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18:14

文化资源论文篇1

内容论文摘要:在当代市场经济高速发达的21世纪,无论是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绩效考核越来越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绩效考核是针对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或其自身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并且由公司人力资源对其进行随时的抽查得出来的综合评果。绩效考核是用一定的方法对员工绩效进行客观地描述,根据描述来确定绩效的高低。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资本化关于什么是人力资本,有许多不同的理解。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贝克尔则进一步把人力资本与时间因素联系起来,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在我国,李忠民将其解释为“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为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比较而言,李忠民的解释更能体现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首先,定义中的“凝结”隐含着人力资本是有意识投资的产物,这与舒尔茨、贝克尔等人关于人力资本形成的理论观点是一致的。其次,“物化于商品或服务”,说明人力资本的价值承担者是能够作为商品或服务交易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这就吸取了舒尔茨、贝克尔等人关于人力资本概念的合理内核。再次,“能够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揭示了作为人力资本所应具备的促进财富和经济增长的内在特性。最后,“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不仅说明了人力资本属于价值范畴,而且体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以收益分配为核心的资本产权关系,也就是说,人力资本能够享有资本产权收益。公司为何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其目的在于,一是为了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及改进工作中不足之处的重要手段;二是为了员工能积极的改进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各环节的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许多环节的决策、调整和操作,均需要以人员绩效考评作为依据。然而,由于受计划经济等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中还存在着与市场经济要求相悖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对绩效考核制度理解的偏差。考核的核心问题定位是绩效考核的,其本质就是能通过绩效考核来解决企业目前面临着什么问题,更清楚的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考核的目标定位直接影响到企业考核能否真正的实施,定位目标的不同必然会给企业在实践中实施方法上的差异。对绩效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有些企业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考核都成为形式的,员工不能受不足够的重视。而面对考核的结果不但不能充分的利用起来,并发现其中的不足地方,且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不必要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最络就不了了之。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只强调了考核可能会对员工工资、年底奖金有帮助,并没有意识到考核的真正目的在于完善管理中的不足,对考核目的的定位实在过于狭窄。例如,一些公司的考核目的主要是为了年底分奖金。二是绩效考核的确定缺乏合理的科学性。在企业动作过程中如何选择和确定正确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相对于人力资源其它方面管理来说比较难的问题,清楚理解其重要性也是核心问题。许多企业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都是片面强调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非核心问题。虽然能够从这些小方面去考核是很好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科学地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让考核的指标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许多企业则考虑得很不周到。常理来说,员工的绩效中可评价的指标一部分应该是与其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直接对其工作结果的评价,国外有的管理学家将这部分绩效指标称为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是对工作结果造成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素,并不一定以结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为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表现,通常被称为周边绩效。对前者的评价可以通过其本能工作完成的质

文化资源论文篇2

   关键词: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差异。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得到公认,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致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发展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它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活跃的推动者,它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在金融、生产、贸易和投资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深化;然而也有许多跨国公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究其重要原因,文化差异是其主要因素。《电子世界》杂志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范围内以“什么是全球市场做生意的最大障碍”为题,以语言、时差、法律法规、交货、信息、价格竞争、外汇、文化差异等八个项目的调查表明,文化差异被列为第一位。由此可见,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地跨文化管理成为跨国经营成败的关键点。跨文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从事有关人的工作,而人又是所有企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如何做好人的工作同时也是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因此跨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不论跨国公司面临文化差异大小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合理的调配且保存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心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进行恰当的控制、协调和诱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企业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这些既是跨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成为跨国公司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跨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跨文化背景,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跨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1.跨文化的内涵。

   跨文化,它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扩大,已逐渐渗入到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全面铺开而持续并广泛地受关注。我们可以将跨文化(cross-culture)设定为一种“凸显文化差异的过程,是不同行为规范、价值观、隐含信息和基本假设交融碰撞的动态过程”。跨文化的基本前提是存在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公司层面和个体层面三个层次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产生跨文化现象的关键原因。从霍夫斯泰德最早采用“文化维度”对文化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开始,众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视野开展了研究;从这些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文化差异对人的行为乃至组织管理活动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这部经典着作中,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首次在管理学领域阐释了人力资源概念的含义:人力资源———完整的人———是所有可用资源中最有生产力、最有用处、最为多产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HRm)是在组织中设计并运用正式的系统以确保有效益和高效益地使用人才去实现组织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等活动,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实现人生价值的个人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最终达成企业目标。跨国公司所从事的任何管理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没有文化背景的衬托,开展任何企业管理活动都是不可想象的和不复存在的。

   三、跨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跨文化因素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是全系统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1.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影响。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企业任务和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战略过程、需求预测及方法、供给预测及方法、人员流动、培训开发、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绩效、薪酬等,文化差异从不同层面影响着这些内容,所以我们要总体上重视跨文化因素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影响。

   2.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霍夫斯泰德的五大维度理论研究表明,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影响是必然的,涉及“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

   等维度,这就决定了企业采用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等组织结构中的哪一种。比如在权力距离大的文化里,等级比较明显,人们比较倾向于适应层级比较陡峭的组织结构如直线制;相反在权力距离小的文化里,注重平等,人们更喜欢职能制等比较扁平的组织结构。

   3.对企业招聘、选拔和录用的影响。

   企业选人和用人涉及确定招聘需求、选择招聘来源、制定招聘计划、招聘方式方法、选拔录用、面试等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跨文化对以上因素影响也是不同的。在集体主义和高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里,招聘的来源可能比较倾向于招聘者熟悉的院校或者群体,这个群体在企业里表现出色或一般都可能成为招聘者选拔人才的标准,注重招聘对象的经验、资历,跳槽过于频繁者可能不被选中;然而在个人主义和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里,是不是千里马和其他因素没有太多关联,只有“使用”后才知道,关注应聘者的个人能力,频繁跳槽者可能被视为个性十足的象征,能力得不到施展,敢于冒险,流动性比较大。

   4.对企业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影响。

   这是企业育人的环节,涉及培训方式、培训媒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培训效果评估、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根据霍氏理论,这涉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导向”和“长期与短期导向”等因素。在集体主义、男性化导向和长期导向的文化背景下,员工对培训的内容和职业发展可能都是被动的,服从企业的安排,抛开个人爱好兴趣;员工希望培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获得升迁和收入提高;企业根据企业长远目标对员工进行培训,为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期待他们能够服从企业管理,培养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流动率。在个人主义、女性化导向和短期导向的文化环境下,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可能因人而异,着重发挥个人的特殊才能,培养他们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鼓励员工关心他人,重视周围的和谐人际关系;企业希望通过培训员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挖掘他们的潜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5.对企业员工激励的影响。

   这是留人环节之一,涉及员工激励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和技巧等内容。跨文化对企业激励的影响,不外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男性化与女性化导向”几个维度。在集体主义、高不确定性规避和男性化导向的文化里,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注重个体与集体的关联,强调有了“大家”的利益才有“小家”的利益,着重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方法;注重采取年资、晋升等作为激励内容;着重升迁、加薪和地位等激励方式,强化“坚强”的价值观念。在个人主义、低不确定性规避和女性化导向的文化氛围里,员工激励往往以个人的成绩和工作能力为参照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正是这种个人主义文化在激励中的体现,所以这类企业采取的激励方式应以个人的尊严获得和自我价值实现等作为激励的主要内容。企业鼓励人员创新,要敢于冒险和承担责任;注重员工“温柔”的价值观念如人际关系、生活质量等作为激励对象。

   6.对企业绩效和薪酬福利的影响。

   这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涉及绩效考核、员工薪酬体系、员工福利、社会保险等内容。跨文化对它们的影响可以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和“长期与短期导向”几个维度了解。

   在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大和长期导向倾向的文化里,企业比较倾向于对整个团队进行绩效考核,团队成员的绩效及薪酬福利往往和团队的考核成绩相匹配;考核员工的方式比较笼统和传统,以上级对下级考评为主;考核成绩高低,也是员工薪酬福利发放的标准,从而增加员工的忠诚度,也是员工特别重视的方面。另外在个人主义、权力距离小和短期导向的文化里,企业针对员工个人的业绩、工作能力等进行绩效考核,所在的群体绩效不佳可能也不会影响到个人的绩效成绩;参加考评者不一定就是其上级,可能包括客户、供应商、下级、公众等,最早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360度反馈(360°Feedback,又称“360度绩效考核法”或“全方位考核法”)正是这种权力距离小的文化在绩效考核的体现,所以这类企业的考核参与者也是很多的;考核后的结果可能以尽快实行免费国内外旅行、带薪休假制度、丰厚的奖金等来激励员工。

   四、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对于从事跨国经营发展的企业来说,克服跨文化的短板,化解文化冲突,提升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采取恰当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寻求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只有这样,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才能实现。

文化资源论文篇3

摘要:本文讨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体现在企业乃至员工的日常行为中,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反映了他的文化水平,这里的文化水平不是单指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而是指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透视了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的员工要从日常动作行为、语言行为和处事行为做起,要从文化的学习做起,才能培养一批诚信、忠诚、正直、文明、善良的高素质员工。一、人才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提拔管理者的原则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辐射企业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主观能动性。然而现在的误区是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上层管理者的附庸,大的事情不敢承担责任,日常只做一些本不应该管的小事,结果把员工搞的没有了工作方向和工作热情。员工小的事情也要等领导批示,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完全抹煞了,何谈发挥员工的知识特长,鼓舞员工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木桶定律”,就是说,木桶的容量多少,不是取决于高的木片,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片,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弥补影响了木桶容量的短木片,但是现在的部分管理者却相反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在上层管理者面前表现很会管理的样子,采用了“一抹平”的方法,不是去想方设法补救短的木片,而是简单地把高的木片削平了,以此来达到欺瞒上层管理者的目的,但对上层管理者来说,却很难察觉其真相。企业里有了这样的管理者,员工就没有办法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把人力资源开发和它的主体完全分离了,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意愿相背离了,变成了与“人”互不相干的事情,这完全违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与目的。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仅仅把招聘员工和吸引优秀人才看作是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除了人力资源的常用技术手段外,还应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之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这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那么如何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呢结合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价值观念触入企业的用人标准之中在企业中,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施人才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着眼点在于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的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用人标准时,应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统一起来,企业在考察被选用人的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求考察他的价值观,使之能为企业的发

文化资源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临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者活动的本质属性,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与旅游资源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1]。早在1978年,Ritchie&Zins就提出文化已经成为旅游区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Costa(2001)发现,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更多地追求文化感受而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欣赏[3]。对中国旅游业来说,文化性的观光旅游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在国际上最有优势的资源[4]。

江西省抚州市,古为临川郡,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旅游论文,出自初唐时期王勃《滕王阁序》中,道出了古临川的辉煌。所谓“临川文化”是指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5]。临川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临川文化资源优势是抚州最大的特色,是抚州旅游魅力之魂。在文化已成为旅游发展核心元素的今天,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却明显滞后,相关研究几乎仍为空白。因此,如何抓住建设文化旅游名城之契机,制定系统的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一、临川文化资源特色

临川文化资源构成了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临川文化资源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独具特色:

1、才子摇篮

抚州,古为临川郡免费论文下载。抚州自古就是“才子之乡”,涌现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曾巩、“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词坛巨匠晏殊晏几道父子、“百世大儒”陆象山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在近代,物理学家饶毓泰、文学史家游国恩和萧涤非、革命家李井泉、书法家舒同等临川才子群星灿烂。现今临川教育闻名全国,每年有一万多名学生从这里走出,四五十名学子考进北大清华,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界著名品牌。

2、戏曲之乡

抚州素称“戏曲之乡”。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临川四梦”,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临川不仅是汤显祖故里,而且是汤显祖创作地。汤显祖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抚州戏曲的繁荣,而且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抚州是江南地方戏曲出现最早和最兴盛地之一。宜黄“二黄腔”、广昌孟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抚州采茶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欢,得到戏剧界的青睐。

3、红色故土

抚州是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主战场,经历了几十次激烈战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等都曾多次在这里领导和指挥革命斗争。这块红色故土涌现了李井泉、舒同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牺牲了赵醒侬、傅烈等无数革命先烈旅游论文,留下了第四次反“围剿”东陂和黄陂战役旧址、第五次反“围剿”高虎脑战场旧址、康都会议及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等革命遗址。

4、宗教胜地

宗教活动场所遍布抚州市各地,其中临川圣若瑟天主大教堂规模名列全国第三;宜黄曹山寺被列入江西省重点寺庙,为我国佛教曹洞宗祖庭之一,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名,信徒遍及海内外;金溪疏山寺为千年古刹,至今保存完好;临川金山寺规模宏大,钟声悠扬,香火较旺,香客众多。

二、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临川文化内涵深层次挖掘,缺乏合适的形式或载体展示临川化精髓。开发层次低,缺乏对临川文化内涵深层次挖掘,很多景区局限于原生态景观展示,大部分景点是纯粹的观光旅游。缺乏有感召力的节庆民俗活动,不能把临川文化动态激活,营造鲜活新奇文化氛围。临川文化现在尚未真正形成含金量高的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开发力度还不够,没把临川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景观建筑上来提高品位,展示临川文化精髓的建筑雕塑还有待开发。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系统规划和整体开发缺位。旅游资源的多元整合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必然选择[6]。临川文化旅游资源分散,遍布抚州十余县区,没能很好优化整合和整体开发,形成的文化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内容不丰富、主题不鲜明。由于抚州未系统做临川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亦未进行过临川文化旅游资源专项普查,致使不能很好战略定位、统一规划、区域分工和制定出开发对策。另外旅游论文,开发项目普遍存在开发资金有限、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

第三,宣传力度不够和没有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推介资金紧缺,宣传推介方式比较单一免费论文下载。由于临川文化资源景点分散,各县区各自为政,未能整合旅游资源、突出临川文化特色,因而在旅游宣传促销中不能形成临川文化整体形象。抚州名人众多,但没能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不能更好地为促进抚州经济发展服务。

三、临川文化旅游开发思路和战略

1、挖掘内涵,展示精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7]。全面梳理和再现临川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突出文化主题,是文化旅游市场品位日益提高的要求。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临川文化的内涵和主题是影响临川文化旅游形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功能,为旅游开发服务。临川文化遗址和景点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我们就必须组织专门机构、专门研究专家下大功夫对分散的旅游景点进行挖掘、概括、提炼、升华,抽象出反映区域特色的文化主题。再从文化主题着手,将这些分散的景点合理配置形成特色,有效地整合。我们除了要挖掘出临川文化内涵,还要通过合适的形式或载体营造氛围展示临川文化精髓,从而使游客更好感知,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第一,利用节庆、民俗等活动,由静转动,营造鲜活新奇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氛围的动态激活,使这些有形、有声、有色的具象事物让游客亲身感知。我们要切实办好汤显祖艺术节、国际戏剧节、南丰国际蜜桔节、广昌国际莲花节、临川文化旅游节五大活动旅游论文,使它们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让游客能够亲身感知鲜活的临川文化。第二,通过雕塑、建筑等物质载体,由虚转实,充分彰显临川文化内涵。雕塑,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极具历史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而且一些可以成为城市地标形象。建设具有文化品味的民俗一条街、文化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和亭、台、楼、阁等建筑,拓宽和优化城市的文化实体空间。我们要重点建设临川文化博览园、才子文化园、中国教育博览园、拟岘台、文化生态名人园、文昌阁。

2、优化整合,全面开发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整合文化要素,把散点化的旅游文化因子“聚合”成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8]。我们要发挥文化对旅游开发有“点化”和“整合”的功能,把一种文化理念贯穿于分散的景点,做到“景散意连”,使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使旅游开发发挥整体效应[9]。第一,开展临川文化因子专项旅游。根据各景点的实际情况,遵循“文化—品牌、名牌—产品”开展专项旅游。着力开发才子摇篮修学游、戏曲民俗休闲游、禅河中心朝觐游、红色故土体验游、生态农业观赏游等专项旅游精品。第二,构筑临川文化精品线路。重点打造抚州探古访幽之旅、丹山碧溪之旅、秀美乡村之旅、信众朝觐之旅和红色经典之旅五条精品线路。第三,加强区域合作免费论文下载。要进一步重视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充分利用南昌合作区、闽粤赣十三市、浙赣闽皖十四市、赣粤闽三省十市、海峡西岸二十市等旅游区域合作平台,主动融进“泛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合作圈。在合作区内旅游实施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品牌同塑、联合促销等活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效益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联动效应,真正实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

3、精心规划,加大投入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要在全面普查临川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系统开发为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旅游论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业机构和知名专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意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临川文化旅游开发战略专项规划,明确开发目标和发展内容,明确产业发展总体定位、形象定位、市场定位、空间布局。第一,规划要将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从而实现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商旅互动发展的新格局。第二,规划要根据临川文化资源秉赋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以临川文化为魂,突出特色,做好旅游产品开发和打造精品线路。第三,规划要利用先进科技技术,导入现代时尚元素,进行文化创意,将临川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现给游客,满足游客追求“新、奇、特”心理。第四,规划要眼光长远,拓宽发展视野,融合对接海峡西岸旅游区规划与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规划。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设立临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专项基金,以战略眼光,高起点、高投人、高标准建设临川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千方百计整合各类资金投向旅游业。利用临川文化旅游优势,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谋划和包装重点项目旅游论文,通过招商,积极吸引多种形式资金投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开拓文化旅游产品市场,投资临川文化旅游开发,推进抚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4、名人搭台,旅游唱戏

抚州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这些名人闻名中外,旅游文化背景广阔,人、事、物相联系,旅游文化品位很高,具有一定的垄断性[10]。我们要名人搭台、旅游唱戏、经济受益,更好地发挥名人效应。名人效应的发挥,能更好地提高抚州旅游知名度,能更好促进抚州经济发展。一是加大名人遗迹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名人事迹整理和名人文化的研究。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举办学术研讨会,有效提高名人文化研究的水平,充分挖掘名人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二是打临川名人牌,举办一些国际性、全国性文艺赛事和节庆活动,拍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人影视作品。三是将临川名人文化运用在城市建设中,使名人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通过开发建设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具有名人神韵名人和名人事迹雕塑、名人陵园、名人文化广场等物质载体,彰显名人文化,使它们可视、可感,扩大名人文化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容量,从而吸引更多游客。例如:重点谋划建设才子文化园、王安石故居、汤显祖故居、以“临川四梦”为主题的中国戏剧博览园、兴鲁书院、半山书院、牡丹亭景区。四是开发、推出临川文化名人旅游专线,进行景点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产品包装,搞好“组合营销”。五是开发研制临川名人文化旅游商品。可设计名人或名人事迹纪念品、发行纪念章、纪念币、便于携带的名人铜像、名人字画墨宝。

5、大力宣传旅游论文,突出特色

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临川文化旅游形象,形成强大的、多方位的视听效应,提升抚州旅游形象和影响力。首先,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大力宣传促销免费论文下载。由于临川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因而在旅游宣传促销中要进行临川文化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形象。在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围绕知名度高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抓住临川文化中精髓,对临川文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只有这样才能使抚州旅游整体形象更突出和鲜明。各地应联合宣传促销,将抚州整体旅游形象作为广告,在各大媒体大力进行宣传,使之成为抚州形象的靓丽名片。其次,突出临川文化特色,打造临川文化演艺品牌。借鉴“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等大型演出的成功经验,积极鼓励临川文化创作创意,高标准策划临川文化演艺品牌,突出鲜明的临川文化特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不仅能迅速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再次,完善临川文化旅游解说系统,培养高素质导游人员。导游人员是传播文化的使者。她们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把旅游点的深层次文化底蕴传播给旅游者旅游论文,努力给游客以知识、乐趣和美的享受。因此,要高度重视旅游形象宣传第一线,设置完善的临川文化旅游解说系统,培养一批有素质、熟悉临川文化的导游人员。最后,建设牡丹亭影视城,拍摄众多的影视作品。抚州生态良好,山水如画,文化底蕴深厚,为建设影视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影视作品可以反映临川文化的内涵,对外传播临川文化,带来巨大的文化传播效应。牡丹亭影视城的建设,可以使抚州的风光和人文频频在镜头前光顾和表现,是传播临川文化极佳途径,也使影视旅游成为当地旅游的特色,带动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诗图,袁本华.论文化与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3,23(3):405-408

[2]RitchieJRBrent&michelZ.CultureasDeterminantoftheattractivenessofatourismReg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78,5(2):252-267.

[3]CostaC.anemergingtourismplanningparadigm?aComparativeanalysisBetweentowmandtourismplann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2001(3):411-425.

[4]魏小安.旅游区(点)的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1—01—08(B1).

[5]周世泉,廖应生.临川文化”的概念、内涵、外延二题[J].抚州师专学报,1994(4):1-7

[6]章怡芳.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策略[J].思想战线,2003(6):58-61.

[7]谭白英.系统发掘武汉旅游业文化内涵的战略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3);319-323.

[8]马晓冬,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6):89-92.

[9]郑耀星.打名人文化牌,加大两岸“五缘”旅游吸引力[J].经济地理,2003,23(1):135-138.

[10]邵琪伟.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7,(1):1-3.

文化资源论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以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例,分析共享工程建设模式,提出以群众文化需求为根本,以政府主导为关键,以资源建设为支撑点,以服务创新为着力点的共享工程基本模式,从而建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惠民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并利用现代通信、传播技术,把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直接传送到城乡基层群众身边的一项部级文化重点建设工程。廊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坚持从地方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人手,把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基层文化站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市、县、乡统一联网、资源共享的文化信息资源网。截止目前,廊坊市已经建立了1个市级支中心,10个县级支中心,366个基层站点,在共享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又收集了45万册电子图书、5401)种电子期刊、10个专题数据库、近20部地方戏曲、700余部农业种植、养殖视频资料及地方实时动态新闻、消息等,积累数字资源达10tB,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1整合与提高并重,搭建技术服务平台

廊坊市按照国家中心的标准规范要求,紧紧依托市、县两级图书馆,以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社区)文化站、村文化室、校园网、有线电视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为依托,在原来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添置新的机器设备,丰富网络资源,提高服务能力。以此,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技术服务平台、资源建设中心、技术支持中心,搭建起开展文化信息服务的平台,提出实行统一服务、分级管理,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在建设过程中,首先是坚持调查研究先行,组成专门调研组,调查了解现状,明确各地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安装场地及内外部环境的具体要求,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又多次召开专业技术人员研讨会,并请专家论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国家、省拨设备的基础上,又分别购置了交换机、磁盘阵列柜、不间断电源、投影仪、pC机、卫星接收设备等,以此搭建共享网络,使各站点既能成为信息的接收地,又能成为信息的源。其次是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采取先试建、再推广,先建网、再提高的方法,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先在各县建立起分中心,之后确定一批地方政府重视、财政保障有力、硬件基础较好、技术过硬的乡镇建立基层服务站点(中心),通过首批基层服务站点的实际服务效果和社会影响力,辐射和带动其它乡镇,充分展示了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先进文化传播的渠道。

1.2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并举,着力提升共享工程的建设水平

共享工程的管理我们坚持统一领导、统筹兼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总原则。在硬件管理上,做到“六条规定”,一是共享设备系国有资产,必须加强管理,防止丢失和损坏。二是网络设备是专用器材,不得挪作它用,更不准改变使用性质。三是网站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明确专人管理。四是为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防止无关人员修改栏目内容、后台管理的口令密码,只能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志掌握。五是网站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必须把握它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不能把它与网吧混为一谈。六是不准利用网站制做、传播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和游戏,以及党纪国法所禁止的其它内容等。以此,确保网络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和方向性。在软件管理上,坚持“三突出”,即突出标准、突出监管、突出宣传。在标准上,先后制定了县级支中心验收标准、基层服务站验收细则等标准,为进一步组织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和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站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增强了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健康有序发展。在监管上,掌握资源建设的进度和数据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调整,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特别是委托外包、馆外进行资源制作的,更要及时检查数据加工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资源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宣传上,为了提高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对共享工程的认知度,我们始终把对共享工程建设和意义的宣传摆在重要位置,动用各种新闻媒介加强宣传,《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廊坊日报》、《蓝色周末》、地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廊坊市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在网上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近万条相关信息,有力地提高了共享工程建设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1.3外购与自建相补,建设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因此,我们在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上坚持贴近百姓、方便群众、服务大众的原则,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信息资源作为资源建设的重点。首先是新购置、整合了国内书刊文献和大型的专题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报纸数据库、清华同方年鉴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家标准数据库等;其次是自建了一批数据库,如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廊坊文物资源数据库、廊坊旅游资源数据库、廊坊人才数据库、浩然文学数据库等,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文献,增强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服务的针对性。再次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共享工程的覆盖力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传播设施,把共享工程与数字电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政务信息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基层文化活动中心连接起来,以建成覆盖全国的文化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1.4聘用与培训并举,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我们采取聘用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初步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队伍。建设之初,我们通过社会招标的形式,确定了共享工程建设的合作方,由他们提供网络搭建、软件研发、网站制做、系统集成等各方面的支持,而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合作方必须保证随时能够对共享工程技术给予长期支持,从而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了培训规范标准,实行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对从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图书馆员和基层文化站点管理人员专门进行培训,全市共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500余人次,做到了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维护不断档、服务不缺失,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在对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考证,以及在建设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解决过程的感受,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2.1文化需求多层次性及传输方式多样性是共享工程建设的源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较,仍然是滞后的,特别是随着物质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需求愈来愈高,这种增长与不足的矛盾,彰显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不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传输带来了质的飞跃,这就为传输文化信息资源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文化服务的缺失,文化需求的增长,传播技术的变革,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驱动力,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启动成为顺势而为的英明之举。廊坊市在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也确实得到了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一致称赞,共享工程使他们希望得到丰富文化资源的想法得以实现,使他们可以足不出户或就近就能获得需要的文化资源,空中课堂、基层网校、网上文化交流、各种特色文化版块等形式极大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基层文化阵地的号召力大大加强。同时,共享工程建设也必须针对不同地区,特别是针对农村需求种类多、地域广、分散性强、个性化明显的特点,确保终端服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为广大基层群众所掌握,能够方便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组织、更新与检索,能够准确把握群众最希望得到、最愿意利用、最具有实效的资源需求。总之,要使之更具影响力,必须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构建系列服务体系。

2.2政府主导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推动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这就决定了这项工程的公共服务性。公共服务性决定了其必须由政府通过其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以政府投人兼具社会共建来实现。廊坊市的试点工作,是在国家文化部、省文化主管部门给予一定投人的基础上,采取市、县两级财政按5:5比例分别投人的方式运作,2006年以来的4年间已投人近2001〕万元。从廊坊市的投人模式可以看出,政府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支撑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引进最终还需要国家中心、省级中心的支持,市级及县级的能力仍然有限。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共享工程建设的主体—图书馆,要把实施共享工程当作实现和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自动化的难得机遇来对待,要积极争取,创造条件,主动建设。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好协调管理职能,并争取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而作为各级政府,其对工程的重视程度将对工程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其纳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纳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才能使共享工程在人力、物力、技术上得到有力保障,促使共享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2.3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保障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字资源建设,最终目标是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廊坊市在共享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资源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共享国家中心和省中心的资源;二是购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题数据库等数字文献;三是自建特色资源。这些资源,又可分为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两种,对于国家中心和省中心及市域内自建资源属于无偿使用,而购人资源因为涉及版权以及补充更新问题,则要收取使用费。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资源是共享工程的生命力,没有丰富多彩、充足完善、不断更新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为了增强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的可续性,就要以文化系统的可控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突出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同时组织并整合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民族的、传统的、满足基层群众迫切需要的优秀文化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其它系统建立的资源库、素材资源库等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包括图书期刊、舞台艺术、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科普知识、文物鉴赏等多方面内容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内容要通俗易懂,形式要生动多样,并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资源类别、不同设施条件的需要。

2.4拓宽服务方式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凝聚力

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服务都是服务基层,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共享工程建设的影响力,决定着共享工程能否真正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精品工程。廊坊市在试点运行中,主要是抓住了两点。首先是信息服务及时。坚持丰富资源、及时更新、贴近群众的原则,使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群众,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气象信息、务工招聘信息、农牧产品销售信息、特色文化视频等,保证文化信息的公开、及时获取。其次是开展一些可服务内容。如网上读书会、春节写春联、农业科技征文、网上跟我唱等活动,增强服务的互动性,扩大工程的影响力,我们也深深感到,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拓宽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做法有:一是利用重大节日和活动开展服务,如利用“七一”开展纪念党的生日的互动活动,利用暑假组织爱国主义电影展播活动,利用春节开展网上献春联活动,发掘本地文化特色产品开展专项服务等。二是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特别将具本馆特色、本地特色的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进行专题互动跟踪服务等;三是整合各种资源网,加强区域和特色网络横向链接,提高网络传输面,增强横向协调,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四是不断创新网络服务方式,如利用QQ、论坛、博客建立特色文化群,借鉴行风评议开展网上行业知识咨询平台等等,拓宽服务空间。以此,才能增强共享工程的凝聚力,真正使群众想用、爱用,发挥出共享工程的应有作用。

通过以上4点,我们可以建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一个基本模型:

文化资源论文篇6

实践证明:各地的千差万别,地方文化的丰富多彩,为不同地方学生的作文教学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而现代“大语文”观念的建立与“生活即教育”观念的形成,更为作文教学地方特色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现实背景。只有发现,提炼、加工,利用好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才能突出作文的地方特色,作文中的本土意识,历史感,亲切感等就会自然流露。鉴于地方文化资源的这些优势,就其与作文教学的融合谈一些体会。

一、基于地方文化开发作文资源

审视当前常态下(指非公开)的作文课,不难发现,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学生整天被关在学校里,与沸腾的现实生活脱节,大量存在按作文的题目仿、编、抄、硬凑些内容装进命题的框框里的情况,进行着“书本――作文本”的闭锁式小循环。老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教好教科书”,学生视作文为苦差事,老师也为作文教学困惑。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紧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克服教科书所承载的课程资源的有限性、滞后性,要改变语文教学脱离现实生活,与儿童经验世界、想象世界联系不够紧密的状况,变被动地使用教材为主动地挖掘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建立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变革与创新。具体地说,(一)扩充课程概念。走出在结构上趋于封闭的、孤立的设计,重视教育情境、社区环境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天下万物皆为教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地方文化,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资源。如:寿宁自然风光类的作文教学就有犀溪漂流、仙岩赏杜鹃、南山顶观日出、杨梅洲探险等取之不尽的素材;(二)树立大课程资源观,无论是自然类资源、人文类资源,还是社会类资源,无论是火热的学校生活,还是温馨的家庭生活,凡是适合作文课程的,都应该将其纳入作文课程资源库。比如我们寿宁独具地方特色的山水文化、状元文化、廊桥文化、古建筑文化、北路戏文化等地方文化都是作文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在课程开发主体观上,需要具有强烈课程意识的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去开发,去生成,去建构。比如:寿宁斜滩是闽东四大历史文化古镇之一,有是千年的历史。从2009年开始,斜滩中心小学从挖掘地方优秀文化入手,组织具有强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的老师编写《人文斜滩》这本校本教材。《人文斜滩》多方位、多角度介绍了斜滩的地理概况、古镇史实、名胜古迹、地域风情、传说故事、人文春秋等内容,共18万字,154帧古今珍贵照片,全书集史料、知识、趣味于一体,是一本可读性强,教育意义凸显的地方历史文献。为寿宁校本教材的开发填补了空白;(四)在课程实施观上,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具有人本化、个性化、特色化的作文课程来。如: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以针对“红色少年张高谦”的地方文化资源,去写缅怀张高谦、瞻仰烈士陵园、追寻烈士足迹的内容。中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以针对“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宦游之地”、“中国贯木拱廊桥之乡”、“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戏”等地方文化资源,去表现智慧、传承、坚守等主题。

二、探求作文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的结合

1.收集地方资源,作为作文素材

教师要指导学生要留意身边的资源,如家乡的变化、农务农活农趣等,寿宁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廊桥和冯梦龙等人文景光,南山顶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闹元宵、提线木偶、北路戏等民间文化,高山乌龙茶、高山红茶、竹木制品等地方特产,甲坑红色旅游线、以及实验课、实习课等都可纳入乡土作文素材库中。

有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要分门别类地处理素材,把相同或相近主题的素材归为一类。素材的形式可以是编排的目录、日记等文字载体,也可以是图片、音像软件和网络资源,当然还有即时生成的情境等。

2.探求地方文化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

在捕捉到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资源之后,更重要的是有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效益。我们要充分考虑作文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兼顾到作文教学中题材、内容、指导的需要,把地方文化和作文课程同步链接。比如:来到高山茶园,开始“采茶舞曲”的时候,就可以同步链接体验类习作,写忙碌、欢快的劳动场面;荡舟漂流,攀爬白云山、白鹤仙岩就可以同步链接自然类习作,描绘家乡的青山秀水。探寻古廊桥,参观古民居,走访古村落,便可以描写乡史乡貌。走进犀溪闹元宵,欣赏北路戏、民间流传的俗言俗语,就可以整理民间文化,介绍民情风俗。摆弄各式各样的木质玩具,面对琳琅满目的竹制器具,就可以写自己喜爱的小物品,介绍家乡的物产,撰写有关竹木研究的小论文。

三、开展综合性作文教学,发挥地方文化的作用

1.走近自然,获取生态文化资源

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张扬着生命的活力。亲近自然不仅能激发兴趣,而且能促进体验,容易使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面对鲜活的素材,自然会期盼用笔来表达。如,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教师和学生一起郊游踏青,感受春的气息,闻到春的芬芳,看到春的色彩。大自然的美丽场景很容易被活化为丰富鲜明的语言在孩子们笔下流淌: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人间,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盛的礼物。她路过田野,小草发芽,庄稼绿了;她走过山坡,枝头吐绿,花儿红了;她淌过小河,河水清澈,鱼儿欢快。噢,春天来了!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我们可以“查”果园:板栗鼓起它的刺襄,向人们报告丰收的喜讯;熟透了的柿子娃娃,扬起红彤彤的脸蛋,在枝头上挂起了红灯笼。我们还去山林中“查”树叶:“霜叶红于二月天”的情景就在眼前。我曾指导学生为家乡的旅游资源写广告词,他们纷纷发言:“我们的家乡寿宁是山区县,这里山势巍峨,水势回环,山水相映,独具魅力。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高直入云宵。溪涧清波,流水潺潺。廊桥犹如长虹,躬身于山涧,百年沧桑,风韵尤存……”这样作文写作就回归到了生活本源。因为学生身处现实的情境中,切身体验,对他们来说,写作就不是一件难事。

文化资源论文篇7

(一)相关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法律不完善

对于少数民众旅游资源的保护来说,政策和法律是制度上的保障,起的是基础性的保护作用。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时,各个地区几乎不存在差别,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存在执行力度上差异,进而导致旅游资源保护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另外,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无法真正的发展法律保证的作用,导致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注重保护,破坏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价值。

(二)横向有效的合作机制作用不明显

在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进行保护时,我国采取的合作机制为非横向有效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于特殊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政府采取的措施加强与文化部门之前的沟通,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第二是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第三是加强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合作。通过这三方面的非横向有效的合作机制,良好的保护了旅游资,但是在横向有效的合作机制方面,还未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未起到真正的保护旅游资源的目的。

(三)整体保护概念模糊

在整体保护概念中,要求旅游资源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实现和谐发展,在保证少数民族文化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在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整体概念模糊,只重视开发,不重视保护,造成了文化价值的破坏。

二、加强少数民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有效策略

(一)坚守民族差异性,挖掘民族文化内涵

民族差异性是啥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如果没有这种差异性,那么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也将不会存在。在传统的旅游规划中,更多的考虑市场需求、经济条件等,忽略了文化的考虑,这使得旅游业的辉煌只是一瞬间。因此,在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首要考虑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挖掘出来,并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展示,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性保存下来,实现开发与保护并行。

(二)提高少数民族居民保护的自觉性

在过去,我国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今天,人们在享受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受到了环境的惩罚,因此,如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生态文化及环境的保护,那么人类所面临的将会是环境更多的惩罚。在开发少数民资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宣传教育,让少数民族居民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其自觉性,主动地保护本地的少数民族文化。

(三)变静态保护为动态保护

在过去,对少数民资文化旅游资源采取的保护措施为静态保护,也就是在实施保护的过程中,通过一些静态的方式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静态保护方式已经不满社会的需求,继续建立更为完善的保护机制,将少数民族文化价值保存完整。另外,在保护的过程中,要实行动态保护,对于某些少数民族文化来说,可以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及内涵,因此,政府可以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对其进行科学开发及保护。

(四)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之所以要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为了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便于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的开发以及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不过,也不能过分的强调保护,限制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同时发展开发与保护,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文化资源论文篇8

(1)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在各项经营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对整个企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点在中小企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找寻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公司维持强劲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为完成公司的远景以及目的供给有用人才帮助对中小公司而言相当主要。

(2)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公司战略着眼于将来,人力资源战略和经营战略、成本战略、商品战略、研究战略一样,是一种非常主要的职能战略。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离不开人力资源战略的配合。人力资源策略是推测将来的组织工作与处境对组织的需求,也是为了完成工作与满足需求而设计的供给人力资源治理的经过。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2.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滞后

任何管理思想都是根源于一定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我国独特社会文化背景培养了治理者与被治理者间与生而来的不平等地位,导致实际工作中支配与被支配的领导方法。“上智下愚”的传统观念在近朱者赤中影响着治理者的决定与思路,形成治理工作中的痼疾。同时,虽然很多公司开始意识到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性,并有意识的加强“以人为本”的治理。在现阶段各种劳务制度下,想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引进人才的范围有限,很难找到我们需要的人才,更不要说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但中小型公司更加看重产品与出售,不重视人力资源治理,缺少人力资源治理的理念。

2.2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训和利用机制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没有一个长远又行之有效的规划,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训和利用机制。首先,企业主不重视招聘工作,在对人才的招聘时缺乏客观科学的标准,人才引进渠道过窄,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其次,员工培训既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手段,也是激励和保留员工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国内中小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欠账太多,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在培训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三是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没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和目标,使培训限于一种短期行为。再次是用人机制不科学,岗位设置与人员配置不尽合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岗位职务说明书。这些都不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人才的挖掘。在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员工是被动的,只是为公司赚取利润的工具,一旦员工的知识技能贡献完以后,往往被迫离开公司,造成员工流动频率过高,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骨干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大量流出企业。然而面临这种状况,我国的中小企业仍未采用一种良好的内部培养和提拔机制,来挖掘已具有能力的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缺乏科学、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在人才使用和评价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论资排辈倾向”,晋升评价体制不完善,考核标准不稳定、人际关系影响过大等原因造成奖惩不够公平,最终导致效率与公平失衡。此外,在不少中小企业中,由于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在制定福利方案和激励机制时难以做到细致和具体。管理者对激励手段的理解局限于薪酬;普遍存在着把激励等同于“奖励加惩罚”的观念,使得企业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手段也过于单一,忽略员工需求的多层次性,以物质激励代替一切;忽略了高层次人才对精神激励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结果造成能人留不住。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制度化的奖惩制度及科学、严谨、透明的绩效考评和约束制度,难以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不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员工潜能的发挥。

3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3.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认定:“识人、尊人、以人为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理念与本质思想。中小型公司务必树立科学的、合理的人力资源治理观,从意识上确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论,尽量发挥职工的内在能力与创造性。把人力资源作为产生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资金投入,并把这些资金投入作为对人力资本的扩展。在用人的同时树立-套准确人才观,采用的人要足智多谋,同时要取长补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足够相信职员,既然决定选用就应该勇敢的让他独立工作,不能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而打破了对一个人的信任。通过开展岗位竞争,发掘出员工的潜能,找到适合他们的位置,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3.2重视员工培训,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

公司应该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激发职员的能力,扩展对职员训练的投入,给职员以连续学习“充电”的契机,以此提高职员的可信程度,协助公司塑造一个从上到下的全体进步类型的观念,为公司的稳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人力资源的训练需包括知识的创新与理念的更新,实时更新知识促使职工不停接受新观念,创新观念与竞争观念,可以满足培养核心竞争力对开拓型人才的需求。在培训方面中小企业有必要做好下面几点:建立健全培训体制,遵照市场需求与企业发展方向,结合人才特质、项目需要及应用宗旨,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多筹备培训经费;拟定培训规划,在培训时间、内容、目标、及对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处理措施等方面需有确切的标准,避免走过场式培训,加大评估培训效果的力度。

3.3科学的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分配制度的建立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第一,遵循“三公”原则,将最终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有效凭据,切实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另外,彻底落实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品种等多种形式的分配原则的薪水制度体系,且还要关注重要员工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管理方式在公司中的成效,所有这些因素必须列入公司的分配制度体系,且用这种方法来激进员工的工作情绪。考虑到本身的实力和实际要求,中小型企业应拟定一套独特的具有灵活性的薪酬制度,报酬不但要和企业所产生的利润挂钩,又要考虑企业是否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企业而言高贡献与高报酬成正比例关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企业应该向关键岗位和一流人才倾斜,要在工资考核标准上与普通岗位拉开差距。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新鲜血液注入带来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的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施行长短期并重的激励方法。短期激发在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方面有主要的作用,但是单纯的短期激发会造成职工的短期行为而危害到公司的基本利益。所以,中小公司在实行短期激发的同时,还一定要采用适合的长期激发方法,将公司的经营业绩与职工的自身利益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4创建企业文化,强化民主意识,以共同价值观凝聚员工力量

文化资源论文篇9

[论文摘要]概述了贵州省共享工程的实施建设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是国家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它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通过互联网、卫星、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1基本情况

2002年共享工程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贵州争取到了当年国家的两个基层试点单位名额,在贵阳市图书馆和遵义市图书馆开展试点工作;;2006年5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贵州省分中心经省人事厅、省编委办批准在贵州省图书馆正式成立,批准中心编制为12人,在省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省图书馆的领导下专门负责贵州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目前有工作人员9人,省中心工作运转正常,贵州数字文化网已建成开通并对外提供优秀数字文化信息服务,网站点击率已经达到33万余次。省中心自成立以来,接收国家中心下发光盘12533张,刻录了中国农业知识仓库、农村医药科普知识库、农广天地、共享美好夏日系列电影、贵州民族戏曲、少数民族舞蹈等2000余种83000余张光盘发放到各基层点为群众服务。目前,省中心文化信息资源总量已达30tB,每月平均刻录光盘5000张发往各级支中心。“十一五”期间,省中心完成资源建设总量近2.StB,2009年上交国家中心(侗族大歌》、《玉屏萧笛》、《蜡染》、《八音坐唱》等5个多媒体资源库和1个高清专题片;另外有3个视频资源库已经完成,即将上交国家中心。2009年底,省中心又派人前往黔西南、黔东南等地,完成了10个多媒体库和10个文化专题片的资源收集、拍摄工作,将于2010年上半年制作完成。

省中心定期向国家中心和贵州共享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报送工作简报,现已连续出版23期。共享工程的实施迅速扭转贵州贫困地区的信息匾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2领导重视.抓组织建设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充分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对丰富贵州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生活,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城乡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贵阳市市委书记李军等就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多次作出批示,要求省政府、省文化厅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原副省长吴嘉甫亲自主持召开相关会议,并作重要指示,要求全省各地区文化局长、建设县分管县长认真抓好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在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中,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中心和服务网点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具体负责机构,形成了“分级指导、上下联动、各自开展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县级支中心建设工作的开展。

3基层点建设

2004年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在贵州资助建设了10个基层点;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黔东南州图书馆、贵阳市白云区图书馆积极争取当地资金建立了3个基层点;2005年贵州省文化厅利用基层文化建设资金建立了25个点;2005年年底,在国家文化部和文化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的资助下,一改过去的分布式零散建点,首次在全国开展集中连片式建设基层服务点,我省遵义市的1}''''}个县市、遵义县的34个乡镇,都匀市的22个乡镇和威宁县的8个乡镇都建立了基层服务点。2008年3月,在凤冈、媚潭等遵义市7个县的114个乡镇建设了乡镇基层服务点,并完成了习水、铜仁等23个县级支中心的建设,同时与远程教育合作,完成全省18369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共建任务。截止目前为止,已完成中央财政和省文化部门支持的各级文化共享工程点400余个,其中省中心1个,市级分中心2个,县支中心63个,有电子阅览室的乡镇基层服务点20个,有电子阅览室的社区基层服务点10个、单机版乡镇基层点302个和自建村级基层服务点61个。省中心按照国家中心的要求,为各县级支中心配置了服务器、磁盘阵列、计算机、网络交换机、防火墙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硬软件。2009年我省共建设30个县级支中心,经过验收,各县级支中心运转情况正常。2006年至今,我省共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63个,目前这63个县级支中心均运转正常。厅领导与30个项目建设县签订项目责任书。并做好项目建设协调准备工作。同时,省中心和各地远教办密切协作,共建合作,扩大了基层阵地和服务规模。2009年10月,财政部下达了我省408个乡镇基层点建设项目,由于经费下达较晚,目前省中心正着手制订全省乡镇基层服务点设备配置方案和公开招标方案,拟于2010年春节前后配送安装完毕。

4利用现有设施积极开展信息化服务

省中心建成已来,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如每年春节的“共享工程新春服务行”活动,“迎国庆”系列服务活动,“共享工程长征行”活动,“文化共享奥运行”活动,爱国主义电影放映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进监狱“五进”活动。省中心印发各种宣传小册子2000余份,宣传共享工程,服务各界群众。在贵州省两会期间,利用共享工程设备为两会报道提供服务。举办了“”大型图片展,在建国60周年华诞之际,还联合遵义市支中心、黔东南支中心、毕节地区支中心、黔南州支中心举行了文艺演出、科技服务、卫生服务等大型庆祝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1月15日,省中心首次利用网络平台为我省举办的“贵州侗族大歌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庆典活动”进行网络直播,为贵州省第四次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进行网络直播。同时组织全省基层点收看,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已建成的各级支中心在省中心的指导下,正在积极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开展信息化服务,截至目前,各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利用电子阅览室服务群众达200多万人次,参加共享工程服务活动的群众达到100万人次以上,近2万个基层服务点正通过利用省中心发放的各种信息资源为服务广大农村群众。同时,在省中心指导下,还开展了各种特色化服务,如遵义县三渡镇基层服务点为了方便群众,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工程宣传力度,在工作中不断探寻新的服务方式。推行了“便民服务卡”,并广泛发放到基层群众手中,目前,已发放千余张。便民卡的正面印有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联系人和电话,以及文化共享工程的专用标识,卡的背面印有“传播中华文化,共享人类资源”,以及免费为群众提供的服务范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酒席电影放映、节日庆典活动放映等。推行这样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基层实际,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优势,免费向农民群众提供服务。

为了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为广大群众服务,威宁县支中心电影放映服务队分别于去年1月20日、2月14日、3月1日在县君怡广场、县图书馆、威宁师范等场地为城区群众放映电影。为开展好此次活动,威宁县支中心精心选择了《刑场上的婚礼》、《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洪图》、《南海风云》、《平原作战》、《山村会计》等6部观赏性强、教育作用大的国产优秀影片进行放映,累计4001)余人次群众观看了电影。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多年不见的露天电影广场文化活动深受大家的欢迎。

遵义市支中心和小太阳儿童美术学校联合举办“迎奥运、庆六一”儿童现场绘画比赛。孩子们根据自己对奥运的理解,发挥着自己的奇思妙想,活泼形象的奥运福娃,热闹的运动场面,欢乐的节日氛围等等,表达了孩子们对北京奥运的期盼和祝愿,又体现了喜迎“六一”的美好心情。比赛结束后,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播放了从共享工程资源库中精心挑选的动画片《奥运福娃漫游记》,精彩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对奥运有了进一步了解。

为了向灾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2008年5月17日晚8时,桐梓县支中心在政府广场开展了大型“情系地震灾区·播洒人间真爱义演义卖活动”。活动中,桐梓县支中心充分发挥“共享工程”设备、资源、技术优势,制作了全部娠灾视频宣传片、背景音乐、背景图片及背景幻灯片共8部,在播出上,“共享工程”桐梓县支中心联合电影2131工程,利用超大数字电影银幕,采用双银幕同时播放相同内容的方式,弥补了政府广场不能容纳上万人同时观看的不足,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协调电信部门,将宽带接到活动现场,通过网络和电视同步,让参加活动的人群通过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随时了解灾区最新情况。凤冈、泥潭等支中心也通过共享工程设备向群众播报。

遵义县支中心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优势,丰富少儿生活,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图书馆,远离网吧”,积极引导青少年儿童正确使用网络,在电子阅览室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有奖知识问答活动。

2009年2月3日,在天寒地冻的情形下,遵义县三合镇基层点工作人员心系敬老院,冒着严寒专程来到镇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了尊老爱老的一片真诚,为了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播放老电影《地道战》与《地雷战》等,让老同志重温战斗的光辉岁月。2月5日,大范围雪凝天气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为了共建和谐新农村,他们又冒着严寒来到长青村,为村民播放了《沼气池的修建和使用》等农业科技节目,很受群众的喜爱。

服务茶叶企业,助推地方经济,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媚潭县支中心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泥潭县支中心获知陆圣康源全国商嘉宾将来循潭考察的消息后,特意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视频资源库中,精心挑选出专题片《茶文化与茶保健》,于10月25日中午前往该公司进行宣传播放。清晰的影像,详细的讲解,配以优美的音乐,让与会嘉宾们在轻松愉快中对茶多酚的作用及市场前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受欢迎和好评。

另外各支中心积极采用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移动硬盘服务、光盘服务等模式,把文化信息资源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社区、学校、集镇、村落、军营等,向群众传输文化信息资源,播放新旧电影860余场,播放农村实用技术讲座1100场,活跃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大的支持了贵州的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基层服务点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将各类信息资源传播到千家万户。一是张贴海报,向群众公布播放节目预告时间表。二是利用节假日、赶集、婚丧嫁娶、民族节日等有利时机,印发群众所需的科技资料,播放农业科技视频等资源。三是不定期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农技培训活动,让老百姓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各基层服务点还组织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利用共享工程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了务工技能和自身保护意识,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节后调整,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真正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5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让文化共享光芒闪耀在多彩贵州

5.1开展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我省各级中心通过引进人才和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文化共享工程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省中心通过办培训班、远程指导等方式培训各级支中心和基层点人员,共举办21期培训班,培训人员60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我省文化共享工程队伍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同时还利用远程网络和电话指导等方式培训各级工作人员指导工作。为基层开展好服务打下了人才基础。现已形成一支600多人的专兼职文化共享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省中心累计通过电话、网络和到达现场解决了卫星设备无法接收,服务器、投影机、移动播放器故障等问题1727次。

5.2加大宣传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享工程、利用共享工程,我省各级中心在每年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和“全民读书月”活动以及节假日期间,采取组织材料街头宣传和举办讲座等方式大力宜传“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举办文化信息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等活动来扩大共享工程的社会影响,共享工程越来越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式的文化需求,使文化共享工程更加深人人心,省中心还抓住召开“共享工程”经验交流会、开展“共享资源长征行”、“共享工程奥运行”等活动,积极与媒体配合,努力扩大“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国文化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贵阳晚报》、《遵义日报》,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遵义电视台等各种媒体都曾对贵州的“共享工程”工作都做过宣传报道。国家中心工作简报报道我省共享工程简报十六篇。2009年,我省共享工程荣获在由中国文化报社、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组织的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涓潭县支中心工作人员陈桂萍同志荣获个人一等奖,我省桐梓县专门为“文化共享工程”制作了一分钟的公益广告片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循潭县制作了“文化共享走进茶乡”专题片等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宣传报道。

6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006年,省中心获得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年度设备安装工作二等奖。

2008年,省中心获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年度培训工作二等奖。

2009年,省中心获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年度培训工作二等奖。

2009年10月,省中心精心组织,选拔和培训人员,作了充分准备,参加了由全国34个省中心代表对参加的“文化共享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网络直播竞赛”,贵州省中心代表队比出水平,脱颖而出,一举闯人决赛,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文化资源论文篇10

摘要:人力资源资本化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发展趋势,但是,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具体作用,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如何才能促使人力资源资本化,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定论,主要在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条件、意义、作用等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1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主要在于:①两者的概念范畴不同。一方面,人力资源是一个社会范畴概念,它是从劳动能力方面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财富存量;人力资本则是一个经济范畴概念,它着重从价值方面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财富量,包括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是一个相对泛化的概念。它泛指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而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凝结,准确地说,是与这种投资相关的人力资源增量效用的资本化价值。②两者的影响因素不同。人力资源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其中既有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如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人口年龄构成、人口迁移等,也有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如遗传因素、营养因素、教育因素等。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是对人力资源投资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③两者的管理目标以及所依据的基本管理理论不同。从管理目标看,人力资源的管理目标在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流动,达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人力资本的管理目标则在于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是资本增值最大化。2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意义目前,社会各界对于“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呼声很高,但对什么是人力资源资本化缺乏确切的解释。笔者认为,人力资源资本化至少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点:①树立人力资本的投资观念,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包括社会投资、家庭投资以及个人投资等。②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率,具体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保特定的投资能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获得最大程度的增长;二是确保知识、技能、经验等无形资产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运用。③在合理界定不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本的产权制度,特别是要做好人力资本索取企业剩余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同样具有有限性的特征,存在着有限供给与无限需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且须从两个方面考察。从静态看,一是达到人尽其能,也就是对于任何人力资源个体而言,目前的职业选择均是最佳的,即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各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替代效率均已达到最高,也就是目前人力资源的任何替换都将会降低人力资源的效率。从动态看,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上,即各人力资源个体都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适时地通过市场进行职业更换,用人单位也能根据各自的经营环境和效率目标要求,适时地通过市场进行人员替换。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质在于实现人力资源供需的动态均衡。(2)完善企业资本产权制度,实现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资本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应首先完善企业的资本产权制度。企业资本产权是企业资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种权能的统一体,资本产权制度也就是处理资本的这一系列权能的契约规则。所谓产权激励。就是在合理进行产权分割和权益界定的基础上,通过产权利益对各产权主体实施激发和鼓励,其目标就在于通过产权利益驱动。使各产权主体能充分发挥实现团队目标的能动思维,并行使能动行为。有效的产权激励是以完善的资本产权制度为前提的。对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形式很多,诸如工资、福利、奖金、休假、职位晋升等,但最根本、最有效的莫过于人力资本产权激励。首先,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