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6:51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1

(一)充分运用案例,呈现观点和重点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旧政治教材有着较强的理论性,观点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符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乏味,而且会死记硬背教材所述的观点,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新课改对过去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进行了创新,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对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处理,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因此,将案例充分运用到了政治课教材中,选用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

(二)淡化抽象的理论,生活化表达政治理论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概念抽象是旧政治教材难的重要原因。高中学生往往能死记硬背,使得很多的细节都无法了解清楚。这种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容易忘记,并且加重了学习负担。在新教材中,生活化表达政治理论,没有过分强调概念定义。

(三)突出探究性教学策略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旧教材在推导概念的时候,往往是从概念出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形态和思维特点,只给学生留下很小的空间。而新教材对其进行了创新,模块划分了教材内容,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充分发挥出来了,大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二、高中政治教材的创新和使用

(一)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把握好课程改革目标

新课程充分重视学生的发展,结合本学科的具体特点,全方位落实科学素质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要结合高中政治课的具体情况,转变思想,对学生发展足够重视,对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考虑,要充分结合人文要求,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力创新,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给应用过来,要大力重视学科渗透,对学科本位观念进行改变。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来讲,需要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研究,要对新教材的编写模式进行领会;对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要从细节来对教材内容、结构等进行研究。另外,教师也需要全面了解师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对学生的兴趣充分关注。培养学生兴趣,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努力,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

(二)积极创设情境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新教材对过程和体验十分重视。新教材中的活动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有着较多的探究途径。这些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积极应用起来,不能够单单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要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给应用进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结合学生的具体爱好,来创设情境,如辩论、演讲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整合教材资源,细化教学过程

在新教材中,知识的获取是从活动中得来的,而要想成功开展活动,就需要将学生参与的热情给充分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细化。如整合教材提供的文字和图片等,教师需要大胆改进教材提供的文字和图片等,优化教材资源。

三、结语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2

论文摘要:高中政治新课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只注重从知、情、意、行四方面人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品德行为。一堂课的教学都是从外到内,自上而下地灌输.教师成为“知识的搬运工”。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发生严重脱节.导致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而变得抽象、空洞和苍白无力,从而使学生感到厌倦,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造就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因此,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使课堂唤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可见,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为基础设置三个课程模块,并与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为主导的生活和哲学并列,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为四大模块。这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性质和内在价值,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生活化”的理念,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涵义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教师: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用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但由于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有的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高二《文化生活》模块的学习中,笔者大量地加入了本土的“宁村抬佛”汤和文化、“张璁文化”、“永昌堡抗倭精神”、“温州鼓词”等内容,与课本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

2.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教《经济生活》模块“股票、债券、保险”一框内容的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任务:到本区的证券交易所、银行、保险公司收集有关资料;丰富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通过观察与采访,学生体会到了这些投资品种的特点,同时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场的风险。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活味浓、趣味性强。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根据多年来政治学科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三环节教学模式”。

1.激活生活经验,置疑导入

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由于学生只能找到一些简单的办法,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从而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例如:在学习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模块“意识的作用”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物质要决定意识。那么大家思考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建造的校友楼,在建造前要先有图纸,然后根据图纸去建造,那是否意味着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在造楼的过程中,图纸(意识)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教师顺势提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意识的作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思维泛起涟漪,从而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2.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置疑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根据知识的具体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作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平台。

第一,创设直观化的生活情境。教师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结论——体验成功,学习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在学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前调查龙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包括皮革、不锈钢、电器等发展状况。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我向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材料,通过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使他们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第二、创设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小记者”走出课堂,采访龙湾区相关企业、领导干部和村民,调查本地环境变差的真正原因。“小记者”争着向有关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提问.比如:你们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实行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制止环境进一步不受污染?环保局或政府来此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吗?有没有试着改变环境,等等?采访回来后,在课堂上大家又对自己的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评论,评出“最有价值”“最有深度”的问题奖项。接着,教师趁势提出问题,运用调查资料,并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局部经济利益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给学生以无限的情趣。

3.总结升华知识,服务生活

总结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思维方法科学化,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使用的思维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框以后,在同学生共同总结了课堂的内容以后.让学生去分析龙湾当地养殖业的实际问题:为什么前几年价格很高的文蛤,今年价格比较低,为什么前几年收益丰厚的养殖户,今年却陷入困境,有的濒临破产?如何才能使养殖户尽快地走出困境?这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明白了价值规律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生活化教学要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3

1.熟悉教材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课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以经济生活为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编排的目的、意义、教学方法等基本内容。比如,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商品》的备课中要熟知商品的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备的条件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就具有使用价值”“离不开流通领域”;两个基本属性等。这些基础知识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显得很枯燥,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熟悉学生对于高一的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在经历了初中紧张的学习之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有的学生认为政治学习就是背诵学科,想到背诵就头疼。于是很多学生对政治课从根本上就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消极的,更有甚者根本就不想学。根据这个事实,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设置很多情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不拘一格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更愿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我让学生以前后座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首先进行自主学习,把枯燥的问题变成灵活的易于掌握的知识点作为学习的目标,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统一思想之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投入小组的学习中,整体把控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我让他们逐个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听,并汇报小组的优缺点。还可以及时提出质疑和分享。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刻处于主动的状态,随时准备接受对手的发问并解答。这样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政治课,还不如说是辩论课。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答中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对知识点的积累也可以做到当堂课完成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想让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开展活动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来设置活动。比如,在教学《货币》这一节的时候,对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等枯燥的知识学生容易混淆。于是我设置了抢答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结果很多学生在抢答过程中高度集中精力进行记忆,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激起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效果很好。除了知识竞赛外,我们还开展手抄报、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教学《多彩的消费》这一节的时候,我让学生到网络、图书馆收集资料,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就“消费与收入”“影响商品价格高低的因素”等话题来写出演讲稿并在班上进行演讲。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弄清楚了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总之,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了求知欲,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任务来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设置不拘一格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条件来进行作业的布置。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从网络、媒体等方面吸收新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安排学生到他们喜欢的地方摘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平台。但是,政治这门学科比较枯燥、深奥,去寻求答案。比如,在教学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到网络、电视、图书馆等地方去查找资料,了解货币的神奇,进而统计出货币的种类。学生通过对货币历史的了解,更加明白了货币的作用和意义。再比如,在学习了《多彩的消费》这一节之后,学生对消费的类型、目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便让学生构建一个家庭的消费图。从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了解消费复杂的心理表现,帮助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四、结合学生成长案例进行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更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常常有很复杂的心理反应,而通常具有的消费心理有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在大多的消费观念中,消费心理偏重于求实。比如,人们在买衣服的时候更偏重于买一件实用的衣服,而不是片面追求时尚或者价格。这种消费观念很理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时尚、名牌,根本不在乎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无形中给家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压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的消费观念,而是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反思。高中生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是这个年龄正常的心理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他们需要在别人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所以,出现攀比和从众心理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众,更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吸引别人的不仅仅是外表,而是内涵和气质。鼓励学生在合理、理智消费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让内心的美好道德素养形成磁场。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我举了初中学生的从众和攀比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可笑,从而反观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知道了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的三十二字方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摒弃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建立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4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02-0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筛选和积淀的精华,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也是我们当今社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渊源。党的十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景,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显现出了强大的功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料,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身就具有教化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融合。

1.1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演化而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它以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作为载体,广泛包含了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等主体形式。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的精华、精神和气魄,体现着民族精神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社会和思想的发展史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包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奋发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思想、以和为贵的和谐大同思想、克己奉公的人生态度和诚实守信的诚信品质等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价值观的正能量。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来教育和引导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同。

1.2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向大学生宣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和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渠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汲取文化养料,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路径,拓宽教学的视野,构筑起坚实的人文基础。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容易为大学生所喜爱和接受,并使之能够自觉在现实中遵循相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在教学中深入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武器,只有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2.1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丰厚资源。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支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观上提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主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的哲学思想,有利于大学生培育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生观上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发进取精神。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发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增强大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在成才的道路上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上提倡"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整体价值观,强调道德人格的价值远远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只有合乎道义的"利"才允许获取,对于引导大学生抵制和克服社会中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价值倾向,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培育忠于国家人民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2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引导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素质。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中,包含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事例。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讲授这些蕴含着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事例,一方面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减少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型的文化,注重对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素质。因为不管是儒家的"先义后利"、"义以为上"的义利之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世信念,还是道家的清静无为、"法天、法地、法自然"的逍遥游人生理想,都是轻物质享受,重高尚志向的思想理念。诸子百家思想中普遍认为,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通过勤学、修身、自省、慎独的方式以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理念,对于大学生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塑造优良道德品质、完善美好人格境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为拯救民族危亡和实现民族振兴贡献了全部力量。从古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张骞,维护民族团结、和亲远嫁的王昭君和文成公主,驱除鞑虏、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近代抗击侵略、舍身报国的戚继光,为唤醒国民而献身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以及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等,他们正如鲁迅先生说所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了解和学习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优秀榜样,可以更好激励大学生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主动将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贡献智慧、青春和力量。

3.结语

目前,市场经济的刺激,网络文化的熏陶,东西方意识形态的交流与碰撞,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符合时展需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的教学目的,需要我们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晓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10期。

[2]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7月刊。

[3]郭萌、崔林: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第1期。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5

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质量。首先,当师生关系处于良性局面时,教师的教学会更加顺畅、轻松,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自如、愉悦;反之,当师生关系处于非融洽甚至僵化的局面时,整个教学工作很难推进,师生彼此的感觉十分负面,整个教学工作缺乏活力与动力。其次,教师和学生都渴望培养与维持良好的关系,因为这样对双方都大有裨益。所以,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教学的方法与思路,更应该注重对师生关系塑造、维护的思索;学生们也不能总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应该更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们交流,成为老师的“好朋友”,这样也利于自身学生兴趣、积极性的培养。例如,在平时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解课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师生关系的塑造营造空间和时间。具体的,政治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讲解与师生交流直接的时间、任务安排,腾出更多的时间作为“师生互动时间”。这个时间不必很长,但是要充满意义,要体现师生奔着一个目标前进的精神。在解决与协作的过程中,师生会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也会显著进步,这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是极为关键的。因此,以高中政治课堂为基地,以师生互动与协作为抓手,最终可以塑造良性的师生关系,同时引领学生不断取得政治学习的进步,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立足高中政治课堂,着力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的实际,而且要充分考量学生的需求,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和激发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体的做法则是,教师在整个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淡化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授课、讲述与点拨必须“少而精”,要尽可能的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在自主思考、协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与意识。如,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可以适当调低自己讲述的时间,让学生们更多的自主投入学习,将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教师可以拿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政治教材与课程的主要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与阐释,然后给学生们2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小组讨论、集体学习等;最后的10分钟,教师可以对学生们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研读,然后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分解,以帮助全体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堂政治课的核心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组成小组,开展小组协作式学习,以更好的突破学习难点,掌握政治教材的关键点。类似这样的策略能够做到让学生们“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也是培养学生们政治创新能力的最佳路径,更是学生们需要的。坚持这样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高中生可以更加自由的翱翔在高中政治课堂里,教学工作的提升就会更加容易。

三、以多媒体技术丰富高中政治教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十分有效的。政治教师在日常备课的时候,要想方设法的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案设计出来,进行课程核心知识点的展示。要知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多媒体技术变革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政治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政治教学教案与教材,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们的眼球与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都投入到高中政治的学习中来。多媒体与政治教学本来就存在着极为复杂紧密的联系,二者就是相互作用存在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与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教师可选择的思路与策略不一而足、千差万别。但无论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从而为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政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贡献力量。

四、小结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6

即根据教材的重点、高考考点设计或精选出一定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出恰当的练习题,交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更为关键的是,当堂采取课堂小组内部互帮互助的形式实现在讨论中落实,在落实中解惑。通过这一环节,可使学生知识过手,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总之,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学生主体、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明显增强,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行之有效的几点做法

1.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备好课是前提。我们政治备课组每周用4小时进行集体备课后,再上2节正课。备课时,我们做到了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备每一堂课的各个环节的上法。先集体讨论,再由一位中心发言人统稿、最后集体修改,形成教案后统一使用。通过这种认真的集体备课活动,使我们上课得心应手,有备无患,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了学校课改的顺利实现,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对新教师的快速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组的两位年轻教师的课改课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2.在情境导入中注重充分利用最新、最近、最典型的时政材料,结合课题主旨,设计出巧妙的问题,进而导入新课,起到了引人入胜,大大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效果。3.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设问注重了巧妙、灵活、贴近、简练的特点;同时,灵活采取提问方式,让学生向教师发出疑问,后共同讨论解决,从而使师生互动效果好。4.在互动探究过程中,互助形式多样化。如:辩论、讨论、表演等,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5.互助练习环节,采取学生互查、互评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互助意识增强。6.周末考试中,注重考学结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检测、督促作用。7.评讲练习和试卷时,以学生为主体,自查、互查错误知识点,教师给予点拨,最后由学生总结反思题型与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答题更加规范。

三、课改过程中的几点困惑

通过课改,政治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经过全组教师实践讨论后,认为存有以下几点困惑。1.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与教学任务的繁重性的矛盾不好处理。2.新课程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还有少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处理“平等性”与“差异性”的矛盾难度大。3.教学模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往往会牵制教师展示自身的教学风格。因此,处理好“教法共性”与“教法个性”的矛盾不容易。

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反思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7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端往往会使整堂课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以小品、歌曲、新闻等形式引出教学主题,通常是不错的选择。

2.小组合作,以我为先。

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时,我制定了“小组合作、以我为先”的课堂新形式,并制定了小组工作细则和优秀小组的评比标准。这种学习方式让大家倍感兴奋,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变得主动、积极。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带动其他组员完成任务,在责任心的驱使下,他们更上进、更努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为了小组的荣誉,也不甘落后,争取良好的表现,维护小组利益。

3.赏识激励,增强自信。

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适时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同时也增强了信心与责任感。

4.多彩教学,多元互动。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小品、歌曲、故事、诗歌、散文等资源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依据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自编小品,放手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师生之间的亲密合作,使课堂变成了大舞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兴趣这一突破口,使学生在快乐中求知,求知中升华,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理解尊重学生是转变教师角色的基本前提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互信互助,课堂气氛和谐。在平时教学中扮好为学生服务的角色,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敞开心扉,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找到自信。

1.了解学情,把握现状。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态度、习惯、方法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在这种意识指导下,我采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的工作策略,主动适应学生、强化细节指导,先看态度、再论成绩。学生在课堂中,放下包袱,自如发挥,师生关系越来越和谐。

2.促膝倾听,心灵沟通。

同样在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时,师生之间开诚布公,交流想法,学生向教师提出这样那样的见解。秉持着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将一些工作细节加以调整,并安排好学习任务和目标,各尽其责。正是在这种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下,学生的学习更加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各项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完成得相当圆满而且屡出新意,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也包括我们的学生在内。高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有一份贴心的包容和理解传递给他们的时候,自尊与自信就很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并能调动他们的潜能。我们对学生的那份理解和尊重,很可能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何乐而不为?

3.换位思考,贴近学生。

理解和尊重学生并不是对师道尊严的否定,而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案制定得更客观、更可行、更有效,真正贴近学生实际,学有所得。反之,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更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也正是对师道尊严的维护和体现。新时期的教师角色不应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在民主与平等中实现蜕变,成为学生真正的引路人。

三、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是转变教师角色的必备素质

1.继承传统,利用科技。

传统的教学方式———黑板与粉笔的经典组合,依然要继承,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掌握先进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共同活跃起来,以达到拨天见日的效果。教师要想自如地完成每一个课件,除熟练地操纵电脑外,还要掌握制作和剪辑视频、Flash制作等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2.方法得当,注重创新。

我们在借助先进教学手段充实课堂的时候,要注意适时适度的原则,并能根据学生实际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尝试。例如,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和《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时候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亲身实践并动手制作视频、课件为大家展示讲解。这些崭新的教学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个人素质,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提高自身能力与专业水平,锲而不舍地学习钻研,勇于创新进取。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师必须要由原来的专业型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的教育者。具备多种能力既能满足个人的教学需求,也能契合学生对课堂形式丰富多彩的渴望,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与热忱。

四、学习与实践是转变教师角色的基本途径

1.掌握理论,加强专业。

要想高效地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对教学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高效课堂、现代教学艺术等理论的学习,教师的再教育培训等等,无不积极参加。与此同时,教师不但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同时也要深刻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我们不应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要对知识系统深入地把握,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信息。这些依然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环节,不能轻易抛弃。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摒弃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让教师除注重知识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素质与技能的提高,着重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理论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思变、勤于思考,躬身求教。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专业知识更要与时偕行,满足国家和学生的需要。

2.虚心求教,不辍实践。

取百家之长,才能长己之慧。在工作中向同事虚心求教、提高正能量,走出校园学习名校,增长自己的经验阅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理论的指导下,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教学实践。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摸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用真情感染学生,用真意激发学生,用真诚帮助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平等、自由、信任、务实的课堂气氛,感觉到教师也是课堂的一份子,是自己共同学习探索的伙伴。理论联系实践是教师成长道路上不变的真理。武装好我们的头脑,奋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五、结语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途径

总书记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实效性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足轻重。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教师。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关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深化“两课”教学改革的热潮中,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体,整个教育是靠教师实施的,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那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就是空话。高职院校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学科教师、人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者的高度统一。我结合二十多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就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一、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知识素质

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精通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根据学科特点把握教学规律,深入研究相关理论问题,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形成适合自己语言特点的教学风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但在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上能真正达到要求的并不多。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选集》、《邓小平文选》都未通读过一遍,其理论积淀可想而知。在知识结构上,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自己所学所教的专业之外,知之甚少,难以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上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想法设法把课教好教活,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有深厚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又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说服崇尚真理的高职学生。

(二)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注重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头脑清醒。尤其是在当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对事业、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感,有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做到讲爱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讲学习,刻苦求知,勇于进取;讲奉献,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三)必须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人格魅力也进一步增强,这对于高职学生加强政治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能否认,也有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素质未能达到应有的要求,表现在职业道德方面,有的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表现在人格修养方面,其行为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素质上的欠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上“金钱至上”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其注重追逐物质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

(四)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素质

科研能力素质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必具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且是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如在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的论文,但是,部分老师对科研根本却不感兴趣,只为教学而教学,不认真总结,不认真研究,不认真分析,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应注意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1.严格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配备关

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的相关要求,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院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400的比例,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引进新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要注意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时一定要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

2.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和用人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对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新的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拘泥于其原有职称,可采取低职高聘或适当提高其课时酬金等方式,以提高其教育教学积极性。还应当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从社会各界聘任理论研究、教学单位和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另外,还应注意发挥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和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业务培训

高职院校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团队。教师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即骨干教师在五年之内成为名师,其他有潜力的教师在三至五年内成为骨干教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实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潜力,从而创建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培训观念要改变。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补课,高职院校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人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创地位和作用也要被发现和受到重视。可以建立系统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机制,定期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并选派有潜力的思政课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加强科研,促进其科研水平的提高,使其获得综合发展,从而提高素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

1.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思想工作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其次要有效地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核心是师德修养,这是任何其他方面都无法替代的。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师德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很难想象道德水平很低的教师能培养出道德水平很高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学习、内省、积善、慎独等有效方法,加强人格的修养。

2.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能力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就必须熟读马列主义主要经典著作,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际,深入学习《选集》、《邓小平文选》、《文选》,以及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即对革命导师和领袖的经典著作中的重要理论原理和历史事件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说理透彻、妙趣盎然,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佩服教师,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同时思政课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回避,耐心讲解,正确引导。只有关注并讲深讲透了热点、难点问题,学生才会关注和热爱这门学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素质要更高。

教育能力素质由于在教育中处于隐性地位,容易被人忽视,但它又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掌握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式、方法,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德育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影响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教育能力更多的指教学能力,它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

3.要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科学,但也讲求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感染人。要在吃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钻研讲课艺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争做育人楷模,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心灵进步的疏导者、良好品德养成的示范者。

4.要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以外,还必须有比较合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应当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在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应当具有一定的修养,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也应略知一二。这是因为只有教师懂得了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自觉地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形成、身心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魅力。

5.要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一是要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方法的根本要求是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三是要改革考查考试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面临难得的机遇。党和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前重视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寄予的厚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握机遇,以饱满的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努力从各方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课程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功能及目标定位研究”(项目编号:11szk010)的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徐兴灵,贵州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5)08-0058-0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5年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即“05方案”。新方案设置了4门必修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专业本位主义”“学科本位主义”和“职业实用导向”的观念。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和地位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1.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价值观念、也随之而来,而影视、出版物以及讲座等文化交流的频繁,也使得这种西方文化渗透得更具体、更形象。这种价值观的微妙变化已经逐渐传递到高校的校园中。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具有较强的个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可方面有了更强的多变性。因此,一些学生开始强调自己的消费者角色,“认为自己在学校读书是已经交学费了的,理所应当的要享受教师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按照这种观点,学生作为消费者当然可以选择或者拒绝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学校和教师则没有权利去要求大学生必须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学与不学,学什么课程与不学什么课程,这都成为了消费者自己的权利。”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了部分人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可有可无的。

2.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谁都可以上

1999年,高考扩招的第一个年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到2014年全国高校2198所,其中本科院校877所,高职专院校1321所,独立学院有292所。其中一部分是扩招以后新建的,在理念、师资、设施等各方面都配备不足。很多教师除了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以外,还有一定量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就出现了在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兼职教师远远多于专职教师的人数。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是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一个简单的、直接的传播工作,不需要过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这种情况之下,校园里就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谁都可以上的观点。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职教师不足,而兼职教师又属于各个职能部门,不便于开展教研活动与集体备课,无法真正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3.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的政治课只是简单的重复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这两个指导性文件,指明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学生认为,之前已经学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高校之后没有必要再学习。这样的认识,造成学生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也造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上的误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中学阶段的政治课内容是基础性的,以回答是什么,以感性认识为主,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是以整体性,在回答是什么的基础之上提出为什么,从而引发大学生进行思考,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以理性认识为主。

二、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和功能的再认识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

(1)科学性。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科学性,更不是什么高深的学科,谁都可以讲授的一门课程。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给与充分的肯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在于给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教育,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特点就是它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都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接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性认识。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那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就是具有科学性的。

(2)思想性。思想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认识事物的科学观点和方法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出特性之一就是它具有思想性。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必须把思想性放在重要位置。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该课程就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基础,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亦是如此。

(3)政治性。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然而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更重要的是直接体现了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4)德育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包括了对大学生的知识性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1995年1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作了科学的定位,为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指明了方向。高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其自己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包括知识接受功能、能力培养功能、人文教育功能、政治导向功能。

(1)政治导向功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导向功能尤为显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直接为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设置的,它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塑造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2)能力培养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向大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同时还具有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处理问题。

(3)人文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包含了多种学科,如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甚至还有一定量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这些多学科的知识对于大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开阔视野都具有较大的作用。要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还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养成。

高中政治课论文篇10

>>红色资源开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开发本土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模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研究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魏晓文,金彦超.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