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交际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1:18

商务交际论文篇1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国家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而在国际商务环境中这种频繁的往来、沟通和交流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务往来而是文化与文化的碰撞,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本文主要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重要性,列举了跨文化商务活动中语言交际层面的几个重要方面,以及应对商务活动中文化差异的几个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跨国公司的涌现和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务往来频繁,不同文化的碰撞在商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于是在商务领域中很多商务活动不仅仅是商务行为,更是在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与对话,是在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从而出现了跨文化商务交际。因此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成功进行商务活动、不同国家的商务合作、商务谈判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概念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交际即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文化得以形成。而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而在国际商务环境中,不同国家的商务活动中必然渗透进不同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差异必然影响商务行为,“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不仅熟谙世界经济状况和全球竞争力,而且具有同国际企业有效交际的能力”。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具备高超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还要深入了解他国文化以及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便在商务活动中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冲突,从而进行成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达到预期的商务目标。

国际商务的本质是发生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活动。经济交往的目的在于物质与服务的交换,而物质与服务的交换是通过人际交往实现的,所以国际商务活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跨文化的以商务为目的的交际活动,即跨文化商务交际。跨文化商务交际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是跨文化交际行为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体现。

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因素则是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很多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具体到商务领域,则主要体现在对于商务管理及管理人员的文化观、商务礼节、商务预约、礼物的馈赠、商务谈判和策略,以及对于商务活动中女性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三、国际商务环境中重要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

跨文化交际行为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这里着重探讨国际商务环境中言语行为层面的文化差异的几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方面。

1.对于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自身文化的特定内涵和界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对于企业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了解这一差异对于商务活动中了解他国企业管理及与其管理人员打交道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美国和德国,商务管理的价值观就不同。在美国,企业看中成就和成功,崇尚勤奋、实用主义、乐观主义、清教主义、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淡薄、机会均等以及对于竞争和个人主义的接受。而德国人的管理观念则不是很强,这源于他们历史上就看重专业技能和能力。在他们看来技能高超的德国工人根本无需管理人员激励他们。

而在中国,商务价值观则与二者更为不同,中国企业重血族关系、人际关系、尊重长辈及阶层关系。这样的价值观必然使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集体主义特点。

2.商务礼节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进行商务往来时,恰当的商务礼节是必要的。可以说某些必要的商务礼节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间建立贸易关系的开始,甚至决定了企业间能否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为进一步的业务往来奠定基础。这里就介绍在建立贸易关系之初的几个重要的商务礼节。

2.1预约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最初安排与对方国家企业的签约和预约包括打电话、使用中间人等具体细节。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在预约时间及最初签约的安排不尽相同,如在正式签约前多久约见企业有关人员最为合适,就要考虑对方企业的文化背景。例如,在墨西哥等很多拉美国家,企业一般提前一个月发邮件或打电话进行预约,然后在签约前一周还要联系一次。而在中国,在进行商务投资之前同对方企业建立关系是很重要的。在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时,与当地的企业政府官员预约见面,认识进口人员、购买者及商和合资伙伴,将有助于进行进一步的业务往来。这就是因为中国文化重关系、重往来。

2.2打招呼

预约之后就是见面打招呼。而注意观察东道国的打招呼礼节尤为重要。例如美国人的打招呼方式倾向于非正式和友好的。在美国,无论男女,在见面和告别时都要握手,在彼此熟悉的女性之间甚至男女之间,一个拥抱或脸颊的亲吻也是合宜的。他们常常直呼彼此的名字,只是在正式场合或对长辈除外。而在沙特阿拉伯,见面则显得更为亲密——不仅要频繁薄收,还要滔滔不绝;而且男性之间也经常拥抱,彼此亲吻脸颊。可见,不同文化的会面礼节如此之不同,因此见面之前要对东道国的会面礼节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会避免在实际会面时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尴尬和误解。

2.3馈赠礼物

对于商务往来过程中的礼物的赠送,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企业也有不一样的礼节。大多数美国人就将在商务环境中馈赠礼物看作是贿赂的一种形式,而在其他许多文化中,馈赠礼物是商务礼节的一部分,是再寻常不过的了。因此,在商务环境中,不仅要了解对方企业对于礼物馈赠的观点和态度,还要了解馈赠礼物的相关信息,如,何时馈赠礼物、赠送什么样的礼物为宜等。商务环境中关于礼物的馈赠,日本企业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日本文化重视礼尚往来,馈赠礼物在日本文化中是极其普遍的事情,而且非常讲究。对于日本企业,有几个日子是一定要送礼物的,如一年中的七月十五日和元月一日,而且通常在首次商务会面时赠送礼物。此外,如果受邀到日本家庭里去,通常要带上鲜花、点心或糖果之类的礼物去,这是必要的礼节。可见,日本和美国的馈赠礼节相去甚远。因此在与不同文化的企业建立商务关系、馈赠礼物时,一定要了解必要的馈赠礼节,从而使馈赠礼物的环节对整个商务往来关系的确立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3.谈判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语言风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各方面也表现出其文化特色。在跨文化的商务谈判中,各国企业在谈判节奏、谈判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北美国家、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喜欢速战速决式的谈判风格,而中国、日本及大部分拉美国家则偏爱慢节奏的谈判风格。在交流风格上也有不同,如有的国家喜欢直截了当的风格,而有的国家则更偏向于间接含蓄的风格。

四、结语

实现有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关键是要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风格以及进行商务活动时的商务礼节等也不同。在向文化背景不同的企业寻求合作时,了解其文化特点及其与本国的文化差异,对于商务关系的建立、企业间进一步的业务往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商务人士,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对不同文化有所了解的同时,在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时,也可以把培养企业有关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而提高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为企业在商务活动中树立良好形象、建立广泛的商务关系奠定基础。总之,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现实交际过程中,特别是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理解、适应他国文化,对于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商务交际论文篇2

1.1语言材料的真实性

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高职高专学生所使用的商务英语教材与当时应用的英语内容相适应,包括语言的特征以及专业用语,必须是实际的、准确的,与大学普通英语不同,不能在语言交流时使用多种词语进行转换,商务英语具有其固定的表达习惯以及词汇用法,不能轻易私自调换词语。

1.2自我学习、实践的主动性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学习是有限的时间,高职高专的学生想要熟悉掌握和精通商务英语,必须要具有自动性,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商务英语综合水平。

1.3学习的目的性

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水平,自信、自在的面对商务英语环境。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都非常看重任务的交互性,因此,学习必须要树立明确的目的。听力要求学生听、记录具体的信息;口语要求学生可以进行种类信息以及观点的交流,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这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阅读要求能够阅读与商务相关的所有材料;写作要求能够进行回信、邀请等。

2.高职交际法的教学优势

2.1交际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够传递思想和表达情感,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交际教学法善于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群的交际能力,由此可以让他们可以从容应对各种不同的环境。2.2交际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际化。商务英语交际法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不过只有实现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交际化,才能够加深巩固学生对英语交际的认同,提升学生商务英语交际能力。

2.3交际教学法强调词语单位学习。词语是句子的组成部分,在交际法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特征的词汇进行着重体现,巩固学生对词语的印象,防止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交际语法错误。

2.4交际教学法不刻意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语言交际属于一种灵活的沟通方式,当学生们出现了语言错误时,教师并不会进行刻意的纠正,以免造成学生现出紧张情绪,鼓舞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多交流,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去发现自己的错误,主动改正。

3.高职交际法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明确主体和关键

要想使高职高专学生能够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就要使他们能够运用相应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所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关键作用,研讨学生在未来使用英语的交际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涉及到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

3.2强调整体性

商务英语并非将专门词汇、术语进行堆砌,交际化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才能够实现,从而让学生在过程中得到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的完整性,使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合理的结合。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程序描述、学习使用流程用语、反复总结上。再进行大量的练习进行辅助,更多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创造性的练习活动,从而让达到“我参与,我会学习”的目的。

3.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因此交际者的自身特征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员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那么很空间出现交际失误,也就是语用失误。所以,必须要注重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4.结语

商务交际论文篇3

 

关键词: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 文化差异渗透 培养模式

 

一、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商务英语 

1.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交际能力”指运用语言于交际的能力。1972年美国的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DellHymen)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一概念。他认为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远远超过语法能力,即“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1980年加拿大学者卡纳尔(Canale)与斯温(Swain)归纳出其四个组成部分:即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与话语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巴克曼Lyle•F•Bachman(1990)提出外语能力主要由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机制,以及情景语境组成。被称为“语言测试史上的里程碑”。 

2.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跨文化语境中能产生有效跨文化交际结果的能力(CarleyH.Dodd,1998,p4)。可见,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两个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除了包括交际能力中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包括跨文化交际中个人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 

作为初级目标,交际能力以目的语文化为核心来提高目的语交流的能力。只有拥有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特别提出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既有专业英语基础又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外经贸、外事类复合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存的今天,如何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3.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语用策略,以书面或日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 

目前,商务英语被认为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作为它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内容除基本语言知识外,还涉及贸易、财会、经济、管理、法律等诸多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作为在商务活动中所应用的英语,商务英语也会受特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学习商务英语的目的成为在国际背景下从事商务活动的人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奠定商务活动成功的基础。 

二、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英语中的体现 

Hymes将交际能力视为文化能力的一部分。Burns也提出,“交际能力应当结合文化语境来探讨,因为语言的运用归根结底是与特定文化相关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成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的必要前提,有效交际是达成的交易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而尊重文化差异是进行有效的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可是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民族的显著特征,并在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有所表现。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来介绍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中的渗透现象,包括思维方式层面,价值观层面、语言层面、非言语层面四个层面。 

商务交际论文篇4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发生冲突的原因分析

1.思维模式的差异。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由于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特征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有些思维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因此,动辄就想统一大家的思维模式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东西方人都是在运用不同的文化和智慧在做生意。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在某一种利益下、某一种前提下形成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营造这样一种平台,让大家能够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在发展方向上达到一定的平衡,实现共同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做生意根本上还是利益问题,利益一旦失衡,文化也会失衡。

2.行为规范的差异。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必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这是因为人们的认知、思维、需要、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教育下形成的。正是这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导致了跨文化背景中的冲突。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如我们有时拍拍孩子的头部表示友好,而西方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所以要保障跨文化交际中谈判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可能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3.价值取向的差异。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与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有时无法说谁优谁劣,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无能、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

4.法制观念的差异。在处理经济纠纷方面,有些人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大多数西方人却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手段正常解决的问题,有些人习惯于通过“组织”、通过关系、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化的作用,而西方人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和道德的作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纠纷。

5.文化优越感的影响。有些涉外人员在经贸活动中,始终怀着文化优越感与对方谈判。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优于来自其他文化或群体的成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文化习俗、行为习惯、管理方式都置之不理,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排斥对方文化,缺乏向对方学习的姿态,其行为自然为对方成员所忌恨,遭到抵制,引发冲突,造成谈判失败。

6.语用迁移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解释或语言的运用通常是建立在本国文化基础之上的,因此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习惯参照母语中的语用方式,忽略了语用的迁移,造成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不了解或忽视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因此往往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

二、如何减少跨文化商务交际冲突的对策

1.尊重对方文化。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要认真认识对方文化与己方文化的差异,从而表现出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要认识到尊重对方文化就是尊重对方个人,因为尊重对方文化是双方心理沟通的桥梁、文化沟通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才能对它方的民族性、国民性、行为方式、人格价值取向、风俗习惯有进一步的了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尊重对方,才能体会和捕捉到对方的观点及在不同文化理念引导下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地提升自身对异地文化的包容性,通过谈判而达到真诚的合作。

2.文化互补。跨文化优势在于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一种文化的存在可以充分地弥补另外一种文化的许多不足及其单一性。因此,与外方人员的接触过程,也是文化相互渗透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对它方文化进行接纳和认可,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能够表示理解、体谅和支持,能容易看出各自文化的优点或不足,便于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局面,从而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文化融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只要认可多元文化的存在、共存共荣,又有意识地去协调、构建相对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就可能形成跨文化全面融合的局面。通过融合的方式吸收异质文化中的精华,为我所用,是适应跨国文化环境,降低文化障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这样便能发挥跨文化优势,形成良性的循环,取得预期的商业谈判目标。

4.和睦相处。有了文化融合的基础,还要营造相互信赖、真诚合作、开放沟通、以及多种文化共存的环境。这对于促进中外员工的沟通非常重要。我方贸易公司或集团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集体与团队活动,引导中外籍员工积极、主动地融入对方的生活文化环境,增进双方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和消除偏见,逐步建立友谊,自然地和睦相处,确保经贸洽谈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5.转变观念。在经贸活动中,有些领导甚至涉外人员有一种误解,认为对外谈判人员只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行了。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忽视了不同文化也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涉外谈判人员的英语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我们的涉外工作者除学好英语语言外,还要转变观念,加强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通过各种商务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把握好英语文化知识,锻炼和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谈判能力,以达到预期的谈判目的。

商务交际论文篇5

【关键词】国际商务;中西方文化差异;冲突;改善策略

0引言

国际商务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商务活动,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开展,因此常会受到各国不同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国家存在的不同的文化理念。这些构成了当地独特的价值观,从而指导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些文化差异也会对国际商务活动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因此在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时,非常必要了解开展国家的人文文化,避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从而保障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1国际商务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

1.1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组成,它在各方面影响着该国人民的行为举止。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价值观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人更为注重道德、伦理等,因此崇尚和谐、和平之道,鼓励团结合作。西方人民更为注重公平竞争,具有浓烈的法律和契约意识,因此更为崇尚英雄主义、自由和个人意识。

1.2语言与非语言差异

由于东西方文化起源和传承方式不同,导致中西方之间存在语言与非语言差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讲究含蓄谦逊,因此用语一般较为含蓄。西方文化热烈奔放,因此其语言更为直接简短。除此之外,在各种国际商务活动中,还存在着非语言的交流,他们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来阐释自己的观点,而这些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应文化差异而大不相同。例如一些国家用摇头表示反对,点头表示赞同,但一些西方国家的习俗却恰好与之相反,因此常常使得商务活动沟通存在困难。

1.3思维差异

思维方式也是影响国际商务活动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文化、信仰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最为显著的思维差异在于它们对于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倾向性不同。其中,西方国家更为认同逻辑思维,中国人民更为认同辩证思维。在西方国家看来,世间万物都存在关联,它们对人类造成影响,我们应当从科学角度进行探索,分析事物的自然规律,因此它们更为追求事物的客观有效性,而中方思维属于明显的辩证思维,更为感性和复杂。

2应对国际商务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策略

2.1从文化冲突到适应新文化

文化冲突是不同国家商务合作时必然遇到的现象,因此从事文化工作者以及商务活动中的工作人员都应对中西方文化冲突具有清醒的意识,避免对文化进行优劣划分,从而使自己对于其他文化的了解不够充分或存在感情冲突。应当清醒意识到的是,文化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对于商务活动并不一定全无好处。只有了解双方的文化冲突,不断适应文化冲突,才能为国际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打下基础。

2.2增强中西方文化差异意识

许多人谈到文化冲突就色变,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商务活动工作者,我们应当明白的是,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应为我们的不适应而消失。因此我们应当客观看待文化差异。事实上,我们的文化影响并支配着我们做出的行为决定。因此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存在不同观点属于极其自然的F象,不应因此而恼怒。其次,为了更好的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逐步培养自身的跨文化理解能力,避免站在自己的文化立场来考虑其他人的行为。减少对文化差异的歧视和偏见,尽量站在对方的文化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只有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才能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难,相互进步。同时在商务活动中应当学会尊重对方的同时尊重对方的人文文化,求同存异,建立文化认识的共通性个,如此才能有效的沟通,最大降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阻碍。

2.3恰当使用语言,提高交流效果

语言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精华。它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使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良好的使用语言,可以使双方的沟通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在学习掌握一门语言时不能只单纯的理解字面意思,而要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进行学习,避免语言中隐含的特殊含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与会人员一定要清晰的了解当地哪些词语是合适使用的,哪些是不合适的,避免不合适词语给双方造成的误解。同时需要以简单、清晰但热情的方式来表达商务活动的中心思想,避免对于语言的卖弄使得活动冗长无聊。如果活动双方所采用的语言都不是双方的母语,就一定要避免采用俚语、成语等,以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3结语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人们开始清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商务活动开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为了使国际商务活动更好的开展,我们就要尽量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活动的影响,以取得良好的活动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商务交际论文篇6

关键词:商务跨文化交际;创新;人才培养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以及跨国企业的推动作用,人才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精通英语是国际商务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同的商务环境会让商务跨文化交际遭遇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还要了解与中国有较大贸易往来的主要国家地区的社会文化,拓宽视野,理解商务文化的异同,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介绍

《跨文化交际》课程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突破性的发展联系密切。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无纸化办公、电子商务、互动沟通等塑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巨大的地球被压缩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尤其是中国的入市,作为wto成员国,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交往主旨是大家必须沟通,需要接触、会晤、谈判、协商、讨论,这些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拉近了空间距离感,却无法打破人们心灵的隔阂。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地理、历史、发展水平等原因,形成了文化差异;国家的法律,规范,商务习惯,社会交际风俗等不同,这些因素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潜在的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相互间的误解以及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

《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商务人才的基础课程,涉及到文化和交际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和信仰等。认识各国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等问题,掌握商务跨文化交际技巧,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使外经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通过课程丰富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掌握并运用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分析文化冲突的原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创新

1.优化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对课程的重要性。邀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跨文化交际时遇到实际文化冲突形象生动展现在课堂。组织有海外背景的教师组成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研小组,选择与中国有紧密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进行划分,具体可分成美洲(美国、加拿大),欧洲(欧盟国家),亚洲(日本、韩国),阿拉伯国家(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进行课程划分,按区域进行授课。教师根据自身海外经历背景组织教材,教研小组进行整理。课程围绕文化的差异为主线,讲述文化的基本特征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语言的商务跨文化交际;非语言的商务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的理解;商务礼节和社会风俗(主流地区的文化和风俗案例);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管理。

同时邀请跨国企业商务人士介绍在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神秘感。商务人士能够将商务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授,同时加强课堂的互动,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2.课程使用双语教学,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并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制定针对相关国家、地区的商务跨文化交际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作演说汇报。通过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3]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目的在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内容与教材精心选择或者整理和重新编写;注重提高学生外语基础和利用英语进行商务经济贸易活动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3.采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鼓励课堂讨论和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增进讨论和学生参与度。在课程教学中,老师在若干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地方,例如不同国家的风俗禁忌,商务交际的礼仪与技巧等,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己想到答案然后掌握知识。如果学生的回答错误或者不够完整,则由老师继续逐步暗示,让学生自我改正完善,得到答案。

课堂上针对不同国家的商务交际特点,风俗习惯等,通过让学生讨论、演讲、表演、游戏、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主动思考、自主学习。重点、难点的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讲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一般的理论部分和理论应用部分,如商务礼仪交际部分,则可采用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展示学习成果,对比错误礼仪和正确礼仪,标准礼仪示范,故事情景演练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准确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

4.多媒体动画和影视教学能够辅助教学。影视教学“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商务跨文化教学中,通过影视作品的实例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商务活动的了解,有利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影视教学模拟商务环境让学生身历其境感受商务跨文化交际的魅力。例如,讲授日韩国家商务跨文化交际时引用典型韩剧情景,鼓励学生模仿表演,抓住重点内容。电影作品中商务谈判的场景也是良好的教学素材,比如将电影《中国合伙人》与美国人谈判的场景作为教学片断,让学生指出美国商务谈判的特点和技巧,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记忆深刻。

5.设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实验锻炼,让学生到企业亲身体验模拟跨文化交际,尽可能缩短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感。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了解跨国企业的员工培训计划,以及参与企业的工作,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环境,迅速融通团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配合学校的“暑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依据实习企业的情况,开展跨文化交际策划方案的分析、研究和撰写,并每年定期开展一到二次商务跨文化交际比赛。

三、商务跨文化交际考核创新

《商务跨文化交际》在课程教学方面,任课教师分别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场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尝试,最终以创新的考试考核形式有效地评议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于课程性质,考试形式脱离传统的笔试考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考试模式,以国际商务酒会为主题进行考核。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期末考试以“某葡萄酒国际进出口公司商务酒会”为模拟背景,设置酒会的主办方致辞、入场自由交流、产品展示、自由提问、学生才艺展示、主考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要求参加考试的同学分别模拟酒会主办方以及日、韩、英、美等多个国家代表,以中英文双语应答,以此来考核学生在仿真跨文化环境下商务交际礼仪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情况给出单项分数,并根据一定权重合计总分。这种考核方式跳脱了传统笔试面试的形式,而以实务性情景模拟,来测试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实操技能。

创新的考核方式强调了考核过程,做到“学”中“考”,“考”中“学”;强调了因教施考,不再“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强调了全面考核,不仅考智力,还考素质,不仅考知识,而且考技能。

总之,商务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创新与改革从课程准备,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学校,教师,企业、社会应该积极配合进行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应该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双语教学,互动教学,配合案例分析,影视教学等一系列辅助教学,同时不能忽视实际商务环境的作用。随着外国跨国企业在华投资与日俱增和我国本土企业对外经贸联系日益加强,不同层次的跨文化商务活动更加频繁开展,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商务人才在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希望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能够培养出既懂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涉外活动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康莉.文化的边缘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J].外语教育.2011(05)

[2]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02)

[3]苗淑华,邵迪.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02)

[4]王莎,管俊.案例教学法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商务交际论文篇7

(一)学科特点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际贸易往来、商业会谈、公共传媒教学、对外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应用语言学、社会心理学、商务研究、管理学、文化研究、组织行为学等多领域,其多维学科性质使其具备了极大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深度、广度。

(二)研究方向

Hall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第一次从文化关系入手,探讨含蓄文化与直接文化的差异,以此寻求有效商务沟通的途径。Hofstede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著名的文化四维度理论(高低语境、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史兴松、徐珺认为当前跨文化商务交际学研究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商务交际指南、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方法和路径、以文化为变量的对比研究、商务语篇分析。乐思伟总结了传统和多维动态的跨文化商务交际学理论模型,提出五个方面的论题:关于理论的研究、具体商务活动的研究、教学研究、商务话语研究和商务礼节研究。

二、以文化整合为主要途径的商务英语教学应用策略

(一)以培养文化差异敏感性为出发点构建课堂

Bennett(1993)提出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设置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使学生认识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和自我矮化(minimization)的两种认知发展极端。因此,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流程等要精心设计,对文化差异的呈现和解释要递进式地从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从构建主义的教学观来看,培养跨文化敏感性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其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本族文化是许多独立发展的构建现实中的一种形式。

(二)以动态的商务文化为导向指导英语教学

将商务文化应用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使两者在动态中相互配合。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一大弊病是注重基本的商务英语知识讲解,把涉及的文化差异作为一种静态模式来探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很够有效快速地获得文化敏感度,准确理解并预测不同文化间的交际行为。但缺点就是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以整体解释个体,从而忽略文化群体内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认识到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人们交际中的商务环境和商务文化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讨论商务文化相关案例时鼓励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学科的多维化发展趋势,体现出商务英语教学的灵活适应性。

(三)以案例为中心传授商务沟通的实用策略

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传统的案例教学通过分析文化差异对交际行为的影响,着眼点大多仅要求学生认识理解现象。缺乏实际操作策略,学科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与其专门用途性质违背。以文化整合为途径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结合具体案例,指导学生掌握宏观和微观的商务知识体系,以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实用策略。例如,本国和他国在社会、经济、政治、经商环境、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各方面的异同;商业组织形式、决策制定、行业文化、竞争机制等如何影响商务交往等等。同时,这种多学科的介入也对商务英语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结束语

商务交际论文篇8

80年代被引入中国。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学者胡文仲先生高一虹、顾嘉祖、关世杰等学者为引进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做出很大贡献,编著多本跨文化交际学作品及论文集,此外,出版或发表了大量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

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研究目的在于促进跨文化交际学这一学科的发展而是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一、交际能力

1966年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即“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简而言之,交际能力包括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以及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意识能力(socioculturalcompetence),既包括言语行为的语法正确性,又包括言语行为的社交得体性。

讨论交际能力,不同学者可能使用同一个术语来表示不尽相同的概念,或用不同术语来表示同一概念。例如,在乔姆斯基使用的competence(语言能力),performance(言语行为),knowledge(语言知识)三个术语

交际能力的获得同时也是一个文化适应或心理适应过程。

二、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

跨商务文化交际是一种交际行为,就商务交际的种类来看,可以是人际间的交流,也可以是个人与公众(群体)间的交流。

理解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需要考虑构成概念内容的基本要素的意义。商务交际技巧可以体现交际能力,但是行为本身并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种社会评价,交际能力可以表现为得体的交际行为。

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除包括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外,还包括交际结果的有效性。

商务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和交际结果的有效性决定交际质量。交际行为不得体,交际结果没有效是交际质量最低的模式;行为得体却达不成交际目标的是社交变色龙,在交际中他们不违反交际规则却也不能实现交际目标;能够实现交际目标,但是行为不得体,

通过对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的分析,我们认为,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通过输入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增加能力,能力通过运用技巧的方式体现于行为上,但是行为本身并不代表能力。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交际者的交际行为要得体,即符合交际场景的社会文化规范、交际对象间的角色关系和交际功能,同时又要有效,即实现交际目的。交际的有效性代表满意度,但是有时有效的交际不能达到完全满意的效果。

理解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是进一步研究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的基础,对于跨商务文化交际研究和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1.Sperb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

自70年代末以来,Sperber-wilson把认知与交际结合研究,于1986年提出“关联理论”(theRelevancetheory),对交际作出了许多独到和令人信服的阐述。将交际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人类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根据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把交际活动归属为认知活动,在关联理论里,认知环境和相互明白是两个基本的概念。

交际过程中的认知语境。关联理论把认知环境定义为“交际者共处的世界”,关联理论如此强调和重视认知环境在交际里的作用和意义,不同的人,对信息的储存量不一样,通常引起交际理解上的差异。总之,按照关联理论的思想,交际过程里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对认知环境的理解上的差异也是绝对的。关联理论引入了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跨文化心理学视角下的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跨文化心理:指以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集团与集团,团体与团体间的社会心理规律及其特点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包括:(1)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个性心理的异同比较研究。(2)不同文化背景条件对集团、群体心理的影响。(3)一个社会集团与另一个社会集团成员相处时,彼此如何适应与调谐。

他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动态性途径和从文化对比的角度来理解交际的新思路。这些学者将沟通的理论和框架用于分析跨文化语境下的交际。

跨文化研究可以进入社会心理实验室,这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个途径具体地表现为:将不同民族的相同文化因素看成是一个控制因素,而将其相互之间的不同文化因素看成为准实验因素与某种社会心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的目的是确定和解释交际上的文化差异,并预测未来的交际情况。

五、阐释的视角下的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这是一个挑战跨文化的定义和意识形态性质的崭新的研究角度。支持这种方法的学者认为有必要认识到交际中主体的复杂性,而不是采取似乎目前正流行的典型的简化过程的研究方法。他们认为最主流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像人际沟通研究一样,跨文化的互动也不应被当作一成不变的,而应作为一个生活快照。在现实中,关系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只有这样研究才是不偏颇的。每个人都受周围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个人的社会身份代表不同文化边界(国家,组织,工作,家庭等)的融合,正是这些身份的融合共同创造了一个人的整体文化。

六、认知的视角下的跨商务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认知能力要求交际者能够理解并破译不同言语和非言语编码的能力,具体包括三方面的能力:

1.掌握目的文化的交际体系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手段之一,掌握目的文化的交际体系要求掌握目的文化的语言。这里的语言不只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语用知识。语用知识能够帮助交际者得体使用语言,如以对方习惯接受的方式表达赞扬、邀请、拒绝等意图和情感。

2.文化理解

话语模式和行为模式基于文化,对于目的文化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交际者对其话语模式与行为模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移情能力的基础。文化的重心包含于伦理方面、宗教方面、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理解文化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要求了解其历史、政治、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

3.应对变化的策略能力

应对变化的策略能力指交际者能够克服文化差异,运用合适的交际策略解决问题、实现交际目标的能力。

不同文化对职业以及性别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期望不同,跨文化交际者要能够调整不同语境中角色身份的行为差异,以对方文化可接受的得体方式进行交际。

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学习语言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熟练使用对方文化的语言是体会该文化的途径,学习该文化的工具,学习你要前往地的语言,或者当前世界上通用的语言。英语也是国际会议、商务往来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

2.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承载文化信息,反映文化传统,习语和谚语就是这样。据估计,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经常使用的习语超过一万五千多条,英语习语的特点是字面意思不是习语本身的意思,了解习语的文化含义才可能理解并正确使用习语。

交际者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也是影响其用词及其词义的因素,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交际者要在学习英语、使用英语时留意这一点。

3.培养跨文化意识,避免种族中心主义,培养宽容心,避免模式化,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与合作的时候,透过模式化的表面,去发现对方独特的个性特征。

4.发展跨文化技能,了解各自的文化背景。

八、结束语

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实践来看,注重文化分析者成功,忽略文化分析者失败,这已成为国际商业界的一条定律。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成功,除了应该具备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外,还应该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具有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处理商务的综合能力,即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但要注重英语语言的培训,更要注重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这是商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主要以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通过对能力构成的各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靳梅琳.社会语言学与英语学习[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商务交际论文篇9

正由于组成商务英语语篇的三种情景因素有其独特性,出现在商务类语篇中的词汇和语言结构的意义也会发现变化。所以,虽然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这并不能保证能够准确地阅读和翻译商务类的英语语篇。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在阅读和翻译商务英语语篇时,通常会根据词汇和句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含义确定其所指意义,而不考虑语篇所处的情境因素,因而对语篇的意义作出误断。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语域理论,确立学生的语域意识,帮助学生判断语篇的情景特征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2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商务背景知识匮乏

商务文本中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学生在面对商务写作或翻译任务时往往机械地查阅字典,以确定这些术语的含义。但根据语域理论,语言的意义会随着其使用的场景变化而变化。其结果便是写作中对术语的误用或误译。比如,“negotiation”一词的所指意义一般为“谈判”或“磋商”,但在国际贸易活动之一语境中,该词的准确含义应为“议付”。再比如“settlement”一词,其基本含义应为“解决”,但在国际金融活动这一场景中,其含义应为“结算”。

2.2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商务文本风格

商务文本大体可归为莱斯所谓的“信息性文本”,其主要功能是信息的传递。但如果对语言风格的把握不准,则会影响信息接受的效果。“在语言交际中语言运用是否得体,在某些时候比语言运用是否正确意义更大……错误的语域造成的语言运用不得体却可能使交际的对方不悦,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张沉香,2006)。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商务文本的风格,导致交际效果事与愿违。

2.3学生的书面表达往往偏口语化

在商务实践中,实务英语语篇在词汇和句式上正逐渐向口语化靠拢,以简单、直接地进行商务交往。但是商务英语作为特殊的语言变体,仍然有其严谨的结构和独特的词汇选择。但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使用其最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行文,其结果是语篇呈现出口语化的倾向,无法体现商务英语语篇的特点,满足不了服务商务实践的要求。

3语域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1培养学生对商务语篇题材的敏感性

英语专业的学生缺乏商务知识的积累,从而造成在写作或翻译英语商务语篇时感到束手无策。那么,除了广泛传授相关知识,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商务语篇题材的敏感性。语场(fieldofdiscourse)包括了语言交际的题材(sub-jectmatter)和内容。在商务交际这一大的语场中,包括了多种题材,如商务合同、广告、外贸函电、商务报告等。且不同题材的语言特点和风格要求极不相同。比如,商务合同用语严格、规范、准确、正式,而商业广告的语言风格则强调诱导性,用词简单醒目。所以,考虑到不同商务文体的差异,在课堂上通过集中讲解语法结构和商务词汇的教学方法是不切实际的。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商务语篇题材的敏感性,要求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确定特定商务术语的准确含义。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形成预设知识;展开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就某个商务术语给出若干定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确定其正解的含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利用自身条件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真实的商务文本素材,并建立一个完善全面的商务文本语料库,通过总结不同类型商务文体的语言特征,帮助发展学生辨识并了解不同商务文本类型的差异。

3.2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

书面商务英语语篇是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需要考虑对方的交际意图、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地位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行文的选词、语气语态和正式程度。语域理论中的语旨变量正要求交际者根据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语体。但学生往往视写作为纯粹的文本行为,而忽略了交际性。笔者建议,在商务英语写作中,一定要树立学生的读者意识,因为商务交际的本质在于向对方传递信息,而信息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者对读者的预判。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到其中的交际因素,从而以正确适合的语态进行信息的传递。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写作任务时,可以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思考如下几个问题:你的读者是谁?你和他(她)是什么关系?他(她)的交际意图如何?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对语域进行定位,从而避免因误判而导致的交际失败。例如,根据写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和地位,商务文本可以采用的风格包括拘谨体(frozen),正式体(formal),亲密体(intimate)和非正式体(informal),而通过判断对方的交际意图,可以确定以何种语气来传递信息。

3.3课堂中引入真实商务英语情境

语域理论认为语言和情境是相互联系,可以进行相互预测。那么通过营造真实的商务英语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情境对所使用的语言(书面的或口头的)进行预判,并使之成为习惯。教师营造真实的商务英语情境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国际谈判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引入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并口头陈述,然后教师讲评;组织商务英语推介比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商务推介过程,教师给予指导等。在学生通过以上各种手段完成模拟商务交际活动后,教师应当根据语域的三个变量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这些方式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商务意识和语域意识,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商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结语

商务交际论文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培养手段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34-01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根据2009年我国制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其所要必备的各项能力当中包括“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学要求》还进一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细分为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思维能力是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强调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跨文化适应能力是跨文化思维能力在跨文化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和交际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强调主动性和灵活应对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思维能力及适应能力的综合运用,强调的是主体对交际策略的把握和有效实践。

严明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有关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进一步对其构成加以细化,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商务交际能力主要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的主张。认知能力包括对文化、商务和交际的认知;情感能力包括跨文化移情和商务关系能力;行为能力则可细分为言语行为能力和非言语行为能力。

以上两种思路虽然各有侧重,但其所强调的培养方向和培养内容基本可以按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习得性能的论述加以总结和归纳,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及态度五种素质。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中,言语信息主要指英语语言基本技能;智慧技能主要强调沟通实践能力;认知策略则着重强调跨文化背景和商务背景引入及交际策略;动作技能则具体强调商务交际实践环节的行为领域;态度主要强调心理调试能力和情感能力,特别是文化移情能力。以上五种素质中除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外,其他四项都应被看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手段

针对以上培养目标,除了学校要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案中重视课程设置等整体培养体系的构建,任课教师也要在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对外国文化的介绍和导入,特别是外国文化中的社会价值观、习俗、准则和活动规则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对中外文化现象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宽容度,使其能够独立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等全方位的刺激和影响,帮助学生对跨文化背景知识和商务背景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加快其良好正确的认知策略形成,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其次,强化实践环节,努力为学生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交际策略及文化理论进行交际行为模拟演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灵活使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收集大量案例,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辩论、电影赏析等,帮助学生熟悉跨文化交际情境和商务交际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自动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堂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弹性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及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充分利用我校的社团资源和外籍留学生资源,发动学生邀请各国留学生在校园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帮助学生设计社团活动主题,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辅导。社团活动既可以作为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有效补充,又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课外生活,结交来自不同文化的朋友,使学生亲临交际第一现场,从实际生活中体验跨文化交际的魅力,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情感能力。

三、结论

跨文化交际的出现和日益频繁是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时展的必然结果,随之应运而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则是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反映。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高教界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发展虽不是“方兴”,至少也绝不是“未艾”。如何适应历史潮流,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不断建设适用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实践、重多元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将一直作为我院跨文化交际科研团队的工作重点,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严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