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0:50

影像诊断篇1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

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胃肠道溃疡、肿瘤、炎症和外伤等,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穿孔多见,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多以腹痛、腹胀、呕吐为主要症状。X线可以检查穿孔的存在,但不能确定穿孔的原因和部位,Ct一般能对此作出正确的诊断。本文收集龙口市烟台龙矿中心医院自2011~2013年共57例胃肠道穿孔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水平。

1资料与方法

57例全部经过X线常规检查,男46例,女11例,年龄13~74岁。溃疡引起穿孔46例,外伤穿孔8例,肿瘤穿孔3例。发病后来我院就诊时间为1~72h。X线检查发现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影48例,其余9例无特征性影像而做Ct扫描检查,均能确诊。

2结果

胃肠道穿孔患者一般是气体外漏到管腔外引起腹内异常影像,因为气体具有向高处游动性,故在X线下可以看到双侧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影,周围无肠管影相邻,如果肿瘤引起的穿孔,Ct可以检出穿孔的异常影像。

3讨论

3.1胃肠道穿孔诊断胃肠道穿孔[1]是一种并发症,一般有明确的病史,发病时以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体检时患者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等。胃肠道穿孔原因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多见,肿瘤及外伤也可引起。怀疑胃肠道穿孔一般先做常规的X线检查,即立位腹平片发现一侧或双侧膈下新月形气体影来诊断,即使是10余ml的气体也能显示。但是少数胃肠道穿孔患者因穿孔口被食物堵塞或较小穿孔口受外泄物的刺激挛缩使气体不能外游而局限在穿孔区周围,因此就有一部分穿孔做X线检查时无特征性影像而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现在由于Ct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胃肠道穿孔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的提高[2]。对一组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了分析:Ct的诊断正确率高达95%以上,而Ct检查之前临床及放射线诊断正确率是80%左右,对9例首次X线检查未发现明确影像学改变而临床表现高度符合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再进行Ct扫描,发现Ct显示为肝脾周围以及肝门区裂隙样新月形气体影,且在连续层面观察该气体影与肠腔无关,成为“孤立气体征”,该征在实际工作中应与膈下游离气体具有同样的诊断价值。总之,对于胃肠道穿孔的患者X线检查方便、快捷、经济均优于Ct检查,尚属于不可替代的辅助检查手段。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或X线检查无明显影像改变的患者提倡Ct检查,Ct检查不仅快速准确,同时也可以对胃肠道穿孔的部位性质进行诊断。

3.2胃肠道穿孔鉴别诊断X线检查时,膈下出现透亮影可见于多种情况。

3.2.1胃泡仅见于左侧膈下的游离气体应与胃泡影鉴别。胃泡影有固定位置,在气体衬托下可见胃底部的粘膜。必要时,加拍右侧卧位前后位片,如果该透亮影位置没有变化,就是胃泡。

3.2.2间位结肠和间位小肠在透亮气体影内可见结肠袋半月状皱襞或小肠环状皱襞影像。

3.2.3妇女严重的呕吐严重的呕吐可在腹腔内形成高度负压,经输卵管吸引外界空气至腹腔内。

3.2.4急性腹膜炎由产气细菌所致的急性腹膜炎,可在腹腔内产生大量的游离气体,称之为“产气性腹膜炎”,胃肠道并无穿孔,极易误诊。

3.2.5横膈下脂肪垫膈肌下方附有脂肪组织,其厚度因人而异。肥胖者脂肪垫较厚,在X线上呈条状或带状透亮影,酷似少量气体影。但在变换时,该透亮影始终固定不变,无移动性。

3.2.6膈下脓肿或肝脓肿多可见液平面,患侧膈肌抬高,动度减低。

3.2.7腹腔手术后残留气体成人腹腔手术后气体一般可持续7~14d;婴幼儿腹腔内气体吸收较快,一般24h内吸收,若术后24h仍有气体时,应想到胃肠手术缝合处有渗漏,须考虑再次手术。

3.2.8子宫穿孔[3]子宫或输卵管病变可导致自发性破裂,影像学表现与胃肠道穿孔一样,容易出现误诊。

参考文献

[1]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7.

影像诊断篇2

什么是“计算机辅助诊断”?

它是指通过影像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其他可能的生理、生化手段,结合计算机的分析计算,辅助影像科医师发现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现在常说的CaD技术主要是指基于医学影像学的计算机辅助技术。这里要和计算机辅助检测相区别,后者重点是检测,计算机把异常的征象标注出来,并提供常见的影像后处理技术,不进行诊断。可以这样说,计算机辅助诊断是计算机辅助检测的延伸和最终目的,计算机辅助检测是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基础和必经阶段。

有人称CaD技术为医生的“第三只眼”,采用CaD系统有助于提高医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据统计,患有乳腺癌并接受钼靶X线检查的妇女有10%~30%被误诊为阴性,但复查发现,大约2/3被误诊的图像表现出明显的病灶特征。这种误诊主要是由于病灶特征不明显、医师眼睛疲劳、阅片经验的差异、图像噪声等原因造成。在乳腺平片的诊断过程中,影像科医生首先读片进行分析,之后再经CaD“读片”,做标记,最后影像科医师根据计算机提示重新有重点地阅片,并做出最终诊断。

CaD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将乳腺钼靶X线片数字化,再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正常乳腺进行比较,最后,计算机将其认为异常的部位勾画出来,供影像科医师参考。由于乳腺的腺体组织与肿瘤组织在X线摄影条件下缺乏良好的对比,所以早期体积较小的肿瘤易被影像科医师漏诊。CaD技术可以提示影像科医师注意可疑的区域,有利于发现早期肿瘤。由于数字摄影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字乳腺摄影的出现,加速了CaD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尤其在早期诊断技术方面。

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

CaD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胸片的心脏和肺野的自动分析,如心胸比例、肺结节、气胸的检测、肺间质渗出、肿块和钙化的分类与鉴别等,尤其是肺结节的检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影像诊断篇3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静脉肾盂造影;超声;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输尿管囊肿是泌尿系统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是输尿管末端在膀胱黏膜下囊性扩张,并向膀胱内突出,也称为输尿管膨出。根据输尿管开口部位不同输尿管囊肿有异位和正位之分。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2月~2007年3月收治的12例输尿管囊肿的临床资料,就有关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6~53岁,平均39.5岁,囊肿大小1.0~2.5cm,临床表现:尿频、尿痛7例,反复腰痛6例,全程肉眼血尿伴下腰疼痛3例,间歇肉眼血尿1例,排尿困难2例,排尿不尽感1例。

1.2检查方法本组12例患者检查中,腹部平片12例,iVp12例,超声检查12例,Ct2例,mRi2例。

2结果

2.1腹部平片腹部平片12例,仅3例在患侧肾区及盆腔中部见结石影。

2.2iVpiVp12例,均明确诊断。表现为膀胱内一侧或双侧圆形充盈缺损7例,随膀胱内造影剂充盈完全,充盈缺损越清楚,边缘越光滑、锐利,大小在1.4~2.5cm,其中3例见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2例左侧,1例右侧;4例囊肿侧输尿管下段扩张;2例囊肿内含结石,此例临床上罕见,另外5例显示“蛇头征”样充盈,大小在1.5~2.2cm,边缘见环状透亮影。

2.3B超检查B超12例,11例明确诊断。6例见患侧输尿管下段明显扩张,输尿管末端囊性扩张呈液性暗区,大小在1.0~2.1cm,5例囊肿者有间断收缩及膨胀。3例见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1例有肾盂积水。2例发现输尿管下段结石。B超11例明确诊断。8例为正常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内膨出,3例为异位开口的膀胱内膨出。

2.4Ct表现Ct检查2例,Ct平扫囊肿为类圆或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较光滑,位于膀胱轮廓线以内,囊内密度均匀,与膀胱内尿液等密度,囊壁厚度均匀一致,为环形。

2.5mRi检查mRi检查2例,患侧肾盂扩张,全程输尿管扩张,患侧输尿管末端可见约1.0cm×1.2cm大小类圆形病灶,边缘呈环状t2低信号,中心部分呈等信号。

3讨论

3.1分型、病因及临床表现

3.1.1分型根据输尿管开口部位不同输尿管囊肿有异位和正位之分,正位输尿管囊肿多发生于单一输尿管,囊肿常常较小,多见于成人女性;异位输尿管囊肿的开口于膀胱内或异位开口于膀胱颈或更远端,囊肿多较大,常见于女性婴幼儿,左侧多见,80%发生在重复肾上极肾的输尿管异位开口末端,常合并有上极肾的发育不良和积水。

3.1.2病因关于输尿管囊肿的发生,儿童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而部分成人则可能是后天性因素,其可能的学说有:(1)在胚胎第4~7周时,自中肾管分出的输尿管,其下端有分隔,输尿管和膀胱的薄膜正常情况下薄膜可被吸收,如果不能被完全吸收,可以造成输尿管异位开口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继而逐渐形成囊肿。(2)输尿管下端壁的先天性薄弱合并输尿管开口狭窄。(3)输尿管膀胱壁段过长、过斜,过于弯曲。(4)输尿管口本身和周围炎症、外伤等引起的瘢痕狭窄,因为本病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因此可以伴有泌尿系统的其他畸形,特别是异位输尿管囊肿者[1]。

3.1.3临床表现此病早期无症状,如果有则为囊肿梗阻及其继发感染引起,输尿管及肾积水能导致腰腹胀痛,囊肿增大阻塞尿道内口可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潴溜,女孩由于异位性输尿管囊肿的开口部位多低于尿道外括约肌,常因不断滴尿而裤裆常潮湿,而男孩异位开口的部位通常高于尿道外括约肌,往往不见此现象;有的学者将正常排尿、持续尿淋漓及一侧肾功能低下列为此病的三联征,认为有此表现提示存在此病;而最常见征象往往是泌尿道感染,肋腹部疼痛,也可出现脓毒症、脓尿、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副睾炎以及因肾盂积水而扪及“肿包”,女孩若囊肿脱出可见粉红色“肿物”堵于尿道口等[2]。

3.2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3.2.1腹平片腹部泌尿系统平片无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若囊内形成结石,可于平片上相当于输尿管末端部位发现结石,并根据结石部位偏高或靠外,不随改变发生移动的征象,提示为囊肿内结石[3]。

3.2.2iVpiVp是显示输尿管囊肿的基本方法,单纯型输尿管囊肿:可以清晰的显示膀胱三角区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的异常密度影,其密度取决于囊内尿液的所含造影剂的浓度(与膀胱内尿液所含造影剂浓度对比),浓度高其密度亦高,反之亦然。在膀胱内造影剂与囊内充盈造影剂的衬托下,囊肿的壁所形成的环状透亮影即光晕征,加之输尿管下端扩张,全长片显示整条输尿管酷似头向下潜入膀胱内的“眼镜蛇头”,此为输尿管囊肿的典型X线征象[4]。本组5例可见此征象。当肾功能受损时,囊肿显影的密度比膀胱的密度低,呈淡薄而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异位型输尿管囊肿:膀胱内仅见透亮的充盈缺损,做逆行造影或膀胱尿道造影,有时可见异位的输尿管开口。患侧重复肾下肾之肾盂肾盏向外下移位,肾盏数较正常少,其最上缘与肾上缘距离增大,输尿管偏离中线较健侧远等表现,提示输尿管囊肿合并肾、输尿管重复畸形[5]。iVp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肾脏形态、功能,输尿管的走行全貌还能借助监视系统观察其排泄情况,可作为诊断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3.2.3超声检查输尿管囊肿表现为光环出现,呈圆形、椭圆形位于膀胱三角区偏一侧,光环时而膨大,时而缩小,有节律性改变,光环内偶尔可见一移动性虚线光点,是由输尿管排尿所致[1]。B超由于具有快捷、方便、分辨力高,价格经济并可观察囊肿变化,诊断正确率亦较高。但有时受仪器性能及检查者水平的限制,同时;对于异位型输尿管囊肿与来源于盆腔的囊性病变,如附件的囊性包块、膀胱憩室、前列腺囊肿等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其诊断价值不如iVp[6]。

3.2.4Ct表现平扫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如果囊肿内并发结石可一起显示。Ct检查不做为常规检查项目,因其检查费用高,无法动态下进行观察,不能显示囊肿的舒缩变化。

3.2.5mRi及mRi水成像检查可清楚显示肾、输尿管、囊肿大小及囊壁厚度,可准确诊断囊肿开口及囊肿分型,当囊肿内液体与原液信号相同时,定性诊断较为困难,检查费较高,临床应用较少。

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iVp和B超联合应用,相互补充,可对此病作出准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822-823.

2陈炽贤.实用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91-692.

3吴恩惠.贺能树.李景学,等.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7-218.

4ChavhanGB.thecobraheadsign.Radiolofgy.2003,225(3):781-782.

影像诊断篇4

【关键词】食道裂孔疝;X线钡餐检查;诊断

食道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通过膈食道裂孔进入胸腔的疾病,是膈疝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因主要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以后天性常见。随着人们体质的下降,食道疾病发病率的提高,食道裂孔疝的诊断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胃镜、Ct等诊断。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对食道裂孔疝的诊断较胃镜及Ct等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价值较高。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检查诊断为食道裂孔疮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消化道钡餐造影方法对该病诊断的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为食道裂孔疮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均在13-76岁,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消化道钡餐造影方法诊断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典型的胸骨后烧灼样痛16例,反酸、烧心、呢逆18例,咽部不适10例,呼吸道症状3例。

1.2上消化道钡餐表现

30例患者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为食道裂孔疝。X线诊断标准:膈下食道段(腹段)变短增宽或消失,贲门部呈现幕状向上牵引,膈上可见胃囊,膈上出现食道胃狭窄环。短食道时则膈上有粗大的胃粘膜,食道胃角因收缩可上升至第9胸椎水平。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检查过程中对有食管裂孔疝明确影像表现的,可适当增加辅助以进一步验证,对于可疑患者,以增加辅助,如俯卧左后斜位,然后转到食管下端贲门部的切线位,让患者大口吞服稠钡,仔细观察钡剂通过食管下端到胃底的情况,观察是否有钡剂返流及疝囊出现。或者头低足高位在连续服钡过程中进行多轴位观察,如发现疝囊后需再立卧位反复观察疝囊是否可回纳,同时观察是否有返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以及其他病变并存。如上述检查食管裂孔疝仍不能充分显示,则采用一些辅助方法如呕吐法、反复呃逆法、腹部加压法及卧位快速变换法等,以促使钡剂返流和疝囊的出现,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点片仔细观察并留记录。

2结果

可复性食管裂孔疝(滑动疝)21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9例;其主要X线影像表现为膈上疝囊征、胃粘膜征、食管下括约肌上升和收缩(a环征)、食管胃环(B环)征。

3讨论

根据食管裂孔疝位置是否固定,临床上将食管裂孔疝分为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和不可恢复性食管裂孔疝。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膈上疝囊并不固定存在,做呕吐动作和改变等条件下才容易出现。所以,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如对患者有嫌疑迹象者,应增加相关的辅助检查。以积极寻找和显示膈上疝囊的存在,膈上疝囊是确定食管裂孔疝的金标准。以下列征象表示膈上疝囊存在:①部分胃底位于膈上;囊状影大多数是由扩大的胃食管前庭段和部分胃底所组成,少数为部分胃底通过扩大的膈食管裂孔进入膈上所致,而贲门仍在膈下,即所谓“滑动性食管弯疝”。②膈上出现胃粘膜,正常食管粘膜呈细条纹状,平行排例;胃食管前庭的粘膜是食管粘膜的延续,并在通过膈食管裂孔处向心性聚集。③食管胃环的出现,在吞钡检查右前斜位观察时,可见到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上方出现一宽1cm左右的环形收缩,即为上升的食管下括约肌,也称为“a”环。管腔呈舒张状态时,表现为管腔边缘的膈状切迹,即“B”环。

总的来说,基层医院对食管裂孔疝的检查与诊断都能进行,但也存在不少漏诊的现象。原因是立位消化道检查,而没有进行仰卧位或俯卧位检查,甚至没有进行胃充盈像检查就草草结束检查。特别是对滑动性食管疝的诊断,检查者要有一定敏感性,如患者既往有食管、胃手术史、腹水、腹腔占位性病变等腹压增高者,出现剑突下或胸骨后疼痛并加剧者提示有本病的存在的可能,应重点增加辅助的检查。检查中要注意检查技巧、形态与功能并重,以透视与点片相结合的方法。在检查中也要注意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要鉴别的是:①食管的膈壶腹,为一正常的生理现象;②膈上食管憩室,即食管下段憩室,其扩大的囊腔常呈圆形,有一较狭窄的颈与食管相连,憩室内没有粘膜皱襞,憩室以下的食管通过食管裂孔走形正常,即憩室与胃底之间有一段正常的食管;③胃粘膜脱垂逆行进入食管,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于仰卧头低足高100-150°位脱垂的胃粘膜逆行进入食管,使得食管下端管腔扩大,钡餐检查见粗大的胃粘膜,呈蕈样充盈缺损。当将患者置站立位时,脱垂的胃粘膜回纳胃腔,食管下端形态恢复正常。

在明确诊断的同时,我们应积极寻找原因及食管裂孔疝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消化性食管炎、边缘性溃疡。总之,我们认为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检查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与运用。但首要的是熟练掌握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和充分认知食管裂孔疝的影像表现。这才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刘皎然.新生儿食道裂孔疝超声表现1例.《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年1期

影像诊断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abstract:forthesakeofthedevelopmentofmedicalormedicalresearch,medicalimageusenon-intrusivemannertoacquiretheimageofpartofaperson'sbody.thetechniqueandprocessingprocedureprovidereferenceframeforclinicaldiseasediagnosis.thisarticledeeply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medicalimagingtechnologyandmedicalimagediagnosis,whichpointouttheimportanceofmedicalimagingtechnologyinclinicapplicationsfromthepointofindependenceandcomplementarity.moreover,ilookfaraheadintothefutureofmedicalimagingtechnology.

Keyword:medicalimagingtechnology;medicaldiagnosticimage;relationship

引言

医学影像是涵盖X线片、超声、Ct、核磁共振、介入等多个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医学技术,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片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医生除解剖外,只能依靠触诊了解患者体内情况,但解剖与触诊均具有一定风险。毕业生论文网因影像成像原理及采用的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区别,检查范围也各不相同,且还突出了检查技术。因此,影像技术对于影像诊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逐渐从根据某一形态变化而诊断向功能、形态、代谢等改变的综合诊断体系方向演变。

一、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心。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层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诊断的科学指导,而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保障。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出来,才能逐步提升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由于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较高,例如超声检查、Ct、mRi等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对于疾病的诊断,并非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就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有时仅通过一种影像学技术就能进行诊断,而采用其他的检查方式则难以检出异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检查,但应当出于对患者经济角度的考虑,选择最为经济且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及时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在整个医疗环境中,随着新业务、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性科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独立性

在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中,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第一,要求了解与掌握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及常规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第二,了解并掌握有关电子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三,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对各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在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应用方面,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第二,在对临床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熟练应用;第三,能够深入了解并熟悉与医学影像方面相关的临床技术及知识;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帮助专业医师获得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与知识,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极为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则主要是为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中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作出观察与分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得出最为客观、公正的影像学诊断结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互为一个整体,前者离不开后者的支持,而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则依赖于后者。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医学影像诊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和影像诊断人员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执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逐步提升临床医疗诊断效率及水平,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就诊痛苦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影像诊断篇6

【关键词】蛛网膜颗粒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蛛网膜颗粒是蛛网膜突入到脑静脉窦内形成的绒毛状或颗粒状突起,脑脊液经此吸收进入血循环。大的蛛网膜颗粒在x线、ct、mri影像上容易被误诊为静脉窦血栓或肿瘤等。为此笔者结合18例典型病例,分析其x线、ct、mr表现,旨在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1对象和方法

1.1纳入标准:文献中对大蛛网膜颗粒没有统一标准,本文中大蛛网膜颗粒定义为蛛网膜颗粒至少破坏板障骨质并有膨胀性改变。

1.2对象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8~79岁,平均62岁。均为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1.3方法18例均行ct检查,5例行x线检查,12例行mri检查。

2 结果

2.1蛛网膜颗粒的分布

18例患者中,14例位于横窦(左侧7例,右侧5例,2例发生于双侧),4例位于上矢状窦。横窦内蛛网膜颗粒位于横窦与乙状窦交界的横窦一侧(8例)或位于窦汇附近横窦内(6例),上矢状窦内蛛网膜颗粒位于上矢状窦中后部。

2.2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

2.2.1x线表现

x线表现为边缘锐利的类圆形或蜂窝状低密度区,边缘无硬化。

2.2.2ct表现

颅骨内板、板障部类圆形(10例)或蜂窝状骨质类破坏区(8例),边界清楚,边缘无硬化带(见图1)。从颅骨内板伸入板障,部分累及外板的特征(见图2)。8例可见外板骨质受累,但无弧形隆凸超颅外板表面缘。蜂窝状骨质破坏区边缘有小弧分叶现象。骨质破坏内ct值为0~12hu。

2.2.3mri表现

骨质破坏区于t1wi、t2wi、flair及dwi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近似。

3讨论

3.1蛛网膜颗粒的构成与分布

早在1705年,pacchioni就描述蛛网膜颗粒为蛛网膜细胞伸入突入到硬膜静脉窦内形成的绒毛状或颗粒状突起。前者非常细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而蛛网膜颗粒是肉眼可观察到的复杂结构。显微镜下蛛网膜颗粒由各种不同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成分包括大量成纤维细胞、散在的蛛网膜巢、不规则小血管网以及细小的内皮细胞间隙。

解剖学研究发现,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依以下顺序分布:上矢状窦、横窦、海绵窦、岩上窦和直窦。而通过头部ct和mri检查发现蛛网膜颗粒大多位于横窦,这是因为上矢状窦近段的蛛网膜颗粒多位于外侧陷窝而不易被发现所致。本组患者横窦(14/18)病例与文献报道相符。

3.2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特点

影像诊断篇7

【关键词】Ct影像;临床诊断;措施

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Ct影像技术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齐全,Ct影像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也日渐重要。因而,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不仅影响到日常的医疗诊治,更关系到整个医学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我国的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在近几年来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运用多方面的手段促进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

1.我国现阶段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的现状

1.1Ct影像的临床运用不合理

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不高还与Ct影像的临床运用不合理有关。Ct影像的临床运用没有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所患疾病的不同来进行系统的诊断,这就会使得诊断出现相当多的失误或问题。医院的医护人员缺乏Ct影像临床运用的丰富知识,因此难以合理的运用Ct影像。Ct影像在具体的临床运用中往往会面临各种突发性问题,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要在具体的运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

1.2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不紧密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Ct影像方面重视程度不断增加,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同其他发达国家、地区进行综合比较起来,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有:Ct影像70%的临床误诊率居高不下,相关专业技术过于独立化和主观化,以及医师和患者对Ct影像设备的检测过于依赖。Ct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在现代医疗诊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被普遍运用到日常临床诊治的诸多方面。然而正是因为Ct影像运用的普及,致使医师患者常常将Ct影像的检测结果,直接与病情挂钩,认为Ct的检测结果必然就是患者的病状。还有一些从事Ct影像的技术工作者的在Ct检测中发现异常状况,常会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并没有和事相关病情的临床医师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事实上,对于人体的很多部位,Ct影像的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从事临床诊断的技工就能作出诊断,那么临床医疗专业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

1.3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还存在着检测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对我国Ct影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到对相关医疗器材的正确运用,而相关人员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我国的Ct影像的检测技术没有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进行改进。Ct影像的检测技术还与医生的个人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有关,只有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Ct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却没有达到这种要求。

2.提高Ct影像临床诊断的措施

2.2.1合理的进行Ct影像的临床运用

3.除了要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外还要合理的进行Ct影像的临床运用。Ct影像的临床运用应该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所患疾病的不同来进行系统的诊断。医院的医护人员要不断积累Ct影像临床运用的丰富知识,要合理的运用Ct影像。Ct影像在具体的临床运用中往往会面临各种突发性问题,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要在具体的运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

2.2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

由于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不紧密,为了提高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就必须要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Ct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在现代医疗诊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医师患者不能将Ct影像的检测结果直接与病情挂钩,不能认为Ct的检测结果必然就是患者的病状。从事Ct影像的技术工作者在Ct检测中发现异常状况时不能主观臆断妄下结论,要和事相关病情的临床医师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对于人体的很多部位,Ct影像的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只有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3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

除了要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外还应该要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在进行Ct影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对相关医疗器材的正确运用,而相关人员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所以要积极进行改进。Ct影像的检测技术应该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改进,所以要提高医生的个人专业素养并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只有提高医生自身的能力才能促进我国Ct影像检测技术的提高,只有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Ct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影像诊断篇8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诊断方法;进展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分支引起肺循碍的临床综合征[1]。按发病时间,肺栓塞可以分为急性肺栓塞(ape)和慢性肺栓塞(Cpe)。由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的无特异性,且发病率高、漏诊率高、误诊率高[2],因此影像学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肺栓塞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作一论述。

1胸部X线

ape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区域性肺纹理稀疏、纤细、部分消失,肺动脉增宽,心脏扩大,肺不张等[3]。虽然仅仅凭X线胸片不能确诊或排除肺栓塞,但在提供疑似线索和除外其他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余桢[5]等实验表明:胸部X线、心电图检查联合应用对于pe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并可作为早期治疗的依据。

2超声心动图

pe超声心动图的直接征象: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主干内发现血栓或右心房内,上、下腔静脉内血栓伴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6]。间接征象:室间隔左移,左心室内径减少,右心室/左心室>0.5[6]。王建平等[7]认为,超声发现pe直接征象的几率较低,不能作为确诊pe的主要检查方法,但能发现一些间接征象。徐黎莎等[8]认为超声心动图可实时监测溶栓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创测量肺动脉压,是ape影像学诊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放射性核素V/Q检查

核素肺V/Q检查,是一种安全、方便、无创性诊断pe的检查方法,具有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高的特点[9]。V/Q显像结果,主要将肺灌注图像与肺通气图像及X线胸片结合分析[10]。其中,肺灌注显像观察肺内血流分布、肺毛细血管床病变的灵敏度很高,可间接判断血管腔内有无栓塞[9]。王峰等[10]实验表明:V/Q显像与Ctpa在pte定性诊断方面符合率高,一致性好,但定位方面存在差异;两者为互补关系。

4Ct肺动脉造影(Ctpa)

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是Ctpa的一种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诊断pe的首选方法[11]。例如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显示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围[12]。其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等[12]。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等[12]。张伟等[13]认为Ctpa通过rpa,RV/LV等指标可以评估ape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周欣等[14]实验证明Ctpa还可以反映肺栓塞后肺动脉的阻塞程度和右心功能的改变,从而反映预后、观察疗效。

5肺血管造影(paa)

肺血管造影,目前临床公认诊断pe的"金标准"[9],其直接征象:肺动脉内造影剂充盈缺损,伴或不伴轨道征的血流阻断;间接征象:肺动脉造影剂流动缓慢,局部低灌注,静脉回流延迟[15]。目前paa仍为一项有创检查,有6%的并发症及0.5%的病死率,应用价值受限,主要适用于临床高度怀疑而无创性检查又不能确诊者[16]。

6磁共振(mRi)

mRi检查具有无辐射、无创伤、无造影剂过敏危险和三维成像的特点,不仅显示血管栓塞导致的低灌注区[17],还可直接显示肺动脉腔内血栓栓子[18]。mRi成像诊断中心型pe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6%;但对型pe检出率低,对段和亚段肺栓塞敏感性不强[19];对安置起搏器的患者也是绝对禁忌证[17]。因此有人认为mRi只能作为pe的二线检查方法[19]。

7结论

肺栓塞具有高误诊率、高漏诊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及时有效地诊断至今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20]。胸片、超声心电图虽无特异性,但联合心电图可用于pe的早期识别和诊断[21]。而paa、Ctpa、核素V/Q检查、mRi已成为诊断pe的有效诊断方法。其中,paa仍然是"金标准",但因其技术要求很高,有一定的危险性,并未得到广泛应用[9]。Ctpa作为一种经济、无创操作性较强的检查方法,比paa更易被患者们接受[22],有望成为新一代诊断pe的"金标准"。核素V/Q检查,虽然安全、方便、无创[23],但V/Q显像易受阅片者的主观影响;其次,对假阴性、假阳性的解释不一致[24]。磁共振造影具有无辐射、无肾毒性等优点,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及Ctpa[25]。

参考文献:

[1]祁明伸,窦新民.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2012,33(6):38.

[2]梁启宏.肺动脉栓塞影像学诊断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6):646.

[3]赵瑞贞,张红漫,葛晖.胸部X线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筛检价值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918.

[4]张法明,李晓莹.肺栓塞的诊断及进展[J].2006,12(16):980.

[5]余桢,许梅,刘建军,等.心电图联合胸部X线片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2):24.

[6]宋钧,袁静,杨文鹏.等.肺栓塞的超声心动图诊断[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6):454-455.

[7]王建平,赵玉华,浦江.肺栓塞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2):107.

[8]徐黎莎,浦江,陶巨蔚.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影像,2013,22(1):35.

[9]刘德峰,刘建中,胡光,等.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1):1011-1012.

[10]王峰,方纬,鲁锦国,等.放射性核素肺显像与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对比研究[J].中华结核医学杂志,2006,26(6):343.

[11]郑剑.肺栓塞的临床X线、Ct诊断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11(6):64.

[12]陈云银.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12,24(4):751.

[13]张伟,俞同福,徐海,等.Ct肺动脉成像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评估[J].放射学实践,2013,28(3):327.

[14]周欣,武志峰,周旭.Ct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程度及疗效的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7):468.

[15]吴君伟,李凌.肺栓塞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13,33(3):106.

[16]邹昕,张翠丽,富路.肺栓塞的诊断方法[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2):159.

[17]张墨洁,常晓悦.肺栓塞诊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4):537.

[18],李坤成,赵希刚,等.mRi对肺动脉栓塞血液动力学评价的初步研究[J].中国放射学杂志,2004,38(11):1158.

[19]高媛,秦军.肺栓塞的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68.

[20]王华启,李萍,陈腾飞,等.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3):9.

[21]赵瑞贞,张红漫,葛晖.胸部X线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筛检价值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918.

[22]刘琦.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治疗后的评估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86.

[23]左继红,席斌,沈达炜,等.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肺检塞及其病因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通讯,2005,34(1):54-55.

影像诊断篇9

--------------------------------------------------------------------------------

作者单位:132022吉林市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乳腺癌影像诊断及检查技术有多种,其在乳腺癌诊断、特别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乳腺X线摄影检查被认为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乳腺癌、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1]。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乳腺癌影像诊断和检查技术逐渐增多,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就各种有关乳腺癌影像诊断及检查技术优点和不足介绍如下。

1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是最基本的乳腺影像检查方法。常规摄片以内外侧斜位和头尾位为主,必要时辅以侧位、局部加压、放大摄影等各种辅助方法。但其灵敏度、特异性不尽人意。即使在最佳的投照和诊断条件下乳腺X线摄影检出乳腺癌敏感度也只有85%~90%,即约有10%~15%的乳腺癌会因乳腺致密缺乏对比、肿瘤过小、特殊的肿瘤亚型(小叶浸润癌)而呈假阴性。本院使用planmed乳腺机乳腺癌检出敏感度与此相仿。乳腺癌X线表现包括分叶状肿块、簇状或区域性分布的多形性和不均质性钙化及线样或分支样微小钙化、结构扭曲、局灶性致密浸润以及皮肤增厚、凹陷、异常血管增粗等。不同年龄组、乳腺腺体致密程度和绝经期等不同状态,乳腺X线摄影乳腺癌检出敏感度不同。脂肪型乳腺X线摄影较容易检出乳腺癌。乳腺腺体组织较致密、手术后或穿刺活检后等乳腺X线摄影检出乳腺癌灵敏度会下降。尽管如此,乳腺X线摄影仍是目前常规乳腺影像检查中唯一能够发现和诊断临床触诊阴性的微小乳腺癌和以钙化为唯一表现的乳腺癌的最佳方法。同时也是被国际上公认的通过X线摄影普查从而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唯一有效方法。

乳腺导管造影不是乳腺癌影像检查的常规方法。在存在溢液而又排除内分泌原因时,可选择乳导管造影检查。正常乳导管表现为各级导管由粗到细,呈树枝状分支,走形柔和自然,无突然的狭窄及扩张。乳腺癌在导管造影时表现为乳导管有轻度的扩张并扭曲、导管突然中断、断端不整齐,或导管在病灶处呈断续显影,缺乏正常分支,管壁僵硬。乳导管3、4级分支较为细小,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或直接采用放大摄影[2]。

2超声诊断

彩色超声检查对患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无检查盲区,适合各种年龄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的乳腺病变检查。对鉴别肿物囊、实性的诊断准确率达98%~100%。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显示病灶异常血流信号,易于检出肿瘤新生血管,有利于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乳腺癌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肿块边缘呈锯齿状或蟹足状。钙化表现为呈针尖样或粗颗粒状,散在、簇状或弥漫分布。彩色多普勒内部多见丰富粗大血流,可由外穿入病灶,呈多分枝状。

最近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亦开始被用于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超声弹性成像是依据各种不同组织弹性系数的不同,在加外力或交变振动后其应变亦不同的原理,收集被测体的某时间段内的各片段应变率信号,用自相关综合分析法,再以灰阶或彩色编码进行成像,并叠加于实时二维超声声像图上的成像显示方法。有研究显示[345]弹性成像测值增大对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高。由于乳腺能比较方便地利用超声探头在外部在一定范围内施加外力或交变振动,从而可以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癌和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使得超声对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诊断又多了一种新的方法。

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是要求检查者要有一定的经验,比较费时,检查结果有时会受到检查者主观影响而有一定的差异。要具备高灵敏度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10~13nHz实时线阵高频探头。

3乳腺mR成像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无辐射危害,对乳腺有较高的灵敏性。适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普查。mRi对乳腺癌敏感性高达94%~100%。对乳腺根部、腋窝、或紧贴胸壁等乳腺X线摄影难以检出的部位也能显示。对多中心病灶的显示也优于其他检查,并能显示胸壁侵犯及纵隔、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癌mRi增强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易造成假阳性诊断。大多数乳腺癌mRi增强扫描表现为“速升速降”或“速升2平台2缓降”的强化曲线。对术后或放疗后纤维瘢痕与肿瘤复发的鉴别敏感度可达93%~98%,特异度为88%~100%。mRi检查程序复杂、费时且费用相对较高。对置有假牙、支架、起搏器等金属物的患者则不能进行检查。

4petCt代谢显像

petCt是pet分子功能影像与Ct解剖影像的同机图像融合,有效克服了各自单独应用的不足。petCt一次显像可同时完成pet和Ct的检查,利用Ct本身足够清晰的解剖图像获得可靠的病灶定位,有助于FDG生理性摄取与病变组织摄取的鉴别。能够提高探测和定位乳腺癌的早期病变。在评估晚期病变的侵犯范围、判断化疗后疗效、评估预后及判断保乳术后复发与术后改变等方面独具优势。美国《nCCn临床时间指南》2010年将petCt新增为乳腺癌的影像学备选检查项目。但对于新诊断的Ⅰ期或Ⅱ期乳腺癌患者不建议使用petCt。

5小结

乳腺X线摄影、彩色超声、乳腺mRi及pet、petCt代谢显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缺点。乳腺X线摄影仍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乳腺癌诊断和早期发现的首选检查方法。而致密型乳腺内病变、妊娠、哺乳期妇女的乳腺病变更适合于彩色超声检查。乳腺X摄影加彩色超声被认为是乳腺疾病诊断的黄金组合。对于X线和超声可疑病变,mRi增强检查具有重要帮助。petCt已被证明是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良恶性和临床分期及再分期的有效检查方法。对监测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那些临床检查或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进行或无明确结论的患者,特别是那些不愿接受创伤性诊断者,在不考虑经济因数时,petCt应作为定性诊断乳腺肿块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

[2]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atHomaS,tFiSCHeR,HFReY,etalRealtimeelastographyanadvancedmethodofultrasound:firstresultsin108patientswithbreastlesions.UltrasoundobstetGynecol,2006,28:335340.

影像诊断篇10

【关键词】肺结核诊断影像学

一肺结核影像学检查病变的特点

胸部影像学检查,肺结核病灶普遍显示以下特点,病灶的特点是肺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1.病灶部位多发生在肺的上部与后部,即上叶后段或尖后段,其次是下叶背段及下叶后基底段。

2.病灶范围多局限于一个肺段或多个肺段。

3.病灶多形性肺部同时存在多种性质的病变,如渗出、增殖、干酪、纤维化、钙化。

4.空洞多多数病例形成各种性质的空洞,如无壁空洞、薄壁空洞、张力空洞、干酪厚壁空洞、纤维厚壁空洞等,各具结核性空洞的影像学特征。

5.支气管播散在病灶的远端或对侧肺部,可发生支气管(管道)播散,是肺结核的一大特征。

6.胸膜病变多影像学尤其是病理学检查,肺结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胸膜病变,如胸膜浸润、渗出胸液、肥厚、粘连。

7.球形病灶即结核球,单发的多,多发的少;肺结核球多,胸膜结核球少;直径多在3cm以下;周围有卫星灶,近心端有引流支气管形成,这种特征可与肺部其他疾病的球形病灶相鉴别。

8.动态变化结核病灶的吸收、消失或增大均较缓慢,一般在1个月内发生变化的很小。

二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

1.常规X线检查诊断胸部X线透视是线索检查方式与因症就诊方式筛选并早期发现肺结核病人的通用方法;胸部正位片与侧位片能诊断绝大多数肺结核,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95%;胸部断层片对微小病灶、小空洞、胸内肿大淋巴结显影更清晰,发现率更高;在Ct出现之前,若同时拍胸部正位片、侧位片、断层片检查,有相当于Ct检查的诊断作用,目前胸部透视与拍胸片,仍然是诊断肺结核的首选和常规方法。

2.Ct检查诊断Ct对肺结核的发现诊断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可达100%,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却较一般X线差。

Ct检查对肺结核有以下诊断价值:①Ct能发现一般X线难以发现的胸部10个隐蔽部位的病变,如气管内、肺尖区、肺门旁、脊柱旁、心脏后、胸膜缘、膈面上、膈面后、胸水掩盖处;②Ct尤其是薄层Ct能清楚显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粟粒样病灶的分布、大小与密度均匀,即“三均匀”的特征,此特征可与其他弥漫性肺病相鉴别;③对肺或胸膜的结核球与其他孤立性球形病灶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作用;④能区别结核性空洞的类型,对结核性空洞与非结核性空洞有鉴别诊断作用;⑤对囊性病灶与实质性病灶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作用;⑥Ct尤其是纵隔窗层面,能发现很小的钙化灶,若发现钙化灶,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依据;⑦对胸内淋巴结结核有很好的发现与诊断作用,淋巴结结核直径多在15~20mm之间,大于20mm者多为肿瘤,胸内淋巴结结核有“六多”表现,即单侧多、右侧多、单组多、单个多、肺门多、肿瘤型多,Ct还能发现体检难以发现的锁骨上窝与腋窝淋巴结核;⑧对支气管结核的肉芽型和瘢痕狭窄型显示很佳,对不能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作用,对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和结核性瘘管的诊断,Ct可以取代支气管或痿管的造影检查;⑨对胸膜结核的诊断,Ct发现胸水的敏感性仅决于B超检查,对少量(

3.mRi检查诊断mRi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mRi的最佳应用范围是:中枢神经(脑与脊髓)、纵隔的肿瘤和淋巴结病变。mRi和Ct一样能发现一般X线难以发现的胸部10个隐蔽部位的病变,对胸壁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也有很好的诊断作用,肺结核病变的mRi检查,还不如普通X线尤其是Ct检查清楚,通常对已出现胸部症状,而胸部普通X线检查阴性的患者,必须进行胸部C了检查,若C了发现病变后,就没有必要再做胸部mRi检查,只在肺结核鉴别诊断困难时,才再做mRi检查。

4.超声检查诊断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简便而经济的检查技术,是结核性胸膜炎必不可少的、首选的诊断方法,且优于X线检查,可与Ct媲美。B超能精确地查出胸腔0.5~1.0ml的微量积液,对胸腔积液能精确地立体(上下、左右、前后)定位,能区分渗出性、血性和脓性积液,能区分胸腔积液与胸膜肥厚,能区分包裹性积液与实质性包块,对肺底积液尤其是肺底微量积液和包裹性积液,确诊率高达100%,具有独特的诊断作用,对肺实质的结核病变与含液囊肿只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

5.其他如放射性同位素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只在个别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时使用。

三介入影像学的诊断价值

由于非手术活组织检查技术与局部治疗技术的开展应用,需要借用影像学技术作介导(引导或导向),才能精确定位,保证取到病变组织,或将治疗药物准确地送入病灶局部,因此,产生了介入影像学。分介入性诊断与介入性治疗,目前介入性诊断方法或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视透视定位对小病灶定位准确,活检阳性率高,经济简便,是受X线照射的有创性定位手段.

2.Ct定位对大病灶有一定准确性,透视与超声不能定位的部位,可选用Ct定位,活检阳性率较低,费用昂贵,是受X线照射有创性较小的定位手段。

3.mRi定位只朔于中枢神经的病变定位,费用昂贵,为无创性定位手段。

4.DSa定位只用于血管疾病的病变定位,要用造影剂,操作麻烦,费用昂贵,是受大量X线照射的有创性定位手段。

5.US定位定位很准确,活检阳性率高,经济简便,是无创性、最佳的、理想的、广泛应用的定位手段。

参考文献

[1]端木宏谨.21世纪结核病控制与研究工作展望[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68.

[2]李铁一.肺结核的影象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9):58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