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现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02:31

交通事故现场篇1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抢救伤者,并采取措施,对现场的范围,车辆行驶轨迹、制动痕迹、其他物品形成的痕迹、散落物等进行保护。当事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交通事故现场。

   1、不准移动现场上的任何车辆、物品,并要劝阻围观群众进入现场。对于易消失的路面痕迹、散落物,应该用塑料布、苫布、苇席等可能得到的东西加以遮盖。

   2、抢救伤者移动车辆时,应做好标记。

   3、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应告知医务人员对伤者衣物上的各种痕迹,如轮胎花纹印痕、撕脱口,要进行保护。

   4、严防再次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后,要持续开户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的地方放置警告标志,以免其他车辆再次碰撞。对油箱破裂、燃油溢出的现场,要严禁烟火,以免造成火灾,扩大事故后果。

交通事故现场篇2

关键词:图像配准;交通事故;事故现场;优化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4977-04

RegistrationStudyBasedonimagesoftheaccidentScene

LUJun1,2

(1.Schoolofinformationtechnology,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2.wuXiteachers’College,wuxi214000,China)

abstract:Usetheimagethesceneofatrafficaccidentreappearanceisthetrafficaccidentprospectingisoneoftheimportantmeans,formultipleimagemustuseimageregistrationtechniquestoenhanceitsprecision.Basedonthepowellalgorithm,geneticalgorithmandantcolonyalgorithmbasedontheexisting,andthealgorithmisimproved,soastoestablishasuitablefortrafficaccidenttreatmentofimageregistrationalgorithm,whichissuitedfortrafficaccidenttreatmentinimageregistration.

Keywords:imageregistration;trafficaccidents;thesceneoftheaccident;optimizationalgorithm

在社会文明程度与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发明了机动车,这种出行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时至今日,人们已经离不开汽车了,汽车也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汽车给人们的交通出行方面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各种状况也随之而来,如汽车尾气,交通拥挤等等,但是这些带给人们的危害都不如交通事故带给人们的冲击性强烈。各种交通事故,不仅让人们在经济上饱受损失,还会带来精神上的伤害。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需要了解发生事故的现场,其中包括发生事故的路段和地点,以及跟本事故相关的各种车辆、人物、牲畜及其他事物、痕迹、物证所占用的空间和时间。

现在,各个路口都配有摄像头,可以将交通事故现场的图像或是视频资料提取出来,进行场景再现,也就是利用摄影图像进行交通事故的定量分析,这就涉及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但是各个摄像头的角度,拍照时间有所差异,就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图像配准。

简单点说,交通事故现场图像配准的本质就是需要寻找到一个变换模型,纠正采集图像的形变,而其中的采集图像又是多幅的。在实际问题中,采集到的图像都是俯视的,而传感器的性能和成像条件的多样,也影响了图像配准的统一性。

信息融合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图像配准技术,图像配准技术对于许多实际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图像配准技术作为关键和先决条件,往往体现在一些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任务中。简单来说,图像配准就是指针对一幅或多幅图像找到一种(或一系列)的空间变换,能够让其与另一幅或另外多幅图像上的对应点在空间上能够达到一致。按照图像获取的方式不同,图像配准应用一般分成四个主要类别:

1)进行不同视觉或角度下对于图像的多视分析。配准使具有重叠部分的同一场景图像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从而获得更大更全面场景的视图描述。相关应用有遥感成像、区域航拍等。

2)进行不同时间图像的多时相分析。同一场景在一个时间序列内进行配准,从而得到一系列图像,在这些过程中发现某些场景中的变化情况。相关应用有遥感图像土地使用监控、特殊场合的案情监控等。

3)进行不同传感器的多模态分析。同一场景不同传感器进行配准,从而获得相应的图像,在这过程中将不同传感器提供的图

Δτkij(t)表示第k只蚂蚁在本次循环中留在路径(i,j)上的信息量。

4.4交通事故现场图像配准的算法

在一定高度和俯视角度下摄影得到的图像称为事故现场俯视摄影图,在完成校正后,有部分现场信息肯定会丢失,所以如何减少信息的丢失成为了图像配准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影响图像所反映的现场细节显示的清晰程度还和其他情况有关,如在图像尺寸大小确定的情况下,校正后图像包含的现场信息量的多少。为此在图像的实际使用中,一方面要求图像尽可能多地包含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又要求图像所反映的现场细节具备较好的清晰度。为了达到最佳的校正效果,就需要选择一个折中的处理方法来妥善地解决。

该文将powell算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相结合。首先,使用遗传算法优化蚁群算法的参数,见图2。

图2遗传算法优化α,β,ρ参数

在一般情况下蚁群算法均能找到比较满意的结果,但解空间的最优解却不一定能够得到,一般得到的解都是在全局最优解附近的一个解。而具有极强的局部寻优能力的算法就是powell算法,所以我们将蚁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powell算法的局部寻优

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然后使用这些算法放在该文的配准优化过程中。蚁群算法中目标函数的计算次数由于比较多,必然导致优化的时间会很长,所以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来作为我们的策略,整个算法的优化过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在较低分辨率的图像上采用蚁群算法进行配准。由于一开始图像比较小,所以进行互信息计算时,速度会很快,所以能够迅速完成优化过程;第2部分高分辨率图像上使用powell法在进行寻优,算法的初始点为上一步中蚁群算法得到的最好解。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1)首先使用小波分解在对待配准的浮动图像和参考图像上进行,从而得到比较小的子图像;然后对子图像进行配准,这个寻优过程使用蚁群算法来进行。采用最近邻法的插值方法使用在优化过程中。对于分辨率比较低的图像,采用最近邻法插值,能够做到运行速度快,实际优化效果和pV插值相同,最后为了能够提高配准精度和速度,可以将图像灰度归一化到较少的灰度级别。

2)powell法寻优的起始点使用步骤(1)中通过蚁群算法得到的配准参数,对于高分辨率的图像上进行配准,从而得到配准的最优解。优化过程中插值方法采用pV插值,图像灰度级数设置为256,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配准精度。由于步骤(2)中的powell法优化提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初始点是来源于步骤(1)中蚁群算法的配准结果,这样就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和powell法的参数优化顺序之间关系较小,所以不需要根据成像特点来设定参数优化顺序,同时也使得步骤(2)的优化时间要比从默认初始点或者随机初始点开始搜索的普通的powell法花费的时间短很多。在分辨率低的图像上使用步骤(1)中的蚁群算法进行寻优,主要因为其插值方法简单,从而使互信息的计算能力较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步骤(1)的优化过程,这样测试下来,整个优化算法总的运行时间与原来普通的powell法相当。

该文介绍了几种经典的图像配准的优化算法,如powell算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在这些算法的基础上,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并对现有算法加以改进,从而建立一种适用于交通事故处理的图像配准算法。

[1]谭立东,许洪国,刘宏飞.基于控制点自动获取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像几何校正方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96-299.

[2]张文会.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区划安全测度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3]李哲.图像配准的理论及其相关算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4]张明恒.交通事故现场俯视摄影图几何校正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

交通事故现场篇3

4种典型伤情的施救

驾驶员被方向盘或变形的驾驶室撞伤这种情况最常见,常造成颈椎损伤或胸部挤压伤,严重者可出现胸壁损伤而引起开放性气胸,伤员常被困在驾驶室内。此时,在撬开驾驶室门窗后,应先给伤员上颈托,如无颈托,可用硬纸板或厚塑料纸固定颈部,以免颈椎错位或损伤。同时,可用一块硬板插到伤员的背后,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后,再将伤员拔出驾驶室。

颈部鞭梢式损伤这也是车祸发生后较常见的。事故突然发生时,车速骤减,由于车辆惯性作用,使颈部像鞭梢一样前后摇晃而引起损伤。据统计,大约四分之一的伤员发生颈椎关节脱臼,伤员出现昏迷、颈后锐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等症状。急救的关键也是立即上颈托,一时无颈托,可临时用敷料做成颈圈固定其颈部,以免头颈左右前后摆动,转送时取卧位。

伤员被弹离坐位在此情况下,不能随便抬抱,因为这种情况伤员很可能脊柱受到损伤,一时的不当搬运会造成已有脊柱损伤加重,甚至断裂,从此导致伤员终身瘫痪。正确的方法是,先将伤员作为一个整体转至平卧位,上颈托后,由3~4人动作规范、步调一致地将伤员托起,注意一人负责保护其头部,以免头颈前倾、后仰或旋转。托起时,可由一个人喊口令,当喊到1、2、3的3时,急救者同时托起伤员,并将其移至木板上,再用绷带把病员固定在木板上搬运。

出血或骨折需及时处理,包括立即止血。可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出血量较大时,也可用橡皮管结扎临时止血,不过要注意每隔1小时放松2~3分钟,以免肢体缺血时间过长而造成肢体坏死。上下肢骨折者,可用夹板固定,一时找不到夹板时,可就地取材,即取树枝、木板、扫帚柄,甚至厚书本或杂志等,托起患肢并加以固定后再搬动。

车祸现场急救5问

如果现场只有一个人,怎样搬运伤员?这时,急救者应跑到伤员的后面,两手穿过伤员腋下,扶住伤员上半身,并将伤员的头枕部靠在急救者的肩上或前胸,然后慢慢地将伤员向后拖拽,并将其仰放在木板上固定。

如何处理气胸?车祸发生时,伤员胸部可因撞击硬尖物件而造成开放性气胸。此时,可用一块厚棉垫盖在胸部伤口上,并用绷带将其包扎固定;对已发生张力性气胸者,可在其锁骨中线第二、三肋间用带有单向引流管的粗针头,临时穿刺排气。

如何处理烧伤?汽油箱爆炸燃烧常可引起烧伤。这时,受害者应立即脱去正在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烧伤的肢体应迅速用凉水冲洗或浸入水中,以利于消除致热源,减轻受伤肢体的进一步损伤。

如何处理断离肢体、器官?对断离肢体和组织器官,如已断离的手指、足趾、鼻、耳、以及大面积的皮肤等,应用敷料包好(见右图),经适当冷藏后,随伤员一起送往医院。

伤员昏迷怎么办?对昏迷的伤员应注意开放气道,头略向一侧倾斜,以利于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血液、粘液和其他异物排出体外。同时,取出伤员身上的尖刀、金属币、钥匙等物,以免压迫致伤。另需注意保暖。

交通事故现场篇4

一、诱发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现场的人员、车辆、抛洒物与过往车辆发生碰撞导致再次发生事故。分析近年京珠高速多宗二次事故,发现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原因主要有四类:一是初次交通事故方原因造成的;二是初次事故处理方原因造成的;三是途经初次事故现场方原因造成的,四是上述2个或2个以上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

(一)初次交通事故方的原因。初次交通事故人员包括肇事司机、车主和乘客。

1、肇事司机、车主失当行为表现:一是未随车携带雪糕筒或其他危险警告标志,事故发生后未能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虽然携带警告标志,但事故发生后没及时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事故发生后未启用机动车危险警告灯,事故现场缺乏应有的警告作用,影响来方车辆的行车安全。二是驾驶员、车主未能意识发生二次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事故发生后急于检查车辆损失、修理故障,没及时采取必要的躲避措施,让自己以及乘客随车留在超车道、主车道上,在高速公路上逗留、行走,没留意高速行驶的来方车辆,在无意中置身于极容易被撞击的危险位置。三是当事人为争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忙于“扯皮”争吵推脱责任,一些单方简单事故、双方轻微事故,在减少占用道路资源不影响事故处理的情况下,以“保护现场”为由“赖”在原地,全然不顾占用大量道路资源,长时间严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2、乘客失当行为表现:事故发生后,有的乘客交通安全意识低,在好奇心理、焦急心理和逆反心理的影响下,在高速公路上围观事故现场,随意在高速公路上逗留行走,未及时转移到高速公路护栏外的安全位置,或转移到安全位置后又偷偷返回事故现场周围,置身于随时可能被来方车辆撞击的危险位置,给正常交通秩序造成进一步破坏,诱发二次交通事故。

(二)交通事故处理人员方的原因。交通事故处理人员主要包括交警、路政、交通拯救、医疗、消防、殡葬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1、交通民警失当行为表现:一是民警到达事故现场的速度缓慢,事故现场迟迟未得到有效维护,初次交通事故有关人员、车辆、物体长时间严重地干扰来方车辆通行安全。二是维护事故现场措施不力,没按规定设置雪糕筒、警告牌等交通事故现场的警告标志,没做好途经事故现场的车辆分流,没及时将群众转移到高速公路护栏以外的安全地方,让群众长时间停留于高速公路上的危险位置上。三是事故现场处理工作缓慢,事故现场物体迟迟得不到彻底清理,致使初次事故现场长时间占用道路资源,干扰来方车辆正常通行。四是民警思想麻痹大意,缺乏发生二次交通事故危机感,专注于事故现场勘查忽视安全防范,在无意之中诱发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

2、救护医生、拯救队员等其他事故现场处置人员失当行为表现:一是高速公路虽是国民经济建设大动脉,但一些部门负责人过多侧重于考虑经营的经济效益,居于利益原因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人员装备投入不足,参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积极性与实际需要不相称,处置速度缓慢,作业不够规范高效,延误初次交通事故的处置速度。二是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措施不足,在参与初次交通事故处理中置身于危险路段上,在无意中增占新的道路资源,增加安全隐患。

(三)途经初次交通事故现场驾驶员方的原因。

驾驶员驾驶机动车途经初次交通事故现场时,因躲避不及与初次交通事故现场的有关人员、车辆、物体发生碰撞肇事。实践证明,驾驶员驾车躲避不及主要是由于其操作不当原因引起的,常见表现如下:一是驾驶员超速驾驶,因机械惯性原因造成躲避不及。二是驾驶员疲劳驾驶,因反应迟缓、操作不及时造成躲避不及。三是驾驶员驾车时使用手提电话、听高声音响、看车载VCD、与乘客谈话、思考影响安全驾驶的其他问题,因精神不集中造成躲避不及。四是车辆超载、机件有故障,驾驶员操控车辆难度大,因操控车辆时间长于正常时间造成躲避不及。五是驾驶员侥幸心过重,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预见性,因疏忽大意行车造成躲避不及。

二、预防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的对策思考

针对高速公路的交通特点和二次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预防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主要对策有如下几种:

(一)民警应当树立预防二次交通事故比处理初次交通事故更重要的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提高警惕。

初次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而人的意志有可能预防发生二次交通事故,避免出现新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高速公路车速快,交通繁忙,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驾驶比较常见,哪怕是1宗小事故、1个小路障,如果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得当,就极易引发比初次交通事故损害更严重的二次交通事故。但长期以来,一些民警对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的易发性和危险性认识不足,存有麻痹大意思想,不重视预防二次交通事故,并因此而付出深重的代价,有的民警还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血的教训警示我们,高速公路发生二次交通事故可能性大,损害效果异常严重,交通民警尤其是高速公路交通民警应当牢固树立预防二次交通事故比处理初次交通事故更加重要的意识。各级领导特别是大队、中队领导要以对民警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关心爱护民警出发,经常进行警示教育,提高民警的安全防范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

(二)理顺交通事故接报警工作,对辖区路段实行全天候24小时巡逻执勤和电子监控,提高发现事故现场速度。

发现问题是处理问题的前提,要及时处理初次交通事故,消除初次交通事故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首先要及时发现初次交通事故。发现事故现场方法有两种,一是被动等待,通过110、122和值班、办公电话接受事故报警发现;二是主动发现,通过民警巡逻执勤和电子监控系统检查发现。公安交警部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部门接警人员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时,必须第一时间准确了解事故地点、形态、占据车道位置、车辆大小及损坏情况,以便指挥人员发出及时准确的处置指令,避免因错误指令而延误处警现象的发生。高速交警部门应实行全路段全天候24小时巡逻执勤,坚持交叉、错时、错向巡逻,主动检查发现交通事故现场,及时查处车辆发生故障、交通事故后未设置警告标志等交通违法行为,随时接受上级关于前往附近路段处警的任务。高速公路公司建有比较完善的全路段电子监控系统,实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高速公路交警部门应与公路公司部门要密切配合,通过利用该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道路上车辆损坏、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另外,交警部门在落实勤务签到、领导查勤基础上,给巡逻执勤车辆安装GpS监控系统,对一线勤务工作进行更有效的实时监督,提升勤务管理水平,保证落实勤务。

(三)配齐配足执勤装备,规范事故现场处理安全措施,建立健全勤务安全检查机制。

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需要出发,为各中队配齐执勤执法和事故现场处理所需的反光背心、反光警告标志、雪糕筒、照明灯具和自身防护等装备。高速公路容易发生发生二次交通事故,对民警自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为此,事故处理民警必须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再进行现场处理,事故现场必须有人负责交通维护,现场处置人员要重点防范刚到达事故现场和撤除事故现场这两个易麻痹大意时段的安全防护工作,不要因工作急忙而生乱,也不要因完成任务而随意。大队甚至中队需要制定严格的警务监督制度,每天检查民警及车辆的安全装备,把民警路面执勤执法和事故现场处理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作为一项经常性检查内容,督促落实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强化民警的安全防范意识,让民警养成注意安全防护的良好习惯。

(四)把事故处理权限下放巡逻中队民警,解决过分依赖专职事故处理民警处理事故问题,增加事故处理人手,提高事故处理速度。

交通民警从单位到事故现场往往相隔数十公里,而且不时在不同地段于相同、相近时间发生交通事故,专职事故处理民警仅在赶赴现场上就耗费大量时间,有时也忙不过来。而高速公路初次交通事故处理时间越长,发生二次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缩短初次交通事故的处理时间是预防二次交通事故的关键。高速公路实行全天候24小时民警交叉、错时、错向巡逻执勤,无论是在巡逻中发现事故现场,还是接报后赶赴事故现场,处警速度总比在单位待命的专职事故处理民警快得多,警力也相对充足。高速公路上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以轻微居多,事故责任也相对明显,巡逻中队民警经培训,配备相应警用装备后,完全有条件胜任大多数事故的处理工作。由此可见,把事故处理权限下放给巡逻中队民警是可行的,是提高初次事故处理速度,预防二次交通事故的客观需要。

(五)快速彻底清理初次交通事故现场,尽快终止初次交通事故占用道路资源,恢复正常道路交通秩序。

交警部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第一时间通知事故现场附近巡逻民警前往处警,并视情况需要通知拯救、路政、救护、消防、殡葬等部门派员赶赴事故现场,联合开展事故现场拯救、清障等工作。民警到达现场后,须立即启动车辆危险灯、警灯,在事故来车方向后方规定距离摆设明显的警告标志,设置雪糕筒渠化分流车辆,并加强应急车道管理,严禁无关车辆在应急车道上行驶、停放,确保救援车辆能够及时赶赴现场,同时迅速把相关人员转移到高速公路防护以外的安全地带。对于无人伤亡事故以及轻微事故的,积极鼓励事故当事人进行快速协商,在事故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当场调解,出具当场调解协议书,及时撤除事故现场恢复交通。除高速公路交警部门外,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理力量还包括故障车辆拯救队、路政大队、医院、消防、殡葬等部门,快速彻底清理事故现场消除路障安全隐患,很多时候有待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交警部门一方面通过主动与之沟通协调,另一方面通过上级、政府运用行政手段,从多个方面施加影响,争取相关部门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规范安全高效作业程序,积极配合高速公路交警部门快速彻底清理事故现场。

交通事故现场篇5

一、本区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工作现状

前两年,本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快撤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其中,事故双方自撤率仅为42%,截止到推进"快处"工作法之前,快撤率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20__年8月,实施交通事故现场处置"五步法"以来,本区事故快处率由之前的72.4%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处置时间也由原来的平均10~20分钟提高到目前的平均3~5分钟。事故当事人现场自撤率的大幅攀升无疑对本区的排堵保畅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制约交通事故现场快速撤除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交通事故现场自撤率虽有明显的提高,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亟待重视与改进。

(一)法律法规的因素。

即执勤民警是否有权勘察人伤和较大物损以及责任不清的事故现场,关于这点相关法律法规并不明确,对人员轻伤以上或较大物损以及责任不清的事故,依照现行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9条的规定,其适用一般程序。《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条第2款这样描述:"具有2年以上交通管理工作经历,经培训考试合格获得资格登记证书后,可以处理适用一般程序的交通事故",也就是说,只有事故专职处理民警具备相应的资质,事故处理进入一般程序必须进行调查取证,其中就涉及到事故现场处置的核心问题--现场勘查,在历来的工作规范中,一般由事故科专职民警来勘察,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2条第2款这样表述,"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现行法律法规对事故现场的勘查主体资格并不十分明确。

(二)执勤民警的主观因素。

即执勤民警“快处”意识的强弱和技能的高低,统计数据显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执勤民警到场时间一般为3分钟,事故专职民警二次出警到达现场时间少则需要5、6分钟,多则近10分钟。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两车道的道路中只要有1条机动车道因抛锚或事故受阻,该道路的运能将降至原来的40%,且疏导恢复时间将随着处置时间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而执勤民警目前实际情况是:到达现场3分钟,处理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执勤民警对事故快处的理解为"快到",个别执勤民警还存在调剂利用进行体能恢复的现象。

另一方面,民警在快处上也存在技能不到位的问题。这里有两个案例,【案例一】20__年10月14日上午8:45分,瑞金二路近复兴中路发生一起3车事故。执勤民警勘查完毕撤除现场时,才发现一事故车严重损坏无法移动,再通知施救车辆到场牵引。整个过程前后历时30分钟,造成瑞金二路全线严重拥堵。该起事故中,执勤民警如能事先了解事故车辆的状况并通知清障车辆,将大大缩短事故处置的延误时间。【案例二】20__年11月3日上午7:15分,建国中路20号发生一起事故,助动车驾驶人左腿明显骨折。执勤民警到场后无法处理,回过头来呼叫警长,警长到场后再通知事故科勘查现场。伤员在事故现场滞留15分钟左右,事故前后历时45分钟,造成建国中路交通瘫痪。该起事故中,执勤民警如能对伤者迅速定位,直接送医救治,对道路交通畅通的影响程度将大为减少。

上述案例虽然发生在个别民警身上,但总体上还是暴露出存在的问题:一是快处技能不高,处置措施不当。部分执勤民警由于事故处理技能较差,对一些事实清楚的现场举手无措、无所适从,尤其是人伤事故,“两脚闲着逛,心里直发慌,电台喊帮忙”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快处意识不强,处置流程不明。部分执勤民警对事故“快处”认识不到位,认为慢功出细活,导致一些现场处置措施滞后、延长了处置时间。从座谈会摸底情况来看,一部分民警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规则不懂,生怕定责错误而不敢“动”现场,另一部分民警对事故现场处置程序不清,担心处置不当而不敢“动”现场,还有一部分民警有一定消极态度,唯恐多做多错而不愿“碰”现场。

(三)事故当事人的因素。

即有权处置事故现场的事故当事人,其是否确立了事故现场的自撤观念,由于目前保险理赔制度和法律法规的配套未能及时跟上,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第2、3款已经明确了事故当事人在未造成人身伤亡或物损轻微且事实清楚的情况应当先行撤离现场,但事实上相当多情况下,当事人不敢自撤。本区80%以上事故都符合自撤条件,但由于法规对应当自行撤离现场而未撤离的当事人没有明确的相应的惩罚性条款,造成事故当事人自撤意识相当低。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在法理上对执勤民警事故现场的处置权限进行梳理。

首先,要解决“谁能做”的问题。依照目前法律相关条款描述,本区只有事故专职处理民警具备相应的资质。为此,支队提出将现场“快处”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勘察阶段,第二阶段是快速处理结案阶段。并由此引申出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置权限和事故处理权限两个概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2条第2款的规定,现场处置(包括现场勘查)可由执勤民警承担,而事故办案处理则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条第2款规定,应移交给专职民警。"快处"事故现场要求执勤民警接警后,立刻从路面执勤状态迅速转换为处警状态,以最快的速度处置完道路现场并迅速恢复交通,对超出现场处置权限的立即通知事故处理部门到场,并做好事故现场勘验的先期处置和滞留车辆的疏导工作。

对人伤事故,支队又进一步探索和论证,提出了“除人员已当场死亡或有明显生命危险以及涉外事故外,一律由执勤民警自行或由机动警力辅助,依照支队制定的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五步法”流程,在3~5分钟内快速处置完毕,而事故专职处理民警勘查的现场,执勤民警应先期做好判断车辆、抢救伤员、寻找证人以及现场警戒和车辆疏导分流等工作。"再一次大胆前进一步,解除了束缚民警手脚的限制,实行该措施后,事故违章审理科二次处警由原来平均每天2~3次减到每周3~5次,辖区平均每起事故现场的处置时间也由原来15~20分钟减少到3~5分钟。

(二)提高执勤民警事故“快处”技能。

解决了事故“快处”“谁来做”的问题,那制约事故“快处”的另一个瓶颈问题,也即“怎样做”又如何让民警找到捷径。首先,参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法规和规章,支队结合实际精简了处置流程,力求实用易记,推出交通事故现场处置“五步法”流程。(收取核对证照、组织抢救伤员、判断车辆状况、固定现场证据、人车撤离现场。)“五步法”流程将事故现场处置程序简化,让民警对现场的处置做到心中有底、运用有谱,尤其强调了对人伤和车辆损坏情况,要先期了解情况,避免由此延误现场处置时间,同时还要求借助执勤装备(数码相机和录音笔)及时取证、为后续处理打下基础;其次、“五步法”的运用直接与勤务考核相挂钩,勤务科和事故科联手,对执勤民警“五步法”运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跟踪录像并播放点评;同时,为了提高民警的快处技能,支队还编纂了《事故快处实用手册》,将事故快处“五步法”流程以及常用的事故定责规则图表化后编录其中,同时,依照“五步法”流程模拟场景拍摄,转录成VCD分发各中队,便于中队组织民警开展事故"快处"培训。

(三)提高违法成本,增强事故当事人自撤意识。

在实践中,事故当事人是否有较强的自撤意识将直接影响到事故现场附近道路畅通的程度。对此,支队的主攻方向放在加大事故快撤宣传力度上,并对应当自行撤离现场而未撤离的事故,严格按一般程序处理的措施,按最高期限扣留车辆并予以检测,同时对其违法行为按上限处罚,提高当事人的违法成本,形成震撼效应以拓展社会影响面。为确保措施得到落实,支队制定了未自撤现场的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对自撤的事故按一般程序简化处理,降低办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案件审核和扣车放行审批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对违规办案的民警行依照《卢湾交警支队执法管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实行责任追究,一年下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对违法当事人达到了教育和处罚目的,还扩大了社会宣传面。据统计,本区实行该项措施后,事故自撤率呈上升态势,去年下半年来事故自撤率一直维持90%以上。

交通事故现场篇6

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是道路交通管理的核心。高速公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拉动作用,由于近年来机动车增长和现有道路资源的矛盾依然突出,使得我省高速公路交通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显得十分脆弱,一起责任明显,损失较轻的交通事故,往往使得一个行车道处于封闭状态,甚至导致局部路段被迫关闭。近几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推行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工作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笔者着重通过浅析当前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保障机制创新的构想。

一、当前影响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现行法规对“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设置的前置条件规定过于复杂,不利于快速撤离事故现场。公安部颁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不撤离现场的,交通警察应当记录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保险凭证号、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由当事人签名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按照这一规定,现场执勤民警记录好后至少需要十几分钟。据笔者在高速公路地面实地观察,行驶在高速公路的车辆因事故停留最少10分钟,最少有近百辆机动车的行驶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值勤民警缺乏实时信息查询手段,无法对车辆是否盗抢、有效;外省省驾驶证、保险凭证真伪、是否冒用进行甄别查证,致使使用假牌证的驾驶员逃避责任,造成另一方当事人因得不到民事赔偿而迁怒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于尴尬的“不作为”境地。

(二)部分事故当事人诚信度不高,造成自行撤离现场心理障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赔偿事宜。但由于部分事故当事人诚信度不高,撤离现场后对已达成的协议百般抵赖,或中断通讯,以达到不赔偿的目的,致使赔偿权益人得不到赔偿而对自行撤离现场产生心理障碍,导致以后不愿自行撤离现场。

(三)现行法规对当事人交通违法行为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严重程度表述不清,当事人遇到有混合过错行为时,无法知道自己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继而代之于在现场互相指责,为区分责任争论不休。

(四)缺乏配套保障措施。国外发达国家实行“互碰免责”,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后,只要相互交换标明有关信息的确认书后,向各自的保险公司报案,即由保险公司理赔,无需交通警察处理,而目前我省的很多保险公司以有“道德风险”为由,对自撤理赔不予采信,迫使当事人不愿自撤。另外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对应撤而未撤的当事人予以处罚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快速处理事故现场。

(五)部分民警业务不精,现场快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工作导向顾此失彼。一是由于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不清,以至现场确定事故责任当断不断;二是部分民警为避免当事人投诉或减少事后矛盾,任凭当事各方在现场争吵;三是将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简单地理解为将事故处理结案,因而工作重心往往向现场定责倾斜,客观上滞留了事故现场。

二、创新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保障机制的设想

根据哲学观点,一般来说,受社会系统复杂性、垄断性的控制,解决社会问题没有一套可以提供办法的控制,矛盾和挫折会继续存在下去,出路只有一条:创新管理制度。鉴于我省经济发展进程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和现实中的种种不利于交通畅通因素的挑战,笔者认为,我们既要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职责的角度来设计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的运行模式,发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排堵保畅”主力军作用,同时尽量避免“单打独斗”窘况,依靠和借助社会力量,改变影响交通畅通的社会机构、社会道德和传统交通方式。

(一)以加快立法进程,带动机制创新。

鉴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已将快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纳入法律规定,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借此东风,加快《湖北省快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办法》立法进程,并使之上升为政府规章。立法应当着重解决以下二方面问题:

1、鉴于现行法律对“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设置的前置条件规定过于复杂,不利于快速撤离事故现场的状况,笔者认为立法应突破这一规定,明确载明“交通警察应先使用粉笔或拍照等固定现场证据,然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并记录有关事故当事人信息”的规定,以减少现场停留的时间。

2、鉴于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对应撤而未撤的当事人从重处罚的规定,建议通过修订《湖北省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办法》和《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办法》,赋予按规定自行撤离事故现场的当事人免于处罚(对其违法行为罚款、记分部分),同时不列入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上浮范围。对不按规定自行撤离现场的当事人,除按上限予以处罚外,对其违法行为按照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办法三倍上浮;

(二)以制度创新改变影响交通畅通的传统交通方式。

1、实行双方交通事故保险理赔“互碰免责”制度和单方仅造成车辆受损但可以开动的情况下当事人先下高速公路然后报警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对道路造成的影响。据统计,我省高速公路上有近40左右的交通事故是仅造成车辆损失,但车辆还可以开动的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发生后,要求当事人具有一定的交通事故处理专业知识来判别是与非,显然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要求当事人都必须等候交通警察到现场来处理,势必造成交通障碍,很容易引发二次事故,因此需要借助新的手段、新的方法。笔者认为,“互碰免责”制度完全适合高速公路的情况。其一是已具备法律支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已明确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其二是已具备制度保障。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办法》将明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而限额内予以赔偿是不以当事人是否有责任为前提来实施的。其三是已具备技术支撑。我省即将完成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信息库和计算机操作平台,为实施“互碰免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建立对不遵守诚信规则的人应受到法律制裁的法律制度。诚信意识是保障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的必要条件,目前诚信缺失已成为实施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其根源在于制度的缺陷,使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中的诚信行为难于有效保证和扩展。因此,笔者认为,我省应充分利用机动车驾驶员档案信息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信息库和计算机操作平台,建立机动车驾驶员诚信记录,对有不良诚信记录的驾驶员和车辆,推行违信惩罚制度,增大失信的成本。

3、制定简单易行的道路交通双方事故责任认定规则。确保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迅速知道自己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避免在现场相互指责,争论不休。

4、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物损评估机构,实现公平经营,免除事故当事人后顾之忧。目前我省经营车辆保险业务的公司已发展到十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项承诺项目兑现,还将会有更多的保险公司入户我省,由于各保险公司在资金、规模和物损评估水平存在差异,往往对同一损失确认的标准不一。为统一评估标准,建议由省保险监督管理局和省物价局牵头,成立我省省道路交通事故物损评估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各家保险公司组成,并在各区(县)组成专业物损评估队伍,确保一旦接到保户报案,无需交通警察处理,迅速展开评估,彻底杜绝“道德风险”的出现。

5、大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开发和应用“交通警务通”,配备无线联网的手提电脑等,使一线值勤民警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车辆号牌、驾驶证、保险凭证等信息的查询、比对、查证。

6、将民警现场快速处置的业务培训,作为民警上岗前必修课,不合格者不能上岗,同时要确定阶段和一定时期的快处率作为考核指标。

交通事故现场篇7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江司法鉴定中心,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交通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与之相伴随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法医检验作为交通事故处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法医鉴定作为交通事故中伤残评定和尸体检验、鉴定的主要手段,因此,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法医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加自己事故鉴别的经验和技能,争取在事故高发的现代社会做一名合格的法医。由于交通事故率高,死亡人数较多,在交通事故进行尸检时,除了本分的进行常规的尸体检验,还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死因,通过患者的死亡主要原因,判断患者是否符合交通事故致死的一般表现,进而更为准确、合理的推断患者的死亡原因,进一步促进、提高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应用中的价值。

[

关键词]法医检验;交通事故;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2(b)-0056-02

[作者简介]班雅洁(1982-),女,壮族,广西隆林人,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法医临床鉴定。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家庭轿车的普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交通事故由于其较高的发生率、致死率,目前已经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害”。据相关部门统计资料发现,在我国每年交通事故约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余人左右。法医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致死损伤的类型,以挤压伤、碾压伤、碰撞伤、刮擦与拖擦伤等常见,以及交通事故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患者死亡的时间段推断[1-2]。该文将通过不同交通事故类型中法医检验的差异,进一步阐述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价值。

1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的作用

法医在交通事故现场勘验,对于交通事故的进一步处理具有较为重要的帮助。法医检验可以掌握事故中死者在现场倒卧的原始位置,衣着、皮肤破损情况,躯体损伤部位和血泊的大小等详细、准确的资料。法医检验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尸检,了解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并可以分析造成死亡主要损伤成因的诱因和致死机制,进一步明确死亡原因,确定死亡时间等。

通过法医在交通事故现场勘中,可以发现许多容易被忽略的痕迹、物证。如果在一些大型的交通事故中,由于事故大、涉及原因较多,而法医没有第一时间介入勘验,可以导致许多痕迹、物证未能及时发现、固定和提取,进而随着事故现场的清理和车辆的放行,导致一些证据失效、丢失。在大量交通事故的回顾性统计研究中可以发现,许多后期上访的交通事故案件中,大部分交通事故多由于在早期的处理中,现场勘验小组中,没有法医的及时参与,导致部分事故资料缺失或者资料不够完善,明显降低了后期事故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因此,在交通事故的早期勘验中必须保证法医的第一时间参与以提高现场勘验的真实性、准确性,为事故的后期总结和事故分析提供重要帮助。

2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死亡原因分析中的作用

交通事故中事故人员伤亡是事故处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事故中死亡人员死亡原因的分析中,可以通过早期有效的法医检验对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做出断定。在事故死亡人员死亡原因分析中,不能把死因单纯归结于患者的外伤、失血以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史等情况[4]。例如在一事故死亡人员的死亡原因调查中,死者家属及肇事者在死亡原因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肇事者称死者生前有严重的心脏病史,交通事故并非主要的致死原因;死者家属则明确肯定事故中患者头部外伤导致了死者的直接死亡。通过法医检验可以明确地发现,根据现场勘察,死者事故中头部曾受到严重的撞击,头部颅骨骨折,可见硬膜下血肿,尸检中死者脑部挫伤明显,而心脏检查中未见明显的致死原因。因此,事故中死者的直接致死原因为严重的脑外伤、脑出血导致死亡,与死者生前心脏病史无明确关系。可见,通过法医检验,可以明确患者的具体死亡原因,为事故责任、事故处理提供有效的帮助。

3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随着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中应用范围的推广以及法医检验准确性的提高,目前法医检验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场勘察手段的不断提高以及辅助设施的不断更新,法医检验准确性也得到了保证[5-6]。现场血样的Dna检测、死者主要致死原因分析、死者后期尸检等手段为患者的死亡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帮助。所以,法医检验学的发展,也是处理交通事故实践的需要。实践证明,法医工作对于明确在道路上发生死伤案件的性质,在交通事故中确定驾驶人是否饮酒、死者死亡原因、伤者损伤程度以及分析受害人的受伤机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7-8]。

通过以上的总结研究中可以明确,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以及目前法医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地位显得更加的重要,作为交通事故勘验和事故后死亡原因尸检中的重要环节,交通事故处理中对于法医检验的需求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法医,能够在交通事故中准确、仔细、及时的做出早期的检验,对于交通事故的顺利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法医,在交通事故的处理中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不能照本宜科的应用书本里的东西,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最新的诊断、侦查仪器,结合现场、物证、Dna取证、事故事件等具体情况,做出全面有效的判断,使交通事故可以有效、准确的早期处理。综上所述,法医检验在交通事故的侦查、勘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交通事故处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处理交通事故中加强健身的重要环节。

[

参考文献]

[1]周芳,徐君荣.交通事故死亡的法医检验[J].心理医生,2012(4下半月版):11.

[2]孙永茂.交通事故的法医检验[J].科学与财富,2013(5):22.

[3]萧开平.交通事故法医鉴识与型态伤[C]//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9:45-52.

[4]刘国强,杨家明.微量物证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C].//2011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2011:465-467.

[5]李明,黄伟,曹峻华,等.道路交通事故法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28(3):224-225,229.

[6]张雷,董祖鑫,李彬,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调查中法医、痕迹技术的综合应用[J].大家健康,2013,7(1下旬版):13.

[7]代连德.法医学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4(20):164-165.

交通事故现场篇8

关键词:调度交换机应急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tm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210-02

哈里斯调度交换机作为目前廊坊供电公司调度交换机,其地位和作用相当重要,一旦交换机发生故障,可能会造成调度通信网瘫痪,影响调度命令的上传和下达。冀北地区规定调度交换机故障全停时间超过10分钟为一次障碍,且根据2012年1月1日其施行的《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关于因通信业务中断造成的事故的规定相当严格。因此,调度交换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好坏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保障率,本文即是对调度交换机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的阐述分析。

1突发事件特征

调度交换机突发事件是交换机主控系统、功能板、用户板、电源、传输电路、调度台、录音系统等故障,可能导致其承载的调度交换业务中断或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

2应急组织快速相应,并行使其职责

2.1启动应急组织机构

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在公司通信系统发生突发事件后,所属通信运行维护单位应迅速成立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组,成员包括通信运行维护单位及设备厂家等通信专业技术人员。

2.2明确并行使应急组织的职责

2.2.1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职责

贯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规定,接受上级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适时启动和终止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统一领导通信系统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

2.2.2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组职责

执行现场处置方案中的应急处置措施,接受上级监督检查。根据突发事件紧急程度和通信系统运行情况,迅速、准确地判断突发事件性质及影响范围,并向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开展通信系统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的原则

突发事件处置按照“先生产,后其他;先上级,后下级;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认真执行现场处置方案流程,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迅速调动所需通信资源,保障应急指挥通信的畅通,防止发生由于通信原因导致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化。同时,要防止引发新的突发事件,保证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3.2事故预想及应急处理

3.2.1交换机主控系统故障

(1)故障现象:交换机主控板、矩阵板或总线告警,交换机接续正常。

(2)故障原因:a.主控板故障或者退出服务;b.矩阵板故障;c.总线分配板故障。

(3)故障处理:a.观察主控卡或矩阵卡告警显示灯,查看自诊断程序界面告警情况确定故障板件;b.更换故障板件,若主控板故障,还需进行硬件初始化;c.加载数据并恢复系统;d.通过维护终端将交换机数据库资料进行备份,并拷贝到外置硬盘进行保存。

3.2.2交换机电源故障

(1)故障现象:交换机全部停电或机框电源板告警。

(2)故障原因:a.直流自动切换模块或者高频开关电源故障;b.机框电源板故障。

(3)故障处理:a.观察机柜内所有板件的指示灯,如果指示灯全灭,判定为外部电源故障。b.直流自动切换模块输入电压正常输出不正常,判定为直流自动切换模块故障,更换直流自动切换模块。c.直流自动切换模块输入电压不正常,判定为高频开关电源故障,通知电源维护专业人员。d.外部电源恢复后,重启系统,自动恢复原有数据。e.机框电源板红色告警灯亮判定为电源板故障,进入管理维护终端的自诊断界面,查看电源告警细节。f.更换故障电源板卡,恢复机框电源的1+1备份状态。

3.2.3数字(模拟)用户业务故障

(1)故障现象:数字(模拟)话机不能实现正常接续和通话。

(2)故障原因:a.数字(模拟)话机故障;b.数字(模拟)用户线路故障;c.数字(模拟)用户板故障。

(3)故障处理:a.检查数字(模拟)话机接口,重新插拔,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话机接口故障,重做接口。b.更换数字(模拟)话机,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数字(模拟)话机故障。c.进入交换机的自诊断程序,检查端口故障现象及告警信息。d.更换数字(模拟)用户板,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数字(模拟)用户板故障。e.经过以上工作还不能排除故障,在配线架上测试该接口,判断故障段落,逐段检查处理,直至解决问题。

3.2.4交换机的机框公共板故障

(1)故障现象:交换机双音多频记发器、三方通话、电话会议、广播扩音接口、远端集中维护等部分功能丧失,相关板卡红灯告警,用户接通率变低。

(2)故障原因:a.多功能服务卡故障;b.双音多频记发器卡故障;c.电话会议汇接卡故障。

(3)故障处理:a.用户近期摘机听忙音的概率增高(≥0.01),可判定为多功能服务卡或双音多频记发器卡故障。b.交换机电话会议工作不正常,可判定为电话会议汇接卡或多功能服务卡故障。c.交换机三方通话不正常,可判定多功能服务卡故障。d.交换机远端集中维护功能不正常,可判定多功能服务卡故障。e.交换机广播扩音功能不正常,可判定多功能服务卡故障。f.观察公共板卡告警显示,红色告警灯亮说明该板卡故障。进入管理维护终端的自诊断界面,查看板卡告警细节。g.更换故障板卡。

3.2.5交换机2m数字中继故障

(1)故障现象:2m数字中继板卡红灯告警,该局向不能正常接续。

(2)故障原因:a.交换机本端2m中继板故障;b.传输系统故障引起的中继电路中断;c.对端交换机设备故障;

(3)故障处理:a.观察2m中继板运行指示灯,红色告警灯亮,说明2m中继故障。进入交换机的自诊断程序,检查该2m端口故障现象及告警信息。b.如果重要2m中断或者多个2m中断,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c.在DDF配线架上对告警的2m数字中继接口进行近端和远端环回试验。d.近端还回正常,远端不能正常还回,判定为交换机外部故障,通知传输系统运维人员检查传输系统。e.传输正常,判定为对端设备故障,通知对方交换机维护人员检查对方交换机。f.近端环回不正常,判定为数字中继接口板故障或2m线路故障,更换告警数字中继板或检查2m线路。

3.2.6调度台触摸屏故障

(1)故障现象:调度台触摸操作不正常。

(2)故障原因:a.触摸屏设备故障;b.调度台主机故障;c.调度台主机软件故障;d.调度台主机与触摸屏之间的连接线缆故障。

(3)故障处理:a.重新启动调度台主机和触摸屏,如恢复正常,判定为软件故障;b.更换触摸屏,如恢复正常,判定为触摸屏故障;c.更换调度台主机,如恢复正常,判定为调度台主机故障;d.如果完成了以上工作,调度台还不能正常工作,判定为连接线缆故障,需要更换触控连接电缆。

3.2.7调度台话机故障

(1)故障现象:某个调度台单个话机接续、通话不正常。

(2)故障原因:a.调度台话机插头接触不好;b.调度台话机本身故障;c.调度交换机数字用户板故障;d.调度交换机数字用户板至调度台话机之间的连接线缆故障。

(3)故障处理:a.重新插拔数字话机连线,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水晶头接触不良。b.更换数字话机,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数字话机故障。c.通过交换机自诊断程序检查端口故障现象及告警类别。d.重新插拔或更换数字用户板,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数字用户板故障。e.经过以上工作后还不能恢复正常,判定为线路故障,用数字话机在线路上逐段进行测试,判定故障段落,更换相应电缆。

3.2.8集中录音系统故障

(1)故障现象:集中录音全部停止工作。

(2)故障原因:a.集中录音系统主机设备故障;b.集中录音系统主机上的2m录音板故障;c.系统软件、录音软件或者2m录音板驱动软件故障。

(3)故障处理:a.关机并重新启动集中录音系统,若系统恢复正常,可以判定为软件故障;

b.关机后系统无法启动或启动不正常,可以判定为系统硬件或者软件故障,需要对主机设备进行检查或者重新安装软件;c.系统重启正常,但无法进入应用程序界面,应重新安装应用程序;d.如果依然不能排除故障,更换集中录音板并重新安装应用程序。

3.2.9分散录音系统故障

(1)故障现象:分散录音系统某一个数字通道告警。

(2)故障原因:a.分散录音主机上录音板的单个端口故障;b.分散录音主机、数字用户板、数字话机之间的连接线路故障;c.数字话机本身故障;d.调度交换机数字用户板故障。

(3)故障处理:a.检查数字话机工作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处理数字话机故障;b.在录音采集线路上并机测试录音线路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判定为线路故障;c.经过以上工作依然不能正常录音,更换一个录音端口进行测试,如录音恢复正常,判定为录音端口故障。

3.2.10交换机维护终端故障

(1)故障现象:两台交换机共用一台维护终端,其中一台工作不正常,另一台工作正常。

(2)故障原因:a.维护终端的串口故障。b.维护终端串口与交换机多功能服务卡之间的连接电缆故障。c.调度交换机多功能服务卡故障。

(3)故障处理:a.观察多功能服务卡告警灯,红灯亮判定为多功能服务卡故障,更换多功能服务卡。b.重启维护终端,若恢复正常,判定为串口吊死。c.重启后故障依然存在,交换两个Com口连线,分别检查与交换机的连接情况。d.根据端换前后情况对比,判定串口故障或者是线缆故障,更换相应设备。

3.3应急处置后期观察

(1)现场应急处置完毕后,现场抢修人员须确认电力通信系统业务电路已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系统稳定运行30分钟后,可视为故障隐患已彻底排除,方可向通信调度申请结束现场应急处置程序,经批准后方可撤离现场。

(2)通信调度接到结束现场应急处置申请,确认业务电路恢复正常,经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同意,方可下达现场撤离命令。

3.4事件整理汇报

(1)事件报告分为紧急报告和详细报告。紧急报告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口头汇报突发事件的简要情况;详细报告是指在完成突发事件处理后,以书面形式提交的全过程报告。

(2)现场处置工作组应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指挥部报告现场应急响应情况和现场人员、设备受损程度,评估现场应急处置的困难和效率。报告频率:每30分钟一次,若出现重大变化立即汇报。

(3)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处置情况,评估业务迂回和故障排除时间,准确掌握现场处置进度,向上级报告。报告频率:每30分钟一次,出现重大变化立即汇报。

参考文献

[1]《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通信调度管理规定》.

交通事故现场篇9

一、我县辖区的交通运输社会环境现状基本情况

我县辖区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差。县城危险化学品拉运过程中沟壑纵横、沙丘、梁卯林立、通路狭窄,坡陡弯急桥涵、险道不断,自行车、农机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车、机动车辆和行人共同使用的混合型道路,覆盖油罐车全部交通运输路区域状况较差,气候条件恶劣。夏季干旱少雨酷热,难耐,冬季严寒刺骨气温低下,春秋两季常有大风和沙尘天气。

二、危险物品的特殊性

危险物品具有多种特殊性的危害,而又是人类生活离不开,少不了的必须品,它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如若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操作不当,将会直接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危险物品的物理、化学性及运输风险危险分析

1、原油、燃油液、液化石油特性

原油、燃油、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性、腐蚀性强,易污染等特点,其特性为易燃、爆炸,也就是化学能转为热能的过程,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可燃物:原油、燃油、液化石油气等;(2)助燃物常具有空气和氧气;(3)着水源: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的热量能源,如明火、撞击、高温表面、自然发热、化学能量、电火花、聚集的阳光和射线等。

2、原油、燃油、液化石油气爆炸一般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当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爆炸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如压缩石油气瓶,车祸、罐体剧烈撞击等。

化学性爆炸:当物质发生极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高温高压和新的反应产生生物而引起的爆炸,如原油、蒸气等。

四、液化石油气的拉运要求

(1)车辆在拉运原油、燃油、液化石油气过程中存在发生车祸、危险品拉运装卸、摩擦、撞击、电火花等多种危险因素。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的可燃气体、经过加压或降温处理形成液体的物质,当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时就气变成气体。液化石油气是易燃的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除必须按照《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运输外,特别要防止撞击引发爆炸。液化石油气特点为易燃、易爆、危害性,其特性为易燃、爆炸。也就是化学能转化释放成热能过程,罐车运输的货物一般都是危险货物,特别是注意承压容器的日常检查,防止撞击引发爆炸,同时必须预防高温,确保安全。

(2)罐车运输的货物一般都是危险货物,必须按照《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运输,同时要保证车辆设备完好,要经常检查地链是否完好,确保燃油在罐体内的震荡所产生静电完全消除。

五、应急抢险原则

交通事故应急抢险总的原则是救死扶伤,以抢救人员生命为第一要素,抢险依次做到: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抢救生产设施。在事故发生后,为了迅速采取应急行动,减少损失须执行以下应急处理原则:

(一)接警处置

值班人员在接到危险化学品拉运交通事故报警后,迅速作好记录、问清事故现场基本情况后立即报告事故处理中队值班人员,并逐级上报,开展以下工作。

1、立即组织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2、通知事故辖区巡查民警立即赶赴现场,进行道路封闭,疏散无关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且告知事故辖区派出所及乡镇领导协助工作。

3、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迅速向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市安委会汇报简要案情及后果,商请卫生、民政、交通、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予以配合,协同进行伤员抢救和现场勘查,施救工作。

4、阻断危险物源,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5、封闭、保

护现场,必要时可以中断交通,但应设立明显标志,标明车辆通行路线。6、立即组织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事故路段群众,居民无关人员进行疏散,防止不必要的伤亡。

7、采取抢救、灭火等紧急措施。

8、监护当事人、寻找并调查证人。

9、确定指挥员指导现场抢救、勘查。

10、保持通信畅通,随时掌握险情动态。

11、调集救助力量,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12、正确分析现场情况,及时划定危险范围,决策应当机立断。

13、正确分析风险损害,在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组织物资抢险。

14、处理事故险情时,首先考虑人身安全,其次应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按有利于恢复生产的原则组织应急行动。

(二)现场处置

指挥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必须迅速全面分解现场情况,听取先期到达现场民警和有关人员汇报,对事故发生的性质、案件性质、现场范围,现场中心、现场是否发生变动和破坏,以及有无必要的对现场采取警戒、封闭或其它紧急措施,看危险化学品是否燃烧、泄漏、罐体是否爆炸等现象作出初步的判断和决策,然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分组分工,并开展现场抢救勘查等工作。

三、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1、我县辖区发生危险化学品拉运交通事故成立事故应急小组

组 长:______________

2、事故应急小组下设

(1)现场抢险小组

组 长:________________

(2)现场灭火消防抢险小组

组 长:________________

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全体民警、防暴大队全体民警

(3)后勤医疗救护小组:

组 长:______________*

事故辖区卫生院

(4)事故善后处理小组

组 长:______________*

事故单位、个人、企业主管干部

伤亡人员单位主管

事故辖区的政府主管领导(主管安全的)

3、应急领导小组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交警大队,交警大队大队长李金虎任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值班人员为应急调度值班人员。

4、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为应急事件总指挥

(2)副组长成员按照分工负责组织现场抢险,医疗救护及善后处理工作。

(3)应急小组办公室指挥中心负责现场警车调派,人员调配,通讯联络等。

(4)现场抢险组负责现场的抢险救灾及事故调查,肇事车辆的安全技术鉴定检验工作。

(5)事故善后处理小组负责事故善后处理。

5、县危险化学品拉运道路交通事故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1)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接警现场处置,现场警戒勘查,组织救援,疏导交通、疏散交通、疏散群众,调查取证,控制交通肇事人,实施交通管制、事故原因调查和认定,损害赔偿调解,事故责任倒查和向上级报告情况等。

(2)县安监局:负责对事故处置进行具体指导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处置,协助市安监局、公安局等部门对事故责任进行倒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县交通局: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公路、水路交通保障工作,负责事故道路交通的抢险抢修,提供运输车疏运事故现场人员及物资。

(4)县卫生局:负责伤员的医疗救护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急救,并指导现场救护及防疫工作,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5)县财政局:负责伤员的医疗抢救费用及其它费用。

(6)县民政局:协助做好死伤家属及伤者本人的安抚、赔偿工作,及运送遇难尸体,要妥善处理死者后事。

(7)环保局:负责事故现场污染处理工作。

(8)县医院:负责对伤员的及时抢救及医疗保障工作。

(9)消防大队:负责消防安全防制工作。

七、应急预防措施对策

1、预防措施

(1)我县辖区各种危险化学品拉运车辆长年行驶在全县、乡、村、地方通路和油田矿区道路,沟壑纵横,梁卯林立、道路狭窄、坡陡弯急,桥涵险道不断,其它道路行为。自行车、人力车、畜力车、农机车、机动车共同使用的混合型道路,特别是雨雪天气路面更加难行,需要所有司乘人员加倍小心,谨慎驾驶,更加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

(2)我大队定期同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企业运输驾驶员进行安全宣传培训,加强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效益就是素质教育,增强安全法制意识,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化学危险品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3)要按要求定期对我县辖区危险化学品拉运车队、公司进行消防安全保卫和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特别要对液化石油气站,天然气厂(站)设施以及危运单位,村庄周边的防范措施,不断加大对危运车辆的监督检查力

度,严防重大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对造成“危运事故”责任者要快查严办。(4)要通过宣传教育、媒体曝光、公开处理等手段,积极引导群众,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群防群治群管,把各类危险化学品拉运交通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5)要时刻提醒危运驾驶员对自己所驾车辆做到勤保养,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主管领导进行消除。

(6)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单位责任主体的管理,落实到“谁监督、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

2、应急对策

(1)车辆在行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我队接到报警后,告知其立即停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利用现场或就近乡村农民资源抢救伤者和财产(现场必须移动时标明位置)

(2)发生交通事故时,在本车驾驶员受伤、无力报警的情况下,现场及第一目击人有条件报警的,有义务立即报警。

(3)我大队事故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报大队领导、大队领导立即报告应急小组组长必须迅速启动危运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反应程序,调集各单位现场抢险,救援力量。

(4)遇到重大燃烧、爆炸、泄漏、伤亡的事故时,应急小组组长应紧急向市级应急中心请求救援,请求地方消防、武警、驻军单位协助救援抢救。

八、纪律要求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做好抢险应急处置工作。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服从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和安排,务必于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工作。凡因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责任不落实,导致发生不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九、事故处理、上报、结案、归档保存

1、事故处理完后,对及时责任人尽快进行处理。

2、及近查明事故原因,做出责任认定,写出事故调查报告,逐级上报。

3、进行事故分析,提高事故预防措施。

交通事故现场篇10

 

为了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处理好公司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死亡3人以上),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的规定,制定交通事故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

 

车辆交通事故以车祸最为常见,如行人、自行车被机动车撞伤,汽车翻车伤及车内人员受伤等。严重的车祸可导致人员作伤亡,伤情以颅脑外伤、脊椎骨折、胸部损伤为主,多发骨折,同时伴有烧伤等复合伤。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头部损伤,严重的复合伤和碾压伤。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先、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原则,强化抢险意识和大局观念,服从指挥,各尽其责,保证处置工作高效、快速、有序进行。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

 

本项目的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项目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反应组织机构,工程施工队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二级反应组织机构。项目部一级反应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人员及联系方式见附件。

 

组织机构图

 

公司车辆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并安排有关人员24小时值班。

 

项目部设置的二级应急反应组织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明确人员组成及职责。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一级反应组织机构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法令、决议,制定本项目车辆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安全防范制度,负责车辆交通事故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2)制定预防事故发生措施和救援方案,检查应急准备和各项决策落实状况;

 

(3)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机构进行联络;

 

(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5)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现场的应急反应组织;3。2。2项目部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安全检查,制订和组织实施对重大隐患整治计划,组织制订安全生产的规划,认真检查督促落实状况;全面了解事故综合状况;负责向上级报告事故综合状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及通信联络工作。

 

(2)事故调度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护及现场保护工作;负责维护现场的交通秩序;调查事故原因,报有关上级部门。

 

(3)善后工作组的职能和职责:

 

1)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

 

2)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工作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3)与保险部门一齐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4)物资调运组:负责抢险救护物资的采购、调拨和运输工作;管理物资储运和分配。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分析与监控:

 

发生车辆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危险地段行车(陡坡地段、急转弯地段)、无证驾驶等。

 

对引起车辆交通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大检查,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4。1。2预防措施

 

4。1。2。1车辆交通安全防范制度

 

⑴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工程开工前,编制车辆交通事故预案,并严格执行编、审、批手续程序;务必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定的应急预案务必有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防范措施。

 

⑵安全岗位职责制: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对车辆管理工作应负的职责,建立严密的保证体系,做到定岗、定位、定责。

 

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所有职工都要在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每个人员掌握车辆运输及车辆事故抢险的相关知识。

 

⑷建立生活、施工用车审批制度:生活车辆出车前务必履行审批制度,未经办公室批准,严禁任何人私自驾车外出;施工车辆出车务必经施工队长批准。4。1。2。2劳动安全保护制度

 

⑴根据作业的特点,给现场工人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如安全帽、水鞋、雨衣、手套、安全带等。

 

⑵为每个抢险的职工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⑶项目部设立救援组,出现紧急状况,做好现场救护。4。1。2。3透过复杂地段的安全注意事项:

 

⑴透过危险陡坡时,应先换入低速档,持续足够的动力。

 

⑵透过依山傍水地段时,应选取道路中间或靠山的一侧谨慎行车;转弯时应随时提防对方来车和注意路旁状况,遇有来车,选取安全地带会车。

 

⑶驶近弯道时务必做到“减速、鸣喇叭、靠右行”,要注意路边是否坚实可靠。

 

⑷山地驾驶注意持续车距,下坡与前车距离不少于75米,上坡不少于50米。若遇陡坡,应在前车透过后,再行爬坡。4。1。2。4炎热条件下行车的安全注意事项:

 

⑴行驶中随时注意水温,不要使水温超过95℃。⑵冷却水沸腾时,不要立刻熄火和急于加添冷水。

 

⑶热车开启散热器盖时,须用手套或手巾裹手,同时脸部避开加水口上方,慢慢旋转散热器盖。

 

⑷经常注意轮胎气压,如发现气压过高,应停车休息,待正常后再行车。⑸在高温下不可频繁使用制动,以免造成制动失灵。4。1。2。5雨雾天行驶安全注意事项:

 

⑴透过引起打滑地段时,务必严格控制车速,不要急转方向,避免使用脚刹,防止车辆侧滑。

 

⑵选取安全路面行驶,会车时应注意,防止路肩坍塌造成翻车事故。⑶遇到浓雾天气,应等到大雾散去后再行行驶。4。1。2。6夜间驾驶安全注意事项:

 

⑴会车时要注意预选平坦、安全的交会地点。

 

⑵车辆出现故障时,停车灯不亮时,应用手电筒或简便用具显示停车位置,避免其他车辆观察不清发生意外。

 

⑶禁止疲劳驾驶。4。1。2。7其它安全措施:

 

⑴车辆下坡时,禁止空挡溜车。⑵施工现场内行车限速5公里。⑶禁止无证驾驶,禁止超载。4。2预警行动

 

现场安全员、管理人员应对施工车辆交通事故隐患地段及时发出危险警示信息,加强道路安全宣传教育。并及时安排人员对车辆交通事故隐患地段进行综合治理,消除车辆交通安全隐患。要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督促检查。5信息报告程序

 

一旦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现场人员应及时报现场负责人、安全长、安全员、项目负责人及车辆事故应急办公室,现场负责人接警后立即组织开展救援工作。根据现场车辆事故态势决定是否寻求外部支援,如果需要及时拨打110、120、122请求支援,并上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领导小组。6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

 

Ⅰ级应急响应。适用于发生交通事故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及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事故。由项目部按照重大事故报告规定以最快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检察、劳动部门报告,并上报建总。由集团公司负责应急响应,现场用心开展应急救援。

 

Ⅱ级应急响应。适用于发生交通事故轻伤5人以上或重伤1-2人及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交通事故。由项目部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负责应急响

 

应,并按照事故报告规定上报集团公司。但项目部要用心现场开展应急救援。6。2响应程序

 

6。2。1公司总部的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值班人员接到车辆交通事故报警后,立即报告车辆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并报告当地主管部门,由组长或副组长开展工作。6。2。1。1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

 

6。2。1。2迅速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汇报简要案情及后果,并根据事故现场状况,请消防、卫生、保险、交通等部门配合,协同进行伤员抢救和现场勘察、施救等工作。

 

6。2。1。3封闭、保护现场,必要时能够申请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中断交通,但应设立明显标志,标明车辆通行路线。

 

6。2。1。4采取抢救、灭火等紧急措施。抢救伤者应尽量就近、集中,尸体转移应注意停放条件。

 

6。2。1。5由公司公安干警或项目部人员协助当地交警负责对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进行拍照、测量、提取、勘验和记录工作。

 

6。2。1。6协助交警负责走访事故知情人和见证人,收集证人证言,监视当事人。6。2。1。7由公司应急办公室人员负责后勤安排,接待受害者亲属等工作。6。2。2项目部的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6。2。2。1发生车辆交通事故后,现场安全负责人务必立即报告,同时组织自救,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

 

6。2。2。2项目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各相关人员以及机械设备参加现场救援,尽可能缩小影响及损失,并根据事故性质及趋势,向有关部门汇报,寻求社会紧急救援(如拨打110、120、122求援)。

 

6。2。2。3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先查明人员伤亡状况,并以最快速度交由医务人员进行抢救,或急送医院救治。

 

6。2。2。4用心配合政府的交通事故调查工作,开展交通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明原因和损失状况。

 

6。2。2。5交通事故处理后,项目部应及时写出调查报告,组织人员进行总结经验教训,追究相关人员的职责,对此进行举一反三教育,预防类似状况的发生。

 

6。3处置措施

 

车辆交通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时,项目部应急反应小组应在第一时间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组织救援,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状况按规定在同一时间上报公司应急办公室。

 

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办公室接到事故信息后,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处置队伍及相关部门实施救援,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判定事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社会危害时,应立即成立公司级车辆交通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批准启动本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