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13:42

质量检测论文篇1

1.1桩施工质量的概念

本文讨论时将支护桩和基桩统一称为基桩。文献[3]第9章为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该章表述了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的要求,但未能完全表达清楚桩基施工质量检验和桩身完整性的内涵。文献[3]中的9.4.2条为强制性条文,其规定为“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在9.4.5条中指出桩身质量还包括对桩身混凝土强度的认定。

1.2桩身完整性的概念

文献[4]中3.1.1条为强制性条文,其规定为“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本文仅对桩身完整性进行讨论,而不讨论单桩承载力检验。文献[4]中对桩身完整性的定义为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对桩身缺陷的定义为: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从桩身完整性和桩身缺陷的定义可见:桩身完整性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且为定性指标,而非定量指标,表征了桩身质量的特定属性,由于其是定性指标,对桩身完整性的判定可能有一定人为影响因素,即对同一根基桩桩身完整性的判定类别会因人而异。按文献[4]对桩身完整性的定义理解,在极端情况下,桩体全部由相同浮浆组成,其桩身完整也可判定为Ⅰ类桩;此外,桩身缺陷的表述也是一个定性指标,在现有技术手段条件下难以完全量化表达。以上分析可知:桩身完整性不包括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置、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基桩位置、沉渣厚度及桩底岩土体的性能等指标,换言之,桩身完整性只表达了基桩施工质量的某些特性,其合格判定不能说明基桩施工质量合格。

2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探讨

文献[4]中对桩身完整性的检测给出了3种方法:低应变法、钻芯法和声波透射法。3种非破损、局部破损检测方法各有特点,检测费用也有较大差异。对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上述3种检测方法均可,处于节约检测费用的考虑,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较多,但由于重庆地区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多为嵌岩桩,该检测法本身就有先天不足,对于短桩(长径比小于5)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检测数据难以反映桩头缺陷。由于各种技术的、非技术的原因,当前旋挖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在重庆地区使用较多,出现的基桩施工质量问题也较多,为此,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DBJ50-1560-2012[5],该规程规定旋挖钻孔灌注桩只能采用钻芯法和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初始检测时推荐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全数检测,有关职能部门要求对旋挖成孔灌注桩在第一家检测机构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基础上,由第二家检测机构抽测总桩数的15%进行复检,复检方法可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上述要求在确保旋挖成孔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真实性及保证基桩施工质量实践中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旋挖成孔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复检方法本文推荐钻芯法,而非声波透射法。理由如下: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采用声波透射法(且用相同的检测设备)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有专业检测规范,对同一根基桩其检测结果一般差别不大。钻芯法检测基桩不仅能反映桩身完整性,还可反映桩身混凝土实际强度,文献[4]中7.6.4条给出了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判别标准,而7.6.5条却给出的是基桩成桩质量的评价标准,2个条款规定的本质有所差别,即桩身完整性即使是Ⅰ类桩,也不表明该桩成桩质量合格。在采用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及成桩质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抽样和复检抽样数量的选择。抽样数量选择的原则是成本与质量平衡的综合结果,文献[4]规定为10%,重庆地区规定是15%;当发现抽检基桩中部分基桩存在不合格问题时,对未采用本方法检测的基桩,其质量如何按批评定?文献[4]中无具体规定;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在未检测样本中再复检,复检应抽样数量的选择原则为:首先可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1,8]进行复检抽样,其次也可按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案约定的复检方法进行复检。(2)钻芯位置的选择。文献[4]对钻芯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钻孔数量和钻孔位置在其7.3.1中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应严格执行。但对扩底桩检测可能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某人工挖孔扩底混凝土灌注桩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因桩底缺陷判定为Ⅲ桩,采用钻芯法在桩中心附近钻芯检测判定为Ⅱ桩,开挖检查扩孔部分混凝土为松散骨料,因此,判定该桩为Ⅳ桩,并采取了相应处理措施。(3)钻具的选择。文献[4]要求采用单动双管钻具,钻头选择适当的金刚石钻头。实际现场检测钻孔时,钻具不符合要求造成检测结果失真。如某工程基础为旋挖成孔灌注桩,钻芯最初未采用单动双管钻具,所钻芯样均为松散混凝土骨料,而后用500mm直径旋挖钻筒钻取混凝土芯样,所钻500mm直径芯样完整,随后钻芯改为单动双管钻具,各基桩检测芯样均完整,未出现芯样只有混凝土骨料情况。(4)沉渣厚度的检测。成桩后桩底沉渣厚度的检测一直较为困难,但对端承桩而言,沉渣厚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基桩承载力,对此文献[3]有专门说明,实际现场操作时沉渣厚度检测应按文献[4]中7.3.6条的规定执行。(5)同孔位、相同或不同位置高度的混凝土芯样特征的判读和认知问题。通常认为钻芯法检测基桩桩身完整性和判定桩身完整性比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要严,特别是钻孔数为1孔时情况更是如此,加之文献[4]中用表7.6.4判类表达与该条条文说明有一定出入,因此,Ⅱ、Ⅲ类桩的判定人为因素可能性较大;出现基桩完整性判类差异也与钻具关系较大,如某工程旋挖成孔灌注桩完整性检测时,因钻头选择欠佳,混凝土钻芯芯样外表面较粗糙,后改进钻头后此现象基本消失,但最初基桩完整性检测的结果多判为Ⅱ类桩,而后面检测的基桩则判为Ⅰ类桩。(6)芯样取芯率问题。目前部分检测技术人员使用芯样取芯率来判别基桩桩身完整性,这种思路在地标《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DBJ50-156-2012[5]附录B得到反映,但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4]未做出类似规定。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检测现场钻具等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相应规范判定基桩桩身完整性。(7)芯样有效的问题。芯样有效性的问题实质上是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工作态度问题。当前钻芯法检测基桩桩身完整性多数情况由钻桩队伍完成,在现场检测人员不到位的情况下钻桩队伍有可能提供假芯样,这会造成如下后果:完整性合格桩可能判为不合格,完整性不合格桩可能判为合格;桩底沉渣厚度无法判定;桩身长度判定不准确,桩底岩样不真实。上述问题应引起检测机构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否则将会出现虚假报告。

3基桩检测实例分析

实例1:某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基桩坐落在抛填土地基上,抛填土最大厚度为20m左右,厂房验收合格后拟交付使用。厂房闲置期间发现局部混凝土框架梁开裂严重,业主委托某检测中心对梁裂缝进行检测,并提出处理建议。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检测时,发现一层局部填充墙有斜裂缝,开挖探坑发现开裂梁段柱下地梁也存在斜裂缝,为此,查阅基桩检测报告及有关竣工验收资料,发现某检测机构出具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报告反映该厂房基桩为全数检测,检测结果均为合格桩。随后某检测中心要求委托方对基桩进行开挖检测,检测中心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初步拟选了3根基桩进行开挖检测,3根基桩均为抛填土最深位置,3根基桩开挖深度均为9m左右时,其中1根桩桩长只有8m,坐落在抛填土上;1根桩在距桩头4m处桩身断裂,裂缝宽度20mm,从裂缝处观察及检测,下部基桩混凝土无配筋;1根桩经施工单位自查获知基桩未嵌岩。该实例说明,检测机构及相关单位应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把施工质量关,杜绝虚假检测报告,否则害人害己。实例2:某住宅小区4栋底框砖混住宅楼,基础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第1家检测机构采用声波透射法对旋挖成孔灌注桩桩身完整性进行全数检测,第2家检测机构采用钻芯法对旋挖成孔灌注桩桩身完整性进行复检。其中4号楼共有75根旋挖成孔灌注桩,钻芯法抽样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桩数为12根,其中包括第1家检测机构判断的2根Ⅳ桩,结果为1根桩桩身完整性判定为合格,但沉渣厚度为300mm超过规范[3]允许值,1根桩桩身完整性判定为Ⅱ桩,且沉渣厚度未超过规范[3]允许值。钻芯法检测12根基桩结果为:Ⅰ类桩有7根,Ⅱ类桩有4根,Ⅲ类桩有1根,无Ⅳ类桩;其中4根桩桩头存在浮浆,3根桩桩底沉渣厚度超过50mm。上述实例说明,基桩桩身完整性和其施工质量是两个既有联系但也非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委托检测项目和要求有所差别;其次实例表明声波透射法对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浮浆识别可能存在漏判的情况,当沉渣厚度在100mm左右时声波透射法识别桩底沉渣问题也可能存在误判的情况。

4结语

质量检测论文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质量;检测

“质量兴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方针,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长期战略目标。建设工程是大型的综合性产品,价格昂贵且使用期长,涉及人民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其质量的优劣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工程质量工作的技术保证。

一、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对工程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而进行的活动。工程质量检测就是经过“测、比、判”活动,从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处理,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安排。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的会审,是否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2)原材料、外购材料、半成品及工程实体的质量检验,提供正确的检测数据,做出评价结论,并参与工程质量事件的分析处理。

(3)工程所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检测。技术审定和推广工作。

(4)通过科学检测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监督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首要完善检测手段,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是检测工作的基础,离开它就谈不上对工程质量评价和负责,也难以保证所建设的水利工程的正常运用与运行安全。若以检测工作赖以生存的地位来估价,公正性是检测工作的准绳和法规,否则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准确性则是科学性与公正性的先决条件,是检测工作客观评价与社会信誉的前提。促进水利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多创优质工程,采用科学而可靠的检测数据来说话,防止单纯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检测工作也就成为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只有搞好检测工作才可能及时掌握质量的动态和规律,以便控制质量的波动范围来保证质量的稳定。

在水利建设中强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应强化质量管理,其中质量检测工作又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重要职责,它借助于测试手段对材料,构件及单元工程,按规范标准与要求进行检测,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断。因此,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质量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单元工程检验和竣工检验活动严把质量关,具有预防把关和签别双重性质的职能。

三、必须着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极为重视关系国计民生。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对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显得尤关重要。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应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重点考虑三个因素。

3.1检测机构合法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前提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受控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定机构授权下行使职能,这类检测机构才具备合法性。目前,中国统一开放的检测市场已开始形成。有必要对检测机构的认可活动加以规范,使其在为社会提供质量检测时必须具有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于1994年10月正式成立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是唯一的权威和法定的实验室认可机构,也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正式成员。它制定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即CnaCL201-99,等同于国际公认的iSo/ieC导则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今天已成为检证实验室技术能力,指导实验室规范运行的准则。

3.2检测方法科学有效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

质量检测使用的技术规程规范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按过期的规程规范进行检测的结果是无效的,这一点也应引起足够的注意。例如,从2000年起,各实验室进行土工检测时应依据新的标准,即《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或《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相应的旧规程已失效。

3.3仪器设备符合标准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

质量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校准和检定,并在其划定的有效期内使用,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依据《计量法》而建立的中国量值传递体系,体现了量值的统一和量值的溯源,它是实验室规范的基础,也是导则25的实质所在。其突出特点是,从计量溯源性的角度,保证测试领域的测量结果基本上与计量溯源体系得以衔接。以导则25为准则构成的我国量值传递体系,基本保证了全国量值的统一,满足了质量检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四、必须科学实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项科学、严密、重要的工作,必须要有规范的程序和严谨的态度。在质量检测的实践中,应重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密的规章制度、科学认真的态度是搞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保证。工程质量检测项目,需要专业试验室组织优秀检测人员并设专门的质量负责人,才能使质量检测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有力的保证。

(2)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国家标准和部颁规程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检测工作的依据。有了这些规范、规程、标准和文件,才能使检测工作的实施、数据分析和结论有据可依。另外,在检测前或检测过程中,收集被检工程的相关资料对检测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是有用的和必要的。

(3)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检测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验,最好还直接参加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在检测设备上,所有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计量认证,这些先进的仪器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确保检测费用。检测费用的专项列支是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公正性的有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批复概算并没有该项费用开列,有的不得不挤占其他费用,使这项工作很难开展,即使开展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也很难保证。

(5)认真做好抽检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前的抽检工作十分必要。目前只有堤防工程有明确的要求,而混凝土、土方、石方、金属结构制造、启闭机及机电产品安装等工程并没有抽检的方法、数量、种类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质量检测论文篇3

堤防防渗墙质量与长江沿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已修建的堤防防渗墙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验收工作迫在眉睫[1]。

然而,防渗墙质量检测验收工作遇到了难题。目前的防渗墙质量检测工作量大、面广,施工工艺和人为等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复杂多样,规律性差。传统方法满足不了需要。由于大范围的在堤身造墙防渗的工作是中国堤防工作近年来所独有的一大特色,因而对我国地球物理工作者来说,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工作没有现成的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加之其理论证演工作难度较大,计算机模拟计算的工作一时难以完成。因此,堤防防渗墙质量检测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情况看,较成功的办法是在墙体上打孔作弹性波Ct,但此方法对打孔的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因为墙体较薄,通常在15~30cm之间。要在这样的墙体上打孔而不偏离墙体,其技术难度较大,此外,由于该方法需要造孔,因而难以用作大范围的质量检测。

鉴于我国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我们于1999年3月提出并开始研制新型的相控阵地质雷达系统。目前,该项研究已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的专题,最近又在国家863计划中作为一个课题立项,并得到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但由于该系统在国内外尚无可供借鉴的先例,其研究开发工作从仪器设备、方法原理到软件开发和资料解释方法均需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研究周期长达4年。因此该方法目前一时还不能满足当前的堤防隐蔽工程质量检测之急需。

因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现有的各种地球物理方法中,还有哪些方法没有用到堤防防渗墙质量检测工作?已用的各种方法中,那些被认为无效或效果不好的方法是不是已被彻底否定?现有各种方法之间有没有一个最佳配合的问题?各种方法的野外工作布置有没有新的潜力可挖?能不能开展一个广泛的试验研究工作,将现有的在原理上可用于堤防探测的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那些已用过的方法)尽可能地运用于某一典型的待检堤段,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试验研究,然后用钻探和开挖办法检测其综合结果,以确定各种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淘汰一些无效的方法,深化完善那些效果较好或稍有效果的方法,以缓解当前堤防防渗墙质量检测工作之急需?本文所开展的工作正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进行的。

二、试验区概况

本项研究的试验场地选在长江某干堤,检测长度1.2km,该段具有深层搅拌法、切槽法和抓斗法等三种不同工法的防渗墙,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具体见表1。

1.地质概况

测区为冲积平原,多由漫滩组成,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地面高程18~22m,距堤外脚70~100m内多有沟塘分布。堤身一般高6m,局部高达7m,堤顶宽6~8m不等。堤身内外坡比为1∶3。地下水位高程一般为17m左右。

堤身填土主要为粉质壤土,次为粉质黏土,局部夹厚0.5~0.8m粉细砂。堤身段总体土质不均一,密实程度差。

堤基为多层结构,据先导孔资料,一般为:

①砂壤土:厚约0.5~3m、2~5m两层。②粉质黏土:厚1~3m。③粉质壤土:厚1~8m、3.5~4m两层。④粉细砂:厚22~26m。⑤粉细砂岩:厚度不详,基岩顶板高程-22.45m。

2.堤防防渗墙缺陷类型

防渗墙的施工方法众多,主要有深层搅拌法、振动切槽法、液压抓斗法、拉槽法、射水法和高喷法。施工工法不同,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也不同。其质量缺陷问题主要可归为:施工中的套接墙体间的接缝、开叉等;防渗墙墙体的均匀性问题,如墙体中架空、蜂窝、离析、局部充泥等。

3.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历史资料,结合本次检测结果,区内检测对象对应的物理性状参数如表2。

三、试验方法及设备

本次试验研究采用的物探方法有井间弹性波Ct和电磁波Ct、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垂直声波反射法、瞬态瑞雷面波法、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等八种试验方法。

用于本次试验工作的检测仪器有:

①地质雷达法采用美国GSSi地球物理探测公司生产的SiR-10H型地质雷达系统;②CSamt法野外采集仪器为美国Zonge公司生产的GDp-32多功能、多通道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仪系统;③弹性波层析成像采用美国乔美特利公司生产的R24地震仪;④电磁波层析成像法使用仪器为Jw-4型地下电磁波仪;⑤垂直声波反射法使用仪器为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武汉)研制生产的LXii-a岩土工程质量检测分析仪,激振震源为频率、能量均可变的弹性波冲击震源,检波器为压电陶瓷检波器;⑥多波地震影像法和瞬态瑞雷面波法均采用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研制的SwS-1G型面波仪;⑦高密度电阻率法使用仪器为中国地质大学物探系研制生产的GmD-2型高密度电法仪。

四、试验工作布置

现场试验工作以剖面形式布置。纵剖面测线沿防渗墙体走向布置,位于防渗墙体顶端;横剖面测线垂直防渗墙走向,每种工法的墙体各两条。

现场试验方法分为两大类,地面检测与井间检测。其中地面检测共投入的方法有:高密度多波列地震映像法、瞬态瑞雷面波法、垂直声波反射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法)。井间检测的方法有:弹性波Ct法、电磁波Ct法。

上述所有的地面检测方法,分别对试验段中三种不同墙体进行检测,具体为:

①高密度多波列地震映像法:纵剖面长度1200m,点距1m。②瞬态瑞雷面波法:纵剖面长度1200m,点距1m。③垂直声波反射法:纵剖面长度1200m,点距0.5m。④高密度电法:纵剖面长度1200m,横剖面600m,点距2m。⑤地质雷达法:纵剖面长度1350m,其中纵剖面1200m,横剖面150m,点距0.2m。⑥CSamt法:纵剖面长度1340m,其中纵剖面1200m,横剖面140m,点距4m。

井中(间)检测方法分别在三种墙体中各布置一剖面。其中,深层搅拌水泥土墙中剖面共6个钻孔,振动切槽水泥砂浆墙中剖面共11个钻孔,液压抓斗塑性混凝土墙中剖面共3个钻孔。

五、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每种方法的研究及检测试验,发现应用效果好坏不一。以下对本次试验所用的各种方法检测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

1.地质雷达法

本次试验结果发现,采用该方法检测目前难以对防渗墙质量作出合理的评价,它不能确定墙体的深度,对一定深度内的墙体质量引起的异常更难以判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原理上讲,目前的地质雷达利用的是近场球面电磁波,其天线的探测范围是一个形似开口向下的圆锥体,接收信号是地下一定范围内物体的综合反映,由于防渗墙厚度较薄,旁侧的影响就会将目标体信号掩盖掉。

(2)从参数选取上看,由于防渗墙体较薄,探测分辨率要求较高,因而天线的中心频率要求较高,当选取天线的中心频率增大时,天线的体积也随之增大,对SiR-10H型探地雷达而言,100mHz天线的长度就为1m,因此从天线大小来看,就难以满足防渗墙这种超薄层的探测。

(3)在防渗墙顶部都覆盖有0.2~0.5m左右的泥土覆盖层,当天线在地表对其进行检测时,难以保证天线的中心正好位于防渗墙的顶部。

(4)接收信号虽然携带有目标体甚至小缺陷的信息,但由于目前缺乏有力的数据处理方法将它们分开,因此,难以判断所接收到的信号异常究竟是墙体及其内部缺陷引起的真异常还是墙体周围介质引起的假异常。

2.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

本次试验结果发现,运用CSamt法[2]检测防渗墙质量,对于墙体接头、墙身质量均匀性重大墙体质量缺陷及墙体深度的检测,方法可行,成果形象、直观、可靠,精度高(如图1~3),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1)从原理上讲,该方法利用电磁波远场——平面波场,受地形及旁侧影响小,保证了在墙顶接收到的电磁信号是墙体及其内部缺陷而非其旁侧体的结果。

(2)与直流电阻率法相比,CSamt法使用的是交变电磁场,高阻屏蔽作用小,因而对高阻墙体中的低阻缺陷,具有很强的探测能力。

(3)该仪器接收观测的电分量和磁分量值时,已经进行了归一化,使得地形的影响大为削弱,从而保证了观测数据的质量。

(4)资料处理中使用本项目研究开发的“K”剖面法软件对CSamt法资料进行了再处理,大大改善了资料处理的效果。

(5)资料解释时,针对CSamt法中体效应的影响,通过查看原始曲线中的异常可将该影响缩小到0.5倍间距,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解释精度。

3.弹性波层析成像法

采用弹性波层析成像法检测防渗墙质量,可反映墙体介质分布的均匀性,速度成像结果与声波测试结果基本上一致。但本次试验结果发现,该方法对异常的精细检测却未达到预期效果,但这并不否定该方法原理上的先进性。

4.电磁波层析成像法

本次采用钻孔电磁波Ct法,分别使用了1m天线和2.5m天线作对比,选用单频测量方式和扫频测量方式加以相互补充和检验,并针对不同地段选用不同的测量频率,对堤防防渗墙质量检测作了全面和系统的试验工作。但从试验结果看来,效果不佳,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1)目前的电磁波法发射和接收均没有指向性,对很小的孔距和很薄的墙体而言,由于发射出来的是球面波,接收到的又是近场,旁侧影响严重干扰甚至完全掩盖了其在墙体中的传播信号,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幅值是墙体及其周围介质的综合反映。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近距离检测薄墙出现吸收系数值上高下低与实际情况相矛盾的结果。因此,该方法目前虽然从原理上讲可行,但由于仪器及采集方法原因使数据采集质量下降,又没有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从而使得该方法检测效果不理想。

(2)与电磁波在高阻岩体中成功地找低阻相比,检测孔浅得多,因此受电缆波影响很大,干扰了沿墙体传播的电磁波信号。

5.垂直声波反射法和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

这两种方法在野外工作布置和资料分析上很相似,但各自的思路正好相反。垂直反射法求简,只记录反射纵波,波型成分单一;而高密度多波列则是求繁,尽可能地将所有波型记录下来,其成分复杂。两种方法都运用于堤防防渗墙质量检测,成果图像形象直观,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检测效果。

其原因在于两种方法从原理上都属弹性波范畴,检测条件是(界)面差异,具有较好物理条件,但是它们目前只能作为CSamt的辅助方法。因为,一是不能获取参数资料定量解释,二是还存在能量与分辨率相矛盾的因素,三是暂时还没有非常有效的针对这两种方法的数据处理与反演方法。

6.高密度电阻率法

本次试验结果发现,在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工作中,该方法效果不佳,反演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在目前情况下不宜采用,其原因如下:

(1)在原理上,高密度电法与常规电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常规电法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影响、体效应影响仍然是明显存在的。

(2)由于是直流电法,探测低阻异常时,受一定高阻屏蔽影响。

(3)从方法布置上,由于防渗墙体是相对高阻体,对电流起排斥作用,因而纵断面实测结果很可能不是墙体的物性反映。

(4)横断面则可能是因为堤身地形影响因素太大,反演结果因此未能反演出高阻墙体。

7.瞬态瑞雷面波法

本次试验结果发现,将瞬态瑞雷面波法用于堤防防渗墙质量检测,虽然也能够找到一些相对低速区,但就反演的整体结果看,目前效果不佳。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面波发育的前提是在软土中,在弹性体中面波探测要求偏移距小,对应的探测深度也小,而且,在墙体中产生的面波频率必定很高,多模式波均会出现,这些机理均还未被人们认识清楚,在这种状况下反演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综上所述,弹性波类方法(主要是体波)因墙体与其周围介质波速差异大,方法前提又只需界面物性参数差异,受体积影响小,因而具有较好的效果。电磁法和电磁波类方法中只有CSamt法以其独有的特点克服了该类方法中的近场、地形、屏蔽、体积效应等诸多不利因素而取得了很好的检测效果,应用于防渗墙质量检测非常成功。因此,我们提出以CSamt法为主,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或垂直反射法)为辅的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六、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与评价

针对每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本文已在前面作了详细的分析评价,现只对纳入无损检测方案中的三种方法的结果作一综合对比分析。表3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和垂直声波反射法三种方法检测到的异常统计表。

表3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以CSamt法为主,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或垂直反射法)为辅的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方案是可行和有效的。

七、结束语

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试验研究工作历时一年。在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和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试验研究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后期的钻孔验证结果充分证明,本次试验研究工作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本项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通过本次试验,基本上了解了上述各种方法在长江堤防防渗墙无损检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对几种目前认为效果不理想的方法,分析了其软、硬件和方法原理上存在的一些缺陷,为下一步对这些方法的完善作了有益的探讨。

(2)确定了以CSamt法为主,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或垂直反射法为辅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案,并利用钻探方法验证和肯定了该方案在堤防防渗墙检测与评价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检测技术方案不仅能在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推广到国内其他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岩土工程的防渗墙质量检测中。

(3)改进和完善了自研设备LXii型岩土工程质量检测分析仪的软、硬件系统,并研制了CSamt法处理与成像软件,完善了进口设备GDp-32的功能。

诚然,由于时间和经费所限,本次试验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化。因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建议尽快将本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长江堤防已建和在建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工作中去,从而使检测工作更加全面、经济、快速、安全可靠。

(2)建议给予一定资金,尽快启动“双频多普勒相控阵探地雷达”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早日为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3)建议进一步深入开展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瞬态瑞雷面波法和井中电磁波Ct法在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工作中的有效性试验研究,便于对上述方法在长江堤防隐蔽工程质量无损检测工作中的作用予以定论。

作者单位:武汉创新工程地球物理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质量检测论文篇4

1计量检测为质量管理提供技术保证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在2001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对品牌产品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规范计量检测的各项工作,从而更好的保障产品质量。规定出台后,众多公司和企业都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企业和公司内部的计量检测工作,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吸引更多的顾客和消费者,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部分达到更高质量标准或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更需要进行计量检测从而为质量把关。在进行计量检测前期,为了达到更高的质量水平,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合理准确的分析各项数据,调查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习惯,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测检验。在计量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查,不放过任何细节问题,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增加和提升产品的使用效率和各项性能,使产品符合相应的规定和技术标准。在计量检测的后期,仍然需要进行分析和各种测评,从而使计量检测成为一套完整的程序和体系,对整个计量检测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总之,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计量检测都对产品的质量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2计量检测决定企业产品的质量

计量检测的好坏通常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任何公司或企业都需要人员、物质和信息三种重要因素共同构成,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物质保障。人员作为管理公司或企业的主体,需要有较高的觉悟和认识,要重视产品的计量检测工作,严格监督和检查计量检测的各项工作。公司的各种物质资源则是为企业服务,通过人工或机器的操作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计量检测工作需要在产品原材料的挑选上发挥作用,防止采购人员为自身利益选购不合格或劣质材料进行生产。而在公司的信息流的选择上,也应当选取可靠的信息来源和途径,防止错误信息误导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各项政策的制定。对于上述三种构成要素,公司计量检测部门需要严格把关,不断提升检测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及时提供准确、关键的数据和信息,为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3计量检测促进质量管理的提升和完善

计量检测除了有助于产品质量提升和为企业产品提供质量保证外,还对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公司或企业的计量检测工作能够促进产品质量的完善,而在产品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管理的严格程度。一个企业中产品质量的提升在根源上还需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管理层重视企业质量监管工作,才能将计量检测工作做到位。同时,计量检测工作的完成和发展也能够引起公司管理者的注意,并更加重视计量检测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企业管理者增加检测设备,提升企业检测设备的配置水平,更加严格的控制各道生产工序和过程,也能够逐步培养管理者打造名优品牌的思想,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因此,可以说,计量检测工作与质量管理工作是相互存进,共同发展。

4结束语

质量检测论文篇5

自1984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各级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它们为推进建筑业的发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仍很落后,虽然均已按照计量认证要求建立管理体系,但很多实验室仅仅是建立了管理体系,却不能很好的利用管理体系,甚至搞不清楚质量体系建设的深刻含义,往往是体系中的各项规定措施无法落实,尤其随着住建部令第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各地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与此同时具有较高管理水平人员普遍紧缺,更加剧整个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下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作为淮南市建筑管理处总工,兼任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同时又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每年均参加评审和各项实验室检查活动,看过很多本质量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概括起来有以下共同点及不足:①基本涵盖《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各要素;②各项管理规定基本齐全,但缺乏可操作性;③质量目标要求空洞,无法评价;④手册宣贯不足;⑤手册为极个别人编制,甚至为外购;⑥管理体系文件基本只发放到管理层,且多数文件编完后基本没人看,多年不变;⑦新成立的及部分水平低下的已有实验室的质量体系管理文件为花钱购买的,适用性极差。

3促进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对于实验室来说,出具真实可靠的数据是高于一切的,促进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其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任何可能对试验数据造成影响的因素。近年,随着建筑业的大发展各地检测机构增长速度迅猛,所暴露的问题也逐渐增多,质量监督机构既要监管工程质量,又要监督检测机构;因此建立统一的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方便检测机构的日常运行管理,另一方面为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接口,方便监管。对于建筑工程实验室工作模式基本相同,均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终极目标亦是充分贯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有相同的模式和标准这对于实验室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是非常有利的。

4解决方案

我们提出的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包括“实验工作标准化”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

4.1实验工作标准化

现阶段就淮南市为例,各建设工程实验室为提高工作效率及可靠性,均使用了实验室数据自动化采集平台,这对整个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建设是非常有好处的,尤其是笔者近年来带领本实验室相关人员设计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更为突出。该系统针对每项试验分别设计,对各试验中的数据的合理输入范围作出限定,对超范围的输入发出警告;对有环境要求的试验,试验前自动采集环境温湿度,只有当环境条件达到要求才可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不受人为干扰实时保存试验记录及曲线,可完美再现试验过程;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委托、试验数据查询、试验报告打印、试验数据导出等服务,大为提高客户试验工作的办理效率,为客户提供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良好体验。该网上服务平台同时为多场地实验室提供了统一的操作环境,实现了多场地试验工作的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统一。该系统经过在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多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本省其他地市兄弟单位的参观交流,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4.2实验室质量体系标准化

质量体系管理说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有现成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管理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以及各项指导性文件可参考,但实际上还是出现了上文所述的各种问题,经过认真分析主要有如下原因:①操作人员对文件精神不了解,文件本身的规定缺少可操作性;②具体工作实施人员懒惰、无法长期坚持;③监督人员未认真履行监督职责;④主要负责人对质量管理工作不重视,片面认为实验室只要能发报告就万事大吉,完成任务了。由于有这些原因才造成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低下,每临检查便胡编乱造各种资料,错误及漏洞百出。对于建设工程实验室,其基本运转流程均大同小异,主要差别表现为:人员多少及水平高低、设备多少、检测能力大小等,整个质量管理过程可以说是通用的,这对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的标准化大有好处。于是我们提出将质量管理工作细化,像管理具体检验工作一样来做质量体系管理。下面举例分析质量体系管理和普通实验工作的共同点。混凝土性能实验和《文件控制与维护程序》及《纠正程序》实施过程比较(见表1)。

质量检测论文篇6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当前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中时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发生。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公正性、可靠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目前,全国较发达地区已经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检测机构信息化监管系统,对涉及建筑结构安全的力值检测参数如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力学性能指标等必须实时上传试验结果,对于非力值检测参数的检测报告必须上传关键页面。除此之外,某些地区如广州市正在推行混凝土试块芯片植入技术,对于混凝土试块一律要求植入混凝土芯片,检测机构不得接收无芯片的混凝土试块,试块必须进行扫描识别之后方可进行试验,无芯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不得作为验收报告采用。然而目前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运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网络传输不顺畅,导致数据无法实时上传;存储设备容量不够,导致部分数据丢失;监管系统安全性不足,数据被他人利用等。其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化管理仅仅停留在对试验数据的监控,疏忽了对试验流程与过程的监管,即无法保证样品的真实性或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容易出现“偷梁换柱”等问题,即试样制假或试验作假等现象。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试验流程与试验数据进行“双控”,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检测报告的有效性,为真实评价工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设计原理与系统架构

2.1技术原理

根据检测监管业务需要,对试验流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包括收样、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等过程。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高清摄像枪对样品接收和样品制备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在试验机电脑上安装视频采集卡,自动采集试验机电脑屏幕的数字信号,通过图像处理器转换成与摄像机信号一致的模拟信号。最后利用现有的CatV技术,将电脑屏幕数字信号与摄像机信号整合在一起,通过光纤传输至硬盘录像机,实现实时的监控、存储功能,通过录像回放功能实现对历史记录的查询。通过登陆客户端软件或ip登录访问服务器电脑,可以实现在办公室对检测过程的动态监控。本部通过现有的vpn网络,连接到检测中心服务器后浏览视频、回放录像,实现远程监控。

2.2系统架构

本系统主要有前端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高清摄像枪和视屏采集卡,数据传输介质(光纤),数据接收与存储设备(硬盘录像机)、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电脑以及客户端软件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1)高清摄像枪用于监控样品接收与存放、样品制作、抗压试验等过程,对试验过程规范性与样品的真实性进行实时监管,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2)视屏采集卡自动采集试验机电脑屏幕的数字信号,并通过内置转换器转换成与摄像枪信号一致的模拟信号,对试验参数、试验数据、以及曲线的形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真实性。(3)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将高清摄像枪与视频采集卡的信号传输至硬盘录像机,相比同轴电缆,光纤传输速度快,降低信号延迟;传输损失少,保证视屏质量。(4)网络交换机实现与局域网内的电脑及服务器电脑互联,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硬盘录像机。(5)硬盘录像机数据接收和存储终端,实时接收光纤传至的信号并存储,并可以对历史记录按时间进行查询。(6)服务器将若干硬盘录像机通过网络交换机串联至服务器电脑,通过访问服务器电脑可以同时访问局域网内所有的硬盘录像机,实现一机多控。本部通过现有的vpn网络,连接到检测中心服务器后浏览视频、回放录像。(7)客户端软件除了通过ip访问服务器电脑以外,可以通过安装客户端软件对局域网内的硬盘录像机进行访问,相比于ip访问,使用管理更简便。

3系统实施

图2和图3是分别利用客户端软件和ip登陆访问,对试验过程和试验环境进行的全方位监控。以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检测详细阐述监控流程,具体如下。

3.1样品安全管理监控

委托方完成登记委托后,将样品放置于芯样样品存放区集中保管,在存放区安装高清摄像枪,配合大门口的监控信号,对样品进行全面安全监视,如下图4、图5所示。

3.2样品制备流程监控

芯样的制备流程主要包括芯样接收、开箱验样、盲样编号、芯样切割、芯样打磨、芯样补平等6个阶段,对上述6个关键节点布设视屏监控,如下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杜绝芯样制备环节的不正规操作,保证样品真实性、试验过程规范性,确保试验结果可靠性。

3.3抗压试验“双控”

“一控”是对样品的真实性进行确认,避免试验人员调换样品,高清摄像枪可以清晰捕捉样品编号,确保是真实样品,如图12所示;对试样的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是否正常进行判定,如试样偏心受压导致提前破坏或样品未完全破坏而试验机误判试验终点等现象;“二控”是对试验机电脑屏幕的监控,监控试验数据采集是否正常,试验曲线走势是否正常,是否发生试样尚未破坏而试验机停止采集数据、曲线下落时间与试样的破型时间不一致等现象的发生,如图13所示。

4结束语

质量检测论文篇7

关键词:流量计量;质量检测体系;检测室;检测技术

通常情况下,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的质量主要是指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的性能、稳定性、外观和维修性能等具体指标。在这些重要指标中,与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的质量最密切相关的是其稳定性。然而,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的稳定性会受到环境技术的影响,主要包括环境条件、环境试验和失效模式等。环境技术为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设备建立检测室,从而有效检测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的质量。

1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技术

为了提高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体系的设计质量,应对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从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两方面对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的质量检测技术进行分析。

1.1环境条件

通常情况下,每个仪表都具有不同的环境适应性,即仪表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影响仪表性能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复杂的,不仅包括仪表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所处的环境,还包括仪表在制造、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一切可使仪表性能及其具体数值发生改变的量都被称为影响量。在一般情况下,影响量主要来自于环境条件。进一步看,仪表的环境条件主要由自然因素与仪表本身的环境因素共同组成。以环境温度为例,它是环境条件之一,主要由自然界的温度与仪表本身产生的温度结合而成。

1.2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是指将流量计量的配套仪表摆放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然后评价仪表的实际性能,并分析和研究环境因素对仪表性能的影响程度、实际作用机理。通常情况下,环境试验分为自然暴露试验、人工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一般情况下,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的质量检测采用人工模拟环境试验,这样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天气和地理因素造成的影响。具体而言,人工模拟环境试验要在特定的实验室中进行,要运用先进的试验设备,营造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于仪表的局部环境,从而分析仪表在使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适应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开展人工模拟试验可有效模拟环境中的相关因素,还可缩短检测时间,从而较快地获得检测数据。此外,开展人工模拟环境试验时,可制订技术标准,从而形成统一的评价尺度。

2设计与实现

2.1环境试验程序

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的环境试验程序如图1所示。初始处理是在试验前对试验样品进行处理,主要目的是消除试验样品在检测前受到的各种影响;初始检测是指在完成初始处理后,检测试验样品的准确度、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并检查样品外观;条件试验是指将试验样品摆放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使试验样品承受特定的环境因素,并观察试验样品的变化,从而确定环境因素对试验样品的具体影响;中间检测是指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测试试验样品的准确度、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恢复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环境因素对试验样品造成的不可逆的影响,从而使试验样品的相关性能保持稳定;最后检测是指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比较和分析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终检测的结果,从而准确评价仪表的质量。

2.2质量检测的能力分析

根据目前我国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的实际使用情况,本次试验对国内、国际的相关行业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调查发现,在流量计、压力变送器、液体密度计和专用计算机等方面,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质量检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完全具备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的能力。

2.3质量检测的技术水平分析

本次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体系的设计和实现都严格遵循了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具体而言,在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机械环境的检测参数参照的执行标准是《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2423),电磁兼容检测的相关参数参照的是《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BG/t13926.1—92)。此外,在本次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严格规范了流量仪表质检中心配置的相关试验设备的技术标准;在执行标准方面,不仅满足了我国国内的检测标准,还满足了国际检测的标准,具备国际检测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流量计、压力变送器、液体密度计和专用计算机等方面实现了质量检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完全具备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的能力。本次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体系的设计和实现均严格参照了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作者:王海单位: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黄光辉,姜喜胜,颜大军.流量计量及配套仪表质量检测体系的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0(03).

质量检测论文篇8

1.1复核及优化帷幕灌浆底线

传统的压水试验分单塞和双塞两种方由于传统的双塞法在封堵上存在封堵不严或易造成卡孔事故,一般采用单塞的方法。单塞压水试验是在钻孔过程中,钻到一定的深度后,用塞球封堵在某特定位置,利用钻机的重量让塞球变形达到封闭塞球与钻孔底段的目的,从而利用相应的压力计、流量计进行测试。为了减少对钻孔施工的影响,本程中的压水试验采用了改进的双塞压水试验的方法,即钻孔一次成形,利用油泵对特定长度的两段塞子进行加压让塞球变形达到封闭的目的,再利用压力计和流量计对该段的图3灌前大功率声波Ct成果图图4灌后大功率声波Ct成果图图5灌浆效果好的钻孔录像成果图渗透率进行测试,该方法不依赖钻机,也不对钻孔施工造成影响,提高了测试效率与精度。图1为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根据规范要求解释试验成果图对岩体渗透性进行分类。同时结合设计给出的防渗标准,对比设计底线发现小桩号端底部岩体属于微透水区,该部位底线可抬升;而大桩号岩原底线下部岩体的透水率值大多在5Lu以上,远高于设计标准,为保证工程质量,则建议该部位的防渗帷幕底线下调(图1)。

在0+30、0+54位置完成了预定深度的钻孔,并进行了钻孔大功率声波Ct检测。大功率声波成果图见图3。从大功率声波成果图上可以看出,钻孔深度60m以上,岩体波速较高,反映出岩体完整;钻孔深度60~70m间存在2000~2800m/s的低波速区,解释为砂层分布区,分布形态上看,小桩号端较厚,大桩号端较薄。由于砂层埋深深、规模大,对工程影响大,属不良地质体,为保证工程质量,最后确定的处理方案是先对砂层段进行高喷处理、再进行细磨细水泥灌浆、最后根据检测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化学灌浆处理。

1.2岩溶灌后检测

施工方完成高喷灌浆后,我方利用钻孔压水、钻孔全景录像、大功率声波Ct对灌浆效果进行检测,得到如下结果:(1)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反映:经高喷灌浆处理后,检测钻孔的透水率大多数小于1.0Lu,说明采用高喷灌浆处理的效果良好的。(2)大功率声波Ct成果参见图4,通过成果图可以看出砂层区域的波速大幅提高,高于3.4km/s,低速范围缩小,反映了高喷灌浆的效果良好。(3)钻孔全景录像成果参看图5,其中发现不良灌注孔,全部进行处理,达到了控制施工质量的目标。

2结语

质量检测论文篇9

质量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的双面含义,静态性只强调了质量形成的结果,动态性强调了质量形成的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是在质量检测基础上形成的全面性、全过程的控制体系。质量检测只强调了产品事后的一种评估,没有发挥生产资源的最大价值,所以基于这种不足,产生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科学理念,做到在产品形成中就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所以质量控制的科学内涵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现阶段下,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在许多生产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概念上的延伸,认为污水检测与污水处理也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了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我们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提高污水处理的合格率,加强污水厂的质量管理水平,所以质量控制也是保护水资源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二、质量管理在污水检测中的应用

传统的污水检测方法是人工进行污水的采样和处理分析,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分析的速度慢、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导致较大的误差,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质的产生和分布有一定的动态性。在污水检测中引入质量管理的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污水检测质量。质量管理是一种能够有效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技术手段,在污水检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制定质量管理的计划,确定合理的检测指标和数据的质量标准,使用科学统一的检测流程和方法,做到人员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由于污水检测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形成过程,比如:水的技术指标不清晰、水的检测过程不一定完善等,所以质量控制必须合理运用。我们可以根据污水检测的流程和具体环节,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检测阶段,采用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比如:在实验室检测阶段,我们可以利用质量控制图,控制污水检测的质量,充分反映质量检测的稳定性,保证检测指标的精度在要求的范围之内。实践证明,质量管理在污水检测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从全局出发,覆盖到污水检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同时质量管理能够将质量控制和污水检测结合起来,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三、加强污水检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污水检测是一个比较复杂、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庞大系统,不仅包含了实验室的监测分析,也包含了现场水质的抽样、污水量和污水排放的调查工作、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检测结果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等,所以在整个污水检测的过程中,人的主观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污水检测中质量管理的应用水平,必须加强污水检测自动化、连续化、准确化的研究。目前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整个的自动检测系统是以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综合运用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弥补了传统的污水检测方法的不足,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污染物的动态信息,准确评价污染程度、为污水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这个系统也利用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校正,保证处理后污水的合格排放。

四、结语

质量检测论文篇10

1.1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工程名称、图纸、项目划分及具体要检测部位的类型、各个参见单位的名称、龄期、砂浆品种及设计强度等级等。

1.2仪器设备及条件

采用StY800B砂浆贯入仪及配套的测针、电子测量尺,构件的被检测部位砌筑砂浆龄期为28d或28d以上,且处于自然风干状态。

1.3检测方法

第一步,射钉。首先选择测区,每一测区测试16点,测点在测区内的水平灰缝上均匀分布,测点间距≥240mm,每条灰缝测点≤2点。将测钉尖端朝外插入贯入杆的测钉座中,并用小扳手拧紧测钉座固定测钉。通过扳手将贯入仪挂钩挂上,将贯入仪测针对准灰缝中间,并垂直贴在被测砌体灰缝砂浆的表面,扳动扳机将测钉贯入被测砂浆中。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步射钉的步骤。第二步,测量。测钉拔出,将测孔中的浮浆处理干净,通过深度测量表读取测量值并记录,在此过程中保持测量表的完全垂直。第三步,计算。计算的方法参照《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2贯入法质量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为保证仪器检测精度,必须及时对贯入仪送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以满足其技术性能要求;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要求所测构件龄期不得低于28d;贯入法检测对于检测人员技术要求偏高,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贯入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检测面,为保证检测精度,检测后的测孔浮浆应清理干净再进行测量;所选构件测区的灰缝砂浆表面应凿除,否则会对检测结果带来误差。砂浆内部应饱满、平整,没有遭受高温、冻害、火灾等损伤层。

3实例分析

卫辉市引黄调蓄工程主要包括产业集聚区调蓄池、城湖调蓄池以及南、北长虹渠调蓄工程三部分。调蓄池位于卫辉市南郊,七里铺村和边段庄村之间,东孟姜女河两岸;城湖调蓄池位于市区的中东部;南、北长虹渠调蓄工程位于市区以东,自东孟姜女河的右岸至卫浚边界申店隔堤。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