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08:39

饮食安全篇1

饮食食品安全承诺书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营造一个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食品市场体系,促进食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我企业向XXX人民的政府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言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新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和规章,认真履行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依法承担相应的新产品质量责任,主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

二、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新产品质量,生产加工的食品销售范围不超过本行政区域。

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对原辅料、食品添加剂进货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新产品出厂检验制度,保证新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新产品标准、卫生规范的要求,决不让不合格新产品出厂销售。

四、加强行业自律,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不生产假冒伪劣食品;不用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过期食品、病死畜禽生产加工食品,不滥用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包装材料,在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消费者的意见,积极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主动召回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树立诚实信用的企业形象。

承诺单位(盖章)乡(镇)盖章

单位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注:本承诺书一式叁份,承诺单位一份,当地乡(镇)人民的政府一份,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份。

饮食食品安全承诺书

为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营造餐饮业良好的用餐环境,构建诚信和谐社会,本单位特向社会公开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行业规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诚信经营的观念。

二: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工作。

二:保证餐饮店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的防蝇、防鼠、防尘设施。

三:食品制作过程规范并符合安全要求。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确保不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不超量使用添加剂,不使用过期变质和被污染的食品,不使用非食品用具及容器,包装材料,不使用未经消毒合格的餐饮具、工具、容器。

四: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和进货验收关。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货时查验供货方的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并建立食品采购与进货验收台账,不采购腐烂变质、有毒、有害,、来历不明的食品原料及食品。

五:严格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及保洁制度。按照规范流程洗消餐(饮)具,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供顾客使用。

六: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的业主(法人代表)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落实餐饮服务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如因提供的食物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自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处理。

本单位将严格履行以上承诺,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承诺单位负责人:

饮食食品安全承诺书

食品安全与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更是我们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共同的责任。为确保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凯宴美湖向社会郑重承诺:

一、坚持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遵循“出品即为人品,卫生就是生命”的价值理念,把食品安全工作置于各项工作首位。

二、牢固树立食品的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思想,时刻牢记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三、遵守“诚实可信”的商业道德,严格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四、牢固树立“卫生诚信”观念,坚决遵守食品准入制度。将“卫生诚信”作为凯宴美湖生存发展的根本,树立起“放心餐饮”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全更放心;严格把好原材料采购供应验收关,建立购进、销售和验收的可追溯制度。

五、持照、持证守法经营。食品卫生严格实行“食品五四制”,从采买到制作严格做到:材料不合格不入库,材料不合格不制作、材料不合格不外端、材料不合格不上桌。厨房实行“五常”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以达到清洁化、规范化、卫生化、日常化、快捷化的要求。

六、严格把好原材料的操作关,确保加工经营的食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切实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保证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生产,坚决杜绝使用禁止的农药、抗生素和食品添加剂等制作品。

饮食安全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集中力量,严厉打击餐饮业违法经营行为,切实增强餐饮业食品安全意识,规范加工制作行为,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整治重点及任务

本次整治重点为各乡镇(管理区、街道办)、机关、事企业单位、中省市驻志单位、人民团体、生产经营公司的职工灶,各类学校及托儿机构的餐饮业及师生灶,各建筑工地灶,各采油厂的职工灶及在采油厂作业的企业单位职工灶,各类提供就餐用餐的小饭馆、酒店、农家乐。针对这些重点,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严查是否有餐饮服务许可证。认真核查餐饮业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否过期,是否存在超范围、超能力经营问题,是否存在不具备条件后未及时注销许可证等问题;对新开办的餐饮业,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办理许可证,对设计布局不合理、设施配备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到位等不具备相应条件的餐饮业,一律不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对因许可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办理变更、延续、补发或注销手续的,责令其及时办理;对未经许可或许可证件不年审从事餐饮经营的,严格依法查处。

(二)严查餐饮业食品安全制度建设情况。认真核查是否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是否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是否将制度公开上墙,接受监督;是否有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三)严查环境卫生是否整洁。认真核查餐饮业环境是否定期清洁和保持良好;是否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防护措施;是否有足够的通风和排烟装置。

(四)严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否有效。认真核查餐饮业是否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措施;从业人员是否有健康证明,健康证明是否有效;是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当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时,是否及时将其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工作岗位。

(五)严查索证索票制度是否落实。认真核查餐饮业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验收,是否有进货台账,库存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原料贮存是否符合管理要求。重点检查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存在国家禁止使用或来源不明的情况,严查食用油脂、散装食品、一次性餐盒的进货渠道和索证索票情况,严查使用一次性筷子行为。

(六)严查清洗消毒是否到位。认真核查餐饮业是否配备有效消毒设施;消毒池是否与其他水池混用,消毒人员是否掌握基本知识;餐饮具消毒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七)严查加工管理制度是否落实。认真核查原料清洗是否彻底,粗加工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按要求储存,是否存在交叉污染;四季豆、豆浆等是否烧熟煮透,是否存在违规制售冷荤凉菜;凉菜间是否具有空气消毒和专用冷藏设施。严查是否有留样设备并按规定留样,留样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工作人员是否着工作服上岗、操作间人员是否佩戴口罩。

(八)严查是否存在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认真核查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使用品种和用量是否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要求。

三、实施步骤

本次专项整治从起始至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自查阶段

各餐饮业要按照专项整治要求,从食品安全管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环境卫生、健康证明、索证索票管理、加工制作管理制度、清洗消毒、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方面进行自查,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进行整改,并要形成书面报告。

(二)整改阶段

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自辖区内餐饮业自查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监督整改突出问题。对曾发生过食物中毒的餐饮业,要进行重点检查。

(三)检查验收阶段

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抽调各主管单位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类餐饮业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该警告的警告、该处罚的处罚,绝不姑息。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将餐饮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薄弱环节,加大整治力度,确保辖区食品安全。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协作,推进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通过整合监管力量,发挥监管效能,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餐饮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依法加大打击力度。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严厉查处餐饮业违法违规行为,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饮食安全篇3

“专项整治”无疑是整个2007年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关键词。

这一年,政府成为了主角。

一场中国特色的“专项整治”

2007年7月2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质量工作会议,这是时隔七年之后召开的一次会议。

一个月之后,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这是一次负有特殊使命的行动。此前,一些国家和媒体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大肆炒作,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当然,这首先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在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问题,这是事实。

国务院总理在这一次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特别是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量大面广,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45万家,其中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有35万家,占总数的78.7%;证照不全的有22万家,占总数的49.8%;无证无照的17万家,占总数的36.6%。一些食品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这是专项整治之前,官方公布的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

在经过全国范围内四个月的地毯式整治之后,宣布“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专项整治确定的八项任务、20个工作目标及12个100%的量化指标总体上全部实现”。

《小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的整治期间,超过九成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

然而,除却整治期间,从长期的政府常规监管来看,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您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有效吗?”31.7%的人认为很有效果或比较有效果,38.9%的人认为一般,还有29.4%的人认为效果不大。当然,这个结果相比前一年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在前一年的同样调查中,83%的受访者对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表示不满意。

从国家监督抽查来看,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7.9%,2007年上半年达85.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尽管如此,超过90%的老百姓还是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

事实上,在完成专项整治行动的总结中,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也强调了下一步长效机制的建设,要求建立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以及监管网络,实现全过程监管。

一位接受《小康》采访的地方主管官员坦言,仅靠某一次的专项整治是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的,这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要维持专项整治期间的成果,还必须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还让老百姓吃不安全食品,实在说不过去。”这位政府官员说。

这显然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过去一年,您对您所在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吗?”49.7%的人表示一般,27.8%的人表示满意,还有22.5%的人表示不太满意。

物价水平提上日程

“过去一年,您所在地区食品的整体价格水平是否让人满意?”《小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90%的人认为整体价格水平过高,其中尤以肉类食品价格上涨为甚。

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本年度人们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以宁夏为例,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760.7元,同比增加315.8元,增长12.9%,恩格尔系数为35.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51.6%;但猪肉、牛肉、羊肉、鲜蛋、鲜瓜果的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在2.9~13.9%之间,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另一方面,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城乡居民生活普遍产生影响,特别是影响到低收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仍以宁夏为例,2007年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城镇居民人均多支出331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19.7%,增加的收入中有近两成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低收入居民人均多支出173.9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44.4%,也就是说低收入家庭增加的收入中有四成多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食品供应方面,调查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食品供应很充足或比较充足,与上年度基本一样。在食品供应种类上,也有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种类比较丰富或很丰富。另外,从2007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情况来看,食品销售相当活跃,粮油类销售额增长37.0%,肉禽蛋类增长40.5%,均高于其他类商品。

《小康》调查发现,外出就餐的人们也普遍感觉到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接受《小康》采访的老字号晋阳饭庄总经理卢文海承认,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升,饭庄的菜价也在上升,尽管事实上菜品价格的上升幅度远不如现实中物价上涨的幅度。“饭庄在去年圣诞节期间调了一次价,比上一年度同期提升10%左右的价格。”他估计,以目前物价上涨的趋势看,今年还将会有一次调价,而且这次的价格上涨幅度可能在15%-20%左右。“涨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卢文海说。

79.7%的受访者表示,因为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在外的就餐。

饮食结构存健康隐患

《小康》还针对“不同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否影响到了您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查,回答“有一定影响”的人数占30.8%,回答“影响比较大”的人数占26.1%,回答“影响很大”的人数占31.2%,回答“没有影响”的人数仅占11.9%。说明本年度食品价格上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居民的饮食结构。

根据《小康》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人们在饮食结构上的安排稍有不足,很注意膳食安排和比较注意膳食安排的人在80%左右,这个比例低于上一年的90%,但仍明显高于2005年的70%和2006年的75%。选择吃保健类营养品的人与去年差不多,比例在56%左右。但显然,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健康影响更为重大。有将近8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平时会阅读饮食健康方面的报刊杂志或书籍。而近年来,在很多报刊杂志中,有关健康饮食部分的内容也明显增加。除却物价上涨对饮食结构的影响,人们在健康饮食方面的整体认识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

官方在这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引导。2008年初,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为十年来首次更新,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保持健康,对今后我国居民饮食营养结构会起到积极影响。

在新的平衡膳食宝塔中,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在卫生部所做的一个前期调查表明,慢性病是引起中国居民因病死亡的原因之一。而在最常见的三个诱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膳食是其中一个因素。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今后会更合理、更严格地平衡膳食。

饮食安全篇4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市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到位,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为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刚性的管理体系

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为了把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抓落实,市局成立了以宋罗星局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全市各单位都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专门班子,各单位一把手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我们把安全工作管理刚性化、系统化,各单位都制订了《学校安全教育方案》,对本单位安全教育工作的任务、目标、领导责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市局与基层各单位法人代表签订了《**市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状》,将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市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评优、评先及晋级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从而使各单位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为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各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汇报。今年上半年,我们下发的文件、通知有:

1、醴教字〔*〕10号《关于转发株洲市教育局〈*年株洲市学校卫生工作督查方案〉的通知》

2、醴教字〔*〕11号《关于转发湖南省教育厅、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3、醴教字〔*〕24号《关于转发株洲市卫生局、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4、醴教字〔*〕29号《转发〈关于加强“五一”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5、醴教字〔*〕30号《转发〈关于印发“**市*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的通知》

6、**市卫生局、教育局醴卫〔*〕17号《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7、**市教育局《关于组织人员参加株洲市学校卫生与食品安全培训班的通知》

同时,我们要求全市各单位经常性地利用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符合中小学生特点、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很多学校还聘请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到学校进行安全工作指导。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中小学校共出安全宣传板报600余期,举办专题讲座近1000次,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活动300多次,有的学校还根据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要求和学校工作需要,将安全教育知识编入校本课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安全教育水准。

三、加强培训、督查,落实管理责任

为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株洲市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4月22日~23日,市局基教股组织了一支37人的队伍参加株洲市教育局、卫生局联合举办的学校卫生与食品安全培训班。通过培训,大家了解和掌握了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办法、传染与计划免疫管理、艾滋病防治知识、人口与青春期性教育知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5月30日,我们又对全市各基层单位分管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

为认真贯彻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落实省卫生厅、教育厅联合下发的湘卫疾控发〔*〕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实际,5月10日~13日,分五个组,对全市学校食堂、商店、卫生安全工作及防火防盗安全设施进行了专项督查。

通过督查和检查,市局对各单位安全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管理措施:严格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严禁“三无”食品和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学校食品实行定点采购制度和索证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不出差错,有效化解学校安全工作风险责任。

饮食安全篇5

姓名

20XX年X月

(本文档共

3

】页/【

902

】字)

暑期暑假安全常识安全注意事项-饮食安全.DoCX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饮食安全

到了假期,有的同学在家里或者出门旅行,见到好吃的东西就无节制地大吃大喝一通,在景区里看到特色的小吃或新鲜的水果,拿起来就吃,这样做都是很危险的。同学们一定还要记住,在饮食上要把保证我们的身体安全放在第一位,吃饱、吃好,吃安全、吃健康。预防食物中毒很关键,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在假期里,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中午不能回来给孩子做午饭,就在早晨上班的时候事先做好午饭,并放入冰箱保存。同学们拿出来的时候要记得在常温下放5-10分钟再吃,尤其是在感觉特别热的时候,不能马上吃太凉的东西。

3、暑假的时候,天气炎热,同学们不要吃太多过凉的东西,冷冻过的水果一次只能吃1-2个,大盒的冰淇淋不要一口气吃完。

4、购买食品时,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的“三无”食品。

5、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必要时可以在冷水中泡半个小时,然后冲洗干净再吃。千万不吃霉变的食品(果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在不知为何种食物时不要吃。在野外、林地游玩的时候,不要被那些漂亮的果实、蘑菇之类的迷惑,路上捡到的食品就更不能拿来就吃。万一误食了有毒食物救治不及时,容易发生生命危险。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特别是在旅游景区,经常会遇到一些摆摊的当地人售卖当地的特色食品,这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不知道的可以向导游或当地人咨询,要选择可靠的店铺、超市、固定摊点购买。

饮食安全篇6

小班幼儿年龄小,身体器官正处于发育过程中,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较弱,同时,又因为存在以上的问题,使小班幼儿因为饮食安全问题而感染上一些疾病,受到一些伤害。所以,对小班幼儿进行饮食安全实践研究很有必要。

在研究前期,我查阅了大量有关幼儿饮食安全方面的文献,虽然也有对幼儿饮食安全方面一些问题的阐述,但是对于“小班幼儿饮食安全的实践研究”的阐述还较少。于是我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到幼教研究实践中,对小班幼儿饮食安全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实效研究,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小班幼儿饮食安全问题。

一、确定小班幼儿饮食安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开展调查活动。

选择小班幼儿为调查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现场观察,找出他们在饮食安全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归纳与分析。

选择小班家长和小班教师为调查对象,拟定小班幼儿饮食安全的调查提纲,对小班幼儿在家庭中及在幼儿园中的饮食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

2.确立研究目标。

针对调查中小班幼儿饮食安全出现的问题,确定出了幼儿“饮食餐桌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饮食礼仪安全、饮食习惯安全”几方面的目标:

(1)“饮食餐桌安全”目标:烫的饭菜知道稍凉后再吃;吃饭时不大声喧哗、不打闹;吃饭时细嚼慢咽,鱼刺、骨头等小心剔出。

(2)“饮食卫生安全”目标: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垃圾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腐败变质食品;水果洗净后再吃;外出游玩时不采摘野果吃。

(3)“饮食礼仪安全”目标:进餐时坐姿正确,对长辈礼让,不争不抢;进餐中不大声喧哗;不在众人面前剔牙;进餐后及时漱口、擦嘴。

(4)“饮食习惯安全”目标:进餐时不挑食、营养搭配;知道要少吃糖果及甜食;不乱吃药品;吃零食、喝冷饮要适量。

3.确立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了相应的研究内容,分别是:

(1)“饮食餐桌安全”内容:《我不吃烫的饭菜》《吃饭不打闹》《慢慢吃》。

(2)“饮食卫生安全”内容:《饭前要洗手》《这些食品我不吃》《水果洗净再吃》《腐烂食物我不吃》《野果我不吃》。

(3)“饮食礼仪安全”内容:《进餐有礼貌》《安静进餐》《餐桌上的礼仪》《我会漱口和擦嘴》。

(4)“饮食习惯安全”内容:《我不挑食》《糖果、甜食要少吃》《药品不乱吃》《吃零食、喝冷饮要适量》。

二、探究小班幼儿饮食安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一日生活中的幼儿饮食安全教育。

在每日的幼儿进餐环节中,我有时会看到挑食的幼儿,把不愿意吃的食品偷偷地放到其他幼儿的碗里或者扔到餐桌的下面,还有的幼儿进餐时狼吞虎咽或者饭菜还没有咽下就离开餐桌……幼儿的这些不良饮食行为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我发现后,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如:对于好胜的孩子,只要他能不挑食、能细嚼慢咽,我就奖励他小粘贴,并在全班幼儿面前大声正面表扬他,以强化他不挑食和不狼吞虎咽的行为;对于内向偏食严重的孩子,我先给他们盛少量的饭菜,只要他能吃进去一点点儿,我就表扬和鼓励,渐进式地添加饭菜和表扬鼓励,帮助他们逐渐克服挑食的行为。我还通过教学及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对他们进行饮食安全教育。

2.家园配合中的幼儿饮食安全教育。

有的幼儿在家庭中,经常是大量地吃零食,不好好吃正餐,家长也无计可施。长此以往,幼儿会因为饮食问题而给身体带来危害。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首先让家长减少购买零食的品种数量,然后我再和家长一起配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饮食引导,改变幼儿过多进食零食而影响正餐的情况。家园同步逐渐帮助幼儿改掉了大量和无节制吃零食的习惯。

3.榜样引领中的幼儿饮食安全教育。

饮食安全篇7

一、创新监管方式,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

1、完善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管网络建设,实行分区分片监管,将专项检查、诚信考核、食品安全工作等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加强对涉药械单位的监督检查,制定出科学严密的工作计划,确定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确保市场检查的覆盖面、频率和效果。加强与乡镇政府的联系,指导协管员、信息员开展工作,做到“有人联系、有人指导、有人检查”。同时,完善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整和充实考核标准,实现责任到区、责任到人,实施综合、动态、全方位的监管,提升监管效能,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2、进一步探索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路子。为了探索新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在去年开展的建设新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扩大试点村的范围,实行责任区干部联系试点村制度。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村级食品药品信息员的作用,开展以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为主题的多形式宣传活动。

3、探索执法联动机制,实现全程监管。尽快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那些问题频发环节、高风险食品和跨领域违法等问题,组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组,由市食品安委办牵头随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深入实施《*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和《*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深化食品监管机制,强化联动执法,规范执法程序,落实安全责任,提高综合监管效能,确保公众饮食安全。进一步加强部门的协调合作,针

二、以创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示范市为契机,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4、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对全市食品、药品信息员、协管员进行调整,合并食品药品监管网,实行“两网合一、一员多用”。建立医药单位安全信息员制度,组织平汪汪益信息员、协管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食品药品的平汪汪益专业水平和法制意识。实行分片管理指导,实施定期报告和责任考核等制度,使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

5、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采购单位要与供药单位签订供货意向书和药品质量保证承诺书,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副本备案。建立健全保证药品质量的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批发、生产企业药品购销人员的管理,建立实名登记备案制度。形成“合法的、清晰的、稳定的”覆盖全市的药品供应网络。

6、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与市卫生局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已达标的医疗机构有计划的进行综合监督检查,通过不断指导、帮扶与监督和验收评定,使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实现从不合格药房到合格药房、合格药房到标准药房、标准药房到示范药房转变过程。对达不到示范作用的予以摘牌降级,完善评比机制,实行动态的管理机制。

7、深化“放心药店”创建工作。深化药品零售企业“放心药店”创建活动,对已达标的药品零售企业有计划的进行综合监督检查,通过不断指导、帮扶与监督和验收评定,使药品零售企业逐步实现从合格放心药房向标准放心药店和示范放心药店转变,对达不到示范作用的予以摘牌降级,完善评比机制,实行动态的管理机制。深化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跟踪检查,规范日常监管行为。

8、进一步完善诚信体系的建设。一是健全药品零售企业,基层医疗机构,医药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诚信经营,培育诚信药品市场。实行诚信信息定期披露和民众评议制度。发挥药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促进行业自律,纯洁经营行为,全力打造*“诚信药业”。二是开展对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结合我市食品市场形势,制定并实施适合我市实际的《*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方案》,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积极探索设立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和评价披露体系,组织开展信用评价,提高食品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质量诚信意识。

三、突出打假治劣,进一步净化食品药械市场

9.落实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全市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整顿。深入实施*市府办转发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药品市场秩序的整顿工作。把市场整顿工作和提升规范化药房建设、深化放心药店创建、健全诚信体系等工作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开展“打假在农村”、药品虚假广告整治及节假日期间检查等专项活动,实现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有机结合,对重点对象、重点地域、重点品种实施监控,查处一批重大违法案件,有力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和无证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明显增强群众对药品消费的安全感。

10.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开展食品联合执法的专项检查。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职能,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的联合执法力度。以“食品安全进万家”工程为主线,加大对农产品源头的治理力度,加强对学校食堂等专项整治工作,突出对水产品、奶制品、蛋类、肉类等食品的专项检查,抓好重大节假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切实维护好食品市场秩序。健全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标准,完善考核体系,确保食品安全执法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全市食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11、加大药品抽验工作力度。药品日常监督抽验是基层监管部门的一个重要打假治劣的手段。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抽验相结合,增加抽验的批次和品种,完善多种手段,完善监督检查内容,加强抽样针对性。开展药品快速检验工作,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品快速检测。重视收集建立假劣药品数据库和实物库,建立抽验结果信息共享平台,避免假药转移销售隐患,增强打击效果,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12、开展医疗机构的药械使用普查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的工作,对市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使用的药械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通过普查,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管理使用制度,建立高危医疗器械使用档案,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实行分类指导,科学监管。

四、营造机关文化,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为食品药品监管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3.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座谈会精神,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以提高执政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营造机关文化氛围,培养大局意识,强化执政为民的思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形成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和高效服务的能力,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饮食安全篇8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饮食安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环境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6-0022-06

abstract:throughanalyzingthecurrentliteratureontheresearchesofthedietarysafetyofethnicminoritiesinChina,wediscoveredthatthestudiesrelevantmainlyfocusonthecriticalproblemsof,thereasonsforandthesolutionstothedietarysafetyofethnicminorities.themaindietarysafetyissuesofethnicminoritiesincludeeatingrawmeat;eatinghigh-fat,high-proteinandhigh-caloriefood;preferringalcohol-andtea-drinking;favoringsmokedfoodandbarbecue.thedietarysafetyproblemsarecausedbytwomajorfactorsofnaturalgeographicalenvironmentandculturalandhistoricalenvironment.Strategiesandsuggestionstosolvetheseproblemsincludenoteatingrawmeat,keepingdietarynutrientbalance,moderatelydrinkingteaandalcohol,andmoderatelyeatingsmokedfoodandbarbecue.weshouldattachgreatimportancetotheunhealthyandunsafefactorsinthedietcultureofethnicminoritiesinChina.andfurthereffortsshouldbemadebytheacademiccommunityinhowtoforwardsystematicalstudiesandthussolvethedietarysafetyproblemsofethnicminorities.

Keywords:Yunnanethnicminorities;dietaryculture;dietarysafety;naturalgeographicalenvironment;culturalandhistoricalenvironment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广西、云南、贵州等边疆和西部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受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比如,部分少数民族喜欢生食肉类、善食“三高”食物、长期饮酽茶和喝烈酒、喜好腌熏烧烤食品等。然而,这些饮食习俗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与某些疾病的发作与传播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研究过程中,本文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情况与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现状提出了问题和思考。

一、文献来源

通过对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能得到比较全面的有关国内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基本上能反映出近年来国内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现状。本文选定2005年至2015年的国内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参考文献大部分来源于以选取“少数民族”“饮食”为关键词进行的检索,共获得文献85篇。剔除相关度低的和重复的文献,截止到2015年11月25日,收集到与国内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相关的有效文献47篇,具体研究成果年度分布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5年间,国内关于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文献还不够多。总体来看,2005年至2009年间的文献研究成果偏少,这说明对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2010年至2015年间的文献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这表明随着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饮食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二、文献分析

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分析发现,学者们多侧重于从少数民族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等角度进行探索,研究领域包括人文历史、地理气候、文化内涵、经济结构、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这也说明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值得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一)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

赵荣光在其著作《饮食文化概论》中认为,民族饮食文化是关于一个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怎样等的学问[1]。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饮食习俗,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但是,在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部分带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中就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1.喜好生食肉类食品。严达伟等认为,纵观少数民族肉食的食用方法,无不体现多样化、自然化的特点,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内涵[2]。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喜欢生食动物肉类和血,典型的有:壮族喜食生血、生肉、生鱼等,尤其爱吃生羊血,认为它最滋补[3];哈尼族有生食野生植物和生食动物血的饮食习惯,特别是食用以猪、羊、狗的鲜血制成的剁生[4];白族每逢过节,人们将猪、牛、鸡、鱼杀后,切成片或剁成肉泥,拌以葱、姜、蒜、椒、盐等佐料直接食用[5];鄂伦春人则以各种兽肉为主食,尤其喜食半生半熟的肉,或煮食,或烤食,认为兽肉带点血筋,味道更鲜嫩可口,又富含丰富的营养[6]。研究表明,吃生肉既容易感染上细菌性或者寄生虫性疾病,也不利于身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甚至造成生命危险。黎学铭指出,据卫生防疫部门统计,在生食或半生饮食最为盛行的广西地区,华支睾吸虫病和牛带绦虫病的感染率在国内均处于较高水平[7]。

2.善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我国部分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喜食高热量食物。比如,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和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族,他们为了适应恶劣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气候条件,需要经常食用一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动物性食物,特别喜食奶制品及肉制品,有的还喜欢吃动物内脏,如猪、牛、羊的“肥肠”等。他们食物中大部分的热量与蛋白质都来自这类食物,而新鲜的天然食品,如水果、蔬菜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很少。王迎雪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这类食物不仅会引发高血脂症,还会由高血脂症引发多种疾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8]。此外,谭秀山等研究发现,久居新疆高原的塔吉克族膳食中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比例偏高,而植物性油脂的摄入量相对较少,这种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原因[9]。

3.嗜好酒、茶。李钟铉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同胞普遍嗜好饮酒,他们将饮酒欢歌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宴”的文化传统,且以酒待客的习俗源远流长,经久不衰[10]。典型的有:壮族的“敬酒十二杯”、傈僳族的“三杯酒”、彝族的“转转酒”等。张虹等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同胞在欢度佳节时,面对丰盛的晚餐,人们往往为了助兴会一边喝下较多的烈性酒,一边吃山珍野味,品油炸竹虫、蚂蚱之类的奇菜[11]。姚舜安发现,瑶族大部分男子都嗜酒,一次能喝下二三斤20℃左右的甜酒,劳动时当饮用水喝,来客时当茶水招待,节日时一醉方休[12]。研究表明,长期嗜饮烈性酒或饮酒过量容易导致酒精成瘾,形成酒精依赖症,过量饮酒也是诱发痛风病的原因之一。

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有千秋,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出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施由明认为,通过各民族饮茶的方式和习俗,我们可以感悟到各民族茶文化的核心精神,从而可以了解到各民族的一些特性[13]。在云南有吃完白族的“三道茶”、佤族的“苦茶”、傣族的“竹筒茶”,千万不能忘记吃“烤茶”的饮茶习俗。宁德煌研究发现,云南是我国的主要产茶区,作为茶叶王国,各族人民常年喜欢饮茶,且喜欢饮酽茶[14]。但从饮食健康角度考虑,饮茶过量会对心脏、胃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喝浓茶会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情;浓茶中的咖啡因还会使人上瘾,形成恶性循环[15]。

4.喜食腌熏制品和烧烤食物。我国西南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尤其喜食腌制食品和熏制食品,如腌肉、腌菜、熏肉、熏肠等。周龙章研究发现,四川的西昌地区在烹饪加工上多使用烟熏、腌腊等方法,且肉食的腌制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更长[16]。丁智才指出,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还喜欢吃腌菜,腌菜口味偏咸,且能保持较长时间[17]。典型的有:彝族喜欢把肉类(特别是猪肉)加工成腌腊制品;哈尼族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此外还喜欢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肉、香肠、吹肝、饭肠等风味食品;拉祜族大都以腌制方法来保存食物等。虽然腌制食品风味独特,但这类食品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亚硝酸盐超标的食品可致癌,危害人体健康[18]。研究表明,腌腊食品中盐的含量较高,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动脉血管张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19];而且长期食用高盐食物还会加重肾脏负担,并损害胃肠道黏膜。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嗜食烧烤类食物,他们在烹饪加工上也多擅长烧、烤等烹调技法,尤其是烤食肉类,而且口味偏咸,又重辛辣。典型的有:彝族“烤全羊”“烤乳猪”;傣族“香茅草烤肉”;藏族“烤牛羊肉”;怒族“烤羊肚”等。研究表明,食物在烧烤过程中会产生两种致癌物质:一种叫苯并芘,它是肉类的油脂加热到高温时产生的;另一种是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20]。如果经常食用烧烤类食物,苯并芘会在体内蓄积,且有毒气体中的致癌物质会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有诱发胃癌、肠癌等疾病的危险[21]。

(二)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

饮食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而且还受到人文历史环境的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域气候条件和人文历史环境对人们饮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这一点在我国少数民族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和决定一个地区可食性资源、食物种类、加工制作、菜肴特色以及人们饮食口味的重要因素。杨文娟研究发现,凡是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树上结的、地里长的,在少数民族菜肴中都可以找到[22]。我国少数民族烹饪食料取材广泛,这是导致饮食习俗中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之一。孔润常指出,各少数民族由于居住地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存在不同,形成的饮食习俗也各具特色,就算是同一民族,因居住地的不同,饮食习俗也存在明显差异,自古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23]。陈广平研究发现,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一般不食蔬菜,主要食用奶制品、肉制品食物来抵御高寒气候;生活在内蒙古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其饮食的总体特点是高营养、高脂肪、高热量,只有这类食物才能抵御严寒气候和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居住在云贵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饮食重油好食肉、食虫、食野生菌类,喜食高盐、高糖、高脂肪、酸辣酥脆香甜食物;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多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而且口味较厚重、油腻、偏咸,还喜欢制作各种冷冻食品、大量的腌菜腌肉等[24]。这样的饮食习惯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2.人文历史环境。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又存在特殊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例如:白族的“生皮”、傣族的“剁生”、景颇族的“鹿血饭团”,较为普遍的烧、烤、腌、熏、炸、煎等多样化的烹调技法,以及“长街宴”“红白事”群居群吃好几天的情况,这些饮食习俗中就存在着较大的饮食安全隐患。杨文娟认为,生活在广袤土地上的5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饮食风俗千差万别;这些少数民族由于长期的民族聚居,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生产方式的独特性等原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菜肴和地方“美食”[22]。此外,陈娟娟研究发现,长期以来,每个民族由于经济水平、文化传统、道德礼仪、和生活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各民族风格迥异的食物原料、烹饪方法、炊饮器具和食用方式等,这些特色又以民风民俗的形式体现出来[25]。

综上所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两者作用下所产生的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食物来源,一些少数民族形成了不同于汉族的独特的饮食习俗;另一方面,人文历史环境也是影响和制约人们对食物选择和偏好的重要因素。这就使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要积极吸收其合理成分,摒弃其消极成分。

(三)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解决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不仅可以保护各少数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

1.忌食生肉。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喜欢生食肉类,但从饮食卫生和防止寄生虫病的角度考虑,是不健康的,容易引发疾病,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因此,不宜多吃。黄圣周等在《生食与健康:一场新的饮食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想要生食肉类要特别注意讲究卫生,因为它没有加热杀死寄生虫和有危害微生物的过程,所以建议购买专门为生食屠宰检疫的肉类;加工中还要特别注意对餐饮器具和烹饪工具进行消毒[26]。此外,可适当配以酸味食物一起食用,酸味具有杀菌、除腥的功效[27]。研究表明,适当烹调有利于人体对营养物质更好地消化吸收,也可以消除一些天然的有害物质。除各少数民族自身注重饮食养生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规,加强对民族地区的部分风味,如“生皮[BF]”“[BFQ]剁生”“白旺”“鹿血饭团”等的宣传引导和规范,重点整治旅游景区内的各类地方特色食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注重膳食营养平衡。饮食肥厚是造成高血压、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要避免和改善此类病症,就要限制饮食此类食物。王泽盛等认为,经常吃导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食物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以奶制品和肉制品为主的少数民族,要辅助吃些降血压、降血脂的蔬菜,比如芹菜、洋葱、胡萝卜等,降低患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疾病的风险[28]。为防止过多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膳食中,应大力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谭秀山等认为,丰富的蔬菜水果可以帮助补充体内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对实现膳食营养平衡、保持心脑血管健康、预防癌症疾病等起着重要作用[9]。因此,善食肥厚的少数民族同胞,要选择一些适宜自己的饮食方法,这类食物只要食用适当,都可以起到滋补疗养、强身健体的作用。

3.适度饮酒、饮茶。为了身体健康,应尽量避免过量饮用酒精浓度过高的白酒,可适当调配果酒、保健酒来代替。赵泽光研究发现,我国贵州部分少数民族根据当地的特产酿制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风味佳酿和保健药酒,这类酒一般度数不高,饮后还有保健或治病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29]。赵霖、鲍善芬在其编著的《中国人该怎么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书中认为,“医源于酒,酒为百药之长”,适量饮酒有益健康[30]。因此,切记“物无美恶,过则为灾”,饮酒必适量。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茶文化首先追求的是“养身”和有利于身体健康。施由明提到,部分少数民族在烧茶时会加入一些养身食品,这样烧制的茶水,不仅清香味美,还是一种强身健体的饮品[13]。此外,尹铎等指出,每天喝少量淡茶可以提神益思、生津解乏,还能预防治疗许多疾病[31]。陈晓丽指出,我国瑶族人民长年喜欢饮用绿茶,他们认为绿茶可以起到提神、解毒、助消化、降血脂、抗癌的功效,每天喝少许,无疑对防病治病、促进身体健康大有裨益[32]。

4.适量食用腌熏、烧烤食物。腌熏、烧烤食物虽然风味独特,但是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而且腌熏食物含盐量过高,为了身体健康,应注意适量食用。谭秀山等指出,根据合理膳食标准,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在6g以下,因此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应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以清淡少盐食物为主,这对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9]。余力研究发现,对腌熏制品进行适当处理后再食用可以减少这类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如腊肉、香肠等肉制品在食用时应避免油煎,因为油煎会使其中的致癌物质含量增加;腌菜可采用水煮、热水冲洗、阳光照射等方法后再食用[33]。朱建平认为,尽量少吃或不吃烧烤类食物,如果想要食用,也应选择科学的烧烤方法,避免食用直接炭烤、煤烤的食物[34]。

三、问题和思考

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因此,对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文献偏少,且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粗略,多是侧重于弘扬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多姿多彩、特点鲜明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繁荣作出的贡献,忽略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存在的不健康、不安全因素,缺乏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的系统研究。这些问题也将是我国学术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笔者据此提出以下五点思考和建议:

1.重视少数民族饮食的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饮食数量安全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饮食数量安全问题从总体上基本得以解决,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饮食供给仍然是主要矛盾。饮食的质量安全问题更为重要。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因此,为保障食物的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少数民族居民营养改善,饮食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问题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提高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意识。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严重,与少数民族群众缺乏饮食安全意识、营养与健康知识密切相关。要通过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政府管理、成立少数民族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出版少数民族饮食安全书籍、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食物与营养咨询指导等方式,来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开展科普教育、宣传食用不安全食品的危害性等,从而提高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意识。

3.促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开发与发展旅游业有效结合。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在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予以经典化;另一方面,要去除糟粕部分使其规范化。让旅游者在品尝绿色健康美食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将对传承民族文化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4.强调关注民族和地域因素。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聚居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和治理应多关注其特殊性,把民族和地域因素考虑进去。

5.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国家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临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仅做了一些概要性的规定,难以兼顾各民族地区食品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并且,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相互间协调和配套性稍差,可操作性不强。各民族地区市、县(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相关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规,加强对民族地区的部分风味食品的宣传引导和规范,重点整治旅游景区内的各类地方特色食品的安全问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赵荣光.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6.

[2]严达伟,段勇,陈玲.滇西少数民族猪肉食文化[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5):37-38.

[3]蔡晓梅,司徒尚纪.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质及其影响研究[J].热带地理,2008(2):187-192.

[4]陈萍.云南独有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在对外口译中的传承[J].文教资料,2011(12):35-36.

[5]方铁.论云南饮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3):160-168.

[6]柳建文.我国少数民族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J].贵州社会科学,2013(9):150-154.

[7]黎学铭.广西居民饮食习惯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布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2):151-155.

[8]王迎雪,中.新疆少数民族饮食对血脂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3):29.

[9]谭秀山,唐丽.新疆部分少数民族饮食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5):34-36.

[10]李钟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点[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43.

[11]张虹,何作庆.红河县侨乡迤萨镇的多元饮食文化[J].红河学院学报,2009(4):20-25.

[12]姚舜安.瑶族民俗[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09.

[13][Jp3]施由明.感悟民族茶文化――从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看民族特性[J].农业考古,2006(5):216-219.[Jp]

[14]宁德煌.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研究[J].东方美食:学术版,2003(2):77-84.

[15]晓理.不良生活习惯的隐患[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2(10):10-11.

[16]周龙章.西昌地区原生态菜点及其制法[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9-21.

[17]丁智才.《徐霞客游记》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13(3):154-160.

[18]王晓明.食品安全,何时能让咱放心[J].科学与文化,2005(6):12.

[19]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55-256.

[20]宋哲先.烧烤食品香,慎食保健康[J].烹调知识,2008(10):1.

[21]真牛.烧烤食品危害多[J].健康生活,2012(1):38.

[22]杨文娟.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昆明大学学报,2008(4):77-79.

[23]孔润常.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J].民族食风,2005(11):35.

[24]陈广平.我国少数民族饮食与地理环境[J].中学时代,2012(12):195.

[25]陈娟娟.浅析甘肃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J].丝绸之路,2011(20):59-61.

[26]黄圣周,朴美贤.生食与健康:一场新的饮食革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59-60.

[27]代维.乡村旅游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变迁――以芒市镇芒核村的研究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2):58-62.

[28]王泽盛,易元斌.新疆民族餐饮文化开发的思考[J].新疆民族餐饮文化开发的思考,2011(5):66-68.

[29]赵泽光.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概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7(3):115-118.

[30]赵霖,鲍善芬.中国人该怎么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5-146.

[31]尹铎,吕华鲜.蒙古族饮食养生旅游开发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6-8.

[32]陈晓丽.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养生概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1):73-74.

饮食安全篇9

关键词:餐饮业;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019-02

1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消费多元化,外出就餐次数增加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此外,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期,扩大内需已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餐饮业固然发展前景良好。

然而,近年来,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从南京“小龙虾”、味千“猪骨汤精”、“地沟油”到麦当劳“鸡翅、甜品派过期仍销售”等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权益被严重侵害,人们要求餐饮业整顿的呼声日渐高涨。同时,在“2012年两会调查”结果中发现,网民最关注的五个热点话题之一就包括“食品安全监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虽然早在1995年我国就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并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2009年6月出台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但是为何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不得不说,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主要原因。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诚信缺失进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屡见不鲜。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美国关于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企业社会责任专家卡罗尔(1981)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就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郑丽娜(2010)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由公司承担的,针对非股东利益的,对内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和产品质量,对外保护消费者、债权人和环境的义务。很显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与此同时还伴随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

另外,国内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研究重在卫生方面,虽提出了一些对策,但大多集中在政府监管方面,对餐饮企业自身问题,尤其因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而造成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因而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探讨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以及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外部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餐饮业健康发展。

2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基本现状

我国餐饮业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统计局也从2010年起将餐饮收入作为“消费形态的类别”单独进行统计。2011年全国餐饮收入2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3%。不过尽管我国餐饮业快速发展,但在这背后却是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的盘点,主要的事件有五十多起。下面列出近年来我国重大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

由表1可知,我国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从以上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中反映出我国的餐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化学污染;食品营养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国家严格监控,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另外,餐饮食品不安全的直接后果往往是食物中毒。按食物中毒场所不同,可以分为:集体食堂、家庭、饮食服务单位、其他场所四大类。表2反映出2005年到2011年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现状。

如表2所示,2006年的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数高达14800。2007和2008两年的中毒事件也较多,对人们的伤害也比较大。2009年以后中毒事件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2009年我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的原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仍是见效的。但由于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每年的中毒事件仍超过100起,伤亡也比较严重。

通过对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这就不得不归因于当前我国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一现状,那么为何餐饮企业会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违背社会道德甚至违背法律责任去欺骗消费者呢?为了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剖析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3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3.1餐饮企业内部原因

(1)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其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因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餐饮企业往往对社会责任熟视无睹,不惜以牺牲公众利益为手段来谋求自身的最大利润。可见,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未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在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企业误读了此概念包含的深刻含义,他们只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片面地等同于公益捐赠。然而,企业社会责任是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的,企业要对每个环节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作为餐饮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保证食品安全,若做不到这一点,公益事业做得再大也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履行者。

(3)餐饮企业自身环境不完善。

我国的餐饮企业多为小企业,生产不规范,设备简陋,卫生状况恶劣、技术落后、标准化程度低,进而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在自身发展都成问题的基础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更是难上加难。同时作为我国餐饮业的领头羊,“俏江南”、“小肥羊”、“真功夫”这些知名餐饮企业也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进而导致整个餐饮行业存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一问题。

(4)餐饮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从原材料的种植或养殖过程到加工、包装过程再到运输过程直至最后流向餐桌,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食品安全直接或间接危害,因而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上,其中最主要的是食品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餐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就变小,企业社会责任感变弱,进而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另外企业与监管人员的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都减弱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从而为其提供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机会。

3.2餐饮企业的外部环境

(1)政府方面。

首先,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食品质量标准重叠混乱,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同时存在很多漏洞,加剧了监管的难度。另外,和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标准和法规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都让餐饮企业有空子可钻,继而抛弃企业社会责任。

其次,监管不力使得餐饮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约束。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个多头分段监管体制,这种监管容易出现监管的交叉和真空,进而导致执法不到位,执法成本高,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另外,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也让不法餐饮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不法企业对其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甚至违法成本估计很小,因而会冒着风险去从事不法行为。

(2)餐饮行业方面。

在我国,餐饮行业巨头是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跨国公司,它们是行业的领头羊。然而肯德基的“苏丹红”和麦当劳的“麦乐鸡”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却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餐饮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失去信任。另外我国本土的知名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也接连不断。餐饮行业中坚力量的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之间互相包庇纵容,也就造成了如今整个行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3)消费者方面。

消费者是餐饮业中非常重要的监督力量。但我国消费者消费心理不成熟,维权意识弱,被侵权后大多忍气吞声,这就放纵了餐饮企业逃脱社会责任。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组织没有代表消费者进行诉讼的职能,只能提供咨询服务和法律支持。然而,一些消费者势单力薄,举证困难,维权成本很高,因而只能采取忍让态度,这也让餐饮企业逃脱社会责任有了可乘之机。

(4)其他社会力量。

除了消费者,企业员工、媒体、非政府组织都是重要的监督力量,但他们的监督作用未充分发挥也让餐饮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熟视无睹。企业员工直接接触到企业的每一环节,因而也就最了解内部情况,然而其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却不敢监督甚至揭发。我国的媒体力量虽日益增强,但仍明显不足;另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够充分,话语权仍较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在餐饮业快速发展,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渐趋完善的今天,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仍屡禁不止,究其主因,不得不说是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餐饮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做公益事业,以及餐饮业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都促使了餐饮企业抛弃社会责任;同时政府监管不力、餐饮行业缺少规范体制、消费者维权难等社会因素也让餐饮企业忽视了履行社会责任这一任务。在餐饮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下,公众对餐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餐饮企业也必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有效地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获得社会的认可,树立企业形象,获得持续发展。

4.2对策

(1)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建立餐饮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身作则,为企业做出表率。其次,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保障的政府监管制度必须完善,解决好分段监管中的衔接问题,减少监管交叉,做好全程全时“无缝”监管。同时,应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诉讼制度,提高违法成本,重典治乱,给予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者最大震慑,抑制违法冲动。另外,我国可以制定一部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有影响力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2)餐饮行业内部制定规则,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在餐饮行业发展如日中天,食品安全事件却接连不断的情况下,行业协会应制定一些行业标准与规则来规范各个餐饮企业的进入以及经营。同时在行业内应大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要求大企业做出行业表率,给小企业参考标准。同时可以实行餐饮企业互相监督机制,鼓励其互相举报违法行为,进而交与相关部门制裁。

(3)建立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作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餐饮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使社会责任承担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餐饮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最佳的社会责任策略,并付诸实施。同时,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应定期真实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动接受监督。对餐饮业而言,安全责任观念与企业成功与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餐饮业一定要主动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企业的基本职责来加以重视。

(4)强化消费者和社会舆论对餐饮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监督。

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和举报,进而提高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针对社会参与监督和举报的措施,应尽快建立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让消费者首先知道买什么是安全的。同时应增强消费者监督和维权意识,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给消费者维权创造多种渠道。鼓励企业内部员工以大局利益为重,增强员工自身的道德与责任意识;媒体也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及时有效地进行报道,进而形成全民监督的体制来约束餐饮企业的行为,加强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参考文献

[1]聂飞榕,郭莹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2008,(16).

[2]谢建华.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1,(1).

[3]王立武.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国际化趋势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1,(1).

[4]胡钦乐,付冉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J].价值工程,2011,(1).

饮食安全篇10

濮阳市华龙区共有餐饮单位765家,其中大型餐饮单位76家,中小型餐饮单位650家,学校食堂39家。对以上调查少数餐饮企业不合格存在负责人对《食品安全法》认识差、从业人员卫生操作行为不规范。应从多方面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切实保障老百姓安全健康饮食。强调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监督、宣传、培训。

关键词:餐饮业;食品安全;调查;策略

【中图分类号】

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67-02

接连不断的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导致社会运行成本增加、家庭健康医疗负担加重、人力资源遭受损失。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1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调查分析

餐饮食品未能做到提前预防,或未按照督导工作进行系统整改。现有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少,因而食品安全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极少数人餐饮管理人员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由于政府发展经济考虑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少数餐饮企业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上仍存在“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错误道德观,造成餐饮企业内部出现“潜规则”。

1.1安全管理不规范的原因:

毒奶粉、毒筷子、洗虾粉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终所有的原因都指向了公共监管体系的缺失。实质上,公共监管体系一直存在,只是在各基层、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上打了折扣,如果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及职责赋予加以日常监管,各尽其责,而非等待事态大规模扩散并爆发后才匆忙行动,将会有效遏制危害人民健康的事件发生。

1.2利益驱动及庞大的市场诱导原因:

不法商人往往为了一己经济私利,不惜昧着良心去伤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主要是巨大的获利空间,濮阳市总人口在387.92万人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二位,华龙区为36.78万人,食品市场空间大,盲从跟风,任一菜系只要宣传、处理得当,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存在。

1.3部分商人缺乏公德心所致:

“无奸不商”已经有了上千年的传承,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社会形态下,大有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趋势,总有部分商人群体严重缺乏公德心。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2濮阳市华龙区现存的食品安全问题

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调查濮阳市华龙区餐饮单位113家,餐饮服务中从业人员1300人,餐饮管理人员200人。发现濮阳市华龙区现存的食品安全中某些问题。

2.1原材料与半加工品:

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蔬菜、水果存在农药残留或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甚至二次使用防腐剂、保鲜剂。还有部分经营者销售变质食品。严重危害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2.2加工制作环境:

街头餐饮业位于交通干道旁边,白天尘土飞扬,晚上蚊虫成群。有些中小型餐饮单位,把半成品和成品原料混放、生熟不分、有些加工设备老旧,污染几率加大。

2.3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

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2.4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技术性高,专业性强在我市还未开展。

2.5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食品加工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4结合现存食品卫生安全采取相应策略

4.1原材料购进方面:

餐饮业每日采购原料量大、品种多、季节性强、大多保质期短。要健全采购标准制度,认真执行,专人负责。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餐饮企业必须建立食品索证、进货验收台帐并进行记录,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食品索证、验收以及台帐记录保管等工作。

4.2餐饮业环境保护方面:

近年来投诉最多是露天烧烤经营产生的油烟和就餐噪声污染影响小区居民。尤其是邻近居民区的临街没有餐馆设计的商住楼底层改建为餐馆。建议露天烧烤集中在在政府指定的点经营,对街头食品夜市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协助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大中型餐饮企业未采用独立的污水处理管道而将污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网。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改造,减少污染。

4.3从业人员管理:

消费者要求食品安全,又对安全食品的公认度很低。与宣传工作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加强宣传,就是为整个安全食品树立形象。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是当今重要任务。

4.3.1加强濮阳市华龙区餐饮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评估考核管理。包括餐饮食品负责人、厨师长、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关键环节操作人员。

4.3.2严格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按照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大纲、培训学时等规定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食品安全操作技能方面的现场模拟培训。

4.3.3培训详细内容为与餐饮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餐饮职业道德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安全加工操作技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知识。

4.3.4建立培训考核的信息库,详细记录参加考核人员的身份信息、考核类别、考核通过时间、考核成绩等内容。纳入本市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

4.3.5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督促检查、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食品安全的意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

参考文献

[1]殷彩花,李阳,等.《中国卫生监督》.中国卫生监督出版社,2013年20卷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