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16:54

奥运经济论文篇1

【摘要题】体育与经济

【【关键词】奥运经济/直接/间接

1前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奥运经济扭亏为赢的历史先河,为被经济困扰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成为成功举办大型运动会的典范之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对外开放、促进发展的绝佳良机,因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巨大市场之一。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不仅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会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奥运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文研究目的旨在为了解、认识和把握北京奥运会的商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2奥运经济的概念、形成及其背景分析

2.1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指主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效益,即电视转播权销售,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以及对主办国其它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称。中国著名企业形象策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莫斯科”奥运宣传万里行活动总策划陈放先生认为,“如果把奥运经济仅仅理解为狭义的组委会的直接收入,那就太正视了,关键是它的:“间接效应”,“精神效应”。因此,奥运会的“直接收益”是奥运经济的基础,而“间接效应”、“精神效应”才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

2.2奥运经济的形成

奥运经济的全面赢利源自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但就广义的“奥运经济”而言,1964年日本东京的第18届奥运会,应该是现代奥运经济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知道,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是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使日本的通讯、卫星、汽车等工业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在1964年的奥运会上,日本实现了奥运会首次使用卫星向全世界实况转播的工作,对奥林匹克运动世界性的直接宣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日本的经济复苏,并得以快速增长,Gnp由奥运前的年增长10.1%猛增到奥运会后的26.1%,日本国人和世界经济学家称之为“奥林匹克景气”。虽然,最终东京奥运会的直接收益亏损,但间接效益的巨大成功,使人们看到了“奥运经济”蕴藏潜在的巨大商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注:从25届奥运会开始启用了大量的奥运志愿者服务,减少了一定的就业人次。

2.3奥运经济形成的背景分析

国际奥委会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社会非商业性投入,致使国际奥委会经济不能独立运作,造成国际奥委会的经济窘迫,以致影响国际奥委会的生存问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非商业性的投入为主,且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非商业性投资形式。随着国际奥委会组织的不断壮大,国际奥委会的开支也日渐增多,以政府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已不能满足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1985年前国际奥委会章程禁止商业行为和以职业为目的职业运动行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导致国际奥委会的经济不能独立,只能依靠社会的投入,最终造成国际奥委会经济窘迫的尴尬局面,到1976年国际奥委会的帐面资金仅剩有2,000万美元,几乎到了组织难以维持运作的困难境地。

奥运会耗资的巨大膨胀,导致1984年前各届奥运会主办国经济亏本,甚至负债累累,以致影响奥运会的积极申办。

由于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债务影响,使美国洛杉矶成为1984年夏季奥运会唯一一个申办城市。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明确指出:“奥运会的财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危机,已成为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会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

美国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新里程碑。

受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规律的影响,在1974-1975年间,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通货膨胀率首次达到战后的12%的双倍数字。美国在国际上的经济霸主地位也急剧衰落。虽然,里根政府实施减税政策,使美国经济到1984年取得了连续回升50个月的成就。但美国经济已使美国联邦政府债台高筑,走向较为困难的道路。

受美国经济的影响,政府无力投资奥运会所需的巨额资金,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政府不投一分钱的情况下,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先生决定承办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民间承办奥运会的历史先河。本届奥运会在尤伯罗斯先生天才的策划与务实的领导下,不仅没有亏损,而且净赚2.37亿美元。

洛杉矶奥运会经济运作的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2.4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奥运会已被纳入国际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奥运经济的价值也进一步得以体现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变,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调节杠杆。《世界银行1992年发展报告》中强调指出:“经济靠市场”是发达国家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

从1984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逐渐被市场经济为主的商业性投入所取代。虽然商业精神不能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但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发展却永远背离不了商机无限的市场经济。这种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变,使奥林匹克运动从奥运会上获得了巨大而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各主办国(1984年以来的各届奥运会)的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奥运经济的“生产效应”已初步形成,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的巨大商机再次成为世界各国众口分争的巨大“蛋糕”(指经济)。

3奥运经济的构成

奥运经济的构成分类有许多种方式,如我国学者陈放先生以时间作标划分的“奥运经济”为:①“前前奥运经济”指1999年北京决定申奥到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②“前奥运经济”指2001年—2008年的迎奥运阶段;③“中奥运经济”指2008年9月15日—10月2日奥运会期间;④“后奥运经济”指2008年10月2日奥运会结束以后的经济。但无论哪种构成分类方式都必须符合奥运经济的特点。

为了更加直接地反映奥运经济的构成,本文研究采用“奥运直接经济”和“奥运间接经济”的分类方法(附图)。

3.1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

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是指奥运会期间的经济运作,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主要包括:①门票收入;②广告赞助;③电视转播出售;④奥运发行;⑤奥运会纪念品发售。

从直接经济收入看,大头是电视转播,悉尼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收入高达7.98亿美元,占总17.56亿美元直接经济收入的45.4%;其次是广告赞助5.36亿美元,占30.5%;门票收入是3.56亿美元,占20.3%;其余的收入占直接经济的3.8%。

3.2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

筹备奥运会一般需6-7年的时间,其间要兴建大量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环保等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筹备举办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为邮电通讯、体育产业、旅游餐饮、房地产业、招商引资、教育产业、金融环保、交通运输、娱乐行业、建筑技术、环保产业等众多领域的经济辐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中体育产业被称之为奥运经济的“阳光产业”,1999年的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达4,0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而且还在以年增长6%-10%的速度增长。美国20世纪80年代体育产业产值大约占GDp的1%,在各大行业中位第22位;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GDp则上升为2%,排名上升至第11位。而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产值为156.37亿元,仅占GDp的0.2%。

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效应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商业手段,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价值成为人类世界共同拥有的巨大财富。也使奥运会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唯一一个申办城市,突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10个城市。其商业行为,奥运经济利益驱使不言而喻。

4结束语

奥运经济的话题深远悠长,内容众多,但面对中国经济的日益腾飞,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借历届奥运会经济运作成功的范例与数据,对奥运经济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运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新民.奥运知识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2]《世界之窗》编辑部.奥林匹克之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3]刘雪冰.巴赛罗那奥运会纵横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

[4]陈放主编.奥运商机大策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5]刘语明.100名家策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

[6]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奥运经济论文篇2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陈剑,《降低奥运风险的国际经验与对策建议》[J],前线,2007,(10):10-12

[2]陶建刚,《浅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预防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4):232-233

[3]王燕珍,于淼,《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7):377

[4]樊晓,喻坚,《试析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7,(13):74-76

[5]邱斌,《对“后奥运经济”的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7.(9):395

奥运经济论文篇3

[关键词]体育产业;奥运经济;新产业经济

一、奥运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奥运经济”一词产生于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之后,是尤伯罗斯通过商业运作把奥运会办成了赚钱的活动的衍生物。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主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效益,即电视转播权销售,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以及对主办国其他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诱发效益的总称。中国著名企业形象策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一莫斯科”奥运宣传万里行活动总策划陈放先生认为,如果把奥运经济仅仅理解为组委会的直接收入,那就太狭义了,关键是它的“间接效应”和“精神效应”。因此,奥运会的“直接收益”是奥运经济的基础,而“间接效应”、“精神效应”才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

我们知道,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是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使日本的通讯、卫星、汽车等工业得到巨大发展。日本的经济复苏,GDp由奥运前的年增长10.1%猛增到奥运会后的26.1%,带动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被称作“奥林匹克景气”。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见下表)。

承办奥运会不仅会对主办国、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且对带动主办国体育产业成长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首先,从举办过奥运会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汉城和巴塞罗那以及悉尼奥运会后,举办国的体育产业都获得了长足发展,韩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强国。韩国从1988-1999年,每年体育产业从不足30亿美元增加到90.4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8%,年增长速度为12%。在澳大利亚,据澳大利亚体育联合会调查,在取得主办权后,1995年至1996年,澳大利亚全国体育产业总值占GDp的0.6%;199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GDp的1%,在113个产业行业中居第25位。到了1999年,即奥运会举办的前一年,澳大利亚的体育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上升到接近3%,在世界各国中居于榜首。奥运会为澳大利亚的体育产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契机。反观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2003年我国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不到0.3%,即使北京也只有1.6%,发展空间巨大。

其次,新世纪中国经济步入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新时期,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都比较高的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经济结构调整表现出产业结构轻型化、娱乐化的市场化趋势。而体育是以人为本,追求生活品位和质量的文化活动,是代表激情、力量、健康、愉悦、时尚的文化符号。体育的这种品质和象征意义,在商品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缺乏市场价值和经济学意义,但是在买方市场和通货紧缩几乎成为经济运行常态的竞争性市场经济时代,它就成为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经济资源。体育与经济的互动、融合,由此也就有了实际的接口。

最后,从奥运经济本身运行规律来看,一方面,奥运会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多种参与体育营销的选择机会,其中既有适合具备相当实力企业的国际顶级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赞助计划,也有适合中小企业的特许权经营计划;另一方面,以往举办奥运会的经验表明,所谓奥运后期出现的“低谷效应”克服的关键在于举办国能否借助奥运发展起本国体育产业,扩大国内体育消费品的有效供给,唯此才能充分利用奥运期间急剧扩张的体育基础设施,满足举办期间由于奥运会刺激起来的国民对体育商品的需求。因此,近几届奥运会主办国家都把加速发展本国体育产业作为奥运经济的重要政策目标。

二、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现状

体育产业是指围绕体育或由体育引出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一种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体育产业包括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业、体育用品业、体育竞赛转播销售业等等。

1.我国的体育产业现在仍处于自发与过渡阶段,还未适应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新形式,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阳光产业”。与国外相当成熟的体育产业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幼稚期,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主体尚未形成,体育产业的本体化开发还有待加强,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现阶段,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主体市场之一,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长,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已具雏形。对于体育中介市场、体育旅游业和体育保险业而言,体育产业仍然比较落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真正从事体育中介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并不多,尚待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体育旅游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出现市场需求;体育保险业尚属于概念市场阶段,有待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地加以开发。在大型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各种大型体育比赛场馆仍然需要依靠财政拨款才能维持日常的运行,随着财政对体育场馆的拨款逐年减少,迫使体育场馆不得不走向市场,向市场要效益。

2.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体制、经营机制和传统观念。在市场经济主导整个经济体制的大环境里,我国的体育产业仍裹足不前,经营机制受制于相对滞后的政策、法规是一大主要原因。这不仅造成了一批企业产权不清、资源浪费,甚至滋生了腐败现象。事实上,体育产业不见得比房地产业的开发难度大,关键在于其还没有获得像房地产业那样灵活健全的经营机制。配套体制、机制的健全是体育产业全面提升的动力源。

中国体育的福利性质也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国民对健身的需求如运动场地、锻炼器材主要是依赖各级政府的不断投入,健身的福利性质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大家还缺乏自觉的健身消费观,个人健身消费费用远不如其他娱乐性消费费用。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人口比例尚不足30%,人口消费增量就是体育产业最大的市场潜力。因此,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体育健身消费观念也将得到极大的转变。

3.面对国际化机遇,国内企业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国内掀起了极大的体育热,这给国内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赋予了我国企业一个展示民族品牌形象的大舞台。然而,这股热潮未能持续多久,因为奥运会的相关规定对我国的民族品牌有着很大的制约,最大的制约就是国际单项组织的认定。按照这一规定,我国自有产品大多没有取得资质认定。另一个制约因素是资金,企业需要充足的资本和很大的市场操纵能力才能获得开发每个项目的权利。此外,我国奥运会的组织机构是一个政府领导下的事业机构,在这种体制下,讨论最集中的就是“如何进入奥运市场,奥运这块蛋糕由谁来切?怎么切?”这使许多企业很茫然。

三、以奥运经济发展为契机,转变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

有效需求的存在是最强劲的生产力,奥运会带来的市场空间的剧烈膨胀,创造的需求无疑是十分有效的。人们易变的需求产生更多更丰富的变化,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就是市场,抓住这些变化就抓住了商机。同时,有意识地开发相应的配套产业或服务的过程,就是在挖掘和创造新的商机,“面对2008年奥运会,就面对着2800亿元的奥运会投资。”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国政府部门将陆续投人2800亿元,其中有1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北京近10年GDp的年增长率平均为10%。申奥成功促使在此基础上每年再增加2至4个百分点,并创造3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高经济投人对北京以至全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城市设施的大力发展将会给相关的行业带来众多的机会和丰厚的利润。从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看,举办城市和国际奥委会都十分重视奥运设施的长期利用。从机场、火车站、城市道路、电信系统、新闻中心这些大型基础设施到比赛训练馆、奥运村及其他辅助设施等中小型建设项目,对于相关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蛋糕”。

体育产业发展在我国还不成熟,但却蕴涵着一个极大的市场。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必将带动国内的体育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因此,无论是比赛的场馆、健身中心所需的各种设施、体育器材用品,还是国际惯例的体育经纪人、活动的冠名权等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迎接奥运之前,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设需投人大量的体育设施,需要大量的体育器材,企业如果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奥运,不仅可以赚取一笔不小的奥运钱,还提升了产品形象,使产品从此走向国际。国外有走遍世界的耐克运动鞋,中国的李宁牌运动服、双星运动鞋能否成为世界的知名品牌也许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奥运会是国际最为重要的体育赛事,举办奥运会对一个国家体育产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为此,应着重解决好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加速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府管理型”,体育经费的来源是“行政拨款型”。这无疑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体育产业化经费不足的问题,必须开拓思路,将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让体育产业进入资本市场,让更多的体育企业上市融资,形成一定规模的体育资本,从而提高体育产业的融资能力。

2.重视认证工作,大力开拓市场。虽然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很快,但真正属于国际品牌的却寥若晨星。在九运会上,自行车、皮划艇、射击等体育项目的高档器材全部是进口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体育企业的悲哀。面对奥运会庞大的市场份额和众多跨国产业集团的竞争压力,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必须推出自己的民族品牌,力争较大的市场份额。当今国内不少企业的产品质量上乘,但由于未得到相关国际体育专业委员会的认证,难以走出国门,甚至连国内举办的国际赛事也无缘进入。

3.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国际影响。至今为止,纵观我国所举办的一系列的冠以“国际”字样的“节”,如大连国际服装艺术节、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由于其本身受各方面因素所局限,如国际影响力、赞助资金等的约束和影响,以致没能真正起到将中国推向世界的目的。而举办奥运会,则大大超越了平常意义上的赞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机会,这个机会不仅对北京是至关重要的,对企业也是如此。

要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国外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普遍认为,电视改变了体育运动,媒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奥运会电视转播,全世界40亿左右的观众将会实时收看,这对举办国扩大影响,树立“国家品牌”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使本国企业借助奥林匹克市场营销计划,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悉尼奥运会共有106家企业成为各类赞助商,其中绝大多数为本国公司。他们正是借助奥运会的巨大传播力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具有了国际影响。

4.加强人才培养。在加入wto的前提下,举办奥运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法律,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体育产业也必须大力发展这方面的人才。我国的体育市场还很不成熟,这方面的人才还相当匮乏,要使我们的体育产业走向世界,加大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体育院校和综合大学要利用各自的优势,有重点地转移培养方向,从学科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经济、法律的课程设置,向有关部门输送合格人才。同时,在引进人才上应该市场化,将各类优秀的专业人才吸纳到体育产业中来,提高体育产业人才的素质。

5.提高市场意识,搞好奥运营销。要借助奥运会这一契机,加大体育营销力度,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盟,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我国已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概念。国际奥委会也有专门的营销计划,即著名的“top”计划、营销许可证业务等。应通过奥运会的举办,系统总结我国体育营销方面的经验,继往开来。国内企业也应充分意识到体育产业的市场潜力,设法加强消费者与体育及产品品牌间的互动关系,让人们在物质及精神层面上获得双重满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应综合考虑两种战略的结合,认真研究两种战略的融合与协调问题,从而使两种互为支持、互为依赖的战略都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两者的双赢,把我国的体育事业推向繁荣。

参考文献:

[1]吴新民.奥运知识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世界之窗》编辑部.奥林匹克之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陈放.奥运商机大策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奥运经济论文篇4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

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无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将处在以结构调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更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以及“入世”、经济全球化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的要求等。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办奥运会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奥运会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以北京为例,从1999年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奥运会圆满结束,这10年将会出现前期的“人人盼奥运”和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奥运”的祥和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奥运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基本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不断完善。扩大市场开放度除了市场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推动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来有意识地推动这一进程尤为重要。主办奥运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主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这样的操作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最后,承办奥运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所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3.促进北京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一个城市能够承办规模巨大的奥运会,说明它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平和组织能力,而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会对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申奥取得成功,给北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促进首都现代化事业决速发展。一是办奥运将迅速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大大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二是办奥运将全面拉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长,激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三是办奥运将强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坚实后劲。四是办奥运将进一步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五是办奥运将不断提高全体市民整体素质,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奥运“低谷效应”

海水有涨潮必然就有退潮。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点通过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应当可以肯定。但是,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举办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奥运会后,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将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在国外被称作“低谷效应”。“低谷效应”曾经出现在许多主办奥运会的城市,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地产了。88年汉城奥运会带动了韩国经济的腾飞,进而使韩国的房地产业已令人惊奇的速度发展,但1995年以后,韩国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泡沫也开始显现,众多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被迫中断施工,或者以低于成本价格委托给第三方处理。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房地产业雪上加霜,而且很多房地产企业根本从银行贷不到钱,最要命的是汉城房价太低,房子没有人要。悉尼地产从奥运会之后开始大幅度下跌,地产市场一片萧条,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从2001年下半年又开始回升了,悉尼用2年扭转了跌势。

通过上述分析,奥运通过投资拉动加速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占主导地位,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往届奥运会后地产经济的低谷效应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如果有效引导消费,消费水平支持的话,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平稳度过。

参考文献:

[1]吴新民.奥运知识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世界之窗》编辑部.奥林匹克之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刘雪冰.巴赛罗那奥运会纵横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4]年炜.警惕奥运会经济负面影响.体育博览,2004,(10):23-25.

奥运经济论文篇5

关键词:后奥运经济;潜在因素;对策分析

1“后奥运经济”效应潜在因素

(1)奥运前后投资总量的波动。从2001年申奥成功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奥运投资,而奥运会主办国最主要的经济风险就是近期的奥运投资需求膨胀带动远期需求的急剧萎缩。从投资总量看,奥运前投资需求巨大,但奥运后相关需求却急剧下降,导致社会总需求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尽管北京奥运会投资开始较早,但是奥运投资引起的投资需求的波动不可避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奥运前后投资需求的波动必然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2)奥运后支柱行业的走向。在准备奥运会过程中,北京特色的支柱产业也逐步形成。主要包括建筑业、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业零售业、旅游业等。这几大支柱产业在奥运后都可能面临经济增速下降的风险,尤其是目前占经济总量比重较高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在奥运前后的巨大变化将会引起整体经济的剧烈波动。同时,从事这些产业的职工,在奥运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增加的,但是奥运后相当大一部分人将重新寻找工作,这就增加了就业压力。

(3)经济周期因素。根据我国GDp增长趋势分析,短周期平均波长为四年,中周期平均波长为八年。从中周期波动角度分析,2004年是该轮经济周期的波峰,按照八年推算,2008年将进入周期性衰退阶段。这可能会对后奥运经济具有“放大效应”,从而加速奥运会结束后国民经济下滑的速度。再者,从2007年后半年开始,国内经济出现过热的趋势,Cpi、ppi指数不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也加重了奥运后中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4)奥运会本身是一种资源,如果没有后续产业的支撑是难以摆脱困境的。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大规模投资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泡沫存在,如果泡沫不能很好的消除,将会导致消费水平下降、银行不良贷款急剧增加,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2中国“后奥运经济”效应不会发生的因素分析

(1)投资惯性的存在。一项大的工程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项目一旦启动,就需要连续投资,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连续巨额投资,在带动经济增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相对于工业更新换代方面的投资,奥运会的投资并不是最大的投资,并且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广州亚运会,还需要继续进行大量的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投资走向的因素还是继续存在的。

(2)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经济现代化还有很长的发展过程,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套先进设备引进投资等,工业升级方面如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等,这些都需要继续进行大量的投资。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于投资引导型的中国经济,其引导经济继续增长的因素还是存在的。

(3)据统计数据显示:奥运会对中国GDp的推动效果在2007年仅为0.22%,2008年加上旅游收入也将止于0.25%左右。与往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会确实投入了较多资金,但与中国的经济规模相比,这一数字并不大,并且这些投入是分摊在很多年,因此,中国经济其实对奥运的依赖非常小,奥运结束后经济的下滑也仅限于如此程度。

(4)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政策的倾向,使得众多的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建立了非常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而且随着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的改善,为外商到中国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未来中国还是会吸引外商来投资的。

(5)奥运会实际上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契机。作为一种最有价值的宣传方式,奥运会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中国,会有更多的人来到中国投资、旅游,因此,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很有可能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6)中国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单位劳动力成本还处在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对带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还是很有利的,这些都不会受到奥运会的影响。

3我国对后奥运经济的规避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合理设置比赛场馆,提高其赛后利用率。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分为新建馆和改建馆。在新建馆中,有少数是临时性场馆,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冷门项目比赛过后,其专用场馆利用率不高,采取临时性场馆赛后可拆除,避免场馆资源的浪费。另一部分是永久性设施,对于这部分场馆要提高其赛后利用率,如承办各种国际国内赛事、向市民开放使用等。历史表明,赛后场馆利用率过低,场馆维护负担沉重是过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发生后奥运经济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将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后奥运经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

(2)合理控制投资需求,为支柱产业寻求新的经济支撑。投资需求是一国总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多少、增长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一国的总需求,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状态。奥运会后投资需求会有下降是正常的,关键在于需要寻找其他新的手段保证经济的增长。可见,合理安排奥运前后的投资规模、平抑投资总量的明显波动,将有助于保持举办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

(3)合理调整赛后经济,要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快及消费价格指数不断创新高的形式,“适度从紧”是我国2008年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在2008年上半年,各类需求由于奥运会的因素,还会成向上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使用适当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其目的在于控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胀情况进一步加强。

(4)积极利用奥运这个“中国品牌”。举办奥运是一个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途径,是一个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中国通过申办和主办奥运会,受到了西方媒体的更多的持续关注,这种长周期、高频率的报导,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树立国家品牌有着重要作用。国家兴、企业兴,国家品牌打响了,企业小品牌要紧跟着大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更多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

(5)重视促进城市文明建设,这是奥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2008奥运会提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提倡“共建共享”,这在城市管理上对我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应当借此机会加强城市管理的力度和质量,使我国城市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厉以宁.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奥运后的滑坡[J].当代经济,2007,(2).

奥运经济论文篇6

“如果奥运会有专门的会议服务和活动推广的招募,我们一定会去竞争做赞助商。”对于纵横时代(国际)传播机构(以下简称“纵横时代”)的“奥运缘”,公司董事长董旭立如是说。2007年1月27日,第四届奥运征歌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此次活动由纵横时代联合一汽大众奥迪以及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共同策划推出。纵横时代与北京奥组委的合作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但也是一种必然。

奥运倒计时100天之际,奥运征歌颁奖晚会高调开展,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中央电视台三套、四套、五套的同步直播让纵横时代的企业logo随活动信息一起传向各地。“2008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的头等大事,承办奥运会相关文化活动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荣誉。我们会在严格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积极为客户量身打造高端宣传平台,为中国的企业品牌走向世界做好沟通和桥梁。”董旭立坦言。

与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为纵横时代实现自身的品牌跃升提供了优质平台,“我们的合作是一种‘多赢’的形式,是奥委会、纵横时代、客户三方面的共赢。”董旭立对《广告主》说。2007年8月6日,首届奥运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2008年6月17日,第二届奥运经济论坛又成功举办。奥运经济论坛是一次多层次、立体覆盖直播的盛会,旨在推动奥运会举办国经济的发展,是奥运史上的一次创举。由纵横时代全面策划的这两次经济论坛实现了参与嘉宾上的高规格,首届论坛中可口可乐、一汽大众等十几家顶级奥运赞助商及合作伙伴的高层悉数到场,实现了参与嘉宾在商界领域的高规格;而第二届论坛中,国际奥委会市场委员会主席海博格、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王钧等领导的共聚,为这次的出席嘉宾增添了浓厚的官方色彩。

“希望奥运经济论坛今后能成为一个长期探讨主办国经济与奥运关联的论坛,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商讨在下一届奥运举办城市伦敦开办奥运经济论坛的可行性。”董旭立表示。成功的活动为纵横时展了新的客户资源,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家奥运赞助商和企业取得了联系,希望借力奥运平台共谋大事。纵横时代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海内外业务,包括希望在雅典和悉尼等前奥运举办城市中为奥运赞助商做事。

在日常的品牌推广中,纵横时代在宣传上比较低调,其更看好的是一对一的精准营销,在客户中形成优质的口碑传播。这种精准营销往往通过与客户的共同策划,依托高端资源举办大型活动实现。参与奥运相关文化活动的合作推广,包括与央视奥运频道合作的在早间节目《你好,2008》中开办奥运歌曲展播栏目,彰显了纵横时代在高端策划及执行中的能力,高端的策划也让纵横时代更加看到了整合传播的力量,大范围的媒体铺盖为客户提供了多媒体选择的机会,同时也是做到了对自身品牌信息的传播。

奥运经济论文篇7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在我国,作为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大幅度融合的新兴产业,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的的发挥着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无论是从就业增加、经济增长或促进社会和谐等哪个角度看,体育及其相关产业都越来越大的发挥着其正能量。不同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如奥运经济、nBa赛事系列等也给予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试图通过简要的分析奥运经济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获利途径,综合考量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商业化的基础性条件,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继承和发扬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体育产业;奥运经济;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83-03

1体育产业概论

体育产业是国内新兴的朝阳产业,国内体育产业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较发达的主要有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这些国家的体育产业都对GDp有较客观的贡献,而在国内体育产业的GDp贡献还不到1%。我国是人口大国,更是资源大国,要发展体育产业我们只需提高重视并且找到对的发展模式。鉴于体育产业所具有的客观的经济发展潜力和社会进步推力,体育产业应该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头戏走上历史舞台。让我国众多优秀的体育人才、管理人才等有用武之地。

体育产业属于文化经济范畴,即文化产业。界定体育产业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体育与产业两者将整合。体育产业是体育运动由原来的自给自足的自为模式向组织化、生产化、消费化和盈利化的产业运营模式转变的产物。①体育成为了商品。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推广者和经营者。

娱乐是体育产业的基本属性,然而体育产业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1)工业化城市化双重驱动。(2)消费者健康和娱乐。(3)市场边界交叉、重叠、不断拓展。(4)以体育文化为内核。(5)作为城市文明标志的市场。由此可见,体育产业是典型的交叉型产业,其内容涉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体育产业限定在提供体育服务产品的范围内,而割裂了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必然联系。其发达的产业链也注定了发展体育产业将带给上下游产业更多的机遇,横向上看体育产业也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发展体育产业将给地区经济带来诸多利益。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还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但可以发展体育产业的绝不止那些所谓的大都市。在传统文化保存完好的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产业也是一条可走之路。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体育产业构建和国内体育产业起步的分析论证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产业的可能性。

2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②奥运经济以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成为了经济界的特殊现象。奥运会对其承办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的要求和影响力是奥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现代奥运会运作的主要开销都由承办城市和其所在国财政收入负担,经济方面的考虑成为了各国止步于奥运会申办的障碍。正是由于承办费用逐渐增加,而主办城市又没有专门经济来源,197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骤减,洛杉矶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取得了第23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此番与前几届奥运会承办权竞争激烈的情况迥然相反。当时人们的观念认为如果通过商业运作筹集奥运会举办经费,有损奥林匹克高尚的精神。而依靠个人捐赠和奥运会赛场的门票收入,承办奥运会才得以收支平衡。

但是,随着奥运会影响力扩大,参赛国家的增多,比赛项目的不断丰富,奥运会本身对技术、服务等的硬件、软件要求不断提高,承办城市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以此为前提,国际奥委会于1978年宣布主办城市洛杉矶可以以商业化运作方式筹集举办经费。这是现代奥运会百年以来,首次做出在运营方式上的重大调整。此次调整使得主办城市洛杉矶获得了重大历史机遇。

彼得·尤伯罗斯当选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后,首先采取的行动是用招投标的方式出售奥运会独家电视转播权。洛杉矶奥组委提出,有意参与奥运会转播权竞标者须向组委会支付75万美元的订金。当时吸引了包括美国三大电视网在内的五家电视机构参与转播权竞争,仅组委会收取的订金利息每日就达到了一千美元之多。当年美国广播公司以2.25亿美元获得转播权。此后,尤伯罗斯还将奥运会转播权卖给欧洲和澳洲,收入为以往转播权收入的三倍。1984年奥运会结束时,洛杉矶奥运会运营情况良好,经计算,减去一切开支,组委会净节余2.5亿美元。此次洛杉矶奥运会也以此成为了现代奥运会恢复后真正盈利的第一届奥运会,开启了奥运会盈利的先河。从第23届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开始,奥运会分别经历了三种运作模式:政府投资、民间捐助为主型,完全商业化运作型,政府投资为辅、商业化运作为主型。2008年北京奥运会真是以第三种模式运作的,相应的也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往届奥运会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1)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举办奥运会成为了巴塞罗那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最好机会,此次奥运会的举办更使得其长久成为了欧洲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此次奥运会的举办推动了城市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巴塞罗那积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居民更是直接受益者。“奥林匹克效应”对巴塞罗那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奥运会举办期间,更体现在后奥运会时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当地旅游业发展缓慢,其收入为GDp贡献相对较小。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巴塞罗那更新建多处体育设施、酒店等,包括新建旅游景点奥林匹克港口和奥林匹克村,巴塞罗那本身也由此获得很多收益。成为奥运会举办城市,在为巴塞罗那获得知名度的同时更大力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巴塞罗那奥运会举办当年,当地接待游客人数增长近5%,后奥运时期直至2002年,当地接待游客人数增加了当年的五倍之多。巴塞罗那的旅游目的城市地排名情况也体现了奥运经济为承办地本身带来的推动、宣传效应:巴塞罗那在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目的地排名由十位开外跃升为第三位。而由奥运会引致的巴塞罗那酒店、宾馆等住宿设施需求量的激增,和长时期持续不断的增长更是奥运效应长期性的重要见证。

(2)在2000年9月16日至30日,悉尼奥运会举办期间,澳大利亚为支持悉尼奥运会顺利进行而付出的投入达到了30亿澳元(即20.8美元)。这其中,6亿澳元(4.1667美元)投入到新兴企业建设中;3亿澳元(2亿美元)投向科学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剩余的2/3资金则投入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从1993年悉尼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到2007年期间,悉尼市和新南威尔士(nSw)从会议、展览、旅游等中获利12亿澳元(8.3334亿美元)。澳大利亚在旅游业上的成绩更是可圈可点,其不仅在奥运会期间增长迅速,在后奥运时期依然增长势头强劲。

3奥运经济的利益构成

以上是奥运会由国家人民联谊会的性质变身为体育产业所带来的实在的经济利益。以下是奥运经济产生的经济利益的主要构成。

3.1直接收入

包括:(1)电视转播权;(2)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计划;(3)中央和北京政府补贴;(4)组委会赞助商;(5)特许经销商;(6)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7)门票收入;(8)捐赠资产处置。这其中,从2008年不仅奥运会来看,电视转播权仍是奥运会最大收入来源之一。据国际奥委会统计并公布的数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获得的电视转播收入比上届雅典奥运会提高了3000万美元。除去电视转播权的最大收入来源则是来自国际奥委会的分红。截止2008年,国际奥委会与各大公司的签约计划4年的合同金额为5-6亿美元,北京得到了合同金额两倍的分成。另据北京奥组委统计的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门票收入大概为1.4亿美元。加上其他几个大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收入,大约为30亿美元。

3.2主办城市收入及其他国内派生收入(间接收入)

3.2.1食宿:奥运会期间主办地将迎来大批运动员、体育官员、记者、观众、游客等进入城市,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收入会有大幅增长。

3.2.2旅游观光:体育赛事与旅游业强强联手,历届奥运会都会提升城市本身知名度和游客好感度。观赛动机与旅游动机的结合更吸引着中外游客汇集与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奥运会吸引的游客已数百万计,其带来的消费额相当可观。

4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方向

国内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来源主要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以下特征:民族性和时代性、积极性和进步性、泛道德性、依赖性和世界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指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大多有反映本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这些文化会在不同时间具有时代性。积极性和进步性是指体育文化带给人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和超越自我的感受。泛道德性是指体育精神往往成为教化民心的方法和手段。民族传统文化的依赖性是指体育文化是以一种依附的不独立的性状存在的,而世界性则是指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有很多项目都可以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找到。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蹴鞠、达斡尔族曲棍球、摔跤、武术和射箭。其中除了武术我们都可以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找到与其相对应的正式比赛项目。蹴鞠的现代形式即英式足球,除了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以外,足球比赛主要以各种联赛形式出现。曲棍球、射箭等也同样在国内或地区内有各种各样的比赛。

4民族地区培育传统体育商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4.1人才

以上几种体育项目均在某个或某些民族地区发展的很繁荣,更有能够吸引国内外有课的传统体育赛事。当地的人民大多擅长这种运动,有的运动更是男女老幼皆宜。比如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县就是中国曲棍球之乡。那里是国家曲棍球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比如莫旗体校现在已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男子基地。目前,国家男子曲棍球队中的5人均来自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体校。除了职业运动员,我国还有体育管理赛事策划等综合性体育人才越来越多的被培养出来,这点从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上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民族传统体育商业化的逐步深入,我国的职业体育人体系将会日趋完善。

4.2政策

许多民族地区如莫旗就因曲棍球这项运动而在享受国家各个方面的优惠照顾政策。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提到要重点发展文化产业,随着奥运会的召开和人们综合素质低提高、体育产业近年来发展良好,作为朝阳产业相信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会继续给予政策支持。

4.3资金

人才培育和保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看到了体育运动商业化运作的收益,相信能够吸引越来越大具有前瞻性的资本大量涌入。器材和场地属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必备硬件设施,不管是通过自主研发制造还是从国外吸收引进,我们都应该并且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商业化运作做好基础性工作。

4.4其他

作为一个体育大国而非体育强国,我国与美国等体育强国相比虽然还相去甚远,但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其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只要把握住体育产业的体育这一特点,在符合产业基本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体育这一特色,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产业还是很有前景的。

体育产业其产品作为商品的二重性即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统一,为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达到有限平衡奠定了基础。同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虽然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将文化价值化约为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进入市场,通过交换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其文化价值。这是两种价值通约的主要途径。成功的体育产业运行模式有很多,比如奥运经济、nBa等成功的运作模式。但中国民族地区要发展自己的传统体育产业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这将是民族地区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注释:

①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②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杜辉,周庆柱,袁野。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1)。

(2)郭福明。飒爽英姿——曲棍球[J]。当代体育科技,2012(4)。

(3)武永春。奥运经济与北京城市营销[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4)。

(4)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5)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

(6)罗婉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1(7)。

(7)张晓英。浅析北京奥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企业经济,2008(7)。

(8)张森。中美两国体育休闲产业比较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

奥运经济论文篇8

今年5月中旬,我随陈至立国务委员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希腊和在瑞士的国际奥委会总部,在这以前我曾两次去过希腊,都是为中国代表团参赛雅典奥运会工作。这次政府代表团规格较高,考察的视角大不一样,所见所闻感受颇深,回来后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怎样评价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以何种理念和目标来准备、筹办奥运会;怎样才能完整全面地把握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奥运会将在体育、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留下何种遗产等。坦率地讲,对这些问题至今也没想得很清楚。利用今天这个机会,与大家一同探讨,临时拎了一下,来不及仔细推敲,大致归纳分为四个方面。

1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体现于理念设计的成功

大家都知道,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国际舆论甚至国际奥委会都十分担心希腊承办奥运会的能力。雅典奥运会因工程不断延期被一些漫画讽刺称为“最后一分钟工程奥运会”。雅典的反恐形势、安保能力、奥运会预算的追加等等,都成为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甚至有人说雅典还能不能承办奥运会,如果不行赶快换地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雅典奥运会举办得非常出色、非常成功,博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赞赏,我国国内各大媒体和北京奥组委考察团也都心悦诚服地佩服雅典奥运会的极大成功。会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对雅典奥运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雅典奥运会是一届独特、梦幻、史诗般的奥运会。雅典奥运会为何会从赛前的担忧怀疑到赛后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许多人并不理解。一般中国观众也都只是从媒体获知雅典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盛况,场馆设施先进等,来感受雅典奥运会的成功。通过这次实地考察的种种见闻,使我对希腊成功举办奥运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举办雅典奥运会前,希腊政府和雅典奥组委进行了长期细致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希腊人对该国举办奥运会的理念与主题更是处心积虑、筹划已久。

希腊既非经济强国也非体育大国,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发现:希腊政府和雅典奥运会的组织者清醒地认识到,成功地举办奥运会首先要有一个理念,确定一个主题,达到一种目的。希腊人认为奥运会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筹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单一方面的出色并不能说明奥运会的成功。今天回过头来看,他们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展的确全面而又系统。他们在新建改造体育场馆、城市交通改造、运动队积极备战的同时,高度重视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和文化教育活动。希腊在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之后,除了建设必要的硬件设施以外,重点着手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国家形象、提高国民素质,在文化、教育、意识形态及精神等领域做了长期大量的铺垫工作,比如,以“显示现代希腊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潜力”、“培养未来传递奥林匹克生活的新一代”、“展示当代社会的奥林匹克理想”、“为运动员、观众和志愿者提供一次独特的奥运经历,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遗产”等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在全国大中小学学生、各级各类人员和广大民众中,广泛宣传奥运知识,宣讲奥运精神。另外,组委会在赛前赛中开展了各类各色的文化传播和教育活动,其形式和内容生动活泼,其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不仅注重国内、而且重视海外,比如在全球和每一个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进行火炬传递活动,并首次到达非洲和南美洲。在奥运会期间,各种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奥运村、赛场及社区通宵达旦,人流络绎不绝,一踏上希腊土地,你就会强烈感受到向往和平、友谊,热烈欢快的奥运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都体现出希腊人对如何把握“成功举办奥运”概念的睿智和良苦用心。

希腊在雅典奥运会前高度重视提升软实力的这一做法并不太被人们所注意,虽然我曾两次去过雅典,但在这次考察之前我也知之甚少,加上一些中国媒体的价值取向,捕捉新闻的重点多在硬件建设、接待服务、饮食交通及运动队的金牌等方面,对这方面的报道也不充分,因而中国国内老百姓也就知道得更少了。

总之,希腊奥运会的成功表现在既重视硬实力(包括投资、场馆建设、信息通讯、城市交通、运动成绩等),更重视软实力,两者相得益彰。做事情重理性思维是希腊人的传统,从柏拉图开始直到今天。对于中国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内外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硬件上似乎没有什么怀疑,但如何借奥运做好文化、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使整个民族在精神层面上有一个升华,真正体现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通过举办一届奥运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在这些方面,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2希腊全力以赴打造奥运文化这张牌

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别的国家无法相比,希腊人充分利用这一历史资源,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希腊政府和雅典奥组委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动,来突出宣传古希腊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因而,雅典奥运会处处宣扬古希腊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同时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存性。通过创意挖掘,运用爱琴海、橄榄枝、雕塑等希腊文化特有的符号,借助古希腊神话中的情节和形象,使希腊文明的历史厚重感再次展示在全世界面前,再次唤起人们对希腊文明的崇敬。希腊文化部长佩特拉利亚告诉我们,雅典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在艺术表现上构思新颖,不仅考虑到开幕式现场本国官员和老百姓的胃口,而且突出电视转播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球媒体受众的审美和接受度,使奥运会开、闭幕式成为令人难忘的视觉盛宴。这些都是雅典奥运会的精彩之笔、成功之处。

雅典奥运会在全球赢得如此青睐并非偶然,对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不能就现象看现象,就体育看体育。奥林匹克精神仅仅从当今奥运会和体育本身来谈是不够的。实际上,雅典奥运会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历史渊源来看,奥林匹克精神是古希腊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希腊思想又是当今西方文明,或者说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石。有人说西方文明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希腊思想,二是罗马法律,三是日耳曼骑士精神,而其中希腊思想是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简单回顾一下近代史就可以发现,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什么生物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这些变化是从哪里来的?准确地说,是从1640年英国工业革命之后集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为什么会产生空前的发展,直到今天仍然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起主导地位?关于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所起到的进步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那么生产力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伴随它的制度、法律、思想基础是什么?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到欧洲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主旨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以人文主义精神打破宗教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那么这场中世纪以来,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开始继而席卷整个欧洲的、改变整个人类命运的文艺复兴到底复兴的是什么?复兴的就是大约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在社会制度上,公元前7世纪以来,雅典的城邦就出现了民主政治制度雏形,开创了民主政体的先河,后来成为今天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石。近代不少启蒙思想家,比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洛克、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思想,以及英国大的制定、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发表等都来源于古希腊思想,都可以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民主思想、梭伦改革以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那里找到他们的影子。

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上审视,中国历史上缺少科学与民主,直到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中的“德先生”与“赛先生”也还是舶来品。近代中国的落后乃至整个东方的落后,归结起来就是科学的落后,主要是自然科学的落后。可以说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都来源于西方。那么西方的自然科学为何如此发达,仅仅是17世纪工业革命后三四百年发展起来的吗?错了,如果我们那样去认识问题,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近代西方的崛起是有其文化、思想传统的,可以说这个传统的源头就在古希腊。

希腊人很聪明,他们深知希腊办奥运会的价值绝非在场馆建设、城市建设和运动成绩上,而是在历史上、在精神层面上。他们非常清楚这种逻辑关系:即举办奥运会必然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植根于古希腊思想,古希腊思想是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思想来源,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工业革命的思想武器,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解放、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高科技革命乃至今天的经济全球化。

从历史的高度追根溯源,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与复兴就自然不能孤立地局限于体育的范畴,而应成为人文精神、人类思想史和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希腊虽然后来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衰落,直到今天也是欧盟的一个“穷国”,但雅典奥运会的主办者紧紧抓住了老祖宗来彰显民族文化,以“奥林匹克回家”的口号,唤起人们对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发祥地地位的认同。由于文化、艺术、宗教、哲学的历史原因,西方世界特别是讲拉丁语、斯拉夫语、希腊语的国家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对希腊有着一种寻根祭祖的感情,这是希腊成功举办奥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3提升北京奥运会的综合效益

希腊经济不是十分发达,资源和能源匮乏,竞技体育水平平平。承办奥运会在硬件上比不了悉尼、亚特兰大、巴塞罗那,甚至不如汉城;在体育成绩上也没有一些大国的骄人战绩,但最终得到国际奥委会、国际社会及本国人民一致的高度赞誉。雅典奥运会如此成功,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自己的思考。

我国从1990年提出申办奥运会,经过11年的努力,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有沮丧有喜悦,最终如愿以偿,圆了国人百年期盼之梦。然而申办成功之后怎么办?举办奥运会不仅仅是争一个面子,外国人能办中国人也能办的问题,讲面子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能办事也会办事,这是我们的能力。但是,举办奥运会这样一个重大的全球盛典,其意义远非局限于争面子、会办事就行,这是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带来重要而又深远影响的大事。我们如何在余下不多的三年时间里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不仅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意、国际社会认可,而且给子孙后代留下遗产的奥运会,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是需要用世界眼光来认真谋划的。对奥运会的成功与否,有一个自己评价和国际社会评价的问题,这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奥运会不仅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人类聚会和全球的文化庆典(共16天,约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者和旅游者达几十万人)。自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个奥运会的东道国都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个机会来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地位。雅典成功举办奥运会给希腊国民和民族带来的精神财富和综合效益,是难以用金钱计算的,希腊人直到今天,乃至将来都会长久为之骄傲。在历史上,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举办,对日本战后的经济复苏、韩国的工业化救国,以及两国融入国际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自信心等方面,都起到了长远而又持久的作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东道主参赛以及硬件建设等必不可少,十分重要,但除了奥运会期间16天的热闹,除了交通、通讯、场馆建设等硬件准备,除了运动健儿争夺金牌等之外,还应该把奥运文章做足,我们要在文化建设上给后人留下更长远更深刻的东西。

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宣传教育方面,既要不失时机地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要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取代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人类的价值观是人类长期共同生活的产物,它在世代传承中积累和发展,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比如人们珍惜生命,追求自由、幸福、和平、公平、公正、人道、独立等,都是超越国界的,千百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正是在这一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理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中国人应努力追求这些伟大而美好的理想。各民族都不应过分去强调自己的“特殊国情”而拒绝接受人类共同的文明进步。价值观念还具有时代特征,它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历史的进步性,不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它只有随着所处时代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前进,才有生机与活力。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各民族既要继承自己的优秀传统,更要学习和吸纳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中国积极申办奥运会并获得举办权,就是中国社会开放进步、实力增强的表现。因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设计,一些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国内外的一系列宣传活动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方面怎么融合、怎么把握,这些是需要严肃对待和认真推敲的。

4加强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和北京奥运会的理论研究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来说是这样,对繁荣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和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我们要完成好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任务,也一刻不能没有理论的指导。毋庸置疑,雅典奥运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来的就是理论思维的高人之处。对我们来说,雅典尚且如此,北京就更加需要理论思维。

当前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论研究之所以成为热点,社会的关注和需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海内外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奥运会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自身的范畴,而体现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重价值,从而引发了各学科专家的研究和探讨的热情,我们今天的会也是这个内容。对于奥运会的理论研究,应该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应该是开放的、国际的。作为知识分子、学者,在研究学术问题上应有批判性和独立性。只有保持思维的独立性才能形成学术个性和学术风格。现在在我们的一些科研院校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浮躁和功利的现象,在学术上缺乏严谨科学的态度,科研成果和论文水平不高,或是从怎样照顾好人际关系出发,对事物本身缺乏一种求实的态度,如果我们不注意解决这些问题,今后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今天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理论研讨,就很难起到理论先导的作用。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论研究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奥林匹克文化是外来文化,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来对待这一舶来品?我们常常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没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说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即只有与世界沟通,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汇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发展更新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致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成博物馆的展品,也才能保护和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性格,这个命题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二千七百年前,希腊人在奥林匹亚小镇上举行的一个体育集会成为今天风靡全球的奥林匹克运动,就是民族文化融入人类文明大发展的有力写照。

这次会上有人提到,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成功经验,而避免过多坚持不合时宜的“特色”,甚至误把糟粕当特色,人为地弄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既让外国人看不明白,又让中国人蒙里懵懂。这个建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话题,各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再加上宗教色彩,就更难以说清楚了。但有一条应该是承认的,那就是人类的文明是由制造工具开始的,从钻木取火一直到航天飞机。而一切文明工具的制造又都是有着精神和文化上的背景和根源的,用一句哲学的语言叫做“意识的外化”或者“意识在物质上的表现”,马克思称之为“人化的自然”。我们不能设想,一位东方的诗人或哲人,坐在一只原始舢板上,嘲笑或藐视那些制造了在其身旁驶过的万吨巨轮、在其头顶上呼啸而过的喷气式飞机的人们没有文化。

有人说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先进落后之分,这些尚不去争论,但文化总应该有时代和种类之分;有农业文明背景下的文化和工业文明背景下的文化之分;有理性思辨、实证文化与史官、王权文化之分,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承认,那就成了诡辩论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华民族更应有融汇百川、兼容万物的博怀,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应该以这种态度来研究我们的理论,来面对世界,来筹办好我们的奥运会。但现实中的传统意识很强,近些年来,有一些书刊弄不清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不去宣传中华文化中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而是宣扬封建思想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内容既迂腐又无知,甚至无知到历史常识都不懂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可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经济和物质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和思维的落后,更可怕的是已经落后了,却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落后!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涉及到的众多领域是立体的,是前所未有的,为我们在体育战线的理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既为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展示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期盼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有新的更大的作为。希望体育界的专家学者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世界眼光,从世界看中国的角度,对体育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成果和理论支持。

奥运经济论文篇9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056-01

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依据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从西方经济学宏观角度来看,有形影响是直接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上的作用,这使得北京作为主办地区在经济总量和结构中产生了一些变化。无形影响是一种潜在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现代奥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尤其是对主办国的长远经济发展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此观点进行剖析。

一、社会人士对北京奥运会影响的不同看法

关于“举办奥运会是否给中国经济带来好处”这个命题,世界各国的经济专家和媒体有不同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奥运会给中国经济会带来“低谷效应”,即将中国经济带进“后奥运警戒水域”;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奥运对中国今后的经济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一)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进入“后奥运警戒水域”。据悉,在以往的奥运会中,主办国的经济发展曾出现过“低谷效应”[1]。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为举办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动用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奥运结束后,该国的“后奥运滑坡效应”现象较为明显,原因主要在于该国属于典型的对外贸易出口国,奥运会后,该家对于本国对外贸易的管理政策产生了一些本质上的错误。(二)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虽然日本的经济学家认为奥运后的中国经济会进入“后奥运警戒水域”,但是,前国际经济界人士普遍认同这样一种观点由于北京经济占中国GDp总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抬升作用不像另外一些国家那样明显,同样“后奥运经济”的冲击力也非常有限。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他认为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大、与奥运相关的投资比重小、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接踵而至、中国产业升级空间大等因素都表明中国不会出现“后奥运经济”。

二、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国际上各界人士对于奥运给中国经济的影响持有中立或消极的态度,笔者针对此问题的观点是,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奥运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2]。众所周知,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一直处在以结构调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更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重大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以及经济全球化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的要求等。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办奥运会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自2001年申奥成功至今,在这漫长的七年里,中国人民政府为了办好奥运,不断的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战略,积极努力以最优化的配置方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二)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发,使中国经济能更好的适应全球化的进程。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总投资会达到400亿美元。这样大的投资规模对国内外企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三)奥运会是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信心高涨,投资增加。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是世界对中国20年改革的肯定和今后发展投下的信任票。这极大地激起了国人的爱国热诚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同时将刺激国际资本对中国的信心。自2001年开始,北京奥运,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指路明灯”,召唤中国人奋发图强,争创佳绩。刺激全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人气的振奋、社会消费的高涨和投资的信心,从而启动全国性的投资建设热潮。(四)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北京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政府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2.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3.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所以,举办奥运会不仅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而且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综述: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奥运筹备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确实有明显的提高,但依据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来看,一国的经济不可能永远持续上涨的趋势,势必在达到高峰后有所回落,但就总体而言,奥运会的确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有所加强。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奥运经济论文篇10

关键词:奥运会;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09-02

奥运会尤其是现代奥运会,不论从其发展规模,还是从其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赛事这样的范围,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璀璨的华夏文明,自申奥以来,前前后后近十年,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和中国人这样,如此空前的关注和支持奥运会。

奥运会来到中国,无疑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次绝佳的机会,管理学中一直存在“制度”和“文化”的讨论,孰轻孰重,莫衷一是。放眼看后奥运会时期的管理发展,在此层面上,以文化的意义生发开来,文化的意义和制度的意义兼而有之。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看,这场体育盛会所倡导和宣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更凸现了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趋势,即环保、科学、人文。

克雷纳曾指出:大多数管理现象的寿命都是有限的。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唯有恒久的问题存在。这样的趋势能否在未来中国发展中得到快速体现,还有待持续观察。因为它基于两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首先,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其次,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能够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政策稳定不变。这两个条件也仅仅是基本的前提条件,其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现代奥运会有着影响深远的文化意义,构建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普世价值;同时,中国北京主办奥运会所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也代表一种先进的发展方向。这两点,凸显着后奥运会时期的管理发展趋势。

奥运会就其形式上来说,是人类挑战与探索体能极限的赛场,奥运会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在某种文化意义上,奥运会实际上承载着人类自然属性的本能追求。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我们人类得以不断延续和前进的动力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最基本的前提,更是所有生命体的最初目标,首先必须要生存而且要生存的越来越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就是自然的共处,与其他生命体的竞争。从奥运会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其折射出的人类追求自身不断完善的诉求,这种诉求与本能的生存和发展,与完善自身和增强竞争实力不无关系。当然,这仅仅是最基础的一种文化的反映。实际上,在现代奥运会的历史上,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奥运会代表着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人类的某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的生命力很强,在不同的地域和国家各异。奥运会是各种文化在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沟通的纽带。因此我们说,奥运会一方面是代表着人类的某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它也是在为那些不同国家民族间不同的价值追求提供认识和理解的机会。不管怎样,奥运会所宣扬的实际上是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如前述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追求世界和平的理想之种种,都是这种普世价值的具体内容。奥运会对于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奥运会起源于西方世界,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能够获得承办权,最起码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说明了某种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尊重,进一步的也是在表达一种相互沟通理解的期望。

实际上,奥运会的文化意义,是应该纯粹些,还是应该力所能及的承载更多,似乎还没有答案。但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它应该在文化上代表人类的美好理想与愿望。当然,文化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有差异,难免有误解,甚至有冲突,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始终都在思考以较高的效率达成较好的效果,管理理论和实践当中,也一直在思考制度和文化的关系。奥运会代表的普世价值,无疑与当今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倡导的价值体系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尤其是本届北京奥运会,突出“和”的理念,重视以人为本,国家和国家,人和人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是普世价值和中国文化很好的契合和共鸣。管理理论自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伊始,角度侧重有所不同,但都一直在提高效率提升效果的基点上思考“人”这个关键因素。时至今日,在一个开放的价值多元化的世界,组织为达到它的目标,如何认识人的价值,如何很好地协调和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越来越受重视的课题。有一点逐步明确,得以成为大家的共识:管理的理论也好实践也好,以人为本,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的价值,鼓励人们合作共赢必将是组织凝聚力量、高效运行的保障。组织当中,制度也好文化也好,重要性难分伯仲,奥运会带来的文化的了解、认识甚至是理解、承认,无疑也是在昭示管理中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奥运会在中国在北京,是互相了解加深理解的良机,也会促使在管理当中尤其是当人们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时,能够更多地去了解理解对方,同时也会承认彼此的差异性,就如同人本身的差异性一样,来看待和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文化对于一个组织的有效性、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中国的组织比如企业也好,非营利性组织也好,会越来越看重文化建设对于组织的作用。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在让四海宾朋尽享北京奥运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传播到了整个世界。事实上,这三大理念代表着整个世界发展价值评判的新取向,同时也与中国经济下一步“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相吻合,昭示着后奥运会时期管理发展趋势的三大新动向。

首先是环保的动向。强调重新审视人和环境的关系,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强调经济发展的环保要求、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是奥运会后中国发展的一大主题。中国不仅要改变以往那种忽视环境与资源的压力、粗放而又不经济的增长方式,而且在组织尤其是企业的管理目标当中,创造利润已经不仅仅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它的目标将越来越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等将是社会各个组织发展目标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实际上,企业建立和重构自己的社会责任观,将是突出的趋势,同时也是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不仅仅要做到遵纪守法、照章纳税,而且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而这在中国还远远不够。“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实际上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涵:企业在创造利润、为股东带来收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基本的商业道德,关注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其次是科技的动向。科技是人类社会近现代以来得以迅速发展的强劲动力,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自始至终都在学习、借鉴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当今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改变世界如此之大影响人类发展如此之广,让人们深深体会到科技的巨大力量和重要作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发展的中期阶段,经济整体结构已经基本齐备,社会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已经形成一定的形态,在此情况下,无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从生产的角度看,只有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才能使中国经济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而在更高层面上,国家也好企业也好社会组织也好,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上的科学与否,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鼓励、追求科技创新,在理论中学习和借鉴先进科技,成为管理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是人文的动向。这与前述的奥运会所彰显的人类的普世价值一脉相承。发掘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因素,尊重人的价值和创造性,客观承认和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利用人文因素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提升作用,将是奥运会后管理领域的重要动向。以人为本,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类社会之中自身经济、社会等的协调发展,既是一个微观上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宏观上的发展路径问题,亟待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从粗糙的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中,发现新的增长动力,培育新的服务需求,开拓新的发展路径,这样的趋势能否在未来中国发展中得到体现还有待持续观察。

参考文献:

[1]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李柱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