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审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7:02

环保审批篇1

一、简化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工作程序

1、取消建设项目预审,直接进入环评文件报批。

建设项目统一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受理。项目受理取消建设项目预审环节,不再下发建设项目预审意见,直接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委托具备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建设单位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并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1份;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文字版一式2份,电子版一式1份;

(3)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审批制项目)或备案准予文件(备案制项目)1份;

(4)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2、对建设单位提出的申请和提交的材料,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根据情况分别作出下列处理:

(1)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建设项目属受理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直接由建设单位填报登记表,由窗口当天进行审批。

建设项目属受理环境影响报告表下列行业范围的:农业综合开发、垦荒、植树造林、渔业养殖、畜牧养殖;木片加工及家具制造、木竹藤棕草制品、文教体育用品生产、方便食品加工、水泥制品及石材加工、机械及半成品加工及组装、服装及鞋业制造等污染因子单一,无毒无害且周围无环境敏感点的项目;房地产开发、批发、零售市场、学校、饮食和娱乐服务、印刷、一般货物仓储等第三产业项目,可直接进入审批程序。属其他受理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需进行技术评估工作后再进入审批程序。

建设项目属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需进行技术评估后再进入审批程序。

(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充的材料。

(3)按照审批权限规定不属于市环保局审批的申请事项,不予受理,并告知建设单位向有关机关申请。

3、简化建设项目技术评估工作环节。

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需要进行技术评估的,由环保窗口下达进行技术评估通知书,委托市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中心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技术评估,组织专家评审。评估中心一般应在20日内提交评估报告(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修改时间5日),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4、缩短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时限。

经审核属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直接进入审批程序的项目和经技术评估通过的建设项目,自接到建设单位提交的项目技术评估文件和修改完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方可进行审批,原则上审批时限不超过10天。

二、简化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工作程序

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按以下程序操作。

(1)受理。建设单位项目竣工后,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提出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经现场检查该项目已基本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有关行政审批的要求落实了各项环保措施的,受理该项目验收申请,下发建设项目受理通知书,明确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材料、监测时间及要求等。若未按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不予受理,并提出整改要求,待落实各项整改要求后再受理。

(2)“三同时”验收。接到建设单位“三同时”验收申请报告材料后,对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验收条件的,立即组织进行“三同时”验收。验收形式采用召开现场验收会的形式,经验收组通过验收的项目,在市环保局网上进行公示后下文,其中公示时间由原来的15天缩短为7天,验收意见办理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经监测未达标或验收未通过的项目,提出整改要求,待达到整改要求后再予以办理。

2、简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的验收程序。

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属下列行业范围的:农业综合开发、垦荒、植树造林、渔业养殖;木片加工及家具制造、木竹藤棕草制品、文教体育用品生产、方便食品加工、水泥制品及石材加工、机械及半成品加工、组装、服装及鞋业制造等污染因子单一,无毒无害且周围无环境敏感点的项目;饮食和娱乐服务、印刷、一般货物仓储、停车场、驾驶员培训基地、疗养院、专科防治所、卫生站、血站建设,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洗车业、汽车维修、洗染、沐浴业、加油、加气站、体育场馆建设、房地产项目等。其“三同时”验收时,经现场检查落实了各项环保措施的就直接下达验收意见,不再召开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会进行验收。有关验收意见在收到齐全验收材料经公示7天后10个工作日内办结。

上述行业范围外的其它项目,按照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验收工作程序进行。

3、缩短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的验收时间。

需要监测的建设项目,直接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在收到齐全的验收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办结。

环保审批篇2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搞好优质服务的观念。一是要正确认识环保审批与行政服务的关系。审批即为服务。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寓服务于审批,在审批中强化服务。二是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既不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质量,也不因保护环境而影响全市经济增长,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进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二、强化环评审批服务,严格落实服务承诺

1、实行窗口全权代办制度。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一律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办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工作中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并联审批制度。凡是到我局派驻中心窗口办理审批事宜的建设项目,不论上下班,不分节假日,随到随办,热情服务,尽快办理。

2、实行限时办结制。凡属于《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手续齐全后,由国家规定的6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手续齐全后,由国家规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手续齐全后,由国家规定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对招商引资项目建立“环保审批直通车”

1、对一般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具体措施为:简化审批程序,简化环境评价等级,提供详细的政策和技术咨询,专人负责,特事特办,快速审批。

2、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星级绿色通道”。具体措施为:服务提前介入,审批前出具相关意见材料(若有需要);分管领导直接过问,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定期与项目投资方联系,及时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查和审批管理的衔接工作,实现最快捷的审批服务。

3、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过站式”优质服务。凡须报请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的重大、重点建设项目,我局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积极配合投资方做好项目报批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报批。

环保审批篇3

   “三通一平”工程也要环境评价

   据环保总局一内部人士透露,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2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三通一平”等工程前期建设是否该做环评作出了规定。

   “环保风暴”掀起后,三峡总公司就一直向外界表示,三峡总公司在溪洛渡工程现场进行的是“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的前期筹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主体工程并未正式开工建设,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审批的有关规定。而环保部门的官员则表示,三峡总公司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三通一平”就应算开工。

   昨天出台的通知则明确指出:“水电工程的‘三通一平’必须首先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过,考虑到水电工程位置偏远,为了缩短建设周期,在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之前,可先编制“三通一平”等前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开展必要的施工前期准备活动,但不得进行大坝、厂房等主体工程的施工。

   30违法项目已全部停建整改

   潘岳介绍说,继1月24日公布了22个项目已停建整改后,其他8个违法项目现已全部按要求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中国三峡工程总公司负责人与环保总局沟通,表示对环境影响评价法有了更准确、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三峡总公司表示,三峡地下电站将及时向环保总局上报环境影响报告文件,待批准后开工;三峡电源电站将立即执行环保总局整改要求,采取工程安全的相应保护措施,待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后再继续施工建设。

   在其他8个违法项目的整改方面,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已批示全省所有的建设单位,要将环评工作视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表示要吸取教训,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贯彻到公路建设中。四川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负责同志表示要尽快履行环境影响审批手续。

   环评对水电开发项目有“一票否决权”

   这份通知还肯定了环评在水电项目审批上的“一票否决权”。两部委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水电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河流水电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认真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以此指导河流开发规划方案的选定和实施。

   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河流水电开发规划,审批机关不得予以审批。

   专家观点

   专家希望补办环评手续不走过场

   是否通过环评应听群众意见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认为,环境评价要真正起到作用,违规电站的补办环评手续不能只是走过场。

   王灿发说,“环保风暴”得到这样的解决,表示着环保总局在这个阶段真正硬了起来,对于环境执法有着不小的意义。但他对这些电站的建设是否能真的停下来表示关注。“现在这些电站要补办环评手续,这就要求环保总局的环评要真正起到作用,不能走过场。”他建议,对这些电站的环评报告进行深入调查,判断其是否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然后召开听证会,与电站有利害关系的人和部门都要参加,还要听取当地政府和群众以及专家的意见,最后才确定工程能否通过环评。

   王灿发认为,此前环保部门自己公布一个统计数据有很大的水分,环保总局已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要狠抓环境执法。不过我们希望这不要只是权宜之计,应该有一个环境执法的长效机制,保证长抓不懈。(记者马力贾浩森)

   环境敏感项目将公开听证

   环保总局表示“环保风暴”还要接着刮

   虽然“环保风暴”在昨天有了阶段性的结果,但各种迹象表明,“环保风暴”还将继续。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昨天要求全国环保系统挺直腰杆,严格执法,对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对于这30个工程项目,潘岳表示,环保总局将根据这些项目的具体情况依法分别处理。对那些试图绕过环评程序,蒙混过关的污染违法项目,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决不能留下环境隐患;对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而证明仅是程序违法的项目,在建设项目落实整改措施后尽快办理环评批复手续。

   潘岳透露,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审批的项目,环保总局将通过信息公开等手段进行长期的跟踪监督,如果发现环境违法情况,仍将予以查处。今后将对重大的环境敏感项目,以举行公众听证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环保审批篇4

在项目前期筹划或立项阶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议书等相关资料,经现场勘察,就项目可行性和选址的合理性提出环境保护初步意见。

二、环评备案

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登记备案制度,建设单位与其委托的环评单位开展环评工作前,须到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环评工作备案时须提供以下情况,一是项目背景情况;二是项目建设位置情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环评登记备案时,应审核环评单位的行业资质。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环评报告的类别,并根据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环评工作需要编报环评大纲、工作方案或直接编写环评报告。

三、环评大纲(工作方案)的审批

对受理的环评大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环评工作复杂程度,确定委托技术评估部门进行评估,主持召开专家会议审查后进行审批或直接审批。对受理的环评工作方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环评工作情况复杂程度,确定主持召开专家会议审查后审批或直接审批。

四、环评报告审查

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除环境影响较小的高新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外,其余项目均需经环境技术评估部门进行技术评估,具体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环评报告的审查形式:

(一)技术评估的项目。

以下项目须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环境技术评估部门进行技术评估,形成评估意见后审批。一是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工业、矿山、水利项目。二是位于环境敏感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

(二)会议审查项目。

以下项目须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专家和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形成会议评审意见后审批。一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其它项目。二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工业类项目。三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矿山、农业、林业开发项目,畜禽养殖项目,交通、水利项目。

(三)直接审批的项目。

除了经技术评估和会议审查的其余项目。

五、环评报告审批

(一)审批原则。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发展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项目选址合理,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可行,实现达标排放,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公众支持。

(二)审批要点。

1、对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原则意见。

2、项目建设应做好的环境保护工作(审批重点)。

3、提示建设单位项目建成后应履行申请试生产(或试运行)和竣工环保验收程序。

4、明确施工期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检查的责任。

六、试生产批准

建设项目试生产批准主要是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检查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中环保措施及其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保证“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

(一)试生产的申请。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在具备试生产或正式投入运行条件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应及时向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

(二)试生产的办理。

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试生产申请文件收到之日起30日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区别不同情况,应以复函或许可证形式告知企业是否准许投入试生产或投入运行,并提出相应环保要求。

(三)试生产的时限。

投入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自批准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经建设单位提出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七、竣工环保验收

建设单位三个月内经试生产后环保设施达到稳定运行,应到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环保部门受理后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验收监测。

(一)验收材料的准备。

1、建设单位向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以文件形式提出的验收申请。

2、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报告(建设单位编写)。

3、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表)。

4、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或调查报告(表)由验收监测或调查部门编写。

(二)验收时限要求。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三)验收会议的组织。

环保审批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环评与“三同时”制度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加强环评与“三同时”制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环评与“三同时”制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自然资源,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市委“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的有力抓手,对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已颁布实施。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对环保突出问题处理应掌握的主要原则(试行)》对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提出了严格要求:“年1月1日后,凡不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企业,一律通报批评,实行限批;有未批先建项目的园区,一律通报批评,其中未批先建项目超过3个的园区,一律实行园区限批;年底之前的建设项目,凡环评率低于95%、验收率低于90%的县(市、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年1月1日起仍有未批先建项目的县(市、区),一律通报批评,对环评率低于98%、验收率低于95%的县(市、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切实把环评与“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与政策保障。

二、明确责任,严格程序,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

一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不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投资规模,均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在建设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规定程序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后要按规定程序向环保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或营业。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号文件精神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首先到环保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然后再到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需上报国家审批的项目,建设单位须首先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再到环保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首先到环保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然后再到发展改革等项目核准部门申请核准;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发展改革等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后、项目开工建设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严格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履行审查和审批职责,坚决杜绝越级审批、降低环评等级审批、拆分审批等违规审批行为。对于不予备案的项目以及应备案而未备案的项目,不得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彻底清理未经环评擅自建设或未经验收擅自投产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未批先建、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要求,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擅自建设、投产的项目,依法责令停止建设或生产,限期补办环评审批手续;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擅自建设的项目由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关停或拆除。对环保“三同时”不到位,擅自投产或长期以试生产名义违法生产的项目,依法责令停止生产、限期整改,确保建设项目环评制度落到实处。

三、科学规划,严格把关,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一)建设项目环评要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要求,严格把关,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流域水质尚未改善的县(市、区),应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对于污染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或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县(市、区)要实施区域限批。对不能达标排放或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企业,坚决不批准其新上项目。

(二)完善环境功能区划,明确产业定位。要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域,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实行优化开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率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在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实行重点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和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方实行禁止开发,依法实施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开发活动。通过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三)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

一要把好环境法律法规关,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坚决不批;

二要把好产业政策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

三要把好规划关,对选址或产业布局不符合当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或规划环评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

四要把好环评质量关,对环评质量低劣,环评文件不能支撑项目建设的坚决不批;五要把好环境管理关,不能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的项目坚决不批。

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处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采取召开听证会或问卷等形式征求相关群众的意见,在未取得群众广泛同意的情况下,环保部门不得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四、大力推进规划环评,规范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环境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进各项开发建设活动科学有序、依法进行。

(一)对重大经济开发和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凡是由市政府及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的有关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同步落实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实现从源头控制新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水泥、煤炭、纺织、钢铁、造纸、电力、功能糖、粮食深加工、化工等重点行业,按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工作,专项规划必须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取得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该专项规划;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受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规范园区项目建设。新建化工等有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隐患的项目必须进入通过区域环评、环保基础设施完善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各县(市、区)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确定各自的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实行集中控制。

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建项目选址要按照规划要求和批准的开发区区域环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园区内新、扩、改建项目选址或产业布局凡是不符合规划环评要求的,环保部门一律不予审批。

(三)进一步完善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和区域环评。今后,新布设化工等工业园区必须依法进行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已通过区域规划环评的开发区(工业园区)要根据开发区实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政策与法律保障。

修编完善乡镇发展规划,建立乡镇工业园区,规范乡镇项目建设。凡是选址、产业布局不符合乡镇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审批,乡镇工业园区外原则上不再审批涉污项目。加强乡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污染集中控制,为乡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五、严格环境准入,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环境安全

(一)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有环境安全隐患和水污染项目管理。不允许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输水河道两侧1000米内或其他环境敏感区内建设有污染或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在饮用水源地周边及饮用水源输水河道两侧1000米内已经建设的有水污染或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项目,应限期搬迁,消除隐患。

(二)进一步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要主动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对项目建设环保部门要提前介入,实行前置性管理,使生产要素的布局和生产力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从源头上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要坚持用环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用审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严格的环评制度和产业政策,坚决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建设。严格把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技术改造、拉动内需的名义恢复生产或迁入我市,支持发展技术含量高、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项目。

(三)从严审批重污染和存在环境风险、危害环境安全的建设项目。从严审批精制棉、染料、印染、制革、碳素等污染重且难于治理的项目和有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等涉及环境安全的项目。对于设备投资低、工艺设备落后、环境安全隐患大、污染重的化工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已建设存在严重环境安全隐患的化工等项目要加强监管或限期搬迁,确保不出现任何环境安全问题;对于那些已建污染重、耗能高、安全隐患大,或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土小企业,建议当地政府限期拆除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严格审批各类房地产开发项目。要严格房地产审批程序,从环保角度论证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址的合理性,注意周边环境问题对拟建居民住宅的影响。在工业开发区、工业企业影响范围内及可能危害群众健康的区域不得审批新、扩建居民住宅项目。

六、严格执法与服务并举,构建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环保审批篇6

部分建设项目,现场即报即批;是否组织专家评审,由项目来决定……近日,惠州市环保局印发《关于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环评审批管理改革。

正面清单项目,即报即批

“今天真是要给环保局点赞。以前我的朋友开幼儿园,环评要跑几次等几天,现在我资料一提交,工作人员现场就给我办好了。”在惠州市惠城区环保局办事窗口,前来办理幼儿园环评审批文件的梁老师高兴地说。

带来这一变化的,正是惠州市环保局实施的环评正负面清单制度。在《实施方案》中,惠州市环保局梳理制定了一张“建设项目审批正面清单”,列入正面清单的有农林水利、线性工程类、社会事业与服务类三个类别16个项目,对这16个项目在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前提下,实行即报即批。列入正面清单的项目建设方,下载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及环保承诺书后,可直接在惠州市县(区)环保部门服务窗口进行申报,亦可在已开通该网上服务事项的市县(区)环保部门进行网上申报,资料审核无误后,可立即办理许可手续。

“以前一个环评手续,要通过副科长、科长、副局长、局长等一系列的内部流转才能批完,现在窗口的办事科员就能批。”惠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朱燕含说,办理正面清单项目环评时,相当于科员把以前局长的活给干了。

“当然,简化审批程序并不等于放松了监管。”朱燕含强调,即使是审批简化的项目,项目审批后,在其建设过程和建成后,环保部门会加强监管,严把环保关,如果哪个企业把自己虚报成正面清单的项目,或者做不到环保承诺书的要求,“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

“制定正面清单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有所考虑,列入清单的项目绝大部分是民生工程、市政工程,基本不存在环境风险。这部分工程,民生需求比环保要求要高。”惠州市环保局规划环评科工作人员许丽敏表示。

相比起正面清单,被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等于是被判了“死刑”。此次《实施方案》列出的“建设项目审批负面清单”覆盖东江流域、淡水河流域以及惠州三县四区共14个流域或区域,这些流域或区域的众多重污染行业例如电镀印染等项目被列入“黑名单”。

《实施方案》规定,对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不得建设,各经济部门不得列入招商引资,惠州各级环保部门不再审批其环评文件。对以往匆匆“上马”的重污染项目且被列入负面清单中的,惠州环保局将加强排查和淘汰。

“今后惠州市还会适时调整正、负面清单内容,以后纳入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项目会越来越多,环评审批管理也会继续朝着清单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快捷化的方向大力迈进。”朱燕含告诉记者。

并联审批项目,加快进度

没有列入正、负面清单的项目又该怎么办理?《实施方案》提出的做法是,在环评的前提条件、环评内容和受理程序上进行适度简化。“一些程序以前可能要1~3个月甚至更长,简化以后10个工作日就能办好。”朱燕含说。

据悉,以往环评审批是串联审批模式,即环保部门受理环评审批前,建设单位必须出具国土、规划、林业、农业等部门对项目的相关意见书,涉及环保部门下级环评初审的,建设单位也需先出具下级的环评意见。《实施方案》则明确提出,减少环评受理前置条件,实行并联审批: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或备案证不作为环评受理前置条件;对选址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规划项目的国土、规划、林业、农业等部门对项目选址的意见等不作为环评受理前置条件。项目环评涉及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核意见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征求海洋等相关部门意见,环境保护部门内部审核与征求意见同步办理。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及,项目总量审核由环评单位在环评阶段征求各级环保部门意见,变下级环评初审为上级征询下级环评意见。即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经技术评估机构审查通过后,由市环保局书面征求县(区)环保部门的初审意见,县(区)环保部门须于10个工作日内向市环保局出具初审意见,逾期未回复,视作同意。

“以往要征求县区意见,建设单位经常在各环保局之间来回跑,建设项目有时候难免就会被拖延了,现在10天之内就能够出结果,省事又省时。”许丽敏介绍。朱燕含把这一变化总结为“变他跑为我转”,即环保部门帮助建设单位“跑局”,缩减建设企业的各类成本。

在环评内容上,指定项目的环评也能削减不少。《实施方案》规定经批准的重污染行业统一定点基地(主要指惠阳鸿海精细化工基地和博罗龙溪电镀基地),基地的规划环评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评的内容根据规划环评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简化。比如,一个新的电镀企业要进驻博罗龙溪电镀基地,按照以往的做法,该企业的环评必须对选址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进行选址合法合理性等评估。但事实上龙溪电镀基地在设立之初就对上述事项进行过严格评估,因此审批改革方案提出,基地的环评结论可以作为新进项目环评的依据,新项目的环评重点突出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风险评价等内容即可。

此外,部分民生水利建设项目,若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属于建设项目范畴,可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未明确规定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可参照同类别项目环评报告最低等级执行等。

专家评审与否,项目决定

“过去环评技术审查基本都要组织专家评审,耗费不少人力物力。事实上,不少项目其实都不需要组织专家现场评审。”惠州市惠城区环保局副局长邓文广提到。《实施办法》实施后,环评技术审查实行分类管理,将有效破解这一问题。

按照分类管理,无污染或轻污染的一般项目惠州市环保局可直接出具技术评估意见;不涉及重要环境敏感区的电磁辐射类项目,水利、轻化工、道路(含桥梁、隧道)、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等项目,经审批的重污染行业统一定点基地内建设的印染(设漂染工序)、电镀(含配套电镀工序)和化工项目采取专家技术函审方式;以上规定外的项目才需要采取专家技术会审方式。

环保审批篇7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对环境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  从事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审批制度,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

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必须将原有工程中相同种类的污染,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同时解决。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协助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系统、本行业内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

省国营农场总局系统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省国营农场总局负责,具体委托范围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国营农场总局另行制定。

第五条  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建议书,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建设地点的环境现状及发展规划等有关资料,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

建设单位向审批机关报送建设项目建议书时,应同时报给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审查确定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是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第六条  下列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项目选址对环境影响有争议的;

(二)污染比较严重的;

(三)生态改变比较明显的;

(四)机场、核设施等特殊项目;

(五)市政废水、废气、废渣集中处理工程。

排放的污染物,只对单一环境要素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可编制专项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七条  选址合理、投产后对环境影响不明显的建设项目,可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第八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由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或建设单位填写。

第九条  承担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须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向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其评价业务范围,符合评价条件的,方可开展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经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报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十条  环境影响报告中有关环境要素的基础数据及资料,由环境保护、水利、气象等部门按规定提供,数据不足时,与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实地补测。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向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环境影响报预审申请,并按预审意见行进补充和修改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后,应当分别在三十日、十五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又不作说明的,可视为批准。

环境影响报告未经批准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建设地点、防治措施发生较大改变时,建设单位应补充修改环境影响报告,并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三条  环境影响报告,由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批准机关的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篇章,必须按照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的规定和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进行编制,经原审批环境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方可开工。

第十五条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周围环境,防止和减少粉尘、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恢复因施工而受到破坏的环境。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须向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的完成情况,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试生产。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正式投产或者使用前,建设单位应当提出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运转情况、治理效果、达到指标,经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预审,报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产或使用。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给予以下处罚: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或者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施工的,责令其停止施工,补办审批手续,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审核评价业务范围,擅自进行评价活动的,责令其停止评价活动,补办审核手续;对未经取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处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对取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但评价活动超出规定范围的,处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

(三)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采取防护措施造成污染的,责令采取防护措施,并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而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环境影响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对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的,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防治污染设施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罚没款全部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决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6号全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决定对《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第十八条(二)项修改为:“未经审核评价业务范围,擅自进行评价活动的,责令其停止评价活动,补办审核手续;对未经取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处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对取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但评价活动超出规定范围的,处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

环保审批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冀政[2009]39号)精神,加快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推进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遵循原则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行房地产开发项目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是对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意义深远而重大。各县区、各部门要以“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坚定不移地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执行好、落实好,务求尽快取得实效。

我市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为目标,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阀门”,努力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式,破除陈旧的条条框框,破除部门利益的局限,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和超常的措施,下大力巩固职能归并改革成果,进一步精简审批和收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建立权责一致、程序简明、顺畅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实现由审批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努力营造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

改革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一)合理合法。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合理行政,既遵循法律法规的原则和规定,又要从实际出发,以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标准,对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进行清理规范。

(二)制度创新。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管理方式、消除囿权思想、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下大力创新审批制度,再造审批流程,积极推行并不断完善横向并联、纵向优化的审批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三)简政放权。按照“取消一批、合并一批、放开一批、下放一批”的要求,把能够下放县、区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县区,赋予县区政府充分的决定权,支持各县区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对通过加强管理以及市场、中介组织、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不再进行行政审批或彻底放开。

(四)权责一致。坚持“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坚决把审批权以及与此相应的权限和责任一同明确给审批职能部门,实行审批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事中检查和事后稽查,着力解决职能交叉、责权脱节、多头审批、互为前置、暗箱操作等问题。

二、推进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

根据省政府《关于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意见》精神,我市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大力清理削减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项目。对有法律法规依据、属房地产开发必备环节的审批,为规范市场秩序予以保留;无法律法规依据,属自行设立的审批项目予以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但限制和阻碍房地产发展的项目停止执行;能够通过备案和监督执行解决的事项,不再列入审批事项。根据这个原则,我市在去年底完成的职能归并改革已将涉及房地产开发审批项目削减为94项的基础上,经论证审查清理、调整、合并精简,保留为28项,其中:必须办理的行政审批项目9项,特殊事项需要个别审批的项目10项,备案的项目9项(见附件1)。

(二)努力削减规范各类审批用章。对未列入保留审批事项目录的相应取消审批用章;同一部门对同一审批项目的多个审批条件进行审查时,不在单项审查文件上盖章,实行一个公章对外;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环节,只加盖两枚联合用章,相关部门不再单独加盖公章。对省直部门下放到市级的行政审批用章和中介机构与关联企业的用章也依据上述原则进行削减规范。据此我市涉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批用章经削减规范后,保留审批用章26枚,其中:必经行政审批用章9枚,特殊事项需要个别加盖的行政审批用章10枚,属于为必经行政审批事项提供材料的中介用章7枚(见附件2)。

(三)集中取消、停收、降低及放开涉房收费项目及标准。为切实减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负担,在对行政审批项目和用章进行清理规范的同时,按照省政府《关于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意见》要求,对54项收费进行了清理,保留21项。其中: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16项,保留7项(收费由省下放市、县收取的1项),停收6项,取消3项;涉及经营服务性收费19项,保留4项(降低收费标准的收费项目3项),停收5项,取消1项;由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彻底放开改为市场调节价的9项;涉及政府性基金5项,保留4项,停收1项;涉及保证金、资本金及其它收费10项,保留2项,取消3项,取缔5项。涉及纳入商品价格管理属于垄断企业代建费用、费用标准管理权限下放市、县政府的项目4项,将通过论证、听证等方式予以确定(见附件3)。具体保留收费项目的标准由市物价局近期另行公布。

(四)大力压缩审批时限,提高行政效能。按照省监察厅和省建设厅联合制定的《河北省房地产开发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示意图》精神,我市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流程及办理时限作了相应的清理规范。新的审批流程始于供地前准备环节,并在土地招拍挂后将房地产开发建设审批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在审批办理时限上,规划许可阶段的有关事项,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办理时间共计8天;施工许可阶段,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办理时间共计2天;竣工验收阶段,相关部门的审批共计5天。三个阶段总的审批办理时限为15天,比省政府要求的审办时限实际减少3天(见附件4)。为确保新的审批流程落实,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坚持抓好政府超前服务。在供地前期准备环节,涉及国土、规划、环保、地震等部门要由坐等审批变主动服务,即:国土部门提供具备条件的土地,环保部门提供审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地震部门提供地震安全性评价文件,规划部门提供刚性规划意见,统一在土地招拍挂之前完成。

二是努力实行并联审批制。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入审批程序后,由市、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组织有监督职能的部门进行并联审批及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所有涉及房地产开发审批的职能部门要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对进驻“中心”的综合审批处(科)审批人员要充分授权到位,切实做到“一个窗口办理、一个处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坚决杜绝“前门受理、后门操作”的体外循环。

三是认真执行一站式收费制。大力改革房地产开发审批收费的收缴方式,按照收费主体不变、权益不变的原则,将各环节多次收缴改为项目用地审批、项目建设审批和房屋产权登记三个环节集中收缴,全部纳入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收费窗口统一收取,真正做到“一站式收费”。

四是积极落实全程服务制。市、县行政服务中心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设立专门的受理窗口,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服务,统一受理项目单位资料申报,无偿为申请人代办各项审批和交费手续,全程负责与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以及协调运转、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直至项目审批办结。

三、推进改革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房地产开发项目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是一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自我革命,是一次权力重组、利益调整、破旧立新的过程。各县区、各部门要突出重点,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采取超常的措施,下大力实施和推进这项改革。

(一)令行禁止,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从3月1日起,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实施意见》的行政审批、备案项目目录和取消、停收、降低及放开收费标准的收费(基金)项目目录以及审批项目的审办流程;凡《实施意见》未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备案项目以及精简、合并的项目,一律停止审批;凡《实施意见》公布取消、停收的收费(基金)项目,一律停止收费;对《实施意见》确定降低及放开收费标准的收费项目,按新的权限和标准要求执行。对省

政府下放管理权限由市、县政府管理的收费项目,将本着低限收取、尽快办理的原则,由市、县物价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尽早确定公布。正在办理房地产开发审批手续的,从3月1日起按《实施意见》执行,对此前已办理的审批、收费事宜,不再重新办理。

(二)分工负责,努力抓好改革衔接工作。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和收费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县区、各部门要以“干部作风建设年”为契机,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创造性地抓好改革衔接工作。一是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市物价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房管局等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积极主动做好改革措施的衔接工作,重点是按照《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完成审批项目、审批用章和收费项目的再清理再规范工作,确保改革措施尽快落实到位。二是全面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要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抓紧对制度创新、流程优化、责任分工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更清晰、更快捷、更明确、操作性更强的审批流程。认真履行审批全过程和主要环节的直接组织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市监察局要会同市有关部门,抓紧建立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收费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和全程行政监察制度,将管理权限、设立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公开。审批过程实行阳光操作,对行政审批项目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等环节进行公示。要建立经常性的督办督查机制,采取明察暗访、跟踪督查、专项督察、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跟踪问效,确保改革措施执行到位。同时,要设立公开投诉电话,建立投诉办理反应机制和机构,做到有诉必查、查实必究,坚决制止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三)落实责任,确保各项监管工作有效开展。涉及取消审批和收费项目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部门管理职责,及时把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后监管上来,保证审批和收费项目取消后监管工作到位,做到监管不放松,严防出现不审不管的工作漏洞。凡因监管不力,导致出现各类质量、安全等问题的,由承担相关职责的监管部门负责,并严厉追究相关人员及部门一把手的责任。

(四)强化管理力度,规范中介行为。对涉及房地产开发的中介机构,要切实加强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对市未予确认的中介盖章和收费一律取消。确需开展的检验检测和评估评审等业务,有关中介机构要超前服务,压缩时限,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严禁政府部门将自身职责交由中介机构承担,严禁胁迫房地产企业接受强制并收费,严禁将经营性收费作为前置条件搭车收取,坚决切断行政审批与中介服务的利益联系。

(五)加强县区工作,确保县级改革取得实效。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实施意见》的政策措施,切实把住《实施意见》对审批、收费项目和审批流程划定的红线,即:执行中审批、收费项目只能削减不能增加,收费标准只能降低不能抬高,办理时限只能压缩不能延长,下大力减少审批和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着力抓好审批方式创新,开展审批流程再造,尽力压缩审批时限,努力为房地产开发审批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取得实效

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是一项以改革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为着力点的创新性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保障。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取得实效。

(一)强化领导。市政府已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工作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协调;并成立了由市监察局、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市物价局、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这项改革。

环保审批篇9

第一条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奠定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第四条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破坏。

第五条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第七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公布。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四)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五)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十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建设单位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3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15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国务院审批的或者国务际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政府规定。

建设项目造成跨行政区域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共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及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原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审核同意。

第十三条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单位,必须取得国家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经颁发资格证书的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名单,应当定期予以公布。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第三章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施、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第十九条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第二十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

第二十二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第二十三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

(二)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未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的;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

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责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10万元以上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3个月,建设单位未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吊销资格证书,并处所收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编制建设规划时,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执行。

环保审批篇10

一、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突破口,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认识。

从部队转业到环保局工作,对于我来讲,完全是个门外汉,一切从零开始。可以说我当时连环保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楚,更谈不上具体职能是什么了。为此,我发挥部队那种敢打硬仗和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从环保基础理论知识学起,虚心向懂业务的同志请教,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机会,无论是企业现场,还是平时聊天,我都抓住这些宝贵的学习的机会,努力做到眼勤、腿勤、脑勤、嘴勤,仅仅利用半年时间,就逐步适应了基层的环境保护工作。88年,局送我到大学环境工程系系统学习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在掌握基本业务技能基础上,我又经常在基层环境保护具体工作中来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看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幅度,能不能适应环保工作发展的需要、能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能不能适应完成正常工作的需要,并经常地告诫自己,要在工作中能够立得住脚,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增强自身素质的强弱尤其关键,自己毕竟在环保战线工作时间短,从哪个角度上讲都还是处在起步阶段,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为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上让领导放心,下让群众满意,我系统的学习了环保法规、环评理论等知识,全面地提高自己,使自己在语言表达的能力上有突破,在协调关系的能力上有突破,在环境管理的能力上有突破,在规范化审批工作上有突破。通过学习,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头脑,既学到了知识,更看到了差距。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素质,增强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本领。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认真积极地参加学习,系统的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和文献,并做好学习笔记,定期撰写学习心得,认真理解掌握精神实质,使自身政治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认真对照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全面总结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思想根源。通过对照找差距切实地转变了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坚定了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大局意识,进一步端正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懂得了提高完善自我离不开学习,工作出成绩更离不开学习的基本道理。在具体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使自已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根本,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服务于经济大局。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事物上的职能和作用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行政机关的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办事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管理工作,我在担任审批科科长之初,就坚持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努力服务于人民,从而真正理解审批责任比权力更大的道理,总结形成了“审批严格、协调一致、监管有力、服务到位”这十六字工作原则。

一是审批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录》的要求,我在审批及验收工作中,严格环保准入,认真落实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切实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关。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污染因子状况,对大中小建设项目分别启动,不同的环境保护审批环节,一是对小型项目实行科员、科长、主管局长签批制,二是对中型项目实行局务会成员会审制;三是重大项目实行审批委员会成员会签制,做到层层参与,集体把关,有利地保障了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工作平稳、有序、规范的运行,为区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到位,方便快捷,保障有力。从担审批科长至今,我参与审批建设项目4500多个,项目验收率和验收合格率逐年成上升趋势。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直接和间接否定项目51个,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保障了区域环境稳步好转。二是协调一致。在具体的审批事项中,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把评估结论做为审批项目的技术支撑,做到上下联动,左右沟通,使审批项目不留尾巴和隐患。在验收项目上,在充分现场审查环保设施齐全的基础上,依据检测部门的验收监测报告结果及局内相关科室意见后,方可决定是否对该项目予以验收。三是监管有力。为了杜绝重审批,轻管理的事情发生,确保环境安全,加强了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监管力度。与管理、监理等部门一起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工作,采取集中检查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的对新、改、扩项目加强监管,督促建设单位落实污染治理措施及验收工作。四是服务到位。我们在加强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加大服务力度,建立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尽力缩短审批时间,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凡企业来办理审批手续,都对企业明确告知企业审批程序以及审批要件,全部一次性告知完毕,避免企业人员跑冤枉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阳光审批。为方便企业和群众,窗口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依据、条件、程序、工作时限、承办机关和联系方式以及审批结果全部公开。还建立起环境保护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大项目特事特办,跟踪服务。进入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六年中,环保窗口收到锦旗26面,牌匾3块,多次受到服务对象和大厅领导的好评。窗口多次被行政审批大厅评为优秀,审批自2002年7月1日成建制进厅以来也连年被评为优秀窗口。

三、以树立良好形象为牵引,在脚踏实地工作中带出一流队伍。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一个科室领导,如果在台上说的是一样,在台下做的又是一样,就很难带出过硬的队伍。我着力突出自已的作表率作用,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热情、文明、规范、高效”的窗口新形象,努力锻造一支过得硬的环保团队。

因此,我在科室内部大力倡导“四声、四心、四快”服务和争做“三个表率”活动。“四声、四心、四快”服务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处理有回声;热心接待、耐心解答、细心解释、诚心帮助;受理快、调查快、处理快、反馈快。争做“三个表率”活动即:做学理论、学知识的表率。把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同学习邓小平理论、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通过组织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认真把握学习、调研、讨论三个关键环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收到学以致用的明显成效。在科内还进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评、污控技术等知识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科的政治、业务素质。做思想解放的表率。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为契机,将思想解放作为统一认识、加速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求科内的同志把思想解放作为抓好各项工作的总把手,开创局面的突破口,加速发展的出发点和切入点。通过全方位的解放思想教育,党员的表率作用明显增强。做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在强化思想教育的同时,密切结合审批科工作实际,以良好的从政职业道德,促政风、带民风、树新风。现在的审批工作充分适应了振兴于洪的要求,充分适应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2008年,由于工商部门加强了照前审批工作管理力度,环保审批工作移为前置,使环境审批工作量聚增,是前三年工作总量之和。全科在仅三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全年受理建设审批项目1550多个,办结1550多个,未发生重大审批失误现象。如果没有过硬的素质,过硬的技术,过硬的队伍,就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工作任务。几年来,我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审批科工作,还较好地完成分局所承担的招商引资任务,累计引进项目6项,投资金额达6500多万元,为地区经济发展做了一名普通党员应该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