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7:20

农产品价格篇1

自*年六月开展价格服务“七进”工作以来,经过全市价格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价格服务进农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为物价部门直接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服务,根据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深入推进价格服务进农户工作的通知》(皖价监测120号)精神,为促进我市农村价格服务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价格服务进农户工作,是价格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具体现,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要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二、坚持服务重实效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按照省局价格服务进农户工作的总体部署,增强服务意识。以提供涉农政策、维权服务、市场信息等为主要内容,以建立服务组织为平台,以促进农民增收节支为目标,使我市价格服务进农户工作进入规范化、常态化。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按照皖价监测120号文件中的有关要求,加强乡镇、村价格服务站、点建设,并兼顾价格监测和成本调查点建设,要突出对种粮大户、规模养殖企业等重点服务,以点带动和影响面上工作。要做好服务设施的维护和服务内容的及时更新,要方便农民群众查阅。

四、加强动态信息服务

农村以及边远地区信息相对闭塞,价格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自身的优势,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有关信息载体,开辟正常、稳定的价格信息渠道,把市场上有关涉农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送到农户手中,在信息采集方面,要注意有效的长期信息和短期的时效信息并重。

农产品价格篇2

农产品到底涨成了什么样?拿糖来说,在云南的糖产区,一日几价。11月4日,500克袋装冰片糖零售价7块,第二天涨到了8块。云南糖价可谓是逐月上涨,8月才4000块/吨,9月就5000/吨,10月6000,11月将近8000,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翻番。

有人说了,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涨价是多重因素所致,天灾减产、成本上升、通胀预期、游资炒作、国际价格传导等等。可是我问你,怎么办呢?看看我们是怎么做的。比如云南,正在建设中央直属食糖储备库,要加大国家对食糖的收储规模。我告诉你,农业产业链整合和反垄断法才是重点。

为什么我们的蔬菜这么贵?为什么小菜贩子卖菜像玩股票?我跟各位谈两种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是如何纵的。一种是可储藏的,一种是不可储藏的。

先说可储藏的农产品如何操纵。来看看大蒜的建仓分成哪几步(绿豆也一样)。

第一步:一定要控制上游。控制上游的花费并不大,从2008年11月21日到2010年5月25日的大蒜价格走势图可以看到,2008年大蒜价格大概最高是1块钱一公斤,2009年大蒜价格跌到了4毛钱一公斤,炒家迅速建仓。我们做个简单计算,看需要多少钱就能操纵整个市场。2009年山东金乡的库存是95万吨,如果在2009年2月到5月入仓的话,控制1/3就可以控制价格,30万吨乘上0.4元/公斤,也就是说,只要花1.2亿就可以了,可以说是非常便宜。最后翻了几番?0.4元/公斤的大蒜,最后卖到了12块/公斤,比玩股票爽多了。

第二步:控制中下游。建好上游之后,你也得控制住中下游,为什么呢?如果上游建好仓之后,准备抛售,万一抛售被下游接了,都给你买光了,那你怎么打压价格?如果你要全面收购呢?收购之前,可能下游都先帮你收购了,这也不行。所以一定要让下游跟中游听上游的话。上游建仓完成后马上进入第二步,控制中下游。怎么控制中下游?搞,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或者商。你对每一级经销商都收取非常贵的费、经销费,其实也就相当于保证金。你敢不听话吗?你不听话我就修理你,扣你的保证金。

第三步:舆论造势。2009年9月,舆论造势,热炒甲流概念,拉抬价格。10月继续舆论造势,包括说大蒜是提高免疫力的天然药物;食用大蒜可以让感冒发生几率减少三分之二,所以建议每天生吃大蒜;2009年山东大蒜种植面积下降20%等,再度拉高价格。

第四步:对敲。就像股市一样。怎么对敲?这些炒家拿出20%的货卖给自己人,就在2009年10月、11月期间来回对敲,把价格敲上去,说白了,就是火上浇油,自买自卖。最后在2010年的四五月间将大蒜拉抬到了猪肉的价格,立刻套现离场,让后来的资金接盘。

那么,不可储藏的蔬菜的价格上涨又是怎么回事呢?

2008年12月河南汝州的大白菜六分钱一公斤,甚至一车才卖10块钱,但是2010年情况就大不同了。以上海市番茄批发价为例,2010年5月6日是1斤3块,7日涨到4块,13日又跌到2.5元,价格怎么变动这么快?福州市(亚峰)蔬菜批发市场的豆角价格,5月12日5块钱,5月14日7块,5月17日又降到5块,5月24日跌到3.4元,这个价格波动跟股价差不多了,为什么?因为基本上全部是操纵。

我最近的研究发现,小菜贩子卖菜就像搞股票一样。其实这些菜贩子真的很可怜,拿出几万块钱进货,每天心惊胆战的,他们总在不停地琢磨,进货价格高了卖不出去怎么办?可能今天价格涨了,明天就跌了,后天可能涨也可能跌。为什么价格波动得这么厉害呢?这是大中小批发商的博弈结果,这些批发商通过下面两步曲操纵了蔬菜的价格。

第一步曲:降价。大批发商用这个方式打跑对手,控制上游。假设大中小三个批发商刚开始时都是两块钱进货,然后大批发商用1块5毛的价格在市场抛售,他们的目的是要把那些中小批发商全部挤走,这样他才能垄断。垄断以后他再回去控制菜源,怎么控制?他们跑去找种菜的农民,告诉他们说,市场价格一斤只有1块5毛了,我给你2块钱收购你的菜好不好?农民一听非常激动,自然很高兴地接受了。接着大批发商又说,不过你得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你的菜全部让我收购;第二,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我什么时候叫你去拔菜,你就拔菜,反正绿菜放在田里面多两三个礼拜也没问题。

第二步曲:控制中下游,造成缺货现象。然后这些大批发商就告诉农民,不准他们现在拔菜,目的就是要造成市场缺货的现象,拉高菜价,套现离场。他们干的事情和炒绿豆、炒大蒜是不一样的,因为大蒜和绿豆是可储藏的,炒作的话要打持久战。但是绿色蔬菜这玩意儿就不一样了,它不能储藏,所以只能是个短期活,价格必须在几天之内大涨大跌。

中国是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的国家,却总是把什么事情都推给市场解决。现在又把蔬菜价格推给市场,结果只能是纵。过去我们思维里有个误区,总认为这些批发商控制渠道是图利一下自己,谁做生意不是为了挣点利润呢,没有那么暴利的。拿上面例子来说,农民种的菜卖给批发商是1块钱1斤,然后因为批发商控制了渠道,它就可以以10块钱1斤的价格卖给我们广大消费者,我们没有办法不买,因为没有其他人卖给我们,渠道都被这些大批发商们垄断了,已经没有竞争了。这样的话,批发商就一下子赚了9块钱。

再看看我们政府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政府仅仅是简单地提高收购价,就好比过去批发商收购价是1块钱,然后卖给我们10块钱,从中赚了9块钱。现在政府要求批发商把收购价提高到2块钱,透过这个方式,把批发商的利润压缩到8块钱。政府干的事叫什么?就叫做“下游不准涨价,提高农民的上游收购价”。我们的政府到现在还是在用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要知道,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你突然发现,这些批发商已经不是过去赚9块钱的那些人了。农民还是拿1块钱,农民被剥削了。而我们广大消费者呢?更惨了,过去10块钱的菜,现在卖给我们就90块、100块,甚至1000块都有可能,我们消费者也被剥削了。整个市场就被这些炒家给操纵了,他们不仅剥削了农民,也剥削了全体消费者。各位可能要问我了,你认为我们政府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首先我得说,过去1块钱给农民,9块钱给批发商,10块钱的零售价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这些批发商已经不满足挣那么点小钱了,他们会把价格炒到90块,炒到100块,甚至1000块。他们操纵价格,形成了农产品的垄断。什么叫垄断?联合起来控制价格的行为就是垄断。我认为,反垄断法必须用在这些人身上,用反垄断法他们,这些炒家就是我们农民和消费者的敌人。

说说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这种有别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新产业结构,使得美国农业的经营机制就此进入现代管理体系中。之后,农业产业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正由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农业,来了一场新的“上山下乡”运动。那么,我们要如何构筑我们的农业产业链呢?

我呼吁,学习美国的新奇士模式(新奇士模式是一种农业的产业链,包括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科技指导、股东、收购包装、仓储运输、批发零售),整合整条农业产业链,也就是说,透过政府或者是中间批发商和农民做整合。怎么整合?

第一步,给农民股权。农民的股权不是看他们实际出资多少,而是根据每个农民生产多少农产品来配给股权。如果农民a有5个橘子,农民B有3个橘子,农民C有2个橘子,那这三个农民的股权就是50%、30%和20%。

农产品价格篇3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在接到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部委局《关于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川发改委〔2010〕35号)后,我局十分重视,立即会同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统一部署了全市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要求县区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成立由政府负责人牵头,价格、商务、工商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市场监管领导小组,要精心组织,分工协作、齐抓共管,认真组织好农产品市场监管,以确保农产品市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农产品正常市场秩序,市物价局于6月21日分别在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了《关于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管确保价格基本稳定的通告》,另外,各县区物价部门还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栏,以此来提醒、告诫各生产经营者要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检查期间,我市还安排专人值守12358价格举报电话、12312商务投诉电话和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确保举报和投诉电话畅通,各部门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切实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三、加大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等违法行为

截止6月18日,全市共组成检查组7个,开展市场检查和巡查29次,出动检查车辆37车次,出动检查人员138人次,检查各类农产品卖场58个。6月下旬,按照市政府的会议安排,市物价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部门还对各县区政府开展此项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这次农产品市场监管,着重检查了各商家是否存在下列行为:少数经营者利用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少数农产品生产和价格出现波动之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的行为;市场旺销情况下,多进少售、只进不售或者囤积拒售,加剧市场供应紧张的囤积居奇行为;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没有明显变化,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以及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造成市场脱销断档的行为。从全市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农产品价格水平总体平稳,市场交易秩序良好,市场货源充足,前期涨幅较大的,如绿豆、黄豆、红小豆等品种价格均有所回落;大米、食用价格变化不大,蔬菜价格因其上市量的多少有涨有跌。我市价格环境、价格秩序及价格水平均呈良好的态势,市民心态平稳,人心安定。

四、建议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产品价格篇4

不同农作物间的长期价格变化关系

研究表明,在过去十年,国内外小麦价格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国内外大米、玉米、大豆和棉花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国际价格变化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幅度在不同产品间存在较大差异,国际玉米、大豆和棉花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幅度要显著高于大米。国际大米价格和国内大米价格的长期协整系数为0.54,即国际大米价格上涨1%,影响国内大米价格上涨0.54%。然而,国际玉米、大豆和棉花价格和国内价格的长期协整系数分别为0.90、0.84和0.93,这意味着如果国际玉米、大豆和棉花价格分别上涨1%,会导致国内对应产品价格分别上涨0.90%、0.84%和0.93%。

国际大豆和棉花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的显著影响与我国在该类产品上的开放程度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大豆和棉花的实际进口关税为3%和5%左右,在没有贸易壁垒的环境下,国际价格波动在长期内几乎全部传导至国内。国际玉米价格也容易传导到国内市场,这是因为玉米是饲料粮,虽然玉米受到国有贸易干预的影响,但玉米同畜产品价格紧密相关,而畜产品(相对粮食)是比较开放的农产品,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大米国内市场价格同国际市场价格关系不大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玉米进口主要受国有贸易的影响,二是我国进出口大米数量有限,而且进口的主要是泰国高质量籼米,所以受国际价格的影响较小。

不同农作物的短期价格传导机制

国际价格变化在短期内对国内不同农产品价格影响差异显著。国际大米价格对国内大米价格短期内的影响并不显著。当国际大米价格上涨1%,会导致国内大米价格在短期内(1个月内)仅上涨0.04%,而且其误差修正项(eCm)系数仅为-0.01,反映了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力度较小。这说明国内大米价格在短期内几乎不受国际大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国际玉米价格变化在短期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显著低于其长期影响。国际玉米上涨1%,短期内会导致国内玉米上涨0.15%,远低于长期影响幅度(0.9%)。另外,玉米价格回归模型的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5,这说明国内玉米价格在短期内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很小。

然而,国际大豆和棉花价格变化在短期内对国内产品价格影响非常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当国际大豆价格上涨1%,短期内就会导致国内大豆价格上涨0.22%。同时,大豆的误差修正项系数为-0.2,即上一期的非均衡误差以20%的比率对本期的国内大豆价格作出反向修正,修正力度较大。这意味着,一旦短期波动偏离了长期均衡关系的轨道,国内价格波动能够在短期快速纠正这种偏离。当国际棉花价格上涨1%,就会在短期内导致国内棉花价格上涨高达0.61%,与其长期影响关系系数(0.93%)结合来看,国际棉花价格的波动对国内棉花价格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另外,根据回归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系数(-0.16),说明国际棉花价格与国内棉花价格之间的短期偏离将以较快速度向长期均衡调整。

农产品的短期调整速度与该产品的进口数量和开放度有密切关系。对进口数量大、基本对外开放的农产品,国际价格波动会通过进出口变化,迅速对国内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这在大豆和棉花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它不仅直接显著影响当期价格,而且通过短期的快速调整,迅速使国内外价格回到长期均衡关系。因为在研究期间我国玉米和大米的进口量较小且受国内贸易(或政策)的影响,因此国际价格变化在短期内对国内价格影响很小,远低于长期影响。

不同农作物国内外价格变化因果分析

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在95%的概率水平下,我国的大米和小麦在国内外价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在研究时期内,国内大米和小麦价格几乎不受国际价格影响;同时,国内价格对国际价格的影响也不很显著。

国内外大豆价格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国际大豆价格是国内大豆价格变化的原因,而国内大豆价格不是国际大豆价格变化的原因。这意味着我国大豆价格主要取决于国际价格,是国际价格的接受者。国内外棉花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国际价格变化将导致国内价格变化,同时国内棉花价格变化也会影响国际价格。虽然我国棉花是净进口国,在2004~2009年,年均进口棉花237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34.6%。由于进口量较大,而且占国内产量较高,国际棉花价格的变化对国内棉花价格有显著影响;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国内棉花价格并非完全取决于国际价格,国内棉花价格变化也将对国际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在研究时期内,国内外玉米价格也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生产国,2000~2007年,我国是玉米的净出口国,年均出口玉米794万吨;2008~2009年,我国玉米出口快速下降为年均20万吨;2010年,我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玉米进口157万吨。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同时在研究时期的多数年份是世界上重要的玉米贸易国,因此,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有显著影响,而国内价格变化也显著影响了国际价格。

结论及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农产品价格对不同农产品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第一,国际大米和小麦价格对国内价格影响不显著。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国内外小麦价格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虽然国内外大米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是国内外大米价格之间的长期协整系数较低,而且在短期内对国内影响很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也同时证明大米和小麦国内外价格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第二,虽然国内外玉米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长期协整系数较高,但是国际玉米价格变化在短期内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小。第三,我国大豆国内价格基本上取决于国际价格,而且价格传导速度很快。第四,国内外棉花价格存在相互影响关系,而且相互影响大,传导速度快。

农产品价格篇5

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人为造成的吗

近年来,无论是买过菜的居民,还是卖过菜的农民,都经历过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遭遇。农产品价格“过山车”一样地波动,不仅造成居民困惑,也给农民的生产带来麻烦,不敢再生产。比如,去年冬天一些农产区的大白菜每斤2分钱还卖不出去。今年年初一些城市的大白菜每斤也不过2角钱,但是到了4月份,大白菜价格一下涨到每斤2元钱。这是为什么?

每当某种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时,就有人责骂农产品流通商。这不奇怪。商人既掌握市场上供给信息,又知道需求信息,是最早发现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人。当商人察觉到某种农产品供求偏紧时,就立即会涨价。同时为了赚更多钱,还会增加库存,减少销售,加剧供求矛盾,推升价格进一步上涨。当商人发现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时,就会减少对农民的收购,使农产品价格不但过度下跌,而且还导致农产品滞销。

当然,也有人为商人辩护。农产品运销商不但工作极其辛苦,环境条件差,而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见到微薄的利润。比如,为了探究商人在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时的获利情况,曾有记者和研究者亲自跟随农产品运销商,从产地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开始,到销地市场销售农产品结束全过程,并详细记录支出收入项目,结果往往是收不抵支。

当人们发现上述指责站不住脚的时候,又把矛头转向了市场摊位费和高速公路收费等中间环节上,甚至指责投机农产品而进行炒作的金融资本。他们认为当今农产品价格过高,不是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而是农产品金融化所导致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了农产品价格的过度波动?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会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事实上,农产品价格时涨时跌是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具有客观必然性。或者说,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天然属性。

经济学用所谓的“蛛网理论”来解释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客观必然性。考虑到当前农产品价格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决策,但是由于生物的生长周期,当前的农产品价格只能影响下一个收获周期的农产品供给。这样,农产品价格对供给调节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从而带来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因为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农业自然再生产决定了农产品生产必须依赖生物和自然条件等。生物生产自身具有周期性。如大、小年用来反映一些农作物在不同年份收获有多有少。生物的不同生长周期必然带来农产品市场供应的变化,从而客观上形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即使在一年内,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更何况天有不测风云,农产品市场往往瞬息万变。

可见,农产品价格时而上涨时而下跌至少不是单纯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们观察农产品价格市场运行,不要过于在乎某种农产品价格又上涨了,另一种农产品价格又下跌了。而大量研究表明,农产品市场价格运行既有周期性波动,也有季节性波动,更有异常性波动。这就是说,当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可能为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属于正常现象,而当农产品市场价格过度上涨过度下跌而急剧波动时,这可能就有人为因素操纵,需要探究和防范。只要农产品价格波动不是“人祸”,完全可以顺其自然。

如何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

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持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国内外一直在努力探索有效途径。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公认的有效措施可以避免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

然而,有些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工作,让农民利用农产品市场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就能够解决农民盲目生产和农产品市场过度波动的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事实并非是这样。目前,如果有人认为社会上缺乏农产品市场信息,或者说农民看不到、听不到农产品市场信息,就可能不了解情况。现在,虽然不敢说农产品市场信息十分充分,至少可以说不缺少农产品市场信息。

那么,农产品市场信息与农业生产盲目性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存在着农产品市场信息充分、精确和有效等理想状态,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就能够克服吗?农产品市场波动就能够避免吗?

客观地说,学术界关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与农产品市场波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显地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权威的理论能够明确地告诉我们农产品市场信息可以消除或者缓和农产品市场波动。相反,社会上反而有声音认为农产品市场信息会加剧农产品市场波动。

通过查阅文献,在美国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价格信息与现货市场实际价格之间关系的学术研究中,不同学者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信息降低了农产品现货市场实际价格波动,也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农产品期货交易价格信息对现货交易实际价格没有确定性影响,既不确定地表明农产品期货交易价格信息降低了现货交易实际价格波动,也不能确定地表明农产品期货交易价格信息加剧了现货交易实际价格波动。

与学术界研究不同,美国农民和相关组织普遍认为,美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表明美国农产品期货交易价格信息不但没有降低现货市场实际价格波动,反而损害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美国国会也持类似观点,要求成立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期货交易进行严格监管。

农产品价格篇6

通过对不同时期农产品的供求量和价格之间的数据分析,运用动态分析论述瓜果蔬菜类农产品这类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过程及结果。应用传统蛛网模型探究蕲春县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产量及其市场价格的自发变动趋势,结合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等因素的理论分析,并通过例证法和相关数据,得出农产品价格和产量变动偏离均衡指标的原因,从而为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出蛛网困境,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蛛网模型;市场因素;价格变动;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14-02

1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6月上旬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主要农业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其中三月上旬较三月下旬上涨0.257%,我们从以下数据(瓜果类)对包括柑橘类水果在内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相关情况做出较为精确的数据处理和定量分析。

鉴于瓜果类水果价格变动较大,我们采取了瓜果类水果的年平均批发价格作为每年瓜果类水果(例如柑橘类)的价格。湖北省蕲春县作为蔬菜类农产品大县,我们选取了的数据如下:

瓜果类水果具有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其中柑橘类水果的生产从初次种植到初期结果一般需要3年左右,到盛产期大概为5年时间,由于其种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大,并且柑橘类水果的供给和需求具有一定实效性;本文以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为例,通过使用传统的蛛网模型研究相关瓜果类农产品种植与产品市场的变动趋势,对如何稳定农产品的耕种规模和价格变动机制,走出蛛网困境等因素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和分析。

2基于蛛网模型和相关数据的理论分析

2.1蛛网模型简介

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的蛛网模型,主要是通过考察在市场自发作用下农产品价格和供给量偏离市场均衡状态以后的变动趋势。

蛛网模型研究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商品的本期产量Qts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ts=f(pt-1),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td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t,即需求函数为Qtd=f(pt)。根据以上的假设条件,蛛网模型可以用以下三个联立的方程式来表示:

其中,a、β、δ和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a表示价格为零时的商品需求量,β表示价格商品需求价格的变化率,δ表示价格为零时的商品供给量,γ表示价格商品的供给价格的变化率;(1)式的经济含义是时期的需求量决定于时期价格;(2)式的经济含义是时期的供给量决定于时期价格;(3)式的经济含义是t时期的需求量等于t时期的供给量或者是供求平衡。

将前面的(1)式和(2)式代入(3)式可得:

2.2相关理论及数据分析

通过对(7)式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t∞时,若γ/β1,则pt∞。这说明,随着时间t的增加,如果γ﹥β,则实际价格pt将以越来越大的幅度围绕均衡价格pe上下波动,最后无穷大地偏离均衡价格。这就意味着,价格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强,价格与产量都远离均衡点,蛛网模型发散,又称为不稳定的蛛网模型。第三种情况;当t∞时,若γ/β=1,则pt为常数,这说明,随着时间t的增加,如果γ=β,则实际价格pt以相同的幅度围绕均衡价格pe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也不逐步逼近均衡价格。

我们根据近些年来的柑橘类产量和市场批发价格波动进行数据分析,利用蛛网模型理论来分析柑橘类产量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根据蛛网模型(1)和(2)式,使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数据的线性回归方程,得到:

Qtd=3096.39-707.00pt

Qts=-3045.18+608.12pt-1

由蛛网模型理论可知,这是符合蛛网模型的第二种模型,即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其原有的均衡状态是不稳定的,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发散型蛛网”。由此而导致的不稳定的蛛网模型,这表明,如果仅仅任由市场调节柑橘类产量必然导致价格与产量都偏离均衡点,对于“果农”来说,可能导致“果贱伤农”现象的产生。

3基于市场因素的农产品价格变动分析

3.1供求关系变动和价格弹性分析

农产品价格从根本上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我们以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为例,当供不应求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亦即为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点决定,当需求或供给曲线任何一个发生移动,都会导致均衡点发生移动,最终到达该商品达到新的均衡价格,从而该农产品价格发生变动。

3.2生产成本上升引发的价格变动

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得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企业利润从个人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当需求量不变时,由于供给量的增加,最终会使得供求曲线达到新的均衡点,最终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十一五”时期,蕲春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呈现明显阶梯式上升势头,农产品价格从绝对水平看是一个不断向上波动的走势。

“十一五”期间,蕲春农产品价格累计上涨42.3%,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创出历史新高点。从更长的时间周期看,近十年农产品价格仍是周期性上升,2010年蕲春农产品价格比2000年上涨83.9%。由于受自然灾害、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蕲春县农产品生产成本波动较大,价格宽幅震荡,部分品种价格大幅上涨。

首先,2001年以来,我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市场化改革制度,使得近十年土地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土地轮转制度的实施,加大蕲春农产品土地要素成本的比重。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基本结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刘易斯拐点已经产生。

3.3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引起的价格波动

微观市场具有这样的特点,瓜果蔬菜类农产品的卖方要比其买方对产品的智力有更多的了解。当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会不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偏离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出现逆向选择的市场失灵,从而也会引起的该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微观市场主体往往因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而产生偏离正常市场供求秩序引发农产品价格波动。

4实践启示

通过采取蛛网模型理论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农场主在确定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时,首先,应该洞悉该瓜果蔬菜类农产品前一周期的实际批发价格,防止农产品价格偏离均衡价格而出现盲目增产和过分减产的现象;其次,要通过对先前的产品价格变动与产品生产规模做好仔细而全面的分析预测与探究,要综合考虑该农产品对应的国际市场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变动、宏观经济政策波动趋势等变动状况的程度。此外,还应该着重关注相关类似农产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和生产规模的变动趋势,并及时对现产农产品的预期规模和价格做好适当的安排和规模控制。

总之,要正确分析和把握相关瓜果蔬菜类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走势和动向,理性做出生产规模和生产数量的合理计划和生产决策。

5可行性建议与对策分析

当微观经济主体无法发挥有效市场机制解决农产品市场资源配置,就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展开宏观调控和有效引导微观市场步入正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相关政府部门做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分析:

5.1建议从税费优惠、投融资担保、法人组织支持等多层次贯彻惠民惠农政策

国务院落实关于三农问题若干意见,要充分落实并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

建议县政府部门专门启动资助资金,选定县财政局成立下属的“蕲春县农产品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农产品企业和机构作担保人,在县域内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同行、私营农户可以联合起来成立专门的农产品供销合作社。

5.2深化农超对接机制,切实完善农产品供应、流通和营销体系

目前较为先进的营销模式为农超对接。“农超对接”是指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由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农产品供销合作社产销对接的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该物流模式与传统物流程序相比,明显缩减中间环节利益链条,为供应链缩减流通成本和流通时间,也为农场主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销售渠道。

建议县工商局会同同业局开展合作机制,加大学校、工厂、食堂、连锁超市、餐饮企业等单位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多元化产销衔接机制,降低物流成本。

此外通过开展周期性农产品网购、团购营销策略和搜索引擎营销,在跨越县域、省域以及国域的多层次、多方面、多领域内,加大农产品种类、规模的营销比例,从而引领整体农产品市场产业链发展,从整体上综合建立与完善农产品相关配套服务体系。

5.3加大农产品品牌化和知名度建设,致力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

建议蕲春政府依托李时珍故里的人文医药文化氛围着力打造现代化名牌化的农产品市场,通过引进规模化大生产技术和构建现代化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利用独特的人文优势和地理资源,着力于打造蕲春农产品市场的品牌优势和产业知名度。此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支持一批重点示范项目,以人文氛围和集团理念带动整体产业优化结构配置。

5.4完善与建立蕲春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服务

农产品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期货交易所内通过签订标准化合约,约定按照一定的价格、约定的交割日期和交割方式,买卖一定数量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农产品价格风险控制的金融手段,同时成为农业金融工程建设的重要趋势。

通过开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分散和价格发现机制,拓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外部环境,使农民可以间接进驻农产品期货市场。

此外,由于瓜果蔬菜类农产品存在潜在自然风险,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农业保险补贴等措施,在县域范围内支持农户投保,有利于防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鲁晓旭,张劼.基于蛛网模型理论的柑橘生产和价格波动分析[J].农村经济,2010,(8).

[3]罗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J].企业经济,2009,(6).

[4]张演钦.菜价降两成农民收入增超市难获利不太感兴趣[n].羊城晚报,2011-10-19.

农产品价格篇7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把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变动研究与国内外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述评。提出了如下观点:以农产品价格在营销渠道中的逐级变动为主线,研究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渠道结构与渠道组织、渠道行为与关系对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变动的影响规律,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变动;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述评

一、国外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综述

国外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中期),以农产品营销渠道成本效率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Crowell.Franklin、L.D.H.weld、alderson、Barldston、mcCammon和R.S.Butler等学者为代表。基于与效率有关的经济学概念,研究以效益和效率为主的配销通路和农产品销售。第二阶段(20世纪中后期),以alderson、Stern和Brown等为代表的学者把渠道权力和冲突作为研究重心。这些学者将营销渠道看作渠道成员间既合作又竞争的联合体,从渠道的权力结构、渠道成员的依赖与权力的关系、渠道合作、渠道冲突的衡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重点关注农产品营销渠道关系与系统的研究,以Stern、Heide、F.e.webster和Reve等学者为代表。研究者提出渠道战略联盟理论,主要基于渠道成员伙伴关系和以联盟为中心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整合,进行渠道成员(包括农户、批发商、零售商等)合作关系管理的研究。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以Keng、Smith、L.m.Camarin、Hamatosd等为代表的学者,基于市场导向的营销渠道虚拟整合构建研究,提出如下观点:以一系列核心能力的合作“结点”组成虚拟一体化组织,由具有核心能力的各组织或个人为谋求市场机遇而结成非永久性的动态联盟,形成一个供应链来共同响应市场中的某一机遇。

二、国内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综述

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归纳起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产品流通与营销渠道基本问题研究(集中于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代表学者主要有程国强、李岳云、李崇光、张士云等。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培育农产品营销渠道主体、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在营销渠道中的储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理论交叉研究、农产品营销观念、农产品营销组合和品牌管理、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农产品流通和生产领域。

第二,农产品营销渠道系统和渠道组织研究。姚今观(1995)对农产品流通主体、经营目标市场化、管理体制一体化、购销形式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周立国、罗必良、温思美(1999)相继提出了专业农民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加快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农产品市场中间组织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系统、渠道组织和渠道管理进行了创新研究;洪涛(2000)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产销体系、蔬菜市场体系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该加强理论研究,规范市场建设,完善政府指导功能、加大宏观调控;陈涛等(2001)从绿色营销角度提出应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主体培育,并建立有序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环节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系统;李崇光、孙剑(2003)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系统、渠道组织、渠道管理、渠道国际比较等方面进行了专门探讨。何秀荣(2003)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长期系统性角度提出了具体措施,认为要加强交通和市场硬件设施建设、要提高渠道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农产品市场法制规范管理建设。

第三,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与优化趋势研究。张巨勇(2000)分析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历史,认为它经历了从生产者之间的物物交换阶段过渡到生产者直接卖给消费者的传统阶段,然后再到商品化阶段的逐步演进;李崇光(2003)认为农产品营销渠道历史演变的五个阶段是:农产品运销阶段、中间商销售为主阶段、垂直一体化渠道阶段、以顾客为中心的渠道发展阶段和渠道整合阶段;冷志明(2004)认为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趋势为:渠道结构短化、渠道内部关系合作化、渠道系统一体化;杜岩(2009)总结了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的五大趋势;胡华平(2011)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认为营销渠道演变经历传统化、组织化和一体化三个发展阶段,我国正经历由传统营销渠道向组织化营销渠道演变的重要时期。

第四,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策略研究。进入21世以来,我国对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策略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热点,一是农产品营销渠道终端的超市化策略,用万方数据平台在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三个数据库中模糊搜索20002014年主题为“农产品超市”的相关文章,就有1573篇;二是农产品营销的电子商务策略,用万方数据平台在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三个数据库中模糊搜索20002014年主题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相关文章,就有1125篇。除此之外还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其它创新性策略。

三、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变动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

国外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第一方面,理论研究。上世纪30年生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农产品价格发生剧烈波动,经济学家们寻求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理论解释,早期主要是从供给角度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进行分析,其中最著名的是由Schultz,tinbergen和Ricci提出,后经Kaldor和ezekiel拓展成的蛛网模型。这个模型成为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典理论,此后的经济学家又从农户预期角度,用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等理论对蛛网模型进行了评价、批评与发展,演化出了多种理论,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供给反应模型。还有的学者从需求角度对农产品价格变动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理论,如经典的空间价格均衡模型。目前关于农产品价格变动研究的新进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产业组织角度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其传递进行分析,由此建立的诸如均衡移动模型以及更为完整的价格传递模型;二是随着世界一体化步伐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汇率波动等因素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外开始注重对外部冲击因素展开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假说。第二方面是实证研究,其一主要是对各种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如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计算蛛网模型中的具体参数;其二是采用各类价格数据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及传递进行实证分析。而实证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寻求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解释及传递路径的发现。通过实证分析提出的农产品价格变动原因解释主要有供求失衡论、成本推动论、需求拉动论、季节论、气候学派、经济周期论、外部冲击论(生物质能源、汇率、金融资本)等观点。

(二)国内的研究

国内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1978年以前由于我国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价格由政府决定,所以研究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此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学者开始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是运用蛛网模型和供给反应模型等国外理论来研究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变动问题。因此,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农产品价格变动理论,大量研究都是应用国外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来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动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特点与规律、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因素等方面。在农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因素方面,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产因素和国家政策因素,如何炳生、唐仁健(1995)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吴宗源(1996)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主要观点就是上述两大因素。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拓展了视角,如张筱红(2010)认为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因素、国际市场因素、通货膨胀因素;杨根全、李圣军(2011)认为,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供求因素、货币因素、国际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张利庠、陈秀兰(2012)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特征,提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快速城镇化、国际因素等是农产品价格波动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李显戈、周应恒(2013)分析了外部冲击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吴文彬、肖卫东(2013)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主要特点,提出农业生产业发展滞后日益成为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农产品的金融化趋势日益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波动变化的放大器、农产品的能源化趋势日益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波动变化的助推器等观点。

四、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变动与营销渠道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国外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主要围绕渠道成本效率、渠道权力与冲突、渠道关系与系统、渠道整合等方面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国内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在国外取得的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本问题、渠道系统和渠道组织、渠道发展与优化趋势、渠道创新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国外研究在渠道成本效率方面所涉及的渠道结构,渠道行为所涉及的渠道权力与冲突,渠道关系与系统所涉及的渠道合作,由此而带来的渠道绩效等热点,同样是国内上述几方面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热点。而国内外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成因、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特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等热点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举,国内更多的是实证研究。国内外在研究中都认为市场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基本上没有深入到把农产品营销渠道因素作为农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因素的主流研究热点来展开。因此,国内外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都是对农产品营销渠道和农产品价格变动进行的孤立研究,把农产品营销渠道与农产品价格变动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从目前所能查阅到的公开出版、发表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外都还缺乏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农产品中间商对农产品投机炒作造成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农户与农产品中间商之间利益分配不当导致冲突的发生,并引致农产品价格变动;由于农产品营销渠道过长导致农产品到达消费者时价格过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农产品营销渠道已经成为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农产品价格在营销渠道中的逐级变动为主线,研究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渠道结构与渠道组织、渠道行为与关系对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变动的影响规律,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杜岩.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9:1820

[2]黄丽,罗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及最新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9

[3]何炳生,唐仁健.农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与宏观调控[J].中国农村经济,1995,(7)

[4]吴宗源.农产品价格上涨及成因分析[J].湖南经济,1996,(3)

[5]张筱红.当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成因分析及金融支持政策[J].审计与理财,2010,(6)

[6]杨根全,李圣军.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J].农业展望,2011,(2)

[7]张利庠,陈秀兰.新世纪中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特征及原因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2,(10)

[8]李显戈,周应恒.外部冲击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4)

[9]吴文彬,肖卫东.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J].价格月刊,2013,(2)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云南省农产品价格变动与营销渠道管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Qn2013061。

作者简介:

方一如(1983-),女,云南玉溪人,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农产品价格篇8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价格波动供需矛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产品供给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近年来由于个别农产品价格在没有任何明显征兆的情况下接二连三地大幅度上涨,紧接着在第二年相同产品价格又大幅下跌,第三年又重新回到价格高位的现象,已经超过了正常范畴,并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农民收益存在更多风险。找出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并加以分析,通过科学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五年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大蒜、马铃薯、生姜出现了大幅的波动,短期内的暴涨暴跌使得出现脱销与滞销两种极端的市场销售场面,同时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白糖、棉花、白菜、猪肉等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了跟上述产品类似的暴涨暴跌情况,并且相继发生。

此次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具有三个明显特点,首先,是小宗农产品带动大宗农产品从而造成整体价格上涨。其次,在农产品价格暴涨之前,同种农产品都存在价格下跌幅度过大的情况。最后,我国此次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是在粮食连续增产条件下发生的,国家的粮食保障并没出现危机。国家粮库储备的粮食占消费比例的百分之四十[1],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百分之十八的安全线[2]。所以这就需要从农产品生产本身,结合多方面因素对此次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一)农产品供求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从农产品供给的角度看,我国农产品生产总量虽然很大,产品品种丰富,但由于缺少全方位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指导信息,农户在生产经营投资方面模仿化、从众化倾向非常严重,生产过程具有小而全,小而散的特点,谈不上分工协作,也就很难做到科学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种植。

(二)货币供给因素

从货币供给因素看,在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商业银行贷款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迅速提高,同时受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农产品价格随之受到影响。

(三)农产品流通因素及农产品市场因素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虽然多种多样,但错综复杂无序的流通环节也使得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加,从而推高了农产品价格。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企业经营模式,职能模糊,缺乏价格形成机制[3],这也造成了产品从田间地头出来时价格低而销售价格很高的情况。

(四)制度因素

从制度层面看,我国没有相应完整的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以应对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和投机商投机炒作,政府部门琐碎,部门间合作力度小,对于侵害普通农户利益的行为缺乏监督和惩罚力度。

三、解决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解决我国农户分散经营、个体规模小的问题,必须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抓住国家进行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契机,通过农户与农业企业签订生产购销合同,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使原本分散的生产集约起来,通过订单与合同实现对农户的分工及其产品的标准化。

(二)完善政府在调节农产品价格波动方面的职能

通过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层信息平台建设,给农民种植提供参考,并拓展配套储备设施,加大对国有粮食储备库、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保鲜冷藏设备的投入,以延长农产品保存期,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损耗。

(三)健全公益性批发市场

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其在产品聚集、物流、价格形成方面的作用。将批发市场定位为公益属性是国际通行做法,在税收,占地,开支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仍然以营利为目的,其本身要求利益最大化,对农产品销售流通都非常不利。

(四)采用多种交易方式进行农产品买卖

我国大多农产品交易方式都还仅限于农产品生产者和购买商之间直接进行交易的简单范围,这种交易也叫对手交易,对手交易方式在农户不了解市场价格信息和市场需求量的时候对农户自身权益的保护是不利的。

好的交易方式能使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大大降低,相反,交易方式单一落后不但使交易成本上升,还会增加交易风险。除对手交易外,在其他商品如钢铁、矿石、金属等交易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如期货交易,委托交易,协约订单,拍卖,招标等多种交易方式都可以引入到农产品交易当中。

近五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全体大学学者们共同努力,寻找破除这些难题的办法,护送我国经济突出重围,重新回到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之上。

参考文献:

[1]刘振滨.稳定小品种农产品价格的路径选择――基于供需链管理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8)

[2]刘昭杰,王俊应.浅析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原因及影响[J].农村经济,2011年第12期:40-42

农产品价格篇9

这轮农产品价格暴涨对社会市场

体系、对农业生产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人们去思考。

一、农产品价格暴涨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1.对市场价格体系的影响。

部分农产品,即使是小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它也会改变人们对食品的涨价预期。我国大多数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对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仍然十分敏感,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较强的传导性、同步性和放大效应。一种小品种的粮食产品价格上涨,有可能形成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如猪肉价格,受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影响较大。据研究,玉米价格每上涨10%,就会使现行猪肉价格上涨5.3%。www.133229.Com大豆价格每上涨10%,猪肉价格上涨7.8%。目前虽然是小品种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不可小视,如果管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整个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发一轮通货膨胀。

2.对农业生产秩序的影响。

一般来说,农产品价格波动服从所谓的“蛛网定理”:在市场经济中,某些农产品的供给弹性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现在的市场价格往往要影响到下一个周期的供给量。当某种农产品当年的价格明显高涨,就会刺激次年的产量大量增加,以致上市时供过于求,价格随之跌到平均成本以下;这样下一个年度产量可能减少下降,以致上市时供不应求,价格随之又会回升到平均成本以上。这种价格和产量不断重复地围绕均衡点波动,形成蛛网状图形,经济学家称之为“蛛网定理”。

正常范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但是,大蒜、绿豆、辣椒等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必然对农民产生强烈的刺激,必然会给农民传递一个脱离市场的信息,导致农民来年盲目扩大种植规模,从而改变这类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必然导致新一轮的价格暴跌,从而产生“丰年伤农”的严重后果,菜农的利益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这是政府和农业生产管理者所不愿看到的。

二、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1.客观上前期这类农产品价格过低对农产品生产抑制的结果。

以大蒜为例,两年前,大蒜出奇地价贱,一袋40斤的大蒜售价才两三元钱;时下这样一袋大蒜要价200元,身价暴涨100倍。调查分析表明,这轮蒜价暴涨的客观原因,是前几年蒜贱伤农,种植面积大幅缩减造成的。如果再向前追溯两年,也就是2005年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全国大蒜价格持续攀升,2006年,市场批发价格达到了4.2元一斤。价格上涨导致大蒜种植面积年年扩大,市场饱和后,大蒜开始滞销,2008年市场最为低靡。而目前大蒜价格暴涨恰逢本轮周期的产量低谷和价格高峰。

2.西南百年大旱的影响。

罕见的夏秋冬春连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省区农业遭受巨大影响。绿豆、辣椒、生姜、中药材减产都在60%以上。西南百年大旱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农产品价格。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川渝发生特大旱情,2007年物价便直线上涨。此次西南大旱面积更广、灾情更为严重,成为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的直接导火线。可以说,西南大旱导致的农业特别是粮食减产带来的最终影响还未充分显现。

3.部分游资的大肆炒作,囤积居奇。

山东鱼台县就有一位经营大蒜生近20年的蒜商,他透露了如何炒高大蒜价格的细节。他说,尽管近期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很多,其中也有倒春寒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资本运作"的利益链条,无疑是导致蒜价疯狂上涨的罪魁祸首。疯狂的大蒜利益链条是这样的,社会资本首先在种植环节,重金圈地尽可能控制蒜源,谋求定价的主动权。社会资本抱着手中有蒜好炒作的心态,挤入种植环节,与蒜农商谈承包价格,签订承包合同,提前控制蒜源。而多个收购商、中间商在收到大蒜后会常常加价倒手。大蒜经销商的炒作手段有三个。一是借机制造并不断强化涨价的市场预期,利用北方的倒春寒、西南大旱大蒜等种植面积减少等概念,大肆炒作。二是买空卖空,对于资金雄厚的大老板来说,即使现在没有可靠的蒜源,他们可以一方面组织货源,另一方面供货信息并以较高价格与下一级经销商谈判,将价格抬的很高。第三就是将库存大蒜囤积居奇。

由于大蒜价格暴涨过程中,货源都集中在炒家手中,因此农民实际从农产品涨价中得到的实惠很少。

4.宣传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期部分农作物价格暴涨媒体也

要负起一定的责任。一些炒家抓住一些农产品前一轮价格暴跌,生产也随之减少的情况下开始大量囤积,然后再利用市场上的一些信息、社会心理,比如吃大蒜预防甲流、绿豆养生等传言进行炒作,之后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有更多媒体跟进报道,进一步放大社会预期和影响,再度抬高农产品价格,如此循环。媒体的炒作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有关媒体在报道农产品价格问题时,也应该谨慎、客观。

三、怎样抑制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1.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鼓励和发展生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最重要的供求调节杠杆。农产品涨价的最重要影响,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本质上就是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涨价会大大调动农民增加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下一生产周期的生产数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稳定和增加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必备基础条件。

有了积极性不一定能够增产,但是,没有积极性肯定不会增产。实际上,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城镇消费者来说,最担心的不是农产品涨一点价,而是农产品供应的不足和断档。

2.避免人为制造的价格大幅波动,打击投机炒作。

随着近年来炒房门槛越来越高,一些社会资金正在寻找其他的炒作温床,农产品市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将来农产品的产量变化,居民对蔬菜安全质量要求的提高都有可能是炒作源头。政府部门应及时摸清农产品家底并及时权威信息,让市场心中有数,铲除炒作的土壤。同时各级政府还应完善农产品收储体系,打破价格暴涨暴跌怪圈。

价格部门也应当针对农产品炒作探索制定新的办法,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投机行为,一方面保持农产品价格随物价适度上涨,保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善农产品价格监管调控机制,遏制农产品炒作行为。

3.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

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水平,这是治本之策。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仓储和运输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农产品市场均衡供应能力;创新流通方式,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城市”直达快速通道,清除城乡流通壁垒,降低物流运输费用,形成畅通、便捷、低成本的城乡农产品物流网络。如果农产品流通效率高、供需信息相对对称、市场交易规范透明,农产品投机炒作的空间可能会被大大压缩。

4.改变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引导农民走专业合作之路。

农产品价格篇10

一、农产品价格暴涨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1.对市场价格体系的影响。

部分农产品,即使是小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它也会改变人们对食品的涨价预期。我国大多数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对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仍然十分敏感,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较强的传导性、同步性和放大效应。一种小品种的粮食产品价格上涨,有可能形成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如猪肉价格,受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影响较大。据研究,玉米价格每上涨10%,就会使现行猪肉价格上涨5.3%。大豆价格每上涨10%,猪肉价格上涨7.8%。目前虽然是小品种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不可小视,如果管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整个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发一轮通货膨胀。

2.对农业生产秩序的影响。

一般来说,农产品价格波动服从所谓的“蛛网定理”:在市场经济中,某些农产品的供给弹性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现在的市场价格往往要影响到下一个周期的供给量。当某种农产品当年的价格明显高涨,就会刺激次年的产量大量增加,以致上市时供过于求,价格随之跌到平均成本以下;这样下一个年度产量可能减少下降,以致上市时供不应求,价格随之又会回升到平均成本以上。这种价格和产量不断重复地围绕均衡点波动,形成蛛网状图形,经济学家称之为“蛛网定理”。

正常范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但是,大蒜、绿豆、辣椒等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必然对农民产生强烈的刺激,必然会给农民传递一个脱离市场的信息,导致农民来年盲目扩大种植规模,从而改变这类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必然导致新一轮的价格暴跌,从而产生“丰年伤农”的严重后果,菜农的利益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这是政府和农业生产管理者所不愿看到的。

二、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1.客观上前期这类农产品价格过低对农产品生产抑制的结果。

以大蒜为例,两年前,大蒜出奇地价贱,一袋40斤的大蒜售价才两三元钱;时下这样一袋大蒜要价200元,身价暴涨100倍。调查分析表明,这轮蒜价暴涨的客观原因,是前几年蒜贱伤农,种植面积大幅缩减造成的。如果再向前追溯两年,也就是2005年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全国大蒜价格持续攀升,2006年,市场批发价格达到了4.2元一斤。价格上涨导致大蒜种植面积年年扩大,市场饱和后,大蒜开始滞销,2008年市场最为低靡。而目前大蒜价格暴涨恰逢本轮周期的产量低谷和价格高峰。

2.西南百年大旱的影响。

罕见的夏秋冬春连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省区农业遭受巨大影响。绿豆、辣椒、生姜、中药材减产都在60%以上。西南百年大旱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农产品价格。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川渝发生特大旱情,2007年物价便直线上涨。此次西南大旱面积更广、灾情更为严重,成为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的直接导火线。可以说,西南大旱导致的农业特别是粮食减产带来的最终影响还未充分显现。

3.部分游资的大肆炒作,囤积居奇。

山东鱼台县就有一位经营大蒜生近20年的蒜商,他透露了如何炒高大蒜价格的细节。他说,尽管近期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很多,其中也有倒春寒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资本运作"的利益链条,无疑是导致蒜价疯狂上涨的罪魁祸首。疯狂的大蒜利益链条是这样的,社会资本首先在种植环节,重金圈地尽可能控制蒜源,谋求定价的主动权。社会资本抱着手中有蒜好炒作的心态,挤入种植环节,与蒜农商谈承包价格,签订承包合同,提前控制蒜源。而多个收购商、中间商在收到大蒜后会常常加价倒手。大蒜经销商的炒作手段有三个。一是借机制造并不断强化涨价的市场预期,利用北方的倒春寒、西南大旱大蒜等种植面积减少等概念,大肆炒作。二是买空卖空,对于资金雄厚的大老板来说,即使现在没有可靠的蒜源,他们可以一方面组织货源,另一方面供货信息并以较高价格与下一级经销商谈判,将价格抬的很高。第三就是将库存大蒜囤积居奇。

由于大蒜价格暴涨过程中,货源都集中在炒家手中,因此农民实际从农产品涨价中得到的实惠很少。

4.宣传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期部分农作物价格暴涨媒体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一些炒家抓住一些农产品前一轮价格暴跌,生产也随之减少的情况下开始大量囤积,然后再利用市场上的一些信息、社会心理,比如吃大蒜预防甲流、绿豆养生等传言进行炒作,之后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有更多媒体跟进报道,进一步放大社会预期和影响,再度抬高农产品价格,如此循环。媒体的炒作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有关媒体在报道农产品价格问题时,也应该谨慎、客观。

三、怎样抑制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1.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鼓励和发展生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最重要的供求调节杠杆。农产品涨价的最重要影响,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本质上就是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涨价会大大调动农民增加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下一生产周期的生产数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稳定和增加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必备基础条件。

有了积极性不一定能够增产,但是,没有积极性肯定不会增产。实际上,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城镇消费者来说,最担心的不是农产品涨一点价,而是农产品供应的不足和断档。

2.避免人为制造的价格大幅波动,打击投机炒作。

随着近年来炒房门槛越来越高,一些社会资金正在寻找其他的炒作温床,农产品市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将来农产品的产量变化,居民对蔬菜安全质量要求的提高都有可能是炒作源头。政府部门应及时摸清农产品家底并及时权威信息,让市场心中有数,铲除炒作的土壤。同时各级政府还应完善农产品收储体系,打破价格暴涨暴跌怪圈。

价格部门也应当针对农产品炒作探索制定新的办法,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投机行为,一方面保持农产品价格随物价适度上涨,保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善农产品价格监管调控机制,遏制农产品炒作行为。

3.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

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水平,这是治本之策。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仓储和运输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农产品市场均衡供应能力;创新流通方式,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城市”直达快速通道,清除城乡流通壁垒,降低物流运输费用,形成畅通、便捷、低成本的城乡农产品物流网络。如果农产品流通效率高、供需信息相对对称、市场交易规范透明,农产品投机炒作的空间可能会被大大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