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纤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09:32

粘胶纤维篇1

1、粘胶纤维夏天穿着一般都是不会热的。

2、粘胶纤维简称粘纤,又名黏胶丝,是人造纤维的一种,它吸湿性比较好,同时也容易染色,不起静电,是非常好的纺织材料,市面上有很多衣服都含有粘胶纤维,受到人们的欢迎。

3、用粘胶纤维制成的夏服,一般来说穿着之后都是不会很热的,因为它吸湿性比较好,能够吸收因温度过高而排出的汗液,穿起来更舒适,且粘胶纤维的透气性也比较好,不会太过闷热,还能减少汗液滋生,所以说夏天穿是再合适不过的。

(来源:文章屋网)

粘胶纤维篇2

本文对粘胶、竹纤维及醋酸长丝三种纤维的特性及功能进行分析,充分运用三种纤维的优点,采用合适的混纺比例,研制粘胶/竹纤维/醋酸长丝混纺纱的主要工艺路线和技术指标,并对该混纺纱的质量,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为增加针织产品的品种提供了原料保障。

关键词:新型纤维;混纺纱;研制开发

1原料特性及功能

1.1粘胶纤维特性及功能

生产中,我们常选用粘胶长丝为原料。粘纤有棉的本质、丝的品质,是地道的生态纤维,源于天然而优于天然。它是用棉短绒等作为原料优化处理得来的,粘纤中无含氯物质,灰分的含量为微量,纤维素含量在99.5%以上,脂肪和蜡质占0.2%~0.3%,较棉纤维本质更纯正。粘胶纤维标准平衡回潮率为12%~14%,最符合人体皮肤含湿的要求,且具有超强的抗静电性能,不会产生附着在身体上的感觉,因而十分滑爽,这是其他纤维所无法比拟的[1]。

1.2竹纤维的特性及功能

在所有天然纤维中,竹纤维的吸放湿性及透气性是最好的,在温度为36?C、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竹纤维的回潮率超过45%,透气性比棉强3~5倍,被美誉为“会呼吸的生态纤维”。竹纤维具有抗菌性和保健性的特殊性能。竹纤维中含有一种名为“竹琨”的抗菌物质,具有天然抗菌、防螨、防臭的药物特性,其抗紫外线性也极其优良,紫外线穿透率为0.6%。此外,竹纤维是一种可降解的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功能性绿色纤维。

但在织造过程中,由于竹纤维易吸湿、湿伸长大以及塑性变形大的特点,极易脆断。成衣制造中100%的竹纤维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缩水性问题,手感与悬垂性也有待改善[2]。

1.3醋酸纤维的特性及功能

醋酸长丝在化学纤维中最酷似真丝,光泽优雅、染色鲜艳、染色牢度强,手感柔软滑爽、质地轻,回潮率低、弹性好、不易起皱,具有良好的悬垂性、热塑性、尺寸稳定性,可以广泛地用来做服装里子料、闲暇装、睡衣、内衣等。

醋酸纤维在湿态下的强度损失较大,剩余强度约为干强的70%,和粘胶的湿态强度差不多。因此,在醋酸纤维拉伸和湿加工时一定要采取温和的方式。但是醋酸纤维的断裂伸长和粘胶相比要高,湿态下伸长更大,因此,弹性相对较好,类似于蚕丝、羊毛。醋酸纤维沸水收缩率较低,但是高温处理会对纤维的强力和光泽等性能造成影响,因此温度不宜超过85℃。

2混纺纱的研发

本文尝试开发支数为60/3nm的针织纱,混纺比例为:粘胶纤维33%;竹纤维33%;醋酸长丝34%。

2.1主要工艺路线

混条—头针—二针—三针—四针—粗纱—细纱—络筒—并纱—倍捻—绞杀—染色—倒绞—织片—检验。

2.2主要技术指标

混纺纱主要指标见表1。

表1中物理指标除细节较高、毛粒偏多以外,其余均达到质量计划目标和要求;从织片结果来看,条干不匀率为一等;纱线综合质量指标评等为一等品,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2.3成本预算

粘胶纤维成本=原料单价×混纺比例×投入数量=20×33%×20=132元;

竹纤维成本=原料单价×混纺比例×投入数量=40×33%×20=264元;

醋酸长丝成本=原料单价×混纺比例×投入数量=36×34%×20=244.8元;

纺纱制成率=产出数量÷投入数量=54.6÷60=91%;

纺纱费用=每公斤纺纱费用×产出数量=35×54.6=1911元;

费用合计=原料成本+纺纱费用=(132+264+244.8)+1911=2551.8元;

纱线成本=费用合计÷产出数量=2551.8÷54.6=46.7元/公斤。

注:1)成本预算数据中,重量为公定重量,价格均为无税价。2)纺纱费用是以公司考核车间的产量工资折算工人平均小时工资,乘以新产品占用的生产时间,来计算新产品开发的生产费用。3)纱线成本仅以本白色为准。

3结论

此次研发的60/3nm粘胶/竹纤维/醋酸长丝混纺纱,条干均匀,纱疵少,手感光滑、透气。长短纤维结合纺纱,可以充分发挥粘胶纤维、竹纤维的光泽亮丽、手感滑爽、透气性好等优良特性;加入醋酸长丝可以使纱线更加光洁,并增加织物的抗起球性能。用其加工的成衣服用性和悬垂性十分出色,提升了产品品质、产品档次、产品的附加值。适合于加工春、夏季针织产品和精纺薄型面料。

参考文献:

[1]马顺彬,吴佩云.竹浆纤维与粘胶纤维的鉴别与测定[J].毛纺科技,2010,(1):38.

粘胶纤维篇3

关键词:粘胶纤维;溶剂萃取;气浮法;废水;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粘胶纤维生产所产生废水的处理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粘胶纤维是湿法纺丝成形,纺丝用的凝固浴中含有ZnS04,因此废水中含有大量的Zn2+,这种含锌较高的废水排放到水体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国家规定农田灌溉用水,含锌量的允许极限为不超过5mg/L。在水体中如锌的浓度高于lomg/L,则对鱼类及作为鱼类饲料的浮游生物的都存都将有致命的影响;而采用一次沉淀,形成的含锌污泥,则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国内外在粘胶纤维生产废水处理中把锌的回收作为重点。归纳其方法大致可分为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高效气浮法等。

本文针对粘胶纤维废水CoD难以处理达标的问题,根据实际粘胶纤维废水排放的特点,采用不同比例废水相互混合再分别酸碱中和沉淀的方式,研究以废治废处理的效果及其对后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后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的效果。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改造提供了技术依据,也为同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一、实验材料

1、实验废水及水质

实验废水取自山东某人造纤维加工企业实际排放的粘胶纤维废水,主要由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黑液、漂白水四种高浓度废水组成,具体水质见表1:

表1四种原水水质测定结果

二、检测方法

(一)沉淀法

1、二次沉淀法

采用石灰一苛性钠二次沉淀法是把石灰加入废水中,调节pH值约为6,生成CaS04沉降。上层清液再用苛性钠处理,使pH位升至10,以沉淀Zn(oH)2,经洗涤的Zn(oH)2纯度可达99%,能在生产上回用。

最有代表性的二次沉淀法是美国恩径卜司的恩卡法。第一步是用石灰来进行中和,然后将溶液澄清,使所有不溶物(主要含CaSo4)沉下来,再用苛性钠对这种比较纯的溶液进行锌的中和沉淀,使Zn(oH)2沉淀的最佳值pH为9.5-10。这种沉淀作用虽然同样以金属氢氧化物的形式进行,但恩卡法能得到一种新型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紧密污泥,很容易通过洗涤来除去或减少可溶性盐并且可以进行离心分离,成为固体物质贮存或作化学品再用。其流程如图一。

据介绍,废水中锌的回收率可达95%,Zn(oH)2在沉淀反应中的浓度为5-7%,经分离后的Zn(oH)2浓度可超过10%,呈固态,排放出的水可以回用于生产。

2、硫化锌沉淀法

利用废水中的Zn2+与S2-生成ZnS沉淀而除去锌,然后再对ZnS沉淀回收锌。国内专家研究出一种新方法,采用含锌酸性废水、碱性废水中和预处理后再通人含CS2和H2S的废气,在一定的pH值下生成ZnS沉淀而除去Zn2+,剩余的CS2和H2S的气体随同残留的废水中的CS2和H2S一起用铁一碱溶液吸收H2S,余下的CS2再进人回收装置。该法设备简易、操作方便、产生污泥量较小,而且可达到废气和废水综合治理的效果。

有化纤厂曾有用硫化锌法对二浴含锌废水进行处理,主要利用废碱液吸收酸站排出的废气中的H2S,生成na2S,用na2S与废水中的Zn2+作用生成ZnS沉淀,但由于沉淀粒子细,

一般过滤介质不能完全把它从废水中除去。后采用ZnS04:natS=1:1.5-3.0、调废水pH=2时,则产生的ZnS沉淀多,粒子大而密实,沉降快,滤出水清晰,再经曝气脱除H2S和过滤除去单质硫后排放或回用。滤器内的ZnS可用浓度为6n以上的H2S04溶解,得ZnS04回用。放出的H2S用naoH吸收生成nat2S再回用于处理废水。该法可在较低pH值下生成沉淀,回收ZnS04纯度较高,经济效益好,其工艺流程如图二。

(二)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的实质是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它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离子交换树脂是由交联结构的高分子骨架与能离解的活性基团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不融、不溶性高分子电解质。它能与水中带有同种电荷的离子进行可逆的置换反应,在提取酸性废水的ZnS04过程中,废水中Zn2十与树脂上的na十或H十进行交换,Zn2+被交换到树脂活性基团上,而na+或H十被置换到废水中,从而达到净化废水,回收ZnS04的目的。

其交换过程反应式如下:

2R(-S03)na+ZnS04-->R(-S03)2Zn+na2S04

或2R(-S03)H+ZnS04-->R(-S03)2Zn+H2S04

以上海第五化纤厂为例:采用弱酸性阳离子树脂,交换前,用1n的naoH把树脂的活性基团(-CooH)从H+型转为na+型,酸性废水经中和、过滤后进人树脂层交换,净化后的无锌废水(含na2S04)供水站用作磺化煤再生剂,失效树脂用凝固浴作再生剂再生,因为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含锌废水中的阳离子的吸附顺序为H+>Fe3+>Ca2十>mg2+>Zn2+>na+,故H+能排挤树脂上的Zn2+而达到更生目的,换下的Zn2+再回凝固浴使用。其流程如图三。

(三)溶剂萃取法

用萃取法从废水中提取锌是根据某种污染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溶解度或分配比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污染物和净化废水的目的,在纺丝二浴废水中主要是提取污染物Zn2+。大多采用有机磷化合物(p2o4以Ha表示)作为萃取剂。

溶剂萃取法回收纺丝二浴废水中Zn2+包括萃取、反萃取两个连续过程,它们都是先使有机相与水相混合传质,然后澄清分相。

锌萃取就是萃取剂从水分相(二浴)中提取锌的过程。即将水相中Zn2+转移到有机相中。在酸性体系中反应达平衡时锌萃取的反应可表示为:

k

式中:(a)(o)分别表示水相及有机相,k为表现平衡常数。

由上式可知,水相中Zn2+取代了(Ha)2中的一个H十,而成[Zn(Ha2)2络合物。

随着萃取过程的进行,水相中Zn2+不断减少,有机相中〔Zn(Ha2)2〕不断增多,从而达到净化水之目的。

反萃取过程就是萃取剂经萃取后,有机相中[Zn(Ha2)2〕含量较大,需要用反萃能力比较强的反萃液将有机相中的锌转移到反萃液中。反萃液中锌可直接回用于生产,从而也净化了有机相,使之重复使用。

有机相中[Zn(Ha2)2〕络合物在硫酸或盐酸溶液中均可将锌反萃下来,根据生产中所用化学物质是ZnS04,因此采用H2So4;作为反萃液。

萃取剂在萃取过程中也萃取了水相中干扰离子(Fe3+),同时Fe3+又可被从H2S04反萃液反萃下来,为保证反萃液中ZnS04的纯度,需定期除掉有机相中Fe3+,因高浓盐酸对有机相中Fe3+反萃能方较强,故采用HCl反萃液来净化有机相。

以处理纺丝二浴含锌废水为例:二浴废水经吹脱、冷却、过滤等预处理,直接作为料液进行八级逆流萃取,萃取后的有机相进行二级反萃取,流回p2o4地槽重复,萃取后的水相经除油器后排放;用HC1除去有机相,中的Fe3+;萃取液经多次循环反萃后,反萃液内ZnS04浓度不断增高,达到一定浓度时,用泵将接近饱和的反萃液打到ZnS04贮槽,然后定量送给酸站,供配纺丝浴使用。

(四)高效气浮法

高效气浮法的原理是用3-5个大气压把空气充人水中形成溶气水,溶气水里有微小气泡从而能把废水中的微小颗粒带上水面。高效气浮法比普通气浮法有明显的改进,关键在于它解决了水气平衡问题,使微小气泡溶于水,从而大大增加了气浮效率,提高了去除率。高效气浮法可在pH=8-9条件下用微气泡的浮力把分散的Zn(oH)2颗粒带上水面,通过刮板把浮渣清理到特定的回收池进行酸化回收。据该项目的研究人员介绍,高效气浮法的效果可与滤纸过滤相当。

上述四种回收方法不仅可以使锌得到重复利用,还可避免Zn2+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来看,目前新出现的微锌纺丝和无锌纺丝工艺技术更能从根本上解决Zn2+的污染间题,为保护环境和粘胶纤维无害化生产将起到革命性作用。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追求舒适、保健、自然与环保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差别化纤维应运而生,为纺织品服装的多样化、功能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粘胶纤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正呈现出生产过程生态化、产品复合化与功能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朱凤芝,李杰,李鸯,徐延生.粘胶纤维废水的处理研究[J].广东化工,2014,02.

粘胶纤维篇4

[关键词]难治性气胸;电视胸腔镜手术;纤维蛋白胶;奈维网

[中图分类号]R5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5(a)-0051-02

难治性气胸,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胸膜瘘等肺部疾病导致的肺实质弹性较差以及肺破口较大的气胸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1],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肺功能损伤大、恢复慢,采用电视胸腔镜下切除病变肺组织或直接缝合后创面加纤维蛋白胶喷涂粘合奈维网较单纯缝合具有损伤小、留置胸管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复发率低、临床疗效明显的优点[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2009年2月~2012年3月治疗难治性气胸62例,均为经胸腔闭式引流或持续负压吸引超过15d后破口仍未闭合,肺未能复张,或肺复张后试停止引流但又漏气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治疗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38.1±2.8)岁。气胸持续14~37d,平均(18.1±2.4)d。左侧气胸13例,右侧气胸19例。平均肺组织压缩(58.0±12.4)%,其中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复发性气胸8例。电视胸腔镜探查发现,6例为胸膜粘连严重,呈“致密胸”改变;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8±3.3)岁。气胸持续16~36d,平均(17.7±2.9)d,左侧气胸14例,右侧气胸16例。平均肺组织压缩(56.1±14.0)%,其中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复发性气胸6例。开胸探查发现5例为胸膜粘连严重,呈“致密胸”改变。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治疗组患者取侧卧位,静脉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治疗组取患侧腋中线第6或7肋间1.5~2.0cm切口为置镜孔,如发现胸壁粘连,可手指钝性分离后再以卵圆钳带小纱布块进一步将粘连分离,之后进镜仔细观察腔内情况。再直视下分别经其它两个操作孔将微创操作器械置入,将腔内粘连使用电刀继续分离,充分游离病变肺叶,使用电刀或切割缝合器将坏死组织和肺大疱切除,然后注入灭菌0.9%naCl溶液后鼓肺检查气胸部位,较大的漏气口需予以缝合,较小的漏气口则电凝凝结,如为脏层胸膜广泛漏气则直接缝合或电凝予以凝结。吸痰后将肺鼓至半复张状态,干纱布拭净创面液体和血液,待创面干燥后使肺膨胀,在肺中度膨胀情况下(气道压力10~15cmH2o),创面可直接用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产纤维蛋白胶喷涂,纤维蛋白胶的使用量需据创面大小及肺组织毁损程度决定,喷涂时不宜喷涂太厚,均匀喷涂,将预先剪好之奈维网(可吸收性聚乙醇酸修补材料-广州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整粘贴于创面上,如为多个分散小创面则分开粘贴,贴好后再往奈维网上喷涂一遍纤维蛋白胶,待生物胶凝固后鼓肺测试(气道压力一般不高于25cmH2o),检查无漏气后,置镜放置引流管接闭式引流,缝合各操作穿刺孔。

对照组选择开胸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所有患者均行脓胸清理+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常规选择经肋间进胸,将壁层纤维板切开后清理脓腔,然后持吸引器吸净脓液,之后“十”字切口切开脏层纤维板至脏层胸膜,彻底剥除脏层胸膜纤维板,同时将肺裂口修补。

1.3随诊

使用电话及门诊随诊4~12个月。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67.4±27.1)mL,患侧肺均完全复张,无一例术中转开胸手术。其中,15例术后1~2d复张,17例术后3~4d复张。术后经胸腔闭式引流持续2~6d,平均(3.9±1.2)d,术后引流量(188.7±48.9)mL。术后无出血、肺水肿、肺漏气及其他并发症,无一例再次开胸。术后第6天复查胸片证实患肺完全复张。住院时间5~15d,平均(9.3±2.5)d。随访4~12个月无复发。

对照组手术术中出血量(112.5±50.7)mL。术后患肺基本复张。其中术后4d内复张4例,5~8d完全复张6例。术后闭式引流持续5~16d,平均(9.3±3.0)d,术后引流量(396.0±121.6)mL。未见出血并发症,但1例“致密胸”患者术后第9天仍持续漏气,于电视胸腔镜下纤维蛋白胶粘合奈维网治疗,二次术后12d痊愈出院。住院12~25d,平均(17.2±4.6)d。术后4~12个月随访胸片,另1例“致密胸”患者术后第6个月再次复发引流。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可见治疗组出血量少、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3讨论

作为难治性气胸,气胸迁延不愈及术后复发一直困扰着临床一线医师,其病因通常为肺组织感染后肺实质弹性减退和(或)肺的复张为胸壁粘连所限制,从而使破口持续漏气[3]。本文62例患者气胸迁延不愈的原因术中查明分别为肺大疱破口较大、胸壁粘连、脏层胸膜增厚、感染后肺实质弹性减退、支气管胸膜瘘和肺结核。治疗难治性气胸,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通常无效,复发率高。而开胸手术则有着创伤大、肺功能损害明显、复发率较高等缺陷[4]。

奈维网未面世之前,国内外针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所致弹性差的脆弱肺组织缩缝后对肺功能损伤大和缝合后针眼漏气以及脏层胸膜缺损大、广泛漏气等难题采用胸膜固定、纤维蛋白胶喷涂创面或喷涂后贴附非吸收性垫片的方法来防止术后病变肺漏气、缩短术后引流时间,保护肺功能以及减轻患者痛苦,收到良好效果。但常有术后疼痛、发热、复发率高、非吸收性垫片引起感染、移位以及肉芽组织形成等并发症[5]。

近年来电视胸腔镜微创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的常规手段,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6]。本院在电视胸腔镜下缝合病变肺组织漏口后在创面喷涂纤维蛋白胶粘合奈维网,治疗难治性气胸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无效、复发、脏层胸膜增厚、广泛肺大疱、因肺部感染所致肺实质弹性减退及因肺结核形成的支气管胸膜瘘等,采用电视胸腔镜下电刀或切割缝合器切除无功能肺组织后喷涂纤维蛋白胶粘合奈维网,效果十分明显[7],远比单纯缝合或灼烧创面效果为佳。同时,可吸收性奈维网对纤维蛋白胶亲和性、渗透性良好,术中粘合牢靠;生物相容性优良,术后14~15周后可完全吸收,可有效防止术后感染、移位以及肉芽组织形成等并发症,而且超薄型奈维厚度仅为0.15mm,伸展性良好,在肺组织凹凸不平的地方也能够整齐、牢靠的贴附[8]。

相对常规开胸手术,采用电视胸腔镜下纤维蛋白胶喷涂粘合奈维网,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缩短明显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胸外伤出血量大、肺组织严重或广泛毁损、结核活动期、脓胸的患者应列为相对禁忌,手术时完全松解胸壁粘连、充分游离病变肺叶及分散、平整粘贴奈维网(预先剪为无角椭圆形或类圆形)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建广,陈勇兵,杨文涛,等.腋下直切口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6):1004.

[2]罗强.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脓胸临床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0(17):1348-1349.

[3]高平,陈正贤,郭纪全.经内科胸腔镜滑石粉粘连治疗难治性气胸[J].中华内科杂志.2010,17(7):779-782.

[4]邵松海,马治欣,陈颖华,等.电视胸腔镜在脓胸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11):849.

[5]钟敏华,厉银平,谢志斌,等.胸腔镜介入治疗难治性气胸32例的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4):193-195.

[6]GustensenJ,mcCormackRJm.thesurgicalmanagementofbullousemphysema[J].thoraclcCardiovasc.Surg,2008,66(17):920-925.

[7]彭清臻,厉银平,谢志斌,等.胸腔镜直视下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自发性气胸15例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1):40-41.

粘胶纤维篇5

thephysical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ordinaryviscosefiberandsomekindsofotherregeneratedcellulosefibers,suchasbamboocharcoalviscosefiber,anionviscosefiber,aloeviscosefibersandmodalfiberhavebeenstudiedinthispaper.theresultsshowthatthereisabigrelationshipbetweenphysicalandmechanicalpropertiesandexternalcharacteristicsofthefibers,forexample,theshape,crystallinity,mechanicalproperties,moisturecontentandwickeffecthaveobviousinfluenceonfibercharacteristics.

近年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负离子粘胶纤维、芦荟粘胶纤维、珍珠粘胶纤维等新一代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但目前对它们性能方面的评价较少,为了使这些新型再生纤维更好地应用于生产,本文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比较。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

实验中所用纤维的规格见表1。

1.2 实验仪器

VHX-600数码显微镜、JSm-6360LV扫描电子显微镜、Rigaku/Dmax2B型X衍射仪、instrong强力测试仪。

1.3 实验方法

1.3.1 纤维形态结构测试

用VHX-600数码显微镜、JSm-6360LV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几何形态。

1.3.2 纤维结晶结构测试

用Rigaku/Dmax2BX衍射仪测定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晶结构。测试条件:反射法,CuKα靶,电压40kV,电流150ma,扫描速度5°/min,扫描范围5°~40°,结晶度采用分峰法计算获得。

1.3.3 纤维强伸度测试

用instrong强力测试仪测试各种纤维的强伸度。测试条件:t=25℃;Φ=65%;上下钳口隔距10mm,下钳口下降速度5mm/min。

1.3.4 回潮率测试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5%,用Ja2003型电子天平先称取各种纤维的湿重,试样克重:2g,放入Y802型恒温烘箱中烘1h后,测试干重。

1.3.5 芯吸效应测试

采用重铬酸钾与水调节溶液后放在250mL的烧杯里,把每种纤维各数30根加上同样的捻度分别固定好放在溶液里,等待15min后,量取爬升高度,从纤维与溶液水平开始到爬升的最后点之间的距离。分析各种纤维的芯吸效应。

2 结果与讨论

2.1 纤维的几何形态

从图1来看,横截面方面,功能性粘胶纤维结构较普通粘胶纤维密;其中芦荟粘胶纤维和珍珠粘胶纤维结构最密;modal纤维呈不规则圆形且结构密,粘胶纤维呈锯齿形,结构松散之间有缝隙。

表面形态方面,除modal纤维外,其他纤维表面都有沟槽,大部分都发亮,只有竹炭粘胶纤维表面发暗这是由于功能性材料特性所致;所有纤维表面都比较光滑。

2.2 纤维的结晶度

从图2可以看出,所有纤维的结晶结构都属于纤维素Ⅱ晶型,衍射峰出现在12°、20°和25°,黑竹炭、负离子、芦荟、珍珠这4种粘胶纤维曲线的峰都相对比较高,而且都比普通粘胶纤维的峰高,这是由于这4种粘胶纤维的制取是在粘胶纤维的基础上添加了其他纤维颗粒及微粉,添加成分诱导结晶,比普通粘胶纤维的结晶度、强度高。通过衍射图对比可以看出,珍珠粘胶纤维的结晶度最高,其次是芦荟粘胶纤维,竹炭粘胶纤维和负离子粘胶纤维相近,兰精modal纤维的峰值略高于粘胶纤维,台湾modal纤维的峰值最低,也低于普通粘胶纤维。

2.3 纤维的强度

从表2数据可知,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竹炭、负离子、芦荟、珍珠粘胶纤维的干强和湿强均有提高,且断裂伸长率也小幅增大,其湾modal纤维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功均最大。

如表2所示,竹炭粘胶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在常温干态下,其断裂强度是普通粘胶纤维的1.16倍;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均为普通粘胶纤维的60.5%;断裂功约为普通粘胶纤维的66.7%。经湿处理后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功均较常温干态时低,分别为常温干态时的87.1%、53.5%和76.9%,断裂伸长率为常温干态的1倍。在常温湿态下,断裂强度为粘胶纤维的1.29倍;断裂伸长为粘胶纤维的66.9%;初始模量为粘胶纤维的1.03倍;断裂功为粘胶纤维的76.9%。

在常温干态下,负离子粘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粘胶纤维的1.14倍;断裂伸长率为粘胶纤维的71.8%;初始模量为粘胶纤维的64.7%;断裂功为粘胶纤维的74.4%。经湿处理后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功均较常温干态低,分别为常温干态时的90.9%、58.4%、86.2%,断裂伸长率略高于常温干态,为常温干态的1.01倍。常温湿态下,断裂强度为粘胶纤维的1.32倍,断裂伸长率为粘胶纤维的76.1%,初始模量为粘胶纤维的1.2倍;断裂功为粘胶纤维的96.2%。

在常温干态下,芦荟粘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粘胶纤维的1.24倍;断裂伸长率为粘胶纤维的71.5%;初始模量为粘胶纤维的90.3%;断裂功为粘胶纤维的84.6%。经湿处理后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功均较常温干态低,分别为常温干态时的82%、97.5%、82.2%、41.9%、69.7%。常温湿态下,断裂强度为粘胶纤维的1.29倍,断裂伸长率为粘胶纤维的73.2%;初始模量为粘胶纤维的1.2倍;断裂功为粘胶纤维的88.5%。

在常温干态下,珍珠粘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粘胶纤维的1.08倍,断裂伸长率为粘胶纤维的49.4%;初始模量为粘胶纤维的84.9%;断裂功为粘胶纤维的73.1%。经湿处理后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功均较常温干态低,分别为98.2%、77.4%、44.1%、68.4%。

在常温湿态下,珍珠粘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粘胶纤维的1.06倍,断裂伸长率为粘胶纤维的51%;初始模量为粘胶纤维的1.19倍;断裂功低于粘胶纤维,为粘胶纤维的50%。

在常温干态下,兰精modal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功均较台湾modal纤维低,分别为后者的84%、89.5%、96.6%、72.5%。经湿处理后,兰精modal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功均较常温时低,分别为后者的89.1%、75.7%、51.8%、62.1%。台湾modal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功均较常温干态低,分别为后者的88.6%、89.5%、79.4%、75%。

在常温湿态下,兰精modal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功均较台湾modal纤维的低,分别为后者的84.5%、75.7%、67.2%、60%。

2.4 回潮率测试

回潮率为水分与干重的比率。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测试结果表明,竹炭粘胶纤维、负离子粘胶纤维、芦荟粘胶纤维、珍珠粘胶纤维的回潮率都比粘胶纤维的高,虽然均属再生纤维素纤维,但其结构不同,功能性纤维通过添加功能材料后的纤维由于比表面积增大,导致它们的回潮率比普通粘胶纤维大。

2.5 芯吸效应

测试结果见表4。可见,普通粘胶纤维由于结晶度低所以芯吸效应好于大部分功能性粘胶纤维,只有竹炭粘胶纤维的表面为微孔结构故吸湿性较普通粘胶好,导湿性能也较普通粘胶纤维的好,modal纤维由于结晶度高、取向度高、没有孔隙和凹槽,所以吸湿、导湿性较差。

3 结论

(1)从纤维的形态上,除modal纤维外,其他纤维表面都有沟槽,除竹炭粘胶纤维外大部分纤维表面都发亮,功能性粘胶纤维结构较普通粘胶纤维密;所有纤维表面都比较光滑。

(2)从结晶对来看,普通粘胶最低,modal纤维也不高,而添加其他纤维颗粒及微粉的粘胶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是添加的材料诱导了结晶。

粘胶纤维篇6

关键词: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环氧树脂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开滦集团范各庄矿业分公司选煤厂浮选系统技术改造工程根据选煤工艺在主洗车间六层更换8台浮选机,每台浮选机及内部介质与原来相比增重20吨,需要对原有混凝土框架梁及次梁进行补强加固。主洗车间共八层,设计建造于1981年,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复合材料:碳纤维布FtS—C1—30,底层树脂Fp,找平材料Fe,浸渍树脂FR。粘结材料:建筑结构胶为环氧树脂胶粘剂。

混凝土结构加固中常用的纤维材料有: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碳纤维这种复合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完全呈线弹性特点,没有塑性区域和屈服点,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良好的物理性能适合于进行混凝土结构加固。碳纤维布弹性模量是2.3mpa,抗拉强度为3500mpa左右。环氧树脂胶粘剂能将碳纤维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三、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前应对补强加固框架梁该楼层上部的生产设备进行拆除卸荷。

3.1施工工序:施工准备—卸荷—混凝土构件表面处理—制涂底层树脂—制涂整平胶料对不平整处进行找平处理—制涂浸渍树脂—粘贴碳纤维布—表面防护。

3.2基层处理

混凝土表面抹灰层、涂料、油污等应进行清理剔除,蜂窝、裂缝等劣质部位应在剔除后应用高强修补砂浆进行修复或封闭处理;混凝土构件粘贴面应用角磨机打磨平整;转角要进行倒角处理,打磨成半径不小于20mm的圆弧状;用压缩空气机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灰尘清理干净,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

3.3胶粘剂的配置

环氧树脂胶粘剂适宜在5度至35度的环境温度范围内进行拌合。过低的温度会引起粘度过度和硬化不足,甚至直接影响加固质量。配置胶料应于一小时内用完,底涂胶料每次配置以1—2Kg为宜,整平胶料每次配置以0.5—1Kg为宜,粘结胶料每次配置以1—2Kg为宜。环氧树脂胶粘剂配制应使用电动工具搅拌,将原材料甲乙组份按说明书上不同重量配合比称量准确,分别配置底涂胶料、整平胶料及粘结胶料。

3.4底层树脂及找平材料

底层环氧树脂胶粘剂应通过重复滚压渗入混凝土结构构件表层,厚度不超过0.4mm,并不得漏刷、有流淌、气泡。由底层树脂引起的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必须用角磨机再次打磨平整。如果混凝土表面仍有凹陷部位,就需要用环氧基的找平材料配制整平胶料用刮板进行嵌刮填平修整。

3.5浸渍树脂及粘贴碳纤维布

粘贴碳纤维布前,用剪刀按设计图纸要求剪裁,并分类标识。粘贴时用滚筒或刮板在已找平的表面或碳纤维布上均匀涂抹厚约0.5mm的浸渍树脂薄层。粘贴碳纤维布应在表面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至胶料渗出碳纤维布外表面,以除去气泡,使碳纤维布充分浸润胶料,多层粘贴应重复以上步骤,待纤维表面手指触感干燥方可进行下一层碳纤维布的粘贴。碳纤维布沿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最外层碳纤维布的外表面均匀抹一层粘贴胶料。

3.6表面防护

在碳纤维布外表面涂抹1:2水泥砂浆20mm厚做为表面防护,碳纤维布施工后应养护7d,养护期间内上部不得施加荷载。

四、注意事项:

1、碳纤维材料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和电源。

2、作业人员应佩戴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等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具。

3、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材料片材弯折。

4、建筑结构胶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胶粘剂配置现场应通风良好。

5、碳纤维布加固必须严格按照被补强构件的破坏形态进行合理的设计。碳纤维布使用过多,在最后破坏时会出现脆性破坏,随即混凝土构件突然破坏。相反,则达不到设计要求。

6、碳纤维布粘贴出现小面积空鼓时,采用针管注胶方法修补;面积过大时,应将空鼓部分切除,重新粘贴碳纤维布。

五、结束语

碳纤维布加固是碳纤维新型材料在建筑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的见证。它的施工工艺简单,轻便快捷,充分利用了碳纤维的质量轻、片材薄、抗拉力强、耐腐蚀等特点,基本不增加结构自重,不需定期维护,经济耐用。

参考文献:

1.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2003

粘胶纤维篇7

本文通过将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高亲水性涤纶纤维共混,制备出了高亲水性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研究了不同纤维配比条件下的水刺非织造布的孔隙率、力学性能、透湿性能和亲水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粘胶纤维,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亲水性能大大改善,但当粘胶含量大于10%时,随着粘胶含量的增加,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高亲水性涤纶纤维的加入,能够有效防止粘胶/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下降,同时赋予了产品良好的亲水性能。

关键词:水刺非织造布;高亲水性涤纶;粘胶;性能

1引言

水刺技术的加工特点是无环境污染、不损伤纤维、产品无粘合剂、不起毛、不掉毛、不含其他杂质等,其产品具有优良的悬垂性、吸湿、柔软、强度高、表观及手感好等特点,卫生、可靠[1]。所有这些特点决定了水刺产品适合应用于卫生材料方面,如伤口敷料、绷带、灭菌包布、手术衣帽、婴儿纸尿裤、湿巾、卫生巾面料等,同时也可用于合成革基布、服装粘合衬、各种包覆材料等[2]。

涤纶纤维由于强度高、变形回复性能好,被广泛应用于水刺法非织造布中。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人们对水刺法非织造布的吸湿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普通涤纶由于吸湿性能差、比电阻高等缺点,不利于成网和水刺固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涤纶水刺非织造布应用领域[3]。本文通过将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高亲水性涤纶纤维混合,制备了一种高亲水性涤纶水刺非织造布,通过合理控制纤维原料的配比,使该产品既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同时赋予其良好的亲水性能。

2试验部分

2.1试验原料

表1列出了试验所用的原料和产地。

表1试验原料

2.2高亲水性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2.1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

图1是水刺生产线流程图。

图1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流程图

2.2.2厚度的测试

采用YG141织物厚度仪量非织造布厚度,加压压力0.5kpa,加压时间10s,加压面积2500mm2,依据FZ/t 60004―1991《非织造布厚度的测定》测试。

2.2.3拉伸性能的测试

取5块尺寸为5cm×30cm的测试样,采用HD026n电子织物强力仪,在标准状态下测非织造布的纵横向拉伸强力,拉伸速度100mm/min,隔距200mm,依据FZ/t60006―1991测试。

2.2.4透湿性的测试

采用蒸发法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箱体温度38℃,相对湿度2%,气流0.5m/s;透湿杯:内径60mm,杯深22 mm;试样直径:70mm,单面测试需3个测试样,依据GB/t12704―2009测试。

3结果与讨论

3.1纤维配比对孔隙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纤维的抗弯刚度越低,纤维越容易缠结。纤维刚度的计算公式[4]:

其中:Rf――纤维抗弯刚度,cn・cm2;

e――纤维抗弯模量,cn・cm2;

i――纤维断面的惯性矩,cm4;

ηf――纤维截面形状的折合系数;

r――纤维的近似半径,cm。

假设水刺力F(p)为集中性力;纤维受力状态为简支梁,见图2,则纤维在F力作用下的弯曲挠度Y为:

式中:F――水刺力,cn;

Rf――抗弯刚度,cn・cm2;

l――跨度,cm。

图2水刺纤维受力示意图

经测试得涤纶的弯曲刚度Rf为5.82×10-4cn・cm,粘胶Rf为2.03×10-4cn・cm,即相同水刺压力下,粘胶纤维比涤纶纤维的弯曲程度要大一倍,可见粘胶纤维更容易发生相互缠结。

图3是粘胶、涤纶、亲水性涤纶三种原料不同配比的水刺非织造布的孔隙率对比。从图中可知,纤维配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刺非织造布的孔隙率,粘胶含量越多,水刺缠结效果越好,纤维之间抱合得越紧密,非织造布的孔隙率就越小。在纯普通涤纶中随着亲水性涤纶含量的增加,水刺非织造布的孔隙率也逐渐减小。由此可见,在相同的水刺压力下,亲水性纤维的含量越多,水刺缠结效果越好,与理论相符。

图3不同纤维原料配比非织造布的孔隙率和

厚度关系曲线(定量:45g/m2)

3.2纤维配比对高亲水性水刺非织造布力学性能分析

表2是不同纤维配比的非织造布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涤纶/粘胶高亲水性水刺非织造布的强力随着粘胶纤维含量的增多而下降,纯粘胶的非织造布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强力都较低。这是由于水刺非织造布的强力主要受纤维本身强力和纤维的缠结状况的影响,粘胶纤维本身强力较低,尤其在湿态强度下下降明显。

当粘胶含量仅为10%时(4#),纯涤纶的非织造布(5#)纵横向强力比涤纶/粘胶混纺的非织造布的低,这是因为涤纶的吸水性较差,所以在水刺时其接受水针的能量不如粘胶,纤维之间的缠结效果较差,因此强力稍低。

在涤纶纤维中加入少量粘胶可降低梳理过程中静电的产生,提高纤网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产品强力。

在普通涤纶非织造布中加入10%高亲水性涤纶后(6#),非织造布的纵横向强力明显增加。高亲水性涤纶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普通涤纶纤维相近,但其回潮率要优于后者,这样有利纤维成网和固结,故其力学性能大大提高[5]。

表2不同纤维配比非织造布拉伸性能测试(定量:45g/m2)

3.3纤维配比对透湿性的影响

图4不同原料配比非织造布的透湿性测试(定量:45g/m2)

从图4中可以看出,纯普通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透湿性能最差。随着粘胶含量的增加,水刺非织造布透湿量也相应增加;在纯涤纶非织造布中加入高亲水性涤纶,也能改善非织造布的透湿性能。纤维原料的亲水性越好,非织造布芯吸效应增大,其透湿性也越好。纯涤纶水刺非织造布其透湿主要通过非织造布孔隙排出,因而透湿性不佳;而涤纶/粘胶/或涤纶/粘胶/高亲水性涤纶混纺的水刺非织造布,除了孔隙排出以外,粘胶纤维和高亲水性涤纶纤维良好的吸湿作用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透湿性能。

4结论

1)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粘胶纤维,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透湿性能大大改善,但当粘胶含量大于10%时,随着粘胶含量的增加,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

2)高亲水涤纶纤维的加入,能够有效防止粘胶/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下降,同时赋予了产品良好的亲水性能。

参考文献:

[1]王远富.浅谈水刺法非织造布的水刺技术及水刺产品[J].山东纺织科技,2007,48(4):43-46.

[2]郭秉臣.非织造布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3]魏家瑞.水刺非织造布专用涤纶短纤维的开发[J].产业用纺织品,2006(5):18-23.

[4]康桂田,王斌.水刺固结原理的研究[J].非织造布,2005(52):21-23.

粘胶纤维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加固技术;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保证房屋安全的大前提下,人们在经济能力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房屋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要求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改造中不断的进行技术的创新,现就房屋建筑工程改造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所用到的几种加固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房屋改造装修墙体拆改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1承重墙不能随意拆改在墙体拆改时,承重墙是不可以随意拆除的,因为这关系到房屋的结构安全。而且如果拆改了承重墙,邻居是有权投诉并要求恢复原状。同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房屋建设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1.2墙体拆改应注意隐蔽工程在房屋改造装修的墙体拆改中除了要遵循以上原则以外,还得注意墙体中的隐蔽工程。一般墙体中都带有电路管线,不要野蛮施工,否则弄断电路的话轻则影响正常使用,重则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在拆之前,也要对电路的改造方向详细考虑。在墙体拆改时也要考虑水路的影响。

二、外包钢加固法的技术要求

2.1材料

2.1.1加固用钢板或型钢应采用Q235和Q345结构钢

(1)所用钢材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材。

(2)焊条的型号应与被焊接钢材的强度相适应;并且满足设计要求。

(3)焊接工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或《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l的规定。

2.1.2结构加固用胶粘剂同下文碳纤维布加固技术要求

2.2外包钢加固法工艺流程

(1)施工准备一(2)脚手架搭设一(3)表面处理(4)密封边缘(5)配胶(6)注胶(或涂胶)一(7)固定及加压一(8)静置养护一(9)质量检测一(10)粘贴钢丝网(11)防腐处理。

2.3加固施工的要点及施工步骤

2.3.1常规粘钢施工要点

粘钢加固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粘结施工质量。粘钢加固施工应严格按上述工艺流程进行,并由专业化施工队伍施工。

2.3.2柱子外包粘钢加固施工步骤

(1)实际测量柱子各细部尺寸。

(2)根据加固设计图纸及柱子实际尺寸,进行材料(钢板和型钢)剪裁。

(3)在地面上将各种钢材焊接起来,形成几个部分。

(4)通过定滑轮将各部分安装在柱子上,通过焊工,将各部分型钢焊接起来,形成加固柱子的框架。

(5)由下而上分别焊接地脚板、加力板、拉劲板。

(6)对需要灌界面胶泥砂浆的部分,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钢板除锈及涂刷界面胶剂。

(7)灌界面胶泥砂浆时,应每焊接一块高50cm钢板就灌浆一次,保证所灌的结构胶泥砂浆密实。

(8)焊接完毕后,对加固的钢结构进行防腐处理。

2.4外包钢施工检验内容

(1)粘钢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呈新混凝土表面,无粉尘,无污物。

(2)所粘钢板的抹胶表面,必须打磨出金属光泽。

(3)严格按照a、B组分配胶比例,并进行充分搅拌。

(4)钢板上抹胶应两边薄、中间厚,并100%抹满,对粘贴的混凝土表面凹处抹胶补平,混凝土上钻孔,应灌胶入孔内。

(5)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方木条加压,检验时以钢板两边缘有胶溢出为合格。

(6)在常温20℃时,固化时间大约二十小时,温度越高,时间越短。

(7)粘钢拆模后,检验钢板边缘溢胶色泽、硬化程度,以小锤敲击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标准锚固区面积S≥90%,非锚固区S≥70%。

(8)防腐处理应满涂所粘钢板并将钢板溢出胶的范围也包括进去

2.5质量验收

外包钢完成后,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现场检测。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为验收依据。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抹灰隐蔽。

三、碳纤维布加固技术要求

3.1碳纤维布的选择原则

(1)碳纤维布的采用满足设计要求。必须是聚丙烯腈基(pan基)12K以下小丝束连续纤维。单位面积质量300g/m2。

(2)结构加同用胶粘剂采用a级配套胶。必须是免底涂,且浸渍、粘贴与修补兼用的单一胶粘剂,胶粘剂厂商应出具免底涂的胶粘剂证书。结构加固用胶粘剂应进行安全性能指标、湿热老化检验合格;必须通过毒性检验,对完全固化的胶粘剂,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实际无毒卫生等级要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简易鉴别纤维织物(碳纤维布)采用剪下一小块纤维织物用打火机或在煤气炉上点火燃烧,织物立即卷曲或有灰烬出现,判定该产品系用劣质纤维或掺合其他品种纤维制成。

(3)碳纤维布和胶粘剂必须按规定做适配性试验,进场时按规定取样送检,并随产品一道提供相关合格证明文件。

3.2施工工艺

3.2.1表面处理

(1)混凝土表面处理应平整、清新、干净、无杂物、油污并打磨除去碳化层,用丙酮擦拭保持混凝土表面清洁、干燥。

(2)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凹陷应采用修补胶修补填充找平。进行糙化处理。

(3)碳纤维布转角粘贴时,对梁、柱、板的棱角应用机械打磨成圆弧角,进行圆化处理。

3.3碳纤维布粘贴方法

(1)碳纤维布粘贴应采用湿法铺层和常温固化。

(2)应采用滚筒将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指触干燥后进行找平,找平层指触十燥后尽快进行碳纤维布粘贴。

(3)粘贴碳纤维布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纤维布,密实结合;滚压时不得损坏碳纤维布。

(4)对粘贴空鼓的确认和处理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2009相关条款执行。

(5)多层粘贴时,在碳纤维织物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若超过40min,则应等12h后,再行涂刷粘渍胶粘贴下一层。

(6)沿梁长方向粘贴纤维布,在截断处、支座和集中荷载处设横向压条;梁斜截面粘贴同定粘贴纤维布宜采用织物压条。

3.4碳纤维布加固的施工程序

(1)施工准备一(2)表面修补一(3)修补找平一(4)定位、下料一(5)粘贴碳纤维布一(6)表面防护一(7)检验、验收。

3.5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1、施工开始前,应确认碳纤维材料和粘结剂、底层树脂、找平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2、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见下列要求:

1)碳纤维片粘贴位置与设计要求位置相比,中心线偏差≤10mm钢尺测量全部。

2)碳纤维片粘贴量≥设计数量根据测量计算全部。

3)粘贴质量:单个空鼓面积

4)粘结剂厚度板:2mm±1.0mm;钢尺测量每构件3处;织物:

3、粘接质量不符合要求需割除修补时,应沿空鼓边沿,将空鼓部分的碳纤维割除,以每边向外缘扩展100mm大小之同样碳纤维材料,用同样粘结剂,补贴在原处

粘胶纤维篇9

abstract:Carbonfiberreinforcementtechnologynotonlycanimprovetheshearandbendingcapabilityofthestructure,andalsoitsconstructionissimpleandconvenient.thispaper,combinedwithengineeringexamples,describesconstructionprocessofreinforcingconcretebeamsbycarbonfiberreinforcementtechnologyandqualitycontroltechnology.

关键词:碳纤维布;加固;施工技术

Keywords:carbonfiber;reinforcement;construc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099-02

1工程概述

某市医院外科住院大楼工程为十一层钢筋砼框架结构,砼设计强度地下室至六层为C40,六层以上为C30。一至三层砼施工完毕后,由于种种原因,砼标准养护的试块28天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经检测单位回弹、取芯检测仍未达到设计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回弹结果对结构局部框架梁、柱验算表明,结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加固处理。

2加固方案的选择和加固计算

2.1加固方案的选择项目经理部组织设计等多家相关单位对多种加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鉴于碳纤维布加固具有强度高(强度约为普通钢材的10倍),耐腐蚀性及耐久性好,自重轻(约300g/m2),易于裁剪,适用范围广,施工简便(不需大型施工机械及周转材料),施工工期短等优点,最终确定采用碳纤维布加固。

2.2加固计算①碳纤维布加固砼梁抗弯验算如表1。②碳纤维布加固砼梁上端支座抗剪验算如表2。

3碳纤维布加固材料技术指标

所有材料的选用均参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技术要求。

3.1碳纤维布选用上海怡昌碳纤维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同固牌碳纤维布及碳纤维布粘贴专用胶。碳纤维布规格:200g/m2,幅宽10~60cm,厚度0.167mm,碳纤维布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弹性模量≥2.4×105mpa;抗拉强度≥3400mpa;延伸率≥1.77%。

3.2粘贴用胶(底胶、修补胶、面胶)技术指标粘贴用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①底胶:拉伸剪切强度≥14mpa;正拉粘结强度≥2.5mpa。②修补胶:抗拉强度≥30mpa;抗弯强度≥40mpa;正拉粘结强度≥2.5mpa。③面胶:抗拉强度≥40mpa;拉伸剪切强度≥14mpa;受控弹性模量≥2500mpa;弯曲强度≥40mpa;正拉粘结强度≥2.5mpa;延伸率≥1.5%。

4施工工艺

4.1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4.2碳纤维布粘贴的构造要求①采用粘贴碳纤维织物加固工艺的砼承重结构构件其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②砼构件粘贴部位的含水率不应大于4%,环境温度不应小于5℃,否则应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③砼粘贴表面需进行打磨处理,应达到平整度5mm/m,构件转角粘贴处要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④碳纤维布粘贴采用连续法施工工艺,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碳纤维布在加固区段外的锚固长度规定如下:对受拉区,不应小于200d,且不应少于600mm;对受压区,不应小于180d,且不应少于480mm。(d为高强度复合纤维增强布的厚度)。

4.3施工准备①量测记录梁的实际尺寸,砼表面的凹凸或破损状况、表面龟裂状况,现构件上的附属物情况,周围有无水、粉尘、外来物之污染。同时对影响梁加固的障碍物进行清除,确保梁底有30cm以上作业空间。②粘贴定位。根据图纸内容在需加固的砼梁、柱表面定位,保证粘贴的准确性。

4.4砼表面机械打磨①根据定位打磨梁底、梁面、柱周围待粘贴砼表面,用角向手提砂轮机安装金刚石磨片打磨,使碳纤维布能平滑地贴附于梁、柱表面,以避免碳纤维布折角处造成应力集中。②待底面打磨平整后,将待粘贴面清理干净。

4.5基面处理用麻布将待贴布砼表面揩净,并充分干燥。

4.6涂刷底胶①按胶水配比甲:乙=3:1(重量比),配制搅拌均匀。②用涂料辊筒将纤维胶均匀涂刷在砼表面。

4.7批补修补①手摸不粘手时,即可涂刷修补(约2小时)。②按修补胶配比甲:乙=3:1(重量比),最取各组分配制粘贴用胶,搅拌均匀。③对于特别不平处在加固前用批刀将修补材料满批在砼表面,手摸无高低不平为止,填补时需将小槽处碎砼及浮屑清除掉并用麻布擦拭干净。

4.8涂刷面胶①手摸不粘手即可涂刷面胶(约2小时)。②按面胶配比甲:乙=3:1(重量比),量取配制,并搅拌均匀。③用涂料辊筒将面胶均匀涂刷在处理好的砼表面上,抹成厚为1mm左右的纤维粘结剂,且应为中间厚边缘薄。

4.9按设计图纸要求裁剪碳纤维布①砼表面处理完后,先根据位置放样剪切碳纤维布。②剪切时沿碳纤维布轴向裁剪,并卷好。

4.10粘贴碳纤维布①将裁剪成料的碳纤维布粘贴在面胶上,并应拉紧、压实、赶平,不能留有气泡和皱褶,边放布边用专用辊筒沿碳纤维布方向压布辊实、来回滚压,挤出气泡使树脂充分漫渍碳纤维布,直到面胶浸透布并渗到布外层为止,等待固化。②施工过程中必须使得每束纤维布不打折,均处于拉紧状态。每层粘贴质量自检合格后,方可再贴下一层碳纤维布,同时重复以上步骤。③粘贴完后,再在表面用毛辊筒涂刷一层碳纤维粘结剂,自然固化。最后检查粘贴是否密实。

4.11表面处理确保粘贴密实后,在外表层均匀洒上一层细砂,以利今后粉刷。如无粉刷则此工序可省略。

5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①纤维产品应按设计图纸要求选用,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所用纤维产品应有产品质保书及复检报告。②粘结胶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符合基本性能要求,所用胶料产品应有质保书及复检报告。③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表3)。

6结论

通过对某市医院外科住院大楼工程的炭纤维布的施工实践,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具有裁剪简便,施工方便,工期短,质量可靠等优点。工程自2012年11月12日加固完毕后至今,使用良好。

参考文献:

[1]CeCS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2]JGJ1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

[3]CeCS146:2003,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粘胶纤维篇10

目前有竹纤维的原料标准,FZ/t51002―2006《粘胶纤维用竹浆粕》、FZ/t52006―2006《竹材粘胶短纤维》和FZ/t54012―2007《竹浆粘胶长丝》。还没有专门针对竹纤维产品的标准,对于竹纤维产品,是采用现有的纺织品标准来考核,比如用竹纤维制作的针织内衣,就用现有的针织内衣标准来考核。其实,单是就竹纤维的产品来说没必要专门为其制定标准。对竹纤维的功能性方面,比如生产企业所介绍的抑菌性等,现在也没有标准可循,抑菌功能性方面的试验我们也没有做过,而且目前没见到有这方面系统的研究和报道。

竹浆纤维的鉴别――竹浆纤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前我们说的竹纤维其实都是竹浆纤维,竹浆纤维也叫竹粘胶纤维,就目前的检验手段鉴别不出竹纤维和普通的粘胶纤维,对竹纤维产品或者竹纤维给出的检测结果只能是将其判别为粘胶纤维。由于竹纤维是将竹子打碎成浆粕然后按照粘胶纤维的生产加工方式纺丝制得,传统的粘胶纤维是用棉短绒做成浆粕纺丝制得的,二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原材料虽有不同,但是最终得到的纤维,用化学的方法不能将二者区分,物理感官的方法也很难。有些研究将竹纤维的横截面与其他纤维的截面加以对比用来鉴别,个人认为此方法目前还不成熟,因为竹浆纤维虽然取材于天然,但是并不是天然纤维,在制取的过程中有许多人造的痕迹,是由喷丝获得的,并非天然生长获得的截面,所以这种判别方法很不客观。我们(国家纤维监督检验中心)也在这方面积极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感官和化学的方法都不能鉴别。而目前的竹纤维的标准只是对竹纤维的一些性能进行了规定,前提是已经知道纤维是竹纤维,对竹纤维的鉴别没有帮助。

最早出现鉴别竹纤维的问题是在两年多前,吉藁化纤的一个客户某纺织品公司使用竹纤维生产的一批纺织品出口到日本,被客户要求提供竹纤维成分的检验报告,于是该公司找到了吉藁化纤,而吉藁化纤就带着竹纤维样品和一些由竹纤维生产的面料找到一些纺织品的检测机构,希望能够得到一份证明该面料中含有竹纤维的检测报告,但是得到的检测报告认为这些面料为粘胶纤维,后来找到我们(国家纤维质检中心),我们也是尝试了现有的检测手段,得到结果仍是粘胶纤维。现在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方法,和原来传统的方法有所区别,认为竹纤维和粘胶纤维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目前做的验证试验还不足够多,所以还不能将此方法公布出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也跟吉藁化纤提出要求,要亲自看到竹子变成纤维,这些纤维制成面料,然后我们再拿来检测,以保证研究过程的准确。所以吉藁化纤在这方面也配合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