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梅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9:37

妊娠合并梅毒篇1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方法:对92例妊娠合并梅毒的孕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结果:母婴顺利出院,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医护人员亦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完善系统的产前检查,及时、足量、规范治疗,严格的消毒隔离是保证妊娠合并梅毒母婴安全的关键。

http://

关键词妊娠;梅毒;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25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近年来世界各国梅毒发病呈大幅上升趋势,2013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3位。妊娠期间如感染梅毒,危害性极大,可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或新生儿的垂直感染[1]。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产科共收治92例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经精心护理,产妇与新生儿顺利出院,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医护人员亦未发生职业暴露。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92例,均经血清学检查,梅毒抗体阳性。年龄18~44岁。初产妇57例,经产妇35例。自然分娩51例,剖宫产41例。2例孕妇为二期梅毒,90例为无症状梅毒。

1.2治疗方法产妇于梅毒确诊后行苄星青霉素驱梅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

1.3结果经过规范治疗和精心护理,92例患者及新生儿均顺利出院,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得当,无1例职业暴露发生。

2护理

2.1孕产妇的护理

2.1.1孕妇入院后住单独病房,与其他孕妇隔离,生活及医疗垃圾单独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2.1.2自然分娩者送入隔离产房,专人观察和助产,使用一次性产包,尽量避免梅毒螺旋体通过产道传染给胎儿,在第二产程中适时进行会阴侧切,以缩短第二产程,减少胎儿与产道的摩擦,以防止由产道引起的母婴传播[2]。

2.1.3行剖宫产者安排在感染手术间内进行手术,门口挂有明显的感染标识[3];手术人员戴双层无菌手套;手术衣及手术敷料均使用一次性物品。

2.1.4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心理压力比较大,常有羞耻、恐惧、负罪感,并担心传染给新生儿,因此医务人员要为产妇保密,不歧视、不嘲笑患者,关心患者,为其讲解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新生儿的护理

2.2.1新生儿娩出后及时挤净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吸净口中羊水,处理好脐带后,立即沐浴,清除全身母血、羊水,以减少产时传播和新生儿感染梅毒的机会。

2.2.2新生儿出生后,儿科医师进行体检,抽取股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同时抽取产妇静脉血一起送检RpR和tppa。请皮肤性病科医师会诊,比对结果,需驱梅治疗的新生儿转皮肤科专科治疗。

2.2.3注意观察新生儿皮肤黏膜有无皮疹,肝脾及全身淋巴结有无肿大,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新生儿科医师。新生儿沐浴时,安排在最后,浴盆专用,使用一次性巾单,护理人员戴手套操作。做好皮肤、脐部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新生儿皮肤黏膜。

2.2.4喂养方式指导由于梅毒产妇的皮损、血液、乳汁、唾液均有螺旋体存在,RpR阳性产妇一般不要求哺乳,实行人工喂养新生儿。

2.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住院病人信息一览表上有红色梅花标记,以提醒护理该类病人时,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我院采用一次性产包和手术敷料包,医疗垃圾放入双层黄色防渗漏专用塑料袋内,送至医院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理;患者出院后床单元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2.4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梅毒是可以治愈的,要及早、足量、规范治疗,尽可能避免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定期随访检查,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随访2~3年。夫妻均感染梅毒者要同治,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患儿治疗后1,2,3,6,12个月时应进行随访,治疗成功时RpR在3个月时滴度下降,6~12个月转阴。若1岁时滴度未降低或升高,应再次进行正规治疗。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多,孕妇梅毒逐渐增多,因很多是无症状梅毒,未进行正规产检,有的是住院分娩时才发现,因此对母婴危害较大。一般认为在妊娠16周前,由于胎盘滋养细胞具有屏障和隔离作用,梅毒螺旋体不易通过胎盘,胎儿不易感染。孕16周后细胞滋养层减少并逐渐萎缩,梅毒螺旋体能顺利通过胎盘进入体内,导致宫内感染[4]。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建议所有孕妇在第1次产前检查时行梅毒血清试验筛查,建立完善系统的产前检查,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梅毒患者妊娠结局[5]。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因材施教,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及时、足量、规则治疗;对梅毒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更要进行精心的检查、治疗、护理,特别是先天梅毒儿要正规驱梅治疗,定期随访,提高新生儿生存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梅毒相关知识的深入强化的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梅毒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和梅毒医源性感染的机会[6]。

总之,有针对性的护理,完善系统的产前检查,及时、足量、规则治疗,严格的消毒隔离是保证妊娠合并梅毒母婴安全的关键。

http://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27-828.

[2]邱国凤.足月妊娠合并梅毒母婴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100-101.

[3]汪琳.手术人员在梅毒患者剖宫产手术中的职业防护[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2):108-109.

[4]杨森,李卉,王红艳.妊娠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诊治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9):595-598.

[5]杨晓宁,肖丽萍,蒋翠.妊娠合并梅毒153例妊娠结局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7):393-395.

[6]王莺,赖家盈,董杰.医护人员梅毒感染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防护意识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879-3880.

妊娠合并梅毒篇2

【关键词】妊娠;隐性梅毒;分娩;护理

Clinicalnursingcareofpregnantsyphilislatent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clinicalnursestothepatientswiththepregnantsyphilislatent,sosafetymanagementmeasures,suchasraisingsafetyconsciousness,assessingriskfactors,strictperformanceofsterilizationandisolation,providingpsychologicalcare,preventiatrogenicinfection,andperformhealtheducationtothepatientsandverifyingcarefully,shouldbetakenintoactiontocreateasafeenviron-mentforpatients.

【Keywords】pregnant;Syphilislatent;Delivery,nursing

隐性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传染,患隐性梅毒的孕产妇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下一代而发生胎传隐性梅毒[1]。隐性梅毒对妊娠影响很大,隐性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给胎儿,可致早产、死胎及先天性梅毒儿,严重危害了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我院2003年7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61例妊娠合并隐性梅毒孕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3年7月至2008年3月,我科共收治妊娠并发隐性梅毒的患者61例,年龄18~41岁,平均25.1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23例,孕周:12~27孕周14例,28~36孕周14例,37~41孕周33例。

1.2妊娠结局其中引产22例(死胎13例),顺产7例,剖宫产32例(早产2例),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42例,发生率

为68.8%。

2临床护理

2.1加强孕期隐性梅毒筛查孕妇隐性梅毒患者症状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孕期进行常规隐性梅毒筛查特别重要。护士承担常规产前检查工作,在妊娠早期或做第一次产前检查时,除注意检查有否梅毒皮损外,必须做RpR血清学的筛选试验。对于妊娠合并隐性梅毒螺旋体感染,应积极驱梅治疗。指导孕妇做好自我监护,每天数胎动。一旦发现胎儿有先天发育异常,从优生优育考虑应终止妊娠[2]。

2.2消毒隔离措施做好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发生,由于隐性梅毒属于性传播疾病,亦可通过皮肤破损而传染。最好安置单人房间,作好床旁隔离。在空间安排方面,应将患者置于单间,与其他孕产妇严格隔离。所有使用后布类及器械的处理方法:有效氯溶液浸泡、清洗、高压消毒灭菌。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污染性医用垃圾喷洒有效氯溶液后集中打包销毁处理。其他医疗器械,如听诊器、监护仪的导联线要用有效氯溶液擦拭。患者用过的被褥应在太阳下曝晒2~3h,以达到消毒目的。地面及物品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3]。

2.3心理护理大多数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患者及配偶或家属对此病缺乏基本认识,一旦确诊即表示怀疑,不能接受事实,而且大部分产妇因其夫婚外传染,受传统观念、社会公德的影响,这些孕产妇往往羞于以病示人。孕妇受着巨大的心理、社会、家庭的压力,担心治疗效果及愈后对孩子将来健康状况等的影响,处于一种复杂的心态中[3]。因此医护人员要正确对待疾病,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应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调整自己的歧视心理,正确对待这类疾病。应主动与患者交谈,注意交谈场合、语气,不抱有歧视态度,讲明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此病的治疗效果及愈后情况,消除紧张悲观情绪。耐心听取她们的倾诉,了解她们的真实想法,并予以安慰,使患者充分信赖医护人员,并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护理。

2.4待产及分娩期护理妊娠合并隐性梅毒的胎儿在母体内受梅毒螺旋体感染而影响营养发育,常不能维持到妊娠足月而致早产。对有先兆早产的孕妇应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宫缩情况,加强胎心胎动监测以了解胎儿情况,减少胎死宫内的可能。人隔离产房分娩,严格消毒隔离要求,保障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安排专人积极观察助产。由于病原体可通过产道传给新生儿,应减少在产道受感染的机会,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则应尽量避免做对胎儿有损伤的手术操作,适当提早行会阴侧切,减少胎儿头皮与阴道壁的摩擦,防止由产道引起的母婴传播。

2.5新生儿护理与隔离新生儿出生后,仔细观察全身皮肤情况、体温、体质量、尿量、睡眠时问、食欲及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3]。认真检查婴儿肝脾是否肿大、有否贫血、血小板下降等情况,抽血查RpR,以确定是否有胎传梅毒。根据新生儿临床特征不同,无症状的新生儿只须放在病房注意观察,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淋浴及治疗放在最后集中进行,与正常新生儿分开独用。对母亲RpR阳性、婴儿RpR阴性者,不应实施母乳喂养,以免婴儿接触或而感染梅毒。

2.6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治疗及门诊随访,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以防交叉感染,注意避孕,同时性伴也应检查和治疗,并进行治疗后追踪,嘱患者到专科性病医疗单位进行规范隐性梅毒治疗。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第2年半年复查1次,第3年末复查1次,直至血清学阴性。

3讨论

妊娠后感染隐性梅毒或隐性梅毒患者合并妊娠均称为妊娠期隐性梅毒。隐性梅毒不但可以引起晚期流产、早产、死产,更多可以导致先天性梅毒。早期潜伏期隐性梅毒的孕妇80%以上传染给胎儿,其中35%将早产、死产或出生后1年死亡,另外约40%发展为先天性梅毒。即使妊娠期隐性梅毒得到有效治疗,胎儿感染的发生率仍在14%。妊娠期感染隐性梅毒后,隐性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危及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儿的出生。有文献报道,先天梅毒儿远期精神、智力障碍占40%[4]。因此,先天性梅毒儿出生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人们关注的临床问题之一,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学者认为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最好终止妊娠,治疗随诊2年后再妊娠。若孕妇执意分娩,应告知先天性梅毒的可能性,使先天性梅毒儿一出生即得到及时治疗。在我国,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一个十分急迫和重要的问题。先天性梅毒作为一种先天性疾病严重危害我国的出生人口质量,而妊娠合并隐性梅毒又是其重要来源,所以预防和减少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格外重要。国内近些年妊娠合并隐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缺乏系统性的产前检查有关。由于隐性梅毒的孕妇大多无症状,不能引起产科医师的足够重视,有些医院未能做到常规隐性梅毒筛查与规范化诊治,势必造成孕妇与胎儿的损害。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妊娠合并隐性梅毒的警惕性,加强规范化诊治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隐性梅毒对妊娠合并隐性梅毒产妇及新生儿带来的危害。

总之,妊娠合并隐性梅毒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医护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孕前、产前常规隐性梅毒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对消除先天性梅毒十分有效。只要早发现,早行正规治疗,不仅可以治愈产妇,还能避免胎传梅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9.

[2]徐红波.孕产妇合并隐性梅毒37例的护理体会.护理杂志,2007,11(03):11-13.

妊娠合并梅毒篇3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各重要脏器,产生各种严重症状及体征,造成劳力丧失或死亡。患梅毒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先天梅毒儿,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发展[1]。我乡卫生院自2002年1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妊娠合并梅毒患者41例,其中治疗22例,未经治疗者19例,现将其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根据不良的性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1.2一般资料治疗组22例,其中孕早期(12周以前)感染者为9例,孕中期(13~37周末)感染者8例,孕晚期(28周以后)感染者5例,未治疗组19例。观察指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1.3治疗对已确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22例进行规范化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为1个疗程或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注,每日1次,连用10~15天为1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续15天为1个疗程。孕妇治疗后每月应检测UDRL或RpR滴到分娩。

2结果

在规范化治疗组22例中,发现早产2例,发病率为9.09%,新生儿感染1例,发病率为4.55%,余均无异常。未经治疗的19例患者中,发现流产2例,发病率为10.53%,早产1例,发病率为5.26%,死胎3例,发病率为15.79%,新生儿感染2例,发病率为10.53%。通过两组比较: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未经治疗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危害明显高于规范化治疗组。

3讨论

鉴于我乡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聚居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受当地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和民族习俗的影响,性随意较为普遍,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差,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几率很大。孕妇一旦感染性传播疾病,若未能及时治疗,可通过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使胎儿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新生儿感染,严重影响下一代健康。据有关报道,患梅毒的孕妇,病期超过4年,其苍白螺旋体仍可通过妊娠期的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梅毒。新生儿也可在分娩通过软产道时受感染。患一、二期梅毒孕妇的传染性最强。梅毒螺旋体在胎儿内脏(主要在肝、肺、脾、肾上腺等)和组织中大量繁殖,引起妊娠的16周后的流产、早产、死胎。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孕妇几乎100%传给胎儿,早期潜伏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达80%以上,可有20%早产。未治疗的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大于30%,晚期潜伏梅毒(感染超过2年,临床无梅毒性损害表现,梅毒血清学实验阳性)孕妇,性接触已无传染性,但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仍有10%,一般先天梅毒儿占死胎的30%左右,并且虽经治疗但不彻底或治疗后血清RpR未转阴性者,妊娠分娩后可出现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先天性梅毒新生儿。

4体会

加强性健康教育是关键:针对我县的特殊情况,为了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应加大宣传性健康知识的力度,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以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自身健康[2]。建立健全三级保健网,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即从怀孕开始至产后42天进行孕产妇保健并常规行梅毒血清学筛查,最好在妊娠早、中、晚期各作一次,以便及早确诊并得到彻底治疗,阻断母婴传播。

参考文献

妊娠合并梅毒篇4

【关键词】妊娠;梅毒;整体护理;妊娠结局;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07-02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性传染病患者越来越多,隐性梅毒的传染机率也相应增加,妊娠期合并梅毒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妊娠合并梅毒是一种特殊时期的感染症状,不仅会严重影响孕妇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孕妇会将梅毒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胎儿,极易造成流产、早产以及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也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尽早发现并实施科学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也是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我院1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采取科学的整体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20-42年之间,平均年龄在(24.2±2.1)岁,其中经产妇2例(20%),初产妇8例(80%);患者的孕龄在6周-41周之间,平均孕龄为(31.2±2.1)周。所有患者在初诊时做常规妊检抽血化验时发现梅毒快速血浆反应(RpR)提示阳性,继续进行RpR滴度测试以及梅毒螺旋体血试验检查加以确诊。

1.2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妊娠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以及新生儿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妊娠合并梅毒后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的巨大压力,常常会产生羞耻、抑郁、焦躁、自卑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同时担心疾病会传染给腹中胎儿,对胎儿的发育有不良影响,因此常常处于一种极度复杂的心理状态,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干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多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和交流,以尊重的口吻和语气真诚的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平时多鼓励患者谈谈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性建议,同时应向患者承诺绝对不会泄露其隐私。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积极鼓励患者,在生活上、心理上多加注意,尽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健康教育。首先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梅毒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特征,应加强对患者思想道德以及性教育,详细介绍梅毒的发病机制、基本特征、主要传播途径及其危害以及基本的防范措施,使患者加强坚决杜绝感染途径的思想。梅毒主要是通过传播,部分是通过接吻、哺乳、输血及唾液等经皮肤黏膜受伤传播,因此应指导患者在疾病尚未治愈前应避免性生活,生活用品及卫生尽量不与他人共用,避免交叉感染[2]。同时应告知患者尽早发现,尽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梅毒可治愈,也不会影响胎儿。

1.2.3妊娠期护理。产前检查时应注意对产妇妇科、皮肤科及内科的检查,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注意妊娠患者的皮肤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梅毒皮损,并采用RpR血清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应进一步行tpHa试验确诊;若结果呈阴性在3个月后再次行RpR血清复检。在孕妇妊娠前的4个月内,梅毒螺旋体无法通过胎盘绒毛膜内层滋养红细胞,胎儿受梅毒感染机会较小,因此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治疗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诊断。产前还应检查的胎儿发育,可指导孕妇每天数胎动进行自我监护,在32周后定期进行一次脐血流图检查和尿液检查(每2周),若发现胎儿存在先天发育异常,建议终止妊娠。应注意孕期禁止性生活。

1.2.4分娩期护理。患者入院后,应安排在隔离产房待产与分娩,并指派专人密切观察分娩情况助产,因梅毒病原体会经产道传染给胎儿,可适当提前对孕妇行会阴侧切,尽量避免胎儿头皮和阴道壁之间的接触摩擦,从而减少因产道引导的梅毒感染。分娩中应迅速将口内羊水吸尽,并用温水及时清理胎儿的血迹和羊水。

1.2.5新生儿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变化、出生体质量、尿量、食欲、睡眠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及精神状况。一旦发现有肝脾肿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处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处理。对新生儿进行RpR血清检查以及tpHa确诊,观察新生儿是否有梅毒感染,对于孕妇的RpR检测阳性或新生儿检测阴性者,应进行人工喂养,以防梅毒感染。

2结果

孕妇及新生儿无1例死亡,有1例新生儿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10%,如表1所示。

3讨论

梅毒主要是患者在的过程中,由苍白螺旋体经黏膜擦伤处入侵患者体内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性传播疾病,其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1]。苍白螺旋体是梅毒的主要病因,一旦入侵人体可侵犯机体的任何器官组织,具有严重的致病性,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方式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性损伤。发生在妊娠期间的梅毒感染症状也被称为妊娠梅毒,妊娠梅毒会严重影响孕妇自身的身体健康,也会入侵胎盘内的小动脉,通过产道或脐血将梅毒病原体传染给胎儿,进而使胎儿内脏受损,流产、早产、死胎以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等不良妊娠现象发生率极高。有相关文献报道[3],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90%以上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

本组研究表明,对10例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妊娠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以及新生儿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未出现流产、早产及死胎等不良妊娠现象,仅有1例新生儿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也证实科学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提高母婴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姜秋霞.妊娠合并梅毒48例妊娠结局分析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4):88―89.

妊娠合并梅毒篇5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患梅毒孕妇能通过胎盘将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晚期流产、早产、死产或分娩先天梅毒儿。故妊娠合并梅毒对围产儿危害极大。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妊娠期梅毒妇女不断增加,现就本院诊治妊娠期梅毒56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及方法选取2006年9月30日至2008年10月1日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入院后常规进行抽静脉血作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的血清学检查及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tppa阳性者确诊为梅毒。阳性者诊断为梅毒者;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各项检测结果均正常)。

1.2一般情况及方法妊娠期梅毒共68例,患者年龄19~39岁;初产妇56例,经产妇12例;有不良生育史16例,其中2次以上自然流产、死胎、早产10例;。68例妊娠梅毒患者均在本院产前初诊时常规tRUSt筛查结果阳性,进一步做tRUSt滴度及tppa而确诊。妊娠期梅毒以隐性梅毒为主,无任何明显临床表现,配偶性生活史由于各种原因资料不详。其丈夫或同时接受予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iU肌肉注射,1/d次10~15d为1个疗程;或苄星青霉素240万iU分两侧臀部深部肌肉注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1~3个月后复查tRUSt滴度,如转阴或tRUSt滴度下降则不再继续治疗,若tRUSt滴度由阴转阳或tRUSt滴度下降不足2个倍比稀释度,或检查发现有梅毒活动征象者,则再接受1个疗程抗梅毒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给予口服红霉素500mg,4次/d,15d为1个疗程。另30例妊娠梅毒患者则因流产、死胎、早产、死产或娩出先天梅毒后检查发现,未做抗梅毒治疗(未治疗)。所有分娩的新生儿接受治疗。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组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及围生儿预后比较治疗组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国内近几年梅毒发病率迅猛上升,且未引起产科医生的足够重视,妊娠期梅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潜伏梅毒占绝大多数[1]。这可能与孕期孕妇体内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抑制状态有关[2]。孕期如不常规进行梅毒血清筛查,将出现漏诊、漏治影响围生儿预后。因此,我院对所有孕妇加强管理,早、中期及分娩前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尤其提倡在孕期第一次检查时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制定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这对提高妊娠梅毒临床诊治至关重要。

peeling等[3,4]报道梅毒是引起不良妊娠结果的首要因素。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影响胎儿,一是经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儿梅毒,累及胎儿的各器管系统;二是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造成流产、死胎、死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及先天梅毒[3,5],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6],本组资料显示妊娠期梅毒未治疗组的早产、畸胎、死胎及先天梅毒明显高于治疗组。这说明妊娠梅毒患者进行抗梅毒治疗能很好地控制早产、流产、死胎、死产,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是影响围生儿预后的关键。

妊娠合并梅毒是否终止妊娠是临床上的选择难题: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对孕妇有较完善的筛查制度,使梅毒在妊娠早期即能得到有效诊治,较好地控制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故不主张终止妊娠[7]。也有意见认为,虽然妊娠合并梅毒经规范抗梅毒治疗能很好控制早产、死胎及流产的发生以及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不能杜绝先天梅毒的发生,所以最好终止妊娠。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要动员每一名孕产妇能够来医院行产前检查并筛查梅毒,杜绝临产时发现梅毒而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妊娠期产检发现合并梅毒可征求产妇的意愿选择终止妊娠,驱梅治疗达标2年后计划再次妊娠;未能终止妊娠者尽早给予积极的系统的驱梅治疗,最大限度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降低围生儿死亡,改善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从而提高优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曹志君,王伟民,黄慧娟,等.妊娠期梅毒患者围产结局的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3):170-171.

[2]樊向荣,惠悦.妊娠合并梅毒.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8,1(4):190-192.

[3]LabbeaC,mendoncaap,alvesaC,etal.theimpactofsyphilics,HiV-1,andHiV-2onpregnancyoutcomeinBissau,Guinea-Bissau.SextransmDis,2002,29(3):157-167.

[4]peelingRw,YeH.Diagnostictoolsforpreventingandmanagingmaternalandcongentialsyphilics:anoverview.BullwordHealthorgan,2004,82(6):439-446.

[5]mavrovGi,GoubenkotV.Clinicalandepidemiologicalfeaturesofsyphilisinpregnantwomen:thecourseandoutcomeofpregnancy.Gynecolobstetinvest,2001,52(2):114-118.

妊娠合并梅毒篇6

【关键词】妊娠梅毒;梅毒滴度;干预分析

控制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发生,将对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会区各助产机构分娩产妇的妊娠梅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妊娠不同时期、不同疗程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更好地制订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措施,降低先天梅毒发病率,并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新会区各助产机构上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登记卡》和《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登记卡》个案表信息。助产机构分娩产妇共31246例,其中妊娠梅毒61例,妊娠梅毒发生率1.95‰;妊娠梅毒孕产妇中本地区户籍34例(占55.74%),流动人口27例(占44.26%);20~29岁40例(65.57%),30~40岁21例(34.43%);梅毒滴度

1.2方法对所有在新会区助产机构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除常规产前检查项目外,每例均采用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方法(RpR)进行梅毒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试验方法(tppa)进行确认试验,对确认试验阳性者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妊娠梅毒的分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及随访,使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双侧臀部肌肉注射。1次/周,3次为1个疗程,妊娠末3个月再次注射1个疗程。对所生新生儿常规进行梅毒筛查、治疗和随访。新生儿出生时梅毒滴度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4倍以上,或有梅毒临床表现者均纳入先天梅毒诊断。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妊娠梅毒治疗与否其死胎及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61例妊娠梅毒产妇中,53例接受过治疗的孕产妇均无发生死胎和先天梅毒;8例无治疗的孕产妇死胎2例、先天梅毒1例。

2.2妊娠结局比较孕28周前其新生儿梅毒滴度低于母亲的比率高于孕28周后,且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孕2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同疗程治疗产妇所生新生儿梅毒滴度低于母亲的比较治疗2个疗程较1个疗程产妇所生新生儿梅毒滴度低于母亲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妊娠梅毒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梅毒。妊娠期梅毒除影响孕妇本人健康外,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造成妊娠不良结局和先天梅毒[1]。本地区妊娠梅毒平均发生率1.95‰,61例全为潜伏梅毒,与文献[2]报道的96.7%接近。本文妊娠期梅毒患者临床分期均表现为潜伏梅毒,与文献[3]报道一致。因此将梅毒血清学筛查纳入首次产前检查常规项目及早诊断显得尤其重要。

3.2本研究显示,孕28周前治疗新生儿梅毒滴度低于母亲的比率开高于孕28周后,且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孕28周后(p

3.3从本地区梅毒感染产妇发生死胎和先天梅毒妊娠结局显示,全部接受过治疗的妊娠梅毒孕产妇均无发生死胎和先天梅毒,这可能与本地区妊娠梅毒均为潜伏梅毒,且梅毒滴度大多较低有关。而8例无治疗的孕产妇中死胎2例、先天梅毒1例,这3例孕期梅毒滴度均≥1∶32,均是流动人口,且无产前检查。因此,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意识,及早筛查治疗妊娠梅毒,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临虹.梅毒和先天梅毒防治技术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

[2]陈静辉.妊娠梅毒的防治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15-1816.

妊娠合并梅毒篇7

关键词:梅毒;孕产妇;妊娠期管理;心理护理

梅毒是一种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致多系统、器官损害,可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妊娠梅毒是指妊娠期感染梅毒或梅毒患者合并妊娠,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例孕妇合并梅毒,其中绝大多数未得到充分治疗。我国梅毒发病率各地报告不尽相同,但梅毒母婴传播并不少见,梅毒是引发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最新meta分析显示52%的梅毒孕妇未获得充分治疗致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早产、低体重。妊娠与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变化过程,孕产妇常伴有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影响妊娠结局,增加妊娠与分娩风险,急需获得心理护理干预[1]。梅毒孕产妇相较于普通孕产妇心理应激更强烈,梅毒成为重要的应激来源。既往本院共对62例梅毒孕产妇开展过专业的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孕产妇,收治于2013年2月~2014年12月,年龄22~38岁、平均(29.4±6.3)岁。一期梅毒20例、隐性梅毒34例、血清固定梅毒8例。初产40例、经产22例。就诊前,梅毒知晓48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32例、大专及以上26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确诊为梅毒;③有一定配合能力。

1.2方法

1.2.1入院①引领护士进入医院,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做好产程陪伴,以娴熟的技术操作、默契的医患配合,表现出专业性,增强孕产妇信心;②除急诊外,产妇均送入待产室,有助于起到心理缓冲作用;③控制噪音源,避免让孕产妇看到抢救场面、听到其他产妇哭喊;④文明礼貌,采用积极性语言,避免言语刺激,避免有异样的颜色,对待梅毒孕产妇不应有歧视,强调专业性;⑤保持通风,积极补助电视、热水器、产包等设施设备。

1.2.2产前①无知产生恐惧,梅毒孕产妇对梅毒与妊娠、分娩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了解,许多认知并不科学,如许多梅毒孕产妇未能清除的认识到阻断治疗的重要,或认为阻断应该是百分百成功,否则宁愿进行人流,应进行系统性的认知干预,纠正孕产妇错误认知,只要控制管理得当,梅毒患者也可以妊娠,且不会传染给新生儿;②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同时进行关于妊娠知识健康教育,使产妇充分了解妊娠期生理、心理变化,梅毒可能引起的病理变化,如何处置等;③产检时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处理危象,告知临产先兆,应注意事项,配合医师做好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正确评估产后发生的垂直传播可能性,告知产妇应注意事项,提前通知、积极应对,增强产妇信心;④强调心理状态对妊娠的影响,提高孕产妇护理依从性。

1.2.3产时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阐述预防垂直传播的方法,如避免软产道栓塞、新生儿产伤,有助于预防感染。

1.2.4产后护理梅毒孕产妇产后不能正常母乳,可能会产生内疚、焦虑,甚至并发产后抑郁,因积极引导患者走出抑郁心境,建立紧密的母子联系[3]。

1.2.5构建家庭支持系统梅毒是一种典型的性传播疾病,对于梅毒孕产妇而言,其可能面临道德层面的压力,尽管梅毒可能来源于丈夫,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非常关键,应做好家属协调工作,积极围绕保障妊娠安全开展家庭护理工作,转移关注点,避免相互抱怨,促家庭成员表现出面向未来的积极心态。

1.3观察指标以第四军医大学改良SCL-90健康状况自评量表,评价梅毒孕产妇不同阶段心理状况。

1.4判定标准改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可包括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以及精神病性九个维度,共90个项目,每个项目可分为无、轻度、中度、较重、极重分别赋予1~5分,中国常模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43项为总分阳性,任一因子分>2分则视该因子得分为阳性,总分>200分表示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2]。

1.5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入院当日,梅毒孕产妇人际关系敏感度阳性率32.26%、抑郁焦虑阳性率24.19%、强迫症状阳性率22.58%、敌对阳性率22.58%、恐惧阳性率9.68%、偏执阳性率9.68%、躯体症状阳性率8.06%、总分阳性率40.32%,干预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敌对阳性率低于入院当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入院当日相比,*p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梅毒孕产妇普遍伴有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强迫、敌对等心理特征,孕产妇入院主要应激源可能如下。

3.1与疾病相关心理问题①知晓罹患梅毒具有一过性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情绪激动、难以自控、与家人冲突、语无伦次、冷漠等;②接待前,已知晓自身罹患梅毒,亦采取了阻断措施,但效果仍不明确者,心情较急迫,多伴有焦虑、担忧情绪,反复询问关于梅毒妊娠的知识,是否可完全阻断等;③因梅毒,尚未到产期,想要中止妊娠,又有一定分娩意愿,处于矛盾之中;④一期梅毒,病情较严重,临产时担心妊娠安全、梅毒给自身与新生儿长远预后带来负面影响;⑤害怕医护人员、病友、亲友的歧视,有较强的病耻感、羞愧感,自觉自尊受到伤害。

3.2与妊娠相关心理问题①缺乏妊娠、分娩相关知识;②对医院环境陌生,带有恐惧、紧张情绪;②对医院医护水平缺乏足够的信心;③担心孩子健康;④对自身能否承担身为人母的责任缺乏足够的信心;⑤担心产后无人照顾,生活质量不佳[4]。

对梅毒孕产妇给予针对应激源的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明显好转,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敌对阳性率显著降低,有利于保障围产期安全。值得注意的是,产后1个月,人际关系敏感度阳性率、总分阳性阳性率高于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芳蝶.孕产妇心理因素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a):109-111.

[2]童辉杰.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变迁之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4):928-930.

妊娠合并梅毒篇8

关键词:孕产妇;梅毒;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759.1+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8685(2016)06-0880-02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全国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东南沿海城市是我国梅毒发病率较高地区[1]。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增加,妊娠期梅毒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分娩时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宫内生长受限或先天梅毒胎儿等严重的妊娠不良结局[2]。本文对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孕产妇血清梅毒筛查结果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共15591例,将孕产妇分为4个年龄组:≤25岁组、26岁~30岁组、31岁~35岁组、>35岁组。

1.2方法

静脉采血3ml于促凝管中,3200×g离心10min,分离血清。分别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试剂盒(批号:20150910204)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盒(批号:wn50211)进行检测。2种方法均设阴阳对照和室内质控。tRUSt试验阳性者,再用生理盐水将血清倍比稀释,用tRUSt试验继续检测,以呈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倍数作为阳性效价。tppa试验阳性、tRUSt试验阴性者,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考虑诊断为既往梅毒感染、极早期梅毒或部分晚期梅毒。tppa试验阳性、tRUSt试验阳性者,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梅毒患者现症感染。tppa试验阴性、tRUSt试验阳性者,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建议连续监测和观察,判定为假阳性[3-5]。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年龄组孕产妇血清梅毒抗体阳性比较

15591例孕产妇中tppa试验阳性84例,梅毒既往感染率为5.388‰。tRUSt试验和tppa试验同时阳性51例,梅毒现症感染率为3.271‰。各年龄组孕产妇梅毒既往感染患者中,>35岁组感染率最高,26岁~30岁组感染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孕产妇现症感染率两两比较,≤25岁组感染率最高,31岁~35岁组感染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各妊娠期孕产妇血清梅毒抗体阳性的比较

各妊娠期中,孕产妇的梅毒既往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梅毒的现症感染率,在早期妊娠中最高,与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现症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2010年梅毒在浙江省发病率居首位。浙江省梅毒报告例数居全国第一位。杭州市为梅毒和其他性病的高发地区,每年的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本研究提示,2014年1月-2015年5月杭州市孕产妇怀孕前感染梅毒率较高,需要增强全社会对梅毒危害的认识,加大宣传教育和育龄妇女孕前梅毒筛查,降低现症感染率,从而控制梅毒传染源,夫妻同时治疗,夫妻生活时采取防护措施,切断梅毒的传播途径。本文结果表明,杭州市孕产妇的梅毒现症感染率为3.271‰,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10年孕产妇的梅毒现患率(2.84‰)[7],低于温州地区孕产妇的梅毒现患率(7.15‰)[8],而与2008年-2009年深圳市宝安区孕产妇的梅毒现患率(3.45‰)基本一致[9]。提示杭州市孕产妇的梅毒现患率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可能与杭州外来人口较多,全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中处于较低水平人群对梅毒认识不够,以致延误病情。各年龄组梅毒现症患者和既往患者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高龄孕产妇曾经进行过梅毒检测和治疗有关。>35岁组孕产妇生活阅历丰富,从而接触到关于梅毒的宣教和筛查也较多,对梅毒的认识也会较清楚,有利于在孕前及时治疗梅毒,降低梅毒传染性,尽早控制母婴间梅毒的传播。不同妊娠期孕产妇梅毒既往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现症感染中,早期妊娠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妊娠期,说明要及时对育龄妇女孕前进行梅毒的宣教和筛查,而这项工作目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后续应该加大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教。妊娠期梅毒的筛查、治疗和随访对于预防先天梅毒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杭州市梅毒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各级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高度重视,仍需要加大全社会对梅毒危害的认识,尤其是对育龄妇女孕前关于梅毒的宣教、筛查、治疗和随访,将很大程度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的出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08年全国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J].性病情况简报,2009,23(1):1-8.

[2]李新,谭德友,董巨浪,等.妊娠梅毒的研究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3):82-85.

[3]杨瑞霞,凌芸,曾慧敏.3种梅毒特异性血清筛选试验的方法学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3):239-241.

[4]林伟华,梁金明,陈华英,等.梅毒临床各期变化与相应检测方法的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2):140-142.

[5]丁莉,任宏新.tRUSt、tp-eLiSa与tppa法检测梅毒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87-88.

[6]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2010年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报告[R].杭州:2010年浙江省性病防治工作会议,2010.

[7]庞翠红,梁彤,李红,等.2010年玉林市94898名孕产妇梅毒检测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1):54.

[8]叶然.温州地区孕妇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45-2146.

妊娠合并梅毒篇9

围生期感染可致先天性感染和生后持续感染,由于病原体不同,可致不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症状,可引起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和宫内发育迟缓等[1\]。笔者分析2005年12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确诊的围生期感染情况,发现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针对此现象,在妇产科门诊区设立孕妇教育学校,普及孕前健康教育知识,对于已感染的产妇进行孕期干预治疗,对个别疾病进行生后及时预防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5年12月~2008年12月,6053例住院分娩产妇中确诊的围生期感染病例396例产妇进行产前筛查,并对其健康需求进行调查,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岁,职业各异,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不等。

1.2方法对来保健院生育的产妇从产科门诊均建立保健手册,并给予产前检查,发现有围生期感染情况,便进入管理档案,对其围生期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005年12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围生期感染情况分布见表1。

3讨论

3.1围生期发病机制与感染途径孕前感染的病毒能完整地进入精细胞或卵细胞,与整个基因组合并转录,即先天性转录模式。某些病毒可直接损害发育中的胚胎各器官系统,使之发生畸形或病变。妊娠期盆腔外生殖器血供丰富,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增加,这些改变虽然保证了胎儿的正常生存,但也削弱了机体的抗病毒感染能力。

3.2不同病原体围生期感染的危害围生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害。乙型肝炎病毒(HB)是由HB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对此,在妇产科门诊专设了孕前HB筛查,特别对双阳性者进行孕前积极治疗,使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对孕妇在孕23周、孕32周、孕36周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并在新生儿出生后24h进行免疫球蛋白的接种,从而更有利于阻断HB病毒的传播。本组资料显示,我院近3年来住院分娩产妇中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率分别是4.1%、4.9%、5.5%,与相关报道的全国孕妇HBSag阳性率为0.2%~13.4%相一致[2\]。另外,孕前要特别告诉夫妻双方有此病毒千万别隐瞒,隐瞒者如不能及时做干预治疗,则传染新生儿的机率大大增加。

3.3围生期梅毒感染的危害梅毒是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是苍白密螺旋体,传染源是梅毒患者[3\]。梅毒是人类的传染病,通过感染者约占95%,极少数病人是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密切的生活接触、输血、哺乳等途径染病的。近年来,电镜检查发现,细胞滋养层存在于整个妊娠期,梅毒螺旋体在妊娠任何时期均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发生流产、死胎或先天梅毒儿[4\]。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孕妇几乎100%传播给胎儿,早期潜伏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达80%以上,未经治疗的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约为30%,晚期潜伏期梅毒孕妇,性接触已无传染性,但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仍有10%[5\]。梅毒不仅严重影响孕产妇及其下一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绝大多数为潜伏期梅毒[6\]。本研究显示,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分别是0.4%、0.7%、0.9%。先天性梅毒的预防主要是母亲使用足量的青霉素治愈后方可妊娠。阳光照射和干燥环境都能很快使它死亡。梅毒螺旋体不耐高温,40~60℃时2~3min就能死亡,100℃时则即刻死亡。如将衣物放于阳光下曝晒,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储存,将用具煮沸消毒或用化学用品消毒,都能杀灭梅毒螺旋体,阻止它的传播。

3.4围生期合并尖锐湿疣的危害本组资料显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孕妇2006年10例、2007年17例、2008年25例,逐年上升,预防工作有待加强。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15~50岁的年龄人群,不论男女都要使其了解性病知识,了解性病传播途径、特点,了解性病对人类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性。避免高危,要使他们了解随意的安全性,改变方式,从而减少患尖锐湿疣的危险。

对围生期感染患者如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在门诊区设立孕产妇保健咨询门诊,开展孕前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围生期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母婴垂直传播,最终做到安全孕育,优生优育。

参考文献:

\[1\]李方珠.围生期感染\[J\].现代家用医学,2001,13(4):151-154.

\[2\]曹宏.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孕妇影响的治疗病学研究进展\[J\].口岸卫生控制,2002,7:35-37.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

\[4\]曹缵孙,苟文丽.现代围生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76-378.

\[5\]陈涵强,杨斌,张尔泉.52例新生儿梅毒临床观察\[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255.

妊娠合并梅毒篇10

检查1:血常规

血常规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等。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10×109,中性粒细胞含量<80%。但随着孕龄的增加,白细胞数量随之增加,但不超过12×109。反之,提示是否存在感染的可能,应到医院咨询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包括是否存在生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血红蛋白含量至关重要,如果出现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10g/L,提示存在妊娠期贫血,一旦出现贫血,需及时进行食补、药补或者食补与药补相结合的治疗。如不及时补血治疗,随着孕龄的增加,胎儿、羊水、胎盘的增大,铁的需要量增加,会发生中重度贫血,严重者危及母儿生命。红细胞压积小于30%提示贫血,应及时补血治疗;如大于35%,提示血液浓缩,应加强饮食管理,防止发生血栓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可导致产时出血、产后出血、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儿生命。正常血小板计数≥150×109,如小于20×109则后果严重。因此,定期性血小板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必要时准备血小板需要时输注。

检查2:尿常规

主要查看尿糖、尿蛋白、尿白细胞、尿胆红素等。妊娠期可以出现尿糖,但不超过(+),否则要及时查血糖,早期发现是否存在糖尿病,早期干预,避免造成不良结局。

正常情况下尿蛋白为(-)或微量,如果出现尿蛋白(+)以上则可能存在病理情况,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等。

尿中白细胞过多要排除尿液污染,并结合临床表现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

尿胆红素阳性要排除肝脏疾病,及时做肝功能检查。

检查3:肝肾功能检查

这项检查至关重要,尤其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更要定期行肝肾功能检查,否则,肝肾功能异常、肝肾功能衰竭会危及母儿生命。

肝功能主要查看谷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如出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查找病因。血浆蛋白降低包括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提示是否存在肾功能异常导致尿中蛋白的丢失,另外,不排除营养不良性缺乏,应及时饮食补充。低蛋白血症需要及时纠正,否则将导致母亲严重水肿、高血压、脑水肿、肺水肿等危及母亲生命。低蛋白血症还可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死宫内。

肾功能主要查看尿素氮、肌苷、尿酸等,任何一项超出正常,均提示肾功能受损,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电解质的改变,必要时终止妊娠,否则将出现肾功能衰竭。

检查4:血型

了解母亲血型可早期发现稀有血型,如RH阴性血型,早期做好备血准备,以防产后出血。另外,孕妇为o型血,其配偶为其他血型者,则胎儿有发生aBo溶血的可能,应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检查5:梅毒血清学检查

妊娠期患者以潜伏梅毒为主,往往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必要时行滴度检查。只要患有梅毒,妊娠各期均可传染给胎儿,故应早期发现,早期应用青霉素,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

检查6:艾滋病血清学检查

主要查HiV抗体与抗原,抗体阳性进一步查抗原。其次要检测感染孕妇的免疫状态,主要查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与血小板数。感染HiV后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明显高于非感染者。

检查7: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

乙肝病毒分为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俗称“小三阳”,传染性弱,如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没有传染性,胎儿被传播的几率很小。如果乙肝病毒为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伴有乙肝病毒Dna阳性,则传播性强,胎儿被传播的几率很大,需要进行胎儿宫内抗病毒治疗。

检查8:淋病血清学检查

淋病的诊断主要靠宫颈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分离出病原体。一旦发现淋病奈瑟菌,应积极治疗,否则妊娠期任何阶段淋菌感染对妊娠预后均有影响,可造成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羊膜绒毛膜炎及产后感染等。

检查9:丙肝检查

一旦发现丙肝,母婴传播率较高。目前尚无宫内阻断的方法。孕期监测肝功能,如无异常可等到足月分娩。

检查10: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

即筛查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18三体等先天性疾病。于妊娠15~20周,最好是16~18周进行该项筛查。正常情况1:250以下称为低风险,如超出此值(如1:150等)为高风险,须进行羊膜腔穿刺,行羊水染色体检查,进一步排除。

检查11:toRCH筛查

toRCH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特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HiV感染。目前,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血清学筛查病原体没有成熟的筛查手段,孕妇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不能确诊孕妇何时感染、胎儿是否受累以及有无远期后遗症,也不能依据孕妇的血清学结果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因此,仅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筛查。

检查12:心电图检查

许多孕妇在妊娠前存在隐匿性心脏病,平日无任何表现,一旦怀孕,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异常表现出来。因此,心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心脏病,及时干预,避免发生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心功能衰竭导致母婴不良预后的情形。

检查13:B超检查

妊娠早期行B超检查可了解胚胎是否正常,排除异位妊娠、核对孕龄;中期妊娠通过B超可了解胎儿宫内状况、有无胎儿解剖学发育异常,如无脑儿、脊柱裂、脑脊膜彭出等神经管发育异常,有无肢体及器官发育异常等;晚期妊娠通过B超可了解胎儿宫内状况、羊水量及性状、胎儿血流及脐带血流、胎盘发育情况、胎儿成熟度等,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检查14:糖尿病筛查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如不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母亲可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死宫内等情形,新生儿可发生严重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高胆红素血症等,危及新生儿生命,甚至可致脑发育不良、脑瘫等,尤其对婴儿成年后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国际最近推荐的方法是不必先行50g糖筛查,有条件者直接行75g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其正常上限为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0mmol/L,2小时血糖8.5mmol/L,或通过空腹血糖作为筛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