠组成的,在重庆,主要是由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以及个人缴费组成的,而在江苏,各市、地区的组成也不尽相同。可见,我国不同省份养老保险所采用的政策标准是不一致的。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进手段

在2014年年初,我国已经提出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积极呼吁各省推行该制度,原因在于以下三点。1.能够更加确切的达到城乡养老保险方面平等的目的。根据《暂行办法》可知,无论是城乡居民养老还是职工养老都需要缴费满15年才能获得养老金,同时,职工养老保险水平普遍都很高,为此,当职工满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有关要求的时候,无论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时间多久,都可以转入到职工养老保险中,并能够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从而能够促使参保人权益的最大化。而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不满15年的参保人而言,通过申请,能够转入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进而能够防止职工因为缴费年限不够而对自身的权益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国一定要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从而能够确保各种类别的人都能够享受养老保险所带来的权益。2.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最大的受益者应当是农民工群体。以往,城居保和新农保是分开的,为此,并没有统一的政策对两者进行管理。当在农村参加了新农保后,如果想要迁移到其他地方,此时的权益就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农民工在养老保险环节存在一定的疑虑。当前,我国有效的统一城居保和新农保就是能够促使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3.政策标准一定要一致。在2014年初出台的《意见》中,已经明确了十五个省的政策标准,比如,养老金的待遇及条件、基金筹集来源等。同时,对于缴费标准较高的,地方政府应当合理的增加一定的补贴,而且,对于缴费高于500元的养老保险而言,政府所缴纳的补贴不应该少于60元每年,从而能够突显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缴纳保险费越多,所得到的补贴就越多的激励制度。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

1.确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的科学合理。在实施了城居保以及新农保后,我国并没有及时调整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标准,并规定了养老金的标准是55元每月。根据有关的调查可知,在2013年前,我国的低保平均标准主要是189元每月以及352元每月。虽然当前我国已经提高了对农村低保的补助金,但是,并没有调整农民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为此,在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养老金保险制度后,明确要求了基础养老金的标准,并要求按照物价以及经济发展的实情及时做出调整。2.增强领取养老保险的选择权。就《暂行办法》的要求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及职工养老保险人员满足退休条件后,能够办理两种养老保险的衔接手续。同时,为了体现社会的公平,我国要求男性的退休年龄是60周岁,而女性退休的年龄是50周岁,其中,女干部退休的年龄是55周岁。在实行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后,要求男女在60周岁后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养老待遇。为此,我国一定要加大对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协调力度,从而能够避免社会矛盾的出现。总而言之,我国一定重视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完善,通过完善保险制度,能够促使社会更加公平,并能够为广大参保人带来更多的权益。

作者:钱小丽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居民养老保险篇10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养老保险关乎每个家庭的利益,如果家庭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做好所有与养老保险相关的工作都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养老保险档案,档案记录了被保险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在保险中所能够享受到的权益,一旦管理不当,很多信息丢失,会增加保险单位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也影响了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

1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养老保险档案是城乡居民权益的一种保障,因此需要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从档案材料的收集到档案的生成,必须遵循法律,相关部门要依据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以此确保每个城乡居民的基本权益不受到伤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后期管理十分重要,为了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法律说服力,在其管理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管理,依据国家下发的法律文件来执行。档案管理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水平的高低,因此做好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对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次,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管理,也可以说是对社会资源的管理,而且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还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做好该项工作,对整合其他社会资源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更合理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提供了帮助;最后,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不得不说,目前我国的在城乡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层次不分明,涉及到的内容不统一,如果现有的状态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建立规范化的制度规范,不仅可以保养城乡居民的基本权益,对维护社会和谐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人们的权益得到了保证,彼此之间矛盾就会减少,这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养老保险档所拥有的社会性、公益性的特点,就要求当前我国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程序,做到档案信息采集公正,档案管理有层次性,后期核查实时快速的优点。

2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而且随着我国对内改革的逐渐深入,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式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比如从纸质化管理时代逐渐的电子化管理时代,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是值得称赞的方面,但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管理环节不明确,因此处理业务时,显得十分混乱;此外,信息数据统计不够全面,很多信息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工作都不够科学,致使管理中,有关信息数据统计片面,甚至丢失数据的情况也是有发生;另外,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也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致使繁杂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再加之,信息记录侧重点不够明显,上述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以此尽快让我国的城乡居民档案管理走向正规化以及现代化。

3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若干建议

3.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管理混乱的现象,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一套全面的支撑制度,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需要进行规档管理的流程十分熟悉,对于那些重要的纸质档案的管理要排列有序以及做好保存和维护等工作,对于那些极为重要的档案资料还必须做好备份处理。工作人员还要求熟练掌握最基本的档案备份、保存以及相关记录、查阅的知识,从而为维护好整个档案资料的完整以及确保整个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3.2实现全面覆盖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就必须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全面覆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实施:一方面,对适龄老年人以及去世老年人的信息进行增补。科学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需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最基本的档案管理是最为可行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正因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灵活性欠缺这一制约因素,所以对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档案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则需要不断及时的对档案信息进行补充和修正,切实落实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生活状况,做到对参保人员信息随时可查询,信息随时可归档的系统化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而就整个社会结构而言,老年人所占的比例逐年扩增,这就要求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关键信息上的无缺失以及老年人养老保险数据库的系统化的要求。

3.3注重现代化科技的应用

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己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加大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迫切。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对老年人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档案管理者在将来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必然努力方向。因此,就需要要将电脑、网络管理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应用到广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依靠电脑来取代手写,以网页管理来代替布告通知,运用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来减少人工送件,从而更多的解放人力物力,将其应用到更需要的场合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养老保险档案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做好其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整合,为了做好该项工作,城乡社区以及相关地方政府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做好养老金的发放工作,并且选取的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档案,以使城乡中的每一个居民都能够老有所养,这对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全玲.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兼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J].社会科学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