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2:20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1

学科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企业和行业专家合作对机械岗位群工作任务和相关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确定机械岗位群行业通用职业能力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设置课程。即根据行业通用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课程建设成果,根据专业方向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课程。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体,再加上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即构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实践专家的成长规律,安排课程设置先后顺序,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完善,如表1所示。

二、项目化课程的开发

根据企业职业能力要求,以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为主线,确定“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Cam”、“机械制造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5门课程进行校级重点建设,与徐州机械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学校条件的项目课程。目前5门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课件、校本教材及网络课程成果已通过专家组验收,并付诸实施。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开发思路为例。首先,应进行课程调研。召开三方人员组成的实践专家座谈会,研究数控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数控加工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其次,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人的认知规律和专家的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新手到行家,选择或设计项目载体,且载体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项目的数目不宜多。基上述理念,该课程设计了台阶轴的编程与加工、成型螺纹轴的编程与加工、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和型腔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四个项目。第三,进行项目的教学详细设计。该课程在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实施教学。每个项目教学分为工艺规划、程序编制、零件实际加工、质量检测与评价4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学做合一。

课程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课程结束后,学生经后续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强化,数控工艺设计与编程能力可达高级工水平。此外,技能训练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主战场,目前均实施项目教学。确定测绘与计算机绘图实训(绘图员)、机械加工实训(车工中级)、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数控高级)、机械CaD/Cam(机械CaD应用师)为课证融合课程,课程结束时学生技能水平达到有关职业标准要求,可考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校内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校外就业实习学生已是企业的准员工,培养准员工是企业的内在要求,联合培养学生变为现实。

三、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有硬件作支撑才能实现。为此,学校投资300余万资金建设机电工业中心,满足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硬件要求。在建设实训室时,原则是专业群资源共享与课程建设相对应,以避免实训室利用率不高。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为此我院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企业化的运行管理模式,教学环境融合企业职场环境。

(2)引入企业真实产品作为技能训练项目载体,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实现了教产结合,合作育人。

(3)定期举办机械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依托工业中心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和技术服务。上述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近两年,“机电类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作为我院的“江苏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子项目通过验收,获得专家的肯定;校级以上各类项目立项12项,多次为企业承办机械维修技能大赛和员工能力提升培训,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2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屈波(1960-),女,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及检测。(重庆40112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31-01

工学结合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出发,有机结合了学校与企业两种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方法上的优势,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采用“校企携手、刚柔互补”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能够以能力为本、优先就业是工学结合的最终目的。本文结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展开探讨。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背景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导学校与企业双方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方面,学校争取企业对高职教育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实训实习环境与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学校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条件,按照企业的职业岗位实际需求,为企业培养、输送符合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作为指导高职高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服务于重庆装备制造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独创了“12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机械设计、工艺编制及机床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主动适应重庆军工企业、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及模具制造企业等行业发展需要,根据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通过校企合作,共同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并改革课程内容,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依托校内外生产性教学工厂,以真实产品为载体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凸显以生产性实训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为重庆装备制造业培养急需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

二、传统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核心专业课程有“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产品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侧重于书本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掌握知识要领,使机械专业的学习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该专业大部分课程都较为死板,学生对其越来越感觉烦躁,教学效果差。

三、构建“12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在国家示范建设中不断优化以生产性实训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校企携手、刚柔互补”的新人才培养模式,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独创了“12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建设理念,重构基础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并改革课程内容;按照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实行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培养梯段为学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构建一个强化”。

1.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为了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学院专门成立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长安工业集团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公司等本地企业的专家联合组建,成员中既有学者型专家委员,又有来自重庆地区最具实力的企业专家。本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开拓工学结合、任务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加强技术研讨和师资培训水平,也有利于构建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院与企业合作的稳定机制,更好地服务于重庆地方经济。

要想做好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就要做好本专业所针对的岗位和这个专业的工作任务。根据对重庆机床集团、重庆建设工业集团、中国嘉陵集团等几十家企业调研的结果,重庆地区制造类人才需求主要有设计岗、工艺管理岗和制造岗三个岗位群,再根据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好高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先要明白课程的来源,确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行业核心岗位,确定职业能力和培养目标,然后进行课程开发。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主要有“金属切削原理与实践”“金属切削刀具选用”“机床夹具与实践”“机械加工工艺与实践”和“零件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等。

2.构建符合“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学生提供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包括课程标准的确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相关资源的开发等。开发的课程要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例如,我们把以前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岗位能力要求,整合为“产品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强化了该课程的实践性。经整合的课程,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实训车间与生产车间”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学生所学即自己所做、企业所需。

3.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在企业中聘请有丰富工作经历的人来充实学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把校内的专职教师安排到企业中,担任全职的“访问工程师”,让他们在企业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在校的师资队伍中,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的教师要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保证教学队伍的稳定性。借助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上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即每个专业不但要有一个校内的学科带头人,还要有一个来自企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能够相辅相成,更好地完成“工学结合”的教学任务。

4.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工学结合”的关键所在。我院经过三年的国家示范建设,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条件上有很大的提高,先后建成了部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庆市装备制造业教育实训基地、重庆市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先进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和重庆市中职学校教师教育市级培训基地等,将过去单一“灌输式”教学,变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边讲边练等教学方式。要求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都要在机械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核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我院与重庆长安、中国嘉陵、重庆机床集团等32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保障学生一人一岗的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了岗前培训,毕业后就能独立工作,缩短校企的距离,减少了学生岗前培训时间,满足了企业需求。

四、结语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也是高职院校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各专业的教育都能够跟进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马跃龙,杜芳.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类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3

abstract:accordingtothetalentdemandofthemachineengineering,thetalenttrainingmodeofthemajorofmachinedesignmanufactureandautomationisdiscussedinthepaper.theconstructiontargetandtrainofthoughtofthedominantspecialtywasgivenaccordingtodiversifiedtalentstarget,andthecultivationplanwascarriedout.theconstructionofteachers''teamwasintroduced.educationandteachingreforminthedominantspecialtyconstructionwasdiscussedindetail.theperfecttalenttrainingschemewasbuiltup,andthetrainingofcollegestudentsengineeringpracticeandthecreativeabilitywerestrengthened.Soitshouldprovidethecompoundtalentsadaptedtothetimetideforthefastdevelopingmechanicalmanufacturingindustry.

关键词:优势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学研

Keywords:dominantspecialty;talenttraining;specialtyconstruction;production-study-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2.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08-02

0引言

在国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我校总体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思路的指导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机械工程为主导,以工程力学为基础,以设计为前提,以工艺为核心构成了制造技术的全部内容,注重机电结合。注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学科发展为依托,以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专业建设,使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1],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石油、石化、机电行业输送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主题来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专业以“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优势,同时又具有石油石化特色,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机电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教学计划实施的[2]。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发展办学特色,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全面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3]。专业培养方案特色和优势是建立在机械工程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依靠学科特色和优势建立专业的特色,并具有了石油石化特色的宽专业、厚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注意教学、生产和科研相结合,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而服务。本学科有实力雄厚的机、电、气、液、磁传动与控制技术的人才,致力于新型传动与控制的设计。机械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机床设计范畴,学生在掌握了常规与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运用,学生既可从事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又能适应石油石化行业的需求,从事石油机械、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使专业发展道路拓宽。从学生的毕业设计可见,有机床传动系统设计、抽油机设计、换热器及石油储罐设计,又有输油泵设计、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等。在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了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实施的时间年限为四年制,高职专升本为两年制。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和实践安排都做了详细说明,经过多年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执行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订,培养方案已得到逐步充实和完善。

2培养方案的实施

专业培养方案注重机电结合,突出石油石化机械与设备产品设计的特色,以适应石化行业和机电行业对机电复合型人才的广泛需求,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石油石化行业,充分发挥专业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积极主动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了适应“重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工程基础课,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分别在校内实习工厂和典型生产企业进行金工、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等生产实习。

面向石油、石化机械产品与设备的设计及制造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机械设计、制造、管理、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强调以现代设计、现代制造、计算机应用为核心,通识教育,厚基础,宽口径,分类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油气钻采及输运机械设计和石油产品造型设计为特色,服务于石油、石化的机械产品和设备。

面向机电行业的设计及制造专业培养注重机电结合,在学习和掌握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以适应社会对机电复合型人才的广泛需求。培养的人才具有机、电、计算机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4

关键词:机械专业;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

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渗透到机械领域,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已成为其必备的基本技能,企业在招聘中也将这项能力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为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掌握和应用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优秀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广泛调研和细致分析,结合我校机械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典型数字化设计、分析、制造技术工程软件应用为主线,以实践教学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了贯穿于机械专业培养过程始终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培养体系。

一、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保持专业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对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的教学内容、实习和实训等进行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提高学生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能力的教学体系。

(一)工程制图类教学与实践

工程制图类是学生认识机械、了解机械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开设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三维设计等制图类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计算机绘图将制图基本知识、视图表达方法、零部件绘制、装配关系等用计算机实现,提高了效率和设计质量,加深了对机械制图的理解和掌握。在三维设计中,通过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动态仿真,使学生容易理解,更容易激发其空间想象力和创新热情。

(二)工程力学类教学与实践

开设了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如aDamS)和有限元分析(如anSYS)等分析课,增强工程力学类课程的直观性。如将刚体的静力学、动力学分析,变成动态的曲线或动画等输出形式,将构件的应力、应变分析等,变成动态的颜色改变、形状改变以及数据改变,形象直观,印象深刻。

(三)机械基础类教学与实践

机械基础类包括完整的机器设计过程―运动设计和工作能力设计。利用aDamS等可以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建模,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为工作能力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利用anSYS等进行应力、应变以及应力集中问题的仿真分析,加深学生对传动方案、结构尺寸和选用原则的理解。

(四)机制基础类教学与实践

机制基础类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的能力。针对工程实际中的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机械产品零件,根据生产纲领要求以及现实生产条件,进行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利用数字化设计表达夹具零件和装配体,并验证其设计结果。

(五)数控技术类教学与实践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典型加工对象,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首先进行建模、编程,生成加工轨迹,仿真加工及检验,后置处理,最终生成数控G代码。通过串行通讯或网络,实现上位机与数控机床之间通讯,将编制好的数控G代码下载到数控设备中,从而进行实际加工。从对象建模、刀具选择、工艺规划、代码生成、实际加工、加工效率检验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设计制造综合能力。

(六)现代设计方法类教学与实践

反求工程是现代设计方法之一。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无接触地扫描被测对象表面轮廓,获得几何数据,构建曲面数字化模型,经过后置处理,生成Rp需要的模型截面轮廓数据或nC代码,最终复制出原型或加工出实物。反求工程实现了从产品原型、产品设计到产品制造的数字化,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训练的目的。

二、工程训练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工程训练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四年不断线,分阶段、分内容、分层次系统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一)机械基础认知实习

对于刚入校的学生,进行包括传统设计、数字化设计、常规制造技术以及数控制造技术等在内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方法的参观演示,使学生对主要的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和实现方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

(二)机械基础技能训练

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技术、制造技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绝大部分时间是用于车削、铣削、磨削、钳工、焊接、铸造、锻压、冲压、剪切等传统制造技术训练。同时,也进行简单典型零件二维、三维设计、读图能力训练以及基本的数控加工技术训练。

(三)数控技术训练

学生使用数字化设计制造手段进行典型零件的设计和数控编程,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的加工,突出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二者的有机融合。

(四)特种加工训练

训练学生掌握和使用多种与特种加工有关的设计、加工软件,掌握特种加工方法。加入这些训练内容,可使训练内容更加全面、生动、丰富。

三、项目驱动式第二课堂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

项目实践过程与听课不同,是一个主动的学习经历。项目课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主命题,就是学生将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提炼、分析、总结,提出有创造性价值的课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有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根据各种学科竞赛的主题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创新设计实践,选拔优秀的创新设计作品参加竞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教师提供项目课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从设计构思、具体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装配调试以及产品商业化等全过程都需要学生付诸实践。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手段为项目课题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四、结语

以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培养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通过实践,该方法行之有效。不但使学生在空间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常规工程设计制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其创新设计能力、先进制造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和训练,适应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雷辉.机械类专业实验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链式工程训练实验教学法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0,(6).

[2]张树仁.构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机械专业先进技术应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黑教高处函[2009]7号);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53)。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6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93-01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高校的机制专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应如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金工实习的教学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如教学的思想、内容古板,师资队伍薄弱,教学的方法单一等,严重的影响了金工实习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模式等进行改革,探讨如下。

1、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机制专业和工程的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予以促进,因为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提高我国的机械工业水平,缩小与别国同行业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课堂的教学和社会的实践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课堂的教学应有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尤其要有某些能够明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课程,例如可以开设机械系统设计学、机械创新设计学等选修课;又如还可以进行开放实验,该种方法效果更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自行设计实验的内容,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即使是一些很小的创新,也有可能在实验中产生巨大的能量。另一方面,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多参与社会的实践,多去工厂、企业、科研单位进行探访,将毕业设计和工程的实际相结合起来,寻找实际存在的问题,探索其解决的办法,在为工厂和企业进行排忧解难的同时,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得到实践和巩固。

2、优化实习内容

2,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基础等一系列课程的教学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的素质,培养工程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习课程应该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着重加强先进制造及现代工程的综合培训。实习时除了传统的加工实习项目外,还应增设数控的实习项目,例如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线切割机、加工中心、pLC、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快速成型等。其次,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对实践技能的训练要重视,把金工的实验、金工工艺的实践、金工工艺的分析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综合为一体,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会获得工艺实践的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的能力。社会生产实习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一次能够深入企业的,获得重要感性的学习机会,应该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要进行强化,以保证学生在校外实习的目标。建立一批校外的实习基地,与企业进行沟通,让企业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一定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他们的实习指导老师。

2.2实习时间的安排

金工实习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后续的理论课打下实践的基础,以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由于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基础》被设置在了第三学期,所以在改革前金工实习要求统一安排在第二学期,并停课进行为期四周的实习。待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整后,实习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逐步深入,与实习的内容相对应的理论课《特种加工》、《数控加工技术》在第五学期进行,校外实习顶岗实习阶段则可以根据情况放在第六学期进行。若将整个实习的三部分都放在了第二学期来进行,则第二部分的现代制造技术训练和第三部分的综合、创造性训练与理论课的间隔时间过长,理论课时的实践内容有可能被遗忘,造成实践和理论脱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改革后的金工实习三部分内容应分三个学期进行。具体的时间安排为:传统的制造技术技能的训练在第二学期末进行,时间为3周;现代的制造技术技能的训练在第五学期末进行,时间为2周;综合、创新性技能的训练在第六学期末进行,时间为1周。

3、利用信息网络,丰富教学方法

正处于信息时代社会,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捷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均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体现。随着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可以很方便地坐在计算机的面前来完成这些工作。因此,在教师在讲授完某一门课程的前言或者绪论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利用网络信息的技术查阅本章课程的内容现状和发展的趋势,然后再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进行相关性的讨论,从而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其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因此,在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后,可以采取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习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时候,通过多媒体的教学、电化的教学可以令学生对实际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初步且直观的认识,进而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由此一来更容易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应该要指导并培养学生将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的应用能力相结合,由此可见,指导教师身处的位置是很关键的。其素质和技术水平均是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金工实习的实践教学功能的不断扩大、先进教学的设备和教学的手段广泛应用以及实习内容的不断变化更新,学校对指导教师也相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业务素质;还要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的经验,并具有相当于高级技工的操作水平;能深入的领会实习的要求、教材的内容,且对学生们的知识结构要有所熟悉掌握,要能因材施教。长期以来,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因此,应该制定适当的偏向指导教师的政策,例如在晋职评优方面要公平对待,甚至可以考虑其工作的特殊性进行适当的放宽政策,这样不但有利于人才的引进,更有利于人才的驻留,已达到稳定指导教师队伍的目的。在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一方面我们应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具体的做法是对现有的指导教师在满足其物质需要的同时,应该尽量为他们创造教学、科研、进修的机会。有规划地选派一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知名的学校和企业中去学习、锻炼,以便更新知识、拓展能力,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自考,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则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担任指导教师,或者可以从相关的专业教研室中选调一些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兼职实习的工作,甚至还可以从工厂和企业里有针对性地聘请一些经验丰富且表达能力又强的工程师或者高级技工来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6

关键词:自动化;发展;工业生产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29

0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在原来的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之上与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主要涵盖了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它可以解决现代工程中见到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业生产难题。这门学科对于当今我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也是非常依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所以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是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的,让我们的经济建设实现智能化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我国政府在近些年加大了对于机械设计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投入,积极鼓励高校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也将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概论我国当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将经济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发展飞速,工业化大生产有着很大的突破。但是我们的机械设计还是有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我们的很多工业设计缺乏自己的创新思维,简单直白的说就是缺少我们自己的特色。很多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不能跟上实际工业对于机械设计的要求。是一套脱离实际生产的理论。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在企业中做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工业设计。

(2)我们的机械设计制造有很多是仿造国外的设计,不能切实有效的为企业生产带来实际的收效。国外发达的工业发展是领先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的,但是国外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要求与我国的实际生产情况有着相当大的出入,它们有的设计并使用与我国的工业生产。所以即使我们做出了国外机械设计的高仿版,但是并不能真正的运用于我国的工业生产之中。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很多真正的机械设计师的作品得不到真正的法律保护。从而使得这些作者的实际劳动成果没有得到承认和保护。让那些热衷于山寨做仿版的人不劳而获。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下真正愿意做机械设计的骨干人物越来越少,它们会缺乏做设计的热情。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2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自身特点和存在的优势

2.1我国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特点

我们国家的机械设计制造业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家政策是鼓励经济发展,支持人才培养。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变得炙手可热。机械设计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人力去操作的机械,使得机械产品中渗透了新的技术。机械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利润。

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较,新技术要求我们的机械设计里面有更多的智能化的东西。多种元素的融合让我们的机械设备能面对更多的工业生产方面的问题。自动化背景下的机械生产的功能性更加的强大。我们的机械设计自动化不是单方面的将各种技术累加在一起,而是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机械设计。

2.2我国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存在的优势

与其它的专业相比较,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是该专业有很强大的技术性。通过我们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可以提高我们的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的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的是实际改善企业生产状况的核心技术。近年来不论是国企还是外企或者是民营企业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是求贤若渴的。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是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等等。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还是偏重于重工业的。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两点:

(1)高校要积极培养专业的机械设计人才。很多高等院校甚至是高职高专都开设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良莠不齐的。真正能够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很多。但是社会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需要量是越来越大的。我们需要积极的培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机械设计人才。

(2)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该专业的重视。因为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机械设计专业的教育。高校应该提出一套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的教育体系。重视关于机械设计人才的培养规划。真正的为我国的工业发展输送专业的人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它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并且可以与实际相结合。它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培养目标非常的明确就是培养出能够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方式结合起来的人才。该专业有着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工业领域中还是很缺乏技术性的人才。所以我们的机械设计人才还是有很好的施展舞台的。

参考文献:

[1]赫新雨,赵东升.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与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实用技术自动化发展

前言实业兴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的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为目标,在机械制造企业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一项综合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让机械设计制造变得更加自动化、人性化和智能化。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市场的扩大及人工劳力成本的增加,众多行业都希望实现工作过程机械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实现机械化的核心,对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起着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继续加强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与探讨非常必要。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特色

专业人才需要学校的专门培养,课程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依托。为此,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研究模式加强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随着相关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最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定走向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场地由课堂教学逐渐转向基地教学,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以专业人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匹配社会发展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机械制造专业发展的必然性要求,也是专业课程设置的一大特点。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越来越突出。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偏差,而现代专业课程设置中,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调整增加专业人才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使得教学更加注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也可以校企联合,深入实验基地,开展顶岗实习活动。由此可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且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提升智能化与机电一体化水平

所谓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是指在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采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吸收人工智能,使机械设备具备模拟人类大脑思考的多种能力,能够智能地进行系统维护、自动报警、故障诊断以及自我修复等功能。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能极大地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人机协调,这是我国未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举措。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自动化的一种延伸和发展,为机械自动化的一个更高层次,是在机械自动化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电工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以及多种相关技术,改变传统的机械设备的生产体系,实现机械设备与电的完美结合,使机械设备具备更好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數字化水平。机电一体化是促进我国工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保障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加大机械自动化推广力度。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求

在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应着眼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以关键生产环节为主要突破点,对其实施优化、重组、调整、完善,从而更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之需求,确保能够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促使自动化技术逐步完善和发展,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扩大应用面积。只有不断的扩大应用范围,才能找到其发展的需求,同时,对于不同行业的应用,在行业内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去促进其发展,也就是间接性的扩大对其的研究投入。在不断实践中,去学习和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才可以落实促进其和谐发展。其次,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当前社会发展一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只有不断的更新人才的知识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发展、创造思维的人才来支撑其技术的更新,满足工业生产的同时,避免资源的低效、闲置与浪费。

四、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开始向着数字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应用技术,对技术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开始向着数字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成为该项技术的主流。数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基础之上的,结合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对机械制造进行改进,提高机械制造的自动化。同时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需要把节能减排作为技术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在当前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机械制造业需要探索一条节能、环保绿色的加工方式,改变粗放加工的生产方式,进行技术改革和升级,以便提高生产效率。相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8

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很好了。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

机械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产品开发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管理、技术推广与营销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9

一、内容系统,归纳了金属切削机床

设计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我国工业发展的关键内容在于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特别是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之后,我国逐步加大了机械装备制造及智能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与力度。编者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步伐,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内容及设计进行了深入阐述。全书共分成3个部分7个章节,具体为:其一,“基础知识”,包括绪论环节,阐述了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位、主要功能及发展趋势等;其二“基本原理”,包括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典型部件设计及机床夹具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三,“先进技术”,包括机器人机构及应用、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总体设计、生产物流系统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系统完整,从基础到原理,再到实践。编者引进了大量的图片、表格,以图文结合详解的方式,引导读者更轻松准确地掌握设计方法。以“机床夹具设计”为例,编者引入了“被加工工件”“设计夹紧装置”“设计夹具总装配图”等多个图表,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内容。

二、思路清晰,贯穿了工程应用设计的整条主线

机械装备设计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环节,设计质量的好坏对机械装备产品的质量有着既直接又巨大的影响,机械装备性能的差异化及生产成本的高低都受到设计的影响。因此机械装备设计在机械行业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就对机械装备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设计实操能力,能够围绕市场的需求开展产品构思、图样绘制并设计等一系列创造性活动,编者十分重视读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引进了大量的生产案例,将“工程应用设计”融入其中,无论是“操作机器人应用实例”还是“物流系统设计”“数控刀具状态的在线监测”等内容,都紧贴生产实际,具有极强的学习、操作参考价值,能够较好地培养读者正确的设计思维、设计意识及设计能力。

三、视野开阔,思考了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化发展的前沿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篇10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测控与仪器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具备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测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仪表、智能设备、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担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发各行业所需的测控系统及测试仪器,兼顾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的基本能力。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该专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

机械电子的工程师可在机械和设备制造、电子工程和电子工业等重要领域担任职务,就职于需要使用汽车和航空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微型和精密仪器技术、印刷和媒体技术、音频视频技术、医疗技术的企业。机械电子广泛应用于例如感应机器人,自控机床设备,医疗微型器械以及现代化轿车的传动机构。

机械电子的工程师可承担创新、设计、装配、制造、生产和调试的工作,以及系统规划、方案设计、前期工作、质量控制、销售、客户服务、使用培训、咨询和售后服务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