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英语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7:26

中专英语论文篇1

关键词:高校毕业论文思维差异负迁移

毕业论文撰写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凡是申请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均需提交毕业论文。国家教委2000年颁发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

mohan&Lo认为,在语句层面上分析eSL/eFL的文章时会出现“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影响为“正迁移”,起消极阻碍作用的影响为“负迁移”[1](p515)由于中西思维的差异,受汉语负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笔者通过多年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英美文学方向论文写作的指导,发现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选题不够新颖,过于集中;格式不够规范;上下文逻辑联系不紧密等。除此之外,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的语言是最大的问题。

按规定,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要用英语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摆脱不了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多处出现汉语式英语(Chinglish),致使论文读起来汉语味道很浓,而非地道的英语,从而影响了准确意思的表达和读者对论文的理解。

本文拟以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生文学论文中出现的Chinglish为例,分析汉语负迁移现象表现的形式、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注:此论文为2006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探析”(2006―JKGHaZ―168)及“200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英美文学精品课程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一、论文中汉语负迁移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词汇方面的负迁移(1)nathanielHawthorne,aCalvinistwhofeltshamefulabouthisancestors’wrongdoingsandwasinfluencedbytheChristian’sviewof“originalsin”,believedthathumankindwerebornsinfu.l改:nathanielHawthorne,aCalvinistwhofeltshamefula-bouthisancestors’misdeedsandwasinfluencedbytheChris-tian’sviewof“originalsin”,believedthathumankindwerebornsinfu.l(2)attheendingplaceofthenove,lthereisaconversa-tionbetweennickandthewaiterGeorge.

改:attheendofnove,lthereisaconversationbetweennickandthewaiterGeorge.

(3)inaword,thefunctionthato-Lantakesinthefami-lycannotbereplacedbywangLung.

改:inaword,therolethato-LanplaysinthefamilycannotbereplacedbywangLung.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他们往往习惯从外语词汇中寻找汉语思维所需词汇的对应物,殊不知真正在概念意义上完全等同的对应物却很少。以上例句均选自近两年我系毕业生的论文,是具有代表性的“Ch-inglish”表达法。如句(1)中,学生想用“错误行为”一词,受汉语影响,很自然地就用到了“wrongdoing”,而这一汉语式的英语词语,是在英语中找不到的,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法应为“misdeed”。在句(2)中,学生要表达的汉语意思是“结尾之处”,与汉语一一对应的英语词就成了“endingplace”,而在英语中,只用“end”一词即可,汉语式的英语既显得累赘又影响了表达。句(3)中的错误主要在于动词搭配不当,学生在此想表达“所起的作用”这一含意,故而使用了“takethefunction”这一短语,而在英语里根本没这种表达法,正确的词组是“playtherole”。因此,在词汇教学时,首先要打破学生寻找中文对应词的幻想,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字典,养成阅读英文注释的习惯。同时,一定要注重全面性,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语境中出现的意义和用法,而是适量补充其它的常见用法和搭配,做到使学生在增加词汇数量的同时,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全面地掌握词汇的用法,从而排除汉语习惯的迷惑和影响,降低和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二)句法方面的负迁移1.句子结构松散(4)theworldiscold,indifferent,andessentiallyGod-lessandmanwasnolongerfreeinanysenseoftheword.

改:Livinginacold,indifferent,andessentiallygodlessworld,manwasnolongerfreeinanysenseoftheworld.

(5)menhaveloungedandcrouchedaroundtheirfires;theyhavebeenthecompanionsoftheirdreamsandmeditati-ons.

改:menhaveloungedandcrouchedaroundtheirfires,whichhavebeenthecompanionsoftheirdreamsandmeditati-ons.menhaveloungedandcrouchedaroundtheirfires―thecompanionsoftheirdreamsandmeditations.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印欧、汉藏两个不同的语系,两者在句子结构的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重形合,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结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因而句子结构紧凑;而汉语重意合,各分句依靠内存的逻辑关系贯穿其中,句子结构较英语来说显得比较松散。在论文写作中,由于受汉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忽略英语句式的特殊性,按汉语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致使句子读起来失去了英语的味道,甚至会导致歧义的产生。如句(4)中,学生用只用“and”来联结前后两个句子,虽然也无语法错误,可是句子读起来很平淡,而且因为两个并列句主语不一致,使句子处于松散状态。如果把前面一句改成原因状语从句,后面一句作主句,那么整个句子结构严谨,层次感强,符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而句(5)则因为在句法上没有表明逻辑联系的连接词而具有了歧义性,句中的“they”指代不明。如果使用定语从句对指代词加以限定,或使用同谓语加以补充说明,那么这一句子的歧义性便得以消除。

2.句子结构不平衡(6)thecottagewassituatedonahillwhichhadasplen-didviewfromeverywindow.

改:onahillwassituatedthecottage,whichhadasplen-didviewfromeverywindow.

(7)thusJamesbecameprobablythefirstofthemodernpsychologicalanalystsinthenovelbyemphasizingtheinnerawarenessandinwardmovementsofthecharactersinfaceofoutsiceoccurrencesratherthanmerelydelineatingtheirenvi-ronmentinanydetail改:thusJames,byemphasizingtheinnerawarenessandinwardmovementsofthecharactersinfaceofoutsiceoccur-rencesratherthanmerelydelineatingtheirenvironmentinanydetai,lbecameprobablythefirstofthemodernpsychologicalanalystsinthenove.l英语中为了保持句子平衡,常采用主谓倒装、宾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及其它成分位置变换,而在汉语中只要表达流畅,意思完整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的汉语负迁移致使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以汉语句式为主,不考虑英语句子的平衡性,反而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如句6如果按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式是不会引起歧义的,可是英语句式也按汉语的顺序,就让人不明白定语从句到底修饰的是哪个先行词,是cottage呢,还是hill呢?如果把句子倒装一下,意思就很清楚了,而且也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句7因为状语过长,放在句尾显得头轻脚重,使句子失去平衡,如果把状语前置,就可避免这一现象。

3.忽略英汉主语的差别英语常采用非生物作主语(失灵句),而汉语常以人称作主语(有灵句)(8)Hegottheexperiencewiththepeopleandthecoun-try,thisfurnishedboththematerialandguidingspritforhisepic,LeavesofGrass,whichisthefirsteditioncameoutin1855.

改:thisexperiencewiththepeopleandthecountryfur-nishedboththematerialandtheguidingspiritforhisepic,LeavesofGrass,thefirsteditionofwhichcameoutin1855.

汉语中主语重人称,一般采用“有灵句”。而英语恰恰相反,主语重物称,采用非生物作主语。如句8中,如果主语用he,则显得思维上有些混乱,结构不严密,而若改为用experience作主语,就俨然是地道的英语了。

又如以下句子,经过主语改换后,去掉了汉语腔,显得表达直接又准确(9)therichisbecomingricherandthepoorisbecomingpoorerwiththeincreasingindustralizationandmecnanizationofthecountry.

改:increasingindustrializationandmechanizationofthecountryproducedextremesofwealthandpoverty.

(10)“modernamerica”emergedinthepost-bellum.

改:thepost-bellumwitnessedtheemergenceof“mod-ernamerica”.

二、消除论文中汉语负迁移作用的策略

中专英语论文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渗透;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一、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文化是社会现象的体现,各个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工具,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承,文化因素是影响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英汉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文化渗透的内容和目标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就语言内容教学目标而言,通常涉及的领域和范畴包括生活领域、教育领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娱乐领域、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等。一切与人类关注的问题都可以包括进去。文化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必要因素,它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精髓,准确运用语言。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了多方面的,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以语言知识的教学为中心,体现英语教学的特点,同时又要兼顾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文化理解力的培养,既要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与理解接受能力为基础,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

三、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化渗透的意识不够强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老师本身对跨文化理解不到位,接触英美文化不够多,因此,学生从老师的教学中能够汲取的文化知识就非常有限。目前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还是以讲单词、讲句子和语法为主,教学方法和模式没有改变,对外国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外国文化的讲授方法比较简单而且不能深入和扩展。

2、学生对跨文化学习的认识不足

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方法学习语言的学生可能很会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应试学习是当今学生学习的一大观念问题,从上学初始,老师和家长都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从中学开始就为考重点高中、考大学而学习,考上大学后,又有各类职业证书的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的学习关注点在拿证书,为考证书而学习。证书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学生为考试而学,因此,学习造成了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虽然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中也涉及到了阅读与写作,但是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词汇、语法和句型的掌握上,很少去关注外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涉及到英语国家历史、人物、经济、地理、文学作品等方面,学生几乎答不上来,知识面窄,不理解文化的学习对语言的学习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语言学习只停留在文字本身而没有涉及到文化内涵。

四、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使用语言,就不得不关注语言的语用性。过去的外语教学只注重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或正确性,教学以语言的形式为主。以语用学为指导的外语教学则注重语言的功能及语言使用的适当性和得体性,要避免“语言准确”而“语用不准确”的现象就必须了解文化的差异性,在英语教学中就必须有文化的参透。

语言习得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由J.Schumann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acculturationmodel)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文化移入。Schumann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在文化中学语言,将外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建议采用的策略是:

1、英语教学目标中要增加文化性、社会意念项目,特别是那些与学生本族语所依存的社会文化差异大的,例如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项目。文化行为项目又为分介入性文化行为项目和非介入必文化行为项目。属人际关系的介入性文化项目,如称呼、招呼、问候、寒暄、介绍、邀请、拒绝、拜访、约守、帮忙、送礼、告别等,是中西文化差异较大的区域,不能只教语言形式和用法,而应同时介绍语用规则和文化习俗。

2、注重文化心理方面文化差异性。如社会价值观、个人本位与集体本位、竞争与顺从、等级与平等;伦理价值观以及文化信念和民族心理,如颜色、数字、手势、动植物、物品的文化联想等。

3、在课程内容上增加目标语文化、中国文化和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如思维差异,中西文化受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具有诸多差异性。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因而借助于直觉体会,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只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而不追求对感性认识的深层思考与对现象背后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辨。而西方思维则具有浓厚的实证、理性和思辨的色彩。又如教育差异,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一系列教育环节上。教师通过所教教材内容渗透不同领域的文化差异性比较,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从而更加正解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4、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阅读、翻译、比较、对比、注释、讨论、案例分析、观察、调查、采访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掌握相关或必要的文化知识、语言功能和交际策略,如跨文化语用、思维、心理、判断、推论等交际知识和技能;又如跨文化谈判、经营、贸易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等。

五、结语

文化渗透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除了英语课堂上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文化学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收听英文广播,欣赏英文电影,浏览英文网站等多种方式丰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中专英语论文篇3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专业重要地位

继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现行西安世园会的火热举行,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已成为各高校英语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从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批准颁布并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明确地得知英语专业课程可以设置为三大模块。

1.职业技能(听、说、读、写、译);

2.职业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英美概况等课程);

3.相关职业知识(包括涉外文秘、外交学概论、东西方政治经济学、商务和金融财会管理等课程)。这三大模块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绝不是将其中的一块用另一块来替代。新教学大纲的颁布确立了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并为英美文学教学在各高校中有秩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虽然英美文学课程在新教学大纲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但并不意味着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都得到了解决。因此重新审视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不可或缺性

1.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一个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习俗等许多文化。要掌握一门外语一方面是它的可用性,另一方面是它的陶冶性,即学习者对文化和文学的敏感性及修养。外语专业学生首先应掌握好所授各门课程,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但在涉外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仅仅依靠正确的语法、句型、词汇、语音语调是不够的。只有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各种思想文化才能减少对文学的误解和冲突,促使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说英语人才的打造不尽是语言基本功的培养,也是跨社会交际文化能力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瓶颈,学习英语最理想的方法是亲身至于英语语言环境,感受文化氛围的渲染及熏陶,从而不断地运用文学背景知识与欧洲人轻松自在地交流。

但是,此情况对我国大部分外语院校、系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我们只能给学生提供些有限的文字资料、双语原版影视资料和录音等资料,或者是聘请一些外教参与我们的教学,但这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只能解决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问题。鉴于此,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氛围匮乏的情况,英美文学当之无愧成了不可或缺的文化材料,做到了有效弥补其不足和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文学作品覆盖了文学知识及各民族社会文化的案例,英美文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英美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和经济制度等背景知识的机会。通过学习英美文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使之成为具备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它具有形象生动、凝练精美、美妙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最好语言材料;文学也具有生活语言的特征,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极有利于学生阅读和吸收的特点。而英美文学作品恰恰是学习英语的极佳材料,英语语言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乔叟的故事、莎士比亚的戏剧、拜伦的诗歌、狄更斯的小说和许许多多的英语文学作品。英语专业学生,若不阅读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就称不上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即使英语说得再流利、语法再正确、语音语调再标准也是淡而无味,缺乏文学修养和幽默智慧的火花。在英美文学的作品里,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的材料。学生广泛地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在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同时,不会再是乏而无味地背诵单词和句型,而是沉浸在文学语言环境,以不同场合不同语言给之的感触来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体验原汁原味、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魅力。

3.文学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文化鉴赏和跨文化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尽情翱翔于历史的海洋中,亲身感受英美人民文明的进程。例如,在乔叟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中古英国的英雄气概、神权的至高无

[1] [2] 

上;在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里,可以感受人文精神的萌芽、人权意识的觉醒、人对科学知识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在斯威夫特和勃朗特的小说里,可以体验至世纪资产阶级文明的启蒙、发展和腐朽;在哈代的作品里,可以感知工业化进程中虚伪的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人类的无奈;在爱默生和梭罗的作品里,可以体会超验主义的唯美与理想;在海明威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美国民主的实质、人民的反战情绪……总之,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体察到人类对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之而奋斗的艰苦历程,也会领略到历代战争和经济危机给英美人民带来的灾难,可以感受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企盼,对帝国主义的嫉恶,对人类命运的迷惘和关切。在这万花筒般的天地里,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将会得到纯净升华,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辨将找到正确的航向,他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将得到验证、巩固和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

英美文学教学在我国各高校的开展经历了许多坎坷的道路。年之前,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要接触西方文化,就要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大可通过阅读大量英美文学材料及作品来提高。对当时大多数学府高校来说,教学任务的核心也随之放在了英美文学的课程上,特别是外语院校,对其英美文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同时也安排教师抽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到了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整个社会,乃至国际上的各种外语权威机构的外语理念进入我国外语教学界,人们开始认为英语只是用于交流的工具,能听会说就可以了,因此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英美文学首先受到了史无先例的冷落。这一点可以从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得到清晰的了解,英美文学课程被官方列为选修课,英美文学从此一直处于低谷境界。

那么,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呢?

.许多爱好者被迫放弃了文学的研究。

.各种国内外教学与研究杂志登载的英美文学类的文章少之又少。

.对各高校学生来说,四年的英语专业学习,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语,但往往在涉外信息方面显得内容很匮乏、思维肤浅、底蕴很浅薄。

文学素质的下降必然导致外语素质的下降,这一思想对社会的影响终于在新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得到了新的答案,该新大纲重新把英美文学课程推到了必修课的位置,这就使得各高校从新把文学对社会、对人类不可或缺的影响有了彻底清晰的认识,英美文学重新有了生机、有了生命。

中专英语论文篇4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教育工作者日益广泛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当前现状的分析,找出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文化导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措施和意见。  

 

对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早已有之。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等等都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正如美国人类学家sapir指出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在我国,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位语言学家是罗常培先生。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就从语言的语词手段和心理等角度阐述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外语教师也较早地意识到了在外语学习中文化导入的特殊重要性。胡文仲先生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一书,集中论述了外语界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文化导入也日益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纵观我国目前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高职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建立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实用英语教学体系。在新《基本要求》中就明确地指出,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写译等能力,从而借助字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业务活动中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该课程在加强英语语音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3s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该教学模式也是为培养学生的涉外交际能力这一最终目的而服务的。3s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英语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 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需要使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文化因素成为了交流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决定因素,因为一种语言的使用必然背后隐藏着文化意识的使用和交流,而非简单的词汇语法的正确使用。 

由此可见,在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都在为一个最终目标服务,即培养学生从事涉外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能力。同时在实践工作当中,作为掌握了英语和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也许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完善的交际能力,尤其是使用外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涉外交际活动。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就尤为重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为涉外交际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语言知识的施展提供了平台。 

二、文化导入的现状 

笔者通过分析各种实证及理论研究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目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过程所突显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基础和水平上严重的参差不齐。以笔者所带的一年级班级为例,学生的英语基础有好有坏、差距明显,各个层次分布不均。而且有些学生是从直接从中专或技校升入高职院校,之前所学的英语知识基础不牢固不够系统,例如在语音和语法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更大程度的因人施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有大部分学生入学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自主式学习和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学习感到茫然,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笔者也接触过很多这类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认为学习难度较大、补充完善相关的语言知识成为了主要学习任务。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过程的深入化,进而对培养和强化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挑战。 

其次,由于学生基础不牢固、底子薄,教师多采取或不得不沿用中学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更多的偏重于词汇语法知识的灌输,课文的讲解也是主要围绕语言点知识的讲解展开,而忽略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课时和其他客观条件地方限制,在碰到某些文化现象时,仅仅是简单的介绍相关文化知识,对文化现象仅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了解即可,没有更深层次的讲解和要求。这样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下意识的传递给学生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与文化内容相关的知识并不重要,仅简单了解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就仅仅限于几个国外的节日或是简单的风俗习惯。这些浅薄的文化知识对于日后在工作实际交流过程中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阶段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其实用性,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性很强的涉外业务和日常工作当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课堂上文化导入的忽略必然导致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中断或失败。 

再次,学校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大部分停留在英语等级考试的过关率上,缺少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意识,不能很好地做到将所学知识与专业需求相结合。作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作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语言基础,更为重要的而是使用语言的技能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获取各种相关的资历证书又是他们顺利就业的敲门砖,因此这一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英语教学中的重知识轻能力,使得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退两难。 

三、如何进行文化导入 

结合以上所论述的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笔者以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第一,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文化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认识到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顺利高效的进行涉外业务往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关注文化现象、找出文化差异、探究文化内涵等等,并能把学到的文化知识应用与实践。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蜻蜓点水式的文化导入模式、纠正传统的文化知识的掌握仅仅简单了解即可的错误观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文化知识导入。课堂教学应适当的向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一方面侧重,改掉过去学英语就是背单词记语法的错误认识。教学的内容不应仅仅限于语言知识本身,还应拓宽到对语言知识的正确合理应用上来。 

第三,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作出调整,使之更适应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层次不齐这一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许多学者提出了分层式教学的理念(林汝昌,1996)。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文化导入应当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具体地说,就是在初级阶段,教学中注重传授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及浅层次易于掌握的文化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对比,找出隐藏在文化差异现象背后的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第三个层次是实践阶段,也是文化导入的最终目的,在课堂上利用相关教材内容创造条件模拟现实场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模拟。在课堂外,也可借助或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多参加文化活动、锻炼实际交际技能。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往来日益频繁,对各类涉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知识导入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虽然满腹经纶却无法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常常会因为文化知识的欠缺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必须合理有效的进行文化知识导入,逐步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提高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萨丕尔,(陆卓元译).语言论—言语交际导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88.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中专英语论文篇5

关键词:文化渗透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在当今世界,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国家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掌握关于世界的最新信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起着沟通与交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我国对于各类学校中英语教学也日益重视。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只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的教育,而忽略了语言背后所承载和表达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体现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具体体现,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着某种文化,都有其深刻的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如果缺少了文化的渗透,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对语言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就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它。为了高职高专能培养出专业实用的人才,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突出。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想有所好转,我们必须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1.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首先,高职高专类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较差。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选择那些着力于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的学校,而旨在于培养某项专业技能的高职高专类学校越来越不受重视,因此这类学校的学生入学时,综合成绩较差,专业成绩也不突出,这就使得此类学校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难,而英语作为一门较难的主修和必修课,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在我国,因为高校的种类和数量一直无法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许多学生为了能跻身于较好的大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学习课本知识,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而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光凭几本语文书是无论如何不够的。所有的语言都有相通之处,要想学好英语,却没有很好的母语基础,试问如何能做到?

再次,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语言是文化的传达,整体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语言的表达至关重要。由于学生的文化知识较差,学习兴趣不足,使得他们对母语文化尚且知之甚少,对英语文化更是不甚了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英语教学变得异常艰难!

2.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只把英语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训练。

在我国,英语只是学校里的一门课程而已,学生将其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职业技能训练,认为学好英语就是做到能看懂,能做题,能获得高分。于此相对,学习英语的任务就是简单地背单词,学语法,做题而已。这样的英语学习使得很多的学习者失去了兴趣。

3.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没有考试压力,教学比较随意,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不去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或者教学是否有效,只是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已。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不得不把文化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二、文化渗透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约定俗成的用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东西文化的不同,从而学得更准确更灵活。英语国家和中国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而是单纯地学习语言,双方的理解就会出现误差甚至错误。比如:汉语中我们形容人的力气大通常会用牛来比喻,“力大如牛”因为在人类几千年的生产过程中,牛是所以家畜中力气最大的。但是同样的情况在英语中却用马来比喻,"asstrongasahorse"这是因为在西方国家,牛并不用来耕作,马才是其中力气最大的。把这种知识点放在文化的背景中教给学生,他们才会记得更清楚,用得更准确。

2.文化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最好的桥梁。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国情。比如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有一个节目是著名喜剧大师憨豆先生的精彩表演,这个节目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一致赞扬。单纯看他的表演,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当我们懂得了英国人对于幽默的理解和诠释时,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憨豆表演中的实质和内涵,才能更深地去理解他的韵味。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国情和政治决策有所了解。例如:当年英国人乘坐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大陆,占领了印第安人的领地,建立了国家。然而英国人却可以很自信的说这是他们的土地,这与他们的日常习惯和观念是分不开的。所以说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

3.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例如通过对社交礼仪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握手、进餐、如何、造访等,而这些礼仪的中西差别相当大,一旦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误会甚至是不良影响。以握手为例,握手时要用右手而不是左手,因为古代打仗时,大部分士兵都右手拿剑,双方见面时握右手就表示手中没有兵器,以此来表示友好。又如,在西方的餐桌上,方巾不能围在脖子上,只能放在腿上,以防汤汁粘在衣服上。若把方巾围在脖子上是会遭人笑话的。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再去和西方人交往的话,是不是会很自信呢?而带着这种兴趣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中专英语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eSp,交际模式

 

一、eSp及eSp教学模式

1、eSp综述:

国外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二战结束,西方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交流,促使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传统语言学从英语用法的描述研究转向语言的实用交际,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域理论”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变体,推动了eSp教学模式的正式开始。随后,在1987,Hutchinsonandwaters将外语教学分类为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和Ge(Generalenglish)两大类,eSp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和eop(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Jordan(1997)根据eap特点,又细分为eSap(englishforspecific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forgeneralacademicpurposes)两种。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一、语域分析阶段。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有peterStrevens,Halliday及JohnSwales。二、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enrywiddowson,JohnLackstrom,和LarrySelinker,三、目标情景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英语相对于一般英语的特殊性显露出来。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ohnmunby。四、技能与策略分析阶段。尽管该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探讨的是学习者的思索过程,但是它并没有指出学生如何才能学会专门用途英语,也许这就是第五阶段的核心任务。五、以学习为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它关注的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即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语言(严明,2009)。其代表人物有Hutchinson,waters等。

国内eSp教学大至分成两个阶段,引进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为引进阶段论文格式范文。1978年杨惠中教授在其《国外科技英语与研究动态》一文中第一次谈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80年代初科技英语(eSt,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热在国内兴起教育论文,使得“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多是关于eSp理论自身的探讨(理论基础、学科性质、与Ge的关系)、国内外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及eSp的元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杨惠中等学者。

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当时学术界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国内关于eSp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这一阶段的研究多集中于eSp教学普遍规律的探讨,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教育、教学法)、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阅读、听力、写作、翻译)、课程评价(eSp语言能力测试)以及教学改革与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同时也对eSp教学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以具体专业的教学为例(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师范英语、医学英语等)对eSp的教学方法、特点及实践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管春林、刘法公等;

根据现有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在eSp教学的研究中,理论多于实践,但将地方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与eSp教学相联系起来的不多,因此,本文将eSp教学理论与本校中的国贸专业相结合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流行的eSp教学模式,分析其它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交际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与跨文化交际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护航。

2、eSp教学模式概述:

eSp教学模式是指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马蓉,2010)。本文中所提及的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即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将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整体、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其课堂教学模式又分为:语法翻译模式,浸没模式(immersion)交际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则主要探讨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国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当前教学模式分析

大学英语eSp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不仅与学生的英语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与教学模式运用得恰当与否有关。恰当的教学模式是保证eSp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进行eSp教学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选择何种恰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则成为我院国贸专业eSp教学的焦点。下面的几种教学模式则是eSp教学中的常用模式,其利弊将会逐一分析。

语法翻译模式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和手段,注重阅读,注重对原文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eSp教学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多流于形式。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忽略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该教学模式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浸没式模式(immersion),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内容而不是语言技能,即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这一教学模式“践行了‘保护性专业课程’和‘附加性语言课程’教学模式”(袁平,2011),其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外语则是附带品。而大学英语eSp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其重点是学习语言教育论文,附带品是学习专业知识。这与我院国贸专业学生所开的专业英语是有区别的。大三所开的专业英语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语言是附带产品,这与浸没式教学模式是大同小异的。该模式课堂教学没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的机会,学生很少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有所欠缺。且各语言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科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水平、语言技能为标准,因此,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毫无疑问,该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对于语言基础差的班级,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任务型教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learningbydoing)。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互动之中”(D.numan,2000)。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该模式很少提到评价的环节,威尔斯认为应“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正面的反馈而不是指责”(willis,1996:61),几乎没有提及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使用情况该如何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因为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如果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一点都不清楚的话该如何进行任务又如何能完成任务”(娄佳丽,2011)。另外,采用此教学模式时对任务的选择、任务的组织和任务的难度不容易把握论文格式范文。

三、交际教学模式及其在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交际模式产生于欧洲共同体国家之中,威尔金斯,这一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能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外语”(Dawilkins,1972)。交际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

交际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交际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课堂的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用恰当的方法把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教师的责任是对教学活动进行选择、组织以及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意识到eSp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习者;二、语言是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提倡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语言,外语学习是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因此对待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活动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指正。

eSp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教学内容要贴近某个专门行业,通过让学生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而我院的国贸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上的eSp教学将商务英语与大学英语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商务英语等这些他们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教育论文,这样可以让他们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让他们在大三时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中尽快适应。eSp英语的教学中心依然是某专业的英语,即语言本身,而不是某专业本身,因此它是基础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专业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也是实现培养国贸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后期融入专业英语教学,有利于在大三时专业英语的开设前,为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打下基础。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商务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点使得交际教学法可以在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得以运用。交际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而国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大环境就是与外国人打交道,需要用英语沟通。经过上述分析,eSp交际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高。在国贸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且我院国贸专业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都是小班授课,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组织,及角色扮演的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则为交际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结语:

交际模式虽然适合我院国贸专业大学英语eSp教学,但它并不是一剂万能药,适合于所有的专业英语教学。成功的教学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立足于现状,对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从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DawilkinsLinguistics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2

[2]Davidnunan.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

[4]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

[5娄佳丽,对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评述[J]overseasenglish2011(2)

[6]马蓉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0.3

[7]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7)

[8]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8/03

[9]袁平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1(4)

中专英语论文篇7

(一)反复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词汇很难记住,许多学生为此而烦恼。重复记忆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重复记忆法,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的方法。教师可运用重复记忆法,指导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强求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词汇,而是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大都在外资、合资企业的生产一线,需要运用掌握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见的专业词汇,如electricity(电)、resistor(电阻)、voltage(电压)、current(电流)、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电路)、diode(二极管)等,对于这些出现频率高、常见常用的单词必须重复地强化记忆。教师在授课中,可运用重复记忆的方法,注意在课前复习和作业两个环节中体现学过的知识点,通过反复提问、测验、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记忆。这种反复练习的基本方法,看似机械呆板,但是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来说,却是效果显著。同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因为内容与专业紧密相联,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二)改变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过多重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调整、改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制作教学卡片,加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表现,让学生在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专业情境中感知、模仿、体验、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以circuit(电路)为例,卡片的一面为英语单词,另一面绘有简单的电路图,而电路图可以绘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两种。这样,学生在学习该单词时,可以对照卡片,而且在后面课程中学习到seriescircuit(串联电路)、parallelcircui(并联电路)时,还可以再次使用该卡片。这种简单、直观,甚至看似低级的教学方式,却非常适合英语基础薄弱、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中职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能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效果将更加显著。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加入丰富的图片,以及各种常见的元器件、电路图,还可以将所学单词配以标准的发音,将枯燥的单词记忆立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学生的记忆时间,强化学生的记忆程度。

二、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和翻译

(一)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

要想对专业英语文章进行迅速和准确的理解,就要求学生既对英语语法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专业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如讲解课文DiodesandDiodeCircuit(二极管和二极管电路)时,首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二极管的构造、特性、种类,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并介绍几种简单的二极管电路。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学生既可以回顾复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又能尽快理解专业英语课文,提高学生职业英语的水平。

中专英语论文篇8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187-02

英语是全世界分布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国际交流中应用最多的语言,众多国际机构都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绝大多数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也将英语作为自己的刊物语言,或者将刊物所的摘要添加英语翻译。据统计,世界上超过80%的权威学术期刊都以英语作为自己的刊物语言[1],多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都是以英文报道,学好专业英语对提高学生学术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大学阶段一般高校都会开设两门英语课,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3]。前者针对绝大部分专业授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交流水平,在教学方式上几乎没有任何专业差异,大多数都是由英语专业的老师授课,而后者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熟悉自己主修专业的英语词汇及其表达方法,要求教师在熟悉英语的同时还需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往往由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授课。普通英语是本科教育中的必修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迫于考试的压力和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等级考试的压力不得不竭尽全力学习以求考试通过,而专业英语常常只是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且考试大多以开卷的形式,对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所面临的考试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常常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与此同时,相比普通英语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时由于专业性和科普性太强[4],公共英语学习中几乎从未出现的词汇众多,且材料化学专业在化学化工领域涉及面广,专业性强[5],部分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听不懂、难以理解。又由于很多老师上课时仅仅以专业词汇或学术论文的翻译作为教学和考核的重点,致使学生对专业英语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是否能够学好专业英语尤为重要,只有使学生了解到学习专业英语的乐趣,以及它对毕业设计的文献调研或者后期深造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不再感到专业英语枯燥乏味,逐渐从词汇、段落和表达能力上学好专业英语。

1词汇方面指导学生从记英文简称开始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母核,学习任何语言都是以w习词汇开始,专业英语也不例外。相比公共英语词汇大多源于普通社会交往和生活交流,材料化学专业英语词汇往往在普通英语读物中难以见到且具有较为复杂的表达方式,常常令学生望而生畏。在作者所带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中,部分普通英语较为优异、词汇量较大的学生也认为材料化学专业英语词汇没有普通英语词汇中的规律,难以形成较为系统的记忆。由于材料化学专业英语的词汇大多数为专业词汇,涵盖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等众多材料的专有名词,数量众多,对大三年级的本科生初学者来说很难形成较为系统的记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部分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中,特别是《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时常需要穿插以英文首字母为简称的仪器分析方法,如X射线衍射法(X-raydiffraction)简称为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简称为Sem等。同样地,该类简称在高分子材料学中也十分常见,如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为pe,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简称为pVC等。相比复杂的专业词汇的英文全称,英文简称显然更容易被学生牢记,并且英文简称在实际生活中也应用较多,学生除了能够从课本中学到专业词汇外,也能比较容易地在生活中了解到某种材料的英文简称,进而了解该材料的英文全称,由此形成联想记忆,方可较为容易地寻找到材料化学专业英语词汇的一般规律,增加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刚刚进入材料化学专业英语学习的大三学生,可先帮助其回忆专业课上学过的英文简称,进而对其解释该简称的英文全称,一方面可带领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专业内容,另一方面可由此增加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成就感。

中专英语论文篇9

关键词:专业英语需求调查医学英语

1.前言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外语的学习的工具性和应用性都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也随之大大增强,此外,国际化的交流对大学生的学习交流(如、参加学术会议)和以后的深造都要求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里的英语水平或能力不仅是公共英语的体现,在很多时候也是专业英语的体现,在这种背景下,专业英语的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2.文献综述

Richterich(1972)第一个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的模式,从那以后,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需求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Hutchinson&waters(1987)提出以学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模式。国内关于专业英语的研究为数不少,大多数文章集中在理论研究上,有刘法公(2001),陈冬纯(2001),李红(2001),韩萍、朱万忠、魏红(2003),刘法公(2003),蔡基刚(2004),陈冰冰(2005)等,他们对专门用途教学的性质及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章很少,有孙秋丹、张健、董哲(2003),王蓓蕾(2004),马雁(2009)等,他们通过调查发现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至关重要,学生期望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要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其中,孙秋丹等(2003)和马雁(2009)都论述了基于网络的eSp课程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结目前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下述问题:

(1)运用需求调查来分析专业英语教学的文章少之又少。

(2)学生需求与参与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关注。

笔者通过在某大学医学专业展开需求调查,以医学英语作为案例来分析专业英语教学所涉及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给目前的专业英语改革提供一些依据和建议,最终达到提高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能力的目的。

3.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取Hutchinson&waters(1987)模式来设计问卷,在某大学医学院2004级和2005级医学生中展开需求分析的调查,我们随机抽取73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有效问卷数是69份,有效率为95.5%。

3.1学生对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

表1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

如表1所示,对学生来说,专业英语写作技能的需求总体上要比公共英语的要大,这主要是因为步入高年级的学生日益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尤其是写作能力的需求达到58%,他们无论是查阅文献获取最新的国际上医学领域的信息还是撰写自己的论文,都感到专业英语在本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问到专业英语在从事本专业研究的重要性时(单选题),认为“重要”、“非常重要”和“至关重要”的学生分别是14.5%、44.9%和8.7%,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都一致认为专业英语在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此外,他们对一般口语技能有着较高的需求,而对公共英语阅读技能并不怎么看重,这可能是由于国内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忽视口语技能,所以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好而口语却比较薄弱,他们期望加强自己的口语交流能力。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专业文献或资料是专业英语学习中主要的学习任务(88.4%选择阅读专业文献或资料的能力),因为对国内学生或是将来的从业人员来说,阅读文献在他们接触到外语的情形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2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

表2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

在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方面,如表2所示,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突出实用性,这里实用性主要指的是进行医疗对话、撰写英文病例和英文摘要或是论文、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应有相关学科的侧重点,这就说明专业英语还要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医学领域。除了经典的专业文献外,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最新的专业文献应该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得到体现。在问到专业英语的题材时,分别有58%的学生认为国外医学优秀期刊论文,42%的学生选择国外医学教科书选读,34.8%的学生倾向于经典医学文献。

4.调查结果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4.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eGp)之后的医学专业英语(eSp)除了要培养和训练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此外,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要得到加强。因此,笔者建议:医学英语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是专业英语基础课,选修课包含一般口语课、医学英语口语课、外国医学期刊选读、医学应用写作等。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英语论文写作能力有待提高。而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对学生非常重要,所以开设医学应用写作课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课上可以多介绍英语论文的格式、科技论文的语法语言特点等,笔者认为加强医学英语基础课和丰富医学英语选修课将是今后的改革方向。

4.2教材

医学专业英语基础课的教材选文要注重实用性,最好改编自国外医学优秀期刊论文、国外医学教科书和经典的医学文献。王蓓蕾(2004)在调查中发现教材的难度系数和实用性在专业英语的教材建设中很关键,在访谈中,学生也多次提到实用性在医学英语的重要性,期望专业英语教学加强针对性,着重培养他们阅读原版文献、撰写英语论文的能力及真实场景中交流的能力。由于国外原版教材的难度较大,改编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还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阅读和翻译是传统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写作和听说往往遭到忽视。阅读课教材要包含医学期刊文献、仪器和药品的说明书等有针对性和实用的材料,写作课教材要着重培养学生撰写病例和医学论文摘要和论文的能力,听说课教材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医学会话,比如医生和病人、医生和护士、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交谈、病例报告或是模拟会诊等。

4.3教法

学生普遍反映英语教学气氛不活跃,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单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把网络与多媒体引入到专业英语教学当中是21世纪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制高点(马雁,2009),在课堂内,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现自己搜集到的医学英语学习资料,可以是医学对话音频或视频剪辑,可以是网络上搜索到的医学期刊文献等。将最新而又实用的专业英语材料展现在课堂上,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还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和新颖性。在课外,教师可多采用任务教学法把学生课外的学习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比如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把课外网络上搜索到的英文版的医学知识带到课堂上分享展示辅之以谈论,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能得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在这些过程中得到提高。

4.4师资

医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目前医学英语教师主要有两种类型: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教师,前者虽然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英语教育素养,但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后者虽然自己能较好地使用英语查阅文献和撰写英语论文,但面对英语教学,也感到捉襟见肘。调查中,超过70%的学生希望外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来完成医学英语的教学,笔者也认为这是将来eSp教学发展的方向,加强和双语课程的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合作,结成对子,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相互协商、相互帮助(蔡基刚,2004)。李红(2001)也提出专业英语合作教学模式,即专业人员或专业学科的专家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合作,这值得进一步地探讨。

5.结语

eSp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的需求纳入到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去,这对我们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课程安排、教材、教法和师资各方面结合学生的需求作了一些探讨,专业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从事专业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人士不懈地追求和探索。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Learning-centred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Richterich,R.amodelfortheDefinitionofLanguageneedsofadultsLearningamodernLanguage.Strasbourg:Councilofeurope,1972.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4.

[4]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3):75-78.

[5]陈冬纯.提高21世纪大学生专业英语水平[J].外语界,2001,(2):33-35.

[6]韩萍,朱万忠,魏红.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2):22-27.

[7]李红.专门用途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40-43.

[7]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8]马雁.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9,(125):60-63.

[9]孙秋丹,张健,董哲.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J].外语界,2003,(2):29-33.[J].外语界,2003,(2):22-27.

中专英语论文篇10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