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2:04

连锁经营模式篇1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熊猫快餐这个具体案例,来探究中式快餐的发展之路。中餐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进行相应的改造。中餐所面临的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解决进行标准化生产和保持中餐特色之间的矛盾。中餐快餐连锁企业应该有一种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建设一个良好的餐饮业品牌形象周期长而且成本高,而毁掉一个品牌之需要一件小事,这就决定了餐饮企业在做连锁经营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一、引言

随着全球著名快餐品牌肯德基(KFC)于1987年入驻中国,不少中国的餐饮企业也开始试图把中餐做成连锁经营,一时间,众多中式快餐品牌诞生,颇有与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国际餐饮航母竞争的势头。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自身管理的失策以及中餐自身的特点,这些品牌迅速地衰落了。

而在美国不少城市的街道边,都可以看到一座座淡黄色墙壁的尖顶小房子,一眼看过去,窗明几净,房子边框是鲜艳的红色,正门口挂着一个圆形标志:白底中间一个大红圆点,圆点上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熊猫头顶环绕着一行英文字pandaexpress。标志下方,是同样的大红字。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里,这只可爱的大熊猫更是随处可见。

这就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熊猫快餐(pandaexpress)

熊猫快餐是熊猫餐饮集团成长的引擎发动机。目前在全美37州、波多黎各、与日本已有800间分店。熊猫快餐的成功与国内的中式快餐的失败形成强烈的反差,本文拟总结熊猫快餐的成功之处,总结出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的模式。

二、中式快餐连锁经营模式

本文拟将熊猫模式抽象出来,以探究一条适于中式快餐发展的经营模式

(一)组织结构

熊猫快餐在起步的时候,由于规模小,人员不多,采取的是简单组织结构老板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成员成为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对员工的管理也很缺乏规范性。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组织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连锁店的组织结构是有一定讲究的,各个企业可以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但应该有以下几点共性:

1.部门化程度高

部门化程度是指工作被分组的基础,就一家餐饮连锁企业而言,有几个重点部门:

企划中心:肩负着建立、完善、维护企业品牌重任的中枢机构,建立和完善企业CiS系统,通过企业全体至上而下的Ci教育和实施,向外界传达统一、标准的企业形象,同时,企划中心还要研究企业的发展状况、规模和前景,向集团高层提供企业经营方针、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的规划建议,规避企业经营投资风险

人力资源中心:负责招聘、培训员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企业发现、选拔、输送人才。制定完善的员工福利制度。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及在职进修的机会。

食品研发部门:负责企业菜品的研究及创新。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大家在饮食方面都力求尝新,而且越来越重视饮食营养的问题,这个部门也不可小视。

2.构建管理团队

此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起一个高效团结的管理团队也显得十分必要。复杂的竞争环境,不是靠任何一个人的智慧跟能力可以把它解决了的,必须要有非常完整的团队,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人能够非常专业地去面对这些问题,想方设法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打造一个系统。

(二)技术改造

中餐具有品种丰富,口味多样,烹饪方式多样等特点。这是中餐的优势,但从连锁经营的角度看,这也是中餐的劣势所在。连锁企业必须做到标准化。中餐所面临的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解决进行标准化生产和保持中餐特色之间的矛盾。

从生产的流程上看,标准化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原料标准化

菜品的标准化离不开原料的标准化,连锁店对其原料的质量、重量、色泽、营养价值应该有自己详尽的标准。

其次,这也对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要求,餐饮业的物流不能单纯的从成本考虑,而应该以方便每家分店服务为中心。

2.菜品的标准化

中餐连锁店应该主动规避传统中餐馆菜品多样的模式,因为连锁店的店面规模决定了其厨房的面积越小越好,而且,物流成本也不允许丰富的菜品,因此,选取十几种左右的菜品较为合适,其中有一到两个特色菜品,作为保留菜品,其余可以进行定期创新。

与此相适应的是菜单的标准化,在制作菜单时,应该考虑到标准化的问题,菜单应该简单易懂并且易于勾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3.制作工艺的标准化

这里指的一是在保持中餐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摆脱定性化制作菜肴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定量化的制作工艺,这样才能摆脱厨师主观的影响,并使烹饪环节易于复制和工业化生产。

其次,要考虑到快餐的特点,必须简化烹饪工序,保证菜品在保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完成,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1)合并烹饪工序,将传统中餐洗、切、煮等工序外包给原料供应商,即要求供应商完成原料的初加工,各个餐厅只需进一步加工半成品即可。(2)抛弃一些费工费时的烹饪方法,例如煲、生煎等,尽可能选用明火快炒的方式。4.营养标准化

中餐虽然也讲究“色香味意形养”,但始终停留在定性的角度,相比较而言,更注重饮食的艺术性。

(三)员工管理

中餐快餐连锁企业应该有一种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1.加强员工培训。培训是使员工熟悉服务流程,提高员工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餐饮业来说,培训细致具体,尽可能囊括真实情境中科能发生的情况,熊猫快餐采用了全真餐厅模拟培训,也是值得借鉴的。2.建设企业文化。当一个连锁品牌扩大了以后,员工数量相应增加,让所有员工都有共同的信心、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准则。

(四)连锁经营

建设一个良好的餐饮业品牌形象周期长而且成本高,而毁掉一个品牌之需要一件小事,这就决定了餐饮企业在做连锁经营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1.连锁经营模式

熊猫快餐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严格的独立经营公司下属的所有分店,而且保持资金的高速周转,不给企业带来资金上的负担。谨慎的是第一原则,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扩张。

2.多元化经营

一家餐饮品牌在一个市场的生命力是十分有限的,在美国通常只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因此,采取必要的多元化经营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以熊猫集团为例,快餐就只是旗下的一个品牌,这是规避风险,扩大企业规模的有效之路。

熊猫快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中式快餐经营的模板,它的很多成功之处都值得后人借鉴。中国是个饮食大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带我们开发,也希望有志之士能成功的将中餐推广到全世界,做成几个全球性的中餐餐饮品牌。

参考文献

[1]陈广,《肯德基攻略世界烹鸡专家的高速成长策略与特许经营模式著》[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2]何森,《连锁为王解读中国连锁企业经典案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尚益亨,刘新强,“中式快餐业的Swot分析”[J]

[4]苏敬式,“餐饮连锁经营的核心问题和管理体系控制”[J],商业周刊,2006

连锁经营模式篇2

1 数据:国际特许经营协会主席劳伦斯・多克・科恩做出预测:“到2010年,特许经营将占中国零售总额的30%。”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零售额至2010年,将每年增长11%以上,可达到人民币10万亿元。综合科恩与商务部的数据,2010年,中国特许经营零售总额将达到3万亿元,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兴奋的数据。

2 优势:整店输出拥有“成功率、品牌、竞争”以及“开店简单、快速复制”方面的优势,因此能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反过来又促进整店输出品牌的提升,有利于形成投资者、品牌商与消费者三方的共赢互利关系。

但是,化妆品产业的整店输出具有其独特性(已在前面几篇文章进行阐述,本文不再赘述),虽然大领域(特许经营)前景光明,但在小产业(化妆品)内部,还存在一些变数。如果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几个方面都能默契配合,若干年之后,中国化妆品产业也许就能诞生真正的国际一流特许品牌。本文将从“规范、创新,远见、资本,国际”五个关键词进行诠释。

规范――

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完成。

一方面,政府与企业需要共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在特许经营领域,中国已经有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但是否能完全适应化品产业仍然是不能肯定的。而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该针对化妆品产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与监控措施,也是不确定的。所以,政府不应该忽视特许经营体系下各个细分产业的特征,应该联合产业协会及企业代表,认真研究并制订符合产业规范的特许经营管理细则,以有的放矢,帮助化妆品产业的整店输出体系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化妆品产业内部的“整店输出”企业,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市场游戏规则,不以短期利益而牺牲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利益,自我约束,还“整店输出”市场一片清澈天地。

创新――

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囿于技术、理念方面的制约,创新往往停留在一些企业的宣传口号当中,不能为整店输出体系带来真正的新气象。这还是情节轻微的,不至于影响行业发展,更为糟糕的是,很多企业将“创新”用于“如何忽悠投资者上钩”,从而“创造”出许多“耳目一新”的“招商方法”,这才是真正危害行业与整店输出的行为,是应该严厉打击的。

创新,应该从消费者出发,研究与分析消费者行为,把握与引导消费者需求,从产品,理念、购物环境、服务等各个方面带给消费者新的认识与感觉,使其获得新的价值,自然美在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20度心情在消费者文化与体验方面的创新,佐登妮丝在店务管理方面的推陈出新,都是在创新意识下精心准备的结果,将为“整店输出”带来重大与积极的影响。

远见――

远见不仅是对产业的洞察。

一方面要研究产业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从而判断特许经营体系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很多整店输出体系在启动之初都能把握当时的市场潮流,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商机。但整店输出总部或耽于成功的喜悦,或缺乏战略眼光,不能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增值的市场机会,导致三五年之后逐渐分崩离析。

另一方面要研究社会经济与意识形态的演变,从而判断市场与消费者的发展变化,产业的发展有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也必须遵循大环境,大市场的发展规律。比如化妆品专营店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中国经济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

只有持有正确“远见”的整店输出体系,才能真正在未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笑傲江湖。

资本――

“资本”更关注拥有零售终端的品牌,而整店输出体系也只有融入资本运作,才能成就更大的平台。

“资本”的游戏规则在于:在适当的时候进入,在适当的时候退出。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极具增长的财富价值!特许连锁即整店输出体系具有较传统产业或传统营销模式快速而稳定的发展特性,譬如其网络的增长,就有可能是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且,其对终端的控制与财务运作都非常便利,是“资本”极为看好的市场机会。

整店输出在成长过程当中,其快速的增长必然需要寻找一个更为稳定与宽阔的资金平台,而“资本”将把整店输出品牌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所以,自然美在中国大陆耕耘十数年后终于跨入“资本”大营;而20度心情,从一开始就与国内和国际的“资本”接触,就是为了把品牌带到“资本”与国际市场。

国际――

成就国际一流特许品牌,并不是梦想。

一方面,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市场,能够诞生十分庞大的特许连锁即整店输出巨头,譬如拥有零售终端几千家以上的整店输出品牌,在化妆品产业也曾经出现过,而在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能够拥有几十或几百家特许网点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数字了,更不用说在一个国家拥有上千家特许网点。那简直是奢谈。但是,中国就有这样的市场基础,这是中国特许连锁即整店输出企业的一大幸事。

连锁经营模式篇3

关键词:连锁经营;经营模式;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101-02

引言

连锁经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化大生产对社会化大流通提出的客观要求。买方市场的出现,市场活动更加有序化,消费水平的变化,人口增加和购买力集中,交通、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等,使西方商业率先进入连锁经营时代。从组织层面看,连锁经营是企业通过组织创新,由连锁总公司负责集中进货和配送,分店负责分散销售。连锁企业因具备了联购批发功能,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采购费用。通过连锁经营,连锁店的进货不再通过交易行为,而通过企业内部协作,使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连锁经营效率[1]。交易费用的节省成为连锁企业取代传统企业的根本原因。

在连锁经营模式上,西方国家的具体经营模式又各具特色。其不同的经营模式均是根据本国的技术优势、文化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等本土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建构起来的,并最终走向了经营模式的本土化之路。

一、集约化经营

美国为连锁经营的发源地,早在美国内战之前,连锁经营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连锁商店是指同一经营者经营的一批类似且同名称的商店。连锁商店由于具有自身独特的组织优势,在美国一经出现,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逐渐发展为一种强有力的商业组织形式。1859年纽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直营连锁商店——大美国茶叶公司。因采用连锁经营形式,六年后便发展到为26家,1880年发展为100余家分店[2]。1887年,美国130余家食品零售商组建了联合批发公司[3],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自由连锁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美国的连锁经营进入了全球时代。据粗略统计,美国连锁店数量约5.5万余家,在200万家零售机构中,数量仅占约2%[3]。从数量上看连锁店比例并不大,但其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则最高。一个零售商同时拥有众多零售店,通过现代技术进行管理,利用专门配送中心提供物流服务,成为“零售企业连锁化”。

美国选择集约化经营模式的发展之路,得益于其基础设施优势,为连锁经营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美国是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可以针对货主的物流要求,策划出最快、最省、最合理、最有效的物流体系。美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均费用约占国民收入的20%,其中交通占5%,计算机占5%,仓库占5%[4]。海运、铁路、公路、空运等运输网络及道路、港口、车站、码头、仓库等良好的基础设施为集约化经营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技术保障。

二、牌号转让

在连锁经营中,小型零售、餐饮服务业常使用有较强实力商家的牌号、标识、专利使用权、经营技术等进行营销。商业牌号转让这种独特的特许连锁形式以法国为代表。

转让方一般应拥有一定的资本或融资能力,具有特色的营销技术和手段,并开发有独特的商品和服务体系,有对加盟店进行经营指导的能力。转让方需不断完善和优化营销模式,保护商业牌号的声誉及永久性。对牌号的受让方即加盟者,须具备以下条件,如店址固定、业种相同,店址区域规划符合转让方要求,有一定融资能力,有能力体现和维护商业牌号形象,有一定市场经营,了解本行业的经营规则和限制等。

商业牌号的转让强调自愿原则。加盟者提出接受商业牌号申请,转让方对申请者进行调查核实,合格后双方签订合同。受让人支付商业牌号使用金,一般按年销售额约10%支付使用费。此外,每年还需缴纳培训费、广告费、研究费等费用。

达成商业牌号转让协议的双方有如下权利义务关系,转让方拥有知名或一定顾客忠诚度的牌号、标识和专利权;受让方通常是独立的企业所有者,按加盟约定交付一定的商业牌号使用费后获得使用权,并有权利获得转让方的服务和指导。转让方将自己的商业营销系统授予受让方,受让方可以使用商业牌号、标识等企业形象符号及经营技术。

法国以商业牌号转让为主要特点的特许连锁,是半紧密型的联合经济组织,各加盟店在所有权上保持一定独立性,技术开发权属于转让方。商业牌号转让模式,风险低、资金投入低,减少了资金与风险压力。这种连锁形式在法国流通业内受到广泛欢迎,并为其他国家所借鉴。

三、共同配送

日本的连锁企业选择了共同配送模式。在发展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发展中,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面临的主要问题。日本选择了大力发展现代配送中心之路。通过合理组织流通和完善各环节配套措施,推进了规模经营。

在日本,城市某些地区往往会集中开设较多商店。这些商店进货品种多、批量少且频率高,因此同一地区在供货高峰期往往造成交通堵塞,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日本创造了共同配送模式,将商品配送业务交给由生产厂家和批发企业设立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分别向各个地区的连锁店送货。先将厂家商品集中到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将商品送往各个连锁店。这种经营模式最大限度提高了物流设施的使用效率,将不同厂家、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储存和运输,极大提高了商品物流效率。

日本之所以能够选择共同配送这种模式,与其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魂洋才”[5]有关。“和魂”体现日本以“忠”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洋才”则指西方技术。儒家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公司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日本企业的精神魂魄——“自我克制、共同决策、彼此协调”。

四、法律化的保障

加拿大政府以法律的手段来对连锁经营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和管理,使连锁经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首先,政府用法律手段保护连锁店的利益。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连锁形式,都必须以合同形式来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在连锁经营领域,注重保护经营者知识产权。经营权、注册商标、商业秘密等,都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合同内容还对人员、产品、财务等方面做了详细约定。

在连锁店的选择方面,法律也有严格的规定。申请者可以就选址提出申请,也可以由总店指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确定。每个经营连锁店的合同都是各自的商业秘密,这些商业秘密均处于法律的严格保护之下。不同行业和同一行业的连锁店,法律的保障侧重点均不完全一样。加拿大连锁经营业态经济上的合理性,使其经营范围和渗透力逐步扩大。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法律制度为其经营活动的规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加拿大之所以选择以法律手段来保护本国的连锁经营发展,与本国的法律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一种经营方式,是否适合本土发展,关键一条,是该模式是否能为本国国民所接受。加拿大长期的法制化治理传统,法律文化非常发达,选择法律化之路来对连锁经营进行保护,更容易为本国国民所接受,也才有更低的运作成本及更大的经营效益。

五、本土化的启示

1.资源复制和裂变——规模经营的源泉。连锁经营的特点就是资源、技术、管理进行大量复制和裂变,从而产生规模化经营,带来效益的增长。20世纪50年代,超级市场成为日本直营连锁经营中最主要的零售业形态,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食品、服装、住宅用品和综合超级市场形态。到1993年,世界零售企业销售额最多的前30名中,日本占了3家,均为大型超级市场的连锁公司[1]。

2.健全的法律和信用体系——连锁经营的保障机制。在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与连锁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都非常健全,连锁企业的行为规范法律化,各方权利义务均有明确规定,很好地保护了各方经济主体的利益。如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长期的契约文化环境,经营者在平等、独立、自由基础上签订各种契约关系,契约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此外,个人信用资料搜集者、个人信用消费者、个人信用资料监督者共同构成了美国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日本为保护中小企业,1963年先后颁布了《振兴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等。

3.统一市场——连锁公司实现跨地区扩张。西方市场经济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成为主要特点。连锁公司在跨地区扩张中,不会受到太多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干预。所有企业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进行运作,以实力获得利润,企业运行体制接近,便于开展合作。

纵观西方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尽管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针对本国具体发展情况,选择了适合本土化发展之路。或者从技术角度、或者从民族文化角度,发展出了具有本民族生命力的连锁经营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来看,连锁经营是一种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中国的连锁经营,值得借鉴的就是根据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技术条件及中国民族文化,制定切实可行的连锁经营模式。切忌照搬照抄其他国家一些成功的方法,西方国家的成功模式有其一定的成长土壤和基础,移植不一定就能成活。真正应该借鉴的是,西方的连锁经营模式是如何选择其国情优势、文化优势的,根据其选择优势资源的角度,来重新构筑中国的资源优势组合,并从中构建出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连锁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荣庆.三种连锁经营发育的比较分析——基于动力机制、行业适应性和店铺监管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26-55.

[2]杨顺勇,魏拴成,郭伟.连锁经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

[3]金永生,衡凤玲.西方国家连锁经营的特征及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1998,(10):38.

连锁经营模式篇4

关键词:连锁经营;发展策略;市场

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具有六统一的特点:统一采购、配送、标识、营销策略、价格、核算等,在中国内地乃至全球都具有丰富的知名连锁经营品牌。连锁经营在当下时展的情况下展现出其品牌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受到市场环境、经济体质、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连锁经营商业模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连锁经营商业模式的优势

连锁经营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无资本扩张的方式来的达到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而这种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在于其将现代工业的生产原理运用到商业操作中,让商业操作实现统一化、标准化、专业化,从而让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在与传统商业模式对比时,会显示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具体可以体现在其成本、组织和营销各方面。

二、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问题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都缺乏足够的成熟和完善,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因此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经营类型单一、规范水平低、标准化差、经营规模小,总部与分店之间沟通协调情况差;同时,相关配送建设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经营缺乏特色等,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只有处理好上述问题,才能让我国的连锁经营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问题。连锁经营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扩展壮大才能扩展经营规模,从而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管理的加强,则可以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机制,从而让经营活动得到顺利开展,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因此,连锁经营企业要努力克服内外因素来达到企业长足发展动力。

三、当下连锁经营模式的基本类型

以当下图文快印行业的连锁经营模式为例,其大体可以分为5种形式,其中有成功模式,但也有失败模式。(1)全直营体系,可以保证品牌的纯正性,但是会因为资金不足的短板而导致开店扩展情况较弱,开店速度慢;(2)全直营体系,单各门店管理者有股权,让愿意共同发展的管理优秀者进行角色的转变,可以避免人才的流食,同时也有效的解除了开店的资金问题;(3)连锁加盟体系,存在部分直营店,通过直营店来做到优秀门店形成有品质的商业模式,而通过加盟商的品牌授权来达到快速达到品牌的覆盖,但是如果控制和支持方式不佳,就会导致失败的可能;(4)加盟体系,有少量直营店,为形成盈利模式,主要炒作概念和品牌授权,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运营支持,其风险性较大;(5)自由连锁体系,通过朋友圈来选择出领袖者,然后进行一个共同品牌的认可,各门店间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培训、财务标准,主要依靠人为感觉行事,未形成制度规范性。

四、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发展策略

1.争取政府支持

连锁经营在发展中,特别是起步阶段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阻碍,降低资金压力。而单纯依靠自然发展一般很难得到成功,因此,政府在客观情况上提供条件,得到政府的扶持将加大发展的速度和动力。

2.扩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连锁经营模式要显示出自身优势,就需要有客观的数量店铺,从国外经营中,美国要求连锁经营最少有11家店铺,而从上海地区连锁经营企业来看,一般在2-3年初期阶段可以达到15家门店左右,这样公司才能产生一定效益。而在我国很多连锁经营网点不仅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同时网点较少,并不能成为有效的“网”,经营分散、成本高、效益低,流量受局限。而要想发挥出连锁经营的市场经济优势与活力,就需要依靠规模经营来发挥其作用,因此要注重其规模的扩张。因此在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要开放思想,大胆的运用资产重组这一资本运营的有利方式,通过建构开放性的企业来达到道路的开辟。

3.完善经营规章制度。需要在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情况基础上,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对连锁经营标准进行完善,规范管理条例和服务规范等,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上逐步完善,做到有规章可依,按制度进行妥善管理,推动连锁经营商业模式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不断发展。

4.打造品牌,特色经营。连锁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服务和品牌,进行特色经营可以有效的增大其利润。利润在于企业的成本、产品和品牌优势所产生,因此要着重打造品牌和服务,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和服务具有较强的认可和信任。

5.提升管理水平,展开品牌战略。品牌战略的操作实施可以帮助企业从简单的价格战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品牌和价值竞争的实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发展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发展战略,通过品牌的不断塑造来构建企业在时长中的稳固地位并积极维护。同时在品牌基础上开发更多新产品,在管理方面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进行不断的吸收和创新,建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同时围绕目标展开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建立,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让企业得到高效运转。

6.加强软硬件建设,着力人才培养。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先进设备以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在电子商务时代还要注重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运用,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思维,结合企业自身软硬件的特色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在人才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相关技能与管理能力的考核,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出有丰富实践能力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霏.中国连锁经营管理的研究及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2012(5):20

[2]吕鸿生.数码快印企业的连锁梦[J].数码印刷,2013(10):23

连锁经营模式篇5

据锐旗公司负责人介绍,所谓的职介连锁是锐旗职介总部对旗下所有连锁店实行标准化管理,实现“统一Vi(视觉识别)、统一管理、统一信息渠道、统一营销策略、统一服务流程”。总部负责产品服务的研发,并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复杂的商业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的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据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职介连锁部经理刘湘勇介绍,锐旗公司此次大规模涉足职介并将连锁经营模式导入传统的职介行业,是基于多年来对人才产业体制和模式的探求,以及对市场现有状况的深刻认知。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人才市场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僵化的体制中解脱出来。市场急切呼唤有实力、有品牌的职业中介机构,呼唤制定行业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锐旗公司的业务这次从过去单纯的职介服务提升到提供人才系统服务,角色定位有了很大变化。以前的求职服务定位侧重于职业介绍,找工作是主要的诉求点,采集工作信息是主要的服务产品。而现在锐旗职介连锁的定位是成为人才职涯发展的人,让人才成为品牌,促进人才资源跨区域科学流通是公司的最终目标。

锐旗职介连锁不仅为求职者提供工作信息,更重要的是从为人才提供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针对人才的个性需求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培训等一整套专业系统的服务。

无疑连锁经营有利于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产业共赢。就锐旗职介来说,因为“五个统一”,即统一视觉识别(Vi)、统一管理、统一信息渠道、统一营销策略、统一服务流程,各连锁店可以充分共享品牌形象、品牌信息和高素质的职业顾问三大资源。

锐旗为什么不采用惯用的操作模式,即人才机构间策略联盟与合作,或在异地设立分部,而采取连锁经营呢?

对这个问题,刘湘勇解释说:“我们认为连锁经营是人才资源跨区域科学流通的最佳解决方案。传统的操作模式通常采用人才机构间策略联盟与合作,在该模式合作过程中,许多环节因受到合作双方利益需求导向的影响和制约,功能内容相对较少,同时,也不好界定跟踪服务的责任归属,所以,该模式不太稳定,服务的质量无法全程保障,更无法确保人才服务品牌的有效永续传播。而“五个统一”下的锐旗职介连锁店所开展的系列人才资源跨区域流通工作,就不存在上述的弊端。因为各连锁店的品牌利益需求一致,许多功能都能顺利传递到人才终端,从始至终保障服务质量。据我了解,锐旗推行职介连锁经营模式在人才服务业来说是首创,可以实现锐旗、加盟商、企业和求职者的四方共赢。”

锐旗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输出品牌资源、管理研发与服务技术,打破单纯靠自身努力、积累和发展模式,突破规模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市场规模的几何扩展。

加盟商们可以借助锐旗的资源平台和品牌积累,迅速建立起庞大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

连锁经营模式篇6

关键词:早市;农产品零售;连锁经营;推广

目前,早市仍然是我国广大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之一。其便利、实惠、丰富等特点,迎合广大社区居民的需求,因此一直长盛不衰。但是,早市农产品的销售始终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探讨通过建立早市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克服这些弊端,让广大居民购买到更加便宜、更加放心、更加丰富的农产品。

一、早市含义界定及顾客群分析

(一)早市含义界定及经营特点

早市是一种在居民区附近,由小经营者自发形成的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农产品零售市场,经营内容以瓜果蔬菜、肉蛋奶、早点、小商品为主,具有价格便宜、品种繁多、快捷便利等特点。

早市经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时段性,经营时间一般从早晨6:00开始直到11:00左右,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存在微小差异,但差别并不明显。第二,社区性,经营规模根据早市周边的居民情况和环境情况,呈现出居住人口越多、可供设摊的地点越大,则早市规模越大的特点。第三,松散性,早市经营者规模都很小,经营分散,销售方式灵活,监管难度大[1]。

(二)早市顾客群分析

消费者是否选择早市购买农产品主要取决于生活习惯、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的质量等因素。其中,消费者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是最重要因素,而有这种习惯的消费者大多为中老年人。通过调查发现,光顾早市的消费者年龄主要以中老年为主,他们对早市的方方面面有着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他们希望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以提高消费质量,对周围环境、噪音控制、交通问题给予一定解决。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政府的过多限制和禁止,政府干预过多,使商贩被迫退出早市,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而大多数老年人觉得早市已经这样风风雨雨几十年了,已经习惯了如今的状况,对早市的态度极为宽容,认为早市的问题都在接受范围内,表示自己支持早市的态度不会改变。另外,光顾早市的消费者有相当部分的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所以早市低价的特点是他们选择早市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对周围早市的各种农产品的价格了如指掌,价格一经变动他们就会察觉并且进一步影响购买行为。再者就是质量敏感型的消费者,他们对要购买的农产品的质量很关注,相较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他们对农产品的价格要宽容一些,这样的消费者往往购买质量更好但价格相对较高的农产品。

二、我国早市经营普遍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早市农产品进货渠道不稳定,中间流通环节过多,经营分散,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导致早市农产品销售存在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近些年,早市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而且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例如,2009年石家庄早市17人食用韭菜中毒事件,2015年福建等多地大量病死猪肉通过早市流向消费者餐桌事件等等[2]。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是早市农产品经营中最大的问题。

经营不规范问题。商贩往往在早市地面上席地而坐,在地面上铺上简单的布或者草垫就把农产品放在上面进行贩卖。采用商贩的秤作为计量工具;使用受到工商管理部门禁止的非环保型塑料袋;无明码标价,市场也无定价甚至存在以物换物的交易形式;无良商贩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情况屡见不鲜。

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因为早市开放时间较早,商贩要提前为清晨的农产品销售做准备,所以早市在凌晨时候就充满了各种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3]。众多小商贩采取自发方式经营,无序化造成了早市周边道路拥堵,给周边居民上班、出行造成困扰;卫生状况差,商贩在街路边设摊,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垃圾,造成道路上的卫生状况较差,对市容造成不利影响。

三、早市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探讨

针对早市存在的上述弊端,本文提出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利用早市经营者的无形资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以及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进入早市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依靠连锁摊位加门店的经营方式,用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农产品质量、低廉的价格和便捷的购物方式吸引消费者;三是通过建立流动的集贸市场,对农产品实行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摊点销售的方法,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流通费用和流通环节,加快农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四是通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依靠网络条件发展订单销售和预约服务,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如“满减”“时令蔬菜节”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提高农产品销售数量。

(一)连锁经营模式

1.“早市经营者+批发市场+基地”。早市农产品经营者联系正规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促进其规范化和有计划的生产,这样更能节约资源。根据市场变化和销售计划灵活控制生产,减少运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规范化和计划生产能有效地降低风险,保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经营者的利益,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与正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农产品的供货,在特殊节日或者特殊情况下仍然保证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经过一定程度的筛选和分级,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批发市场与基地的对接提高了经营者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2.“前摊后店”。“前摊后店”是早市农产品销售摊位与店面分工合作的独特经营模式。调查显示,早市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为中老年人,他们的消费时间段主要以早晨为主,设立“前摊后店”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利用摊位经营为早晨购物的消费者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店面因环境舒适和干净卫生的特点受到一些较高端消费者的青睐。将两者的方便、新鲜和选择多样化结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实行分流并扩大受众,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满意度,提升品牌影响和知名度。此外,这种模式还可以克服早市只在固定时间段经营的局限性,在非早市经营的时间段内实行农产品配送服务。根据调查显示,国内蔬菜配送店的数量很少,因此竞争较小。

3.“流动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流动的集贸市场,将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运到社区,采取大篷车和搭建厅棚结合的形式,集储存、销售和垃圾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在生鲜农产品的消费中,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有五个方面:农产品是否物美价廉,质量安全是否有保障,选择种类是否多样化,购物环境是否舒适,购物是否便捷。传统的销售模式很难兼顾上述五点。而流动的集贸市场正好能满足上述要求,因为产地或批发市场批量订货直销降低了销售成本保证了质量安全;农产品合理配置保证了多样化;大篷车和厅棚干净整洁环境舒适;销售方式灵活,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4.“农产品连锁专卖店+加工企业+基地”。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能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连锁专卖店的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帮助连锁专卖店科学管理。农产品连锁专卖店帮助企业扩展销路和销售产品。基地为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连锁专卖店提供更高品质、更低价、更稳定的农产品供应,保证经营的稳定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连锁专卖店销售产品,为其扩大生产提供协助。三种模式均以早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与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结构。

5.逐步发展订单销售和预约服务。建立店铺的网络销售平台,建立会员制,实行签到价格奖励等制度。消费者可通过短信、电话、微信公众平台、QQ生活服务等方式预定所需要的农产品。一些时间并不充裕或行动不便的消费者,可通过提前预订的方式方便快捷地购买到农产品,同时平台还可送货上门。推出一系列诸如“秒杀”“满减”、生日优惠、会员日、“时令蔬菜节”、组合销售、阶梯价格等创新经营形式。在微信和QQ等平台上加入生活小贴士、营养搭配、周边新闻、销售预告、农产品种类及余量信息等各种增值服务,做好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

(二)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连锁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国家提出了对农产品连锁经营的鼓励政策。例如,国家提出“菜篮子工程”对经营者提供方便。包括政府对“菜篮子”农产品初加工和流通企业取消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通行费政策;部分地方实行周末车载的蔬菜直销小货车的政府补贴;支持环保节能和放心食品绿色市场建设,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锁超市供应链对接工作;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征占补偿水平,加强城市郊区现有菜田和养殖区域保护;对批发市场、畜禽水产养殖用水用电价格的优惠;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税收优惠。

2.生产者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为连锁经营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基地类型逐步增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例如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和重点产品,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几镇一品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农业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如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增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数量,扩展涵盖农户的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近年来,政府积极指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国专业合作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规模,并表现出不同类型、类别和专业分工的组织形态;部分地区确立了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根据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市场容量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作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等。

3.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连锁经营提供了保障。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主要包括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储藏、加工等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取得了较快发展,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政策方面,《“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2年、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我国农产品物流面临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外,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农业生产资料和商品流通的现代化,因此使得物流在我国第一产业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4]。

4.经营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为连锁经营的实行奠定了基础。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经营者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早市中,能够将农产品、服务、店貌摊貌统一化;采购、配送、销售、管理专业化;规范流程以减少由经验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和影响,进而实现规模效益,满足顾客需求;低价入市、方便快捷、产品丰富同时保证供货,保证了摊位周边的环境的整洁,提供了良好的购物环境。随着农产品连锁经营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了这个行业中,经营者具备有关连锁经营的专业知识,为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早市摊位连锁经营“模式”的推广

1.销售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与普通的农产品相比,具有附加值高、竞争小、利润大的特点,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的多样性需要。在早市摊位连锁经营初期,增加特色农产品的种类,提升实际销量、树立品牌、发展长期客户、增强市场竞争力。

2.加快溯源体系建设。随着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首要因素。早市经营者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广连锁经营模式,在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下,可采用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的方法。将传统早市经营通过连锁经营的形式重组和创新。采取错位经营,做专做强;通过借鉴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成功做法,联合CpC商务产品编码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全程进行“电子化”管理,为农产品建立透明的“身份档案”。采购方、消费者都可使用该系统查询相关生产信息,从而实现“知根溯源”,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做到放心采购和消费。同时,通过此举提高生产者科学生产自律意识,提升农产品品牌,更好的促进优质农产品的流通销售[5]。

3.坚持统一化原则,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强调统一,无论是在商标、商号、服务标记,甚至是门店、摊位经营模式和识别系统都讲究统一化。在构建早市摊位连锁经营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各方面的统一。统一经营体系内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一体化的整合管理作用,使效率达到最大化,并合理调拨人力、财力和物力,减少资源浪费。

4.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发展早市摊位连锁经营,需要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低成本的要求,规模经营战略是指连锁经营通过膨胀经营规模和增加分店数量来获取经营利润的策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扩张原有店面、摊位的经营规模;二是增加分店、分摊数量。实现早市摊位连锁经营的规模扩张主要途径在于增加分店和分摊的数量,因为不同地域的消费量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通过增加店面和摊位来增加客户居住地域的覆盖面,从而争取客户群体的扩大,实现规模化经营。而达到规模经营的手段是多地区,多分店和摊位方式,通过不断地扩张来达到一定的规模,以求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增强连锁经营自身实力以便在竞争中占据品牌优势。

5.建立早市摊位连锁物流配送中心。早市摊位连锁经营的经营方式要求配备高水准的物流配送体系,否则难以完全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早市农产品具有低价新鲜的特征,这要求早市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体系高效有力,故建立以物流配送为主体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尤为重要。而在农产品配送过程中,还需注意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类别,合理选择配送技术设备、路线、时间、频次等,以保证产品优质。

参考文献:

[1]孙涉,张平.农贸市场的管理构架与文明建设[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3):55-59.

[2]张平.农贸市场管理架构与机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0,(5):51-54.

[3]郭梦杉.早市去与留[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45):18-19.

连锁经营模式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提升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从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拓展,由城市向农村市场延伸,切实提高连锁率”,从而实现“流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连锁率达到35%”;“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日益健全。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的目标。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中,上述目标的实现都要建立在连锁经营人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然而专业设置的滞后及人才培养数量、质量等与行业需求之间矛盾的日益深化,都使得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与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有效对接,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1连锁企业人才需求与培养开发现状

2008年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42.8%,中专占比18.9%,大专/高职20.9%,本科14.8%,研究生以上2.6%,这组数据中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员工集中于企业一线,而企业的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人才的构成则更多的来源于大专及以上学历,又以大专/高职学历占比最高,作为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成为向连锁企业提供人才的主要力量。

在浙江省范围内,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46所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中仅有5所学校开设了连锁经营专业,占高职院校的10.87%。按照浙江省统计局对全省“十一五”期间经济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连锁总店(法人)已达264家,门店总数2.3万个,从业人员19.5万人,其中门店数量增长显著,连锁企业门店已经深入城镇乡村”,按开设连锁经营专业的院校每校培养120名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估算,每年向社会与连锁经营企业输送的专门人才仅600名,按现有门店每一门店接收一名毕业生的2.3万数据相去甚远,远远无法满足连锁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2现阶段连锁经营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08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连锁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方面面临的棘手问题是:“比较缺乏执行有力的中层管理人员;缺乏优秀的店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高慢。”《2009中国连锁企业绩效管理与能力建设调查报告》指出:“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管理人员”。这些信息为开设连锁经营专业与即将设立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除了解决人才培养数量缺乏的问题,提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才是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根本。

2.1连锁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接不充分

为了解连锁经营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实际效果,我们针对企业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数据(图1-图4)显示了双方在连锁经营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对接不充分问题。

通过以上调研数据不难发现,一方面企业对高职连锁经营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实训/实习安排等实现岗位能力素质培养环节的认可度并不高。另一方面连锁企业对高职教育与教学关注较少。虽然大部分企业每年愿意用校园招聘会/宣讲会招纳储备干部,但与院校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合作培养人才的企业并不多。这种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院校培养手段间比较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加强校企深度对接是高职对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由之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深化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

图1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性

图2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技能

与企业要求的差距

图3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效果

图4连锁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度

2.2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仍需完善

另一组针对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普遍感觉连锁经营管理专职教师理论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但在对实训指导方面有所欠缺。实训实践环节所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还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在技能学习上的要求,简单用校外实训基地来弥补是无法达到对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的;顶岗认知实习由于企业和岗位的一系列限制因素使得其对学生学习发挥的作用有限,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对连锁经营专业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毕业生的调查反馈除同样提出师资和实训条件的不完善问题外,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内容理论体系太强而与企业实际工作偏差较大,理论知识传授多于技能与素质的培养/训练,是毕业生提出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改进的另一个方面。

2.3连锁行业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

《2009浙江省连锁业店长结构分析报告》显示:当选的优秀店长中,以高中学历为主,占49.7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0.11%,其中本科仅占整体的5.65%,而高中以下学历则占总数的10.17%。从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店长学历普遍偏低,提升店长学历水平刻不容缓。而我们对职业市场的调查显示:一方面企业员工发展个人职业生涯时,企业内部培训无法满足素质提升和系统学习的需求,更无法实现学历教育的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希望那些转向连锁行业寻求发展的求职者,可以直接入职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愿投入大量的培训成本。社会培训机构虽然承担相应的社会培训职能,但其目前针对连锁经营人才的培训除了停留在低层面上,更多地由于连锁经营职业市场体系的不规范及连锁经营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没有得到统一,而未对这一培训市场投入过多的关注,导致连锁行业的职业培训需求目前尚无有效的实现途径。

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如何能够得到解决,是当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3高职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路径

图6高职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路径

2005年,宁波市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做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提出“教育以服务经济社会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教育的潜在优势,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与联动发展”的思路,以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这一意见的提出对于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发展模式转换、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也为我们在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改革上提供了指导思想。

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本文提出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思路:高职院校作为主体,既承担起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历教育任务,又承担社会和连锁企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企业、职业培训机构与政府介入人才培养环节,从而使现阶段人才培养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具体实现途径如图6所示。

3.1高职院校承担人才培养根本任务

基于服务区域连锁经营发展的视角下,高职院校承担起学生与行业、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校和相对零散的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关系。高校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连锁企业与行业组织在实用人才方面的培养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改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主动走出去跳出学历教育的小圈子,与行业组织和企业、培训机构一同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着重做好对连锁业人才培养的系统规划,加强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围绕行业急需的人才,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共同开展的局面,通过正常的高等教育途径向企业输送连锁经营人才,同时参与行业与职业培训从另一路径实现各类型与层次连锁经营人才向企业的输送,实现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互动;另一方面校内教师资源走出校园参与企业培训和校外企业兼职教师走进学校参与专业课程建设,从而实现校内外资源的互动,完成关系中众多成员的多向沟通,既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单一、教学渠道单一的问题,又很好地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的目标。

3.2行业企业与职业培训机构深度介入人才培养环节

行业、企业的良好运行与发展是高职教育存在的社会基础,高职教育稳定优质的人才培养是行业、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双方深入合作与有效互动才能实现双赢的结果。就世界范围来看,在高职教育的投资与人才培养环节中,企业均占据主导地位。在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不仅每年技术教育开支的80%以上来自于企业开支,企业更是在人才培养与培训的过程中承担主体作用,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职业分析、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的确定、到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全面参与。

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高职教育和连锁经营都表现为强职业性和实践性,行业、企业在运营中掌握工作岗位和环境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要求的一手信息,只有行业/企业与学校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介入人才培养过程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计划、课程内容选择环节,才能让学校将精力主要放在人才培养上,专注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从而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3政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成为人才培养改革实现的有力保障

连锁行业的发展关乎于社会与区域的发展,然而其所突出面临的人才培养、储备与流失严重影响连锁企业的发展,这也势必会拖累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这一角度出发,作为区域经济管理主体的政府应该从多角度关注、扶持连锁经营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看,连锁企业所面临的人才严重匮乏的三方面原因:第一,连锁行业一度没有得到重视,致使长期以来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从而造成人才总体储备不足。加之目前新旧业态更替与同时的高速扩张,使得人才紧缺矛盾加剧;第二,连锁经营行业缺乏对职业资格的统一认证要求及准入机制;第三,从业市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与认可度不够高,企业参与高职办学的自觉行为还未真正形成,都与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发挥不足有直接关联。针对上述情况,政府介入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为高职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校企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才能有效实现问题的根本转变。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的《建议书》更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政府介入职业培训体系的角度:“技术与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间的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政府除了需要转变思想,把企业、社会团体的资金吸引到高职教育中来,鼓励他们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外,在对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方面政府更应有效地实现管理职能,由政府部门来统筹管理并组织基础培训,整合资源明确规定各单位、行业组织的各类培训,都应统一在学校定点培训,统一考核,并统一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从业人员一律持证上岗,实行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也可以减少职业培训市场办学混乱、管理不规范、教育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更密切的结合起来,经济与教育发展良性互动,推进职教快速发展。

基于服务区域连锁经营发展的视角下,高职院校、行业组织、企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中投入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资源与优势互补,共同培育行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优质人才,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必要的引导、监督、管理责任,从而实现“多赢”的人才培养结果,共同推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浙政发〔2011〕4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8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2011

-03-02.

连锁经营模式篇8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分析

连锁超市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某个超市品牌在同一城市不同的地点,或者是不同的城市中开设连锁超市,超市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经营体系,例如华联、物美就是有名的连锁超市。我国的连锁超市出现的时间较晚,相比于国外的连锁超市规模比较小,管理水平低下,运行模式不成熟,所以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找出原因,合理解决连锁超市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连锁超市差异化管理策略分析

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的连锁超市,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在众多的超市中脱颖而出,抓住消费者的心,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连锁超市应该考虑的问题。实现差异化管理可以提高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企业文化、提供满意的购物服务以及保证产品物美价廉和个性化进行连锁超市的差异化管理。首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例如我们在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已经购买的衣服觉得不合适的情况,一般的超市在没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是不退换的,一些超市为了吸引消费者就打出了所购商品无理由退换的规定,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物。购物停车一直是城市中的难题,因为超市周边停车不方便,消费者放弃去购买物品;一些超市推出根据购物小票免费停车的服务,以解决消费者的停车顾虑。其次可以经营其他超市没有的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消费求新求奇的心理特点。最后对于其他超市都有的商品,可以采用价格策略,制定低于其他超市的价格,让消费者感觉超市里面的商品价格低廉,从而愿意多购买本超市的商品。

二、连锁超市细分化管理策略分析

连锁超市具有规模大、商品种类多、流动快、利润低的特点,经营者必须要对超市的周边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对连锁超市的市场和商品进行细分,进行科学的定位。

(一)对超市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定位

连锁超市一般是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点或者是不同的城市开设的,每个超市周边的环境及消费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连锁超市进行选址时要对超市周边的消费者类型、消费水平,购买能力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超市布局及产品结构。在进行超市促销活动时,也要根据销售者的特点制定,让消费者愿意到超市进行购物,增加超市的回头客。

(二)开展连锁超市的经营目的定位

超市的购买人群大多数是家庭主妇,在超市购买生活的必需品,男性到超市购物的很少,因此超市要根据购买人群的特点展示合适的商品。现在的超市一般是以零售商品为主,销售者去超市购物一般愿意一次性的购买所需要的全部商品,从日常用品到生活必需品,超市应该根据销售者的购买欲望,尽可能的提供比较全面的产品,让消费者感受到到超市可以方便购物。

三、连锁超市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

(一)信息化管理为连锁超市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中,连锁超市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该运用信息化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可以把准确的连锁超市的信息记录下来,例如超市产品的购入销售情况、超市发生的各项费用、每月的盈利情况。同时可以及时准确的与其他的超市传递信息,方便超市的统一管理、合理布局,以实现连锁超市的利益最大化。

(二)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结合发展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方便消费者购物。连锁超市也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形态,提供网上购物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展示在网上超市,并有相关的人员提供服务,在线解答消费者提出的问题。网上超市可以省去店面费用及人员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互配合,当消费者在网上订单时,实体超市要及时配备专人配送,超市在进行产品配送时,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具有宣传、推广、收集客户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商品的品类管理

目前,大型连锁超市都非常注重商品的品类管理,将商品分为了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生活杂货、生鲜食品、电器、服饰、五金百货几个大的类型。每一个类型都有非常丰富的品种。在陈列布置方式上,需要应用指示标志与显示标牌,让消费者可以迅速找到想要购买的商品,此外,还可以将相关以及可以替代的商品摆放在一起,分在同一个类别,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还可以便于连锁超市的管理。

(四)应用科学的服务策略

目前,连锁超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竞争已经不是商品质量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连锁超市需要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制定出科学的服务策略。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需要为其提供舒适、干净的购物环境,用热情周到的态度来迎接顾客,让顾客可以获取到积极的购物体验。此外,还要调整好商品摆放形式,比如,在夏季可组合防晒防暑的商品群,另辟一个区域设立专柜销售,在冬季可组合滋补品的商品群、火锅汤料底料辅料商品群,这些特色化的商品群能够给许多顾客带来方便和实惠。四、结语总之,我国有很多的连锁超市,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是连锁超市发展的先决条件,文中提出的经营策略连锁超市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综合使用,现阶段我国的连锁超市还有一些不足,我们期待超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规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作者:肖含瑜单位: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曦,郑智峰.论提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社会保障动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2).

[2]周永姣.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构建:基于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连锁经营模式篇9

关键词:连锁经营,“有机疏散”理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一.我国现采用的停车场形式及其存在问题

中国的城市停车场按其性质用途划分为三类: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和路面停车场。

配建停车场又称建筑物附属停车设施,是提高停车场供应水平的主要停车设施,在停车场整体中占主导地位。路外公工停车场具有经营性,开放性,集合性特点,在停车场整体中居辅助地位。路面停车场具有挤占性,方便性和临时性等特点,是以挤占动态交通资源为代价,在停车场中起调节和补充作用。

我国现采用停车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车辆进入一处停车场须交纳一次费用,手续上比较烦琐;

(2)部分地方存在收费不合理现象;

(3)管理模式比较混乱;

(4)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

(5)偷盗现象频有发生;

(6)车辆存放时有井喷现象等。

二.城市停车场细化模式

中国城市停车场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发展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工停车场为辅,路面停车场为补充,形成布局合理,比例适当,使用方便的停车设施和管理体系。

城市停车场发展和停车管理策略:近期以扩大停车场供应为主,停车需求为辅的策略;远期以停车需求管理为主,停车建设为辅的策略。对城市不同区域区别对待,城市中心区保持一种低水平供需平衡策略;方便停车和提高收费相统一的策略;“以路内补路外”的策略。

社区作为城市划分的最小单位,亦可以作为城市停车场规划的区域划分方式。社区按其居民及其车辆拥有数量分类统计,结果交付设计单位进行停车场统一规划设计。

区、镇可根据其辖区内的街道及车流量,并结合城市的发展前景,统一规划大型公共停车场,停车场距离公交站台在500米左右,将公交站间距缩短,同时并扩建公交站台等辅助设施以备乘客候车。这样即可减少道路因车辆过多而阻塞了。

在商场、剧院、体育场及其它文娱活动场所的周围设立自行车临时停车场,可以根据街道的繁华程度与人流,车流量统一规划其间距。

在进行城区规划时,采用1917年芬兰著名规划师埃利尔·沙里宁提出的“有机疏散”理论。他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拥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应疏散到更适合居住的新区环境;很大一部分设施,尤其是日常生活服务部门,将随着城市中心的疏散而离开拥挤的中心地区。科技论文。

其理论主张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组织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往返旅行,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科技论文。

根据上述理论,并结合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作者把城市划分为内城区、中城区和外城区。

内城区主要为繁华区,呈发射状:逐步向移动。商业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中心,人口众多,此区内多以社区和人们工作场所为主,同时也是私家车聚集的城区。可以采用立体停车场与地下停车场的综合设计方案,并辅以短线公交,加宽了的人行道和步行街不仅使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保证,而且亦可带动商业的发展,使经济提速。

中城区即为城乡结合部,也属郊区,多分布工业厂房与重加工等大型企业,所以停车场可以灵活设计,采用与企业合资的方式可以达到节省空间及双赢的目的。内城区与中城区间的联系可以利用私家车,长线公交和企业内部厂车的集体力量,既可以减少城区内部的压力,也同时为道路的拥挤不堪作了避让。

外城区属乡镇部分。停车场管理模式更可以充分利用周围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因为交通拥挤度较之前两个城区均缓和了许多,所以可将重点投入到内城区及中城区的建设中。

三.连锁经营城市停车场模式

1、连锁经营城市停车场模式的初步构想

城市停车场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将会大大减少因管理混乱而造成的麻烦。作者细读了新城市的规划设计构想,深知阻碍其发展的最大因素即是交通,而停车场作为车辆的存放处所若是处理不当,则会导致交通的瘫痪,并造成新城市建设构想的最终破产。

连锁经营模式已经走进家电、建材、药店、餐饮等领域和业态中,其经营方式的内涵和运作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效益已日益为中国商业所认识。所以,作者由此联想到了将连锁经营模式运用于停车场的建设经营管理中,其发展空间也是不可估量的。

2、连锁经营城市停车场的运作模式

(1),以城市为单位,按上述细划模式进行数字统计。数据分析之后交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停车场设计。用户端可以根据需要办理存车卡,此卡可以办理成限时与非限时存车。因为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所以可以省去大量的存车手续,取而代之的就是将存车卡向管理终端的机器中刷读。

(2),持本存车卡的用户可以在所办区域内使用停车场。科技论文。例如自行车用户可以将车辆停放在某商场门口的临时停车场而不用担心收费问题,只需刷卡,管理终端的收费系统将自动为您划帐缴费。

(3),停车场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后,其配备的管理人员均属其公司聘用,培训及统一管理。这样体现了连锁经营的更有力的管理体系方面的优势,对于连锁经营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给客户一个统一的形象,因此每一家正规的连锁店都必须使用统一的Ci系统,同时总店必须对分店进行严格的选择和监督。在这种严格的管理监督之下,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失去一定的灵活性,但从长期看这种经营方式的商业信誉却可以不断加强。

(4),停车场连锁经营模式一旦成熟以后,可以配一相应套餐回报客户。如从存车卡上得知用户上次洗车的时间并安排免费洗车,或者其它优惠条件。

(5),对于外境车辆进入己境,则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采取连锁店间的划帐手续,以免因换卡而带来麻烦。

[结语]

连锁经营停车场模式构想,使得新城市建设如虎添翼,也必将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出资统一规划新城市并将停车场经营管理权敞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予以约束停车场经营管理者,因地制宜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召开听证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以民为本”。

[参考文献]

1,张捷,赵民,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

2,周商吾等,交通工程,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年10月

3,城市规划要“以民为本”———前美国纽约市规划局局长饶及人谈城市规划,《丽水日报》,2006年4月5日

4,蔡华民,中国城市停车场建设与停车场管理研究,《城市交通》,2001年第4期

5,L。本奈沃洛[意]著,周德侬等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6,周树清,连锁制胜的技巧与实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月

7,刘灿齐,现代交通规划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10月

8,王炜等,城市交通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9,王炜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年

连锁经营模式篇10

关键词:特许;直营连锁;动因

中图分类号:F7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相关定义

1.连锁经营的定义

连锁的经营模式是指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由在同一经营字号的总部统一领导下的若干个店铺或分支企业构成的联合体质进行的商业经营活动。对于连锁经营的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以上的定义展开的。

2.特许连锁的定义

特许连锁FC(FranchiseChain)即由拥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指导传授加盟店各项经营的技术经验,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权利金及指导费,此种契约关系即为特许加盟。

3.正规连锁

正规连锁RC(RegularChain)就是指总公司直接经营的连锁店,即由公司本部直接经营投资管理各个零售点的经营形态,此连锁形态并无加盟店的存在。总部采取纵深式的管理方式,直接下令掌管所有的零售点,零售点也毫无疑问地必须完全接受总部的指挥。直接连锁的主要任务在“渠道经营”,意思指透过经营渠道的拓展从消费者手中获取利润。因此直营连锁实际上是一种“管理产业”。

二、企业选择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模式的动因的理论研究

学者oxenfeldt与Kelly早在1968年就提出企业偏好直营连锁,因为企业可以从直营店中得到更多的回报。oxenfeldt&Kelly提出的生命周期模式指出,由于一开始总公司的声誉尚未建立,信用不足无法取得足够的资金,以及对地方市场状况不了解,也缺乏优势的分店管理者,因此必须依赖加盟的方式来快速扩张分店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战略重点开始从快速成长转移到经营有效性上来,要求企业加强对门店的控制。这时,企业将停止特许加盟,并试图回购效益好的加盟店。最终,成功的连锁企业门店全部实行直接经营。由此看来,连锁加盟的经营模式是公司为了快速扩张、渗透市场。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采取连锁加盟发展的原因是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例如Carney&Gedajlovic提出,认为直营分店经理人会有怠惰的问题,因此需要监督,在某些监督成本高的地方,利用加盟的方式订立利益共享的合同,使加盟者有强烈的工作诱因,是一个良好的替代方案。martin认为基于风险的考虑,企业会采取加盟连锁的方式,依靠加盟商来分担不确定的市场风险。那就是风险分担。Bradach(1997)提出了复合式理论。认为企业在两种模式进行选择的时候,未必是非此即彼可以两种模式复合运行。

通过对理论的相关总结,认为企业在选择特许连锁和正规连锁的模式通常考虑三个方面:1.资源。企业在受到资金、人员、管理能力等资源的限制的时候,为了迅速扩张占据市场会采取特许连锁的方式。2.风险。企业在面对一个风险性较高的市场的时候为了分担风险,会采取特许连锁的方式。由于正规连锁需要企业本身进行较大的投资,显然存在着较大的资金风险;另一方面来自管理的风险,由于连锁是采取分散经营的方式,总部要对一些偏远的市场或者自己不了解的市场进行管理存在着风险。选择特许连锁能够很好的回避这一风险。3.管理的效率。直营分店的经理人由于拿固定工资会存在倦怠的问题,而对于加盟商来说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三、中国主要的餐饮连锁企业进行模式选择的动因分析

中国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企业基本是以正规连锁为主。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进行访谈,得出其在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进行选择的主要原因如下表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中国经营比较成功的餐饮连锁企业以直营为主,辅以复合的方式。对各个门店控制较为统一和严格。之所以其选择了直营为主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人为特许加盟的管理协调成本更高,难以管控,长远来说将损害到企业品牌形象;除此之外,认为目前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正规连锁能带来丰厚利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