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网络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47:56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128-02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开通,将快速提升我国传染病报告的实效性,大大促进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全面了解本县传染病网络直报现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作者选取其管辖的8个中心卫生院、20个乡卫生院、1个县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的资料作此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甘洛县人口180517人,其中男性92348人,女性88169人。网络直报机构由28个乡镇、3个县级医疗单位(县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和疾控中心结核专报与艾滋病专报)负责,具体负责网络直报人员共32人。其中8个中心卫生院、20个乡卫生院、1个县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都是由我们统一审核,各单位负责收卡和进行网络直报。

1.2网络技术参数信息

上报使用国家统一配置的联想电脑。CpU:p4处理器;内存256m;硬盘80G;彩色显示器;SDK调制解调器或aDSL;直拨电话线路;日本兄弟FaX_2880功能机传真机一台。信息上报使用国家统一网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址是:“219.142.85.3”“218.247.198.113”。

1.3方法

1.3.1调查方法2005~2006年,两次对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采用听取汇报、现场填写调查问卷、现场资料核查、网络直报现场操作模拟和质量审核,并对工作中有关死亡报告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完善等问题进行专题访谈。除调查上述内容外,还查阅其门诊日志、住院、化验室和其他相关科室登记,并与网络报告数字核对,并对医疗人员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知识进行问卷调查,。

1.3.2统计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χ2检验统计分析。

1.3.3评价方法与依据按传染病报告职责,分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不同指标进行评价[1]。

1.3.4管理方案自2006年开始由县卫生局牵头,县疾控中心组织医疗机构疫情管理员进行软件安装和操作培训,统一由县疾控分配专用网络直报用户。试运转1个月后召开全县网络报病交流会,及时指出网络报告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解决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故障。从基层收卡、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县疾控核对,同时将信息向基层反馈。

2结果

2.1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概况

2006年经过网络直报工作调查发现,全县传染病发病情况是:①痢疾553.9644人;②肺结核361.7388人;③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32.3975人;④乙肝70.9074人;⑤新生儿破伤风0.693人;⑥流行性腮腺炎46.533人;⑦甲肝23.2665人⑧淋病18.2808人;⑨麻疹14.957人;⑩肝炎(未分型)13.2951人;{11}梅毒7.2015人;{12}丙肝2.2159人{13}伤寒+副伤寒2.2159人;{14}流行性感冒1.6619人;{15}百日咳1.1079人;{16}斑疹伤寒0.554人;{17}棘球虫幼病0.554人;{18}麻风病0.554人;{19}风疹0.554人;{20}戊肝0.554人。

2.2两年网络直报结果对比

直报率由2005年的21.3%上升到2006年的96.2%;网络信息重复报告率由2005年的7.5%降到2006年的3.6%;报告及时率由52.3%上升到89.6%;审核及时率由69.3%上升到94.6%,见表1。

3讨论

3.1成效

我县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运行近半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①改变了以往传染病疫情通过邮寄或派人每天到疾控中心进行上报的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②加快了传染病疫情传递速度,实现了传染病“早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各项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③通过统一分配的直报用户和专用设备进行网络传染病信息直报,保障了疫情信息的准确和安全。④通过本县传染病网络报告调查,为最终提高和实现疫情信息准确上报积累了经验。⑤通过网络报病工作,提高了基层和社区防疫医生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实现全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2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提高报告及时性传染病上报及时率2006年达到89.6%,低于上海市某区2004年水平(95.6%)[2],对比两年的网络直报前后数据,发现疫情传递速度虽有所提高,但由临床医生报病至防疫医生收卡间隔时间仍然较长,分析原因有临床医生手中耽搁、防保组收卡不及时或收卡后未及时转出及双休日等原因。为此今后要杜绝类似现象,提高各个环节报告的及时性。

3.2.2认真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认真贯彻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提高医务人员和专职传染病报告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落实责任制;应当加强网络直报队伍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做到考核有目标,评价有标准,年终有总结,各项待遇有保障。

3.2.3强化管理强化县级疫情报告管理体系,保障网络直报设备的正常运转、畅通,提高报告的实效性、及时性、可靠性。疾病控制机构设立专门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要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进行指导,并应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的检查。整顿直报人员队伍,对于违反传染病法的行为(瞒报、谎报、迟报、漏报、不报)进行处罚[3]。

3.2.4网络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不到3年,部分单位报告卡录入错项、漏项现象较多。为此今后将加强检查指导,加大考核力度。

3.2.5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数据维护根据多次对网络传染病报告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部分单位对传染病疫情数据未进行定期备份,当发生操作错误或遭遇电脑病毒引起系统崩溃时,往往容易造成数据丢失。

根据本县的使用经验和实际效果,建议在全县范围内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和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在全县真正建立起高效、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考虑加强网络直报的业务管理,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4],做到管理与技术两方面都过硬,就一定能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建设好、维护好、管理好[5]。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S].2006.

[2]孟杨,袁国平,顾一夫.上海市宝山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模式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9):456-457

[3]任利民.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看传染病疫情管理[J].疾病监测,2004,19(11):427-428.

[4]刘冬云,杨慧军,戚晓鹏.10省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情况分析[J].疾病监测,2005,20(12):673-674.

[5]吴笃卿,胡东风,吴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J].地方病通报,2007,22(2):65-67.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2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影响因素

(一)提供具有预测价值的信息会计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财务预测所提供的信息不同于历史性财务报表,因为投资决策主要与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有关。只要财务预测的质量可靠,这些信息将远比财务报表提供的历史信息更具实用性,这正是预测性财务信息存在的理由。传统财务报告由于受限于技术等原因,很少在实务中涉及预测信息的披露。但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网络工具和技术使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成为可能。Litanandwilson(2000)从财务报告本身角度出发,提出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能力,生成具有前瞻性的财务报告,不仅要描述历史成本,而且提供更准确的组织当前和未来的前景;企业要把重点放在用户的信息需求,而不是纯粹的公司角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上。因此,企业发展前景规划、盈利预测披露、风险预测、重大投资项目收益情况预测等信息是财务报告相关性的重要因素。

(二)披露完整的信息相关性与信息的完整性有密切关系。如果信息不完整,会导致虚假信息或误导。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和不相关(iaSB,2001)。除了基本的报告要素外,根据充分揭示原则,财务报告应披露影响信息使用者判断的非财务信息及专项、重大事项,以弥补基本报告内容的不足。非财务信息及专项、重大事项信息包括背景信息、公司的行为守则、产品与服务情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社会责任信息、公司治理报告、关联交易信息等。根据Berk(2001)的研究,许多公司扩大其财务报告,包括朝向战略目标进程的措施,以及关于社会和环境表现的信息。这些努力有助于减轻风险并建立诚实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良好声誉。如果上市公司没有正当理由而拒绝披露这些信息,则会直接影响其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三)建立会计与管理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网络环境下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实时生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信息。具体做法是将企业所有财务系统和非财务系统的数据集中到一个逻辑数据仓库,当需要信息时,具有数据使用权的各级被授权人员通过报告工具自动输出所需信息,使得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能及时有效传递。同时,信息集中也避免了数据的不完整和重复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数据共享,简化了流程,并能加强财务对业务的及时反映和监控,真正将会计控制职能发挥出来,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有助于企业向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的财务报告。

(四)提供个性化信息,实现按需报告按需报告的思想源于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提出的事项法。他认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其后,又有学者提出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这种模式是“大规模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思想在会计报告中的应用,是相对于通用报告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按需求编制的报告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目前的通用报告,使用者、学者和监管者均对其有用性提出了质疑。使用者发现财务报告往往与决策不相关,这是由于它们更像是为遵循标准和法规而编制的报告而不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工具,没有考虑到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从披露内容和形式上看,考虑到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由于决策目标不同而导致的的信息需求差别,应按需提供报告,使财务报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相关性。

(五)实现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Barr(2000)将互联网描述为一种沟通模式的转变。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投资者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单向的,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按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活动,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沟通平台。而国外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关系是双向的,是一种可以使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随时保持沟通的机制。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缺乏沟通的互动性和效率,并且不够系统化和长期性。而要做到按需报告,财务报告系统必须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做到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如薛云奎(1999)提出了“会计频道”的概念,肖泽忠(2000)研究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张天西等(2003)提出了“多层界面报告模式”。近年来XBRL的发展可实现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展现功能,有助于这一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六)将财务报告中的关键数据链接到其明细的来源、变化Sorter(1969)认为,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种价值理论的产物,价值法下的财务会计假设预知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该需求的同一性,这将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使得信息使用者只能接受通用财务报告模式,而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财务报告。Sorter指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在理论上看此模式有利于信息透明度,提高相关性。网络技术中的超链接为这项任务提供了有用的工具。price(2001)描述了因特网上数据的三个特点:高度、宽度和深度,就是指超文本链接。与传统的硬拷贝(纸、磁盘)报告相比,超链接提供了信息系统中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之间的自动链接,允许使用者根据特定的兴趣和目标制定个人浏览在线信息的搜索战略(Conklin,1987;Boehler,2001),从而提供获取信息数量上和方法上的灵活性,在提高财务报告相关性方面意义重大。

二、财务报告相关性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概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6份,回收308份,其中剔除回答不完整的和非上市公司的59份,有效问卷为249份。被调查者中普通财务人员占77.89%,构成了被调查主体;其次为部门主管,占19.76%,其他人员占2.35%。问卷主要围绕网络环境下的上述6项能促进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因素展开,将各个项目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和不重要五种情况,并依次赋予5、4、3、2、1的分值,以每种情况出现次数的比重作为概率分别计算平均值和标准离差率。在分析中计算汇总两类百分比。一类是被调查者中赞同上述因素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相关性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另一类是实际能做到这些项目的公司占总数的百分比。分析方法是以平均值和标准离差率来衡量赞同程度和意见分歧程度,并通过比较两类比例(观点赞同比例和实际比例)发现观念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调查分析目的主要是从普通财务人员的角度来看网络技术对财务报告相关性的作用,进而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统计分析:(1)特征一的平均值为3.53,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但倾向于比较重要。即半数以上调查者(55.02%)认为网络环境下企业应该向投资者提供具有可预测价值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具有促进企业提供预测信息的力量。本项目的标准离差率相对较小,说明在这点上被调查者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公司提供预测信息的实务上还尚未涉足。(2)特征二的平均值为3.64,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大部分(63.86%)人认为此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有正向关系。从标准离差率来看,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程度一般。实际能做到的企业只有20%。(3)特征三的平均值为4.15,介于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即大多数人(75.9%)认为企业应建立会计与管理控制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此项目的标准离差率为0.32,在本组中基本居中,说明在这点上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程度一般。实际值为63.03%,与观点赞同率有一些差异,说明企业实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特征四的平均值为4.05,与特征二的结果相似。大多数人(81.53%)认为企业应根据客户订制,提供个性化信息。从标准离差率来看,被调查者的意见较为集中。实际比例(2.8%)与赞同率相比有明显差距。(5)特征五的平均值为4.28,介于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即76.71%的人基本赞同此项目。其最低的标准离差率说明被调查者的意见较为一致。实际操作中,能做到与投资者互动的企业只有1.2%。(6)特征六的平均值为3.18,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大部分人认为链接到明细数据来源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关联性不明显。本项目的标准离差率较大,说明在这点上被调查者的意见分歧程度较大。而实际上几乎没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

从相关性的以上特征看出,大多数人认为网络环境下应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但实际执行情况某些方面差强人意。

三、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作业已经进入医学影像界,并以奔腾之势迅猛发展,伴随着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陆续应用于临床,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正电子体层成像(positiveelectrontomography,pet)、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及数字放射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在客观上要求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的计算机化、标准化、规范化。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和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使整个放射科发生着巨大变化,提高了影像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述

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1-4]。paCS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贮、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5个单元[2,4]。

paCS是一个传输医学图像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信息传送的先决条件。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标准是第一个广为接受的全球性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它利用标准的tCp/ip(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网络环境来实现医学影像设备之间直接联网[3]。因此,paCS是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的核心构架,DiCom3.0标准则是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协议。

1998年我院放射科与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GeHangweimedicalSystems,简称GeHw)合作建成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系统,它以DiCom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按照DiCom3.0标准将数字化影像设备联网,进行医学数字化影像采集、传输、处理、中心存储和管理。

材料与方法

一、系统环境

(一)硬件配置

1.DiCom服务器:戴尔(Dell)poweredge2300服务器(奔腾Ⅱ400mHzCpU,128mB动态内存,9.0GB热插拔SiCi硬盘×2,neC24×SCSiCD-Rom,Yamaha6×4×2CD-Rw×2,etherexpresspRo/100+网卡;500w不间断电源(UpS)。

2.数字化医学图像采集设备:螺旋Ct:GeHiSpeedCt/i,DiCom3.0接口;磁共振:GeSignaHorizonLXmRi,DiCom3.0接口。

3.医学图像显示处理工作站:Sunadvantagewindows(简称aw)2.0,128mB静态内存,20in(1in=2.54cm)彩显,1280×1024显示分辨率,DiCom3.0接口。

4.激光胶片打印机:3m怡敏信(imation)969HQDualprinter。

5.医学图像浏览终端:7台,奔腾Ⅱ350~400mHz/奔腾Ⅲ450mHzCpU,64~128mB内存,8mB显存,6GB~8.4GB硬盘,15in~17in显示器,10mbps以太网(ethernet)网卡,ethernet接口。

6.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打印服务器:2台图像浏览终端兼作打印服务器。

7.激光打印机:惠普(Hp)LaSeRJet6LGoLD×2。kr~e6w=,n!''''#X_ow+bafe~nnw法律论文b&mww;\+?=u(tavza€\J?~^v=

8.集线器(HUB):D-LinKDe809tC,10mBpS。

9.传输介质:细缆(tHinnet);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电缆。

10.网络结构:星形总线拓扑(StaRBUStopoLoGY)结构。

(二)软件

1.操作系统:螺旋Ct、mRi、aw工作站:UniX;DiCom服务器:winDowSnt4.0SeRVeR(英文版);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winDowSnt4.0woRKStation(中文版)。

2.网络传输协议:标准tCp/ip。

3.网络浏览器:netSCapeCommUniCatoR4.6。

4.数据库管理系统:inteRBaSeSeRVeR/CLient5.1.1。

5.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开发软件:BoRLanDC++BUiLDeR4.2。

论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开发与初步应用来自免费

6.医学图像浏览终端:GeHw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

7.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GeHw医疗诊断报告1.0。

8.刻录机驱动软件:GeaR4.2。

(三)系统结构

螺旋Ct、mRi和aw工作站按照DiCom3.0标准通过细缆连接到主干电缆(细缆)上形成总线拓扑结构的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通过双绞线以集线器(HUB)为中心连接成星形拓扑结构的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星形总线拓扑结构的paCS。螺旋Ct、mRi、aw工作站各自通过光纤电缆与激光胶片打印机相连,进行共享打印。本paCS由如下各子系统构成:

Ct/i:GeHiSpeeDCt/i;aw2.0:SUnaDVantaGewinDowS2.0;mRi:GeSiGnaHoRiZonLXmRi;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etHeRnet网络:以太网络;t-BnC:同轴电缆接插件t型连接器;teRminatoR:终结器;tRanSCeiVeR:收发器;Utp:无屏蔽双绞线;tHinnetCoaXiaLCaBLe:细同轴电缆

1.数字化图像采集子系统:从螺旋Ct、mRi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直接产生和输出高分辨率数字化原始图像至DiCom服务器,供中心存储、打印、浏览及后处理。

2.数字化图像回传子系统:将中心存储的图像数据回传给螺旋Ct、mRi等数字影像设备,供打印、对比参考及后处理(三维重建等)。

3.医学图像处理子系统:在aw工作站及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上进行调节窗宽/窗位、单幅/多幅显示、局域/全图放大、定量测量(Ct值、距离、角度、面积)、连续播放和各种图像标注等。

4.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子系统:书写规范、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5.图像中心存储子系统:图像短期内(5~7天)保存在DiCom服务器的硬盘中,当图像数据累积到一定数量(650mB)时,将其刻录到CD-R(CompaCtDiSK-ReCoRDaBLe,刻录盘)盘片上作为长期存储。

二、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

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使用的软件包是由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简称GeHw)提供的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该软件以winDowSntSeRVeR/woRKStation4.0为操作平台,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软件负责完成医学图像的传输、中心存储、数据库管理等任务;客户端软件具有医学图像浏览和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

服务器端软件包括图像浏览、图像管理、光盘数据库和系统设置4个模块。(1)图像浏览模块具有简单的图像浏览功能;(2)图像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删除、图像输出等子模块,在这些子模块中通过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Ct号、检查序号、检查类型、检查日期等为关键词在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查询所需图像并进行相关处理;(3)光盘数据库模块储存有每张光盘图像检索信息以备查询;(4)系统设置模块管理各输入输出设备的ip地址等。

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可以通过网络从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调阅所需图像,并进行图像浏览和后处理。它包括窗宽窗位、图像、几何、网络、显示格式、连续播放等功能模块:(1)窗宽窗位模块通过预定义、用户自定义及精确设定窗宽窗位,使图像得到最佳显示,另外还可以通过鼠标左键进行调节;(2)图像功能模块可以对图像进行放缩(1~300倍)、滤波、对比度(-100~100)、旋转(0~360°)、三原色(RGB)色彩处理;(3)几何功能模块可以将图像垂直或水平翻转、加网格、负片处理、定量测量(Ct值、距离、面积、角度)及标注等。经过后处理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出至诊断报告系统或以不同文件格式存盘以供制作幻灯片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软件镶嵌于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内,可以在浏览图像后直接书写诊断报告。医疗诊断报告主窗体上的输入项如姓名、性别、年龄、Ct号、检查序号及检查日期可直接从数据库获取,报告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科别、报告模板等项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检查所见、印象两项可直接从诊断支持库提取正常或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所见、印象,直接或经局部修改后形成诊断报告主体。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复制、粘贴、清除、全选、字体等编辑功能。该软件可输出4种格式的诊断报告,其中可包含1~2幅典型图例。用户可通过1个或多个关键字段检索和调阅诊断报告。

结果

在上述paCS的硬件设备安装、组网完成后,在基础网络连接(tCp/ip)和DiCom水平传输这2个层次上,对paCS进行整体调试,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中心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nt)不同格式图像(adv和Dic)在DiCom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影像交流,以及paCS内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共享、打印等功能。1999年初paCS正式用于我科的Ct及mRi室,显著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讨论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要求医生逐渐习惯于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观看医学图像;通过计算机检索和调阅医学图像,并且调节窗宽窗位;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所需的医学图像及诊断报告等相关信息。

一、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保存胶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2)在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归档等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3)胶片库手工管理效率低,查询慢且容易把胶片归错档。(4)数年后由于胶片的老化使其上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给再次查阅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5)把Ct、mRi等图像硬拷贝到胶片上,固定的窗宽、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保留的只是操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图像无法后处理,丢失了对病人复诊和其他医师认为是有用的诊断信息。

二、paCS在影像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1)利用paCS网络技术,在Ct、mRi等影像科室之间能快速传送图像及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方便医师调用、会诊以及进行影像学对比研究,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最高的诊断治疗效益。(2)paCS采用了大容量可记录光盘(CD-R)存储技术,实现了部分无胶片化,减少了胶片使用量和管理,减少了激光相机和洗片机的磨损,降低了显定影液的消耗,节省了胶片存放所需的空间,降低了经营成本。(3)避免了照片的借调手续和照片的丢失与错放,完善了医学图像资料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4)可在不同地方同时调阅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图像,并可进行图像的再处理,以便于对照和比较,为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工作、科研和学习的条件。(5)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运用paCS可无损失地储存图像资料,待日后调阅发现有价值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图像,标上中英文注释,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教学幻灯片,采用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示教。

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可打印出图文并茂的影像诊断报告。

三、诊断报告规范化、计算机化

(1)基本项目要求规范化。诊断报告中反映病情的一般项目齐全,备查项目比较完整。(2)报告的专业术语规范化。内容表述清楚,主次分明,先描述阳性征象,后描述阴性征象,先描述主要病变,后描述次要病变,描述部分与结论一致。(3)基本格式规范化。先一般项目,再描述图像情况,然后作结论表述,最后还有做其他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2-112-03

1998年洪涝灾害后,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卫生信息网的指示,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覆盖全国、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通讯传输系统。根据“疫报先行”的原则。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成都道源软件公司负责开发《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于2001年12月向全国推广使用。但该系统只能覆盖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无法解决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是否科学、有效,其评价内容包括:系统目统与设计合理性、系统运行状态与效果、数据质量、爆发检测能力等。评价监测系统的关键要素,主要为系统检测疾病爆发的及时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以及有效性。其中及时性最为重要。

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并于2004年4月正式启用。该系统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网络向乡(镇)和城镇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是国家传染病报告与监测的主渠道。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促进了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也对监测系统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现就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状况综述如下:

1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与传统疫情报告系统的区别

1.1 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管理员在取得授权后,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人员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录入。录入成功后点击保存,此时该报告卡即存入服务器。在县、市、省、部级均可同时看到,改变了传统疫情报告层层逐级上报的方式。

1.2 网络直报设置了对全国省市县(区)的资料库,在疫情管理人员进行报告卡录入时。可就病人提供的“病人现住地址”进行准确录入,传染病的发病率亦按“病人现住地址”统计。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疫情报告方式不能解决的流动人口传染病统计归属问题。

1.3 网络直报系统内有20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包括疾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鼠疫、结核病、艾滋病、救灾防病、死因监测、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等,各子系统间信息相互关联,信息互通,解决了传统疫情报告系统中各病报告管理无关联、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 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后的疫情报告效果

2.1 疫情报告的快速性

实行疫情网络后的2004年,医疗机构做出诊断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由原报告方式的24d缩短到不足ldn。2005年疫情报告及时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传染病从医疗机构做出诊断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缩短到0.8d,即19小时。孙昼、邓晶等对杭州市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时显示,在未实行直报前,卡片数49187张。传染病卡片从临床医生诊断至疾控中心的时间中位数为6天,0天及时率仅5.8%。实行网络直报后,卡片数153490张,其中位数减至0天,0天及时率达53.6%。经统计学检验,直报前后0天及时率有显著性差异(Y=54.85,p

2.2 疫情报告率提高

网络直报进一步规范了网络直报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责任,提高了医疗机构报告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很大程度减少了各种原因造成的信息丢失和漏报、缺报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国传染病发现水平,传染病的报告率明显提升。根据统计结果,2004和2005年,全国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2003年的192/10万提高到2005年374/10万,报告率提高了将近1倍。

2.3 疫情报告的灵敏性

网络直报系统运用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与web-GiSf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和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提高了对传染病疫情判断和预测预警能力,对传染病暴发的早期探测更为灵敏。如2004年在云南发现一起肺鼠疫疫情和2005年以来在全国发现报告的人禽流感病例22例,均来源于网络直报系统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与跟踪。2005年7月,四川资阳市接连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引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关注,组成国家与省联合t作组,仅4天即发现了病因,找到了病原,制定了有效的控制措施,迅速将疫情遏制在了暴发早期。

2.4 疫情报告的真实性

马家奇等对200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信息质量分析,2004年和2003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随月份的变动趋势为非线性,呈现抛物线形态,并都可以拟合为二次曲线,发病趋势是一致的,说明实行网络直报并没有影响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李春雷㈣对宜宾市2005年的传染病报告发病趋势作分析,得同马家奇一致的结果。

3 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3.1 及时性评价

根据马家奇等对2005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分析。2005年全国未及时报告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29.69%,未及时审核的占总报告数的9.02%。平均每月有0.12%的传染病重复报告卡。全国零、缺报县区数月平均为39个。占总县区数的1.35%。蒋有琴、王敏对2004-2005年安顺市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分析时指出法定休息日疫情报告和疫情管理人员休息,影响了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和审核。

3.2 准确性评价

鹿凤苓等旧对2005年上半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通过网络直报报告的传染病情况进行分析。调查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与国家诊断标准比较,2005年诊断符合率与2003、2004年相比无明改变,说明报卡的准确性并未得到有效提高。赵桂金等㈣对2006年上半年太原市传染病报告卡分析,诊断到填写报告卡的逻辑错误发生率为1.02%,填写报告卡到网络报告卡生成逻辑错误发生率0.04%,准确性不能让人满意。

3.3 覆盖面评价

2005年全国进人网络直报系统的各级各类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总数已达18359家,网络覆盖率达到93%以上,进人网络直报系统的乡镇卫生院达38518所,其中25474所实现了网络直报,直报覆盖率为66.19。到2009年8月,南宁市乡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覆盖率已达100%。

3.4 信息利用评价

死因报告系统、结核病专病报告系统、HiV/aiDS专病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相继启用,不断扩大网络直报系统使用率。网络直报也规范了基层报告单位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数据的审核和分析程序,一方面减轻了基层单位对系统、软件维护和数据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帮助基层建立了个案数据库,提供了流行病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

等工具。有助于开展本地区或跨行政区域疫情分析和预警,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信息利用价值。

4 运用网络直报后的疫情报告管理调查

4.1 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

2005年11-12月,施小明、马家奇等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共调查全国30个省250家医疗机构。有效传染病个案共29种13714例,总漏报率23.14%。其中甲类传染病为0,乙类传染病23.64%。丙类传染病21.37%。门诊传染病漏报率为19.86%、住院部为25.44%、化验室为35.78%,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Z=-13.51,p

4.2 网络直报人员、设备配置调查

刘凌云对湖北省荆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现状做了调查,该市共有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单位89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28个,乡镇卫生院61个,疫情直报人员共计110人。其中31-39岁比例最高,占42.73%,40-49岁年龄组占31.82%。30岁以下人员占19.09%,50岁以上组占6.36%。专业技术职称以中初级居多,合计占85.45%,无职称者占9.09%。

段彩云、黄利群对珠海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力情况进行分析,用于网络直报的计算机类型有pⅣ(37.84%)、pⅢ(27.03%)、pⅡ(13.51%),三者合计占总数的78.38%,低于全国94.87%的平均水平。网络连接方式主要为aDSL(91.89%),其余为电话拨号上网(8.11%)。计算机专用情况: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80%有专用微机,乡镇级卫生院只有40.91%有专用微机,直接影响了直报的速度。

4.3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影响因素调查

王希江、曾光㈣等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2004年参加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应用CHaiD(Chi―squaredautomaticinfractionDetector卡方自动交叉检验1方法探讨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可能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因素有9个,包括单位级别、疫情管理人数、专职人员状况、大中专人员情况、单位性质、开始报告年限、收到报告卡时限、每天收卡次数、人均疫情管理年限。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具体为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年报告量受“专职人员情况”、“单位级别”、“收到报告卡的时限”、“收卡次数”影响,专职人员、公办机构、收卡及时、收卡次数多的单位报告质量高于无专职人员、私营机构、收卡次数少的单位。乡级、厂矿和其他性质医疗机构的年报告量受“疫情管理人数”、“人均疫情管理年限”、“开始报卡年限”、“收到报告卡的时限”影响。该CHaiD分析模型的Risk=0.49,p=0.03,预测分类与真实分类基本一致。

5 疫情网络直报存在的问题

网络直报的运用极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质量和能力。但是与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用后存在不少问题。

5.1 医防结合理念和工作模式尚未形成

在我国。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不同科室管理。条块管理导致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系统资源不能有机整合,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问难以建立起长效的工作协作机制,医疗机构重“治”轻“防”,缺乏行之有效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5.2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

目前,医疗机构尚缺乏全国统一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指南,各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制度、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等千差万别,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部、化验室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漏报现象容易发生。有的医疗机构仍由防疫医生代替临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缺乏规范格式和规范化管理。除登记本缺项、漏项外,临床医生漏登、漏填、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涂改等现象也十分普遍。

5.3 网络设备配备和经费得不到保证

部分医疗单位经费困难,无微机,无条件上网。能够直报的单位中有一部分无专用网络和微机,只能借用其他部门的设备进行网络直报,使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同时疫情管理人员数量少,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大、待遇低,造成一部分优秀的疫情管理人员流失,从而影响了疫情管理工作的开展。乡镇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个体门诊和民营医疗机构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空白点。

5.4 传染病报告卡质量有待提高

吴秀玲、吕炜等对2005年7月广西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质量进行分析,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完整且无逻辑错误的卡片占78.52%。网络直报卡填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填卡医生缺项或不全(17.06%)、14岁以下儿童未填写患儿家长姓名(2.68%)、时间填写错误(1.58%)、现住址填写不明(1.26%)和职业填写不准确(0.54%)。

5.5 重复报告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报告法定传染病有39种,既有急性传染病又有慢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规定的报告时限报告即可。但对于慢性传染病。国家要求一年报告一次,像乙肝、肺结核等病,病程较长,每年都报告,统计出的发病率要大于实际的发病率。有的病人(特别是性病病人)到多家医院就诊,登记的项目信息不实,用假姓名、假工作单位,可能会统计出多个病人。

6 建议与展望

6.1 进一步加强医防结合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医防结合的工作模式,完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度与规范。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记录的规范管理。

6.2 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和频次。从体制上使疫情管理与传染病监督有密切的业务关系,及时解决在传染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网络财务报告 信息披露 披露质量 调查

作者简介:朱庆须(1970―),男,河北高邑人,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学院讲师宋绍清(1963―),男,吉林辽源人,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教授

一、调查方法设计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反映企业的网上财务信息自愿披露情况为目的,我们选择了河北省3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调查。选择样本调查的目的是反映一般企业的情况,样本企业业绩中等水平且行业分布较广。样本企业中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家;电子行业1家;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9家;采掘业2家;房地产业1家;金属、非金属行业10家;机械、设备、仪表业4家;纺织、服装、皮毛业1家;食品、饮料2家;医药、生物制品1家。

(二)调查手段时间调查主要采用网上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调查的调查时间2004年5月15日至2004年5月21日之间,目的是为了使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之后一段时间将信息披露在互联网上。

(三)调查方法我们通过证监会指定披露网站以及搜索引擎来寻找企业网址,主要是寻找公司网址并通过搜索引擎反映公司的知名度。其中证监会指定披露网站为《巨潮资讯网》(省略);搜索引擎中我们选择了四家搜索引擎,分别为:c~gle(《省略》);《雅虎中国》(http://cn.search.省略);《百度》(http://省略);《新浪》(cha.省略)。其中GooSe和《雅虎中国》是全世界上拥有搜索核心技术的两家公司,百度和新浪是在国内知名的搜索引擎。在此基础上,逐一测试所搜索到的网址,测试是否能够顺利进入企业的网站。对能进入的网站进行调查,逐一记录调查情况,下载企业的年报信息,并对有网站的企业网站首页截图,最后汇总调查结果并分析。

(四)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是应用水平。主要了解被调查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水平。包括有无网址和能否进入网址。二是重视程度。主要了解被调查网站中的信息披露情况,以及被调查企业对于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包括网上信息主要类型和财务信息表示醒目程度等项目。“财务信息表示是否醒目”指标的评价标准为:对企业主页面中有与财务相关的链接或者有投资者关系链接的,视其为醒目,其他则为不醒目。三是信息的形式与数量。主要了解被调查企业中披露财务信息的企业对财务信息以何种形式披露,且披露的程度如何。包括按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仅披露财务报表,仅披露部分财务指标,披露摘要部分及部分财务指标等项目。四是信息质量。主要了解被调查企业中披露财务信息的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充分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包括披露是否充分、可靠性、可比性等项目。“披露是否充分”是指信息披露是否按照会计规范进行披露。“信息安全说明”指披露中是否有对信息使用者使用该信息的安全性进行说明。“可比性”指网站中是否有以前年度的财务信息。五是审计信息。主要了解被调查企业中披露财务信息的企业对审计信息的披露程度。包括全文披露、简要说明或提示、无法进入等项目。六是利用情况。主要针对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利用信息的便捷程度进行调查。包括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报告的格式)、便于反馈等项目。

二、企业网络财务信息披露调查结果

(一)应用水平通过搜索引擎和对证监会指定披露网站的搜索,我们发现33家企业中有27家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占81.82%,这一数量高于在证监会指定披露网站巨潮资讯中的22家;在四家搜索引擎中都能够找到的企业有17家,占有网站企业数的62.9%,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在2家(包括2家)以上的搜索引擎中搜索到。百度和新浪两家中搜索到的企业网址数均为22家。对有网址的单位逐一测试,发现搜索有3家企业网站不能进入,其中有两家表示正在建设中或升级中,有一家无法链接到企业的主页。能够顺利进入的企业占有网址企业的88.9%,占调查总体的72.73%。

(二)重视程度调查发现:企业在网站中各种信息,如公司背景、产品服务、新闻、电子商务、企业文化等。其中公司背景和产品服务的企业占能进入网址企业的95.83%。披露财务信息的企业有16家,能进入网址企业的占大多数。在16家披露财务信息的企业中,有13家企业首页中有财务信息的链接,这一比例占能进入网址企业的54.17%,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81.25%。

(三)信息的形式和数量该项调查主要针对信息是以何种形式披露的,我们逐一下载了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最近一期的年报,发现16家披露财务信息的企业中,有13家企业的年报能够按照会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披露,使投资者能够充分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81.25%;其余3家中有1家披露了财务指标,2家披露了文字摘要部分及部分财务指标。

(四)信息质量调查发现,有13家企业完整的披露了财务信息,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81.25%;14家企业披露了审计信息,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87.50%;14家企业提供了以前年度的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分析和比较财务信息。

(五)审计信息调查发现:在披露审计信息的企业中有13家企业对审计全文进行披露,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81.25%,占披露审计信息企业的92.86%,这表明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完整地披露审计信息。

(六)利用情况调查结果是:浏览,在网页中有明显的链接,并能够顺利打开网页。企业财务信息网页能够顺利进入的有15家,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93.75%。分析。指能否对财务信息进行在线分析,或是下载后进行分析。测试发现,没有企业提供在线分析,有7家企业提供下载,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43.75%。下载。主要测试财务信息能否被下载保存,是什么格式。经测试16家企业的财务信息都可以被保存下来,其中9家企业提供pDF格式的文档下载,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56.25%;3家企业提供doe格式的文档供下载,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18.75%;另外4家提供html格式供在线浏览只能保存,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25%。反馈。这一指标主要测试网址有没有方便的反馈信息设置,根据调查有13家企业有反馈设置,占披露财务信息企业的81.25%。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企业应用水平不高企业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宣传自己的窗口,通过互联网用户或投资者可以更方便了解企业。因此网站是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所应当具备的。但调查结果表明,样本企业中有网站的企业比例为81.82%,总体水平较低。而2000年沪

市最佳的36家企业中有网站的企业比例为83.33%,而同期国外90%以上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在媒体中正确披露自己企业的网址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调查发现,有少数几家企业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网站中并没有披露网址,还有的企业披露出的网址是错误的,这都会使信息使用者无法找到企业网站了解企业信息。

(二)披露的财务信息量参差不齐从有网站的企业看,各个企业所披露出来的信息量差距很大,多数企业披露了公司背景、公司新闻、企业文化等信息,有的企业还提供外文版的信息。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一些企业仅披露了年度报告,而有些企业不仅披露了年度报告,而且披露了股东大会的公告、半年度报告、月度报告等。披露充分的信息能够加大企业的透明度,从而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

(三)财务信息披露形式单一调查发现,上市公司往往是采用doc或pdf格式的文档将传统的财务信息置于网上,披露形式单一,且多为纸质文件的扫描件或电子文本。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信息披露的形式也应当更为多样化。报告应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辅之以图像、声音等更生动的形式,这样就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直观的信息。

(四)信息的安全性低传统的财务信息披露以纸质为主,被篡改的风险很小;而网络财务信息披露则面临着许多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既可能源自网络技术本身的缺陷,也可能源自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网络化。技术风险主要在于网络自身的风险。如财务数据库服务器易遭受内部人员以及黑客的盗取、破坏以及恶意的更改,这不但会给企业自身带来损失,同时信息使用者可能因错误信息而向企业提讼,企业很可能承担连带的法律责任。再如网络日益猖獗的病毒会让企业的网上财务信息丢失。对于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网络化,由于没有网络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在网上披露的信息多是企业自愿披露的信息,这有可能使得企业只披露利好消息,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调查中发现,没有一家企业有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说明,这表明企业人员还没有或少有这方面的意识。

(五)网上数据过于陈旧,更新不及时调查发现,很多企业没有能够提供最新的财务信息,个别企业只提供了2000年前三年的年报数据,而没有提供最新的数据。这使互联网的高效、快捷等特点不能充分发挥。

四、企业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规范根据网络报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应推广全球统一的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XBRL),以满足全球用户获取及时、相关、准确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及我国准则制定部门应该组建特别工作组织评价财务报告电子的现状及及其影响,制定网上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框架。与国际会计师联合委员会(iFaC)合作,建立网上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或保证准则;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及国内证券监管机构合作,保证网络企业报告的质量,并强制实施已颁布的准则。网络财务信息中应包含以下:反映和评价企业总体情况的定期报告。在基本财务报告基础上,增加报表内容和报表种类,如报表的附注说明,投融资信息报告,人力资源报告。分项目信息和预测信息等,可以不局限于年报,包括季报、月报、旬报。披露重要会计信息,主要包括重大交易事项、即时发生的原始信息和处理信息、重要事项预测分析说明等。披露重要非财务信息,如顾客满意程度、人力资源信息、高层变动情况、重要经济诉讼等。

(二)提高网上信息披露质量首先企业要切实遵守披露规定,按照要求进行网上财务信息披露,在相关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进行网上财务信息披露。其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消除产生披露虚假信息或隐瞒部分不利信息的动机。最后,强化会计规范,健全相关法规。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发表意见,并出具报告。

(三)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披露方式网络财务信息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应当形成一种“信息链接”,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信息链接”主动迅速地搜索、获取信息,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地提出信息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借助软件技术,针对使用者所想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财务报告。除提供原始的财务数据外,会计人员还可对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在网上披露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分析,或提供在线分析工具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财务报告。企业会计人员还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不断完善财务报告。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数字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07-02

互联网的发展一步步的在威胁着传统报纸的地位,美国的众多老牌报纸在金融危机和互联网的双重打击下纷纷倒闭,传统报纸如不有所改变,必然会被网络所吞噬甚至退出历史舞台。当前的发展形势已经给出了我们明确的答案――传统报纸利用网络这一媒介,发展数字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这种必然的趋势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

一、作为经济实体的报业企业的必然选择

报业企业的意愿是传统报纸上网的主观原因。

首先,无论在国内或是国外,无论是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报业企业都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在当前的形势下,传统报纸面对网络的冲击时,在发行量和命脉广告收入方面都受到了巨大影响,如不求新求变,照此发展下去,当广告收入不足以填补发行报纸的巨大成本时,报业企业无疑会陷入绝境。2008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和互联网的双重夹击,众多报纸陷入困境,《纽约时报》出售公司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总部大楼部分楼层,以筹集2.25亿美元缓解资金紧张。美国报业巨头麦克拉奇报业公司宣布裁减1600个工作岗位,裁员比例达15%。同期甚至有报业巨头申请破产,2008年12月中旬,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拥有两大名报《芝加哥论坛报》及《洛杉矶时报》的美国论坛报业集团(tribuneCo)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网络普及以来首家申请破产的美国报业巨擘。美国年收益第二、总发行量第三的报业集团论坛报业公司当时资产为76亿美元,负债129亿美元,已经到达严重资不抵债的地步。

正因如此,在当前传统报纸仍有一定市场时,各大报业企业纷纷开始尝试传统报纸的转变,探索传统报纸的出路,将传统报纸嫁接在网络媒体上,是一种成本低,而且已经在众多报业企业身上试验成功的方式。

第二,作为市场中的一员,报业企业要的不仅仅是得以生存,他们更想要进一步的扩大利益。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朝日新闻社社长渡边诚毅就表示:“今后的新媒体时代,也是报社要广泛聚结企业集团展开作业的时代。现在七十一家新媒体相关企业的总营业额,已经超过朝日新闻社,但是我希望经理也能超越朝日新闻社。”言下之意不只是想借新媒体赚钱,还是说新媒体时代还得花一些钱,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光靠报纸所赚的钱已经不够用了。[1]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当地时间2010年12月20日在其网站上消息称,“今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13.9%至258亿美元,印刷版报纸广告市场规模将下滑8.2%至228亿美元,将是网络广告市场首次超过印刷版报纸广告市场。”美国第二大广告公司国际公众企业集团(interpublicGroup)旗下的美国广告市场研究公司马格纳环球(magnaGlobal)则在近期预测2010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将增长13%,到2015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427亿美元,占据广告市场的22%。[2]艾瑞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05.6亿元,同比增长51.8%,相较于2009年四季度增长显著。传统报纸的广告市场日渐萎缩,而网络广告蒸蒸日上,主要依靠广告盈利的报业企业自然想要进军网络,进一步扩大利益。

二、受众的必然选择

受众的选择是传统报纸上网发展数字报的客观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当今市场,受众已经占据了核心地位,报纸的发行量及广告份额,从根本上说是由受众决定的。受众的喜好决定了报纸的前景,在互联网络蓬勃发展的今天,受众的喜好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报纸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笔者针对受众的媒介选择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由于调查涉及两种媒介,两种媒介的受众构成都复杂而广泛,因此,笔者对上海市浦东区新世纪花苑居民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并删除不符合条件的样本,虽然有一定误差,但仍可以反映大体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67份,其中有效样本150个。每周通过报纸或网络获取信息的时间不低于3小时的有107人,占总样本数的71.3%,可见报纸和网络成为当前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其中,只阅读报纸的有32人,只上网浏览信息的有17人,既上网又阅读报纸的有58人,两种媒介中并没有一种媒介占明显优势,既上网又阅读报纸的占总样本量的54.2%,反映出报纸与网络之间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图1受众利用媒介情况

美国报业协会援引尼尔森互联网研究的数据称,2007年第一季度,共有超过5900万人访问了美国报纸网站,占所有活跃互联网用户的37.6%,达到了2004年以来的新高。美国报纸协会从2004年开始追踪报纸网站访问人数数据,该协会Ceo约翰•斯特恩(JohnSturm)表示:“报纸网站的访问人数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报纸发行商的一个稳定营收来源。”[3]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尽管上网获取信息的人数占到总样本的近8成,但是在近期登陆过报纸网站的只有9人,占样本量的8.4%,与美国的37.6%存在巨大差距。我国的数字报纸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获取信息快速方便、与其他读者交流的机会以及海量性的信息,是大众选择互联网的重要原因,分别占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总人数的41.3%、36%和10.6%。互联网凭借着自身优势,吸引了用户,这也为数字报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但是,读者在是否付费上的选择却不利于数字报的发展。美国《纽约时报》决定将在2011年实现网络版的付费阅读,并逐步停止印刷版报纸的发行。但据Harris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愿意为阅读存储在网络上的报纸支付任何费用。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107个被调查者中(包括只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17人),有58人不愿意为网络版新闻支付费用,约占被调查者的54.2%,从另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原因,即107人中,认为网络新闻本该就是免费的有74人,占被调查者的69.1%。

总体来说,随着网络覆盖面的越来越广,更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并把其当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成为受众的必然选择,迎合受众这种选择的数字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直面商业门户网站竞争的迫切要求

网络时代,商业门户网站在信息提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外的微软(microsoft)、yahoo、国内的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凭借其海量的、快速的、多媒体化及交互性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分流着原本属于传统报纸的读者和广告资源,对传统报纸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近期来ipad等便携移动网络终端的上市,更加使这种威胁显得致命。

报纸目前在与网络的竞争中有一些方面的优势,如可信度高且有独立采访资质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优势也会逐渐缩小。我国政府非常支持网络的发展,近期也有学者呼吁民间网站获得采访资质。呼吁有关部门在网络监管的同时,能够给予网媒以更多的政策支持,给网媒一个更加自由的话语空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四、更加自由的、更加交互的社会环境的需要

在今天,读者并不会像以前一样全盘接受新闻信息而缺少或者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互联网时代造就了一种文化,一种比以往更加自由的文化,这种文化培养了读者自由的意见交流的意识,Facebook、人人网以及微博等新的交流方式的不断涌现,正是这种文化的直接体现。

数以亿计的读者需要与其他读者共同讨论对某一信息的观点,或是分享个人得到的最新的消息。而这种交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时间的即时性上,都已经不是传统报纸的“读者来信”等板块所能满足的了。读者需要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刚好是互联网最大的优势之一。在这一方面存在无法弥补的巨大劣势的传统报纸,不借助互联网就再也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五、环境保护的需要

传统报纸的出版和印刷,实际上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生产1吨新闻纸需要砍12棵成熟的树,它可以印成28万个大报版面。以《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的星期天版为例,它共有172版,发行量606698份,即每周要砍4472棵树,每年232544棵。该报用的新闻纸有40%属再生纸,比美国报纸的平均水平高出5%(欧洲新闻纸的再生比例更高,如英国高达80%)。逾57%的美国新闻纸产自加拿大,其中多数来自该国的北方森林,这些地区大多采用皆伐法(clearcutting)。尽管很多伐木公司会在原有林地上“伐一植一”,但环保人士认为,替代树林在储存二氧化碳上不如生长多年的树林有效。

一旦砍下原木,最耗能的加工阶段便开始了。据瑞典皇家理工学院2007年发表的报告,新闻纸的生产约占其总能耗的2/3;制浆又是其中最“脏”的程序。相比之下,网络是一种零排放、零耗能的媒介,终端的二氧化碳排量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一步步减少,且数字报纸拥有着传统报纸无可比拟的长时间保存性,因此,传统报纸上网,也是响应环境保护的需要。

以上的种种原因,决定了传统报纸发展数字报的这一必然趋势。面对传统报纸的现状以及学界业界众多对报纸未来的悲观预测,报业唯有发展数字报,才能步入新的发展轨道,迎来第二个春天。

参考文献:

[1](日)传播90’研究集团编.东正德译.传播媒体的变貌[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1.

[2]2015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427亿美元占比22%[J].中国新通信,2010(8).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7

l近年来,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路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正在由一种时尚变为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便捷的电脑、软件、互联网等科技产品,改变和更新着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的工具和方法。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群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会更多的通过互联网表现为一对一式的定制化教学服务模式。新市场的诞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对于教育机构、投资者、企业管理者都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l报告研究的样本为来自全国各地考入我院计划内本、专科学习的学生。这批新生入学一个多月,对刚刚结束的高考复习阶段体会深刻,比起各地在校的高中生,他们对高考复习辅导的方法及效果的认识都将更加趋于理性。

l本报告旨在通过问卷调研,更加深入的了解高考网络辅导市场及高考网络视频辅导市场的发展现状,把握其运行和发展规律,为目前所进行的网站市场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ⅱ.研究方法

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相关运营商和渠道商及相关群体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获得。调查数据将帮助网络教育产业有关管理者和投资者对网络教育消费者有清晰的把握。

(一)调研方法说明

依据统计学理论,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省市区位、院校层次、班级类型、命题方式、教材版本、辅导资料、复习过程、网络教育、搜索引擎、电子邮箱、即时通讯、上网频率、视频使用等方面。通过在来自全国13个省近1700多所重点与非重点高中院校的在校本、专科学生所在的系部班级中发放问卷,于2018年10月23日-10月28日期间由学生主动参与填写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共收到调查问卷超过3200份,经处理排除无效问卷,获得3099份样本。本次调查最小误差为+5%,置信度为95%。

(二)行业研究说明

行业研究部分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和桌面研究的方法:

l通过对行业专家、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应市场等方面数据。

l桌面研究,对部分公开信息进行比较,参考问卷调查数据,最终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

l获得一些公开信息的渠道:

政府数据与信息

相关的经济数据

行业公开信息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iii.报告正文

1.1高考信息调研过程分析

高考信息征询工作结束之后,将进入调研报告的撰写阶段,本阶段的首要工作是掌握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因此3099份有效问卷的统计过程将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既定调研目标,问卷统计工作需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阶段进行。本次调研统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地区归类法,把3099份问卷按照省区进行分类。最终区分出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湖北、安徽、浙江、新疆、山西等13个省区的样本资料;

第二阶段,采用全面统计法,按照问题及答案的排列顺序,统计出所有省区、每个问题、每个答案样本的数量。近20位师生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时间连续作战,最终统计出13个省区、3099份问卷的29个问题、121个选项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了各省区高中生在高三复习阶段的互联网使用率、视频使用率、复习阶段内容、复习资料类型、教材类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第三阶段,采用重点统计法,根据调研报告所需使用的个别数据资料,对问卷的个别问题进行重点统计。

1.2高考网络教育含义及原因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8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在线定量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其研究手段包括在线问卷调查(online-Survey)+线下拦问(CLt)。调查对象为互联网用户;调查地区为湖北地区。由腾讯・大楚网进行问卷投放。

本次研究从2010年9月开始正式执行,研究整体历时约1个半月,其中问卷投放周期19天。

第一阶段为2010年8月12日-2010年9月13日,为项目设计阶段,主要进行研究大纲与问卷大纲的设计。

第二阶段为2010年9月14日-2010年10月8日,为在线投放,数据回收。选择优质载体投放问卷,对样本通过艾瑞后台技术系统进行回收,经过逻辑清洗,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实际回收22107个有效样本。

第三阶段为2010年10月9日-2010年10月15日,进行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参考CnniC湖北网民数据,对调研数据进行配比加权针对受众群特征,运用艾瑞行业调研数据分析模型,分析样本数据与受众情况依据调研结果,归纳调研结论,按照艾瑞网络经济调研报告规范撰写调研报告。

本次研究实际回收共计22107份有效样本。样本条件为居住在湖北地区,近两周内使用过互联网,排除了市场研究、媒体、广告从业人士。本次调研在95%的置信水平下,误差范围小于±0.03。

湖北网民:7成以上为大专

从网民基本属性看,湖北网民性别分布较为均衡,男女性别比例为54.1:45.9。八成的湖北网民集中在18岁-35岁,他们对网络使用活跃,是互联网的主流人群。从素质和收入看,湖北网民以一般雇员、中级管理人员及自由职业者为主,在校学生比例占10.8%。72.6%的湖北网民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用户素质较高。47.0%的湖北工作网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人群消费力较强,成为拓展互联网经济的坚实基础。

近8成日常资讯取自互联网

从湖北网民的媒体使用特征来看,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到网民的生活和资讯获取方式。

调查显示,湖北网民主要通过互联网、电视和报纸获取资讯,其中互联网的使用率高达96.9%。在网民日常最主要的资讯获取途径中,互联网以78.3%的比例大幅度领先于传统媒体,体现了强大的优势。

湖北网民中,资深网民众多,对网络形成重度依赖。湖北网民的网络使用年限普遍较长,95.9%的用户网龄在3年以上。他们对网络的使用有较深依赖性,高达75.5%的用户每天都上网,近半数用户每天上网超过5小时。

湖北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包括网络新闻、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资讯需求相对旺盛。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娱乐服务在整体网民中的渗透率较高,但网民经常使用的比例偏低。

本地社区对网络舆论影响大

调查显示,本地社区对网民舆论和消费的影响巨大。论坛在网民对各类信息的深度交流和传播中,与网站、微博等多种媒体形式结合,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影响作用。湖北网民对本地社区体现出较高的访问热情,七成社区用户经常关注本地社区。相比在全国性社区主要浏览国家大事等,网民在本地社区中主要关注区域新闻事件和生活消费信息。

网友认为社区是真实可信的传播空间。网民通过网络发表意见通常是针对事件抒发自己的见解和价值观,或情绪受到新闻事件的触动,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真实性。在热点话题事件中,网民往往更倾向相信普通网友的民间言论。湖北网民高度认可地区网络社区的及时性和多视角丰富性,并对地方网络社区形成了较强的访问惯性和依赖性。六成以上网民对分享和传播话题有较高热情。

地方社区已成网民首选或最主要的报料或分享新闻线索。网民对本地新闻线索的分享渠道广泛,包括社区发帖、亲朋好友求助、写微博/博客及向媒体爆料等,其中地方性社区以56.9%的比例成为网民首选的本地信息分享渠道。地方性社区论坛中网民参与性较强,发帖用户和回帖用户分别占社区用户的27.5%和73.2%。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9

关键词网络连通性检测iCmppinG

中图分类号:tn915.0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pinG”这个命令是检查网络运行情况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但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命令行手动执行并在命令后跟上对侧设备的ip地址。其实,我们只要巧妙利用“pinG”这个命令,就可以设计一个软件,能每分钟替您“pinG”一遍您的设备,并自动将结果告知您。如果您的企业有短信平台,那您就只需要拿出手机看一下短信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网络连通性自动告警软件,或者我们可以称为“自动pinG软件”,能让您在老板或用户打电话责怪您网络不通之时,自信地报告已经发现故障并正在做相应处理;也许在用户使用网络前您就提前解决了,那就减少您接到类似烦人的电话的次数。这个软件还能帮助您在受到网络攻击后(希望永远不要发生),向网警提交攻击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整个攻击过程网络掉包数据等,或者在您编写年度技术总结时,为您提供分析设备运行率、网络异常事件次数等统计数据。

1功能需求及设计要点制

1.1自动“pinG”功能技术要点

软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自动的“pinG”设备,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批处理文件来实现自动“pinG”,但获取返回的数据是很头疼的一件事,但我们从更底层的角度来考虑,分析一下“pinG”这个命令是如何实现的,就可以通过直接调用iCmp协议来解决问题。

iCm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传输出错报告控制信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它对于网络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包括报告错误、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等。当遇到ip数据无法访问目标、ip路由器无法按当前的传输速率转发数据包等情况时,会自动发送iCmp消息。

iCmp提供一致易懂的出错报告信息。发送的出错报文返回到发送原数据的设备,因为只有发送设备才是出错报文的逻辑接受者。发送设备随后可根据iCmp报文确定发生错误的类型,并确定如何才能更好地重发失败的数据包。但是iCmp唯一的功能是报告问题而不是纠正错误,纠正错误的任务由发送方完成。

我们在网络中经常会使用到iCmp协议,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用于检查网络通不通的ping命令(Linux和windows中均有),这个“ping”的过程实际上就是iCmp协议工作的过程。还有其它的网络命令如跟踪路由的tracert命令也是基于iCmp协议的。编程实现上通过微软已经提供了开放性的接口――iCmp.DLL动态链接库实现。

1.2设计实现的功能

芴峁觳馍璞傅淖远ㄒ褰缑妫煞奖闾砑印⑸境⑿薷男杞凶远馐缘纳璞浮?

芗觳饴盅奔淇勺远ㄒ?秒级、分钟级)。

芴峁觳饫肥菪慈牍叵敌褪菘獗4婀δ堋?

芴峁┒绦鸥婢δ埽⒖杀嗉邮杖嗽焙褪只怕搿?

茉诮缑嫔鲜凳毕允驹谙呱璞负屠胂呱璞竿臣菩畔?

芴峁┒绦牌帘喂δ埽谏璞肝ぁ⒌魇允笨墒侄衅帘巍?

1.3开发环境

懿僮飨低常icrosoftwindowsXp

鼙喑逃镅裕icrosoftVisualBasic6.0

苁菘饫嘈停icrosoftsqlserver2000

2软件的流程与结构

2.1软件流程

(1)读取数据库,设备参数表,获取检测设备ip地址清单和检测结果表中上次测试结果。

(2)通过核心模块FUnCtionpinG,调用系统icmp.dll动态链接库,顺序进行pinG测试并获取返回结果。

(3)通过比较返回结果与上次存储的结果,如一致则流程结束。不一致则继续进行下一步4。

(4)将测试结果写入数据库,并调用短信告警功能。

2.2软件运行界面

界面中,参数设置按钮可进行设备添加、删除、修改和轮询时间定义,如图:(下转第134页)(上接第131页)

3短信告警功能联动及代码设计

本软件根据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短信平台实际情况,采用数据库触发器实现告警短信实时写入短信平台待发短信表中,告警短信接口通过SQL结构化代码如下:

declare@votetimedatetime

declare@contentnvarchar(4000)

declare@phonenvarchar(20)

declare@devidint

declare@messagenvarchar(100)

declare@mess_timedatetime

declare@mess_typeint

select@devid=dev_id,@message=message,@mess_time=mess_time,@mess_type=mess_typefrominserted

select@content=devnamefrommonitor_devwheredevid=@devid

set@content='网络监视系统告警:'+@content+'在'+ConVeRt(varchar,@mess_time,120)

if@mess_type=0set@content=@content+'通讯恢复'

if@mess_type=1set@content=@content+'发生通讯中断'

set@votetime=@mess_time

insertintosms.dbo.smscontent(smscontent,votetime,sendman)values(@content,@votetime,'pinG')

select@contentid=contentidfromsms.dbo.smscontentwheresmscontent=@contentandvotetime=@votetimeandsendman='pinG'

insertintosms.dbo.smssend(phonenumber,contentid,sendtype)VaLUeS('139xxxxxx',@contentid,0)

insertintosms.dbo.smssend(phonenumber,contentid,sendtype)VaLUeS('151xxxxxxx',@contentid,0)。

4结束语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地级市报刊业威海可行性建议

一、地市级报刊业的现状

据2005年底统计,全国有地市党报330多家,不少报社还办了子报。由于思想观念、相关政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地市级传媒市场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报刊业发行量等情况的比较,发现传媒业的发展与城市的GDp等经济因素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以城市区域规划划分,将我国的传媒业大致分为四个层次。成熟区域,代表城市深圳,广告收入为25亿元;中等区域,代表城市大连温州,广告收入为3亿元;中下等区域,代表城市汕头、肇庆,广告收入为0.1~1亿元;下等区域,代表城市为中西部城市,广告收入为0.1以下亿元。

我们可以用影响传媒业和报业市场的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受教育程度和人口数量来分析威海市传媒业市场。由于数据查找的困男,部分数据用同等其他数据代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2009年威海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17元,同比增长8.5%;在人口数量方面;在2009年,威海市年末总户数为19869户;人均受教育程度一般。

另外,威海现有《威海晚报》,《威海日报》《威海法制周刊》等几个比较成熟的报纸。威海报刊的发行以收订形式为主,零售为辅。收订分为四个目标市场,即党报党刊收订市场、专业报刊收订市场、集订分送报刊市场、私费报刊收订市场。威海的报刊业现出于我国中等区域层次。

我们对年龄在16岁至76岁的人群关于阅读渠道,报纸购买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部分结果及简要分析如下;

1、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户外媒体等新兴媒体对报纸的威胁越来越大

在我国,随着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对我国传统的媒体已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

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无论是在内容的采集、舆论监督和广告经营上都已经确立了主流媒体地位。如此,受众对新闻的获取手段与获取渠道也因新媒体的出现而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读者逐渐改变了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导致报纸的阅读人群日益分化。

2、省会城市媒体逐渐渗入地级市媒体

现在,省会强势媒体为了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开始大力实施以省市为区划的发展战略,逐步向省内的地市级城市进行渗透。

3、阅读人群范围较窄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阅读报刊习惯的年轻人仅占15%,而主要的阅读者为中年人。

4、销售渠道单一

在被调查者中,有很多读者反映有时购买不到自己喜欢的杂志或者购买不方便的问题。所以我们针对读者的购买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以邮政订阅的方式为主,所占比例为45%,其次是报刊亭。

二、地级市报刊业的可行性建议

只有进一步的对地级市报刊业做出调整才能推动其不断的发展,结合威海自身的报刊也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个可行性建议。

1、产品的多元化

相比于西方报业集团动辄拥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报纸的状况,国内报业集团拥有的报纸数量、规模还是轻量级的。而威海的情况亦是如此,虽然拥有《威海日报》《威海晚报》等有一定阅读群体的报纸,但是因为内容的单一致使阅读人群受限,无法吸引更多的群体。

任何媒体的成功必须满足当地的读者需求,进而满足当地广告主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媒体的定位和新闻内容的填充上必须以当地读者和市场为导向所以应当明确定位,针对不同的受众制定不同的版面内容,同时,也要避免集团内部报纸定位雷同、同质化竞争问题。

2、加强网络化建设

从单一的报刊市场,逐步拓展到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多种新媒体,成为全媒介信息服务商。网站新闻的容量已经远远超过报纸,网站的新闻时效也早已走在报纸的前面。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来加强报刊业的大力发展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来提高传统媒体的地位不是不可能的。可以加强新闻网络化的建设,利用网络来宣传报刊业,提高报刊的知名度,打造传统媒体的新形象。

3、广告的结构合理化

大多数地市报的广告构成以医疗药品广告为主,威海市也不例外。这样单一的广告结构不利于版面的美化,读者对此也很有意见。应当调整广告的版面和结构,提升报刊的观赏性。

4、调整销售方式

传统的报刊业大多提留在以邮政订阅,报刊亭为主的销售模式。这种过于单一化的销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购买方便的心理状态。所以,应当扩大销售的途径,增加销售点,可以在公共场所设立报刊点,一方面,扩大读者群体的范围,另一方面,增加报刊业的影响力。

三、结语

21世纪是充满生机的时代,虽然地级市报刊业面临着各方面的激烈竞争,但随着我国次中心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只要能在变革中不断求生存谋发展,不断更新观念,引进技术,加大投资力度,加速现代化建设,地级市报刊业的市场将处于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参考文献

[1]《我国地级报刊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