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法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2:07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1

(一)研究对象

某学院2012级医学影像系本科学生120人,其中实验班52人,对照班68人。同一任课教师使用同一教材,授课学时相同。

(二)研究方法

1.对照班的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内容进行重点、难点的划定,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很少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即教师讲、学生听,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2.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基本步骤实验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形式进行授课,任课教师曾接受过教学法培训,教学经验较为丰富。3.师生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方面,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从教材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过程和课程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教师应做到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考虑才能设计出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计划。学生方面,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积极的预习,学生积极预习课程知识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学生对老师即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的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互动积极性才会更高。4.师生的课堂互动。课前,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后,于上课前2小时或者每次课结束时布置下节课预习的范围和重点,提出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和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提前进入情况。课堂内,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准备的讲解和设问,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开展互动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参加互动,认真探求,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5.小组讨论阶段。小组讨论是在小组长的安排下由各组员陈述、讨论、聆听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在基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交流,教师将作为指导者关注小组讨论的话题,并进行一定的知识传达与反馈。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陈述发言,针对特殊的问题进行信息差的交流与探讨,表达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教师必要时参加话题讨论,帮助学生解决不解之处。学生在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锻炼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学习的效果。6.归纳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形成的某种共识思想进行概况。教师的总结往往引而不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留给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余地。7.师生的课后反思阶段。教师需要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与总结,找出本次课教学方式上的不足,下次课中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归纳、分析,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一个复习过程。

(三)评价方法

1.考核评价。18周后采用集中闭卷的方式对两班进行考核,包含听力(20分)、口语(20分)、笔试(60分)三个部分。听力测试为两篇短文,学生根据听到的结果进行单项选择与填空。口语部分由老师设定一定的场景,学生通过抽签与老师对话,老师根据学生的发音、词汇量进行打分。笔试部分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翻译、写作。2.问卷调查。在参照相关文献自编学习效果评价量表,采用5点计分制对25道选择题进行统计,供选项有“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完全符合”,量表涉及到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提升综合能力、有利于知识掌握5个维度。本量表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879,具有较高的信度。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forwindows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1表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两班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项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得知,实验班学生在听力、口语、笔试、总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这一差异性表明互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法,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使得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明显的提高。

(二)两班学生对教学方法效果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班学生的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得知,实验班在能激发学习动机、能提高综合能力方面均对照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能提高学习效率、能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方面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实现了课堂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学习者更具有主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学习的状态更投入,更重要的是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输入转化成了学习者有效的语言输出,最终导致了学习效果的改善。

三、讨论

(一)两班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大学英语是高校学生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技能,大学英语知识点枯燥、繁琐,难以掌握,致使许多学生应用英语的技能水平不佳。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今后学生能否熟练应用英语技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的系统讲授体系,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课程上或许能记得,课下很快就忘记。另外,由于学生很少参与课程教学过程,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在课程上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造成许多学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3]。互动式教学法强调师生平等,双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动手操作,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加深学生的记忆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听力、口语、笔试、总分中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班,且差异具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互动式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要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二)两班学生对教学方法效果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本研究中,学生在能激发学习动机、能提高综合能力方面均对照班,能提高学习效率、能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方面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这一结果说明学生更倾向与互动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互动式教学法存在几个方面的优势:1.在课堂氛围方面,互动式教学法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课程氛围活跃,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接受、吸取知识。2.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法主动学生,同时也拓展与开拓了思维。3.在教师方面,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有广阔的知识面,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法。“互动”主要是指教师和学员的能动性加强,这种能动性主要是指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当然也意味着教师教学方法和能力的改善。首先要重视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发现、整理、调动”三个方面。“发现”是指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要,从需要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兴趣出发,设计出课堂教学流程。“整理”是指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并对可以拓展、延伸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4]。“调动”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活泼、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要重视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师放到主要的位置,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无法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5]。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练就创造力,在创造中发展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度”。教师要能够对课堂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做到使课程氛围活跃而不凌乱,开放而有规律。同时也要把握教学“教学内容”这一主线,当学生偏离这条主线时,教师要有能力予以及时纠正。最后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应多总结、完善。互动式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许多同学在对自己所以谈论的内容了解深刻,但对别人谈论的内容不太清楚,另外,学生自行的讨论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及时总结、完善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使互动式教学法更好的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四、结语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2

关键词:互文性;互文本;互文性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互文性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互文本的引进,解放了老师,同时给了学生一个更为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思辨精神也得到了培养。推而广之,我们认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互文性理论的思想,引进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基于此,我们提出“互文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对互文性现象和互文性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图在小学各学科中构建互文性教学的新方式。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涉及三个核心概念:“互文性”“互文本”“互文性教学”。

(1)互文性: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是指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织、彼此牵连的现象。关联性是互文性最显著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不仅文本存在互文性,思维也存在互文性,具有关联性的思维现象也可以用互文性来理解和阐释。

(2)互文本:互文本是进行互文性教学的工具,在本课题中,互文本包括两类,一类是物质性的,指与原文本在主题、结构、表现手法、背景、修辞等方面具有相近性或相关性的实体文本,如文学作品、文学评论、背景资料、声像资料等。另一类是意识性的,指在解决问题时所用到的具有普适性的思想方法,如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

(3)互文性教学:把互文性理论的思想植入到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互文本,让学生在互文本和原文的对比研究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教学方式称为互文性教学。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联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一个成分或一个环节,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联系观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

(2)互文性理论的文本观: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与其他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文本时可以参照其他文本。我们也可以由此联想,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与其他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理解某个知识点可以参照学习其他知识点的方法与过程。

(3)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本课题中通过互文本进行学习,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

(4)现代教育理论的课程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是课程的主体之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因而,把具有互文性的文本引进课堂成为可能,开发互文本是建设课程的一种途径。

(5)创新理论的创新观: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彼德认为,绝大多数创新都是现存知识按照新的方式的组合。本课题以互文本为媒介,从学科知识重组和跨学科知识重组入手,希望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出课程规定的内容,运用这种“重组”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内化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之中,结合学科特点,探索互文性教学规律,建立互文性教学规范,提出互文性教学策略,完善互文性教学理论,规范互文性教学实践。

(2)通过互文性教学,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学校成为文化地带,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

1.互文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由于互文性的广泛存在,互文性教学也有意无意地存在于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因而对互文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必要性表现在:①对未来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②对未来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③学生终身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其可行性表现在:①教学资源上的整合与重组;②教学手段上的媒介运用;③新课导入上的情境设置、故事(事件)导入、习旧引新;④解决问题上的方法与策略的迁移;⑤技能训练上的改写、仿写、扩写、缩写、改编的运用。

2.互文性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程,所有的经验与成果都来源于此,通过课堂教学,探索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建立跨学科的互文性教学,构建互文性教学的流程群。并以此为基础,从互文本的开发和课堂教学应用方面,探索有效实施互文性教学的策略:①开发互文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②如何科学地设置互文引入点;③互文本的引入时机;④互文本的引入方式;⑤物质性文本的应用策略;⑥意识性文本的应用策略。

3.互文性教学规律与原则的研究

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互文性的教学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教育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②互文本与原文本的辩证统一;③师生的知识结构与互文性教学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并以规律为基础,制订互文性教学原则: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目标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适时性原则。

4.互文性教学评价的研究

制订科学的互文性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细则,设置评价指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互文本的选择;②互文引入点的设置;③互文的引入时机;④互文的引入方式;⑤教学效果与互文本的因果关系;⑥互文意识的建立与思维方式的变革;⑦动态生成;⑧教学智慧。

五、研究方法

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充分掌握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观点,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先进性,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性,同时围绕教学主题查阅与之相关的实体文本以及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确保互文本的科学性。

行动研究法:将互文本进行精心地筛选和合理地组合,用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在不断地反思、比较、总结中,优化互文本,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1)阅读教学:以互文性的眼光审视、解读语文教材,以教学单元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为基点,将互文本引入课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和融通,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起一种全新的互文性教学单元。探索“导读课”“集中识字课”“粗读课”“精读课”“品鉴课”“整理课”六种课型,建构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群。

(2)作文教学:从阅读教学中的模仿、借用、渗透、转化、颠覆等手段和技巧的运用入手,从说话到写话的过渡。将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组课文依照主题和训练点的要求进行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设计开展一次活动,如参观、制作、观察、实验、读书、春游、学工、学农、学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亲身体验和感悟,进行习作,然后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对比讲评和修改。

(3)数学教学: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和后续知识的辐射点,建立知识网络。思考知识的发生过程,把数学知识还原,让学生就像数学家研究数学一样学习数学。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美育资源以及数学史料,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构建多维、立体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4)其他学科教学:围绕教学主题搜索互文本,品社科用具体的案例和小故事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行为规范内化为信念。科学科类似于数学,创设情景,把科学知识还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像科学家一样,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挖掘科学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技术路线

研读课标和教材查阅文献、开发互文本互文性教学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总结提炼互文性教学规律、原则、策略制订互文性教学评价标准

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

(1)探索互文性教学规律。在现实教学中,人们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文本的互文性设计教学,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本课题将对互文性教学的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2)建立互文性教学规范。本课题将对互文性教学原则进行探讨,为教师顺利开展互文性教学提供积极的指导和调节,规范互文性教学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提出互文性教学策略。本课题运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普适性特点,将教材上的知识点放在一个多维、立体的空间里进行学习,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教学流程、方法、媒体等方面的操作策略。

八、课题的研究基础与条件保障

本课题是我校已结题的《互文性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连续式、掘井式的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课题组主要成员由教育局的科研人员、学校主要领导和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有利于结合本职岗位从事课题研究工作,也有利于全面落实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物质和经费保障。

九、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研究报告

(2)系列论文。①互文性教学的客观性与必要性论文。②互文性教学优化设计实施策略论文。③互文性教学规律论文。④互文性教学原则论文。⑤互文性教学评价细则。

(二)实践成果

(1)教师成长案例。②学生发表的习作和获得的荣誉及成长案例。③学校所获得的荣誉。

(三)物化成果

①互文文本辑录。②教学设计精选。③教学片断精选。④课件精选。

十、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0月):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查阅相关教育文献,审视、分析变革思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开题论证,修改研究方案并组织理论学习。成立子课题组,明确子课题组的研究目标、任务和要求。

(2)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8年2月):开展实践研究。以读书、个人尝试、说课、研究课、赛课、专题研讨、经验交流为主要形式,每月开展一次小型活动,每期开展一次大型活动,并系统记录、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第二语言习得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21-0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融入了社会学理论,这与人们对语言习得规律的认知不断深化分不开。主导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近二十年的普遍语法(简称UG)对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Chomsky认为某一共同的语言原则是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的,UG认知体系是每个学习者固有的心脑语言机制,是由一套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广义规则和原则构成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呈现的跨学科理论研究不仅展现了这一问题的多维视角,而且也是对语言习得认知过程复杂性的全新解读。20世纪70年代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内的互动研究中,基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的大量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对互动与习得、互动与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习得和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互动研究做出了贡献。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同样关注互动的研究,但更综合了互动发生的社会因素,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前提,立足于学习者在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从哲学的高度把社会属性作为探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出发点,这也是有别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研究的。

根据Vygotsky的观点,社会语言和心理语言的链接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这个过程来实现,语言学习者对社会语言的认知任务通过语言学习的中介成为心理语言活动的参与者。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介、控制、内化、临近发展区、搭手架、私语、内语、活动理论以及心理发展研究等,这些概念之间相互联系。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很重要的思想。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者的“实际发展水平”是由其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介于类似Krashen的“i+1”,即:儿童在外界外力帮助或是与水平较高的同伴进行合作时所能达到的高于自己实际水平的水平。在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学习者的认识和认知也是不断发展的,二者互相促进。由于存在学习者个体差异和情境差异,最近发展区也不同:语境不同,同一个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也会有所不同。最近发展区也是一个在互动条件下个体认知能力的高级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最近发展区内,认知的发展前提条件是教师和学生对某种文化工具的共享。以此文化为中介的互动学习活动环境下,当学习者对文化活动进行内化时,认知的发展就产生了。因而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并不是从这种互动中被动地获得文化知识,学习者对社会文化的互动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进行自己的经验整合构建出自己的思想。因此,最近发展区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也从很多角度研究了课堂互动。

基于交际法的课堂互动研究结果在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上不再始终遵循传统的以教师权威为主,而是在以小组形式的交际活动中提供给学习者分组完成以某一交际为目的的任务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享有交际的机会,以达到习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交际任务的设计者和促进交际完成的推动者,根据nunan的观点,如果说从学习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正比例增加的学习责任来说,交际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Chaudron又指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其实仍然是把知识被动地传授给了学习者。Larsen-Freeman的研究表明了在交际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交际同时也减少了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Van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结果离不开互动、参与和协商。社会文化理论在解释课堂互动环节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因为在这一框架中由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把学习的过程还原到了社会文化语境之下。在解决问题时,有效的互动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支撑工具。互动并不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发展,互动对习得的影响要通过一个心理过程。第二语言学习首先发生的前期是一个社会化的计划和发生在学习者之间的一个心理的机制。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并不是个体心理过程如何内化和传递社会互动,而是在心理机制和这种机制的功能之间的联系。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社会互动经验的复制,这种互动是在心理机制的加工后产生的。

Vygotsky提出高级的心理互动机制是发生在学习者个体之间而不是学习者内部。人类的行为受心理机制的引导,如语言符号。尽管最近发展区最初是建构儿童如何和成人互动的,但对第二语言习得仍然是积极有效的。很多研究者如Lantolf,Schinke-Llano等都采用了社会文化理论来研究第二语言习。tharp&Gallimore年进行了教师引导以“他者监督”的辅助教学形式进行的推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达到最终学习者“自治”的解决问题的研究。wells也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能够让学习者发挥潜能在特定学习任务下进行互动。几项实证研究表明合作互动的监督者可以不单靠专家来完成Lapkin。Donato通过课堂语法概念的讲解进行了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研究,结果表明在语法讲解的互动中教师和学习者如何通过意义的协商互动。基于大量的关于互动的研究,近期的关于互动的研究已经转向了通过语篇手段,教师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发挥支架的功能来更好地辅助互动活动推动教学。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启示在于语言教学中,教学的引导者要关注的不仅是语言输入环节的语言材料,更多地应该关注语言学习者本身,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创造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与发展的尽量贴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意义是通过互动中的参与和协商完成,教师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主体学习需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帮助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内化知识。对于互动对习得的研究,笔者对CnKi数据库的搜索结果发现国内对最近发展区视角下研究“课堂互动”的论文都集中在中国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环境下采用课堂观察和描述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关于教师话语数量的研究、提问方式和反馈的研究。在国内研究社会文化研究方面,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总之,尝试探索性的运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来研究汉语环境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刚刚起步。我们期望这一理论在未来的研究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从而为中国外语教学寻找到更多的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建设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回维茨基著.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余震球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张福慧、魏惠琳.最近发展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诠释[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

[4]Larsen-Freeman,D.techniquesandprinciplesinlanguageteaching[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

[5]Lantolf,J.p.andG.appel.Vygotskian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Research[m].norwood:ablexpublishingCorporation,1994

[6]RolandG.tharp.Rousingmindstolife.teaching,learning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交互式;法律教学;应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法律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式讲授为主,枯燥的法律条文让学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然而高职法律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笔者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索,认为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

一、交互式教学的含义

交互式教学,最早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palincsar提出,是目前西方所普遍采用和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我国教育界也积极地开展了相关研究,认为交互式教学是师生通过一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有目的、有组织地运用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而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的一种独特性、创造性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1]由此可知,交互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交互式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在交互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师生共同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相长,这种模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大优越性。

1、交互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高职学生的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并非“低分低能”,就法律课程而言,学生没有坚实的法律基础,学习伊始会感觉法律条文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应当针对高职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强和观察能力强等智能特点,在课程设计上创设情境化的课程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法律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动作性智能强项。

2、交互式教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处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教师的亲切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及时反馈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其次,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要求任课教师具备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在师生交互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与做法,这都要求教师及时指导,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实践状况,搜集第一手案例资料,不断补充新的法律案例,引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交互式教学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资源的使用者是学生,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从学生的现实状况出发,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所产生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在备课工作中无法预计的,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以及不可重复性的特点。[2]教师应当把学生感兴趣的环节、薄弱的环节加以记录和整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建设课程资源,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

三、在法律课程中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教学模式是对具体教学实践的理论概括,而教学实践与具体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因此交互式教学模式应当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创新。

1、小组讨论教学法。在法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性别、法律基础、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课程中涉及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教学活动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不断的探讨、交流、辩论,可以使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另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互助,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并且由于案例纠纷都是学生通过自己调查收集资料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的,教师要鼓励和引导他们采用一些新颖的表述方式,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独具一格的答案,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充分实现互动。[3]

2、案例分析教学法。法律条文枯燥、无味,如果只是一味解析法条内容必然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教师应当搜集相关专业活动中发生的真实法律案例,经过加工整理,交由学生讨论、解决。案例的展现方式除了由任课老师讲述案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案例,通过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呈现案例,这些方式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通过案例分析,由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本组的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有趣,并且由于这些法律案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学生会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印象非常深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不仅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进了师生感情。

3、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需要教师精选出典型法律案例,按照法律审判的程序,让学生参与到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即在教师的指引下,设置审判席、原告席、被告席、证人席、旁听席,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体验法官、律师、原告、被告、证人、书记员等角色,模拟审判相关专业的法律纠纷案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怎样经历一个案件的完整过程,并且可以实现法律知识与所学专业技能的高度融合。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处理纠纷中的具体表现以及法律适用问题作出分析、归纳、总结,好的方面进行肯定,不好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扮演者,这种互动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身临其境的感受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网络互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只占有少量课时,而在这较少的课时里,要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是不容易的,因此,要在法律课程网站上增加互动论坛的版块,在论坛中教师可以问题、提供案例由学生讨论,打破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互动论坛成为师生互动的有效平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课程网站,但网站往往注重教学资料的制作与发送,较少关注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网络学习过程以及基于技术媒体的人机双向通信和交互学习支持环境的设计和实践。而要弥补法律课程课时设置不足的现状,达到师生充分互动,我们一定要建立交互式法律课程教学网站。

总之,法律课程的交互式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获得、技能培养、兴趣激发以及正确学习动机与态度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交互式学习支持服务,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到底应当如何具体运用以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信息时展趋势,这仍是我们继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长萍.论交互性教学的内涵及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优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4-0070-03

高等学校金融类课程在对施教对象所传递的属性标志信号上既具有与其他学科专业理论课程相似的一般性,又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的特殊性[1]。课程的一般性表现为与大多数经济类理论课程所共有的基础性强、连贯性相对较弱,逻辑性强、直观性相对较差等特点。特殊性则表现为与其他理论课程相比,金融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常常与人们置身其中的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某些重大金融问题的理解或回答也会因人而异,呈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性[2]。金融类课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预示着缺乏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的互动交流,其教学效果和目标将很难达成。因此要求金融类课程教学工作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上应有所创新与优化。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新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结合互动式教学的内涵与金融类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在高等学校金融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多元互动。在相关理论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由教师发起,即针对某一具体金融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由学生发起,即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回答;或者学生之间互问互答。由此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丰富互动式教学的参与主体,拓宽互动的参与渠道,使传统教学模式从上至下单方的灌输形式变为双向的信息沟通。(2)启发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通过适当有效的启发和互动学习,让学生掌握金融课程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意识,并可通过启发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在该种模式下不是简单的知识层面的互动,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互动。(3)学研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原点推动教学,学生在兴趣的趋动下,关心和关注金融领域内的科研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并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新思路,给予新启迪。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教师可将课堂知识点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其二,教师把平时的科研成果在课堂上传播;其三,让学生实时参加教师的课题。(4)情智互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学习氛围,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塑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智商与情商,从实践角度达到掌握知识、全面互动的目的。四种教学创新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与各种模式中体现的核心内涵,如图1所示。下面将基于互动式教学四种创新模式,并结合金融类专业四门较具代表性的核心课程给予操作层面的诠释。

(一)《货币银行学》――多元互动

该课程能让学生较系统了解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国内和国际经济和金融问题。而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对存贷款利率、股票、住房按揭贷款,助学贷款等,都有初步了解和兴趣,但很多人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进一步探讨的愿望。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是“在开放环境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环境的互动”。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将知识融合在国际金融环境的大背景下,以当前最新的金融时事新闻、事件为背景,借助教师的帮助(实现讲述者、倾听者、组织者、建议者的多重身份),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小组学习、小组互动,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得。例如学习汇率知识时,涉及汇率基本概念、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与利率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但课堂学习不是去复述这些基本理论,而是联系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从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问题介入,引导学生辨析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关系,通过双向沟通使学生对汇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加深理解,同时也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二)《证券投资学》――启发互动

该课程以现资理论为基础,以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投资组合的选择、证券定价理论和证券市场理论等为理论核心,以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市场、证券投资分析以及维护投资运作的证券监管制度为主要内容,并以学生形成证券投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启发式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一是应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结构,清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点;二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收集与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并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三是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最佳的启发性问题。例如在讲授“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时,在课前可设计一些诸如经济周期理论、口红效应、摩天大楼效应、蝴蝶效应等关键字,由经济周期理论引出影响证券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然后通过对后几个关键词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领会“当不确定性成为一种常态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基本面”的分析内涵,并激发学生课后关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时事新闻,提高其投资分析的整体能力。

(三)《期货与期权》――学研互动

该课程全面介绍期货期权合约、套期保值、套利、基差交易理论与实际交易流程,并对其定价理论和交易策略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掌握其操作流程,初步了解数理金融模型的分析方法。实施学研互动式教学,教师在创新教学中自己必须先有相关领域的前期项目研究。将教学与科研内容紧密结合,做到教学中科学合理、详略得当;将科研与教学方式紧密联系,做到收放自如、举重若轻;将教学与科研技巧紧密配合,做到有效活跃课堂,吸引学生。例如在讲授我国商品期货的相关章节时,可结合自身与期货交易所在研的横向课题,将郑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期货合约、交易流程、定价方式与学生共享,并可适度安排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达到学研相互促进的目的。

(四)《保险营销学》――情智互动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金融类专业课程,通过保险营销原理、环境、策略、渠道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保险营销的特有规律。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能力和表现能力,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实行情智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课程班级内成立保险营销学社,为保证学生的投入程度,教师可从“推”、“拉”两方面着手。“推”就是通过单位时间内下达一定的保单数量给学生压任务,希望他们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其运用于实践中。比如可以让班级内学生推介相应的健康险保单给需要的同学;“拉”就是以内容的生动性吸引学生进一步了解保险营销奥秘,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探索,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学生实践中应具备的智商和情商。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方法优化

(一)优化方法与aHp模型构建

结合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创新模式,归纳出优化互动模式的6种教学方法:(1)提问法,强调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使课程相关问题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得以优化的一种方法;(2)案例法,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相关金融案例的教学,优化学生辨别和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3)竞辨法,通过课程问题的平衡性,引导学生采取竞争辩论的方式来设计并优化课程的互动教学方法;(4)讨论法,针对某一热点金融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使问题得以明晰的一种优化方法;(5)模拟法,即结合课程内容针对性地设计一定的情境,使师生在情境中沟通、协调与合作,最终达成学习任务并优化教学效果的方式;(6)游戏法,要求师生双方寓教于乐,将课程内容融入一定的游戏环境中,使学生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动中优化教学的一种方式。

为了分析现阶段在金融类课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互动教学优化方法,本文运用层次分析(aHp)法进行建模。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迪教授在19世纪70年代初提出,该方法通过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最终形成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等,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量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决策的方法。

在辨别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优化方法的效果时,6种优化互动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结构上应该反映互动教学准则层的三种相应状况,即知晓度、有效度与满意度。本文构建了该评价指标体系,按各因素的关系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递阶层次结构。

(二)模型结果分析

针对金融类课程互动教学优化方法实施效果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按各因素的重要性关系构造判断矩阵。在实施效果评估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构造判断矩阵是关键,需要提高数值的准确性。本文在运用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2008级4个专业(金融、保险、投资和信用管理)12个班学生填写的判断矩阵基础上,参照了学者李宴喜等人提出的判断矩阵的群组综合构造方法,用以克服个人的主观偏好的影响,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本文在方案层的三个判断矩阵数据一致,故简略为表1所示,准则层两两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为避免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出现违反常识的非一致性判断,需要对判断矩阵做一致性检验。本文采用expertChoice软件来计算各层次及最终实施效果的权重,同时得出了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结果,C.R.(o-U)=0.04,C.R.(U-a)=0.09均小于0.1。通过计算得出6种方法在知晓度、有效度和满意度三个准则判断层下实施效果的权重及排序,如表3所示。

从表3可见,在关于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优化方法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中,研究样本内金融专业学生普遍认为竞辩法的优化效果最好,其值达到了0.449,表明该方法在有效调动师生积极性,结合实际经济金融环境提高教学效果的影响力上相对最为明显。其次是讨论法和提问法,其评价结果分别为0.247、0.122,显示了该类方法在营造良好互动氛围,强化双向互动教学方面的优势。案例法、模拟法和游戏法的综合评价结果值均小于0.1,分别为0.096、0.053和0.033,究其原因可能来自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研究样本――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师生在现阶段运用该类互动式教学方法时,还未能充分发挥和拓展该方法的实际效能,没有起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对该类方法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针对金融学院专业学生的相关课程,该类方法的互动教学效果可能没有达到管理学或经济学相应课程的水平,从而造成学生对该类方法的互动教学实施效果评价较低。因此可借鉴管理学和经济学课程的相关互动教学的成功经验,将其方法应用于、融合于金融类课程的实际互动教学过程中。

三、结论

本文从互动式教学创新的角度凝练了多元互动、启发互动、学研互动和情智互动四种教学互动创新模式,并针对金融类四门具体课程,即《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和《保险营销学》,将四种创新互动模式分别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了操作层面的诠释,提升了该创新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指导意义。另外,通过构建aHp层次分析模型,对提问法、案例法、竞辩法、讨论法、模拟法和游戏法6种优化互动教学方法在知晓度、有效度和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测算。通过对研究样本调研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金融类课程中学生最为认可的互动式教学优化方式是竞辩法,效果相对不理想的是游戏法。针对评估结果的分析,一方面,期望找出金融类互动式教学优化提升的有效方式及途径,并将其继续深化;另一方面,通过探析部分互动教学方式效果不明显的深层次原因,并期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得以改进。

参考文献: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6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互动式教学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二、互动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1.互动式教学的内涵。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它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有显著的不同。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互动,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表达机会,而教师则根据教学大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查找和准备资料,并在课堂上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该方法适应了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2.互动式教学的特征。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教学中加入具有前沿性的真实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其次,重视学生的提问,教学中注重学生提问以及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授课形式的多样化,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发言等多种方式,注重课堂互动和交流。正是因为互动式教学具有上述显著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三、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有利于促进课堂互动,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2.有利于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而一些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今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转变思想观念,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以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四、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的策略

1.注重学习资料的收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高中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讨论和学习。学生在平时应注意收集相关的数学资料,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学习《鸿门宴》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熟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等资料,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以对课文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在讲课的时候,从这些成语入手,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讨论和发言,或者向学生提问,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推动互动式教学的运用。一方面,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以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高中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应当成为高中语文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对高中语文的热爱,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互动式教学法更需要教师关心每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于学生学习中的疑问,教师要耐心讲解,也可以调动班上学生进行讨论,以活跃课堂氛围。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好的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将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搬到课堂上来;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组织学生模仿马丁・路德金演讲。通过表演、演讲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学习语文知识。

4.注重创设相应的互动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互动情境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方式,既包括师生互动,也包括生生互动。在师生互动环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师生互动情境,例如,通过故事角色表演带动师生互动,在学习《鸿门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时候可以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通过情境模仿让师生参与到其中,在参与过程中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课堂辩论的形式来调动师生的课堂参与度。在生生互动环节,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取得进步。例如,小组学习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可以将四至五位同学分成一组,在学习《祝福》、《老人与海》等课文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作者的生平简介、文章的主题、写作技巧等内容,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发言,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教学方法,任职教育,案例,互动

 

任职教育是采用的是“能力本位”教学模式[1-3],是以岗位任职能力的形成为教学目标,强调岗位所需知识的运用[4-6],其教学方法应以能力培养为原则来设置。

任职教育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必须要以任职能力培养的需要为依据。任职教育培养的是能胜任特定岗位工作的人员,所以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目标互动,强化对知识的运用。为了有效地避免理论教学中的枯燥无味,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常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论文提纲格式。

一、案例教学[1]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通过一个具体教学场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场景进行讨论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很多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任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案例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切实做好可行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目的具体而明确,例如,通过案例教学掌握一种能力,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互动,案例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并且是岗位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真实性,典型的案例能够反应相关知识的共性和特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与方法;真实的案例能反映实际业务,将学生置入具体的工作环节中有助于学生把握具体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营造教学双方多向互动的教学条件和环境,通过教学双方围绕某一观点和问题的平等交流、研究探讨,达到思想、观点的碰撞接触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互动教学也是任职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法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想科学运用互动教学法,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1.互动问题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互动的效果。互动教学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互动问题论文提纲格式。一要“动”在教学的热点上,选择大部分学生都熟悉、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互动的问题宜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预先有所准备。二要“动”教学的重难点上,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三要“动”在疑点上。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互动,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中英应抓住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这类问题,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发学生创新思维方式,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2.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互动方式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的互动两种。不论哪一种互动方式,教师都要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善于引导学生按照预先设置的方案进行互动,使互动始终围绕问题进行论文提纲格式。要注意收集学生不同的见解,以便在总结时“有的放矢”。

3.互动教学的点睛之笔是最后的总结。互动教学的总结是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和观点进行逐一评述,重点归纳,全面总结。对互动的问题要尽量给出明确答案,以正视听;对存在不同看法的、一时不能给予明确答复的问题,教师切忌匆忙下结论,不要怕丢面子,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课后请教或者组织专家去研究,并尽快给出明确答案,同时也要求学生课后主动去研究互动,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结束语

当前,军队和社会都亟需大量的技能性人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要搞好任职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岗位职能的定位,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并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各方面的改革活动;另外,教师作为任职教育的主导,必须真正从观念上转变到任职教育的思路上来[7],在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要积极创新,开拓思维,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岗位任职能力的人才[8]。

参考文献:

[1]陈斌,王海船.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29(7):168.

[2]杜鹃,马春生.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总第202期):124-125.

[3]王洲伟,于焕义.《飞机维修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学报,2008(3):57-58.

[4]孙玉玉,王丕毅.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军事版,2009,7(2):47-48.

[5]田华明,章小梅,谢洪森.士官技能培训与鉴定机制研究[J].海军院校教育,2009,19(4):49-50.

[6]梁师俊,陈贵珍.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考核模式[J].改革职业技术教育,2007(29):55-56.

[7]易凌云,庞丽娟.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9):44-46.

[8]吴献文,陈承欢,刘志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42-44.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4.057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4-0153-03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国内的英语教学领域,教学理论纷呈,目前已进入各种教学法并存的后教学法时代,也有一线教师认为教无定法,而推崇集多种教学方式为一体的多模式教法。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已达成共识,即语言是一种工具和人际交流的媒介,学习语言必须在使用语言中达成。在二语或者外语教学领域,课堂互动是不可避免的研究主题。国外对课堂互动研究较早,国内教学界研究成果较少,近十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发表多篇有关课堂互动教学的论文,包括互动策略培训实践研究、小组互动中的同伴支架作用等。教?w实践方面,近十年来高校英语教师被校级领导听课检查的标准之一,就是是否开展课堂互动;但是根据作者从教多年的经历和观察发现,一线教师虽然有互动意识,但是何种互动形式有效,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互动,以及课堂互动在多大程度上有益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对这些问题很多教师知之甚少。

本文从课堂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石之一――社会文化视角人手,首先介绍社会文化理论,接着分析该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领域(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La)的研究状况,探讨交际互动中的外语学习,分析互动教学的理论渊源、互动教学的研究发展,尤其是国外研究成果对中国国内英语教学界的启示,在回顾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思考课堂互动研究可进一步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一、社会文化理论概述

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v,SCt)内容丰富,本文关注的是与学习相关之领域。社会文化理论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即文化历史心理学(cultural-historicalpsychology)。社会文化理论并非如字面所表述之研究社会文化,而是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认知功能发展的影响。社会文化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关乎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交际观。根据该观点,语言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产物,人不能只学习静态的语言。社会交际活动中使用的语言是动态语言,它在人的心智功能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语言学习要在交际活动中开展。社会文化理论关心社会的、交际的问题,认为习得语言的必要途径是与其他人进行社会互动或者交流。秦丽莉认为社会文化理论既涵盖社会视角的研究,也涉及心理语言学视角,所以社会文化理论应该归属第三代心理语言学研究范畴。同时,该理论源起于社会学,所以可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参考。

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Dp)是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两种,一种是实际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前者儿童自身能力可以达到,后者指儿童经他人的协助将来可以达到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学习者从实际水平跨域到潜在发展水平,需要借助他人的协助,在交互活动中他人的协助被称为“支架作用”。这一理念被应用于语言学习中,倡导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积极创设语言使用场景,和语言使用机会,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输入和支架作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剖析了学习、教学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教育学科领域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和实践,帮助二语习得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社会文化视角下二语习得研究概述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但在国内起步稍晚,直到80年代中期才起步,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与语言学、认知科学和社会文化理论密切相关,共同发展。

作为新兴的理论框架,社会文化理论为传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辟新的视角,引领人们对语言习得的本质和过程产生全新的认识。社会文化视角与认知视域一起构成二语习得两大对立流派。认知派发展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文化派发展于80年代。该派别对二语习得的认识伴随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发展起来,代表人物包括Rodel-lis,DianeLarsen

-Freeman,JimLantoff,elainetarone等。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关注,到90年代被用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该理论被更多学者用以研究二语习得领域。社会文化理论主要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研究二语习得,强调学习者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关注互动对人的语言构建、思维和认知的影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JamesLantolf与Steventhorne共同撰写的《社会文化理论和第二语言发展的起源》,是社会文化二语习得研究二十年来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社会文化派对语言和语言学习所持有的观点是,语言是人走向社会化的媒介或工具,人学习语言学习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文化派研究二语习得,侧重于学习者对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情况,侧重于互动研究。该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依旧是认知机制的事实;另外一个研究不足之处,是理论上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方面,但没有具体探讨社会因素影响习得的方式和过程。社会文化理论用于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在国外成果颇丰,但在中国国内研究数量少,仅有的研究多是理论文献的推介,缺少大量的实证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质量低。

三、外语课堂互动研究

课堂互动的理论来源之一是Long(1985,1996)的交互假设理论(interactionhypothesis),交互假设是对Krashen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的修正和?l展。课堂互动的第二种理论来源是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allwright指出课堂教学只有通过互动过程才能进行。课堂互动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程度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互动中师生问答、意义协商和反馈提高了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了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两种基本形式,在第二语言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主要模式是发起一回答一反馈,简称iRF(iriitiationresporise-feedback)模式。外语课堂互动研究涉及方方面面,主要从以下层面开展,运用话语分析方法,分析教师课堂话语质量,教师和学生之间话务量,以及会话的话论次数,iRF,课堂提问,课堂支架作用,教师问题类型对学生学习空间的创造,学生互动合作方式,同伴互助等等。在国内,作为外语型的英语教学环境,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缺少真实的社会语境,和大量目的语的输入,学生最主要的途径是课堂学习,通过课堂互动接触活生生的语言,因此,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最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课堂互动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并呈现从综述、述评或介绍性质研究向实证性研究转变。需要有所区分的是,虽然西方教学界对课堂互动研究的成果非常丰硕,但是国外有关课堂互动的研究对象大多基于二语学习者,而中国是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急需一条适合中国外语课堂互动话语研究的“本土化”研究路径。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9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法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一、交互式教学法的概念

交互式教学法是相对新的教学系统,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受到广泛的接受。奥尔莱特认为:“交互式作为课堂教学法中最基本的情况因为课堂发生的一切都是通过人和人之间的互动。”[1]佐尔坦提出:“在交互种情境中,每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2]这个定义给予了交互式范围最广的理解,超越了课堂和语言教师。这种观点认为交互式是为了相互影响而存在。道尔拉斯布朗认为:“在交际语言教学时代,双向交际实际上就是交际的核心,是交际的全部所在。”[1]我们发出信息,我们接受信息,我们在语境中理解信息,我们交换彼此的意图,我们合作以达到某些目的。通过对语言教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学会交互的最佳方法就是通过交互活动本身。埃利斯认为:“交互式是通过学习者和谈话人共同建立的话语。”[1]郎提出:“交互式是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2]理查德和韦伯认为:“交互式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类型并且也是课堂社会关系的类型。”[1]

在交互式语言教学中,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把外语作为交际手段,强调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发展他们的互动能力。交互式语言教学是语言的共同活动建立了一种三角关系:发送者、接受者、情境。那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课文作者、学生和说英语的社区的交互。交互式教学法是互动和情境的联合,需要模式训练,情境对话和学生的活动。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积极性彻底贯穿了整堂课的教学,而且教学过程事实上是一种互动。那样的班级教学不仅给学生能力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而且施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的基本结构是:教师的指导―学生分组―小组交流讨论―练习和评价。传统的高中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着重给学生讲授语言知识为主,课堂是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学生是听众,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未被调动。因此,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由“一言堂”变为“多言堂”的交互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交互式英语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环境间互动的教学局面。

交互式教学法有一些特点:1)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角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语法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咨询者、参与者等。2)以真实情景中的交际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这些活动包括双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讲故事、采访、交流活动等。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交互式教学的模式下,把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中,学生不仅从课本上汲取知识,而且可以从各种媒体和互联网上获得知识。

二、交互式教学高中课堂模式

在交互式的理论指导下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还应该认知到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了解、把握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挖掘教学的情景和素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和有话能说,使学生乐学、爱学和会学。

以人教新课标高中一(上)第六单元“文明礼貌”为例,使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可把课堂教学分成如下几个步骤。

1.介绍背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几幅图片,谈谈文明礼貌。也可以把文明礼貌和我国的文化联系起来,譬如这样引入:inChina,thetraditionalview,respectingtheoldandcherishingtheyoung.infamily,aneldermemberisesteemed.

2.热身活动:老师给出指定的话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因为一个学生对一个话题不感兴趣而又没有机会表达自己观点时会很沮丧,而在大班教学中,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便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不仅能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表达自己的看法,还能调动其积极性。但是,每组以3到6名学生为佳,为了保证取得预期的效果,老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全程监管。例如,指定的话题:

whatdoyouthinksomeonecutsinfrontofyouinaline?

whatdotheword“goodmanners”mean?

Howdoyoubehavewellinthedinnertable?

Howdoyougreetyourfriendwhenyoumeethim?

3.快速阅读:快速寻求文章的中心思想,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what’sthemainideaofthetext?

4.有益的智力娱乐形式:帮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游戏中学到很多有用的英语知识,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猜一个字谜:whichfruithasthewordof“water”?“watermelon”这个难记的单词,学生会在游戏中记住。也可以采用宾果游戏,使课堂英语学习变得轻松而富有情趣。

5.仔细阅读: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既要找出答案,又要找出原因。对不同的意见,老师也不能简单地否定,要让学生阐明原因。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通过辩论,找到原因。譬如:结合文章进行判断对错:

()ForksareontheleftandKnivesareontherightofplate.

()Youcantakeyournapkin,folditandputitonyourlap.

()whentheystarteating,theywillsay“enjoyyourmeal”

()onebowlofsoupandneveraskforasecondserving.

6.语言难点:不再采用传统的一句一句的语法传授式,而是分组讨论文中出现的语法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有代表性的难句,帮助理解课文。

whenyouseetwospoons,thebigoneisforthesoupandthesmalloneforthedessert.

Somepeoplepraybeforetheystarteating,andotherpeoplemaykeepsilentforamoment.

7.课文小结:老师要概要讲述并归纳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清楚的了解。

8.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课堂评价时因人而异,视活动的难易而有所不同。评价可以由老师实施,也可有学生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参与,老师要密切关注,仔细倾听,并作出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Brown,H.D.teachingbyprinciples: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pedagogy[m].Shanghai:ForeignLanguageResearchandeducationpress,2002:23-78.

互动教学法论文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法

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围绕着语言的深度交流来开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多维的互动交流学习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潜力。将互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自身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一种现在高中学校应该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1、高中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科学内涵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主要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真正的能在优化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新的体验。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注重对英语知识的传输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真正的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反的互动教学法的提出正好解决了这种弊端,让英语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

2、高中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合理运用

2.1高中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法最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个和谐的环境中师生首先要共同明确课题的新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揭示课程的重点、难点,给予学生思路以及方法上的提示,进而提出教学要求,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进入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其次,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这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进行课程研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独立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同时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开放学生自身的大脑思维,并将小组讨论结果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辩论,方便其他组对讨论结果提出质疑,给予纠正;最后,教师根据交流辩论结果给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对所研讨的问题做出全面的知识归纳,再将这种归纳的结果传输给学生,让每组都能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问题的不足之处,并对表现良好的交流小组提出表扬。

2.2丰富教师教学资料,增强互动教学的深度

教师是互动交流课堂上不可忽视的引导性人物,丰富的互动教学资料使得学生能够更有层次的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学生的互动交流形式更有深度,满足学生的对学习的创新性需求。例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高教材Unit11Scientificachievements的教学中,对文章的阅读做了如下尝试,首先鼓励学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就学生自己所知道的科学成就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主要有:talkaboutscienceandscientificachievements;practiceexpressingintentionsandwishes;writeapersuasionessay等。通过这种互动交流方式,查找信息,借此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整个文章的理解程度。

2.3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互动教学的广度

互动教学方法的开展是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下进行的,和谐的交流环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靠近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而且能够让英语课堂的互动交流变得更宽广,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过程。

和谐的英语交流环境能够拓宽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多彩的语言交流态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角色扮演以及对话情景交流,优化了英语学习互动的整个过程。

2.4拓宽交流空间,增强互动教学的长度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增强了每个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有效的丰富了英语教学课堂,优化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养成了自主研究讨论的习惯,更提高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问题的探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英语互动教学的长度,为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对高中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建议

3.1互动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根本

在英语课堂教学上体现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要目标,通过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讲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的学习、问题的思考以及小组之间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摒弃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储存器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关系,通过师生协调,小组交流,组组之间的辩论过程,真正的营造出一种教学共振、协作竞争的教学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3.2互动教学方法要旨在突出合作交流的过程

互动教学方法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分配学习交流任务,形成互动式的交流模式,整个过程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安排,有方法、有步骤、有创新的进行英语学习,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互动教学模式才是现在高中英语教学应该采取的。

3.3互动教学方法的开展最重要的是要凸显“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

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以没有局限的氛围进行全面的讨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真正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思考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和创新性的教学特点,为互动式的教学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建华.互动教学法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3,12(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