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评估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20:19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1

关键词:精神病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23-01

医疗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就是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担的危险[1]。我院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外逃、自杀等不安全事件发生,为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11年7月起,自行设计并使用了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有效的防范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表格的设计:见表样

注:1.评估项目内容用文字描述,按严重程度标明低、中、高度,并注明症状及相关因素,没有写无。每周评估一次。2.护理措施: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②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交接班。③加强护患沟通,满足患者合理需求。④加强巡视,使其24小时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⑤指导患者发泄愤怒的方式,无法自控时,给予保护性约束。⑥服药时做到发药到手、看服到肚、不服不走。⑦做好饮食护理,对吞咽困难、拒食、暴食的患者,专人守护进食。⑧对意识不清、体质虚弱、年老等患者,做好防跌倒护理。⑨对保护性约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等患者做好防压疮护理。(如无包涵,请文字说明)

2表格的应用:

2.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先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讨论学习,认可后,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应用及填写方法。通过学习,全体护理人员统一了思想,认识到使用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及防范记录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使用对象:所有住院治疗、护理级别为一、二、三级的精神病患者。

2.3眉栏部分填写:常规填写病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入院时间、住院号,填写完整,不空项。

2.4表格部分填写:①风险栏:新入院的患者由主班进行评估,按评估情况在相应的评估项目内容栏中标明低、中、高度,没有填写无,同时将风险评估程度标识在护理级别牌上,以便指导各班护士对病人进行重点护理。②护理措施栏:在表格下方列举了发生风险采取的护理措施,用数字记录执行了的护理措施,如数字序号未列举的护理措施用简单语言描述。③书写频率:一、二级护理患者由责任护士每周评估一次,三级护理患者由责任护士两周评估一次。④评价栏:由责任护士在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时,同时对上次的评估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2.5表格管理。风险评估单护士评估完毕后夹入病历中,方便查阅。病人出院后将此表取出由科内保管。

3效果

3.1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让护士对新入院的患者有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重点交接班,尤其是中班、夜班,值班人少的情况下,有利于对其进行重点护理。

3.2精神病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使用降低了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医疗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入院的患者,由主班护士评估后,对存在风险的患者标识在护理级别牌上,便于护士重点对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制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3责任护士每周进行风险评估一次,对患者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有一个全面动态地观察,正确采取护理措施,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4有效指导护士工作的重点,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力,减小护理工作强度。

3.5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是按2010年卫生部启动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要求,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鼓励医院结合实际,采用表格化护理的情况下设计与应用的,书写简单,减少了护士的书写量,将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

综上所述,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科学,经临床应用,切实可行,能直观反映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指出护理工作的重点,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76-181.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2

关键词: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作用;认识

中图分类号:S761.5文献标识码:a

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不仅是雷电业务轨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防雷、全面防雷的重要工作。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实践性很强,与实际状况的结合也很紧密,需要在详细调查与了解评估对象所处的地理、地质、气象、环境、区域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评估对象特性、发生雷电灾害后果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综合分析、精确赋值、科学计算,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技术评价,提出科学、全面的防雷措施。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极其精细与复杂的工作,工作量非常大,需要考虑、整合的因素特别多,也需要评估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由于技术力量欠缺,或者认识不到位,或者地方法律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这一工作在许多地方还处于摸索阶段,极不利于该工作全面展开和健康发展。本文就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在防雷工作体系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1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科技的应用,雷电灾害从直接雷击损害扩展到直接雷击损害、雷电波侵入损害和电磁脉冲侵入损害,受灾对象也从单一的个体延展到一片,一个区,甚至整个相互关联的网络,雷击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影响面也越来越广。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金属管道和线路,都可能成为雷击灾害的引入途径,而一个全面、综合的防护体系,却不可能面面俱到,达到完全拦截、消除雷电的效果,这就需要对雷击侵害途径的风险及防雷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这个角度来讲,雷击风险评估也正是适应现代防雷工程广泛和深入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雷击风险评估体系对雷击概率,风险成因,雷击源和雷电防护措施效果均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科学直观地分析了雷灾风险的组成,各种致灾因素在风险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采取的防雷措施所能抑制的灾害侵入途径和到达的防护效果,有利于找出雷灾风险的主导因素,薄弱的雷电防护环节,也有利于评价改进了的防护措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是控制总体风险所采取的最有效的防雷措施组合,使得防雷方案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防雷工程更能发挥出最佳性能。

2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作用

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在防雷工程设计、审核、监督、验收不同的环节切入,其所发挥的作用还是有所区别的,指导功能也是不一样的。

2.1设计评估

雷击损害设计评估,就是对一个完露的防护对象进行考查与评价,找出主导风险因素,查找缺陷,然后依托评估结论提出经济、科学、实用的防雷方案设计要点,作为防雷方案设计的指导和依据,其切入点是在防雷工程方案和图纸设计以前。在该评估体系中,直接雷击防护的评价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对于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损害评估,是能做到科学、细致、精确、全面,并能给出科学而完善的防护措施。例如,对致灾原因主要由感应雷击引起的,线路采用屏蔽的效果比线路上加装SpD的效果要好得多,线路埋地引入比线路架空引入所带来的间接雷击危害也要小得多。尤其是针对极易受雷电脉冲、雷击浪涌干扰和影响的信息系统,通过评估,能完全确定与之相适应的防护等级,达到预定的可承受损失限度。设计评估的另一大作用是对防雷工程中的隐蔽工程,楼宇综合布线,电气、电子服务设施的设置,都能发现其缺陷与不足,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改进和完善,达到发挥整个防雷体系的最佳性能。

2.2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就是对已设计的防雷工程方案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这一评估是在防雷工程方案和设计图纸都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在施工前对该雷电防护体系进行评估。在这一环节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一旦方案和设计图纸不符合要求,小的缺陷只要稍作改进就可以了,大的缺陷却会导致对整个方案的否定,重新进行设计。这一精细的雷击风险评估体系,将防护对象与防护措施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特定性,又有关联性,并从人员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公众服务损失、文化遗产损失四个角度,评价一个防雷设计方案的防护效能,如该防雷设计方案能否达到预定的防护效果和目的,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是否能采取更经济实用的防护措施,能否加强某些措施使被保护对象的主要致灾因子降到更低的风险值,进一步控制总体风险。与设计评估相比,审核评估就不是起到规划与指导的作用,而是检验与修进的作用。

2.3验收评估

验收评估就是对一个已经存在的防雷工程体系进行评估,评价它的运行效果及被防护对象是否已达到风险控制的要求。由于验收评估是在防雷工程竣工或验收以后,评价的是已经存在的实际工程,有利于实地堪察和测量,能提供客观而准确的数据,使评价结论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但这个环节的评估,所能发挥的作用最小。一是工程质量无法控制,隐蔽性防护措施无法考查;二是一旦防护对象不能满足风险控制的要求,需要改进的防雷措施不可改动,或者防护措施与防护对象紧密关联,就无法消除已经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此时,验收评估只能作出客观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却无法达到改进的目的,从而使得雷电防护体系无法满足标准要求,永远成为不合格的防雷工程,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对于防雷工程的验收评估,可以查漏补缺,进行事后补救,而实际状况决定补救措施的能否实施。

小结与讨论

雷击风险评估和防雷措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错综复杂,雷击风险评估要求越准确,模型建立就越精细,评估方法就越复杂。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在防雷工程的不同阶段,虽然评估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但对整个防雷工程确实有促进作用,使一个整体的防雷工程尽可能发挥综合治理、全面防护的功能。从实际工作出发,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是必要的,也是科学实用的。

参考文献

[1]叶蜚誉.关于雷击风险评估的若干问题..2006no.2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3

目的探讨医护共享平台在儿科护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呼吸消化病房及外科病房的患儿400例按病区床号分组,将病区1~25床分为对照组200例,26~50床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由护士对所负责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并填写评估结果,根据护理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医护共享平台的护理评估。结果观察组压疮、跌倒/坠床风险护理评估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非难免性压疮、跌倒/坠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医护共享平台,有利于促进医护沟通合作,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保障患儿护理安全。

关键词:

儿科;医护合作;护理风险评估;医护共享平台;压疮;跌倒/坠床

护理评估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应用评估量表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性,指导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是对高危患者实施重点预防,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1]。护士风险评估能力的高低对能否正确、及时地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以及能否成功救治患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患儿由于不能主动、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客观症状体征也不明显,加之必须结合生长发育相关特点,对儿科护士的评估能力要求更高。目前国内关于儿科风险评估主要由护士执行,由于护士人力不足、护士对评估量表的解读及对病情的掌握不足,导致儿科护士对患儿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及敏感度有待加强[3]。我院自2016年4月建立并应用医护共享信息平台,护士将患儿的高危评估共享给医生,通过平台与医生进行交流,共同确定导致高危的最主要因素,从而使评估更有指导性及准确性,使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保障患儿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4~5月入住我院呼吸消化病房及外科病房的患儿为研究对象。2个病房各有床位50张,1~25床为诊疗1组,26~50床为诊疗2组,由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各自负责诊疗及护理。取2个病房1~25床为对照组(200例),男103例、女97例,年龄2~9(4.88±2.23)岁;诊断:支气管肺炎79例,哮喘68例,慢性肠炎13例,肠梗阻21例,肠闭锁15例,肠穿孔4例;护理级别:特级护理22例,一级护理53例,二级护理125例;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5例,高中或中专52例,大专及以上113例。26~50床为观察组(200例),男116例、女84例,年龄1~10(4.72±1.39)岁;诊断:支气管肺炎87例,哮喘63例,慢性肠炎12例,肠梗阻25例,肠闭锁11例,肠穿孔2例;护理级别:特级护理28例,一级护理42例,二级护理130例;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或中专42例,大专及以上1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病情、护理级别、住院天数、父母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评估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采用电子病历系统的压疮、跌倒/坠床护理风险评估单(为目前国内外通用的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4]及Humpty-Dumpty儿童跌倒风险量表[5])对患儿进行风险评估,评分低危者每周评估,评分高危者每班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加入医护共享模块,责任护士完成相应的压疮、跌倒/坠床护理风险评估时,系统会自动将风险评分最高的条目筛选出来(每个条目描述的程度都有对应的分值,系统会自动识别条目得分最高的项目),责任护士点击共享健,即可发送至医生工作站,当主管医生查阅病历时,条目自动弹出,主管医生对高危项进行确认、反馈,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该患儿评估为压疮高风险,条目中分值最高的因素为营养及灌注,此条目将自动在医生的界面提示,医生也可以根据对患儿病情的掌握进行判断,如认同即点击确认键,如不认同则点击修改键,这样系统就会将条目返回到护士界面,提示护士重新评估。通过医护合作,提升评估的准确性,同时共同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家长的依从性。

1.2.2评价方法

由护理部质控小组对护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及家长依从性进行评价,每例抽检1次,并统计两组住院期间非难免性压疮及跌倒/坠床的发生率。①压疮风险评估:采用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4],从移动度、活动度、感知觉、浸渍、摩擦与剪切、营养以及组织灌注与氧合7个条目进行风险评估。②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采用Humpty-Dumpty儿童跌倒风险量表评估[5],从年龄、性别、诊断、认知、环境因素、药物等条目进行风险评估。③护理评估准确性:护理质控小组根据患儿病情,并结合主管医生对涉及营养、药物、灌注氧合、认知等护士易于混淆项目的判断,评估的总分或单项分值有误,均视为评估不准确。④患儿家属对护理风险防护的依从性:以自我依从性认识、定时翻身拍背、禁止孩子攀爬动作、随手拉床栏4个问题了解患儿家属对风险防范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采用5等级评分,1=完全做不到,2=很少能做到,3=偶尔做得到,4=基本做得到,5=完全做得到,总分4~20分,总分越高,说明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越好。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评估准确率及非难免性压疮、跌倒/坠床发生率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得分比较

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得分为11.2±1.5,观察组为14.9±2.4,两组比较,t=5.90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医护共享平台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跌倒/坠床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属高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常引起患儿外伤、心理惊吓等伤害,有时甚至会威胁患儿生命[6],跌倒已成为评价医院儿科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运用客观、科学的评估工具,可早期识别高风险患儿,减少患儿因此造成的伤害和经济负担。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及Humpty-Dumpty儿童跌倒风险量表是目前公认的用于儿童皮肤风险及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工具,我院在运用2个量表的过程中,发现量表的部分条目,如感知觉、营养、灌注/氧合及认知、诊断、药物因素等涉及患儿的病情进展及治疗情况,对这些条目评估时要求对患儿病情有准确的判断,单纯由护士评估易出现偏差。有效的医护协作可以提高患者医疗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7]。因此,我院借助医护共享平台,当护士完成评估后,让医生对评估风险进行把关,对评分最高条目进行确认,便于制订针对性防范措施,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医护共享平台操作简单,便于医护之间对患儿病情准确判断和沟通,有效促进了医护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医护双方可就风险防范的措施方面交流意见,达成共识,提高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压疮、跌倒/坠床风险护理评估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非难免性压疮、跌倒/坠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运用医护共享平台,加强医护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儿科护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聚焦关键环节的管理,对高危患儿给予及早的有效干预,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保证患儿安全。观察组评估抽查的准确率未达100%,可能与医生、护士因平常的工作量大,未仔细相互核对有关。

3.2通过医护共享平台有助于增进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依从性

目前国内外广泛实施的“以患儿及家庭为中心”的儿科工作模式[8],其核心思想是将家人看作患儿最主要的照顾专家,只有鼓励和引导家长正确地参与患儿的治疗与护理,才能取得最佳的照护效果。本研究建立的医护共享平台,医生、护士共同对患儿疾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使医护间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换、协作互补,医生、护士共同承担以患儿安全为中心的管理,共同就高风险因素与患儿家长沟通,提高家属对疾病风险的认识,使患儿家属自觉执行风险防范相关措施,如翻身拍背、及时拉床栏,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本研究基于医护共享平台对患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医护患共同协作,可提升家长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使家长成为合格的照护者,以保证患儿安全。

参考文献:

[1]郭金玉,李铮.量表引进的过程及评价标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3-285.

[2]周君桂,李亚洁,范建忠,等.临床护士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情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0):11-13.

[3]张梅,范媛,胡淑侠,等.影响护理评估量表在儿科病房正确使用的原因及对策[C].桂林: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2.

[4]陆晔峰,楼建华,陆秀文.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的预测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61-564.

[5]朱海英,徐红,杨怡菁,等.Humpty-Dumpty儿童跌倒风险量表的初步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7):1817-1820.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4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044-03

跌倒是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跌倒不仅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影响,还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健康,预防跌倒的发生远较治疗为重要[1]。为了使老年患者认识到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了解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提高防跌倒意识,笔者从2007年1月-2007年12月对516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讨论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9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选择200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51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观察组。

1.1.2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估方法见表1

新病人入院或病情变化,及时认真评估填写跌倒评估表:如跌倒评估≥10分,立即汇报护士长,填写跌倒预报表,上交科护士长,报告护理部,进入监控系统。

跌倒预报病人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护士在护理录中有护理措施记录,科护士长每周一次跟踪监控,护理部每月一次监控。

护士长监控内容:护士评估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患者、家属是否知道跌倒风险,护理记录是否正确及时,护士长是否进行动态监控。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²检验。

2结果

两组发生跌倒情况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0.78%(4/516),对照组为2.4%(12/496),两组比较χ²=4.39,p

3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

3.1与增龄有关的平衡障碍和步态异常

当年龄增大和疾病损害感觉输入,减弱身体纠正姿势摆动的能力时,跌倒变得更易发生,视觉、听觉、前庭功能和个体感觉随着增龄而敏感性降低,均可导致跌倒。

3.2与疾病相关的跌倒风险

当慢性疾病增加时,跌倒的风险亦增加;如直立性低血压、帕金森病,夜尿症等等。患者认知损害有增加跌倒的风险,如:神志模糊、判断力损害、躁动、和缺乏自知之明,使人暴露于危险的处境。

3.3与药物相关的跌倒风险

众多药物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如地西泮、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可降低机体敏感性,损害判断力,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导致头晕,进而导致跌倒。

3.4与环境相关的跌倒风险

如:病室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湿滑的地面等,在医院内跌倒最常见的是上、下床和上厕所时。

3.5预见性护理

1)动态评估及分析跌倒的相关因素,患者入院时,或病情变化时,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跌倒的病史,本次患病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24小时陪护。2)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老年人除加强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锻炼外,心理护理更为重要[2]。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特点、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其心理反应也不同,对防跌倒的认知,认同感也不同,对此,我们关心、尊重患者,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耐心疏导,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依从性。3)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我们因人施教,给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其中也包括相关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员每天进行督察、评估。老年患者视力较差、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因人而异,如文化程度不高者,健康教育简单化,通俗易懂,采用示教授课形式,内容不宜多,反复多次;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多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4)制定和落实预防措施,预防跌倒远较治疗为重要,积极开展老年人跌倒的防治宣传,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认真执行跌倒警示制度、跌倒告知制度、跌倒监控制度,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从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5)健康教育效用评估,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制定防跌倒健康教育计划,如教育目标、内容、采取护理措施等。教会患者、家属掌握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跌倒的预防措施,如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械、呼叫器等等。

4讨论

4.1跌倒属于突发事件,状况各种各样,无固定模式和地点,但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3].因而对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如对护士、病房的保洁工、患者以及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教育.

4.2护士长在病区的管理中渗透预防跌倒的意识,建立和完善跌倒警示制度、告知制度、监控制度;而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其防范的安全理念,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如关心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有需要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在走廊或病区的其他地方,遇到老年患者,主动搀扶或问候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做完治疗时,随手帮助患者整理衣服等用物,将患者的日常用品放置在随手可及的地方,避免患者因触摸不到,而伸手取物发生坠件等,对于有跌倒病史、糖尿病、贫血等患者在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宣教时,渗透相关因疾病而可能导致跌倒的预防措施的知识。

4.3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认真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评估,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尤其是对高危患者,重点监控多巡视和多观察,尽力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陆惠华,方宁远,金玉华.实用老年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74~575

[2]alanma.mel.老年病学.邢华主译步态与平衡障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3.

[4]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国外医学.护理学分,2002,21(8):347~349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5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资料50例,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2~40岁,平均(25.4±2.3)岁,其中属于本科学历护理人员26例,属于大专学历护理人员13例,属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11例。

1.2方法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其治疗期间各项注意事项,当患者确认无误之后进行签字;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前,首诊护理人员评估血液透析期间会产生的事项,由护理组长施行评估,按时检测有关指标,最后由护士长根据有关规定对血液透析每个环节中的风险进行控制;护理人员在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之后,依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各类注意事项,如实进行编制并且填写风险评估表,评估表主要包含患者一般资料、病情、透析治疗方案、护理问题以及护理操作等[2-3]。

1.3观察指标

记录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风险评估表前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及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饮食知识、水分摄入量、并发症、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与开展风险评估表之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前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知识掌握率为80.00%,对于饮食知识掌握率为82.00%,对于水分摄入量知识掌握率为86.00%,对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82.00%,对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为80.00%;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知识掌握率为94.00%,对于饮食知识掌握率为94.00%,对于水分摄入量知识掌握率为96.00%,对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96.00%,对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为92.00%,应用风险评估表前后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6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途径;对策

中途分类号:U674.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雷击风险评估是防雷中心结合防雷项目现场情况,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开展的综合风险计算,最终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等级及防雷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方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雷击风险评估已成为当前综合防雷的必经程序,充分体现出了防雷减灾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科学防雷理念。

一、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气象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明确要求,南和县气象部门于2010年开始实施重大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针对当地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特殊性、使用性以及对雷电的敏感性、易损性等因素,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所在地雷击发生规律、地质地貌、大气电场环境等技术勘测和分析,按照风险评估科学原理与方法,评估、论证建设工程承载的雷击风险以及遭雷击后的严重程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雷设计指导意见,以达到对建设项目的科学防护、合理投资和全面防御。

雷击风险评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评估计算可全面的反映评估项目的防雷现状,科学划分防雷类别,以更好的确定项目防雷类别;了解掌握建筑物可能遭受雷击的主要风险分量,以提前做好相应防护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通过雷击风险评估还可更加合理的采取防雷措施,避免盲目浪费。

二、南和县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现状

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全国各地均在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开展较好的已有百余个项目,较差的刚起步。评估范围涉及有大型建设项目、爆炸火灾危险环境、普通住宅、重点项目、人员密集场所等。下面分析一下我县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一)多没有进行现场勘察、测试,也没有统一的勘察报告或调查表。仅靠平面规划图是不能全面了解局地地形、地质、周围环境、雷击历史、小气候等来分析对雷击的影响。缺少必要的评估工作流程和技术流程。

(二)评估采用标准不规范,部分将已废止的标准或过期的规章和已转化为国标的国际标准还在引用,现行国际标准只能参考(如ieC、itU等标准),不宜直接采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多没有在《报告》中列明。

(三)对住宅小区评估没有分区,对于工厂密集建筑没有总体等效为一个建筑物或分区或分装置来进行评估。

(四)评估分析损失类型不全面。部分只作建筑物中人员生命损失类型风险评估,而未进行经济损失和可能引起其他损失的风险评估。当风险评估规范要求在应对爆炸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或医院以及其他内部系统失效而面临人员生命威胁时,应进行全部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分量的分析,否则仅对个别分量分析。

(五)对住宅燃气管道的雷击风险没有考虑,特别是管道法兰间非金属衬垫因雷击电火花穿孔,有可能造成火灾或爆炸的风险没有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三、雷击风险评估的分类和一般程序

(一)现场勘察原始记录应有内容

现场勘察原始记录应有评估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名称地址、工程项目名称位置、联系人电话、建筑面积、总投资额,勘察日期天气环境、使用仪器设备及编号、附近雷击史、土壤电阻率测试记录,工程项目的数据、结构类型及电磁特性、附近雷击大地密度、防接触与跨步电压损害措施,地板类型、防火等级、火灾风险、特殊损害度,强弱电系统电缆及设备特性、各建筑间关联性、项目平面示意图、电气布线总平面图,项目存放原料、产品、经营物品和生产设备等,还应对现场拍摄必要的影像资料,还必须有现场勘察人、委托单位陪同人等签名。

(二)项目预评估

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的建筑物选址、参数、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分布,通过现场勘查和当地雷电规律,分析计算项目雷电灾害风险量,并对项目的选址、功能布局、重要设备布设、防雷类别及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方案等作出合理建议,提供项目可行性论证、立项、核准、总平规划等防雷科学依据。

(三)方案评估

首先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计算分析,判断出防雷设计方案中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控制在国家要求的雷电灾害风险量范围内,并提出经济、科学、安全的雷电防护建议,给出雷电灾害事故应急方案、雷电风险管理等施工图纸设计。

(四)现状评估

是对评估区域或评估单体现有雷电防护工程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计算,根据结果分析出原有防雷措施能否符合国家要求范围内的雷电灾害风险量控制范围,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防雷措施提出科学有效、经济安全的整改措施,并为现状项目提供出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雷灾应急方案。

(五)雷击风险评估的一般程序

准备阶段、风险识别、影响因素分析、评估单元划分、风险、计算、风险评估、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评估结论、编制评估报告是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一般程序,应严格按照程序规章开展工作。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7

【关键词】管理流程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干预措施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7-02

Fallintobedmanagementprocessandriskassessmentandinterventionsinneurologicalmedicineapplication

LeiXue

(SichuanprovinceneurologydepartmentofGuangyuanSecondpeople'sHospital628017)

【abstract】objectivewewilldiscussthemanagementprocessesoffallbedandtheapplicationintheriskassessmentoffall/fallbedandtheapplicationofinterventionsheetinneurology.methodwechosethe706patientswhowasadmittedinhospitalfromJanuarytoSeptemberin2011and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aswithconventionalanti-fallcareandtheexperimentalgrouptooktheanti-fallcarebyusingfallbedmanagementprocess,riskassessmentandinterventionsheettocomparetheirincidenceoffalls.Resulttheresultbetweentwogroupsisp<0.01.thisdifferenceh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thenthefallincidenceofpatientsinexperimentalgroupi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fall/fallbedmanagementprocess,riskassessmentandtheinterventionsheetcaneffectivelyreducethefallincidenceinelderlypatientsandprotectthecaresafetyofelderlyhospitalizedpatients.

【Keywords】managementprocessesfall/fallbedriskassessmentinterventionselderlypatientscaresafety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神经内科患者多高龄,加之意识、感觉、运动障碍及用药等,使跌倒与坠床的危险性增大。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跌倒后的恐惧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为减少和避免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降低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方法

1.1跌倒坠床管理流程

1.1.1高危跌倒坠床筛查实验组在入院评估上增加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常规化。制定了跌倒与坠床风险评估,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4岁、孕妇、意识障碍、疼痛、行动不便及危重患者必须进行筛查。评估内容包括:①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1分);②意识障碍(1分);③视力障碍(1分);④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⑤年龄≥65岁或年龄14岁(1分);⑥体能虚弱(3分);⑦头晕、眩晕、性低血压(2分);⑧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分),如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⑨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陪伴(1分)。每个因素按不同等级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越高,评估得分范围大于4分为高危险。

1.1.2高危跌倒坠床预报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的使用实验组患者于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定,将分值≥4分的患者列为跌倒高危人群,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表上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上报护士长、护理部,并重点交班,形成一个以责任护士-科护士长-护理部为一体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并给予持续性评价[2]。根据评分调整对策:每周评估一次,家属签字确认,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一式两份,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字,护士长审核后签字,一份交给患者,一份保存于护理意外事件档案中。

1.1.3实施干预措施保障安全①环境安全:地面无潮湿、积水,病室光线充足,配有地灯,床头灯。走廊宽敞明亮,两旁安置扶手。厕所有蹲式及坐式装置且装有扶手,使用防滑垫。病房物品规范放置,通道无障碍物,病床固定良好,按要求使用床挡护栏。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可及之处。②合理运用各种标识:在病人手腕上佩戴身份识别带,防止病人离床活动时发生跌倒便于身份识别,病房卫生间粘贴“小心地滑”的标识,高危患者床尾挂上红色“防止跌倒”的警示标识。高危患者用醒目的黄色三角形标识贴在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一览表上,严格交班,加强巡视,语言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保证护理设备齐全:呼叫器安装在患者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呼叫铃。科室备有多功能担架推车,轮椅,并安装保护带,保障安全运送。④用药安全管理: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严格遵医嘱服药,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降糖、降压、利尿药要床旁看服,避免药物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跌倒[3];服用镇静、安眠药叮嘱其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加强巡视,指导缓慢活动,防止头晕。改变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

2结果

表1有无实施跌倒管理流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n,%)

注:p

3讨论

3.1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降低了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率,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国内人口的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增加,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神经内科的病人逐年增多,因此,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防跌倒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早期筛选,同时实施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应用辅助保护器具,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年患者应用个性化的防跌倒坠床流程,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3.2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有研究表明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不足,且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与学历、职称和工龄均无关,仅仅与护士是否接受过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有关[4]。为了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患者防跌倒的安全意识,科室内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并开展预防跌倒的护理应急预案演练,以预防跌倒及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处理,不断强化护士护理工作安全意识。

3.3加强了护患沟通。有研究表明,陪护人员对于跌倒的原因及预防常识认知率低也是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5],因此,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陪伴加强教育,能有效地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这不仅是对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维护,而且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由于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更加理解和信任医院,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一旦发生不可避免的纠纷,还可作为院方履行安全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

3.4丰富了护理管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服务品质。通过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现代护理要求护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外,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2]杨君艳.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3):4907-4908.

[3]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8

关键词:电梯风险管理安全三级教育pDCa

中图分类号:tn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工程的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风险无处不在,电梯行业更是如此。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发现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风险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目标,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措施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法规的要求。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风险控制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是前提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就应该注重安全生产,实施风险管理,收集相关风险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制定多种防范措施,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行业迅速崛起,我国目前的电梯产、销量及电梯在用量已处在世界首位。电梯已成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特种设备,它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电梯在设计、生产、安装和运行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是电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

2风险评估是理论支撑

风险评估就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专业方法,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电梯属于一种大型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和完整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和程序,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程序和方法,已迫在眉睫。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先进检测仪器设备,对在用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检测和分析,通过对潜在的影响电梯系统运行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电梯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分布部位、数量、故障概率以及严重程度等影响电梯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状况,从而提出采取降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电梯作为大型特种机电设备有着其特殊性,它不是整机出厂而是需要在现场进行安装、调试。从设计、销售、运输、安装、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它贯穿于各个环节。因此电梯风险评估过程要从电梯的安全要求出发,进行风险情节与风险源的识别;依据电梯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不同的评估单元,可分为设计制造评估、安装调试评估、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等几个大的单元。每个大的单元根据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设计制造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2009)、《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2009)等国家规范,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现行的标准,对企业的资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进行理论分析;安装调试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201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等国家规范,进行风险分析;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单元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GB/t18775-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GB24804-2009)等国家规范,分别进行曳引能力评估、制动能力评估、限速器一安全钳可靠性评估、电梯控制系统评估、轿层门与层站评估、主要零部件与安全装置评估、能耗评估、运行性能评估等;其目的就是对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由此可辨识出电梯各个环节中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危险源;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估。

3风险响应策略

风险响应是对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的策略,常用的对策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投保等,要有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计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目标(2)管理范围(3)管理方法及依据(4)风险等级(5)管理职责及权限(6)风险跟踪(7)资源预算。针对电梯行业来讲,掌握好国家的政策和行业动态,运用新技术、新标准,本着节能、环保、安全、降低电梯成本,在研发设计时期,要搞好市场调研,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运输过程中,对不可控制的意外风险,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进行风险转移;在安装维护阶段,要求施工人员要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前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入现场要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对使用的电动工具要定期安全检查,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公司不定期进行自检和专检,督促落实好各项制度。

4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不同风险水平的控制措施计划表。一般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容许风险。

针对不同危险源采取相应降低风险的措施,将技术管理和程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可行、有效、成本效益最佳的应急方案;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增加安全系数,减少故障,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员工培训,克服不良习惯,严格按章办事,帮助其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电梯安装过程中存在高处坠落、摔伤、触电、物体打击等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按规定搭设脚手架并加装防护网,预留的洞口和厅门口按要求进行封堵并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电梯每天在不停的运转,由于设备部件不断磨损,电气元件老化等原因,电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故障,有可能发生如停梯、关人、冲顶、蹲底等风险;因此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每半月进行一次清洁、、调整、检查,确保电梯各项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5结语

随着社会对电梯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电梯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为了充分认识电梯系统的危险性,就必须对电梯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估,了解潜在的危险和薄弱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理。规避显性和隐性的各种风险,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上升的pDCa模式进行风险控制,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步骤;内容;分类

中图分类号p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2-0045-01

雷击风险评估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是以工程所在地的雷电活动情况,以及雷电灾害特征为评估主体,综合分析雷电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风险内容,以为项目工程的建设、提高建筑物防雷安全系数提供参考。

1雷击风险评估的步骤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单位接受委托后,应立即成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专家组;专家组根据评估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委托方应根据评估需要,向评估单位提供以下资料,即工程总平面图、地形图、地勘报告或工程初步设计图、初步设计说明等,并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1]。

评估专家组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和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工程分析和现场的勘测和调研,并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单位实施评估时,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结合当地雷电灾害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现场勘测报告以及雷暴天气卫星云图、闪电定位等相关资料和数据及评估对象所在地的地理信息系统资料,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对评估对象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计算、评估,并编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报主管部门审查。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案作为防雷设计和施工的依据,不得任意更改;施工中如发现实际情况与评估时所提交的资料不符,应补充必要的资料,重新评估。

2雷击风险评估的内容

2.1雷击损害风险评估

通常损害源有雷击服务设施及其附件、雷击建筑物及其附近。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特性,雷击可能会引起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服务设施、用途、内存物受损,建筑物中损失类型包括[2-3]:①L1:人员生命损失;②L2:公众服务损失;③L3:文化遗产损失;④L4:经济损失(建筑物及其内存物的损失)。具体的雷击基本损害类型包括[2-3]:①D1:生物伤害;②D2:物理损害;③D3: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邻近雷击引起的建筑物风险分量服务设施中的损失类型包括[2-3]:①L2:公众服务的损失;②L4:经济损失(服务设施以及活动中断的损失)。

2.2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物质燃烧条件和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确定燃烧危害范围。并参照相关的计算方法,选择合理参数,对雷击爆炸危害范围的界定对象——工厂外部各类建筑物的安全设防标准,作出推理,得到安全距离。

2.3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

某区域雷灾易损度与雷灾造成的损失量密切相关,损失量越高,易损度越大。首先,在某一类型的雷灾易损度指标下,先统一换算为占该类型指标总值的百分比(相对值),再根据其所占总值的百分比大小进行二次划分,划分出该类型指标从极高到极低5个等级间的界定值,然后估算出该地区此种类型指标的雷灾易损性等级,并用其所在等级的等级值取代类型指标值,通过累加各个区域雷电灾害易损指标等级值取其平均值得到评价区域的综合易损度[2-3]。

2.4大气雷电环境评价

2.4.1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根据项目所在地相关的历史气象资料,确定其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雷电主导方向、次主导方向等[2-3]。

2.4.2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土壤状况和气候背景等分析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2-3]。

2.4.3年预计雷击次数。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及建筑物本身的情况,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2-3]。

3雷击风险评估的分类

3.1项目预评估

项目预评估是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的建筑物参数、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分布,结合当地的雷电资料、现场的勘察情况,对雷电灾害的风险量进行计算分析,给出选址、功能布局、重要设备的布设、防雷类别及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方案等建议,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核准、总平面规划等提供科学防雷依据[4]。

3.2方案评估

方案评估是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雷电防护建议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指导施工图设计。

3.3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对一个评估区域、评估单体现有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对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的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整改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

4参考文献

[1]李洪峰,刘敏.已有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浙江气象,2010(3):38-40,45.

[2]朱峰,迟良勤,林明志,等.浅谈雷灾害风险评估[J].吉林气象,2007(1):38-41.

护理风险评估论文篇10

关键词:船撞桥;风险评估;航行安全;变形系数

中图分类号:U698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navigationsafetyofinlandsightseeingships,andreducetherisklevelofcatastrophicshipbridgecollisionaccidents,theshipbridgecollisionprobabilitybasedonaaSHtomodelispredicted,theimpactsofcollisionforcesontheshipbowstructuresafetyandtheshipstabilitywithalargeinclinationangleareanalyzed,andthentheshipbridgecollisionriskassessmentmethodisproposed.themethodisusedtoevaluatetheshipbridgecollisionriskofaninlandsightseeingship.theinfluencesoftheshipspeedandthedeformationcoefficientofthebridgepieranticollisiondeviceontheshipbowstructuresafetyandtheshipstabilitywithalargeinclinationanglearediscussed.theresultindicatesthat:iftheshipspeedisreducedproperlywhenpassingthroughthebridgewaterarea,theshipcapsizingaccidentcausedbyshipbridgecollisioncanbeavoided;addingelasticorflexibleanticollisiondeviceandincreasingthedeformationcoefficientofanticollisiondevice,theshipstructuredamagedegreecanbereducedsoastoavoidshipcapsizing.theriskassessmentmethodisrationalandtheconclusioncanbeusedasreferenceforsafenavigationofinlandsightseeingships.

Keywords:shipbridgecollision;riskassessment;navigationsafety;deformationcoefficient

0引言

2015年6月1日,“|方之星”号旅游观光船在长江大马洲水道因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翻沉,造成442人死亡的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2016年6月4日,四川广元白龙湖景区“双龙”号旅游观光船因突遇强烈阵风翻沉,造成15人遇难的重大灾难性事件.由以上2个事故可见,内河观光船因乘客数量大,若翻沉将可能导致重大灾难性后果.内河旅游观光船主尺度较小、重心较高、稳性储备少,若发生船撞桥事故则较容易翻沉,也会导致重大灾难性事故发生.

伴随着公路、铁路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内河航道桥梁数量越来越多,对内河观光船的航行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乘坐旅游观光船的乘客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内河观光船数量越来越多,内河观光船撞桥事故的风险水平越来越高.根据墨菲法则:风险由系统自身复杂性、关联性和不确定性决定;常规技术安全措施无法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基于科学分析和评估的风险预报,可在风险与收益中取得最佳平衡.[1]因此,对内河观光船撞桥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使风险水平和等级在可接受范围内是十分必要的.

陈国虞等[2]分析了船撞桥概率问题,说明以概率分析决定建与不建桥墩防撞装置的不合理性,提出了桥梁应保尽保.杨祥睿[3]利用船撞桥风险贝叶斯网络模型降低船撞桥概率水平.甘浩亮等[4]应用aaSHto模型研究了船撞桥的概率,提出了缓解措施.习倩倩[5]针对山区河道特点,修正了aaSHto船撞桥概率模型.谭志荣[6]就长江干线船撞桥事件及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戴彤宇等[7]提出了高斯分布的船撞桥概率模型.唐勇等[8]对比分析了船撞桥概率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aaSHto模型、KUnZi模型和改进KUnZi模型等3种模型.龚婷[9]认为船撞桥概率模型中几何碰撞概率的积分区间取值偏小,应考虑紊流宽度的影响.张存辉等[10]计算了船首、甲板、桅杆撞击拱桥拱腿的撞击力.耿波等[11]以aaSHto船撞桥概率分析思想和积分路径分析思想为基础,提出可考虑水位变化影响的船撞桥拱圈的概率计算方法.陈明栋等[12]提出了一个对aaSHto的偏航概率经验公式的修正计算方法.尹紫红等[13]运用aaSHto船撞桥概率模型对某桥梁进行营运期风险评估.林辉等[14]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基于性能的船撞桥设计进行模糊决策.SU等[15]根据福建内河航道特点,修正了aaSHto船撞桥概率模型.iwai等[16]研究了桥墩绕流水动力及碰撞力学问题,提出减少船撞桥对桥梁危害的措施.综上所述,船撞桥风险评估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桥梁是否受损、倒塌及其防撞设计等方面,而对船撞桥引起船舶结构损坏及船舶倾覆的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比较罕见.因此,本文基于aaSHto模型计算船撞桥概率,并分析撞击力对船首结构安全和船舶大倾角稳性的影响,并用该方法评估船撞桥风险水平.

1建立船撞桥风险评估方法

1.1风险评价及风险决策方法[1]

事故风险是由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造成的损失确定的.内河观光船撞桥的风险(R)是由船撞桥的概率(p)和对船舶造成的损失(c)确定的,可以表示为

内河观光船撞桥风险评价和决策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风险定义、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等环节.首先,根据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将事故后果分成4类(见表1);其次,划分各种灾害发生的概率水平(见表2);再次,将各种灾害下的事故后果和灾害发生的概率水平结合起来决定风险等级(见表3);最后,确定风险决策准则(见表4).

1.2船撞桥风险评价的概率预报

aaSHto船撞桥概率模型[17]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被广泛应用于船撞桥概率预报.该模型假设船舶按固定航路航行,固定航路与桥墩之间保持安全距离.船舶通过桥区水域时如果因意外失去控制,则其是否与桥墩发生碰撞取决于船舶位置、船舶尺度、桥墩尺度等.船舶因意外失控,与桥墩产生碰撞的区域称为桥船碰撞区.aaSHto模型采用正态分布模拟船舶按固定航路通过桥区水域时的通航密度,见图1.正态分布标准差σ为船舶总长,图1中阴影面积即为船舶碰撞桥墩的几何概率pG.

不考虑波浪横摇时,船舶的最小倾覆力臂为lqo.若l>lqo,则船撞桥将导致船舶发生倾覆事故.

2船撞桥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

2.1观光船及桥梁主要参数

广东省清远市北江观光休闲游线路为从旅游码头到飞来峡航线.观光船需通过北江白庙大桥(如图2,设2个通航孔,跨距80.0m,桥墩宽度6.0m,净高8.9m,净宽70.3m).据统计,2012年北江的游客量达250万人次,有约200艘观光船在景区营运.根据清远市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北江游客量将达350万人次,2030年将达650万人次.

26m双层观光船为北江观光休闲游线路主力船型,采用单机、单桨、单舵、尾机型.船舶总长

30m,水线长26m,垂线间长26m,型宽7m,型深1.8m,o计吃水1.1m,排水量155t,设计航速20km/h,船员4人,乘客99人.艏尖舱长度为4m;初稳心高为2.156m,极限静倾角为11.467°,最大复原力臂为0.5685m,最大复原力臂对应角为19.812°,不考虑波浪横摇的最小倾覆力臂为0.363m;总布置如图3所示.

2.2观光船撞桥风险评估

2.2.1船撞桥概率水平

观光船碰撞桥墩的概率水平采用aaSHto模型计算.根据文献[17]的统计结果,普通船舶单航次偏航概率约为0.6×10-4.根据文献[20]的计算结果,当观光船通过桥区水域的漂角分别为0°,1°和2°时,碰撞桥墩的概率水平分别为0.008332,0.009028和0.009724.

2.2.2船撞桥造成观光船结构损坏风险分析

根据表5的计算结果,当船舶以设计航速20km/h航行时,碰撞桥墩所导致的船首结构损坏长度为0.468m,未损坏防撞舱壁,船舶可以安全航行到邻近码头.

结构损坏导致的风险后果属于较轻的.结合灾害发生概率分类和风险等级分析矩阵,风险等级属于“低风险”,风险决策准则属于“可接受,非重点安全检查和管理”.

2.2.3船撞桥造成观光船倾覆风险分析

根据表6的计算结果,当观光船以设计航速20km/h航行时,侧向碰撞将导致船舶倾覆.观光船在设计工况(乘客99人,船员4人)航行时,若发生与桥墩侧碰情况,将导致船舶倾覆,发生特大水上交通事故.

观光船倾覆导致的后果属于灾难性的.结合灾害发生概率分类和风险等级分析矩阵,风险等级属于“中风险”,风险决策准则属于“可接受,重点安全检查和管理”.

3降低风险水平的措施

3.1降低船舶航速

如表6所示,船舶碰撞速度越大,碰撞力和倾覆力臂越大,船舶越容易倾覆.因此,船舶通过桥区水域时,可适当降低航速,避免船撞桥倾覆事故的发生.

3.2桥墩增设弹性防撞装置

根据桥区水域船型特点,设计弹性或柔性防撞装置.如表7所示,船舶航速不变,以变形系数作为变量进行分析,随着变形系数的增加,撞击力和倾覆力臂均减小,可避免船舶倾覆事故发生.因此,增设弹性或柔性防撞装置,碰撞力减小,可减少船舶结构损坏,避免船舶倾覆.

4结束语

为提高内河观光船航行的安全性,降低船撞桥灾难性事故发生的风险水平,基于aaSHto模型计算船撞桥概率水平,分析撞击力对船首结构安全和船舶大倾角稳性的影响,提出船撞桥风险评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某内河观光船撞桥风险进行评估,并讨论了航速和桥墩防撞装置变形系数对观光船结构安全和船舶大倾角稳性的影响.得出结论:船舶通过桥区水域时,若适当降低航速,可避免船撞桥所致的倾覆事故的发生;增设弹性或柔性防撞装置,增加防撞装置变形系数,可减少船舶结构损坏程度和避免船舶倾覆.本文提出的船撞桥风险评估方法是合理的,结论可用于指导观光船航行.

参考文献:

[1]张圣坤,白勇,唐文勇.船舶与海洋工程风险评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10.

[2]陈国虞,陈国始.“防御船撞桥事故”研究中的概率问题[C]//国际船撞桥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205212.

[3]杨祥睿.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船撞桥风险评估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

[4]甘浩亮,刘佳,李惠敏.泉州湾跨海大桥船撞桥概率研究[J].中国水运,2014,14(2):2619.

[5]倩倩.山区河流船撞桥风险概率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6]谭志荣.长江干线船撞桥事件机理及风险评估方法集成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7]戴彤宇,刘伟力,聂武.船撞桥概率分析与预报[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24(1):2325.

[8]唐勇,金允龙,赵振宇.船撞桥概率模型的比较与选用[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10,33(1):2834.

[9]龚婷.船撞桥事故概率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10]张存辉,王银辉,邹毅松.基于aaSHto规范的中承式钢箱拱桥船撞桥分析分析[C]//国际船撞桥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213218.

[11]耿波,王福敏,向苇康.大水位落差下拱桥拱圈船撞风险评估方法研究[C]//国际船撞桥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224231.

[12]陈明栋,陈明.内河桥梁船撞风险概率分析[C]//国际船撞桥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237242.

[13]尹紫红,李远富,燕蒲龙,等.西堠门特大桥船撞桥概率分析与风险评估[J].铁道标准设计,2010(10):6467.Doi:10.13238/j.issn.10042954.2010.10.023.

[14]林辉,陈艾荣.基于性能的船撞桥设计模糊决策初探[J].结构工程师,2009,25(2):2428.Doi:10.15935/ki.jggcs.2009.02.002.

[15]SUYan,pinGShangguan,ZHUoweidong,etal.CorrectionmodelofshipbridgecollisioninnavigablewaterwaysofFujianprovince[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1,255260:16871691.Doi:10.4028//amR.255260.1687.

[16]iwaiakira,naGaSawaHitoshi,oDaKazuki,etal.Shipbridgepierprotectivesystems[J].Coastalengineering,1980(1):2261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