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6:02

骨科临床论文篇1

【关键词】显微外科;骨科;临床应用

本院自1999年8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显微外科治疗断指(肢)再植、骨缺损、复合组织缺损修复、血管神经离断缺损等共计519例,效果满意。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断指(肢),断指共519例634指,男361例,女158例;年龄1岁9个月~63岁,其中13岁以下儿童断指66例74指;指别:拇指128指,示指188指,中指147指,环指91指,小指80指;受伤机制:切割伤120例154指,电锯伤101例131指、压砸伤154例179指、钢丝绳绞伤53例65指、旋转撕脱伤39例45指、其他伤48例60指;离断部位:末节108指,中节离断356指,近节离断170指。断肢:共48例,其中小儿断肢11例。离断部位:断腕16例;断掌14例;前臂离断6例;肘关节及以上离断2例;小腿离断4例;足部离断2例;踝关节离断6例。

1.2典型病例及治疗方法例1:女,43岁,工人。因右手示、中、环及小指电锯伤完全离断2h后入院。查:右手示、中、环及小指自近节指骨处离断。刨面不齐,示指有皮肤剥脱伤,入院后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术后3个月随访,断指血运良好,屈伸活动基本正常,感觉功能恢复正常。

例2:男,16岁,右拇指被雷管炸伤缺损急诊入院。查:右拇指为四度缺损,伤缘不齐,污染严重,功能完全丧失,同时伴有局部5cm×6cm皮肤缺损。急诊清刨后返回病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2周后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并足背皮瓣一次性修复刨面皮肤缺损。术后恢复顺利,再造拇指血运好,皮瓣成活。3个月后随访右拇指功能及外观满意,感觉功能良好。

2结果

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0.3%;断肢再植成活率为81.4%;拇、手指再造成活率为97.9%;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率为94.7%;带血管蒂骨移植成功率为97%。

3讨论

显微外科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近30年来在我国骨科领域内发展较快,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显微外科有手术精细、准确、损伤小的优点。另外,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将致残率降到最低程度,达到功能外形康复目的。

3.1断指(肢)再植

要求术者有熟炼的显微外科技术,接诊患者后争取时间。术中彻底清创是关键,除肉眼下清创外,在显微镜下仍需进一步清创,创面要在1:1500新洁尔灭液中浸泡5~8min,骨骼重建时尽可能保留指(肢)体长度,减少伤残。吻合血管要做到:稳、准、快,保证血管吻合质量,当缺血时间较长或多个指体离断时可采用逆行法断指(肢)再植,此种方法可节省时间。吻合动静脉比例为2:2~3最佳3.2皮(肌)瓣移植

其应用原则:能用简单皮瓣则不用复杂皮瓣,用带血管蒂的皮瓣比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更安全可靠,同时尽可能避免用功能区以及主要血管蒂供血的皮瓣。供区选择以组织接近、厚薄适中、隐蔽及血管蒂较恒定、易切取和不影响肢体功能的皮瓣为原则。术前要依据病情设计供区皮(肌)瓣切取范围,最好用超声多普勒探明并标记血管走向,使切取皮(肌)瓣切取范围大于刨面2~3cm。术中一般要先显露血管蒂后再切取皮瓣,注意防止血管网与组织分离,不要过多牵拉血管蒂使其痉挛,移植皮(肌)瓣时尽可能使血管蒂转移角度不要太大。皮(肌)瓣移植治疗软组织缺损其主要特点:有良好的血运、感觉功能及较强的抗感染力。肌瓣或筋膜瓣主要用于重建功能、充填空腔及覆盖创面。肌瓣或筋膜瓣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颇佳。

3.3拇指再造

拇指再造方法较多。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笔者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其功能及外形要求均较满意,受到患者的欢迎。但手术操作较复杂,难度太,要求术者用熟练的显微技术,同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根据年龄及本人对手术的愿望强烈与否决定手术。术前探明第一跖背动脉的走行,如果该动脉缺如或变异应选用二套供血系统。

3.4带血运的骨移植

传统的游离骨移植术,因移植骨无血液供应,移植到受区后,需经过“爬行替代”过程才能达到骨愈合,因而愈合时间长。特别是大段骨缺损,传统方法难以修复。为提高成功率,采用带血运的骨移植后,使常规骨移植所经历的“爬行替代”过程转化为一般的骨折愈合过程,缩短了骨移植后的愈合时间,从而把骨移植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多采用带血运的腓骨及髂骨移植,治疗的病例中无一例出现骨不连。

3.5离断神经及血管修复

神经修复一般采用外膜缝合法。因束膜缝合后易在局部形成瘢痕而影响神经长入,同时很难辨认运动及感觉神经。如果将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相吻合则术后效果不理想。在神经缺损情况下,一般采用腓肠神经移植。四肢主要血管断裂的修复:因血管口径较大,可采用连续缝合法,这样可节省时间,防止血管吻合口处漏血。在缝接神经及吻合血管时一定要在无张力情况下吻合。

3.6术后处理首先要隔离病房,绝对禁止在病区内吸烟。本院处于寒区,术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除常规应用三抗(抗感染、抗血管痉挛、抗凝血)外,注意术后返回病房途中患者伤肢的保暖。回病房后一定要保证室内的温度维持在25℃。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用烤灯,距离60cm左右,每小时测皮温一次,当发生血管危象时,首先要判断是动脉还是静脉,是栓塞还是痉挛。对于动脉痉挛可用罂粟碱自伤口内注射于指动脉吻合口处。一般在5min内可见效,如经半小时处理无效需立即手术探查。当断指发绀及指腹张力较高时可采用拔甲或侧切放血来缓解静脉回流障碍。术后2周可下床活动。对于断指(肢)再植术后3周开始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关节僵直与肌腱粘连,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减少疤痕形成,早期功能锻炼对于伤肢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丁自海,裴国献.手外科解剖与临床.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3:262-278.

[2]王成琪,陈中伟,朱盛修.实用显微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94-206.

[3]程国良.断指再植的发展与提高.中华手外科杂志,2003,19(3):129-131.

骨科临床论文篇2

【关键词】临床路径;骨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91-02

骨科临床学习和手术教学是医院骨科培养学员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骨科临床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由于骨科疾病的部位表现比较复杂,在学科上的划分又比较精细,学员所接触的病种也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因此,骨科临床教学效果的有效实施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所一直探讨的问题[1]。随着当前询证医学的发展,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骨科临床实习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1年9月-2012年7月的80例骨科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为21-24岁,教学时间为一个月。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40例学员采取传统带教的方法,实习生在进而到科室后,由主管教学的教师对科室内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然后由不同班次的教师进行带教,教学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要求完成[2]。

实验组:实验组40例实习生采取临床路径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分五个步骤完成:一、设计病例,根据教学大纲选出各专业学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例,要求学员对这些临床病例详细掌握;二、根据病例现有的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由学员独自对病例资料初步分析,并根据诊断治疗中的疑惑提出问题;三、收集资料,根据临床路径所给出的步骤,要求学员对病例治疗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解,以更新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初步回答;四、实践路径,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确定诊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高效、系统、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五、教师讲解,根据学员在临床路径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以提高学员的医患沟通技巧,对于涉及到多学科综合运用方面的内容,有的放矢的进行分析与讲解,并给与合理的指导[3]。

教学一个月后,对学员在骨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服务能力、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四项标准分值均为100分。

1.3统计学分析

3讨论

临床路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与美国逐渐发展出来的一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也被称为临床路径,它是一种以设计为主体的多专业合作的标准计划成本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带教的成本,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果[4]。

从临床骨科病种的复杂性和学科精细的划分出发,临床路径能够有效的克服学生在骨科临床学习中的问题。骨科临床教学中,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科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协作,并具有着四个方面的特征:明确的时间表、强调有效性、注重系统性、富于改进性。在这四个特征中,学生的学习由此出发,循序渐进,从中不仅减少了学员和医生之间的距离,对学员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还非常有利。而在这个不断重复的“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中,学员的自我总结能力也随着增加,以此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际中。作为一种条理性的实践教学方案,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学员总体思路的清晰培养也非常有效,以此能够对问题更加全面、更加透彻的分析,增强着他们对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在本次对80例学员的研究中,教学实施一个月后,经对两组学员教学成果的分析,实验组学员经临床路径教学方案的实施,针对临床骨科实践中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服务能力、综合素质均明显的优与对照组所采取的传统带教法,两组教学差异相比较,p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系统、先进教学模式,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学员骨科临床实践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明君,赵海恩,胡运生等.浅谈临床路径对骨科临床教学的影响[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04):797-799.

[2]尤涛,朱雷,王国斌等.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09):918-920.

骨科临床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4(a)-0131-04

1.DepartmentoforthopeadicSurge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He'nanprovince,weihui453100,China;2.DepartmentoforthopeadicSurgery,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He'nanprovince,Xinxiang453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effectofevidence-basedteachingmodeintheorthopedicclinicaltrainingofsurgerymasters.methods46surgerymastersin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fromJanuary2013toJune2015wererandomlyallocatedintotheevidencebasedteachinggroupandthetraditionalteachinggroup,eachgrouphad23cases.evidencebasedteachingwasperformedaccordingtoevidencebasedmedicine.theoryexamination,clinicalcaseanalysis,knowledgeupdateexaminationandstudyinitiativeswereassessedinbothgroups.Results①nosignificantdifferenceexistedinthescoresoftheoryexaminationbetweenthetwogroups(p>0.05).However,clinicalanalysisofevidence-basedteaching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traditionalteachinggroup(p<0.05).②Betterperformanceinnewknowledgeupdatewasgainedintheevidencebasedteachinggroupthaninthetraditionalteachinggroup(p<0.05).③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teachinggroup,moreadvanceinstudyinitiative(intensifyingsurgeryknowledge,stimulatinglearninginterest,improvinglearningefficiency,improvingself-studyability)wasobservedintheevidencebasedtraininggroup(p<0.05).Conclusionintroductionofevidencebasedteachingmodeintothetrainingoforthopedicsurgerymasterscanimprovethestudents'abilitytolearnnewknowledgeandabilitytoincorporateknowledgeintoclinicalpractice.thelearninginitiativeisalsoenhancedsignificantlybyevidencebasedteachingmode.

[Keywords]orthopedics;evidence-basedmedicine;Surgery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教育结构中较高层次的教育,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外科学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学习多以“经验”教学为主,学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带教老师多为临床一线医生,很难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中;目前研究生所用医学教材仍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些缺陷都会影响到外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如何在外科学研究生培养阶段避免这些缺点,寻找一条理想的适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是医学教育研究人员的重点问题。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被称为“21世纪临床医学新思维”[1]。2000年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ekett将其重新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患者的意愿,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订每例患者最佳的诊治措施。eBm一经出现即成为研究人员的热点,将eBm应用于教育中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2],要求医生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从医学科学发展中获取最新、论证度最高的论据,从而不断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最终目的是妥善地解决实际问题[3]。薛亚卓[4]认为eBm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将eBm引入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培养阶段,现将外科学研究生在骨科临床带教的工作成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择我院2012级(21名)、2013级(25名)临床骨科实习的硕士研究生共46名,其中,男45名,女1名,年龄21~30岁,平均(24.67±2.64)岁。随机分为循证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23名。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及基础理论课成绩(英语、外科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循证教学组按照eBm基本步骤[5](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评价证据-实施证据-后效评价)实施教学。在查房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病例,根据其诊治过程,提出问题,问题内容包括诊断、治疗以及疾病预后等。如:胸腰椎结核的诊断方式、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学生展开讨论,就提出的具体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找出相关资料并筛选其中最有效用的资料作为证据进行eBm系统分析,最后由带教老师及学生根据科室相关诊疗经验以及资料进行总结,制订最佳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以期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1.2.2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经验和灌输式带教方法,通过带教老师的临床经验结合临床实习教学等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

1.3教学效果评价

1.3.1常规考核两组学员在出科前进行理论考试和临床病例分析考核。两组学生理论考试考题一致,题目满分为100分,客观题50分,主观题50分,由医院研究生继续教育科及骨外科教研室主任共同命题,主要考核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对骨外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临床病例分析考核以病例个案讨论形式进行,由科室副高以上级别老师进行打分(带教老师除外),满分为100分,主要考查研究生对骨科常见疾病的临床分析能力。

1.3.2骨科新进展内容考核采用笔试方式进行,题目满分为100分,均为主观题,内容涉及骨科诊治新进展方面的知识,由骨外科教研室主任及骨外科博士命题,重点考核两组研究生对骨科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

1.3.3学习主观能动性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内容包括:是否能够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及是否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等问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常规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研究生出科理论考试成绩相比,循证教学组的平均成绩高于传统医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研究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无明显差异。在临床病例分析方面,循证教学组研究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教学组研究生对临床病例分析能力较强。见表2。

2.2两组骨科新进展成绩比较

循证教学组研究生在骨科新进展方面考试成绩较传统教学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接受循证教学的研究生对骨科的新知识、新进展了解掌握更好。见表2。

2.3主观能动性调查

循证教学组研究生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自学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外科学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见表3。

3讨论

外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是要在毕业时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和程度,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不同于本科临床实习生的培养。目前国内在对外科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阶段仍采用“带教式”及“经验式”临床教学模式,由此培养的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尚可,但单向授课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的参与,因此束缚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临床思维的培养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发展[6]。为了避免常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寻找一条理想的教育方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eBm一经被提出,即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eBm的理念应用于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7-8],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将循证教学模式应用与临床需要真正做到观念上的改变:从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从死学转变为巧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学;从短期的“充电”转变为终身的教育[9]。我院是教学医院,有临床带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工作。硕士研究生大多受过相对正规系统的本科医学教育,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文献检索能力,对eBm有较佳的接受能力,因此,本研究将循证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学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培养阶段,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3.1循证教学模式提高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本研究发现,将循证教学模式引入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中,虽然理论知识考试与传统教学组研究生无明显差别,但在临床病例分析方面和对骨科新进展知识了解情况有明显提高。循证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活动更加充分地联系起来,将理论知识更加切实的应用于临床工作。因为循证教学模式要求研究生主动进行文献检索去回答提出的临床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有利于培养其形成eBm的系统诊断思维,因此提高了硕士研究生临床病例分析技能和实践能力[10]。研究发现,接受循证教学模式的研究生提高了对骨科前沿知识的掌握。接受循证教学模式的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文献检索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自学和搜索骨科新进展知识的能力[11],不仅让研究生学到了知识,也真正学会了如何把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12]。而传统教学组研究生的知识来源于上级带教老师,限制了对骨科新进展知识的学习。另外,应用循证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不同意见的辩论,但强调辩论时必须阐明理由,提供充足证据支持[13-14],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2循证教学模式增强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

骨科临床论文篇4

【摘要】临床实习是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和临床实际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加强临床思维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骨科实习带教的经验,对在该阶段如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骨科教学;教育改革;临床思维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医生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运用已有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要素。临床思维又称诊断思维,是医师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所进行的诊断思考过程,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初步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的过程。临床实习是从医学生到临床医师的过渡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和临床实际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实现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需过程。较前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实习阶段的内容和学习性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体现于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1]。如何让学员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完成从学员到医生的转变,是实习阶段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刚刚进入临床的实习医师,加强临床思维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现代科技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骨科临床医疗对医师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真正全面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人才,就要求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外,还需注重临床思维培养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在既往骨科实习带教过程中,我们对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制定系统、详细的实习教学计划并予落实

(1)定期进行教学查房。教学查房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查房,教员结合临床上的典型病例或某个问题、某种疾病、某种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并就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查房,使学生掌握某一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培养临床思维,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坚持临床小讲课与专题讲座。定期举行临床小讲座,讲解一些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操作技能。让实习生参与到小讲课中来。设置一些临床常见而简单的题目,由实习生查阅资料进行讲解,教员组织讨论并进行点评,充分调动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利用本专业“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科研意识。

(3)加强医疗文件书写训练。写好医疗文书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基础之一,也是临床教学的重点要求。带教教员应指导实习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并认真修改病历。在病历书写中体现临床思维,训练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规范出科考核.出科考核是整个实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检查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措施。应根据其课程标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涵盖理论和技能考核。督促和激励学生认真实习。但考试的难度与临床系相比应该是中等偏易,最大限度减少死记硬背考题的比例,充分考查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改进教学模式,积极探讨教学新方法

当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从临床教学来看,临床思维的培养与提高也必须是从临床问题开始,不断思考,总结经验。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已被引入到医学教学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4]。以问题为主导的思维方法,可通过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重视实践,并结合理论知识,开动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起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在进入实习阶段之前,临床医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课、诊断基础学和相关临床理论课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对一些特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与体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所了解。但对于疾病的认识缺乏横向联系,是片面的、零散的,在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时常常遗漏重要信息,在进行病情分析和治疗决策时不能综观全局,缺乏综合考虑。医疗工作中,诊断和治疗是临床问题的两大方面,解答这两方面的问题也是临床思维的具体体现。可以这两个方面展为基点展开系列提问,让学生充分回顾理论学习阶段的相关知识点,结合病人病历资料,融会贯通,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同时在实习带教中,应鼓励学生主动、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实质,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对学生觉得困难的问题给予讲解和支持。不要轻易放过实践中发现的任何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综合、逻辑推理等,是培养临床思维重要手段。

刚刚进入骨科开始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对与患者接触、直接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应以临床问题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在骨科实习教学中操作技能的培训占相当大比重,也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力图使实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骨科基本操作。同时,每次实践操作之前,针对操作项目由教员提出若干问题,学员自行查阅资料,组织讨论、分析,教员给予归纳总结,然后再带学员进行操作实践。操作期间尽量少讲解,尽可能让学员动手体会。在前期充分准备和教员带教的前提下,实习生一般情况下都能完成诸如骨牵引、打石膏等骨科基本操作,即使偶有错误,经教员稍加提醒即可及时更正。这种采用以问题为主导的方式,有利于引导学员主动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行高效学习,与传统的填鸭式带教相比,学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临床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柏林,高洁.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5,(2):214-216.

[2]neillpao.theroleofbasicscienceinaproblem-basedlearningcliniccurriculum[J].mededucmion,2000,34(8):608-613.

[3]刘朝东,付劲草,王洪志,等.以临床问题为主导对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317-318,328

[4]郭永飞,刘岩,袁文,等.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253-1255

骨科临床论文篇5

关键词:转化医学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43-02

1中医骨伤科学目前发展现状

1.1中医骨伤科的治疗发展举步维艰,传统技艺日益萎缩。众所周知,中医骨伤科治疗四肢骨折应用夹板外固定,疗效好,恢复快,但因为“医院要效益,医生要收入”的思想作怪,大多数一线医生抛弃了这一治疗骨折的最佳方法,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日益成为目前中医医院治疗骨折的主要方式。中医接骨法仅在农村、乡镇医院或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才可看到“真面目”。这既有国家层面的原因,也有医院、医生的症结所在。应用手法治疗颈、肩、腰、臀部等软组织疾病的疗效肯定,但也收费低廉,医师辛苦,临床应用日益萎缩。转化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在实验室或实践中找到解决方法,转而应用于临床,因此,中医骨伤科的治疗精髓符合转化医学的理念,应该有所发展,大力弘扬。

1.2人才培养青黄不接,教材建设滞后,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大多中医院校将骨伤专业人才的培养挂靠在了中医专业的下面。毕竟,中医骨伤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法,从属于“中医学”名下的专业学科,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毕业的“中医骨伤科”学生,找工作更是“名不正,言不顺”。目前,老一辈骨科专家年事已高,中青年专家大部分西化,已出现人才断代,中医骨伤面临技术失传的危机。教材建设方面,目前部级中医骨伤科主干教材只有六版的《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编著年代是1997年。目前最新教材是2006年发行的新世纪规划教材第二版《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生教材更是凤毛麟角,规范培养研究生更是无从谈起。教材内容大多是中西杂糅,中医特色疗法介绍偏少;主干教材不系统,和临床偏离较远,造成学生学习理论和临床实习严重脱节。从转化医学的角度看,转化医学的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基础与临床的整合,因此,发展骨伤科需要复合型的骨伤科人才队伍。

2中医骨伤科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1重现代,轻继承。据笔者观察,目前大多骨伤科学生进临床实用的教科书是《实用骨科学》、《骨与关节损伤》等西医教材。原因有以下:一是中医骨伤科教材偏离临床,实用性不强;二是目前临床治疗骨伤疾病侧重于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传统徒手整复、手法正骨应用较少,而目前现代内固定技术、微创技术、外固定器技术等等,中医骨伤科教材介绍不详。临床过程中,中药、手法等相关诊疗技术应用较少,传统技艺继承严重不足。正如王一槐医师所述“手法是中医正骨的根本”,也可以说手法是中医骨伤的“魂”,一旦“魂”丢了,发展无从谈起。目前中医骨伤科从业人员重视现代医学的技术应用,忽视了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展,更加忽略了两者的有机结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重临床,轻科研。目前,我国中医院已近3000家,大多数中医院设有骨伤科;全国有20余所中医药院校设有中医骨伤专业,有独立建制、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医骨伤科研究所亦有10余家。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洛阳、文登、佛山等地设立了中医骨伤科临床中心。这些均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骨伤科专业服务。然而,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只有几所大学有专门的骨伤科研究所,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等,独立的中医骨伤科学实验室更是凤毛麟角。科研工作开展缓慢,大多是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科研资金不充足,方向不稳定。科研能力转化成临床实际应用的药物、器械或方法更是较少,理论创新不够。

3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展望

3.1统一思想,兼收并蓄。转化医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给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医骨伤科学要借助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发展理念,抛弃传统“门户之见”,积极探索适合中医骨伤学发展的转化医学运行机制,和现代医学骨科同道共同创新,分享资源,对中医骨伤特色疗法进行现代医学的全面、科学的诠释;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它可能包括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化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对固定器械、中药外治等进行一次革命性变革,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骨折复位固定器”的发明与创造。因此,我们从事骨伤科的人员需要统一思想,抛弃“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壮大自己。

3.2保持优势,坚持特色。国内一著名学者在总结中医骨伤科的优势时提出了中医骨伤科学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对西医解决不了或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的疾病,我们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中药、手法、针灸等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对骨折、内伤以及各类慢性骨伤科疾病等的治疗上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这就是我们的特色之处。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保持优势,坚持特色”,是不是就肯定我们的长处,回避短处,对“现代科学技术”呲之以鼻。这显然是错误的。中医学者将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中医研究”,提出了“转化中医学”的概念,骨伤科学作为最有特色的学科,必须在继承中医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大胆吸收现代自然科学的优秀理论、技术、方法,在理论、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有所作为。

4结束语

总之,中医骨伤科学的目前发展现状堪忧,存在问题较多。只有在转化医学的指导下,统一思想,兼收并蓄;保持优势,坚持特色,在继承传统、优秀的骨伤技术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必将迎来中医骨伤科学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盛青.培养中医骨伤特色人才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17:170-171

骨科临床论文篇6

关键词:循证骨科学;骨科临床教学;骨科教学;循证医学

【中图分类号】R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97-01

随着临床医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骨科的治疗理念和治疗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骨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才能符合当代临床医生的工作实际,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慎独精神、科研精神等高素质骨科医生[1]。循证医学是骨科学中的新观念,其要求医生将最佳的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经验相结合,进而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2]。我校在进行骨科教学中,将循证骨科学应用到其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校2010年、2011年两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需要进行骨科教学。2010届学生180名,其中男74名,女106名,学生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21.03±1.85)岁。2011届学生190名,其中男80名,女110名,学生年龄在19~26岁之间,平均(21.41±1.77)岁。两届学生的性别、年龄和入学成绩等无明显差异,使用SpSS18.0软件分析,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010届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采用大课堂授课形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与板书教学,并加入课间实习。

2011届学生在2010届学生教学方法中融入循证骨科学理念。

在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实施理论考试和病理分析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并调查学生对骨科的学习兴趣,10分为非常感兴趣,0分为非常没兴趣,学生在0~10分之间选择一个数字表达自己的学习兴趣得分。

1.3循证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评价分析、归纳总结,创新性地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提供学生完整的病例,让学生自己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收集患者的主要问题,取得可靠的资料,并寻找出临床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病例可包括标准化病人、教师、书面材料等。

第二,组织学生检索相关的医学文献,鼓励学生在知网等资料库中,寻找出大量相关文献,找出与提出的临床问题有关的资料。

第三,组织学生分析收集的资料,剔除不可靠资料。同一位患者可能同时存在有多种问题,需要将资料按照问题的主次要进行分析。

第四,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决策,从严格评价过的文献中,获取临床可靠的,最具有应用价值的证据,使之服务临床,辅助学生制定临床决策。同一位病例的临床决策可多样,如决策制定较为困难,可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对学生制定的决策,选出一部分由学生讨论分析,并提供医院目前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案,寻找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1.4数据处理: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准确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数据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1年届学生理论考试结果平均为(87.84±5.95)分,病例分析平均为(89.74±4.32)分,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各方面测试结果均高于2010届学生,p<0.05,SpSS软件统计结果显著差异。详见表1。

1992年加拿大DavidSackett正式提出了循证医学,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3]。要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其所能收集到的最好的证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储备,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院,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这种理念,要求医生在进行医疗决策时,要以客观的结果为依据。而随着这种理念的不断研究和应用,其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步骤。这种步骤的有效实施,对医生的职业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将循证骨科医学应用到临床骨科教学中,从学生抓起,将此思维模式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其在对病例进行分析时,自然而然地按照循证医学的步骤进行,即寻找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资料-评价资料-实施资料-追踪和再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思维,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累知识。

通过研究结果可看出,实施循证骨科医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病例分析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更高,与2010年届学生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是,此教学方法由于处于实施初期,仍有一定的问题,如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较慢,病例采用标准化病人,缺乏全面性等,其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共同努力,以更好地运用此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德超,包少英,李奎等.浅谈提高骨科教学效果的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272-273

骨科临床论文篇7

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生实施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护生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理论和临床护理实践相融合的重要过程,护生顺利实施角色转换,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关键性时期,也是护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较好的开展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临床护理教学面临的问题。笔者2008年以来在骨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生对科室带教反馈满意度高,现将临床带教护生经验总结如下。

1做好护生岗前教育

护生入科前,严格落实岗位培训制定,医院护理部组织进行职业道德、医院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教育,对护生进行医院基本情况、环境布局、辅助科室的介绍,以及组织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做好岗前培训,使护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尽快进入护士角色[1]。

2精心挑选带教老师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确保临床护理工作安全,医院护理部组织带教老师培训考核,精挑细选带教老师。由热爱护理工作、专业理论扎实、技术水平过硬、具有执业资格具备临床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临床教学任务。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学习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实践欲望及实习态度乃至于行为和目标选择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引导[2]。

3熟悉环境及科室制度

护生刚刚进入骨科,环境较为陌生,面对骨科各种意外伤害(如开放性骨折、脊柱骨折)的患者,都会感到害怕和畏惧。对新入科的护生应首先介绍骨科环境、科室制度,收治患者的特点、工作人员的分工等,消除护生的陌生感。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注意仪容仪表,加强工作责任心。

4制定带教计划

按照实纲和学校要求,制定好具有本科室特色的临床带教工作计划,进行一对一专人带教。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制定每周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和操作。在制定计划时,注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入科时将计划交给护生,使老师和护生心中有数,增强带教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将骨科基础护理知识、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骨科特殊、骨科常见病及并发症护理等传授给护生。带教老师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来了解护生对骨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5重视基础护理带教

带教老师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原则、三查七对制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护生[3]。各项治疗和护理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做到放手不放眼。在示范操作规程的同时,尽量多传授临床经验,也要注意吸取教训。在带教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与角色转变,教育她们保持虚心的学习态度,理解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如髋关节置换病人,病人年龄偏大,病情严重,基础护理任务繁重,应保持床单整洁,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加强口腔护理及呼吸道管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6严格出科考核

护理临床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还培养结合临床实例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转科前安排出科考试,由护士长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将考核成绩和工作表现如实填写到《护生实习鉴定》。考核优秀的护生给予适当表扬。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从理论学习向临床护理过渡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配药、打针,而是通过临床实践,使护生操作、应变、组织、沟通及人际交往等多种技能得到加强和提高,为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她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明娟.护生的角色转变与适应[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93.

[2]王慧敏,磨琨,戴霞,等.新模式下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871-874.

[3]邱建华,王俊茹,张敏.加强护理临床带教的措施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3,3(5):47-48.

骨科临床论文篇8

【关键词】骨科;临床;带教

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医学生能否将课堂上和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临床见习和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骨科在外科系统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繁多、概念抽象、专业性强、专科检查复杂,令不少学生感到困难。现将临床带教的体会总结如下。

1转变教学观念

从古至今,教师的主要作用即被认为是灌输知识与传授经验,因而许多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经常“消化不良”。而实际上,在任何教学过程中(包括临床带教过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给予者”,教师可以为学生确定求知的方向,其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2]。带教老师需要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果学生对问题没有兴趣,即便知道答案,也无助于其学习理念和知识的深化。同时,树立教学相长的带教理念,有助于巩固与学生平等的观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就增加了在病情诊疗的过程中灵活地驾驭学生思路和适时引导学生的创造力的能力。

现代骨科理论与技术发展迅速,骨科伤患病情多变、表现复杂,要使学生在短短的1-2个月实习期内对骨科理论、实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显然是不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是提高临床带教效果的第一步。因此,作为带教老师,一定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通过常见典型病例,不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疾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教学重点

2.1突出骨科特色并重视受伤机理分析骨科学是外科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课时长、内容多。骨科学学习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和复杂。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救治往往需要通过许多专科的体检和放射学检查,以及与运动系统密切相关的解剖和力学知识作为辅助来完成。这些知识繁杂多变,对于处于见习和实习的医学生而言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部掌握。因此,如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直观的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使他们能自觉投入骨科学习,是搞好教学的关键[3]。

临床见习决不能将学生闷在小教室内重复深奥的理论内容,应该让学生接触病人,采集病史,尤其要突出专业特点[4]。例如对骨折病史的搜集,不仅要询问病人受伤部位、疼痛性质、畸形性状、功能障碍等情况,还要询问其受伤时受力情况,包括受力的部位、身体姿势、暴力作用方向、速度、性质等关键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加深对伤患的认识和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在带教过程中应当将这些特点有机整合到疾病的讲解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

2.2加强基本功训练并注重以练带教骨科的体检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检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各种检查方法大多数是实际操作,如果单纯教授文字描述内容相当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记忆。如果采用示教正确的检查方法,然后让学生互相模拟检查,熟悉正确的手法,再选择病例进行床边示教,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其具体临床意义,则可以形象的加深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3强化解剖结构认知与阅片能力的培养深厚的解剖学知识是学好骨科的基础,上课时应注意强化解剖结构知识,尤其是结合标本讲述,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病例分析时结合放射线片,可以使学生将直观的感性认识与抽象的理论有机结合,从而简化记忆过程。阅读放射线片是每个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大部分患者通过放射线检查即可确诊,因此,见习和实习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阅读放射线片时,不要仅满足于有无骨折的结论,还要仔细引导学生观察骨折部位、骨折线的形状、骨折块移位的情况,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影像学表现指导最终的治疗方案。

3体会

骨科作为外科的一个重要科室,且有专业技术独特,实践性,高危性强,标准要求高,学生刚进入骨科,面对骨折、高位截瘫等各种意外伤害病人,显得非常害怕,手足无措,因此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加强临床带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非常重要。骨科护理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通过临床实习,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趣味性,增加了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采取上述学习方法和措施,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骨科工作环境,掌握严格的操作技术,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通过综合测试,有利于实习效果的考评,可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也可对教师带教能力进行评价,以便优化带教过程。同时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佳实习效果,为学生将来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定期召开座谈会非常必要,及时收集带教老师和学生的意见,然后将意见分别反馈给老师和学生,促使带教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注意改正实习中的缺点,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参考文献

[1]莫少新,钟丽.临床带教策略与学习动机理论[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174-175.

[2]王序全,尹芝华,许建中.pBC教学法在骨科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重庆医学,2006,35(18):1721-1723.

骨科临床论文篇9

关键词: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36-02

根据历史经验得出,医学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发展为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改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如汽车这类交通工具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同时,也造成了车祸数量大幅提升的不良影响,这也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的发展不会停滞,医学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特别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这一日益重要的医学领域,必须要跟上社会对其需求的增长速度。这就需要加大对创伤骨科的重视,提高医疗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改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方案。医学界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善也进行了很多探索,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仅对一下几种方案进行重点探讨,希望能给当前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1加强对创伤骨科基本医疗手段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伤骨科正在肩负起越来越重的责任。如何提升创伤骨科的医疗水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全球医疗界都在致力于创伤骨科的发展。就目前我国创伤骨科的现状而言,如何提升创伤骨科基本临床治疗手段的医疗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全国的创伤骨科的医师以及一些学者共同进行探究,正所谓众志成城,相信在举国上下广大医疗工作者以及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水平一定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在现阶段已有一些进步,比如创伤骨科的基本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引流”的改善,对较深的创面临床治疗有了较大突破,改善后的引流技术能较好防止创面生物组织的坏死,促进肌肉的生长。这就说明,创伤骨科基本临床治疗手段的改善不是梦幻空花,而是能在医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愿望。

2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创伤骨科的发展速度

由于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改善,物质生活也得到极大提升,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比如,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及骨头坏死等病例,在以往物质匮乏,医疗水平落后,医疗设备不足的年代,只能选择弃车保帅,以残疾的代价保住生命。但是在现代,人们就不满足于这种治疗效果,要求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肢体的完整,避免残疾的出现。目前,我国创伤骨科的整体医疗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日益追求完美的广大群众的愿望,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具体操作可以采取:a.加大对创伤骨科临床医疗技术研发力度,提供充足的人才和资金保障;b.加强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理论的实践探索,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合理结合,相互印证,记录一些特殊病例,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创伤骨科的治疗体系;c.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的医学界应该加强与国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创伤骨科医疗技术,同时不断提高国内创伤骨科的医疗水平。

3完善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人往往在发生车祸、工伤等意外之前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各方面能力都很正常。而意外发生之后,身体有残疾的可能,即使能够避免残疾也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等因素的改变。致使创伤骨科患者心理产生巨大落差,容易出现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也有的患者会有厌世、轻生的念头。心理状况没有调节好的患者往往不肯积极配合治疗,身体恢复速度和恢复效果也很不理想。要更好的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病情,就需要创伤骨科的医护人员能够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比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适当进行一些合适的心理教育,加强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帮助其自我治愈心理创伤,从而改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效果;b.合理利用患者家属与朋友这一力量,通过这些人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况,树立起坚定的信念;c.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治疗的各个阶段采取适当的策略,为其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同时增加与其沟通时间,疏导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其了解生命的可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骨科正在肩负起重大的历史责任。交通意外、工伤等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创伤骨科的病患。同时,人们对创伤骨科的治疗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在不断鞭策着创伤骨科治疗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一定的思考,将当今医学界就改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方案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满足人们的对创伤骨科临床医疗水平的要求,提升广大创伤骨科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莘香.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创伤骨科治疗水平[J].中华外科杂志,1998年05期

[2]《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稿约[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8期

骨科临床论文篇10

规范化的骨科临床教学

骨科体格检查的特殊性骨科的体格检查包括望、触、动、量四个主要部分,与5诊断学6学习的望、触、叩、听四部检查方法有许多不同,学生们往往对体格检查方法的特殊性感到困惑。带教老师详细说明望、触、动、量体格检查在骨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骨科疾病多对机体结构和功能影响,通过望、触、动、量体格检查可以初步诊断疾病、评估疾病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因此骨科体格检查是学习骨科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规范化骨科体格检查训练首先要规范骨科体格检查的方法,需要老师正确示范,耐心引导、反复示教、重复训练,使学生正确的掌握望、触、动、量检查方法。在检查时注意以下几点:(1)按照从上到下,从躯干到四肢体格检查顺序,进行望、触、动、量、反射、特殊试验的检查。(2)注意左右肢体对比,上下对比。(3)检查动作要轻柔、准确,减少病人痛苦或避免二次组织损伤。(4)病人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评估肢体功能。(5)掌握各种体格检查特殊试验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6)对于一些对于诊断帮助较大的体征,反复多次的检查。对于特殊的试验检查,根据疾病诊断需要,正确选择相应的骨科特殊的试验检查。老师根据其原理,反复示范和训练检查手法,解释对于诊断疾病的临床意义,方便同学们掌握和临床应用。病历的重要性良好的病历源于及时、细致的采集病史、正确的体格检查,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书写。病历能准确、及时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判断和处理过程进行记录。病历的书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更反映了临床医师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对于每一个临床医师要做好临床医疗工作,书写好病历是必须要做的基本功。加强病历书写的训练病历的书写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3]。实习生在骨科实习期间,均按照要求书写2~3份完整病历。带教老师及时对病历进行修改和点评。充分利用床边教学途径验证实习同学书写的病历不恰当或错误之处。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和体征,结合学生掌握的疾病病理生理知识,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基础理论知识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书写病历,进一步锻炼了实习生采集病史。通过床边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应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和判断,将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临床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

骨科影像学教学

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影像学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疾病甚至决定性作用。X线片是骨科疾病必须要做的常规检查,Ct、mR检查在骨科疾病上检查也越来越常态化。如何正确地应用影像学检查帮助临床诊断疾病,首先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成像原理、特点和适应症。根据骨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X线、Ct或mR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节约医疗资源和减轻病人负担。加强阅读影像学资料培训正确地阅读影像学检查成为每一位骨科医师的基本技能。在骨科实习中,骨科疾病需要许多影像学检查,为疾病诊断的定性定位提供重要帮助。因此通过阅读影像学资料培训,加强阅读影像学资料教学尤为重要。首先科室要收集常见骨科疾病典型的影像学资料,建立影像学资料库。在见习带教中,应将每种疾病的相应的影像资料从影像学资料库中提取出来,针对疾病的影像学资料特点,与其相关的疾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例如:阅读一名脊柱骨折病人的X线片,需要鉴别引起脊柱骨折的原因不同,如暴力或骨质疏松病因引起脊柱骨折影像学特点不同。脊柱骨折或松质骨骨折往往是骨的形态变化与长骨干骨折或皮质骨骨折进行对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通过影像学的教学,强化学生对骨折的理解和掌握。在影像学资料教学中,将片库中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使见习既紧张又有趣[4],并且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