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修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43:44

职业道德修养篇1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93-01

俗话说:“艺大根深。”教学的质量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道德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注重自身锻炼,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行动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件进行有意的干预或者不干预。它的特征在于对于行动者具有一种含义、一种意义或者一个目标。但这种意义绝非只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需要通过对行动者方式以及现有其他。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因此,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系,应该也有一种较为普及的,被社会所认可的遵循方式。社会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系的建立,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培养教育高等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必定肩负着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素质人才的重任。而作为学院的一名车间实训老师,不仅仅需要知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在平时的教育行动中实践这些职业道德修养,让知识指导行动,并让知识在行动中得到检验,修改和完善,继而更好的知道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时得到检验和提高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不仅仅是理论问题,也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确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要将教师的师德修养,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三、要有执着的精神

教学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应把教学堪称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奋斗。虽然初登讲台有些不适应,但随着对教学工作兴趣的提高和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师的教学技能也会一步一步地提高。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模仿到创造,由不稳定到稳定,再到飞跃的逐渐完善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坚持不懈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追求,积极进取。总之,教师好做,但教学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也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是教师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四、加强向优秀教师学习

在优秀教师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情感。

五、严于剖析自己

教师应该在心灵的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学会认识自己,开展好自我批评,严于剖析自己。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不仅要求我们不但要能够认识别人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作为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自身修养动力,高标准地要求自己。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在冥思苦想中进行的,而是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道德是一种时间精神,道德不是单纯的、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空洞乏味的理念和说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如此,如果师德宣传不能给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关系的实践活动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则就有可能被人指责为是一种虚伪的说教和宣传。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使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得以升华,才能不仅视教师工作为一种职业、为谋生的手段,而且将教师工作视为事业、视为生活和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而孜孜不倦地奋斗和追求。

职业道德修养篇2

1.职业道德。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从我国哲学观点来看,道德侧重个人自我内在德行修养的提升与超越。何谓“职业道德”呢?在现代化社会结构日趋走向理性、社会分工的历程中,维持人与人之间相互感应的行为过程和人际关系随之改变。一位优秀的职业者除了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外,更有其职业道德的理论认知与处理所面对问题的实践经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基础,教师扮演的是多元化的角色。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求知的自由,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拓展学生的个人潜能,同时教师应去除自我中心主义、本位主义观点,以宏观的事业处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需不断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自我的成长与进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自我身心的修养。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固然具有作为其上位概念的“教师”的基本属性,但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小学教师相比,其在个人特征、职业特点、工作职责、社会地位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传统意义上,教师通常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也是高校教师最初和最基本的角色。但随着高等学校职能的扩张,高校教师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职责。高校教师需通过从事其职业活动,履行其相应的职责,来扮演社会所赋予的角色。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提出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全面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1.高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我国,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一直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价值观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激荡,不平等竞争、实用主义、金钱至上等种种社会现象与教师应当遵守的职业操守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了通知。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重修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分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大部分论述,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作了详细要求。2014年10月9日,针对近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首次划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对高校教师有“红七条”情形的,将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等相应处分,将高校师德建设全面推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养成途径。从上述可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属于自我道德责任所给出的国家、学生、家长、社会大众对高校教师职业信任的永恒性承诺。不但提供了高校教师在面临价值冲突时抉择的准则,也是提高高校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元素。第一,高校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静下心来教学做科研,潜下心来育人,才能用教师职业精神支撑自己,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谓。一些资历丰富的名师,他们积累了许多经验,拥有了许多的成绩和荣誉,但仍在不断地学习、积累、进取,仍在探索他们认为应该探索的,追求他们认为应该追求的,坚持他们认为应该坚持的。这类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楷模,是真正的师魂,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第二,高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于刚从“学生”转变为“高校教师”的我们来说,面对着比我们小几岁的学生,我们该如何进行角色转变呢?笔者认为应不断地学习,以谦虚的态度面对教学环境,用尊重的态度看待每一位学生。生命之可贵在其意义的崇高与价值的珍贵,更在于它无可取代的独一性。因此,采取谦虚、尊重的态度面度学生,才能发挥成就“文化人”的素养与能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所扮演的是主动引导者的角色,善于观察教学情境中各项纷争、问题与需求而进行转化,同时具备专业权威的观念和做法,以民主方式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纠正学生错误偏执的概念,建立正确概念,让学生能养成专业意识以提高教育成效。这与部分学生中小学阶段的“灌输式”、“填鸭式”不同,大学生的学习必须从“教师教,学生学”过渡到师生的“讨论、对话”和学生自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要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在师生沟通中,高校教师不应是主导者,而是参与者或促成者。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之时,已是成年人,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本来就容易形成不平衡的关系,所以在师生沟通上,教师更需以理解、真实、适当与真诚等判准来检视自己的观点,避免流于专断或放任,共同与学生决定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进行方式。第五,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持为人师表以维持师生间和谐的互动关系。因为知识与技术训练并非教育唯一的目的,教学更是一种道德的责任。作为教师,首先应做好自我情绪管理,不将偏激的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其次,对于环境能做特殊的把握与使用,谛听“更宽广的人文化的声音”,对学生产生关注,使学生的行为能向善发展。最后,在处理冲突事件或解决问题时,教师能秉持高价值的原则,有较为固定而合理的规范,不至于对相似的个案产生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消除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的紧张状态。因此,教师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行教学活动时当摈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标准,以自身引导学生。唯有自我向上提升,才能对学生作正面的示范。

三、结语

职业道德修养篇3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在企业生存与发展命运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对从业者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对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将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录用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充分发掘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纲要》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摆在着力培养的首位,突显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将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现状

不同的职业对职业道德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把学生打造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所找寻的是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能遵章守纪,能按操作规程工作,肯吃苦、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合格从业者。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道德状况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有差距。

据调查,大部分同学的职业道德知识是通过思政课堂教学及已从业的专家开设的讲座中得来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多采用的是理论讲授,照本宣科,很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将知识进行理解和内化。二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还在学校上学,还没开始工作,现在的环境根本没必要学习职业道德,从思想上就不重视。三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教师和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已无多大用处,学了也用不上。

二、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抓思政课堂,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学校要狠抓“两课”及形式政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纪律教育、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引导学生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塑造高职学生的思想灵魂,坚定职业理想。

(二)抓常规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要从规范日常规管理抓起,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注重养成教育。一是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规范管理,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二是从学生入学抓起,从点滴小事着手,引导教育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三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带学生参观专业教室、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树立职业认同感。

(三)抓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生仅凭优异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还远远不够,学校应狠抓校园文化活动,锻炼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拓展学生职业素质。一是开展与职业相关的各类学术讲座,通过了解学习不同职业的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二是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四)抓社会实践,强化职业道德修养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实现知行统一。一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修养培育的根本途径。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三是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中有意识地了解职业,熟悉职业、体验职业。四是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义务感和良心感。

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是学校教育目标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的竞争优势之所在。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理顺职业道德教育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研究和创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模式,多角度、全方位推进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欣颖.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职业道德修养篇4

将课程内容分为三大理论模块:思想修养模块、道德讲堂模块和与法同行模块。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模块一:理想情操、人生价值教育。设置四个专题,包括多彩大学与多彩人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爱国传统与匹夫有责、人生真谛与人生环境。模块二:道德品质教育。设置三个专题,包括传统美德与社会公德、职来职往与职业道德、校园爱情与婚姻家庭。模块三:基本法制教育。设置三个专题,包括法律意识与宪法、民法、刑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道德与法”情景剧表演、制定“大学成长成才规划”、参加学生社团和主题教育活动、观看先进人物事迹影像、看法律节目,思考法与人生、参观革命先烈故居(纪念馆)、服务社会,做一名志愿者、走入社会,开展主题社会调查、人物访谈,做成功的职业人(走访优秀毕业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课程整体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高职教育中学生专业和职业的结合,而且能够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等等问题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充分整合有效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优化。

2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两个要素。教师是课堂知识的加工、传授者、消费者的,教师同时指导协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重新架构。在这过程中,学生并非简单的被动去接受知识,应该是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高职学生能对知识进行二次加工后吸收。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讲老师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一个知识学习的导师,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吸引学生眼球,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案例既真实又形象,选取后引入课堂可以激起学生的共鸣,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介绍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换位到案例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提供直接借鉴经验,也能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而提供样板。

3将学业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三年大学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提升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件载体来实现。大学生学业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自学生入校开始,就将学业职业生涯教育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并且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结合,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育的质量。

4结束语

职业道德修养篇5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91-01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清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修养”一词,来源于“修身”与“养性”的结合,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既包含了知识、技能方面的积淀和水平,又包含了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品质,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的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它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具体说来,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只有真正献身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这既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也才更值得社会尊重。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是否热爱学生,这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教育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但不能溺爱;要严格要求,但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歧视差生,要是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每个学生,都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家长。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是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首先自己不能做。

(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递知识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导致了知识的发展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是自己能够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外界环境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高校教师自身的提高。从外界环境来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两条: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来建立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

(二)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督机制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也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教育实践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练,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职业道德修养篇6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尽职尽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那么,作为高校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呢?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途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在道德修养中要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二、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三、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四、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主要内容。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要敢于挑重担,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作出表率,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要对学生负责,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让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同时,敬业还表现在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创新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使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05.

[2]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2(2):91-93.

职业道德修养篇7

关键词:现代教师 职业道德 教育 修养

引 言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他随着学校的产生而出现,担负着向教育者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现代教育,为人师者应该具备并不断完善三大素养:一师德,二授记,三科研。“师德为先,为师有德”。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事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1.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英国狄更斯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纵观当前教育发现现在的教师职业道德存在很大的问题。

1.1敬业精神缺乏

教师是工程师,是园丁,可是部分教师并不认同,也没有把教育工作看做是传承文化知识、传播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的伟大事业。在他们看来,教师只是用来谋生的手段。本着墨守成规的思想,他们缺少对教师这份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更奇怪的是,他们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转移到了教学以外的事业,有些教师对科研没有兴趣,只把科研当做评职称的一种工具。到万不得已时就抄袭他人作品,出现了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也有些教师自认为很忙,没时间做研究,需要时就玩拼凑。这样的氛围不仅助长了研究的歪风,而且玷污了教育这个高雅神圣的知识殿堂。

1.2团队精神缺乏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不能把自己的同行当做朋友。因此有些教师就以狭隘的功利原则来对待工作。不与自己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探讨有关学术方面的问题,真正的做到“闭门造车”。不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别人的思想,又如何能让自己站在学术的最前沿。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

2.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从内涵上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仪表、谈吐、气质等方面的学习,这是外在意义上的修养;二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这是内在意义上的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论从外在意义,还是从内在意义来说,都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进行锻炼过程。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点如下:

(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

2.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1985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培养“四有”新人,此后培养“四有”公民即被作为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写入《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文件和法律法规之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正是在小平同和中央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和广大人民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愿望集中概括起来,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这种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过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理论思考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于是产生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命题。

3.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

3.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的思想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教师明确地认识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服务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能有效地杜绝现在教学风气的腐败现象,认清现代教育的职责。

3.2学习、认识自己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明确提出过“笃信好学,宁死善道。”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渐渐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提升自己。

3.3向实践学习

我国诗人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孟子也说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性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质。教师在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后,才能更加体会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行为,才能懂得品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钱焕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008,(201)

[2]柳斌,九州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教师素质培养手册,总序言,1998,(1)

职业道德修养篇8

1 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教师职业是艰巨的,辛苦的,也是特殊的,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于学生耳濡目染,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他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高尚师德、渊博的知识、可亲可敬的形象,会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忘的形象。教师运用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其魅力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因为他会另人景仰,不令而从。学生们对教师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待人接物,甚至连教师的走路动作、说话姿态、衣着式样、笔记特征等等,也常常加以模仿。这充分说明,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广大学生不仅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榜样力量的作用。正如伟大教育家加里宁所说:学生们“处处模仿教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伟大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风貌和校纪校规,而且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甚至将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影响一代或几代,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个人修养。

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修养。这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条件。教育工作是崇高的,教师的职业是最光荣的职业。教师承担的历史责任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调整人们在自己的职业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直接教育和影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教师只有用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

职业道德修养篇9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对高校教师职业的认识

高校教师的工作同文化的繁荣、科学的昌盛、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面貌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L。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同时又是艰苦的。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立志成才的重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努力培养“四个习惯”:

(一)热情主动。它是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要素。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类创造的。面对困难,我们应该主动走近它、克服它,而并非等它自我消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能动性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

(二)端庄大方。它是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在表现。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端庄的外表、开朗的性格和谦逊的态度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很大,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面带微笑。微笑是无声的语言,是师生心灵沟通最好的工具。教师主动地、真诚地微笑,表达着乐观与自信,代表着热情与友好,传递着信任与希望,它能激励学生同教师一起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奋斗。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当前,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尚的,这是主流。但教师职业道德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把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业不求精,教不求深等等。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

(一)抓好师德形象工程建设。高校应要求教师树立育人意识,号召全体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高校应制定新时期“教师形象标准”。每位教师都对照标准进行自我剖析,查找不足,制定出个人形象修养计划。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大赛等系列教育活动,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从而树立了高校教师的新形象。

(二)确定独立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也在逐步调整。因此,必须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环节建设,形成较完善的结构体系。

(三)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人们总觉得道德是“软”的,是“虚”的,没有办法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必须将其制度化,将其渗透到日常的行政规章制度中,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变“硬”变“实”。

三、高校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高校教师尤其要重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

(一)培养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高校教学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正在追求的理想目标。作为高校教学改革主体的高校教师,应当以教学现代化为己任,成为高校教学现代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高校教师的现代化关键在于提高如下现代化素质。

(二)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师德的实质是为人师表,核心就是爱。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必要的时候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关键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教师职业道是与教育劳动、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社会,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提高科学文化素养。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等问题,教师必需适应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要从满足于所教课程知识的局限中走出来,向文化科学知识的深、广度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普通基础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只有具备这样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王建新.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3期.

职业道德修养篇10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1985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培养“四有”新人,此后培养“四有”公民即被作为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写入《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文件和法律法规之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正是在小平同和中央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和广大人民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愿望集中概括起来,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这种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过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理论思考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于是产生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命题。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从内涵上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仪表、谈吐、气质等方面的学习,这是外在意义上的修养;二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这是内在意义上的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论从外在意义,还是从内在意义来说,都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进行锻炼过程。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点如下: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的思想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教师明确地认识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服务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能有效地杜绝现在教学风气的腐败现象,认清现代教育的职责。

学习、认识自己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明确提出过“笃信好学,宁死善道。”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渐渐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提升自己。

向实践学习

我国诗人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孟子也说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性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质。教师在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后,才能更加体会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行为,才能懂得品质的重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相关文章:

1.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备的意义

3.教师如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