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教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4:22

地图教学论文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地理课堂如果做到“教有趣、以趣促学”,那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笔者在讲七年级下册《美国》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看美国的nBa比赛,课前布置学生任务,要求课中展示,让学生根据nBa的30支球队的分布,做一个球队的分布图,并且观察各个球队所在城市的位置,了解其名称的由来。如姚明以前所效力的休斯顿火箭队,为什么叫“火箭队”?因为该市是美国的航天城,是美国航天局所在地;而底特律活塞队的由来是因为以前的汽车城,老板是从事活塞制造业的。通过在地图找出这些城市的位置,学生比较感兴趣,这有利于加强教材的直观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又如笔者在绪言“与同学谈地理”一课中,启发学生思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男子100米、200米的双料冠军是拉丁美洲牙买加的博尔特,为什么美洲和非洲高原的黑人选手,在国际中长跑中,常能取得好的成绩?学生积极思考,得到结论:“高原上的选手,因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在缺氧耐受力方面有优势。”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那么我国的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能不能仿效美洲和非洲高原运动员的做法呢?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通过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学习,教学效率提高了。

二、引图识图,获取新知

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交通、城市等内容,利用地图学习,要比读课文更直观、形象,更容易形成空间概念,学生更能感知和理解知识。比如,笔者在讲八年级《疆域》中的中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时,就以课本插图为核心,让学生结合文字读图,让学生找出纬线读出,我国位于52°n~4°n之间,判断出我国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导致我国热量充足,跨纬度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还通过经线读出,我国位于70°e~135°e之间,判断出我国位于在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然后让学生熟悉图中注记,读出我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再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位置,加以比较,说明我国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原因。

三、图文转换,巩固知识

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配合课文内容而设计的,可以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和拓展的,文字用于解释地图,地图又为文字作注释。地图是文字的载体,单独掌握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枯燥的。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直接表达地理事物,特别是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地理事物。笔者在讲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让学生按照方位“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北部边疆省区”,结合地图,按空间方位找到和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然后为学生提供一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渝,内蒙台海福吉安”,进一步在地图上找到这些省区的位置。这样充分利用地图,图文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记忆更扎实,效果更明显。

四、创绘地图,增强记忆

地图教学论文篇2

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对抽象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象的概念进行模型的转化,这种本体知识地图不仅仅有着一定的明确性和形式化,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共享性,主要是将共同认可的知识加以体现,并对相关领域中公认的概念集加以反映。总而言之,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一种可以形式化的一种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具备管理知识的知识,这种特殊的本体知识地图更是本着极其特殊的应用系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2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主要技术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过程中,往往有着一定的技术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本体知识地图构建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其方法作了简单的讲解。

2.1原则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过程中,同样也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就要遵循明确性和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就要遵循可扩展性和最小编码偏差的基本原则,其原则往往有着一定的指导性,做好领域的分析和概念的增加,并保证本体知识地图构建有着一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2方法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中,往往需要借助于教学软件,同时也要借助于手工的方法,实现本体知识地图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ieee1074-1995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本体构建方法的标准,仅仅是一种知识工程领域中的软件开发方法。在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对领域本体的建设实施,最后就要做好形式化的编码以及确认评价。

3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更要结合专业的特色和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并做好本体知识地图的综合应用。

3.1需求分析

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就要做好需求的分析。就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其信息检索系统紧紧是对简单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并没有综合的考虑测绘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当前工程测绘专业知识教学中,主要是由多个知识点组成的,而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外部知识排序的过程中,就要对内部排序的基本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好基础的需求分析。语义检索过程中,更要将用户检索请求的本体化全面提高,借助于本体知识地图进而将关键词检索的局限性打破,将本体层次的检索实现,并将检索的覆盖率和精度全面提高。

3.2教学系统的设计

工程测绘专业教学系统设计中,主要是对B/S模式加以采用,并结合J2ee框架的系统体系结构加以实现,学生和教师借助于浏览器,并对web接口以及web页面加以采用,其服务器端更是对多层体系架构设计加以采用。这种教学体系设计的系统结构图主要有用户组、管理员组、语义查询接口、学习资源采集接口以及数据结构本体等,其层次分别有浏览器用户层、视图表现层、应用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存储层以及操作系统层和网络层等。检索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直接输入的方式,并对有意义的关键词取出,查询实现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障其有着一定图元素集合,并借助于可视化的形式,将图元素集合加以表现。

3.3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建模过程

依据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对工程测绘专业教学的结构领域加以确定,进而对本体知识地图进行建立,并实现对教学和学习的一种辅助,通过借助于系统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的教学推理机制实现,并将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加以展现,帮助学生对学习中需要查询的知识进行查询。为用户将精确的查询结果提供。这种本体知识地图系统的用户主要有最终用户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两种。所谓的最终用户也即是使用者学生,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则是资源的一种加工者,并借助于提供的接口和网络,对本体知识地图库进行丰富,进而为学生服务。本体知识地图在实际的建模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的进化和改进,通过借助于数据库存储本体作为后台,将owL接口作为前端,输出输入文件格式采取owL格式,有利于对当前的web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本体知识地图在构建的过程中,就要将测绘专业领域相对重要的概念和关系提出,并将其作为进化的一种中职,在各个专家的深层次交流之后,进而对测绘专业课程的核心主体进行初步的建立。在当前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就要对现有的课程本体知识地图相关概论进行严格的分析,并借助于计算机网上技术,对本体进行构建,尽可能的对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信息等资料进行搜集,借助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分析,尽可能的对部分知识点的结构图进行总结。通过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教学内容的大部分重要知识获取,借助于计算机算法的基本设计知识,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将内容学习的本体知识地图进行建立,将个别化学习提供给学生。

3.4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应用实现过程

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和教学情况,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而对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确定,并确定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教学的技巧,并对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知识的语义模型进行建立。工程测绘专业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的技术课程,在整体课程设计中更要对各个章节之间的衔接综合性的考虑,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结构、线性结构树形结构等加以采用,进而对测绘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数据结构主要是对现实世界实体数学模型的一种描述,并借助于计算机操作实现的过程。而线性结构主要是对结构中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的一种描述,并保证对应关系中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关联。教学过程中,本体知识地图查找时,就要借助于某一确定的关键词,实现知识的搜索和教学,更要确定重要性的关系。对于工程测绘专业而言,其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往往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而教材不仅仅对教学单元作了主要的安排,同时对于教学的进度也做了不同程度上的安排,而教学关系确定时,更要严格的按照于教学的知识点,并对教学之间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方法加以确定。学习资源和测绘专业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更要做好分开的设计,测绘专业教学知识点背景知识、主要内容以及教学的主要特点均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工程测绘专业学生而言,更要结合知识的难以程度进行划分,尽可能的将教学知识的难度不仅仅要有着非常简单和简单两个划分,同时也要划分为中等、困难和特别困难等级。对于相对典型的目标用户而言,尽可能的将知识点学习的时间延长,并做好知识点角色用户的划分,合理的描述学习资源,对相关知识点的关联属性进行建立,借助于网状结构,实现知识点和资源的连接。总而言之,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应用,不仅仅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时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

4结语

地图教学论文篇3

初中地理教程的编排体系是先难后易,先世界后中国,把世界地下学好了,中国地理就很容易过关了。地图也是一样。例如七年级叙述首先接触的地区经纬网地图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考验。针对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空间感差、抽象思维弱的特征,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法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地图,看不懂的地方必须标示出来,以备在课堂中听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向老师、通讯提问请教。教师准备好教具,条件好的应准备电子课件,如地球的转动动画、地球的形状图、经纬网地图。大多乡镇学校因条件有限,不能做到这一步,但至少要有地球仪与经纬网地图,在课堂中,教师简介地球的相关知识后,就要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不同的形状及特征。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经纬线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交通、军事、勘察等方面具有很中意的作用,从而引出经纬网地图。学生通过地球仪与黑板上悬挂的经纬网地图,就会很容易看懂经纬网线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和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很快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通过看地球仪及教学挂图,学生脑海中抽象的形象就会逐渐清晰,对经纬网地图、经线、纬线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对后面的地球运动及气候方面的地图学习有很深的影响。

二、兴趣法

气候图对学生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各种等值线、数字、众多的颜色及符号让学生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很难理清学习的思路。但气候图蕴含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且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天气预报入手,布置学生完成一个课外活动:回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气象节目。通过气象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及气候图动画的演示,学生就能了解气象云图各种符号及颜色代表的含义。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黄色表示沙尘暴等。学生对天气情况发生兴趣后就可适时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上的气候图。如观看我国七月份气温分布图,首先让学生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级最低的地区。学生会很快回答出最热是新疆吐鲁番盆地、最凉爽是青藏高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者两处的等温线是封闭的,说明这两根地方的气温是与众不同的。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席这种情况呢?学生看图经过分析就会得出答案:吐鲁番盆地地势极低,是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区,夏天热量沉积盆地内无法散热,故气温高。而青藏高原因“世界屋脊”而闻名,地势最高故气温在夏季很低。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知识机感兴趣的地方引入地图,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克服畏难及索然无味的心理,顺利理解地图上个元素及符号带来的大量信息,从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气候问题。

三、现场演示法

利用直观教具和教学挂图进行教学当然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自己能对立制图、绘图能力的提高却没有太大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能在黑板上以较快速度,熟练的画出地图,当从教师手中出现流畅的线条时,给学生是绝对的震撼力,也会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的冲动。当然能做到这一步对教师制图能力及对教材的理解要求很高,教师自己必须勤学苦练。以“中国的铁路干线图”为例,中国的铁路干线非常多,南北纵横,东西交错。学生在看图时总是晕晕乎乎的,容易混淆不同的铁路干线,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出手,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国内主要的铁路干线,并且要求学生拿出草稿纸跟着教师画,使课堂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通过这个课堂活动,如蜘蛛网般的铁路干线就会深深的刻画在学生的脑海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及绘图的能力。

四、练习法

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虽然对地图有了些感性认识,但学生的课程较多,所涉及到知识面广,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地图远远还没达到熟悉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地图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地图进行强化训练有很多方式,其中利用“初中地理地图填充册”是最简便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填充册学生人手一册,覆盖初中地理教材所要求的各种地图,图型齐全,知识信息极大,能对地图系统的学习。由于初中的学生负担日益加重,教师在利用地图册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时要注意选择经典图型,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题量和难度。这样既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的目的,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使学生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总结

地图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在高中教学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英语写作体现着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英语写作加以重视。图示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在听力和阅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也应逐渐将图式理论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

一、图式理论

现代图式理论是由鲁姆尔哈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图式理论是储存在记忆中的各种概念组成的知识结构。图式根据不同的性质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了解的语言的形式、语义的结构,任何一种语言的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都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哲学、逻辑、思维方式,通过语言图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更好地应用相关的图式。内容图示是一种概念,这种概念与物体、思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社会制度、科学知识等都属于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是指知识的结构、格式的排列等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1]。

图式理论是将脑海中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已经在听力和阅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把图式理论同样应用到英语作文写作中,希望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学生的图式知识越多,他的英语作文将会写得越好,图式理论对英语作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2]。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图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英语作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语言图式,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增加语言图式可以通过积累词汇和建立句子图式两种方法进行。学生之所以会觉得英语写作很难,是因为学生的词汇量太少,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的时候,可以采用图式理论,将词汇分类,对表达方式不同的词语进行总结,使之形成图式结构。也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词汇进行转换,将那些复杂的词汇转通过形象的解释让学生掌握,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词汇,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难度高的词汇,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英语作文是由一个一个完整的句子组成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语法错误,由于句子图式还没有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语法句式的教授,将各种类型的句式通过熟能生巧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句子图式,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促进英语作文的通顺[3]。

2.内容图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作文的高水平不仅体现在语法句式都应用正确,在内容上还要丰富,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将内容图式应用到英语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知识,只有在脑海中储存一定的知识,才能通过内容图式将知识扩展开来,将新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高中英语作文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科学、医疗、建筑各个层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英语教材上的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课外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激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如英文杂志、英文报刊等,扩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让学生的内容图式不断丰富。语感对英语作文写作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好的英语句子,例如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典型的表达语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就能够熟练应用那些经典的句子,让英语作文的内容更加丰富。经过长期背诵积累的经典语句,有利于学生激活内容图式,丰富脑海中的知识[4]。

3.形式图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作文中会出现各个各样的体裁,最常见的是议论文和书信,记叙文、日记、通知等形式的英语作文也时常出现,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的英语写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将形式图式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体裁判断力,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英语写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接不同文体的英语作品,让学生的脑海中有初步的体裁图式,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对英语阅读的讲解也要注意给学生分析阅读文章的体裁,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积累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体裁图式,方便学生今后进行英语作文写作。英语和汉语在文章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分汉语和英语结构上的不同,让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结构能够有更多的了解,促进学生构建形式图式,使学生在英语作文写作中能够更好地衔接作文上下文,使作文结构完整,让作文更加通顺[5]。

三、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对英语作文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文要达到语句通顺、逻辑合理、结构完整,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高中英语教师将图示理论应用到英语作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发展和扩展,从而使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断增强,英语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思充.图式理论研究及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3,13:06-08.

[2]周丽萍.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聊城大学,2014,11:25-26.

[3]郭西宁.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18:17-19.

地图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教学;应用

英语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主要内容,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部分。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图式理论开始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为了使图式理论更好地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对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十分必要。

一、图式理论的概述

康德于1781年最早提出“图式”概念,康德认为图式是一种认识的形式结构,是一个创造过程的实施规则。巴特莱特发展了康德的图式理论,从而揭示了图式在知识习得和应用中的作用。皮亚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图式理论与认识论相结合,提出了发展的图式理论,他认为认识的结构就是图式。现代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鲁姆哈特发展了图式理论,他认为图式理论是关于人的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怎样使知识的表征以特有的方式去应用知识的理论。

现代图式理论根据图式的性质和特点,把图式分为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以及语言图式。其中,关于物体、现象、思维的概念或与其有关的概念就是内容图式,它包括社会制度、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具体阅读材料中与学科或专业知识有关的知识。形式图式则是关于文本篇章结构的知识,如文本的格式安排、结构排列等,形式图式也被称为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关于读者对语言的语义结构以及形式结构等方面的了解。语言的语义结构、形式结构与哲学、民族、逻辑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关系,是理解文本的基础。

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研究图式理论。英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所以我国对图式理论的研究多集中在英语教学。图式理论首先被应用于阅读理解,之后才被应用于听力、翻译、口语、词汇等方面。

二、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三方面进行分析。

1.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学生读懂英语材料的基础和前提,是关于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前要激活学生的有关图式,使学生的图式空位被填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词汇、语法、习惯用法等知识的掌握,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图式在阅读中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建立语言图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同化和顺应理论,使学生更深切地了解和体会英语的语言特征,使学生能把新的阅读材料与相应的知识储备组块结合起来,进行恰当的推理或推测,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组块,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

2.形式图式

汉语和英语具有各自的语言特征。汉语在使用连接词、逻辑连接词时呈现出简约、灵活的特点,有意合的特征;英语在表达逻辑关系时必须使用连接词或逻辑连接词,有形合的特点。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规律。英语重视形合,在造句时重视形式接应、结构完整,因此句子通常采用的是焦点句法,严密规范;而汉语重视意合,在造句时重视意念连贯,不要求结构整齐,因此句子一般采用散点句法。在学生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英语语句的分析,即找准句子的主谓语等主干部分,在分析形态时,对句意一目了然。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创建与语言学习相关的图式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学习才会上升一个新高度。

3.内容图式

学生做阅读理解的过程可以看作是阅读材料和学生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不断输入学生的头脑中,学生进行推测、验证、修正,使输入的信息和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直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材料的背景知识不熟悉,就会产生一定的阅读困难。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新内容图式的建立,或者σ延械哪谌萃际浇行修正。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师要介绍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多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在头脑中建立更多的内容图式,从而增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图式理论在应用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之后,也逐渐应用到听力、翻译等英语教学中,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对图式理论研究的不断加强,图式理论将对英语教学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

图式理论是一种活跃的认知结构,是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地图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价值功能;评价方式

[Doi]10.13939/ki.zgsc.2016.32.240

1图式理论的概念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的模块或单元,是所有信息加工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大脑中储存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分成单元、组成模块和构成系统,这类单元、模块和系统就称为图式。[1]人们需要利用脑海中存储的图式去接受外部信息,并按照图式去处理这些信息。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文本的内在意义必须拥有相匹配的图式。人们脑海中存储的图式越齐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图式就越容易,阅读的效率自然就越高,反之假如缺少对应的图式支撑,就会很难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思维刚萌芽的小学生来说,其图式也位于一个初步产生和逐渐完善的阶段,教师要使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所进步,首先应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相关图式,可见图式理论对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

2.1预测功能

预测功能是图式理论中最基本的一项功能,它贯穿于整个信息传达接受环节中。[2]预测是接受信息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预测功能将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在预测功能作用下,学生在接受某一图式时,对构成该图式的各模块、单元的预测与本人头脑中的认知经验相一致。随着外界信息的不断传递,相对应的图式空缺逐渐得到补充,从而完善大脑中的图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本中生平背景、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因素对于学生阅读所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背景知识,把文本材料内化为自身经验图式的构建。根据预测功能可知,如果文本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将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理解以及阅读效率。

2.2选择功能

选择功能是指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从外部接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时有所选择,一方面是在预期功能下验证性选择外部图式,另一方面是选择外部信息的整合重点,从而归纳到已有的图式体系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较高的层次,教师应结合“从下到上”与“从上到下”这两种形式。[3]“从下到上”指阅读过程中将文本材料按一定逻辑顺序,让读者被动地对语义单位到整个段落进行解码的过程。“从上到下”则是指阅读时读者将大脑中现有的语言、知识、目的、态度等带入本文中,与文本交流从而获得理解与收获的过程。针对这两种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小学生的经验水平与发展特点,包括是否熟悉文本材料,是否具有相应的图式等,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2.3理解功能

理解功能指阅读文本中的信息传递到学生大脑后会与已储存的图式产生联系,使学生利用已储存的图式来顺应新图式以及革新旧图式,从而帮助理解新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习得的经验是学生知识模块的发端,并且在学习积累的图式作用下不断发展,自然习得的图式是学习积累的图式的初始点,通过阅读理解阶段,利用同化和顺应功能,最终使自然习得的图式发生转变,产生新的图式。因此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和经验水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完善认知模块和阅读图式,并且更新图式,进行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序化的循环过程,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从简单、低级的图式递进到复杂、高级的图式,从而实现理解功能。

3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评价方式

3.1书面评价

教师必须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检测学生的图式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出评价,书面评价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采用书面评价时应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和可信性。[4]实效性是指评价方式可以准确评价出所要评价的事物的水平。进行阅读教学时,实效性是对学生现状的评价能否与阅读教学预期的要求相同。因此在书面评价时,教师要确保评价的实效性就应注重评价问题所规定的学生行为与教学目标中制定的行为保持一致。同时编写评价问题的时间应放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学实践之前,才能让评价问题符合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相应图式。可信性是指重复评价同一事物时,所得出的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它关系到评价是否准确可信。因此,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保评价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降低主观臆断的影响,用科学合理的评价问题和准确清晰的评价语言来评价。

3.2随堂评价

随堂评价虽然不及书面评价的科学性、严谨性,但它也是小学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之一。与书面评价相比,随堂评价应更注意灵活自由性,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上。[5]它属于教学实践中的阶段性评价,让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对教师灵活调整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随堂评价,教师能够清晰地接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是否具有相应的图式,是否对文本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及时的随堂评价将会初步预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图式,经过深入讲解文本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图式掌握作出最终评价。并且同时教师在今后相关图式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就类似问题再进行提问,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大脑中是否已建立起相应的图式。

3.3报告评价

根据图式理论,对于阅读教学的评价不应仅局限在课堂内,课外阅读也是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课外阅读可以激活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习得的阅读图式,让图式不断联系、完善,从而提升阅读效率与能力。读书报告是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之一。对于处于萌芽期的小学生来说,读书报告在形式上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读后感交流会、读书笔记展、优秀手抄报园地等。并且可以通过设置专题来进行阅读报告,学生不仅要简述阅读内容,而且也要分享阅读的感悟体会。针对学生报告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评价,确保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新的图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4结论

综上可知,图式理论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图式,发挥其价值功能,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学生逐渐完善阅读图式。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谭文丽.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7-70.

[3]黄立宇.图式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作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3):122-124.

地图教学论文篇7

摘要:图式是指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背景知识)的结构,是人们用已有的结构来记住新资料的一种方法。图式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学中的阅读、听力、翻译和写作教学等几个方面。本文针对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从图式重合、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三方面分析了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并探讨了一套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新的词汇教学模式。

关键词:图式理论;文化图式;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图式理论在语言习得中的实际应用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图式(Schema/Schemata)是指一系列相关范畴在人脑中的表现。所谓“图式”是指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背景知识)的结构,是人们用已有的结构来记住新资料的一种方法”(桂诗春)。图式理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历经康德、巴赫勒特和詹姆尔哈特的不断努力最终形成完善的理论系统。最初被应用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领域。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国内外对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日渐深入,该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学中的阅读、听力、翻译和写作教学。而对其在词汇教学,尤其是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者们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在简述了图式与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运用图式理论探讨了一套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新的词汇教学模式。

二、高职英语语词汇教学现状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基础。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不能表达任何东西。”allen&Valette也曾指出,无论哪种目标语,词汇在所有语言教学中都是重要因素。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读懂语言材料。于是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词汇,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在实际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也非常重视词汇的教学,但方法依旧比较传统老套,效率不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听课和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到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是通过课堂阅读、听力训练和练习设计等一些方法,目前高职英语教师通常遵循以下固定的语词汇教学顺序:(1)在上下文中引出生词;(2)强调单词的读音和拼写;(3)解释单词的词义、词性、搭配和用法;(4)让学生反复读写记忆单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但是这种方法仅仅是注重词汇内涵知识的讲解,而不考虑词汇外部知识,缺乏对构词法知识和词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分析,更不善于把单词放在具体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将导致学生新旧词汇连接不起来,在运用过程中意义相近的词义又无所适从,在与英语国家人士的交谈中,甚至因为文化障碍而产生交际困难。

三、图式与图式理论

图式是输入并储存在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是人们头脑中的常识性概念。不同的语言学家对它有着不同的释义:pearson认为“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者读到某些信息时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Cook认为“图式是头脑中先存知识(pre-existenceknowledge)或者背景知识”’,widdowson则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但是,不管他们对图式的定义如何不同,他们都一致认为:图式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

正是由于图式是一种经过抽象和概括了的一般知识,所以才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够在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以及日常交际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假如一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使之拥有某些经历,那么同一背景下的每个人都会形成这类文化图式。文化图式涵盖了与文化有关的一切背景知识,包括习俗、宗教、历史甚至地理环境。根据文化图式在跨文化交际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影响。许秀云和曹春春把文化图式分为三大类:图示重合、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

(一)图示重合

图示重合是指形成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图式在相互理解过程中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同一事物在来自不同文化的交际参与者激起同一的反应。在中英两种不同的文化中,有些词汇表达的意义非常相似。例如,颜色词“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经常有“不好的”、“坏的”、“邪恶的”这种意味。如:“blackmoney”(黑钱);“blackmarket”(黑市交易或黑市);“blackmarketprice”(黑市价格);“blacksheep”(害群之马)。图式重合还体现在一些习语和谚语的翻译当中,如:“thegreatfisheatupthesmall.”(大鱼吃小鱼),“awolfinsh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tobeonthinice”(如履薄冰),“Hewhoridesatigerisafraidtodismount.”(骑虎难下)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词和词语能很自然地激活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很容易理解他们所隐含的意义。

(二)图式冲突

图式冲突是指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误解。即使中英文有些词汇的外延意义相同,但其内涵意义和表达形式或在具体语境中有可能截然不同。虽然我们的大脑中也有交际中提及的图式,但由于我们已有的图式与实际交际中的图式产生了不一致,我们就无法按照目标图式来习得和理解目标文化,因此很容易引起误解。例如:蓝色在中国文化中给人“恬淡宁静,意蕴深远,心旷神怡”的联想,而英语则具有“忧郁,伤感”的联想意义,常与心情不好有关“inabluemood”(情绪低沉),“Bluemonday”(沮丧的星期一),“abluefit”(非常不满,震惊或者气愤)。此外,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丧事(funeral),表示哀悼。但在英语文化中,white表示幸福和纯洁,如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礼服,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贞洁。“awhiteday”(吉日),“awhitelie”(善意的谎言),“whiteman”(善良的人,有教养的人)。

(三)图式缺省

图式缺省指的是在一种文化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却在另一种文化中根本不存在,生活在后一种文化当中的人们就不可能建立与前一文化相关的图式。图式缺省往往造成理解中断,使我们无法建立起语言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关联,从而很难理解交流的信息。英文中有少量词汇源自英语寓言、名著、宗教和历史典故等。如果我们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那么这些词汇就会成为我们英语使用过程中的死角。例如:“thegardenofeden”直译为“伊甸园”,学生要理解此词语真正含义“幸福美满的地方”(anyplaceofperfecthappiness)或“安乐窝”,头脑中必须有关于《圣经》《创世纪》的文化图式:伊甸园是上帝安排给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居住的乐园(paradise)。人们根据故事把世上幸福富饶的地方比喻为“人间伊甸园”。

四、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文化图式理论对高职英语语词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英语语词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词汇,同时还要了解并学习词汇中的文化知识。图式重合有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汉语知识结构加强对英语词汇的习得与理解。然而这种类似的文化重合背景毕竟有限。图式冲突会给交际带来困难与障碍,图式缺省更会导致词汇理解过程中的出现空白。因此,教师在日常词汇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与词汇相关的背景文化教学,适时穿插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著名典故,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不断帮助学生激活并利用已有的图式,调整有冲突的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

首先,教师应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来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图式。图式重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意义。正因为英汉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充分利用图式重合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源于特殊文化背景的词汇,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运用词汇。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图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类似的生活事件或故事情节之类的图式,让学生列举与之相关的词汇,以激发他们的联想,记忆和认识更多的词汇。由于有特定的场景,学生对这些词印象也会更深,也易于从长时记忆中的大脑词库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加速大脑词汇、储存、提取和记忆。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比较分析两种文化图式,调整原有的文化图式。对于图式冲突的词汇,教师应针对英语国家与我们在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人文观念等方面的不同,结合其特殊文化背景对课堂上出现的生词进行分类解释。比如:中国学生理解“facethemusic”这个词语时,会联想到“music”所引申的“开心、快乐”之意。然而在英语文化中,这个词语是“不得不承担、不得不面对”

的意思。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有一些词源学方面的权威认为,这个短语来源于剧场。在舞台上,演员经常会由于紧张或怯场而造成忘词等尴尬的局面,只要音乐一响,演员就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能去facethemusic(必须承受出现的局面)。教师在讲授这个短语时,必须帮助学生调整汉语文化图式,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培养文化素养,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再次,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文化图式。对于文化缺省的词汇,教师要引导并解释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帮助学生建构那些容易产生误会或不易理解的词汇图式,尤其是对于源于文学作品、宗教信仰等词汇及表达方法更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文化图式以促进他们对这类词汇的习得与理解。英语中有许多词语有特定的文化渊源,如“adam"sapple”(喉结),“Godutch”aa制,“englishdisease”(软骨病),“Spanishcastle”(空中楼阁),“Baptism”(洗礼)等等在中国人脑海中是没有对应地文化图式的。这些为本民族能拥有的词汇,本民族的人们遇到后就会马上激活原有词汇,但非本民族的人们,长期记忆中不存在这样的图式,就会产生理解障碍。所有教师要通过解释来给学生建立新的文化图式以适应新的文化背景。

地图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81-03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在毕业设计(实习)这一重要教学环节上,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本专业毕业设计(实习)进行系统管理和制度建设、改革和创新管理核心思想、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实现本科生毕业设计(实习)的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以及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我们以2011届和2012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认识、看法、态度及行为,以期全面地了解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今后教改的深入进行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实习)的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论文选题、文献查阅和分析、实验及教师指导、资料整理和论文写作、论文答辩、对自己毕业论文和实习的评价等七个方面内容。

考虑到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态度存在着一个程度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反映个体学生对教学措施的态度和认可程度,我们将打分题的可选分值设定为0-10的数字,分值的大小表示学生认可程度的高低,填10表示程度高,非常有必要、重要等;填5表示一般;填0为持完全否定态度,完全没有、完全没必要。通过对打分结果的次数统计并做成次数分布表,使我们能更清楚地、量化地了解和认识学生对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教学措施的态度。从多个分布图分析,我们认为打在分值8-10的学生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6-7的学生持一种比较肯定的态度,打分值5的学生可能持一种“一般”、无所谓,中庸成分比较大的态度,打在分值0-4的学生可能持一种否定,“没必要”的态度。

调查涉及2011届、2012届毕业本科生231人,其中我院食科061、071民族言语班的学生81人,我院汉语言班食科072、074、082、084学生150人。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毕业论文的态度

学生对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必要性、重视程度与其在毕业论文中下工夫和投入精力的相关性很大,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你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大吗?”详见图1。

图1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必要性态度的调查情况

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53.7%的学生选择10d,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很大;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77.5%,即大多数学生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是有必要的;有18.6%的学生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认为必要性一般;有3.9%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必要性较小,也可能持不赞同的态度。

(二)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涉及选题的方式,题目设计的水平、来源、实用性、创新性,学生对题目的兴趣等方面,它对后面论文完成的程度及质量影响很大,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你的论文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的程度?”详见图2。

图2论文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的程度调查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25.5%的学生选择10d,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和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利于今后的实践和工作;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70.1%;有22.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和生产实际结合一般,或并不相关、不了解自己研究的内容是否能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有7.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和生产实践没有太大的联系。

(三)文献查阅和分析

文献查阅和分析使本科生能更好地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获取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准备材料的过程。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你对文献综述的重视程度?”详见图3。

图3学生对文献综述的重视程度调查情况

调查的231人当中,有39.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文献综述非常重视,占76.2%(选6-10d)的学生对文献综述的重视持肯定态度;有1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重视程度一般,持无所谓的态度;有4.8%的同学不重视文献综述。

(四)实验及教师指导

毕业论文实验涉及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双方的相互作用及实验条件等因素,是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该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及毕业论文的质量,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问题1:“指导教师能经常主动与你进行交流与沟通吗?”详见图4。问题2:“你能经常主动与指导教师进行联系和交流沟通吗?”详见图5。问题3:“根据学生的时间,将毕业论文机动地安排在大四一年的时间内进行的看法?”详见图6。

1.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情况调查

图4指导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情况

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22.5%的学生选择10d,认为教师能经常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73.2%,即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能做到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有18.6%的学生认为教师做得一般;有10.4%的学生持不认可的态度。

2.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联系和交流情况调查

图5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情况

由图5所示,32.0%的学生选择10d,认为能经常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81.8%,即大多数学生认为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有13.4%的学生认为与教师沟通交流一般;有4.8%的学生认为不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

3.将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四一年的时间内进行的支持程度调查

图6将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四一年的时间内进行的支持程度

从图6可以明显看出,23.5%的毕业生选择10d,对毕业论文机动地安排在大四一年的时间持完全支持的态度;选择分值6-10d的毕业生占70.9%,即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可以接受的;有21.3%的毕业生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有7.8%的毕业生持不认可的态度。

(五)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涉及学生写和教师改、学生的表达能力、格式的规范化等内容,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你的论文写作水平显著提高的程度如何?”详见图7。

图7论文写作水平显著提高的程度

如图7所示,24%的学生选择8d-10d,认为自己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后论文的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55.5%的学生选择6-9d,认为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后论文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有16.2%选择5d,认为论文写作水平提高程度一般;还有4.4%学生选择0-4d,对提高论文写作水平持不肯定的或否定的态度。

(六)论文答辩

针对以往答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从答辩教师和学生在答辩中的态度、行为和做法等方面考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对答辩组织、分组情况的满意程度?”详见图8。

图8对论文答辩组织、分组情况的满意程度

如图8所示,28.1%的学生选择10d,表明对答辩组织、分组情况十分满意;80.1%的学生选择6-10d,表明大多学生是认可的;14.3%的学生认为一般;5.6%的学生选择0-4d,表明这部分学生对答辩组织、分组情况不太满意。

(七)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和实习的评价

以往对毕业论文的评价都是出自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此希望能了解学生对自己论文的真实评价,对我们今后教改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详见图9。

图9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

根据图9所示,29.4%的学生选择10d,认为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74.5%,即大多数学生认为有一定的提高;有21.6%的学生选择5d,这部分学生认为提高一般或不多;有3.9%的学生认为提高较小或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就业和考研等现实问题分散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精力,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毕业论文这一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最终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

2.目前主要采用学院公布学生选题的方式,很多学生不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到合适的论文题目,影响了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文献的利用、查阅和综述能力差,不少学生不是在查阅大量的文献基础上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而是抄文献综述。

4.论文成绩采用单一的论文答辩成绩很难合理地反映学生的整个毕业论文情况,评优论文的过程还有待改进。

(二)解决方案

1.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实习)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指导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实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使学生自觉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实习)。

2.多种毕业选题方式的尝试。改革原有的单一的论文选题方式,逐渐推行多种选题方式并行。

3.集中开设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综述方法的讲座,使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技能得到普遍的提高。

4.适当提早开始和延长毕业设计(实习)的时间,将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灵活机动地安排在大四一年或从大三就开始。

5.改变单一的论文成绩构成方式。为有效地考核学生论文成绩,做到公平公正,论文成绩应由多个方面构成,成绩构成比例:指导教师占30-40%,评阅教师20-30%,论文答辩成绩30-50%。

[参考文献]

[1]季明,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7,(5):20-22.

地图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图式理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学生们在进行英语写作仿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模仿写作内容,还可以创新写作。这种英语写作练习不仅降低了学生们学习英语写作的困难程度,而且带动了学生们学习英语写作的热情。

一、初中阶段英语写作教学具有的特点

初中的英语写作内容要多针对学生们的真实生活,让学生们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能够有话可讲,有真实事件可以写。英语写作运用的材料应该是从简单慢慢过渡到复杂,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还要注意到英语写作练习的形式一定要具有多样化,将培育学生们英语的听说读写配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将听到的英语说出来,将说出的英语可以写下来。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合理将英语教材组织利用起来,在上课之前进行认真仔细的备课,将每一堂英语写作课都精心设计。在教授学生们英语写作的时候,英语教师不仅要讲解英语语言的基础性知识,加大英语语言的输入,而且伴随着初中生所接触到的英语知识面不断的拓展,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地在写作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们英语写作技巧和英语文体性知识,让学生们可以真实地做到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展开自由的思想表达,进而能够真正有意义地提升学生们英语写作的实力。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当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英语教学研究,不断地研究出顺应学生们和英语教学目标的新方式方法,依照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时展的需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进程中,英语教师要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对学生们进行高效的英语写作指导,学生们的反馈练习也要展现出渐进性,以此明确学生们的课堂主置,来帮助学生们得到英语写作的成功,由此增加学生们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有效利用

(一)图式理论对于英语写作的促进作用

1.图式理论下的层级构造对语英语写作是十分有利的。许多英语教育学家都认为图式理论是将信息能够长期储存在大脑里的一种方式,是由于一个相同话题或者主题形成的大规模的信息结构。最为典型的图式构造是将信息分层次,这样的图式认知构造对于英语写作进行文章构思是非常有用的。英语写作构思的时候,写作者要从之前的头脑记忆中找到和写作题目相关的内容图式,这也是写作者在英语写作主题的指引下产生的信心逻辑安排,进而创作出英语文章。2.图式对英语写作预期的指引功能。形式上图式的增加能够指引学生们根据所给出的英语写作主题运用相应的写作形式的整体性构架和写作段落结构。并且精确的英语写作图式能够让学生们避免在英语写作时出现汉语写作思维,创作出正确的英式思维文章,进而可以让写作者和阅读者在创作出的文章上产生共鸣。3.图式可以提升学生们英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初中英语写作的当中,由于新型的英语知识在不断地产出,图式理论的特点结构可以让旧知识和新知识相互关联,经过图式理论构造当中的空隙吸纳新的英语知识,或者采取图式理论构造进行调整顺应新情况的发生,大量的变化可以形成新的图式结构,在英语写作当中又产生出全新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

(二)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应用

图式有着不同的种类,需要说明的是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写作内容图式、写作形式图式、写作语言图式一定存在当中。写作内容图式指的是和英语文章内容上有关的相应背景知识,其中包含各种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一些方面,还有一些牵涉到学科知识。写作形式图式包含相关的英语语法知识和相关其他类型的英语知识,比如写作风格上的区别,说明、描写、议论、报刊等问题结构的区别。写作语言图式说的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地表达方式、英语语义结构等的了解,这和不同民族的思考形式有关联,是英语语篇理解的基础。1.英语写作语言图式英语写作语言图式是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的能力,这些都是初中英语写作的基础。这样的能力主要包含学生们对英语词汇、英语语法以及英语习惯用法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时候,英语教师要懂得构建大量的英语写作语言图式,加大利用学生们的认知心理学当中的顺应论,促进学生们对英语语言特点的理解,进而让学生们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可以将脑海中储存的英语资料和英语写作主题所需要的语言资料进行结合串联,再进行重组或搭配。2.英语写作形式图式英语写作形式图式指的是有关英语篇章结构方面的写作知识,简单来说就是英语语篇知识。英语写作形式图式是储存在学习者脑海里的关于不一样类型的英语语篇修辞、构造和形式角度的知识。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结合进行研究会发现,初中生在对英语不断地学习和掌握中,进而在英语教师的引导和讲授下,在大脑中会出现,英语文章是什么以及英语文章如何的形式图式。依靠与学生们自身已经有的、较为完备的英语形式图式知识,学生们将更轻易理解英语命题间的关系,更容易将英语语言资料组织成英语语篇结构。经过上文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能够知道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展现的积极促进作用。图式理论引导下的初中阶段英语写作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教学形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学生们在进行英语写作练习的时候也觉得更加放松。

参考文献:

[1]陈丽.图式理论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6.

[2]葛娜娜.基于图式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D].渤海大学,2014.

地图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文化图式理论;构建内容;英语教学;文化敏感性

一、图式理论与文化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就是借助认知心理学理论,运用大量的图式知识去尽可能正确和全面地解读文本的意义。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在脑中输入少量信息,并在记忆中搜索与这些信息相匹配的图式,如果搜索成功,就能迅速地理解新知识,并且在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图式,使图式实现处理、理解、记忆信息的目的。文化图式指的是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如,民族习惯、民俗、风土人情等知识结构,是人类通过之前的经验形成的一种存在于自身大脑中的文化知识组织模式。这种文化知识结构或是结构块便于我国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解读英语文本,从而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图式离不开文化,文化图式的形成基于人类的基本生活经验,对跨文化交际起着重要作用。

二、文化图式的构建内容

文化图式具有一般图式的主体性、动态性和兼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文化图式的构建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其构建内容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交际文化差异的构建

交际文化差异包括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对比分析、英汉句法对比分析等。英语的词汇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学生只有对其进行联想意义上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积累文化图式知识层,而英语句式、句法的比较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英汉语言差异。

2.语用文化差异的构建

不同的民族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图式,如:英汉民族在价值观念、文化习俗、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并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难度,因而构建语用文化差异图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差异性言语行为能力的文化对

比,如:称呼、邀请、拒绝、招呼、请求等方面的比较,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会话。

3.语篇文化差异的构建

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语篇及话语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直觉、整体性,这使语篇呈现出含蓄、委婉、间接、迂回等特点,而西方文化重逻辑推理、分析精确,致使语篇呈现出直接、精简等特点。

三、文化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

文化图式是一种概念结构,具有兼容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学生将文化中的感知及概念信息进行存储,进而有效地解码及表达,并为学生诠释交际过程中的文化事件提供必要的组块。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脑中的图式,并当策略构建文化图式,使图式不断重组或激活,以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针对性教学

许多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不顺畅的关键性因素,就是缺失必要的、陈述性的文化图式,特别是缺少程序性的文化图式。因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程序性文化图式的构建。分门别类地帮助学生构建不同的文化图式,如:科普、人物、政治、商贸、文化、生活等。此外,在构建各种交际场景图式时,应该特别注意程序性知识的构建,使学生了解英美人或说英语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习惯性的行为程序,以保证在业务交际中能针对不同场景进行正确预测、得体交流。而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获取有关英汉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语篇差异、语用差异的知识,并及时、有序地将这些陈述性知识添加到已有的文化图式中去,或者形成新的文化图式,以实现程序性知识的构建。

2.对比性教学

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英语教师在讲解语言材料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同一事物的概念、现象及其行为,并分析本民族语的文化图式及英语的文化图式上的差异、渊源及形成原因,由此建立起新的信息及图式,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以便对其脑中的相关文化进行有效地激活、修正和补充。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设置丰富的对比性文化图式构建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激活或构建学生的文化图式。

3.实践性教学

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英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训练,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英语文化知识用于实践,以更好地构建学生的文化图式。如: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角色表演、游戏、演讲、讲故事等各项英语语言训练,或是鼓励学生与外国友人、外籍教师进行口头上或是书面上的交流,使学生更直接地领悟和感知英语语言文化,体会到更为原汁原味的英语,从而建构起相关文化图式。教师还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多渠道了解、体验跨文化交际,刺激巩固已有的文化图式,以加深对于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