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01:36

对外汉语教师篇1

培训的内容十分的实用,分别有汉语国际推广形势教育、外事教育;汉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家汉办优秀汉语教材、教学资源及新汉语水平考试等。每个内容都以一定数量的名家专场讲座和针对性操练的形式开展,通过集中强化培训和操练,让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充实对外汉语教学知识,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尽快适应赴任国生活、融入当地社会、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复合型人才。通过将近一个月时间的培训,我对外派汉语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一、角色的认定

培训前,大部分学员认为国际汉语教师的作用限于教授汉语言知识,通过培训,我们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认识到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要教汉语,还要根据需要介绍传播中华文化;不仅要通过文化活动介绍传播中华文化,更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中国文化,因为自己就可以充当一本活的教材;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不仅是一名汉语教师,更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人。因此做好一个人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的角色承载。

二、对开展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汉办许琳主任主围绕我国汉语推广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富有启发意义的一课,大大提高了我们这些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吃苦耐劳的决心。他们的讲话使我们明白:语言的传播和国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彼此推动的;世界主要大国无一不在大力推广自己的语言文化;我们大力推广国际汉语教学不仅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学员们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汉语推广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三、对外汉语教学知识的提高。

华东师范大学请到了诸多名人名家为我们做专题讲座,为我们创造了零距离接触相关领域的致高点,使我们有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领略大家风范和学术精粹,使我们受益匪浅。叶军教授的第一堂课,为我们的培训拉开了序幕,让我了解了国外的基本课堂形式和第二语言习得。达婉中教授送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educatingtheinternationalleadersoftommorrow!.”wendyda用她几十年的对外汉语研究与实践经验给我们揭开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每个儿童都有可能成为明日的“领袖”,前题是我们作老师的要有培养领袖的胸怀。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挑战,老师的正确引领是可以让孩子们树立超越自己的信心。有了这种思想武装后,用充满趣味的活动课堂来吸引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充满魄力的汉字世界。达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世界各地平凡的人用自己最真诚最真实的工作获得世界上最高特殊时,给我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汉语的吴中伟教授给我们汉语语法课。吴教授的课上得很精彩,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我们汉语语法问题。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法课充满了思考与反思。汉语虽然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小学学语文到高三,整整十二年,可是当吴教授问起诸如“了”字用法、“把”字句、“是……的”、“……过”等平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嘴边说的一起词语的语法教法时,我们被问得瞠目结舌,吞吞吐吐,能意会却不能言传。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到非常的惭愧和无助。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我还有很大的差距的,也提醒了我要从那方面来着手学习。黄金城和毛世桢两位教授真的让我领略都了专家的精彩,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课堂中是不应该直接地讲解汉语语法要点,我们应该去想方设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明白并正确运用汉语词语。同时我们老师们要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加强教育法、语音等各方面的积累。

四、培养我们更好地适应国外的工作和学习

紧张而激烈的拓展训练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堂受益终生的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生命”的重要性。素质拓展训练就开发了我们的潜能,它强调团结协作,集体精神,同时还具有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深层次的内涵。它也提醒我团队的优势,个人英雄主义的鲁莽与冲动是不好的。总之这次拓展训练给了我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将会把这次拓展活动中所学到的一切转化为适应国际汉语教育的职业素养。

还记得那位为我们王荔班主任工作讲座的时候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她的讲述中,让我感受到我们以后的很多未知的困难。从第一次坐飞机,飞机就出了故障,下飞机箱子又丢了,linemanager一开始就将她们丢掉好几天。文化的不同,环境的陌生,心灵的孤独,都是我们必须独自去面对的,让我那份喜悦逐步的沉淀了下来。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的领导王阿芹博士给我们讲积极心理学-幸福的科学。通过今天该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通往幸福的道路就在我的眼前。王老师让我们在轻松的形式中认清了自己,让我了解到自己有一颗坚强的心,积极地心态能够去和克服国外的孤独。

五、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即将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一个能力。此前多数学员误以为只有跨国交际才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只要存在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就会出现,因此跨文化交际不仅发生在国家之间,更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就可能发生在国门内。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民族及宗教方面的问题。让我们明白了在向外国人说明中国的情况时尽量少说空洞的辞令,提倡讲述身边的故事,因为这样外国人爱听,更乐意接受。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做到既不要仰视发达国家,也不要俯视欠发达国家。因为我们自己国家的盛衰历史和今日的崛起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可以改变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有各自的长处值得我们学习。要打造良好的中国人形象,目前中国人在国际上给人的总体形象依然不令人满意,因此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打造可爱、可敬的中国人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人的消极看法。

六、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判断

对外汉语教师篇2

一、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般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表达能力等三个方面,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或者相对薄弱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在不断提高,随着专业化教育人才的增多,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在看到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特别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力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还不足: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作为语言教学,其内容的可变性强,可塑性也强,但是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仍然按照传统的课本套路照搬,缺乏在内容上的创新,这样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学习疲劳;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是绝对的主角,对直接进行理论上的讲解,而学生的参与度极低,语言教学的灵活性不能在课堂上有所体现,最终使学生对此门功课的学习缺乏热情。由此可见,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知识掌握能力有待提高。知识掌握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更好的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学生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多是专业的对外汉语毕业生,在进入岗位之初,他们一般具有较大的知识储备量,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对外汉语的老师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但是目前教师的职业培训较少,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多停留在进入岗位之初,如此一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就与多变的社会之间存在了差距,很难满足社会对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也是未来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再次,对外汉语教师个人职业素养仍需改善。很多教师容易忽视个人职业素养,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教师的职业素养除了一般的教师的服务教育、认真教学等要求之外,更要求教师的个人表达能力、个人基本职业道德,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与对外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认为教师只要做好基本的教师工作即可,事实上,对外汉语教学,更多的也是传递一种语言的魅力,传递一种较高的道德素养,所以说,教师在基本的教学之外,也应该注重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上面提到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第一,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培训。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培训,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策略,正如上面我们所说,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即使在从业之初,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如果不能及时培训,接受新知识,也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在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知识掌握能力的培训,也就是培训内容中应当包括对外汉语知识,在巩固教师知识能力的同时,及时将新知识、新内容传递给对外汉语教师;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对教师个人素养的培养,除了基本的职业要求之外,也应该在培训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此外,在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关于教学方法的培养,这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开展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之间可以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分享以及教学心得的分享,对教师之间的借鉴和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另外,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教师对个人教学能力的评定,通过不同教师的观点表达,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中,也要注重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引进与融合。

作者:郭教才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对外汉语教师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目前,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近1亿人正在学习汉语,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一些学校也把华语列为必修课。

中国文化战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这也为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升温提供了强劲动力。“汉语热”的兴起直接导致了“汉语教师”的需求激增。作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者――对外汉语教师已然成为“文化强国”的先锋力量。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培训老师,要想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第一,要有过硬的汉语专业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丰富,如同国内汉语教学一样,也须进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对外汉语教学更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播,所以还包括“文化传播”的内容。面对这样的需求,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汉语专业知识素养。

(一)汉字与词汇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为方块平面结构,首要特点是“以形示义”,一字一音节,不少词可望文生义,不少形声字可推测其读音。在掌握好一些基本词后,给学习者适当讲解词的构成特点,对于帮助他们掌握词义,记忆、使用该词有很大作用。

(二)汉语语音知识。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一套独立的语音系统,其中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重音、音长及音变等要素。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字的四声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其变化有区别字义的作用。汉语节奏同世界上其它许多语言相差甚远。中国人听英语,觉得很多音节一带而过,听不清楚,而外国人听中文听了就好像打机关枪一样,觉得听每一字都必须仔细听,很累,很紧张,因为汉语节奏不那么明显,汉语中有轻音,读起来比其它音节短而轻。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扎实的汉语语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能举重若轻,把汉语语音中的系统性和趣味性讲出来,帮外国学生“说”好汉语。

(三)汉语语法知识。

如果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则是语言大厦的结构方式。企图靠背诵一个一个的词和句子来学习某一种语言的整体,显然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成年人,而成年人学外语,语法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对外汉语教师如果能熟练掌握汉语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挖掘词汇本身的趣味性,克服汉语语法的枯燥难懂。比如从一些词汇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法本身的趣味性。如:类似“开关”、“忘记”、“国家”等偏义词,“开”是“open”,“关”是“CLoSe”,“开关”是什么意思呢?在教师反复按教室里日关灯的按钮的提醒下,学生能意识到是“SwitCH”,“开”和“关”都是动词,而组成“开关”时却转化为名词“SwitCH”。此时顺水推舟,把诸如此类的词如“忘”扩展到“记”再用类似的方法解释“忘记”,就会大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个汉字里暗藏的“无限玄机”,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大大增强。

(四)汉文化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解决的是说得漂亮不漂亮的问题,语法教学解决的是说得对不对的问题,功能教学要解决的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问题,文化教学要解决的则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和“这么说的含义是什么”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还是文化的使者,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传播汉民族文化的职责。文化的灌输与传播是潜移默化的,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汉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的细节中不失时机地传播祖国文化。比如在七夕前夕,给学生讲解这“CHineSeVaLentine’SDaY”,讲那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中秋节前夕,给学生们解释了“月”在中国的寓意,讲“嫦娥姐姐”;春节前夕,让他们制作贺年卡,观看关于中国春节各地风俗的图片和视频……踩着每个中国传统佳节的节奏,叙说美丽中国,传播汉文化。

第二,要掌握丰富的中华传统技能。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汉语知识固然重要,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汉语教学的一个目标。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掌握的中华传统技能越多,越有助于丰富自己的课堂,有助于汉语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比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需要适当奖惩。而在奖品的设置上,教师的手工技能就能派上用场、大有用途了。相对于商店、超市中琳琅满目的“现成品”,学生会更感兴趣于老师手上简易的手工作品。教师如果有善于精工制作的巧手,就可以亲身制作一些带有浓厚中国意味的小手工品,如:折叠的纸房子、纸飞机、风车、郁金香;剪裁的纸蝴蝶、小狗、荷花;精致的贺年卡、彩蛋等。小巧的奖品可以提前制作,课前在全班范围内“展示”一番,让学生获得奖品的欲望转化为认真听课的动力,为课堂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巧妙地传播了中华文化。

再如,简笔画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用简笔画辅助教学比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比实物模型,多媒体简便灵活,更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架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务之间的桥梁,学生在学汉语时达到“识其形”,“知其音”,“想其意”的目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总之,对外汉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不仅承担着教授外国友人掌握汉语的任务,还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的职责。对外汉语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汉语专业知识,还要在文化、历史、传统技能等多方面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易丹,邓杏华.对外汉语教师应强化的五种意识.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2]刘荣.浅谈当代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华章.2012.03

对外汉语教师篇4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语言教学建议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不但关系到教学质量,而且极大地影响着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因此,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探讨得体规范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益。

(一)研究对象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语言文化教学中心的9个中亚留学生班和9位老师。

(二)研究方法

采用了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记录了9位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些班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与访谈

(一)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75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问卷调查分三个内容:第一部分为教师课堂语言使用的调查,第二部分为教师课堂语言的受现性和动态性的调查,第三部分为教师课堂语言得体性和规范性的调查。

1.教师课堂语言的惯性调查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外汉语精读课的教师教学课堂语言大部分是符合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教师使用了“非正式语言”,给初级留学生带来了一定负面的影响。第2题反映出了留学生对于这些教师经常使用的语言的反映,他们会模仿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反映出,学生更喜欢轻松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教师教学注重劳逸结合,讲练并重,灵活转变教学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2.教师课堂语言的受限性和动态性的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课堂语言基本能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来调整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可理解性的输入,这符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程度较高,但部分成绩偏下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师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每位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第5题反映了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课堂上的学习是留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也是留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要点。

3.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得体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语言总体上符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得体性的要求。同时也可以看出,初级留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他们大都不具备发现错误的能力,但他们对教师语言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会对教师的语言进行模仿学习,所以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就更要求教师知识输入的规范性。

(二)访谈和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在对9位对外汉语教师的初级精读课观察记录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1.有的老师没能根据学生的水平做到理解性输入,一旦听不懂的东西太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2.个别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儿童式语言”,部分学生表明老师总是将他们当成小孩子而过多地关心呵护。教师应当关心学生,但要意识到学生的汉语水平不代表他们的心理认知水平。

3.有些教师的习惯性动作在中亚留学生看来是不礼貌的。如有的老师用手指来指人或点人,留学生更习惯于用头来指,实在要用手也是用手掌。在课堂上教师请同学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用五指并拢的手掌来示意学生回答问题。

4.教师上课时的目光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影响。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教师可多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经意地打断学生的话,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相关教学建议

(一)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尽量用可理解性输入。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最常听到的汉语就是老师的课堂语言,因而要努力让大多数学生听懂老师的课堂语言。

(二)教师发音吐字要清晰、富有感染力,增加自己的亲和力。学生喜欢发音清晰、语速适中、亲切活泼的老师。

(三)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关注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上要采用劳逸结合的方法,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和娱乐活动,调节课堂气氛,并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四、结语

此次调查反映了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初级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能更加注意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使初级汉语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春芳.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浅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89.

[2]彭利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126.

[3]白朝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用语的特点和组织原则[J].德州学院学报,2005,(1):83.

[4]李彦春.浅析教师的眼神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99-201.

对外汉语教师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行为研究;方法;特点

[abstract]teachingactionresearchisasystematicandintrospectiveresearchinteachingpractice.ithasthecharacteristicsofbeingopen,participative,purposive,timelyandflexible.itcannarrowthegapbetweenteachingandresearchandplayanimportantroleinimprovingteachingquality.

[Keywords]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eachingactionresearch;method;

characteristics

一 教学、行为研究的定义及特点。

1.教学行为研究的定义

行为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将行为研究引人教学研究领域,在国外也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期,Stenhouse(1975)和elliot(1796)在他们的研究中明确指出:行为研究是对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行为研究主要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Stenhouse认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积累,通过综合性的分析,行为研究的理论是可以推广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为研究逐渐被介绍到我国,目前在英语教学领域已经有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那么,究竟什么是行为研究呢?为了给读者一个更为清晰的印象,下面列举国外本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的原文定义:

actionresearchisaformofself-reflectiveenquiryundertakenbyparticipantsinsocial(includingeducational)situationsinordertoimprovetherationalityandjusticeof(a)theirownsocialoreducationalpractices,(b)theirunderstandingofthesepractices,and(c)thesituations(andinstitutions)inwhichthesepracticesarecatriedout[1].

(teachers)subjectthemselvesandtheirpracticetocriticalscrutiny;theyattempttorelateideastoempiricalobservation;theyattempttomakethisprocessexplicittothemselvesandothersthroughthewrittenwoal.theirprimeconcernistoimprovetheirownpracticeinaparticularsituationfromthestandpointoftheirownconcemorworry.Forthem,actionresearchseemstobeapracticalwayforwardgiventheirconcerninthatsituation.theyuseand/ordesignaspectsoftheiractionasteacherstofindoutmoreabouteffectiveteachingand,inourview,theydosorigorously[2].

actionresearchis"thestudyofasocialsituationwithaviewtoimprovethequalityofactionwithinit"[3].

actionResearchischaracterizedbyacontinuingefforttocloselyinterlink,relateandconfrontactionandreflection,toreflectuponone'sconsciousandunconsciousdoingsinordertodevelopone'sactionsandtoactreflectivelyinordertodevelopone'sknowledge[4].

actionresearchistheprocessofsystematicallyevaluatingtheconsequencesofeducationaldecisionsandadjustingpracticetomaximizeeffectiveness.thisinvolvesteachersandschooladministrators'delineatingtheirteachingandleadershipstraegies,identifytheirpotentialoutcomes,andobservingwhethertheseoutcomesdo,indeed,occur.essentially,actionresearchisexaminingone'sownpositiveimpactthatteachersandadndnistratorshaveonstudentachievement.actionresearchtakesmaximumadvantageoftheassumptionthatthebestsourcesofeffectiveeducationalpracticearethosemostdirectlyinvolvedwithteaching──teachersandprincipals[5].

通过上面的引用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行为研究的一个共识是:行为研究是教学实践中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它与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因而对改进教学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定义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行为研究是“什么”、“由谁做”、“如何做”、“在哪里做”的问题。可把它简单地归纳为:

①行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②行为研究是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自己制订、亲自参与并展开调查与研究的;③行为研究要由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④行为研究的目的是不断改进教师自己的教学工作,使教学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并取得最佳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就是对外汉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它由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其目的是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

张正东先生在《外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文中精辟地总结了行为研究的四个特点:

①研究的对象限于自己的学生或自己的活动,一般不挑选被试;②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者在教学中或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问题;③研究者一般就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估者;④研究方法主要属于内省/反思和准实验法。

笔者根据自己从1993年以来的学习、实践与研究,认为行为研究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具有其他一些主要特征:

开放性行为研究是教师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态度,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把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给大家,听取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或批评性的意见;注意收集来自外部的与自己主题研究有关的各种意见与信息。

参与性传统的研究一般是由科研人员拟定课题并主持研究。课题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少考虑一线教师所直接面对的问题和需要。而在行为研究中,课题是由教师自己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的,他们可以就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他们自己自始至终都是课题的主人并直接参与研究。

针对性以往的研究多是研究者对客体的研究,如教材、教法、学生等,由于教育中诸多的不可预见因素,这些研究很难做到完全符合某一位具体实践者的需要,对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并不明显。而行为研究则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活动组织、行为实施,也包括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障碍等人研究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改进教学实践。

时效性行为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不必等到下一个循环才去改进,而是随着教学的推进就可以把前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新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不断地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不断地探究,能够使整个教学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灵活性行为研究的灵活性体现在:研究的题目可大可小,大的可以定出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案,小的则可以是对于一节课中的某一个具体行为的研究和改进;参与研究的人员数量可多可少,可以全体教研室教师一起参与研究解决一个大问题,或是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行为研究还具有许多特点,总之它表现的是一种对于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的开放性的态度。mcniff(1998:l)指出:行为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把教育看做是一个整体的实践过程,不是仅仅从社会学的角度或心理学或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而是把课程、教材、教法、学习过程、学生需求和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人的需求和发展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行为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行为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没有一个好的选题,行为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选定一个好的课题,教师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这种意识包括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的意识,以及寻求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与完善的意识。教师需要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寻求最好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来培养人。所以可以说,教师的意识是选题的基础。

选题可以从教学实践中感兴趣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想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着手。例如,发现或尝试一种新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留作业的不同方式可能会带来的不同效果;对同一个语言项目不同的解释与练习的方法带来的不同的效果;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通过阅读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等等都可以作为行为研究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因为行为研究是直接针对教学的,所以行为研究的选题可以是任何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最希望了解的和最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且的。

三 教学行为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观察法、录音录像法、写日志、教学观摩、访谈、问卷调查、照片分析等等。

写日志行为研究中的日志有别于普通的教学日志。虽然它是日常教学情况的如实记录,但它应该包括教师个人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事件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反应的观察X以及对教学内容、活动及对象的情感、态度、认识。反思、假设、分析、感想和评估等诸多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内容。这些是日后进行分析、研究和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和信息来源。

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而获得数据的采集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记录任何一个事件的现场观察情况或描述事实、场景、过程、结果等。记录应尽量做到客观,自己的感想、反思等要有明确的注明以避免因记录失实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这可以为教师对一个学生、一种方法或一个事件进行纵向研究提供较为准确。详实的数据。

录音录像录音录像是行为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手段。它可以真实地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师生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的表情、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的讲解方法与练习的设计、教师板书时对学生的安排等等。因此,它能为行为研究提供大量、珍贵、客观、准确的数据。

教学观摩邀请部分教师(参与同一个项目研究的同事或关系比较融洽的教师)到自己的教学班上去听课。这种教学观摩与传统上的教学观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上的“教学观摩”一般是“上级领导”组织的观摩,通常带有检查教学质量和评价教师的性质。教师为了迎接“观摩”往往要按照“大纲”和“教参”精心准备一番,甚至要进行一下“预演”。而行为研究中的教学观摩则是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提高效果为目的的。因此观摩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这种观摩往往是有针对性的。教师在邀请同事观摩自己的教学之前要交代自己的问题,与观摩者确定观摩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做好必要的观摩准备。而观摩者则主要根据问题进行观察,有时因研究项目不同,这种观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多次的观察,如一个周期或一个单元等,观摩不仅要有观摩记录,同时应有观摩者对事件的感想、想法等内容。观察后为被观察者提供自己的意见与反馈,甚至与他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反馈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否则会丢失很多重要的数据信息。观摩者的意见对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弥足珍贵。

问卷与访谈、录像、记录等方法比,问卷可以说在实施上是最方便快捷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研究者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关于一个研究项目的大量的信息。但是问卷的设计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问卷设计中的困难往往要比想像中的大得多。设计问卷时不但要注意目的、内容和提问方式,而且要讲究语言的使用和表现形式;不仅要考虑内容的详实而且要考虑提问策略,尽量避免不全面、不客观或者有诱导嫌疑的内容,以保证问卷的真实可靠性。

访谈访谈用在行为研究中,访谈者即是课题研究的直接参与者,被访谈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同行。访谈形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通常情况下,如果访谈对象是学生,则较宜采用一对多门将学生分成小组,一组一组地进行访谈)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紧张感,既能消除学生的顾虑(特别是亚洲学生这种顾虑表现得尤为明显),又能听到不同角度的反馈。访谈的内容主要是自己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的内容,并征求被访者的意见。建议和看法。在访谈时最好应做到不让被访谈者受到访谈者的影响而失去其客观性。

照片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拍成照片,同样可以为行为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数据。虽然照片只能提供静态信息,但是它可以真实地反映诸如课堂场景、课堂气氛、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教态和表情、学生听课时的表情、作业完成情况等真实、可靠的证据以支持研究的论点。此外,照片还可以真实地记录访谈的情况,记录访谈地点及环境、被访者的表情及位置等。因此,我们可以说照片是为研究提供实证数据、记录研究过程、提供研究报告或得到研究结果的基本数据之一。

四 教学行为研究的意义

行为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的,自它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更有蓬勃发展之势。从教育学研究的角度讲,行为研究补充的是传统研究只注重研究客体,即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而忽视对教学主导或者说本体的研究;看到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教师应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教养目标得到充分实现的问题;重视教学质量而忽视教师的发展特别是自我发展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是对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补充。从教学法研究的角度讲,传统的研究重视的是知识传授的方法,而忽视了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人的培养,即:人的基本能力的形成、人格的塑造,以及一个人的终生教育能力的发展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学法研究中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从微观上讲,由于行为研究的课题是教师自己提出的,教师又是研究的直接参与者,其研究的结果或是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是转变了教学观念,或是改变了教学方法。无论哪一条,都会直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

教学行为研究是一个大的题目,将其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l]Kemmis,S,&R.mctaggart.theactionResearchplanner[m].Geelong,Victoria;DeakinUnversitypressl982.

[2]Hustler,D.,t.Cassidy&J.Cuff(eds.).actionResearchinClassroomsandSChools[C].inndon:allen&Unwinl986.

[3]eiliott,J.actionResearchforeducationalChange[m].miltonKeynes:openUniversitypress199l.

对外汉语教师篇6

一、中华文化传播客观上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随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的依存度进一步加深。一方面,世界各国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越来越关注,了解我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希望了解、熟悉中国情况的群体急剧扩大,汉语人才的需求迅速攀升;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外部的市场、资源,中国人不断走向世界。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接受中国、认同中国。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种,网络、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友好往来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但笔者认为:汉语国际推广是文化传播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吕必松教授认为:“人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必须同时进行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中华文化传播的新形势,使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对外汉语教师是汉语国际推广的具体实施者,中华文化传播的使命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对外汉语教师直接面对国外的汉语学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他们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着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成效。国家汉办2007年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明确规范。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亲身感受到,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是合格的汉语教学者,而且也应是出色的活动组织者。

首先,国际上汉语学习人数的急剧增长,客观上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据国家汉办消息,目前世界上有4000多万人,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另外,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也急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市为例,高等留学生人数过万人,专、兼职汉语教师(含退休返聘教师)不过140多人,大部分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带课,专任教师远不能满足需要。

其次,汉语学习者需求的多元化,客观上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许多汉语学习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学习语言,掌握语言。有的想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关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和民族、宗教政策等,有的想学习中国武术,有的对中国音乐、书法感兴趣等。汉语学习者需求的广泛性,要求我们的汉语教学者不仅能提供汉语教学的专门知识,还要有其需求相匹配的其他知识和技能。

再次,为适应汉语国际教育的需要,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汉语国际教育的对象是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的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变中国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要了解不同国别的教学习惯,吸取各国教学之所长,为已所用,提高教学实效。

最后,中国需要被世界认同、了解的客观现实,也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随着经济的调整发展及影响力的提升,我国与一些国家在能源、资源、市场上存在竞争,还有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发展心存顾虑,“中国”、“中国崩溃论”在世界上还有“市场”。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这些外部环境变化和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的客观现实,需要我们尽快地将中华和谐文化、和平理念传播出去,需要我们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取得世界人民的了解和认同。

二、我国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现状不能满足中华文化传播的需要

新中国自1950年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以来,广大对外汉语教师付出了辛勤劳动,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许多到中国留学的学生,已成为所在国的重要领导人、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据报道,在广西桂林求学的越南学生中,曾有5位担任过越共政治局委员,22位担任部级领导,更多的则成为了知名企业家和学者。对外汉语,从单纯的语言传授变为一门科学,王力先生曾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新型学科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配套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但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没有一支数量充裕的专职对外汉语教学队伍;现有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汉语专业出身,其本身的汉语基础不扎实;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将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后,难以适当国际化教学的需要;一些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积累不深厚,难以适应文化传播的需要等。其原因主要是:

1.对外汉语教学管理体制多样。以笔者所在武汉高校为例,管理体制就有三种形式:其一,成立国际教育学院,配备专任教师,如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其二,虽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但教学由中文系负责,骨干教师由中文系派出,如华中科技大学等;其三,没成立专门的机构,其教学、管理工作委托中文系、外语系,其教师也由两个系教师兼职。如此管理体制多头,专职教师编制不足,高层次人才难以留下。另外兼职教师数量庞大,且流动性又较大,素质提高难以实现。

2.对外汉语教师的准入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一,自2005年停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后,没有组织新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素质没有规范标准;其二,大多数高校在聘任对外汉语教师时,也没有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没有准入制度,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无从谈起。

3.部分高校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例如,认为其学术价值、技术含量不高,对其教学不重视,对其教学法的研究不深入;对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不重视,没有给予足够的编制和经费,导致该进的人进不来,该留的人留不下。

4.对外汉语教师的考评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相当一部分高校不考虑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将其与其他学科等同起来,对其研究课题、论文、考评等做同样要求,致使一些教师没有把教学当作第一要务,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5.轮训、培训制度没有建立。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教师队伍的急剧扩大,新进人员急剧增多,但教师的轮训、培训制度没有很好建立完善,导致国内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及时普及,不能很好地借鉴国外同行好的教学经验。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服务中华文化传播大局

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客观上需要中华文化加快对外传播的步伐。中国传统的和谐、和平、儒家、道家等文化精髓,和平崛起、科学发展等理念,现行法律、政策、制度等也需要得到世界的了解、认同。吕必松教授曾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做好汉语教学,关键在教师,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实现中华文化传播,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笔者通过十余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历,深切感受到,好的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掌握汉语语言学知识,具备语言分析和语言比较能力,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教学原则和教学法。其次,要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医、武术、戏曲、书画、舞蹈、音乐等知识,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第三,要有对国情的把握能力和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对留学生提出的关于中国的政治体制、选举制度、法律制度、计划生育制度、高考制度、科学发展观等问题予以正确的解答。第四,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通过对外汉语教师的言行,要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第五,要有较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世界上其他语言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技巧,要善于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实效。第六,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懂一点琴、棋、书、画方面的知识。

建立一支素质的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建立对外汉语教师的准入制度。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比较科学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办法,建立完善科学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新进入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规范;对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轮训考试,逐步淘汰不合格老师。

2.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单位和机构设置进行规范。要在师资、机构、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标准和条件,对其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科学测定。凡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一律取消其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格;取得教学资格的单位要规范其管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一支满足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侧重于教学成效的评估,突出语言教授、文化传播这个关键来制订考核指标,让对外汉语教师把关注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来,放到学生的学习成效上来。对志愿者的考核评价,要突出教育效果,坚持考核与使用相结合。

4.建立、完善教师轮训、培训制度。为加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普及,学习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方法,应建立完善几个制度。其一,有计划地安排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与国外孔子学院的教师进行轮岗,相互学习;其二,国家汉办定期分片组织对外汉语教师进行培训制度;其三,各省每年组织对外汉语教师的定期轮训、培训制度;其四,各培训单位每月组织教学教研活动。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轮训、培训和教学法的研讨,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5.组织开展国家、省级对外汉语教师技能“比武”。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对外汉语教师的职能竞赛,通过竞赛调动对外汉语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其自身教学技巧和水平,让学汉语和教汉语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6.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质量。要根据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实际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军。

7.建立对外汉语教师的津补贴制度,适当提高专职对外汉语教师的待遇,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投身于对外汉语工作。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内部资料)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3]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汉语学习,2004,(01).

[4]胡明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04).

[5]邵敬敏.关于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反思[J].语言文字应用,1992,(02).

[6]姚芳.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青海社会科学,2009,(06).

对外汉语教师篇7

【关键词】有效教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引导

一、教学的定义和作用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有相对较高的信任感,一般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指令。在此基础上,若教师能够在关键点、关键时刻、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思考、表达、理解和运用知识,不仅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知识,增强交际能力。这也达到了有效教学理论中的“学生的发展”的境界。

二、有效教学中的教师引导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是潜藏在“好教学”背后的教学逻辑,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和主动调适。2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深入了解学情以及知识点,在备课的时候对重、难点的分布和讲解以及学生对其接受情况进行提前预设。因此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实践性的学生活动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构架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掌控局面,通过鼓励、提问、指示等各种引导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成效。另一层面上,教师也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引导的程度。过多的引导会让学生手足无措,失去重点,使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得到来自教师有效的引导,那么很容易就会注意力涣散,影响上课的气氛,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都有所下降。音乐会的指挥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是运用手中的指挥棒和脸上丰富的表情就能指挥数百人的交响乐团完成一场动人心魄的演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一门指挥的艺术,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手中的指挥棒,也能够和学生们奏出语言学习的优美乐章。

三、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让教师从实践中感受到理论的作用,从而将各种细节纳入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去,不断地观察、学习、反思和提高。

1.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本案例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课堂教学示范系列的一节三十分钟的示范课,主讲教师为北京语言大学的刘希明老师。课型为综合课,主题是综合课的语法教学。教学对象为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本课主要是复习课,夹带一些新课的学习,学习的内容是第五十一课《把这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时间为三十分钟。

2.教学过程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了本课的题目《把这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并用红色特别标注了“把”字。在左下方的黑板上还写了1-20的序号。课堂开始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说大家看着一个一个都精神,学生对此进行一些互动。之后教师点名,发现全体学生都到了,就说了几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话,学生情绪很好。

教师以板书形式切入正题,展示今天所学的课文题目,继而说明首先要带着大家进行相应的复习。教师对于复习的形式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具体为教师念两遍课文,一遍快一遍慢,然后请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然后复述课文。学生询问老师难度如何,教师说这要视学生的情况而定,学生表示赞同,并做好记录的准备。念第一遍课文的时候教师的语速比较慢,对于含有重要信息点的字词进行重读或停顿,学生都在仔细地记录,用时三分钟左右。课文内容主要是留学生们去王府井看对课文内容的提问让学生采取抢答的形式,问题包括课文中涉及的人物、背景、时间、地点等,问题包括课文直接给出的信息,也有根据课文的延展以及结合学生的情况对问题的延展。比如说“王老师为什么没来上课?”、“王老师家在哪儿?”、“他们怎么去王老师家的?”、“你们怎么知道王老师见到他们很高兴呀?”、“你们去过王府井吗?”等。学生一开始根据问题进行集体回答,问了四五个问题以后,教师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一些学生在齐答之后单独再回答一遍问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产生的发音问题,如“四”和“七”的发音进行纠正,让学生重复练习。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产生的语法问题,如“他们坐打的回学校”,教师询问其他同学这个回答对不对然后让其他同学纠正错误再重复正确句子的方法纠错。问答练习进行完以后教师又读了一遍课文,语速有所提高,之后让学生随机接龙复述课文。学生接龙复述得很好,大家鼓掌进行鼓励。复习时间大约为十五分钟。

复习结束之后教师开始带领学生学习新课。第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听写新课的所有生词。教师让四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来听写生词,听写的生词一共有二十个,都是新课中出现的单个生词,如“方、圆、递、拖”等。学生到黑板上听写生词都很踊跃。听写用时六分钟左右。听写结束之后让学生共同朗读生词并让学生改正黑板上的错误,同时让学生注意汉字书写的规范和工整。之后教师带读生词,每个重复两遍,然后让两位学生先后到讲台前面来领读生词,其他学生掌声鼓励他们。在第一位学生领读生词之后教师纠正学生领读时出现的错误并重复正确的读音。

生词认读完毕之后教师开始讲解黑板上生词的意思,结合生词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提问。示范课也随之告一段落。

3.案例分析

(1)本案例中存在的优点

①教师指令清晰明确,科学合理

在本案例中,教师引导贯穿始终,一个小阶段的学习进行之前,教师就将下个阶段的内容和对学生的要求予以清晰地告知。例如,教师在进行课文提问和复述之前告知学生需要听两遍课文然后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这样让学生对阶段性的课堂学习有一定的把握,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学习内容设定短时学习目标,让学习更有条理性和计划性。

另外在提问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由简到难,由课文具体内容到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又能够让学生运用自身知识在交际场景下练习相应的交际用语,提高交际能力。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能够领会教师的指令并应用于课堂学习中。

②个体引导和全体引导的结合

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能够合理处理个体和全体的关系。在引导的过程中,既有让学生独立展示的环节,又有让全体学生配合学习的环节。如在复习课文的时候,一开始让学生集体回答,后来又让个别学生复述接龙;在听写环节,让学生自告奋勇得单独到黑板上来听写,又让全体同学检查黑板上听写的错误;在读生词环节,有教师带读、学生带读,也有集体读生词。这样个体与全体的结合,使得课堂气氛保持着活跃的状态,再加上良好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学习兴趣,不容易转移注意力。

(2)本案例中存在的缺点

①提问过多,但缺乏有效提问

本案例中,在复习课文的环节,教师提问了十几个问题。提问过多,教师势必面面俱到,但是学生忙于回答问题,特别是在集体回答的时候,减少了思考和反应的时间。

②引导过于机械死板

本案例可是说是一堂循规蹈矩的汉语教学课,难免会显得有些机械和死板。点名,是教师显示威严和严谨治学的表现,也是对学生督促的一种提醒,可以被看成教师引导的一种手段。但是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完全可以看得出学生是否全部出勤,这样来说点名既浪费了课堂时间也显得教师对学情不够了解。

另一点也显出了教师课堂操作的死板性,那就是对于生词的听写。既然在上课之前就已经要求了学生对生词进行默写,那么学生势必对生词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了解的层面又有些固定,那么在听写的过程中让学生听写课后生词表上的单个生词而脱离了生词的语境意思就显得纯粹是为了听写而听写,浪费了让学生学习生词的良好机会。

四、根据案例所提出的关于教师引导方面的建议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学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才有“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扬长避短。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面几点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方面的建议:

1.注重提问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首先要把握重点,有的放矢。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问题的设计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而且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有层次地提问。问题的设置不应机械死板,而要设计得新颖别致,类型应灵活多样,综合运用启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这样才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的提问应将个体与全体相结合,每个学生之间、每个班级之间都有特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和思维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实际,面向全体。

2.适时灵活的教学示范

二语学习者对教师有相对较高的信任感,因此教师应当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教学示范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引导方法,它能够使学习者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所需要的技能,还能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可改进之处,强化学习动力。教学示范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刺激,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但是教学示范不应过多,也不能过于死板,教学示范应在学生掌握新知识之初进行一定的强化,而后的示范可以形式多样,例如教师示范、多媒体示范和学生示范或三者相结合等,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合理地安排教学示范的度和量。

对外汉语教师篇8

【关键词】视频案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54―04

一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正在从既往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现在中国人“走出去”教汉语转变,这种转变从实质上促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基于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宏大背景,政府、民间都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于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重要性就因汉语教师推广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国家使命感而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现有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诸如语言基本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传授上,而这些知识对教师在未来教学一线所起的作用一般要假以时日才能见效,对新教师而言最紧迫的需求是如何上好实际的一堂课,如何将富于汉语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学习者留住,如何将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新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有机会观摩到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必将有助于新教师迅速成长。不仅如此,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是学习者,培训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不仅乏味,而且很难持续地学习,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培训的质量。显然,适时地给予教师观摩、操练技能的机会很有必要。

2008年7月,为了配合年底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面向海内外一线汉语教师征集汉语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截至2008年10月底,共征集到118个视频短片,涵盖16个国家、10个语种、多种课型,以及多种教学模式。经过专家评审,17个视频短片作为示范课在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示范课观摩交流分会中展示。获奖教师在台上用ppt简介其教学设计、展示其精彩片断、与台下各国与会教师和专家互动,参加者众多,场面热烈,吸引力强,成为此次研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获奖教师十分感激国家汉办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衷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种机缘,交流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否用课堂教学视频短片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正在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教师教育。本文试图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引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围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内涵、制作过程、使用方式等问题,就该种培训模式的构建、内涵及其优势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二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它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

纵观国内外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主要有现场观摩、文本案例、微格教学、视频案例等。现场观摩,可以真实体验课堂的气氛,但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回播”,不便于反复观看,局限性很大。文本案例,“文字版”的课堂实录,用文字记录课堂,将复杂的课堂过程简化,但容易丢失关键信息,而且无法感受真实的课堂气氛。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方法。一般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技能或技能的某一细节来训练,因而是微观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教学过程,再据此进行系统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微格教学也用摄像机记录教师教学过程,在这一方面与视频案例类似。为了区分二者以加深对视频案例概念的认知,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梳理对比:

综上所述,视频案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高度整合:不仅有课堂实录,还包括教师评价、专家点评等,内容丰富;

②多媒体(多感官):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

③高观摩性:展现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便于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现场感超强;

④可重复利用:数字化的形式,便于多次播放;

⑤问题驱动: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可引起教师的反思和交流。

视频案例的理念很好,如何找到合适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或优秀的案例素材是这一理念推广的关键。“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所征集的118个视频短片,弥补了这一不足。结合此次活动已评选的17个“创新示范课奖”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本文初步构建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1:“前期准备”。选定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主题可以涉及语言学习、文化欣赏;语音、汉字;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因素。

步骤2:“案例素材”的收集。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背景信息、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反馈、同行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素材的收集。

步骤3:“案例问题”的提炼。这是视频案例制作的关键。一个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首先应该是一个案例,案例无一不蕴涵问题,具有困惑性,由此才能引发教学的反思。提炼案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

①问题必须能够说明案例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这一点正是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

②问题尽量关联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③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教师进行讨论和反思;

④问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⑤问题可聚焦某个课堂实录片断,或其中的某个案例素材。

步骤4:“视频案例整体框架”的确定。将案例素材、案例问题等内容整合到视频短片中,合理组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融入设计者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确定视频短片的整体框架和文字脚本。

步骤5:“视频案例”的合成。完成此步骤时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音视频编辑技术等,注意画面美工设计、镜头分切、特技处理、节奏控制等问题。

视频案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试用、修订,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案例。

三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或者讲授语言教学理论知识,或者介绍教学经验,学员在底下认真听讲、做笔记。这种讲座式培训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特别是培养具有“走出去”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一名称职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除了要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上好真真正正的一堂课,熟练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制作完成后,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师培训活动中,使每一位学员不仅有机会上讲台讲课,同时又有机会通过视频案例学习别人的讲课技巧,通过课堂教学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拟构建的培训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一般教师培训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并作为该模式开始的基础条件。通过理论学习,学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各种教学方法、技巧等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学员在随后的教学观摩中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1为“选择教学的主题”,视频案例是在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数量有限,学员只能从已有视频案例的主题中进行选择。然后学员针对选择的教学主题,自己编写教案(步骤2),并到讲台真正上一堂课(步骤3),这一个过程由摄像机真实、完整记录下来。

步骤4为“观看视频案例”,之后通过步骤3和4的对比分析,学员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步骤5),不断提高自己。步骤4可在课堂中进行,亦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充分考虑到学员的需求和各种培训环境。

那么学员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呢?经过访谈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总体原则概述如下:

①依据学生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等设计教学内容;

②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和速度,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③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精讲多练;

④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听说读写汉语的习惯;

⑤课堂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⑥恰当适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⑦语速适中,语言规范,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通过步骤2、3、4、5的循环往复,学员在总结、模仿、创新的过程中掌握单一的或综合的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特别突出实践。培训前的理论学习由学员自己完成,阅读指导教师提供的相关论著,事先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为教师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师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认知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③不同教师可根据需要控制视频案例的播放,并与自己的教学相比较,提供反思教学的平台,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

④适合教师的个人成长,可反复观看视频案例,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⑤适合教师学习技巧性比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教学的观摩课。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技能难传授的困难,使教学技能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其多感官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员从教学观摩、自我评价、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在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成长,越走越远。

四结语

为了适应汉语教学“走出去”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储备扎实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适应海内外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及时正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技能,使外国人爱学汉语、易学汉语、学会汉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汇集了一线优秀汉语教师的精彩讲演,为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融多媒体、趣味、实用为一体的观摩学习平台,确确实实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为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17个“创新示范课”课堂教学视频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制作视频案例的素材,基于此,进行一系列有关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模式的探究才是可行的。

尽管关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制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设计构建阶段,但从“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示范课观摩交流现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此种模式的魅力。基于与会教师的强烈需求,我们拟设计并开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不仅便于继续收集和整理优秀的视频案例,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从大量的案例中进行模式特征的挖掘,从而以定量的方式支持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实施本研究设计的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收集一线教师的真实反馈,进行实证研究,反复优化、改进,不断深入和完善此种培训模式,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42-43.

[2]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32.

对外汉语教师篇9

当前,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生源激增,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相应地,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巨大挑战。1.新疆高校对外汉语师资存在的优势。(1)基础知识方面。第一,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汉字、虚词、对外汉语教学知识、中华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方面基础较扎实;第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技能,即汉语阐释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等方面能力较强;第三,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2)知识能力方面。第一,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本体理论知识较扎实。第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攻关能力较强,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较全面。第三,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掌握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较丰富,培养、不同水平不同学历留学生文化传播活动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参与能力,以及外语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等方面方法得当。(3)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方面。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第二,评价指标全面;第三,评价手段先进;第四,评价主体多元。2.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1)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存在着媒介语弱势的问题。谈到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时,首先要区分自然语言的集合和外语的集合。在自然语言的集合中,教师都是本国人用本国语言讲课,在讲课时对语言的应用能处理各种决定;在外语的集合中,教师是典型的非本族语言者,并且从没有在说第二语言的国家居留过,所以像对待本国语那样自然作出决定比较困难。新疆高校外汉语教师基本上都是自然语言的集合。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对课程的态度和他们在实践中调整思路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评估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对外汉语教师对目标语言的控制能力;第二,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背景、教育水平、对自然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精通程度、教学经历等;第三,对外汉语教师对教学程序变化的态度。对外汉语教师的态度和培训是新的教学程序的一部分。据统计,新疆高校36%的对外汉语教师只能凭借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其余能够使用媒介语教学的情况为,6.22%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俄语,45.78%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维吾尔语,7.2%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哈萨克语,4.8%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蒙古语。沟通不畅,使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2)部分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知识欠缺。目前,新疆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成分复杂,既包括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也包括从双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历史、新闻、教育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文科专业转型而来的,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从汉语言文学、历史、新闻等文科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相对欠缺第二语言教学的丰富经验,没有系统、扎实地学习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课程。从外语专业尤其是俄语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虽然能与留学生顺利沟通,但相对欠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系统知识。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因为学习了新疆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能够与中亚跨境民族留学生进行交流,具有语言优势,而且学习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也有对母语非汉语人群进行语言教学的经验积累,能较快适应对中亚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但针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毕竟有很多不同之处。同时,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相对欠缺汉语文化、文学知识和古代汉语等语言知识,此外,他们的汉语知识也比较薄弱。3.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缺乏不断提升能力的机会和环境。(1)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缺乏经常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和环境。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疆高校一直缺乏让对外汉语教师经常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和环境。2008年年底,国家在新疆筹建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2010年6月,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自治区教育厅在乌鲁木齐市举办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揭牌仪式。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虽然能够在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这个平台上进行科研探索,但目前新疆仍然缺乏一个常态化的类似于研究会、学会这样的平台,很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虽有所感,却无法实现常态化的学术交流。(2)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缺乏赴内地进修学习的机会,也缺乏在新疆本土倾听来自内地专家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的机会。与内地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相比,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进修和参加学术讨论会的机会十分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水平的培训机会相对来说非常少,赴海外交流访学的机会更是难得。没有统一的培训过程和观摩研讨机会,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仅凭借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传播祖国伟大语言和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自豪感支撑自己的工作,这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三、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完整体系,既是处理教与学各类关系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也是贯彻这些理论、原则的一套方法和各种技巧。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既概括了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又区分了对外汉语教学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上的不同侧重点。这样,就为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搭建起了结构框架。综观新疆高校这几年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新疆个别高校仍然以结构为主的综合法为主,课堂讲练不多,但是多数新疆高校有很大的变化,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法上采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在读、写、听、说等技能上全面要求。在对外汉语的课程设置上,新疆个别高校只开设了一门精读课,但是多数新疆高校还开设了单项训练技能课。新疆高校编写本土对外汉语教材较多,但体系不一,如《大众汉语》、《大学汉语》、《商务汉语》等,但在结合功能加强留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新疆高校编写的本土对外汉语教材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交际”,在把“工具”放到“交际”中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此外,新疆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一般都是学习、借鉴内地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如,新疆师范大学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经验,搭建起了以中亚研究为重点的本科教学理论研究的结构框架;针对中亚留学生尝试“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留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使用不同特色的教材;实施分技能设置课程的教学安排。所有这些变化和成绩,将在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四、整合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发展新疆高校留学生教育

对外汉语教师篇10

关键词:对外汉语;泰国;就业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在国际大舞台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国际上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汉语热这一现象的生动反映,汉语逐渐走进泰国,自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开办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地处该区域桥头堡位置的广西,人文传统、生活习惯、地理位置与东盟国家接近,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向泰国输送汉语教师最多的省份。对外汉语专业在泰国的就业前景良好。

一、泰国汉语教学开设现状分析

(一)汉语开设的院校

目前泰国有国立大学66所,私立大学54所,这些大学都设立有外语系,如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兰勘恒大学和宋卡王子大学等,这些大学均把汉语教学放在了在大学人文学院的外语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当的规模。还有一些大学的汉语课被列为副主修课,另有部分大学汉语为选修课程,教学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

据泰国教育部统计,2003年泰国全国中,中文学校遍布泰国各主要城市,曼谷及中部地区有22所,其他各府有91所,均为华侨社团所办。中文学校绝大部分为小学,因此,在中文学校学习的学生多为7-13岁的小学生。按泰国当局规定,中文学校只能在一年级至四年级教授中文,每周授课10学时,必须使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汉语教材。

(二)汉语语言中心的设立

2001年以来,专门教授汉语的语言中心增加得很快,甚至到了难以统计的地步。语言中心都是私立的,主要教授英、法、德、汉、日、韩、俄等多种外语。这类语言中心规模较小,教师多为兼职,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多为在职人员,汉语课程以口语和阅读为主。1991年在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设立的汉语中心侧重于研究工作。1992年泰中友协创办汉语中心,从事汉语教学和中泰文化交流工作。1993年曼谷东方书院第一次招生。这些语言中心的设立,加大了汉语教师的需求量。

二、泰国汉语教师的师资状况分析

早年泰国华文教育的老师来自第一代华人的子女,父母是华侨,在家里讲汉语普通话或某种汉语方言,这些华侨汉语教师的语言基础相对比较差,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语音语调不够清晰。汉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中文学校的教师,特别是老年的汉语教师多是20世纪50—60年代在中国国内大学毕业后到泰国任教的。他们汉语基础好,教学水平高,工作上认真敬业。而目前在中文学校的一些汉语教师,多生于泰国,在泰文学校学习4—5年汉语后,留校任汉语教师,他们自身汉语基础比较薄弱,汉语教学必然受到影响。

三、对外汉语专业在泰国的就业前景

由于泰国各大中小学和高校都相继开设汉语课程,而本土的汉语老师又受到国家规定的汉语从业资格证的种种限制,所以泰国汉语老师相对比较稀缺。主要表现在:

(一)汉语教师待遇偏低,师资相对匮乏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

泰国中小学汉语师资普遍不足,许多学校汉语教师严重流失,同时又很难聘请到合适的中文教师,使教学处于半停滞的状态。中文学校教师资格审批程序繁琐,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和考试才能获得。泰国当局虽然取消了汉语教师泰文程度通融考试法令,但对中文学校的教师人数却有严格的限制。所以中国籍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二)教材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需要新的汉语教师队伍的加入

泰国中文学校所使用的汉语教材大都是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引进的,其中大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词汇老化。泰国的有从业资格的教师大多为泰国老华侨华裔,他们的知识面比较陈旧,所以需要新教材的引进,以及新老师的指导,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毕业生普遍得到泰国汉语学校的欢迎。

(三)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使得汉语教师供不应求

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导致了汉语教师的供不应求,汉语教师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缺口,许多比较偏远的学校因找不到汉语教师而无法开设汉语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已逐渐成为泰国大学仅次于英语的一门外语。为了满足在职人员学习汉语的需要,不少大学开设了汉语夜校和周末班。以此可见,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中文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改善,对外汉语在泰国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好,汉语教师供不应求。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