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08:51

脑动静脉畸形篇1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在颅内血管畸形中,aVm占90%以上。收集2009年5月~2010年5月24例aVm患者的mSCta资料进行分析,探讨aVm的mSCta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行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减影头部成像检查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0~63岁,平均32.2岁。

检查方法:应用GeLightspeedadvantage16层螺旋Ct机,先行平均再行Cta。扫描参数:管电流240ma,管电压140kv,层厚1.25mm,层距1.25mm,螺距1:1.375。

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0~4.0ml/秒的速度注入碘帕醇370约90ml。应用造影剂追踪技术,将感兴趣区设置在颈总动脉内,动态监测颈总动脉内Ct值变化曲线,当颈总动脉Ct值达到150Hu时,自鞍底至颅顶行薄层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应用adw4.2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

结果

畸形血管团显示:24例均显示畸形血管团。本组24例均为单发,颞叶6例,顶叶5例,额叶4例,枕叶、小脑、中脑各3例。其中直径大于3cm的14例,小于3cm的10例。mpR能清楚显示病灶强化后的密度改变,并能准确定位及测量大小。mip能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形状及其与周围血管分支的关系。VR能进一步反映畸形血管团的结构,并能多方位观察血管团的形态特征。

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24例均见明确的供血动脉,并可见单支及多支,其中大脑中动脉为主10例,大脑后动脉为主8例,供血动脉管动脉3例,椎动脉1例。24例中16例引流入大脑深静脉,4例引流入大脑浅静脉,上矢状窦2例,直窦及乙状窦各1例。mpR显示引流静脉,mip显示供血动脉。

讨论

国外学者提出动静脉畸形病变区是由畸形的动脉和静脉畸形构成并与脑组织混杂在一起,畸形血管的口径有的近乎正常,有的明显扩张,动脉壁内衬内皮细胞,周围有多层纤维组织、内弹力板,上述结构发生病变即容易造成aVm的出血,如动脉壁内弹力板分层断裂,肌层萎缩消失,静脉弹力纤维断裂,静脉壁发生纤维化成钙化。在定性诊断上,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是确诊aVm的关键,目前临床常用的脑血管造影的方法主要有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及mSCt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更大,能获得较为纯粹的动脉期图像,减少了以往由于静脉显影而影响重建动脉图像的质量。

mSCta优势在于安全、方便、快捷、准确,无DSa及mRa检查禁忌证,尤其适用于合并脑出血的急重症患者。对脑aVm进行影像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病灶的位置、数目和引流静脉的部位、方向等情况,这些对于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是非常关键的。mSCta基本实现了以上目的,能直观地显示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部位、形态、走向,还可通过重建后的图案从任意角度观察,因此显著提高了诊断aVm的敏感性。

mSCta具有原始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可准确测量病灶大小,观察aVm周围的脑组织结构等,这对手术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在mpR、mip及VR图像上很容易发现供血动脉,同时可充分显示aVm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以及引流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mpR能显示多平面下病灶的情况,有利于显示病灶的毗邻;mip有利于显示供血动脉。VR容积再现,可进行不同断面的切割旋转,有利于在不同角度与平面显示所保留的血管结构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因此临床医生在对aVm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可避免损伤正常血管,从而保证病灶周围正常脑实质的血液供应,对预后有重要意义。Cta图像可清晰显示病灶与露骨直径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在VR图像上模拟手术确定手术入颅,有利于手术计划的制订,此方面明显优于mRa和DSa。

对其他影像学检查方式来讲,mSCta具有快速、安全、重建快捷等特点。有学者认为mSCta应该是aVm的首选检查方式。磁共振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对幽闭恐惧症和携带维持生命电子仪器的患者禁忌,所以在上述方面,mSCta比mRi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mSCta实现了无创、薄层、大范围容积扫描,提供的诊断信息丰富,对大多数aVm能作出明确诊断,指导临床进行手术治疗,对大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睿,周存升,柳澄,等.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2(1):19-21.

2齐滋华,崔凤兰,王青,等.16层螺旋Ct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4):453-456.

3朱力平,唐建,姜建威,等.多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在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中国微循环,2004,8(6):400-402.

脑动静脉畸形篇2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脑动静脉畸形(attex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具备以脑实质内出血为发病特点的脑动静脉畸形常常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且预后不佳1]。我们2010年2~10月期间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aVm42例,现就病例疗效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9~53岁,平均39.2岁;根据Spetzle分级:Ⅰ级8例,Ⅱ级11例,Ⅲ级19例,Ⅳ级3例,V级1例;42例患者中突发性颅内出血18例,5例为反复出血,头痛1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5例,其他诱因3例。

1.2治疗方法

上述患者均使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导管插入,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和判断脑动静脉畸形部位、大小、形态、供血情况和引流静脉情况。送入微导管,漂浮至畸形血管团内,根据瘘口大小考虑螺旋圈放入与否,然后使用α氰基丙烯正丁酯胶(nBCa)将病灶填塞,注射后拔出微导管防止粘管现象;栓塞后在透视下检查栓塞情况,操作术中注意控制血压稳定。

1.3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以血管造影显示畸形团减小,消失或瘘口闭塞;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临床症状逐步恢复,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并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者为痊愈。

2结果

2.1治疗效果

42例患者中畸形血管团直径2~9cm,9例有静脉回流,15例血管生长侵入脑室。成功栓塞42例脑动静脉畸形,40例痊愈,2例死亡;所有患者共行125次栓塞,平均2.9次;栓塞程度:100%栓塞14例,90%栓塞10例,80%栓塞10例,70%栓塞3例,60%栓塞2例,栓塞

2.2并发症及随访

在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皮下血肿、头痛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逐步缓解痊愈;上述患者半年后随访,33例患者随访中29例未见再出血且临床症状逐步恢复,其中因为脑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2例,采用药物溶栓对症治疗痊愈;2例正常灌注压突破诱发引流静脉堵塞,术后1周发生脑出血,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后痊愈。

3讨论

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因创伤小、疗效好、能解决传统开颅手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是目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血管内栓塞治疗侵袭小,疗效好,治疗后可立即消除出血因素,但有导致颅内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2];本临床资料显示其疗效有很好确定性,但有报道分析仅有30%的患者能单纯依靠栓塞治愈,比较稳妥的是以上几种疗法结合,而血管内栓塞因能为另它疗法创造有利的条件;目前脑动静脉畸形治疗包括传统的开颅切除畸形团、血管内栓塞治疗等,但对于病变部位深在、广泛,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如脑干、基底节等,供血动脉较少等情况下不适宜直接手术;对于畸形团较小的终末型脑动静脉畸形,单独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有望完全治愈;对于高血流脑动静脉畸形先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后,再予以开颅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3]。

我们临床经验表明,某些无症状的动静脉血管畸形或过于复杂的大型动静脉血管畸形,需认真权衡治疗的风险与利弊;本临床回顾也提示未来就该疾患治疗以能进一步深入分析患者病情,能进一步综合比较不同疗法及结合疗法的各自利弊,这样可为规范化治疗及适应证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有关深入研究和总结工作有待今后开展。

参考文献

[1]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66872.

脑动静脉畸形篇3

[关键词]伽马刀;介入栓塞;脑动静脉畸形

[中图分类号]R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10(a)-0085-02

Long-termefficacyofGammaKnifetreatmentfor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

wanGYue-gang

GammaKnifetreatmentCenter,ChangchunSecondHospital,Changchun,Jilinprovince,13006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long-termefficacyofgammaknifetreatmentfor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methods230cerebralaVmpatientsadmittedtothiscenterfromJanuary2010andJanuary2014wererandomizedtoundergogammaknife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n=115)andendovascularembolizationtherapy(thecontrolgroup,n=115),andthelong-termefficacy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completeobliterationratewas61.7%intheobservationgroupand22.6%inthecontrolgroup,andtheformerwassignificanthigherthanthelatterwithstatisticaldifference,p

[Keywords]Gammaknife;interventionalembolization;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畸形的一种病症[1]。据报道[2],脑动脉静脉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60~90%。临床上治疗aVm的方法很多,近年来临床为aVm的伽马刀治疗提供了完整、有效的技术资料和病例[3]。为探讨伽马刀治疗aVm的远期疗效,中心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伽马刀治疗的115例aVm患者治疗后远期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中心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aVm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DSa、mRa及Cta检查确诊[4]。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15例,观察组男41例,女74例,年龄8~65岁,平均(33.7±1.3)岁;病灶最大径5.6~33.2mm,平均21.4mm。头痛72例,癫痫41例,感觉/运动功能缺失33例,伴颅内出血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Ⅲ级72例,Ⅲ~Ⅵ级43例。对照组男47例,女68例,年龄8~68岁,平均(35.5±1.7)岁;病灶最大径5.3~31.4mm,平均20.6mm。头痛64例,癫痫39例,感觉/运动功能缺失35例,伴颅内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Ⅲ级79例,Ⅲ~Ⅵ级36例。两组均签署知情同意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给予伽马刀治疗。患者在局麻下安装立体定位头架,使病灶尽量靠近头架中心。根据mRi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定位,将图像传入伽玛刀体系r-tpS上进行靶点设计和剂量规划。根据病灶的大小、形态排列选择剂量和靶点分布。该组选用周边剂量12~28Gy,平均(20.6±3.1)Gy,中心剂量28~68Gy,平均(50.4±3.2)Gy,等剂量曲线40%~60%。设计靶点数1~12个,平均(3.6±1.3)个。术后常规留院观察1d,常规应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10mL静脉滴注5~7d。有癫痫史患者常规抗癫痫治疗。

1.2.2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全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入将6F的导管行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了解aVm的的位置、血供。将6F导管头端置入第2、3颈椎水平的靶血管内,根据DSa显示,用onyx流体剂进行栓塞,根据aVm大小,栓塞1~2次。

1.3观察内容

随访12~60个月,平均28.7个月。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有无水肿和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影像学结果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完全闭塞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两组影像学随访结果比较[n(%)]

2.2两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头痛改善65例,感觉/运动功能改善19例,癫痫改善38例。有4例出现病灶周围水肿,经脱水、激素对症治疗后好转,无再出血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对照组头痛改善23例,感觉/运动功能改善11例,癫痫改善21例。9例患者发生再出血,3例出现肢体偏瘫,并发症发生率为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1,p

3讨论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患,也是引发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介入栓塞是aVm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局限性强,只对少数供血动脉数量少、结构简单的aVm可痊愈,临床报道[5],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完全闭塞率仅为3.3%,而其并发症发生率则为8.8%[6]。

伽马刀立体定向放疗是通过对颅内靶点进行一次大剂量的照射,从多方向、多靶点的精确聚集,对靶区进行高剂量放射,从而引起畸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内部胶原纤维组织进一步增生和纤维化,使管壁增厚,血管内血栓激化引起管腔逐渐狭窄、闭塞,达到治疗的目的。有学者报道[7],伽马刀放疗后闭塞率逐年增高,远期效果显著。伽马刀治疗后血管闭塞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间未闭塞的血管团可有发生在出血的可能。taschner报道认为[8],伽马刀可明显降低减少出血和脑水肿的发生率。通过对该组病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畸形血管完全闭塞为61.7%,对照组畸形血管完全闭塞为22.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伽马刀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aVm远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巩月辉,金河天.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59例疗效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11(4):165-166.

[2]BackaG,VollmerD,Zecko.RetrospectiveanalysisofunstagedandstagedGammaKnifesurgerywithandwithoutprecedingembolizationforthetreatmentof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J].Journalofneurosurgery,2008,109(33):57-64.

[3]霍志会.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5-44.

[4]曹洪明,蔡文峰,施国林,等.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83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14(4):231-232.

[5]谢兵,梁军潮,白红民,等,显微外科手术与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3):276-277.

[6]徐桂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联合伽马刀治疗效果的初步分析[D].北京:首都医科大学,2013:5-38.

[7]霍志会,张翼,周蓉,等.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92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1631-1633.

脑动静脉畸形篇4

【关键词】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32-01

脑动脉畸形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畸形疾病,对于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如果治疗不及时,必然导致患者出现病残或者死亡,需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有效预防脑动静脉出血。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对其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10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49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男性29例,年龄在15-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岁,女性20例,年龄在18-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8岁,对所有患者采用Ct血管成像检查,对于扫描的图像分别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GeLightSpeedVCt类型的64层螺旋Ct机实行扫描,首先对患者的头颅实行Ct扫描,层厚定为5mm,然后通过肘正中静脉,用4ml/s的注射速度将非离子型的对比剂优维显注入内部,剂量为60-80ml,然后再采用小剂量的测试性团注技术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颅底到颅顶,扫描的参数定为:管电流240ma,管电压120kV,检查野250mm,螺距定为0.969:1,有效层厚定为0.625mm。最后将容积数据传输到工作站中,对每位患者分别实行冠状、轴位及矢状位实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1]。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实行t检验。

2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血管成像诊断处理,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处于幕上、单发性病灶,其中,出现颞叶6例,额叶11例,枕叶9例,顶叶23例,平扫显示出局限性高、低或者是等混杂密度灶,13例患者由于畸形血管巢破裂伴有脑出血,16例患者在出血后发生脑软化,20例患者可以看到弧线状或斑点状钙化。血管成像均显示出了患者的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共发现引流静脉56支,供血动脉63支,其中,单支动脉供血23例,多支动脉供血28例。

3讨论

脑动静脉畸形主要是由于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出现发育异常现象,由此形成了病态性脑血管团,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原始脑血管内膜的胚芽形成了原始性的脑血管网,然后从中分化出静脉、动脉、毛细血管网。原始的动脉和静脉并行,而且相邻,两者之间仅被内皮细胞隔开,如果两者之间发育出现异常,则会导致动脉、静脉直接相同,形成短路,但并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由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壁缺乏正常血管平滑肌所有的完整性,在高速血流及高血流量的冲击下,管壁较为薄弱的地方就会出现破裂,并由此引发脑出血,这是导致患者出现病残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

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对患者的血管构筑特点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如病变的确切部位、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血管巢大小等,对于此种疾病的确诊,当前最常用的方法有磁共振脑血管成像、DSa、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等,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方法进行诊断,能够实现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对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并实现全面性的观察和分析,能够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脑动静脉畸形篇5

tCD检测条件:tCD2mttzpw探头,分别由颞窗、枕窗、眼窗探测。tCD特征:包括①aVm本身血流表现,发生aVm的血管范围探及高流速(Vm>120cm/秒),低搏动(pi20%。

如为典型病例上述tCD表现即可做出tCD的aVm诊断,但在一些不典型aVm患者中,tCD表现证据不足,同时tCD检测血管与操作者经验有很大关系,缺乏直观性,根据我们临床经验增加tDi的检测,进一步明确aVm诊断及其部位、大小,供血及引流血管均为单独tCD达不到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经颅扫查(tDi)条件,用2.0~2.5mHz低频探头,疑诊枕窗附近Va段aVm可选2.5mHz凸阵探头,检测部位同tCD。颞窗探测深度约140mm左右显示二维强回声脑中线结构后,沿大脑前中后动脉方向缓慢移动探头,较大aVm可于二维影像显示团块或不规则或不均匀回声,加用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颅底动脉,并可根据tCD提示的aVm范围,重点寻找,CDFi表现为团块或不规则或网状,大小不等的五彩血流影像,并沿并沿此分别寻找动脉及引流静脉,在五彩团块部位显示其多普勒频谱可见与tCD表现相同的频谱及杂音特征。

较大aVm多以首发伴临床表现就诊,而亚临床aVm及单独tCD表现不典型患者tCD联合tCi检测更有意义。现报告2例。例1:患者,男,42岁,工人,体健,无主诉不适,于体检做tCD检查有右大脑后动脉(RpCa)p2段方向,50~65mm深度范围有高流血流Vml80cm/秒,p10.60,伴粗糙杂音,伴频谱充填,毛刺征不明显,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相对增快Vm115cm/秒,对大脑中动脉78cm/秒,无频谱充填及杂音,其余血管未见异常,加做tCCD后显示相应RpCa中远段异常五彩血管团直径约2.5cm,团块以远血流信号显示不清,经做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后动脉aVm。例2:患者,男,11岁,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tCD提示左颈外动脉(Cw探头由下颌窗探测)呈相对低波动性频谱,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增快Vm220cm/秒,p10.50,伴粗糙杂音,伴频谱充填,毛刺征。tCCD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远端不规则血流团约2cm,脑血管造影示由左颈外动脉脑膜支与大脑中动脉共同供血的aVm。

脑动静脉畸形篇6

【摘要】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极大的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脑血管畸形中较常见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烟雾病磁共振成像及Ct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随着Ct、mRi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率在逐年提高。尤其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mRa和Cta技术的日趋成熟,极大地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水平。尽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是mRa及Cta在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程度、与周围结构关系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对于全身的血管性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一、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aVm)发病率占神经外科疾患的0.35%-4%,占脑血管畸形的首位。mRi平扫结合mRa(3DtoF法)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来源、数目、出血方式、引流静脉数目,流向及结构,同时反映颅内出血、软化灶等情况,为aV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大量信息。而且,磁共振成像无创伤、无射线照射,可以较早期发现和诊断aVm,基本可满足外科制定手术方案的需要,并适用于术后复查和病例随访。但是对于aVm结构细节,尤其是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仍不能满足临床要求。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的出现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3DCemRa结合mRi对脑aVm能无创性准确地定性定位,对aVm内在构成的显示已基本达到临床需要,作为高度怀疑aVm的首选检查。但Ce-mRa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在显示<1.0cm的微小aVm方面仍需DSa检查。

2.mRi及3DCemRa难以显示有出血遮盖的微小血管畸形。

3.空间分辨率不如DSa。

4.3DCemRa难以清晰显示颅内动脉周边小血管,对细小供血动脉显示差。

5.3DCemRa难以判断供血动脉对畸形血管团的供血方式,不能反映病变的血液动力学特征。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组利用组织磁敏感性不同而成像的技术,对于静脉结构、血液的代谢物十分敏感,在脑血管畸形显示方面有独到的优势。Swi可用于早期发现和评价对于其他影像方法显示欠佳的小的动静脉畸形。磁敏感成像对于诊断aVm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小的动静脉畸形和血栓难以鉴别。

Swi很难显示瘤巢的准确大小。

二、动脉瘤

动脉瘤(aneurysm)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很多包括2DtoF法、3DtoF法、pC法、Ce-mRa及Swi在显示颅内动脉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DtoF法空间分辨率高,流动失相位相对较轻,受湍流的影响相对小,多用于脑部动脉的检查。pC法是利用流动所致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相位变化来抑制背景、突出血流信号的一种方法。pC法对于显示>15mm动脉瘤更敏感,优于3DtoF法。mRa检出率提高近10%,因此对于高危人群用无创性mRa可作为发现动脉瘤的筛选方法。但是3DtoFmRa存在着一些不足:增强mRa能更准确的从多个角度观察动脉瘤来满足临床需要。

Ct平扫动脉瘤的诊断率为5%,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天Ct检出率达95%。80%病例依靠出血部位可推测出动脉瘤的位置。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a可以显示各型动脉瘤,包括梭形动脉瘤;还能够准确的显示动脉瘤和瘤颈的形状、瘤顶的方向及动脉瘤与周围骨结构(如前床突)的关系,并可以测量动脉瘤和瘤颈的大小,有时还可显示动脉瘤的破口,甚至模拟手术入路。Cta还可以作为破裂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的首选检查。

mR和Ct还存在不足之处:

1.mR及Ct的确诊率低于DSa;

2.无法动态观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3.对于直径小于3mm的脑动脉瘤和近颅底的动脉瘤的判读准确率低于DSa检查,较小的动脉瘤易漏诊;

4.空间分辨率低。

三、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主要由于缺乏肌层和弹性纤维层的大小不等海绵状血管窦组成,占脑血管畸形23.3%-25.1%。

四、颅内静脉畸形

颅内静脉畸形:一般都是行Ct和mR检查时偶然发现。DSa有创性,可重复性差,在Cta三维重建图像上可清晰地显示畸形静脉的组成及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能够详细显示末梢血管细节、及病变与颅骨、周围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mRi检查简单方便,是筛选颅内静脉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并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数字减影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DS-toFmRa)既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又可以通过减影消除背景静态组织信号,但所需时间较长,对于小静脉的分辨不满意。增强血管成像(Ce-mRa)可以提高对小血管和细节的分辨,还可以通过增强前后多次扫描做数字减影,从而更好地分辨动静脉,但对比剂注射和扫描技术较为复杂,对小的静脉显影仍不理想,小的血管由于体素块较大引起的部分容积效应而较难显示。磁敏感成像(Swi)对低流量的血管畸形非常敏感。

五、烟雾病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非炎症性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可以清晰的显示脑实质的改变;mRa检查可见清晰的显示颈内静脉、wills环、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并在诊断血管闭塞方面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能直接显示狭窄和闭塞的大血管及侧支循环。多数研究者认为mRi及mRa检查是无创性检查烟雾病的首选方法。多层螺旋Cta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狭窄血管、脑底异常血管网,还可以观察狭窄远端血管和侧支血管等情况,而且图像质量稳定,假阳性率低。

总之,mR和Ct在诊断脑血管畸形方面的最大优势在于无创和安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易为患者所接受,但目前并不能完全替代DSa、彩色多普勒等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实际上,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技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工作中我们应将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相互配合,互相印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脑动静脉畸形篇7

关键词:磁敏感技术成像;血管畸形

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是梯度回波序列之一,具有高分辨、三维及高信噪比特点,它是根据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提供图像对比增强、应用于所对不同组织间或亚体素间磁化效应敏感的序列,故对血管畸形、小静脉结构、微小出血及铁质沉积十分敏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最近几年经确诊的25例患者,其中静脉畸形3例,海绵状血管瘤15例,动静脉畸形7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19~70岁,平均年龄37岁,

常规体检6例,合并出血5例,头部不适5例,癫痫症状9例。

1.2方法所有患者行mRi检查,扫描机型为西门子公司的1.5t超导mR扫描仪。常规扫描技术如下:t1wi(tR=480ms、te=15ms),t2wi(tR=3800ms、te=100ms),FLaiR(tR=6000ms、te=120ms),t1wi增强扫描(tR=480、te=15ms),Swi(tR=35ms、te=50ms、Fa=15°)层厚5mm,层间距1.0mm,矩阵256mm×256mm。

2结果

Swi是一种长回波时间、3个方向上均有流动补偿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Swi利用磁场的局部不均匀性产生磁化率效应,并利用分子磁化率以及施加磁场的磁化率来决定感应磁化效应的强弱,Swi就是以磁场当中不同物质所具备的不同磁化率为基础,而具备不同磁化率的物质或组织则能够使感应磁场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了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能够使成像体素内的质子去相位,缩短t2*弛豫时间,进而降低信号并产生对比;另一方面就是改变质子本身的进动频率,让不同的组织能够产生相位差异,并得到相位图像。重建Swi的主要方法就是最小信号的强度重建。由于磁场所具备的不均一性会导致去氧血红蛋白产生两种效应:首先是能够缩短t2*时间,血液中的ti弛豫时间以及t2弛豫时间都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压积、血氧饱和率和红细胞计数所得。在1.5t场强下,ti弛豫时间大约为100ms,而t2*弛豫时间大约为200ms。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长回波时间(te),并结合去氧血红蛋白就能够对静脉结构进行细致观察。而另一种磁敏感效应主要是利用静脉当中质子的频移所产生的相位差异。也就是说,去氧红细胞与静脉、血浆以及周围组织能够通过选择te值,同时利用周围容积效应,提高磁敏感性的周围容积效应,并使之最大化,从而使下级支静脉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显示。

3例静脉畸形中,mRi常规序列显示两例,Swi可以清晰的显示3例病变,且能比常规序列及增强扫描发现更多细小髓静脉,Swi表现为脑髓质内条带状低信号,呈放射状、星芒状排列,并可间增粗的中叶静脉向硬膜窦及室管膜引流,呈"海蜇头"或"蛇头"改变,3例中1例在桥脑内,2例在颞叶皮层下。15例海绵装血管瘤中9例在顶叶内,2例在左侧放射区,4例在枕叶内。Swi检查出数目多于常规序列,且病灶的范围较常规序列范围大,典型的的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为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而成的网格状或桑葚状混杂信号,周围环绕低信号带,Swi表现可总结为3种类型:①完全的信号改变,多见于早期病变,扩大的窦样血管内没有明显的血栓形成。②网格状或桑葚装改变,次类型最常见,病理基础是海绵状血管瘤中血栓形成及纤维化。③铁环征,病理基础是含铁血黄素沉着。7例动静脉畸形表现为1条或多条扩张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内见"蚯蚓"样静脉血管交通。

综上所述,Swi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畸形,尤其是在对血流缓慢的血管畸形以及微小病灶的诊断当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结合常规诊断方式提高临床诊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HUXing-yue,GeZu-feng,ZeeChi-shing等.Differentiationofwhiteandredthrombuswith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phantomstudy[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1):1889-1892.

[2]杨志宏,菌延巍,武建林,等.颅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8)L1087-1090.

[3],孙夕林.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7):927-931.

[4]贺丹,陈德强,杨丽,等.3.0t磁共振Swi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1):1743-1745.

[5]彭旭红,张雪林,许尚艾.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3):206-209.

[6]李冰,许雅琴,张媛.多发性脑血管畸形1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2,(02).

[7]盛晓莉.321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管扩张症脑血管表现[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11).

[8]邹丽萍.儿科常见的脑血管畸形[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03).

[9]袁俊,孙永锋,尚传强.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17例诊治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14).

脑动静脉畸形篇8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血管造影;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8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b)-0175-02

研究分析自发性脑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血管内治疗效果。为神经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便包括本次试验所研究的自发性脑出血,其发病原因包括高血压、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烟雾病、脑膜动脉瘘等疾病,有一部分自发性脑出血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及出血位置便可进行明确的诊断,但仍有一部分需要依靠医师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做出判断后仍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分析[1]。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其中最为准确的为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其被视为颅内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现对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例数分别为48例和40例;年龄范围在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5.1)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脑出血,为寻找其发病原因进行脑血管造影。

1.2方法

诊断方法:使用飞利浦V500数字剪影设备,局麻下进行。脑血管造影其是因股动脉穿刺插管,临床中最长使用的导管型号为5F或者6F,在患者椎基底动脉及左侧、右侧颈动脉选择性进行插管造影,在操作的过程中应避免老年患者出现血管硬化斑块脱落,在进行套管插入颈动脉、椎动脉操作之前,需要先对椎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分进行造影,造影剂则选择优维显,在进行照射时一般选择侧位、前后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选择斜位[2]。

治疗方法:首先临床确诊为该病的患者,先对其进行微导管超进入病变供血的动脉中,之后经过其将浓度为20%的混合液体(碘本酯和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注入中,对病灶部位进行栓塞。该次试验中的88例患者中仅有3例静脉畸形患者进行学挂栓塞治疗。其次对于确诊为脑动脉瘤栓塞患者,在局麻下给予治疗。将其导管送进患者病灶,即为动脉瘤侧颈内动脉中,插入微导管,将微导管的顶端置入动脉瘤一侧,并与选择直径大小合适的弹簧圈置入动脉瘤中,顺序应由大到小。在对患者实施以上缓解的时候,需对其使用全身肝素化。栓塞之后对其进行造影,观察患者动脉瘤栓塞效果,并仔细观察载瘤动脉情况。本次试验中的88例患者中2例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2例则使用机械可脱式弹簧圈(mDS)。

1.3疗效判定

脑动脉瘤栓塞效果:动脉瘤栓塞后血管造影不显影为100%,瘤颈少许残留为95%,瘤颈残留为90%,刘静残留并有少许瘤体残留为80%,少部分瘤体残留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诊断结果: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发现脑动脉瘤32例、脑动静脉畸形17例、烟雾病2例,其他疾病3例(包括海绵窦瘘、动静脉瘘),其他34例患者造影后无异常。32例脑动脉瘤患者中2例多发,30例单发,单发患者中主要集中在小脑前下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1例、基底动脉远端2例、大脑前动脉1例、颈内动脉5例、后交通动脉9例、前交通动脉11例。见图a、B。

治疗结果:该次试验中治疗的4例动脉瘤均为单发、囊状、窄颈的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后立即造影,血管内栓塞达到90%以上。该次试验中治疗的3例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2例达到完全栓塞,其余1例患者因为多支供血动脉而不完全栓塞。

3讨论

颅内动脉瘤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高发年龄在20~60岁,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可分为先天性囊状动脉瘤、动脉粥硬化引发的梭型动脉瘤、外伤后引发的创伤性动脉瘤、动脉壁分离引发的夹层动脉瘤、感染导致的细菌性动脉瘤。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菌伴随癫痫、阵发性头痛等,大部分患者没有进行全面必要的检查,经常导致病情误诊或者延误。研究资料表明,对于巨大颅内肿瘤、自然病史险恶的患者,约有50%以上的患者表现为脑动脉瘤破裂,2年内的死亡率在60%以上;若是不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那么会有20%左右的患者再次发生出血,且此类患者死亡率高达70%[4]。常规情况下给予患者进行造影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的根本目的是诊断患者是否有颅内动脉瘤最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给予以上诊断均可清除显示出动脉瘤部位、性状、大小等。脑血管造影表现为阴性患者,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动脉血栓形成,隐匿型血管畸形,高血压疾病血管造影技术等。有研究资料表明,给予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后无异常发现,在手术清除血肿期间,若是发现了动脉瘤,那么应小心、警惕、仔细进行,尤其是对于异地动脉瘤患者,或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应更加注意[5]。

脑动脉畸形属脑血管畸形常见种类,其较为常见的形状为大脑半球,且大约在80%以上的患者均在幕上发生,其是在胚胎期血管丛形成毛细血管和动静脉的正常发育障碍引发的脑血管畸形。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部位进行排名,发现位居首位的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其次分别为大脑前动脉、大脑动脉供血区。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出血、癫痫、头晕等表现形式。该次试验中脑动静脉畸形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位居第二,因此临床应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脑血管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其可有效的了解患者脑动脉畸形相关信息,例如其发生的部位、具体大小、动静脉循环时间、引流静脉、正常脑组织供血等情况,其对患者临床诊断、治疗及患者的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基本原则应遵循通过微导管对病灶进行栓塞。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是真丝微粒、位弹簧圈、聚乙烯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等[6]。

相关文献指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原因为脑卒中梗死性出血、脑动脉瘤、血管淀粉样变性伴出血和脑动静脉畸形等,从该次研究结果可以充分的看出脑血管造影是明确脑出血病因的有效措施,与文献[7]报道一致。该次研究总结发现,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是非常有效的诊断方法,且研究指出脑出血形成的两大因素分别为动静脉畸形和颅内动脉瘤,而针对此类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其不仅可降低出血量,有效止血,同时还具有创伤小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明利,冯骏,屈天荣,等.DSa和mRa检测在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6):1209-1213.

[2]李建荣,魏雨雨,叶世泰,等.Ct血管造影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3(1):9-11.

[3]李建荣,魏雨雨,叶世泰,等.Ct血管造影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3(1):9-11.

[4]潘仁龙,夏鹰,蔡德群,等.Ct血管造影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C]//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2009:300-303.

[5]吴寅波.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全脑灌注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6]曾朝辉.儿童自发性脑出血24例的急救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20):123-124.

脑动静脉畸形篇9

关键词64排螺旋CtCt血管成像头颈部血管疾病

头颈部Cta成像技术已成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对73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扫描,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Cta成像技术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对73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头颈部Cta扫描,其中男32例,女41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3岁。

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64排LightSpeedVCt螺旋Ct机,先做头颈部正侧定位扫描像预扫描,延迟时间的测定,运用智能追踪技术追踪峰值时间后启动增强扫描。用双筒高压注射器,20G静脉留置针,经肘部静脉,流速4.0ml/秒注射,造影剂碘海醇(300~320mgi/ml)60~70ml,生理盐水30~40ml,同时注射扫描。扫描技术条件: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螺距0.984:1,显示野25mm,矩阵512×512,管电压120kV,管电流650ma。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由足侧向头顶侧扫描。扫描时间7~10秒。

图像后处理:扫描后将0.625mm重建的头颈部血管原始图像数据传送到工作站,对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处理,祛除骨结构,将减影后图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包括做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血管容积再现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Vp)、多平面重建(mpR),然后对重建后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73例行头颈部Cta扫描患者中12例正常;6例椎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16例颈动脉合并椎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2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并闭塞;5例颈椎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远端动静脉畸形;4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闭塞;4例椎动脉起源异常;1例脑静脉畸形,静脉性血管瘤形成;2例椎基动脉汇合部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动脉瘤;15例颅内动脉瘤。

讨论

扫描技术:在扫描定位前,应告知患者保持固定头部位置的重要性,维持舒适,固定好头部,不要做吞咽、眨眼等任何动作,不要移动身体。头颈部Cta扫描范围广,观察血管数目多,邻近骨质结构较多,图像后处理难度大,因此,对扫描技术要求较高。高质量的扫描要求观察的血管维持一定的清晰度,相邻的静脉及器官增强幅度要小,图像需有足够的对比度,以利三维图像的重建。头颈Cta的成功决定于血管内的造影剂浓度高低,这主要由造影剂剂量、注射速率及扫描延迟时间决定。

图像的后处理:将扫描获得的图像资料进行薄层重建,层厚往往与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图像重建方法有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Vp)及血管拉直重建。VR目前在Ct的三维成像中广泛应用,由于是体素成像,应用于Cta时不仅能够显示血管走行的全貌和空间分布,而且对于细小血管的显示更清晰和丰富,对于颅内病变VR可以很好的显示空间定位和走行方向,mip、mpR、CVp及血管拉直重建则可以显示血管壁钙化、软斑块及其狭窄程度。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形态、走行,并对病变的位置、大小及邻近关系进行评价。

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⑴颅内动脉瘤:动脉瘤(aneurysm,an)是动脉壁的某一部分因病变而向外突出形成永久性的扩张,可以是管壁的先天性缺陷所致,也可以是获得性的,其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可高达50%。Cta对于显示动脉瘤的优点体现在:①能够很快的获得数据;②能够提供更为完整的解剖信息,比如动脉瘤的邻近结构及其关系,瘤体与瘤颈的关系、瘤壁的钙化及瘤腔内的血栓;③能够快速、准确地为临床制定手术计划提供优质图像;④Cta检查几乎没有危险,而且患者基本上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对于大小为4mm或者不足4mm的动脉瘤,Cta的敏感性比传统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subtrationangiography,DSa)要高,其特异性与DSa相同(图1)。⑵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属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发育异常,其中以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脑静脉畸形(venousmalformation,Vm)多见(图2)。Cta能清楚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Vm的扩张静脉及静脉性血管瘤,并能清楚显示其空间关系以及病灶的毗邻结构,为预测动静脉畸形或脑静脉畸形出血的可能性提供重要信息。⑶头颈部血管狭窄及闭塞性病变:颅内动脉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是引起脑缺血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早期诊断和治疗。Cta具有:①血管成像范围广,能很容易完成头颈部联合成像。②可同时显示血管及其相邻骨结构及其关系。③可同时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特别是在颈动脉Cta,64层螺旋Ct0.625mm层厚的原始图像能清晰显示血管腔和血管壁的细微改变,从这个角度讲它比DSa更具优越性,可以根据血管腔面积改变评价狭窄程度和根据Ct值评价硬化斑块特性,使诊断更准确。⑷血管变异:Cta可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的各种先天变异,如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或发育不良而由对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一侧或两侧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或发育不良而由同侧后交通支直接延续p2段等。

头颈部血管Ct成像的临床意义:由于DSa分辨率高,一直被视为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性检查,其费用高,费时多,患者及医生接受的X线剂量大,不能显示管壁病变、周围组织病变及周围关系无法准确显示,且有一定风险。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也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方面得到了应用,但是检查时间长,空间分辨率较低且禁忌证相对较多限制了mRa的运用。多普勒超声(Dopplerultrasound)也被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但其准确性明显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而且只能显示大血管的病变。对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Cta有望在诊断方面取代DSa,并在预防、治疗方面的选择,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方面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其作为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与DSa及mRa可以联合应用互补优缺点,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79-87.

2张龙江,包颜明,杨亚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12:34-53.

3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23-137.

4田超.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临床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9,13(1):34-36.

5俞同福,王德杭,吴飞云,等.Cta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6,32(5):425-426.

6陈家荣,俞同福,李梅.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

脑动静脉畸形篇10

关键词年轻人脑出血病因危险因素干预

年轻人脑出血的病因种类很多,诊断存在诸多困难。近5年来收治年轻人脑出血患者52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年轻人脑出血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4~45岁,平均37.9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和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26例(50%),高甘油三酯血症17例(32.6%),吸烟10例(19.2%),饮酒8例(15.4%),高胆固醇血症7例(14.6%),高血压病家族史11例(21.6%),卒中家族史7例(13.5%),糖尿病4例(7.7%),同时伴有≥2个危险因素12例(23.1%)。

发病原因:高血压病26例(50.0%),动静脉畸形7例(13.5%),动脉瘤4例(7.7%),脑胶质瘤1例(1.9%),鼻咽瘤脑转移1例(1.9%),肺癌脑转移1例(1.9%),原因不明12例(23.1%)。

临床表现:活动状态下起病40例(76.9%),亚急性或静止状态下起病12例(23.1%)。头痛48例(92.3%),呕吐10例(19.2%),意识障碍11例(21.2%),偏瘫26例(50.0%),偏盲2例(3.8%),共济失调3例(5.8%),交叉性瘫痪2例(3.8%),四肢瘫痪1例(1.9%),脑膜刺激征9例(17.3%),尿失禁10例(19.2%),病理反射22例(42.3%),抽搐9例(17.3%)。

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3例(44.2%),脑叶出血11例(21.2%),丘脑出血6例(11.5%),小脑出血4例(7.7%),脑干出血3例(5.8%),脑室出血2例(11.2%),多灶性脑出血(2个或2个以上出血灶)3例(5.8%)。高血压患者以基底节出血为主,脑血管畸形以脑叶出血为主。

脑血管造影(DSa)检查:10例行DSa检查,其中动静脉畸形5例,动脉瘤1例,动脉硬化1例,3例未发现明显异常。

结果

本组内科保守治疗30例,外科手术(手术主要为出血部位血肿清除)治疗22例,其中3例同时切除脑血管畸形病灶。本组死亡10例,其中手术死亡6例,非手术死亡4例。随访痊愈(能从事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无神经功能缺损)20例,生活自理,神经功能部分缺损12例,生活不能自理3例,失访17例。

讨论

年轻人脑出血是引起年轻人死亡和致残的原因之一,已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年轻人脑出血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对防治该病有重要意义。

病因分析:本组资料中年轻人脑出血的病因以高血压病为主26例(50.0%),脑血管畸形7例(13.5%),瘤卒中5例(9.6%),与张春玲报道[2]的一致,本组资料中高血压病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这也反映了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脑血管畸形的检出可能与患者接受DSa检查少有关,本组资料仅有10例作DSa检查,检出脑血管畸形5例,3例未见异常,不排除微动脉瘤或微小动静脉畸形可能。原发性脑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或淀粉样血管病作用下发生,继发性脑出血则与血管畸形、肿瘤和凝血障碍有关[3]。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46例(88.5%),亚急性或静止状态起病6例(11.5%)。高血压脑出血多起病急,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基底节、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脑血管畸形以癫痫样发作、颅内高压、卒中样表现、意识障碍为主。症状、体征及意识障碍程度也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出血部位:本组资料显示年轻人高血压病脑出血的部位以基底节为主,其次为脑叶。而动静脉畸形出血部位以脑叶为主,这与张志强等报道的一致[4]。从原因上看,高血压病脑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多见,动静脉畸形的出血部位以脑叶多见。病因与出血部位联系对临床诊断有一定意义。

危险因素:本组资料显示高血压仍为年轻人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病有年轻化趋势,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对此普遍不够重视,得到正确治疗的极少[5]。未能持续控制血压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是持续药物治疗的2倍,其次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饮酒、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病及卒中家族史、糖尿病、绝经等。

干预:年轻人脑出血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中一些是可以干预的。定期作体格检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监测管理血压、血脂、血糖,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减少年轻人脑出血的发病率,保证年轻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张春玲,徐忠宝.年轻人脑出血50例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6(5):219-221.

3陈志,邢学民.脑出血治疗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4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