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42:22

乡镇文化建设篇1

关键词:文化站建设;管理体制问题;经费问题

中图分类号:G24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61-01

搞好文化站的工作,必须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文化站的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乡镇文化站名存实亡,虽然有一些图书、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但这些设备都没什么用,更不要说对外开放,服务群众了;同时许多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也被兼职到其它部门,反而以其它兼职工作为主了。由此笔者认为要抓好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主要还是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文化站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领导好、抓好,确实抓出实效来。

二、明确新时期党对文化站工作提出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建设和谐文化,要突出抓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各级政府要建立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于一体的机构,各级政府必须在领导好乡镇文化站这八个方面的工作上狠下功夫。虽然目前许多乡镇都建立了综合文化站,但有些乡镇文化站被挪做它用;还有些文化站没有安排专人管理,没有对群众开放。因此,笔者认为要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必须按照乡镇文化站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要求,配套建设好乡镇文化站,按要求对群众开放,让群众能充分利用好文化站这个平台。

三、调整理顺管理体制问题

一些乡镇对文化站领导不够明确,影响了文化站的工作。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站问题的请示”中指出:“文化站是乡(镇)政府领导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办好文化站是乡(镇)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这个指示中就十分明确了,文化站属于乡镇领导,上级文化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对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工作。

四、安排好专职文化站站长和文化站管理员

文化站工作“多不靠”,又看不到明显成效,致使许多乡镇领导就认为文化站可有可无,文化站站长和工作人员没什么事干,所以就把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兼职到其它部门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乡镇文化站工作是一项业务性相对较强的工作,是一项潜移默化的育人工程。要抓好文化站工作,就必须领导重视,专人负责,按时开放,方便群众。

五、解决好文化站的经费问题

乡镇文化站大多没有固定的经费,许多工作就难以开展。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的要求,加大对乡镇文化站的经费投入。另外根据市场经济规则探索实施以文养商,以商促文的策略。

六、要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组织实施好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

乡镇文化站建设需要有“五个一”。一幢房屋,这是农村文化站最需要的基础设施,房屋内设图书阅览室、室等;一块场地可供篮球比赛和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以及大型集会等;一班人马,能够负责组织好培训和指导开展好各项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一套音响及灯光设备,它是举办文化演出及活动必不可少的器材;一交通工具,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这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所必需的交通工具。有了以上“五个一”硬件,乡镇文化站面貌肯定会有大的改观。

七、强化县区级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指导

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的隶属关系是指导,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指导得不够好。很多年来是不指导,近几年来是指导少。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抓住当前国务院建设乡镇文化站的契机,争取资金,密切与教、科、广电、体育等部门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乡镇文化站的工作搞好。

八、强化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的辅导

随着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的展开,对乡镇文化站辅导要求必然会变得更全、更快、更新、更高。因此,县级有关职能部门要围绕这个新变化、新要求,集中优势人力,深入基层调研、实践,探索新的辅导方法,培养骨干、抓好典型,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有新的突破。

九、变文化站自我行为为政府行为

乡镇文化建设篇2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西南部,距县城79公里,处两市(*、临沧)三县(*、施甸、永德)结合部。东与更戛乡接壤,南以镇康河为界,西与施甸县接壤,北与鸡飞乡相连。地处东经99°18′—28′,北纬24°20′—37′,海拔6*——2056米,年平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1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2%。全乡辖上甸、下甸、大城、小街子、芒回5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其中*村民小组12个。20*年末,全乡总人口13458人,*人口3334人,占总人口的24.8%,*人口均居住在坝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560.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66元。

*地势低矮平缓,气候炎热,土地肥沃,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属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立体型气候,是*小湾电站移民安置之乡,是*民族风情浓郁的*之乡。这里森林茂盛,资源丰富,有铁矿、石料、稀土和煤矿等地下矿产资源;有中药材、野菜、野生食用菌等生物资源。粮经作物有粮食、甘蔗、冬早蔬菜、香料烟、蚕桑以及亚热带优质水果等。

*,蛮名细赕,傣语称“勐雅”,意为平坦的坝子,早在汉武帝平云南诸夷时期,*的先民就居住于此。元世祖忽必烈平云南后,细赕内附,改名*。自元朝中期设土司官自治起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土司统治529年,历27任土司,*古代经济一直持续着以物易物的原始经济形态。*年*建县,*全境划入其内,*年,*乡撤区改乡,*从此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主要做法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大力倡导文化建设之风,明确1名政府班子成员为分管领导,形成了班子领导经常过问,文化站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乡文化站严格按照《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云南省全民体育健身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项活动。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的要求,协助文化局对我乡范围内文化市场进行日常监管。二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为繁荣*文体事业,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重大节日期间的文体活动,特别是春节和泼水节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动性,使我乡节庆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在各个村寨开展陀螺赛、打秋千、跳嘎光舞、打歌等内容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以中小学为主体,举办了庆迎“五四”、庆“六一”等文艺晚会;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在乡集镇组织了文化、卫生、计生法规等知识的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协调好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和澜沧江啤酒集团“送戏下乡”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各村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自发组织了打歌等群众文体活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积极组建业余文艺表演对,完成下甸和大城两个村的文艺队组建工作。三是进一步提高信息上报质量和宣传效果。新闻报道工作紧扣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面向基层、面向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舆论阵地作用,积极组织正面宣传。通过《*日报》、《*宣传》等媒体发稿4篇,编印《*信息》4条,及时报道*文化工作在三个文明建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貌,新经验、新典型。五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县文产办对*范围内的10座佛寺、1座清真寺以及大城村鸡肠水新石器遗址等文物的野外普查工作,完善了档案、图像及音像等的痕迹管理。六是加强业务培训。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总体要求对文化站工作人员实施管理;以两《读本》为学习教材,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参加县级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七是重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加强对辖区内红桥网吧的日常监管。结合安全、消防、学校等部门对娱乐场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集中整治安全问题和未成年人进网吧现象。八是加强辖区内娱乐服务业的管理。对辖区内夜来香、水晶玉等8家歌舞厅、音乐茶室进行登记造册、实施跟踪管理;对新申报的文化服务行业进行严格把关;结合乡妇联、卫生等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免费筛查。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是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这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观上主要存在两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先经济后文化的观念比较普遍;二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贯彻上级文件在口头上,具体落实解决问题少。

(二)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村与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乡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文化设施相对滞后,现有的文化阵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村文化活动近乎空白,村民没有娱乐场所,现有的村级文化室人气不旺。

(三)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制约基层文化建设的又一大因素,虽然近年来乡级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集镇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较多,乡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对于乡村文化建设额资金投入比较有限,不能与财政增长速度相协调。乡村文化展室增添图书、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加之其它制约因素,乡村文化建设总体发展速度不快。

(四)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实施机构改革后,广播站和文化站两站合并,工作量明显增多,却没有增加相应的编制,管理人员减少,且兼职乡党委、政府的其它业务工作,专业性文化人才缺乏,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下步打算

1、继续组织开展好迎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的文体活动,弘扬主旋律,倡导新风尚;继续组织好民间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组织的群体性活动。

2、加大新闻宣传力度。针对乡内确定的宣传中心,围绕重点工程、重点城建工程、社会事业、党建工作强化宣传。继续提高发稿质量和宣传效果,力争在各类新闻媒体有份量、有特色的稿件,及时宣传好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

3、继续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宣传和普查工作。

4、努力做好全乡的各项中心工作,认真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

5、结合欢乐乡村大家乐的文艺创建活动,举办广场操舞培训班。

6、以康乐为主题,积极举办全乡农民运动会。

五、有关建议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对于进一步加强*乡文化建设,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科学制定乡村文化建设的近期、远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建立考核奖惩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目标到位,责任到人的新格局。

(二)夯实基础,加大投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户为对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资金,做到财政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夯实乡级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乡村文化室建设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

(三)完善政策、强化机制。基层文化建设,需要政策扶持、引导和激励,要着力推进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和城乡文化一体化,形成程序文化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和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转变农村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文化部门来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旅游、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农村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团体、经济实体参与文化产业、特色乡的开发和建设。

(四)健全队伍,狠抓关键。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是关键。乡村文化建设队伍不健全,农民自办文化缺乏人才是制约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瓶颈。要稳定和发展基层文化队伍,着力解决好人才建设薄弱,业务人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的方式,不断充实基层文化事业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文化队伍的业务素质,切实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

乡镇文化建设篇3

关键词:乡镇文化;群文建设;作用分析

一、乡镇文化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党政方针的宣传。党与政府的政策方针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宣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在群众中得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不断传播新的文化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2)有助于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丰富精神生活。群众文化在农村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从而有助于保证农村的稳定,包括精神文化的满足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3)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构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还能够增强群众的凝聚力。通过文艺表演等方式来改善人们不良的业余爱好,使得广大的乡镇群众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1)群众参与人数多而且形式多样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了很多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形成新的文化娱乐方式。根据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习惯,除了传统的看电视娱乐之外,更多的喜欢户外锻炼。除此之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也都在渐渐的走入群众的生活,还有一些常见的秧歌、戏剧等项目的文化娱乐方式,随着文化建设内容的增加,参与文化建设的群众越来越多,而且其形式也越来越丰富。(2)文化活动设施落后、费用不足。在一些乡镇的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文化设施比较落后,不够完善,因而无法保证有效的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如在很多的乡镇都没有图书馆、剧场等一些必备的文化设施,因而对于开展乡镇文化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对于开展群众文化所需的启动资金,组织者也是很难得到支持,同样也会影响到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领导者对于文化建设的不重识,往往只强调了经济发展成果,而忽略了基层的精神文化建设,从而造成了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少量投入。

三、乡镇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培养策略

(1)根据群众需求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对于传统的乡镇文化建设,更多的是服从于上级安排,并且配合其他产业的发展需要,如比较常见的文化节庆类活动,虽然也属于是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但在构建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站在群众需求的角度来进行了解,从而使得群众文化发展空间范围比较窄。随着对群众文化建设要求提高,使得群众渐渐的从封闭转向了开放,并且从传统的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在构建乡镇文化过程中,把群众文化渗透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为不同群众文化需求搭建起一个自我的展示平台,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中来。(2)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良好的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必备条件。对于一些乡镇地区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现象,应当改善传统思想,重视与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对一些陈旧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出一批实用性的文化建设,从而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助于促进乡镇文化设施的建设。另外还需要保证群众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加大乡镇文化建设的同时,保证经费的专款专用,从而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镇文化的建设中来。(3)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素质。在进行有效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素质,来满足于群众的需求。如某乡镇经常会组织一些演出团体深入到农村进行演出,或者是组织群众进行文体竞赛活动,除此,还可以组织当地的文化骨干去外地进行学习,从而把一些好的文化活动带回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有助于当地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4)结合特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乡镇文化建设过程中,一般以表演节目的形式向群众传达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理念,因此在长期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节目的创新,在节目进行编制时可以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地域风俗,不仅可以使节目别出心裁,而且有助于特色文化的传播。对于文化素材的选择,一般多是极具代表性并且内容积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编制出适合于乡镇群众文化品位与精神需求,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乡镇文化对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镇文化活动除了作为一种文化的表演形式之外,更多需要满足于群众的精神需求,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在开展乡镇文化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文化的建设,切实做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乡镇文化建设篇4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市近年来第一次专题召开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先代表市政府对乡镇文化建设作工作部署,市委常委、宣传部周部长最后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发展先进文化为方向,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为目标,以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三送”、“三百”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加强乡镇文化市场规范管理,不断深化乡镇文化改革,大胆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乡镇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自2005年以来,各地已先后建成达标乡镇文化站42个,全市138个乡镇(不含街道)已有76个达标文化站,预计年底全市达标乡镇文化站126个,乡镇文化站达标率达91%,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长期制约乡镇文化发展的文化站无房、不达标问题基本解决。二是乡镇文化建设特色明显。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挖掘、大力培植,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全市已有5个全国特色文化艺术之乡、7个省级特色文化艺术之乡,滨海县“书画艺术节”、响水县“灌河情四市五县文化联谊活动”、射阳县“丹顶鹤艺术节”、亭湖区“和谐社区天天乐”、建湖县“广场数字电影节”、“烟花杂技节”等活动影响不断扩大。三是群众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一批以反映“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蒲公英奖和省“五星工程奖”。四是农村文化活动不断丰富。通过组织开展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和“三送”工程(送科普、送电影、送戏),全市农村每年放映电影达26000多场、文艺演出50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60万人次以上。同时,广大农民积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有效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文化工作者艰苦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积极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为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作出努力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关于下一阶段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存在问题,切实增强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求以“两为”(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方向、以“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乡镇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将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作为新农村五件实事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社会事业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市人大还于上半年对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了专项督查,并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听取了专题汇报。各地党委、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与国家、省有关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近年来,在推

进农村改革过程中,不少乡镇文化机构被调整合并,文化设施被挪用、变卖。20*年省统计数据显示,我市138个乡镇中有59个乡镇无文化站房或不达标,其中6个无站房。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仅今年全市计划完成建设的51个达标文化站中,就有27个未列入上述统计。此外,全市2200多个行政村,只有809个村有达标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建设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难度大,进展不快。以今年51个达标文化站建设为例,截止7月25日,只有一个基本完成建设,还有20个尚未开工建设。同时,由于省里以20*年统计数据为基数,只有列入省统计的文化站可获得省补助,建设资金筹措难度较大。二是服务内涵严重欠缺。由于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文化扶持政策难落实,农村文化普遍存在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功能不全的现象,难以正常开展文化活动。三是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严重退化。全市各地农村文化专业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大、专业差、人员少的问题。据统计,全市有30%的乡镇文化专干年龄在50岁以上,有的已达退休年龄仍在顶岗;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影响,近年来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新聘人员均非专业人员;全市138个乡镇文化站大多只有1-2个编制,少数乡镇还存在占编缺岗或在岗无编的现象。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让一些低级、庸俗、落后的文化在农村有了市场,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而且已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从推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努力促进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以乡镇文化站建设为突破,全力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乡镇文化站既是农村文化的综合设施,也是最基层的文化主管部门。因此,在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必须把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着力解决乡镇文化站建设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一是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乡镇文化站服务功能建设;三是乡镇文化站作为基层文化部门的组织能力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全力推进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基础性工作。根据省政府要求,今年底各地乡镇文化站达标率达90%。我市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五件实事,今年共有51个列入实施计划,其中24个列入省计划、12个列入市计划、15个列入县计划。今年列入年初计划的51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后,我市尚有12个乡镇文化站不达标。根据省政府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必须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年初建设计划,争取明年彻底消灭无房和不达标文化站。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紧咬目标不动摇,努力克服困难,有效聚合建设要素,全力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一要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乡镇文化站建设无论是从其公益性质看,还是从其作为政府实事项目实施的组织形式看,地方政府都是第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和有关乡镇政府要将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地方财政预算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切实承担起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过程中的领导、组织和保障作用,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推进村级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不断将文化工作的重心下移,从而发挥文化对人的教育、引导作用。二要明确建设时间节点。各地要对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组织一次全面调研,对照市政府要求,对未达标文化站建设逐一研究解决,排出时间表。特别是对已列入今年建设计划尚未开工建设的20个文化站,要深入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明确时序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年底省政府将对全省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进行总结考核,根据时间安排,各地必须将列入省计划的24个文化站和列入市计划的12个文化站于8月前全部开工建设,新建文化站于11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改扩建和置换的于11月底前建成开放,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三要提高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文化站建设的领导,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强化督查措施,加快推进速度。文化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掌握文化站建设情况,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文化站建设顺利推进到位。2、大力提升乡镇文化站的服务内涵。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是推进乡镇文化建设的前提,但如果只是面积达标,那只能是摆设,只是一幢建筑,这与文化站名不副实。为此,要把乡镇文化站的内涵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着重围绕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文化作为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精神力量,是一种软实力。提升文化站的服务内涵必须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文化站的科普服务功能,在不断增加图书存量、扩大藏书门类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加大电子阅览室建设力度,提高文化站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使乡镇文化站真正成为农民群众了解市场信息的重要窗口和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主阵地。二要围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化站是否能成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关键在于其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管理模式。在服务内容上要紧紧抓住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有效整合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尽可能增加文化站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在服务质量上要坚持优质规范,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管理模式上要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服务项目建设,努力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三要围绕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特色。在加强文化站内涵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加强区域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的挖掘,积极开发具有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传统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不断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品牌,不断充实区域文化体系。

3、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组织功能。乡镇文化站作为最基层的文化主管机构,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对基层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要强化组织指导作用。在充分发挥文化站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不断将工作向下延伸,沉到基层,下到乡村,加强对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加快推进村图书室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乡镇文化活动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形成乡村整体互动的工作局面。二要强化沟通协调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寻求帮助解决乡镇文化设施、场地、设备、网络、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工商企业的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探索文经结合、文企联姻等形式,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乡镇文化发展新路子。三要强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文化站在自身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要注重引导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农民自愿、自治的各类文化艺术协会、学会等群众文化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组建文化经营实体,积极寻求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共同促进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加强领导,努力为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乡镇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政策,明确措施,确保乡镇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要把乡镇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区)、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乡镇等相关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乡镇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形成以县为单位的乡镇文化建设评估体系。要健全基层文化单位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宣传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从而发挥宣传文化部门在推进乡镇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要强化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切实加强站舍管理,严禁拍卖、租赁和挪作他用。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努力通过开展系列多彩的文化活动,凝聚一批农村文化骨干,培养一批农村文化科技人才,使之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心,从而更好地服务基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加大经费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切实承担起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统筹规划,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抓紧建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乡镇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对一些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产品,可以实行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为乡镇文化站正常办公、文化活动开展及项目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县、乡两级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公用设施配套等费用方面给予减免或优惠。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源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原则,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经营乡镇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以市场为主的投入机制。

乡镇文化建设篇5

一、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1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文化站舍总体情况:常德市共有22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有文化站阵地的133个,无文化站阵地的95个,分别占总数的58.3%和41.7%:其中文化站有独立院落的20个,仅占总数的8.77%,文化站有独立产权12个,其余的文化站产权均归属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有51个,其中50平米以下的有46个,占现有阵地的38.3%;100平方米至300平米的有20个,占现有阵地的15%;300平方米以上的62个,占现有阵地的46.7%,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有27个;二是室内文体设施情况。常德市共有文化共享工程室115个,书刊阅览室108个,室内其他文体活动场所503间;三是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全市乡镇(街道)共有文化广场、公园73个,体育场地166个,户外宣传栏536个。

2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常德市乡镇(街道)文化的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方面的建设,但部分乡镇文化站在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仍然坚守阵地,尽力发挥文化站职能作用,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举办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和各类知识培训等,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积极保障当地群众的文化权益。2008全市乡镇(街道)文化站共开展大型文艺活动355次,小型文艺活动1378次,大型体育活动74次,小型体育活动349次。

3 文化专干素质情况。常德市乡镇(街道)文化站现共有文化工作人员287人,专职的140人,兼职的147人,各占总数的48.8%和51.2%,其中本科学历13人,大专109人,中专74人,高中79人,初小1人。

(二)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活力。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文化站与广播站及乡镇有线电视台合并,组建乡镇文化广播站,相应职能笼统合一,人员编制精简,但职责不清,工作重心不稳等弊端十分明显。

2 站舍设施落后,阵地堪忧。由于乡镇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削减或取消,不少乡镇的文化站仍处于一口章子,一块牌子,一个人的局面,属典型的“空壳文化站”。有的变为茶馆,有的当成仓库,有的沦为商品展销场所。在乡镇,人们形象的说“电影院里开餐馆,图书室里堆破烂,歌舞厅改美容院,宣传窗成广告栏”。

3 人员待遇较低,人心不稳。部分乡镇的文化专干编制长期没有得到解决,财政补贴也一直沿袭上世纪七十年代定的标准(每人每月50元)。从调查情况来看,文化专干的工资有三种情况:一是全额拨款,占33.4%;二是差额拨款,占57.1%;三是自收自支,占近1%。2008年,全市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月均工资为838.07元。很多全额拨款的编制人员,工资也很难得到保障。差额拨款太少和自收自支的文化专干,大部分要去创收保“饭碗”。有的地方文化站人员自嘲为“三不像”和“三不如”,即,不像干部,不像农民,不像打工者:不如种田的农民有块田,不如低保户有救助,不如下岗工人有优惠政策。

4 文化活动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一方面,有些乡镇党委长期没有议过文化,政府没有管过文化,对文化工作是领导重视得少,资金投入得少,像样的活动开展得少。另一方面,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打工,剩下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没有文化人才。大部分乡镇除了重大节庆和重大政治活动主题年配合县级文化部门开展活动外,基本上再无活动安排。

二、造成目前乡镇文化站建设诸多问题的原因

(一)认识上有偏差,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前些年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部分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一定得抓上去,抓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文化工作不影响单位排名进位、个人晋升,抓不抓无所谓。没有真正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政策引导不到位,投入力度不够

近几年,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跳跃性的发展,农村文化活动经费却是捉襟见肘,几乎没有。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仅解决乡镇机构人员工资都存在缺口,在文化事业改革滞后的情况下,投入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少之又少,更无资金维修或兴建添置文化设施设备。这种“断粮”、“断奶”、“抽薪”的做法,必然导致乡镇文化建设远不能适应农村文化工作的需要,并导致农村文化阵地的滑坡和缺失。

(三)文化站职能模糊,管理力度不够

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电视站合并后,文化、广播电视同为农村宣传文化单位,加上一些乡镇对于原文化站的性质及业务特点缺乏了解,不能正确履行其管理职能,没有相关的实实在在的考核办法,导致文化站大多名不符实,运转不灵,没有真正起到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民思想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三、加强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的对策

要想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必须从思想认识、管理体制、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努力加强农村文化工作。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文化站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重要工作来抓,要把乡镇文化站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总之,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我市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进程。

(二)争取政策,调整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体制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02]7号)中明确指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文化局是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站是基层全民事业单位,建议由县文化局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垂直管理,将乡镇文化站业务、人事、工资等关系交由县文化局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把乡镇文化站的“四权”收回到文化局,实行垂直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培养文化干部队伍,有利于对各乡镇文化站在文化活动方面的组织、指导、管理,有利于对乡镇文化基层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投入,有利于农村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落实政策,加大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投入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按照规定要求,加大对乡镇文化站的投入。建议将中央财政按农村人口人均经费转移支付的农村文化事业费由县集中统筹使用,由县财政局建立专户,县文化局统筹规划,资金随项目拨付到乡镇,充分发挥农村文化事业费的有效作用。同时,每个乡镇文化站,要在各县市区财政设立乡镇文化站事业活动经费专项,确保每个乡镇文化站年均5万元以上的事业活动经费。

(四)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2007年,常德市共有19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纳入了《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已先后在我市投入了4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资金(澧县每个乡镇按西部地区标准国投16万元,其他县市区乡镇国投12万元)共592万元。建议市、县两级党委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抓住这次难得的建设机遇,着力搞好全市乡镇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严格标准,健全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队伍

建立一支高效稳定的文化队伍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长久之计。要抓好队伍建设,一是要定编定岗。按照1992年文化部颁发的《文化站管理办法》规定,结合各乡镇文化站实际,建议每个乡镇文化站核定编制数为2人,即站长1名,业务人员1名。对于业务量较大的文化站可核定编制3人。对于目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可给予优惠政策让其提前退休,充实一批真正有文化的年轻同志到乡镇文化站;二是加大培训。对现有的文化工作人员,进行分批培训,使文化站工作人员熟悉文化站的业务工作,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文化专干在文艺方面拥有一技之长;三是把好新进人员的业务素质关。文化站凡是新进人员,要明确文化部门对其业务素质进行严格面试把关。四是建立人才流动机制。让优秀的文化站辅导干部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六)努力创新,增强农村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乡镇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乡镇文化 群众文化 建设 机制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乡镇农村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新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良好开局。乡镇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项措施,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健全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民生文化权益,促进农村文化事业与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目标,创新乡镇文化队伍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农村文化规划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两头热中间冷”现象,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1)是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

(2)是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

(3)是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

三、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地乡镇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相比,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等需求。总体上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

1.文化基础设施陈旧,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由于一些部门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原有文化设施移作他用或废弃情况严重,不少乡镇文化站场地被挤占、挪用、变买,财政在文化事业投入非常少。农村的文化生活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2.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受益面不广。目前虽然各乡镇有为数不多的民间文化组织,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大多数群众平时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还是看电视、搓麻将、打扑克等,即便是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也只是灯会等传统项目,真正民族民间文化表演形式越来越少,群众受益面积不大,教育启发不深。影响农村的村风民风、社会治安、农民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专业人才缺乏,乡镇文化特色不明显。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不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干着乡镇政府的其它工作。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站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4.组织农村群众文化缺乏创新。

四、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乡镇文化建设

1.强化县(市)文化主观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辅导。文化主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分类指导,明确措施,抓好党和政府关于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等负有责任,在中央提出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后,县(市)文化部门应该按照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密切与教、科、体育等部门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其职能将进一步扩大。可以说,当前文化主管部门指导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担子更重了,对综合文化站指导的要求更高了。

2.强化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辅导。在多元化文化格局下,两馆对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的辅导的内容、要求和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导致了辅导关系的松散以致弱化。随着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的展开,两馆对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辅导要求必然会变得更全、更新、更高。因此,县(市)两馆应围绕这个新变化、新要求,集中馆内优势人力,深入基层调研、实践,探索新的辅导方法,培养骨干、抓好典型,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有新的突破。

3.着力提高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素质。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队伍建设是关键。为化解基层文化队伍人才短缺的矛盾,最重要是要创新用人机制,着力提高文化队伍素质,从不拘一格用人、不断完善育人,到用心留人、引人、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机制。实践证明,有了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梯次结构合理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正常有效的开展。

4.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支持,让城市文明下乡。各级党报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报道的份量,创造条件开办农村版: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增加农村节目、开办农村频率、频道:县区党报和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政府要加大鼓励组织城市的文化团体、文化企业送文化下乡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尽量避免“一轰而上、一轰而散”以及给农民带来负担的形式主义,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

加强乡镇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乡镇文化建设篇7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改善和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以站舍建设和功能设施建设为重点,逐步改变乡镇文化站的现状,使其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范围

今年共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6所。在瓦房子镇、东大屯乡、波罗赤镇、王营子乡、木头城子镇、黑牛营子乡各建设一所。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选址不符合要求、相应准备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将对其进行调整。

三、建设标准

(一)建设规模:不少于300平方米。

(二)内部设置:包括综合活动室、阅览室、书库等,其中综合活动室面积应在100平方米左右。

(三)房屋结构:土建工程砖混或框架结构,平房、楼房均可。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颜色、统一标志。

四、建设资金

(一)资金来源:总投资144万元,其中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央预算投资12万元、地方投资12万元。其余为乡镇自筹。

(二)资金管理:县财政局对建设资金设立专用基建帐户,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它用。在资金使用上,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期分批拨付,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工程完工后由审计部门审计,对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的,县政府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五、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日至12月31日),完成立项、规划、设计、办理前期手续和招投标等工作。

(二)土建准备阶段(2009年1月1日至1月24日),完成备料等工作。

(三)工程建设阶段(4月1日至5月20日),达到竣工标准。

(四)工程验收阶段(5月20日至5月31日),工程交付使用。

六、工程要求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及项目管理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县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章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且中标后,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擅自转包或违法分包的,招标单位将依法取缔中标资格并中止合同。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

文化局、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从工程立项、工程设计、招投标、质量、工期、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多方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指导。

乡镇文化建设篇8

乡镇文化站是国家设立的最基层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在新形式下,乡镇文化站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费困扰。各个乡镇文化站的业务经费普遍不足,有的每站3000元财政经费经费得不到足额划拨,有的被长期拖欠,其中足额发放、部分发放和全部拖欠约各占三分之一。

二是文化设施缺乏。大多数的文化站设施设备十分简陋和落后,大部分的站址场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只好租赁或借用公产房,有的面临被收回或拍卖,名存实亡。

三是由于工资不保证,生活待遇极低,导致有的专业干部人在心不在,影响工作。

四是文化站受乡镇政府和县文化部门的双重管理,致使有的专业干部“专职不专”,经常疲于应付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耽误业务开展,有时还造成管理上的诸多不便。

五是某些领导对发展农村文化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他们总认为经济指标才是硬的,文化建设没有指标,是“软”的,因此没有把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

六是个别文化站专业干部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和活力,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以上的种种问题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当前深入进行的改革开放,其实质就是新旧两种观念、两种体制的转型磨合,在这个转型阶段,如何探索、制定出新的对策是支撑农村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农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只有抓住总纲才是最关键的。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以法治国”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遇,把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章可循。而且,只有立法才能确保文化发展战略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规划,才能使文化建设成果真正成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主要内容。这对某些乡镇领导只抓经济,忽视文化,只顾求安稳、守摊子,缺乏应有的工作主动性和开拓性的现象,无疑能产生相当大的触动。

当前的农村文化,要确立其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地位,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端正认识,统一思想。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上来,下大力气把乡镇文化站抓好,逐步做好站址、人员、经费、活动四落实,逐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决不能把文化站视为包袱,简单地将它推向市场办实体,而要变文化站的自我行为为政府行为,积极扶持,统筹安排,齐抓共管,改变旧貌。

二是要从有利于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实际出发,把乡镇文化站由乡镇和文化主管部门双重管理变为由县文化主管部门单独管理。

三是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如果连站址都没有,还能奢谈什么文化工作。因此,各乡镇应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逐步把文化站用房建起来。已有站址的乡镇,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文化用房,拆迁回建也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和文化部的有关政策规定。

四是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专业干部素质,保证队伍稳定。首先,专业干部要克服干劲不足、消极怠工的现象,在遵循社会效益第一位的前提下,要放手去搞好以文补文的创收活动,弥补经费不中,提高福利待遇。其次,专业干部要有计划地进行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一改目前文化艺术人才断层的局面。第三,有关部门和领导要重视并落实专业干部的工资待遇,逐步理顺人事、编制、职称、工资等方面的关系,消除后顾之忧,稳定队伍。

五是县文化部门的领导干部应深入基层,指导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文化馆、图书馆要积极创造条件,克服经费不足等困难,发挥文化业务部门的辅导职能,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六是通过大力宣传,在社会上形成重视先进文化建设的氛围。

乡镇文化建设篇9

关键词:文化站;农村;文化作用

一部分地区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在我国持续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向农村的财政拨款逐年递增、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相继上马、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但需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强于西北内陆地区。这也造成了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上的地域差异性。尤其是对于内陆农村而言,由于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就较为落后,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也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再加之村中大多数年轻人都前往东南沿海地区打工,导致村中老年人和小孩儿居多,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各类封建迷信、低俗媚俗现象也呈现抬头之势,村中群众法律意识和文化知识水平也逐年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本身有限是有一定联系的。由于当地本身在经济上存在一定的短板,这就造成在文化场所以及各类设施的建设上面临困难。但不能将经济水平有限作为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借口。面对有限的设施设备和经济条件,更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组建优秀文化宣传队伍、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配合国家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二乡镇文化站重要意义和工作方法讨论

在农村之中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要持续完善文化站的各类设施设备。部分地区由于对乡镇文化站建设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导致在文化站之中缺少各类设施设备,或者有的设备年久失修难以使用。这就使得农村中的群众缺少了进行文化学习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开展乡镇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通过配套包括电视、电脑、各类图书以及体育设施设备的方式,做好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硬件工作,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农村群众前往文化站进行文化学习和娱乐。

三乡镇文化站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作用分析

乡镇文化站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推动农民自主开展相关文化建设活动。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而已,有“送文化”和“种文化”两种情况。所谓“送文化”就是乡镇文化站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文艺演出和相关文化活动的方式带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这一方式只能单纯的依赖乡镇文化站的组织。而所谓“种文化”就是将乡镇文化站作为一个造血干细胞,通过在各个乡村之中培养文化骨干,进而在各个乡村之中引导组建自己的文化队伍,并以此为基础在乡村之中开展各类娱乐和文化建设工作。这就是所谓“以一点带动一面”的工作方法。通过建设好乡镇的文化站,可以使其在周边众多的乡村之中起到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同时,通过结合当地不同乡村所具有的不同民俗文化,乡镇文化站在建设过程中设立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进而真正起到“种文化”的作用。目前,各个乡镇文化站已经将“种文化”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而逐渐转变农村群众的工作和学习思路、引导其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结合自身村落之中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进而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山西祁县就涌现出了包括“权勇文化大院”在内的诸多典型案例。“权勇文化大院”是当地农村自发组织建设的一个乡村精神文化建设基地。其中藏书超过五千册、电影拷贝超过一千部。前往权勇文化大院读数、观影的农村群众络绎不绝,已经成为了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张鸿超.锦州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1):50-51

[2]李永菊.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内涵[J].中国集体经济.2011(15):33-34

乡镇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 农村;卫生院;文化建设

十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精神之根,对于一个单位则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承担农村基层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乡镇卫生院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既具有先进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体系,打造医疗卫生服务品牌,通过文化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力地推动基层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1 环境文化

把卫生院的环境建设上升到文化层次,就是在建设硬件的同时,提升其软实力。首先,要打造一个温馨的内部环境,让卫生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让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给人以自然的亲近,给患者、陪护人员和探访人员一个亲切、温馨的感觉。其次,要争取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通过卫生院的宣传工作,以及包括患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口口相传,树立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营造一个有利于卫生院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再次,要适度加强投入,建设一个适应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需要的物理环境:包括院容院貌、医疗服务设施、视听环境等,其状况如何,影响卫生服务水平,影响群众满意度。最后,要善于培育一个高尚的人文环境,培育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服务理念,提升员工的精神风貌,保持员工积极上进的思想状态。

2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管理制度的结合部分,是为实现工作目标对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卫生行政管理行为进行规范的文化。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制度来规范和引导行为,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制度,形成良性循环。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借鉴和学习其他单位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熟经验。对既有制度要及时修正、补充,该废止的要及时废止。上升为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内化了的管理制度,是干部职工自觉奉行、积极遵循、主动实践的行为准则,是符合实际,科学、有效、完善的管理方式的体现,是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有力措施和保障。

3 管理文化

乡镇卫生院承担的职能并非单一的医疗救治,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如何实现这一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其综合效能达到最优,科学、有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上升为文化的管理,应当不是机械的命令和服从,而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一种良性互动,是一种不断改进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能够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调动被管理者积极参与管理,实现单位的和谐运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医疗技术培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坚决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绩效考核;要广泛善于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加强与村卫生所(室)的联动,优化医疗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形成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网络。

4 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是长期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要培育医疗卫生服务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人本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服务文化一旦在广大医务人员头脑中得到普遍内化,这种文化就可以给服务以支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在服务文化建设中,要深入乡村,深入群众,通过广泛调研,确定本单位在工作开展中的优势和亮点,找到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文化设计和规划,通过考核管理、群众评价反馈、优胜劣汰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地方的条件和基础不同,乡镇卫生院服务文化应当是多样性的,通过培育高品位的服务文化,引领建设一个高品味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

5 廉政文化

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事故频频发生,加上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基层群众医疗负担不断加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引发群众不满和舆论关注。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廉政文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干部职工应当遵循廉洁从医的思想道德要求,不断将其作用于内心世界,形成尚廉、求廉的文化动力,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共同培育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职业文化,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精神世界。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廉政教育,强化监督、惩防并举、预防为主,坚决杜绝各类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

6 品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