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42:49

文献计量学篇1

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10年间收录的1275篇预算会计学研究论文进行分类,从学科类别、作者单位、研究层次、来源期刊、基金资助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我国预算会计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预算会计学;文献计量分析;CnKi

近十几年来,由于预算会计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改革,即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预算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这些改革对于规范各级财政预算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和单位财务管理,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我国财政、预算、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也进一步深化,具体表现在近期正着力推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部门预算制度等方面,尤其是2006年2月财政部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一次最大的变革。这段时期关于预算会计学研究的论文也层出不穷,从研究的内容看,涉及预算会计学基础理论研究、预算会计学实践研究等诸多方面。那么,预算会计学的研究现状到底如何?预算会计学的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要统计信息源,对我国预算会计学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对我国预算会计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评价,力求客观反映我国预算会计学研究现状,为今后国内预算会计学研究的改革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针对学科发展趋势、文献量变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等方面展开的定量分析研究。这些定量分析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与所研究的目的有密切关系的媒介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只有在这种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预测到学科文献的各种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笔者对20002010年预算会计学论文进行了检索。本次检索采用主题检索的方式,以预算会计学为检索词,检索范围限定所有学科领域,检索时间为2011年9月18日,一共检索出相关论文1275篇,以此作为文献计量分析的样本数据源。

(1)论文学科类别统计分析。笔者对预算会计学的学科计量是按照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得到的结果是,预算会计的论文研究学科一共涉及41个学科类别,我们把包括5篇以上论文的学科进行了统计(见表1)。从统计的结果看,论文所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涉及本学科或与本学科相关度比较高的学科发表的论文数量占了绝大多数,跨学科的论文数量却很少。

(2)论文作者单位统计分析。从对的作者所在单位的计量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学科的研究在不同单位研究实力的强弱情况,对今后加强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信息来源,为此,笔者对数量排前10名的单位进行了统计(见表2)。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数量前10位中,高等院校占有8席,这说明国内预算会计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研究单位力量相对薄弱。

(3)论文研究层次统计分析。论文的研究层次代表了一个学科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水平,笔者对论文的研究层次进行了统计(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层次上关于预算会计的研究论文数量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而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层次上论文数量就不容乐观了,这对一个学科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4)期刊分布统计分析。的期刊分布状况可以反映预算会计学研究的质量,发表在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越多,就说明这个学科发表的论文质量越高,我们对数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进行了统计(见表4)。的期刊从数量上看还是比较多的,但核心期刊只占1/3,而一类核心期刊仅占1/10,所以,预算会计学研究的论文质量整体尚偏低。

(5)研究获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分析。基金资助的论文是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论文,代表着某研究领域的新动向和新趋势,获得基金资助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水准,因此,各级研究人员对能否获得基金资助十分关注。是否有基金资助反映了一个学科在科学研究中受关注的程度,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获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共14篇,占全部论文总数的1.1%,其中,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最多,共有6篇,获得其他基金资助的论文相对较少,说明预算会计学的研究受各级基金组织的关注程度不够。

二、预算会计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近十年预算会计学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我们对现阶段预算会计学的研究现状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学科研究的论文数量偏少。跨学科研究的论文数量偏少,证明这个学科的研究领域过于狭窄,而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多多少少都和其他学科具有相关性,发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借鉴其他学科比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为我所用,对预算会计学研究领域的拓宽以及向更高的水平的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研究实力差距较大。高等院校与高等院校以外的科研单位研究实力不均衡,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等院校。而高等院校内部也不平衡,重点院校论文数量较多,而一些非重点院校论文数量较少,显现出明显的研究实力上的强弱不均等的现象,因此,加强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使预算会计学的研究得到一个均衡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3)基础理论研究深入而应用研究肤浅。从论文研究层次上看,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的论文数量比较大,有关自然科学的应用研究的论文数量比较少,表明预算会计学的研究还停留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水平上,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的论文数量偏少,这将成为阻碍预算会计学研究的一个瓶颈。

(4)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严重不足。从期刊分布上看,核心和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严重不足,说明预算会计学的整体研究水平还不是很高,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

(5)研究获基金资助情况不容乐观。十年间只有14篇论文得到资助,其中只有6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说明国家各级政府基金组织对预算会计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对预算会计学研究现状的几点建议

(1)对于跨学科的论文偏少的状况,笔者建议研究人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拓宽本学科的研究领域,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使预算会计学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2)进一步加强重点院校和各非重点院校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缩小差距,共同发展。具体做法可以采取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在课题申报上,可以联合申报各种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非重点院校研究现状不理想的局面。当然,也要加强高等院校以外的科研单位的研究力量,使得预算会计学的研究力量分布均衡。

(3)要提高预算会计学的研究水平,必须注重实证研究,借鉴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比如:运筹学、经济数学等研究方法。要从传统的定性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向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转变,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用研究结果去指导工作实际。从而使得预算会计学的整体研究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4)要提高预算会计学的科研层次,各级研究人员还要加强与国家各级政府、各类基金组织和各事业单位的合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科研经费,使预算会计学的研究有较充裕的研究经费的大力支持,使科研人员的各种实践调查、数据收集能有效开展,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提供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汪丽.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对2005~2010年相关文献的数据分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

文献计量学篇2

一、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载文情况

1.数据来源

由于CSSCi数据库最早回溯到1998年,因此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下载1998-2012年间《江苏高教》刊载的所有论文,共计4404篇。本文中的相关数据,除表3中的高频被引论文来自CnKi数据库以外,其余均是根据这4404篇文献统计而来。

2.计量软件

本文所用的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知识图谱工具软件CiteSpace,此软件是适用于动态、多元、分时的复杂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软件[1]。由于语言编码的不同,CiteSpace在处理中文数据时存在一些障碍,因此先通过自编计算机程序将中文数据库中下载的文献格式转换为CiteSpace软件识别的iSi文本格式,再运用CiteSpace对关键词共现、作者合作、机构合作、文献共被引等情况进行分析。

3.载文总量

从载文量来看,1998-2012年期间《江苏高教》的载文总量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8-2006年期间的载文量呈稳定上升态势,由1998年的187篇增长到2006年的365篇;2006年至2012年该刊载文量处于数量较多且相对稳定的状态,总量在350篇左右,其中2008年的载文量最高,达379篇,这说明该刊吸引了大量学者提供优质稿源。

二、关键词共现与研究热点及趋势

关键词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和判断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江苏高教》刊载的所有论文进行了共现统计。据统计,1998-2012年期间共有10537个关键词,其中出现20次以上的有80个,出现50次以上的有17个。不重复的关键词数量庞大,说明该刊关注的问题和领域分布较为广泛;然而统计出现了几十个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又说明该刊对若干话题的成果进行了集中呈现,也可以理解为该刊关注的热点主题。

1.高频关键词揭示的研究热点

表1表明,“高等教育”(619)是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其次,“高校”(468)、“大学生”(335)、“高等学校”(210)三个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也相对较高,这些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主要反映的是该期刊所属学科,充分表明《江苏高教》所刊载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聚焦性,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刊物的学科专业特色十分明显。除此之外,“素质教育”、“教育改革”、“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关键词出现频率也较高,这主要说明了在这一阶段该刊关注的具体热点问题。总体来看,这些高频关键词可以聚为五类: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校管理。(1)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这一聚类中包括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科建设”、“科学发展观”、“管理体制”等关键词,包含了教育改革的内容、方式、理念等一系列研究的科学论文。高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和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1998年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大众化不仅是教育规模的变化,也引起了体制、制度、机制、理念、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变革。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我国出现不过百年左右,百年中各个历史阶段都有明显的“变革”特征,尤其是近十几年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改革发展期往往也是问题凸显期。从词频和聚类来看,《江苏高教》对于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给以了高度关注。(2)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追求,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才是我们恒久的目标[3]。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质量问题随着数量的膨胀而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4]。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1999年扩招后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到来,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以及社会对教育服务质量的诉求,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关注。学者对教育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指标、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评估、教学质量、高等教育保障等几方面。(3)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原生,始终都是大学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人才培养这一聚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德育、“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创新能力”、“创新”、“研究生教育”等,这表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校德育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热点。对于高校德育问题,有些学者对传统德育模式下的德育实效提出了质疑。其实,这些德育模式及其表现出来的弊端归根到底就是在德育过程中忽视作为道德主体———人的存在[5]。人才培养主题当中“研究生”这一关键词独立显示出来,说明研究生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规律、问题与目标,这一阶段学界对研究生教育也给予了专门关注。进入人才培养主题聚类的关键词还有“教师”和“高校教师”,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任何忽略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对教师进行有效激励与导向的制度与政策都将被证明是愚蠢的。(4)高校管理。高校管理这一聚类中包括“管理体制”、“教学管理”、“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大学文化”等关键词。体制改革属于保障性改革,体制改革要通过教学、科研改革才有现实意义[6]。其次,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居于中心地位,因为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最后,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新的文化模式来适应这些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需要[7]。“文化比制度更根本,文化孕育制度,文化养育制度。”[8](5)高职教育专题。据统计,1998-2012年间《江苏高教》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包括“高职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出现频次分别为45次和41次,这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是《江苏高教》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潘懋元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对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同时,也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十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论文的数量、主题和作者队伍等情况进行了分析[9]。

2.突现关键词揭示的研究趋势

突现度较高的关键词往往是反映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这些主题脱颖而出也显示了该刊与时俱进的特点。在统计的《江苏高教》近年突现关键词中,“高职院校”的突现度高达11.31,“高职教育”的突现度达5.30,突现度均较高,这表明高等职业教育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趋势之一。着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并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定位、办学方针、办学模式、评价指标等方面现在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者对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出了质疑。所以,高职教育成为我国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创新问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学者主要对创新人才的相关概念界定、政府以及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支持措施、培养模式与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10],这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与此同时,与创新人才培养密切相关是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创业教育之所以引起社会和高校的普遍关注与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息息相关,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扩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对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促进生产力的转换以及实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之一,此后关于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也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如何建设以及建设和谐大学的意义等方面。

三、高被引文献分析

文献计量学篇3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无人驾驶汽车;数据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248

0引言

无人驾驶汽车属于智能汽车的一种,主要是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可以实现更加可靠和安全的行驶[1]。由于无人驾驶汽车这些优点,它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虽然我国对无人驾驶汽车也有所研究,但是没有国外先进和成熟,我国对于智能汽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引进理论介绍,没有具体的方向指导。文献专利计量学是一种先进的数据发掘工具,通过研究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历年文献,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

1文献计量学方法

文献计量学通常依托于数据挖掘技术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并分析个人无法处理的海量客观数据信息。它是采用数学及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的体系及计量特征,从而获得文献的分布、数量、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等情报信息[2]。这个方法最早由美国目录学家alanpritchard提出,他将数学及统计方法运用到图书馆与其他交流介质的研究中[3]。不少学者通过该种方法取得了科研成果,如alanporter提出了“技术机会分析”方法[4];Liu通过词频与引证分析对两国的创新工作进行了比较研究;Fu对1993-2008年间污水处理研究时,运用词频分析的方法对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方向进行了统计归纳。通过其他大量的学者研究,文献计量学方法日趋成熟,被运用到各种领域中。

在此基础上,很多学者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引入技术分析与预测中,从而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整合。

2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计量学分析

2.1关键词萃取

由于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相关的技术缺乏直接的国际专利代码(ipC),因此本文采用检索词检索。检索方式通常是检索出的文献在标题、关键词或摘要中含有检索词。在具体检索时,对无人驾驶汽车,本文在摘要中检索相关检索词。本研究的文献来源是SCi/SSCi期刊文献数据库。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ne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归总和统计分析,ne是一种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方便的、行之有效的新工具[5]。通过选择SCi/SSCi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从2006年到2016年8月23日的2302篇期刊文献数据。

图1是历年来无人驾驶汽车文献数的统计信息(由于2016年未完,故2016年文献数未列入),可以看出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有慢慢增长的趋势,虽然在少数年份数目有所减少,可以发现在2008年,专利数和期刊文献数都突然减少。这也说明了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的研究跟经济环境相关关系是非常显著的。但是总体趋势是渐增的,这说明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将会使热点话题。

2.2数据分析

SCi期刊文献数据库作为全球化文献检索重要的数据源,用其中的文献进行科学统计研究与评估分析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通过图2的雷达图,可以看出美国的在智能驾驶研究方面最为凸显。还可以发现,我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十年内发表文献296篇,占总数的16.28%,紧追美国之后。这也说明我国在无人驾驶汽车研究方面走得比较靠前,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也是我们实现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一大机会。此外,台湾省、西班牙、韩国、英国和日本在研究上也占一定的份额。

从图3的增长速度上来看,中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的研究活动异常活跃,2010-2015年相对2006-2010年,国内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研究文献数量增长了235%,即后5年文献量是前5年文献量的将近两倍半,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其次是西班牙,增长了230%。在参与份额上,国内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研究文献数量也增长显著,涨幅为7.6%,而美国却下降了7.5%。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可以预见,美国和中国将继续统领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的理论研究,西班牙、台湾和韩国将有可能成为美中的有力竞争对手。这样看来,我国的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的研究前途比较宽广,值得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继续投入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这需要也值得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和企业、政府继续努力。

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软件ne的处理和专家修正,从2302篇SCi文献的关键词中提取了技术核心高频词44个,具体见表1。

3总结

本文通过大量的SCi文献的数据挖掘,发现我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的理论研究还是比较详实和全面的,期刊文献发表数量仅次于美国。增长速度是最为快速的,但是在权威学者数量方面却表现较为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的权威学者主要集中在西班牙。

通过期刊文献计量学的统计运用与专家意见综合,本研究发现,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集中在五个方向;1)车辆位置和姿势控制;2)数据采集转换装置;3)计算机逻辑算法;4)道路交通控制系统;5)即时车辆路径控制。这五大研究领域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个领域之间都有关联,互为基础又互相促进。并且给出各个领域相关系数大的技术研究“实体”,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对我国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闫民.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汽车维修,2003.

[2]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3]ap.StatiStiCaLBiBLioGRapHYoRBiBLiometRiCS[J].JournalofDocumentation.1969.

[4]Scottw.Cunningham,alanL.porter,nilsC.newman.Specialissueontechmining[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SocialChange,2006.

文献计量学篇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dm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dn,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dn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01年组织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10年的24496例住院dm患者并发症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dm患者中并发肾脏病变者占33.6%[2]。因此,对dn的防治已经成为当前糖尿病和肾病学者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年以来有关糖尿病肾病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揭示国内dn的研究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采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自科)作为检索对象。

1.2检索策略

进入上述数据库页面,输入题名为“糖尿病”,同时设定关键词为“肾”,检索时间范围是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对检索到的文献利用microsoftoffice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统计分析

2.1发表年度与论文数量

通过上述方法共检索到文献7816条,文献量从2000年的352篇增加到2008年的1445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年度为自变量x,发文量为依变量y,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p=0.00<0.01,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45.13x+141.11。以此可预测未来数年中该研究领域的文章发表量。

一门学科的兴衰动向与其表达科学成果的文献数量和文献内容结构紧密相连,并且呈某种相关性。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预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dn都将是一个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这主要是由于国内dm患病率日益增高,dn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无论是给家庭还是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亟待加以控制。

2.2各杂志发文情况及被引用情况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发文数量居首位,排名前10名的杂志共发文810篇,只占文章总量的10.36%。可见这类文章的登载集中程度不高,有约90%都分散在其他杂志上。排名前10名的杂志中,只有3种是中文核心期刊。由此分析这一领域论文研究的总体水平也不是很高。见表1。表12000-2008年cnki数据库dn文献发表量前l0名的杂志(略)

选取2000-2008年间在cnki数据库中被引频次居前50位的文献(包括排名并列的数量共有614篇),对不同杂志的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分析,列出被引前10名的杂志,见表2。表22000-2008年cnki数据库dn发表文献引用频次前l0名的杂志(略)

从表2可以看出,这10种杂志中发表的文献受到了同行更多的关注,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有6种,可见中文核心期刊受关注的程度明显大于非核心期刊。表1中的非核心期刊虽然发文数量多,但因为研究水平、论文质量的原因,受关注程度普遍不高。此外,发文数量和引用频次都名列前10名的杂志是《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说明这两种杂志是糖尿病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

2.3基金资助情况

统计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文数量远远领先于其他基金资助的发文数量而居首位,前3名都是国家资助基金。发文数量的多寡同各类基金的资助力度有关,国家基金资助力度大,资金充裕,研究内容丰富深入,因此发文数量多。地方资金资助有限,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因此论文数量较少。数据也反映了国家对dn研究的高度重视,预示着该领域在现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国家的一个重点资助方向。见表3。表32000-2008年cnki数据库dn文献发表量前l0名基金资助情况(略)

2.4发文机构情况

(见表4)表42000-2008年cnki数据库dn文献发表量前20名的机构(略)

从表4可见,发文数量进入前20名的机构中40.91%是大学,其余59.1%是医院。其中文献发表量居首位的是河北医科大学,其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前10名机构中大学占了63.64%,说明大学在dn研究领域是产生成果的主力军,这同国际上的dm研究趋势类同[3]。

2.5研究热点分析

(见表5)表52000-2008年cnki数据库dn文献前20名的关键词(略)

从表5中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看,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药理学、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疗法等方面,表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治疗dn手段的一大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于dn单纯用西药控制血糖,恢复肾功能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大。而中医的标本兼治、全面调养对于这样的慢性疾病正好对症下药,因此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日益受到学界的青睐。

3讨论

从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dn都将是一个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也是国家的一个重点资助方向,尤其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是日益受到重视。但是这一领域论文研究的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近5年来,大学已取代医院成为dn研究领域产生成果的主力军,这同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的资金、政策的偏向是分不开的。而本应是重点成果出产机构的科研院所却榜上无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科研院所的政策导向、制度建设、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凸显的一系列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限制了科研院所学术优势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其成果的产出。

【参考文献】

[1]阮昱.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1):58.

文献计量学篇5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管理学学科半衰期研究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梨研究动态试论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范式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知识竞争力研究现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体育学学科半衰期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研究河北高校科研论文国内焦虑症文献计量学研究基于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探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心理学学科半衰期分析独立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当代针刺临床优势病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主题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世界苹果研究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栀子研究领域全景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酸枣研究现状国内钠离子通道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学习倦怠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Scopus数据库简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04:524.

[3]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2017-GlobalpressRelease[eB/oL].2016,11,30,http:///student-info/university-news/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2017-global-press-release.

[4]南,马春晖,周晓丽,滕蔓.食品科学研究现状、热点与交叉学科竞争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oL].

文献计量学篇6

论文摘要:对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中国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贸易效应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将对相关文献按照总体和区际分类的角度的进行评述。

1.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总体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关于人民币币值汇率波动对我国总体贸易影响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纵观这些成果的研究结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正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不大。

1.1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正面影响

魏巍贤早在1997年发表于《统计研究》的《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分析》一文对此有比较详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最终笔者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总量的不断增大与有效汇率的持续贬值密切相关,因此这意味着两方面内容,一是我国以促进出口增长为目标的汇率政策是长期有效的,改革以来的汇率贬值确实起到促进出口长期增长的作用;二是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尽人意,长期的出口增长过分依赖于汇率的贬值。临时眭政策因素在短期内也百弱f起出口总量的变化使之脱离它与有效汇率的均衡关系水平。

另外,李海菠2003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一文《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根据1973—2001年的年度统计数据,采用与魏巍贤相类似的方法.即用单方程协整分析检验调整后的实际汇率arer、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协整关系。加之eg两法估计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最后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笔者还证实了实际汇率可以改善短期内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通过检索文献发现.该类文献的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少,原因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事实与该理论有所不一致。

1.2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

郑恺2006年发表于《财贸经济》的一文《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sitc比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根据有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决定对外贸易通常有3个变量。第一是外国收人大小,第二是相对于外国商品的贸易条件,第三是货币比价即汇率大小。由此,为了度量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必须控制以上3个变量。但由于gni不存在月度统计数据,笔者采用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来代替gni或gdp数据,此外由于我国不存在进出口价格的完整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实际汇率进行替代。在构造实证模型时,笔者将波动率作为外生变量,在存在协整的情况下,相应采用var的扩展vec模型来估计估计短期内波动率对贸易波动的影响。其构造的模型为:

其中,ex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量的自然对数值,i表示为不同的行业,ipf为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的大小,r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的自然对数值,v表示实际汇率的波动率,ecm为误差修正项,反映了贸易变化的长期趋势。j表示变量滞后阶数。

笔者运用了以上var的扩展模型进行分析,由于var可以解决不平稳数据造成的不稳定性以及内生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可以更好的估算出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他研究了自1994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按sitc出口贸易与实际汇率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一些行业受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较大。

此外,李建伟、余明2003年在《世界经济》发表的《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同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围总体贸易有负而影响”这-fq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利用的是1995年1月一2003年6月的季度数据,与郑恺使用的方法不同.李建伟、余明两位学者运用的是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十日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因素,从而他们认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度波动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负面冲击。

1.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影响不大

曹阳、李剑武于2006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文基于1980—2004年的年度数据,首先用ak—garch模型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率。最后采用engle—grnager两步法,进行了协整分析,从而对“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笔者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着。

强永昌等2004年于《世界经济研究》发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外贸易分析》一文.笔者通过对我国1990—2001年各种价格研究了1990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首先分别构建了出口方程以及进口方程,根据1990—2001年的样本数据,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的弹性关系不大,相关性较弱的结论。

综上所述,以上三类文献分别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和影响不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2.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区际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刘巍、郭友群2003在《国际经贸探索》发表了《对人民币汇率与广东省进出口额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笔者运用广东省1987-200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人民币牌价汇率变动1个单位,广东省的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o.15亿美元.人民币牌价变动1%,广东省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29%。这个结论说明,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广东省出口的增长。得出同样结论的有关研究文献是戴世宏2006年发表于《上海金融》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贸易收支的影响》一文,笔者采用adf检验,对上海1993—2004年度的gdp、进口额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市出口贸易的增长,这种促进作用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进口方面,人民币贬值对上海市进口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上两篇文献主要是基于实际汇率与进出口量的关系分析,而陈志昂2001年发表于《商业经济与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与浙江出口变动的实证研究》一文则是分别考虑了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在泰米姆·贝佑米估计的贸易方程的基础上,利用浙江省1990-199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以汇率和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浙江出口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对浙江出口负相关,但汇率弹性较低。

所以,结合以上文献总的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省对外贸易的影响的不同结果符合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制造”和“世界加工厂”逐渐形成的事实,并且市场规模的出口效应大都分布在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与经验判断一致。

文献计量学篇7

摘要:本文以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为基础对加塞特《大学的使命》的学术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490篇论文的分析,我们发现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但其每个章节的受关注程度并不均衡。统计发现学界最认同的观点是:大学的职能应包括:文化传授、专业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使命是文化教学与文化育人;大学应遵循教育的经济原理,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在教学中要以普通学生为起点;科学是神圣的,但不能泛化科学而影响其他使命;大学需走出象牙塔,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外部环境,坚持用自己特有的“精神力量”指引公共生活;大学作为一种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关键词:加塞特;大学的使命;文化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科学的附加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4-0018-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行政权力运行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CZZ046;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高等学校个人教育产权研究”,项目编号:09YJa880019;吉林省教育规划课题“大学治理结构及其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C13001。

收稿日期:2014-04-15

作者简介:任增元(1980-),男,辽宁朝阳人,管理学博士,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施婷(1991-),女,浙江丽水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从事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长春,130012。

一、引言

加塞特(ortegaY.Gasset,1883-1955)是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富有时代感,视野广阔,思维敏锐,在马德里大学(又称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UniversidadComplutensedemadrid)从教20余年间深受学生欢迎。其主要代表作《大学的使命》(missionoftheUniversity)出版于1930年,作者在直指欧洲大学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等教育使命的深刻见解,该书观点对我国乃至世界大学的改革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谈论起大学的使命,有太多的人值得怀念。最容易被人遗忘而又最不应该忘记的一个人就是西班牙学者加塞特,他的《大学的使命》曾经与纽曼(JohnHenrynewman)的《大学的理想》、弗莱克斯纳(abrahamFlexner)的《现代大学论》以及赫钦斯(RobertmaynardHutchins)的《美国高等教育》一起并称为世界高教史上的经典著作[1]。

2001年《大学的使命》由徐小洲、陈军教授翻译并引入中国,此后一大批学者引用了其经典观点,对该书进行了诠释和分析。此著言简意赅,正文部分只有四万多字,然而中国引文数据库显示该著已经被引973次,在同类著作中被引频次位居第一[2]。既有从整体上解读加塞特高等教育思想的,如《加塞特高等教育观解析》[3],也有对其中某一思想的深入研究,如《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功能分层理论解读——读加塞特<大学的使命>》[4],还有用两书对比的方式进行的比较研究,如《加塞特和赫钦斯大学思想的比较分析——基于对<大学的使命>和<美国高等教育>的解读》[5]。引用该书观点作为论据的论文更是数不胜数,如《教育人类学视角中的大学理想》[6]、《大学的使命及其守护》[7]、《从大众到普及过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话语权的变化》[8]等等。通过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nKi)中的初步检索,我们发现该书不仅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还辐射到了哲学、职业教育等领域。在龚放[9]、杨秦[10]等学者统计的对我国教育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外著作排序中,该书均榜上有名。作为一部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哪些章节更具影响力、受到我国学者的认可?哪些观点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更具启发性?本文拟在文献计量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对《大学的使命》的学术影响与核心观点进行深入挖掘。

二、《大学的使命》被CnKi论文引用情况

(一)基于CnKi数据库的高等教育计量研究进展

CnKi数据库作为知识资源传播共享平台,收录了各个学科的近8000种期刊,其核心期刊、重要评价性数据库来源期刊授权率达到99%,是我们检索相关论文收录和被引情况的重要数据来源[11]。一大批学者利用CnKi的数据进行了高等教育计量研究,比如范围通过统计1979年-2008年CnKi数据库中高等教育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分析其主题、作者、机构等分布情况,揭示了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12];姜文[13]、樊万奎[14]基于CnKi数据库分别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公平这两个主题的论文进行了统计,评述了相关主题研究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杜志强则从年限分布、培养单位分布、研究领域分布、研究方式分布等角度对2000-2011年收录在CnKi数据库中的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研究[15]。还有学者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分析某一期刊的刊载论文总量、被引情况、载文学科及机构分布、高频被引论文、期刊总体排名等,客观评价其学术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如童蕊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nKi(2001-2009年)的数据》[16]。除了利用CnKi数据库,还有学者以CSsci数据计量为基础研究了外国教育经典在我国传播情况,如《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第5期刊载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核心观点研究[17]。

(二)《大学的使命》被引总量与时间分布

由于检索时知网2013年的数据尚未收录完毕,所以将检索的时间范围定为2012年以前。在CnKi的期刊数据库中,经过初步检索发现2012年前参考文献包含“大学的使命”的论文总量为1578篇,删除不符合条件的数据,发现真正引用该著的论文共有490篇,其历年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被引频次是衡量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书2001年12月出版,紧接着2002年就有学者引用。2002-2012年十余年间CnKi期刊数据库中引用《大学的使命》的论文数由2篇增至70篇,2009年以来其被引量一直保持在60篇以上。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该书的引用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在2007年经历一个小高峰后,2008年出现回落,但仍有44次的被引量,这说明《大学的使命》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并且其影响力没有衰退的迹象,而是呈现了不断提升的趋势。历经80多年的洗礼后仍然能穿越时空、被学界大量引用,不愧是高等教育理论的传世经典,可以预测至少十年内该书仍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的必读书目。

三、《大学的使命》被引内容分布与热点呈现

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的邀请,加塞特作了一个有关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报告,《大学的使命》就是在该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来,全书仅有的六章内容中有许多深入且独到的论述。这些经典观点究竟存在于哪些章节之中?其中哪些语句更让世人受用呢?本研究以语句为单位统计了各个章节的被引频次,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这六个章节均有被引用,但各自的被引频次有所不同,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有322次,最低的仅为57次。除第一章被引频次较低外,其余五章均被引超过100次,被引150次以上的也有四章。这说明学界对这本书6个主题的关注度不同,其中第二章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而被引频次较高的章节正是书中经典观点之所在,可作为我们学习与研究的重点。

如图2显示,“基本问题”这一章引用频次最高。在这一章中,加塞特强调了大学使命的重新确立,他认为[18]46:

大学改革的实质是为了能够系统完整地体现其目标,因此,对我们的大学目标只作一些调整、修饰或变更最终会是一场空欢喜,除非大学自身已开始明确无误地、坚决果断地、名副其实地重新认识其使命。

那么大学究竟应该肩负怎样的使命?在明确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他提出大学应包括“文化的传授、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18]61三项职能。这一章他概括表达了很多思想,如警惕过度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文化教学的现象,从而提出了他“文化育人”的总观点;教学内容的删减与优化,“我们必须只教授那些能够被教授的知识,即能够被学会或掌握的知识,而不是教授认为应该被教授的知识”[18]61;研究型人才(科学家)和应用型人才(如医生、律师)培养目标不同,那么培养方式也具有巨大差异,必须予以清晰的界定。除此之外,各国大学的使命定位不能单纯效仿别国。

接下来引用频次较高的章节依次是:大学的“附加”功能(被引188次)、教育的经济原理(被引151次)、大学的基本功能(被引150次)、文化和科学(被引126次)。其中,“大学的‘附加’功能”这一章主要论述了大学具有科学这一附加功能,“大学不同于科学,但又离不开科学”[18]98。在“教育的经济原理”一章中,加塞特通过分析经济活动的产生引申出该原理,即“儿童或青年学生无法学习和掌握所有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18]69。学习能力与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的不平衡必然要求教育的重心应从传统的教师或知识转移到学生身上,课程设置也要考虑学生需要和吸纳能力。大学课程设置过于庞杂繁多,宽泛的学习内容往往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貌似样样都懂但无一精通,所以要对知识的灌木丛“彻底地进行修剪和整枝清理”[18]70。

“大学的基本功能”和“文化和科学”两章则阐述了专业和科学以及文化和科学之间的关系。加塞特认为专业和科学必须区分开来:科学本身具有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探索真理和揭秘未知的过程,而专业则偏向于学习、吸收、应用已成体系的知识,混淆二者之间的性质与界限是危险的,尤其会影响大学的专业教学功能;至于文化和科学,他认为“文化的内容大多源自科学,但文化并不是科学。文化的内容虽然是在科学的领域中形成的,但它并不属于科学事实,而是一种生命信念,一种赋有我们时代特征的信念”[18]85。

四、《大学的使命》影响最大的核心观点解读

《大学的使命》中哪些观点的影响力最大?学界对这些观点是认可还是存有质疑?又该如何评价这些观点?本研究统计出了490篇论文中相关语句的被引频次,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句语句如表1所示,引用次数最高的达到32次,最低的也有15次。通过这些高被引语句以及所有被引内容的组合,发现其最受学界认可的核心观点有如下几点:大学的职能应包括文化传授、专业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使命是文化教学与文化育人;大学应遵循教育的经济原理,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在教学中要以普通学生为起点;科学是神圣的,但不能泛化科学而影响其他使命;大学需走出象牙塔,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外部环境,坚持用自己特有的“精神力量”指引公共生活;大学作为一种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一)文化教学必须是大学驾凌于其他一切之上的基本功能

大学的使命无疑具有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境遇性等特征,加塞特站在时代的前沿,在透视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的教育包括下列三项职能:文化的传授、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18]61。加塞特认为这三项职能作为一个整体既互有关联又相对独立,其中大学最重要的使命是“文化育人”。

他认为,无论是科学方面还是政治方面的创造与进步都起源于某种普遍存在的文化信念或时代精神,而大学的任务就在于传播这种文化信念和时代精神。只有获得这些文化信念和时代精神我们才能够看清混杂纷乱的生活道路,才能计划和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总之,文化给予我们方向的引领和力量的支撑,“没有文化的生活是有缺陷的生活,是遭到破坏、不真实的生活”[18]87,为此“在大学里再度建立文化教学,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核心思想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也必须是大学驾凌于其他一切之上的基本功能”[18]58。因此,大学的首要使命在于通过文化熏陶把学生培养成为“整体的全面发展的完人”[18]61。然而,相比于中世纪的大学“现代的大学已把专业教育这颗大学惟一的种子演变成了一项巨大的活动,并增添了研究的功能,但现代大学已几乎完全遗弃了文化的教学或传播活动”[18]56。结果培养了许多没有文化修养的新生野蛮人,他们精通于各自的专业,却在其他方面迟钝而无知,这样的人既残酷、愚蠢,又冒失狂妄和肆无忌惮。对此,他严肃地警示“如果不恢复文化学科,欧洲就无法挽救了”[18]92。

我国学者对他“文化育人”的观点颇为认同,认为专业训练并不等同于人格、修养的提升,要“成人”必须辅以文化的滋养。“整个大学教育体系好比一个三层的金字塔结构,其基础部分即金字塔的基座是文化教学”,“强调‘文化综合性’、重建文化教学同样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19]。值得注意的是,该著引介到我国时正是高等教育规模急剧增大的扩招阶段,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其观点也成为我国学者针砭时弊、拷问现实的理论根据。由于意识形态和特殊国情等原因,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符号价值被过度放大,更多是在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诱导下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人格”、“人品”、“人味儿”重视不够,结果是高等教育除了职业训练、兜售文凭外竟然“无以为高”,“专业化的野蛮”和“文化缺失”的后果昭然若揭。虽然做出了“人文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等修补性、平衡性的应对措施,但效果差强人意。当前,各类利益相关者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把“实用主义”或者功利主义奉为圭臬,这样的理性选择与我国的文化土壤、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就业市场密切相关,当然也需要对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教育”的传统定义进行匡正,对什么是高等教育进行彻底的反思。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必须贯彻执行

加塞特通过分析经济活动的根源引申出教育的经济原理,提出与经济活动源于“稀缺性”一样,教育也是因为学习能力的稀缺而产生的。

加赛特认为[18]67:

人类从事和热衷于教育是基于一个简单明了、毫无浪漫色彩的原因:人类为了能够满怀信心、自由自在和卓有成效地生活必须知道很多事情,但儿童和青年的学习能力都非常有限,这就是原因所在。

也就是说,教育起源于学生所需知识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失衡。由此,加塞特提出“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大学的建设都必须以学生为基础,而不是以教师或知识为基础”[18]70。在教学内容和大学组织设计上也“必须以普通学生为起点,把迫切需要学生掌握,并且一个正常的普通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的教学内容作为一所大学的核心,把它看作大学的中心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18]71。

虽然古往今来众多教育实践或多或少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但得到明确却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提出。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指出,“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要求“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把他们看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20]。这样看来,加塞特走在了时代前列,较早地意识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几乎所有学者都认同这一观点,我国学者也进行了拓展研究,提出应该理解学生而不是误解学生、尊重学生而不是轻视学生、服务学生而不是利用学生、启迪学生而不是蒙蔽学生、激励学生而不是压制学生[21]。也认识到不能把“以学生为中心”狭窄地理解为“教学法”,学生的中心地位应体现在学校一切工作与活动中[22]。

与理想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中大学“以人为本”、“育人为本”还仅仅表现为一种“口号”,甚至这种口号都远比不上“服务社会”与“服务国家”响亮。专业选择、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学分认可以及质量评价这些都以学校“规定”为准,在大学治理结构上也没有学生的位置。学生的影响甚微,远远谈不上“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讲,偌大国家还没看到一所“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在募集资金时,大学一味地怪罪中国社会缺乏捐赠的习惯与文化,难道不反思自己是怎样对待学生的吗?显然,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大学在资源分配、体制机制与激励评价体系方面做系统性的彻底变革;当然随着信息化、市场化、少子化和普及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相信现实定会有所改观。

(三)科学是神圣的,但不能泛化科学而影响大学的其他使命

在加塞特的观念中,科学研究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相对于文化传授和专业教学两项使命来说只是“附加功能”。科学是大学的活力源泉和灵魂所在,代表大学的尊严、为文化和专业提供滋养并使其不断更新,它的“创新本质”也激发了整个大学的生机。为此,“大学在能够成为大学之前必须是科学性的。一个充满激情、努力运用科学的环境是大学存在的先决条件”[18]98。但他并没有被唯科学主义冲昏头脑,提出科学崇高而远大以至于真正适合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极其有限,“普通学生并不需要学习如何从事科学研究”[18]77。“将科学研究排除出大学的核心部分或将它减低到最小的程度是适当的”[18]95。他还注意到知识急剧积累和零碎分散给人类带来了挑战,提出“必须彻底实现知识的综合和系统化”[18]93。总之,他关于大学的科学使命可以概括为“高度重视、防止泛化、必须优化”。

加塞特关于科学的多数观点得到了我国学者的认同,然而也有学者提出“普通学生不需学习科研”的观点并不恰当。有学者指出[23]:

从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很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都是在大学里培养出来的,都是通过普通学生的自身努力得来的,同时,普通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和科学家,也有利于他们及早地进行科学研究意识的浸润。

加塞特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办好“专业教育”、协调好不同使命之间的关系才作了这样的表述,应结合他当时的语境更全面地看待这个观点。可以讲,大学对待科学的最高原则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培养目标定位而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既要对所有学生都施以科学的熏陶,又不能指望人人都成为科学家,因为既不必要亦无可能。还有学者指出加塞特关于科学的观点存在矛盾,如强调大学和科学两者的互动促进,却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某种独立存在的东西,而不是大学直接的基本功能[24]。其实加塞特的核心观点是把科学放在适当的位置,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用,即他重视科学的价值,但反对唯科学主义,他反对的不是科学,而是科学不必要的泛滥。我国大学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的职能,核心使命还是普及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与科研能力,重点培育创新拔尖学科和人才。在科学的道路任重道远,还谈不上过犹不及或者科学泛滥的危机。

(四)大学需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环境,坚持用自己特有的“精神力量”指引公共生活

现代大学早已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它离群索居、遥不可及的形象定位也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与社会产生愈来愈密切的联系。开放办学不仅是大学汲取资源与力量从而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前提。在大学的“附加”功能一章中,加塞特提出大学负有开放办学、融入社会并引领社会的使命。加塞特认为[18]99:

大学不仅需要与科学进行长期、永久的接触,否则就会萎缩退化;而且需要和公共生活、历史事实以及现实环境保持接触……大学必须对其所处时代的整个现实环境开放,必须投身于真实的生活,必须整个地融入外部环境。

在“开放性”这一点上,多数学者都表示认可,因为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有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把大学和社会其他主要机构连接起来。为此是否开放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开放。

学界既赞同“开放办学、融入环境”观点,又担心大学在开放中迷失自己。指出我们的大学本身缺乏“象牙塔”精神,“在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匆忙赶路而无暇沉思,面对来势汹涌的‘市场化’、‘大众化’、‘全球化’浪潮的拍打,缺少厚重的文化传统堤坝来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25]。在实践过程中,一些高校禁不住丰厚经费的诱惑,在研究中过分注重实用性而忽视了其真正的学术价值,置收益不佳的基础理论研究于不顾,最终导致功利主义甚嚣尘上,学风浮躁、学术造假、道德沦丧等问题都在困扰着大学。在这样的境遇下,不能否定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而是应保持张力、坚守底线,也应遵守“学术性”、“条件性”、“不均衡性”和“有限性”的原则。当然外部制度、理念和机制对大学行为具有巨大的形塑作用,在市场化和行政化的环境中办出超然大学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大学的开放性与保守性的矛盾不仅存在于我国当下,也存在于其他时代与国度,尽管程度不同,但这可能是一对普遍性、永恒性的矛盾。

加塞特认为除了必须汲取历史与现实环境中的精华外,大学还应在道德和思想领域超越甚至引领社会,加塞特指出[18]101:

在生活最紧张激烈的阶段,大学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种主要的、高于新闻舆论的“精神力量”的权利,在狂热之中保持平静,面对轻浮无聊和恬不知耻的愚蠢行为保持严肃性,把握理智。只有这样,那么大学才会再一次迎来它的一个宏伟壮丽的时刻:西方历史上一泓不息的清泉。

学界高度认同这样的观点,如王翼生认为[26]:

大学应当而且可以运用自己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现实社会中的不良倾向进行独立的批判,不仅在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判断和决策上,而且在人们区分善恶、建立信念和认识真理上,都能够代表“社会的良心”。

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使命,也是各界的美好期许,但现实中的大学正面临着行政化、市场化、功利化和庸俗化等痼疾的困扰,也面临着社会对其合法性的质疑,大学要发挥这样的使命实属不易。应该说多数教师是愿意潜心学术的,但是在办学环境、评价标准的双重异化的威逼利诱之下丧失了行为理性,所以如何设计评价标准、优化大学评价体系、使用评价结果肯定是扭转局面的重要出路。

(五)大学要让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加塞特认为“大学作为一种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18]50-51。这里之所以加上“几乎”一词是因为还存在专业学校,也就是说除了就读于专业学校的学生,其他绝大部分人都应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在现实中“所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根本不是那些本可以接受和应该接受的人,他们只是富人阶级的孩子,因此,上大学代表着一种难以辨明和开释的特权”[18]51,工人阶级的子弟被无情地拦在了学术殿堂——大学的门外。实际上,这里涉及了教育公平的问题。公平既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诉求也是公共政策的目标,这在高等教育领域显得尤为迫切。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告也明确指出[27]:

在扩大入学上,高等教育必须同时兼顾公平、适切性和质量。公平不仅仅是入学机会的问题——其目标必须是成功的入学和顺利的完成学业,同时确保学生的福利。这必然包括对那些来自贫困和边远地区的社会群体在经济上和教育上给予适当支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确实增加了入学机会,似乎向教育公平迈进了一步,但“大众化对高等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仅仅反映在总体层面,事实上,在短期内大众化并没有缓解不同区域和社会阶层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及其质量上的差异”[28]。杨东平教授的调查结果显示[29]:

在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明显下降,优势阶层的子女更多集中在热门专业,低阶层家庭子女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高于优势阶层的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

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问题仍很严峻,贫民子弟不仅面临着“有学上”的问题,还面临着“上好学”的问题。要实现公平,我们应着手教育改革尤其是考选制度的改革,同时配套社会制度的协调,以求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提高公平与效率并非易事,所以除了改革考选制度之外,更关键的是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六)个别语句的中英文对照分析

通过过刊全名数据库(JournalStorage)可以检索到相关书评,发现国外学者亦对该书极为关注,学者们认为他关于文化与科学的论述是非常有新意、生动有用的,文化是时代赖以生存的思想体系。“Cultureisthesystemofvitalideaswhicheachagepossesses;betteryet,itisthesystemofideasbywhichtheagelives.”其“教育的经济原理”(principleofeconomyineducation)同样值得深思,可用以审视美国的教育方法,“insteadofteachingwhatoughttobetaught,accordingtosomeutopiandesire,wemustteachonlywhatcanbetaught,thatis,whatcanbelearned”即大量的知识已经超过了学生所能掌握的范围,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应该教授什么,而是学生能够学习什么,大学教育也应以学生为中心[30];大学应是文化的中心,而不是专业训练抑或是科学研究的中心。科学的过度泛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业化的野蛮(thebarbarismofspecialization),我们正处于极度无文化的时代。遗憾的是现代大学将专业教育扩大化,并增添了研究的功能,反而遗弃了文化教学的功能,这样的变更导致欧洲自食其果[31];大学应与公共生活、历史现实保持联系,坚持用它高于新闻舆论的精神力量指引群众[32]。透过这些学者的评介,可以管窥书中的经典观点。尽管存在着文化、地域的差异,国外学界认可的这些观点与我国学者所关注的高度契合,文化教育的忽视、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上的缺失都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须及早采取行动,让大学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五、讨论与小结

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大学的使命》很好地回答了“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干什么”等问题,读来发人深省。历经数十载,书中的经典观点仍然熠熠生辉。

但当理想照进现实,发现现实与我们头脑中勾画的理想蓝图并不吻合,甚至相差甚远。大学中的种种流弊让我们对高等教育失去了信心,所幸的是很多学者都致力于理想大学的研究,指引着高等教育改革。这些理论固然先进,然而怎样才能把落实这些美好的愿景?是否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而难于驾驭?也许大学都不是当时理想的大学,因此大学变革与转型才成为永恒话题,所以无论哪个时代的学者也都喜欢来重新审视大学的使命。面对危机的同时,仍要抱有乐观理性的态度。大学仍是人类精神归宿与动力之源,令人向往与怀念。正如同伯恩鲍姆(RobertBrinbaum)所言[33]:

世间再无堪与大学相媲美的事物。在国破家亡、价值沦丧之时,在大坝坍塌、洪水肆虐之时,在前途暗淡、了无依赖之时,不论何地,只要有大学存在,它就巍然屹立,光芒四射。只要有大学存在,人的自由思想、全面公正探索的冲动仍能将智慧注入人们的行为之中。

其实经典著作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理想性、超越性和永恒性特征,其描述的状态既令人向往但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其作用不是用于施工的图纸,而是指引方向的灯塔,迷茫时用来激发内心的力量、寻找前进的方向。通过理想找方向,立足现实找出路,如此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学文.大学理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7.

[2]佚名.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快速检索[DB/oL].图书.中国知网.(上载日期不详)[2014-03-11].

http://ref.cnki.net/knsref/index.aspx.

[3]陈锋.加塞特高等教育观解析[J].江苏高教,2005(2):125-128.

[4]唐亚厉.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功能分层理论解读——读加塞特《大学的使命》[J].湘潭大学学报,2009

(2):159-161.

[5]岳跃峰.加塞特和赫钦斯大学思想的比较分析——基于对《大学的使命》和《美国高等教育》的解读

[J].现代大学教育,2010(3):67-70.

[6]韩益凤.教育人类学视角中的大学理想[J].教育发展研究,2012(21):11-15.

[7]眭依凡.大学的使命及其守护[J].教育研究,2011(1):68-72.

[8]韩映雄,李华萍.从大众到普及过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话语权的变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9(5):1-5.

[9]龚放.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论著影响力报告——基于2005-2006年CSSCi的统计分析[J].复旦教

育论坛,2009(2):35-45.

[10]杨秦.对我国教育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国外学术著作——基于CSSCi(2000-2007)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58-267.

[11]仇琛.中国知网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J].中国索引,2005(2):44-46.

[12]范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1979-2008[J].高等教育研究,2010(2):43-52.

[13]姜文,苏靓.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以2001-2010年CnKi数据库为样本的统计分析[J].高

教探索,2011(4):146-149.

[14]樊万奎,段兆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基于1999-2010年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

[J].当代教育科学,2011(11):50-52.

[15]杜志强,欧阳梦琴.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引文索引分析——基于学术关注度的研究[J].中国

高教研究,2012(8):55-59.

[16]童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nKi(2001~2009年)的数据[J].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2011(5):100-109.

[17]宋娜娜.汉语语境中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于CSSCi(1998-2010年)论文引用的解读研究

[J].现代大学教育,2012(5):19-27.

[18]加塞特,o.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9]郭勇健.重建文化教学——加塞特论大学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0-34.

[20]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

究,1998(12):1-8.

[2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22]朱欣.“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审视与价值定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2(4):6-9.

[23]张飞.奥特加·加塞特高等教育思想简析——《大学的使命》读后感[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

版,2010(2):27-30.

[24]李建辉.大学的根本使命和出路在于改革——奥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的教育改革思想述评[J].煤

炭高等教育,2004(4):23-26.

[25]冯向东.大学职能的演变与大学的开放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25-27.

[26]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1):1-6.

[27]魏奇,等.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高等教育与研究给社会变革与发展带来的新动力[J].开放教育

研究,2009(8):10-13.

[28]钟秉林,赵应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公平的重要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1):5-

9.

[29]杨东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19-25.

[30]tead,o.aStimulatingessay[J].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1945(6):335-336.

[31]Bergmann,G.BookReviews[J].themississippiValleyHistoricalReview,1945(2):266-267.

[32]Villasenor,S.BookReviews[J].theamericas,1945(4):505-506.

[33]伯恩鲍姆,R.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m].别敦荣,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文献计量学篇8

1.1文献建设和利用的不平衡

图书馆阶段性采访统计凸显文献建设和利用的不平衡。笔者首先统计了图书馆2007—2012年这一时期的到书分类外借情况,选取了合校后图书馆重点建设的3个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政治法律和经济,连同我馆读者借阅量较大的医学、英语、文学等类作为统计对象,在医学生中已普遍形成专业+外语+计算机的阅读倾向。图书馆的中文图书实行现采为主、书目订购为辅的采购模式,尽管新建学科文献增长迅速,但是到书最多的还是医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计算机类等,采访复本率有降低的趋势。外借比例体现文献利用情况,是评价采访质量的重要指标。法律类和医学类图书外借比率较低。以医学为例,文献入藏1年内零借阅比例占30%,统计6年综合外借比例仍为68%。尽管医学类文献存在馆藏量大、增长迅速的特点,但不是高比例零借阅存在的原因,需要从相关统计分析研究。

1.2采访质量评价内容和分析统计方法

医学文献采访工作如何建立与读者需求利用信息间的紧密联系至关重要。医学图书馆阶段性采访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针对专业文献借阅比例不高、各类目文献建设和需求不平衡等。笔者通过阶段性文献建设和文献需求的分析研究,将流通统计与采访统计结合、手工统计与系统统计结合、数量统计与内容分析结合,来探讨医学馆向综合馆转型过程中医学文献信息保障问题。医学院图书馆是以医学文献资源为特色的学科分馆,馆藏医学资源丰富,读者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含附院医生)、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4类读者人数(2007—2012年)累计占比分别为6.5%、5%、88%、0.5%,本科生是图书馆主要读者对象。多类型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存在内容和层次上的差异。借阅统计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系统统计实现,例如有研究从阅读量分析,得出读者借阅最多的图书是文学类、工业技术类和语言类图书。研究特点是针对医学院2012届毕业生完整借阅情况作统计分析,数据源于笔者参与的图书卡清退注销工作,需要从图书馆管理系统做大量数据和内容统计工作。

2通过统计分析反映医学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

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在校期间总平均借阅量分别为113册、46册、16册,医学文献平均借阅量为36册、28册和16册,约占总平均数的1/3、1/2和1,说明本科生专业外阅读比研究生广泛,而研究生读者更专注于专业学习。值得关注的是,留学生5年学习期间只借阅了少量医学文献,因此,应加强留学生文献建设。另外,医学院的学生性别借阅差异方面,本科男生、硕士女生医学相对专业借阅量大,女生阅读文学图书较多。

2.1本科医学生R类和H类及i类文献借阅不平衡

笔者利用本科生的信息进一步做了系别平均借阅统计。中医系本科生人数和借阅量都是最多的,专业借阅与研究生比例相当,护理系学生专业借阅量最少。RHi占比表示医学、英语、文学类图书占学生总借阅量的比重,各专业都很高,预防医学甚至达到91%,说明医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阅读面窄,主要是英语和文学。这一倾向在本科生中普遍存在,在研究生和教师群体中不明显。图书馆需要反思资源建设是否平衡。笔者通过系统统计2012年资源建设状况,英语、文学、医学3类图书分别占图书采购总量的12%、18%和52%,合计82%,略低于流通借阅占比,说明除了借阅制度等原因,文献采访工作是形成借阅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在图书馆现的采访工作中,采访人员会形成固定的思维和工作模式,遵循一定的采购次序:医学、小学科专业、英语、文学、计算机及其他类目文献,馆藏建设比例容易失衡。今后需要加强采访质量控制,完善馆藏体系,引导学生读者综合借阅,提升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2医学生专业借阅内容分析与采访工作重点

主要是医学生借阅的数量统计,而借阅内容分析应更深入读者的专业信息需求。我馆医学文献建设经费占经费比例的一半,客观细致的文献需求分析可以提高文献采访质量。鉴于本科生数量庞大,笔者只对医学文献借阅量总和大于50册的254名本科生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生和留学生全员分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类R1至R9共有17个二级类目,分散的类目统计过于庞杂,而R1~R4、R5~R9的两分法可以粗略划分出学科需求,体现读者在基础医学和临床专科医学文献借阅需求上的差异,不同读者类型在借阅区间对比明显。集中度是指不同读者按种借阅量大于3册的文献占总借阅文献量的比例,反映文献需求的共性。本科生在基础医学文献的借阅量较大,借阅集中度高;研究生学习目的性和方向性较强,对临床专科医学文献需求较多,集中度低;留学生主要利用图书馆的基础性双语教材和英文医学图书,借阅集中度最高。学科借阅排行从借阅量角度能更直接反映学生读者学科主题借阅情况。本科生和研究生借阅主题内容存在阅读层次上的差异,而本科生和留学生借阅学科内容有较大的相似性。通过系统统计教师的文献借阅排行(口腔科学、中医学、医学统计学、妇产科学、分子生物学、药学、生理学、病理学、外科学、流行病学),可以发现教师借阅内容既有独特性,又与其他读者借阅内容有关联,说明医学教学科研临床对学科文献需求的统一性;进而可以推断,附属医院医务人员的借阅内容更侧重于临床专科类文献,与研究生的专业文献需求有交叉,包括执业职称、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及科研论文等类。

3图书馆医学文献采访工作质量控制与改进

高校图书馆医学文献采访工作十分重要。医学文献采购是由图书出版发行因素、当年采访计划和读者需求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采购比例只有与不同读者类型需求比例相匹配,才能降低文献零借阅比例。图书馆基础医学文献占比高基本符合读者文献需求现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采购比例和重点有待进一步优化。文中的流通统计是一组典型性医学生借阅统计研究,与图书馆采访统计的结合对比充分展现了我馆近期馆藏建设和读者利用情况,形成针对医学生的文献采访质量评价,对统计中发现的借阅不平衡问题,需要图书馆认真审视和反思,在图书馆管理、流通、采编、参考咨询等各部门工作中调整改进,合力解决。对照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图书馆采编部需要对2013年度文献采购经费比例、采购方案和采购实践做出调整,并希望能促进今后一个时期采访工作持续改进提高。学科分馆在没有综合馆信息保障情况下,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和体系;医学类重点学科文献建设方面,要结合教师、本科生、研究生读者比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大学级或研究级藏书级别,采访工作要调动教师关注图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让这些专家学者真正参与到图书资源的建设中来,提高图书采访的质量。

4结语

文献计量学篇9

(关键词]期刊老化 老化趋势 老化影响因素 引文分析

[分类号]G255

1 引言

自1927年Gross在科学文献老化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之后,国内外学者纷纷基于馆藏流通数据、引文索引工具乃至文献下载数据库开展不同学科与类型科学文献的老化测度实践,并试图寻找隐藏在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等定量指标背后的文献老化深层次特征规律与内在机理。在此期间,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科学文献的老化速度会日益加快,同时资源数字化与开放存取理念所引发的文献高时效性也在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然而,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数字化手段将提高陈旧文献的可获取性,从而客观上延缓文献整体的老化趋势。此外,现代科学门类的多样性与知识生产活动的复杂性乃至文献载体介质的变革都使得文献老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借助跨学科多样本的引文统计实证研究探讨科学文献长期老化的总体趋势特征,以及隐藏在各种文献老化定量数据背后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

2 学科期刊样本与计量标的选择

在科学文献老化趋势与影响因素测度研究中,我们选择SCi科学引文索引与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作为数据源,并采取学科内分层抽样的方式选择期刊样本,最终获取1980―2009年30年间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4门学科中各40种样本期刊发文量与被引数据作为统计分析样本。其中学科选择以SCi与SSCi提供的学科分类表为依据,同时兼顾所选学科类型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期刊分层抽样则以SCi或SSCi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分层依据,并保证所有期刊样本能够满足调查所需时域要求。

计量指标方面,选择学科样本期刊历年发文量与被引量作为原始测度指标,并在其历时分布基础上以30年为时间窗口分别利用插值法与B―K方程法计算各学科的被引半衰期,以此作为测度科学期刊老化特征与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客观指标。此外,我们还借助SpSS统计工具软件对科学期刊发文与被引数据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与深度挖掘,以期更好地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文献老化趋势与机理特征。

3 科学期刊文献增长与老化趋势分析

4门学科样本期刊30年间的发文量变化能够客观反映各学科的发展状况与知识生产模式,而基于期刊被引半衰期测度结果的定量分析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科学文献老化的总体趋势与学科差异性特征。

3.1 科学期刊文献增长趋势分析

在科学文献的动态运动过程中,文献增长与老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分别从不同侧面阐述了科学知识的修正率,亦即科学的进步,因此科学文献的老化首先是与其增长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各学科期刊发文量的统计分析,能够揭示30年间科学文献的数量特征与增长模式,并为分析文献增长因素对文献老化的作用机理提供客观依据。

文献增长量是反映学科整体发展阶段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同学科发展阶段下研究广度深度的客观差异必然造成知识生产力的不均衡,从而引发文献生产的阶段性螺旋递进,即总量增长趋势下的阶段性特征。这不仅存在于学科整体,同时在学科内部期刊个体中也会有所体现。由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期刊样本近30年来发文量变化(见图1)看,四门学科历年期刊文献量总体均呈增长态势。基于学科发文量沿Y轴纵向观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差异明显,其中自然科学文献增幅较大,数学期刊发文量30年间累计增幅达226%,计算机科学更是达到了325%;而同时期经济学与历史学期刊文献增幅却分别只有58%与24%,从而反映出两类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发展模式乃至研究者个体行为等诸方面的显著差异。基于时序沿x轴横向观察,四门学科尽管在样本期刊初始文献量与增长幅度上存在差别,但却均以1995年为界表现出前后两阶段显著的差异性。其中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后一阶段的发文量增幅较前一阶段明显下滑,降幅分别达到69%、100%与9%,而历史学发文量在后一阶段甚至出现减少,从而凸显出学科样本期刊在文献增长历时变化中的两阶段特征。需要指出的是,本次学科文献增长量统计仅限样本期刊本身,并未考虑学科内期刊增长因素,因此该阶段性特征在学科内是否具有普适性还需进一步商榷。

为决定系数文献计量学研究者针对科学文献增长提出过多种数学模型,包括指数增长模型、线性增长模型、逻辑增长模型等。作者基于图1中4门学科的文献增长曲线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线性与指数曲线拟合(见表1),结果表明数学文献增长的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值优于指数曲线,而其余三门学科的曲线拟合结果则恰恰相反。也就是说,数学文献增长模型趋于线性而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期刊文献则趋于指数增长。但是综合来看,4门学科的线性拟合与指数拟合决定值均接近或超过了0.8,也就是说两种曲线拟合均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实际差别并不大,只是比较而言某种曲线的拟合效果更佳。由于科学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在文献增长模型中的客观反映也必然映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之上,因而要更为准确地判断科学文献的长期增长模式还需更大时间跨度的文献调查分析。

3.2 科学期刊文献老化趋势分析

科学文献老化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为了衡量文献老化速度并揭示其内在规律,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量度指标。1960年,巴尔顿与凯普勒提出了文献情报的“半衰期”概念用以表征其老化速度,意指学科专业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此后半衰期逐渐成为测度科学文献老化速度的核心指标。半衰期的计算方法依据不同的文献老化模型可分为多种,本文主要采用插值法与B-K方程法针对四门学科历时被引半衰期进行测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插值法与B―K方程法分别基于莫蒂列夫修正式与巴尔顿一凯普勒方程式进行学科被引半衰期的计算,两者所依据的文献老化模型不同,其计算结果也会存在差异。我们基于1980―2009年样本期刊被引量历时分布数据利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4门学科历年的插值半衰期与B―K半衰期,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描述与均值检验。统计描述结果表明,4

门学科的插值半衰期与B-K半衰期均值存在差异,其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插值半衰期均值略大于B―K半衰期,而经济学与历史学则恰恰相反,如表2所示:

尽管插值法与B―K方程法对于科学文献老化半衰期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异性,但两者所揭示的30年间科学期刊文献老化速度减缓的总体趋势与学科间差异性却是一致的。由i980―2009年科学期刊被引插值半衰期与B―K半衰期的历时变化(见图2、图3)结合表2来看,30年间4门学科半衰期均有所延长,具体而言计算机、历史、经济学和数学在2009年插值半衰期与B―K半衰期较1980年分别延长了3.98/3.43年、7.13/5.02年、6.43/3.89年和3.05/3.11年,从而清晰表明科学期刊老化速度减缓的总体趋势。而就不同学科而言,30年间计算机科学始终是B―K半衰期最短、

为进一步探索两者数值差异的显著程度,我们进行了均值检验(表3),结果表明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的均值检验Sig值均小于0.05,也就是说采用两种不同的半衰期计算方法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表2中4门学科插值半衰期的离差与标准差均大于B-K半衰期,也就是说其离散性与波动幅度更大,而B-K半衰期波动则相对较小。究其原因,由于插值半衰期的计算方法更忠于数据本身,但同时其结果也更易受到数据自身波动的干扰,而B―K方程法在半衰期计算中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拟合,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数据内在的不稳定性。鉴于此,后文将选择B―K半衰期作为学科间老化速度比较分析的定量依据,如表3所示:老化速度最快的学科,而其他3门学科虽然各自老化速度排名有所变化,但总体而言与计算机科学差别明显,从而反映出计算机科学作为新兴应用科学较其他3门基础理论科学在文献老化方面的显著差异,而表3中计算机科学半衰期均值检验Sig值与其他3门学科的显著区别也能印证这一点。综上可见,无论采取插值半衰期抑或B―K半衰期计算方法,近30年来文献老化速度均呈明显的减缓趋势,同时传统理论性学科与新兴应用性学科之间的老化速度存在显著差异。

4 科技期刊文献老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科学文献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随机性质集合体,加之文献计量学本身的非对称性与时间维度不可逆转特征以及信息利用行为极强的用户主观性,使得文献老化成为一个异常复杂的现象。就老化机理而言,影响文献老化的最主要因素包括用户需求与信息环境、学科特点与发展阶段、文献增长以及文献类型四个方面。由于用户需求与环境因素短时期内变化缓慢且难以量化,因此本文基于学科期刊引文统计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科差异、文献增长以及文献类型因素对30年来文献老化趋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4.1 文献老化的学科因素分析

文献内容所属的学科类别在研究性质与研究范式等方面普遍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其老化速度也会有所区别。同时,某一学科在其发展的整个时间跨度内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不同时期的半衰期也会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历史悠久的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要落后于新兴学科文献的老化速度,而基础理论学科的文献半衰期也要长于应用技术学科的文献半衰期,这与学科的发展模式以及研究性质密切相关。

由3.2小节中B,K半衰期的学科差异分析可知,计算机科学作为新兴应用学科,其老化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三门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理论性学科,且该趋势贯穿30年始终,从而有力印证了上述结论。究其原因,就学科历史而言,新兴学科由于知识内容与体系结构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因而其发展范式多为学科知识的修正而非累积,半衰期也就相对较短;就学科性质而言,应用性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研究相对活跃,人力物力投入丰富,因而文献成果的新陈代谢也更为迅速。此外,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文献参考传统与数字资源依赖程度上的客观差异也是造成学科老化差异的重要因素。

4.2 文献老化的文献增长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科学文献大量增长时其所含知识的更新速率也会显著加快,从而使得原有知识内容不完善的旧文献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直至老化消亡。因此,科学文献老化必然与文献增长因素密切相关。

利用SpSS对科学期刊发文量与半衰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表明,排除学科因素后,1980―2009年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发文量与插值半衰期及B-K半衰期之问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7,且相关系数的Sig值均小于0.1,从而证明科学期刊的文献增长与老化半衰期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正相关,而2008年Vincent针对1970―2004年自然科学与工程(nSe)以及医学(meD)两类学科期刊发文量与半衰期的测度结果也表现出相同的现象趋势。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按照传统文献老化理论,一般而言文献增长越快,科学知识的叠加、完善与更新速率就越快,文献老化速度也就越快,因此文献增长应与半衰期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实际分析结果却恰恰相反。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文献增长与老化两者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传统理论中文献增长与老化速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文献的快速增长必然引发知识内容加速更新这一理论前提之上的。然而在现实中,某一学科发文量的增长与知识内容的更新并不能简单对等起来,尤其是在学科发展相对成熟的今天,文献的累积更多地仅仅意味着知识的积累而非修正,因此学科的老化速度也就会远远落后于新增文献速度;与此同时,文献类型的更替也可能在客观上影响文献的老化趋势,从而抵消甚至改变文献增长对于文献老化原有的加速作用。综合分析,学科发展的相对成熟与文献类型因素的不确定性为文献增长之于老化的延缓而非加速效应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同时近30年来文献介质类型的数字化变革也恰恰为此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因此数字环境下的文献类型因素对老化趋势的影响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4.3 文献老化的文献类型因素分析

科学文献的老化不仅取决于文献增长与学科因素,还与文献的类型息息相关。影响文献老化的类型因素不仅包括文献的内容类型,即专著、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等,还包括文献的介质类型,即印刷型与数字文献。不同类型文献的用户需求、可获取性与利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其老化速度也会有所区别。

如前所述,1980―2009年30年间科学期刊发文量与半衰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新文献的增长并未加速原有文献的老化,反而延长了其使用活跃期。从文献类型因素看,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期刊文献的数字化与网络传输大大延缓了文献整体的老化速度,从而抵消甚至改变了文献增长与老化之间原有的正相关效应。众所周知,文献数字化后的高获取性使得研究者能够借助网络更为方便地批量获取所需文献,大大提高了文献的使用范围与频率,而科学文献可获取性的增强将显著拉长其原有的使用峰值期,从而促使文献老化速度相应减缓。与此同时,那些原本可能随着新文献的出现而湮没于“故纸堆”的陈旧文献也会凭借数字检索系统强大的资源回溯能力重新获得用户重视从而焕发生机。更进一步讲,介质类型因素还会影响到文献增长与老化之间原有的作用关系,由于新增文献量越大,其引用的文献总量也就越大,因此在旧文献被引率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数字环境中文献增长对于老化的减缓而非加速趋势也就愈发明显。综上所述,文献类型的数字化变革一方面将延缓科学文献的老化速度,增大其半衰期;另一方面会在学科知识更替相对缓慢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改变文献增长与半衰期之间原本简单的负相关关系,并最终主宰数字时代科学期刊老化的总体趋势。

5 结论

通过针对4门学科期刊样本1980―2009年文献增长与老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30年间科学期刊发文量显著增长,知识生产日趋活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增长差异明显,从而凸显出两者学科性质的客观差异;学科文献增长曲线呈线性或指数趋势各异,但拟合结果相差不大。

文献计量学篇10

【关键词】精神分析疗法

【abstract】aim:toanalyzeandcomparetheincreaseofthepsychotherapyliteraturesinChinaandabroadandthemajorinfluencefactors.metHoDS:Byusingpsychotherapyandallsubheadings(psychotherapy,behaviortherapy,cognitivetherapy,andpsychoanalytictherapyandmoritatherapy),psychotherapyliteraturesfrom1990to2003weresearchedinmedline.Regressionequationwasconductedtoanalyzetheincreaseofpsychotherapyliteraturesfrom1990to2002inmedlineandCBmdiscinChinaandabroad,aswellasinrelatedChinesejournals,andthemajorinfluencingfactorswereexplored.ReSULtS:excludingmoritatherapyabroadandpsychoanalytictherapyinChina,thecumulatingliteraturesforpsychotherapy,behaviorandcognitivetherapydisplayedanincreasingtendencyandtheirscatterplotwasclosetolinearregressionequation(Y=a+bX).Literaturesofthepsychoanalytictherapyabroadshowedadecreasingtendency,whilethecumulatingliteraturesofpsychotherapy,behavior,cognitiveandmoritatherapyinChinashowedanincreasingone,andthescatterplotwasclosetoexponentialequation(Y=aebX).theliteraturelanguagewasenglishinmostpsychotherapypapers(84.63%).thepsychotherapythesesinChinaweremainlypublishedinstatisticalinclusionorcorejournalsonpsychology,psycheandbehavior(20.10%).UsingSpSS10.0,theregressionequationofpsychotherapyliteraturesinmedlineandCBmdiscfrom1990to2002revealedthatthepsychotherapyliteraturesabroadincreasedprogressively,buttheliteraturesofpsychoanalytictherapydecreasedbydegrees.psychotherapytheses,exceptthoseofpsychoanalysis,increasedmarkedlyinChina.ConCLUSion:thepsychotherapyliteraturesareincreasingprogressively,indicatingthattheresearchonpsychotherapyisahotspot.thedevelopmentofpsychotherapyitselfisamaininfluencingfactorfortheliteratureincreaseinthisfieldabroadandmoreattentiongiventopsychotherapyisamaininfluencingfactorfortheliteratureincreaseinthisfieldinChina.

【Keywords】psychotherapy;behaviortherapy;cognitivetherapy;psychoanalytictherapy;moritatherapy;bibliometrics;medline;CBmdisc

【摘要】目的:分析国内外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及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用心理疗法及其下位词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和森田疗法逐年检索1990/2003年medline和CBmdisc中收录的心理疗法文献量,然后对1990/2002年文献进行直线或曲线回归分析确定文献增长规律及影响主要因素,同时分析国内相关期刊刊载心理疗法论文.结果:除国外森田疗法和国内精神分析疗法外,国外心理疗法、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逐年累积文献量呈递增趋势,其散点图近似直线(Y=a+bX);国外精神分析疗法呈递减趋势,国内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呈递增趋势,其逐年累积文献量的散点图呈指数曲线分布(Y=aebX);心理疗法绝大多数论文是英文发表的(84.63%).与心理、精神和行为相关的国内期刊刊载心理疗法论文主要集中在统计源或核心期刊上(20.10%).用SpSS10.0对收录心理疗法(1990/2002年)逐年累积文献量进行回归分析,国外心理疗法文献(精神分析疗法呈递减趋势)呈缓慢递增,国内除精神分析疗法外,心理疗法文献递增趋势明显.结论:国内外心理疗法研究的文献量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心理疗法的研究仍是一个热点.影响国外心理学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自身固有的规律,影响国内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所处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文献计量学;medline; CBmdisc

0引言

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和应用是文献计量学领域的重要课题[13].对心理疗法这一学科在特定时期内的文献增长进行统计,绘制相应的增长曲线,对评价该学科所处的阶段,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medline数据库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aRS系统中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著名医学文献数据库,而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则是国内比较全面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因此,我们以medline和CBmdisc为平台对国内外心理疗法文献量进行统计,分析国内外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及影响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临床心理疗法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国外以medline1990/1997年(2004edition)和medline1998/2003年(2004edition)光盘为文献源,国内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78/2003年)为文献源,该文献源由第四军医大学校园网提供(fmmu.edu.cn).

1.2方法用“pY=1990,1991,1992,...2003”,检出medline和CBmdisc收录的逐年文献量;用“心理疗法(psychotherapy)”和“心理疗法”的下位主题词“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therapy)”和“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作扩展检索,检出国内外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近14a的文献.根据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的理论,对所得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或曲线拟合.截止2003年底medline和CBmdisc光盘数据库由于时滞原因并未对2003年当年出版文献完全收录,因而对2002年以前的文献进行回归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10.0进行回归分析.

2结果

2.1心理疗法文献量medline光盘1990/2003年心理疗法为主要主题词及下位词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以及心理疗法总文献量的逐年动态分布(tab1).根据表1各种心理疗法的逐年文献量计算其逐年累积文献量,年度编号用X表示,逐年累积文献量用Y表示,分别绘制各种心理疗法逐年累积文献量的散点图(Fig1).除国外森田疗法和国内精神分析疗法外(文献量过少),从以上散点图可见国外心理疗法、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逐年累积文献量呈递增趋势,其散点图近似直线,可用Y=a+bX表示;国外精神分析疗法呈递减趋势,国内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呈递增趋势,其逐年累积文献量的散点图呈指数曲线分布,可用指数方程Y=aebX表示;medline1990/2003年(2004edition)收录96个国家36种语言的论文,总数为5972197篇,其中以英文发表的5200288篇(87.07%).用联合国使用的6种语言(无阿拉伯语arabic发表的心理疗法论文)发表的心理疗法(psychotherapy)论文在总计36505篇(1990/2003)心理疗法文献中,绝大数是英文,为30895篇(84.63%),其他语种为中文43篇(0.12%),俄文362篇(0.99%),法文1067篇(2.92%),西班牙语212篇(0.58%)和其他3926篇(10.75%).与心理、精神和行为相关的国内期刊刊载心理疗法论文主要集中在统计源或核心期刊上,所占比例为心理疗法20.09%(993/4941),行为疗法31.59%(217/687),认知疗法42.67(102/239),精神分析疗法12.77%(12/94)和森田疗法66.42%(89/134).表1medline(meD)和CBmdisc(CBm)收录心理疗法文献量(略)

2.2心理疗法文献回归分析除国外森田疗法和国内精神分析疗法外(文献数量过少),用SpSS10.0对medline光盘和CBmdisc(19902002)收录心理疗法逐年累积文献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其方程(直线,抛物线和指数),大多数心理疗法回归拟合为直线和指数.

3讨论

研究medline和CBmdisc数据库(1990/2003年)中心理疗法文献后,我们认为国外心理疗法研究文献(除精神分析疗法呈递减趋势外)呈缓慢递增,仍处于研究较热门阶段;国内除精神分析疗法外,心理疗法文献递增趋势明显,表明国内心理疗法研究相当热门.国外心理疗法文献绝大数为英文发表,中文发表的仅0.11%,这主要与medline收入的中文期刊过少有关.中文心理疗法文献主要集中在统计源或核心期刊,占文献总数约30%.我们的研究表明,国内外心理疗法的研究仍是一个热点,其研究文献均呈上升趋势是一个佐证.

3.1心理疗法及其文献科技进步与社会激烈的竞争,使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治疗也倍受关注.目前心理疗法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3-6],心理咨询也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医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患者启发、教育、劝告和暗示,提高患者的感受和认识,调整患者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心理障碍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这些都是心理疗法.而狭义心理疗法是指不同于化学、物理、生物等传统治疗方式的特殊治疗手段,是针对消除某种心理症状或行为障碍提供的专门心理治疗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来设计的,有一定的方法和适应证(患者的选择).心理疗法的出现弥补了医学治疗中的那种只看病、不看人,不管患者的气质、性格、精神致病因素等,只给予物质治疗忽视精神治疗等不足,是对医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发展[4-8].心理疗法文献是心理疗法研究和应用的表现形式和总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学科研究发展的趋势[7-13].

3.2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研究科学文献增长规律,大多以累积数据为依据[2].著名美国科学家普勒斯(D.S.price)是当代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各种科学指标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后发现文献量按指数增长和按逻辑斯蒂曲线增长的规律,从而提出了科技文献增长4个阶段的理论(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第一阶段为学科诞生期:

绝对文献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第二阶段为学科发展期:在此阶段该专业理论迅速发展,文献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为学科成熟期:文献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相对固定的文献增长量;第四阶段为科学完备期: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或出现不规则的各类振荡.

根据文献增长规律理论,综合我们的统计结果,国外心理治疗总文献量基本上呈直线(根据直线方程可以估算出未来几年心理疗法文献量,如2005年心理疗法文献量约为3014篇),每年新增加的文献量相对固定,基本处于学科发展的第三阶段.精神疗法文献量呈缓慢下降趋势,逐年累积文献量的直线开始显示出平行或下降倾向,表明其理论已经基本完备,没有新的突破,已进入学科发展的完备期,这些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似[11-17].英美国家研究森田疗法较少,14a中medline仅收入16篇,大多数是日文发表.国内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文献量均呈指数增长,说明心理疗法及其主要治疗技术在国内总体处于学科发展期,反映当今社会对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需求以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较稳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呈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

3.3影响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的因素影响国外心理疗法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自身的固有规律.科学文献数量增长的规律是由科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决定的,包括科学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和科学所处的环境的影响[4].科学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各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科的成长过程都可能经历诞生、发展、相对成熟和成熟等不同阶段,国外各种心理疗法文献量的分析结果均是如此[15-23].国外精神疗法文献量逐年减少,处于学科发展的中后期;认知疗法文献量明显上升,处于学科发展期;心理疗法总文献量每年新增加的数量基本为一固定值,一方面说明该学科理论没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对该专业的人员需求以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基本恒定,即学科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这些结果都是由心理疗法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9,10].

除学科自身固有规律所产生的影响外,环境因素也对文献增长规律产生重要的影响[13-18].国内心理疗法文献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条件,即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决定了科研投资和科研人员的数量,其结果是决定了科研成果和记录这些成果的科学文献量.环境因素影响范围较大,其作用力相对也强大.国内心理疗法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渐被重视,在学科理论没有大的突破的情况下,自身固有规律对文献量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被环境因素的影响完全取代.我们对心理疗法文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心理疗法的文献量在国内外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而国内各种心理疗法的文献量基本呈指数增长,这与能昌华等[9,10]研究基本一致.

精神分析疗法可能不适合国情因而研究甚少.国内其他学科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如病案管理[4]等也显示这些学科处于发展期.社会环境因素是各学科所共有的,但国内医学文献增长主要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的学科自身固有规律和社会环境条件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因素,但正确而有效地进行区分,即使应用文献计量学指标作定量区分也不易做到.因为环境因素非常复杂,可以大范围的影响整个科学领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高速发展与否都对所有学科的文献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1-3,21-27].但也可以较小范围地影响某个专业领域,如社会道德观念,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些都影响心理疗法文献增长;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制定和实施将对生命科学领域文献数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28].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变更可以对不同范围学科领域产生影响.许多学科对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结果均显示文献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如中国近20多年来各领域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863计划、9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的实施,使科研投资、科技人员及科技期刊的数量快速增加,科技论文数量必将大幅度地增加.

【参考文献】

[1]BientH.Quantumchangeandpsychotherapy[J].JClinpsychol,2004;60(5):493-501.

[2]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二)文献信息增长规律与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2):153-157.

QiuJp.informationbibliometric(2):Growthlawandapplicationofliteratureinformation[J].infStudtheoryappl,2000;23(2):153-157.

[3]ReddwH.Commentary:theevolutionofevidencebasedpsychotherapy[J].JClinpsychol,2004;60(4):443-446.

[4]许和平,杨小敏.我国病案管理文献学发展趋势及其启迪[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27-29.

XuHp,YangXm.thetendencyandenlightenmentonbibliologyofthemedicalrecordinChina[J].ChinHospmanag,2002;22(1):27-29.

[5]王长虹,李晏,赵峥,等.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200-202.

wangCH,LiY,ZhaoZ,etal.Controlledstudyonlongtermeffectofcognitivebehaviorinterventiononfirstepisodeschizophrenia[J].ChinmentHealthJ,2003;17(3):200-202.

[6]RobinsRw,GoslingSD,CraikKH.anempiricalanalysisoftrendsinpsychology[J].ampsychol,1999;54(2):117-128.

[7]Brahlere,Deckero.psychosomaticandmedicalpsychology:Shiftanddriftofthepublicationpracticeoftheacademicrepresentatives[J].psychotherpsychosommedpsychol,2003;53(12):502-507.

[8]HoefermL,warnicke,KnapptJ.Contributionstothehistoryofpsychology:CXⅦ.whoswhoinamericanpsychology:acitationstudyofintroductorypsychologytextbooks[J].psycholRep,2003;93(1):186-190.

[9]能昌华,赵山明,黄文生.医学文献增长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比较[J].情报杂志,2003;(7):44-45,49.

nenCH,ZhaoSm,HuangwS.increasingregularityandcomparisonofmedicalliteraturesandmodifyingfactorinChinaandabroad[J].Jinf,2003;(2):44-45,49.

[10]能昌华.国内外行为疗法文献增长规律的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3;(3):174-176.

nengCH.increasingregularityandanalysisofbehaviortherapyliteraturesinChinaandabroad[J].JmedinfSci,2003;(3):174-176.

[11]DeSantisaD,morganSe.Sometimesacigar[magazine]ismorethanjustacigar[magazine]:prosmokingargumentsinCigaraficionado,1992-2000[J].HealthCommun,2003;15(4):457-480.

[12]CarrJe,BrittonLn.Citationtrendsofappliedjournalsinbehavioralpsychology1981-2000[J].JapplBehavanal,2003;36(1):113-117.

[13]ClayDL,mordhorstmJ,LehnL.empiricallysupportedtreatmentsinpediatricpsychology:whereisthepersity[J]?Jpediatrpsychol,2002;27(4):325-327.

[14]tansellam,FavaGa.monitoringtheimpactoninternationalliteratureofscientificproductionofitalianresearchers,inthedisciplinesof“psychiatry”and“psychology.”theperiodof1995-1999comparedwiththeperiodof1985-1989[J].epidemiolpsychiatrSoc,2001;10(4):276-282.

[15]Corlettten,StapletonC.theergonomicsSocietytheSocietyLectures1999:theergonomicsSociety:50yearsofgrowth[J].ergonomics,2001;44(14):1265-1277.

[16]SifersSK,puddyRw,warrenJS,etal.Reportingofdemographics,methodology,andethicalproceduresinjournalsinpediatricandchildpsychology[J].Jpediatrpsychol,2002;27(1):19-25.

[17]Herrerosdetejadap,munoztedoC.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psychobiology[J].SpanJpsychol,2001;4(2):219-236.

[18]Blancoa,delaCorteL.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socialpsychology[J].SpanJpsychol,2001;4(2):203-218.

[19]Sanchezmiguele,GarciaSanchezJn.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developmentandeducationalpsychology[J].SpanJpsychol,2001;4(2):182-202.

[20]SanzJ.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personality,assessment,andpsychologicaltreatment(clinicalandhealthpsychology)[J].SpanJpsychol,2001;4(2):151-181.

[21]igoaJm.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basicpsychologicalprocesses,historyofpsychology,andotherrelatedtopics[J].SpanJpsychol,2001;4(2):123-150.

[22]Garciaperezma.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statistics,methodology,andpsychometrictheory[J].SpanJpsychol,2001;4(2):111-122.

[23]weaveraJ,FlannellyLt,FlannellyKJ,etal.a10yearreviewofresearchonchaplainsandcommunitybasedclergyin3primaryoncologynursingjournals:1990-1999[J].Cancernurs,2001;24(5):335-340.

[24]BacherLF,RommR,SpanierH,etal.Developmentalpsychobiology:alookbackon30years[J].Devpsychobiol,2000;37(1):1-4.

[25]BignamiG,DeGirolamoG,FavaGa,etal.theimpactontheinternationalliteratureofthescientificproductionofitalianresearchersinthedisciplines“psychiatry”and“psychology”.abibliometricevaluation[J].epidemiolpsichiatrSoc,2000;9(1):11-25.

[26]RobinsRw,GoslingSD,CraikKH.trendsinpsychology:anempiricalissue[J].ampsychol,2000;55(2):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