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44:00

美术说课稿篇1

略阳县高台小学

宁慧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生日快乐》这是一堂综合探索课。接下来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四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为创作设计,由于低年级阶段对人物绘画基础掌握的不够到位,“生日快乐”更重视相实践操作和表现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突出了主题的表现意义,有助于儿童在创作设计学习中发展内在的情感和提高表达的水平。

生日是儿童年年经历着的,自己、家人和朋友过生日时的自豪、幸福、快乐等诸多感受,成为儿童最为甜蜜的回忆。本课即围绕生日快乐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用绘画的语言大胆地表现生日中最开心、最富有情趣的场面。

课本中表现的是以蛋糕为主的画面。教材呈现的学生作业各有所侧重,p6的一幅画,画面主体形象特别突出,一家人围在一个大大的蛋糕旁表现了生日的温馨与愉快的场面,老奶奶幸福,孩子们的天真活波,可爱。

说说p7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蛋糕的颜色主要以黄,红,粉色等,暖色为主,体现出温馨感)

生日是人们期盼的开心的日子,孩子们一般都乐意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日的美好和甜蜜。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认知目标:学习生日贺卡制作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引导学生回忆生日时的场景。

②、大胆地创作生日贺卡的制作。

教学准备:课件、生日蛋糕、手工材料等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对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美术教育突破封闭的静态结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法,教师的导学点拨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欣赏、感受、讨论、辨析;活跃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多媒体演示法、激励表扬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实践训练法等。

三、说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对实现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实践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图:

激趣引题---听音乐欣赏图片

引题

深入探究---回忆

图片

比较

冷暖色调

作品欣赏

创作表现---配乐

交流评析---自评互评相结合

师评

课后拓展---赠送生日礼物

一、激趣引题

1、多媒体播放音乐《生日歌》全班同学齐唱生日歌,

2、引出课题——《生日快乐》。

意图:此环节让同学们在惊喜、欢乐的氛围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

1、回忆过生日时的一些愉快的情景。

生: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生日时的情景。

师:哪位同学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心情与场面

意图:通过回忆让学生交流生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出示一张图片,生日图片。

师:你们发现图片上的文字包括那几部分,有什么特征?设计意图?

3、比较单层蛋糕和多层蛋糕。

(一张是单层蛋糕,一张是多层蛋糕,另外一种是生日情景。)

意图:通过几张不同的图进行比较,在学生了解我门在蛋糕的创作中可以有所取舍,图案和文字,达到我们教学目的之一。

4、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几幅画,

意图:引导学生用鲜艳颜色来表现欢快的气氛。

5、作品欣赏

出示同龄人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说说最喜欢哪幅,哪张看起来最快乐最有趣?为什么?

意图:通过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此环节注重学生积极参与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艺术素养。

三、

放手实践、体验乐趣

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生日蛋糕,突出设计思路,并有暖色调来表现快乐的气氛。

学生作业在课堂中占主要的课时分量,这一环节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巡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意图:根据学生在前两个环节中已感知大量的材料,又急于绘画的心理,我因势利导地组织他们进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给学生创设氛围,我在写生创作的过程中播放各种风的声音和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

四、评议反馈、享受成果。

1、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自评:让学生来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感受。

互评:请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张贺卡?为什么?

2、师评:教师以鼓励表扬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意图:通过评议环节分享创作的喜悦,体会生活的美,同时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外拓展

课后将制作好的生日卡或者小礼物送给即将生日的亲朋好友。

四、板书设计:

生日快乐

单层蛋糕

多层蛋糕

美术说课稿篇2

【摘要】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既要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要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所以,美术课上如何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听、想、说、玩、画等“多元化”活动中愉快地主动获取知识,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的过程

【本页关键词】核心期刊快速发表、双刊号Cn期刊

【正文】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既要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要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所以,美术课上如何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听、想、说、玩、画等“多元化”活动中愉快地主动获取知识,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几年,我在美术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注意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为抓手,同时全面照顾,使各个因素都向着积极方向和谐发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1.激发学生兴趣,从引导方面入手在美术教育的开始,引导方法是很重要的。必须在开端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才可以用良好的开头做铺垫,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里介绍两种方法。第一,猜谜导入。要十分注意年轻学生内在知识和喜爱谜语这一特性,在课堂的开始引用一些谜语,这些谜语可以视课堂的内容而定深浅,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第二,欣赏导入后设置悬念。

即在教师引导下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巧设悬念,旨在激发兴趣后提出疑问,而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原来这个我也会”。2.广泛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媒体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因为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因此,教学中如果能够尽多地将媒体介入,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术课也可以通过幻灯投影从视觉角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同时,还可录制与课文内容吻合的配乐录音,调节学生心态,为完成创作创设一个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入其境,然后进行创作

网址来源)/article/74/623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以信誉求生存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美术说课稿篇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修订稿”)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以及附录等各个方面,都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实验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改善后的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将对今后的语文课程改革起到更积极的引领作用。

   一、平衡性: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中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描述进一步清晰了语文课程的定位,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是知识性课程,也不是理论性课程,而是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在于掌握静态的语文知识,获得知识的“带宽”。语文也不是单一性课程,或语言学、或文字学、或文章学、或文学,而是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只顾及一方。语文学习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两者密不可分,高度融合。

   因此,我们绝不能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随意曲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观点。工具性一旦和思想文化绝缘,语文教育必是死的,最终将只剩下躯壳;人文性一旦和语言文字脱钩,语文教育必是虚的,最终只能使语文不像语文。

   这属于本体论范畴,它应当是语文教师的思考基础与认知背景,如果缺少对这一点的正确认识与基本理解,就会影响日常教学行为。但前些年,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人文性,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内容的理解感悟,注重拓展延伸,注重旁征博引,忽略了对语言的含英咀华,忽略了文本形式。很多时候,语文课偏向了文学课。而近些年,在强调“语文味”的背景下,有的教师教《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仅要求学生体会主人公答辩的机巧睿智和文章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字里行间弘扬的民族志气、民族自尊和对文化认同的坚持,则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只成为一种点缀和装饰。还有的教师上公开课不愿教《清贫》,即使勉强教之,也只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不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去感受其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以为这样的教学会缺失“语文味”。可以说,在今日的部分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枯萎、终极关怀泯灭、工具理性泛滥的情况又开始占上风。①

   修订稿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上时有人批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道德教育,怀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语文教育,对欧美的母语教育也羡慕不已。其实,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化、思想的陶铸,当前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也都极其重视德育因素。修订稿的价值取向是继承了传统的,也符合全球教育趋势。修订稿进一步理清了语言文字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必须兼有,必须统一,万不可偏废于一方。任何改革,最怕的就是走极端,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语文课程的“双性统一”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逐渐靠拢的大趋势。

   二、时代性: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未来公民素养培养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修订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作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在实验稿中已被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理念,体现出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发展与和谐发展,体现了语文水平高低是学生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思想。

   修订稿中的“语文素养”,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其内涵和外延比实验稿中有所扩展,涵盖了科学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新要求。如修订稿“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第十条明确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要求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更具体的描述,此处不作引用。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修订稿中新增的内容,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技术素养,使他们成为跟得上时代节拍的21世纪合格公民。

   就媒体素养看,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早就把媒体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台湾、香港也已在21世纪到来之时,在语文课程中纳入了媒体素养。美国基础教育界于2007年推出了“21世纪技能”计划,该计划期望以核心学科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还有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②

   当今时代,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已不再是某些专业人员所特有的素养,而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这些素养,语文课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这一点,修订稿已发挥了风向标的功能。如何让生活在数字化信息世界中的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客观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

   修订稿还有一处新的表述,同样是一盏导航灯。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2009“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简称pisa)中,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64分,位列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韩国高出26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分别为3.6%和20.1%。但是,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9%和12.8%。可见,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与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成绩差异高达25分,在总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说明上海在不同文本形式的课程内容上分布不均衡。③尽管这只是上海学生的表现,尽管非连续文本不仅仅出现在语文课程的阅读中,但随着非连续文本,如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生活中日益重要,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已成为未来公民的素养之一。

   此外,修订稿对综合性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未来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

   三、累积性:学段目标、内容的设置与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之间的进一步关注

   修订稿和实验稿一样,仍是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呈现“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相比实验稿,各学段中各板块的目标与内容,梯度更明显,层次更清晰,内部一致性更强,学段间的衔接更紧密,更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例如,关于“现代文阅读”,第一学段针对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提出相应阅读要求:“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能“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针对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针对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针对文学作品,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简单议论文,提出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对新闻和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对科技作品,还提出“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可见,每个学段的阅读要求,都建立在该学段学生的阅读基础、认知规律、思维特征之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阅读的内容随着学段的增高而呈现出多样化,阅读的要求也随着学段的增高逐步提升。譬如,同样是叙事性作品,第三学段的要求就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同样是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等,第四学段的要求明显高于第三学段。

   写作同样如此。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三学段定位于“习作”,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概念的变化,带来的是理念的变化、目标的变化和要求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呈现了不同学段的特色和差异,也体现了对写作过程的重视。而有些要求则在不同的学段反复强调,并螺旋式上升。如对想象力的培养,第一学段明确“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第四学段强调“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曾提出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项基本原则,强调每一个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在加涅看来,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④

   修订稿的目标与要求以累积性的方式组织安排,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有利于提醒教师去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切不可不顾学生实际,一味拔高教学要求。只有避免了这样的“好心办坏事”,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此外,修订稿适当降低了第一、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降低要求,也许是更多地考虑到全国各省市教育的均衡,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学科课程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低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高标准,就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看,则是基本标准。如果课程标准要求过高,且偏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的话,会造成教育方针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因此,类似识字量这样的调整,体现了对每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关注。

   修订稿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明确了“先认先写”的300个字。同时,在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中强调,“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强调,“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去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也强调了这样的理念与要求。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意义就在于它的非物质性,在于书法所积淀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所以,这样的要求不为过,完全符合书法的价值取向。我们要通过教学彰显这样的价值取向,让写字的过程,让整个语文教育的过程,成为育人的过程。

   除上文所涉及的各方面体现出了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的改善之外,修订稿在“实施建议”部分也作了相应调整,尤其是针对近些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强化了某些要求,如“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等。可以说,修订稿在对课程静态结构的设计和对课程动态教学的引领之间也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

   就目前世界各国母语课程标准来看,有些国家提供了“内容标准”,有些国家提供了“学习水平分类”,修订稿中尚未有这方面内容,这恐有修订组专家们的立场。确实,标准不是圣诞树,不必什么东西都往上挂,一切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基于标准的教学,亦应如是。

   注释:

   ①谭轶斌《语文:须立“现代文明人”》,《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

   ②靳昕,蔡敏《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美术说课稿篇4

关键词:俄罗斯;雕塑;课堂教学

前言:

俄罗斯的美术(雕塑)教学体系,在一段时间内曾经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一些著名俄罗斯雕塑家在国内美术院校交流讲授雕塑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被借鉴和保留,但是在教学传播过程中被兼收并蓄后的俄罗斯艺术课堂教学体系和审美指向多少有些改变,其中教学内容或是教学过程出现断层,以致一些教学手法、教学项目的目的被曲解,带着对俄罗斯雕塑教学的崇敬和现实雕塑学习的疑惑,笔者曾两次近距离观摩学习了俄罗斯雕塑大师的授课(另一次为谢尔盖・阿纳多利耶维奇・库巴索夫2000年在吉林艺术学院的雕塑研修班授课)在2011年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谢尔盖耶夫的授课课堂上,对俄罗斯雕塑一些课堂教学项目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以下笔者就一些教学内容和环节谈些认识。

一、时间不长的泥塑慢作

本次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谢尔盖耶夫副教授(以下简称谢尔盖耶夫)的雕塑授课项目是以人物的形象塑造为题材,安排有头像写生,1/3人体、1/2人体等项目,在作业的完成度上是要求有细节刻画的,完成形式类似于现在学院教学的稍长时间的长期作业。但是每次的课时不长。在谢尔盖耶夫给学员指导和修改作业的话语中,可以感觉的到,并不是因为本次的培训时间短而缩短了课时,而是他一直强调的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个体对模特形体的感受和对形体的处理,对形体的刻画反对细节的表面的处理,反对照抄模特,“像”是建立在形体结构和体积研究上的像,类似于速写般的慢作,强化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才是他训练的目的,因此即使是带有长期作业性质的课程,每次训练的教学课时安排也不长。这和我以往的对俄罗斯雕塑长期课的理解在课程时间分配安排上是不大一致的。

二、不可忽视的泥塑速作小稿训练

泥稿速作小稿的制作在国内的教学里也有,也会有单独的课时安排,更多数时候是在搞创作的时候对一些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实体展示,实际上经常是被忽略的。但是在谢尔盖耶夫副教授的课堂上,小稿的制作行为常常被鼓励,与谢尔盖耶夫同来的他得助手同时也是他的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所有训练中,都坚持占用大量时间做速做小稿。我想这不是一个偶然的表现,在与该同学聊天的过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她所学习的俄罗斯雕塑教学课程中,速做小稿是一直伴随她所学的各个课程的,这种创作性的小稿是她或是“她们”学习和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雕塑主题课程并行的,这种训练能够更加直接的发掘和表现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良好的,丝毫没有因为速作影响主题课程的进行,反而是有力的补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持之以恒的速作小稿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艺术创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每一科造型课程上速写或是速作的训练和创作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

三、平面设计类专业对雕塑课教学内容形式的借鉴

在谢尔盖耶夫副教授的课程培训中,有一些学员是从事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的教师,来学习和接受雕塑的培训更多的是从立体造型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学习雕塑的培训方式。从他们的教学或是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对造型能力培训,对形体敏锐的感受和空间表现,是创造成功平面艺术形象的先决条件,在平面设计等专业开设一定时间的立体造型实践课如雕塑课是有必要的。从雕塑本身的特性看,雕塑本身是占据一定空间的物质实体,雕塑的制作过程既是运用材料改变形体的实践过程,也是研究形体结构,合理安排完成各种工序的过程,相对于其它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对空间和形体的感受力,从这个角度讲在平面设计等设计专业适当开设雕塑课也是科学的。

谢尔盖耶夫副教授的课堂教学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俄罗斯写实雕塑的教学体系组成,我们在学习这一具象造型手法的教学体系时不能光注意看课堂的结果,要看到教学的过程,更要重视一些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吸收,以上是我近距离感受谢尔盖耶夫副教授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

参考文献:

美术说课稿篇5

剪纸,是据有很长历史文化的一门艺术。但是到了今天,这门艺术正在慢慢的“退化中”。懂这门艺术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老一辈的人,难道到了我们这代就要失传了吗?我们要证明我们90后不是只会追潮流。

所以这次作为上初中第一次的剪纸比赛,一定要好好干出一番成绩来。比赛的时间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这期间,各位同学都在为自己的剪纸草稿图案绞尽脑汁。在美术课上,我们都比平时听得认真,聚精会神的在听老师讲课,生怕听漏重要的知识点。我也从没试过这么认真。

只见美术课上,老师一手拿着粉笔,一手拿着一张红纸,在纸上比划着,比划这个该怎么做,那个该怎么画。说了半节课,终于到我们实践了。

老师拿起了一叠红纸,发了下去。我一拿到纸,马上就按老师刚刚的要求做了起来。首先对折,然后再画你要剪的图案。画的时候一定要很小心,纸很薄,即使是折叠起来,也还是很薄。如果太大力就会把纸给划破,但如果太轻的话,又看不清自己画的图案,所以真的要很小心。在上面小心翼翼的话好图案,就要开始剪了。

一拿上剪刀,就觉得剪刀好像有千斤之重,以为这比赛毕竟是学校举办的,个人荣誉不要紧,但是,集体荣誉就比天还大。如果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听课而导致荣誉被毁,那我可真是千古罪人了。

美术说课稿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以便与时俱进。初中美术教育属摹础教育阶段。我们常讲的基础教育,包括小学,中学(初中,高中)两个阶段,而初中美术正处于小学和高中之间,起到一。个纽带作用。初中阶段,学生身体发育趋向成熟,思想意识大大提高,对新事物接受快,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也比较喜欢。由于现在社会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多元化,在初中美术课的各类作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看待、评价、引导学牛作业中层出不穷的新内容、新形式,这也促使我们的初中美术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胸怀宽广,富有爱心。我国清代绘画美学的特点为“反法、守法、法我”。这里的“法”主要指艺术规律,可见前辈画家、理论家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而处在21世纪中的初中美术教师更应该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兼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去引导学生,使充满影像,无处不渗透着美的时代中的初中学生在对美术的学习,美的法则的掌握、表达中,能够终生受益。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目标

初中美术教育随着我幽琏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在进行着调整,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多数学校都有专门的美术室,并配备了一定的教具,基本上能满足美术教学的需要,更肓条件好的学校盖起了艺术楼。l、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初中美术课每周一节。从课本来看:内容丰富,包括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戍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课本编排形式新,纸质好.印刷精美.既是课本,也值得珍藏。课本在知识点上,既体现美术的本位性.又渗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空间,使学生从以前的观念:“美术就是画画”。过渡到“大美术”的观念。美术教学内容更灵活、实用。贴近牛活,学生的选择性大,兴趣点更多。初中美术课朝着多元化趋势延伸,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学生更容易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逐类旁通.使美术真正贯穿到学生的生活中。2、对于美术教师而言.绝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或艺术院校。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在师范性方面有减弱之趋势,从这几年来我们学校实习的大学生在教学上的表现可感受到。学绘画的实习生电脑设计太弱,学设计的实习生对绘画又不太通等。与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强调通识性不太合拍,值我们得注意。3、谈论美术课的重要性并非希镊人人都成为艺术家。对美术表现的方式而言.它是人类重要的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之一。人们常说书画蚓源。实际上画先于书。在原始社会,人类创造文字之前,涂涂画画便是交流沟通,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同古代,大多数上侯将相,知府县令,既是行政长官,又都通晓书法、绘画,借以亩情咏志,陶冶情操,现在多数科学家,都有一门艺术爱好,比如摄影、书法、国画、收藏等。它起到调节人生活,启迪人思想的功效。对于老百姓来说亦如此。美术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丰富着人的生活,对人终生起作用。尽管美术是美育的一部分,可也从不同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美育代宗教”的功能。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

我国教育部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就“纲要”的精神来看,对各科目包括初中美术教育起到了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其强调各学科的通识性学习,而非专业性钻研: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过分突出学科本位,有交叉学科拓展倾向;在课程难易程度上趋中;忌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倡导寓教于乐,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改变较为单一的选拔,评价模式,多角度地对学生的作业,能力进行综评,开发引导学生潜力:根据地域,民族等特点,机动灵活地调整一部分教学内容,

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课程标准”具体指明了初中美术教学的宗旨、内容及教学要点。其中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在日本初中美术课《学习指导要领》中,初中美术的总目标为:“通过表现和鉴赏的广泛的活动,培养体验美术创造的喜悦和爱好美术的心情,丰富感受力。提高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培养丰富的情操。”从我国教育部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日本初中美术课《学习指导要领》中,可领悟到:中国初中美术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美术了的通识性学习,而非专业性钻研。突出了美术的实用性和不同学科的交义性探索;日本则注重方法论,强调表现、创造、领悟、体会。中国,日本初中美术教学的宗旨、规定、各宵特色,在宏观上对我们初中美术教学起到参考、引导作用。

三、初中美术教学的途径

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是目前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好美术课的前提,也是学生容易喜欢美术的重要方式。比如,青年钢琴演奏家朗朗,几乎无人不晓。据他说,在学琴期间,被中央爵乐学院的教授认为不适合弹钢琴;著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说:“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早年学习优秀的没有几个,大多数成绩平平,甚至排在各自班级的倒数几位。”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说明,除了名家的坚持、努力外,他们这种成长经历也对初中美术教师有启示。对学生来说,他们小缺少情感及艺术潜力,而是缺少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正是彰显我们教师作用的时机,教师不在授人以鱼,而在授人以渔。被人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图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曾说:“我们只不过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因而细心观察、揣摩学生看世界的“方式”,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芰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术说课稿篇7

关键词:版画教学;纸版画;可行性;教学研究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人美版美术教材中。版画是一门不可替代的、独具特色的课程。版画作为美术的一个重要的品种。同属于绘画的范畴,但在以往教学及其实践中存在被忽视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版画。在中学生的一些比赛例如“三独比赛”中,国画、水彩、书法报名人数非常多,唯独版画报名学生寥寥无几。因此,宣传、普及版画教学变得重要而有意义,同时,具有地域特色的版画也需要更多的青少年来传承和发扬。

一、九年制人美版教材版画课分析研究

1.版画分类及其艺术特色。版画是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绘画艺术种类之一。它以版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及其他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通过刻、画等工序,制作成供印刷的版面。通过印刷可以复印出多份原作。

根据版画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以制版所用的板材为分类依据。从制版特点上可分为凸版画——分为木版画、麻胶版画、塑料版画、石膏版画、石刻版画、砖刻版画等。凹版画——分为铜版画、锌版画等。平版画——分为石版画、铅皮版画等。孔版画——分为丝网版画、纸版孔印版画、刷漏版画、誉印版画等。

在中学美术版画课的教授过程中,除了主要使中学生了解和熟悉制作一幅版画要经历的画稿设计、制版和印刷三道主要工序。还要联系运用已学过的构图、设计、美术字及色彩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使用相关工具材料。亲自动手独立完成小型版画的创作全过程。版画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美术课目,通过版画教学有助于中学生锻炼和提高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准确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由于版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取材,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特殊的重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实施。以提高中学生对版画课程的学习、制作与创作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版画的成功乐趣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版画及其他课程的热情和信心、主观能动性和审美欣赏能力。

2.美术教材内容分析。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十二册第六课《用各种材料制版》让学生初步了解版画制版取材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材料制版的特殊效果,通过亲手制作体验,了解如树叶、瓦楞纸板、吹塑纸板等综合材料制作印刷后的木纹网纹等不同材质的机理,初步体验画面构成的丰富语言。

人美版十四册第四课《单色版画》让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的制版与印刷的过程,通过图形颜色和线条简单的构成形式初步了解版画的特性与技法。

人美版十五册第六课《套色版画》使学生接触到了版画更广泛的内容,从而体验套色版画的乐趣,本课设计印刷“藏书票”有很强的实用性。一版多印,给学生创造了无穷的乐趣。

二、版画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的可实施性

在我国中小学生版画美术教学中,纸板的课题教学较多。其材质既经济又容易取得。在中学美术课本中各种纸版的内容较多,如瓦楞纸、卡纸、吹塑纸等,利用这些材质的独特肌理和特性让学生充分体会不同材质的各种印刷效果。纸板的便捷可操作性强,属软性板材,可塑性强。易加工制作,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剪贴、刀刻、手撕、镂孔、揉折……能制作凸版、凹版、孔版、综合版。无论黑白、套色、油印、水印、拓印、漏印均可,纸版画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具有优美的纸质肌理和自然情趣,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形式趣味的版画作品。

三、中学版画课程在具体实施中的研究

1.关于版画的认识。在具体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全面与概括的介绍版画的定义、种类。版画的“版”和“印”的特征,各类型版画的工具、材料及其运用。配以中外著名版画家的代表作品及中学生版画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范画尤其是以学生的版画作品来激发学生的爱好、信心,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投入到动手制作创作版画的全过程中,逐步体味画稿、制版、印刷三个阶段。体会版画的工艺制作美感、印刷材质的机理美感。通过“版”和“印”树立与加深理解而对版画逐步认识与喜爱。

2.关于版画制作过程的研究。第一,要接触到画设计稿的课题,其后才是制版和印刷。设计一个好的版画画稿,首先需要有巧妙的构思和力求完美的构图。在推敲选择画面布局的过程便是构思和构图的一个过程。而最后的则是设计者构思的结果。第二,在版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对于学生构思构图能力的提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构思奇妙的可贵之处

[1] [2] 

,要注意爱护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对造型的联想能力、再现能力、应变能力要及时肯定引导拓展与协助充实,要激发学生大胆简约的处理画稿,引导学生在画稿设计的反复过程中加深对于“构图乃-画之本”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三,要解决制版的课题,有了好的设计稿。还要很好的转换成印板,版画的画面造型,其实是印版施印的印痕。引导学生在制版阶段认真灵活运用材料,发挥其特殊功能。诸如用刻刀、剪刀、刻针等在不同厚度、质地的纸上刻、划、剪,辅助折、撕、揉等技法制成印板施印。从中体会到不同制板材质的印痕变化,体味到肌理美感。第四,要十分重视印刷。这也是版画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清晰地讲授示范裁纸、上色、滚墨、拓印等方法,引导学生严格细致地施印。在印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纸的干湿程度和颜料的干湿变化。

美术说课稿篇8

[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化生活美

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美术生活化教学是将“美本身”还原为“生活本身”的教学,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教学。它淡化学科中心,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以美育美,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

美术生活化教学,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灵活处理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取有活力的知识。

一、回忆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要揭示生活的美,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的存在。《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个体体验、实践结合起来,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类别的内容,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做模拟设计制作练习,在创造设计中内化品质、外化能力,在生活美的体验中探索未知,从而体验成功和丰富情感。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和创作激情。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如一片叶子、一块石子、一个器皿等,通过联想能变幻出很多东西。生活中会有许多使人难以忘怀的事。如上学路上、课间、放风筝、春游等,这些生活片断都可以用画笔把它描绘下来,用画笔叙述一种动物、一次游戏、一个生活片断。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生活”点滴来描绘画面,创作理想中的家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中回忆、体验生活中的美就能感受作品的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从周围世界的美里,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从而在自己身上确立这些美的品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在美术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将美术教学回归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模拟生活,让学生解读生活美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明确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阶段要引导学生学会美术理论,让美术理论成为解读生活的手段。具体到教学中,就是在观念上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发展;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研究,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目标,通过美术理论的理解关注解读学生的生活;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理论解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形成愉悦性、创造性的学习,以达到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要求。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现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因为美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美的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创造美。当课程涉及“乡土艺术活动了解”、“乡土造型艺术”、“乡土表演艺术”和“乡土艺术展览”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应挖掘乡土艺术中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民俗活动中有扭秧歌、舞龙、舞狮子等表演,拍照、录像收集素材刻不容缓,这是美术教师做课件收集的一手材料。课堂上,让学生将这些活动场景进行模拟,有的运用于绘画,有的运用于布贴,有的运用于版画,表达自身的观后感受及认识,培养了实践创作能力。了解民俗风情这些乡土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让学生用心灵去体会母体文化的民族特性,使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灵活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创作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丰富生活,让学生创造生活美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氛围的创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广阔空间,充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创造中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用美育理论解读生活,创造生活,用美术的方式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走出“美术课堂”,即美术教学走出教室,利用和开发美术校本资源,探索开放式美术教学。一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本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开发出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通过组织室外写生、现场人物访谈、实地参观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等多样化教学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将美术教学的各种环境元素有机的结合,努力形成一种特殊的“场”效应,为美术教学增添活力,优化美术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依托校园环境资源,创设展示才艺的平台。通过策划美术实践活动,开辟美术文化宣传阵地,创建班级美术文化等途径,创设展示美术才艺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注重对乡土教材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和利用,针对本地方特色开展美术教学,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橡皮泥、米粉或泥土等)进行捏贴、拼贴、雕刻、拼摆、镶嵌,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物产资源,并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应用生活进行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它在创造性教学上要比其他学科有更大的优势和自身的特点。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美术课堂成为一个艺术化、个性化、开放性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鉴赏艺术作品的环境,给学生一个直接感受、交流、创作艺术的空间。

四、浓缩生活,让学生发掘人性美

美育也是情感教育,能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为强、转薄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美育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生活化的体验解读美术文本,以美育理论解读生活。课堂教学要通过引导净化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以提升学生的人性美。

要学会另一种鉴赏方式,不是从色彩、线条、气韵等形式角度去鉴赏,而是通过细节的比较和联想,触及到更深层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底蕴。内在美是支撑外在美的根本。《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要求。

美术教师要将课堂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采取不同的形式,充分走进生活,亲身感受生活,增长见识,增加兴趣,提高动脑动手能力。浓缩生活形式设计活动,这是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首先,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是生活形式的浓缩;其次,活动形式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全面参与;第三,活动要有意义,不哗众取宠,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收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把生活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把美术引入生活,学生的绘画就不是苦思冥想的,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因而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现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美术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美术说课稿篇9

2008年9月,我来到南京市最偏远的一所小学任教,虽然来时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行囊里也带了许多我自己准备的学生作业和平时自己画的范画等教学资料,但现实的情况还是让我大吃一惊:这里的学生几乎没有上过美术课,至于美术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方面还是一窍不通,六年级学生甚至连毛笔都不会拿,一些美术课必备的工具如:颜料、水彩笔、调色盘等要不没有,要不质量太差不能用。作为教师,我不能怨天尤人,只能面对困难想办法去一一克服。

一次,上课时我惊喜地发现教室后的黑板报上用彩色粉笔画了两幅插图:一幅竹子,一幅兰花。正是我前两节课教他们画的水墨画内容。这比以前只有横七竖八的几段文字要好了很多,虽然在格式上还有待提高。课后同一些班主任接触谈到此事时,他们都希望我给学生在以后课堂上多讲解一点关于出黑板报的知识,恰巧我来的时候也带了一些南京学校学生在纸上出的法制小报样稿,我先把每班出黑板报的同学聚在一起,结合范画给他们讲解板报设计的版式、图案及文字等,总结稿上一些成功之处,让他们带回去做作业,第二天就有学生将作业送到我办公室,有的还做得相当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希望能带动其他学生,我和学校负责宣传的团委书记商量后决定,把这些作业贴在学校教学楼前的橱窗上进行展览,并在前言中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肯定,学校领导检查评比时看了也赞不绝口。

作品展出以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学生橱窗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甚至还有个别老师也夹杂在其中,有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也很喜欢画画,你那兴趣小组我能参加吗?”“老师,麻烦你和我们老班说说,让我也参加吧!”“老师,我如果画得好,也能在橱窗上展览吗?”学生对这件事的反响令我始料不及,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在同学校领导和各班主任商量后,我又从各班找了几个美术成绩好、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加入美术班,把原来只讲黑板报内容扩大到素描、色彩等其他领域,给他们进行一些专业美术技能的训练,并把他们平时课堂作业中的优秀作业也在学校橱窗中给予展示。学生学习美术有动力了,兴趣也就高了,课堂纪律自然而然地也变好了,即使有时上课有个别学生捣乱,但还没有等我说话时,就有其他学生抗议:“烦不烦呀,老是讲话!”“你能不能不说话呀!”你别说,这些个别平时我批评他们时,有时还不服气进行狡辩的学生,却在同学的批评、共同抵制下,坐在那里眼睛眨眨,看看我,不吱声了。渐渐的,他们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课、做作业,他们也自觉把学习工具带来了,作业也交上来了。六年级一班的贝杰,这个原本上课让我头疼的学生后来还参加了我的美术班,我的美术课堂纪律和以前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一次我正在五年级上课,学校校长巡视至此,看见学生都在认认真真地做作业,在窗子外面好奇地向班级里张望,站了半天才走。中午吃饭时,校长对我说他当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其他班第四节课就是在上主课,偶尔还有学生讲话、做小动作的,而我美术课上却静得连一根针掉了都能听见。要知道这个班纪律原来在五年级的三个班中是最差了。

2009年6月,南京市举办一次“迎奥运,树新风”为主题的学生绘画比赛,学校委托我辅导学生参加,结合当地一些独特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从起稿到上色,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看到学生参与的热情,我还是觉得很愉快。9月份结果下来,参加的学生作品除了一个二等奖和四个三等外,居然有一个获得了一等奖,去领奖的校长很高兴,回来说以前像这样的活动,他们学校学生最多只能拿鼓励奖什么的,这次有位专业教师就是不一样啊。

美术说课稿篇10

吉林汪清田玉凤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

湖北武汉唐国蓉Unit2numbers(parts3-4)

湖北武汉叶东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湖北武汉曾艳人音版第十册第五课合唱《田野在召唤》说

课稿

福建泉州郭惠华浅谈幼儿环保教育

四川泸州邢蓉做一个宽容的班主任

广东中山舒琴让爱洒向心灵

山东淄博李鸣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宁夏隆德高红霞如何教会学生朗读

甘孜州石渠黄海军让每一位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困生抬起

头来走路

德育教育・一等奖

四川泸州谭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还学生纯净的心理天

福建泉州林白群放飞童心的翅膀

四川泸州刘伟打开批注那扇窗

四川成都蔡橘班主任管理中需要“严中有爱”

广东中山成婷我和我的升旗台

德育教育・二等奖

河北广平翟振兴让课堂充满活力

浙江缙云舒龙勇从心育审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广东中山陈方连体验成功

德育教育・三等奖

四川泸州袁历解决问题如何从难到易

四川成都刘成会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广东中山廖先文让关爱体现在细节中

教学设计・一等奖

甘肃皋兰杨三霞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学案例

湖南衡阳邹湘云解题后的反思

四川泸州刘伟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案设

湖北武汉王江溶巧用文本融入时代激发思考

湖北武汉魏文婷《刮脸》说课稿

湖北武汉杨光《刷子李》

湖北武汉张敏《渔歌子》说课稿

教学设计・二等奖

湖北武汉汪静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处理教材

湖北武汉王江溶《蝉》说课稿

湖北武汉邹庆泳《重复的嵌套》说课稿

四川泸州刘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浙江缙云舒龙勇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二)教案设计

吉林吉林孔玉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湖北武汉王丽萍《信任》说课稿

湖北武汉夏熳嘹亮歌声说课稿

教学设计三等奖

宁夏永宁李海迪高一历史教学设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

广东中山吕云秀复习课《漫游欢乐园》教学设计

湖北武汉杨建聪潜移默化读中悟,习惯养成润无声

广东中山江坤霞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湖北武汉何晶“圆的面积”说课稿

湖北武汉李正琴提取指纹

湖北武汉凌晓波水平三、六年级:分腿腾跃说课稿

湖北武汉邱梅血液与血型

湖北武汉宋惠雄篮球教学说课稿

湖北武汉谭平方《我喜欢昆虫》说课稿

湖北武汉王妍《大树的故事》说课稿

湖北武汉肖畅藏北草原

湖北武汉杨娟自主探究享受过程师生互动有效生成

教育管理・一等奖

福建泉州吴静芸浅谈幼儿园课程模式

云南广南陆有恒另类的一次收费

教育管理・二等奖

四川泸州邢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

福建泉州肖永月家庭应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福建泉州陈幼敏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

河南灵宝孙红棉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之我见

云南双江吴宗华浅谈如何担好边疆中职生班主任工作

内蒙古巴彦淖陆凤荣浅谈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山东邹平刘云飞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青海西宁祁永波让幼儿快乐幸福每一天

教育管理・三等奖

山东曹县刘雪云浅谈教师语言的特点

河南灵宝孙红棉浅谈小制作与小发明

福建泉州黄玉萍探索教师的语言组织在师幼互动中的作用

河南灵宝孙红棉浅谈勤工俭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陕西华阴孟美莹青少年犯罪原因调查

四川西昌兰剑班主任的素养

四川广汉尹才富浅谈教育的反思

甘肃康县黄雪梅浅谈农村初中班集体的建设

四川泸州袁历我的课堂我做主

四川成都张颖峰优秀班集体建设之细节探索

课程整合・一等奖

福建泉州何海珊如何实现区域活动和对主题活动的有机结

河南灵宝孙红棉体现“德育为首”整合教育群体

贵州余庆杨再志借力推舟,扬帆远航

云南西畴程江飞浅谈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

广东中山吴渐国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课程整合・二等奖

江苏宝应邵振广浅谈体育室外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

福建泉州杜鹃红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河南灵宝孙红棉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江苏怀仁邵春林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

青海互助马立忠谈阅读教学中对美的品味

四川泸州潘春梅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山东商河张红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广东茂名吴赛花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湖北武汉郭秋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初探

课程整合・三等奖

山东淄博李鸣论小学低年级音乐学习常规培养

江苏宝应邵振广浅谈体育室外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

习惯

江苏张家港王英多媒体

四川泸州刘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四川泸州徐敏把握动态生成彰显课堂魅力

四川泸州刘伟有效课外阅读之我见

云南广南陆有恒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四川成都郑晓红利用心理学有效提升学生转化探讨

广东中山陈华娜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广东中山杨汉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