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税务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06:54

注册税务师篇1

关键词: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实践

一、管制理论与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模式

(一)管制的经济学含义

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解释,管制是指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政府公开宣布这些行动是要努力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私人决策。丹尼尔·F·史普博将管制定义为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律或特殊行为。曾国安教授将管制界定为:管制者基于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目的依据既有的规则对被管制者的活动进行的限制,并将管制分为政府管制和非政府管制两大类。综合而言,管制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的一种方式,通过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规章对微观主体的市场进入、价格决定、产品质量和服务条件等施加直接的行政干预而体现一定的政策目的。关于管制存在的原因,存在以下几种学说:1.管制机构酝酿论,该学说认为管制在行业内部受损集团的请求下,为了行业内部的利益分配,经济性管制机构才得以成立。2.行业保护论,即行业本身为了保护在位的厂商和防止潜在进入者,要求成立管制机构。3.公共利益论,即保护消费者。4.政府管制俘虏论,该理论认为管制是一种由国家供给的商品,由于企业利益集团和消费者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力量比对差异,政府管制是为满足产业对管制的需要产生的。不同的管制学说,提醒我们既要看到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同时也要注意其局限性,对政府管制应进行理性反思并加以完善。

(二)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模式比较

从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来看,属于非营利组织的管制,即非营利组织的管制者基于组织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依照该组织制定的规则对所属成员或者其他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的管制。按照世界各国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管制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完全管制型、混合管制型和自由管制型。

1.完全管制型,即由政府专门立法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注册税务师机构和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准则、职业道德以及执业质量控制等进行规范,甚至对职业服务的定价也由政府管制。以日本为例,政府制定《税理士法》,严格规范税理士的职业准入、执业标准以及职业道德等执业行为。完全管制型模式的优点是,注册税务师和注册税务师机构的执业行为较为规范,注册税务师的素质较高,通过统一规范的行业管理,可以降低税务服务过程中涉税成本,从而促进税务服务需求。但是,国家为此承担的管制成本很高,不能有效发挥民间组织的自律作用,而且会影响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独立性和自由发展。

2.混合管制型,即一方面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管理法规,进行宏观行政管理,另一方面,成立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组织,进行具体事务管理。其中,以自我管制为主,政府对注册税务师行业微观层面的管理虽有介入,但介入的幅度与程度较低,性质上属于自律管理为主的混合管理模式。美国即采取这种行政管理与民间自律相结合的模式,在政府设有注册税务师管理局,是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主管部门,其行业组织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人会等。美国财政部还制定了《管理纳税人规则》,对注册税务师行业准入制度、注册税务师业务之限制与责任、惩戒程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统一规定。部分管制型注册税务师制度综合了政府集中管制和民间自我约束两方面的优势,既能保持行业独立性,又能合理配置资源。

3.自由管制型,即国家管制很少,不专门立法和设立管理机构,只管一般工商登记。注册税务师行业微观层面的事务均通过其职业组织来实施控制。通常这种管制模式,职业垄断性不强,强调行业自由竞争,主要依靠行业自律监管。以澳大利亚为代表,注册税务师登记委员会是独立于国家税务局的组织,负责注册税务师的资格认定和注册税务师机构的开业登记管理。此外,作为民间组织的租税协会,还定期给会员提供资料,负责税务人培训等。其优点是节约国家的税收成本,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准入相对容易,注册税务师机构素质可能参差不齐,纳税人的监督成本也相对较大。

二、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的政策功效

(一)规定行业准入制度以协调行业供求

从保护行业利益角度看,对注册税务师行业进行管制,需要对特定约束条件下该行业的供求状况进行估量。注册税务师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税法制度完善程度。一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税务服务的需求层次也不相同。由于注册税务师的多数业务与会计师、律师的业务范围重叠,因此在政策上涉及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是否对注册税务师进行职业垄断,即是否设计职业税务师制度,职业税务师与律师、会计师职业的关系如何。其二,如何协调各职业业务范围之间的关系,即应考虑设定的职业垄断领域是否得当。在注册税务师行业监管制度供给方面,由于涉税知识和技能的特殊性,通过政府管制设定行业准入制度来决定进入该行业的必备条件非常关键,设置这样的行业准入标准,可以排除不胜任的和低质量的税务服务进入市场,也有利于区分与其它行业的执业行为,规范注册税务师执业行为。

(二)制定职业规范、惩戒制度确保服务质量控制

由于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基于公共利益保护考虑,除了通过设置行业准入制度,弥补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职业规范控制服务质量。执业标准的制定因各国注册税务师制度传统而有不同,在有些国家是通过民间组织制定严厉的准则和惩戒制度来约束其成员,而发展中国家或转型期国家则多数通过国家立法来确定执业规范。对服务质量的控制,还可以考虑通过一定的职业监督方式,如税务机关监督、内部控制机构监督或公众监督方式来实现,这些都应在管制制度中加以规定。

(三)注册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与职业操守

对注册税务师进行规制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人在税制和客户之间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所以,注册税务师管理规章应体现注册税务师的职业定位,并对其职业操守加以规定。现代税收国家税法理论和立法实践,大多将注册税务师视为独立于税务机关,为维护纳税人利益,协助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专家。注册税务师在执业过程中会面临两方面的利益冲突:一方面是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保障税法公平、效率等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是实现最低限度纳税的客户(纳税人)利益。当国家利益与客户利益相背离时,基于注册税务师职业独立性的考虑,以忠于客户利益为基本原则。注册税务师为保守客户秘密,可以不向税务机关告发,应是其基本职业操守。另外,与注册税务师职业独立性相关,还应考虑税务官员能否进行注册税务师业务。在转型期国家,注册税务师机构与税务机关的牵连关系会影响到注册税务师的职业忠诚和信誉度,也会制约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理论实践

从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实践来看,主要沿袭大陆法系国家的制度传统,实行完全管制模式。在行业准入上也采用日本、德国的税务师职业垄断模式。针对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的实践,我们认为应加快完善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制度,由完全管制模式向混合管制型模式转变,发挥管制和市场两种手段来规范和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注册税务师制度体系

首先,要加快《注册税务师法》的立法步伐。一方面,要先抓紧制定《注册税务师条例》待日趋完善后,在适当时机向人大提案批准颁布《注册税务师法》。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注册税务师的法律地位、法定业务范围等。另一方面,为保证注册税务师执业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应构建起税务服务执业准则规范体系,指导和规范税务行为。

(二)建立行政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行业管理体制

鉴于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尚属初级阶段,为保证其稳步健康发展,应当建立税务行政监督与行业协会自律的相结合的混合管制模式。行业行政监督主要由税务行政部门对注册税务师协会、注册税务师及其机构进行监督、指导、检查,负责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和备案登记等工作。协会行业的主要是发挥监督、自律、指导、服务的作用,负责制定执业质量标准和惩戒制度,对成熟业务制定统一的业务操作规程;统一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强化行业自律制度建设。

(三)提高注册税务师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

注册税务师行业是一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智能综合产业,所以提高专业素质是客观要求。执业人员不仅要熟悉税收政策法规和掌握操作技能,还要具有丰富的财会知识,要懂税收、懂核算、懂管理。要从思想上把以人兴业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战略任务来对待。以提高专业素质为重点,促使从业人员真正做到终身学习,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和执业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强烈的开拓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上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注册税务师行业制度环境,形成合理有效的管制制度和结构,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继续创新发展,最终构建起纳税申报、注册税务师鉴证、税务监管的高效、公平、合理、综合、立体的税收征管监督制约机制,促使国家、纳税人、注册税务师走向合作共赢,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参考文献

1.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2.曾国安:《管制、政府管制与经济管制》,《经济评论》,2004年第1期,第93-103页

3.《税法起草与设计》(第一卷),V·图若尼主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4.葛克昌、陈秀清著:《注册税务师与纳税人权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注册税务师篇2

1月20日,北京市税务局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同其他省市一样,北京市的注册税务师管理机构的合并工作进展顺利,并早已完成。”

但这位资深税务官员同时指出,合并后的注税管理机构“两不像”,既不像从前的行政性机构,也不像独立意义上的“协会”。“客观地讲,合并后行政的色彩依然十分浓厚。”

监管之弊

《通知》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各省(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税务师管理中心和省税协办事机构予以合并,组成新的省税协的办事机构即省税协秘书处。秘书处由省国税局代为管理。《通知》同时强调,保留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的牌子,以便于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职能。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注册税务师的职能,主要是在涉税市场业务中接受纳税人的委托,从事各项涉税事务,并贯穿于税收征纳的整个过程。其业务主要包括咨询服务、记账、纳税、税收筹划以及税务机关委托办理的其他事务。

另一方面,合并前的“省税协”全称省注册税务师协会,是税务机构和注册税务师自愿组成的地方性社会团体,对机构和组成人员实行行业管理的专业性非赢利性社会组织。

中央财大税务系副主任刘桓介绍,一般来说,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由现任税务局领导出任负责人,而注册税务师协会的负责人多为退休的前税务局领导。

目前,各省的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都挂靠在省税务局(省国税或者省地税),编制则是下属的事业单位,同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性质类似,但并非独立法人。其主要职能则是对全省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实施行政管理。

“管理中心虽然比较轻闲,但却掌管注册税务师和注册税务事务所的审批、年检等生杀大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标准部一位业内人士称。“保留这块牌子的背后,实质上是某些人的利益难以触动。”

据了解,仅收取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费用一项,管理中心每年即可获取相当丰厚的收益,近年来,众多地方人事部门也积极要求参与其事。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注册税务师管理机构的合并仅是响应财政部及税务总局关于“统一领导,分行业管理”的一时举措,并没有触动根本利益。

一位研究税务多年的专家称:税务系统机构设置重叠;协会难以发挥行业监管职能;由税管中心管理的税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大多来自本省税务系统,与税局领导之间关系千丝万缕;一些税务师事务所并没有真正从事或咨询,只是按照企业“意愿”办事;税务局的监管和服务职能合一,对自身却缺乏监管等。

但对于此次合并,这位专家坦承,“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可以加大对税务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的监管力度。”

事实上,合并前的“省税协”只是一个行业自律性组织,对税务行业的监管尚存有较大的欠缺,多数省市均没有设立常设办事机构,因而多数是“虚位以待”。而税协和管理中心长期混淆在一起,以致造成互相推诿责任,不利于行业监管的事情时有发生。

“由双方共同成立一个秘书处,而且将秘书处设置成处级单位,即是期望通过将协会的行业监管和管理中心的行政管理予以整合,以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这位专家称。

这位税务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注册税务师行业已然竞争非常激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注册税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因过度竞争造成的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非正当合作关系等愈加严重,已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税收的缴收,因而对税务行业的整治已非常急迫。对此问题,安徽国税局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税务师事务所提供的有关企业财产损失证明报告、纳税筹划等文件,省局一般都只是参考,而不是最后决定。

“因为担心质量问题,还有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则是,目前对企业的偷漏税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责任认定程序,税务事务所似乎并不承担责任。”这位官员称,“与注册会计师显然有很大的差距。”

这位官员接着说到,“期望成立秘书处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治标不治本。”

“三师合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的一位专家认为,提升税务行业的整体质量,必须将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合并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高层次的、包容性强的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行业管理组织才能实现。

早在2000年5月,时任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组长、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就曾郑重宣布“三师合并”的计划。

此后不久,国务院发展中心“规范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课题组受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几经调研后,提出了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进行合并的改革思路。中国注册计师协会一位高层解释说: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三个行业的发展有相同的历史渊源,都是在注册会计师的基础上起步、分化形成的,且专业知识基本一致,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资料基本相同,服务方式和手段相近,业务上的包容性和互补性较强等方面的特征。

事实上,注册资产评估师和注册会计师的合并相对顺利,前者原归国有资产管理局管理,后来国资局并入财政部门,中国资产评估师协会顺理成章地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并。

“没有利益关系的转移,所以合并才会如此快捷。”中注协这位高层如此表示。

但该高层话锋一转,“注册税务师就难说了。”

民间的一种说法是,按照“三师”合并的思路,注册税务师要合并到中注协,必然牵扯到国家税务总局的既得利益。

对此,该高层拒绝发表意见。

而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研究报告却认为,中介机构分散在各个部门管理,很容易将行政权力渗透到中介机构;每个部门搞“自留地”,拥有批准一些所和一些资格认定的权力,致使一些中介机构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另一个事实是,2002年12月,中注协已将其监管职能归还至财政部的会计司、条法司和监督检查局,只留下服务职能。

中注协剥离出去的监管职能包括:批准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

如果真正实施三师合并,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监管职能划至财政部应无障碍,但注册税务师的监管职能如何安置则成了难题。

“财政部会极力争取,但国税总局也不会轻言放弃。”国税总局一位人士称:“最后结果还不好说。”

香港建华基金

张家口第一毛纺厂下岗工人老雷说,他以前缺钱都是在当地的一家香港基金—建华基金公司—贷款。

老雷几年前下岗后,投资3万元开了一家铺面,经营日化用品,遇到资金紧张时,他向建华基金贷款4000元,去掉费用220元,老雷拿到3780元,分三个月共6笔还清。

据老雷说,其借款年利率高达22%,贷款的上限为8000元。

相比iLo/中国城市就业促进试点项目,建华基金的劣势是明显的。

项目的每笔贷款相关费用主要有:贷款利息(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执行)、担保公司担保费(银行利息的50%并贷前交付)、房产评估费(房产评估价值的20%)、办理房产产权证费85元、公证费30元等,总计费用相当于贷款额的8.5%,比建华基金贷款成本低得多。同时,项目的最高限额为5万元。

据部分从建华基金贷款的人介绍,建华基金办理贷款的速度要快得多。

实际上,建华基金背后的实际运作方为,注册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希望国际(hopeinternational)。

据希望国际中国区负责人杰姆介绍,希望国际为一家国际慈善机构,在乌克兰等国家都有分部,2000年4月来到张家口,基金的名称现在为“张家口市总工会希望基金办事处”,基金总额为100万人民币,同年7月开始运作。

据希望国际内部人士透露,由于没得到中国政府的允许,希望国际开始和香港建华基金天津办事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合作。建华基金现已停止在张家口的业务。

张家口市总工会法律保障部周继文部长介绍,希望国际在张家口的合作方最初为张家口红十字协会,但因为每两万的费用,希望国际最终转向了工会。

此外,希望国际还与经贸委下属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签有合作合同。

2002年11月初,张家口市总工会与希望国际签订协议,希望国际可以挂在总工会之下,算做工会下属办事机会推荐的下岗职工以一定的优惠,将年利率下调10%。

周继文表示,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受惠,但希望国际的这种运做方式还并不为很多下岗职工所知,今年他们的计划是加大宣传,并会到包头市下的一些大县设点。

希望国际的账

希望国际最早张家口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从2000年3月份开始运作。

据杰姆介绍,希望国际主要面对当地资金紧张的小商人,具体方式为每千元在三个月内的费用是55元。

他认为,希望国际的最大优势是不需要抵押,贷款人只需找到两位有固定收入的生意人、最好是公务员进行担保即可,基金业务员经过调查后予以确认。

贷款数额在3000元到8000元之间,期限在3个月到6个月。分期付款的方式,每两周还一次。

按照希望国际的收费标准计算,贷款人所付年利息在22%,几乎是现行银行贷款水平的4倍。

对于“高额贷款”的说法,杰姆很不以为然。他表示,所收的这部分“费用”是按照国际水准进行的,目的只在于增加贷款人的压力,让贷款人真正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困难。

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希望国际逐渐受到了小商人的认可。至今为止,已经贷款1494笔,贷款总额700多万元,加上在张家口下属的宣化县的放贷数额,基金的总业务达到了880万,受惠人数达到600人。

据杰姆说,随着业务的拓展,希望国际正准备加大基金总量,同时考虑与工会分道扬镳,与张家口民政局下的社团进行合作。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的负责说,希望国际的作法并没有违反法律;小额贷款难题

1月10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制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

《办法》规定,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水平确定,不得向上浮动。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透露,几天前颁布的实施细则中,微利项目限制在年利润不超过2000元的范围内,宝山表示,这个标准过低,是与实际脱节的,更何况鼓励下岗职工创业实施贴息的政策本身就值得探讨。

米险峰表示,小额贷额为下岗职工创业提供了机会,应该按照市场的方式运行,贴息是没有必要的。

另外,《办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级以上市都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所需资金主要由同级财政筹集,专户储存于同级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封闭运行,专项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这部分贷款担保基金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或其他信用担保机构运作,尚未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地区,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经贸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可成立新的担保机构。

姚春生介绍,这些担保公司是1992年、1993年各地经贸部门成立的,由财政直接拨款,一般效益都不太好。

据包头项目的合作担保公司百佳信用担保公司经理王清透露,公司2002年共担保资金大约4000万元,实现利润100多万元,但目前公司未能追尝的资金就达150万元之多。

他说,这还是基于担保公司隶属经贸部门地通的原因,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能够顺利的度过项目审批,还款还算及时,一旦中央机构改革,经贸委的变动将导致担保公司唯一的一项非市场优势可能消失。

王清表示,在为下岗职工进行担保的同时,担保公司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反担保品能否变现和可变现多少,这是解决代偿之后的问题关键。

担保公司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担保的比例,这将决定它收取保费的多少,是其利润所在。《办法》规定,贷款担保基金收取的担保费不超过贷款本金的1%,由地方政府全额向担保机构支付,这直接决定了担保公司保费收入的降低(一般为银行利率的50%)。

《办法》同时规定,小额担保贷款责任余额不得超过贷款担保基金银行存款余额的五倍。而实际上,在三个试点中,小额贷款的责任余额和贷款担保基金银行存款余额的比例一般为1:1,扩大比例很难做到。

原因首先在于担保公司虽然增加了保费收入,但并不愿承担难以追偿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于银行。

米险峰分析,在比例扩大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不还贷款的现象,就很可能带来后继的“雪崩效应”,大批人的不还款将是担保基金难以解决的,此时的风险自然会转移到银行方面。包头市项目合作方交通银行包头分行郝占魁行长表示,大多数贷款者的反担保抵押都是房产,相当一部分是很难变现的,对银行而言,1:1显然是最安全的比例,扩大比例的前提是信用等级的提高。

提高比例的途径在包头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贺俊介绍,在SYB培训的基础上,包头已经成立了创业企业协会,并已经成功注册。创业企业协会内部订立自律章程,配合贷款发放的条件考察和及时的还款。

贺俊表示,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协会内部“小老板”之间的互保,这样就可以是信用担保逐步得到实施。这样,像老雷一样的下岗职工没有抵押品的情况就可以得到解决。

米险峰提出了彻底的办法,即由小老板们运做担保公司,行业协会完全可以成为中介担保组织的运作机构。这方面,在东南沿海一带已经有了先行者。

矛盾在于,担保公司由政府管理可以导致强有力的执行,但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担保公司由行业协会管理,又会产生一系列的行政成本,导致执行的困难。

让银行方面最不可接受的是,在《办法》中,没有提及反担保事宜,邓宝山说,这将成为办法执行的最大障碍。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系家汤敏1月21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目前有两个误区使我国的小额货款没有像在许多国家中一样能迅速成为大规模的运动。

注册税务师篇3

关键词:注册税务师;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共生;涉税服务;涉税鉴证;公私伙伴关系;行政执法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2-0060-03

一、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注册税务师(以下简称“注税”)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后,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论是从业人员、经营收入还是社会影响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11年底全国注税行业总从业人数90107人,执业注册税务师总人数34246人,实现经营收入总额97.33亿元①。但面对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管理公司的激烈竞争,其发展现状及前景不容乐观。

首先,注税行业执业范围狭窄。根据《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注册税务师的业务范围可以分为涉税服务业务和涉税鉴证业务。涉税服务业务包括:代办税务登记、纳税和退税、减免税申报、建账记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利用主机共享服务系统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代为制作涉税文书,以及开展税务咨询(顾问)、税收筹划、涉税培训等。涉税鉴证业务包括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和财产损失鉴证,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规定的其他涉税鉴证业务。其中涉税鉴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需要鉴证主体资格特定;而执业范围更为广泛、技术含量更高的涉税服务业务没有限定也不可能限定服务的主体资格,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财务咨询管理公司甚至某些律师事务所也在承接此类业务,注税行业执业范围受到压缩。

其次,注税行业执业环境不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纳税人数量的激增、税收收入总量的飙升,经济活动和税收制度日趋复杂,与税务管理人员、经费等资源的低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税务管理人员不足以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同时长期以来的税务专管员制度“培养”了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导致了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错位,疲于应付本应由纳税人完成的日常事务;另一方面淡化了纳税人的税法意识、权利意识。当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公关”成为其维权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而更为专业的注税服务被轻视甚至忽视,致使注税行业市场需求不足、社会认知度低、执业环境不理想。

另外,由于注税行业法定业务缺乏、执业范围狭窄,使得相当一部分税务师事务所业务工作量不饱和、不均衡,业务淡旺季现象严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业务较多、人员相对缺乏,而其他时间则由于业务较少、人员相对富余,加大了注税行业的执业成本,影响了注税行业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注税行业的发展。

二、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的依据

注税行业狭窄的执业范围、激烈的行业竞争、业务收入增长的压力迫使税务师事务所不得不另辟蹊径,拓展市场业务空间,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产业【2008】2351号)中“建立政府购买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服务的制度”的规定为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拓展注税业务范围提供了契机。

所谓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是指各级税务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为了履行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用财政性资金依法购买税务师事务所提供注税服务的行为,是政府购买服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税务机关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的主要举措。政府购买服务是源于西方的一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措施,英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公私合作、政府购买、提倡竞争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这一改革举措自实施以来对社会服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逐渐成为西方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主要方式。

(一)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的理论依据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和“政府”都是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二者本无优劣之分,无论何种制度安排,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而造成的效率损失。政府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置资源也并不完全因为市场失灵,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而非替代关系。一般而言,私人物品效用边界清晰,易于由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其应该由公共部门提供,但一种物品的公共部门提供并不意味着必须由公共部门生产。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有两种模式:一是政府生产、政府供给,二是市场生产、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公共生产还是私人生产取决于公共物品提供的有效性,由于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的管理不同,私人部门具有天然降低交易成本的机制和动力,因而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出于对于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往往会偷工减料,造成所提供物品的质量低劣。而公共部门则恰恰相反,其对成本的控制、利润的考核等,缺乏监管的动机,因而存在腐败、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事实上在美国有37%的消防服务、23%的图书馆、48%的公交服务是由私人企业承包的。②

虽然人们所消费的物品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分,但由于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二者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当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使某些物品不再完全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而被称为混合物品。混合物品,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相对较弱,若完全由政府提供则会导致过度消费,使得拥挤成本增加,导致“政府失灵”;反之,若完全由私人提供,又会造成市场的垄断价格,导致“市场失灵”,最终招致效率损失或社会福利损失。

注税行业是“既服务于纳税人又服务于国家,具有涉税鉴证与涉税服务双重职能的社会中介行业”③,所提供的涉税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特性,属于混合物品。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是医治其“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种选择,即税务机关继续保留公共服务投资主体的角色,由税务机关制定注税服务的产品质量标准,购买并提供注税服务,以克服市场失灵;但将服务的生产责任通过合同形式交给独立的税务师事务所,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摒弃官僚现象,以克服政府失灵。通过这种税务机关与税务师事务所的公私伙伴关系(ppp),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构建、拓展注税业务范围、提升注税执业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的政策依据

政府购买服务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以后,在很多城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1994年深圳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改革、1995年上海市罗山市民休闲中心的托管、1997年浙江的政府采购办法开创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先河。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四川、重庆、河南等地税务机关也对政府购买注税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为了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政府采购法》,其中第二条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本法所称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所以政府购买服务属于政府采购的创新形式,适用于《政府采购法》。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在《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115号)中明确提出:开展以政府采购购买税务师事务所服务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和积极探索以政府采购及向社会招标的方式购买税务师事务所服务的模式。

三、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的模式选择

(一)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一般而言,政府购买服务有四种模式:第一,依赖关系的非竞争模式,即服务供应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或者说是政府行政职能的延伸,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直接指派的一项任务,服务供应主体与政府的这种依赖关系决定了政府购买服务不存在竞争机制,只有市场所谓的购买机制。第二,依赖关系的竞争模式,即服务供应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或者是政府行政职能的延伸,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政府在购买服务过程中引入了其他市场主体,该服务供应主体在承接政府委托时应遵循市场原则,与其他单位或组织实行公平竞争,同等条件下该供应主体具有优先权。第三,独立关系的非竞争模式,即服务供应主体与政府是相互独立的,其存在并不依赖于政府,但是由于所提供服务的特殊性,在提供社会服务时不是基于市场竞争原则,而是通过与政府的良好关系,甚至是直接沟通的关系,由政府将一些服务项目直接委托给他们。第四,独立关系的竞争模式,即服务供应主体与政府是相互独立的,在社会服务的供给中依据市场原则,实行招投标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中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也是比较符合国际惯例的一种做法。

(二)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的模式选择

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的模式选择取决于注税服务的供应主体——税务师事务所与购买主体——税务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注税服务的特殊属性。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清理整顿税务行业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税发【1999】145号)的规定,所有税务师事务所已与税务机关在编制、人员、财务、职能、名称等方面彻底脱钩,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即税务师事务所与税务机关之间是一种独立关系,在服务供应过程中应遵循市场原则,实行招投标制度,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的这种独立关系的竞争模式,并不意味着税务机关放弃对供应主体的资格审查、对注税服务质量的监管。鉴于注税服务具有涉税鉴证和涉税服务的双重职能,为了保证注税服务质量,在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时应实行市场准入,市场只对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放,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中介机构不能成为注税服务供应主体。

四、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一)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与政府采购的关系

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属于政府采购的创新形式,在运作方式上与政府采购具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政府采购只涉及两个基本当事人——采购主体和供应主体,而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涉及三方基本当事人——服务购买主体、服务供应主体和服务对象,其中服务对象在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中发挥着接受服务、评判服务的作用;其次,政府采购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供政府自己使用,受益者是政府自己,而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主要购买的是应由政府为纳税人提供的各种服务行为,受益者包括第三方当事人——服务对象,同时也包括政府自身,因为通过购买服务有利于税务机关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格局,提高税务管理的行政效率。

(二)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是利他和公益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税务管理与纳税服务职能。依据现行的税务管理体制,税务机关既是税务管理服务活动的提供者,也是评定税务管理服务活动优劣的当事人,这种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的不合理现状很难维护税务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购买注税服务,税务机关将特定的服务项目交给市场,不再是特定服务的生产者,由注税服务的服务对象来评判注税服务的优劣,税务机关只以“管理者”和“裁判员”的身份置身于税务管理之中,制定注税服务的标准、评判介税服务的执业水准、监督注税服务合同的执行。

(三)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要实现三方互惠共生

共生原意是指由于生存的需要,两种或多种不同种属的生物间在同一环境中相互依存、共同生活。④共生既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经济现象,共生按照行为方式可分为寄生、偏利寄生和互惠共生。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使用财政资金,制订服务质量标准、下达任务、定期评估,但不直接参与或干预服务;税务师事务所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承接服务,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管与验收,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税务机关及纳税人的信任,争取以后的任务。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对购买主体——税务机关而言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提升了税法的遵从度;对供应主体——税务师事务所而言拓展了其业务范围,培育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对服务对象——纳税人而言培养了其纳税意识和权利意识,维护了其合法权益。所以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实现了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以及纳税人三方的互惠共生。

(四)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的边界界定

税务行政管理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行政职能,既不能放弃、也不可转让,购买注税服务只能是税务行政管理的有益补充,而不能替代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所以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应以提高税务管理效率、降低税务管理成本为原则,合理界定税务机关无偿服务与税务师事务所有偿服务之间的边界,理清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能与购买注税服务之间的“路”“桥”关系。同时鉴于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特殊性及其财政经费的有限性、注税服务能力的不足以及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需求的不同,税务机关购买注税服务项目应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在日收管理过程中需要纳税人自行完成并提交中介机构鉴证证明的,如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证明、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鉴证证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证明、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证明等,由企业自行付费购买。为了弥补税务机关行政执法行为的不足,应由税务机关行使的部分职责,如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重点税源企业专项分析检查、特别纳税调整、年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退抵税款事项审核、货运企业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及年审、纳税评估审核等,由税务机关付费购买。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http://。

②转引自哈维·S·罗森、特德·盖亚:《财政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③《关于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和税务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4】957号)。

④王松:《基于共生理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性反思——以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社会工作》,2010年第4期(下)。

参考文献:

[1]哈维·S·罗森,特德·盖亚.财政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

[2]冯俏彬,郭佩霞.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基础与操作要领初探[J].中国政府采购,2010,(7).

[3]钱振伟,等.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政府购买服务视角[J].经济学家,2011,(1).

注册税务师篇4

关键字:注册税务师困难矛盾发展要略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的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也在走向成熟完善,注册税务师行业在这样良好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下走向市场并立足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注册税务师行业毕竟十分稚嫩,在目前还有不少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

一、面临的困难

(一)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注册税务师行业都通过专门的立法来规范和保护,日本有《税理士法》、韩国有《税务士法》、此外,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在会计法等法律中对注册税务师执业也设有特别条款加以规定,但我国目前注册税务师执业主要的法律依据是《税收征管法》和1996年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前者只是在第八十九条作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委托税务人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比较原则的规定,而后者仅是行政主管部门的规章规定,不仅法律级次低,约束力差,而且将注册税务师的执业停留在税务阶段和高度,已与经济形势发展和注册税务师的活动有很大的差距。

(二)脱钩改制未到位

税务师事务所虽然从2000年开始进行脱钩改制,但事实上税务事务所的脱钩改制情况并非十分理想,有的税务机关出于利益的考虑,为给干部职工“谋福利”,不想脱钩;而有的税务师事务所也想依靠税务机关行政力量,为保证业务稳定和发展,愿意挂钩,于是脱钩不彻底、明脱暗不脱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未得到社会充分认同

注册税务师的执业特别是税务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社会上也有不少涉及面,注册税务师行业虽然不再象前几年一样,人们从没听说、从未接触的局面,但社会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认知程度仍然很小,注册税务师找不到委托人及其委托的事宜,委托人碰到涉税困难想不到或找不到注册税务师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存在,而且税务机关、纳税人和其他组织或部门不认同注册税务师执业的现象不在少数。

(四)执业队伍力量不强

从注册税务师行业人员来源看,几乎都是“半路出家”,现有从事涉税服务的人员主要来源于四方面人员:企业财务部门、税务机关在职干部或离退休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虽然都有各自的专长,但从一开始没有一个不是“门外汉”,或是缺少全面的税收知识和税务实务能力;或是不熟悉注册税务师执业的特点;或是欠缺涉税服务的理念和工作经验。因此,现行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从业人员总体上能满足全面涉税服务、有丰富服务经验和娴熟服务技巧的综合型人才不多;从年龄构成来看,正是由于上述来源,造成了现行注册税务师执业队伍中占多数的是有学历、有理论基础但无经验、无资历的院校毕业生和有经验、有资历但缺少系统理论教育的老同志,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从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的执业人员来看,尽管从1998年开始通过全国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的人员,截止到2004年已有62000多人,但有不少是在职的税务干部,也有一些在会计事务所或社会上其他部门,真正在从事注册税务师行业执业仅有16000人,仅占到从事涉税务服务人员的四分之一,全国每个税务师事务所平均仅有执注册税务师6―7人,而且这中间还有不少还是1998年要求相对较低的认定考试通过的注册税务师。

(五)行业自身存在一些固有矛盾

注册税务师行业在短短几年内发生巨大变动,作为新兴的行业,有着特殊的执业领域和服务方法,但缺少经历、行业规律的认识以及管理的配套,使注册税务师行业有着不少特有的矛盾和问题。目前主要有:1行业管理滞后;2业务档次低;3执业风险大;4服务效果体现不明显。

二、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要略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起步晚,经历波折多,市场基础差,在发展道路上要比其他行业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注册税务师的执业活动终究是因市场需要而产生,是市场经济对社会分工选择的结果,是符合我国时代潮流和国家政策的朝阳产业,只要营造适当的环境,找准行业定位,按行业规律办事,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必将呈现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

当前中国发展注册税务师行业应着重做好:

(一)加快注册税务师立法

注册税务师行业应结束以法律级次、约束力弱的部门规章为法律依据的局面,这是使注册税务师行业作为中介服务行业走向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需要,也是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类似中介服务行业公平竞争的基本要求。经过这十几年的实践,注册税务师行业已具备了立法来进行规范和保护的基础和条件,新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可以设定的行政许可的事项,注册税务师从事的业务因其专业化程度高,关系到国家税收和其他宏观政策的实施,符合:“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的要求,可以和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一样,设定为行政许可的事项,用法律形式来设定。

(二)采用适合行业特点的、多渠道的宣传方式

注册税务师行业社会认知度低,这和行业时日短、宣传渠道少、力度不足密切相关;注册税务师未为社会认同,甚至为个别税务机关或有关部门和人员所“反感”,这与他们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感触不无关系。注册税务师行业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增进对行业性质、做法的了解,认识注册税务师的作用,争取各界的帮助和支持,这比任何一种社会上已经普遍存在、为公众所接受的行业都重要。

(三)构筑与税务机关的关系

注册税务师行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既不能象过去脱钩改制前完全依赖税务机关招揽业务、开拓市场、参与执业,也不应象脱钩改制后曾经局部出现过的与税务机关丝毫无关,任行业在市场中自生自灭,这种两极关系,是不正常、不科学的,会不利于注册税务师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独立公正的执业,也会伤害行业和税务机关形象和信誉的。在当前现状下,注册税务师行业与税务机关之间应是相互监督与制约、相互依靠与支持和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四)确立行业定位,转变观念

经过脱钩改制和曲折经历的注册税务师行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立足,应有自身独立的、有别于其他行业的执业空间和方法,要有个准确行业的定位。从已有的实践经历和行业性质可以得出结论,注册税务师行业应适应市场需要,走突出税务专业、坚持服务的道路。

(五)加强执业队伍建设,培养行业适用人才

注册税务师行业的执业活动由于具体的注册税务师或执业人员来完成,在注册税务师行业中人的作用要比许多行业尤为直接和突出,在税务师事务所经营中,设备、设施的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拥有一支素质全面的执业队伍,才是注册税务师行业的最大“资产”。

(六)加强行业的自律管理

注册税务师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应有自己行业管理组织,对行业成员及其活动进行管理、指导、监督和服务,制订各项制度,以规范注册税务师行业的行为,增进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在当前首先应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网络,结束在有些地区没有行业协会的局面,税务师事务所再也不能孤军奋战,注册税务师再不能成为散兵游勇,执业活动也不能随心所欲了,应在注册税务师协会组织下,既增进行业竞争的合力,又规范运作,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誉。

三、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认为,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必在立法上、观念上、营造外部环境、注重内部建设和应对形势变化上认真分析现状和利弊,采取对策,确立符合行业自身规律的定位和发展道路,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沿着规范、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论税务师事务所面向21世纪的生存管理.税务咨询理论与实践论文选编.2000,(8).

[2]陈善良.税务与社会需求.税务咨询理论与实践论文选编.2000,(8).

[3]郝如玉.我国税务事业前景广阔.税务咨询通讯.2003,(3).

注册税务师篇5

关键词: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出口业务中的保税项目的迅速发展,加工贸易规模和产业链迅速扩张,新领域、新行业、新产品层出不穷,海关监管工作难度和责任加大,并且在监管人力资源和知识结构方面面临考验。为提高海关的实际监管效能,海关总署出台了(署加发【2009】233号)等文件,文件中所称的海关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保税核查,是指海关根据“海关监管、企业自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原则,积极引入社会中介力量,借助其在企业资信调查、会计帐目审计、内控制度评估等方面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海关委托或企业聘请开展专项审计,直接或间接向海关提供保税业务相关信息和辅助性参考的工作。目前此项业务已在多个地区开始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更好地完成保税核查审计服务?我们通过近段时间对几家企业进行保税核查专项审计,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谈谈我们开展此项业务的一些体会:

一、正视保税审计工作的难点

这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在这之前没有做过类相关的业务,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借鉴,也没有具体的行业操作指南,而且这还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业务,专业性体现在我们要具备有加工贸易的一些专业知识;技术性体现在不同于传统业务,不是单纯审阅会计报表、会计账册、抽查会计凭证就能完成,还要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工艺流程等,运用一些必要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政策性就是我们要熟练掌握加工贸易的法律法规以及海关监管的政策文件规定等。在保税核查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对如何进行审计感到无所适从,觉得无从下手,还是抱着报表审计及其他财务审计的视点在看问题,致使审计成果不突出。如果我们要在保税审计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首先就必须对这项工作的难点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并进而总结、研究出相应的审计对策。

二、向海关了解被核查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执行海关政策及规定的情况。

了解相关的政策及明确核查的重点是做好保税核查工作的基础。企业无论是保税物流业务,还是保税加工业务,都需要向海关提出申请经海关核准才可以进行。所有的保税货物自进境起就在海关的监管之下.直到复运出境或改变性质办理正式进口手续为止。被核查企业的日常海关业务包括保税仓库的申请、加工贸易业务的备案、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深加工方式的结转等。都需要直接向海关申请、查验。海关对保税仓库、保税加工贸易实施计算机联网管理,定期核对计算机电子数据,海关人员可以随时进入保税企业检查保税货物的收、付、存情况及有关账册。现场了解企业保税业务是否正常经营。是否符合海关的政策及规定。所以,通过和海关相关部门的沟通,能了解企业在保税业务中是否有违发规定、政策的情况,是否有异常现象。以及海关对核查工作的重点要求等,有利于核查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与被核查企业管理当局的沟通,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工艺特点、制定正确可行的审计计划是保税核查工作的关键。

首先,要全面了解被核查企业的基本情况,如被审企业加工贸易方式、生产经营情况、保税货物管理及流程、保税货物盘存情况以及不作价设备情况等;保税企业包括保税加工企业和保税物流企业,由于保税加工企业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复杂性,所以对保税加工企业的核查一定要到现场了解生产的整个过程,从原料的领用、投放、加工到在产品的结转、外发产品的加工以及完工产品的入库,了解每个环节所产生的产品、在产品以及每个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次序。最后根据了解的情况来安排每个环节需要的现场盘点人员。注册会计师还需要特别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检查仓库收、付、存手续是否完整、严密,各种账务记录是否真实、有效、及时,海关监管电子数据与企业仓库记录是否一致.企业是否定期盘点等,通过内部控制的符合性的测试,确定保税货物复盘的抽查比例。在审计计划阶段需要和管理当局沟通;尽量停止货物的移动,减少生产流水线上在成品的数量;控制在途货物的数量,保证保税货物盘点的正确性;审计日期、人员安排分工、盘点的范围、盘点表的样式和被核查企业协商一致,要求被核查企业提前做好货物的预盘、货物堆放整理、盘点标识等工作,提供货物存放平面图,计量工具以及相关人员的配合。根据所了解的情况编制审计计划。

四、根据业务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注重规律,提高审计效果。

保税加工业务主要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

来料加工系外商提供原辅料,我方不付外汇,故在产品成本核算中无原材料成本账,因此审核过程较为简单,主要关注:原料及成品是否专库存放或分列单批存放,并标明“海关监管货物”字样,以备海关核查。并以加工合同号为单元进行的,做到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做到账、物、卡相符。专人管理,专料专用,是否存在合同与合同之间相互串用原料的现象,是否有将进口料件与国内购进料件相互串用的现象。

进料加工是我经营单位用外汇从国外购买进口原料,加工成品后外销,进料加工对口合同进口料件全额保税,非对口合同定额保税,进料加工项下全部使用进口料件加工的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税,但出口产品中如大部分使用国内料件加工的,则应全额或按比例征收出口税。进料加工不但动用了外汇,而且在财务管理上有详细的成本核算,因此审核过程也相对复杂。

(一)从超期未核销手册入手,选择敏感商品和进口保税金额大的业务进行重点审计,同时对审计期间开出的所有保税手册进行详细检查。从清查保税的原料及产品的库存数为入手点,将未核销保税手册中应存的保税货物与保税库中实存的数量进行比较,再与财务账册中的存货――保税原料及成品进行比对,检查三者是否一致,如果出现数据不符的现象一定要清明原因,查清被核查单位是否存在保税货物内销及外发加工的现象。

(二)从保税料件单耗入手,了解生产过程、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测算实际单耗并与备案单耗对比。由于保税加工企业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复杂性,所以对保税加工企业的核查一定要到现场了解生产的整个过程,以生产部门的生产记录为主要切入点,从原料的领用、投放、加工到在产品的结转以及完工产品的入库,了解不同产品的工艺特点,每个环节是否产生副产品以及在产品的情况,了解每个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次序。对于同一手册内的多种料件用于生产多个产品的情况,生产记录的详细程度更高,必须分别记录每个产品的投入与产出数量。 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检查仓库收、发、存手续是否完整、严密,各种账务记录是否真实、有效、及时,进出口报关单的数据与企业仓库记录是否一致,企业是否定期盘点等,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的测试,确定单耗测算所依据的数据可靠程度,并确定下一步对未复出口的料件数量的盘点比例和范围。根据测算的实际单耗计算未复出口的料件结余数量与实际盘点数对比,计算两者差异,并找出差异原因。

(三)从企业内销及一般贸易销售入手,测算与内销及一般贸易销售相应的原材料耗用量与保税货物原材料耗用量是否一致,如果同期保税货物原材料耗用量大于内销及一般贸易的,我们可以采用检查领料单,查验原料库台账的方法来查明是不是有保税料件串到内销及一般贸易中的现象。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查“生产成本明细分类账”确定进口料件及内购料件的使用情况。生产成本项目中分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辅料,这些科目中涉及海关监管货物的是进口的直接材料和辅料。通过核对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明细账与进口料件是否存在差额确定进口材料是否全部投入生产,如果直接材料小于进口料件,则仓库里应有余料。通过查“完工产品成本表”,该表内有批号、数量、主料、辅料、工资、制造费用、外部加工费用及单位成本等信息,其中主料和辅料的使用一目了然,包括主、辅料的使用情况、生产产品的数量、单耗。通过对财务账簿的分析比较,我们能确定保税料件串料及内销的情况。

注册税务师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注册税务师的管理,发挥注册税务师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涉税服务和鉴证作用,保障国家税收利益,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注册税务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取得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从事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的专业人员。

第三条税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注册税务师执业,应当加入税务师事务所。

第四条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承办业务,应当以委托方自愿为前提,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为依据,并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执业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诚信原则,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准则。

第六条国家税务总局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以下简称省税务局)是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委托各自所属的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以下分别简称总局管理中心和省局管理中心)行使对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行政管理职能,并监督、指导注册税务师协会的工作。

第七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当依法支持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执业,及时提供税收政策信息和业务指导。

对税务师事务所承办的涉税服务业务,税务机关应当受理。对税务师事务所按有关规定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出具的鉴证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承认其涉税鉴证作用。

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应当对其出具的鉴证报告及其他执业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的执业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备案

第八条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

全国统一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具体考试办法由人事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

第九条符合考试办法规定报名条件的中国公民(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居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已评聘经济、会计、统计、审计、法律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税收工作满二年的人员,可以免予部分科目考试。

第十条凡经考试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持资格证书到所在地的省局管理中心办理备案手续。省局管理中心审核后,对在税务师事务所执业满二年的,给予执业备案,在证书备注栏加盖“执业备案”章;对在税务师事务所执业不满二年或者暂不执业的,给予非执业备案,在证书备注栏加盖“非执业备案”章。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执业备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刑事处罚,自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未满三年的;

(三)被开除公职,自开除之日起未满二年的;

(四)在从事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中有违法行为,自处罚决定之日起未满二年的;

(五)在从事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中有违规行为,自处理决定之日起未满一年的;

(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执业备案的注册税务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销备案:

(一)死亡或者失踪的;

(二)同时在二个以上税务师事务所执业的;

(三)在从事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中有违法行为的;

(四)年检不合格或者拒绝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年检的;

(五)违反行业管理规范,连续二年有不良从业记录的;

(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省局管理中心应当将本地区注册税务师的备案情况上报总局管理中心。执业备案和注销备案的注册税务师应当向社会公告,公告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章注册税务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注册税务师执业,享有下列权利:

(一)可以向税务机关查询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可以要求委托人提供相关会计、经营等涉税资料(包括电子数据),以及其他必要的协助;

(三)可以对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向税务机关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可以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批评或者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第十五条注册税务师执业由税务师事务所委派,个人不得擅自承接业务。

第十六条注册税务师应当在对外出具的涉税文书上签字盖章,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七条注册税务师执业中发现委托人有违规行为并可能影响审核报告的公正、诚信时,应当予以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当中止执业。

第十八条注册税务师对执业中知悉的委托人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九条注册税务师应当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与审核,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第二十条注册税务师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委托人有权要求其回避。

第二十一条注册税务师应当不断更新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提高执业技能,并按规定接受后续教育培训。

第四章业务范围及规则

第二十二条注册税务师可以提供代办税务登记、纳税和退税、减免税申报、建账记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利用主机共享服务系统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代为制作涉税文书,以及开展税务咨询(顾问)、税收筹划、涉税培训等涉税服务业务。

第二十三条注册税务师可承办下列涉税鉴证业务: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的鉴证;

(二)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和财产损失的鉴证;

(三)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规定的其他涉税鉴证业务。

第二十四条注册税务师执业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出具有关报告:

(一)委托人示意其作不实报告或者不当证明的;

(二)委托人故意不提供有关资料和文件的;

(三)因委托人有其他不合理要求,致使注册税务师出具的报告不能对涉税的重要事项作出正确表述的。

第二十五条注册税务师执业,应当按照业务规程确定的工作程序建立工作底稿、出具有关报告。

注册税务师出具报告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明知委托人对重要涉税事项的处理与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

(二)明知委托人对重要涉税事项的处理会损害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的报告;

(三)明知委托人对重要涉税事项的处理会导致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

(四)明知委托人对重要涉税事项的处理有其他不实内容,而不予指明。

第二十六条注册税务师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执业期间,买卖委托人的股票、债券;

(二)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执业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

(三)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四)向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委托人行贿;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五章税务师事务所

第二十七条税务师事务所由注册税务师出资设立。

税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制税务师事务所和合伙制税务师事务所,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形式。

设立税务师事务所的有关事宜,按现行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税务师事务所应当就本所注册税务师变动情况,向省局管理中心备案;省局管理中心应当将本地区当年注册税务师变动情况汇总,上报总局管理中心。

第二十九条税务师事务所应当依法纳税,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

第三十条税务师事务所承接委托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定书面合同并按照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第三十一条税务师事务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合并、变更、注销等手续后,应当到省局管理中心备案。

第三十二条合并、变更的税务师事务所,符合设立条件的,核发新的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不符合设立条件的,收回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不再核发。

第三十三条注销的税务师事务所,由省局管理中心核销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

第三十四条合并、变更、注销的税务师事务所,省局管理中心办理完相关备案手续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报总局管理中心备案。

省局管理中心应当将已办理完相关备案手续的税务师事务所通报税务师事务所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向社会公告。公告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五条总局管理中心对税务师事务所实行资质等级评定管理。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适用于税务师事务所。

第六章注册税务师协会

第三十七条注册税务师协会是由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税协)是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全国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税协)是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地方组织。

注册税务师协会应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注册税务师应当加入注册税务师协会。

第三十八条中税协章程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和民政部备案;省税协章程经省级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并报省税务、民政机关和中税协备案。

第三十九条中税协拟订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管理办法、执业规则等,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施行。

第四十条注册税务师协会应当支持注册税务师依法执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向有关方面反映其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注册税务师执业水平提供服务。

第四十一条注册税务师协会会员应当遵守协会章程,享有章程赋予的权利,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

第七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注册税务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税务局予以警告或者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责令其限期改正,限期改正期间不得对外行使注册税务师签字权;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公告办法另行规定。

(一)执业期间买卖委托人股票、债券的;

(二)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或者收费的;

(三)泄露委托人商业秘密的;

(四)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的;

(五)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违反本办法规定二次以上的。

第四十三条税务师事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税务局予以警告或者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向社会公告。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承办相关业务的;

(二)未按照协议规定履行义务而收费的;

(三)未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核算,内部管理混乱的;

(四)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采取夸大宣传、诋毁同行、以低于成本价收费等不正当方式承接业务的;

(六)允许他人以本所名义承接相关业务的。

第四十四条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涉税文书,但尚未造成委托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省税务局予以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五条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委托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省税务局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撤消执业备案或者收回执业证,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税务师事务所的营业执照。

出现上款规定情形的,省局管理中心应当将处罚结果向总局管理中心备案,并向社会公告。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总局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对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的年度检查,省局管理中心具体实施。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中提及个数、次数、金额“以上”、“以下”的,均包含本数。

注册税务师篇7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针对目前一些地区税务秩序混乱,强制、乱收费用等违法违纪现象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状况,决定对税务行业进行全面整顿,特别是重点治理强制和收费超标的行为。讨论我国税务的发展方向,研究税务制度如何更好地促进征管体制改革的进程,又一次被税收理论学界所关注。

税务作为中介服务的一个重要门类,是社会分工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渗透到第三产业的必然结果。从一些发达国家税务的产业和发展来看,税务行业的形成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的标志。

税务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应运而生的,从80年代中期一些大中城市开始探索税务试点起发展到今天,我国税务咨询、借机构已逾千家,从来人员超过3万人,与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执行办法陆续出台,税务行业的兴起,对推动税收征管改革、保障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持续稳定地组织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看到当前我国的税务无论是理论论证、方案设计,还是政策措施、实践操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成熟性,甚至由于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影响到了税务业进一步推进。本文拟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比另一新兴中介行业——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历程,旨在寻找一条凑合我国税务发展的道路。

一、我国税务的现状

我国税务是从税务咨询起步的,开始是作为税务咨询的一个具体业务项目逐步发展起来的,大体来说经历了起步、试点、推广三个阶段,这期间既积累了一结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我国税务现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察:

1.的法规建设状况

我国税务实践是从1985年开始的,但直到1993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章57条中,才第一次做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委托税务人代办税务事宜”的规定,并在实施细则中进一步作出具体规定:“税务超截止权限,违反税收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除由纳税人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金外,并对税务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第七章66条)。”

这些法规虽然初步确实了税务的法律地位,但作为带有税收行政性质的征管法规,对具有民法性质和为纳税人民服务性质的税务而言,却不大适用。

1995年9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税务试行办法》,对税务业务范围、税务资格取得、税务关系的确立和终止及税务人权利和义务都做了规范化的规定,但由于缺乏与之配套的操作性法规,因此在税务具体实践中很多方面还是无法可依。

2.机构状况

税务机构是税务人的工作机构,是在税务机关指导下独立开展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根据《税务试行办法》规定:“税务机构为税务师事务所和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和税务咨询机构所属的税务部。”

从理论上讲,独立、客观、公证是税务机构生存、发展的灵魂。它既不是应有尽有征税方所制,也不应为纳税方左右,而是依据税法公正地帮助纳税人处理的纳税事务、协调下纳关系。但从试点情况看,多数税务机构(主要是税务师事务所)是由税务部门发起组建的,有的成为税务行政工作的一个部门,统一为经费的来源。财务上不独立,使得机构在业务上难以自产,无法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业务,强制行为时有发生,机构变成“第二税务所”不利于其进一步拓展业务。

3.业务状况

公认的业务范围可归总为三类:一是代办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纳税事宜,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代领代开发票、申请减免税、纳税情况自查和代缴纳税款等;二是税收行政复议,代表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请复议,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三是为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税收计划。我国现有业务大多局限于一方面。

首先,应明确指出的是:税务属委托,而且委托人中只能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而不能接受税务部门委托进行某些执法工作。但实践中,有的机构不仅接受纳税人委托,还接受税务部门委托;不仅为

企业涉税事宜进行税务,而且进行诸如零散税收等执法工作,大大超越税务业务范围,违反税务制度的宗旨。

其次,由于对行为缺乏正式法规规范,在执业过程中不按合同办事,漫天要价、违纪泄密的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税务的社会声誉。

4.人员队伍状况

目前我税务不处于初创阶段,加上税务是一项权威性、垄断性、高智商业务、需要从业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较高的职业道德,而且精通税法,业务娴熟,经验丰富。但从我国现有税务力量配备来看,数量不足、年龄偏高以及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是比较突出的矛盾。我们可以从一些数字看出这种现状:从数量上看,目前实际客户大约只占纳税企业的2—3%,人与税务干部的比例仅为0.0375:1;从文化结构上看,人员中仅有10%是大中专毕业生;从年龄结构看,高退休老同志占大多数。这些都使得税务难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

除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外,还存在行政管理向行业的自律过流缓慢;国税和地税工作中缺乏合作,各自为政;对税务宣传不够等众多问题。当然对作为新生行业的税务业,不能要求一步到位,更不能由于出现一些问题就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目前迫切需要找到一条适合我国情的发展道路。

二、注册师待业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与税务几乎是同时起步的,但在发展速度、成熟程度上有很大差距。二者同属中介服务业,有相近的社会背景、执业准则和管理体制,因此具有很大可比性。我们不妨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使我国税务走出低谷,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发展概况

以1980年12月财政部的《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此处会计顾问处即指会计师事务所)和81年1月1日上海成立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为起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逐渐走上一条“体现本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成功之路,从观16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80年到86年7月《中国注册会计蚰条例》的颁布为“恢复起步阶段”;

2.86年到8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为“创业阶段”;

3.88年到93年10月3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法》颁布为“全面发展阶段”;

4.93年到今天,中国注册会计师行来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腾飞阶段”。

至97年底,执业注册会计师已达65万人,非执业会员59万人。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多达8300多家,97年业务总收入突破20亿元。从这结数字我们不难目的地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注册会计师与律师、律师一样成为我国当今颇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二)可借鉴的经验

1、法规建设步伐较快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上依据和保证,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开始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与此同时,与注册会计师行业有关的公司法、证券市场管理法规、税收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也相应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在保证和规范注册会计师依法执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行业管理方面已建立和完善了从事务所的设立及日常管理、注册会计师注册到中国会计市场的开放等一系列行业管理制度和规定,有章可循,

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素质高

对于一种新兴的高智能业务来说,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我国有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与税务人员相比,年轻化是一大鲜明特色,在综合皆方面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因为有比较完善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培训制度。

从考试制度的形成来看,最初的会计师称号是通过审核认定的,是为尽快恢复注册会计师缺席的应急之类:其后,出现过考核、考试并用阶段,自1994年1月1日《注册会计师法》实施后,全国统一考试成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唯一途径,注册会计师的全国统一考试现已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职业资格考试之一。

从注册会计师培训制度发展来看,1994年3月,国务院成立了由财政部、审计署、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人呈部、中国人民银行等8个部委领导组成的全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制定《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直接组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的同时,还积极筹建注册会计师全国培训中心,在23所高等院校会计系试人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注册会计师培训制度。

3.体制改革走向正规

我国注册会计师产业初期,在管理体制上走了相当长的弯路。按规定,最初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成立都需要一个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发起,以提供人员场地、设备、经费。这种单位称为“挂靠单位”,由此形成的事务所称为“国有所”。这种国有所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缺乏公正性;二是没有竞争性和积极性;三是缺乏国际性。

1994,随着《注册会计师法》的实施,酝酿多年报事务所体制改革工作开始着手进行,合伙会计师事和所、国际会计公司中国成员所、集团会计师等多种形式的事务所逐步出现,事务所的脱钩、合并、联合和“五放开”等工作也开始探索。

《注册会计师法》中规定事务所可以有两种组建形式:一是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二是合伙形式。合伙所必需承担无限责任,在社会上处于超然独立地位,是国际通行的作法,也应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和税务体制的的发展方向。

4.协会的作用不断加强

按照国际惯例和中央对中介组织管理的要求,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应该是一种间接管理,即通过对协会的监督指导、通过法律的规定和相关政策的引导来实现其管理。1988年11月15日,中国注册

会计师协会在北京成立,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由我国全体注册会计师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又是一上由财政部领导的的事业单位。注册地计量协会成立以后颁布了包括《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原则》在内的15个专业标准以及事务所的管理办法;组织了历次注会考试;加强了国际交往,创办了《注册地计师通讯》;并;加紧制定颁行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它在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制度的思考

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展望未来的发展,我为以下几个方面应积极改进:

1.健全法律建设

2.要加快《中国注册税务师法》的出台。目前要先抓紧制定《税务试行办法》的配套措施,日趋完善后,在适当进机由人大批准颁布《注册税务师法》。

3.完整的法律体系仅有一部《注册税务师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程序法、税务师事务所组织章程,注册税务师协会章程等专门的法规。

4.在相关的经济法规中对注册税务师法律地位做出相应的规定。

5.建立“行政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鉴于我国税务尚属初创阶段,为保证其健康发展,在试行办法中主要体现了税务机关的管理。我认为中介组织应当借鉴财政部管理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路子,走行政监督与行业自律的相结合的道路。行政监督主要指税务部门对税务中介服务从宏观上给予指导,包括制定具体的法规、实施细则,负责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的命题和注册登记手续的审批;行业自律的内容是建立包括全国、省、地方三级注册税务协会,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和具体操作。

6.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严把入门关。96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已经颁了《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对注册税务师的考试和注册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其次,应在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制度上下工夫,充分借鉴中注协的成功经验,提高税务人的整体素质。

再次,还应在大中专院校中设立相关的专业,为专门造就优秀的税务人才服务,把税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税务要向深度、文度发展

1、要扩大面:现在一个中小城市,委托的中小型企业数量只有十几家,与日本70%—90%的企业委托相比,还有很大潜力。外资企业在税务方面也有很大的需求,而要拓宽服务对象关键一点就是“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

2、优化的目标策略:税务人不仅要协助纳税人做一些事务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利用税法方面的知识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以求得税款的最少付出。税收筹划又称“节税”,是企业在处理财务、经营、交易事项中,以税法的规定为选择的一个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而且,对新税制的实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税务的推行提供机遇。

3、利用体制改革契机,通过兼并、联合手段,走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现有事务所合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逐步建立一些有国家影响的大型事务所。

注册税务师篇8

   【关键词】涉税鉴证注册税务师鉴证业务准则

   一、引言

   国家税务总局连续出台和实施了《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一五”时期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注册税务师行业具有涉税鉴证和涉税服务双重职能,为注册税务师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国税发[2007]9号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和国税发[2007]10号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鉴证准则,适应了税务师事务所开展涉税鉴证业务的迫切需要对促进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6年3月审议通过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变动对注册税务师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家对从事税务的从业人员出台了相关的执业准则。注册税务师可根据需要,对所从事的业务通过审查核实,运用书面报告来表述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签发报告书成了注册税务师行业的重要标志。在税务服务过程中,签发出具的报告只要具备了鉴证性的全部特征得到认可,就可以归为鉴证类。注册税务师行业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所得税鉴证业务,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注册税务师所得税鉴证执业标准体系与业务管理体系的建立

   伴随新税法实施,注册税务师所得税鉴证执业标准体系与业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也势在必行。注册税务师所得税鉴证业务管理体系的合理构建,是注册税务师在经济社会中拓展所得税鉴证业务的制度保证。而注册税务师所得税鉴证业务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拓展所得税鉴证业务的技术和质量的保证。建立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职业指南三个层次的注册税务师执业标准体系框架,符合注册税务师行业执业特点。基本准则分为所得税鉴证基本准则和所得税服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按照所得税鉴证项目和所得税服务项目的范围分别制定执业指南。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准则和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鉴证准则,将鉴证报告标题规定为“鉴证事项加鉴证报告”,针对不同的鉴证事项,报告标题各不相同。在注册税务师所得税鉴证业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准确把握税务机关、行业协会、税务师事务所在涉税鉴证业务管理体系中的定位,使每个角色发挥最大的效能,为税收工作服务,充分发挥注册税务师行业的职能作用。注册税务师协会应该在提高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能力,为执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下工夫,重点加强质量控制管理、职业道德教育和考核奖惩。在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和强化管理方面下大工夫,按照作业流程实施环节控制,促进所得税鉴证业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新税法下所得税鉴证业务中的执业独立性

   (一)在所得税法制体系中没有针对注册税务师的系统的责任承担条款,难以对抗经济利益的吸引,这与所得税税鉴证业务对执业质量和法律责任的高要求极不相称。现行注册税务师行业管理体制的设计中,对税务机关的过度监管是改制不彻底的表现,也破坏了行业独立性。我国大部分注册税务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中缺乏对自己的职业特质全面、客观的认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执业选择破坏的即是注册税务师的独立性,影响客观的执业立场。事务所为维系业务关系而受自身和客户的双重利益驱使,是破坏独立性的最常见表现。税收支出构成企业的成本,市场主体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然会拼命追逐税收利益。涉税鉴证业务的广泛开展使一部分纳税监管责任从政府部门移向注册税务师,对独立性产生更大的破坏。竞争带给每个事务所以生存的压力,迫使他们想方设法排挤竞争对手,鉴证公信力大打折扣。

   (二)委托制度是事务所承揽业务的唯一合法途径。所得税鉴证业务的严肃性要求增强执业各方面的谨慎,要求事务所对每笔业务的鉴证客户基本信息和承揽情况上传至管理中心的信息系统进行初步的备案和资格审查;可以在省辖区内率先推行统一收费下限,并严格限制上浮比例;统一收费可以同时鼓励跨区域执业,打破区域垄断经营和刚性分割市场,从而切断购买鉴证意见的途径,保证执业独立性;组织人员对鉴证业务进行初步的抽查与再复核,事务所应按规定对执业人员进行再培训,保持执业的先进性。对涉税鉴证成果的信赖意味着行政责任的部分转移,同时也是监管责任的加重。各级税务机关应通过对辖区内个案的涉税鉴证全过程的复核性检查以及对客户业务关系的再考察充分做好涉税鉴证工作的配合。

   (三)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促进了所得税鉴证业务的广泛开展,也赋予注册税务师以新的历史责任,客观上要求更完善的立法机制保障。因此强化注册税务师队伍的社会责任感和执业公信力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法律的级次上确定注册税务师在经济领域的地位,用社会监督来约束其执业独立性,强调客观、公正的执业立场。通过一系列处罚细则的制定来界定违法人员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真正起到警示作用。所得税鉴证业务覆盖面的扩大使企业的整个涉税环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求服务主体拥有更客观的立场,提升所得税鉴证业务的社会认可度。

   四、所得税鉴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的涉税鉴证业务包括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和财产损失的鉴证、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规定的其他涉税鉴证。国税发[2006]31号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还规定,开发产品完工后,需出具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销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的税务鉴定报告。注册税务师所得税鉴证业务的要不断发展,才能在社会中介机构中取得自己的立于不败之地。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了注册税务师行业具有涉税鉴证和涉税服务双重职能并相继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拓展涉税鉴证业务的规定。一些大城市的税务机关还对涉税鉴证业务,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费用需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事项;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转让所得及债务重组所得和接受非货币资产捐赠收入数额较大,要求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均匀计入各年应纳税所得额的事项等做出了相关规定等。又如非国有企业的合并、分立、注销等事项一般情况下不需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其合并、分立、注销过程中容易出现税收监管脱节的情况。我国的国有企业广泛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改制的形式包括整体原续型重组、合并式重组、分立式重组等。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对申请清算的企业进行专门的税务审计,计算清算所得,维护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苏静.涉税鉴证业务浅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注册税务师篇9

在税务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规范管理,开拓创新,并结合实际推动税务事业进一步发展。明年协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大力加强对税务的行业自律性管理。朱róng@①基总理在今年3月全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改革和完善其自律机制”。这里所说的首先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协会自身以及对全行业的制度建设,同时还要督促税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其次是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自律性管理的主体是执业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地方协会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二是要在全行业内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朱总理去年10月28日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这也应当成为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基本准则。我们要认真汲取去年以来国际、国内一些会计公司提供虚假信息、做假账的教训,增强我们注册税务师行业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这次新出台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对税务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就是针对其主观故意串通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尽管这种现象很少,但我们也要高度警惕。

三是要继续花大气力开展后续教育培训,努力改善从业人员特别是执业注册税务师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是加大税务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宣传重点主要是:社会中介行业之间要相互学习借鉴,相互监督制约,开展公平竞争,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促进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规范执业行为,加快与国际上的先进做法接轨。

加强协调配合规范税务

今年9月中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注册税务师行业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分行业管理”决定的通知》(财办[2002]35号),将两个行业的关系定位为“统一领导,分行业管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介行业发展规律的,贯彻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也体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意见。我们要从讲大局的高度,统一认识,加强协调,贯彻落实好。

当前,要按照35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注册税务师管理工作,加强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指导和管理,重点应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工作。主要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横向是与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强协调和沟通;纵向是要加强本行业内部上下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不仅涉及注册税务师与注册会计师两个社会中介行业,同时也涉及各地国税局、地税局,其中有关法律问题、业务问题、机构和人员问题等,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在贯彻落实文件过程中,请各地注意加强与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和中国税务咨询协会的联系,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出现问题及时反映、沟通。

二是要抓紧协会和管理中心内部机构的调整,理顺管理机构内部的工作关系,保证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的连续性。最近,总局下发了《关于省注册税务师管理机构合并有关问题的通知》,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和中国税务咨询协会办事机构的合并工作已基本到位,各地也要抓紧进行,争取年内完成。为便于各省国税局、地税局和省税协对税务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加强对税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总局已明确各省注册税务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予以保留。

依法支持 加强监督指导

去年12月,金人庆局长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依法支持税务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税务的作用。”各级税务机关领导要认真领会和落实这一要求。35号文件第三条规定:“中税协为注册税务师行业的自律性管理组织,对注册税务师行业实施具体管理,国家税务总局是其行政主管部门。各级税务机关依法对税务行业进行监督、指导。”鼓励和支持税务工作的开展,是落实《税收征管法》赋予纳税人的一项权利,也是税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强对税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依法支持税务事业的发展,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有个别税务机关的同志,头脑里还保留着税务机构脱钩改制前的认识,认为税务师事务所是自己的家底,个别地区的脱钩改制不够彻底,还存在明脱暗不脱、税务机关仍然向机构要钱以及由此带来强制等问题。总局一再提出要求,一是不能利用行政执法权力为税务机构拉业务,特别是向纳税人指定税务师事务所,搞强制或变相强制;二是不能干预税务师事务所的人事、财务和内部运作机制;三是不能向税务师事务所要钱、要物或报销有关费用开支。另一方面,也有个别税务机关认为改制后的事务所与税务机关没有利益关系了,从而对税务不关心不支持,不给事务所提供必要的业务帮助,这也是不对的。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领会,切实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要求,依法支持税务事业的发展,纠正这些错误观念和做法,充分发挥税务的作用,保证税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王力说:“为落实这一要求,我在今年1月的全国税务师管理中心主任座谈会上曾经讲了四点:一是要依法支持税务事业的发展;二是适当增加注册税务师的可做业务;三是加强对税务机构业务的指导和监督,四是加强税收政策信息的传递。在这方面,很多省都做得很好,一些省的国税局、地税局还专门共同发了文件。我希望大家继续研究,共同努力,为支持税务事业的发展、发挥税务的作用而多做工作。”

注册税务师篇10

一、税务制度的产生及现实意义

税收制度是现代国家经济运行的产物,是税收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国家里税收已成为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用法律和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国家同其国民(其中包括经济实体,如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说公民和经济实体向国家缴纳各项税款也是在履行平等主体的债权债务关系。税收的这种“债”的性质决定了国家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之间的关系的平等性。但税收制度中包含了极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这在客观上使得双方形成力量上的失横,因为对政府和国家而言他们在专业性和公共权利上具有明显优势。现代国家理论强调一种平等和和谐,在这种情况下由专门的税务人员(一般是具有很强的专业职能的税务师充任)作为纳税人的人的税收制度便应运而生。税务人员用法律赋予他的社会中介地位来为纳税人服务,客观上起到了平衡纳税双方的力量对比的作用。但是实践证明税务制度的后现实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开始时设计这个制度的本身。税收制度不仅维护了纳税人的权利而且也减轻了纳税机关的负担,促进了纳税机关的执法转型;由于税务具有贯穿税收征纳的整个过程的特征,使得纳税人在委托了人之后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创本行业的业务,提高了经济运营效率;又由于税收行业市场的广泛性(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因为全民皆是纳税主体)客观上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就业,这对解决一国的就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可以讲税收制度维护了一个“三赢”的局面,这是其他任何行业里没有的现象。基于此当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税收制度,最早推行税收制度的国家是日本,日本政府于1942年制定了《税务法》,规定了税务的地位、性质业务及管理等。此后不久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均以不同的方式确立了税收制度。我国在1994年《税务试行办法》确立了税收制度。

二、税收的业务范围及特点

(一)税收的业务范围。税收的业务范围是指法律规定的税务人可以从事的税务事项,也就是税务人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服务的内容。世界各国对税务业务的范围的规定因各国税务体制的不同而不同,在税务业务的大小、保持税务业务的垄断性还是开放性上都有不同规定,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即都结合自己的国情、根据税务体制设定相应的税务范围,而且都注意处理好与会计师、律师等业务范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