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成本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9:39

边际成本篇1

(美)杰里米・里夫金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0月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提出一个观点,较之通信/化石能源掀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当前的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具有分布性、扁平化和接近零边际成本的鲜明特点,为社会协同共享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破和普及,通信互联网产业的资源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资源向零边际成本迈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步。今天,以免费的风和太阳光作为资源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欧洲、北美、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勃然兴起,这些国家和地区诞生了数以千计的以个人和家庭为投资和消费主体的微智能电网合作社,在满足自需的同时并网分享。根据预测,世界将在2028年全面进入太阳能时代,也就是能源的边际成本逐渐为零的时代。

近乎免费的通信互联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人类的即时协同提供了可能,近乎免费的能源互联网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为人类社会化生产的动力源提供了无尽的共享空间。如今在美国,年轻人共享汽车正在成为时尚;在世界各地,利用开源编码协同开发软件、基于众包模式的产品协同设计正在大行其道;在互联网上,协同生产和共享消费的维基百科、谷歌翻译和慕课正在让专家和学者们渐渐失去往日的身价。可以说,协同共享让知识产权的概念变得更加开放,让“你的”、“我的”和“他的”不再泾渭分明,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合二为一。

“随时使用,何必拥有”的价值观正被世人接受。纽约街头每增加一辆共享汽车,上路行驶的汽车就会减少15辆;由于人类基因工作组实现了开放式的协同研究模式,世界基因测序的边际成本便在10年内降至原有的百万分之一,生物制药企业的垄断利润在未来将风光不再。

未来,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市场中的部分“交换价值”被协同共享中的“共享价值”取代。

然而,零边际成本社会依然面临障碍。在美国,大的电信运营商正在极力阻挠国会通过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免费wiFi的议案;在德国,大的电网集团还在以安全为由给合作社生产的绿色电能并网分享设置障碍。

《统治史》

(英)塞缪尔・芬纳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8月

鉴前世政体之兴衰,考当今统治之得失。本书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以来详细研究古今中外国家建制的史书,关注了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为核心展开。

《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

林毅夫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

本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新版新增了对最新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金融的哲学》

周洛华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边际成本篇2

每一种伟大的经济范式都要具备三个要素――通信媒介、能源、运输机制。每个要素都与其余要素互动,三者成为一个整体。如果没有通信,我们就无法管理经济活动;没有能源,我们就不能生成信息或传输动力;没有物流和运输,我们就不能在整个价值链中进行经济活动。总之,这三种操作系统共同构成了经济学家所说的通用技术平台。

19世纪,蒸汽印刷和电报被发明,随着全国铁路系统中的机车被联网到无缝通用技术平台,又依靠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第一次工业革命得以发生。英国自此一跃成为世界霸主。20世纪,集中供电、电话、广播和电视、廉价石油、国家道路系统中的内燃机车相互融合,这些共同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现在,我们处在了一个新工业革命当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我们的互联网。很多人一开始以为互联网是出于信息交流的需要,但是大家可能现在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互联网正在不断地演进、不断地进化成一种新的超级互联网,这个超级互联网有很多新的功能。第一,它变成了一个超级的物联网,它不光只是带有过去的信息交流功能,更多的是可以通过传感器把很多的物体包括家用电器都集中在网上随时上传和下载数据;第二,现在还有能源互联网,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新能源,通过风能、太阳能发电,而所有这些能源的数据都可以通过智能电表反映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控制我们的能源消费和生产;第三,我们所有的交通方式也全部互联网化了,我们把它叫作交通互联网。

互联网让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正在演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边际成本,使之接近于零。这让许多商品和服务近乎免费,种类也更加多样化,并能够在协同共享上分享。在过去10年里,亿万消费者转变为互联网产消者,开始在网上以接近免费的方式制作和分享音乐、视频、新闻和知识,这就削减了音乐产业、报业、杂志业和图书出版业的收入。因而,零边际成本现象在整个信息商品产业中铺就了一条“毁灭之路”。

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旦固定成本完全回收,极端生产力就会减少生产、分销和回收经济商品和服务所必需的信息、能源、物质资源、劳动力和物流成本。从所有权转到使用权,这同时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协同共享上分享更少的东西,这就大大减少了新产品的销售量,从而降低了资源消耗,进而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换句话说,向零边际成本社会急剧迈进,并在协同共享上以接近免费的方式分享绿色能源和一系列基本商品和服务,这是最具生态效益的模式,也是切实可行的最佳可持续经济模式。向接近于零边际成本的目标迈进,就是为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最终基准。

在新兴的协同共享中,创新和创造力的民主化正在孵化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很少基于经济回报,更多地基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社会福祉。而这种激励机制正在取得成效。

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和相应的协同共享机制的构建,中国向零边际成本社会的迈进将确保其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中的领袖地位,并且为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更繁荣的后碳生态文明铺平道路。

【现场互动】

《零边际成本社会》为我们绘制了一个由物联网、合作共赢、零边际成本共同打造的新一轮经济革命的蓝图。它提供了一个解读新经济的新视角。2014年12月16日,杰里米・里夫金携《零边际成本社会》在北京举行了会,与现场读者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读者:中国如何实现零边际成本系统?

杰里米・里夫金:中国要进入零边际成本系统很重要的一条是经济发展的引导。中国也面临着经济的泡沫、货币的超额发行,以及一旦不发行货币会面临经济的滞胀和停滞,我觉得非常好的一条道路就是新的工业革命。新的工业革命不是代表着我们瞬间砍掉过去的经济部门、瞬间牺牲掉大量的经济增长,而是意味着它可以平滑地把我们过去的经济泡沫和经济增长缺乏动力给接过来。

读者:中国是否有一家公司可以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杰里米・里夫金:肯定是有的,我在中国看到了很多世界领先级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现在已经在中国从事着大量领先的业务。而且在整个中国,现在跟互联网相连接的各种经济活动方兴未艾,所以我毫不怀疑在这个方面中国会有很多的公司来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读者:社会迈向零边际成本,这样一种转变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经济体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杰里米・里夫金:我们看到大量新型的发展计划都是在欧美政府所引导的,在欧盟我们跟政府已经签订了数字化发展的意向。在中国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以政府牵头所做的发展计划现在还没有,但是现在有一个组织在带着发展中国家在做,就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希望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数字化、互联网化相关的产业,因为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在发展中国家实现这样的转变所带来的益处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底子薄所以飞得就更高,基础设施差就意味着在基础设施转型的时候成本更低。这就给了发展中国家一个更好的起飞成本,而且让真正意义上的两个不同的经济体实现了平等,是一种民主化、均等化的发展。

【延伸阅读】

边际成本篇3

【关键词】边际成本用电方案供电成本经济效益

1长期边际成本理论特点

边际成本理论是指在一定产品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微小的变化,给总成本带来的变化。即或边际成本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即总成本曲线在各点处的切线斜率。

(1)电价水平高低由供电部门未来的财务目标决定。边际成本定价法根据供用电规划期间新建的发电、送电、供电工程设施投资,还本付息所需资金、上交税金等各项费用及合理利润确定电价水平,如果按长期边际成本计算出来的电价偏离财务目标时,则对边际成本进行调整,使其与财务目标一致。

(2)电价结构取决于长期边际成本计算结果。根据用户的不同负荷特性、不同用电时间、不同供电电压,分别计算各类用户的供电成本以及合理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比例,一次为基础制定电价,改变了过去供电系统中投资均以现行价格为基础制定电价的做法,能真实地反映供电企业消费增加而引起的费用,能给用户一个正确的信号,使之最合理地消费供电资源。

2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关系

图1显示,在LaC曲线线切的有三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1、SaC2、SaC3)和相应短期边际曲线(SmC1、SmC2、SaC3).由于SaC1与LaC相切于a点,SmC1就一定与LaC相交于B点,a与B点都在统一产量Q1时:

式中StC为短期总成本,将上式整理可得:当产量为Q1时,LmC=SmC1;同理,由于SmC3线切于LaC的D点,SmC3就一定于LmC相交与e点,D点和e点都在产量Q3上。由于SaC3的最低点与LaC的最低点相切,所以,LmC和SmC2一定都通过最低点C,使得LmC=SmC2=SaC2的最低点等于LaC最低点。为此大武口区供电局高耗能要想获得最大利润,在系统的变压器容量一定时,就得考虑在电价和电压等级上增加利润。

3长期边际理论成本计算

在电力系统中,不同电力负荷由于其所在地点不同,供电电压等级不同,用电时间不同,因而电力负荷微增所引起系统成本的增加也各不相同,现已某变电所配出线路说明,用户C1(35kV)供电,其供电电压等级35kV,电压等级较高,用户还可选用C2供电(10kV)电压等级较低。由于这两个用户的地点不同、供电电压不同,因而向这两个用户供电的输出线路和变压器投资不同,网损也不相同,故用户C1和C2的边际容量成本和边际电量成本是不相同的。为了使用户合理分担成本,响应的电价也不同。因此,必须分别按各自电压等级来计算各用户的边际成本。如图2所示。

4电压等级不同容量边际成本分配

表1为各电压等级输配电容量和现行电价成本。

从表1来看,在相同变压器容量、相同时间内,电压等级越高,总成本越低,执行电价就越低,用户获得利润就越大。在本地的电价政策可有一定的选择性后,新建企业或扩大再生产企业将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适合自身的电价政策,还要从电压等级间价差考虑吸引高耗能企业来拉动内需。为此在为用户设计规划过程中为了推动企业和供电双赢,必须考虑电压等级来为用户规划,实现用户和供电双赢,从而更好增供扩销,增加供用售电量。

5不同电价和电压等级边际成本不同

为了完成我局售电量111亿kw・h,按照“二个运转”的指导思想,增供扩销,拉动内需,增加售电量,在2009年元月份,九零五厂在二厂工业园区新建120多亩中色东方电煅煤高耗能企业,投资建设一台25500kVa电煅炉,日产100t碳化硅规模。我们运用边际成本理论进行规划。

方案一:从吉宏变配出一条35kV线路投资情况进行预算382.8165万元(见表2)。

方案二:从吉宏变配出一条110kV专线投资892.4909万元(见表3)。

从以上两种线路投资比较,新架110kV线路投资高出35kV线路2.4倍(892.5-382.8=509.7万元)。

35kV理论线损2%,110kV理论线路线损1%,大大降低线损。

边际成本篇4

【关键词】机会成本;边际收益;递减;军费;结构;优化

在军事经济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必然要优化军费结构,合理确定军费的投向、投量,把稀缺的军事经济资源配置到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要素上去。

一、军费结构优化中的机会成本

军费机会成本指政府在进行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过程中所放弃的民用经济部门的收入,或者说将军费投入民用经济部门所能获得的收入。

军费机会成本表明军队战斗力的“生产”不仅存在“显性成本”——军事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存在“隐性成本”——所放弃的等量资源投入民用部门而得到的收入,这种成本并不是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它是一种无形的代价、主观的损失。然而,由于军费开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既不能把军费机会成本等同于简单的机会成本,又不能把军费开支全部等同于机会成本。虽然军费开支从宏观上可以分为维持性经费和建设性经费,但是二者军事用途的不同,对军费机会成本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从军费开支的军事用途来看,维持性经费和建设性经费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生活费、装备费(装备维修费、管理费和购置费)、科学研究费、基本建设费和教育训练费等。生活费和装备费是军费开支的直接成本,它直接花费在军事用途上,对民用经济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133229.Com因此,生活费和装备费表现为民用生产的损失,而军事科学研究费不仅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而且对民用经济也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如军用卫星的民用化等。军费的总机会成本应当是军费中扣除具有民用性质的费用后投入民用经济部门所能带来的收入。贝诺瓦认为,军费开支中研究和发展费有60%是军事的,而其余的40%的研究和发展费用却可能为民用经济产生利益。如有些道路、通讯网络等军用设施可以用于民用,不存在军费机会成本问题。军费中的基本建设费和教育训练费分别以固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形式存在和沉淀下来,都将具有一定的民用性质。因此,考虑到军费机会成本的存在,虽然生活费、装备维修管理费和教育训练费等等费用属于维持性经费,装备购置费、科学研究费等费用属于建设性经费,但是不能只对军费简单的在宏观上进行配置,军费在中观上的不同构成将使军费机会成本产生很大的差异,带来不同的军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军费机会成本的存在及其内在的差异,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军费结构进行再次优化——中观优化。

二、军费结构优化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军费消费的最终产出是军队的战斗力,边际收益规律在军费分配中的应用则表现为:在军事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如果生产战斗力的其它可变要素保持不变,连续增加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将会使战斗力水平不断提高,当该种要素的投入超过某点后,增加相同的可变投入量而增加的战斗力水平将会越来越少。例如军事人力,当被投入到固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等其它可变投入要素上时,随着军事人力数量的增加,当达到某一点后,单位军事人力在战斗力生产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达到顶点。随着军事人力数量的持续增加,其所发挥的作用开始降低,武器装备等其它可变投入的数量开始不能满足军事人力增加的需要,同时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逐渐增加,造成大量军事人力的闲置和浪费,军事机构臃肿,大量冗员产生,结果军事人力的边际战斗力贡献率下降,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反而会使战斗力总体水平下降。因此,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军事经济领域中表现为要素的边际战斗力贡献率的递减。军队通过军事经济资源的耗费完成其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能,以军队战斗力的形式体现出来,军队战斗力可以由即时战斗力和潜在战斗力组成,部分经费开支直接形成了军队的即时战斗力,部分开支虽然不能形成军队的即时战斗力,但是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潜力。应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可借助“财政宏观规划模型”来建立“军费结构中观优化模型”,对上述思想进行量化表述:假设军费开支仅为生活费、装备费、科研费,则:

其中z代表综合战斗力水平,z1、z2、z3分别代表军事人力、武器装备、军事科研投入生产的战斗力水平,a是战斗力生成参数,e1、e2、e3分别表示在一定军费开支规模中生活费、装备费、科研费支出,a1、a2、a3为军事人力、武器装备、军事科研在综合战斗力生成中所起到的重要程度,其数值可以通过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由专家评价得到。此时,目的就是在军费规模一定的前提下,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战略方针,合理分配军费开支,使其生产出满足国家需要的最大综合战斗力水平,即求出满足目标函数z=max(z1+z2+z3)的最优解向量(e1、e2、e3)。利用“军费结构中观优化模型”,可以得到在任何一种军费规模下,生活费、装备费、科研费支出的不同组合方式,军事人力、武器装备、军事科研的战斗力水平和综合战斗力水平,由于各项军费支出的边际收益递减,故利用动态规划等数学方法,必然可以得到一种军费支出结构,其它任何支出结构所形成的综合战斗力水平都不大于此种军费支出结构。这时,用于军事人力、武器装备、军事科研的生活费、装备费、科研费支出就是最优军费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军事科研对综合战斗力生成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和平时期,军事科研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在战争时期,国家的生存受到威胁,则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军事人员的数量随着战争样式、作战方式的不同将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它们的影响程度必须随着条件的不同而随时予以改变,专家评价得出的权重系数不能直接用来分割军费开支,否则那就是简单的线性分割,这也是军费开支和战斗力形成是幂函数关系的关键所在。

三、结论

在国际战略格局、军事战略方针等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必须优化军费结构,寻求最佳的军费分配方案。一方面降低军费总机会成本,减少军费开支对国民经济造成的负面响应;另一方面在保证军队即时战斗力水平的前提下,增强军队的潜在战斗力,把军费使用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军费开支的社会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边际成本篇5

关键词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

0引言

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关于单个厂商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从厂商经济行为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生产与成本理论及市场理论等;从家庭或单个消费者角度来看主要包括效用理论;两者相结合的主要是供求理论和分配理论等。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从国民经济角度来研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其中生产与成本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在生产成本理论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看似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理论,但是在授课中简单地运用一两个案例讲解学生还是理解不了,因为实际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此理论的相关案例。而与此相关的在完全垄断厂商条件下,边际收益为什么小于平均收益,短期成本分析中,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图等学生就更难理解了。因此,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相关的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显的特别重要。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概念与其存在的条件

1.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概念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短期中,在生产技术不变和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处生产要素的增加,增加的总产量首先递增,然后递减,最后绝对减少。这里的短期不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在某一定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

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条件有:第一,技术条件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重大变革。因为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动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二是其它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于所有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第二,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是不变的。如果在生产中所有生产要素都按相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则不一定递减。第三,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总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总产量递增,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总产量增加。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仍可使产量增加,但增加的比率,即增加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只会降低生产效率,减少总产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分析

2.1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两个困惑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到达一定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在劳动投入的初期阶段,资本—劳动比率较高,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固定要素得到较好的利用,因此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劳动投入继续增加到某一点,边际产量开始递减。这个规律看似比较好理解,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尽管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简单举例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理解,但是简单的例子并不通俗,所以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社会阅历较浅薄,社会实践少,所以他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很难理解透,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感到有以下两点困惑:一是为什么边际产量有一个递增的阶段,然后再递减,与边际效用递减有所不同。第二个困惑在于,既然边际产量有递增的过程,为何把这个规律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边际报酬规律是对边际产量变化趋势的一种描述,因此并不会反对在该趋势中的开始阶段有反复和波动。尽管边际产量在开始阶段有一个递增的过程,但是从发展趋势上而言是逐渐递减的,因此,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作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仅理论上讲解,学生还是不能深入领会此规律。

2.2养猪理论——理解边际产报酬递减规律

针对学生在学习此规律时的两个困惑,可以根据养猪实践来解释:当在一个既定大小的猪栏里仅养一只猪时,这头猪吃食的积极性较低,而且还挑食,经常有食剩下未吃完。因为猪挑食且吃食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猪长的速度较慢,在同一时间内严重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一个猪栏里养两头猪时,这两头猪吃食的积极性非常高,都抢着吃,由于他们抢着吃,很快就容易吃饱,当他们吃饱后就睡,这样猪长膘也就快了,猪肉的增长量是呈递增态势。与此同时,假定一个猪栏里养两头猪时达到最佳状态,也就是空间等各方面刚好合适,如果此时在这个猪栏时养三头猪,此时他们在吃食时虽然也会抢着吃,但是由于空间太小,睡不下三头猪,所以当猪吃饱后睡不好,当然也就长不好了,猪肉的增长量开始由递增转向递减,养猪的经济效益也就因此下降。

这正好符合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要素不断地增加,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也就是说在既定的猪栏大小的生产要素情况下,当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时,边际报酬是递增的。但当不断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即猪的数量时,养猪的效益不但不增中反而减少。这是因为猪栏这种资源接近了充分利用时,如果还不断地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边际产量,即猪所增长的重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减少。通过养猪理论的讲解,绝大数同学豁然开朗,一下子就理解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研究发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其它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理解在完全垄断条件下,边际收益为什么小于平均收益,及短期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图。通过以上养猪理论的理解,很容易知道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以在理解其它知识点中,我们一般是将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结合起来。

3.1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第二,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3.2在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理解中的运用

由于一个行业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对行业产品的需求曲线就是对完全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因而,完全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aR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重叠,而边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但是为什么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大部分教材中讲解的较简章,使得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可运用数学模型来推导,但是这对于高等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入手,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

如果我们在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基础上均分别乘上价格后,不就是等于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吗?而在完全垄断条件下,边际收益是递减的,而在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之间,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刚好处于递减阶段,所以通过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去理解为什么在完全垄断条件下,边际收益要小于平均收益。

3.3在短期成本分析中的运用

在短期成本分析中,平均总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呈U型,随着产量的增加,它们都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两条曲线都有各自的一个最低点,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但为什么为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也很困惑学生。但是我们通过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短期中,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他们是先递增后递减的,而在短期中,我们假定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对应到的就是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我们可以将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图旋转180度,然后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得到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图了,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理解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了。

边际成本篇6

(一)外部性理论

节能减排存在着外部性特征。下面举一个某行业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外部成本。某行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决策,厂商出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做生产决策考虑的是利润最大化,既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外部经济存在的条件下,私人成本曲线是指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图中曲线mC是指整个行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等于该行业中所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水平的总和。

随着产品的出现产生了污染物,产品生产增多造成污染的增多,污染物的产生带来了边际外部成本,若所有厂商的外部成本相同,人们每一产出水平下遭受的边际外部成本相加得到与行业产出相关的边际外部成本meC,如图中的曲线meC。若产量为零,污染物的产出便为零,meC曲线向上倾斜。社会边际成本对于整个社会是由行业边际成本加上边际外部成本得到,即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图中社会边际成本曲线mSC则代表了所有某行业边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的总和,等于行业的边际成本mC加上边际外部成本meC。

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的均衡点是行业边际成本曲线mC和行业边际收入曲线mR的交点,均衡产量是Q1,均衡价格为p1。由于外部成本,这个点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只有边际社会成本mSC曲线和边际收入曲线mR的交点决定的产量和价格才是最优,这时候的均衡产量Q*是均衡价格是p*。因此,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的均衡产量Q1和价格p1,比社会最优的均衡产量Q*高、均衡价格p*低,产量过高,排出的污染物也就过高。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追求,因排出污不需要成本,导致其忽略了外部成本。在均衡价格p*中,p1用于补偿厂商的生产成本,p*-p1用于改善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帕累托最优要求不是一个单位或行业而是整个社会生产达到最优。Q1,产量对行业来说是最优的,但对社会而言不是最优的。企业的最优决策对社会而言是低效率的。只有社会最优水平价格p*才是真实价格,他考虑了所有的成本,包括生产者的成本和外部成本,按照这个成本生产,其结果是厂商承担外部成本,并相应减少了排污水平。

(二)政府财税方案的理论研究

政府可在外部经济的存在导致了市场失灵时出面进行干预。

外部成本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均衡时的数量,政府可以采用税收手段使得两种情况的均衡数量相等,即将外部经济内部化。

用工厂排污的例子来讲。为简化分析,假设某行业的边际成本是固定的,因此边际成本曲线mC是一条水平线。meC为边际外部成本曲线,mSC为边际社会成本曲线,a点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点。可以看出,由于外部成本的存在,a点产量很高,造成过多的污染。所以可以对工厂的每一单位产量征收等于Q*下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税t,即t=D-B。这样一来,外部成本就成了该行业的内部成本,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mC上升到了mC+t,市场均衡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e点。

财政政策也可以用来控制污染,如标准方案和许可证方案。通过分析污染市场情形来比较税收政策和许可证政策。虽然向政府交排污税和购买许可证的形式不一样,但这两种政策从本质上都是为排污付费。

企业污染权的需求曲线,污染价格降低造成排污权的需求增加。在图3中,当税收确定了污染价格,污染权的供给曲线完全有弹性,污染量的大小主要通过需求曲线确定。当排污许可证确定了污染量,污染权的供给曲线则是完全无弹性的,此时的需求曲线确定了污染价格。因此,税收和污染许可政策达到既定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均是可行的。

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的价值的需和必须放弃的东西相比较来体现。污染只能降低其程度但不能消除。以上两者均服从价值规律:公共想要保护环境因为其价格低。采取征税和污染许可证的手段来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也增加了公众对清洁环境的要求。综上,财税政策能够有效的促进节能减排。

二、结论

边际成本篇7

关键词:边际效用不变递减递增

“边际”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一个整体事物额外增加的部分。在大学微观经济学的教科书里,边际效用递减是一个最为普通,也最为基础的经济学概念――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增加同一单位物品的消耗,人们所从中得到的效用是逐渐减少的。可以说,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然而,它并不全面。

边际效用作为消费者购买额外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利益‘效用’,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消费者某增加使用一单位的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或利益,与他已经拥有(或消费)的产品单位数量成反比关系。边际效用可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一片面包提供给仅拥有7片面包的家庭,其边际效用很大,因为此家庭可因这片面包而使饥饿大为减轻,即7与8之差按比例来说很大。然而,一片额外面包提供给已拥有30片面包的家庭,其边际效用也就很小,因为30和31之差按比例来说小一些,这个家庭的饥饿程度早因原来拥有的面包而缓解。因此买者购买的产品愈多,边际效用随之递减,直到他完全不再需要额外一单位的那一点,这时的边际效用为零。”(《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0卷,第505-50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

这就表明,边际效用是用来说明人对物的效用体验其变化状况的。并且是特指效用递减的。但真实的边际效用,是否仅仅只存在递减这一种现象呢?不止,绝对不止。它还存在边际效用不变和边效用递增(或称超边际效用递增)。

一、边际效用不变

无论是经济学,还是其他学说,都没有这提出和论证过“边际效用不变”这一问题。这是我读了钟光荣《人类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等经济理论著作后,受到启发,对这一问题作出进一步分析与论证。

第一,边际效用不变现象确实存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万事万物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这肯定是真理。但是,我们为什么会知道它们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呢?这是因为我们参照了运动的对立面――静止。那么,这就可以由此及彼地看到,边际效用也是参照整体效用规模来说的。此其一。其二,在边际效用中,既然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同时,也就存在其对立面,即边际效用递增。其三,在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效用递增对立的后面,必然还存在着统一双方的共同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边际效用不变。并且,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的容介态。同时,确切的事实是,先有边际效用不变,然后才有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因为,根据哲学的相对性原理,无论事物如何运动不止,它都总是从一个相对静态的情状开始的。哪怕这个静态的情状只有一瞬间,也必然如此。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静止这一情状的存在,运动也就没有可能和不可想象。

第二,边际效用不变存在的事实根据。从最原始的微观物理学角度看,自然界任何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是由火、气、水、土四种原素组成的。公无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原子概念,现代物理学证明了原子的存在。它是“元素的特征性质保持不变的最小物质单位。它也是在不释放带电粒子情况下物质能够分割的最小单位。”(《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2卷,第3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这就证明,作为不带电粒子情况下物质能够分割的最小单位,一是每个原子的质量都是相同的。当然,质量相同,也就意味着内在的能量相同;能量相同,也就意味着效用也必然相同,并不存在谁的效用大、谁的效用小的问题。二是不同的原子排列形式,构成不同的物质存在形式,可以表明效用的性质不同。如水、气、火、土的不同物理性质所表明的不同用途等。但并不能表明效用的大小不同。因为各有各的用处。并且,不同的用处,不可通约,不可能进行比较。

显然,我们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以面包为例,就会看到,同样大小和同样质量的面包,第一个的营养成分有多大,第二个的营养成分也就同样是多大。那么,第三个、第四个,无论边际面包数量增加到多少个,每一边际单位面包的营养成分都是相同的。当然,营养相同,效用也就必然相同;效用相同,价值必然相同。在每一个面包效用都相同的情形下,假设某人在一般情况下,一日三餐,每餐正好吃3个。就是说,他的胃的最大容纳量是三个。这就是他所消费的面包数量不变。这就说明,这个人所吃的面包,其营养成分绝对不会是第一个面包高于第二个,第二个高于第三个。而是三个面包的边际营养成分,都一样和都不变。

第三,边际效用不变存在的条件。世界上没有无条件存的事物,也没有无事物存在的条件。这样,边际效用不变存在的条件,也就是同一性。一是同一原子数量的效用是同一的。增加多少原子量就相应增加多少效用量,这种均势是不变的。二是某一效用需求体即时所需求的效用,其饱和量是一定的。这个一定,也是即时不变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一个即时需求的饱和量,也是不变的。

二、边际效用递减

最早发现边际效用递减的人,是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他提出,(1)“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达到饱和。”(2)“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受,享受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在重复满足享受的过程中,不仅发生类似的递减,而且,初始感觉则出现更早。重复享受进行得越快,初始感到的享受量则越少,感到是享受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这就是后来的“戈森第一定律”。“为使自已的享受达到最大化,人们必须在充分满足最大的享受之前,先部分地满足所有的享受,而且要以这样的比例来满足:每一种享受的量在其满足中被中断时,保持完全相等。”这就是后来的“戈森第二定律”。(戈森著:《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的《译者前言》第2页,陈秀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第1版)后来,杰文斯、瓦尔拉斯和门格尔,又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边际效用递减的真实存在。因此,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成为经济学最重要分析工具之一,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边际效用递减存在的基本事实。从人对物的效用消费看,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效用衰减的动态现象,是和边际效用不变的客观静态现象相对的。它不仅表现在人对同一消费对象物的效用体验上,而且还表现在人的劳动生产效率上。以人的消费为例。假设某人在最饥饿时消费面包,第1个吃下去的效用最大,比如说是5,即饱5成;第2个吃下去的效用次之,比如说是3,即增加3成,共计饱8成;第3个吃下去的效用更次之,比如说是2,即增加2成,共计饱10成。此时,他解饿的效用已完全满足。于是,我们就得到:5+3+2=10;反过来,就是:5-3=2,3-2=1。如果以连续方式计算,就是:5-3-2=0。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个0,是指总效用已经满足,再增加边际效用就要产生负效用转折的临界“0”同时,也是10。就是说,从由饥到饱的总效用增加上说,5、3、2的边际累退和总量累进,最终达到了10的饱和度和满足度。但从每1单位的效用来说,则是不相同的。第2个面包的效用比第1个面包的效用低2成(5-3),第3个面包的效用又比第2个面包的效用低1成(3-2),比第1个低3成(5-3)。这样,也就出现了5>3>2的依次边际效用递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每增加一边际单位的劳动,同样会发生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事实。对此,克拉克在《财富分配论》中,作了详尽的研究,钟光荣在《人类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中,也作了进一步的论证。这就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确实是存在的,并适用于分析许多经济现象。如边际成本、边际利润等等。

第二,边际效用递减事实的扩展。边际效用递减,不仅发生在人的消费和劳动效率这两个方面,而且也发生在其他所有事物的这两个方面。其实,万事万物对效用的利用,都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比方说,对棉花危害最大的病虫害是红蜘蛛,而杀死红蜘蛛最特效的,是“1059”这种剧毒农药。但观察发现,在同一片棉田里,使用这种农药杀灭红蜘蛛,第1年的效果最好,可以达到干净、彻底、全部消灭的目的;到第2年,效果就要差一些。有的卷叶中的红蜘蛛就杀不死了;到第3年,效果也就更差一些。有的密集度高的叶片上的红蜘蛛,还有一部分杀不死。这是为什么呢?从现象上看,是“1059”杀灭红蜘蛛的边际效用递减,即使用该农药,每增加一年,其效果就降低一些,也即边际效用递减一些。只不过,这不是以一单位一单位增加而至的边际效用递减,而是一年一年的边际时间增加而至的边际效用递减。但是,当我们反过来进行观察时,就会发现,原来,真实的事实是寄生在棉叶上的红蜘蛛,产生了对“1059”的抗药性或耐药性,并且,这种抗药性或耐性一年比一年增强。而“1059”本身的边际药效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于是,这就导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第三,边际效用递减是发生在客体是上的主观反映。“1059”本身的边际药力效用,排除生产质量变差的问题外,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自身并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而发生边际效用递减的,虽然是棉叶上的红蜘蛛的死亡率越来越低。但相反的是红蜘蛛所产生的、对“1059”的边际抗药性效用或边际耐药性效用的递增,或超边际递增。但从表象上看,它反映的事实则是,“1059”对红蜘蛛的杀灭作用越来越小。这一情形和此前的面包(虽然这两个例子放在一起并不恰当,但其事理却很恰似)的情形一样,3个相同面包自身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假设某人最大需求和满足量是3个面包不变,而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的,则是心理产生的感觉:第1个>第2个>第3个。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事物的效用,是在被利用时表现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是利用效用的主体,对被利用的客体效用的主观感受。我们以前所观察到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是被颠倒了的事物现象规律,而非本质规律。所以,边际主义大师门格尔认为,体现效用的价值是纯粹主观的东西,不无道理。还有,马歇尔著名的小孩摘草莓,其边际劳动效率递减的例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三、边际效用递增

“边际效用递增”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对称。也可以称为“超边际效用递增”。在钟光荣提出这一概念以前,著名的澳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已发展出了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对此,经济学界推崇备至。所谓边际效用递增,或者说超边际效用递增,就是跳出效用受体的主观感受性范畴,从效用客体本身的实际效用进行考察。对此,我们得到的客观事实是,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递增同样存在。

第一,从每一边际单位效用和由其所积累的效用看。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是一定规模的事物,随着边际量的增加,每一单位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样,也就造成了原有规模的每一单位的平均效用下降。边际单位增加越多,平均效用下降越多。而边际效用递增则是相反的情形。一定规模的事物,每增加一单位边际量,原规模每一单位的平均效用不变,其规模累积效用,按平均每一单位的效用量增加,绝不发生平均效用下降的情况。无论边际单位如何增加,都不会发生边际效用递减。不发生边际效用递减,相对于边际效用递减来说,事实上就是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我们仍以面包例,也就不难看出。假设每个面包的效用都是5,某人吃第1个的效用是5,吃第2个的效用也是5,吃第3个的效用还是5。那么,其累积效用就是15。而我们吃面包者的感受或感觉则是5-3-2,累积效用为10。显然,15比10增加了5。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人的满足度和饱和度是10,怎么会出现15呢?于是,我们必须将15换算成10。这样,每个面包的边际效用就是3・333……。显然,这和此前的5+3+2,再除以3,每个面包的边际效用也为3・333是一回事。但是,从效用的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别一看,就会发现,二者绝对不是一回事。因为前者从一开始到最后,每个面包的边际效用,就是自然相同和客观不变的;后者则是第1个最大,第2个次之,第1个最小,而人为地主观平均的。这就是客观边际效用不变,和主观边际效用递减的关键区别。

第二,从人对财富与价值心理边际占有效用看。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是“理性经济人”。其实,所谓理性经济人,实际上就是“目的经济人”,即人的每一种经济意识和每一种经济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对财富与价值的获取与占有。而这种获取与占有的心理边际效用或效应,又是超边际递增的。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从生物性需求,到享受性需求,再到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最本质的是对财富与价值需求与占有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就是心理边际占有效用的递增,或心理超边际占有效用的递增。因此,中国人自古就有“人心高似天,做了皇帝想神仙”,“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形象比喻。

例1,当某人还是家徒四壁的穷汉时,他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需求是吃饱穿暖,家里有必要的用具;但当这些已经满足时,他的心理边际效用需求又递增为获得一定的资产,并形成资产收益,比方说10亩土地出租的租金收入;当这一目的达到时,他的心理边际效用需求又递增为获得更多的资产,并形成较大的收入流,比方说100万元的资产及其收入。这样,他心理边际效用需求,也就还会继续向千万,亿万、十亿、百亿……,无止境地占有递增下去。按照这一事实逻辑演译下去,全社会的财富与价值,以及整个地球,甚至整个宇宙,以至更大的自然范围,就会为一人所占有(当然,事实上不可能,但人的心理超边际占有效用却是这样)。

例2,假设某人有100万元的资产规模及其收益,另外增加的部分为边际效用。同时,每增加1万元的边际效用,就会相应地增加平均收益率所获得的平均收益。那么,他对资产及其收益边际增加量的获取,就会由开始的一万元一万元地增加,而逐步转变为2、4、8、16、32、64、132……,以至更大倍数的边际效用或超边际效用增加。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对财富与价值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或效应,是以几何级数或以乘数效应递增的。

第三,从与边际效用不变和边际效用递增的关系看。站在自然客观边际效用不变的本质立场上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边际效用递增,是人类特有的经济现象。因为,万物只有即时需求,而无长远需求,所以,它们虽然连续消费某物反映出边际效用递减,但绝不会发生长远和无限获取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递增,或超边际占有效用递增。然而,人就大为不同了。人因为有思想和能思考,既有即时需求,又有长远需求;既有有限需求,又有无限需求。所以,人在心理本质上的无限需求,决定了人对财富与价值的边际占有效用,必然也是无限递增的。同时,这又是反边际效用递减的。

四、探讨多元边际效用的意义和目的

从以上分析得知:1,边际效用不变,是客观每一边际单位的效用相同性不变。而且,每增加一边际单位效用所累积的总效用,以及每一单位的平均效用也是不变的。这种不变,不是指增加或减少的过程和增减变量的不变,而是指可变中的不变。这是问题的关键。并且,边际效用不变,是产生、消费边际效用递减和人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递增的原因和根据。2,边际效用递减,是万物,特别是人这个客观主体消费他物效用的主观感受。但这又是客观事实。尤其是当消费效用达到饱和时,再行增加消费所产生的边际负效用,证明了哲学意义上的物极必反。3,边际效用递增,是人类特有的效用现象,相对于自然的边际效用不变,万事万物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来说,是一种被异化了的边际效用现象。正是因为这种被异化了的边际效用现象,给我们造成了许多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巨大麻烦,所以,我们才有深入探讨多元边际效用意义和作用的必要。

第一,认识边际效用的三个基本规律。一是纯粹客观的边际效用不变规律,呈现出水平线前进的绝对性态势。这是最基本和最本质的规律,也是分化和衍生其他边际效用规律的总规律。二是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呈现出向下滑行的相对性趋势。这是由客观边际效用不变规律分化和衍生的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于万事万物,必然都是如此。但是,在人的消费和生产这两个方面,反映得最为突出。三是纯粹主观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呈现出向上跃升的上行绝对性趋势。这也是客观边际效用不变规律分化和衍生的规律。但这一规律只发生在具有聪明和智慧的人类的身上,它是自然规律的异化,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第二,认识边际效用的对立和统一。我们完全可以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递增,看成是边际效用不变范畴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假设从一个原始的起点出发,我们就会看到:由边际效用不变的水平线,边际效用递减的下行线,边际效用递增的上行线,组成的是一个由边际效用水平线(即中心线)牵制的“剪刀叉”。然而,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再行增加边际效用时,就会产生边际负效用。这时,这也就意味着这一边际效用,必然要回归到客观边际效用不变的水平线上来;然而,当心理边际占有效用达到最大化,即再无边际效用可占有(充分假设条件下)时,同样意味将再行增加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为零和为负,也必然要回归到边际效用不变的水平线上来。这样,真正的对立,也就在这时达到统一了。

第三,实践边际效用的三个基本规律。事实证明:一是自然和客观的边际效用不变,体现着一视同仁和一律平等,体现着自然的公平与正义。二是客观主体反映的主观边际效用递减,歪曲了自然本来效用的同一性和平等性原则,体现着不公平和不公正。三是人类特有的、人的主观心理边际占有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是对自然本来的效用同一性和平等性的根本违反,体现着极端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有鉴于此,在经济实践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边际效用不变,是万物和人类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则;边际效用递减,是万物和人类客观主体的主观反映,而不可克服自我保存法则;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则是人类特有和异化了的社会通则。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如果人类让这一特有和异化了的通则放任发展,必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第四,应用边际效用的三个基本规律。这就是要我们以客观的边际效用不变,为自然公平与正义分配财富与价值的根本法则,切实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促使富人边际消费效用递减为零后的再行消费,即浪费,转向边际效用最大化区间流动。这个边际效用最大化区间,就是广大缺衣少食的穷人。如现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大量的难民和穷人。二是要将私有制激励起来的、人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无限递增的、少数个人对自然和社会财富与价值的大量占有,由国家及其政府将其调剂相当一部分出来,返还给丧失了自然公平享有的生产资料和土地的穷人。

为此,我们一定要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这种返还,是任何个人和任何社会组织,都不应持任何异议的。至于政府是采用资源货币化的财富转移分配方式,还是以社会福利保障分配方式,那只是一个形式问题。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分配必须做到做好。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样,我们就能使边际效用递减和递增,统一到了自然不变的水平线上来,实现社会财富与价值分配的相对公平。这也就是我们深入探讨边际效用多元性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0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

[2]钟光荣著:《人类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中华诗词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3][德]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著:《人类交换规律和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陈

秀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第1版。

[4][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8版,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边际成本篇8

[关键词]边际分析边际效用作用

一、边际的含义

经济学中的边际指的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会因此而改变的量。边际的概念植根于高等数学的一阶导数和偏导数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根据不同的经济函数,我们可求不同的边际。如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用、边际消费、边际储蓄等。

二、边际分析特点及对经济学发展的作用

边际分析是马歇尔二百多年前创立的,它告诉我们人们在作决策的时候,除了应用绝对量作决策参数外,更应该运用增量参数进行决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作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或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1.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2.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3.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4.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5.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从平均分析进入到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和转折,意义十分重大它表明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迈出了重大一步。希克斯1946年的《价值与资本》与1947年萨缪尔逊的《经济分析基础》全面总结和发展了边际分析阶段的研究工作,使边际分析达到顶点,从而成为经济学史上的两部名著边际分析阶段,形成和发展了一大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造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竟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因此边际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两个简单应用

1.应用实例:最佳产量的确定

(1)不计税收下,最佳产量的确定

结论:利润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水平上达到极大值。此时的产量水平称为最佳产量水平。

例1某食用油生产厂的收人函数r()=6140-302(元),成本函数c()=102+60+1200(元),其中为每周产量(单位:吨),求最佳产量和每周预期利润。

解:由已知边际收入r‘()=6140-60,边际成本c’()=20+60,由上结论有:6140-60=20+60解得=76,即每周最优产量76为吨,预期利润为l(76)=r(76)-c(76)=219040元。

(2)赋产量税后,最佳产量的确定

例2:在例1的已知条件下,若每吨产量缴纳t元产量税,求最佳产量和每周预期利润。

解:由已知吨应缴纳元的税。则该厂利润为:l()=r()-c()-t

由前面结论可得最佳产量为边际利润为零时的产量。即由l’()=0,解得:。

这样产量税将影响最佳产量水平,当然对预期利润也有影响,且赋税越高,最佳产量水平越低。

2.应用实例——确定白酒储存期

例3假定有白酒100吨,现价8元公斤,多陈一年可增值2元/公斤,贮存费每年10000元,因贮存酒积压资金引起机会成本每年增加105p.r,(其中105为酒的贮量,p为当年白酒价格,r为利息率,且假定r=10%),那么这些酒须储存多久效益才最大呢

分析:假设须贮年才最佳,由已知可得如下函数关系;

(1)年增加的总收人函数r()=105×2=2×105(元)

(2)年增加的贮存总成本c()=10000+×105×10%[(105×8+2×105)/105]=90000+200002(元)

(3)年净增利润函数l()=r()-c()=2×105-(90000+200002)=110000-200002

此时边际收人r’()=2×105,边际成本c’(×)=90000+40000

因为当r’()=c’(×)时利润最大,所以有2×105=90000+40000,即=2.75(年)

由于驻点唯一,故只有当储存期为2.75年时,企业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其最大净增利润为151250元。

由上进一步表明边际分析这种以微积分为工具,以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数学分析方法已深深融人到了经济学中,并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边际成本篇9

关键词:微积分;边际分析;弹性;成本;收入;利润;最大值;最小值

1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1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的应用

1.1.1边际需求与边际供给

设需求函数Q=f(p)在点p处可导(其中Q为需求量,p为商品价格),则其边际函数Q’=f’(p)称为边际需求函数,简称边际需求。类似地,若供给函数Q=Q(p)可导(其中Q为供给量,p为商品价格),则其边际函数Q=Q(p)称为边际供给函数,简称边际供给。

1.1.2边际成本函数

总成本函数C=C(Q)=C0+C1(Q);平均成本函数=(Q)=C(Q)Q;边际成本函数C’=C’(Q).C’(Q0)称为当产量为Q0时的边际成本,其经济意义为:当产量达到Q0时,如果增减一个单位产品,则成本将相应增减C’’(Q0)个单位。

1.1.3边际收益函数

总收益函数R=R(Q);平均收益函数=(Q);边际收益函数R’=R’(Q).

R’(Q0)称为当商品销售量为Q0时的边际收益。其经济意义为:当销售量达到Q0时,如果增减一个单位产品,则收益将相应地增减R’(Q0)个单位。

1.1.4边际利润函数

利润函数L=L(Q)=R(Q)-C(Q);平均利润函数;=(Q)边际利润函数L’=L’(Q)=R’(Q)-C’(Q).L’(Q0)称为当产量为Q0时的边际利润,其经济意义是:当产量达到Q0时,如果增减一个单位产品,则利润将相应增减L’(Q0)个单位。

例1某企业每月生产Q(吨)产品的总成本C(千元)是产量Q的函数,C(Q)=Q2-10Q+20。如果每吨产品销售价格2万元,求每月生产10吨、15吨、20吨时的边际利润。

解:每月生产Q吨产品的总收入函数为:

R(Q)=20Q

L(Q)=R(Q)-C(Q)=20Q-(Q2-1Q+20)

=-Q2+30Q-20

L’(Q)=(-Q2+30Q-20)’=-2Q+30

则每月生产10吨、15吨、20吨的边际利润分别为

L’(10)=-2×10+30=10(千元/吨);

L’(15)=-2×15+30=0(千元/吨);

L’(20)=-2×20+30=-10(千元/吨);

以上结果表明:当月产量为10吨时,再增产1吨,利润将增加1万元;当月产量为15吨时,再增产1吨,利润则不会增加;当月产量为20吨时,再增产1吨,利润反而减少1万元。

显然,企业不能完全靠增加产量来提高利润,那么保持怎样的产量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呢?

1.2弹性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2.1弹性函数

设函数y=f(x)在点x处可导,函数的相对改变量Δyy=f(x+Δx)-f(x)y与自变量的相对改变量Δxx之比,当Δx0时的极限称为函数y=f(x)在点x处的相对变化率,或称为弹性函数。记为eyex•eyex=limδx0

ΔyyΔxx=limδx0ΔyΔx.xy=f’(x)xf(x)

在点x=x0处,弹性函数值ef(x0)ex=f’(x0)xf(x0)称为f(x)在点x=x0处的弹性值,简称弹性。eexf(x0)%表示在点x=x0处,当x产生1%的改变时,f(x)近似地改变eexf(x0)%。

1.2.2需求弹性

经济学中,把需求量对价格的相对变化率称为需求弹性。

对于需求函数Q=f(p)(或p=p(Q)),由于价格上涨时,商品的需求函数Q=f(p)(或p=p(Q))为单调减少函数,Δp与ΔQ异号,所以特殊地定义,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函数为η(p)=-f’(p)pf(p)

例2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e-p5,求(1)需求弹性函数;(2)p=3,p=5,p=6时的需求弹性。

解:(1)η(p)=-f’(p)pf(p)=-(-15)e-p5.pe-p5=p5;

(2)η(3)=35=0.6;η(5)=55=1;η(6)=65=1.2

η(3)=0.6<1,说明当p=3时,价格上涨1%,需求只减少0.6%,需求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η(5)=1,说明当p=5时,价格上涨1%,需求也减少1%,价格与需求变动的幅度相同。η(6)=1.2>1,说明当p=6时,价格上涨1%,需求减少1.2%,需求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1.2.3收益弹性

收益R是商品价格p与销售量Q的乘积,即

R=pQ=pf(p)

R’=f(p)+pf’(p)=f(p)(1+f’(p)pf(p))=f(p)(1-η)

所以,收益弹性为eRep=R’(p).pR(p)=f(p)(1-η)ppf(p)=1-η

这样,就推导出收益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关系是:在任何价格水平上,收益弹性与需求弹性之和等于1。

(1)若η<1,则eRep>0价格上涨(或下跌)1%,收益增加(或减少)(1-η)%;

(2)若η>1,则eRep<0价格上涨(或下跌)1%,收益减少(或增加)|1-η|%;

(3)若η=1,则eRep=0价格变动1%,收益不变。

1.3最大值与最小值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最优化问题是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各种最优化问题也是微积分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使成本最低,收入最多,利润最大,费用最省等等。下面介绍函数的最值在经济效益最优化方面的若干应用。

1.3.1最低成本问题

例3设某厂每批生产某种产品x个单位的总成本函数为c(x)=mx3-nx2+px,(常数m>0,n>0,p>0),(1)问每批生产多少单位时,使平均成本最小?(2)求最小平均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成本。

解:(1)平均成本(X)=C(x)x=mx2-nx+p,C’=2mx-n

边际成本篇10

关键词:消防;边际投资

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消防安全的实现,必然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否则消防安全活动就无法进行。近年来,我国的火灾形势十分严峻,为适应与火灾作斗争的需要,用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投资逐渐增加,因此,确立消防投资的最佳比例,建立消防投资的合理结构,分析影响消防投资的因素和消防投资的发展规律,提供消防投资合理的评价技术和方法等,已成为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边际投资分析技术

1.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即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消费量所导致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所有边际效用之和构成总效用。边际效用存在着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物品消防费量不变的条件下,当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时,连续增加的每年单位物品所提供的效用将递减。对于边际效用为什么会递减有几种解释,较好的解释是设想每种物品(如水)都有几种用途,可饮用、洗衣服、浇花,再假定消费者把这些用途按重要性加以分级,因此,消费者必然把第一个单位的水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即饮用;然后,再把其他单位的水依次满足别的用途,洗衣或浇花。这样由于不同物品的先后用途满足其重要性依次下降的用途,所以该物品的边际效用,必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出现递减趋势。

1.2 一种变动要素的生产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种变动要素的生产,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除一种是可以变动的外,其他都是在固定变的情况下生产。总产量曲线是一个变动要素生产函数的常规图像。它先以递增的量上升,然后以递减的量增加到最大值,此后便下降。总产量本身曲线的斜率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是由该点所作切线的斜率来测定。总产量斜率由大到小逐渐变动,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斜率为零,当总产量下降时,斜率为负值,这就是边际产量的递减情况。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的是相对于其他变量而言,一定的技术水平,增加某些入量将使总产量增加,但某一点后,由于增加相同的人量而增加出量多半会变得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当变动要素的投入量比较少的时候,变动要素是和较多的不变要素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这时不变要素相对说来是比较充足,当变动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多时,每个单位的可变要素只能同越来越少的不变要素一起发生作用,因而每个单位的可变要素的作用反而受到限制,结果增加的产景越来越少,甚至变为负值。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并不是根据某种理论原理引导出来的定理,它只是根据对实际的生产和技术情况进行观察,所得出的经验性论断。而且这个规律也只是在变动投入增加到某一点后才开始起作用。

1.3 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边际成本是指递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当某些要素固定不变时。而只是调整变动要素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递增后递减。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处于递增阶段,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将递减;当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处于递减阶段,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将递增。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把边际成本随边际产量的递减而递增的趋势的规律,叫做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2 消防基本经济理论

2.1 消防投资最低消耗原则

消防安全涉及两种经济消耗:火灾损失和消防安全成本即消防投资,两者之和表明了消防安全经济负担总量,用安全负担函数b(s)表示则为

b(s)=l(s)+c(s)

式中:l(s)救灾损失函数;

c(s):消防投资函数;

s:安全度。

b(s)反映了消防安全总消耗,见图1。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安全度s的函数,也就是说同时受着安全度s的影响,当横轴上的点即安全度移动到某一位置80时正好满足火灾损失和消防投资的和即消防安全设计量最小,也就是说他们相交到了那一点使火灾损失在适当的消防投资下降到了最少bmin。

2.2 消防投资最大效益原则

安全负担函数反映了消防安全效益的规律,由图1可对安全效益作如下分析:

将安全性取值划分为3个范围即s

s

3 消防边际投资分析

3.1 基本概念

我们运用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来分析消防投资问题,必须明确消防边际投资、消防边际效益的概念。消防边际投资是指安全度每增加—个单位时,消防投资的增量。同样,消防边际效益是指安全度每增加—个单位时,消防安全效益的增量。

现实中无法对消防安全效益无法全面评价,在此我们仅从宏观方面,介绍消防安全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 

 

3.1.1 消防安全效益的定义

消防安全经济效益可以用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1)用“利益”的概念来定义,有如下“比值法”公式:

消防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

(2)用“利润”的概念来定义,有如下“差值法”公式:

消防安全效益e=安全产出量b一安全投入量c

消防经济效益是评价消防安全活动的重要指标。

3.1.2 消防安全产出量

根据前述有关内容,可得出:

消防安全产出量b=减损产出b1+增值产出b2

(1)消防安全“减损产出”

消防安全减损产出b1=前期(安全措施前)损失-后期(安全措施后)损失

损失项目包括伤亡损失减少量、火灾财产损失减少量、火灾其他经济消耗减少量。

(2)消防安全产出的增值b2

消防安全增值产出是消防安全对生产产值的正贡献,目前这方面定量研究还较少,这里我们提出“贡献率法”,即安全的增值产出计算公式为:消防安全增值产出b2=安全生产贡献率×生产总值。

3.2 消防边际投资分析

由于目前对于消防安全度不便使用一个量表示,但考虑到消防投资与安全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消防投资c∝ks,火灾损失与安全度呈负相关,即l∝k/s,则得到c∝k/l,也就是消防投资与火灾损失呈负相关关系。

所以,可以用安全度增加一个相同量时,消防投资的增加额与火灾损失的减少额,近似地看作边际投资和边际损失,这样处理不影响进行最佳效益投资点的求解。

从消防投资和火灾损失的增量函数关系中,可作出边际投资mc和边际损失ml的关系图,见图2。

从而得到:消防边际投资随安全度的提高而上升;而安全度提高,带来的边际损失呈递减趋势。在低水平的安全度条件下,边际损失很高,当安全度较高时,如达到99%,此时边际损失很低,但边际投资正好相反。

当处于最佳安全度s0这个水平上时,消防边际投资量等于边际损失量,这意味着,消防投资的增加量等于火灾损失的减少量,此时,消防安全效益反映在间接效益和潜在效益上(一般都大于直接效益的数倍),如果安全度很低,提高安全度所获得的边际损失大于边际投资,说明减损的增量大于成本的增量,因此,提高安全度是必须而且值得的,如果安全度超过s0,那么提高安全度所花费的边际投资大于边际损失,如果所超过的数量在考虑安全的间接效益和潜潜在效益后,还不能补偿时,这意味着消防投资没有效益。通常安全度超过s0,安全投资增量大超过损失减量,即消防安全效益随超过的程度在下降,此时,也可以理解为火灾控制过于严格。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可以以最佳的安全效益点为消防投资的参考基点,用于指导消防投资决策。

3.3 实践中最佳投资点的动态分析

在消防实践中,各种因素不断变化,因此,对于最佳投资点的确定应全面考虑。

(1)考虑消防投资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投资的总体效益就会增加。因此,边际损失(边际效益)曲线客观的上移,新的最佳安全度由s0增大至s0,相应地最佳消防投资就应适当地增大,即可以扩大投资,增加安全度。

(2)消防实践中,不断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办法,以及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意识,以及消防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得消防安全投资利用率提高,边际投资曲线下移到mc。新的最佳安全度s0>s0,此时,在边际投资较少的情况下c0

(3)通过充分考虑消防投资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使边际损失曲线上移;同时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办法,提高消防活动的效果,会使边际投资曲线下移。这样,可以不增加或少量增加边际投资的情况下,大大提高消防效益。从另一角度,在保证安全度不变的情况下,则可降低消防投资或成本。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