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品设计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1:25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1

著名经济学家JosephSchumpeter于1911年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提出了“企业创新”的观点,并指出,“企业创新”是把一些崭新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其目的是实现超额利润。企业创新的内涵将根据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主要包括观念、制度、管理、技术、经营、市场等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方面的创新,都以企业产品的创新为最终目的,产品是所有创新成果的集成者,也是实现利润的载体。

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功能、价格、周期、服务、营销和消费者心理接受程度,这些因素大部分都在产品的设计阶段确定。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表明,制造业产品成本中的70%~80%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这一阶段的花费却只占到了总成本的5%。在目前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中,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接受程度显得异常重要,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不但能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甚至可以带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文化和相应的购买力,从而创造新的市场,拉动整个行业和经济的发展。

当前,世界先进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走过了以产量和质量占领市场的两个阶段,进入到了以创新占领市场的崭新阶段。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后盾,支持、激励和推进现代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从审美、使用、技术、材料、工艺、装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创新设计巩固其经济地位,把其占据优势的高新科技转变为新的全球市场。日本在战后把设计作为国策之一,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引入“设计先导”的理念,强化设计教育,提倡创造学。韩国借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提出“设计立国”口号,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许多领域中的水平已接近日本。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上任不久就制定了激励设计产业的政策,认为英国的设计产业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曾在19世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正期望成为21世纪的世界设计工作室。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远低于“生产能力”。产品创新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解决产品的产量之大和创新能力之低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大力开发新产品,努力把高技术、高质量、最具发展前途的新产品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创新设计的内涵

现代的产品创新设计与传统的设计过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加了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而正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成为了必要和可能。

德国学者Gerhardpahl和wolfgangBeitz在其1984年出版的《engineerDesign》一书中,把传统的产品设计分为明确任务、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四个阶段。明确任务是分析市场需求,确定新产品的定位;概念设计包括功能、原理、结构、布局和外形五个方面,它确定了产品的大部分消费者可认知特性,是产品设计中的关键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环,是体现产品设计创新性的关键,尤其是外形设计最能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技术设计为概念设计的要求服务,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的发挥阶段。市场需求及与之对应的产品定位可以驱动概念设计的创新,并带动技术创新,反之也有促进作用。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产品设计的新特点,笔者认为,需要在传统的设计过程增加或突出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增加数字设计内容,以适应目前产品数字化浪潮的特点;其次是增加人机设计阶段,因为随着商品的丰富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产品的智能性、舒适性显得尤其重要。由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成为必要和可能。

广义而言,产品创新设计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根据目前产品设计的时代特性,可以总结出产品创新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企业角度观察,能为产品创造高附加值;

从市场角度观察,能保持强劲的吸引力,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从消费者角度观察,能不断获得新产品,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从设计师角度观察,能不断迸发灵感进行创造;

从经济发展宏观角度观察,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看,产品创新的关键在于实现市场、科研和生产三类信息的获取和碰撞(如图1所示)。

就某一个产品设计而言,其一般设计流程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造型设计、视觉设计和结构设计。上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直接或间接与外界进行各种信息与能量交换、传递的现象。基于这种思路,我们认为,产品创新设计是在多种因素的不断“碰撞”、“整合”中诞生的(如图2所示),每一个“碰撞点”都是刺激设计不断向新目标前进的动因。产品创新在这些“碰撞点”的协调与促进下不断地“新陈代谢”,通过整合以完成其生命周期。导致设计创新的这些“碰撞点”可能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的变化、新材料的出现、流行趋势的变化、设计工具的变更,也可能是设计师自身思想、观点的变化,或者是一些看似毫无联系但实际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的事物的出现。

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不断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从设计初始状态走向设计目标状态。不管是哪一种思想,哪一种风格,哪一种因素,都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碰撞点,它们都对产品创新设计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与影响。

产品创新设计趋势

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使产品创新设计正从效用型创新向知识型创新转变。

美国的DeaneRichardson将世界近现代产品开发设计的主要趋势归纳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为摸索时代,商品便宜就是好,设计并不重要;70~80年代为经济的标准化时期,将消费者的爱好、差别统一起来,进行标准化设计;90年代后,重视消费者的个别趣味,产品设计出现差别化,商品则表现得更有情趣和多样。因此,在企业制造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产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情况,产品设计总体呈现出从效用型创新向知识型创新转变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需要加快产品创新的速度以满足和带动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达到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企业的信息收集机构不断地分析市场信息并迅速反映给决策者,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对产品的创新方向提出构想,并在设计师的协同下进行产品设计,最后技术部门进行实际产品的现实转化。整个过程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在2000年,一辆汽车从概念创意到可展示产品的时间仅为24个月,而1990年时,这个周期是其2倍,即48个月。

高新技术大量应用

在知识经济中,创新的作用更趋明显,并从效用型转向知识型。首先,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其产品设计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其次,高新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造和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在传统产品设计中也融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第三,CaD等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产品设计的质量和速度。

多功能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完成单个产品功能所需要的材料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都在下降,使多功能集成成为可能。多功能集成化的产品设计是人类需求、技术发展和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目前市场上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功能集成化趋势就十分明显。

突出以人为本

传统的工业产品以实现功能为目的,而后产品设计开始突出易用性,并实现了从人适应产品到产品适应人的观念转变。目前,人性化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传统的人性化概念一般包括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境融洽性等比较直接可见的因素,而现在人性化更加突出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消费者不但能安全舒适地使用产品,而且能从产品的使用中获得心理享受,所产生的愉悦感包括安全感、自信感、荣誉感、兴奋感和满足感等。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使技术复杂的产品以人性化的形象展现给消费者,是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设计师分工专业化

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之产品创新设计具有快速化、集成化、高科技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决定了设计师必须十分专业,才能有高质量的作品。

产品智能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品的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智能技术与传统产品相结合形成的智能产品,其功能上比传统产品更具优势,更容易打开市场。同时,产品的智能化使产品和人的距离大大拉近,符合产品个性化的趋势。例如,三星最近推出的智能吸尘器VC-Rp30w,能自动扫描周围场景,避开障碍物,分辨出垃圾和日常用品,具有相当的智能性。

绿色和环保

绿色产品设计首先要符合整个社会的环保要求,其次要符合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的环保意识,并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绿色设计提出了4R原则,即减量(Reduce)、重复(Reuse)、回收(Recycle)和再生(Regenerate),着眼于全人类未来的总体生存和发展。

计算机辅助的创新产品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的这些趋势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为了能够把握机遇,健康快速地发展经济,增强产品竞争力,我们需要整套的产品创新设计支撑环境,其中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和系统的应用是这个支撑环境的关键部分。

目前,CaD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产品设计领域,以CaD概念为核心,已经发展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一系列相关的CaD技术和系统。国内的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也相继推出了一批三维的CaD软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CaD系统几何造型技术从二维起步,走过了实体化、参数化到变量化的历程,并出现了并行工程、虚拟产品设计等新的CaD技术。但如何使传统意义上的CaD系统支持产品的创新设计是企业界关心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们认为,在技术路线上,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技术需要将CaD、人工智能、图形图像和工业设计等多种学科加以融合,在整体上形成新的技术交叉、革新和突破。在系统实现方面,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需要一个新的能够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和集成化的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它所支持的产品创新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源于市场,又走向市场,彼此连成一个环(如图3所示)。

目前,就我国产品开发的现状而言,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技术的研究应着重解决以下5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如何实现产品的创新产品创新的关键是概念设计的创新,其本质是要实现市场、科技和生产三类信息的获取、碰撞和综合。

如何使产品的创新面向市场各种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软件系统应集成打通,彼此联成环,源于市场,又走向市场。

如何适应当代产品信息化的趋势要集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外形设计三种功能为一体,以适应当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

如何适应产品设计个性化的要求要研究适应中国人特点的人机工程、模拟技术,能从视觉、触觉、人体力学、舒适度等多角度分析与模拟产品的使用。

如何适应区域块状经济的创新要求既要研究网上协作技术,又要研发针对轻纺、电子、机械的特殊计算机辅助技术。

·实例·

产品创新设计系统

浙江大学在原国家计委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项目等的支持下,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开展了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将人工智能、CaD、多媒体、工业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多项技术交叉融合的基础上,突破传统CaD的局限,强调面向市场、基于网络、支持新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的产品创新设计。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外购软件上的二次开发以及系统集成等手段,成功地研制了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集成系统平台。

该系统平台围绕新产品开发,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新产品创意技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智能化技术、基于图形图像融合的计算机辅助轻纺产品创新技术、基于多功能模型的计算机辅助机电产品创新技术以及集成网上知识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技术。沿着产品创新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功能不同的通用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技术平台,并面向特定行业开发了专用设计平台。该系统能够支撑新产品的整个开发生命周期,包括市场分析、创新方案构思、外形设计、数字电路设计、面向产品类的特定设计、人机工程分析和评价、制造规划、包装设计、市场营销和反馈等。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2

本文在对tRiZ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论证其在产品创新设计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在构建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及步骤方面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将tRiZ理论工具应用于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以订书机为实例,说明了基于tRiZ理论产品创新设计的应用过程,同时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最终使订书机产品创新设计由理论走向现实。

关键词:

tRiZ,产品创新设计,订书机

tRiZ是基于逻辑和专利数据统计的创新问题解决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可以普遍适用于各种工程技术创新问题。它具有逻辑结构严密,可重复性等特点,受到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已经成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法宝”[1]。tRiZ理论传入我国以来,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河北工业大学谭润华教授利用tRiZ中的技术进化法则建立了一种产品过程的设计模型,并将其用于解决企业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2]。陕西科技大学任工昌博士分析了tRiZ理论是以深度技术知识为基础,建立了从专利中获取启发式原理和技术效应的方法[3]。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正处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期,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大力开展tRiZ理论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着眼于工业产品的创新设计,探讨tRiZ在产品创新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模式与支持作用,为更好地设计开发工业产品和tRiZ理论应用提高借鉴。

1.tiRZ理论为产品设计提供理论

依据产品设计的核心特点是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创新过程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因此,近年来在产品设计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很多应用。tRiZ理论实现产品由初始状态通过单步或多步变换,最终实现或接近理想状态,完成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产品设计中的许多难题。[4]将tRiZ的理论成果应用于产品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及理论发展的需要。借助tRiZ是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时间,又易于操作的设计理论。[5]至今国内外还未形成专门针对产品设计利用的系统创新理论[6],本文将tRiZ理论应用于产品创新过程中,对其创新工具进行归纳和整理,尝试构建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和流程。

2.基于创新工具支持的产品设计流程构建

产品设计的完整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关键步骤:设计计划的提出(发现问题阶段)、调研分析阶段(寻找关键问题,完成设计定位)、设计展开阶段(思维发散、创意激发)、设计实施阶段(方案确定的评价及优化阶段)四个阶段。分别将tRiZ工具融入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恰当应用可以提高产品创新水平。

2.1设计计划提出:将tRiZ理论中初始形势分析应用其中,对产品原型问题情境进行整理,快速发现问题本质,准确定义创新性问题。

2.2调研分析阶段:应用九屏图,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等分析问题工具,对创新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充分发掘关键问题,寻求解决方向和思路。

2.3设计展开阶段:借助矛盾分析、物场分析工具,将产品设计将关键问题转化成矛盾问题或缺陷;应用发明原理,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创意。

2.4设计实施阶段:以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准确确定探索方向,预测产品发展潜质,以最终理想解的实现程度完成方案评价,实现技术突破,完成产品优化。

3.订书机产品创新设计实例分析

3.1基于初始形式分析的设计计划提出:订书机作为常用办公品在生活中使用范围很广,目前的订书机在装订时需要反复摆放订书机位置,装订深度难以控制,也很难将订书钉装订整齐,经常出现装订歪斜,装订深度不齐等现象,影响装订文本的整齐和统一,对于较为正式的文件更是影响其权威性。初始形式分析有助于发现易被忽略的问题,为创新设计提供更多机会。

3.2应用因果链条进行调研分析整理:利用tRiZ工具因果分析,可以全面分析文件装订不整齐现象出现的原因,梳理思路,并找到两次操作是导致装订不整齐的关键,进而明确产品设计方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创新效率。

3.3借助解决问题工具实现方案展开技术矛盾表述:a如果为了保持装订效果整齐的要求,就需要增加组件,提高订书机的一次性出针数。b如果系统组件不增加,装订效果不佳。确定工程参数为:改善的参数为:no.35可靠性no.34可操作性恶化的参数为:no.45装置的复杂性no.46控制的复杂性通过查询2003版矛盾矩阵,得知可能的解集是m35-45=[5,35,13,33,15,29,03,17]和m34-46=[1,25,37,2,3,10]。经过评估和应用假设实验,确定符合本问题的创新原理有:1分割原理、5组合原理、15动态化原理。分离原理的应用:将订书机的某些系统组件进行分离,实现在不同距离下同时装订的功能要求;组合原理的应用:1)增加一个订书机系统,并让增加的系统能够始终保证与与原系统在一条直线上运动。2)将订书机分离为可拆卸和组装的系统,增加适应性的同时,保证了其系统的简洁性;动态化原理的应用:1)将订书机的某些组件(如托板和手柄)设计成两层,并同时支持两层组件左右移动;2)连接支架设计为伸缩结构,可调整装订距离,保证整齐性。技术矛盾配合发明原理完成思维发散,提出可行方案。

3.4最终理想解及技术进化法则完成最终方案评价以最终理想解中消除矛盾程度、是否产生新的危害、成本、复杂性、可行性等属性为评价标准,帮助筛选出最终方案:将两个订书机以可伸缩支架连接,可拆卸组合,调整距离,订书机按压把手可旋转,并通过键槽卡位,一次按压完成双钉装订,整齐定位。拆分后不影响订书机单独使用,规格适中便于存放。用动态性进化法则验证铰链连接、可伸缩结构的可行性,完备性法则帮助完善产品结构细节。

4.结论:

tRiZ理论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有效开发工具。本文将tRiZ工具应用于产品创新设计流程中,形成tRiZ理论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应用模式。产品设计前期建立系统问题分析情境,产品设计中期快速发现关键问题本质和矛盾,明确问题探索方向,突破思维惯性,形成创新概念解,产品设计后期以全面视角对方案进行评价,提供系统评价标准,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统一,并对技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订书机产品创新设计实践表明,该创新设计流程可以有效引导创新思路的形成,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程度。

参考文献:

[1]周美玉,黄妮,王倩,张俊伟.tRiZ理论在产品感性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包装工程》[J].2011,(4):62-65

[2]谭润华,苑彩云,张瑞红等.基于技术进化的产品设计过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38(12):60-65.

[3]任工昌,张优云,刘永红.面向产品创新的深度技术知识的获取与研究[J].机械设计,2003,20(10):14-16.

[4]刘亮,陈涛.在产品设计中tRiZ理论的应用[J].《湖南农机》,2012,39(7):23-25

[5]李敏,张明勤,张瑞军,苏谦.《起重运输机械》,2010,(03):20-23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设计驱动创新;产品语义;设计对话;设计创新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4008007一、引言

设计已经被许多欧美国家的企业看做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有关设计的学术定义还缺乏统一,现有的设计定义从功能、形式和功能与形式三方面展开。Krippendorff重视产品形式,把设计解释为“赋予事物意义”\[1\](p9),并提出产品语义的概念\[2\](p9)。美国工业设计学会正式定义产品语义是“人造形态在他们使用的认知和社会语境中的符号特性,这不仅指物理性、心理,而且也包含社会和文化语境”。可见,产品语义是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组符号使产品具有与消费者对话的语言,每件产品都具有独特的语言和意义。意大利学者Verganti继承了Krippendorff的思想,深入调研意大利以及美国一些成功的设计密集型企业,从产品语义角度把设计因素引入到创新领域,提出设计驱动创新(DDi,Designdriveninnovation)的概念,并定义为“产品传达的信息与设计语言的新颖性超过功能与技术的新颖性的创新”\[3\](p36)。设计驱动创新从创新动力源的角度补充了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创新战略\[4\](p148),与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创新不同的是,设计驱动创新是关于产品与服务意义的创新,更加重视产品语言和意义的突破性创新,强调产品语言的知识管理。

美国苹果公司是设计驱动创新的成功典范,它的设计创新战略引起学术界和管理实践者的关注。最近几年,我国也开始重视工业设计,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相继颁布了有关促进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件,一些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也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新产品开发开始转向设计,通过设计完成产品的创新升级。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方太”)作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后发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重视并且运用设计手段加强产品创新,并取得成功。设计战略的成功让方太在短短15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设计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成为我国厨电行业的领先者。为了揭开设计创新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神秘面纱”,本文选取方太进行案例研究,重点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产品语义创新增加了哪些企业价值?构建设计创新网络又会创造哪些企业价值?本文是设计驱动创新的中国化应用,研究结果不仅解释设计驱动创新在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中的价值创造机制,而且能够引导企业完善和应用设计创新战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陈国栋,等:设计驱动创新的企业价值研究——基于宁波方太的案例分析二、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设计驱动创新

设计驱动创新的核心内涵是产品语义的突破性创新\[5\](p128),产品通过符号(颜色、材质和线条等)表达语言,产品语言知识作为中介反映的是社会文化和流行趋势。因此企业的设计驱动创新意味着开发产品的新符号,表达新语言,从而把产品的价值传达给消费者。

设计驱动创新注重产品的符号意义(象征性或者情感性价值),以及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其创新的动力不是技术能力,也不是用户需求,而是产品意义的新颖性,这需要一种能够理解、预感和影响新产品意义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把企业置于一种开放式创新环境中\[6\](p1),不断加强与企业外部的知识诠释者(包括用户、企业、产品分析师、交流媒体、文化中心、学校、艺术家等)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交流的机制就是“设计对话”\[7\](p444)。Dellera进一步补充了创新合作交流机制,提出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流环境:设计驱动的实验室\[8\](p4)(成员有技术专家、社会学家、市场专家、丰富的媒体、交流频率、时机、自和与外部的关系),设计对话与设计驱动实验室之间的“桥梁人物”是设计师。设计对话、设计驱动实验室和设计师就组成了企业的设计创新网络。

(二)企业价值理论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实质就是不断地追求利润,创造价值,这既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又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从企业角度来讲,价值就是“利润、效用、效益、财富和收入等”\[9\](p52)。Copeland将影响企业价值的变量分为三个层次:投资回报率、从具体经营单位识别价值影响因素和基层的操作性价值影响因素\[10\]。投资回报率从利润角度讨论企业价值的影响,几乎适合所有的经营企业。Sullivan从人力资产和智力资产两方面分析企业价值创造,人力资产是公司员工、供应商等所具有的经验、技巧和创造性等\[11\]。Brooking认为企业价值是由有形资产与智力资产组成的,其中智力资产细分为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以人为中心的资产和基础设施资产\[12\]。市场资产是与市场相关的、潜在的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品牌、形象、营销渠道、特许经营合同与协议等;知识产权资产是保护企业资产的法律机制,包括企业专有知识、商业机密和专利等;基础设施资产是保证企业发挥功效的技术、方法和过程,包括企业文化、管理过程和方法、沟通渠道等;以人为中心的资产与Sullivan提出的人力资产类似,本研究采用人力资产来表述。

(三)研究假设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4

摘要:指出创新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创新设计方法学的发展历程,并针对机械产品创新设计,总结了其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设计研究中有待于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创新设计;设计方法;产品设计

创新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类的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

1创新的内涵

20世纪初,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只有5%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而现在发达国家中的40%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

美籍奥裔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首次提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也就是说,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并为商业化生产服务的过程就是创新,它意味着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

而发明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品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设计的创新,设计创新是实现产品创新的根本基础。因此,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创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2创新方法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人类对创新本质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达不到科学的层次。但是众多创新学者,经数十年的研究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大多是以原则、诀窍、思路形式指导人们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改善思维的灵活性的过程。

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00多种创新技法,10多种创造原理。这些创新技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制约创新的相关因素的限制。

所谓创新技法就是在创造心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技巧。这些创新技法不存在科学的逻辑关系,大多数目前在理论上处于“初生期”,还远远未达到纯粹的科学水平。

从思维的角度,创新是人类驾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过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掌握已有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设计方法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前沿学科,创新设计方法已成为一门独立且有待于开发的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

创新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最初的创新研究侧重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总结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形成各种创新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类比法、侧向思考、仿生法等。

后来,创新方法的研究开始注重以知识(专利)为基础,通过对专利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创造活动所遵循的创新原理,该阶段的典型创新方法是tRiZ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方法的研究也出现新的趋势,在现阶段,各种成熟的创新设计方法开始集成化研究与应用,并与计算机(包括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辅助创新(Cai:Computeraidedinnovation)技术,如:QFD、可靠性设计、网络协同创新技术、有限元分析等各种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开始融入到创新设计过程中。

3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己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含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的分析和设计,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种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创新设计包括全新设计和适应型创新设计两类。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设计和概念设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概念设计的核心是进行设计创新,而创新设计并不尽限于概念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有创新设计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创新。

国内外学者针对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分别从设计的本质、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的方法等不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现状见表1。

4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通过上述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设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仍没有解决,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1)创新设计本质过程的研究这实际上也是对设计的创新本质的认识。尽管人们从思维方法、设计手段等多方面对创新问题进行探索,现在对创新的实质过程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深层次的认识,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创新实践。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创新设计中知识的表达与应用首先,产品创新过程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如何将设计知识组织管理,满足设计主体对知识的需求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其次,为创新设计过程建立科学的产品模型,结合现代CaD技术,支持创新方案的快速表达,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有重要意义。

(3)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开发存在严重脱节人们对于设计理论及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特别是产品的结构设计工具存在严重的脱节。一方面某些机械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考虑计算机实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工具开发时,又没有适合计算机进行的结构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理论。需要深入研究机械产品设计中功——构映射的本质规律。

(4)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的重点在于概念设计的集成化实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现有的设计理论或设计工具多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某阶段的创新实现问题,如:techoptimizer可以辅助实现产品原理方案的创新,但需要其他CaD系统完成结构的设计工作;一些大型的CaD/Cae/Cam商品化软件,如:UG、pro/e等均开发出了支持概念设计的工业设计模块或草图设计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基本上仍是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工具,几乎不支持原理方案的创新。缺乏统一的创新设计理论指导创新设计过程,是造成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度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孙林夫.现代产品设计技术及其发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32(1):37~40.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沈惠平.机械创新设计及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16(5):791~795.

[4]张武城.创造创新方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刘莹,艾红.创新设计思维与技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高常青,黄克正,王国峰.由tRiZ理论的通用解求问题的特殊解[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84~88.

[7]邹慧君,张青,郭为忠.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20(3):10~14.

[8]约翰逊pC(陆国贤等译).机械设计综合一创造性设计与最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9]檀润华.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0]i.Rivin.Useofthe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tRiZ)inDesignCurriculum[J].tRiZJournal,triz-,February,1998.

[11]G.S.altshuller.andsuddenlytheinventorappeared[m].technicalinnovationCenter,inC,worcester,1996.

[12]牛占文,徐燕申,林岳.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技术—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机械工程学报,2000,36(l):11~14.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5

学生姓名

浓浓

学 号

  12345678

二级学院

学院

专 业

  级  班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限

(根据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填写)

  2019年9月2日起至2020年5月10日止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学院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背景和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耳熟能详的地标性传统文化景点,成功转型为一代超级文化类大ip,成为国内外博物馆争相学习的典范。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到2019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年营收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故宫“年轻化”,文创的创造性开发和新媒体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宫的成功并未带动国内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腾飞,文创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希望从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借鉴之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本文着重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营销与传播的成功方法,从研发,新媒体平台与营销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模式。文内除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外,还分部分展示了故宫品牌的营造,包括故宫系列app,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博物馆内文物知识的传播,而且丰满了故宫亲和的形象;“故宫六子”的拟人化推广,不仅与古代文化相对应,而且极受观众喜爱。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预期进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活动策划、视频资料,然后到故宫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对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方案:整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开发情况,包括开发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包括故宫系列app和故宫线上商铺;第三部分则是分析故宫文创品牌的跨界合作。

预期进度:

1、2019年7月1日-5日: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议,安排指导老师;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选择研究范围,酝酿选题;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题,修改和提交开题报告书;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毕业论文写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毕业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组答辩;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组答辩;

9、2020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工作建档、总结、评优等工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春晖,范文静.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中国报业,2019(08):10-11.

[3]赵迎芳.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169-176.

[4]宋云飞,张云笛.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6):124-126+137.

[5]王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J].设计,2019,32(11):142-145.

[6]陈子焓,王晨奇,刘珈莉,刘倩.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体重塑旧传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02):89-96.

[8]史灵歌,孙子惠.社交媒体时代故宫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25.

[9]何依宁.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9,5(04):54-56.

[10]刘东昂.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07-108.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研究意义、创新点、前期准备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6

abstract:inrecentyears,appleinc.createdmiraclesoneafteranotherintheglobalmarket,whichisentirelycreditedtoitsstrategyofindustrialdesigninnovation.throughexpoundingapple'sdesignthinkingandanalyzingitsinnovativeproceduresinproductdesign,thispaperattemptstoexemplifytheimportanceofproductdesignforacompany'sproductinnovationfromtheperspectivesofbrandimage,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radicalinnovation.

关键词:工业设计;品牌形象;技术创新;突破式创新

Keywords:industrialdesign;brandimage;technologicalinnovation;radical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001-03

0引言

设计是个广义的概念,工业设计作为设计的分支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除了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外,最近几年,工业设计的经济价值正在被逐步挖掘出来,这得益于设计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也得益于工业设计对新产品开发的特殊贡献。美国苹果公司的成功说明设计从传统的商业辅助角色已经转化为产品创新的主导因素(perks,2005),新产品研发(nDp,newproductDevelopment)领域的工业设计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研究的重点,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产品创新管理杂志》(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和《设计研究》(DesignStudies)(均被SCi和SSCi收录)非常重视该主题的研究,著名杂志《商业周刊》开辟在线“设计创新”讨论板块,也有著名创新管理专家出版相关的设计创新研究专著,例如《设计驱动创新》(Verganti,2009)、《通过设计改变》(Brown,2009)和《商业的设计》(martin,2009)等。虽然工业设计商业价值的研究已经成为热门,但遗憾的是我国仅有少数学者涉足工业设计与创新的领域。

工业设计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往往被忽略,在企业创新行为中仍然被边缘化,有的企业更是“设计无知”,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大型企业也是如此,设计在创新中的角色被严重低估。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企业也涌现出依靠工业设计取得成功的典范,例如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海尔集团和美的集团,但相比于苹果、三星和索尼等跨国企业,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苹果公司通过工业设计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他们设计出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美国《福布斯》双周刊也赞叹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嫁接”。消费者不仅喜欢苹果的技术,更喜欢一系列用户经历的集成,苹果公司“通过设计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技术不是产品创新成功的唯一因素,工业设计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战略为主线,以苹果公司的几款明星产品为例,从设计反哺品牌形象,设计与技术创新和设计实现突破性创新三方面解释了工业设计的创新价值,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工业设计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升级提供新思路,而且能帮助设计咨询公司改善生存条件,扩大设计需求,促进工业设计产业乃至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创新

在学术界,工业设计没有统一的概念。归纳现有的研究,不同学者从功能、形式、功能与形式三个角度定义工业设计,而西方国家的学术研究中很少出现“工业设计”的字眼,与之相关的是“产品设计”,Ulrich(2011)解释了两者的区别:①产品设计是工业产品的艺术化表达;②工业设计经常出现在学术和专业方面,而产品设计经常见于新产品开发领域;③产品创新研究的早期较多使用工业设计,而现在较多使用产品设计。因此,本文也把工业设计的概念限定在新产品开发领域,并简单定义它是为产品功能和形式的改进而采取的措施。

由于设计在创新中的边缘化,大多数人认为设计只是虚伪的外表“美工”,而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始终把设计作为产品的“基础灵魂”,并追求包豪斯式的简单朴素,并预言索尼的金属黑色或灰色设计风格必将消失,因此能够把产品做得光亮又纯净、展现高科技感的“极致简约”成为苹果的设计思想。秉承这种原则,苹果公司开发出一系列产品:最早的mac开创了绘图式用户接口,后来的产品有成功也有失败,直至imac(1998年)的诞生,该产品最大的意义是改变了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因素,因为imac是世界上第一款由设计师(而不是技术工程师)开发的个人电脑,设计师在个人电脑的设计到加工制造甚至营造销售环境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苹果公司的这种技术创新理念一直延续到后来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产品,ipod数字媒体播放器(2001),itunes音乐服务平台(2003)和最具有流行时尚的iphone(2007)与ipad(2010)。这一系列产品的成功得益于苹果公司正确的设计创新战略,苹果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morrison[1]给出了答案,他总结出苹果公司设计创新的五步骤:第一步是肃清思想,明确什么能创造与众不同的产品,苹果公司的经验是工业设计,是挑战一切既成先例的思辨;第二步是创建基础,创造创新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第三步是培育精英,准许最有价值、有潜力的设计师做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第四步是不草率、勿虚度,减少短期的、循环的和竞争的压力;第五步,克隆属于你自己的乔布斯,把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制度化。

苹果公司独创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业设计实践模式,这引起其他企业的效仿,同时也吸引了学者们的目光,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苹果公司的创新战略,例如苹果公司的营销创新,苹果公司的设计思想,苹果公司的技术创新,苹果公司的设计创新等。其中,最具里程碑的、贡献最大的是意大利学者Verganti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设计驱动创新”理论,他用两篇文章“通过设计创新”[2]和“设计突破产品”[3]来详细解释了该理论,并提出“技术顿悟”来解释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综合苹果公司的设计创新实践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工业设计的研究,本文提炼出以下观点:工业设计反哺品牌建设,工业设计驱动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工业设计实现突破式创新的目标。

2工业设计反哺品牌建设

以设计为核心战略要素的苹果于2011年5月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可见,工业设计创新不仅能够增强产品竞争能力,也能反哺企业的品牌建设。与产品质量增强品牌忠诚度,产品技术提升品牌知名度不同,工业设计维持了企业高标准的品牌价值,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出,更具溢价效应。工业设计灌输产品的属性与品质,这依靠技术改进是完全达不到的。Kreuzbauer[4]指出工业设计与品牌的三种关系:一是在审美上有吸引力的工业设计会让用户对品牌进行积极、正确的评价;二是工业设计方便品牌分类,同时在用户对品牌的信仰方面也起到重要影响;三是具身认知影响设计与品牌的关系,工业设计的改变能够影响用户对产品使用和品牌价值认知的改变。

由此可知,工业设计是企业培育品牌形象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同时也创造了品牌价值。苹果公司不仅通过广告、网站和企业文化来构筑品牌价值,也通过产品与用户交流增强品牌形象。苹果公司坚信他们的产品不仅是电子产品更是时尚品,几款明星产品也确实证实了苹果品牌的核心价值。以macBook为例,它以铝合金和玻璃等坚固、美观的材料配备高科技、强劲的处理器,以及先进的图形功能和高速内存,另外,它的银白泽和商标符号,让macBook从外观到内涵都彰显苹果品牌的魅力。苹果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与工业设计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意义紧密相连的,imac不仅增强了产品品牌,其独特的外型设计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ipod,iphone和ipad的成功彻底打造了公司的品牌文化:设计、科技、创造力和高端的时尚文化。

苹果公司的品牌魅力吸引了大量时髦的、高端的、甚至是“非主流”的用户,使得苹果产品刚上市就取得了上千万、上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它通过设计改变品牌形象,不仅使产品具有差异化,而且也驱动了销售,公司通过坚强的品牌收获溢价,创造需求,引领消费。借助苹果的品牌认知,仅2010年,ipad的网络销售量达到50亿美元,柜台销售750万美元,iphone的销售达到25亿美元。数据再次证明,由工业设计推动的品牌形象让企业在地区和全球的竞争对手中处于优势地位。

3工业设计驱动的技术创新

工业设计不同于R&D,它是R&D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技术创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设计的这种地位在设计密集型甚至是高技术型制造业企业中的技术创新中正在发生改变:最初,工业设计是独立于其他创新行为(技术、市场、工程)而存在的,产品开发过分强调工程技术和产品功能改造,设计的任务被机械工程师完成,设计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不明确;后来,企业各种创新要素开始融合,工业设计成为技术创新的辅助因素,设计师开始参与新产品研发,成为产品加工制造的支持角色;现在,工业设计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者、市场分析的解释者和企业其他创新要素的交流者,设计与技术、市场和其他要素开始集成,这种集成是把设计看成是技术与消费者需求的综合。

3.1工业设计引领消费创新的资源决定论认为市场是动态的、不稳定的,市场导向很难给创新提供可靠的基础,而企业拥有的智力、技术资源可以让企业在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重塑市场。2010年,iphone4的震惊了全球消费者,一个公司塑造了一个新的市场。iphone4是iphone的第四代,同时也是设计师重新分析市场后开发的新产品,当竞争者都在赶超iphone时,苹果公司又一次对手机的功能重新定义,采用尖端工程玻璃,分辨率最高的Retina显示屏,极度纤薄、精致的不锈钢饰框,宽大的multi-touch显示屏和创新软件。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公司并没有率先采用新技术,而是使用现有的技术和材料进一步强化产品的语义和形式,揭示未来市场的潜能。正如有的学者分析的,iphone4的研发完全摒弃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路,同时,乔布斯也执着地认为“消费者需要这样的产品”,苹果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iphone4的研发过程解答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被其他企业忽略的问题:产品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苹果公司的这种创新战略被Verganti称之为“设计驱动创新”,在苹果的创新哲学中始终贯彻“不要跟着消费者而要领导消费者”的理念,这不同于大多数公司所奉承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更加关注依靠市场信息与消费者反馈信息来研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苹果公司认为消费者大多情况下都不会对产品进行展望,同时他们也很难勾画出所需要的产品的外型和功能,因此产品研发工程师有责任开发一款超前的、能够解释社会流行趋势的产品,当消费者看到这样的产品时,顿时觉得“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3.2工业设计让工程艺术化主流的技术创新专家认为,企业要想研发出赢得市场的产品,必须要借助于高技术设备,这些设备、工艺的引进确实能加工制造出理想的产品,但是也会让产品研发模式陷入纯功能和纯样式中,消费者对这样的产品感觉平淡无奇。随着消费者追求高品味、高档次产品的消费水平的提升,产品需要融合更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这种形式下,高技术设备已经退居辅助地位,这或许正是有的企业堆积了大量的高技术设备仍然不能挽回市场份额的原因。苹果公司的研发团队认为苹果产品更是“艺术品”,他们敏锐地改变了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把设计要素放在技术创新的首位,为高技术提供时尚的设计,由此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创新模式:设计驱动的技术创新。该创新模式的核心是先设计后技术,即企业首先确定理想的设计方案,再考虑采用何种材料、形式和工艺才能把理想的设计方案加工制造成引领市场的新产品。这是主导设计模式下的一种技术创新趋势,这种创新模式大多发生在设计密集型企业中,例如消费电子品、休闲用品、服装衣帽和家具等企业。我们以苹果公司的macBookair笔记本进一步说明工业设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macBookair可谓是工程艺术化的创举,为了使个人笔记本电脑达到精致轻薄,坚实耐用以及防震防颠簸的效果,苹果公司的设计师毅然采用整片铝合金材料,经过精密加工形成一体成型的机身,同时为了达到高速的娱乐效果和眩目的视觉体验,选择LeD背光显示器,除此之外,玻璃材质的multi-touch触控板做到了触感和功能的完美融合,macBookair从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体现了工程制造的艺术气息,让消费者感觉它已经不再是一件冰冷冷的机器,而是具有时尚特色的艺术品。

4工业设计实现突破式创新

苏塞克斯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所根据创新的重要性把技术创新分为: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技术系统的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更四类。渐进式创新是对现有技术或者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较小的改进,例如补充现有产品的功能;突破式创新是对技术和概念进行激进的改进,甚至是颠覆性地改变,一般指一种新产品的出现导致了另一种产品的消亡。我们已经看到苹果公司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彻底改变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同时代的摩托罗拉、Hp却在渐进式变革中享受着现有的市场份额,从三家企业的比较来看,如果仅仅满足现有的创新模式而不去彻底改变既有的商业模式,将会有与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和Hp(pC市场份额逐年减少)一样的命运。事实发生在pC市场,苹果公司通过彻底改变pC市场的“游戏规则”,让Hp、Dell和其他pC企业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macBook和ipad。

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更加体现了工业设计的作用,工业设计实现的突破式创新更多表现在产品意义上,即产品表现的象征性意义和情感价值取得了突破式的改变。产品意义是通过产品的符号(颜色、线条、形状等元素)表现出来的文化、象征和情感价值,是与产品功能相对立的概念。当其他企业都在尽量生产“足够好”的产品时,苹果公司却在规划生产“真正伟大”的产品。从色彩鲜艳带有光泽的imac到能够与人交流的itunes,到无处不在的ipod,到销售业绩斐然的ipad,最后到最具集成特性的iphone,苹果公司都会一贯地重新定义每一个市场。首先,苹果公司的产品对电子消费品的文化进行颠覆,传统的手机是通讯的工具,然而集游戏、网络、音乐、影像、通讯于一体的iphone智能手机彻底颠覆了传统手机的概念,iphone赋予手机一种全新的文化内涵。其次,苹果产品始终是一种艺术的象征,imac的问世,给消费者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大胆的产品符号和半透明的材质,从美学角度实现了突破。通过设计,imac彻底改变了pC市场,因为它鲜明的颜色和优美的曲线不但让它成为办公室的新景色而且也使它成为家庭装饰的重要元素。ipod几乎成了成功工业设计的典范,它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有格调的样式,更是由于它通过产品符号表达了一种突破式的产品语言以及ipod带给消费者的一种全新的产品使用意义,毕竟ipod使用者通过新颖的访问界面访问itunes网站的歌曲,彻底改变了传统mp3的含义,使ipod占据mp3播放器市场70%的市场份额。最后,苹果产品最具情感价值,正如著名工业设计师阿米特所描述的“苹果公司是依靠贩卖情感而成为亿万富翁的”,乔布斯和他的团队一直把苹果产品打造成时尚和前卫的代表,imac是苹果确定以设计为主导的创新战略后的第一款产品,也是“酷文化先锋”的典型,从此苹果打造的iphone、ipad和macBookair都成为的“酷”品牌的代表。

5启示

苹果公司实现了设计、科技、品牌与文化的良性循环,当看到苹果这些华丽的销售业绩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赞叹它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其他高技术(iBm、索尼等)企业不同的是自90年代末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以来,就确定了以设计带动创新的全新战略理念。苹果公司的设计创新之路给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同时作为学术研究,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新思考:

5.1工业设计反哺品牌建设,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助推器,外观时尚、使用方便的产品能够保持用户的忠诚度,增加用户对品牌的认知。这对我国力求品牌建设的后发企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毕竟苹果公司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当企业产品开发遇到技术瓶颈时,专注于工业设计的研发与投入,不仅能巩固和提升品牌形象,更能保证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5.2技术创新中设计要素地位的再审视,Verganti曾经指出“未来有关设计与技术的耦合性研究将成为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并且提出“技术顿悟”来描述两者的关系。传统的技术创新理论中,工业设计仅仅是新产品开发的一个环节,但是苹果公司却把这个环节作为产品开发的主导要素,并把工业设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这是一种正确的商业模式的创新。由于我国设计理念匮乏,人才缺失,采用工业设计战略进行创新存在一定风险,这或许是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是大型企业都不愿意去尝试的事情,但是苹果公司通过整合设计资源,全球雇佣以设计师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并且进行长期培养和培训,同时通过缩减产品线(由40多种产品缩减至4种明星产品)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5.3产品语义的商业价值也引起专家的关注,传统工业设计注重产品功能,忽略了产品语义开发,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产品功能只能完成产品的渐进式创新,真正开发一种与众不同的、突破式的产品还需要产品语义的设计。未来工业设计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关注产品语义的研究,企业设计师再考虑产品的设计方案时会更多融入产品的象征性与情感性,更加体现产品的文化性。

参考文献:

[1]morrison,C.HowtoinnovateLikeapplep[eB/oL].http://.2009.

[2]Verganti,R.innovatingthroughdesign[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6,84(12):114-122.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区域文化本土设计知识设计创新

在全球激烈竞争背景下,本土化设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手工技艺对于设计的启发性意义,而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本土的、传统的和民族的文化构成系统与当代设计体系相融合。设计常常被认为仅仅是与产品表面的样式或风格相关,是对产品进行装饰美化而已,忽视了设计对于产品意义形成的重要性。在全球倡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忽视文化对于创造产品意义的民族性、区域性和独特性而照搬国外模式易导致文化型产品设计的畸变,不利于设计创新发展的持续性,设计创新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设计思维驱动区域文化资源实现创新性发展和设计应用,即充分发掘、尊重、理解和应用与特定的区域性自然人文环境相适应的、服务于人们生活的本土知识,以此为依据而进行产品设计创新。

一、区域文化构成

在每一个区域文化中,都沉淀有独特的文化象征符号及其所形成的体系,这深刻的体现在巫术、天文历法、风俗制度、和民间艺术等中。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行为,它们以其所特有的脉络相互关联,形成某种文化生态。文化生态的意义主要是以生态学的思想或视角来思考文化构成,设计学视野下的区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相互联系的人造物及其相关的组织行为和思想观念构成的整体,其包括文化的纵向历史演变和横向的多元共存,它尊重文化区域性差异的独特性,强调区域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特定文化模式形成的脉络。

区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系,其划分的依据包括民族归属、行政区划、人文地理和意识主流,无论何种文化类别,在构成层次上皆反映为文化生态的空间结构,自内至外分别表现为器物层、制度层、行为层和意识层,共同构成了文化的三个基本层级。[1]器物层侧重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物品和工具,通常是物质性的和可以被直接感知的,除了器物本身的表现形式,如功能结构、材质肌理和色彩纹饰,还包括与其相关的制作技艺或生产方式等;制度层和行为层通常合为一体,主要是指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规范化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如道德风范和习俗礼仪等,它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意识层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层次经由不同的构成维度对应不同的设计应用指向,如设计价值(如文化认同)、设计伦理(如生态设计)、设计思想(如师承自然)、设计策略和设计战略等。设计需要实现从技术层面到文化层面的转化,[2]文化视野中的设计创新主张的是一种适当技术论,基于社会性需求将技术与社会文化结合起来考虑,探索科技社会化的合适途径,以实现设计的生态性和持续性。

二、以文化为导向的设计创新

文化既包括物质性的传统民居和历史遗迹等,又包括非物质性的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等,当下的文化的意义还在于它是认知人们生活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不仅仅是在探索完善或改造世界,其本身也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3]设计历经从创意概念到设计实现的全过程,它是区别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解和把握事物或现象的另外一种方式。以文化为导向的设计成为了设计研究的第三个取向,其清晰的指明了设计的人文精神和民生价值维度。[4]文化是设计创新之源,同时又是设计的归宿。总体上,以文化为导向的设计创新研究包括以下二个相互关联的取向:

(1)文化作为孕育设计创新的灵感来源

文化作为设计的思想源泉强调的是文化传统对于现代设计观念、思维和方法的启发性意义。作为技术创新的有益补充,设计创新侧重的是基于功能的审美、语意和情感意义的表征和生成,在实现文化构成元素与产品设计特征的有效关联方面主要是依赖于设计师个体性的设计经验、知识和素养,其中一个通常的方法就是以某一特定的传统建筑、绘画、器物、服饰或纹样为基本文化符号,从造型、装饰和技艺的角度探索文化传统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如陶瓷、家具和灯具设计。中国文化传统是多维的、富含哲思的和自我和谐的有机体系,传统的文化心理定势塑造了一个特定的设计符码系统,[5]从而形成了一个由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华夏中心观、天人合一观和等级层次观等诸多观念交相辉映形成的设计思想谱系,它们是现代设计创新活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2)文化作为设计评价的一个重要尺度

设计的文化内涵的生成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环境的制约,这决定了当代设计的文化认知趋向,设计侧重的是对于人们生存或生活方式的支持、完善或引导。因此,可以构筑一个宏观的包括政治经济因素、文学艺术因素、科学技术因素、伦理道德因素、审美价值因素和观念意识因素等的基于文化的设计评价体系。文化作为设计评价尺度,不仅包括以设计对象为中心所关联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使用者的尺度,而且也包括社会环境尺度,文化尺度不是狭隘的溯古,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或传统手工艺)思想,而应该尊重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理性和物质精神演变脉络。[6]文化作为设计的评价尺度,提供的是一个导向:一个宏观和微观相互融合形成的指向性——经由设计民主性、公共性和生态性等构成的设计评价体系,这是对于设计的本体关注和设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整合区域文化至设计创新过程

现代设计创新的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工程+营销+设计”的低层级运作方式,而应探索新的设计创新方法和流程。国际著名设计管理专家罗伯托·维甘提(RobertoVerganti)认为设计创新的关键是意义的形成与诠释,隐含于技术中的意义,技术功能和意义是使用者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意义就是人们使用此产品时的深层心理与文化缘由,其主要产生于使用者和产品的互动过程,很难预先予以准确的定义。相对比较成熟的消费市场而言,设计策略应该兼顾技术和意义,才能提升设计力,文化是赋予和理解事物(产品)意义的一个重要背景。

将区域文化资源整合至设计创新过程中,其基本思路是:基于社会文化中的审美特征、社会思潮和道德伦理等所关联的设计文化观念和思维认知方式,探索以设计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途径。通常与设计相关的创新包括三个基本类型:技术驱动的创新、市场驱动的创新和设计驱动的创新,设计驱动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产品意义,即通过设计赋予产品以审美价值、语意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驱动创新区别于传统的技术型创新和市场型创新,它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对相关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运用,从而创造出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具备功能价值、审美价值、语意价值和情感价值的产品或服务。[7]基于区域文化构成、本土设计知识体系和设计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建构了一个宏观设计创新模式(图1)。

四、设计案例:“山·海·关”文化构成及其设计应用

秦皇岛市具有丰富的城滨海岸线,其以独特的人文自然条件成为城市最具特色的边缘景观,城市倨海而构,倚山而建,山、海与城融为一体,理性与诗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海·关”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分布整体不显著,城市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港口贸易,受京津唐商业经济影响,具有一定的都市特征。城市包容了长城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名人文化(红色夏都)等,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朴素的、自然的和休闲的核心文化特质,秦皇岛市的文化脉络呈现多维度,本文将这种区域性文化概括为海文化(包括港口文化)、山文化(主要因燕山山脉而形成的文化)和关文化(指以长城为主而形成的文化)三位一体,其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

根据秦皇岛市区域文化“山·海·关”构成,我们课题组对旅游产品、工艺品和游乐园娱乐设施产品等方面的设计创新进行了探索,依据文化型产品的设计创新模式,概括出了一个文化型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方法,其主要包括五个基本阶段:区域文化构成分析、文化要素的提取与演绎、设计形象关联与转换和产品形态创造。本文主要以家具产品为设计应用实践了这一过程,设计以“山·海·关”文化构成中的“关”文化为创意基点,选择了古长城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垛”作为产品设计创新的灵感启发,概括抽象出“垛”的文化符号意象,经由隐喻的方法实现其形象的转换和关联,将其应用至家具Double椅(冯洋洋等设计)的设计中(图2)。该设计实践探索了将区域文化要素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成果表明了该方法是实现基于文化的本土化设计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五、结束语

传统的产品设计创新往往强调通过分析产品市场接受程度和产品技术功能方面来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关注产品的物理性的和工程性的特征,而实际上,以产品为媒介的意义生成也是设计创新的核心内容,文化为其提供了背景和支持,随着人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思想不断融入设计学领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赋予了设计师新的角色,设计师通过各种方法洞察用户或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依此为根据提出各种面向问题的创造性方案。基于区域文化的设计创新不仅仅是设计本身发展的一个内在需求,它也是解决区域文化生存困境和增强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同时关注本土文化之间以及区域文化对全球文化的适应性,这是国际企业本土化策略必须面对的问题,整合区域文化的产品设计创新模式及其程序方法为上述诸多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2年度基金项目(SQ125014);秦皇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201306249)

注释

[1]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2.

[2]许喜华.论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118-124.

[3]李丛芹.从“设计”到“文化设计”的辨析:一个本体论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47-154.[4]李砚祖.设计与民生[J].美术观察,2009,09:12-13.

[5]杨裕富.设计文化的基础:设计、符号、沟通[m].台湾:亚太图书.1998,248.

[6]张夫也,李丛芹.设计批评主体及其在批评中需要理清的几种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136-141+161.

[7]陈劲,俞湘珍.基于设计的创新——理论初探[J].技术经济,2010,06:11-14+34.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创新设计;设计方法;产品设计

创新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类的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

1创新的内涵

20世纪初,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只有5%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而现在发达国家中的40%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

美籍奥裔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首次提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也就是说,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并为商业化生产服务的过程就是创新,它意味着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

而发明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品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设计的创新,设计创新是实现产品创新的根本基础。因此,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创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2创新方法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人类对创新本质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达不到科学的层次。但是众多创新学者,经数十年的研究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大多是以原则、诀窍、思路形式指导人们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改善思维的灵活性的过程。

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00多种创新技法,10多种创造原理。这些创新技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制约创新的相关因素的限制。

所谓创新技法就是在创造心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技巧。这些创新技法不存在科学的逻辑关系,大多数目前在理论上处于“初生期”,还远远未达到纯粹的科学水平。

从思维的角度,创新是人类驾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过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掌握已有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设计方法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前沿学科,创新设计方法已成为一门独立且有待于开发的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

创新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最初的创新研究侧重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总结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形成各种创新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类比法、侧向思考、仿生法等。

后来,创新方法的研究开始注重以知识(专利)为基础,通过对专利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创造活动所遵循的创新原理,该阶段的典型创新方法是tRiZ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方法的研究也出现新的趋势,在现阶段,各种成熟的创新设计方法开始集成化研究与应用,并与计算机(包括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辅助创新(Cai:Computeraidedinnovation)技术,如:QFD、可靠性设计、网络协同创新技术、有限元分析等各种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开始融入到创新设计过程中。3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己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含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的分析和设计,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种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创新设计包括全新设计和适应型创新设计两类。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设计和概念设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概念设计的核心是进行设计创新,而创新设计并不尽限于概念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有创新设计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创新。

国内外学者针对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分别从设计的本质、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的方法等不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现状见表1。

4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通过上述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设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仍没有解决,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1)创新设计本质过程的研究这实际上也是对设计的创新本质的认识。尽管人们从思维方法、设计手段等多方面对创新问题进行探索,现在对创新的实质过程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深层次的认识,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创新实践。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创新设计中知识的表达与应用首先,产品创新过程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如何将设计知识组织管理,满足设计主体对知识的需求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其次,为创新设计过程建立科学的产品模型,结合现代CaD技术,支持创新方案的快速表达,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有重要意义。

(3)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开发存在严重脱节人们对于设计理论及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特别是产品的结构设计工具存在严重的脱节。一方面某些机械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考虑计算机实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工具开发时,又没有适合计算机进行的结构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理论。需要深入研究机械产品设计中功——构映射的本质规律。

(4)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的重点在于概念设计的集成化实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现有的设计理论或设计工具多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某阶段的创新实现问题,如:techoptimizer可以辅助实现产品原理方案的创新,但需要其他CaD系统完成结构的设计工作;一些大型的CaD/Cae/Cam商品化软件,如:UG、pro/e等均开发出了支持概念设计的工业设计模块或草图设计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基本上仍是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工具,几乎不支持原理方案的创新。缺乏统一的创新设计理论指导创新设计过程,是造成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度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孙林夫.现代产品设计技术及其发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32(1):37~40.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沈惠平.机械创新设计及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16(5):791~795.

[4]张武城.创造创新方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刘莹,艾红.创新设计思维与技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高常青,黄克正,王国峰.由tRiZ理论的通用解求问题的特殊解[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84~88.

[7]邹慧君,张青,郭为忠.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20(3):10~14.

[8]约翰逊pC(陆国贤等译).机械设计综合一创造性设计与最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9]檀润华.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0]i.Rivin.Useofthe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tRiZ)inDesignCurriculum[J].tRiZJournal,triz-,February,1998.

[11]G.S.altshuller.andsuddenlytheinventorappeared[m].technicalinnovationCenter,inC,worcester,1996.

[12]牛占文,徐燕申,林岳.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技术—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机械工程学报,2000,36(l):11~14.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酒店;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酒店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关于酒店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丰硕,通过查阅和检索已有的研究资料发现,前些年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酒店服务的规章制度、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视角转向酒店发展的创新研究,通过知网文献词条搜索,酒店的研究高达330,363条,搜索关键词,酒店创新1804条。学者们对酒店创新的关注,很大方面原因得益于近些年酒店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这些研究角度转变不难发现,酒店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高质量、高标准服务的竞争,而逐渐演变为酒店服务创新之间的竞争,因此对酒店业发展创新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近些年学者提出的创新内容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设计与布局创新、酒店营销创新七个方面。

一、酒店产品创新

唐颖、徐洁(2015)提出超越基于顾客体验的创新产品,酒店产品的创新聚焦在如何为顾客提供惊喜。除了解决顾客的吃、住、行以外,度假酒店还需提供消遣、娱乐、矿泉养生、保健和健身中心等使人休闲、轻松、舒适的配套设施;李肖楠(2010)体验经济时代的酒店创新产品设计,提出了酒店提供DiY的产品服务;郭剑英(2007)提出了花卉在酒店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姜华(2008)酒店产品创新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开发过程。徐仰前(2008)从产品创新风险源、表征及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风险防范对策。并通过对酒店业产品创新支撑条件、创新流程、创新评估体系及推广体系的构建来解决酒店产品创新的不良现状。沈涵(2007)根据顾客需求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产品因素的创新性组合的产品创新战略。经济型酒店产品创新主要在于品牌的创新(卢昱霖2014、蔡安平2009);张数遥2013)阐释了中小经济型酒店产品创新模式;易小力(2012)阐述了主题酒店产品创新策略。

二、商业模式创新

易丽娟(2013)探讨了高档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并提出高档酒店可以开展体验经营业务、冠名权经营业务,实施长租和短租相结合、租赁和再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档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董博文(2015)指出了国内连锁经济型品牌酒店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构成要素创新、价值链创新、二者的混合创新;基于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果集中在易丽娟(2013)、王涛(2012)、畅婷婷(2014)、王宠(2014)、卢中友(2012)、张晶妹(2014)等学者的研究;在理论基础方面,张希(2007)从系统的视角解析饭店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饭店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因、时机与路径;黄婧萱(2008)提出基于信息技术变革的饭店典型商业模式;郭阳旭(2009)用商业模式理论引入饭店集团的战略管理分析,并根据价值连理论、企业组织行为学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分析了国内外饭店集团商业模式的内部结构与逻辑关系;杜群(2011)提出酒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生存空间并能持续盈利就得靠系统的安排和整体的力量,即商业模式的设计;黄丽莎(2009)指出以技术为驱动的网络酒店是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设计出基于网络的经济型酒店的商业模式。

三、酒店技术创新

李沐纯、魏卫、林爱芳、张海等(2012)阐述了基于低碳技术创新酒店业转型升级,并探究了升级的机制。周丹、徐红罡(2010)在文中探讨环境技术在酒店内扩散的影响因素;岳凤(2013)硕士论文从酒店智慧营销、酒店智慧管理和酒店智慧服务三个方面探讨酒店管理系统智能化在问题;唐建兵(2010)分析智慧饭店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智慧饭店建设常规设施和基本服务的内容,对智慧饭店智能系统、智能云服务和智慧管理提出解决方案;杨淑瑗(2015)针对互联网+时代酒店客房智能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酒店自助登记、离店技术方面在领先者ariane系统方案公司的互动自助入住系统在波兰第一家普罗酒店安装;LinQ360酒店创新中心落成,酒店管理者能够在一个地方解决所有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新技术升级应用,酒店技术创新是推动酒店发展的源动力。

四、酒店战略创新

刘静(2016)提出微创新战略,并构建酒店实施微创新战略的DiD理论模型;金高军、杨保建(2006)结合云南省丽江地区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酒店企业实施文化战略的必要性研究;唐玲(2013)通过创新战略成本管理连锁酒店竞争优势;刘亦杰(2015)以上海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为例提出竞争战略选择;柴泽亚(2010)以SY酒店为研究对象,提出该酒店发展战略研究。李萍、胥清(2008)主要从战略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创新、酒店企业文化创新、酒店产品、酒店管理制度与服务创新、酒店人力资源等方面对经济型酒店的创新进行探讨。

五、酒店管理创新

刘力(2014)基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创新;袁君(2013)新时期酒店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进行了论述;金渝林(2012)主要分析了在新时期酒店的管理表现,提出要在服务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两方面进行创新;孙逸(2013)从酒店的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服务,酒店组织机构的精简三个方面剖析了当今形势下酒店创新管理的内容;马永佳(2011)提出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举措;薛池宇(2014)提出新趋势下的融合创新,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李聪玲(2015)为顾客制定个性化服务,让顾客在满意的基础上感到惊喜;王丽(2015)、袁君(2013)、任涛(2016)、雷引周(2013)、范恒君(2008)、王吉荣(2016)等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酒店管理创新的途径;李挺(2016)、杨淑媛(2015)、向静松(2007)、虞丽(2015)、勾子涵(2016)、向梅(2016)等人酒店管理模式创新进行研究。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10

[论文摘要]在新经济时代里,“中国制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以及中国的制造业现状,分析我国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可以发现产品设计能力低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瓶颈。本文根据目前我国设计行业的现状,对提高我国的产品创新设计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改变是急速的;各种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传统价值观不断被新价值观所粉碎。任何公司一不留神,忽略了环境的某个重大改变,就可能追不上领先者。为此,公司应该尽快创立新的创新模式,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从容面对急速变化的市场。设计创新就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模式。

新经济时代,人们在鉴赏进而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挑剔,当企业产品价格和功能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设计创新就可能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差别。比如,色彩鲜艳的i—mac计算机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挽救了苹果公司,而且还激发了戴尔DeLL公司和康伯CompaQ公司的设计概念,个人计算机的市场因此推出了大量造型新颖、成本较低的产品,产生了另一波的“新竞争”。厂商们已深深体会到,若不超越竞争者去创新设计开发新产品,就无法吸引消费者再去购买他们的产品。

一、U型价值链理论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而产品的价值链在发展中已逐步分解,在其整个价值链上,各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呈U型分布,制造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低谷,而研发和销售服务处于U型价值链的两个高端,是最能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两个活动或途径。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作为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两个环节之一,不言而喻对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制造”的尴尬

中国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大国,但还不是工业生产的强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国,但还不是世界贸易强国。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总体上与美、日、欧等贸易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已经生产出世界上最多的产品,但在国际市场上,鲜少看见贴有中国自有品牌的商品,中国厂商对国外经销商而言往往只是一间“核心工厂”而已。而即使是我们自有品牌出口,每年因为工业设计与工艺包装的问题,损失外汇超过200亿美元。加入wto后,我国所面临的新贸易规则和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以及国际能源紧张拉动原材料价格上涨,都将使得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了不同程度的调高,从而严重影响“中国制造”的一大强项——价格优势。“中国制造”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尴尬时期。

“中国制造”的这种尴尬源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的局面,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已开始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空间有限,中外贸易的摩擦纠纷逐年增加。3.产品实现的利润低。我国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处于整个国际化生产经营链的中游环节,所创造的附加价值远低于上游的中间产品生产和下游环节的营销手段。4.绝对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贸易效益日益不住。这主要源于国内工资的上升趋势所抵消的成本优势和发达国家不断的技术创新所实现的物美价廉优势。5.国际名牌产品不多,国际声誉欠佳。由于多年来“以量取胜”的出口思路,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部分加工简单,制造粗糙,属于档次低、质量次、附加值低的产品。而仔细思量这些原因,无一不与产品的设计创新能力丝丝相扣。

三、产品设计创新与国际竞争力

价廉物美不再是中国商品的优势,而是中国企业的悲哀,这已成为不少业内人士深感忧虑的问题。我国成为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处于国际分工的中间阶段,即加工阶段,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增值效应极低。我国除去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最低的加工成本外,难以在产品利润高端,即品牌、销售和研发上获得更多利益,而这三项几乎占去整个产品利润的9o%,低利润反过来限制了我国对产品设计和研发的投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缺乏自主设计研发,产品在价值链低端徘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前,我国企业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是继续抓住廉价劳动力优势,还是转而注重设计、品牌、服务、营销等无形的软实力?国际化企业,应该是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而不仅仅是进行国际经营的企业。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必须质变。立足长远,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胜利,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就是产品设计。惟有重视创新,才能令中国企业走上自强之路,惟有重视设计,才能令“中国制造”提升产品的显性价值和国际竞争力。

工业设计方法论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当初产品设计仅指对商品的外观、图样和图案的设计。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与商业活动的发达,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待和理解产品设计,即指一种结合工程技术、人体工学、美学、市场和文化等因素所进行的产品创作,其实质产出包含有产品外观设计、操作的接Vi、平面设计、结构设计、工商业包装设计、模具开发等,配合行销则更需涉及品牌形象化设计、商品电子化设计、展示设计等等。这种新范畴的创新设计对于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可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使传统产品向多功能、高性能、低消耗、高附加值转化,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

2.可赢得先人为主的垄断优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竞争与日俱增,产品不及时更新换代就很快会被淘汰。而超越竞争对手设计出适销市场的新产品,可以抢先占有市场,取得先发优势。索尼公司是第一家以晶体管生产收音机的厂商,波音开创了飞机系列的观念,而他们至今都仍是各自行业内实至名归的全球盟主。

3.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真正使企业永葆青春。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表现在:(1)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直接影响产品的销量,从而影响厂商的资金周转与经营成败。(2)竞争对手力量的对比变化。竞争对手力量的对比变化既反映在市场格局上,又反映在同~市场竞争者所采用的各种竞争手段上。环境变化引起力量对比的变化,最终将导致优胜劣汰。为此,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产品以防范和克服由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激烈所带来的生存风险,不断保持经营业绩良好,这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4.可以开辟和挖掘市场潜在的需求空间。企业通过设计创新,创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效用价值,或者引导客户需求,改变其已有的消费习惯而创造崭新的市场需求。

5.有助于建立自主性国际品牌。现在的消费者较为理智,产品没有满足预期的效用,或是基本达到要求,但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一丝一毫的质量或服务差异都会左右消费者的选择。企业找准切人点,努力塑造自己的至尊品牌,可以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中国设计行业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产品设计起步较晚,但应该看到我国产品设计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有利条件和可喜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人Vi众多,内需市场广大,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景光明,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足以为设计行业的投入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2.中国现在每年有大量的设计毕业生,拥有大量具有艺术、绘画和设计天分的人才,对这些人才进行实务训练,进而投入设计行业将会是~股很大的创新动能。

3.中国有非常悠久的文化资产,足以作为创造自我设计风格的丰沛素材,适合中国市场品味的商品将随着国际竞争力延伸而扩散,相信属于中华特色的美将会是中国设计与竞争力最大的内涵。

4.充足的人才,加上国外设计公司带来许多新观念和知识,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和国际流行接轨与设计开发资源整合的机制。各地区关于设计学术活动的网络,除了带动整体的设计活力,也创造了与国际信息交流的互动模式。

5.目前设计人力成本相对于设计先进国家较低,为设计业在国际间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6.内需市场的成长与竞争带动了企业对设计的重视,许多大企业近年来先后设立设计相关部门(如海尔、tCL、联想等),为创造自我产品开启新的格局,也让设计师有发挥的舞台。

7.设计执行能力逐步建立,设计关联技术如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模具开发等,都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8.通过近来对设计全面积极的推动,已经有不少设计形成产品竞争力的成功案例在国内外的市场上展现。比如,海尔很早就与国际设计机构合作,设计自己的消费类产品,继而专门与日本GK公司合作成立了自己的海高设计公司,短短几年间,相继推出了小巧玲珑的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面向网络时代的海尔“金元帅”、红黄蓝相间、个性十足的“美高美”电视,在重视设计与创新上获益不菲。

然而,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国工业产品创新设计的窘境:

1.因客观环境所造成的原因,使得多数产业在产品开发上偏重于制造生产,不太重视知识产权,甚至以“拿他主义”的方式进入市场。在成本时效的考量下,企业往往只着重于缩短开发时程,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应用工业设计来开发新产品,但常常会要求压缩日程,使得设计者未能获得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创新,并且缺乏对消费者的生活形态、文化品味、消费习性、设计趋势作深入的研究。

2.因设计在中国仍属初期发展,学生整体素质尚未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设计教育与设计实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管道仍不够顺畅,毕业生缺乏国际化能力,未能立即符合业界期望,对于国际问各项趋势变动的反应能力也显得较弱。

3.对设计人才培养与创新的管理执行,普遍上没有作长期的规划与探讨,使得企业的创新无法转变成产品的竞争优势而发挥最大的效益。

4.总体上,企业对于设计的价值认知与付费观念不足,从而造成设计服务业不容易在质与量方面兼顾,因此,短期内要形成规模化的设计产业可能性较小。

5.全国性的由政府机关、学术机构和企业界共同参与的大规模交流活动较少,以产品创新设为主题的工业产品全国性展览也不多,部级鼓励产品创新与工业设计的权威奖项更少。纵观当今世界,凡是在设计竞争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无不设立政府或部级设计组织的工业设计奖,如英国的“设计委员会奖”、日本的“GD奖”、美国的“iDea奖”、德国的“iF奖”,等等。

五、对提高中国的产品设计能力的建议

21世纪是产品设计的世纪,决定2世纪新经济优胜劣败的关键因素,是i’(创新与想象力)的力量!中国提高产品设计能力的路还很漫长,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从而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提出以下关于提高我国产品设计能力的建议:

1.政府应对设计及创新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通过重视、鼓励和奖励产品设计和自主品牌等方面政策的配合,全面推动一般企业对运用创新设计的认知和对智慧财产的重视,从而对发展设计的竞争力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

2.利用科技手段,设计划时代的新产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广泛利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把高新技术直接物化到产品中去;(2)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购买和引进专利,实现引进、消化吸收与自我创新的结合;(3)利用高新技术或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3.提高设计的文化艺术含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越来越注重文化艺术、思想精神等方面的追求和心理满足,这是产品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没计中要注意社会需要与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多方面的统一,注意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以及对大众流行时尚等的变化,更好地赋予产品以情感和灵魂,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

4.积极开发、发展和利用如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模具开发等相关设计技术,加速提高我国自动化设计的进程,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5.学习国际产品设计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的设计风格与理念,加强国际与国内范围产品设计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