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分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04:21

质量分数篇1

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质量分数的方法是:用质量分数乘以1000,再除以溶质的摩尔质量,即得质量摩尔质量分数。

1、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指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也指化合物中某种物质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2、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溶质所具有的质量称溶质的摩尔质量;

3、摩尔质量分数:溶液中某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该溶质的摩尔质量分数。

(来源:文章屋网)

质量分数篇2

【关键词】灰平衡;质量控制;数码印刷

数码印刷是印刷技术的数码化,已经成为当今印刷行业当中所必不可少的技术,其构筑了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印刷领域。其具有工艺简单、文件兼容性好等特点,能够良好的实现短版快速印刷的实际需求。同时,其又具有着灵活、快捷、简单等众多优势,目前已经在票据印刷、包装印刷、出版、保险、电信、金融、机关文印、商业快印等众多领域被广泛地应用。数码印刷必定能够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拥有广阔的市场。

1灰平衡

1.1灰平衡的概念。在C、m、Y的油墨里往往带有或多或少的相反色,比如在黄色颜料中带有少量的红色,在青色颜料中带有少量的品红色,而在品红色颜料中则带有少量的青色,在实际的印刷工作过程当中,由于所使用不同的油墨品牌,而使C、m、Y油墨的色相也不同。如在黄色油墨中使用透明黄或者中黄色,在品红色油墨中使用品红、桃红、洋红,所以,在青、黄、品红三色油墨进行等量叠加后,就只能得到含有红棕色的灰或者黑色。而所谓的灰平衡,就是指三原色油墨,即品红、青色、黄色,根据各不相同的面积、色密度、覆盖率、网点做三色加网的印刷,从而呈现不同程度的中灰色、浅灰色、灰色、深灰色及亮度[1]。1.2灰平衡的影响因素。在数码印刷的过程当中,影响灰平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油墨的使用量以及特性;(2)纸张的性能;(3)网点面积;(4)满版浓度。在印前流程中,灰平衡与印刷过程都具有着相同的重要性。在屏幕显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数码打样以及荧光体的颜料都是非常纯的,但是在印刷的过程当中我们所使用到的油墨就达不到相同的纯度。当我们使用等量的C、m、Y、K四种颜色的网点以及油墨进行叠印得时候,所得到的最终的效果是棕色而并不是中性的灰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四色印刷的油墨当中并没有使颜料的色调达到要求的纯度。要想达到灰平衡的效果,并且所使用的油墨不变,而产生中性灰,那么就需要较大的青版网点,而黄版以及品红的则需要小一些的网点,通过这样的方法,最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三色叠印效果就为中性灰[2]。

2控制灰平衡对于数码印刷质量控制的意义

调控灰平衡是实现数码印刷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的一个至关重要部分。不仅可以得到既准确有稳定的色彩再现,而且还能够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生产效率,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灰平衡与图像阶调之间具有其相关联性。灰平衡象限是保障在四象限循环转换图中得到彩色图像最佳复制曲线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灰平衡在印刷中的作用是通过对彩色图像中的灰色调进行控制,实现对图像当中所有的色调的有效控制。使用四象循环转换图的方法取得最佳复制曲线,是通过使用不同量的三原色油墨叠印,得到灰平衡的有效数据,然后再把数据绘制成曲线,把最终取得的灰平衡曲线应用于印前和印刷的整个过程当中。在印刷前,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灰平衡曲线来调整图像的阶调,同时,在印刷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也可以依据灰平衡曲线来对三原色油墨的含量进行快速的调整,以便于纠正图像当中出现的偏色现象,最终使原稿实现完美再现的效果[3]。在利用灰平衡曲线来对灰平衡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再现印刷品的色彩。通过灰平衡曲线的利用,能够帮助印刷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数据化迈进。比如说,当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印刷环境下,使用不一样的纸张和油墨,那么,最终所得到的灰平衡曲线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具备一个与本厂的生产条件标准相符的灰平衡曲线是非常重要的。在使用规定的纸张与油墨进行搭配的过程中,可以把灰平衡曲线作为一个标准来参考,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并且非常简便。

3灰平衡在数码印刷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印刷控制着色彩的系统管理,相应的,只有在三原色油墨的颜色、承印物颜色、油墨叠印以及其他的印刷变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并且平衡的状态时才能够得到。由于印前部分容易发生色彩失衡的状况,因此通过数字的彩色管理系统来对不一样的设备进行色调值的调整,这样便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色彩偏差发生的几率。虽然如此,但是在纸张印刷品当中依然普遍的存在着色彩失衡的现象。3.1灰平衡在数码印刷质量控制中的精细校正。在图像印制的过程中,灰平衡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人们对于颜色的敏感度方面,灰色要远比其他的颜色高,而影响灰平衡的因素又是十分多的,比如说在打印的过程中喷嘴的部分发生堵塞的状况,又或者是打印所使用的墨水的浓度发生了变化,亦或者是打印使用的纸张有所差别。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更换墨水或者是更换纸张亦或者是每使用200ml的墨头的时候,仔细的检查一下灰平衡,当发现出现明显的偏差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4]。3.2灰平衡在数码印刷质量控制中的阶调校正。在对一个图像的复制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清晰度、色彩以及阶调为指标。在这三个指标当中,阶调的复制是人们最重视的一个。在打印彩色印刷品的过程中,因为要求的条件比较严格,所以使得视感明度总是在一个远远比原稿要小的亮度范围之内变化。这也就使得当前完美的呈现图像阶调成为彩色印刷当中的一个难点。如今,彩色桌面出版的系统应用正在大范围的普及,人们能够使用相关的图像处理软件来调节图像的阶调。这似乎使得人们能够非常轻松地就复制出来彩色图像的阶调。但是,现实的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在复制品的印刷过程中,所要求的密度范围是要小于原稿的,因此,在复制后就必定会大幅的压缩原稿的阶调。3.3灰平衡在数码印刷制版过程中的应用。在制版的过程当中,灰平衡需要经过如下三个步骤:(1)输出校正;(2)色彩校正;(3)分色参数设置。在数码印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的认识议案前系统,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来对每一个步骤实行良好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图像的质量处于最高的水平。3.4灰平衡在数字影像中的运用。最早,灰平衡这一理念是出自于传统的印刷行业,在整个印刷的过程当中,是由品红(m)、黑(K)、黄(Y)以及青(C)这四种颜色来将我们需要的图像通过混合的方式来还原出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就理论上来说,通过青、黑、黄以及品红这四种颜色的混合还能够得到黑色,进而将图像的反差、层次以及色彩真实的还原出来[5]。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打印墨水因为各种原因而可能不是特别的纯,所以才将黑色引入进来,进而将图像真实的还原出来。将相同数量的青品黄融合,最终我们得到的只是在视觉上面的灰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灰平衡,其不是一种单独的颜色,而是一种由浅灰逐渐过渡到深灰的一个阶调。3.5灰平衡在Dtp系统中的应用。在很多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把Dtp系统当中的图像文件格式由RGB彩色模式转换成为CmYK彩色模式,这样,便能够使得彩色图像文件进行复制印刷。在一般的情况下,转换彩色模式的工作都是由photoshop这个软件来实施的。因为这两种彩色模式在表现颜色成色的方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使得图像的质量具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转换彩色模式的过程当中,这种不同是随着photoshop软件在印刷油墨(printinginksetup)的过程中设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

4总结

“数码印刷”以其独特的优势而广受大众的喜爱,其控制方式也与传统的印刷不同,在传统的印刷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对网点的面积实施控制来达到对于灰平衡的要求,但是在数码印刷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无版无压印刷以及静电印刷等方式。通过灰平衡在数码印刷当中的应用,必定能够使印刷行业得到大力的发展,由此带来的便捷与高质也将使其成为印刷行业的大势。

作者:黄余海单位: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汪丽霞,牟笑竹.灰平衡在数码印刷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5(6):32-36.

[2]叶小余,魏雯雯,张彦.数码印刷颜色复制质量控制和评价[J].今日印刷,2013(1):56-60.

[3]郑雄中,郑霞菲,张立宝.基于数码相机的一种灰平衡曲线绘制方法[J].广东印刷,2014(5):25-27.

质量分数篇3

二、试卷结构分析

2.考查内容: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课标》7—9年级所规定的三个知识领域中的主要部分,各领域分值分配基本合理:

本份试卷立足考查学生今后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还加强了对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较好地贯彻了以《课标》为评价依据,保证了对《课标》主干内容的考查,需要提出的是,第26题涉及到了“猜想论证”这一从殊到一般的探究性思想方法,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3.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比例:

4.试卷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8∶1∶1,难度值为0.75,这样的比例基本符合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要求并兼顾到本市普通高中招生的实际需要。

三、试题特点

本卷有不少新的特点与亮点,总体上看,本卷的表达简洁、规范,图形优美,语言亲切,可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动力,关注了对数学核心内容、数学思考、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了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在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主观形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开放性试题、应用性试题、信息分析试题、操作设计试题的设计得到一定的发展与完善,给学生创设了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还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数学教育价值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

学生对定义一种新的运算感到陌生和不理解,这里得分率明显偏低,以往的中考大题中也出现过类似定义一新的运算、曲线、点,但这方面还没能够引起我们的老师、同学的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训练。

3.第25题是一二次函数与几何中的折叠、对称变换、作图、推理、计算等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可展示出学生操作试验、观察、分析、推理和空间思维能力,体现了《课标》中的数学思考理念,其中第⑴⑵小题完成很好,对于第⑶小题开性的问题: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是等腰三角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直接答出所有的坐标(不要求写出求解过程)。学生考虑的满足条件的点,不是很全面。

4.第26题考查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第26题几何变换中的探索性问题,关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变量”这一重要的数学基本理念作为考查核心,较好地体现了《课标》所关注的“图形变化过程的基本规律”的理念。各问题环环相扣,难度逐级递进,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在通过探索几个特殊具体的情形中归纳猜想出一般性结论,从中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数学思考方法,也考查了学生观察、探索、转化、归纳、猜想、推理等能力,关注了过程性目标。第⑴⑵小题完成较好难度值分别为0.72、0.55,第⑶小题要洞察(猜想)上述(用含的式子表示)一般性结论,再进行证明你的猜想,这道小题的难度值约是0.16,偏难,区分度为0.45。

四、教学中的建议:

⑴加大力度钻研《课标》和课程的学习与探索,领会课改精神和评价理念。

⑵注重双基,着重能力,渗透思想方法,更要着眼从事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情况。

⑶联系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⑷加深图形变换认识,建立运动和图形变换的空间观念。

⑸新课程把坐标归入到图形与空间这一块中,明显提升了数形结合的要求,应当多加训练。

⑹创新读写能力急需提升。

⑺加强对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迁移能力,对定义新运算等有关数学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⑻多让学生研究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题、探索题、操作设计题、应用题、规律题、信息分析题、课题学习等等,开发学生潜力,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二)

一、试卷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卷面分100分。试卷包含九种题型:填空、判断、选择、比较各组数的大小、解比例、看图计算、写一写,画一画、按要求画图和解决问题。可以说这九道大题不但囊括了本册书的重点、难点知识,而且也测试到了学生对这一学期知识的积累,同时也很好地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试卷。本次考试的试题难易程度适中。题型几乎全是学生常见常练的类型。从卷面题目的完成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已掌握和理解,并具有相应的数学能力与学习方法,达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二、答题情况综合分析:

(一)填空题

(二)判断题和选择题

这两道题满分都是5分题,人均得分4分,最高分5分,最低分2分。都是有5道题。判断题的第4小题是关于方向与位置的,学生不会变通而判断错误。选择题第4小题“同样的铁丝围成的图形中,()的面积最大。a、长方形B、正方形C、圆”学生不能通过思考、计算和分析选答案,想当然的选。其它题学生做得较好。考前预测和考试结果基本一样,考前想到有部分学生考虑问题不周全会判断错或选错,进行了重点指导。今后还要因材施教,引领学生考虑问题要周全,做题要细心、认真。

(三)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满分4分,人均得分3.8分,最高分4分,最低分2分。共有4道小题。多数学生答得好,出现错误相对多的是第4小题“——0.5”正确答案应填小于号,有填大于号和等于号的,个别学生对负数的大小掌握的不好或是分数小数的转化掌握的不好。这是考前对个别学生学习情况掌握的不好,或是训练的不够。今后要不放过任何知识点和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解比例

满分9分,人均得分7.6分,最高分9分,最低分3分。共有3道小题。多数学生答得好,出现错误相对多的是第2小题“=5:16”个别学生内项、外项分不清,以至于乘错。其实学生把等号左右两端的书写形式统一,就不易做错了。这种解比例题平时练得少,考前如果多练习练习情况会好一些。今后要对题型的变换多一些,使学生的见识多一些,我想学生逐渐也会变通了。

(五)看图计算

满分14分,人均得分10.3分,最高分14分,最低0分。共有4道小题。多数学生前两道题答得好,后两道相对差些。出现错误相对多的是第4小题。所求图形的体积需要用外面长方体的体积减去里面空心圆柱的体积。有的学生圆柱的体积求错,有的学生最后一步用加法。甚至及个别学生把长方体的体积也求错。考前预测这部分题型一定会考,也让学生熟记了公式,并做了些相关的题,可还是有些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或是求复杂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方法错误。这是几何图形问题。平时应多找些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解决相应问题会好些。再有要加强学生的的计算能力。

(六)写一写,画一画和按要求画图

这两道题满分共15分,人均得分10.5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4分。多数学生答得好,出现错误相对多的是在数轴上表示数,部分学生负数表示错的多,对负数掌握的不好。第题按要求画图,是关于位置与方向的题,学生方向掌握的不好,特别是以谁为观察点确定的不准。还有45度方向画得不准。出错的原因和审题不细心有关。这些问题考前有所考虑,也进行了练习,今后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七)解决问题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启示

1、今后教学应关注新课改理念下“双基”内涵,切实加强“双基”教学,在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又要走出教材,重视对教材例题、习题资源的开发;同时,又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丰富数学教学,以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要切实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分析学困生差的原因,确保每单元每阶段基本过关。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帮助学困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的助手。

4、平时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细、抓实。

5、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努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备情境以激发兴趣,要重视迁移规律的运用以形成方法。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过程教学要到位,给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注意不同阶段的练习作用,让学生练有目的,练得有趣,练有所得。通过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三)

一、试卷的难易程度

这张数学试卷的题型分为三大类,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试卷表面上看比较容易,实际上学生在做题时,却发现个别题有一定的难度,前面的几个大题目偏向基础知识的考察,填空题的第8题有一定的难度,总的来说试题的难度还是不大的。

二、考试得分分布情况

考分主要分布在解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学生得分较多,同时,解答题的前面两道题,学生的得分率也可以,解答题第25题虽然简单,但由于考察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失分也较多,失分较多的是解答题第26题。

三、典型题的分析

四、教学建议

1、要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着重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是试卷主要的出题方向,也是和教学大纲一致的。

2、要加强学生在做题的完整性。从这次试卷上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在解题时缺胳膊少腿,缺少完整的步骤,比如:未知量不设就有下面过程,解答题“答”,“根”没有验证,这也是本次考试学生失分情况之一。

质量分数篇4

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

(一)第一大题:填空题。

(二)第二大题:判断题。

此题包括6个小题,这6个小题出得较好,能考查学生的能力,如果学生不去认真观察,不去动脑想,就很容易出错。但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得到4~6分,正确率还是较高。

(三)第三大题:选择题。

此题包括6个小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平时学生会计算,但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这也为教师们敲了警钟,教学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多样,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总体来说此题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得到4~6分。

(四)第四大题:计算。

(1)多数同学粗心大意,把小数点位置点错,或多点一位,或少点一位。

(2)大部分同学不能在小数中准确运用“四舍五入”法,或者不知道估算时要估算到整数。

(3)大多数同学忘记点小数点,多数同学不会验算,还有部分同学不知道取商的近似数时精确到百分位要计算到千分位。

第4、5、6、7小题:

(1)第四小题解方程时,“解”字忘了写,不清楚解方程的方法。

(2)第五小题做简便计算时,不会运用运算定律,还有忘记写括号。

(3)第六小题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运算顺序比较模糊。

(4)第七小题大部分同学忘记写括号,虽然计算结果正确,但计算过程错误,仍然不得分,此题失分率较高。

(五)第五大题:图形的观察、分析、操作与计算。

(1)第一小题大多数同学没有带单位,还有同学没有作图,计算式子列对结果算错。

(2)第二小题正确率较高,不过,大多数同学画图时没有原三角形的底为底画三角形。

(3)第三小题错误率较高,学生分不清同样的三角形和面积相等的图形之间的区别。

(4)这种题学生分不清前后左右的方向怎样去看,正确率在50%左右。

(六)我会解决生活问题:

此题共有7个小题。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此题总分21分,大部分同学得分在3~6分之间,大多数同学对于题目含义不能理解,解题思路不明确。

三、学生卷面分析:

1、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判断题、应用题,大部分同学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莲山课件]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四、改进措施:

1、要充分利用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加强研读“课标”和“教材”,切实把握好课程标准,准确掌握新课标的理念、教学内容和知识的难度要求,使用好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谈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的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4、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五年级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5、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年级数学质量分析(二)

一、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2、适当增加体量,试卷知识覆盖面广,难易适中。

3、注意对概念运用的综合考查,加强对统计中绘图和数据分析的考查。

4、试题的语言背景和数据收集来源于生活实际,注意渗透课改精神。

5、设计了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试题,注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6、题型多样,形式新颖,注意人文关怀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二、卷面概况

(一)取得的成绩:

1、数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掌握较好,能正确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书写格式正确、规范。

2、能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大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强。

3、能正确规范地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数据分析能力。

4、具有较强的图形识别能力和一般空间观念,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解决生活中有关表面积、体积的实际问题。

5、大部分学生的书写比较认真,教师批改也比较规范、严格。

(二)存在的不足:

2、对组合后的立体图形,很多学生缺乏足够的想象力,适当渗透新教材的内容在求表面积时,缺少解题策略。

3、有的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中的有关试题能否简便计算把握不准,将不能简便的题目也用了简便算法而造成错误。

4、解决实际问题部分依然存在审题不仔细,计算不细心,数量关系不清楚的老问题。如第2题不理解“截面”的含义、解题时没有统一单位名称就列式计算;第3题空间想象力差,不理解数量关系列式错误;第5题不知从何入手解题,仅靠凑数字,无法正确解题。

三、反思和建议

1、要加强概念教学的研究,重视概念综合运用的练习,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2、基本口算的训练要进一步加强,注重四则混合运算题的审题、计算方法的单项训练,尤其是简便计算试题的特征要使所有学生掌握,坚持不懈的抓好计算过关工作。

3、几何形体要加强感性材料的积累,要多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4、注意适当加强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和练习,既要夯实“双基”,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从多角度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5、加强中下等学生的补差工作,适当补充拓宽知识点的深化题。

6、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和指导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审题、仔细做题、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五年级数学质量分析(三)

本次参考人数39人,总分2748分,人平70.5分。

优秀人数17人,优秀率43.6﹪。

及格人数29人,及格率74.4﹪。

与平行班相比,优秀率和及格率还存在一定差距。

试卷分析

这份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全面、呈现方式新颖;试卷难易程度在确保学生基础知识检测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检测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水平,具体分析这份试卷,表现出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最后能合格是能够实现的。

2、加强了对数学思考的检测,检测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3、考查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试卷中对知识点的考查不是呆板的罗列,很多时候都是知识点的有机结合,体现对教师平时教学中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要求。

4、考查知识点原型大多都来源于教材。解决问题中的第1道到第5道应用题、操作题第1题、计算题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填空、选择、判断都有类似的题型。

失分与得分最多的题型分析

失分题型分析:

1、选择题的第(3)和(4)小题。(3)小题是甲与乙自己的关系,学生分析不清楚。(4)小题分数化小数是下学期教学内容。

2、计算题中解方程第2、3小题。2小题未知数出现在减数位,平时训练较少。3小题是小数除法计算。学生在移动小数位时出错。

3、操作题1小题。将看到的立体图形画在方格纸上。平时训练时说的较多,动手操作较少。

4、解决问题2和5小题。2小题梯形面积大部分学生把÷2掉了。5小题平时对路程之间关系训练较多,综合训练较少。

得分题型分析:

1、填空题是基础题,书上原句较多。学生都做的较好。

2、判断题学生掌握较好。

3、计算和常规解决问题学生做的较好,平时训练落实到位。

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1)、知识拓展不够,知识的综合性拓展不够。

(2)、对于数学思考的教学不是很到位。

(3)、对于一些知识点的教学不是十分重视,往往只是略微带过,学生初步感知就可以了,导致此题型学生做的都不是很好

2.客观原因

改进措施与方法

1、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使用教材上多下功夫。

2、多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平行班教师间多交流研讨。

质量分数篇5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溶质是溶液中被溶剂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溶于水中的糖和盐等)、液体(如溶于水中的酒精等)或气体(如溶于水中的氯化氢气体等)。

(来源:文章屋网)

质量分数篇6

关键词:政府数据;质量成本;分析

0.引言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当前我国的一项建设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把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这一理念贯彻其中。节约资源不单单是企业的义务,我国政府的相关在工作中也需要具有节约资源的意识。一直以来,我国政府的数据统计工作都是存在着严重缺乏成本观念以及理性经济的意识,这样是非常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由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在确保统计数据统计工作质量的条件下,进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如何更有效地控制政府统计工作的成本,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效率是我国政府需要应对的时代挑战。

1.数据质量成本的内涵及其分类

1.1数据统计成本的内涵

人们把在整个统计活动中,为了保证数据取得的质量而花费的费用以及在统计活动、过程之后因为数据没有达到标准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一起定义为统计数据的质量成本。其中,统计活动的整个过程指的是为了取得数据进行的一次完整的工作流程。因为数据质量不达标而发生的成本指的是对数据重新进行返工、评估造成的成本支出,以及数据使用者对数据不满意造成的各种损失。

1.2统计数据成本的分类

在数据统计的的整个过程中,质量成本涉及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外部质量保障成本以及内部质量运行成本两大块。其中,因为政府统计数据工作的特殊性,数据质量成本保障还需要包括外部保障成本,如为了更好进行统计调查工作而进行的广泛宣传而发生的费用。统计数据中的内部质量运行成本包括了预防、鉴定、内部以及外部损失成本等四大类。其中,预防成本指的是为了取得高质量的数据的保证成本,它的目标是减少、限制数据统计中发生的各种失误并进行及时的纠正。鉴定成本又叫质量控制成本,指的是为了鉴定数据的质量而发生的成本。

2.政府统计数据的细分以及计算

2.1政府统计数据的细分

一般而言,统计工作流程包括了需求研究、调查设计、实施、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数据评估等几个环节。在这几个主要的工作步骤中又涵盖着许多的工作程序,在这些工作阶段中进行中都会相应地产生的统计数据质量保证(预防)成本、数据质量控制(鉴定)成本以及内部损失、外部损失成本等,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政府进行的数据统计工作中又会增大。

其中,政府统计工作中的预防成本包括了对于统计数据进行的需求研究、调查设计、调查数据的收集、分析等造成的成本;数据质量控制成本包括了调查问卷的测试评审、数据质量的评估以及其他质量鉴定等各个事项产生的支出;而内部成本损失指的是调查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以及分析中等造成的各种损失;外部成本损失则包括了信息使用者投诉造成的成本以及数据再加工处理产生的各种费用等。

2.2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成本的计算

正如前文所述,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成本包括了确保数据的高质量发生的费用以及在统计工作中因为质量未达标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两大类。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入账的时候,发生在统计工作之后出现的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是不会显示在账面上的。为了更好地与显性质量成本进行区分,可以把这种损失成本定义为隐性成本。

因为在政府统计数据的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性质不同的质量成本,所以在真正进行成本计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对于其中的显性成本在会计账簿中进行核算,然后对隐性成本进行另外的统计资料的核算。还有一种做法是不分隐性成本以及显性成本,通过成本数据收集之后将所有的质量成本都汇总,进行总体的核算。

3.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成本的分析探讨

3.1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成本分析

通过对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成本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数据统计质量工作的效率。

3.1.1时期发展分析

对于统计数据质量成本进行时期分析,总体而言可以分为长期发展分析、短期发展分析。长期发展趋势分析总要是对统计工作的全局战略、整体流程的质量成本进行监测。在统计工作的流程中,质量改进之后的效果需要一段时期才能够显现出来,,因此需要对统计工作的总质量成本的变化进行长期的监测。这时就需要将统计工作的历年成本总值和相应基数的百分比来作为判定的标准,以此来检测数据统计质量成本的改进成效。另外一个就是短期发展分析,将统计工作分为各个流程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成本改进目标。其检测程序也是先确定一个基数,并对各个类型的质量成本的数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质量成本。

3.1.2帕累托分析

发现数据统计质量成本问题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进行帕累托分析。该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就是找出对数据质量成本有影响的要素,并依据影响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列。要想最大程度的减少数据统计质量成本,就需要在影响程度最高的要素上下功夫。只要对要素列表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就能达到控制统计数据质量总成本的目标。另外,可以将数据统计的预防成本以及鉴定成本的总值和内部以及外部损失的总值进行对比,进而找出每单位质量的投入对于质量损失减少的程度,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决策的正确性。

3.2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成本的预测

当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成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之后,就需要对数据统计工作进行相应的预测、计划。依据对数据统计质量成本进行的预测值、以及经济效益最优的计算制定质量成本和预防工作的合理计划,并规划出统计数据质量成本标准,依据实情进行成本质量的控制。当然,还需要时刻地对数据质量成本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措施。只有对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成本进行深入的分析、正确的预测,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政府数据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结语

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成本的深入分析,包括时期发展分析以及帕累托分析等,并在数据质量成本分析基础上进行相应预测,不仅对我国建设长效的政府统计工作机制大有裨益,同时有助于切实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效率,控制政府统计工作的成本。(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油溪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徐荣华,张英花,成金.美国统计质量控制和评估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统计.2012(04)

[2]赵学刚,王学斌,刘康冰.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分析―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11(01)

质量分数篇7

【关键词】统计信用统计数据质量分析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何在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对关键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提升信息统计者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数据统计质量标准,以此提升数据利用效率。

一、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中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数据统计工作在企业以及政府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统计结果发现某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数据统计工作的开展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信用问题,二是质量问题,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企业或者是政府部门的信誉度。

我们可以将统计信用理解为信誉等级,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获取数据时要采用科学的手段,不允许统计工作者非法操作或者是违规操作;二是被统计者在配合调查统计工作时,要提供真实数据,不允许作假,统计工作者需要将统计结果真实完整的反应出来,否则统计信用将会降低[1]。

而统计质量则可以理解为统计数据与统计工作之间的关联度,所获得的数据越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说明统计的质量就越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统计数据质量:一是数据的完整性,从一类人群中获取信息时,如果选择抽样调查的方式,抽样对象的类型也要全面,切忌以点概面;二是获取数据的及时性,很多信息只有及时获取才有价值,例如在统计某产品某个月在市场上的销量时,如果下个月再去统计,结果就会失真;最后是数据的真实性,要求统计者以及被统计者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高质量的数据统计能够全面、真实的反应出某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准确预测出某个领域的发展趋势,以便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2]。

二、提升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

(一)提升统计信用的方法

首先,从这项工作本身来说,要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系统,为各项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标准、依据和平台,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该系统要具备以下功能:第一,对统计工作流程进行设置,开展数据统计工作时需要按照该流程进行;第二,对统计信用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评定信用等级。该系统的完善和落实可以避免违规操作问题的发生,对统计者以及被统计者起到一种监督作用,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的反应问题。

其次,从统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要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统计方法,用更加科学、专业的手段获取统计数据;第二,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用负责人的态度做好每项统计工作,遵循客观实际的原则,避免统计过程的主观性。总之统计人员综合素养会对统计信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最后,从被统计者的角度来说,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统计信用的认识。由于大部分统计工作面对的对象都是普通民众,只有民众配合,主动提供真实数据,统计信用才能得到保证。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要使其认识到统计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是其认识到自己提供的数据可能会对统计结果造成哪些影响,作为一个被统计者应该如何提供更加真实、完整的数据。只有公众愿意配合,统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统计信用才能提升[3]。

(二)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

首先要完善质量标准,所有统计过程或者是统计结果都要将该标准作为参照。以往统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统计标准缺乏认识,没有对统计结果进行科学评定,或者是评价标准参差不齐,统计数据质量标准的建立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统计工作结束以后,将数据分类进行严格考核,如果数据质量不满足要求,则视为统计结果无效。有了统一标准的规范,数据统计质量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其次,要重视原始数据收集与管理,统计工作的宗旨就是通过数据反映一些问题或者是预测某种趋势。收集与管理好这些原始数据,不仅可以降低工作量、提升统计效率,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失真问题,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最后是要建立健全数据质量审查体系,一方面要统计过程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违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要对统计结果进行审查,一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审查工具,二是可以随机抽取被统计人,确认所获取的数据是否真实。数据质量审查体系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违规操作问题,同时可以保证数据质量满足应用要求。审查工作是统计数据在公布和应用之前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必须予以重视[4]。

三、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统计工作逐渐受到政府、企业乃至个人的重视,将数据统计结果作为各项决策的依据。统计工作是数据应用的第一步,统计信用以及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决定数据应用效率,本文从统计工作系统、统计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三个角度分析了提升统计信用的方法,又从质量标准、原始数据以及审查体系三个角度分析了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旨在提升数据应用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凤,程书强.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10(12)05:56-59.

[2]侯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分析、问题及建议:tQm视角[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14(16)03:1-6.

质量分数篇8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

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

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

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

三章考查重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

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

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

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

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

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

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

(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

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共3页,当前第1页1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 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 所成的角,即∠dcb。

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

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

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

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

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

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

三章考查重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

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

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

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共3页,当前第2页2

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

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

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

(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

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

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 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 所成的角,即∠dcb。

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

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质量分数篇9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而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基层数据的统计。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基层的统计数据质量,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因此,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统计部门都反复强调统计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第一线,最大限度地把握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力争“不出假数”。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强化和各种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相继产生,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基层统计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使统计数据质量在社会的认可度大打折扣。

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总之,统计数据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在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尽量达到用户的要求,才能发挥统计的功能。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及其成因

根据我们近几年的基层调研和组织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三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受基层客观环境、条件所限形成的客观因素;三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一)受利益驱动,行政干预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和小团体利益,对统计行政干预,凡是涉及本单位和本部门有利或与主要领导政绩有关的目标考核的主要统计指标必然受到“官顾”。指使他人或亲自出马从横向(兄弟单位)到纵向搜集相关信息,从中找准本单位有利“位子”,确定统计指标数额,授意统计单位或统计人员搞虚假统计。因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提拔重用、财权等受到绝对制约,对待领导的授意不得不俯首听命,否则将会面临批评、甚至免职的打击。因此,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在领导的授意下,不惜将统计数据当游戏,闭门造车、胡编乱造,有时甚至随心所欲,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致使基层统计数据严重失真,数据质量大打折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弄虚作假手法上较过去更有艺术性。不管是领导者或是被领导的统计人员都明白:在统计数字上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是《统计法》不允许的违法行为,为了“避嫌”,领导和统计人员从操作上都讲“策略”和“艺术”。领导要求统计人员弄虚作假,不会说要你改数字,也不会叫你报假数。而是强调数字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要求你调查调查再调查,让你核实核实再核实,直到他们满意为止。统计人员同样清楚自身的处境,“两头”都得罪不起,只好“菜刀打豆腐”两面取光,在操作上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从数据源头做起,从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到统计报表都极为规范,一点也看不出是闭门造假,胡编乱造的虚假报表。最后还经领导签字,单位加盖公章后上报,其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使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二)统计基础薄弱,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低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原因。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任何工作都是由人去做,所以人的素质是做好工作的最关键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和企业民营化改制的不断深入,基层统计面临统计人员裁减,专职变兼职,内行变外行和人员不稳定的境况。从目前我市的基层统计情况来看,全市111个乡镇有统计机构(包含挂牌合署办公),28个乡镇无统计机构,共有乡镇统计从业人员324人,其中专职111人,占34.3%;全市事业单位中设有专门统计机构的531个,其中单设的137个,统计从业人员1068人,其中专职85人;企业单位设有专门统计机构的837个,其中单设的235个,统计从业人员1453人,其中专职104人。一方面,企业实行民营化改制后统计基础工作普遍弱化,改制后配有专职统计的企业几乎为零,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工作重心往往以财务管理为主,对统计工作多于应付,一旦报表任务来临,工作责任心强的尚能做好报表按时上报,工作责任心差的,再三催报也难按时完成任务,这些人大多数对统计业务不熟,对统计指标的含义,以及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一知半解,自行其是,上报的报表往往容易出错,极不规范,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乡(镇)统计属地方性综合统计,是把握统计源头质量的重要环节。统计部门所承担的各种统计调查任务必须依靠乡(镇)统计才能圆满地完成,而乡镇政府中心工作很多,乡镇统计员必须服从政府的中心工作,这些同志又身兼多职,任务重,大部分精力不在统计工作上,对于统计工作基本上忙于催收报表,汇总报表,上报报表。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基层单位核实、调查、了解其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基层统计单位的数据质量。再则,乡(镇)统计人员极不稳定,更换频繁,多则3-4年,少则1-2年就被更换,这种短期行为极大影响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再一方面,农村村级统计是保证统计数据的源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在农村经营体制变革后,村、组一级的统计工作完全由村委会的副主任或文书来承担,统计数据基本上依靠他们提供。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扎实,有一定统计素质的村干部尚能提供基本符合一个村实际的统计数据,反之,工作马虎,作风飘浮,应付报表的就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了。事实上,由于绝大多数村文书属兼职统计,既要完成自身的行政事务,又要从事家庭经营,既要干好份内工作,又要完成兼职任务,根本不可能拿出更多精力去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不少人就是靠应付差事,或干脆按年初计划填报数字,或坐在家里编数字,村、组一级统计数字不实、不准,直接影响到上一级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

(三)统计任务繁重,统计人员短缺,统计经费不足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客观原因。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统计工作任务繁重是摆在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面前的客观事实,除各项定期报表、年报外,还有一个接一个的大型普查任务(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1%的人口抽样调查等等);除统计部门部署的统计调查任务外,还有地方性的其他专项调查任务,同时还有许多非法报表(未经统计部门批准和备案的报表)的存在,给统计任务繁重,统计人员短缺形成尖锐的矛盾。客观事实存在,村组一级无统计,村一级是代统计,乡(镇)一级只有兼职统计,这种现状也间接地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同时,由于财政状况不佳,经费投入不足,统计站办公室多数与其他站所挤在一起办公,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较差,繁重的统计工作量与紧张的统计调查经费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必然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统计技术、方法、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算、抄写、打印产生的误差和机器在编码、录入、数据处理时产生的误差等形成的汇总误差,对统计数据质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完善,一些指标没有及时更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以及银行等业务部门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等现象;统计调查没有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标准采集汇总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缺乏严格的业务规范、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统计数据计算和传输手段落后等,都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须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等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过去工作重点是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数据的准确性,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开发并利用统计分析研究成果。逐渐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新理念来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拓新局面。?

(二)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切实做到依法统计。要解决当前基层统计数据收集比较困难的状况,必须强化基层的统计法律意识,只有运用《统计法》来规范基层统计行为,才能够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顺利施行。一是统计机构必须是依照法律独立设置的,并且国家统计机构在行政上应保持其独立的地位,对于重要统计数据要有一套严格的政策,要使统计数据不受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各方的干扰,确保国家统计数据的公正、客观、真实,保证为国家及社会提供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信息。二是要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尤其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统计法制观念,真真实实地把基层的客观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依法统计,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三)改革统计制度及方法。当前统计制度存在着调查方法单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仍然过多、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任务繁重以及任务及其必需的条件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统计制度及调查方法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应收集哪些资料,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能除了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及出版外,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或将数据分析工作交给社会研究机构,这些都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形式予以规定。其次,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说明和界定范围,同一指标不能有两种口径和随意变更,并且在基层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基层在调查收集这些统计指标时能顺利进行,这些也都必须以制度形式予以规定。一方面,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使它能更好地反映现象发展的数量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按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和分析,增强数据的适用性。此外应建立从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广抽样调查,注重效益、节省成本,提高时效,减少被调查者的负担。

(四)建立完整规范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最近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自我检查和评估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实行定期评估,它对于减少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际上,统计数据的监控与评估可以采用自我评估、监督评估与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五)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的基础建设。

一是搞好宣传,争取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要想搞好基层统计,就得必须提高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应广泛深入地重点对其加强统计宣传工作。同时还要通过集中学习等多种途径使其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这样他们才能重视统计工作,支持统计人员如实反映情况。

二是健全网络,确保基层统计网络的稳定性。每个村委会都应明确配备1—2名统计员,全权负责本行政村范围内的统计工作,村级统计人员一经确定,尽量不要随便抽作他用,以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原始资料,开展统计工作,完成统计任务,经费按计生宣传员的模式发放。

三是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充分巩固统计队伍,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当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统计资料。

四是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基层统计历史台帐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不仅要有量的要求,而且要有质的突破,牢牢树立“精品”意识。

五是加大投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同时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农村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实现乡镇统计信息自动化,全面提高农村统计整体效率和水平,是今后统计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因而,乡镇必须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化基础投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作方式,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使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建设发挥更积极的重要作用。

质量分数篇10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原因;对策分析

一、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统计数据作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依据,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直接参与政府部门决策。同样,企业的经营运转离不开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统计数据的不真实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决策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统计数据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统计分析和预测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

(1)对统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企业统计服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一是企业往往对统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只是为政府及上级部门服务的,使得统计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企业在统计方面的投入比较少,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也不高,有些企业甚至没有成立专门的数据统计部门,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三是企业重会计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统计人员大多为会计兼职,没有精力对统计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数据资料,统计数据的质量和使用价值被削弱。

(2)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较差,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一些统计指标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一是部分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企业统计数据数出无源,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较大,数据质量不高。二是一些单位虽建立了统计台账,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经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三是有些填报单位怕“露富”,害怕增加税费,不说实话,不报实数,支持配合程度不高,所报送的报表经不起推敲,出入较大。

(3)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变动导致对业务不熟,对统计指标的含义以及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一知半解,上报的报表往往容易出错,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二是统计人员兼职较多,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统计知识的更新,对统计指标理解不清、不透,导致统计数据差错现象时有发生,使统计的原始数据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三是部分统计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高。这样就影响了整个统计队伍的素质,造成了统计工作的被动,从而对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4)企业治理层对企业统计职能不够重视。企业主要是从事经营性工作,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偏差,企业统计容易受到企业领导的忽视。企业管理层对与企业统计的缺乏关注,对企业统计无法提供有效的监督。企业管理层仅关注企业最终的统计资料,而忽视对企业统计工作的监督指导,企业统计部门及人员可能不正确地履行职责,在原则性问题上可能会放松警惕,不按照国家出台的统计法律及制度编制统计报表,而仅仅是为了报表账面“好看”,瞎编统计数据,这样的现象在各行各业很常见。

(5)企业统计方法及统计手段未能及时更新。企业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及分析并提供相关的资料构成统计工作的基础。传统的手工操作手段逐渐向计算机技术操作转变。有些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计算,统计效率提不上去,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性无法保证。计算机技术能够使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存储资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使数据信息得到共享,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便利,还能够减少因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的技术性误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统计方面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统计时间及人力成本,改善了企业统计效率,提升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三、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机构建设。企业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一是企业应设立统计部门明确职责,至少应设立相对独立的统计岗位,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二是理顺各职能部门关系,明确职能部门职责,设立会计核算员兼职统计员岗位,将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解决统计人员缺乏而且流动频繁的矛盾。三是提高统计部门的地位,使统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力,增加统计部门的资金投入等,使统计工作能够进入管理层、服务决策层。

(2)强化基础,推进统计工作制度规范化建设。企业在统计数据的采集到最终的报表的各个环节上规范操作,完善企业统计制度。制定企业统计监督管理办法,从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编制、审核及报批、分析、并保存统计数据及报表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从制度上防范统计作假行为。将统计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统计人员对自身的统计工作负责。统计人员在统计数据时,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

(3)加强企业统计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水平。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统计数据质量。企业在招聘企业统计人员时,应注重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尽量减少统计工作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定期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考核,鼓励企业统计人员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适应变化的统计环境。改变对统计工作的最初认识,加大对企业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激励他们认真负责对待统计数据。同样,统计人员自身也应注重统计知识的更新,提升自身的统计工作能力。除此之外,统计人员还需加强统计数据分析能力,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报表,对现有的统计资料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提出适合企业目前生产经营发展现状的对策建议,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高企业效益。

(4)企业应加强对企业统计部门的重视。企业除了应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外,还应重视企业统计。企业领导能够通过企业的统计数据、统计资料及统计报表查看企业项目的进展情况,了解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加强对企业统计部门的重视,给予企业统计部门一定的权限,鼓励统计部门在发现企业经营问题时及时反馈至领导层,使得问题得以尽快解决,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运作。

(5)及时更新统计方法及手段。企业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时,不能仅限于传统的统计手段,跟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时更新企业统计方法。采取先进、科学的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可靠性,统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做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还应该善于研究和开发,主动开展分析、参与管理、强化监督,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欣.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天津经济,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