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师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13:43

数控技师论文篇1

【关键词】新工科;数控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在立德树人新要求的背景下,提出了“新工科”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1]。随着2017年“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和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的提出,标志着以“新工科”为主题的工程教育理念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经之路。“新工科”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伴随着工科及制造业的发展,企业自动化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增加了数控加工类人才的需求[2,3],如何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素质、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广大高校需要探讨并解决的问题,因此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1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当前应用型高校数控技术课程的培养模式为:理论课程+实验课程(1+1模式),但主要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占比低,用于辅助理论教学。数控技术专业课是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与信息学科于一体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大部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教学大纲,主要进行相关基础理论与编程指令的讲解,忽视了实验教学模块的作用,存在理论知识明确,动手实践能力差的现象,导致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合理进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感性认识,缺少积极主动性,学生对课程出现枯燥、兴趣低迷的现象,随着课程进度的深入,理论知识的叠加,教育理念不及时融入新的技术,使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点混淆,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因此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4]。数控技术课程当前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工科的基本要求。

1.2教师队伍

数控技术这门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对教师队伍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高,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并且部分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活动,接触数控技术工作及数控设备较少,缺少实战经验,实践课程多为实践基础的讲解,代入感较低,实践目标单一,因此会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也是目前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性低的重要原因,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制约着数控技术课程的专业教学活动。

1.3教学内容

数控技术课程可为从事数控技术方面的工程设计与开发打好必要的基础,重点在于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数控加工程序编程指令、手工编程基本方法进行讲解,忽略了对零件材料特性的说明和加工工艺的分析,存在掌握数控加工指令却无法合理地编写出零件加工程序的问题;其次,在数控教学时多基于理论的学习,如计算机数控装置的硬件、软件、刀补、插补、伺服控制系统等内容,讲课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系统的完整性,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但是内容抽象,难以透彻地讲解其中的要点,致使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创新能力偏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基于传统教学无法有效跟进数控技术的内容,实践教学出现对数控装备无法上手等问题,目前理论及实践教学缺乏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成为制约数控课程发展满足新工科要求的因素之一。综上所述,目前应用型高校中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新工科工程教育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引入新教学理念,明确应用型本科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引入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新工科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1课程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改革

教育部提出新工科的培养目标,创新型、多元化的人才为今后培养方向,能为今后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因此需要对课程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团队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工科人才。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适应数控技术发展趋势,不在进行填鸭式教育,注重以工程发展需求为导向,强调工程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实施育训一体。保证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满足今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控技术集技术应用性与实践特性为一体,数控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编程指令,掌握手工编程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自动编程原理,从而对零件进行编程和加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讲授法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然而教学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导致教学内容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因此结合新工科发展趋势,数控技术课程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能够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还能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2.2.1项目驱动教学,优化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系统化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作驱动”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会应用并且形成一套应用体系,理论课程带着目标学习,数控实践过程包含了加工工艺、数学处理、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实现零件图-实物的全过程[6]。(1)项目确定与实施计划:项目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项目的确定要遵守适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三大原则。在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学生进行项目计划,制定模具各板块的加工工艺,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分工内容等,在现代化教学中,实施“做中教、做中学”项目教学模式,最终完成任务,进行自我评价,直至完成整个项目,掌握数控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2)项目实施:项目的实施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数控技术课程中理论课的学习就是为项目实施做准备,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制定的加工工艺,查询相关书籍、文献、实例进行工作思路确定和任务分工,项目实施过程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动手积极性和兴趣的关键步骤。此过程教师全程跟踪学生实施过程,及时进行引导及答疑解惑,若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较难的环节没有掌握,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构建网络交流群,进行小组讨论以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完成。(3)项目考核与评价:项目完成后,结合小组分工与实施计划进行打分,各小组进入互评环节,结合工艺合理性和加工尺寸精度,教师根据加工工艺、程序编制、加工实体等方面进行模块化打分,这样有利于分析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反思和进步,最后根据每项目完成情况予以学生评价,完成验收工作。2.2.2仿真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数控技术课程融入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数控技术课程中讲授数控编程和实际操作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易出现厌学、畏惧的现象。引入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模拟出各环境下数控机床的工作状态,加工过程与显示过程可在三维或二维数控环境中显示,学生们可独立在仿真界面观察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能够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形象地展示,以便于更好地熟悉数控加工的过程,从而降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环节出现事故、机床损耗严重等问题的概率。一套仿真软件可模拟多系统机床操作,以网络为搭建平台可与学生更好地交流沟通,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弥补数控机床不足,对数控操作技术进行全面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3师资队伍培养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出适合现代制造业需求的技术型和实践性人才,首先教师要立德树人,师德为范。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校企合作,将产学研特点释放,学校联合企业通过“培养、实践、参与、研究”等途径开展针对学院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全方位培训,以“第二课堂”等方式推动校企合作,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引导专业教师参与科研,培养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在科研背景下实时了解研究领域前沿,实时进行知识更新,科研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效果。

2.4考核方式的修订

传统的考核方式由两部分组成: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了学生理论课考勤、作业、实验课考勤、实验报告、平时回答问题这几部分;将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调整,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期末成绩(6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创新创业比赛、申请专利、参与教师项目等,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实践兴趣和创新能力,还能够解决理论和实践衔接不紧密,不融洽等问题,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3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数控技术课程也要主动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最新需要,结合我国“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进行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结合传统教学的不足融入了项目驱动教学和仿真教学法,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结合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课程考核修订,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主体,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符合新形势下对实践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王龙,胡灿,郭文松,等.浅谈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农机化,2020(6):44-46.

[3]郑欣欣.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数控技术方向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3):156-157.

[4]李建岗.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37):64-66.

[5]杨清艳,雷经发,刘伟,等.工程认证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52-55.

数控技师论文篇2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学习;实际训练;数控车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96-02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丰富了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质量。所以在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中,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本文针对数控车实训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车工实训这三门课程是中职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传统的教学是将这三门课程单独开设。其中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学属于理论课程,一般由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数控车工实训由实训教师进行教学。像这种课程独立开设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脱节,同时因理论课先开设,理论课教师与实训课教师又不同,所以实训课教师还要重复讲解相关知识,造成学时浪费,教学效果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然而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会有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技能实训中,既解决了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学融合在数控车实训中进行一体化教学是必要的。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条件

数控车实训中要实施一体化教学,需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配备足够的实训设备,安排教学技能强的实训教师,分配好实训学生人数。

1.教学场所。教学场所是既要满足理论教学又要满足实训教学的场所,使师生双方在场地内做到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数控车实训车间除了实训设备,要设立车间教室、模拟机房,这样方便一体化教学。

2.实训设备。在数控车间需配备足够的电脑和数控车床,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及时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通常模拟机房的电脑是每人一台,每台机床最好不多于两人。

3.实训教师。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操作技能,也就是能承担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双重任务的双师型教师。数控车实训教师既要懂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操作技能。

4.学生人数。一体化教学中学生人数要适当,不易太多。在实操训练中,一位教师辅导的学生人数最好为15人以下,这样有利于教师讲解示范和巡回辅导,并能保证实训设备满足于每位学生的实操训练。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

1.确定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有知识目标,又要有能力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规则;熟悉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控车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熟悉数控系统的常用指令,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会制定中等复杂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熟悉各种数控车加工刀具的结构和用途,会根据加工零件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②能力目标: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及日常的维护保养;能熟练使用各种工、量具;能正确加工出各类工件,达到中级工水平;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加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整合教学内容。在数控车实训中,将编程知识、工艺知识、实操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在训练内容上要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循序渐进。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项技能训练,再到综合技能训练。表1为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设计。

以上内容设计以任务为导向,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操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3.优化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环节由组织教学、知识讲解、示范操作、巡回指导、结束点评等组成。在数控车一体化教学的整个环节中,可以将知识讲解环节贯穿于示范操作与巡回指导中,也就是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可以进行直观的学习。教师在巡回指导时,通过在学生身边来回走动、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乐趣,并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在学习G71复合循环指令时,通过模拟仿真,学生可以观察到走刀路径,从而体会到G71的含义。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数控车实训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教学法、动手训练法、巡回指导法等。其中演示教学法是教师通过示范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从而掌握技能操作要领和相关基础知识。动手训练法是让学生按计划进行训练,训练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强调操作安全,提高训练的效果。同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当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的。

5.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传统的实训课评价只有终结性评价,因为它只注重了所加工零件尺寸的准确性,却忽视了教学各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而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所以在评价中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可以及时观察到每位学生整节课的情况,了解他们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仿真模拟、实际加工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均给予有效评价,这样就会激励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能有效地学习。

四、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体化教学可以使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同步,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又加强了理论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一体化教学更符合中职学生乐于动手操作的学习特点,所以说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提高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俊峰,韩桂芬.《数控车床编程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数控技师论文篇3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刘馨潞(1978-),女,江苏南通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94-03

一、引言

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是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中提出的重点发展的科学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也是各工科院校重点进行建设的学科方向。我院于2008年新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为船舶设备制造企业培养应用型数控人才。

机制专业开设三年来,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摸索已有所进步,但由于学校数控师资力量及一些软硬件设施都较薄弱,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对数控技术课程的认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亟待提高。为进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通过在数控技术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使用、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目前数控技术的教学现状,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面对我院机制专业09级和10级的学生展开,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92份,其中有效问卷92份。问卷共设10个问题,其中1-9题为选择题,第10题为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由于数控技术给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的深刻变化,无论是从社会还是到学校,几乎所用的人都已经认识到了数控技术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表1中的问题后,我们发现,95.6%的学生认为数控技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只有4.4%的学生认为数控技术不重要。

(二)学生普遍认为数控技术的学习困难

通过调查发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数控技术课程很重要的同时,他们也同样觉得数控技术的学习是困难的。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课上老师讲的内容是一知半解的,只有很少的人能完全理解,而有部分人甚至是一点不懂,这当然是认为所有人都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还有不完善之处,学生先修课程不够,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虽然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但“只能看,不能摸”与“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再者由于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设计、工艺、机床、刀具、夹具、切削原理、材料、气液传动、自动控制、电工电子技术、检测原理、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很多方面的内容,知识面太宽,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学透。

(三)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使用教材及教学方法等的评价与要求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数控技术教材及参考书的选用是基本合理的,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教材的选用不存在问题,事实上现有的数控技术教材,形态都比较单一,内容也陈旧,实践性不强,虽然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适用于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质量却良莠不齐,很多教材在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方面都只是基本理论,条条框框的内容,脱离生产实际,本来就很枯燥的知识学起来更是晦涩难懂。再加上老师在教材的选择上也缺少经验,教材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以至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跟不上数控前沿技术的发展,与现实脱节,与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表3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使用教材及教学方法等的评价与要求

由表3中第6、7个问题的答卷情况可以看出,大部份学生都认为如果没有实验实训,仅靠多媒体教学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只有一成左右的学生认为上课仅靠老师讲就行,九成的学生希望课上有实验,或有实践项目引入,学生自己参与进来。

我院现在的数控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几乎是完全分开的,一方面,这跟学校目前的数控设备硬件条件不足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与学校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有关,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理论老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在上理论课的同时很好的完成实验实训项目,而实训老师往往在理论方面又比较薄弱。

(四)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表4的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满意程度不太高,大多集中在基本满意这一选项,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三成以上。而另一问题即要求学生感受自己所学的数控知识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的调查更令人堪忧,只有45%的学生选择能适应或基本可以,55%的人认为不能适应。可见学生虽然尚未走进社会,却也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相距甚远。这一点本人在教学中就深刻认识到,因实训条件所限,数控加工刀具和工艺的教学相当薄弱,上课都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效果较差,实践技能培训的重点仅仅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学生都不太熟悉,还有企业需要的如模具设计、CaD/Cam与自动编程、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训练都远远不够甚至没有。

表4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五)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建议

本次调查的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是请学生提出自己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建议,其中有相当多的建议都集中在希望增加实验实训的问题上;也有一部分是希望老师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有提出对教材的要求和学习自动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我院目前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数控技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社会行业需要;数控实验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数控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数控技术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落后。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一)目前学校为了强调实训,很多课程都采用了压缩理论课时的办法。数控技术也不例外,但是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宽,学时太短会导致很多知识老师上课只能一带而过,不能跟实际结合,最终老师讲的费劲,学生学的吃力。

我院现在的数控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几乎是完全分开的,一些实训课程中的内容在理论课中已经讲过,如果我们可以将一些实训课程与数控技术课程合并教学,把传统的“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改为“实践认识一针对实践的理论一再实践”的项目式教学,通过设计项目课题,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加以筛选归纳,不但能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还可以减少数控技术与一些实训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重复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应有的知识。

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也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改为项目教学,因为项目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针对性,有些内容如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编程等方面的内容比较适合项目教学。但有一些如数控加工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就没有必要改成项目教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二)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即便在课堂上的效率很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后都还是要利用课本来进行温故知新,才能真正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我发现,在课时紧张,课堂节奏很快的情况下,如果教材与课堂内容不配套,学生在课后就会很少去看书,从而对课程的一部分兴趣也就会缺失掉,因此最好是课堂授课内容与教材配套,如果必要,可以根据学校或专业的特色,以及不同的教学模式去重新编写适用的教材。

(三)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针对理论老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学校应当有计划地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了解数控技术的新知识,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数控加工工艺、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方面。只有老师“能文能武”,才能带领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老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也才能游刃有余。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来授课,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

(四)学校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需求,利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验实训设备,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和线切割机床等基本加工设备,数控模拟仿真软件、数控机床典型零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等的综合实验台。可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电机调速与控制、机床精度检测与调试技术等基础实验。

也可以采取一些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使学生全方位的接触企业的数控产品,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这种直接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五)要注重开展CaD/Cam和自动编程软件的教学,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学生进行CaD/Cam的设计软件如masterCam、CaXa、UG、pro-engineer等教学及技能培训是当今数控技术教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在数控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形下,开展自动编程软件的教学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因为虽然学校的数控加工和实验设备不足,但计算机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学好了一些自动编程软件,学生将来的就业会更具竞争力,而目前我们在数控技术课程中对只是略作介绍,这也是不妥当的。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总结出目前我院数控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此,教学改革将从调整数控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来展开,通过教学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边执行、边修改,最终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数控技术的教学质量,使其符合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数控技师论文篇4

关键词:技校;数控;教学改革

数控是计算机数控技术的简称,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机器设备的程序控制,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集体化生产,是我国提高产品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必备技术手段。而技校数控专业的开设,就是为了培养掌握计算机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数控技术,从事一线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的技术型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数控人才明显匮乏。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数控人才的专业技能,我国技校需要通过对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数控人才。

一、技校数控专业的教学现状

自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逐渐转变为“世界制造中心”。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数控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制造行业,但随着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人才已经明显供不应求。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各中职院校纷纷设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等原因,导致技校在培养数控技术人才时理论与实际严重分离,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环境。因此,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加快改革步伐,构建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核心思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优质数控人才。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技校在培养数控专业人才的时候,依旧以教师为主体,立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数控是一门动手能力非常强的课程,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完全不符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因此,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教学观念开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不仅熟悉数控理论知识基础,更能做到投身于生产一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大小机器故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机器操作过程中。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合作

数控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更高,但是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很多学生在校内只是操作过于简单的仿真软件和机床,甚至还有学生只懂得一些理论上的知识,没有接触过任何机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与实际生产制造完全脱轨。因此,需要学校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对接合作,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的实习生,依托企业的机器设备和经验丰富的职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学校可以选择一些口碑好和实力较强的汽轮机、太阳能切片等企业进行合作,由于制造业用工需求大,企业可以到学校进行毕业生招聘,同时,企业也需要接纳学校的低年级实习生,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有效解决了用工问题,学校也能够培养数控人才,企业和学校实现合作共赢,双方互利。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加大师资力量建设,是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就目前来看,人员短缺是一方面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够丰富。为了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学校应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增加教师下企业项目和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项目。例如:学校可以分批次派教师到企业工作,在实践中寻找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引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来学校执教,为学生解答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能够提高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师和企业职工也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制造行业信息化已经形成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数控制造设备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增加就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在培养数控人才时不仅要追求数量,还要注重人才的质量。为此,学校应该突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引进教学设备,注重与企业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为社会和企业解决人才匮乏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刘峻,朱敏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信息,2011(4).

[2]刘昭琴,汤平,杨建伟.高职教育数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10).

数控技师论文篇5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课程特点;存在问题;认识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84-02

数控技术,是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对机床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数控技术对传统机械制造业的滲透产生了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现在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技术,数控机床也已成为新一代生产技术,如FmS,CimS等的制造基础。我国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样,都把发展数控技术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将数控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列入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数控技术》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数控技术》课程是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建立现代机械制造的全新概念,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该课程有以下特点:

1.知识密集。《数控技术》课程是以数控机床等典型数控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讲授计算机数控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方法。数控机床具有集机、电、液于一身,技术密集和知识密的特点,设计、使用数控机床必须具备机械制造、微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

2.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要求较高。《数控技术》课程既包含了开发设计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所需要的深奥的理论知识,又包含了使用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应用方面的知识。

3.知识更新快。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数控技术从发明到现在,虽然只有50多年的历史,但已经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相应的数控机床也经历了五次更新换代,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二、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探讨

由于《数控技术》课程具备的以上特点,给教学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经常会被以下问题所困扰:如授课的侧重点应在哪里、如何掌握讲授的深浅程度、怎样将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等等。笔者通过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获得一些认识和体会,现归结如下:

1.根据培养人才的定位确定授课内容。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往往是跟着教材跑,即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但目前《数控技术》教材版本多,质量参差不齐,内容编排也差别很大,从而使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数控技术人才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操作型三个层次。根据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应用型人才。所以《数控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应侧重应用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在重视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理论,加强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使用理论基础上,舍弃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证明方面的内容,突出实用性、应用性。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课程的授课大纲,编写教学计划,当与教材内容有出入时,以大纲为准,给学生列出相应的参考书作为辅助教材,围绕人才培养方向开展教学工作。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数控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仅在课堂上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过去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只能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今年我校新增了两个数控实验室,购进了两台数控加工设备及相应的教学软件,使我们有条件去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课中,一方面学生可以上机编程,动态模拟加工过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编制的零件程序通过数据接口传至数控机床,进行实际加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操作机床,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求职与就业奠定基础。

3.加强与先修课程的沟通。与《数控技术》课程联系紧密的先修课主要是《电工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曾发现这样的情况,《数控技术》课程所需用到的先修课的知识有的没有学,有的学得不全面。所以,预先将《数控技术》课程中将会用到的知识与先修课程的教师进行沟通,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4.教学方式的改革。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黑板式教学传达的信息量小,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好。多媒体教学传达的信息量大,但有时会妨碍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数控技术》这样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特点,可以采用综合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1)对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讲授采用黑板式教学,边讲边写,使学生搞清楚这些理论的来龙去脉;(2)对于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部分由于图形多,可以制成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既便于教师的讲授,又易于学生理解;(3)对于数控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实践环节,把课堂设到实验室,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

5.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坏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任何单方面的努力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这里仅谈一下有关“教”方面的问题。《数控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又发展迅速,且大多数高校都是近几年才引入的这门课程的,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专家指出,要提高《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培养出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学者+工人”型的教师队伍。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1)积极创造条件,经常将教师送到高校、培训中心或企业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跟上专业发展的步伐。(2)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与相关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通过科研工作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专业技术课来讲,没有实践经验,不搞科研进行实际应用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一门课程的,讲课时更是照本宣科,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3)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通过订阅大量的专业杂志等方法,一方面可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所学知识紧跟社会的发展。以上几点中尤其是实践环节对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的。

数控技师论文篇6

摘要在数控技术职业教育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割裂开来或简单地放在一起进行,是对数控技能人才培养和数控教学改革的错误理解。因此,要实施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通过整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营造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实现做中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控一体化;教学改革;技工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157-02

1前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会即科学”的教育思想,并进行了长期并艰难的探索。倡导教育为民、学以致用、坚持实践第一、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联系为这一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由于各种原因多数学校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2技工学校数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内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再到车间进行实践操作是很多职业技能职业学校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虽然照顾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但是对二者结合注意不够,实践中学生往往无法将理论知识很好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形成理论与实际教学两层皮现象。

数控专业是对硬件基础、师资力量要求高,且投入大、消耗高、产出较低的专业。目前,很多学校因为教学设施还不够完善,数控设备配置不齐全或者数量少,不敷实践操作教学需要,学生缺少实践操作机会。同时又由于数控技术是近十年刚发展的新兴专业,各学校普遍存在“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另外,技工学校的学生存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良、基础差等问题,而数控的理论教学内容,本身理论性强,如果不结合实践,仅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课堂氛围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很多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数控车削中切削用量的变化对工件质量的影响等内容仅靠在课堂上讲解对职校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的。

3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

理实一体化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包括实习场地、实际操作、教学安排及学生实际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中采用讲授、示范及实际训练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教师可在实践操作中结合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现场讲解,并加以指导,加深理解。学生在刚学到新知识后,结合进行实践操作,有利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在现场实践解决问题可提高教学效率。

理实一体化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技能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并且加以运用,这样不仅节约时间,更能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根据企业需要组织实践操作教学,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积极作用。

改变教学模式,密切师生关系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更好地与实践操作的内容进行结合,增加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论与技能知识同步增长,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这一模式可以增加师生间的接触,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感情[1]。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更多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可以应用企业的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增加了训练时间,提高使用机器的熟练程度,也可以为企业带来相应效益。

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借鉴国外倡导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学生兴趣激发为出发点,提倡根据学校设施、设备情况、当地机械产品开发校本教材。内容可以以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逐渐过渡到企业产品加工,这样一是可以激发学生数控专业的学习热情,二是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参与到当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实现“零过渡”。

加大师资力量投入数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应是“双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给予教师到优秀的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可聘请优秀的企业工程师、技师等到学校进行授课。如寒暑假时组织教师分批到企业进行实践,接受新的知识、技能技艺,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也可以请专家来学校开设知识讲座,加大对教师的培养。

重视和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应该加大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场地。如学校实训车间内按工作过程划分为一体化讨论区(用来讲解工作任务中的理论知识、任务安排及任务完成后的讲评、讨论)、pLm体验中心(用于计算机绘图、编程仿真及与车间数控机床间的数据交换)、实训区(按企业车间布局为模板建立操作区、成品区及废品区等区域)。设立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实训车间,将教学、实训、生产、鉴定融为一体。

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机会有些企业也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一些薪酬,增加了学生的收入。教师在校企合作中,也可以接触到新的知识,如新机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有利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校企合作是现在中职学校常见的实习方式,这样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实现“双赢”的局面。企业的需求是学校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培养目标,针对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设计和计划。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接触到企业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对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可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企业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发现适合的人才,提前进行培养。

实现教学环节一体化课程设计的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课堂和车间一体化等都是数控专业教学一体化的内容。教师一体化是指教师既要承担理论性教学,又要担负起实训教学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对于教材的设置既要包括数控理论性的知识,也要包括实训性内容。课堂内容的设置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也要结合企业的需求,这也要求教师要紧跟时展,不断为自己“充电”,也要经常进入企业学习新的技能、新的技艺。课堂和车间一体化是指将课堂直接设置在车间内,教师讲完实践包含的理论知识后,学生直接在车间内应用理论知识完成工作任务,加工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与教师交流沟通。

4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制造业的需要,我国对数控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对数控一体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一体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和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品潮.“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数控实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1(2):366.

数控技师论文篇7

关键词:数控应用技术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tp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24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控应用技术方面,对于数a控方面的人才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时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且没有固定设置教学计划,只是根据师资情况设置课程,导致教学课程设置出现混乱。学校未开设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类别的课程,导致课程设置出现偏差。针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1数控应用技术概述

数控应用技术(numericalControl),可简称为数控,指使用数字的控制方法进行某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控制的实现技术[1]。数控应用技术通常进行速度、角度、位置等机械量及相关机械能量的流向的开关量控制。数控应用技术产生需要数据载体及二进制形式的数据运算支持。

2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模式陈旧

在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际课程标准存在差距,如数控加工工艺和刀具等教学过于薄弱。部分学校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只是以讲授理论只是为主,难以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出现差距,在企业急需数控机床方面人才的时候,难以提高数控机床操作、维护以及编程的水平,其培训效果也较差。学生知识结构与课程不相符,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只注重数控机床的操作,却忽略数控加工工艺的刀具选择、路线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不重视数控机床维护、故障排除、手工编程等专业技术的能力训练。

2.2课程设置师资欠缺

数控实训的设备条件较差,设备数量不足,会严重影响到课程设置的质量。随着社会数控人才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学校开始创设规模不同的数控实训基地,并建立设备种类多、规模大的实训中心。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达到实训的效果,各学校选用实训硬件时,趋向于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主要以设备配备的进口数控系统加工为主。由于数控设备价格昂贵,而学校购置设备数量又有限,学生进行独立动手的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导致实训效果不是很好,难以提高学生的数控实训技能水平。在数控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2]。学校只是一味的灌输课堂理论知识,导致学生难以独立应对实训,且学校培养的人才也难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3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3.1更新课程设置模式

公共基础课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并为职业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健康课、体育课、艺术课、德育课及其他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并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和掌握专业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以及就业能力。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将专业理论作为导向,采用压缩、精简、综合等方法,压缩非重点的内容,精简重复的内容,并增加和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知识,筛选综合综合能力中所需的知识点[3]。在数控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数控理论知识的应用,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采用专门化、科学化加基础平台的课程结构来进行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使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并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专周、机械制造基础、CaD、机械制图以及机零机原。专门化的方向平台,包含技能训练、钳工实训专周、公差配合、技术测量、车工工艺以及普车实训专周。数控设备维护与加工的路线包括数控机床的维护、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的操作和编程,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操作和编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专业软件、中级工考证的强化训练、数铣实训的专周以及数车实训的专周。

3.2加大课程设置师资投入

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安排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专业考察和实践,以提高教师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水平,并锻炼其实践能力,了解并明确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新知识,进而强化课程设置内容,动态掌握数控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要求。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专业教授等定期到学校作报告,加强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培训和教育。也可以聘请数控设备现场经验丰富且组织能力较强的技术骨干、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作为兼职的实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实训要点,使教育紧跟技术和社会的进步,逐步拓宽学生就业的范围。

学校应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的制造技术相结合,建设金工的实训基地,使数控机床自动化、现代化,提高学生的制造工艺、切削用量等的技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数控实训中心,以满足培训与课程设置的要求[4]。采用数控仿真的软件,并与数控机床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模拟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掌握数控的生产技术,提高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水平。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优化课程设置,使学生的就业范围逐步拓宽。学校根据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强化数控实践并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能力与知识要求,培养数控能力强和素质高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夏宇阳.关于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2009,4(S1):151-152.

[2]沈新艳.中职数控专业分层教学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3,9(6):136-137.

数控技师论文篇8

关键词:数控;教学;职业院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毕业生步入社会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工作,而只会纸上谈兵的毕业生不再吃香,各个岗位对技能人才需求热度越来越高。而机械类专业是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数控课程是该专业的学习重点,如何提高数控教学质量,成为每个教师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数控课程主要是与机器和数字打交道,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低,导致教师教的很累,而学习效果却较差。数控(英文名字:numericalControl)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从数控技术的含义我们也能看出,数控是一门具有一定深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放映视频学习短片和相关图片,形象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记忆。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更具有责任感,同时学生也更加尊敬与爱戴老师。从而数控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顺畅,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教师也乐于为学生讲课,大大提高数控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提升数控教学质量,应当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数控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方式,构建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主动学。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例如,讲一个笑话或者唱一首歌,由于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对娱乐节目非常感兴趣,通过课前表演,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实践课程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好需要制作的零件参数,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一个完美的零件就算胜利,对胜利的组别要进行适当奖励,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课堂学习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构建系统的数控教学体系

教育教学工作强调循序渐进、进行系统性教学,在数控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数控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技术技能。教师要根据这一专业的特殊性与综合性,确立符合中职学校的系统化教学工作方案。教师要做好相关备课工作,搞好教材分析和教学案例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从零件的成形工艺分析入手,独立完成零件的结构设计,用autoCaD绘出零件的总装图及各非标准件零件图,开展高效的数控理论教学工作。

此外,要加强数控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各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的零件设计与测绘、工艺程序等理论知识应用实际操作中。通过数控零件的加工、装配、拆装过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弥补校内实践场地的不足,可以联系校外公司和机构,开展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

任何高校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为竞争力稍弱的职业院校,更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数控课程教学过程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从人才引进入手,严把人才引进关,不仅要考核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还要考察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做好数控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组织外出考察活动,学习先进院校的教学经验,邀请教学管理行业的精英,给职业学校的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此外,鼓励教学人员加强自我提升,课下时间多研究“机床操作”“编程知识”以及“工艺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对不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大胆探索教学新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五、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完善,对数控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听课数量增加,以每个学期为一个阶段,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考核教师的缺勤情况和责任意识,要关注教师对学生上课是否认真,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当学期结束时,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扬,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教师要进行批评,严重失职的教师也进行清退,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监控和评价,并做到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使职业学校学术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数控教学中,教师和学校都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数控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优秀的数控人才。(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平桂基于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教学与实训模式[J].科技文汇,2009(3)。

[2]戴烽,李剑飞.基于项口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2003(4).

数控技师论文篇9

数控机床

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社会需隶的数控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构建了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来改变师资队伍的结构.

1前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里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加人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需要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作为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适应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余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z数控人才的需求和知识结构

当前社会需求的数控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0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z>0灰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3)“金领层,数控技术人才:具备井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绘合知识,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这三种类型的数控人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蓝领型.: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为墓础,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掌握"cad/cam’软件.‘灰领型编程工艺员,: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悉产品的三维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灰领型维修人员,:以机、电、光和液(气)控制技术为基础,掌握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金领型”: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全面地掌握数控设备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具备数控设备研制与开发能力,掌握网络技术,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3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宽口径课程体系

根据“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在系列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社会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模式.

(1)通用机床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通用机床部分,我们重点讲授车床、铣床和滚齿机的传动原理,传动系统的分析和主要结构.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部分通过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弄清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与车床、铁床和滚齿机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进而熟悉通用机房的工艺范围,为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机床的维护,维修和产品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z)数控机床突出实践性

在数控机床理论教学中不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在其应用。简要地讲述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介绍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典型结构及附件,着重讲述数控加工工艺设计,cnc车床及其车削中心、cnc铰铁床及其加工中心,cnc线切割机床的手工编程技术及其操作,采用多煤体或录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展示生产一线的环境,将数控机床图片、所使用的刀具图片,机床附件、加工过程等展示给学生,将抽象的枯燥的概念和技术要领用形象生动的过程模拟来表现,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隆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作为一个专题来学习,借助大盘现实案例教学来阐述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或采用现场教学等灵活的方式进行。

(3)课程设计,加强综合性

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概括和应用,是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为了真正使同学们具备编制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选择工艺参数、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能力,具备操纵、调试和维护数控机床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先进行程序编制工作,然后上机操作,亲自进行程序的输入,调试、运行,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在模书墩作软件上加以验证,使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课程设计完成后要求每人上交一份总结报告,包含工艺过程分析(路线安排+程序原点+工装十切削用量)、数控程序清单及设计心得等内容。

(4)依托职业学校资源,加强实训教学

工科专业学生理应姓“工’,应面向工程,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实际,因此,所培养的人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包括必要的操作技能,既生产技能与实验技能,这是工科专业学生所必需的工程素质。而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往往对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提出严格要求,受财力、人力等办学条件方面的限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一般比高职数控专业相对要薄弱一些,我们充分利用职业学校资源进行实践教学.通过与安徽省蚌埠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开展实训教学。各训练项目按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实施,通过考核评定成绩,实训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参与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取得相应的课程成绩和学分。

数控技师论文篇10

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numericalstatusofskillsdevelopmentandpracticeofteachingthinkingskillsdevelopmentdiscussedthenumericalmethodsandcountermeasures.Vocationaleducationwiththestatusquoinpersonalopinion,teachingskillsforthefutureofnCprovidesnewideasandstrategies.

关键词:现状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Keywords:situationanalysisteachingmethodsteachingeffectiveness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大量的在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工人。

一、数控技能教学的现状分析

1.我国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机床与编程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急需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的培训效果较差,不能系统地适应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2.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应该加强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修等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

3.结合学校及学生的现状编写适合数控编程、数控接口技术训练、机床参数设置及系统故障排除训练、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等课程的教材,例如校本教材的编写能够很好的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

4.对于中职院校的数控专业教师的要求是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

5.数控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学校设备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使教学培训的实践操作受到局限,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普及化的培养,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实训效果也较差。

二、数控技能教学的方法

在进行数控技能教学过程中,一般以项目教学为主。以项目为主线,向学生展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练习。

1、讲授法

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掌握专业知识。

2、演示法

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课前教师要做好演示的准备工作,根据课题选择好设备,工具,量具。

3、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质量作好一定的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促进练习效果。对不操作的学生要求在旁边认真观摩,指出操作中的错误,教师及时提问,并作为平时的考核分。

数控技能教学的主要特色应该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并以实践为重:

1.理论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理论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前沿性。培养学生应用数控理论的能力,突出数控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掌握一定的数控加工技能,及所谓的先会后懂。教学中要体现早实践、多实践、有针对性的实践。

3.教学中应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数控实践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操作人才。

4.重视传统金工实习,与普通机械加工设备相比,使用数控机床能加工出精度更高,外形更复杂的零件,同时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批量生产中)。忽视金工实习而过分重视数控专业的实习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果不把传统金工实习放到数控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那么,无论多么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也只能培养出“纸老虎”式的数控专业学生。

三、数控技能教学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