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45:02

中小学生作文篇1

关键词:小学生;“玩”;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85-01

“玩”是儿童的天性,这就决定了小学的教学方式必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玩中学作文”就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寓学于“玩”,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练写,培养写作能力。

一、在“玩”中学选材

处处留心皆文章。“玩”不但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使之心情愉快,还能为写作积累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玩中练写,经常采用诸如游戏、竞赛、角色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使他们学会在玩中取材、选材。如在教学

“一件有趣的事”时,我让学生做“贴鼻子比赛”的游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游戏中的同学在贴鼻子前的神态、动作、表情和贴的结果,并要求评出最佳和最滑稽的结果。学生游戏时兴致勃勃,发言时气氛更热烈,他们在无拘无束中畅所欲言,在不知不觉中已把作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有的还说得较生动、具体。等到要求作文时,同学们已“胸有成竹”,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言之有物并真实感人。这样,不仅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还解决了作文中“无米下炊”的问题。

二、在“玩”中学观察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正如巴金所说:“倘使我写人写得不好,那就是因为我缺乏观察。”在作文教学中,可运用图片、录像、实景(物)等形式指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在直接感如事物的情境中进行说写训练,培养观察能力。如教学“观察一种植物”中,我带领学生看菊展。由于学全置身于花的海洋,情绪高涨;他们通过仔细的观形、察色、闻香,对所观察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故发言踊跃。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录像的放大、定位等观察后,学生对的茎、叶、花的特点的了解就更细致、更全面、更透彻了。哪里需要修改、补充,尽在不言中。

三、在“玩”中学分析

说过:“感觉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就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除了仔细观察景物外,还要对材料加以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作文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春游或秋游,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学会把观察到的景物加以分析,为我所用。如教学“记一处景物”时,我带学生游“锦绣中华”。由于所看的景物多,大部分同学在汇报中“记流水账”,还有部分同学“如堕五里雾中”,不知从何说起。针对这样的反馈信息,我借助媒体重现“游”的场面,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他们把看到的进行深“加工”,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详写,做到有重点、有条理地叙述,并适时展开联想。这样,通过媒体再现,老师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写出的游记效果普遍较好。

四、在“玩”中学表达

叶圣陶认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作文其实就是语言和思想的训练,也就是要学生学会做到、想到、说到、写到。在作文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烹任、手工艺制作等,并要求把做(用)的经过写下来,从中训练表达能力。

“第一次做什么”时,我让学生在课外制作工艺品,课中启发点拨,要求学生写清用了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应注意事项及当时的心理活动等。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亲身实践体会,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真情实感了。

五、在“玩”中学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种,是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发挥主体作用的内驱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并富于想象,对新奇的东西易产生兴趣,喜欢追根寻底。在作文教学中,可用故事、游戏、设问等形式进行质疑,创设想的情景,并提供想的空间,鼓励大胆想象,让他们在想中练写,从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学“XX,我想对你说”中,我在上课时,拿出事先准备好内装一面镜子的木箱,对同学们说:“你最喜欢现在或过去的名人是谁?”那么,你想知道未来的名人是怎样的吗?假如你有机会见到,最想跟他(她)说些什么?这时,同学们都非常好奇,争先恐后来看个究竟。当他们发现未来名人是自己时,都兴奋极了。于是,我乘胜追击,拨亮他们思维的火种,要求继续大胆想象。最后,同学们都不负所望,都能在想象中遨游,写出想象合理的童话故事,有的还写出较有创见的文章。

总之,让学生在“玩”中学作文,应把“玩”与“学”这样一对看似不可化解的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玩”出名堂来,真正做到:在“玩”字上作文章。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作文篇2

1.生本教育概述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它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相比其他教育思想而言,生本教育非常看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本体地位,即教育活动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生本教育除了具有“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内涵以外,还有“以生命为本”的引申义,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其感悟生活、体验生命。生本教育对于课程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而言,有着深厚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能够突出学生写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写作兴趣,还能引导其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

2.生本教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1紧扣学生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这里的尊重学生,既指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指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心理等客观要素。就小学写作教学而言,学生之所以存在畏难怕写的心理,主要和写作题材不熟悉、想象力不丰富等因素有关,对此,教师可以紧扣学生心理,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教师要做好作文的选题工作。题目或话题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题目是否新颖有趣又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欲望,对此,教师在选题时,一方面可以选择那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或课文学习中学过的内容,降低学生对写作的隔膜感,另一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如热点新闻等。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使写作的内容更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写作兴趣。

2.2倡导课外阅读,拓宽写作视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小学生的写作而言,素材是基础。当前小学生写作中之所以会出现空洞无物的弊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知识储备不够,对此,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加大阅读量。因而,在生本教育的视角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从而拓宽其写作视野,不仅如此,阅读对于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就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沟通融合。学生受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并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需要从课内阅读的角度出发,做自然的延伸,从而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准备一些三国经典故事,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挥泪斩马谡等;第二,注重经典范文的欣赏。教师可以专门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在指导课中除了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以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范文,如小学生满分作文等。

2.3注重生活实践,激发生命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写作而言,阅读仅仅是素材积累的一个方面,生活则是素材积累的另一个方面。但生活除了积累素材以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而有效地矫正当前小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问题。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明确主张“以生命为本”,而生命最核心的内容则是生活本身。对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激发其生命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引入到写作课堂之中,比如在命题作文《记一件小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平时搜集的跟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如某某同学曾经拾金不昧、某某同学曾经送生病的同学回家等,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来挑动其写作心理;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形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酝酿写作情感,积累写作素材。

2.4引导自主写作,鼓励自评互评。

生本教育除了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外,还主张“全面依靠学生”。所谓“全面依靠学生”,是针对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事无巨细垄断了课堂教学的全部进程而言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放权”,将学习的主动权乃至评价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知识、暴露问题等。就写作教学而言,写作本身是最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写作,比如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某一自然段进行仿写、改写或续写,又如在写作教学中,跑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笔等。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因为只有在持续不断的写作中,学生才能找寻写作的感觉,培养写作的情感。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长久以来都是教师所把持的,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要适度地拓展教学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间就写作内容进行自评与互评,而这对于学生水平的提升乃至课堂氛围的活跃都大有裨益。

中小学生作文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67-01

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强化在语文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的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更多的可能。小学作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项目,是学生的感知、思维、语言等能力的综合展现,因此,教师要注重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笔者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学进行简略探究。

1.写作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写作前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方法的教学,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的学习都是从兴趣出发,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学科,才能使w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主进行作文的学习与写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常以赞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选择优秀作文进行朗读,逐句逐段的分析与欣赏,从而提升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再者,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一同欣赏美文,引导学生享受优秀文章中的独特意境,使学生感受到优秀文章带给人的愉悦、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摘抄优美的语句,提升学生对于优美语句的喜爱,从而引导学生喜爱上写作,在纸张上表达自己对于身边人、事的所感所悟。

2.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要想使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有话可言、有情可抒,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事物,才能形成深刻的感触,在进行写作时,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再者,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能否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立意,都取决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否正确认识事物,从中形成高尚的品德与情操。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1学会观察,认识新事物。在小学生作文中,很多学生的作文都像是流水账,什么时间做了什么,没有将自己的情感以及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描述,缺乏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荷花》时,作者重点描述了荷花的形态,对于在公园中其他事物的观察则进行了忽略。作者运用形象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表述,再者作者将自己观看荷花使得感受进行了表达,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自己看作是荷花,翩然起舞。从而形象地描述了自己观看荷花的过程以及感受,带给人真切的体验,使读者也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教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正确观察,合理表述,在表述中分清主次,对作文中的重点进行描述,改善学生流水账的写作现状。

2.2让学生学会深刻认识事物。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学生思想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形成深刻的体验与感悟。例如,身边最美的人、大扫除的画面、班中人热情帮助他人的同学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身边的事物,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从而来记述身边的感动,使学生学会深刻的观察与思考,提升学生深刻认识事物的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作文的写作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小学生观察事物时,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从而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在进行写作时,立意不深,难以捕捉到文章的重点;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通过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帮助学生写作出独特立意的文章;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新。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新,使学生逆向思考,推陈出新,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见解。

总之,在进行小学生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从而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

中小学生作文篇4

【关键词】语料库;小学生;作文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2―0045―04

语料库(corpora)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大量自然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包括预处理、语法自动赋码、自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存储,以供自动检索、索引和统计分析的大型资料库。自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各种书面语和口语语料库、通用型和专门语料库纷纷建立,语料库在语言描述和语言分析中的作用和优势愈来愈明显。在语料库迅速而多元的发展中,针对外语学习者建立的学习者语料库(learnercorpora)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一研究背景及缘起

学习者语料库包括学习者书面语语料库和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两种。无论是学习者书面语语料库,还是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均与一般的语料库不同,它们是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产出的文本数据库,属于学习者中介语(interlanguage)范畴。[1]在国外,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学习者英语书面语语料库8个,口语语料库2个,如比利时的iCLe(internationalCorpusofLearnerenglish)、瑞典Uppsala大学建立的学习者语料库USe、美国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meLD、英国的商业性学习者语料库CLC和LLC等[2]。

我国的学习者语料库建设与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些语料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一类是外国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料库。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方面,已经建成或在建的语料库有6个,如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学校研制开发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由华南师大外语系负责建设《中学生书面语语料库》(mSSw),由香港科技大学的约翰•弥尔顿教授主持开发的香港高中生英语语料库(HKUSt),等等。[2]在外国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料库方面,有已建成的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3]和正在建设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等[4]。

然而,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建立的语料库的发展却不是那么乐观,语料库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口语语料库。已有的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包括:大型儿童口语研究课题“十省市研究”项目收集了2062名三至六岁城镇儿童的语料[5];2007年建成、包含600名儿童的口语语料的新加坡华族学前儿童口语语料库[6];已囊括了包括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在内的二十五种语言的数据的儿童语言数据交流系统(ChildLanguageDataexchangeSystem),简称CHiLDeS[7]。语料类型的单一将会大大限制广义的儿童语言学的研究。李宇明指出,广义的儿童语言学,把儿童期的所有语言学习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应包括母语口语学习和母语书面语学习等。他还指出,只有全面研究这些语言学习类型,才能建立起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儿童语言学习理论,也才能够对儿童的母语口语发展认识得更全面。[8]在我国,儿童母语书面语的学习一般始于小学阶段,我们要研究儿童书面语的发展就必须从小学生的书面语即小学生创作的作文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小学生作文语料库。众所周知,在建设语料库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困难在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通过电脑录入收集上来的学生作文,代价极高,而我们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在小学里开展的一项语文教改试验却能够帮助省去人工录入语料的环节,可以大大节省开发中国学习者汉语语料库的人力物力。

从2000年9月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在小学里进行了一项基于web的、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改革试验。该教改实验的主持人何克抗教授将其称作“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本试验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在于: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将汉字、阅读、作文三个教学环节孤立和割裂,而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老师鼓励小朋友们在阅读了网上的材料以后,随时在校园网的班级留言板里(通过电脑打写)向老师谈自己的感受与想法。[9]迄今,试验已经开展了七年。在这七年的小学语文教改试验中,试验学校积累下了大量的电子化的小学生作文,主要以数据库形式存储。这些分布在不同学校的数据库可以很方便的收集起来,并对来自不同学校的作文数据加以集中,一个小学生作文粗语料库即可完成。因此,我们将在这一教改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小学生作文语料库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求加快研究进程,填补国内在中国学习者汉语语料库研究方面的空白。

二研究方法

本语料库将建设成为一个涉及小学各个年级、历时六年、字数在3000万左右的作文语料库,每篇作文均有字数、单字数、作者、创作时间、所在年级、所在学校等多种标注。

本语料库研制开发的工作流程包括小学生作文来源学校选定、语料收集和汇总、语料清理、初级语料加工、语料库检索系统开发等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循环往复、不断逼近最佳结果的过程。

1作文来源学校选定

目前,小学语文跨越式实验课题组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13个试验区(共162所中小学,包括小学148所,中学14所),涉及的省、市、地区有北京、河北丰宁、大连、广州、深圳、厦门、香港。各个学校加入试验的时间有早有晚,我们主要选取10所左右同年加入且参与时间较长的学校。经调查,在2002年、2003年两个年份加入的跨越式试验的学校较多,从中足以选出10所左右作文数据丰富、历时较长的学校。另外,较早加入的学校主要来自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区,于是我们从这三个地区暂时选定了分别在2002年、2003年加入试验的14所学校作为小学生作文语料的来源学校,其中北京四所,深圳六所,广州四所,以保持南北方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为后面开展南北方大城市小学生汉语掌握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提供可能。

2语料收集和汇总

试验学校均使用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教学平台作为小学生写作和阅读环境,小学生所创作的作文均保存在该平台的数据库中。于是,该环节通过拷贝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平台中的数据库来完成。该工作自2006年9月开始,至今已近一年。我们分别于2006年11月、2007年4月以及2007年7月三个时间点陆续从这14所学校拷贝了平台数据库。

来自不同学校的作文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于是我们建立了一个中心数据库来汇集来自各个数据库中的作文数据表和学生基本信息表。为了后期的统计分析,对比研究,我们不仅要存储作文信息,还要存储学生信息和学校信息。其中,作文信息包括作文标题、作文全文、创作时间、字数、作者、学校、创作年级等;学校信息用于描述作文来源学校,包括学校名称、加入教改试验的时间、所采用的教材的版本信息等;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所在学校、入学年份(即就读一年级时的年份)等。

然而,由于教学平台并未提供年级按年度升级的功能,即一个学生四年创作的作文全部标识为一年级所创作。这样一来便会影响按年级进行小学生书面语言的调查。于是,在收集平台数据库的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当前学年各个跨越式试验班的学生名单,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当前年级推算以往年级以及未来年级所处的时间段,然后重新对每篇作文的创作年级进行标识。下面举例说明这一过程。

a学校有一名学生张三,2006年9月开始开始上四年级,那么该学生的所有年级及所处时间段如表1所示。

依据表1,以及张三所创作的每篇作文的创作时间,我们便可以对张三的所有作文的创作年级进行重新标识了。

经汇总,截至2007年7月,小学生作文语料库有作文93293篇,字符数14406192个,涉及学生2205名。

3语料清理

由于小学生作文直接从学校教学平台数据库中转换得来,从而不可避免存在部分无效的作文,如只包含几个字符的作文,或者字符数较多而汉字仅有几个的作文。这些作文必须从语料库中剔除出去,以保证语料库的质量。

我们的处理方法是通过t-SQL数据库查询语言编写程序来计算每篇作文中的字符数、汉字数、标点符号数以及非标点符号数,然后将满足以下条件的作文删除:字符数为零的文本;标点符号数为零的文本;汉字数为零的文本;在清除作文中的空格后,汉字数少于非汉字字符数的文本;在标点符号数、汉字数不为零的条件下,汉字数与标点符号数之比小于3的文本。

另外,我们在汇总后的作文语料库中发现,有些作文很长,个别甚至达到26680个字符。经浏览这些作文,我们发现,这些作文存在重复内容。于是,我们将这些有重复内容的作文选出来,利用自行开发的一个校对工具,删除重复的部分。

经清理,小学生作文语料库有作文79244篇,字符数13328692个,汉字数11456403,涉及学生2164名。

4初级语料加工

比较初级的语料加工包括自动分词(partofspeechtagging)和词性标注(grammaticaltagging)两个阶段。更深层次的加工则有句法标注、语义标注等。另外,由于语料库检索需要有句子检索这一项功能,于是语料加工还需增加对作文进行分句加工。语料库的加工不可能一次就做到尽善尽美,本研究把完成语料库的初级加工即分句、分词和词性标注作为主要目标,并完成复句类型标注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的标注。

分句是指通过正则表达式将篇章分割成若干个句子,并确定每句话的长度,然后将这些句子存入句子数据表中。

判断句子的标志是“。”“?”“!”等三种符号,由于来自网上的文章中经常出现以西文标点为句子结束标志的情况如“.”“?”“!”等,并且对话语言中句子的结束标志是在一般的结束标志基础上加上“””,因此用于匹配句子的正则表达式如下:

[^(。|?|!|\\?|!|.)]+(。”|?”|!”|\\?”|!”|.”|。|?|!|\\?|!|.)

我们通过该正则表达式将篇章中的句子分离并存入句子表中,句子表包括句子、经分词和词性标注后的句子、句子类型、句子长度、在文中的出现次序以及所在篇章编号等信息。

在分词和词性标注方面,我们将采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10]来辅助完成。这里并不是对作文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而是对作文分句后的句子进行分词和词形标注,这样可以提高分词和词性标注的效率,也为接下来的复句类型标注和特殊句式标注做准备。

由于小学生作文是发展着的书面语言,无论是词语运用还是句子结构上,都存在着非规范用法。再有iCtCLaS工具自身的局限性,分词和词性标注结果存在一定的错误率。对于这些分词和标注的错误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更正。受技术水平的制约,对误切分和误标注的部分,主要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后期处理。

要进行复句类型标注和特殊句式标注,首先要建立一个复句类型和特殊句式的分类表,并给每种句型标上特征词。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解说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连锁复句等11类。每一类都有一定量的连词或连词组合作为其特征词。以因果复句为例,其特征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而”、“从而”、“以致”、“致使”、“既然就”、“可见”等。我们就利用“复句-特征词”对应表,通过检查一个经过分词和词形标注的句子中是否包含某个连词或连词词组来对判断该句子是否是复句以及是何种复句。当然,这里标注的复句主要为显性复句,对于隐性复句我们将采用人工的方法来标注。

本语料库所要标注的特殊句式主要有把字句、被字句两种。在这两种句式中,特征词主要有“把”和“被”,此时这两个词的词性为介词(以字母p表示)。于是我们建立了这两种句式的特征为“把/p”和“被/p”,其中“/p”表示在这两种句式中“把”和“被”字的分词和词性标注的结果。我们通过检查一个经过分词和词形标注的句子中是否包含“把/p”或“被/p”来对判断该句子是何种句式。

5语料库检索功能的开发

关于语料库的检索功能,中外学者多有论述。胡明扬先生提出,语料库的检索系统要保证能够方便地检索到以下各类信息:总字数及字频,总词数及词频,单字和单词的上下文,按词类大类和小类提取总清单,统计分类总数和分类频度,特种词语、语法格式、分类句类或句型的统计和提取,等等[11]。杨惠中(2002)认为,检索工具的基本功能包括词表生成、语篇统计、带语境的关键词(KwiC)索引、搭配词统计、词语型式(pattern)统计、主题词提取(keywordlist)、词丛(wordcluster)统计、联想词统计及重组、词图(plot)统计[12]。

考虑到今后要在互联网上语料库,本语料库的检索系统将采用B/S架构。前文述及的语料库检索功能太复杂,会影响服务器的响应速度,不适合通过web来实现。因此,笔者省去了一部分功能,而突出所需的功能,具体如下:

(1)作文检索功能

检索项包括作文类型(随堂作文和测试作文两种,以随堂作文为主)、创作年级、作文标题、内容、字数范围。其中标题、内容等项的检索提供模糊匹配功能,可输入多个关键词。并可设置作者信息,限定作者范围,限定项包括地区、学校、入学年份(特指进入小学一年级时的年份)、作者姓名等,这有助于使用者对小学生作文情况进行分类调查。作文检索界面如图1所示。

(2)句子检索功能

可进行“关键词居中”(KwiC)检索。关键词为中文(简体)任意字符串。可设定句子的创作年级,并可设定首个关键词的词性,并可通过设定“跨距”(Span)来限定检索关键词的左右语境范围,跨距以字符为单位。还可以设置作者信息,限定作者范围,限定项包括地区、学校、入学年份(特指进入小学一年级时的年份)、作者姓名等,这有助于使用者对小学生句子使用情况进行分类调查。返回的检索结果以句子为最大话语单位,作为检索的上下文语境的最大范围。如果要查看更大范围的上下文语境可以进一步查看该句子所在的篇章。允许对检索结果进行复制或保存。句子检索界面如图2所示。

三结语

截至2007年8月,本语料库已建设成为一个涉及小学五个年级、历时五年、字数在1100万以上的大型作文语料库。本语料库中的每篇作文均有字数、单字数、作者、创作时间、所在年级、所在学校等多种标注,并且对这些作文进行了分句操作,并对复句、特殊句式进行了类型标注。这些作文不仅蕴涵着当前小学生所写出的作文的字数的信息,而且还蕴涵着小学生使用单字、词语、搭配、单句句式、单句句型、复句类型等的现状的更为丰富的信息。该语料库有望在小学语文教学、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研究等三个方面发挥其价值。

1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人员可通过本语料库查找范例作文,查找字、词的使用例句,可用于编写教学材料、练习题以及开发学习软件,还可用于课堂教学时呈现语言应用实例(包括正例和反例)。

2儿童语言研究

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者可通过本语料库观察小学生汉语书面语使用情况(正确使用、过度使用、使用不足、未用和错用),并利用语料库的历时性,发现小学生汉语书面语的习得过程规律如用字、用词、句式使用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制定小学生常用字表、常用词表等。这有助于完善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在掌握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整个发展过程。

3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研究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能力的发展和逻辑思维发展、形象思维发展、直觉思维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语言(包括文字)和各种语言活动,既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又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许多重大的心理学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儿童语言学的参与或验证。本语料库具有历时性,记录了一大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所写的作文,这些作文蕴含着他们的思维过程,研究者可通过统计分析单个学生的复句使用情况(如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来考察该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过程,通过调查学生使用可逆句子使用情况(如被字句、双重否定句等)来考察学生思维的可逆性以及通过分析学生描写事物的语句来考察该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过程。

目前,我们围绕语料收集、加工深度和数据维护等方面继续完善中国小学生作文语料库,预计在2008年9月最终完成,并将在网站(省略)该语料库的检索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为语言工作者提供一种科学便捷的集成环境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秦旭.学习者语料库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1):25-28.

[2]王立非,孙晓坤.国内外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发展:现状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5,(5):19-24.

[3]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简介[eB/oL].

[4]张宝林,崔希亮,任杰.关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建设构想[DB/oL].

[5]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

[6]赵守辉,刘永兵.新加坡华族学前儿童口语语料库的生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2):98-105+4.

[7]温志军,胡瑰玲.开发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儿童语料库――CHiLDeS[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74-377.

[8]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J].教育研究,2004,(1):55-60.

[10]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所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DB/oL].

中小学生作文篇5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活化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语言感情

一、综合实践活动对写作、对人生的长远意义

很多活动能够让学生生成很多好的作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写作前的作文准备工作,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生活,感受教师创设的作文情境,教师要全面高效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回味生活,让生活更加多彩,充实学生的作文素材。教师要高度融合综合性学习和作文教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学心理,和学生的心理体验要能实现巧妙地融合和统一,这样学生就能更好更准确更深刻地表达生活,提炼生活。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的脑海中可以呈现写作的材料,并且有真实可感的写作亮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并积极思考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和启迪,这样实践活动就能起到陶冶身心,提升境界的作用,学生就能写出细腻丰富深厚的文章。学生从观察到感受到思考,经历了深刻地蜕变,学生的思路得以打宽,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学生更能接近生活的本质,领悟人生的真谛,让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实现真实地写作,真实地做人的人生状态。

二、综合实践活动为美文写作创造了动力源泉

美文发自作者的内心,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并在大自然中徜徉,体验美景,并学会表达美,抒发美。学生学会从内心流淌出自己对美的自然的感受,表达出写作的趣味和兴致,充分运用美的词语,句子,形象,并生发联想和想象,实现思维和语言的高度统一,展现美的统一。在综合实践活动情境中,学生学会了获取作文的素材,会表达美,会展现美。学生学会表达感受,抒发个性化的见解,理解了写作的本质,萌发出生命的强音,抒发着美的气息,学生的整体面貌也在趋于美的集合体。当学生再次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感受丰富,记忆深刻,表达愿望强烈,学生学会了谋篇布局,构思成文,修饰语句,一切都会比过往更加热爱。

三、综合实践活动让人物更丰满,让事情饱含情感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写作,关键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充分丰富的生活感受,能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充盈,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生活的缩影和凝聚,标本。学生如果能够全心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写作文的时候就如行云流水,更好地展示生活。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高效率的方法,就能够实现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品味,就能够掌握生活的意义。在综合实践活动期间,学生就能够增强艺术敏感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自我教育,理解生命,感受教育,发展个性,追求独特,实现生长,呵护成长。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受生命之美,震撼学生的灵魂,焕发出对生命内在的美的冲动与追求,这样学生的人生境界提高了,更能展现真、善、美了。

例如组织学生举行“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为了活动更好地开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亲情视频,阅读亲情书籍,朗诵亲情的诗歌,吟唱亲情的歌曲,讨论亲情的话题。进入到“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的活动现场的时候,学生又通过画出父母的手、脸,歌颂父母的品德,挖掘记忆中的感人的故事,回忆亲情感人的点滴细节,乃至对父母心事和烦恼的调查和交流,再用座谈会的形式来进行汇报整理。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理解父母的爱,理解叮咛,理解问候,理解唠叨,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腾,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积淀,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作文素材也得到了积累,学生学会表达,更在无声中走进了色彩斑斓的写作新视野,写作新境界。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和作文教学可以实现高度融合,学生的写作也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写作的格式化和程式化的范本。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等综合实践活动,能更好地理解思想感情,掌握心理信宿,抓住好的生活内容和形式,理解真、善、美,并且感受到对生命的赞美,对爱的执着,对生命的敬畏,实现了语文课堂和生活体验的高度融合,实现了完善自我的形式和本质的集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追求教与学的高境界。

中小学生作文篇6

一、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在对学生的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后,我认为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外在因素(如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的因素);二是内在因素(包括心理障碍、学生的学习习惯、智力因素)。只要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班里的王某同学,上学期语文评价检测成绩较好,几次单元测试都考到了前五名。可到了这个学期语文评价检测,成绩一落千丈,上课无精打采,长期打瞌睡,作业马虎且有时不完成。我多次找他谈心,他总是低下头,一言不发。后来我发现他的书包里有一部电子游戏机。我把他的这些情况告诉他的父母亲,密切与家长联系督促,找出原因,对他进行正面教育,使他端正了学习态度,现在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事实证明,只要准确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再做此项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学困生进行情感交流,是做好转化工作的保证

有些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也被教师指定为班级的“包袱”,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有厌学情绪。我就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当我看见学困生抄袭他人作业时,我不但不责备,还主动将最好的学生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背”。第二天上课,有意识地叫后进生站起来口头说一遍,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的单元测验,我将成绩有进步的学困生名字提出来及时亮相,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有些学困生的头脑反应得慢点,有时一个词语讲几遍还不理解,我就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直到他们听懂为止。无数事实证明,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是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教师要为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学困生也不例外。在班级中他们往往因某个方面的缺点而后进,所以他们敏感于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老是对学困生这样说“你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你是我们最讨厌的”“惹麻烦的处处是你”等,这样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削弱自信心。与优等生相比,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课内外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学困生,多留些浅显的问题给他们,让他们在心底产生一个信念——“我相信自己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录音机等,为学生创造语言情景,增强语言操练的真实感。

2.使用简洁、明了的课堂用语,力求生动活泼。用幽默有趣的课堂语言吸引学生听好课,使学生在笑声中、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3.在课堂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采取了词语接龙游戏、朗读比赛、即兴表演等活动。

4.建立互助小组,发挥集体作用,来提高学困生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多学生成绩差并不是因为智力方面的原因,而是因为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低效的学习方法。从对学生仔细观察中发现:有的学生早自习一节课坐在那里却看不完一页书;有的高声朗读,却一个词语也记不住;还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时一问三不知;有的问题老师反复强调以后紧接着提问,学生仍然出错。这些都属于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不好。作为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运用思维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感到语文难学,就指导他们根据读音、词义和构词法的知识,借助比较、分析、综合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记忆的困难,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仅教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六、充分发挥家访的优势,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儿童与父母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来说,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我们执教的是一群群农家子弟,不免有些家长素质低。一种表现为整天抽烟、喝酒、打麻将,这就导致了部分孩子也染上了不良习惯;另一种则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过分溺爱孩子,没有意识到这样对孩子发展不利。鉴于此,教师应坚持家访,使家长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以便及时改正,以影响带动孩子;二是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整个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互通情况,积极与教师配合,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中小学生作文篇7

关键词:教学本质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做好师生互动,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二、转变教师角色,实现师生互动

从合作学习的涵义出发,学生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以决策者、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角色出现,师生的关系会因教学形式而变化。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由一个教导者转化为合作者。

1.教师是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设计好合作学任务习的流程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为学生分好工,在学习过程中各自承担责任,才能共同完成任务。

2.教师是合作学习情景的创设者

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出一种需要合作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洞察学生的状态,尊重学生的质疑,乐于听取学生中的异音,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共同探究最恰当的答案,适当给予知识上的点拨与学法上的指导。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要“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发他们的疑问,实践中给予帮助,学生需要时承担一份责任,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充分信任学生,因材施教。最后,教师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联络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则应在组间巡视,了解学生的具体讨论情况。同时,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深化,有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个别合作小组可能觉得有些困难。为了让这一部分同学更好地学习,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当联络员的角色,将合作进行得好的一些组的经验告诉他们,或者直接让他们去参观其他组的学习。

三、支持互动性策略,促进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集中在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上。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按四人或者六人一小组计算,一个班有十多个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往往顾此失彼。常常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声,也听不清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停”,学生马上安静下来,就像被声控的机器。而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一张口仍是“我怎样怎样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们小组如何如何”,根本看不出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关注的依然是“我”自己。也有同学发言时用“我们小组怎样怎样的”,但是,发言的内容其实是他个人的意见。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没有能够有效地融合,表现出只有独立思考没有合作学习,组内发言的学生,往往是一些基础好的;相反,那些学习困难生则只有合作没有独立思考,讨论时只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于是,加速分化。很多课堂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为活动而活动。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在合作学习中

1.教师要营造温暖的学习环境和温馨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调整课桌布局,置身于良好的班组心理氛围之中,学生间更容易相互激励、默契配合。

2.教师要构建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要改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教互学,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成就欲,合作、友善的态度,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在评价时,引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

教师的评价与态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之,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要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达到互动,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作文篇8

关键词:小学汉语教学作文能力培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汉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汉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汉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中小学生作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想象力;参考信息

注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作文写作水平,为他们未来语文方面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使相关的培养措施在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学生整体的写作状况,促使各种作文想象力的培养措施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想象力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于各种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为了不断地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水平,需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培养。通过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逐渐地提高学生以后写作过程中的积极性,结合自身想象力的实际作用,不断地拓展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将各种事物的特征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出来,丰富作文内容的同时确保作文质量的可靠性,为后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全面培养,采取必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各种作文教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能够在作文教学计划实施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对自身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有着正确的认识。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概况,注重对学生写作潜能的有效激发,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确保作文质量的可靠性,促使学生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能够形成自身的写作风格,为日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发展状况,可知学生作文想象力培养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使得学生在良好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潜在的写作潜能逐渐地激发出来,全面提高自身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其整体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可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写作过程中想象力的不断发挥,将会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提升,为各种写作问题的有效处理及作为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可靠地保障。因此,为了确保学生未来写作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需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采取科学的引导方式鼓励学生写作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突出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地保障。

二、加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一)注重学生综合储备的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自身作文质量及写作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想象力,需要老师注重学生写作方面综合储备的有效培养,确保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1)作文教学计划实施中引导学生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认真观察,活跃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2)组织学生对经典文艺作品进行一定的赏析,利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加强对作者写作风格的理解,促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得到不断地提高;(3)选择质量较高的写作素材,加强作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写作乐趣,丰富自身作文教学中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有关亲情、助人为乐等方面的作文题目,促使学习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增加作文方面的综合储备。

(二)加强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系着学生写作水平及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实施中应加强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写作过程中相关事物的特点能够变得生动、形象,在作文完成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需要老师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必要地锻炼。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些简单工艺品的制作,完成作文时将制作的心得进行必要地说明,促使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可以得到针对性地培养。

(三)注重学生自由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性,作文完成的过程中质量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想象力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实际作用,老师应在日常的作文计划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注重他们自由式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完成作文过程中的写作自信心。比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某些事物特征进行较为准确的描绘时,老师应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地肯定,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丰富作文内容,逐渐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结束语:

在相关的措施支持下,增强小学语文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效果,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整体的作文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将会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使他们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的同时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西容.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亚太教育,2015,(19).

中小学生作文篇10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生动的素材,提高真情实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应当从以下途径入手:一是认真贯彻记录生活,二是深入体验感悟生活,三是深度发掘提炼生活。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原则;实施途径;分析研究

写作活动应当反映和接近学生的生活状态,保证学生在生活中有深刻的感悟,并将自己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这样的方向应当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大趋势。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他们的作文写作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言之无物,没有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精华与素材,导致写作能力低下。笔者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针对生活化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贯彻的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原则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将写作活动建立在自己的亲身经历、耳闻目染及其产生的真实情感活动基础之上,这样的文章符合人的表达特点,更具真情实感,是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但是在现行应试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背离了这一宗旨,成为了应试模式的生产线,主要针对几种类型的应试作文题材进行反复训练,甚至有背诵范文、生搬硬套的做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针对这样的状况,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返璞归真的要求,要让作文回归其本来面目,作文教学生活化原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项创新,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体验、感悟、分析、发掘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素材,增强情感体验,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用大脑去思考这个世界,用手中的笔去描绘这个世界,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文章。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的途径

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以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了显著提高,这就为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有效贯彻与落实生活化原则。

1.认真观察记录生活。叶圣陶先生认为,如果将文章看做喷涌的泉水,那么其源头就是丰富的生活,生活生动精彩,文章才能够源源不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生活,这一点正是许多小学生所匮乏的,他们涉世不深,对社会观察不够全面和深入,导致在作文学习中没有生动的素材。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圈子着手,从最熟悉的人入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事情,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哪些是平常的事情,哪些是具有写作意义价值的事例,在观察中敏锐地发掘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与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试听所获得的丰富信息中有效提炼出其中的闪亮题材。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笔者还培养学生随手摘记的良好习惯,每一位学生都备有一本精致的小型笔记本,随时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有些时候灵感一闪而过,所记录下来的内容具有较高的价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长期下来能够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2.深入体验感悟生活。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仍然比较狭窄,没有能够有效深入到生活之中进行感悟,客观上学习压力较大,也导致学生没有这样的载体与空间。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笔者坚持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中进行体验感悟,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指导学生设计体验方案,自主地深入到生活中进行感悟,如对学生布置了“听故事谈感受”这种类型的活动,要求学生听不同人物讲不同题材、不同年代、不同主题的故事,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同时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写心得、复述故事、续写故事等方式增强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笔者还结合各种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感悟,如学校在清明节组织扫墓活动,重阳节组织学生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清扫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在这样的活动之中,他们会接触到更多的人物,看到更多的事情,笔者要求他们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分析、感悟,在活动结束后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这样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式。

3.深度发掘提炼生活。写作活动源于生活,但是其还要适当高于生活,要在生活中表面现象提炼发掘出深层次的中心主题,从而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在这一方面,笔者侧重于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梳理提炼中心思想,使文章的选题立意更加新颖,更具生动。如在布置学生开展“看一看群众生活条件变化”这样的实践活动之后,学生搜集到了大量生动的素材,有居住条件越来越好的,有家用电器数量越来越多的,有汽车、摩托车进入普通家庭的等等,这些素材源于生活,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群众的生活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引导,经过分析讨论,大家明白了,是党的坚强领导,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是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群众提供了创业致富的良好环境和平台,这才是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其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有力。通过这样的发掘,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习作的训练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是夯实学生习作基础、提高学生习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应当引起重视,并在教学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江和平.小学作文课外练笔重在“三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