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53:23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摆到全国及国际经济的舞台上,每个地区都需要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格局之中,并在区域及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发区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并形成了较为密集和配套程度较高的产业群,这为开发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融合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浪潮,这为开发区企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契机。目前,开发区企业依靠本土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已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经营模式和成长道路,面对区域竞争的加剧和国外企业及产品的冲击,开发区企业如何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和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实现进一步发展是面临着巨大问题。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题,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我们的趋势,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实现规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增强开发区经济发展后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加快开发区企业的发展步伐,使企业在开发区有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对开发区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开发区企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开发区企业发展经验和分析开发区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其它开发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开发区企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促进开发区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尤其在品牌战略、土地使用和园区带动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为开发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意见。另外,此次调研也为建立健开发区企业数据资料做基础性工作。

本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大量的数据,重点阐述开发区企业的发展现状,展现开发区企业发展的全貌和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开发区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阐述开发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晰企业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态势,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契机,结合开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为解决开发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政策建议和对策。

第一部分:开发区企业现状

一、开发区企业概况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2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些年来,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实现“接轨上海、融入杭州”和“三年冲百强”战略的基础。开发区和配套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近几年来**经济开发区和配套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县城和周边乡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配套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一、开发区基本情况**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并于1994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具备规模开发建设总体框架,形成了良性循环投资环境,得到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商的青睐,一些知名企业如**企业、**有限公司、**集团、**集团等纷纷落户开发区,开发区已成为**县对外开放的战略重心。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对管理区域内坚持以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适度超前的原则致力于“一城五区”建设:以**大道为中轴,在**大道与**路之间打造了一个8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凝聚了**广场、县行政中心、步行街、生态街等一批精品工程。初步建成了4000余亩的**工业园区和**特色园区,吸引国内外企业80余家,总投资逾27亿元人民币,其中有**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内外资企业,已成为全省样板工业园区。为进一步拓展工业平台,开发区已在原**省道**段规划建设了4.6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工业区的性质定位为以新型材料、医药、电子为主的生态工业园。首期500亩现已开发完成,入园企业19家,总投资2.93亿元人民币,意向入园企业达到23家。二期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现对外实行全面招商。**县委、县政府为了集全县之力支持开发区建设,今年又将县内**工业园和**产业园并入开发区管理。**工业园是**工业重心北移的重要平台,地处**县北部中心镇高禹,首期规划面积6.68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办公转椅、五金机械和it产业三个区块。**产业园是中科院**分院、**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一个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000亩,位于县城北侧,投资领域主要以药品、保健品研发及制造等。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悠然人居——**生态园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招商工作也全面展开。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国际一流的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居住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生态园之后,开发区另一大手笔是即将建设的**博览园,主要包括植物博览园、濒危动物放养基地、教育、科研创业基地、低密度乡村别墅等项目,现该区块已基本完成概念性规划,即将开始对外招商。二、开发区经济发展现状(一)、20xx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23.2。2、工业增加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亿元,同比增长39.5。3、利税累计完成**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亿元,同比增长32。4、技改投入**亿元,同比增长27。5、出口交货值**亿美元,同比增长16.3。6、全年合同引进外资**万美元,同比减少11.8,其中实到外资**万美元,同比减少11。实到内资**亿元,同比增长64。(二)、20xx年1—10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67.39。2、工业增加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亿元,同比增长67.9。3、利税**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亿元,同比增长29.47。4、技改投入**亿元,同比增长18.97。5、出口交货值**亿美元,同比增长42.18。6、合同引进外资**亿美元,其中实到外资**万美元。实到内资**亿元。(三)、开发区工业企业情况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20xx年1—10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67.39。**公司**亿元,同比增长20.17;**1.5亿元,同比增长76.72。20xx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共完成工业产值**亿元。作为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转椅及配套企业**家,1—10月份销售收入**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销售收入**亿元。竹木制品企业**家,1—10月份销售收入**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销售收入**亿元。三、开发区在发展工业经济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措施(一)、狠抓工业园区基础建设,种好梧桐引凤凰。截止到20xx年底,开发区在园区基础建设上共投入资金**亿元(不含企业内部投入),平整土地**亩,已通道路面积**万平方米,建成供水管道**公里,供电线路**公里,排水管道**公里。目前开发区“一区五园”集约效应初现规模,各园区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高速发展的纽带,有力的推动了我区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县占有率的提高,其中**已累计引进企业**家(其中外资企业**家),建成并投产**家,共开发面积**亩;塘浦工业园区累计引进企业**家(其中外资企业**家),建成并投产**家,共开发**亩;转椅特色工业园区累计引进企业**家(其中外资企业X家),建成**家,累计开发面积**亩。医药产业园累计引进企业**家,现已开发面积**亩。**工业园正在建设之中。(二)、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济要持续发展,仅靠现有的企业、当地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不断引进新的资金、新的项目和人才。几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力做好引资工作。1、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健全组织网络。一是强化招商理念,全面树立“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全力抓质效”的意识。二是实施“领导工程”。开发区主要领导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招商引资上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招商引资中,主动出击,亲自外出与外商谈判。三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了**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管理和项目推进工作。其中由X名管委会副主任具体负责不同区块的招商引资工作。四是设立招商引资专业机构,在**年就组建了招商引资部,抽调精兵强将到招商引资一线工作。2、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快引进专业人才,着力提高专业招商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开发区坚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既懂外语、又懂经营管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招商队伍。一方面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去年和今年引进了**名学外贸、具有英语六级水平的人员充实到专业招商队伍中;另一方面,在强化学习,在提高人才队伍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以学习为起点,全面提高招商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实现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本领不断增强的目标,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二是组建辅助招商队伍,夯实招商引资基础。近年来,开发区组建了四支强大的招商引资队伍:一是由**名开发区机关和村干部组成的干部招商队伍;二是由开发区内私营业主,专业中介经纪人组成的民间招商队伍;三是由近百名**籍在外工作人士和曾在**任职的领导干部组成的外地招商队伍;四是由在**投资办企业的外地企业主组成的以商招商队伍。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开发区招商引资部为枢纽,以四支队伍为分支,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庞大招商网络。(三)、狠抓企业开工开业,培育优强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竟争力。工业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抓好企业的开工开业。几年前开发区就专门组织人员落实此项工作,分工分项帮助企业加快开工开业的进度。20xx年1—10月份新增开工企业**家,竣工企业**家,其中年产值预计5000万元以上开业企业**家。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从今年的发展情况看,**、**、**X等发展势头强劲,年增产值均在40以上,特别是**公司和**公司经营形势较好,同比分别增长267和207。另外,年产值有望突破5000万元的还有**、**、**X等一批企业,为开发区20xx年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良好基础。(四)、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于开发区来说,服务是最大的品牌。开发区是“巢”,客商、项目是“鸟”。让开发区成为客商之家、项目之家,才能留得住客商,留得住项目。几年来,开发区各级上下始终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进步,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予以帮助。在服务上实施“专班工程”,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专班负责到底。尤其是对重点客商、重点项目,由开发区主要领导跟企业挂钩结对。此外还积极主动向企业积极宣讲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走科技创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帮助企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建设绿色企业、生态型企业夯实基础。截止到20xx年底,开发区共有**个产品商标获得省、市级著名商标;**个获得市名牌产品;**家企业获得iSo国际认证。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20xx年1—10月份,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和20xx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增幅,但和周边县市开发区相比,这个产值还是太低了。原因一是我县原本就是个农业县,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年的发展又是以生态产业为主,工业经济未能唱上主角;二是现有工业企业中规模型企业偏少,缺乏具有市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大型集团企业.开发区目前最大的企业**公司到10月份的工业总产值还只有**亿元,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也只有**亿元,跟周边县市一个企业的产值就达到一、二十个亿相比,我们的规模型企业不光是力量不足,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并且家数太少,在整个**X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家,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零打碎敲阶段,产值低,抗风险能力差.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对企业入园有一定影响。目前五个园区中,只有**园区和**X特色园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园区由于受土地农转的制约,二期入驻企业还只有**家.**产业园和**X园区还刚刚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财力所限。这些年来,在五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亿元,基本上都是开发区自行承担的。“要集全县之力搞好开发区建设”这个口号好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政上对开发区的支持还很有限,在园区建设上大部分的资金需要开发区自筹解决。一些该落实的优惠政策没能得到落实,比如文件规定免去企业的闭路电视开户费,但实际上并未落实,企业彼有怨言。3、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目前**X家工业企业中,转椅及配套行业有**X多家,竹木制品行业有**X多家,在规模型企业中也占了全壁江山,两个行业的生产总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根据本地的资源特色,大力发展转椅和竹木制品产业,打造区域品牌,这个经济发展战略无疑是对的,但就象一只椅子有四只脚一样,要发展壮大我县的工业经济,我们必须还要有其它的支柱产业来补充。另外,开发区现有企业的产品整体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少。转椅行业中除正在生产的**、**X外,科技含量较高的**X至今未能建成。竹制品行业中,**公司投资的**公司也未能按原定计划投产。4、入园企业开工不足,建成率不高。企业引进来了,但却迟迟不能投入建设,迟迟不能产生效益,这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土地制约的影响导致境外资金注入不足;二是由于国内钢材涨幅较大,,一些企业正持币观望;三是园区部分道路至今未通,给企业开工建设带来很大不便。最重要的还是土地农保区调整及农转等用地手续审批速度慢,使大部分的企业无立足之地。在目前急需开工建设的企业中,未落实土地的就有**家,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的企业就有**家,如果现未完工的**X多家企业都投入生产了,那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5、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战略的运作。现在开发区企业中,品牌型企业偏少,部分企业还是在贴牌生产。没有属于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企业,同时,也容易产生纠纷。这两年来,在竹制品行业中,连续发生了几起外省企业注册了商标然后控告我县的企业侵犯了他的知识产权,给我县的竹制品生产和出口带来严重影响。另外,部分企业主不注重对职工的技能培训,企业的生产操作不规范,特别是各个家庭作坊“三合一”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五、对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1、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在规划上坚持科学化、全局化。**经济开发区面积有**平方公里,对于如此大的经济发展区域,如何去建设它、发展它,首先是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作为一个成功的开发区,在规划上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讲究形象,规划好进出口通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着力营造环境效果。留足充分的绿地和空间,建设花园式、生态型开发区;三是主次干道宽度协调,井然有序;四是项目分布的功能区相当明确,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项目提供相对集中的适宜场所,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五是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开发区分步开发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保证。另外还需要严格去执行规划,尤其要注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切实防止科学的规划被实践的随意性所破坏。2、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客商总是选择投资条件成熟,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进行投资。事实表明,开发区的形象首先是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经济开发区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一个地方对开发区的重视程度和发展信心,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任感。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对此,不能光等上级财政拔款,要敢于转变思路、敢于创新。可以采用借用国债资金或从地方企业中募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千方百计把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从而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当然,在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应把握基础设施建设之“度”,合理调度资金,分步实施,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的承载作用。3、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我们现在在招商引资上还是由政府在搭台,机关人员在唱戏,这个传统的作法和思路必须破除。招商引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的推动与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企业对接,要让对接双方企业代表有直接沟通的机会。有关部门要积极收集一批以世界500强为首的国内外包括港、台知名企业有关资料,研究其主营业务,了解其发展战略,收集其投资部门负责人有关信息,从中选择出与我县产业政策相对接或可能对接的知名大企业,汇编成资料提供各有关部门。全面发动寻找对接途径,力争尽快与一批知名企业投资部门开展对接。同时,要让专业人员进入招商引资队伍,甚至可以考虑营造专职的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县里在招商引资上的奖励政策同样也适合他们,这样就可以避免机关人员参于招商干好了有奖励,干不好也没关系的状态。4、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引导和协调的职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政府合理定位是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抓经济的职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不抓经济”,市场做不好的才是政府要做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在为社会公众的服务上,用驾驭市场经济的胆略和魄力,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不干预企业内部事务,把重点放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引导等外部环节上。针对我县工业企业中转椅、竹木制品企业家数多,并且绝大多数属于小而散的特点,建议县里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这些小作坊生产的家庭企业积累技术和资金,联合办厂或者以现有规模进行合并,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另外,要积极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要利用各类活动,突出宣传我县名牌产品及优势企业。要鼓励企业设立网页,建议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开设网页。5、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一是要造就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环境。坚持“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的观点,高度重视环境建设,既抓硬环境,又抓软环境,极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硬环境建设方面,要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软环境方面,切实加强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探索出一条让企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成功路子。二是要在民营企业中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使民营企业普遍上档次、上水平。三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国外、省外、县外的力量“嫁接改造”民营企业,培植起了一批新的骨干企业。在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中,立足本地优势是基础。综观各地民营经济的成功者,大多数都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转椅和竹木制品作为当前我区两大支柱产业,其产值、销售收入、利税、上缴税金均占到全区工业指标的58%以上。我们必须把这两大产业作为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全力打造转椅和竹木制品产业带,形成全国有名的产业市场,从而带动整个民营经济量和质上的提升。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3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

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土地、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我市各级政府财政基本都属“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能力软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基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资商实地察看后信心不足,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

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委会“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三、关于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1、要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的初始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是我市“十五”期间首要任务,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一方面要按照调优、调高、调大、调强的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选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省级宣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充分发挥对母城的带动、辐射作用。各类工业园区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2、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新城区战略的实现。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积极实施新城区战略,这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突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新兴的工业城区,并探索工业旅游的路子,积极构筑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旅游景观。通过完善城镇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服务体系,搞好社区建设,强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功能。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城镇管理,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环境。

3、要以推进我市经济一体化为重点,做大做强我市宣城、宁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以318国道为主线,突出建设好宣城、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努力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宁国优势项目的"孵化器"、"研发中心"。其他县要因地制宜,建设一至二个具有特色、高起点规划、投资省、生态环境优、高效益的工业园区。

4、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

企业。非国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宁国、广德已显现。怎样把非国有经济企业引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加快发展。首先要切实搞好服务,依法保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其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攀大靠强,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树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生命线"的理念。

全市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强与苏浙沪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同时,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以个引企,以大引大,同时鼓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按照产业化要求,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

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当今发展区域经济的"灵丹妙药",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创造了许多经验。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须实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招商引资。当前要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招商引资工作“公司化体制、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即招商体制由政府推动转入公司化运作;招商队伍通过职业培训,树立职业精神,形成职业化的队伍;招商活动渐成体系,招商措施形成专业知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人员提供佣金和经费,在需求和市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1、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须理清思路,盘活存量,搞活“预期”,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采取Bot等利用外资形式,筹资建设。第四是争取国债指标搞建设。

2、各级政府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模式。

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参与了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也承担了过多投资风险,给开发区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末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1、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

从职能配备角度看,不能赋予开发区应有的行政权力,在招商的过程中,仍出现多个环节,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协调,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为在开发区内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议省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县政府在哪些方面给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市县级管理权限,以便开发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统一的运行机制。

为克服开发区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不相统一的矛盾,做到管事与管人相统一,使开发区管委会更好地做好开发区的社区管理以及计生、创建、防洪等工作,必须要将开发区座落的办事处、乡镇划归开发区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相统一,这样才能使开发区真正实现开放式运行与封闭式管理。

3、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

市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支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发区管委会要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部门积极主动接受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为务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4、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4

区开发区总公司

十七年来,开发区先后进行了两期共1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目前开发区的土地存量已经很少,可出让地块大都是一些零散地块,根本无法承接大规模、高质量的投资。为加快__新城建设,拓展__开发区发展空间,必须加快开发三期。

经全面回顾梳理,我们认为,开发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开发模式和开发思路经历了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其中,一期“滚动式”开发,总思路为“着眼长远,适当超前,综合起步,滚动开发”;二期“整体式”开发,总思路是“超前建设,全面接轨,聚集优势,持续发展”。在开发区总公司历任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__开发区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主要表现为引资超过300亿元,引进企业700余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五大主导产业,税收占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吸纳直接就业近6万人,成为全区经济的龙头和主发动机。但同时开发区也存在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两期开发建设都走在了周边开发区的前面,并取得了比较优势,而当前各开发区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我们也应按照率先发展的要求,主动转变思路,继续谋求在竞争中抢占先机;二是前两期开发建设中的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集聚度不高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三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开发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还不强。以上问题都需要在三期开发建设中予以解决。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__开发区又走到了发展的新起点,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三期规划和开发建设。三期位于__新城的西北部,规划总面积31.3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区占地13.5平方公里,将建成为京津之间重要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层次服务业聚集地;功能服务及居住区占地17.8平方公里,将为新城和开发区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服务支撑。三期开发需搬迁徐官屯街道和东蒲洼街道的16个行政村,共5691户,17794口人,企业94个。

通过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我们认为要使__开发区取得竞争优势,使宝贵资源在近期、远期都能获得最大收益,就必须在三期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要创新发展思路。首先,必须确定好三期的产业发展特色,以特色求发展,避免与周边开发区的恶性竞争。多年来,以众多开发区为主要支撑节点的京津制造业聚集区已经形成,项目主动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形势下,一方面各开发区之间基础设施和功能环境建设水平差距缩小,招商竞争特别是对优质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各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差异日渐显现,区域内大的产业分工格局下大形成,特色产业区发展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在三期开发建设中,我们必须先明确三期产业发展方向和特色,并据此确定规划区内各地块的功能定位。第二,在规划和建设中强化对特定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其量身定做环境,使每一分投入都发挥其最大效益。第三,在招商中加强“精细化营销”。即以打造特定产业高地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龙头,以高门槛筛选出高质量项目,确保产业竞争力。第四,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各方面工作科学发展。要理顺现有产业、企业与下步要发展产业的关系,做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要理顺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关系,提高投入的科学性、实效性;要理顺企业发展与人才引进、培养的关系,提供工作、生活、学习、休闲等功能完善的环境,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发展的原动力。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把__开发区三期的发展模式定为“模块式”,总思路是“突出特色,明确功能,抢占高点,科学发展”。三期的开发建设主要包括三个重点区域,即三个功能各异的模块:

1、三期(西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三期西区北至龙凤新河,南至福源道,东至南东路,西至高王路,总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将主要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包括装备制造、环保节能产品等。

西区规划思路:一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城规划,依托开发区的产业用地,保障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均衡,促进建设和谐有序发展,带动经济全面发展。二是分解落实新城规划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公共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有重点的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三是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西区开发建设目标:突出一个“转”字,即突破工业区的一般定式,实现由高技术产业装备园区向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园区转型,由生产基地向生产与服务并重型的城区转变,由引进技术向内生技术型高技术产业园区转化。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效益,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继续在规划建设、综合配套功能等方面引领__新城发展。

西区规划六个产业园区:起步区为综合产业园区;依据主导产业划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四个产业园;为应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设立新型产业园,使规划保有一定弹性。

西区近期开发建设计划:20__年底前完成土地征转工作,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开发步骤,20__年3月底前确定2.4平方公里起步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并完成主要基础设施的专业施工设计,4月底前进场施工,上半年具备土地出让条件。年内完成起步区内110千伏变电站建设、电力线缆铺设架空以及路灯安装等工程,以及供热站点和管网建设。2、三期(北区)——高端物流服务功能区

三期北区北至龙凤新河,南至京津塘高速公路,东至103国道,总规划面积为5.4平方公里。北区由物流区和高等教育及科技研发区两部分组成,规划范围以翠亨路为界,东侧为国际保税物流区,西侧为高等教育及科技研发区。

其中,物流区的产业定位为保税物流和特色物流,将以现有公共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起步,滚动发展保税物流业务,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物流服务,建成立足天津、服务京冀、辐射环渤海的综合商贸物流基地。物流区规划五个区域,其中保税物流区主要用于开展保税仓储、国际配送、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业务,使其具备口岸功能;普通物流区为综合性的普能货物商贸物流节点,在功能上是保税商贸物流的有益补充;出口加工区用于进行符合海关规定的分拨、包装等简单增值加工;商务服务区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综合办公区主要设置政府职能部门、海关、“三检”等管理机构联合办公场所。

高等教育区引进建设一所综合类大学和一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就近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教育服务支撑。区域内将主要建设教学楼、行政楼、实验室、科研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会堂、体育场馆、产学研应用实习基地、校董及专家办公楼和住宿楼、学生宿舍楼、餐饮综合楼、综合体育馆、医疗保健楼等功能设施。

北区近期开发建设计划:20__年底前完成土地征转工作,20__年3月底基础设施前进场施工,年内完成主要基础设施建设。

3、软体区——生产型服务业功能区

软体区位于现有一、二期之间,北至广源道,南至福源道,东至泉旺北路,西至翠亨路,总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

为保证软体区规划的质量,我们先后调研了北京总部基地、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华中科技大创新科学园等类似园区。在深入研究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确定了软体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及具体发展职能。要将软体区建成全区产业基地的服务中心——成为__高端产业的核心区域,成为集高新技术研发、金融服务、软件信息咨询、服务外包产业、专家公寓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软体园区,未来发展成为京津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高科技软体园。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5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工业立县”的战略,把主攻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工业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区已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增长点所在、推动力所在,是招商引资、提高经济开放度的有效载体,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但随着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的确立,引进项目逐年增多,工业区的要素承载能力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顺应形势,强化工业区的功能建设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对龙游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根据开发区现有招商企业开工、建设、投产进度和招商趋势,综合开发区空间拓展和产业布局情况,对今后二年的要素需求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加强工业区建设的初步设想。一、工业区现状

1、企业要素需求

(1)用工需求。工业区现有投产企业10家,职工1235人;预计到20__年底新增投产企业13家,职工需求总数5000人左右;20__年底投产企业总数27家,职工需求总数8000人左右。

(2)用水需求。20__年,投产企业用水量119万吨;预计20__年底投产企业日用水量1万吨左右,20__年底将达1.5万吨左右。

(3)用电需求。到20__年底,装机容量1.3万千伏·安,投产企业用电量2300万千瓦时;预计20__年底装机容量2万千伏·安,全年用电量4500万千瓦时左右;20__年底装机容量2.5万千伏·安,全年用电量6000万千瓦时左右。

2、工业区要素承载能力

(1)用工。随着企业的发展,我县已由劳务输出地向劳务输入转变,劳动力优势已不复存在,企业用工基本上以外地引进为主,招工难是我县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遇到的普遍现象。开发区企业到20__年底将新增6800名职工,如何帮助企业突破招工瓶颈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2)用水。开发区已完成了工业、生活供水管网及日供应2.5万吨工业水厂建设,并正常投入供水,能满足20__年底企业日用水量1.5万吨左右的需求。

(3)用电。现有企业线路由城北变电所接入,随着入区企业的增多,35千伏城北变电所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3、工业区综合配套设施

(1)交通。到目前止,开发区无专门的公交线路,职工上班、进城只能依赖自备交通工具或现有农村线路营运车辆。

(2)治安。开发区外地职工多,人员复杂,偷盗现象时有发生,而企业对外来职工情况不了解,管理难度大。

(3)生活设施。开发区职工吃、住、娱乐、购物等生活设施还未配套,职工住宿只能分散在当地百姓家,业余生活单调,既不利于社会治安管理,更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

(4)公益设施。开发区路灯未投入使用,夜班职工上下班安全得不到保障;医院、学校等设施不配套,给职工就医、子女入学带来很大困难。

二、开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方面

(1)开发区亮化工程。开发区已完成了五纵八横道路中粒层沥青面的浇筑,铺设长度近23公里,但路灯设施建设未跟上,开发区夜晚漆黑一片,给企业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2)变电所建设。35千伏的城北变电所已达满负荷,不能再满足后续投产企业的需要;而且由城北接入企业供电线路过长,投入成本高。开发区建设110千伏变电所既可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也可满足日益增多的投产企业的需求。

2、综合配套设施方面

(1)公共交通。到目前止,开发区已有1200多职工,到年底将增至5000人左右,没有专门的公交车,职工上下班极为不便,交通问题给职工生活、企业招工、生产都带来较大影响。

(2)区内治安。开发区从外地引进职工多,如浙昕钻饰90以上是外地职工,随着投产企业的增多,外地职工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大,暂住人口依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管理;由于区内无治安管理单位,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3)污水处理。特种纸是龙游经济开发区规划的一大产业,环境保护对造纸企业的污水排放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备,开发区现有造纸企业污水经排污管网直接排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投产企业的增多,这一矛盾必将越来越突出。要加快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解决工业区企业污水出路问题。

3、职能部门服务方面

(1)企业用工。招工难已成为入区企业的共性问题,有关部门应将破解招工难题作为服务企业的当务之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企业招工难题得以缓和。同时引智和培育并举提高劳动者质量,在制定出台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时,优先考虑产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积极引导企业与职业技能教育联合,实施特色学校工程,提高劳动者质量。

(2)项目审批。去年工业服务月以来,项目审批一改过去的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办事时限压缩了35左右。但有的职能部门服务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审批过程中急事急办做得不到位,影响了业主的投资积极性。

(3)302国道收费站问题。开发区企业的煤、原材料、产品进出均需通过320国道收费站,过多的过路费使企业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目前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工业区经济主战场的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创新思路,深挖潜力,在转变职能和资源整合上狠下功夫,全力推进开发区繁荣工程,加快构筑环境更加优越、条件更加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一)职能转变

1、转变部门职能,强化责任机制。

(1)公交车。加强引导,促进交通部门适时起动开发区公交线路,以方便职工上下班为主要目的,安排车辆班次。

(2)收费站。开辟开发区企业运输绿色通道,通过对企业原材物料及产品运输量的调研,确定每家企业免费通行车辆数,及时发放免费通行证。

(3)治安管理。建议小南海派出所搬迁至开发区,或由派出所向开发区派出驻勤点,增强开发区治安管理力度。经常性开展开发区及周边治安要素调查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推进工业区治安防控建设,依法打击各类偷盗企业财物、阻挠建设施工等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遏制、減少案件的发生,保障工业区建设顺利进行。

2、整合部门力量,推进开发区建设。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整合优势资源向开发区倾斜。一是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开发区建设速度慢的很大因素是投入不足,纯靠县财政的资金是有限的。政府要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筹措信贷资金,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吸引外商投资等方式筹资。二是加强项目包装,争取上级支持。相关职能部门都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政府要加以引导,尽可能将优势引向开发区。如电力线路建设,加以包装,争取列入农网或城网改造项目;道路网络建设争取列入交通部门的改造项目;浙西渡假村可争取列入水利部门的改造项目,等等,以上级的政策支持推动开发区的建设,降低开发区自身投入成本,加快建设进度。

(二)繁荣开发区工程

1、政府推动。将原模环、士元和兰塘三个乡的办公楼转让,统筹规划,联合建造模环乡和开发区办公大楼,提高资源利用率。

2、部门配合。公安部门应将小南海派出所搬迁至开发区,既有利于解决茗皇公司与派出所的用地纠纷,有利于开发区的治安管理。电信、移动、广电、交通、电力等部门也应加强与开发区的沟通,加快开发区配套工程建设,促进开发区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强开发区吸聚能力。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6

加强土地的管理与经营,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是土地部门的重大责任。随着开发区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用地跑办难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大与财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项目用地正处于“卡脖子”路段。作为土地部门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创新工作,创优工作,在跑办新增用地、整合存量土地、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土地收益上下功夫、搞突破,促进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根据两委要求,我局就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

我们开发区由西区、北区两部分组成,两区在土地利用现状如下:

西区土地工作的重点是内涵提升、整合利用。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积为600公顷,现建成区面积560公顷。在各类用地中,工业用地面积203.6943公顷,商业用地面积18.643公顷,教育用地面积为28.3316公顷,住宅用地面积35.9627公顷,行政办公及公益事业用地面积为34.5141公顷,村占地及交通用地面积为238.8543公顷。

北区土地工作的重点是省重点项目用地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基本农田、新增建设用地跑办。北区规划面积26.5平方公里,起步工业区面积6平方公里。因北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正在申请调整,尚未获得国家、省政府批准,且所属区域多是基本农田,在征用土地跑办特别是调整规划上难度非常大。除原已完成主干道路、裕丰脂酸酶项目征地外,2005年下半年完成了110kv变电站、衡运物流、南昊一期、中小企业园3宗365亩净地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审报卷工作,全部通过专家评审通过并取得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完成了脱酚棉籽蛋白、宏远纺织、汽车防撞器3个省重点项目1141.71亩土地的规划调整工作,并上报省厅准备下一步的专家会审;完成了华成污水处理设备、金太阳运输机械、精工机械、中金诚信不锈钢保护纸4个省重点项目742.752亩土地的组卷前期工作,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出具初审意见。南昊二期通过开发区领导亲自带我局跑办,争取05年度用地指标,并通过省国土厅核准,征用土地工作于12月29日组卷上报省厅。

二、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西、北二区因开发建设的时间长短差异较大,在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上呈现出不同特点。西区自1992年设立以来,特别是经过2000年上划以来的开发建设,在土地利用上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可利用土地剩余空间狭小。现在西区可利用土地面积还剩40公顷,合计600亩。

二是土地整合利用任务艰巨。2005年初调查摸底显示,西区闲置土地13宗、部分闲置土地5宗,合计357.9亩。我们把立足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做为工作重点,过依法征收土地使用金、土地闲置费和闲置两年以上依法收回等措施,克服来自各方的压力和阻力,进行了整合、盘活和促建,有10宗土地已开工建设,有6宗土地转让给其它项目。原通用压滤机厂22.89亩闲置土地整合配置给宇腾汽配进行扩产,实现了当年整合盘活,当年开工建设,现在1.3万平方米的钢结构车间已竣工,部分设备已到位,2006年3月份可投产;巨强特种工程塑料、中科建38.2亩土地转让给北内汽配,并于当年开工建设。其它剩余闲置、半闲置土地正在进一步清理当中。

三是土地收益较低。过去几年西区土地出让主要采取传统的协议出让方式,由于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的压力,协议出让的土地价格不得不压低,一般执行工业用地每亩6.6万元、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商住用地协议出让价每亩10万元)的办法,扣除上缴省的征地费用和农村集体补偿外,剩余部分很少,此外还需长期支付每亩每年1500斤小麦的粮食补贴。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土地收益,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土地房产部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并收到一定效果。一是在节省征地费用上做文章。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通过市局协调跑办各县市区的耕地造地抵顶和在征地过程中利用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造地抵顶每亩节省3407元,建设用地每亩节省20667元,农用地、未利用地每亩节省6667元),上划以来办理土地出让3805亩,共为开发区节省资金1340万元。二是通过土地招拍挂增加土地收益。成功运作了阳光花城(协议价每亩10万元,拍卖价16.8万元,共计163.55亩)、加油站(协议价每亩10万元,拍卖价15万元,共计12.56亩)三是加强二级市管理。2005年收取9宗土地出让转让140.554亩土地转让契税129.1958万元,补交土地出让金129.1280万元,此外收取土地使用金26.5025万元,三项合计284.8263万元。虽然作为土地部门在增加土地收益上做出了一定努力,但由于区域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市场机制来经营土地的步伐还不大,造成了土地收益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还比较小。

四是土地产出效益还比较低。由于西区进区项目大处于建设期或运营初期,加之部分有圈地动机的项目混杂其中,我区单位土地面积的税收产出率还比较低。

北区开发建设时间较短,正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在土地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修编调整任务大。北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正在申请修编,尚未得到国家、省的批准,项目用地只能逐项目单个申报为省重点,再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申请追加农用地转用指标取得土地,涉及部门多、跑办周期长、运作难度大。

二是基本农田调规任务大。北区大部分土地都是基本农田,项目用地需要首先把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需要与桃城区、深州市的农业部门和乡、村直至农户进行沟通,需要落实到人头和地块,程序多、环节多,工作极为繁杂,任务极为艰巨。

三是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量大。按照市领导关于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总体布署,根据北区总体规划,为体现开发区对工业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借鉴外地开发区成功的经验,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含量,实现滚动发展,拟在北区建设高科技工业园,园区好多重点项目要落户北区,进区项目需要农用地转用面积比率很大。

三、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应采取的对策

1、在新增建设用地跑办上下功夫

一是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根据省、市关于规划修编的时间安排和部署要求,早着手、早准备,查清弄实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为我区规划修编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为今后的土地征用工作争得主动权。

二是积极做好新增建设用地跑办。从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打造土地审批的绿色通道。一是抓信息跟踪突出一个“快”字。要有一双千里眼和两只顺风耳,加强与省、市土地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强对新闻媒体信息的收集分析,密切关注用地特别是新增建设用地方面的政策与动态,第一时间捕捉,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确保不贻误战机。二是抓超前工作突出一个“早”字。土地组卷各项前期工作早动手、早准备,做实、做细,抓第一时间、抢第一手资料,提前做好重点项目的土地规划调整及基本农田补划工作的具体落实,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为快速组卷申报赢得时间。三是抓全程盯办突出一个“实”字。卷宗上报后,对省厅、市局各处室进行全程盯办,一环不漏、一环不松、环环抓实,确保审批全程无疏漏、无障碍和顺利落实。

2、在整合盘活存量土地上下功夫

立足对存量土地的整合挖潜,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集约用地。一是继续实施“腾笼换鸟”。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发挥市场配置作用,通过嫁接、合作、调剂、转让、退出、租赁等形式,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对尚不构成收回条件的闲置土地,通过协商、合理补偿等手段,鼓励进行项目调整或调剂给急需用地者。对项目不落实的建设用地,鼓励依法以市场方式调整安排其它项目。对经批准且符合规划的项目利用存量土地的,简化手续。鼓励对余量土地依法转让和调剂,并适当减免有关费用。二是鼓励企业“零增地”扩张。利用厂内存量土地改(扩)建多层厂房或实施厂房改造加层,对增加容积率翻建多层厂房的予不另行收取土地出让金、配套费,并允许补办房产证。三是通过农村城市化改造置换土地。有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市化改造,在改善提高村转居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盘活置换出一批土地。

3、在严格集约利用土地上下功夫

一是严格控制项目供地标准。从严掌握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和投资规模,一般不得低于每亩80-120万元,对固资产投资小于500万元的项目,不单独供地,一律安排进标准厂房。二是严格控制单层厂房建设,确需建设单层厂房的,必须经相关部门严格审定;鼓励和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三是严格控制绿地率,鼓励企业向绿地挤占土地。四是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园用地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中小项目提供创业平台,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企业成本的最低化。

4、在增加土地收益上下功夫

一是积极推行土地招标拍挂。工业用地,除对开发区有立区作用的项目协议出让外,有竞争的地块实行“招拍挂”,对商住用地要全面实行“招拍挂”。“招拍挂”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必然结果,是经营城市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扩大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的范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和价格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将土地的供应、土地价格的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获得由政府行为转为市场行为,引入竞争机制,显化土地价值,增加财政收入。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7

课题组从组织保障、监督工作的过程、监督形成的成果和审议形式等方面对全国人大、上海人大、各省市人大和上海各区县人大开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的做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监督工作的组织

监督工作的领导协调。多数地方由常委会副主任牵头,也有由常委会主任牵头,成立各相关委员会参加的监督审议或调研领导小组,起到领导、统筹协调的作用。如重庆市人大成立“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调研组,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分工联系相关专委会的副主任任副组长。有些地方不成立领导小组,而由财经委直接牵头,协调各委员会参与调研,有些地方则主要由财经委承担调研任务,如福建省。全国人大亦是由财经委牵头,邀请各相关委员会参加调研。

制订监督工作方案。监督工作方案一般由财经委综合各方意见起草,多数地方由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也有地方由财经委制订方案后,报常委会领导同意,全国人大财经委制订方案报分工联系的副委员长同意后实施。

(二)监督工作的过程

启动。有些地方以人大常委会名义组织启动会,人大和政府各部门参加,部署监督工作,并听取政府部门评估工作的汇报。有些地方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部署监督工作。全国人大以及有些地方没有启动会的形式,而是直接开展调研活动。

开展专题调研。各委员会围绕监督方案确定的监督重点开展专题调研是规划评估监督的重要环节。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时,在听取国务院部委汇报后派出调研组直接赴各地调研;而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时,全国人大财经委先围绕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节能环保、社会民生和专家学者召开四个专题座谈会,而后分赴安徽、海南、重庆、北京四省(市)召开四个片区人大财经委座谈会,听取全国31个省(区、市)人大财经委介绍本地区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情况和规划实施情况,并在当地开展调研。浙江省人大在“十二五”规划评估监督中确定对民政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农村经济、环境保护等7个重点开展调研。深圳市人大则针对综合规划,以及交通、住建、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四个部门的规划进行专项评估监督。

委员会开展调研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听取汇报、调研座谈、实地视察,一般都会邀请代表参加调研。有些地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代表的意见。有些地方开展网上调查,如深圳市人大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网上征求意见。有些地方通过上下联动开展调研,如福建省人大请设区市人大共同开展调研,省人大派出调研组下地方调研并召开设区市人大常委会座谈会了解评估监督情况。上海市人大与区县人大联动调研,区县人大调研报告提交市人大审议参考。

向代表通报评估情况。各地都非常重视代表参与监督,除了邀请代表参与调研外,有些地方人大专门组织报告会,请政府向人大代表通报评估情况,如上海市。

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评估情况。在审议的内容上,有些省份的政府向人大常委会会议做评估情况的报告,如山东省、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关于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有些则报告关于评估报告的说明,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关于评估报告的说明,审议评估报告。除了审议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有些省份还审议若干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如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还审议了民政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农村经济、环境保护7个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在审议的形式上,各地人大既有大会审议也有分组审议,也有先分组审议,再大会审议;如有调整方案,分组审议居多。如广东人大不仅听取省政府关于规划中期评估及部分指标调整草案的报告,又听取人大财经委关于中期评估及部分指标调整草案的审查报告,还进行分组审议。在大会审议时,有些地方开展了专题询问或者随堂询问,如上海市的静安区、杨浦区、奉贤区人大都在审议时随堂询问。

整理审议意见。一般是在常委会审议之后由财经委整理审议意见,由常委会交政府办理。不同的是,有些地方人大是以财经委向大会提供的调研报告为主,结合常委会会议审议发言,形成审议意见,有些地方人大是将审议发言汇总形成审议意见,附上调研报告。

(三)监督工作形成的成果和审议形式

监督调研报告的框架基本一致。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调研报告是人大开展监督的主要成果。比较全国人大和各地人大财经委提出的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调研报告,财经委调研报告的通常框架包含四部分,一是调研情况,二是规划实施总体情况,三是存在问题,四是对策建议。除此以外,如果评估后政府提出规划调整方案,监督工作的成果还有关于调整方案的审查报告,常委会通过的批准调整方案的决议等。

监督成果的表现形式和相应的审议形式各有不同。(1)人大开展调研的委员会一般都会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作为审议参阅资料。如有各委员会分头开展专题调研的,会形成分报告,交财经委汇总形成总报告。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形成的调研报告提供给大会审议时做参阅资料。而上海人大各委员会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财经委汇总形成总报告。个别地方人大财经委在常委会会议口头报告调研报告,如重庆市人大财经委提出的调研报告是向常委会会议口头报告的。(2)有些地方人大财经委对评估报告出具“审议意见”或“审查意见”。如天津人大财经委汇总各方意见形成“关于评估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并上会口头报告,上海市长宁区人大财经工委向常委会会议报告对评估报告的审查意见。(3)如政府提出指标调整方案的,财经委出具审查报告上会口头报告,常委会会议通过批准决议。(4)个别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是否通过评估报告进行表决。如上海市的长宁区、闸北区人大。

政府提出规划调整的方式和人大提出审查报告的方式各有不同。从“十二五”规划评估监督的情况来看,政府提出调整内容的方式不统一,如有些地方政府在评估报告之外,另外提出调整方案的议案。如北京市政府除了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作“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以外,还作了关于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部分指标调整方案(草案)的说明。有些地方政府在评估报告中提出调整方案的内容。如长沙市,政府提交人大的评估报告包含指标调整内容。有的地方虽然把评估报告与调整方案分开,但政府又将评估报告的内容与调整方案结合起来,向常委会会议作“关于评估报告和指标调整方案的说明”,如上海市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区十二五规划部分指标的调整方案”。

相应的,财经委的审查方式也不统一,有些地方在调研报告之外,针对调整方案提出审查报告,有些地方把调研形成的意见和对调整内容的审查报告结合在一起,形成“对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和调整内容的审查报告”向大会报告。比如,广东省政府向常委会报告的是关于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及部分指标调整草案的报告,对应的,是广东省人大财经委提出关于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及部分指标调整草案的审查报告。北京市人大财经委将对评估报告的意见和对调整方案的意见结合起来,在“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中提出,“建议同意”评估报告,“建议批准”调整方案。还有的地方用“对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报告”的形式对评估报告提出的调整内容进行审议表明意见,并不出具审查报告,如上海市黄浦区。

二、五年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工作的经验

(一)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不论全国人大还是各地人大都非常重视与政府沟通,做好工作节点的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启动工作之初了解政府评估工作安排,提出监督要求;过程中又跟踪评估进程,在遇到指标调整时,沟通更加紧密;在评估报告初步形成之后,又及时听取情况把委员和代表的意见反馈政府修改完善。

(二)常委会统筹、各委员会通力合作

规划内容涉及面广,各专项规划对口不同的政府部门,相应地监督内容分属人大不同的委员会联系。调研反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都成立了常委会领导挂帅的跨委员会的规划评估监督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调动人大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监督工作。上海市人大的监督领导小组由常委会秘书长召集会议协调,有效推进了监督工作的进展。

(三)聚焦评估监督的重点

人大审议的对象是政府提出的评估报告。一些地方提出,人大监督的重点要与政府评估的重点对接。相比较而言,政府评估的范围更为广泛,而人大监督范围的确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又要有一定覆盖面,聚焦重点是关键。各地人大对评估报告的审议通常聚焦在经济转型、民生保障和生态文明等内容上,尤其是约束性指标,对预期性指标完成进度,则强化对政府责任的要求。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十二五”规划评估监督中突出了节能环保和社会民生两大内容,把规划实施中的难点作为调研的重点。广东省人大在审议时,对保障安居工程建设指标的进展、实际需求和指标的科学性等展开热烈讨论,最终通过了调低指标的决议。

(四)采取多种举措开展评估监督

五年规划评估监督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各地人大除了采用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视察等传统方式外,还采取了问卷调查、代表参与、第三方评估、专家咨询、课题研究、开展询问等方式。

1.代表参与。规划由人代会全体代表表决通过,对实施情况也应确保全体代表的监督权。所以不论是全国人大还是地方人大都高度重视邀请代表参加评估监督调研,除了请代表参加调研活动外,还有召开专门的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向代表通报评估情况、组织代表满意度测评等。上海市人大在常委会审议前组织“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专题报告会,由市发展改革委向全体代表通报评估情况;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代表满意度测评,65%的代表反馈了问卷,其中90%的代表对实施情况表示满意,也有部分代表对环保、国资改革、养老等方面的工作投不满意票。

2.第三方评估。规划的专业性强,评估要专业,监督也要专业。人大监督也有必要借用外部力量进行专业评估。一可以依靠专业领域的人大代表,二可以直接聘请专业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可以在组织形式上保障评估的独立性,同时将评估重点集中在规划实施的效果和社会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委托上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开展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是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提供评估报告的情况下,由人大出面邀请的第三方评估,该评估报告与政府部门做的评估报告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评估的出发点强化了用市场的眼光来看发展,提出的意见集中反映市场主体的看法,丰富了对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估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为人大审议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更为全面客观的调研情况。

3.开展询问。监督法规定在审议专项报告时可以询问。有些地方人大在监督法实施办法中规定,在审议政府规划评估报告时可以询问。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在审议政府评估报告时开展了询问,有的是在审议时专门安排询问环节,有的是委员边审议边随堂询问。询问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检查”,有助于提高审议质量。上海市静安区、奉贤区等人大在审议评估报告时开展询问,要求政府当场答复。

4.上下联动。五年规划涉及内容多、涉及面广,上下级人大联动开展监督调研,有利于发挥好各级人大优势。2013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在规划评估监督中分片区到各地召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座谈会听取评估情况,也是一种与地方联动的方式。有些地方由上一级人大各委员会与下一级人大相关委员会联动共同就一个重点开展调研,也有助于规划评估监督中聚焦重点形成合力。

三、进一步规范五年规划中期评估监督工作的思考

(一)统一和规范审议方式

1.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否要对评估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或审查报告

对中期评估进行调研并提出调研报告,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是各地普遍的做法。有些地方还在调研基础上形成对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或审查报告。监督法只是规定了由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评估报告,没有规定财经委是否要对评估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或者进行审查。而且,名称写成审议意见后也易与常委会会议审议之后形成的审议意见混淆。所以财经委对评估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或审查报告缺少法律依据,财经委可以提出调研报告作为常委会审议参考。但是如果政府提出规划调整方案,应当由财经委提出审查报告。

2.评估报告是以议案形式还是报告形式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大部分省市政府都是直接向人大常委会提交评估报告,少部分省市政府采用议案形式提请常委会审议评估报告,并在议案中说明委托政府部门负责人向大会报告。如重庆市政府。议案和报告具有不同的功能,议案是要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讨论并作出决定的方案,包括法律案、决定案、决议案以及人事任免案等。报告是向常委会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从监督法的表述来看,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因此,评估报告应以报告形式提请常委会审议。

3.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是否要附上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

监督法没有规定是否要附上专项规划。大部分地方审议的都是关于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也有些地方人大要求政府附上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由于人代会审议批准的是规划纲要,因此,中期评估时人大审议的对象应是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而不是各项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附上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有助于常委会在审议时更全面和具体了解情况,提高审议质量。是否要附上专项规划,以及附上哪些专项规划,主要取决于人大常委会实际监督工作和审议的需要。

(二)规范和细化审议流程

1.明确规划调整方案与评估报告之间的关系

监督法规定,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从监督法的表述来看,在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评估报告之后,再规定调整方案的相关事项,可见调整方案不宜包含在评估报告中。规划调整方案,作为方案,有必要以议案形式提请常委会审议。相应的,参照对计划、预算调整方案的做法,财经委对规划调整方案出具审查报告。

2.明确规划指标调整还是不调整的原则

各地人大对指标要不要调整、以什么样的原则来确定规划指标调整还是不调整非常关心,更有人提出人大可不可以对指标调整提出意见的疑惑。监督法对此没有细化。调研反映,既然调整方案须人大审查批准,对哪些指标要调、哪些不要调提出意见是审查的应有之义。而规划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法定准许原则。调整要严格按照法定授权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二是约束性指标不宜调整原则。特别是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反映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不因一个项目未落实或某方面发展未到预期而随便调整。三是客观预见性原则。受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如果发展预期发生大的变化,在规划中期评估时,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预期指标进行必要调整,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及时优化宏观调控,应对风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

3.明确人大开展评估监督工作的时间

监督法只是规定了在规划实施的中期开展评估,但中期所指的具体时间没有明确,造成各地人大上会审议时间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从制度层面明确评估报告上会审议时间。一些省市在监督法实施办法中也作出了规定,如福建省规定在规划实施的第三年的下半年,江西省规定在规划实施的第三年的第四季度,政府应向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评估报告。从全国和各地实践来看,大多是在规划实施两年半之后,也就是在第三年下半年的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评估报告。

(三)加强监督成果的转化、应用

目前评估监督成果的应用停留在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交政府研究处理,政府提出复函,再由财经委提出评价意见。调研反映这种做法形式大于效果,甚至变成了纯粹的“走程序”。为此建议,一是有必要在制度层面明确,规划中期评估监督之后跟踪监督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对于规划实施中的薄弱环节,一些进展不佳又事关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采取听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形式,或者列入人大下一年的监督计划,进一步进行监督。二是要把规划实施的监督与计划审查监督结合起来。在半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审查监督中要关注规划中期评估中反映的薄弱环节改进的情况,不仅计划草案要强调与规划的衔接,而且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也要反映规划实施的进度、面临的问题。

(四)加强常委会层面的统筹协调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8

一、调研活动重点

围绕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这一主题,深入企业和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听取企业和基层对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提出区级部门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促进发展环境改善方面的对策建议和工作举措。调研重点是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包括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商务环境、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等。一是政务环境。重点是调研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包括审批事项特别是非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审批环节和流程的规范、审批时间的长短,以及政令畅通和政府管理创新等情况。二是政策环境。重点是调研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惠农政策等方面政策是否完善、导向是否明确、力度大不大、政策落实不落实,以及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等情况。三是服务环境。重点是调研政务公开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办事公开情况,政府办事效率、工作人员服务主动性、服务窗口建设和办事便利性、办事人员素质和业务熟悉程度,是否存在服务制度不完善、工作推诿扯皮现象等情况。四是商务环境。重点是调研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和要素支撑保障情况、企业融资环境和融资成本、市场秩序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状况,以及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情况。五是法制环境。重点是调研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维护,是否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是否存在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现象等情况。六是舆论环境。重点是调研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引导、政策法规宣传、舆论监督力度,“尊商、亲商、兴商”社会氛围是否浓厚等情况。

二、活动时间安排

全区“改善发展环境”调研活动从2012年3月上旬开始,区级成立21个“改善发展环境”调研小组(见附件),到指定乡镇(办事处)调研,调研时间不少于一个星期。每个调研小组明确一个牵头单位,抽调一名副职担任组长,负责本小组调研活动的开展(组长名单于3月10日前报区政府研究室)。各调研组于3月25前向区政府办公室上报调研成果,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完成“改善发展环境”调研活动总报告,于4月初上报区“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活动组织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成立调研协调小组,由副区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同志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同志任副组长,具体日常工作由区政府研究室负责。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深入基层,分乡镇干部、企业、群众三类对象,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现场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每个调研小组原则上要求走访企业不少于3家,行政村不少于3个,农户不少于3户。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9

人才资源内涵及其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报告省人事厅陈仲方等

浙江省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调研报告

省人事厅余良伍等

浙江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调研报告省人事厅袁中伟等

民营企业引进国外智力新模式调研报告省人事厅黎雯等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体制

的调研报告省人事厅郑才法等

关于县市区机关党建工作情况调研省直机关工委周健等

关于对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省直机关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议省直机关工委韩海鹰等

关于2004年对省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问卷调查情况初析省直机关工委孙兆友等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省交通厅赵詹奇等

浙江省对接长三角交通规划的调研报告省交通厅赵詹奇等

浙江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研究省交通厅赵詹奇等

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实施交通新跨越战略

省交通厅赵詹奇

地方党委进一步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领导核心作用研究省委办公厅舒国增等

关于浙江省体育场地发展建设的调研省体育局杜兆年等

我省司法行政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实践与思考省司法厅胡虎林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省司法厅吴强军

监狱民警违法违纪现象中的“熟人社会”文化影响

省司法厅储雪青等

保障社会公正的制度创新省司法厅陶时梅等

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

几点思考省司法厅陈志忠

关于监狱警力资源配置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

省监狱管理局何剑等

刍论执法监督机制的创新省司法厅潘广俊等

关于市县政府负债情况的调研报告省审计厅谢力群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省审计厅岑国荣

关于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的调查报告省审计厅吴桂英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提升审计监督水平省审计厅陈焕昌

当前政府投资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省审计厅王小龙

赴美药品监管培训考察情况的报告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卢永福

我省保健食品行业状况调研报告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郑菊香

比较国际药事法规浅谈我国执业药师立法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赵光云

山参市场监管的难点和对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苏志良等

对促进浙江医药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黑振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调查研究

省委统战部徐建华等

关于统一战线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的调查与思考省委统战部金向阳等

新世纪新阶段工商联工作研究报告温州市工商联吴祖联等

关于小庙小庵的思考黄岩区委统战部王华平

关于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

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问题的调研报告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构建公共产品投入管理运营新机制加强

和改进公共产品供给宁海县委办、县府办

培育提炼宁海精神?摇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支撑力

宁海县委宣传部

坚持科学发展观?摇加速结构调整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宁海县经贸局

关于主动融入杭州都市圈实现德清经济社会

新跨越的对策研究德清县委杨建新

关于我省动画业基本情况及今后发展思路的调查报告

省广电局林吕建

关于浙江影视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省广电局林吕建等

关于探索广电行政管理新路的调查报告

省广电局胡瑞庭等

关于我省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的调查报告

省广电局铁国强等

关于迪士尼动画产业的考察报告省广电局傅宏章

实施“三大提升”战略打造中国五金名城永康市委吴彩星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步伐永康市政府李秋华

做大做强东阳人经济发展繁荣东阳经济东阳市委徐跃进等

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的初步研究

省卫生厅李兰娟等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省卫生厅杨敬等

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措施省卫生厅叶真等

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省卫生厅叶真等

浙江省卫生监督工作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省卫生厅杨敬等

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报告省民政厅王先益等

浙江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

扶持情况调查报告省民政厅钱国女等

浙江省行业协会发展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省民政厅陈金伟

金华市婺城区罗埠敬老院考察报告省民政厅沈佩玲

浙江省社会团体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省民政厅陈照贤

关于进一步加强平湖效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平湖市委盛付祥等

让“插花生根”―――论开放型经济带动

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平湖市委万亚伟

平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现状和发展模式研究

平湖市政府马雪腾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

更快更好发展秀洲区委裘东耀

发展中心城镇联动城乡一体秀洲区委胡建丰

关于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的调研秀洲区经贸局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桐乡市委陈越强

市级公共财政建设框架的研究桐乡市政府费建文

着力扶持、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摇加快推进

工业结构调整桐乡市发改局江锦松等

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海盐县委章剑

开展县级机关中层干部公开选拔的实践和思考

海盐县委组织部徐桂华

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县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海盐县委宣传部许晴

体现正确政绩观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考评体系

的若干思考秀城区委戴锋

加快推进秀城区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措施秀城区委赵树梅

努力克服要素制约促进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秀城区政府魏建明

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的难点和对策研究

海宁市委组织部朱建国等

提升海宁块状经济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海宁市委政研室郑进良等

适应新形势实施新举措促进镇工业区健康快速发展

海宁市政府许煜威

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研究

嘉兴市委党校谢方意等

区域性城际轨道公共交通发展研究嘉兴市发改委包跃跃

关于农村老年妇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嘉兴市委宣传部谢立昕等

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研究嘉兴市委政研室刘政贵等

为了共同的明天嘉兴市委政研室钮月终

嘉兴市固定资产投资与产出效果研究嘉兴市统计局李国明等

关于提升嘉善综合竞争力的思考嘉善县委高玲慧

探索建立浙江现代警务机制省公安厅张景华

建立健全保障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机制省公安厅马基

深化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工作要善于抓问题省公安厅董晓伟

大力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省公安厅郑兴军

加快建立我省社会治安评估体系省公安厅黎伟挺等

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省公安厅王海华

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需求

的理论思考及工作实践嵊州市委陈月亮等

嵊州市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嵊州市委组织部陈建国等

在宏观“倒逼”中奋发有为―――关于主动适应宏观

调控的实践与思考绍兴县委徐纪平

下好市域一盘棋推进城乡一体化诸暨市委陈长兴

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国际制造中心

诸暨市政府张仲灿

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诸暨”诸暨市委孟法明

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实现诸暨民营经济“二次飞跃”

诸暨市政府张仲灿等

建设大社保实现全覆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

社会保障网上虞市委任其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执政能力着力推动

上虞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上虞市政府徐文光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虞市委卢一勤

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八八战略”率先走出区域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绍兴市委王永昌等

发展提升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绍兴市政府王永昌等

论欠发达山区县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开化县委马东泉

创新筹资机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开化县政府徐鸣华

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业化进程开化县政府张伟刚

加快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及机制研究

省农业厅程渭山等

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研究省农业厅傅志国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建稳定的粮食生产体系

省农业厅朱志泉

推进农产品出口是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的重要途径

省农业厅赵利民等

浙江省纯农户增收问题研究省农业厅赵兴泉等

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加快蚕业产业化发展

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吴海平等

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维积极推进

农村劳动力转移镇海区委张才国

对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若干思考镇海区委办顾国芳等

对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镇海区委办高岭夏

“十一五”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研究省农办邵峰

浙江省反贫困调研报告(1978年―2003年)省农办王良仟

关于粮农增收问题的调查和建议省农办童屏雄等

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省农办顾益康

大力实施“东引台资”战略进一步扩大利用台资

的调研和建议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陈华珊等

挖掘对台工作资源发挥“大陆新娘”在促进

祖国统一中的重要作用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林呈生等

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积极引导

和培育浙江海洋新兴产业省海洋与渔业局叶鸿达等

关于对渔船船东实施法人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省海洋与渔业局刘向东等

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讨省海洋与渔业局俞永跃等

浙江省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省海洋与渔业局余匡军等

关于在浙江省率先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

的研究报告省海洋与渔业局刘向东等

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以营运机构为重点加快推进

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省政协“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调研组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韩春根等

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省政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组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统筹城乡发展

的历史选择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蒋志华等

关于杭州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的视察报告

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郑新浦等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群众工作的情况调查省委组织部胡坚等

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问题研究报告省委组织部叶洪芳等

以建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摇努力推进窗口

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省委组织部章斐龙等

社区人防宣传教育现状及对策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赵德兴等

我省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发展对策调研

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崔一帆等

依托人防(民防)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

机制的调研报告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李杭等

浙江省农村电影调查及其产业化发展走向省文化厅陆耀亭等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省文化厅陈智伟等

“十五”期间浙江省文化文物发展情况调查分析省文化厅李俏

深化改革?摇增强活力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省文化厅杨建新等

关于当前省文化厅厅属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试点

单位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省文化厅杨建新等

关于我省世界遗产申报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省文物局陈文锦等

关于涉土违纪违法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陈川

以构建惩防体系为主线着力打造廉洁浙江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张伟斌等

坚持科技兴林全面推进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

省林业厅蓝晓光

当前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

省林业厅陈铁雄等

提高我省森林火灾扑救指挥效率刻不容缓省林业厅陈龙你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调研报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杨烨等

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林耘等

我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李会光等

浙江省现代物流标准化发展对策研究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陈旭东等

2004年浙江省独立学院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省教育厅蒋胜祥等

高教园区:大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省教育厅金一斌

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资源需求及对策研究

省教育厅计财处

浙江省省属高校科技人才存量与流动及效果

的统计分析报告省教育厅郑继伟等

加强风险管理?摇化解“成长中的烦恼”―――国家助学

贷款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思考省教育厅陈龙春等

加快完善浙江省国有资产监管营运新体制

省国资委国资监管体制课题组陈正兴等

2003年度省级授权经营考核情况分析及完善授权经营责任制

对策建议省国资委授权经营考核课题组陈正兴等

省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省国资委国企党建课题组李德忠等

省属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报告

省国资委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课题组陈正兴等

浙江民营企业利用外资调查研究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杨祖成等

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加强出口收汇风险管理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何敏等

降低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我省利用外资

的调研与建议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傅杜尔等

关于探索建立衢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设想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张钱江等

浙江省国货复进口情况及其效应分析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高秀玲等

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纲要研究报告省科技厅

提高我省科技计划管理效能研究省科技厅调研组

引进大院名校?摇共建创新载体?摇推进区域创新建设

省科技厅

科技行政职能精简授权下放和事务委托调研报告

省科技厅调研组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科技支撑研究

省科技厅

浙江省实施阳光规划机制研究省建设厅陈继松等

关于构筑施工安全事故防范机制的对策研究

省建设厅赵如龙等

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若干思考省建设厅张耀深等

浙江省建设市场诚信廉洁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省建设厅贾宝林等

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

省建设厅陈继松等

宏观调控下的新发展机遇三门县委尹学群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结构的演变趋势与立法安排

黄岩区政府徐亦平

对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若干产业基地的几点思考

温岭市委王金生

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温岭市政府王建平

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温岭市委叶海燕

关于路桥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路桥区委陈惠良

民间资本流动与地方政府作为路桥区政府虞选凌

路桥区完善地方党代表工作的探索与思考路桥区委李志坚

关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分析及对策建议

临海市政府尤福初等

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临海市政府郑金法

放大了的城市经济―――临海人在外投资创业的调查报告

临海市委办陈永华等

推进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

发展的战略思考仙居县委李跃程

发展仙居生态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仙居县政府柯昕野

关于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调查与思考仙居县委赵益春等

玉环县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浅探

玉环县政府陈伟义

关于玉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分析与对策思考

玉环县委办王国忠

关于CSR、Sa8000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利弊分析

与对策思考玉环县委办萧诗跃等

透视“环洲现象”玉环县委办萧诗跃

加强干部动力机制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玉环县委办沈宛如

坚持“工业立区”倾力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

的先进制造业强区椒江区委办李红顺等

城中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椒江区政府高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生态型“药谷”

椒江区委办李红顺等

关于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台州市委政研室赵加福等

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台州市委政研室赵加福等

新时期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台州市委政研室吴志刚等

台州市建立健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的实践与思考台州市委政研室吴志刚等

余姚市科技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余姚市委政研室余烽等

看“塑料王国”怎样从河姆渡畔崛起

余姚市委政研室丁志明等

深化实施宁波口岸“大通关”建设对策研究

宁波市政府邬和民

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积极参与长三角

经济一体化对策研究宁波市政府余红艺

宁波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研究

宁波市政府陈炳水

宁波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研究报告

宁波市政府成岳冲

宁波市进一步增强资源要素供需平衡能力研究

宁波市政府邵占维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宁波市纪委罗悦明等

加强我市政法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宁波市委政法委郑匡宇等

关于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

的调查报告宁波市委宣传部冯建波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问题的调查报告

宁波市委组织部郁义康等

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

宁波市委政研室郁伟年等

关于跨区迁移农户经济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

宁波市委政研室郁伟年等

关于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调研报告宁波市委政研室郁伟年等

努力将慈溪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慈溪市委徐明夫

江北区行政效能问题调研报告江北区委政研室吴巍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级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江北区委政研室邹刚

走出一条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江北区委政研室吴巍等

北仑港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北仑区委姚力

顺应发展大势实现战略调整北仑区政府叶双猛

北仑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调研北仑区政府俞雷等

金华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金华市委徐止平

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城乡现代化进程金华市委陈昆忠

确立四个理念提高四种能力金华市委王海超

群众观与政绩观金华市委阎寿根

“零距离”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婺城区委办李英等

依法科学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思考

金东区委宣传部吴晓华

突破要素瓶颈制约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金东区政府王国强

金东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金东区委朱恒钱

兰溪市城市规划中的产业布局问题初探兰溪市发展计划局

新时期新兰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兰溪市委宣传部

以科学发展观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新的增长点

武义县委金中梁等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成功尝试武义县委骆瑞生等

武义南部山区农民“超市现象”调查与思考

武义县委办金中梁等

欠发达地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

磐安县课题组徐建华等

规范权力运作强化监督制约磐安县委郑樟根等

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转变与政府行为问题的探讨

磐安县政府陈志身

当前我省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省统计局陈红等

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省统计局朱飞飞

浙沪苏主要城市生存成本比较省统计局城调队平旭珍等

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生存状况及对策建议

省统计局城调队程定尧等

浙江能源、原材料紧缺对企业的影响调查

省企业调查队严勤芳等

浙江企业迁移动因及其影响研究省企业调查队徐海彪

扶农政策力度加大,措施落实有力,耕地利用率提高

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张兴华等

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建议

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张兴华等

关于我省医药化工行业的调研报告省环境保护局李泽林等

加强杭嘉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摇推进长三角

环保合作与交流省环境保护局肖军等

关于我省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市场化的思考

省环境保护局周惠良等

关于永康市全面整治小冶炼污染调查报告

省环境保护局陈茜等

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植物措施应用调研报告

省水利厅褚加福等

浙江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调研省水利厅黄建中等

浙江工业化进程中用水特征调研报告省水利厅黄建中等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省水利厅章国方等

浙江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机制调研报告

省水利厅陈岳军等

社会转型期群体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衢州市委政研室徐延山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衢州市委厉志海等

关于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研究衢州市委组织部尚清等

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内涵式开源衢州市委政研室徐宇宁等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衢州市委政研室朱建华等

衢州市关于县(市、区)领导班子政绩评价

机制建设的调查与研究衢州市委组织部章文彪等

打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特色创建最佳人居环境

龙游县委邹烽等

建设全国特种纸基地构想龙游县委王良春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扶贫攻坚新突破

衢江区委江汛波等

以理念创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衢江区政府办陈建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三农”工作理念

衢江区委陈锦标

党员多重组织生活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江山市委组织部徐晓光

发展县域经济要走特色之路江山市政府傅根友

实施“二次提升”战略打造竹木加工大市江山市委徐朝金

科学运用财政杠杆激活经济发展内力江山市委吴雪桦

关于我县民间投资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常山县委办徐焕凤等

对加强我县外出党员教育监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常山县纪委章金凤等

关于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常山县委徐常青等

以集聚、集群、集约为导向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柯城区委吴国升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柯城区委吴国升

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柯城区政府金运成

执政能力建设在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柯城区委蔡晓春

义乌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义乌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毛湘宏等

加快瓯海区三产发展的思考瓯海区委政策研究室吴海敏

关于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生产发展问题的思考

龙湾区委办殷乐人

加快龙湾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龙湾区政府张纯一

农村集体二、三产留地开发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龙湾区委农办夏哲宇

鹿城区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鹿城区经贸局课题组

明确鹿城发展定位?摇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鹿城区发展计划局课题组

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永嘉县委方勇军

永嘉山区农民增收若干问题的思考永嘉县政府郑秋文

永嘉县工业产业提升初步思考永嘉县政府谢崇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平阳县政府仇杨均

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平阳县委办苏立盛等

论新时期村民自治框架下的乡村关系

平阳县鳌江镇委徐定锦

“问题村”的启示和加强村级执政能力建设的

思考瑞安市委钱建民等

进一步规范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的对策建议

瑞安市委政研室施巨耀等

关于建立重点农产品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议

瑞安市农林局王永旺等

关于开展农村外出人员党建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乐清市委组织部郑建海

乐清市非公企业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乐清市委统战部高玉凤

在外乐清人投资创业情况调研报告乐清市委政研室朱迁进等

全面接轨温州“一港三城”建设?摇加快推进

苍南跨越式发展苍南县委余梅生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破解三农问题几点思考

苍南县政府章方璋

对苍南县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安置问题的思考

苍南县政府王宗泽

浅论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程文成县政府吴开锋

欠发达县县委书记实践求真务实观的探索和思考

文成县委陈作荣

全面推广峰门整乡搬迁脱贫经验?摇加快偏远

乡村农户下山脱贫步伐泰顺县委周维亮

浅析欠发达山区少数民族下山脱贫奔小康

工作存在的困境与对策泰顺县委洪碧玲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摇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泰顺县委夏志笔

改进财政管理体制?摇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洞头县委任玉明等

对温州人“走出去”情况的调查和思考温州市委李强

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摇加快政府

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温州市政府刘奇

正确把握金融运行态势?摇积极应对国家加强

宏观调控后的新形势温州市政府阮晖

城镇城市化发展及其体制障碍研究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翁锦武等

转变理念?摇改进方法?摇加快欠发达地区奔小康步伐

温州市政协包力群等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摇全面建设“海上象山”象山县政府周江勇

湖州市城市化与城镇布局策略研究湖州市委政研室潘钜利等

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

基地的对策研究湖州市委办钟鸣等

关于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管理

创新的调研报告湖州市政府办吴建军等

关于行政审判与依法行政关系的调查

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汪少华等

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对策措施

南浔区委组织部许宏等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情况

的调研报告南浔区政协工委顾进才等

南浔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对策南浔区司法局吴兴权等

浙江省网络与信息安全调研报告省信息产业厅茹惠素等

浙江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省信息产业厅邓国强等

浙江省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省信息产业厅陈大信等

台湾信息产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省信息产业厅陈大信等

关于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省信息产业厅叶政波等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摇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省发改委毛光烈等

浙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思路研究省发改委刘亭等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防止重复建设问题研究

省发改委史久武等

在全省推行“零土地技改”和“无土地招商”的对策建议

省发改委姚作汀等

浙江省利用外资产业导向和合理布局思路研究

省发改委黄勇等

开发海水淡化产业已是时机省发改委史久武等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浙江发展模式转型省发改委刘亭

对我省重大项目资金筹措情况的调研报告省发改委吴华海等

关于我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调研报告

省发改委姚作汀等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路丽水市委楼阳生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摇加快丽水市“十一五”生产力布局

丽水市委刘希平等

丽水“生态市”建设中的经济发展研究丽水市委政研室李卫良

欠发达地区内源性民间力量的思考丽水市委政研室杜光

欠发达乡镇农民增收问题思考丽水市统计局汤陈联等

欠发达地区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缙云县委蔡步雄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摇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缙云县政府武昌

关于缙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缙云县委办连小敏

在变与不变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云和县委吕文明

云和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思考云和县政府王峻

关于我县“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实施情况

的调查报告云和县政协调研组符香环

松阳县人均GDp1000美元后的发展思考

松阳县发展计划局毛胜法等

“松古盆地”战略地位的再思考松阳县发展计划局毛胜法等

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庆元县委蔡小华等

欠发达地区干部队伍现状的思虑庆元县委熊佩飞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浙西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庆元县政府柳向阳

强化产业规划?摇突破瓶颈制约?摇着力培育旅游朝阳产业

龙泉市委刘海明

发展新型工业壮大龙泉经济龙泉市政府应勇军

欠发达地区社会中介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泉市府办叶新亚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莲都区委陈瑞商

如何解决丽水城区工程建设政策处理难问题

莲都区政协朱祖新

新形势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莲都区委项旭平

强化培训?摇促进就业?摇青田县切实加快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青田县委卢春中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摇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青田县政府邝平正

关于2005年移民工作的几点思考青田县委杜兴林等

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探索传承与发展的新路

遂昌县政府徐炳东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看法与建议遂昌县政府蓝跃慧

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摇努力优化产业结构遂昌县政府尹建中

关于实现我县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景宁县委林一

以统筹的理念指导景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景宁县政府雷萍

对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思考景宁县委钟昌明

浙江省培育国际性产业集群战略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朱李鸣等

提高我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傅金龙等

浙江省“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深入

研究的若干问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傅金龙等

“十一五”时期浙江空间发展结构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朱李鸣等

推进我省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傅金龙等

关于加快推进富阳城乡一体化的对策与思考富阳市委佟桂莉

关于富阳建设生态市的调查与思考富阳市政府戚哮虎

深化“建设者工程”?摇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富阳市委宣传部章刚良

有关余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些思考余杭区政府周膺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余杭区委宣传部沈旭微等

发展特色块状经济?摇做大做强家纺产业余杭区政府刘庆龙等

落实科学发展观?摇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态关系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办洪航勇

推进城乡一体化?摇全面建设科技城的实践与思考

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政府办张耕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调查与思考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课题组沈孔良等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江干区委暨军民

关于加快推进江干区新型农居建设的调研报告

江干区人大常委会许樟水

关于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几点思考江干区政协蒋妙玉

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对工青妇工作领导的几点思考

建德市委梁建华

关于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启动运作的思考

建德市政府杨军等

建德市“环三江口经济圈”建设思路深化研究

建德市委赵纪来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西湖区委周妙兴

关于推进城市化战略中相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西湖区委吴国良

关于加强社会稳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西湖区委政法委张岐等

关于萧山基督教地方教会的调查、思考与对策

萧山区委统战部邱有来

培育萧山资本市场拓展直接融资新渠道萧山区政府谭勤奋

杭州市萧山区推进发展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萧山区委政研室何利松

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旅游经济强县淳安县委郑荣胜

新阶段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淳安县委蒋建安

机关效能建设中推进干部素质工程的对策研究

淳安县委余永青

淳安县医疗体制改革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

与发展研究淳安县政府陈新华

淳安生态县建设思路及对策研究淳安县政府程锋等

我区社区服务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上城区政府宦金元等

加快科创中心发展的对策研究上城区科技局金承涛

上城区历史建筑保护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的思路与建议上城区政府刘志安等

试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作思路拱墅区委办范永晨

对拱墅区“无户口、无住房、无职业”归正人员

基本情况的调查拱墅区司法局严洁如

突出流动人口治安源头管理的有益尝试

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赵一龙等

以人为本五位一体五力合一不断探索现代化

新型社区建设新路子下城区委翁卫军

加快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下城区政府傅力群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下城区委宣传部杨国琴等

突破旧思维跳出“三农”谋增收桐庐县委邵胜

建立健全教育防范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桐庐县委竺泉海

整合教育资源?摇强化党校建设桐庐县委王斌鸿

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临安特色制造业

基地建设临安市委王宏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较快发展

临安市发展计划局陈伟民

临安市成为长三角强县(市)第一方阵重要一员

的可靠性报告临安市统计局汪其顺等

杭州市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研究

杭州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余生瑞等

城市化过程中资金筹集和平衡问题研究

杭州市财政局陈锦梅

关于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的调查和思考

杭州市政府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周开疆等

“四改联动”政策实施情况调查报告杭州市统计局顾晓奋等

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制高点研究杭州市政府课题组

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入推进反腐

倡廉治本抓源工作杭州市委叶明

按照职业规律培养人,以职业岗位使用人,树立人人都可以

成才的观念杭州市京杭运河综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谭毅

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新昌县委周克文

因地、因时、因级制宜实施城乡统筹的方略新昌县政府夏久传

舟山建设全国重要战略物资储运基地的调查与思考

舟山市政府办李善忠等

舟山市打造国际海员培训基地的调查与思考

舟山市政府冯淑仙等

大力发展游艇业加快培育海洋旅游新增长点

舟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严海鸥等

关于推进海水淡化技术应用解决舟山水资源

不足的调研报告舟山市经济建设咨询委姚德隆等

发挥港口优势全力打造舟山临港重化工业基地

舟山市经贸委贺永定等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江东区委宋伟

关于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工作的调查报告吴兴区委杨建明等

关于我区农婚知青问题的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意见

吴兴区委办朱震鸣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浙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陈小恩

浙江省技术工人紧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思考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陈小恩

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被征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探析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潘忠弟

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研究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沈雪芬

浙江省城乡统筹就业现状与趋势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陈诗达等

强化海上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渔场”的调研报告

省委政法委夏阿国等

建设“平安浙江”?摇构筑和谐社会―――浙江省实践“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调查省委政法委夏阿国等

发生发展规律及防范工作研究

省委政法委宋光宝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摇构建处理涉法上访经常性

工作机制省委政法委等

刑事证人到庭作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省高级人民法院王幼璋

对当前“农嫁女”涉法纠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省高级人民法院包祥水等

加强人民调解促进社会和谐省高级人民法院杨育林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经营的门槛省高级人民法院童兆洪

当前土地征用行政案件审判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省高级人民法院江勇

关于长兴县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情况的调研

长兴县委农办徐等

安徽省居巢区、和县发展农业产业化

情况的考察报告长兴县委政研室蒋继康

正本清源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省企业调查队储小华

浙江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省企业调查队严勤芳等

浙江企业集团人才引进状况研究省企业调查队沈国良等

浙江大企业集团跨区域经营状况研究省企业调查队沈国良等

加快我省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的对策研究省经贸委丁耀民等

浙江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研究报告省经贸委郑一方等

浙江省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省经贸委凌云等

《浙江省工业发展“十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省经贸委沈陇声等

关于改进和加强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省人大办公厅课题组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县(市、区)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扎实有效服务“八八战略”

省检察院庄建南等

浙江省养老保险“双低”政策引发的思考省政府办公厅陈广胜

开发区调研报告篇10

2、某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红色旅游不仅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的增长点,更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地区资源优势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当今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分析一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地区红色旅游的实施战略。

3、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对革命根据地或老区现今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困难开展广泛调查,对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根据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4、老红军、老革命的真情人生访谈;参观访问长征故地:重新梳理革命历史,挖掘长征精神和内核。审视70年前那群勇士们创造的奇迹,面对老红军老革命时,我们会扪心自问一下:什么是人类在身处绝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什么是人类对信念和理想的执着?什么是坚强、忍耐、拼搏?如何在功利的社会中找回迷茫的自己、如何净化自身……写出访谈录或考察报告。

5、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对当年侵华日军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暴行进行调查,如侵华日军在各地进行的烧杀淫掠暴行、侵略遗留问题、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情况统计、受害者至今生活等情况开展调查,揭露当年日本法西斯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激发爱国主义,以铭记历史,开拓未来,写出调查报告。

6、关于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对近代以来历史选择的理解、课程内容认知及接受程度的调查思考。【若选此题,必须要有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

一、调查报告的选题要求:

1、学生必须从以上六个选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调研,具体题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表明选题理由和意义,项目实施方案,实施可行性论证等。

2、学生从授课老师或学习委员处拷贝下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登记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3、选题应按照社会实践教学的要求,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塑造人、教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指导思想。社会实践调研的内容,应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内容相结合。切忌弄虚作假网上抄袭滥竽充数。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调查报告特点:

1.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调查报告分类:

1.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供决策者使用。

2.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3.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如何写好调查报告?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