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40:01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1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控制;企业业绩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1502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需要通过制定明确的经营战略不断为其顾客创造价值,并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明确的经营战略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确保获得高业绩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中各种组织要素,适合的组织结构、管理控制系统等进行支持。而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也只有在企业的环境、战略、技术、规模、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背景下讨论才有意义。因此,根据“随机制宜”的观点,并非企业的战略或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本身直接导致企业的业绩提高,而是企业的竞争性战略、组织设计及管理控制系统间相互匹配,才能提高组织业绩。本文在回顾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控制体系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的分析框架,以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企业战略及其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匹配关系

我国国内对企业战略与管理控制系统间匹配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外对这一问题较为关注,主要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企业战略的分类以及企业战略类别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选择之间的关系两个大的类别,以下面就这两个方面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1企业战略的分类

一般认为,企业制定战略的源起,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为了确立及维持其在竞争中的优势而选择的企业经营方式及行为的总的导向。国外对于企业战略与管理控制体系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随机制宜”的观点,认为没有一种管理控制体系可以适合任何战略,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应适应企业战略的特点,是辅助企业战略实现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企业战略类型的划分是研究分析二者关系的基础。主要的结论有:

(1)milesandSnow(1978)根据企业产品和市场的变化程度将成功的企业战略分为防御型、进攻型和分析型。防御型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稳定,产品范围狭窄,企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进攻型企业面临快速变化的市场,企业需要不断寻找可能的市场机会,创新是这类型企业管理的重点。分析型企业介于前两类企业之间。

(2)porter(1985)按照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来源将企业战略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成本领先企业以行业最低成本为目标,其竞争力来源于规模经济、低成本原料和先进的技术等;差异化战略以消费者评价为核心,产品的质量和顾客对其产品的依赖性及售后服务是其管理的目标。而集中化战略企业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市场上有特殊需求的小范围消费者,其竞争力来源于成本与差异的结合。

(3)millerandFriesen(1982)根据企业产品革新的程度将企业分为保守型和创业型。保守型战略企业除面临较严重挑战,一般不会主动创新;而创业型战略企业以创新为其使命,管理控制系统往往用来防止革新过度。

(4)GuptaandGovindarajan(1984)按企业在市场份额和短期收益间进行平衡关系将企业分为创建战略、持有战略、收获战略和剥离战略。创建战略企业通常牺牲短期收益来提高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地位;持有战略企业在获得满意投资收益的同时,努力保持维持其市场份额;收获战略企业主要目标是短期收益最大化而非提高市场额度;剥离战略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束。

1.2企业战略类别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选择之间的关系

国外对于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是企业战略决定企业管理控制系统:这种观点认为管理控制是对企业战略的补充、修正,是对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步。二是管理控制系统对战略的影响,这种观点仍然认为管理控制始于企业战略,但是企业管理控制会对企业战略的形成及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产生影响。其中,前者是分析的传统视角。但大量分析研究,对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形成清楚的答案,很多结果比较模糊,有时还会自相矛盾,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从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特点角度,保守型、防御型和成本领先战略较创业型、进攻型和差异化战略更多使用成本控制、设定经营目标及预算等作为控制的手段。porter(1980)认为成本领先战略通常会采取紧的成本控制。miles和Snow(1978)发现防御型战略对成本目标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制定操作目标和编制预算,运行效率和成本对防御型企业来说更重要,而进攻型战略以结果为导向,成本控制不是管理核心。miller和Friesen(1982)认为相对保守型企业,创业型企业会采用较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Simons(1987)发现高业绩进攻型战略企业较重视控制,例如大型高业绩进攻型企业强调经常性的业绩报告和正式的控制体系。Simons(1987)同时发现,防御型相较进攻型战略企业较少使用控制系统。在大型防御型企业中,高业绩与紧的预算目标及产出控制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只有小型防御型企业中,紧的预算目标与高业绩正相关。

从前述对企业战略与管理控制体系特点的研究结果来看,理论界对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形成清楚的答案,很多结果比较模糊,有时还会自相矛盾,鉴于这种情况,许多学者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但至今为止,尚未获得一致答案。

2我国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分析框架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管理控制体系作为企业战略的辅助工具或手段,是一个综合系统,单独考察其中某一要素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本文的这一部分拟通过对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企业的管理控制物点进行分析,选取企业管理分散化程度、控制类型、管理会计体系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替代变量,提出我国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建立的基本框架和分析步骤,以期能对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控制体系间的匹配关系进行合理评价。

步骤一:建立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控制体系间存在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控制体系间的对应关系

(1)实线箭头代表理论上正确的匹配关系,虚线代表理论上错误的匹配关系。

(2)如图所示,差异化战略企业应选择分散化组织结构,强调行为控制,管理会计系统的使用主要是要提高企业产品的差异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类型一)。

(3)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应选择集中化组织结构,强调产出控制,管理会计系统的目标是加强成本控制。

(4)管理会计体系中,类型一是指管理会计的重点是消费者满意度、及时和可靠的运输、活动管理、产品质量、产品的差异性及对消费者的满足等。类型二中管理会计的重点是预算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方差分析和成本控制等。

(5)绩效评价:由于企业战略的目标是使企业能在所处内外环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采用利润等单个的评价指标不足以描述企业绩效,研究将采用综合的评价体系,如: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利润、经营现金流量、成本控制、新产品开发、销售量、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及员工能力提高等方面来综合评定。

基本关系:企业绩效决定于企业所选择的管理控制体系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匹配关系,当企业选择与其战略相匹配的管理控制体系,其绩效将得到提高;当企业所选择管理控制体系与其战略不相匹配,则会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步骤二:通过对步骤一结果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关于管理分散化程度、控制类型、管理会计控制的信息,方法主要是请相关参与主体对这些指标打分,分值为0-7分,并对不能成立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考察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控制体系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成立。

通过对我国企业管理控制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对企业战略与管理控制系统相的匹配程度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差异化战略企业与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对于采用行为控制的倾向性、成本领先战略企业与差异化战略企业对采用产出控制的倾向性、差异化战略企业与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对类型一的管理会计系统采用的可能性、成本领先战略企业与差异化战略企业更对类型二的管理会计系统采用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为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控制系统与企业绩效相关系提供实证证据,促进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匹配程度的提高,实现企业业绩提升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Gupta.,a.,V.Govindarajan.BusinessUnitStrategy,managerialCharacteristics,andBusinessUniteffectivenessatStrategyimplementation[J].the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84,(27):2541.

[2]miller,D.,p.H.Friesen.innovationinconservationandentrepreneurialfirms:twomodelsofstrategicmomentum[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2,(3):125.

[3]milesR.e.,anizationalStrategy,Structure,andprocess[J].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78,(3):546562.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2

摘要作为一个企业,想要快速稳健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在企业中的领导在最近几年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开始不断的分析和探究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进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关系

经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对自身、不同的人力资源活动及其目标之间的关系的利用,进而促进自身竞争优势的提高。有很多的研究数据都有显示,很好的契合模式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战略和组合之间,企业战略会给人力资源实践组合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就连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实践组合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具体的可以通过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率上体现出来。有一些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目标的实现,必须要进行一些有关员工的活动,而市场的需求则会随着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而有所增高,这时候企业就需要有足够储备的创新型人才,引导员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价值,进而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长处,将其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效益的进一步增长。

一、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前进,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企业管理竞争力,保证自己在这股激流中处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领域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有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都认为,一个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过,现阶段还是有一些争议存在于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所以,研究和讨论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进而处理好企好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影响

1.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企业,其发展战略的目标都不明确,怎么能够不断的发展前进呢?21世纪的市场是一个人才市场,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想要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人才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不过,有很多的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范督促自身的管理和运营,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决策,是很难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2.没有确定的市场外部因素。在市场中从始至终都存在很多的外部不确定因素,而一些宏观调控和政策则是这些因素的主要来源,国家的这些宏观调控和政策造成了很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存在于市场的环境之中,企业的外部市场没有一个井然有序的秩序,导致了企业在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一些不必要的损失。3、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人才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是却没有战略性的指导,这就造成了这些人所处地位并不一定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使得其本身特有的才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其专业技能并不符合现在从事的工作,这就使得企业要求完成的任务得不到保证,针对存在的这种情况,企业要不断地完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充分的将人才的优势利用起来,进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二)企业战略和人才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在企业的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企业如果想要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好现阶段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情况,企业在实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受到的人力资源的限制;另外,企业的经营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做了重点的强调,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其目标的过程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绩效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有哪些意义。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用到企业的绩效管理之中有利于企业绩效评估更具系统化。在评价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情况时,不应该只是片面的,而是应该更全面一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挖掘出人才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每个员工的作用,那么企业整体的效率肯定会得到重大提升,效果是非同凡响的。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应用资源管理理念,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人才的任务则可以被保证是一致的,与此同时,还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将人才的潜在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了,增加了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力,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2.企业绩效受人力资源的影响。人力资源的规划对企业的绩效有着潜在的影响,在调配和培训人员的时候,在适当的时间以内,员工可以将自己的岗位正确的定位。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体现出来的。资源的规划工作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更应该要做好,进而为顺利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员工的综合素质都是较为合格的,但并不是说就可以完全的胜任自己的岗位。

3.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有哪些影响。优胜劣汰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惯用的一种方式,对企业的人才选拔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在拓展竞争上岗的范围时,企业要以自己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方向为依据,确定人选的方式则是公开报名和考试答辩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进行合理的监督,还要适应企业的管理,并成立一个存放员工基本信息的资料库,如此一来,企业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员工的基本信息。

(二)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通过现阶段对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二者的研究,存在着三种说法,第一种是说二者时间是贡献的关系,第二种是说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而第三种说法则是说二者之间是反因果的关系。这些说法还尚在研究之中,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不过,总的来说,企业如果出现了效益下滑的现象,那么肯定会影响到很多的相关事宜,例如,员工薪资涨幅、员工福利增加力度、员工年底分红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现阶段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的基础是资源,主要是对员工之间得到竞争关系加以利用,可以激发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另一种类型的基础则是控制,主要是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思想,保证企业制度的可行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嗟募忧咳肆ψ试吹墓芾砹Χ炔⒏予高度的重视,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多的利益,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亚清,赵曙明.构建高层管理团队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3(2):4-15,35.

[2]纪晓丽,周兴驰.高新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契合、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与企业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2(11):99-104.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3

[关键词]绩效管理;中小企业;竞争力

[Doi]10.13939/ki.zgsc.2016.16.131

1绩效管理系统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经济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培育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和咨询公司在研究绩效管理,并且不少专家和咨询公司也在为企业提供绩效管理建设的咨询服务,但总体上看,国内绩效管理理论绝大多数都是沿用的西方绩效管理理论。对Kpi、BSC、360度考核等考核方法和理论的探讨经常见诸报端,然而真正的创新却少之又少,能把西方绩效考核理论和中国的文化与人文实际结合起来的理论或探索更加少见。有些学者从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做以探讨。谢宝剑认为,绩效管理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意义。但对国内的许多企业来说,还不完善,尤其是中小企业。张鼎昆对人类绩效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之后认为人类绩效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系统论、行为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据此提出应当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绩效管理。郑绍镰、骆品亮就分成制与相对绩效评价机制及其效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对人绩效的相对评价机制。孙秋红、张素华对层次分析技术在多维动态考评中的应用作了研究。张春云、时勘等介绍了360度业绩管理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雷鸣对企业中销售人员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做了探讨。

本文在论述绩效管理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绩效管理与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的关系,并提出中小企业推行绩效管理的方案,对中小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1.1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绩效管理(performancemanagement)是管理组织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综合系统。绩效考评(performanceappraisal)是客观考察员工的能力、工作状况和适应性,对员工的个性、资质、习惯和态度,以及对组织相对价值进行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包括评价的程度、规范和方法等。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绩效管理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管理中融入it化支撑手段成为一种普遍现象。it化的管理模式逐渐普及,成为管理者常用的辅助手段。it化管理方式,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能够降低管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减化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使管理从高级、复杂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简单,尤其对于人力资源结构并不平衡的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适用。绩效管理系统不仅会为中小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很好地提高生产效率,更会使管理变得直观,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转向更接近于数字化逻辑化,使其可操作性更强,可控制性更高,直接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2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日益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企业于2002年已经开始实施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但大多数企业目前采用的Kpi绩效管理系统没有涉及绩效计划和绩效分析等,仅仅是绩效考评系统,而非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看,想要实行真正的绩效管理系统,在企业战略、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暂时并不具备全面实行绩效管理系统的条件。

从调研中发展,长春市中小企业现行的绩效考评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对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提高作用。这套考评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如:绩效考评指标与员工个人工作的关系不大(权重30%)、绩效考评指标不能体现员工的工作量(如只统计项目验收情况,而不统计员工具体参与的项目个数)、绩效考评指标不能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不区分不同项目的利润情况)、绩效考评指标对岗位差异的针对性较差(全技术部只区分为项目经理和工程师)、考评周期过长(以年为周期)等。

1.3中小企业实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谋求生存和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高效的运营策略以及核心竞争力。如果说资金和财富是企业的基石,那么人力资源就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是由员工创造、维持和发展的。而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员工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个人的光和热,持续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继而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因此,企业对员工执行绩效考核已经尤为重要。我国的中小企业,从经济效益、竞争能力等方面,在全国均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累方面,起步比较晚。在人力资源方面,广大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管理混乱,并由此造成员工流失快,员工工作质量难以控制,市场竞争能力非常缺乏。

2我国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于员工绩效的管理意识

很多大型企业中,企业规模大,部门多,独立性强,同时又有很多工作关联,普遍存在着人浮于事、互不配合、党同伐异等很多问题。虽然这些企业都有专业的HR人员和专项的管理制度,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绩效管理措施,仍然深陷其中,难以根本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2.2缺少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目前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队伍中,能够运用绩效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的人才还很有限,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层次上。

中国传统管理者,更多地侧重于管理艺术,而缺少管理科学理论指导和方法。一是他们更多依赖于人际关系辅助管理,导致管理规模严重受限;二是他们的管理能力,倾向于艺术性,具备一定的不可复制性,更依赖天赋,并不是每个管理者都适合;三是他们的管理模式决定,需要通过更多的经验积累来成长,导致成长代价太大;四是企业提拔员工成为管理者的过程中,有着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学而优则仕,技而优则管”,而学而优者未必适合仕,技而优者未必适合管。

这些情况都使中小型企业缺乏真正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即便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和时间,仍然无法培养出胜任的人员。

2.3缺失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流程

从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任何没有制度约束的组织,依靠自觉,都无法长存,更何谈成长与未来。就如同我党在最艰难的时期,既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忠诚信仰,也要有钢铁纪律,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

而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就是严重缺少绩效管理制度。这就造成了一直存在的大锅饭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多错多。当然,这与中国几千年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有关,与中庸之道有关。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信息经济时代,在“互联网+”时代,这种缓慢成长的温和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潮流,无法立足于历史舞台。

3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3.1加强决策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尤其是绩效管理意识

所有的管理制度,在先天上就不被大部分员工喜欢,而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被接受。在起步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阻力,甚至是非常大的阻力。要突破阻力继续推行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决策者的坚决支持和大力推动。同时,管理并不是生产,不会直接创造利润,而是通过管理到生产的转化过程,提升生产,从而增加利润。而且,这个转化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是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只有成本的付出,而没有回报。这也需要企业决策者的坚定立场和决心。绩效管理的这些特点尤其明显。因此,要想切实执行绩效管理措施,决策者的认可非常重要,是绩效管理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3.2引入it化绩效管理手段,以最小成本实现绩效管理

在企业决策者决心实行绩效管理之后,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一方面,这些人才都会倾向于大型企业,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在薪酬上也难以吸引并保持专业人才。

it化绩效管理手段,能够极大地降低对专业HR人才的要求,使相对较低级的HR人员,能够借助it手段,快捷实现绩效管理。这种方式,既降低了HR人员方面的成本,使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具备可行性;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缩短了管理见效的周期,使中小型企业更有可能坚持到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刻。

3.3依托it化绩效管理手段,发展绩效结果应用,提升竞争力

首先,针对中小企业生存周期短,生存状态艰难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其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其次,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指导,分析研究各种管理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建立高科技管理系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实现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4结论

我国的中小企业,从经济效益、竞争能力等方面,在全国均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累方面,起步比较晚。在人力资源方面,广大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管理混乱,并由此造成员工流失快,员工工作质量难以控制,市场竞争能力非常缺乏。以绩效考核的理论为指导,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现状,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期望可以使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更加有效便捷地掌握企业管理和运行的整体情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进而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以及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绩效;战略资源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战略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该融入企业管理战略之中。然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不是在任何情境下都能有效发挥作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境下都能有效实施。众所周知,没有员工的支持和投入,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难以实施。在员工积极参与的情境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能够发挥自身的效能。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从而使其保持最佳状态。为充分激发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最终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项工作的开展通常由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等一系列过程组成。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认识和方式上存在偏差

就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方式上来看,普遍采用的是传统型的管理方式,通俗来讲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经验型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单纯地强调事的管理,而忽略了对人的管理,因而从整体作用上来讲,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实质上来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最重要的应该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才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因而大多企业采用的传统型管理方式都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模式也比较落后,已经跟不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步伐了。

2.奖惩制度不到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建立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奖惩制度是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各个企业来看,它们中大多对员工的工资报酬福利体系建设得不科学合理,因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自然不会太高。对此,企业应该发挥好工资报酬福利体系建设以及奖惩制度的作用,这样才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的管理,才能够使得企业的绩效最大化。

3.欠缺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机制

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过多地强调经营、盈利等方面的规划,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机制的建设,这也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过于重视生产安全以及市场需求方面的管理,却对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予以忽视,在这样管理之下,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上就不能跟上时代以及市场发展的步伐。因此,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同时,应该也要加大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这样才能确保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科学化、有效化。

二、建立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了解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从而制定能促进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绩效评价的开展可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业绩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为企业选拔员工、考核员工、任免员工提供可靠依据。

2.有利于引导和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

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对整个企业都有着积极作用,它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在决策各种问题的时候更加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鼠目寸光,为了企业的一时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3.有助于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具有预测、判断、选择和导向功能。其中导向功能为其他的三项决策起着指引作用。企业应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以求才、用才、育才、激才和留才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团队的影响

一个企业要想走得更远、发展更好,就必须拥有一支优秀、凝聚力强的员工团队,集中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从而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管理者势必要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团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事选拔制度对员工团队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施行优化人才选拔、提高企业员工准入门槛等一系列员工选拔制度,能为企业发展吸收大量的高、精、尖专业人才,从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储备大量人才。

2.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政策对员工团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好的、发展良性的企业不能仅仅使员工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是要施行激励政策,使员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工作热情,在企业当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把这份工作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鉴于此,企业可通过施行薪酬和工作绩效相挂钩的激励措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稳定员工队伍,为企业发展储备大量人才。

3.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定期培训政策对员工团队建设也有重要影响

企业并不是把员工招进来,并使员工在自己岗位上认真工作就算完成了任务,为了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使得员工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体系,了解本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动态,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企业降低员工流动率、节约运营成本的一种举措。

4.人力资源管理中良性的企业文化对员工团队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试想如果一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勾心斗角、相互推脱责任、企业家族式经营现象严重,这无疑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因此,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环境、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工作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以此来增强员工的信任感、安全感、归属感是极为重要的。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绩效的思路

1.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统一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最重要的两方面作用,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制定和实现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人力资源与企业绩效的相互作用关系。过去,企业界和管理学都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对企业提高绩效的贡献。任何一个战略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及外部人力资源状况,这些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水平,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提出与实施,反映了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性目标联系起来,使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战略形成、战略执行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2.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企业所能获得的人力资源,其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的战略和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处理现今面对的挑战和快速复杂的变化,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差异因素,企业领导者必须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树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实现从领导者向规划者角色的转变。

3.提高从业者业务水平

企业要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大力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对自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有明确的共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应首先具备一些基本的商业知识,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领域法律法规,以及招聘、任用、培训规划等各个方面。另外,要充分了解所在企业的行业特征,了解管理者、员工们的工作,在组织内部应承担的责任,并通过在一个管理团队中与其他主管共同工作,获得经验,从而全面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的系统过程。为了更好地解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及机制,打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黑箱状态,本文引进了平衡记分卡的分析框架,整合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等相关理论,得到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过程及机制模型。这对于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过程具有较强的解释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少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杨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5

【关键词】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绩效标准

一、绩效考核的理论概念

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它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管理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业绩考评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提高每个个体的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绩效考核的操作流程

企业的绩效考核,应当分作六个具体的行动步骤组织实施。

(一)确定考核周期

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理形态、市场周期、销售周期和生产周期),确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工作考核一般以月度为考核周期。每个周期进行一次例行的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对需要跨周期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应列入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可以实行时段与终端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开展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完成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终端结果。

(二)编制工作计划

按照考核周期,作为考核对象的职能部门、业务机构和工作责任人,于周期期初编制所在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计划,对纳入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简要描述。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设置工作完成的时间指标和绩效指标。同时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分要求,设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考核分值,必要时,附加开展重点工作的保障措施。周期工作计划应按照时间要求编制完成,并报送考核执行人确认,然后付诸实施。

(三)校正量效化指标

绩效考核强调要求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必须设置量效化指标,量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反映了重点工作的效率要求和价值预期。另外,效化指标比较难以设置和确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及时的信息沟通。因此,考核执行人应会同考核对象,对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进行认真校正并最终确定,保障重点工作的完成质效。

(四)调控考核过程

在管理运转中,存在并发生着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工作变数,考核也是如此。当工作的变化、进展和预置的计划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变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变化的原因和走向,然后对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改进。

(五)验收工作成效

每个周期期末,在设定的时间内,考核执行人依据预置或调整的周期工作计划,对考核对象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成效验收。按照每项工作设置的量效化指标和考核分值,逐项核实工作成效,逐项进行评分记分,累计计算考核对象该考核周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并就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出点评。

(六)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考核对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即为考核结果。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企业管理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负载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

三、绩效考核的风险点

(一)绩效标准可比性差

我国企业现行预算管理系统中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方面表现为对同一工种不同岗位的每个员工个体的工作性质差异考虑不够充分,并且存在标准粗糙、优劣难分的现实问题。这在员工考核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尽管两个员工的工作性质存在差异,但绩效标准相同。另一方面,表现为各类员工缺乏统一的绩效考核尺度,致使考核有失科学公正。这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考核上表现得比较明显。

(二)绩效考核的评价者信息面太窄

对绩效考核的评价者选择失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只有唯一的评价者即员工的顶头上司。由于单个人不可能完全得知考核对象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单个考核者很难得出客观可靠的结果。第二类是有多个评价者但分工不清。对于员工的考核,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员工的考评评语,各层领导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这样容易产生多头考评的弊端,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结果,实际上是把员工对考评结果可能存在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这样可能会造成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威信的丧失。

(三)信息反馈及时性不够

考核结果无反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根本没有多少考核信息可以反馈。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长期的封闭式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从事的考核工作成为走过场,没有得出有用的考核结果。第二种是考核者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第三种是指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

四、绩效考核风险点的控制对策

(一)明确绩效标准并搭配合理的考核方法

绩效标准在整个考核过程中非常重要,却常常被人忽视。明确绩效标准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引导员工的行为达成既定的工作标准。第二,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科学的设计绩效考核标准使得每位员工有参照标准,这样利于公平竞争机制的形成。第三,说明公平考核员工的基准。不管绩效考核所用的方式设计有多好,要使绩效考核有效,最重要的就是清楚说明主管的要求,而明确绩效标准就是达到此目的的极好途径。

(二)合理地选择考核者和考核信息

在选定考核人员时,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原则:一是考核者要有代表性。例如应有上级、同级、下级和客户代表。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对其绩效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二是选定的考评人员必须具有好的品德修养、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广博的理论知识,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考核工作,并要在考核工作方面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以保证考核工作的规范化。

(三)把绩效考核结果与激励、薪酬设计联系起来

一般地讲,只要达到或超过了绩效考核期开始时确定的绩效标准,都应该给予奖励。但是,奖励的方式不一定都必须与薪酬挂钩。而且,奖励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为被奖励者重视;第二,与被奖励者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绩效相一致。由于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对一个人具有较大激励作用的事情,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会毫无激励作用。因此,有效的奖励系统应能反映不同员工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应该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绩效考核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考核的重要性,并且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能够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地组合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消除各种设计、运作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对绩效考核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予以正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在激励员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永红.绩效考核中难点问题思考[J].经济师,2006(1).

[2]罗吴桉,任家华,唐跃兰.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

解决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基本原则;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力企业通过对绩效管理的建设,可以使企业员工及时地、准确地、有效地获企业的期望,并能够依据期望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实现工作目标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传下达。绩效管理能够分解企业的目标,促使员工工作的开展,并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客户的满意程度,使企业的优越实力得以充分的显示出来,促进竞争优势的增强。绩效管理对员工绩效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管理中,它能够不断地员工的现有能力进行提高,促使他们在与管理者不断地沟通中,逐步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并得以改正和进取。

1、企业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1.1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动态、科学、分层分类的绩效考核体系,结合经营要素核与结果考核,并能够突出节能减排、发展、管理的重点,促进企业效益、安全和发展的一。

1.2坚持效率、公平原则。对企业收入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控,使员工能够与企业共分享电力企业的发展成果,使区域间的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得到进一步的缩小。

1.3鼓励先进的原则。可引入a、B、C、D分类评级的方法进行企业绩效的考核,管理者的薪酬与评级结果挂钩。

1.4坚持约束与激励的结合。企业的工资总额要对经济效益进行挂钩,管理者薪金利润挂钩,促成“业绩降、薪酬降,业绩升、薪酬升”的薪酬理念的树立,使效益的激励力得以增长。

1.5“三位一体”的考核管理。实现薪酬分配、业绩考核、绩效管理的一体化实行。

2、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有效、合理的绩效管理不仅能帮助电力企业实现短期经营目标,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我国电力企业绩效并不理想,绩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如下。

2.1绩效考核压力不足,员工消极对待

电力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大部分员工甚至有些管理者存在抵触情绪,普遍认为绩效考核是浪费时间,认为绩效考核不公正,不能真实反映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状况,考核的结果也很难有效运用,实际用途不大,对绩效考核抱着不认可的态度,使得企业的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垄断经营形成的职业优越感,使电力企业整体的绩效压力不足。部分企业负责人虽然强调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却很难严肃、科学地对待绩效管理,没有将绩效管理责任、任务向下层传递,导致各层管理人员不能真正领悟绩效管理的真谛,不清楚绩效管理与个人业绩、企业绩效的利害关系,导致干部员工对于绩效考核有抵触情绪,以致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执行效果。

2.2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为了考核而考核

绩效考核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系统的方法来测量、评定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改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但在现实中,一些电力企业的领导人除对以“选拔”干部为目的的考核较为重视外,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考核并不重视。很多中层领导干部认为考核只是人事或人力资源部门的例行工作罢了,与其他人事工作、其他业务部门没有什么联系,更与企业效益与发展不沾边。所以造成考核不负责任,走过场,考核者要么怕得罪人搞平均主义,要么因个人好恶而造成考评结果差距悬殊,把考核当作差事来应付。

2.3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含设定绩效目标、记录工作表现、实施绩效考评、考核结果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反馈、绩效改进提升等环节。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系统计划、执行、考核、反馈环节中的一环,如果只看绩效考核而忽略对绩效管理过程的控制,只看重单向的考评不注重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互动,只看重分数不注重综合评价,只看重结果不注重反馈与改进,这样的考核是没有意义的。电力企业大多数仅仅凭考核打分结果作为员工业绩的全面评价,没有在与员工双向沟通中推行绩效考核,没有将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结合,没有形成系统的考核体系。

2.4简单地把绩效考核作为一种奖惩手段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在签定目标责任书时,把绩效奖金发放与绩效考核挂钩写进了条款内,但在实际操作中,员工绩效奖金的确定并没有真正和个人实际绩效、能力贡献挂钩,而是单凭考核者的印象,甚至采用平均主义,或者人为地分为优、中、差等级分配,没有真正发挥其激励作用。同样在岗位岗级调整、员工任免方面也没考虑个人绩效贡献。更有甚者,把绩效考核和企业惩罚制度划等号,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末位淘汰、惩罚不合格的员工。

2.5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缺乏有效性与科学性

目前,由于考核标准不统一、考核项目设置不严谨、考核主导者主观性太强等因素,电力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主要存在两种问题:第一,绩效目标设计不全面,过于关注短期目标,缺乏对长远目标的考量。使得各部门过于关注近期业绩的提升,忽略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员工培训、能力提升等。第二,绩效标准设置缺乏统一的标准,过于注重表面的业绩工作,不能公平、合理地衡量工作质量。一方面,对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过于繁多,执行难度较大,过于注重可量化,对于不可量化的工作却采取回避措施,使业务人员消极对待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对于管理人员的考核,多是定性考核,过于形式化,指标可衡量性较差,与被考核者实际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贡献关联度不大。

3、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绩效管理是实现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电力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全过程做好绩效管理,让绩效管理成为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助推器。

3.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绩效意识,健全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绩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进而使管理者、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因此,必须坚持绩效考核致力于绩效提升这一根本目的,在这个认识前提的基础上,对电力企业管理者进行培训,促使其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的作用,树立“绩效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理念,促使各级管理者真正承担起绩效管理相应的责任,正确推行绩效管理。建立绩效管理统一的领导机构,建立由企业主要或分管领导牵头、绩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其他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绩效管理委员会,以提高绩效管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主要职责是统一研究制定企业绩效管理政策和制度、统一部署和处理绩效考核中的重大问题、统一研究推动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处理考核结果申诉,以及督促各部门、各单位管理者承担绩效管理职责、分解考核目标与任务、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3.2建立目标明确的绩效管理计划

绩效计划应对执行绩效管理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划,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保证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是可以追踪和衡量的。分清组织负责绩效管理的部门,各部门、各层次管理人员在绩效管理中的角色;同时,根据不同的部门或业务,设置不同绩效考核目标、指标体系、考评周期、考评方式等,把整个绩效管理定义得非常清楚。

3.3建立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保证机制

构建绩效管理,除了要严格按照绩效管理的步骤流程实施外,首要的是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保证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能够建立的机制。具体来讲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基于决策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要建立与战略相适应的绩效管理系统,首要的就是消除电网企业人员管理部门复杂的现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建立有主要领导参加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机构,此机构主要负责整个企业人事管理中战略问题或关键性问题的决策,监督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贯彻和执行,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意志通过公司领导管理层面来保障实现,而且通过此种模式,保证绩效管理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紧紧结合,实现绩效管理的战略导向作用。

(2)实行目标管理

由于供电企业的特点,目标管理将是适用的理论方法,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重点也在于目标管理。由于所有企业制度都是为实现企业战略服务的,企业管理目标就是战略的分解,企业目标的制定,将有助于实现战略、凝聚员工,使员工们体验目标实现的成就。要改变当前供电企业目标不明确的现状,就是要利用电力体制改革、新的供电企业成立后,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时机,及时制定相应的企业管理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岗位。

(3)适应战略转移的绩效考评系统

目标管理仅仅为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构建指明了方向,而系统的实施和效果如何,还在于我们的考评系统,我们要根据目标管理建立考评系统。同时,我们必须把握住,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不是一层不变、普遍适用的系统,而是根据企业战略的转移,随时变化的系统。供电企业的战略在不同时期会随形势的发展将有所改变,随着企业战略的改变,绩效管理系统也应随时进行调整,只有这样的系统,才会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够及时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目标的转变。

3.4逐步建立起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与个人绩效管理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发展潜力、专业特长、能力优势等,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把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员工才会真正把企业当作是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舞台,充分地调动主观能动性。

有效的绩效管理沟通绩效管理是传统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的上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沟通贯穿其全过程。沟通成为一种剂,保证了绩效管理的效果。当前要克服供电企业中绩效管理难以启齿的现状,改变考核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的关键,就在于考核双方的持续动态的沟通。绩效管理的实质则在于通过持续动态的沟通达到真正提高绩效、实现部门或企业目标,同时促使员工发展。通过员工和主管之间的绩效沟通,一方面可使部属对其绩效表现好坏的原因及工作表现的优缺点有更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可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机会,以了解员工工作所面临的情况及部属需要哪些协助;同时,通过绩效沟通过程的实施,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基础,由双方共同规划未来的工作计划与绩效目标,实现未来目标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绩效沟通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主管要给员工回馈和肯定:二是改进与发展计划的制订:三是通过沟通使员工得到不断的激励;四是沟通公平而且客观。

结束语

总之,以目标管理法构建战略性的绩效管理系统,关键在于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考核指标的关键性,考评的合理公平性,奖罚兑现的及时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目标公开、考评公平、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管理之下实现公司、部门、个人的目标,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7

1.1企业绩效管理的概念

关于绩效,专家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点:第一,绩效是已经完成的工作,即结果;第二,绩效是正在进行中或者已经完成某项工作的具体行为和实施过程;第三,绩效是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相结合,不仅要反映历史,也要关注目前企业员工的现状与动态,更要注重员工未来的发展,发掘员工未来的潜能与素质培训。绩效管理具有多重层次上的概念,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的含义和意义有所不同。

1.2企业绩效管理的分类

根据绩效管理的重心不同,可以将绩效分为三种:控制导向型绩效管理、发展导向型的绩效管理、经营导向型的绩效管理。控制导向型是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相等同,考核结果可以用来调整职位和作为薪酬的依据,这样的方式将企业员工绩效与企业发展相脱离;发展导向型将企业员工的绩效目标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经营导向型与发展导向型的流程设计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突出重点时运用了Kpi、平衡计分卡等方式,将战略进行分解。

1.3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

绩效管理处于一个封闭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五个环节:计划、实施、考核、反馈与面谈和最终效果的实际应用。一个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首要就是要将大的企业发展分解为很多具体的目标上,安排到具体的岗位中,再对每个岗位员工的职位、工作、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五个环节是一个绩效管理的周期,一个周期的结束,另一个新的周期继续开启,不断循环往复。

1.4企业绩效管理与绩效的考核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分析刘聪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呼和浩特010010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的概念,但是人们往往更熟悉绩效考核而忽略了继续管理。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成功是绩效评价本身和与之相联系的绩效的管理,绩效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有效的绩效考核奠定基础,有效的绩效考核也支撑起了绩效管理。但是,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不能混淆使用,只有将两者正确地区分开来,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能力,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1.5企业绩效管理的意义

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业绩,也可以快速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操作管理的平台。对于企业而言,绩效管理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载体,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提高员工的业绩,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绩效导向型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2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目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绩效管理在实现发展战略、开发人才以及管理企业员工方面是现代企业人力管理的有效手段。很多企业已然在进行实施绩效管理的进程中,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实际的效果却不如预想效果那么理想。因此,有的企业的进程被阻,继续保持现状,不再继续发展改进甚至有的企业干脆放弃绩效管理的模式。因此,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2.2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理念上存在的错误认知

目前,我国的企业绩效管理还处于刚起步的初始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准确认识绩效管理的目的,实现企业战略性目标和开发员工的潜能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提升员工个人的绩效,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则以分配薪酬为目的,导致将薪酬与绩效作为主要目的。第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概念模糊不清,我国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相混淆,绩效管理的循环体系没有完整运行,考核只是管理的一部分。

2.3我国企业未形成完整的绩效管理实施机制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实施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传导机制、流程管理和薪酬系统与绩效价值相结合。企业各个级别的管理者和每个员工都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每个级别的人承受的压力也各不相同,这样绩效压力不断地产生、传递和承担,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的链条结构,一旦缺失了哪个环节,所有的工作都付诸东流了。再者,员工参与绩效制定企业员工参与程度不高,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热情有所欠缺,导致绩效管理的认同与理解不足。

2.4我国未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企业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恰当;绩效考核周期不太长;绩效考核的主体模糊不够明确。例如,企业绩效考核指标问题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过于广泛化和指标粗糙的绩效考核,这与实际上的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的关联性很小,主要是针对非业务类人员的考核;第二是过于细致和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执行起来不太方便;第三是一味地追求绩效考核的量化。

3为提高我国绩效管理效果的有关措施

3.1积极引导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

当前,针对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引导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落后观念。主要措施有:第一,以战略性的眼光注重绩效管理,一再重视绩效管理在提升绩效方面的功能。第二,建立有利于提高绩效的企业软文化。第三,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好绩效管理的进程和整体实施过程。

3.2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企业要提高其绩效,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相当于一个封闭式的管理系统,要用实施项目的方式进行具体实施,做到进行立项研究—组建团队—培训团队—确立绩效管理目标—设计流程—检查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其次,要形成绩效管理的动力传导机制,依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支撑、保障,将企业战略体系与绩效管理系统想融合,引导全员树立绩效意识。

3.3有机整合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

绩效管理每个环节紧密联系,一环扣一环,不断处于循环的动态系统中,因此要注重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有效地整合每个环节,顺畅圆满地运转下去。同时,在结束上一段循环周期时,也要进行总结来调整完善,不断改进提升企业绩效。

4结束语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8

一、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缺乏良好的绩效管理文化。长期以来,中国电力企业重视可靠性、安全性,强调技术领先的公司文化,却忽视了追求价值创造最大化和清晰的权责分明的业绩文化。电力企业文化呈现出重“稳定、平衡”的态势,以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害怕矛盾,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一味追求无差别的趋同,以此来营造上上下下一团和气的“和谐”及“稳定”气氛。而这种“和谐”和“稳定”的气氛与绩效管理实施所倡导的以高绩效文化激励员工是不相一致的。

2.电力企业“重生产、轻管理”的传统观念影响了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安全生产在电力企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发电集团与电网公司以原国家电力公司的“三项责任制”考核为基础制定的考核指标中,安全生产指标体现出来的价值最大,而且相对量化,易于衡量,因此给电力企业管理者一种错觉:只有安全生产指标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其他管理指标无关紧要,在这种心态下,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到重视便不足为奇。

3.电力企业普通员工对绩效管理存在认识误区。电力企业作为国有垄断型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不是很严峻,因此企业员工相对于其他企业员工来说工作较为轻松,收入比较稳定,压力较小,缺乏危机感。而实施绩效管理后,由于员工对于绩效管理认识的偏差,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认为绩效管理的实施就是为了扣钱,会大大增加自身的工作压力,致使过去的“铁饭碗”不复存在,从而易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4.电力绩效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绩效管理首先是管理,管理的所有职能,如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它都涵盖,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目前,很多电力企业的绩效管理其实是绩效考核,还停留在事后评价阶段,即在部门、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后,才对被考核者的业绩进行衡量和评价,并根据结果对其进行奖罚。这种绩效管理方式一方面无法从根本上找出员工存在绩效差距的原因并及时改进,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使绩效管理陷于被动,不利于员工绩效、部门绩效和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

5.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部分电力企业没有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割裂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的关系,各层级之间没有形成互相制衡关系,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压力没有得到逐层有效分解和传递。没有根据不同层次组织和不同类型员工的工作特点,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绩效管理工作失去针对性。

6.企业绩效管理水平上不去。多年来,由于电力企业人事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进口把关不严,使得一些企业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在具体实施绩效管理考评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有的人事工作者对绩效管理认识模糊不清,在操作上欠缺技能和知识;有的考核技巧不精,在考核过程中不善于掌握谈话艺术;有的责任心不强,为了某些管理的便利,在流程上漠视或者轻视其中的一些环节。

7.绩效管理系统未和其他系统相结合开展工作。不少电力企业忽视绩效管理与管理各环节的联系,相关工作基础不扎实,缺乏系统思考。如未对岗位说明书、人员进出机制等作相应梳理;直线经理(指财务、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的经理)没有有效分解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辅导,未能客观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未能利用信息系统等提速工具,导致流程复杂、表格繁多、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二、改进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

1.同步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绩效管理长效机制。绩效管理的成功推行,离不开一个好的绩效管理环境和绩效管理文化。企业文化通过引导员工思想观念,作用于员工的行动,影响着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接受程度和执行力度。因此,推进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只有通过营造高绩效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从价值观上、行为上真正认同绩效管理,并且将绩效管理相关行为作为一种管理常态运作,才能真正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实施绩效管理文化的核心是团队合作与执行力,而团队合作与执行力来自全体员工对共同目标的有效沟通、深刻理解和真心认同,来自全体员工主动负责的意愿和毫无迟疑的行动,来自相互之间的自觉协同。因此电力企业应对此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2.构建具有特色的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自身背景特点、绩效管理现状、绩效管理现有水平、集团公司的指导方针,不同网局或省局、基层电厂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心、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来进行。

电力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包含组织、部门与员工三个层面的绩效。在组织层面,必须能透过绩效管理的过程和结果,不断地进行组织学习,以期透过了解绩效指标与战略目标间因果关系,达到改进战略规划和提高经营绩效管理效率的目的;在部门层面,要使组织战略目标由上而下进行分解与落实,结合组织运作流程和部门的关键职能明确部门的关键绩效,并明确在组织绩效领域的角色,以有力地支撑组织绩效;在个人层面,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结合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绩效角色,以有力地支撑部门绩效。

3.应用适合电力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绩效管理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很多,有常用方法,比如360度法、关键事件法;有比较专业的方法,比如绩效分布考核法、领导行为效能法;有整体连贯的方法,比如平衡计分卡、经济增长值、目标管理法等。一套真正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绩效管理评价工具应该是一个组合,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这样可以规避单一方法带来的片面性。

电力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要视企业的发展战略、绩效理念、绩效系统的定位等多种因素具体确定。对于企业负责人层面的绩效评价,可以应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办法、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方法等方法;对于部门层面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可以选择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方法;对于个人层面的绩效评价,可以选择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评估法、能力素质测评法。

4.绩效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紧密融合。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信息应用系统,需要考虑与企业业务系统的集成与融合,从基础信息来说,需要集成人力资源系统的人员组织基础信息,但是更多的业务集成体现为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业务系统,比如财务系统、营销系统、电力生产系统、信息平台等。绩效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重点为生产经营业务完成的实际值,例如售电量的实际完成值可以从营销系统中获得,通过售电量的目标值和实际值的比较,来提供科学的绩效评价依据。与财务系统的集成点主要为绩效管理系统的财务指标;与生产系统的集成点主要为绩效管理系统提供生产岗位作业工作量等完成值。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9

一、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企业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考核方法,仍存在着些许的不足。

(1)绩效管理的针对性较弱

我国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市场不长,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企业对与绩效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准确,仅仅着眼于绩效管理的表面作用,没有深入研究企业绩效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之间的联系。绩效管理是为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它通过对员工的考核和激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员工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当绩效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脱节时,绩效管理的作用会被忽视,会浪费企业对绩效管理的投入资金。

(2)没有认识绩效考核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里面有许多关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容,而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并不能完全的代替绩效管理。许多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它们仅仅关注期末的绩效考核,并且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当作是绩效管理的结果。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会使企业获得错误的绩效管理的信息,有可能导致企业实施错误的经营发展战略。

(3)将绩效管理代替沟通体系

企业管理者机械的认为掌握绩效考核的结果就能了解员工,与员工缺乏交流,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员工的作用不可忽视。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者应该重视他们的作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员工的动态和想法,但这并不能成为管理者不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的理由。员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他们的思想、情绪、状态是随时随地的发生变化的,而这些都是从绩效考核的结果中无法获得的信息。管理者为了更好的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就必须要与员工沟通交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掌握员工的思想状态,同时也要注意绩效管理的作用,从绩效考核的结果中提炼正确的信息。

(4)绩效管理结果缺乏客观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偏好和关注点,这些不同的主观因素会作用到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使绩效管理结果受管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性,从而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无法让人信服,造成绩效管理的失败。

二、针对绩效管理存在问题企业可采取的相应对策

(1)企业要加深对绩效管理的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措施:企业要意识到绩效管理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的,不能把绩效管理与经营目标分开来考虑。为了制定出符合企业的绩效管理程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要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经营目标。

(2)企业需要正确理解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有着许多的子系统。企业应该将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作用区分开来,在各个子系统建立完善的基础上完善绩效管理这个复杂的主系统。管理者要正确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提取正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定。

(3)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因此有些时候两者会发生误解。若管理者不与员工进行沟通,误解就会不断加深,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管理者在掌握绩效考核信息的基础上可以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互相之间解除误会,同时也注意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者还可以多关心员工的生活状况,这会使得员工对于企业有更深的归属感。

(4)管理者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注意剔除自己的主观意志: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管理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使绩效管理的结果更加的公平公正,企业可以尽可能多的使用客观的方法,而不是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同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将难度不同的工作统一进行绩效管理。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篇10

[论文摘要]为了使新型的绩效管理系统更具有效率和整体性、可持续性,本文在论证了文化与绩效的内在逻辑关系后,将重点研究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绩效管理系统,将传统以被动式为主的管理模式变为员工自主的管理模式,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和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经营绩效对我国企业的管理作用是显著而巨大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会大大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完善绩效管理是企业经营效益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对于企业文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含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必然源于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类型。组织文化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组织行为学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管理理念假设、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的体系。组织文化研究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等营利性组织,还包括政府、事业单位等非营利性组织。或者说组织文化的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成分,企业文化则是组织文化在企业组织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中内隐文化指企业内部为达到总体目标而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价值标准、行为取向、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汇成的企业精神。

1企业文化与绩效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人们已经广泛认识到组织文化在组织和个人的层面上都与组织的绩效密切相关。企业文化将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具有独特的理念和价值观,形成只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行为和心智系统,通过绩效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绩效目标。执行这样的管理模式,如若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深入人心,而且可以强化企业价值观和原有的行为模式。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无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核心能力。企业需要把绩效管理和战略融会贯通,将战略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确保个人的工作进展与战略方向保持长久的一致性,员工便可以看到自己的工作内容是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的。

(1)企业文化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平台。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性、凝聚性,能够起到激励、协调和提升绩效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绩效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会影响到员工绩效的成败。将与企业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作为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利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优秀业绩。塑造企业的文化的原则是坚持员工导向和顾客导向的原则。结合企业的环境,包括所处的内外两种环境,从价值观、理念、模范人物、规范这些方面塑造符合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2)绩效管理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途径和手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实质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所在。以长远的观点看,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可尽可能使企业经营理念进一步具体化和强化。因为企业文化受相关的众多因素影响,企业价值观并不能表现企业文化,绩效管理在此起着特殊的作用。有效的绩效管理可有力加大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塑造与绩效管理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绩效管理的实施可以塑造言行一致的企业文化,并且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促进顺利地实施绩效管理。

2企业文化与绩效的发展对策

构建以文化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计划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的有关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绩效目标应该统一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下,并且任何计划的目的都要是达到企业所做的预期目标,它必须是符合情理、基于实际并行之有效的。具体来说即:

(1)明确企业使命和愿景。使命是企业一种最根本的、具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愿景是对企业使命更广和更深的拓展和升华。组织的共同愿景是被组织成员接受并认同的意愿和愿望的总和。只有实现共同的愿景,才能使全体成员紧密地连在一起,使之达到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的目的,并逐渐淡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说企业的使命和愿景表明了企业的存在理由和总体愿望。

(2)建立企业战略。战略是受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市场状况、消费者需求状况、商业环境以及公司的使命和愿景,虽然是非常复杂,但必须引起企业管理的足够重视。战略目标是以研究产业形态、企业可用资源、企业发展现状等内外环境为前提的,它需要具有前瞻性、有效性,能够得到全体员工的充分理解和认同。战略决定的是企业前进的方向,而战略目标则是决定企业在这个方向上要行进的距离。

(3)整合文化与绩效的管理系统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发挥其功能,发展并升华,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将被动的管理模式变为主动的以员工自我约束、激励和成长的模式。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变化的过程是漫长而且艰辛的,企业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去实施这个管理系统,才能保证企业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

整合过程中应考虑如下几点:①企业重视什么(价值观)。根据不同的管理情景,来订立公司层次的绩效目标及其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②企业的管理风格、执行中所重视的是什么。这会影响到部门层级的绩效目标及其kpi分解。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什么。这会影响到个人层级的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其kpi分解。④文化贯穿于kpi分解全过程。kpi分解过程是绩效目标设定过程,绩效目标来自于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自上而下的分解细化。文化影响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将企业文化要素贯穿于kpi分解全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步骤。

3结论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就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那么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则是企业与其他竞争企业竞赛获胜的法宝,通过良好合理具有可执行力的绩效管理,加速企业发展的进程。

绩效管理的技术和制度虽然都可以移植,但这仍不能保证企业能成功实施绩效管理。当企业发现绩效管理存在问题时,应当先检讨自身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企业文化。建立基于文化的高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对企业提升竞争力起着关键的重要作用。文化和绩效管理可以说是彼此作用,相辅相成。企业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特点的绩效文化后,在管理方式上将会产生根本性变化,即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将会转变为以员工自主管理的模式,以达到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管理成本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碧霞.创造高绩效文化的考绩制度[j].能力杂志,2007.

[2]何怡洪.企业文化管理的战略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