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启示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9:13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1

蚂蚁的启示作文(一:

有一天学校里要搬桌子,我和几个力气大的爱逞能,一个人搬一张桌子。搬到之后,因为有一种桌子使用铁做的,所以搬起来很费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一寸地方,我如一只背着重壳的蜗牛,慢腾腾地蠕动着。

就在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画面。蚂蚁们在夕阳的一缕金光里忙碌着,它们要为自我寻找晚饭,在一块平地上有几块看圆月的人吃月饼时留下的月饼,虽然月饼小,可是是蚂蚁的几百倍,如果有一只蚂蚁想要独吞,并显示出它的强大力量,必须会毫不犹豫地将它搬走,可是这种想法是显然不可能的。可是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只蚂蚁将搬到猴年马月才能到达家门口。它没有这么做,而是叫来了所有蚂蚁成员,蚂蚁的力量虽然微薄,可是成千上万只蚂蚁齐心协力,必须能吃到晚餐,它们不能只想个人的利益,它们就会被活活饿死。所以我必须和别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有一首歌是这样唱:“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是呀,团结力量大无比。于是我改正错误,理解了别人的帮忙,完成了任务,又开始继续与别人搬桌子。

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薄,可是所有人一旦团结起来,就连金山也能搬走,是因为团结的力量是铁是钢。

蚂蚁的启示作文(二):

一滴露珠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能够显示大地的生机……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只要你留心观察,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早晨,太阳像刚过门的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边脸。我刚出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大群蚂蚁的老巢,就好奇地过去瞧一瞧……

当我拿着一根小棒逗它们时,没想到它们的脾气是那么的暴躁,好几只蚂蚁沿着小棒爬到我的手上拼命咬。虽然这感觉是在挠痒痒,但我气得火冒三丈:“小家伙,竟如此气焰嚣张!”正想把它们消灭时,我又想:“我是个大度的人,先不和它们计较,给个机会它们。”我抖了抖手臂,示意它们爬下去,可它们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死皮赖脸的原“地”不动,嘴巴轻轻地嘟嘟囔囔着,像是在骂我。稍后,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又有好几个“士兵”顺着小棒往我手臂爬(原先它们是在传递信息,召唤救兵。),把我往死里咬。我忍无可忍了,心想:“敬酒不吃吃罚酒,把我惹毛了,可是自寻死路!”

我匆匆地跑进屋拿起火把,一气之下烧了它们的老巢。它们为了保护同伴,迅速地摆起“阵”来,抱成黑黑的一团,像个坚不可摧的圆球。我震惊了,没想到蚂蚁如此伟大,连生命都能够让给别人!实在是“蚁”不可貌相。

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人人都懂得谦让,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小利益争个你死我活,那不是少了很多烦恼吗?蚂蚁连生命都能够谦让,我们人类何必为小事计较呢。

蚂蚁的启示作文(三):

蚂蚁的启示

“蚂蚁,是世界上最小的动物,也能够说到处都能够看见它们,可谁知它们虽然很不起眼,弱不禁风似的,可是蚂蚁能够啃下比自我硬千倍的骨头,能够承载起比自身重六十倍的食物。”

看到这段信息,我怎样也想不通,带着疑问我走到小区花坛里观察起来。蚂蚁,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动物,外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一身黑色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可怎样也没想到小小的身躯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当蚂蚁寻找到食物时,它没有欣喜若狂地独自享受,它先在食物周边爬动一番观察一会儿,确定是美食时,调头回家,召集来家庭成员一齐搬运。同时在搬搬运重物的时候,它们丝毫没有退缩、凌乱,而是团结一心,相互协作,井然有序听从指挥,每只小蚂蚁都尽自我最大的力量完成这项工作。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人心齐,泰山移。动物身上的启示有很多,科学家经过发现创造,而此刻我发现了蚂蚁精神,蚂蚁与亲人、朋友共同分享,它们没有私心,没有嫉妒,有的只是相互间的关心;它们善于思考,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所以它们的力量能够比想象的还要强大。

蚂蚁能够带给我们信心和力量,我们应当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无论做什么事,要拥有蚂蚁的毅力和精神。这就好比我们拔河比赛这项运动,大家齐心协力,把力量集中到一处,统一步伐,冠军肯定会属于我们的。所以蚂蚁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蚂蚁的启示作文(四):

记得四年级暑假里的一件事曾给我过一个启示,使我永远忘记不了那件事。

那年暑假,我经常去我们小区的花园中去玩。有一次,我在大树旁休息时,我看到了脚下有一个个小沙堆,我仔细一看。原先,是一个个由蚂蚁的辛勤劳动修建出的蚂蚁洞。当我看见蚂蚁们进进出出都是从这些洞中爬出爬进的。于是,我想做一个试验,看看如果我把小沙堆填入洞中会怎样样。我将沙子刚刚填入了蚂蚁洞中,那些洞中蚂蚁就开工了,他们用“双手”将沙子一粒一粒地搬出蚁洞。我看它们很快就完成了工程。可是我想:虽然蚂蚁蚂蚁们这次会把沙子全搬完,可他们还会搬第二次、三次、四次……吗?我带着疑问又将沙子填入了蚁洞。之后我又看到蚂蚁们在努力的奋斗着,重建着它们的家园。我反复重新填了几次。可是蚂蚁们仍然凭着自我的毅力、恒心重建了蚁洞。啊!它们真是一群有恒心、毅力的小生灵啊!它们的恒心与毅力鼓舞着它们干什么事只要没干好,就决不罢休。我想:如果连着小小的蚂蚁都有如此毅力与恒心。那我们人类不也应当有恒心与毅力吗?

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具有像蚂蚁这样的恒心与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大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多次吗?他失败了那么多次,不还是靠着恒心与毅力撑了下来走向成功了吗?让我们想一想如果爱迪生半途而废了,那他就不可能成功发明电灯,之前做的都是徒劳。我们只要干事有恒心、毅力,无论干什么事都能干好的。这就是我的启示。

蚂蚁的启示作文(五):

蚂蚁的启示

今日,我在放学路上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大青虫在慢慢地蠕动,还看到了一只小蚂蚁在大青虫旁边转来转去,似乎想把它弄回巢穴去,但却无能为力,因为大青虫对它一只小小的蚂蚁来说,的确太庞大了。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看看事情会怎样发展。虽然这只小蚂蚁相对大青虫来说,是那么渺小,可它却不愿意轻易放弃这来之不易的美味佳肴,只见它一会儿从大青虫头部拉,一会儿从尾巴推,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可大青虫却纹丝不动。我想小蚂蚁累得筋疲力尽后准会无可奈何地回家,哪知奇怪的事发生了,只见小蚂蚁头上的两只触角不停地上下摆动,我正纳闷,不知它要干什么,不一会儿,成群结队的蚂蚁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大青虫旁,有的推,有的拉,一些懒家伙甚至爬到大青虫身上享受美味。最终,庞大的青虫被无数小小的蚂蚁顺利地运回了巢穴。

啊!小小的蚂蚁都有这种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的精神,何况我们人呢?让我们记住茨威格的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并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小小的蚂蚁微不足道,只要我们轻轻一踩他们的生命就没有了。可是,蚂蚁的身上,有一种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可贵品质——团结合作。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门口散步,忽然看见地上有一块饼干,饼干旁边正站着一只小蚂蚁,我想: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于是我好奇地蹲下仔细的观察着这只小蚂蚁。只见他先用触角顶饼干,可是饼干丝毫不动。它的这一举动让我明白了它是要把这块饼干抬起来。我继续观察,它又想用前脚推着饼干前进,可是饼干就是不动。最终,它用后背艰难地扛起了饼干,可是一扛起来就吃不消了,就又放下了。小蚂蚁虽然没有走,可是能够看出它失望了。小蚂蚁又在饼干前来回走动,好像正在想着什么办法,然后悄悄离开了,我想:这只小蚂蚁肯定是放弃了,我也没什么能够看的了,回家吧。正当我起身准备走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大群蚂蚁向这块饼干走来,带头的正是那只小蚂蚁!那群蚂蚁在小蚂蚁的指挥下,分别在饼干两边排成两列,大的用后背扛,小的用触角顶,最终把饼干抬起来了,我一向注视着饼干和那群蚂蚁,看着他们消失在碧绿的草地上。

一只小小的蚂蚁根本不可能搬动这块饼干,可是当许多蚂蚁新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时候就凝结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团结合作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忙,不能一意孤行。这就是我从蚂蚁搬食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

蚂蚁的启示作文(六):

一天中午,我正在吃面包,不细心掉了一块。不一会儿,我看见一只小蚂蚁爬了过来,原先想把面包运回家,可是面包太重,小蚂蚁用尽全身的力气,面包还是拉不动,小蚂蚁只好离开了。我正津津有味的吃着面包,突然发现来了一大群蚂蚁,这些蚂蚁齐心协力运面包,最终高高兴兴的把面包运回了家。我心里想:小蚂蚁的这种团结精神多么值得我学习呀!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准备和好朋友去打篮球,可一出门,我看见小蚂蚁正在忙碌着运土和小石子,急急忙忙的把洞口堵上,这时我明白快要下雨了,可是,我看看天上一朵乌云也没有。我心里想:可能是小蚂蚁预报错了吧!我刚刚走出小区门口,天空乌云密弥漫,立刻就要下阵雨了,我很快的跑回家。

小蚂蚁对我们的生活启示可真大呀!

蚂蚁的启示作文(七):

上个月,天气不太好,也许是雨季的缘故,几乎没天都要下雨。所以我家楼上的花园给我家带来了不少麻烦—花园里的蚂蚁为了避雨,不得不到处找地方躲雨,所以就只好到我家避难了。爸妈对这样的不速之客,仅有一个态度—一个不留!而我却很怜悯这些小东西,从来不伤害它们,甚至还喜欢它们。有一次,我吃完了午饭,准备休息。不细心脚下踩到了个圆溜溜的东西,低头一看,是一块冰糖。刚准备捡起来时,无意中看见了一只蚂蚁,我便在一边看着,那只蚂蚁试图抬起冰糖,可怎样也抬不起来,便迅速向以个洞口爬去。不一会从洞里就出来了一群蚂蚁,来到冰糖那儿,一些抬前边,一些抬后边,一些抬中间,慢悠悠的朝那个洞口移动,从上头看,还以为冰糖长了腿,自我会动呢!

几天后,我们班上的生活委没有替我们班拿到流动红旗,我们班同学都纷纷责怪生活委,可平时看生活委工作得挺辛苦呀,为什么没有回报呢?忽然想起蚂蚁一齐抬冰糖的情景,我立即找出了原因。于是我向教师汇报了,向生活委提了意见。让大家一齐来帮忙。就算不是我值日,也能够帮着擦黑板,帮着倒垃圾。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最终得到了汇报,我班是整个年级最清洁的,拿到了流动红旗。

一粒沙子,或许算不了什么,可无数里沙子,就成了沙漠。一滴水,或许算不了什么,可无数滴水,就成了海。一个人的力量往往算不了什么,可如果全世界的人团结起来,那力量就无可估计了!

蚂蚁的启示作文(八):

今日,我出去玩的时候,无意发现一个蚂蚁洞,正巧,又没有找到伙伴,就准备观察一下。听说蚂蚁最喜欢吃甜食了,我便在距离蚂蚁窝大约一米处放了几粒白糖和一些甜的碎饼干,然后我就蹲在那里,开始等待蚂蚁的出现。

等了好久,可我还是没有看见一只蚂蚁,我想:是不是我把食物放得离它们的窝太远了,致使它们闻不到香味,而没有被吸引过来,于是我试着把食物向前移了一点,最终第一只蚂蚁出现了,我见它慢慢的爬向我撒在地上的白糖和饼干,只见它先在饼干的周围转了几圈,然后左推推,右搬搬,然而饼干对它来说简直就是庞然大物了,不管它怎样努力,饼干依然像一座泰山一样“屹立”在那儿纹丝不动。我以为它会泄气,没想到它把头转向了旁边的几粒白糖,这一次它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一粒白糖顶在了头前,慢慢地爬进了它的家。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一大群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地向饼干移来,最终看见“泰山”了,他们欣喜若狂,靠近“泰山”后一拥而上,蚂蚁越聚越多,最终这些小小的力量凝聚在一齐变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移着“泰山”向它们的家缓缓前进……我被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给我了一个启示:一只小小的蚂蚁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团队精神,它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那么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还有什么事情会做不到呢?

蚂蚁的启示作文(九):

一说到蚂蚁,大家肯定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蚂蚁是弱小的动物,轻轻一踩就没命了。在学校的花坛里,草丛里,墙角里,常常会看到蚂蚁在里面爬来爬去,在我家门口也有一个蚂蚁洞。我儿时也认为蚂蚁是不堪一击的小生命,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改变了对蚂蚁的看法。

记得那是正月里的一天,我和妹妹两家人在家门口放烟花,大家说说笑笑,整个小巷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刻也没停,空中那震耳欲聋的烟花声也一刻没停过……突然,有一股烟从我家门前的墙角里冒了出来。原先是爸爸在放鞭炮的时候,一簇鞭炮不细心落到了那里,把墙角的枯草引着了。幸好是小火苗,不碍事儿,但我看着那烟雾,突然想起来,那儿有一个蚂蚁洞。糟糕!我连忙蹲下身来,观察蚂蚁们的安危。

这时,从那小火苗中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黑团”从“火海”中滚出,很快散成一摊。啊!是蚂蚁,许多蚂蚁还活着。原先,蚂蚁们见洞着火了,就互相拥簇着,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凭着自我的力量逃了出来。我立刻勺了一碗水,浇在火苗上,火苗“嗖”一声扑灭了。蚂蚁们逃过了劫难,我也松了一口气。

蚂蚁那团结的力量让我们感动,蚂蚁在危难面前顽强不屈的精神更令我佩服。我们应当想想:现实生活中,在自我遇到困难时是问父母,问教师,还是像蚂蚁那样不做屈服者,并战胜一切困难。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

夏日的一个午后,我和小伙伴在小区的院子里玩“老鹰捉小鸡”和“颜色过河”的游戏。

玩着玩着,我看到有一只小蚂蚁正在不远处飞快地爬着。我很好奇,向大家提议说:“咱们别玩游戏了,看看那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吧!”小伙伴们立即响应我的“号召”,齐声答道“好啊!”我们跑到小蚂蚁跟前,蹲下身,一齐睁大眼睛看起了那只小蚂蚁。只见小蚂蚁继续飞快地往前爬着,同时,它那对又细小短的触角不停地摇晃着,好象在探测前方的状况。忽然,小蚂蚁停下了脚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貌,猛然间,它快速地向前爬去。我们随着小蚂蚁前行的方向,也移动了一下自我的身体。“快看!小蚂蚁发现了新大陆!”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一):

一天,我正在阳台上玩叶子。可是,总有人打扰我。我一看,呀!是蚂蚁。于是,又玩起蚂蚁来了。

我突然发现,它们还伴着食物呢,我有一个念头:用水把它们的食物冲走。于是,我拿了一点水,洒在他们身上。太好了,蚂蚁和实物分开了!可是,蚂蚁们等水干了,又把食物搬了起来。我不服气,想:不可能,那小小的蚂蚁,这么可能斗得过我!于是,我把整盆水倒了下去,把蚂蚁都冲散了。可是,它们又等水干了,搬起食物,走向自我的巢。唉,我真拿这些蚂蚁没办法,散了又聚,散了又聚。我只好放了它们这些小蚂蚁。

玩着玩着,我似乎懂得了,大家要团结;还要坚持不懈;还要勤劳;还要……。总之,就是要像蚂蚁的精神学习。大家别看蚂蚁如此渺小,可是,他身上,却具有一些人没有的精神!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二):

世界上,有很多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物,有勤劳的蜜蜂,有活泼的小鸟,调皮的小狗……可是,那弱小、不堪一击的蚂蚁却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启示。

有一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正当抽出饼干时,忽然发此刻阳台的边上,有昨日没吃完的一块小面包,上头有很多小黑点。走近一看,呵,原先是几百只小蚂蚁在把面包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地运回它们的家。这些蚂蚁分工明确,有的在分面包,有的在把面包屑运回家,有的在观察天气情景,保护“运输队”不会遇到危险。这支井然有序的“队伍”就这样继续工作着。

半小时过去了,忽然出现了新的情景,蚂蚁们留下了几只守在面包上,其它蚂蚁都快速回到了蚁巢。几分钟后,突然阴云密布,雷声大作,倾盆大雨轰击着大地。等到雨停,阳光再一次普照大地时,蚂蚁们又继续把面包运回了蚁巢。

我持续观察了大约三个小时,蚂蚁们把面包都运回家了。小小的蚂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滴水能将石穿透,恒心做事必成功。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三):

大自然妙趣横生,给我许多启示和发现。蚂蚁给我的启示是:要团结,团结就能占用困难。

有一次,我在院子里发现了一只蚂蚁,它正围着一颗玉米糖,转来转去。它试着“移”玉米糖。可移不动。我想:蚂蚁要怎样搬走玉米糖呢?

我仔细观察,发现蚂蚁走了。我心里想:蚂蚁去哪儿?它是不是因为食物太大而放弃了?我用目光看着那一颗玉米糖,过了一会儿,我突然看见一群蚂蚁正向那颗玉米糖进军呢!

蚂蚁们围住玉米糖,一步一步向那颗玉米糖逼进,在同一时刻,蚂蚁们齐心协力,轻而易举地把那颗玉米糖给搬了起来,带到洞口。

这下,蚂蚁们又遇到难题了,这么大的玉米糖怎样搬进洞口呢?可是蚂蚁们想了想,就想出办法。一只蚂蚁进了洞,不一会,它就带着成百上千只蚂蚁上来了,蚂蚁们一下子就把玉米糖分成了许多块,每一只蚂蚁搬一块进洞,这样,一块接一块地搬,玉米糖开始一点一点地小了下去,最终,玉米糖最终被蚂蚁们一干二净地搬进了洞里。

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对蚂蚁们来说就像是巨人一样的玉米糖竟然被团结的蚂蚁们搬进了窄小的洞里,太令人惊讶了!

只要团结友爱,齐心协力,无论做多么困难的事情也能成功。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到公园里去玩。在一棵大树旁,我看见有一些黑色的小点子在地上爬,走近一看,原先是一群蚂蚁在地上搬运食物。

我转了转眼珠,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我跑回家,拿了一个杯子,倒满水,就往公园跑,然后我拿起杯子,把里面的水倒在那一群蚂蚁身上。顿时,一小块地方湿透了,蚂蚁们像战场上群龙无首的士兵一样,四处逃窜。有的蚂蚁在水里挣扎,有的蚂蚁动弹不了,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可是,这些蚂蚁并没有死,不一会儿,地上的水干了,那些蚂蚁又重新爬起来用嘴搬运食物,它们可真勤劳啊!简直连命也不要了。我不死心,心想:这些蚂蚁可真顽强呀!于是我又拿来一杯水倒在它们的身上,这下一些蚂蚁在水里拼命的挣扎想爬出来,最终有的蚂蚁使出了吃奶的劲,最终爬出来了,他们赶紧逃之夭夭,我想:这些逃出来的蚂蚁应当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吧!

就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启示。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世界上的人也要像小蚂蚁一样勇敢地应对困难,要不顾一切的去克服困难,不能半途而废。仅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五):

在我小时候,蚂蚁被我称为弱者。每次见到蚂蚁,我都会提起脚踩死它们,从没把它们当成生命。至到今日,我才发现:人类才是真正的弱者!

今日,我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蚂蚁窝。在我要把蚂蚁窝干掉之前,一个主意“跳”进了我的脑袋:先踩死几只蚂蚁让它们痛苦痛苦。说干就干,我提起脚对准一个目标踩下去。哈,给我踩了个“半残”!我正得意洋洋,另外一只小蚂蚁跑了过来,把我的“杰作”抬跑了。我在后面观察着它,它要把我的“杰作”抬到哪呢?

小蚂蚁一向埋头向前跑,我在后面追。突然,小蚂蚁停了下来,它背着“半残”蚂蚁进了一个蚂蚁窝,好久没有出来。

我愣住了:小蚂蚁拼死拼活地跑,不就是为了能让它的同类多活几天吗?它们不是好朋友,不是亲戚,但小蚂蚁去肯帮忙一个陌生人,这不就是我们人类所说的乐于助人吗?一只小小蚂蚁都明白乐于助人,我们人类是不是应当向它学习呢?此刻的人有的被金钱利益所迷惑,连点人性都没有!他们跟蚂蚁比起来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人类啊!亲情才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觉悟吧!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六):

我八岁那年,蚂蚁给我留下了深刻得启示。

那一年,我对蚂蚁出于好奇,用泥土把一个蚂蚁洞埋了起来,然后用脚踩的平平的。正在我的意时,去外边觅食的蚂蚁回来了,它们一看到自我的家被埋住了,就立刻放下食物,挖起自我的家来。

快挖开时,另一个蚂蚁洞的蚁王趁“人”之危,想独吞别人的蚁洞,便立刻派兵去占领那个蚂蚁洞,这个蚂蚁洞去觅食的工蚁大部分去挡住外来的蚁兵,一点儿也不敢放松警惕,一向等那几个剩下的工蚁把洞打通,那个蚂蚁洞最终被打通了,里面的蚁兵出了差不多20只向蚁王的军队进攻时,工蚁才肯退回洞里。

蚁王不肯就此罢休,他就给那个蚂蚁洞门口放了一只大毛毛虫不一会儿,一只蚂蚁出来时发现了这只毛毛虫,它立刻回到洞里,给蚁王说,不到几分钟,从洞里出来了一大片兵蚁,他们像是拼了命跟毛毛虫搏斗着,厮咬着。可是兵蚁自我也好不到哪去,不是死就是伤了,当那只毛毛虫精疲力尽的时候,蚁兵全军进攻,把毛毛虫撕成了碎片,一点一点的运回了家。这时,那个一国的国王才明白自我打可是人家,所以他只能撤退

蚂蚁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七):

今日早晨,我走过一个小院子,突然发此刻小院的墙脚下有许蚂蚁。我再仔细一看,原先它们是在搬运一只死了的螳螂。看着它们就要把螳螂搬到洞口了,我心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我把螳螂移远了许多。当我回来时,我看到的一切竟使我瞠目结舌——螳螂竟然被蚂蚁们搬到了洞口边缘。我不忍心再打搅它们了,它们是一群永不言败的勇士。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八):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是爷爷最爱唱的歌,每当听到这激昂的旋律,他总是充满力量,好象年轻了好几岁。然而我听了,总会问爷爷:“为什么力量是铁,力量是钢?”爷爷都是笑而不答。

今日,我随手拿了一本课外读物,仔细阅读《蚂蚁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它说的是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而当水灾泛滥时,一群群蚂蚁又快速抱成一个“蚁球”,随波漂流,待到靠岸时,它们就奇迹般的得救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蚂蚁,深深被它们具有的那种团结协作精神所感动,我不禁要为这可爱的小生命喝彩。称它们为勇士,也许一点可是分。之后爷爷告诉我:“这就是团结协作的力量,这力量足以抵挡火与水的考验。”

蚂蚁的启示作文(十九):

听了爷爷的话,我渐渐明白团结的意义了。从中国近五千年历史看,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是一向在发扬吗?远的不说,就说说近百年吧!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解放时期,千千万万个解放军将士正是有了这种团结精神才得以战胜敌人,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了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在中华民族的和平年代,也正是因为蚂蚁的坚韧,才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没有硝烟战斗胜利,生活的安宁得以保证,生活的水平得以提高;当洪水泛滥时,千万个人民子弟兵,用血肉的身躯,筑成钢铁般的长城,牺牲了自我年轻的生命,从而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无数个“白衣天使”应对着死神的淫威,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奏响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嘹亮凯歌,从而战胜了“瘟神”,使团结精神在新形势下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和锤炼。这才是铁的力量,钢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此刻我最终明白了。

当我再次看到这些活生生的小勇士时,我不觉得它们是那么渺小,微不足道。相反,它们在我心里变得异常高大。看着它们,我不禁感叹道:“人心齐,泰山移”,同学们,让我们协起手,为中华民族的建设而不懈奋斗吧!

蚂蚁的启示作文(二十):

一个小伙伴兴奋地叫起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也发现了小蚂蚁发现的新大陆。原先是我刚才吃面包掉的渣!小蚂蚁爬到面包渣上,把触角摆成“Z”字形,两脚向前,摆出一副即将参加战斗的样貌。不一会儿,成百上千的黑压压的蚂蚁大军浩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来到面包渣前,开始了它们的战斗。它们好象各自有分工:最大的蚂蚁是“国王”,稍大点的蚂蚁是“大臣”,较小的蚂蚁是“士兵”。接下来,蚂蚁大军中的一只蚂蚁爬上了面包渣,和先前那只“侦察兵”蚂蚁会合,并各自摆动触角,仿佛在交谈着什么。然后,蚂蚁大军开始搬运面包渣。只见它们兵分两路纵队,一路纵队搬运,一路纵队协助,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整个搬运食物大军整齐、有序。不一会儿,蚂蚁大军就把它们的战利品——面包渣搬完了。看着蚂蚁大军远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小小蚂蚁,竟能搬动比自我身体大许多倍的食物,究竟靠的是什么?这时候,小伙伴中一个被称为“大百科”、“万事通”的江欣泽走了过来,拍拍我的肩,说:“你是不是有什么疑问?”我说出了自我心中的疑团,他想了想,告诉我:“蚂蚁觅食一靠智慧,二靠团结,三靠合作,明白了吗?”我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是呀!众人拾柴火焰高。小小的蚂蚁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也要学会团结,学会合作,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

· ·

· ·

· ·

· ·

· ·

· ·

· ·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2

忽然,我看见一群蚂蚁整整齐齐排成一列往楼上爬.我早听说下雨时蚂蚁就要往高处爬,今天就偶遇到了.

只见一群蚂蚁整齐地往前走,没有一个掉队.那成千成万的蚂蚁排成一列的场面蔚为壮观!

我联想到了我们人类,我们是不是应该也要团结一致呢?一只小小的蚂蚁都能如此配合,那我们呢?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3

【关键词】蚁群算法;自主复制;最短路径

1.引言

随着智能交通概念的发展和应用,在城市交通网中查找最短路径问题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最短路径是指在一个权值图中找出两节点之间拥有最小权值的路径。许多学者都对最短路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小收获,如经典的Dijkstra算法。蚁群算法[1]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模拟进化算法,本文将改进蚁群算法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2.蚁群算法简介

2.1基本原理

蚁群算法是通过模拟自然界蚂蚁觅食行为来求解优化组合问题的仿生算法。意大利学者m.Dorigo于1992在博士论文中第一次提出蚁群算法概念。其原理在于:自然界的蚂蚁群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会在途经道路上释放信息素,并根据道路已有信息素选择路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道路信息素浓度不断更新和消散而最终收敛于某条最短路径,此过程表现出了蚂蚁群体自组织、自动学习的能力。算法本质是一种正反馈机制[2],蚂蚁倾向于选择信息素浓度较大的路径作为自己移动方向。因此环境是否变化,蚁群总能挑选合适路径,实现选择最短路径的目的。

2.2数学模型

设定标记[3]如下:m表示蚁群个体数量;dij表示位置i和j之间的距离;ηij(t)表示启发函数,即由位置i转移到j的启发程度;τij(t)表示t时刻边(i,j)上信息素量,τij(t)=C,C取常数;Δτij表示一组蚂蚁遍历完成后位置i到j间新产生的信息素量;pijk表示蚂蚁k的转移概率,j是未访问的节点;tablek表示蚂蚁k下一步允许运行的节点集合。

①初始时刻t=0,各条路径信息素浓度相等,蚂蚁k在运动过正中根据各条路径信息素浓度计算转移概率

其中α是信息启发因子,β是期望启发因子,然后蚂蚁k会根据概率p选择下一步节点,其中pijk表示该节点被蚂蚁k选中的概率。

②为了防止路径信息素过多造成残存信息屏蔽启发信息,在一组蚂蚁遍历完成后,要对残存信息素进行更新[4],更新规则为:

其中ρ(ρ∈[0,1))表示信息素挥发系数,Δτijk(t)表示本轮循环中蚂蚁k在位置i和j之间新增的信息素量,Q表示信息素强度,Lk表示本轮循环中蚂蚁k走过路径的总长度。

③经过若干轮的循环之后,该算法会收敛,蚂蚁在信息素正反馈的指引之下最终会选出一条优化路径作为全局最优解。

3.改进蚁群算法算法

3.1蚁群算法的不足

蚁群算法是一类基于多主体智能算法,然而利用蚁群算法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下两类问题[5]:

蚁群算法在搜索过程中使用多次迭代,且每次迭代需要多只蚂蚁共同搜索,并需要对比分析多次迭代结果,降低了算法收敛速度。

算法过度依赖信息素的正反馈作用,随着信息素浓度的增强,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即搜索循环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局部产生的信息素浓度增加,造成蚂蚁个体都趋向于局部最优解,降低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降低蚁群算法的迭代次数和增强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本文提出了自主复制蚁群算法。

3.2自主复制蚁群算法

自主复制蚁群算法(aC-aCo)是改进蚁群的转移策略,在传统蚁群算法中,蚂蚁面临多条路径时是通过自身设定的转移函数挑选出某条路径作为下一跳选择,其选择过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是蚂蚁的随机选择会影响到其他蚂蚁个体,显然为了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必须降低其影响的程度,所以aC-aCo算法设定当蚂蚁面临多条路径选择时,会根据选择路径的数量自主复制出相同数目的蚂蚁个体,每条蚂蚁选择其中一条道路作为自己的选择,同时蚂蚁分泌一种标记信息素用于标记该道路已经被经过,标记信息素的作用是禁止其他蚂蚁在随后的时间内经过该路径。具体描述[6]如图1所示:

(1)蚂蚁记录自己经过的所有节点以及下一跳节点的信息,且蚂蚁爬行匀速爬行。

(2)初始时刻,从起始节点p1处派出一直蚂蚁a1,并在p1处分泌标记信息素。

(3)某一时刻蚂蚁at到达下一跳节点pK,如果节点pK没有信息素痕迹则蚂蚁at分泌标记信息素,如果已经存在标记信息素,则杀死蚂蚁at。

(4)某一时刻处于节点pt处的蚂蚁at面临n条路径选择时,蚂蚁at复制产生aa,ab,ac,ad…an,共计n个蚂蚁,并杀死蚂蚁at,新产生的蚂蚁选择n条路径中的某一条作为自己前进路线。

(5)重复3、4步,直至某只蚂蚁ao到达终止节点pm后,终止程序。此时蚂蚁ao经过的路径即为最短路径的解。

3.3仿真结果及分析

仿真参数如下,模拟一个规模n*n的表格,表格左下角为起始点,右上角为目的点,赋予表格的每条边一到十随机不等的权值,设定蚁群算法最大迭代次数10次,蚂蚁个数20只,信息启发因子为0.5,期望启发因子为1,初始时刻道路信息素浓度为0,信息素挥发因子为0.3,使用aC-aCo算法和蚁群算法模拟寻路过程,并统计算法消耗的时间及最终路径的权值大小,仿真数据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时间特性上,aC-aCo算法消耗的时间明显低于蚁群算法,且随着网格规模的不断增大,算法消耗时间基本呈现线性增长,这是因为算法自身采取的分裂策略和标记信息素策略,减少了蚁群迭代次数和重复搜索的可能,降低了指数级增长可能性,提高了算法的性能。此外在道路权值方面,采用aC-aCo算法最终解的权值也普遍低于蚁群算法,这主要是因为蚁群算法在搜索过程中存在局部最优的可能,而在全局范围内失去了最优特性,但是自主复制蚁群算法的分裂策略增强了全局搜索能力,实现了真正的最短路径。

4.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最短路径的改进蚁群算法——aC-aCo,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使用该算法能够在在较短的时间内求的更加合理的最短路径问题的解,比传统蚁群算法具有更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marcoDorigo,LucamariaGambardella.antcoloniesforthetravellingsalesmanproblem[J].Biosystems,1997.

[2]林海波,颜学峰,钱锋.基于蚁群算法的tSp的改进求解算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2.

[3]程世娟,卢伟,陈虬.基于蚁群算法的最短路径搜索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21.

[4]张杰慧,何中市,王健,黄学全.基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组合式特征选择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21)6.

[5]黄贵玲,高西全,靳松杰,谈飞洋.基于蚁群算法的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4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花园的草坪上看见了一个蚁穴,我正想看看蚂蚁是怎样搬东西的,于是跑回家拿了几粒花生米来,放在蚁穴前,心想:过一会应该会有蚂蚁来搬吧。

正如我所料,不一会,一只小蚂蚁看见了这粒又香又大的花生米,它禁不住引诱,急忙跑了出来,东看看,西瞧瞧,于是想把这粒花生米搬走,可是它怎么搬也搬不动,我看了看,想伸出手去帮它,可是,就在这时,又出现了一只蚂蚁,我沿着它来的路线一看,原来它是从另一头蚁穴来的,显然比小蚂蚁大得多。一场大战开始了,它们为了一粒花生米互相撕咬,争夺。

我看不下去了连忙又扔了一粒花生米下去,希望它们能停止战斗,可它们无动于衷,继续撕咬着,争夺着……

我正想要不要去帮它们呢?就在这时两只蚂蚁的伙伴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走来,它们个个来势凶猛,准备和对方战个你死我活。

真正的战斗才开始,一群蚂蚁冲向另一群蚂蚁,形成一片混乱,他们打起来了,为了食物,它们努力奋战。到底会是哪方赢呢?我津津有味地看着。

可最后还是蚁穴离花生米比较近的蚂蚁群获胜了,毕竟它们兄弟来的比较多,最后还把那两粒花生米抬了回去,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5

一、蚁群算法的基本模型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tSp问题为例说明蚁群算法的基本模型,对于其它问题,可以对此模型稍作修改,便可应用,首先引入以下符号:

――蚁群中蚂蚁的总数目;

――tSp规模(即城市数目);

――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

――时刻位于城市的蚂蚁数;

――时刻蚂蚁从城市转移到城市的期望度,为启发式因子.在tSp问题中,称为能见度;

――时刻在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径上的信息素量,在算法的初始时刻,将只蚂蚁随机放在个城市,并设各条路径上的信息素量(为常数);

――时刻蚂蚁从城市转移到城市的概率.在城市的蚂蚁选择路径时按概率决定转移方向,即

式中和分别表示路径上的信息素量和启发式因子的重要程度,用表示当前蚂蚁已走过的城市,={1,2,3,…,n}-,表示蚂蚁下一步允许选择的城市(人工蚂蚁有记忆功能,这是实际蚂蚁所不具备的)。

为了避免残留信息素过多而引起启发信息被淹没,在每只蚂蚁走完一步或者完成对个城市的遍历后,要对各条路径上的信息素进行如下调整:

式中表示信息素残留系数,为了防止信息素的无限积累,的取值范围应在0到1之间,表示在本次循环后留在到路径上的信息素增量,表示第只蚂蚁在本次循环中留在路径上的信息素量。

二、基本模型的实现步骤

从蚁群算法的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蚁群寻找最短路径实际上是一个递推过程,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tSp问题为例来阐述蚁群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第一步:初始化.令时间,循环次数设置最大迭代次数的值,将只蚂蚁随机放到个城市,并将每只蚂蚁的出发点城市号放入禁忌表中.令(为常数),,设定、、的值;

第二步:;

第三步:对所有蚂蚁,以当前城市为起点,选择下一个要去的城市,首先从个城市中找到每只蚂蚁未走过的城市(即),蚂蚁个体根据状态转移概率公式(3-1)计算概率,选择概率最大的城市号前进;

第四步:修改禁忌表指针,即将每只蚂蚁到达的新城市号移到该蚂蚁个体的禁忌表中;

第五步:若禁忌表未满,即城市未遍历完,则跳到第三步继续执行,否则执行第六步;

第六步:根据式(3-2)和式(3-3)更新每条路径上的信息量;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6

关键词:蚁群算法运输问题大规模

中图分类号:tp3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35-01

运输问题是一类应用广泛的现实问题。康特洛维奇和希契科克对于该问题进入了深入的研究,故而运输问题又称为“康-希问题”。对于运输问题,最经典的数学模型如下:设某种物资有m个产地ai,其产量分别为ai,i=1,2,...,m。有n个销地Bj,其销量分别为bj,j=1,2,...,n。已知由产地ai到销地Bj运输单位物资的运价为cij。现在要确定总运费最小的运输方案。本文主要考虑现实中粮食收购点向粮食存储仓运输的问题。

1推广运输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用决策变量xij表示产地ai到销地Bj的运量,对应的数学模型可以归结为如下:

由上可见,运输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当然可以用经典的单纯形法求解,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一般利用表上作业法,从而更简单更有效的解决。

本文针对现实中粮食收购点向粮食存储仓运输的问题,由于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即没有产销的约束,所有的粮食都可以被收购。同时,不同的粮食存储仓收购的价格不一样,与粮食收购点的路程不一样会导致运输成本不一样。设S={s1,...,sm}是所有粮食收购点的集合,D={d1,...,dn}是所有粮食存储仓的集合。S,DV,其中V是所有的节点结合。G=(S∪D,Ω)是一个路径的网络,Ωe是所有链接S,D两个集合的所有可行路径,Volij是Si到Dj的运输量,VCij是对应的可变成本。对应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Vol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运输量。Bij是一个0,1变量,用来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边是否被选取。e表示网络中的所有节点,t表示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的节点集合。约束条件主要是对于每一个节点而言,必须是进出平衡的。而最短路进问题随着路径的增多,起计量指数增加。为了求解这个优化问题,引入智能算法-蚁群算法来解决。

2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蚂蚁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对于路径选择优化而提出的一种群智能算法,最初主要对于解决tSp问题。基本蚁群算法寻优机制包含两个基本阶段:适应阶段和协作阶段。在适应阶段,各候选解根据积累的信息不断调整自身结构,路径上经过的蚂蚁越多,信息量越大,则该路径越容易被选择;时间越长,信息量越小;在协作阶段,候选解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以期望产生性能更好的解。

bi(t)表示t时刻位于元素i的蚂蚁数目;τij(t)为t时刻路径(i,j)上的信息量;n表示tSp的规模;dij表示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m为蚁群中蚂蚁的总数目,则m=Σ(bi(t)|i=1,2,…,n);pkij(t)表示在t时刻蚂蚁k由元素(城市)i转移到元素(城市)j的状态转移概率;

在初始时刻各条路径上信息量,并设τij(0)=const,蚂蚁k(k=1,2,…,m)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各条路径上的信息量决定其转移方向。这里用tabuk(k=1,2,…,m)来记录蚂蚁k当前所走过的城市,集合随着tabuk进化过程作动态调整。在搜索过程中,蚂蚁根据各条路径上的信息量及路径的启发信息来计算状态转移概率。

allowedk={C-tabuk}表示蚂蚁k下一步允许选择的城市;α为信息启发式因子;β为期望启发式因子,其值越大,则该状态转移概率越接近于贪心规则;启发函数ηij(t)=1/dij;显然,该启发函数表示蚂蚁从元素(城市)i转移到元素(城市)j的期望程度。

为了避免残留信息素过多引起残留信息淹没启发信息,在每只蚂蚁走完一步或者完成对所有n个城市的遍历后,要对残留信息进行更新。由此,t+n时刻在路径(i,j)上的信息量可按如下规则进行调整:

式中,ρ表示信息素挥发系数,则1-ρ表示信息素残留因子,为了防止信息的无限积累,ρ的取值范围为:[0,1);τij(t)表示本次循环中路径(i,j)上的信息素增量,初始时刻τij(0)=0,τijk(t)表示第k只蚂蚁在本次循环留在路径(i,j)上的信息量。

3改进蚁群算法求解推广运输问题

3.1蚁群算法的改进

传统的蚁群算法都是蚂蚁随机的从出发地搜索到目的地。本文基于两边向中间搜索的策略,在产地到销地各放置相应个数的蚂蚁,同时向中间搜索。搜索过的节点放入禁忌表,如果有两个蚂蚁搜索到同一个节点,本次搜索过程完毕。这样通过两组蚂蚁独立的搜索,一方面增强了搜索的随机性,一方面加快了算法收敛的速度,可以更快更优的求解。

3.2算法流程

Step1:利用改进蚁群算法,不考虑运输量,求解最短路径。

Step2:按产地到销地最大化配送。已空的产地或则已满的销地划去。

Step3:重复1,2,直到所有的产销配送完成。

通过问题求解,我们会发现,其实传统的运输问题是推广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即考虑产销地的单位物资运价是固定的。推广之后,更有灵活性和实际意义,因为一般只可以知道单位物资单位路程的运价。

参考文献

[1]马宇红,姚婷婷,张芳芳.多车场多车型车辆调度问题及其遗传算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2):107-114.

[2]谢金宝.有供需要求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及算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9,(5).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7

abstract:intheprocessofprintcircuitboard(pCB)production,thesurfacemountisanextremelyimportantstep,itsspeeddirectlyaffectstheproductionefficiency.thisarticlemainlyaimsatthesurfacemounttechnologyquestionandcarriesontheantalgorithmoptimizationtosurfacemounttechnologyoptimization,andproposestheimprovementstrategy,causesittobesuitabletothesurfacemount.

关键词:贴片机;路径优化;蚁群算法

Keywords:surfacemount;routeoptimization;antalgorithm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148-03

0引言

随着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表面组装技术(Smt)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今在我国投入使用的表面组装生产线的数量已经相当庞大。表面组装生产线的使用,使得电子产品装配较之手工装配发生了质的飞跃,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可靠性增强,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为厂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人们也对表面组装设备提出更多的要求,提高表面组装生产线的装配效率就是其中之一[1]。

本文对贴片机装配工艺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对包含多个贴片头、多种类型元件的印刷电路板(pCB)贴装工艺提出一种性能较好、复杂度较低、易于实现的优化方案,以缩短pCB的装配时间,提高Smt系统的生产效率。

1贴片机的工作过程

无论是全自动贴片机还是手动贴片机,无论是高速贴片机还是中低速贴片机,它的总体结构均有类似之处,图1是一种通用贴片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考虑到现今应用最多的是四嘴贴片机,本文以四嘴贴片机为例进行论述。

其工作过程如下:pCB由传送带入口送入,传送带将pCB送到工作位置并夹紧。然后,贴装头根据系统的拾取贴装数据执行贴装操作。首先贴装头移动至喂料器(即元器件拾取位置),吸嘴吸取4个元器件,然后贴装头移动到第1个器件的装配位置将器件1贴装,再移动至第2个器件贴装的位置将器件2贴装,直至4个器件贴装完毕。完成这样一组元器件拾取和贴装动作的过程,称为拾取贴装循环。然后贴装头又移动元器件喂料器上拾取下一组4个要贴装的元器件,再移到pCB的贴装位置上分别完成这4个元器件的贴装。在整个pCB贴装过程中,贴装头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拾取贴装循环,直到pCB上的所有待贴装元器件全部贴装完毕。其间,在处理尺寸不同的元器件时,如果贴装头上的当前吸嘴不能拾取某种尺寸的元器件时,贴装头还必须运动到换嘴站自动更新吸嘴或者是暂停操作,让操作人员手动更换吸嘴[2]。

因此,合理安排元器件贴装次序,优化贴片机贴装路径,缩短贴装时间,必然有益于提升表面组装生产线的装配速度。贴片机贴装路径优化问题描述如下:已知印制板上各个元器件的装配位置,寻求一个贴片机头遍历这些装配位置的路径,要求开销最小。该问题与典型的tSp问题相似,tSp的简单形象描述是:给定n个城市的集合{0,1,2,…,n-1}及城市之间环游的花费Cij(0in-1,0jn-1,i≠j)。tSp问题是指找到一条经过每个城市一次且回到起点的最小花费的环游。若将每个顶点看成是图上的节点,花费Cij为连接顶点Vi,Vj边上的权,则tSp问题就是在一个具有n个点的完全图上找到一条花费最小的回路。

2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蚁群算法(antColonyalgorithm,aCa)是继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禁忌搜索(tabuSearch)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元启发式搜索算法以后的又一种应用于组合优化问题的启发式搜索算法[3]。蚂蚁属于群居昆虫,个体行为极其简单,而群体行为却相当复杂。相互协作的一群蚂蚁很容易找到从蚁巢到食物源的最短路径,而单个蚂蚁则不能。数学及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和工程师把这种超越生物本身的模型转化成了一项有用的优化和控制算法――蚁群算法。

基本蚁群算法的寻优机制包括两个基本阶段:适应阶段和协作阶段。在适应阶段,各候选解根据积累的信息不断调整自身结构,路径上经过的蚂蚁越多,信息量越大,则该路径越容易被选择;时间越长,信息量会越小。在协作阶段,候选解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以期望产生性能更好的解。

3蚁群算法应用于tSp问题的数学某型

设bi(t)表示t时刻位于元素i的蚂蚁数目,τij(t)为t时刻路径(i,j)上的信息量,n表示tSp规模,m为蚁群中蚂蚁的数目,则m=b(t);Γ=τ(t)ci,cjC是t时刻集合C中元素(城市)两两连接lij上残留信息的集合。在初始时刻各条路径上信息量相等,并设τij(0)=const,基本蚁群算法的寻优是通过有向图g=(C,L,Γ)实现的[4]。

蚂蚁k(k=1,2,…,m)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各条路径上的信息量决定其转移方向。这里用禁忌表tabukkk(k=1,2,…,m)来记录蚂蚁k当前所走过的城市,集合随着babuk进行过程作动态调整。在搜索过程中,蚂蚁根据各条路径上的信息量及路径的启发信息来计算状态转移概率。p(t)表示在t时刻蚂蚁k由元素(城市)i转移到元素(城市)j的状态转移概率

p(t)=,ifj∈allowed0,else(1)

式中,allowedk=Ctabuk表示蚂蚁k下一步允许选择的城市;α为信息启发式因子,表示轨迹的相对重要性,反映了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所积累的信息在蚂蚁运动时所起的作用;β为期望启发式因子,表示能见度的相对重要性,反映了蚂蚁在运动过程中启发信息在蚂蚁选择路径中受重视程度;η(t)为启发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η(t)=(2)

式中,d表示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5]。

经过n个时刻,当蚂蚁完成了一次循环之后,在进行下一次环游之前,计算每一只蚂蚁所走过的路径长度,并保存最短路径L=min(L,k=1,2,…m)。此时,信息素的更新过程被引发。信息素更新时,首先所有路径上信息素量都按照一个统一的比例减少,以模拟信息素的挥发;之后蚁群中的每只蚂蚁都按照一个和它在该次环游中所求得解的质量(如:经过路径总长度)有关的函数释放相应份量的信息素到相应路径上。

用参数1-ρ表示信息素挥发程度,蚁群每完成一次环游,各路径上的信息素含量应根据式(3)作调整:

τ(t+n)=(1-ρ)•τ(t)+Δτ(3)

Δτ=Δτ

Δτ=f(L)当第k只蚂蚁在时刻t和t+1之间经过ij时0其它(4)

其中,Δτ表示第k只蚂蚁在本次环游中留在路径ij上的信息素含量,Δτ表示本次环游中路径ij上的信息素的增量,Lk表示第k只蚂蚁在本次环游中所走过的路径的长度。

之后,蚁群进入下一轮环游。当环游次数达到设定值m时算法结束,最短路径为Lmin=minLk。

4表面贴装路径优化问题建模

对于表面贴装路径优化问题来说,贴装序列的优化与贴装路径的优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贴装过程的核心就是取贴循环,包括取料、校正和贴放三个步骤。

4.1简化问题为了便于研究将贴片机结构做适当简化,设定贴片机拾取元器件都在同一位置完成,且每次取四个元器件,并根据实际问题增加一些约束:

①由于抛料率非常低(

②贴片头的移动速度为一常数,忽略加(减)速对循环时间的影响。

③喂料器容量足够,保证每次都能成功吸到元件。

④仅有在B点正下方一个喂料器。

⑤忽略从取料(点a)到CCD(点B)的时间。

⑥每次换吸嘴使用的时间相同,即花销相同。

记G=(C,a,d)为赋权图,C=C,C,…C为顶点集(即元件所在位置坐标),其中v0为贴片头初始位置,n为元件总数,a为边集,各顶点间的权值为dij(dij>0,dij≠∞,i,j∈V),每个贴片头的吸嘴数为4。若共产生K条路径来解决此问题,则用集合Rk表示第k条路径,nk为该集合中元件的个数,集合中的元素rki表示在第k条路径中第i个被贴装元件的序号。令r=r=0表示贴片机贴片头初始位置v0。

则贴片机贴装路径优化问题归纳为:寻找元器件贴装的次序C,C…,C,使得以下的目标函数最小。

F(C)=d(C,C)-d(C,C)+d(C,C)+d(C,C)+is(5)

式中:Ci(i=1,2,…,n)代表第i个装配的元器件的坐标;d(Ci,Ci+1)表示两装配位置之间的几何距离,其中d(Ci,Ci+1)=,C0表示贴片机拾取元器件位置的坐标,s表示换吸嘴时的花销,i表示换吸嘴的次数[6]。

4.2算法改进因为贴片机在装贴期间,处理尺寸不同的元器件时,如果贴装头上的当前吸嘴不能拾取某种尺寸的元器件时,贴装头还必须运动到换嘴站自动更新吸嘴或者是暂停操作,让操作人员手动更换吸嘴。为了减少更换吸嘴所用的花销,在每次选择要贴装的元器件时,即选择下一个路径时,优先选择使用同类吸嘴的元器件。因此修改状态转移概率公式(1)为

p(t)=,ifj∈allowed0,else(6)

与公式(1)相比增加了[uij(t)]γ,其中γ为期望启发式因子,表示换吸嘴的花销的相对重要性,反映了贴片机在装贴过程中启发信息在选择贴片顺序中的受重视程度,其值越大,则该状态转移概率越接近贪心规则:uij(t)为启发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uij(t)=(7)

为Sij从第i个贴片位置向第j个贴片位置转移时,需要换吸嘴的时间花销。更换吸嘴的花销越大,则uij(t)越小,选择概率p(t)越小。

无论以何种方法更新信息素,都可能导致搜索停滞。若在某个贴装位置上的选择的信息素轨迹量明显高于其他的选择,停滞现象就会发生。若根据式(6)进行概率选择,贴片机将更倾向于这个解元素,使得该元素上的信息素量进一步增强,从而贴片机将重复建立同一个解,对搜索空间的探索将停止。为了避免这一状态,对信息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限制,使任何一个τij,都有τminτijτmax。在这里令τ=•,τ=,p为构造最优解的概率。因此经修改的轨迹信息素的更新方程如下:

τij(t+1)=ρτij(t)+Δτij(t)(8)

Δτij(t)=Δτ(t)(9)

其中,Δτ(t)表示第k次贴装路径循环在本次循环中留在路径上(i,j)上的信息量[7]。在改进的算法中,如果第k次循环中贴片机经过了(i,j),则Δτ(t)=,否则,Δτ(t)=0。公式中,Q表示信息素的强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算法的收敛速度;Lk表示第k次循环中所走的路径的总长度与更换吸嘴所用的花销的总和。

4.3算法的实现步骤①参数初始化。令时间t=0和循环次数nc=0,设置最大循环次数ncmax,将m只蚂蚁置于n个元素上,初始化有向图每条边(i,j)权数和是否需要额外开销的标志位(即元素的尺寸是否相等,是否需要更换吸嘴),以及每条边的信息量τij(t)=const,其中const表示常数,且初始时刻τij(0)=0,初始化τmax,τmin。初始化额外花销(即更换吸嘴的花销)cost,ik第k只蚂蚁的额外开销(即更换吸嘴)的次数,初始化为0。②循环次数ncnc+1。③蚂蚁的禁忌表索引号k=1。④蚂蚁数目kk+1。⑤蚂蚁个体根据状态转移概率公式(6)计算的概率选择元素j,ikik+(i,j)的额外开销,j∈C-tabus,并记录当前的最好解。⑥修改禁忌表指针ss+1,即选择好元素之后将蚂蚁移动到新的元素,并把该元素移动到该蚂蚁个体的禁忌表中。⑦若集合C中元素未遍历完,即k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k•m•n2)。

5结束语

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模拟进化算法,其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将改进的蚁群算法应用到贴装机的路径优化中去,根据贴装机的拾取贴装循环提出了适应于贴装机路径优化的数学模型,考虑贴装头往返于取料点和元器件之间的路径,从而使贴装头的总体运动路径最短,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8]但是,针对多贴片头,多喂料器、单生产线多机平衡、多机多生产线平衡优化等问题,还有待下一阶段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曾成,徐红.贴片机贴装路径优化研究.现代制造工程,2007,(3):81-83.

[2]宣大荣,韦文兰,王德贵.表面组装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3]段海滨.蚁群算法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43.

[4]Colornia,Dorigom,maniezzoV,etal.Distributedoptimizationbyantcolonies[a].proceedingsofthe1steuropeanConferenceonartificial,1991,134-142.

[5]LeUmC,wonGH,JiZ.planningofcomponentplacement/insertionsequenceandfeedersetupinpCBassemblyusinggeneticalgorithm[J].Journalofelectronicpackaging,1993,115(4):424-432.

[6]eLLiSSKp,ViteSFJ,KoBZaJe.optimizingtheperformanceofasurfacemountplacementmachine[J].ieeetransactionsonelectronicspackagingmanufacturing,2001,24,(3):160-170.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8

关键词:智能算法;蚁群算法;模式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53-03

蚁群算法是一种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算法。这种算法由marcoDorigo于1992年提出,其灵感源于蚁群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总是能找到一条从食物到蚁穴之间的最短或最优路径这一现象。蚁群算法具有鲁棒性强、全局搜索、并行分布式计算、易于与其它问题结合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车辆调度问题、车辆路径问题、分配问题、子集问题、网络路由问题蛋白质折叠问题、数据挖掘、图像识别、系统辨识等。

1蚂蚁的觅食策略―不等长双桥实验

下图表示蚂蚁觅食时选择行走路径的过程,图1(a)为蚂蚁选择不同的路径觅食;图1(b)显示绝大多数蚂蚁选择了最短的路径;最终有80%以上的蚂蚁最终选择了最优路径如图1(c)显示。

该结果的原因是蚂蚁能够分泌并感知一种信息素,以进行信息传递。蚂蚁会在途经的路径上留下这种信息素,其它蚂蚁和自身都能够感知这种信息素,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运动方向。在该实验中,选择最短的路径的蚂蚁先回蚁巢,这样在最短路径会有更多的信息素,从而诱使蚁穴中其它蚂蚁选择短路径,因此蚁群集的体行为便表现出一种信息正反馈现象。

大量蚂蚁的集体行为主要有三点:

1)正反馈:这是基于信息素的释放和感知来实现的。某一路径上走过的蚂蚁越多,信息素就越浓,诱使其它蚂蚁选择短路径,从而能快速发现最优的解。

2)负反馈:负反馈是基于信息素的挥发来实现的。信息素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从而避免某些路径上信息素过多,使算法早熟,陷入局部最优解。

3)启发式信息:在蚁群算法中构造一个启发信息,它有助于通过搜索过程找到可行解。

2蚁群算法―商旅问题

蚁群智能算法中把具有简单功能的工作单元看作蚂蚁,即构造人工蚂群,来优先选择信息素浓度大的路径,来解决最优化问题。人工蚁群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同时,人工蚁群在选择下一条路径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按一定算法规律有意识地寻找最短路径。例如在tSp问题(travellingSalesmanproblem商旅问题)中,当前城市到下一个城市的距离可以预先知道。

ntSp问题引入

比如有一位商人,他想访问中国的某些城市,要求:

1)所走路程最近。

2)每个城市只能访问一次。

3)从某城市出发,最后回到该城市。

ntSp问题引入原因:

1)直观,易理理。

2)tSp是典型的组合问题,常用来验证一些算法的有效性。

3)蚁群算法很适合这类最短路径问题问题。

n蚂蚁具有的特征:

1)在从城市i到j的过程中在边(i,j)上释放信息素。

2)禁止蚂蚁重复访问城市。

3)访问下一个城市的概率是两城市间和连接两城市的路径上存有轨迹量的函数。

简单蚂蚁算法的流程图:

1)蚁群a(t)初始化。

2)对每只蚂蚁的适应度做评价。

3)对蚂蚁所经历的路径按照一定的比例释放信息素。

4)根据路径的信息素浓度和自己的判断选择合适的路径。

5)信息素浓度会随着时间不断下降。

其中,信息素的浓度用[Q]表示,它是一个常数;第[k]只蚂蚁在本次循环中所走过的路径的总长度用[Lk]表示。

3tSp问题蚁群算法伪代码实现

伪代码(pseudocode)是一种算法描述语言。使用伪代码的目的是为了使被描述的算法可以容易地以任何一种编程语言(pascal,C,Java,etc)实现。因此,伪代码必须结构清晰、代码简单、可读性好,并且类似自然语言。

proceureaS

foreachedge

setinitialpheromonevaluet0

endfor

whilenotstop

foreachantk

randomlychooseaninitialcity

fori=1ton

choosenextcitywithprobability

endfor

endfor

computethelengthCkofthetourconstructedbythekthant

foreachedge

updatethepheromonevalue

endfor

endwhile

printresult

endprocedure

参考文献:

[1]杜立峰,牛永洁.蚁群算法在matLaB中的实现.信息技术[J].2011(6):115-118.

[2]张丽,刘希玉,李章泉.基于蚁群算法的聚类优化[J].计算机工程,2010,36(9):90-192.

[3]朱峰,陈莉.一种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J].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5(6):33-135.

[3]程晔.基于蚁群优化神经网络的比较购物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

[4]刘志刚基于敏捷模式的生产车间计划与调度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

[5]改进蚁群算法在乳品企业原奶车辆运输路径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

[6]杨丽.基于低压载波电力线数据传输协议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9

关键词:蚁群算法;蚁密系统;蚁量系统;蚁周系统;信息素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5-11324-02

1前言

蚁群算法(antColonyalgorithm)[1]是20世纪90年代由意大利学者Dorigom等首先提出并称之为蚁群系统(antColonySystem)。它是一种基于种群的模拟进化算法,具有很强的全局优化能力和本质上的并行性。该算法用于解决tSp问题[2]、JSp问题[3]、Qap问题[4],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以tSp问题为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蚁群系统的性能及参数设置,最后归纳出一种参数优化规则,对蚁群系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本蚁群算法

tSp问题是一种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平面上n个城市的tSp问题为例来说明蚁群算法模型[5,6]。

在算法开始时,m只蚂蚁按某种规则(如随机)置于n个城市上,位于城市i上的蚂蚁以p(t)为概率函数选择下一个城市。公式(1.1)给出蚂蚁k由城市i转移到j的概率。

其中,tabuk(k=1,2,…m)用来记录蚂蚁k当前所走过的城市,τij(t)表示t时刻在城市i与j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ηij(t)表示蚂蚁从城市i转移到城市j的期望值。启发函数α和β反映了信息素和启发函数的相对重要性。

在每只蚂蚁走完一步或完成一次搜索循环后,要按一定规则对路径上的信息素进行更新。在t+n时刻,路经上的信息素可以按公式(1.2)的规则进行调整。

其中,ρ(0≤ρ

2蚁群系统模型

2.1三种蚁群系统模型

在对不同性质的问题求解时,蚁群算法模型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根据信息素更新策略的不同,Dorigom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蚁群算法模型[7],分别称为蚁密系统(ant-DensitySystem)、蚁量系统(ant-QuantitySystem)和蚁周系统(ant-CycleSystem)。

在蚁密系统模型中,一只蚂蚁在经过路径(i,j)上释放的信息素增量为Q(Q为常量),如公式(2.1)所示。

在蚁量系统模型中,一只蚂蚁在经过路径(i,j)上释放的信息素增量为Q/dij,如公式(2.2)所示。

公式(2.2)中Q是常量,dij表示城市i、j之间的距离,信息素增量与路径(i,j)的长度成反比。

在蚁周系统模型中,用Δτ(t,t+n)表示蚂蚁k所走过的路径上信息素增量,如公式(2.3)所示。

其中,(t,t+n)表示蚂蚁经过n步完成一次循环,Lk表示第k只蚂蚁在本次循环中所走的路径的总长度。信息素增量与具体的dij无关,只与Q和搜索路线有关。

2.2蚁群系统模型对比

蚁密模型、蚁量模型与蚁周模型是在基本蚁群算法模型基础上,针对不同性质的应用而提出的,三种模型的状态转移概率计算方法相同,都充分利用了路径上的信息素及路径的启发信息。但在路径搜索过程中,路径上信息素的更新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增量不同。蚁密系统模型信息素增量为固定值Q;而在蚁量系统模型中,信息素增量的值为Q/dij,与路径(i,j)的长度有关;在蚁周系统模型中,信息素增量为Q/Lk,它与具体的dij无关,只与Q和搜索路线有关。

(2)信息素更新时刻不同。蚁密模型和蚁量模型的信息素更新是在蚁群前进过程中进行的。蚂蚁每完成一步移动(从城市i到达城市j)后更新所有路径上的信息素;蚁周系统模型是在第k只蚂蚁完成一次路径搜索后,对每条路径(i,j)进行信息素的更新。

(3)信息素更新形式不同。蚁密模型和蚁量模型利用蚂蚁所走路径(i,j)上的信息进行更新,其信息素更新机制采用的是局部信息更新;蚁周系统模型的信息素增量与本次搜索的整体路径有关,因此属于全局信息更新。

3蚁群系统模型的性能分析及参数优化

3.1蚁群系统模型的性能分析

蚁密、蚁量和蚁周系统模型由于采用的信息素更新策略不同,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信息素更新过程中,各参数的设置是影响结果的一个关键。下面通过仿真试验对三种模型在tSp问题求解中的性能表现进行分析。

蚁群算法中各参数α、β、ρ的作用是紧密耦合的,它们对算法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如果α、β、ρ的组合参数配置不当,会导致求解速度很慢且所得解质量特别差,因此,在仿真实验中α、β、ρ值的恰当选取对算法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中的tSp数据来源于tSpLiB中的oliver30tSp,采用1000次循环作为算法终止的条件,默认的参数设置为α=1,β=1,ρ=0.3,Q=300,在得到备选路径概率的情况下,蚂蚁运用随机选择策略确定下一步要到达的城市。实验策略为对测试参数设置一组值,其他保持默认值,每组数据实验10次,取其平均值比较三类模型的性能。

被测试的值为:α∈{0,0.5,1,2,5},β∈{0,1,2,5,10,20},ρ∈{0.3,0.5,0.7,0.9}。

表1蚁密系统实验结果

表2蚁量系统实验结果

表3蚁周系统实验结果

通过对以上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在本实验中α、β、ρ三个参数的最佳配置段值。蚁密系统的最佳参数配置为:α=1,β=10,ρ=0.9;蚁量系统的最佳参数配置为:α=1,β=5,ρ=0.9;蚁周系统的最佳参数配置为:α=1,β=5,ρ=0.5。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三种模型中,参数α=1时所得解的质量和稳定性都是最好的。

(2)三种模型中,β值在1~5之间逐渐增大,3种模型所得解质量越来越高。

(3)α与β的取值不当,可能导致早熟收敛,产生局部较优路径,而不是全局最优解。因此,启发信息和信息素轨迹强度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4)在蚁密系统和蚁量系统中,ρ的值越大,解的质量越好,在蚁周系统中ρ在0.5左右结果比较好。

(5)三类模型对参数表现出了不同的敏感程度,但只有对ρ的敏感度最高,这也正是由于三种模型的信息素更新机制不同所造成的。

3.2蚁群系统的参数优化

本文通过仿真实验测试了蚁密系统、蚁量系统和蚁周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模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搜索到满足要求的解,但是参数的设置对解的质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根据需要确定采用哪一种算法模型,还应优化参数的设置。

在保证能获得解前提下,为了提高计算速度,依据蚁群算法参数设置的规律,本文归纳出蚁群模型中优化参数设置的规则:“满足且最优组合”。

(1)首先根据经验设置参与实验的各参数α、β、ρ的取值范围,确定α、β、ρ的各参数段值;

(2)根据本文分析的参数设置规律,选取α、β、ρ的“满足”参数组合;

(3)通过淘汰实验法,去掉“满足”参数组合中的次优组合,确定α、β、ρ的“满足且最优”参数组合;

(4)对“满足且最优”组合进一步进行参数调整:平衡启发式因子,微调挥发因子;

(5)平衡启发式因子,调整信息启发式因子α、期望启发式因子β,确定二者比较恰当的组合参数值;

(6)挥发因子微调,根据解的趋势调整信息素挥发因子ρ的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有限次数的实验中确定参数α、β、ρ参数设置,有效地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4结束语

蚁群系统模型的建立使得蚁群算法广泛地应用在组合优化、人工智能、通讯等多个领域。本文对三类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蚁群系统的性能及参数影响,并提出了优化参数设置的方法原则,对于解决不同规模的tSp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用蚁群系统模型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Dorigo,Vmaniezzo,aColorni.antSystem:optimizationbyaColonyofcooperatingagents[J].ieeetransactionsonsystem,man,andCybemetics,partB,1996,26(1).

[2]李勇,段正澄,动态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m].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0,3-106.

[3]aColoni,mDorigo,Vmaniezzo.antsystemforJob-shopscheduling[J].BelgianJ.ofoperationsResearchStatisticsandComputerScience,1994,34(1):39-53.

[4]Vittoriomaniezzo,alertoColorin.theantsystemappliedtothequadraticassignmentproblem.KnowledgeandDataengineering,ieeetransactionson,11(5),september/october1999.

[5]李士勇,蚁群算法及其应用[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9.

[6]张静乐,王世卿,王乐.具有新型遗传特征的蚁群算法[m].微计算机信息,2006.

蚂蚁的启示作文篇10

有人说,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但我不这样认为。人虽然聪明,但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人往往还要向其他动物,包括一些比较低级的动物学习、借鉴,学习、借鉴其他动物的优点、长处。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来自于动物的启示。如飞机得益于鸟儿、跟踪潜艇得益于响尾蛇、人工冷光得益于萤火虫、超声定位器得益于蝙蝠、鼠标得益于老鼠等等等等。不仅如此,人类的许多思想、智慧,最初都是源于某些动物的习性启示。不信?请读下列数文以验证之。(李弗不)

蚂蚁推了幸福一把朱成玉

夏日的黄昏,在地面上总能看到那样的场景,一只又一只蚂蚁,往来穿梭,细细的触角上顶着一粒米饭,就像一个人扛着一袋大米那样,艰难却无比欢欣地奔向自己的巢穴。

我常常会为那样的场景愣神,一动不动地看它们良久,甚至替它们守护那样一个运送粮食的通道,不让任何一个过失的脚步毁灭它们删繁就简的生活。

有一天,看到一个叫付显武的诗人写了这样一首关于蚂蚁的诗,令我心生感动。

“更多的时候是一粒米饭在搬动光阴

在熟悉的黄昏

一粒米饭顶着暮色慢慢回家

蚂蚁只是安装在米饭上的轮子

蚂蚁只是推了幸福一把”

多么精确的描述,短短几行,却点中生活的要穴,为生活按摩,为生活止痛。

在蚂蚁眼里,生活就是一粒米饭,在我们眼里,又何尝不是。

那只蚂蚁何尝不是一个微型的我自己呢?每天早出晚归,为了生计奔波劳碌。在生活面前,每个穷人都扮演着“小马拉大车”的角色,前路漫漫,而且都是上坡。

即便如此,我的快乐依然无处不在。刚走进巷子,我家的狗就会跑出来迎接我,蹦着高的往我怀里窜。走到家门口,看着灯光明亮,闻着饭香弥漫,不管多累,都会抛却脑后。洗完脸,泡完脚,妻已把饭菜端上了桌,并烫好了一壶酒,陪着我慢慢地吃,唠唠家长里短。孩子迫不及待地拿出刚写的作文读给我听:我的爸爸,是天底下最辛劳的爸爸,为了我们的家,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半杯酒没到,我已微醉,美美地看着妻和孩子,那是属于我的最美的风景。

其实幸福都是微小而琐碎的,温暖,闪着光芒。诗人大卫在鉴赏那首诗的时候阐述过这样的思想,他说:“你肯定见过一粒米饭在前进,因为它有一只蚂蚁作为轮子;你肯定见过山道上背着柴火艰难行进的母亲,因为她有慈爱作为轮子;你肯定见过天空在飘动,因为太阳和月亮是它两个不同规格的轮子;你肯定在生活面前流下过卑微的泪水,你肯定咬着牙前进,因为你的心是永不生锈的轮子。好好过日子吧,谁人不是一只蚂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生活这粒米饭向前推进,哪怕只有一寸――那也是幸福的一寸。”

我愿意做那样一只渺小的蚂蚁,轻轻地,轻轻地,推着一个个叫做幸福的日子。

――选自《妇女》(2013年第5期,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