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0:32

土地开发篇1

关键词:土地;资源营销;开发区

一、开发区发展状况

(一)开发区发展状况

我国的开发区是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工业园区和旅游度假区等各类区域的统称,是国家或者一个区域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行政和市场等多种手段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功能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组群。

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部级开发区共54家,31个内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有1个部级开发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32个,中部地区9个,西部地区13个。在54个部级开发区中,1984-1995年批准设立的有33个;2000年以后新批准设立的中西部部级开发区16个;此外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海南洋浦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等5个工业园区享受部级开发区政策。

建立开发区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国内也将日益成为各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开放型经济聚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我国各个省市区都有类型不同、规模不等的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各类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器。

(二)开发区的作用

如今各类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吸引国内外投资最为集中、经济增长最快、市场最具活力、投资环境最完备、运行机制最新、经济效益最好的区域。开发区的建设一是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增长极;二是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三是开发区的设立是我国为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种以发挥集聚效应为特征的“以点带面”的经济增长模式;四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并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

开发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衡量开发区贡献大小的主要指标就是GDp、工业增加值、税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额。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全国54个部级开发区实现地区内生产总值(GDp)12695.96亿元,工业增加值9199.7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14%),工业总产值(现价)38426.28亿元,税收收入2036.77亿元,出口1780.84亿美元,进口1527.9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3.21亿美元。

二、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开发区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效益上都得到迅猛发展,各类开发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正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开发区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开发区数量过多,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据国土资源部历年的国土资源公报,近几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处于逐年递减的趋势,地方为了追求政绩,推行形象工程,盲目圈地、批地搞开发区,从市级、县级到乡镇,甚至到村,级级都有开发区、工业园,造成开发区遍地开花的混乱局面,占用了大量耕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对24个省份的不完全统计,各类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达到3.6万平方公里,超过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同时对10个省市的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在3054平方公里园区实际用地中,未经依法批准的用地达2097平方公里,占68.7%。

(二)招商引资政策导向错误,国土资产流失过多

开发区过多过滥导致招商引资困难,迫使开发区在各种优惠政策上做文章。为吸引企业入驻,各地开发区不顾自身条件见资就引,不顾国家土地、税收法规及相关政策,竞相压价,在地价、税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政策,有的地方提出免收土地出让费、放弃地方所得税或采取无限期低工资、低租金、低息贷款等不良做法。这种不良的政策导向使得一些企业就是为圈地而来,获得土地后,并没有在此成立企业为当地带来资金和技术。这种靠卖地的方式来招商的方式造成大量国土资产的流失与浪费,本应该用于其他用途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土地的机会成本大大增加。

(三)开发区定位模糊,缺乏资源导向

由于各地区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经济条件、文化基础不同,发展的规模、水平极不平衡。很多地方的开发区在引资的过程中忽视自身现有的资源状况,盲目引进不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或产业,致使开发区在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样不仅不利于入驻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原有产业优势的发挥。

(四)产业结构雷同,层次及技术水平偏低

许多开发区不考虑现实条件和未来的效益,盲目提出发展机械电子、新材料、信息工程、生物医药等高新科技产业,造成开发区产业结构的高度雷同。还有一些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项目的整体规模、水平、档次还不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延型经济增长,集约开发和经营的空间还很大。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开发区产业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外,其他开发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结构雷同、层次低下、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小等普遍问题。

(五)缺乏战略规划,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开发区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但从很多开发区内企业看,很多区内大企业并没有形成以龙头产业为主的产业群,区内小企业尽管数量众多,但也没有起到协作配套的作用,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相关联的产业链条。

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经营观念不正确,导致开发区经营模式的不合理。经营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出让土地只能获得一次性的收入,无法获得长远收入,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枯竭。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转变经营观念,从营销的视角,以资源营销的理念来引导开发区的建设和经营。其中土地作为开发区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应该合理规划和使用。当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时,才会想到是否需要建设开发区以及如何建设,建设后如何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来换取较大的收益。

三、开发区资源营销策略

开发区资源营销是针对开发区之间进行的资源争夺战而提出的一种营销理念,是现代营销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开发区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资源的增值为导向,从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出发首先来识别、分析、整合、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并确定自身的优势资源,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资源整合与配置来吸引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品牌、企业等),满足原有企业以及新投资者的需求的一系列与资源运营有关的活动总和,从而达到促进区内企业快速发展,提高区内居民(个体居民与企业居民)福利,带动当地经济又好有快发展的目的。

(一)开发区资源营销的原则

在开发区营销的过程就是展示自己的过程,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入,在营销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资源导向原则。资源是基础,是开发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发区是各种优势资源的集合体,其可利用的资源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离开了资源,尤其是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开发区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开发区的各种活动就无从谈起,因此,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是开发区建设的资源基础和出发点,而资源营销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使开发区的资源更加丰富,确保开发区获得可持续发展。如今开发区之间的竞争更是资源的较量,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应将资源营销的观念贯穿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过程的始终,利用自身资源吸纳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

2、资源积累原则。在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消耗掉自身的资源,其中有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而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土地、生态),一旦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不能仅仅是消耗,要注重资源的积累和保护,一方面以资源的增值保值为重点,使资源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将现有资源转换为其他资源,在资源消耗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打造其他资源。

3、资源聚焦原则。积累资源的目的不是资源的简单相加或者堆积,而是为了资源聚焦,打造特色资源,形成特色园区,实现差异化经营,进而提升竞争优势,这样才能避免与其他园区为争取同类资源而进行同质化的竞争。

(二)开发区资源分析

开发区建设之初就应该是对自身的资源从各个角度、方面、维度做全面的分析,分析自身的资源状况,包括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制造资源、人力资源、政策和法律体系建设、市场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等等,通过科学的资源分析手段识别自身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清楚知道本地区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哪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还有哪些潜在的资源有待开发,这些资源能够吸引哪些外部资源,各类资源的关系如何,如何开发才能发挥一箭双雕的协同效应。

(三)开发区发展定位

在充分了解了自身资源拥有的优势和劣势之后,就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对开发区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最主要的是要从长远考虑,确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可以是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或者是技术实力最强的软件开发区,或者是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加工基地(如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或者建设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通过对开发区的准确定位,持之以恒的积累,最终打造一个城市的品牌,使本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具有明显影响力的产业基地,这样有利于吸引与之相配套的企业也前来入住,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聚集效应,产生辐射效应,从而带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开发区资源规划

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也不一定就能为开发区创造更大价值,还必须要将各种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有机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有效地整合与包装,才能真正展示地区的资源特色,发挥资源价值。不但让区内企业分享资源的助推,还能吸引更多的人、资金、技术、品牌、企业等优质资源入驻,使开发区资源进一步丰富,经济发展动力更足。

(五)开发区资源运筹

土地是开发区的原始资源,因此一定要对该资源合理的运营规划,要变出卖土地的方式为经营土地资源,这样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逝,保护了稀缺的土地资源。以土地资源未来的收益为抵押,由政府担保,获得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或社会投资,根据园区定位和规划目标,建立工业园和标准工业厂房用来租赁。这样一方面开发区既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流失,园区也可以通过租金实现可持续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节省资金,避免企业还没有开始经营就把资金消耗在工厂建设上,使企业将资金用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经营上,这是对投资企业的一种保护。该工作可以有政府或者开发区的主办者负责实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给企业提供优惠措施,如前3年免受租金,但不是出让土地,土地仍归园区所有。

(六)开发区资源运营

开发区通过经营土地而不是出卖土地,使其保值增值,获得了长远发展所需的其他资源,投资者也节省了投资成本,可以很快实现赢利,彼此进行交换达到各自的目的。从开发区来说,他们拿出现有的各种资源,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土地、优越的环境等资源,让企业在此入住并健康发展壮大,获取丰厚的利润;投资者拿资金、投技人拿技术,创业团队来经营,企业的发展又推动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给当地城市带来税源,带动所在地区或城市的发展。因此二者是互利的,是一种“双赢游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喻萍.我国开发区发展现状与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06(8).

2、四川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部级开发区情况报告[eB/oL].gyetdz.省略,2008-05-26.

3、江振娜.我国区域营销研究综述[J].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高国力.当前我国开发区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

土地开发篇2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thesupplyanddemandcontradictionofthelandinChinahasbeenintensified,itposeschallengesforthelandmanagementanddevelopment.thispaperfirstlyintroduc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opographicmappingandthelanddevelopmentandmanagement,thenanalyzestheapplicationoftopographicmappingtechnologyinthelanddevelopmentandmanagementtoprovidereferencebasisforreasonablydevelopingandusingthelandresourcesbytheaccurateandcompletelandmappingandgreatlyimprovetheefficiencyoflanddevelopmentandmanagement,soastoremitthegrowingtensionofsupplyanddemandoftheland.

关键词:土地测绘;土地开发管理;应用

Keywords:topographicmapping;landdevelopmentandmanage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16-02

0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土地开发与建设规模不断拓展。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巨大的资源需求。因此,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土地测绘是土地开发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来讲,它是一门专业水准极高的科学技术,其作用在于为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可靠数据和技术支持,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1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重要性

1.1所谓土地测绘,就是使用专业化测量仪器和测量设备,对土地及其附属物情况进行实地勘测,同时结合土地特点,对不规则的界线裁弯取直,测量地籍,为土地开发与管理提供可靠数据。

近年来,3S技术、R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先进测绘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土地测绘精度,我国所掌握的地理信息越来越精确,土地开发与管理工作也更加贴近实际。这些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土地资源普查、耕地动态跟踪调研以及地籍测绘等工作领域,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说,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与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改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意义重大。

1.2土地开发管理,即在特定的区域内,根据各类城市规划、专项规划及总体规划,明确土地资源的使用功能及开发管理目标,继而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途径来综合调研土地资源状况,并对其进行科学地规划、改造和治理,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功能。

新常态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开发管理的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状况坚持优化调整,要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土地制度,健全土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正确处理坚守土地资源红线与保障科学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控土地消耗规模,保持良好的土地资源管理秩序。同时要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自觉接受法律约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划管地用地,依法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切实杜绝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土地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要强化保护意识和集约节约用地思维,落实节约优先方针,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节约管理,注重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切实降低消耗强度,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1.3卫星遥感技术、3S技术等先进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与管理领域中的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测绘精度,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为定量评估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一个高效的途径,使得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决策有据可循,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2土地测绘与土地开发管理之间的关系

土地规划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土地开发管理工作,而准确高效的土地测绘又是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工作,它主要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具体来讲,土地开发管理与土地测绘之间的关系如下:

2.1土地测绘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选址在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址时主要根据城市、城镇、村庄的整体规划及调研分析结果进行土地开发与利用。具体流程为:先通过土地测绘收集整理地籍、地质相关数据,然后确定土地开发与管理总体方案。土地测绘所提供的地质、地籍数据对合理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至关重要。

2.2土地测绘是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

土地测绘贯穿土地开发与管理的整套工作流程,在具体执行中为土地开发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从起初的项目批报到编制项目实施规划所需的勘测、弥补耕地的划地勘测,再到土地开发项目通过审批后对占地面积、工程规模的测量等,都要通过土地测绘技术一一实现。因此说土地测绘技术是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保障。

2.3土地开发管理对于土地测绘的具体要求

2.3.1按测量精度指标严格控制关键点的测量精度

在土地测绘中,关键点一般是指基础性数据,比如高程趋势变化点、标高;窑等比高及量注面积和坎脚、坎顶线的位置等等。而实地测量受各种因素干扰,要获得精准的数据,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测量精度。另一方面,土地测绘图应该明确标示农田、沟渠等地形特征,除此以外,还应该有人口密度、建筑面积以及旧村复垦和旧城改造等地区的林木种类和林木面积。为了方便后续施工,测量完毕后切记用标石标出关键点的高程和坐标。

2.3.2控制投资成本

土地开发与管理是一项相当耗费资金的工作。严格管控前期投资,确保资金流正常运作,是顺利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须从施工的初始环节开始合理管控资金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秉承“投资成本最低”的原则,通过预算、概算、决算加强资金运作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应提前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投资方案。首先应该通过实地测绘收集与被测部位有关的数据,同时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只有运用高精度的测绘数据才能形成更加科学的投资方案,才有可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

3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3.1某地区总土地面积2141.5万亩

土壤中含12%的黑钙土、27%的风沙土以及36%的栗钙土,其它土质类型占比均不足5%。通过土地测绘所获得的数据、参数为合理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大大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土地开发管理实施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土地测绘系土地开发管理中主要流程之一,它通过土地测绘信息的比对和验证体现自身应用价值。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结合我国的土地政策来评估开发管理方案是否科学合法,是否便于实施。通过还原地区人口、土地、环境等数据分析当地发展状况,以期优化调整土地开发管理方案,保证地区生态平衡。精准的土地测绘数据能够厘清土地权属问题,为编制科学规范的土地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工程地质稳定性问题上,土地测绘数据显示所测园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系统混合成因松散堆积物。根据近些年建筑结构特点来分析,园区建筑和构筑物必须打桩。目前,园区内尚未发现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异常等特殊情况,也不存在压覆矿床和文物的可能性。通过测绘获得的这些信息为合理开发与利用园区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并且排除了开发管理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3.3土地测绘在土地规划审批中的应用

土地测绘所获得地理数据是规划和审批土地开发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土地规划与审批部门会根据我国现行土地政策,结合土地测绘数据合理评估土地规划方案是否规范可行,促进规划的合理性和修编的科学进行。另外,从城市各个时期的土地测绘数据可以判断城镇建设的规模和速递,并据此科学评估城镇人口、环境、土地之间的发展关系,确保所编制的土地规划与开发管理方案经济可行,从而合理协调土地开发管理与环境、人口之间的发展关系。

3.4土地开发监管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监测是一个关键环节。有效的监管监测能减少违法占地以及违规开发土地资源等不良行径所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样,有效的监测也必须在土地测绘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监测主要基于土地测绘所获得的数据、参数对土地规划、施工、验收以及违法占地等环节进行监督,以确保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3.5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土地开发与管理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因此,加强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囊括地籍、地质等土地参数的信息系统相当于一个强大的地理数据库。它需要工作人员提前采集地质、地籍数据并降之录入信息系统,以此绘制效果图(详见图1),通过该数据库所呈现的效果图可以获知某地的海拔高度、地势条件以及有无文物古迹、拆迁建筑物、军事活动区或航线等标志性地域特征。土地开发管理人员可向数据库实时录入测绘数据,为城镇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以确保土地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土地测绘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为土地开发管理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土地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中资料的准确度和土地开发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孙一男.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12).

[2]麦国胜.浅探土地利用与管理中信息化测绘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35).

土地开发篇3

(一)指导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观。

(二)主要任务: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等,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内容:

1.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潜力;

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

4.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布局、项目等;

5.分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

6.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部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和政策,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省、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原则、方向和途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向。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作为确立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依据。

(四)编制原则:

1.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3.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6.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跨行政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由涉及区域的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一致,重点确定近期规划。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五年。

(六)编制程序:

1.准备工作:根据需要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落实编制经费,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等;

2.调查分析:在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现有资料,进行必要的核实与调查的基础上,对现状、潜力、投入和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

3.拟定规划方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土地资源状况,提出规划目标和任务,并结合资金投入和有关政策,综合平衡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相关规划指标分解等,拟定两个以上供选方案,经可行性论证和评价后,提出规划推荐方案;

4.协调论证:通过规划协调会、论证会等方式,主要就规划目标、重点区域布局、开发整理分区、重点工程安排、实施政策和措施等进行协调论证,县级规划还应征求公众意见;

5.规划评审和报批:通过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评审会,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根据规划评审意见修改和完善规划后,按照本意见要求报批。

规划编制、评审应当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本意见。

(七)规划成果:

1.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

2.规划图件:省级和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整理分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图件比例足一般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一致。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及工作报告等。

上述成果包括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提交的文档、图件的电子数据。有条件的,应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

二、规划的审批

(八)审批权限:地方各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备案。

(九)审批程序:申请报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评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由负责编制该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上一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规划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

2.申报: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由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审批。上报材料包括规划文本及说明、专题报告、规划图件。

3.审查: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对规划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4.批复: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审查结论,提出批准、原则批准的意见,并正式行文批复。

凡属批准的规划,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步做好规划备案工作。凡属原则批准,但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规划,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布规划前应认真组织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规划报批准机关备案。

(十)审查标准:审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遵循下列标准:

1.充分体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要求;

2.土地开发整理目标、方向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可行;

3.土地开发整理部署和安排明确,指标分解和重点区域布局合理,工程、项目安排切合实际;

4.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分析和预期效益评价依据充分;

5.上下级规划之间以及相关规划之间协调、衔接较好;

6.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符合有关要求;

7.规划图件内容全面,编绘方法正确,图面整洁清晰,符合制图要求;

8.规划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

(十一)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批准后,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

(十二)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不得擅自修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作局部调整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决定,并将调整方案报规划原批准机关备案;涉及规划主要目标、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改变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规划的机关批准。

三、规划的实施

(十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十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国家投资的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则上应当安排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中,并有利于重大工程的实施。

(十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审查。

土地开发篇4

一、土地开发整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土地开发整理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投融资力度、合理分配收益,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和队伍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有效提供可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土地开发整理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相统一;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土地开发整理目的、任务和内容

三土地开发整理目的。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增加农用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四土地开发整理任务。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

五土地开发整理内容。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修筑梯田,整治养殖水面,规整农村居民点用地;建设道路、机井、沟渠、护坡、防护林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治理沙化地、盐碱地、污染土地,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界定土地权属、地类、面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等。

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计划

六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的和任务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逐步建立国家、省区、市、市地、州、县市四级目标明确、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相互衔接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

七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查、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八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要纳入计划管理。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要与可用资金相匹配,合理确定年度任务;要制定有效措施,强化计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

九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切实查清土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和权属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的可行性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措施,为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四、土地开发整理总体要求

十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编制和项目确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凡开发荒山、荒地、荒滩,都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生态退耕地区,要加大平坝区、川地等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力度,对具备修建梯田条件的缓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改造;水资源不足、土地风蚀沙化严重的地区,要坚持“以水定地”,以农田整理为重点,努力完善防护林网,增加节水设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十一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开发整理土地的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应性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凡闲置的土地、未利用地或被破坏的土地,按项目规划设计,开发整理复垦成园地,并经项目验收,认定具备耕作条件的,视作补充耕地,在土地变更调查时按可调整园地统计。在非农建设必须占用时,除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外,仍须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要求实行“占一补一”。

十二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严格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督促责任者履行法定土地复垦义务;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土地复垦费收缴力度,增加土地复垦的资金来源;积极开展土地复垦,促进工矿城市优化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

十三坚持鼓励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有关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运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政策,开展农地整理;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整理农村废弃建设用地;运用复垦土地置换政策,复垦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运用各项优惠政策,治理自然灾害损毁土地。

十四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管理。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验收等各环节把好质量关,特别要加强用于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项目质量管理,强化验收工作,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

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十五土地开发整理实行项目管理制度。政府投资、用地单位和个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复垦义务,以及社会投资从事土地开发整理活动,都应按项目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多元投资、分类管理、市场运作、社会监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机制。

十六搞好项目储备库建设。各省区、市、市地、州、县市都应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计划和项目管理有关要求,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有组织、有计划地建立滚动、分级、分类的项目储备库,以满足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需要。

十七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项目实施和验收;实行专家论证、项目法人、招投标、监理、公告和合同等制度;对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的单位,按有关规定逐步推行从业条件和资质管理。

十八加强单位和个人投资项目管理。建设用地单位和个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复垦义务自行实施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和项目验收。

国土资源部门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组织实施的项目,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十九加强社会投资项目管理。社会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和项目验收。

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民个人投资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规模较大、具备按项目管理条件的,按前款社会投资项目的要求进行管理。规模较小、不具备按项目管理条件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有关办法,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六、土地开发整理投入与支出管理

二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要切实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的收缴使用管理,做到依法足额收取,专款专用;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十一积极建立多元投融资渠道。运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单位和个人资金;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和利用外资;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吸引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投入,广泛吸纳资金,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多元投融资渠道。

二十二用好管好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优先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优先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优先用于粮食主产区的项目。

二十三强化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按规定的编制办法、程序和时限,组织项目投资估算、概预算的编制、审核、报送;建立和完善项目预算专家评审制度,硬化项目预算的约束机制;项目预算一经下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和调整。

二十四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支出范围和标准开支,更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实行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按批复的项目预算、施工合同和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规范项目的业绩考评和追踪问效。

七、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

二十五土地开发整理前,搞好权属核实工作。要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有关资料,对所涉及土地的权属、界限、地类、面积进行核实,并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二十六尊重土地权利人意愿,编制和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土地开发整理前,土地权属调整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签订协议。项目建设完成后,应按照调整方案和协议,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

二十七土地权属调整应有利于维护农民权益。土地权属调整,不应影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保证农民承包土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政府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新增加的集体所有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耕地,应优先安排本集体农民使用,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

八、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

二十八努力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科学化。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应用,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支撑体系。

二十九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化建设。从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出发,按照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有计划、分步骤的要求,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预算定额、效益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形成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三十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逐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开发整理规划、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当前,重点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数据库,尽快实现项目申报、审查的数字化、信息化。

九、土地开发整理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

三十一发挥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职能和有关部门作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各项工作;同时要重视协调与有关部门及其他方面的关系,争取支持和配合,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十二注重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业技术队伍。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培养科技、工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建立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各类专业人员合理搭配的专业技术队伍;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发挥专业技术特长或成立专门机构,参与土地开发整理科学研究、技术论证、工程建设等工作;学习国外土地开发整理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十三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与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搞好规划,落实计划,层层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管理骨干和技术人才,不断适应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需要。

土地开发篇5

论文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丘陵山区;湖南张家界

论文摘要丘陵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利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地质量,是落实保护土地资源国策、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张家界市部分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区的调查,总结了丘陵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效、值得推广的经验,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区余脉,有典型的丘陵地貌特怔,这里不但拥有绝美的风景,而且还具备农作物的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是长江中下游柑橘、油菜等作物优势产业区。随着耕地资源的日趋紧缺,国家对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为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效益,切实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笔者对张家界市2003~2004年2年实施的部分土地整理建设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涉及8个建设项目,投资幅度3535.06万元,分布全市4县区9乡镇23个行政村,整理面积2414hm2。调查区内累计搬填土方61万立方米,搬迁坟墓28余穴,修筑各类沟渠192.8km,修筑田间道路60.44km,新植绿化、防护树木6680棵,修建防洪堤22km,修建泵站4座,项目的实施使2414hm2土地得到了整治、改造和升级,实现净增耕地264.5hm2,年经济效益达2590.45万元,直接受益农户达2381户。

1成效显著

1.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

项目实施区道路与水利排灌系统得到改善,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道路绿化、防护林网的建设,增加了项目区内生态系统的容量;土地的局部平整和土壤的改良,增加了土壤的孔隙,提高了土壤肥力,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由于立地条件的改良,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耕地质量的提升,如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燕窝、肖家峪项目区通过农田整治,全区167.13hm2稻田耕地地力由4级上升为3级。慈利县苗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区239.73hm2稻田,其耕地地力分别由原来的5级、6级上升为4级、5级(分级标准依据nY/t309—1996《南方稻田耕地类型区丘陵冲垅稻田亚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1.2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项目的建成,耕地地力的提高,使农业科技成果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种植业结构得到了到合理调整,农作物产量随之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慈利县象市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粮食平均单产增加8%左右,直接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永定区沙堤项目区通过对99.2hm2农地的连片整理,当地农民利用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生态旅游农业开发,大面积种植水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平均产值由原11250元/hm2左右增加到45000元/hm2以上,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3增强了抗灾能力,促进了环境改善

工程与生物措施的综合实施,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土壤侵蚀、风蚀、水土流失的可能,起到了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从而达到项目区内生态良性循环,环境逐步改善的效果。如桑植县瑞塔铺乡项目区,溪河沿岸曾屡遭洪水侵犯,大片耕地被冲洗荒芜,沿河耕地逐年被浸蚀减少。国土部门利用土地整理项目投入资金建起15720m长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大堤,为项目区内111.53hm2耕地筑起了安全屏障。桑植县官地坪项目区修筑排灌水沟渠8558m,自车尔溪等水库引水,改变了历史以来该区农田缺水、人畜缺饮的局面,与此同时栽植防护林木1670棵,既起到防风护土作用,又达到美化环境效果。

1.4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实现了资源持续利用

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河滩地得到开发利用,坡耕地梯改,山地截高填低,平地切弯拉直,实现了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如慈利县2个整理项目实现净增耕地121.6hm2,新增耕地率11%;桑植县2个整理项目净增耕地48.6hm2,新增耕地率10.9%,其中官地坪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162hm2,新增耕地26hm2,新增耕地率达16.05%。由于基础设施的加强,人居环境的改良,不仅使人地矛盾得到缓解,粮食安全得到保障,而且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持续发展。

2工作经验

2.1领导重视是关键

按照国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求,市、县区政府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市、县(区)长为组长,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市、县区土地整理管理部门成立了项目实施与监督班子。各项目各区段都有专门机构和责任人监管、督促。由于领导重视,指导具体,管理到位,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与进度。

2.2科学规划是基础

只有充分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3机制创新是出路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探索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具体工作中应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等进行土地整理分区,如河谷平地整理区、山丘岗地整理区、村镇用地整理区等,然后按照各区特点确定整理模式,选择相应的土地整理技术。

2.4强化管理是保证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范围宽、环节多、内容广,强化管理是实现项目顺利完工的保证。在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可行听证、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决算、竣工后续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要求实施,才能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换取最可观的收益的效果。

3存在的问题

3.1生物措施不到位,耕地地力偏低

桑植县澧源镇长潭村河滩开发项目,永定区槟榔坪河滩开发项目等,因后续培肥措施不到位,开发的耕地土层薄(有的虽较厚但全是新土)、耕层浅、质地非砂即粘,有机质含量低,未经培肥无法耕种,长期抛荒又将导致土壤板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有的地块虽已耕种,但肥水管理没到位,作物长势差,这样不但没有收成,还会导致土地更加贫瘠,有违土地开发整理的初衷。3.2项目选址欠科学,投资分散,示范作用不强

慈利县高峰坡耕地改良项目区地方偏僻,修路工程量高于整理工程量,项目区耕地坡度较大,坡改效果不佳。大多项目受投资规模限制,而建设范围延伸,造成部分土地整理内容难以完善,工程示范作用不好。

3.3工程措施不配套,防灾控灾效果欠佳

部分坡改梯工程中,存在土地平整不够标准,梯壁、排灌沟渠、沉砂井、蓄水池等设备欠配套,将会影响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3.4工艺程序不够完善,工程质量欠牢固

部分坡改梯工程的梯壁为易滑坡的土坎,缺乏加固措施;部分干砌石工程砌筑的护坡,表面和边缘没有达到顺直、整齐、牢固要求,砌缝不紧密,有的宽度甚至超过25mm;有的排灌水沟未浆瓷或清缝等,达不到要求效果。

3.5耕作层遭破坏土壤和剥离耕作层利用不够现象

某些施工现场遭破坏的耕作层没用采取剥离措施,或剥离耕作层再利用不合理。

4应对策略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思想认识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耕地质量建设的主战场,我们在耕地质量管理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宣传上,一是加强对管理部门自身的宣传力度,树立依法规、按规划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二是强化对领导的宣传力度,增强领导干部对土地整理的时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意识,从而重视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三是要强化对社会的宣传力度,造就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全民对土地开发整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

4.2加强横向联系,建立部门合作机制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电力、财政、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使这些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的职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积极行动,合力参与,充分发挥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功能。

4.3搞好规划设计,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各种工程、生物措施,确保各项措施按规划、有步骤地落实。在山区集镇土地整理上,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原分散的、自然的村镇规划进行修订,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镇界线,绘制村庄和乡镇驻地规划图。逐步做到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山区耕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中,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流域内,对田、水、路、林、村全面衡量,合理布局,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4.4加强整理土地质量监测,实现耕地质量稳步提高

通过开展整理耕地质量监测,能够充分了解整理项目工程指标、布局规格以及相关效率模数是否合理、科学,耕层剖面构型、耕地物理参数和生化指标是否符合耕种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促进生物配套措施落实,实现耕地质量稳步提高。

4.5创新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4.5.1建立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土地整理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对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好的要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黄牌警告,并在评选先进时要实行“一票否决”。

4.5.2制定和完善丘陵山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如规划设计规范、项目规划设计审查要点、项目现状图测绘技术规范、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项目实施管理规范、项目验收规范、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工程监理规范等。

4.5.3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立项审查会审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制,全面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形成土地开发整理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进行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安排资金,按效益考核验收的项目管理规范体系。

土地开发篇6

一、首先要摒弃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

不论是解放以前或是解放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人口、粮食问题的压力下,兵团经历了多次大规模开荒的时期,农业的重点由南疆拓展到了北疆,耕地由山前平原延伸到沙漠边缘,大规模的林地、草地、湿地被改造成了耕地,历史的变迁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总认为兵团的开发就是开荒,就是扩大农业的规模,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一些政府部门立即提出大开荒的应对方略。继后中央相继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和重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后,才初步克服了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但远没有达到摒弃这一理念的境界,在考虑新疆兵团的发展思路时,总是念念不忘开荒,甚至还把开荒作为今后大开发的重点,把扩大农地规模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用地发展的研究则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种传统观念必须尽快扭转。

二、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

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部分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

三、土地退化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起因,恢复则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前提。

土地的退化和恢复是两个长期的过程,其机理更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这项研究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今后必须加大投入,继续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1、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的需求量会日益增多,解决耕地资源稀缺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开源”即加大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复垦;另一方面“节流”即节约和合理利用及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质量,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由于农业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几乎都已被开垦用于种植业,其余土地的生态条件较差,因此应当弱化后备资源开发,重视对已利用地的挖潜整理。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实现质和量的统一。切实保护耕地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效力,制定耕地保护的专项规划,严格执行用途管制;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晰耕地产权,建立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土地利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对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防止因利益驱动而多占、乱占耕地;建立耕地变化的动态监测系统。

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1、要加强教育和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大众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认识到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要关注人,也要关注自然;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要关注人类当前的利益,更要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逐,忽视生态效益,只求索取,不讲投入,掠夺式利用,将加剧地力退化和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财富之母,更是民生之本。要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用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年度计划管理,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使之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衔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规划引导与成片开发,标准引导与保证质量作为结构调整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3、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把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上升为法律行为,对任何破坏土地市场秩序的行为,都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以提高违规成本。

4、严把用地审批关,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5、完善供地政策和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减少耕地占用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控制制度。进一步细化各业用地标准,严格按标准供地。

土地开发篇7

为了使测绘工作的准确有序进行,首先要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技术的统一标准、规定,从而使测绘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测绘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细致、准确,科学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布设高程网点。关键点要测量准确、细部要测量细致、现状地物要测量全面。在测绘的区域要埋设足够的标石,各种元素要充分具体。

1.1关键点的测量

关键点指的是高程趋势的变化点,如坡顶、边坎边。在具体的测量工作中,目前一般采取网格式的方式进行测量。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根据比例的不同设置制高点的测量点,这样既能够增加效率,又能够保障准确。绘完图后,根据测量高程点,绘制出等高线。在这种测量方式过程中,已经人为的设定了一个假设,即点与点之间的变化不能有太大的起伏,而需要是平缓的,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因此,为了更准确,还可以采取画密网格的措施,这样能够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一般在土地开发整理前期都采取这种方式测量关键点。

1.2坎上坎下的测量

在具体的地形测绘中,要注意坎上坎下的测绘,要保证均匀,如果不均匀就会影响提供数据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土方的计算。在测绘中,测绘人员要仔细对各种土坎进行分类,明确标出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尤其对于缓坡坎。

1.3详细注明细部测量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实际情况,要求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绘技术要更详细、更明确,要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测测区的地类。地类测绘应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时期适用)规定的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含义执行,测绘至二级地类。对不够成图面积的零星地类进行合理归并,不作打点注记。其他地类测绘要求按《规程》执行;实测测区的境界、权属界线。境界主要为省、区县、乡镇、村界。权属界主要为村界(包括插花地和飞地)及工矿、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权属界;实测线状地物。包括河流、固定沟渠、公路、机耕道、乡村道路及坑塘、水库的堤坝(含各种水工设施)。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

土地开发篇8

乙 方:_________

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互利互惠的原则,根据国家和_________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经过友好协商,就“_________地块“(以下简称“宗地“)的有关土地开发补偿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宗地基本情况

一、宗地位置:

宗地位于_________,四至范围是:北临_________,西临_________,南至_________,东临_________。

二、宗地规划用地条件:

根据_________市规委《规划意见书》(_________规_________号)规定,出让宗地的主要规划条件是:

规划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公建;

建筑使用性质:酒店、会展中心、商业;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_________平方米;

城市公共绿化用地面积约:_________平方米;

建筑控制规模:≤_________平方米;

建筑控制高度:≤_________米;

容积率:≤_________;

建筑密度:≤_________%;

绿地率:≥_________%。

该宗地为乙方通过_________市土地交易市场摘牌竞得土地。宗地详细规划技术指标参见《规划意见书》(_________规_________号)。宗地最终面积和四至范围以_________市规划委员会核发的《规划意见书》(_________规_________号)和《拨地钉桩测量成果报告书》(_________拨地_________号)为准。

第二条 双方权利义务

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明确甲、乙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如下:

一、甲方权利、义务

1、负责按本协议第六条约定的时间和标准向乙方提供土地。

2、负责完成宗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迁,做到土地平整。

3、甲方负责宗地各项市政设施建设达到以下标准:

(1)通路:北临_________,东临_________,西临_________,南面为_________。

(2)供电:_________供电公司规划建设110千伏变电站一座,预计XX年建成投入使用,甲方建设10千伏开闭站一所及其上电源,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期间由甲方负责解决过渡电源,形式为单路10千伏送至临时开闭站。

(3)通讯:_________地区建有中国_________集团_________市通讯公司10万门电话局一座。同时在基地_________号地规划建设通信公司5000门模块局一座,基地规划路上设电信管道支线。现有设备能满足办公及生产生活需求。

(4)供水:由_________与_________接入市政自来水管网,基地内各条规划市政路均铺设输配水管道。

(5)排水:排水为雨、污分流,分别排至市政雨水干管和污水干管,现有排水设施能满足生产需求;雨水流入规划_________,污水集中至_________污水处理厂。

(6)供热:乙方自行采用天然气或电力解决供热。

(7)供气:甲方在基地_________号地块建设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一座,_________、_________建有中压天然气管线。

(8)供中水:基地各规划路均建有中水输送管道。

4、负责进行甲方拆迁、施工范围内的场地管理。

5、甲方在进行拆迁、市政建设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6、甲方在进行建设工程时,甲方或其委托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对由于施工引起的相邻地段内有关的明沟、上下水道、电缆、其他管理设施及乙方建筑物等的破坏及时修复或重新敷设,并承担相关费用。

7、甲方负责协助乙方进行施工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的报装。

二、乙方权利、义务:

1、按本协议规定向甲方支付土地开发补偿费。

2、按本协议第七条约定,在接到甲方发出的进地通知后即开始承担接收地块的现场管理。

3、负责施工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的报装并承担相关费用。

4、负责宗地红线内房屋的开发建设和红线内市政管线、绿化、景观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

5、根据甲方提供市政规划设计条件,办理以下市政接用事宜:

(1)负责办理道路接顺或路口改移等事宜并承担相关费用。

(2)负责办理上水接用等事宜并承担相关费用。

(3)负责办理燃气阀室和与市政燃气接口事宜,并承担相关费用。

(4)负责办理雨、污水接线等事宜并承担相关费用。

(5)负责办理正式用电的报装、从开闭站接线、接电等事宜并承担相关费用。

(6)负责向有关电信运营商申请语音及数据传输等电信业务及与市政接口等建设事宜并承担相关费用。

(7)负责与排水集团接洽市政接口和宗地红线内所有中水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并承担相关费用。

6、对宗地的使用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该宗地《_________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

7、乙方在宗地内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乙方或其委托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对由于施工引起的红线外有关道路、市政管线设施及建筑物等的破坏及时修复或重新建设,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8、对甲方在宗地红线外的施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条 土地开发补偿费的内容

一、土地开发补偿费是指乙方向甲方支付的对甲方进行该宗地开发建设所发生的前期费用、拆迁费用、工程费用、管理费用及资金利息等土地一级开发费用的补偿。

二、土地开发补偿费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毛地价。

2、宗地(含地)范围内开发项目按规定应配套的人防工程建设、绿化工程费用。

3、宗地内因乙方建设而需向有关部门交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费用。

4、在组织出让宗地项目开发建设中涉及到应由乙方交纳的有关税费。

5、宗地内的市政建设费用。

6、其他应由乙方支付的费用。

第四条 土地开发补偿费的支付

一、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宗地土地开发补偿费为:人民币_________(大写)元整(小写:¥_________万元)。

二、甲乙双方协商确定,乙方分伍期按以下约定向甲方支付土地开发补偿费:

1、本补偿协议签订之日起10日内,乙方向甲方支付土地开发补偿费总额的30%,即人民币_________(大写)元整(小写:¥_________万元),其中,土地开发补偿费总额的_________%作为定金,即人民币人民币_________(大写)元整(小写:¥_________万元)。

2、甲方按照乙方提出的进地申请向乙方发出进地通知后10日内,乙方再向甲方支付补偿费的15%,即人民币_________(大写)元整(小写:¥_________万元)。

3、本补偿协议签订之日起12个月内,乙方再向甲方支付补偿费的20%,人民币_________(大写)元整(小写:¥_________万元)。

4、本补偿协议签订之日起18个月内,乙方再向甲方支付补偿费的25%,即人民币_________(大写)元整(小写:¥_________万元)。

5、本补偿协议签订之日起24个月内,乙方再向甲方支付补偿费的10%,即人民币人民币_________(大写)元整(小写:¥_________万元)。

三、除非甲乙双方另有约定,乙方应在本协议规定的付款期限内,将各期土地开发补偿费汇入甲方指定的银行帐号内,付款时间以该银行帐号收到款项时为准。

第五条 银行帐号

甲方开户银行:_________

户名: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甲方银行帐号如有变化,应在变更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乙方以收到该书面通知为准,乙方不对因甲方未按时通知而造成的延期付款承担责任。

第六条 交付土地的期限及标准

一、乙方按照其与_________市国土资源局所签订的《_________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本协议的约定,在支付完30%的土地开发费及出示_________市国土资源局出具的第一笔土地出让金收据后,可向甲方递交进地申请。甲方在接到进地申请后的180天内向乙方发出进地通知,并以“三通一平“方式,向乙方交付该宗地全部建设用地。“三通“是指提供施工车辆主要进出道路路由、施工临时用水源头、施工临时用电源头,“一平“是指场地达到自然地平。

二、甲方在乙方项目竣工时,按本协议第二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约定的标准向乙方提供全部市政条件。

第七条 违约责任

一、协议双方都有权获得因对方违约而遭受的任何损失的赔偿。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甲方若未按本协议规定的期限和标准向乙方交付土地,且不是由于不可抗力、政府相关政策调整或乙方违约,则甲方违约。甲方除应按本协议约定期限和标准向乙方提供土地外,还须按以下约定向乙方支付违约赔偿金。

甲方每延期一日向乙方提供宗地的违约赔偿金=(乙方已支付的土地开发补偿费-甲方已交付土地部分应分摊的土地开发补偿费)×3/10000。

三、乙方若未在本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各期土地开发补偿费,且不是由于不可抗力、政府相关政策调整或甲方违约造成的,则乙方违约。乙方除应按本协议约定支付应付款项及违约期内应付款的银行贷款利息外,还须按以下约定向甲方支付违约赔偿金。

乙方每延期一日应向甲方支付土地开发补偿费的违约赔偿金=乙方应付甲方土地开发补偿费中未支付的部分×3/10000。

如果乙方各期延期付款日累计超过90日,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乙方交纳的定金不退还,同时乙方还应对甲方的损失负赔偿责任。

四、违约金、逾期付款金额在违约期内银行贷款利息(利率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计算,下同)应在明确责任后15日内偿付,否则按逾期付款处理。违约方需偿付逾期应支付的违约金利息。

五、免责

如果一方证明其未履行义务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则该方对违约不承担责任。

第八条 协议的修改、变更

一、本协议书及附件在双方权限范围内的任何修改、补充或变更须经双方授权代表签署书面协议方可生效并具有约束力。协议书的修改、补充或变更须报主管部门备案或批准的,依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二、甲方和乙方就本协议未尽事宜,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九条 协议终止

一、如果甲方违约,未按本协议第七条的约定向乙方按期交地,逾期日期连续或累计超过90日,则乙方有权根据本协议约定通知甲方终止本协议。

二、如果乙方违约,或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权根据本协议书面通知乙方终止本协议:

1、乙方未按本协议规定付款期限支付各期土地开发补偿费,延误交款天数连续或累计超过90日。

2、乙方与_________市国土资源局签订的《_________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终止或解除的。

3、乙方出现资不抵债、破产、停产或被清算的情形。

4、乙方与第三方发生纠纷,甲方认为足以影响乙方履行本协议的。

三、有权终止本协议的一方应首先向对方发出协议终止意向通知,并在该通知当中说明对方的违约事件。在收到终止意向通知后的20日协商期内,双方应协商避免终止本协议。

四、在终止意向通知有关协商期满,协议双方仍未另外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违约事件仍未得到补救,则发出终止意向通知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交终止通知,立即终止本协议。

五、终止的一般后果

1、违约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

2、若乙方违约,乙方于本协议终止后10日内将该宗地返还甲方,撤走该宗地上全部乙方人员、设备及其它物品。逾期不撤走的,视为乙方放弃有关物品的所有权。

3、甲方于乙方按照上述约定返还该宗地同时,向乙方不计息返还已支付的土地开发补偿费(甲方有权从中直接扣除乙方应付相关违约金后返还给乙方)。

4、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恢复甲方将该宗地交付时的原状并由乙方承担费用,对于不可恢复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对甲方的相关损失进行赔偿。

第十条 争议解决

一、双方应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解决争议、分歧或索赔,如果争议、分歧或索赔在友好协商基础上无法解决,双方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本协议规定的争议解决条款在本协议终止后继续有效。

第十一条 生效及其他条款

一、通知

本协议条款中约定需向对方发送通知的,若涉及双方权利、义务,在电话、电报、传真通知的同时,应以正式书面信函通知。一方收件地址变更应提前告知对方,因一方不及时通知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负赔偿责任。以邮政方式送达正式书面信函通知的送达时间约定为:从交邮挂号邮件次日起,本市三日内,外埠五日内视为送达;从交邮ems邮件次日起,本市二日内,外埠四日内视为送达。

二、完整性

1、乙方与_________市国土资源局签订的《_________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与本协议共同组成一套相互关联的、完整的合同文件,互为补充、相互支持。

2、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必须将以上合同和本协议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理解和贯彻执行。

三、保密

任何一方或其雇员、顾问或人获得的所有资料和文件(不论是财务、技术或其他方面),如果尚未公布或公开即应保密,未经另一方事先书面同意,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合同规定的开发建设周期前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或公开,但是法律要求的除外。这一限制不应影响一方经另一方同意后包括与项目进展有关的非敏感信息的新闻稿件。

本保密承诺在本协议终止后仍然有效。

四、协议份数

本协议正本壹式柒份,双方各执叁份,_________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壹份。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生效

本协议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书面授权委托人签字并加盖法人公章后生效。

本协议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在_________签署。

甲方(盖签):_________ 乙方(盖签):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土地开发篇9

房企在拿到《国有土地使用证》证、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政府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闲置认定满1年以上未满2年的,将按规定收取土地闲置费。对于土地闲置认定满2年以上的,市县国土部门报请同级政府批准后,就可注销其土地登记和土地证书,同时由计划、规划、建设等部门撤销相关批准文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六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来源:文章屋网)

土地开发篇10

养殖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执行董事。

乙方

村民小组。

负责人

为发展林业生产,培育和合理使用林木资源,加快荒山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作用,促进鲁山经济发展,根据上级开发荒山精神,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一、乙方将自己所有的坐落在

的荒山 亩发包给甲方从业种植等农业生产经营,地块南北长米,东西长米,四至为南至,北至,东至,西至(大 沟、小 沟堰滩的栗子树亩除外,土地示意图见本合同书附件一)。

二、承包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承包费用为每亩每年元,共计元(大写:)。

四、合同签字当日甲方向乙方预付年承包费用元(含其中一次性补偿毁掉原荒山杂树款),以后每年12月31日前付清当年承包款项。

五、对本合同条款,乙方已于年月日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获得村民代表会议全票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见本合同书附件二)。乙方依据该决议并根据该次村民代表会议的授权与甲方签订本合同书。

六、甲方在开发承包荒山期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乙方所属村民,报酬由甲方承担。

七、甲方因植树需架设管道从河中取水,乙方不得干涉及收取任何款项,发生纠纷由乙方负责解决。

八、甲方在荒山承包荒山期间,所规划树木株距之间原先种植的树木,可随时采伐;行距之间原先种植的树木在新栽树木成活率达到60%以上后再采伐,所采伐树木由甲方自行处理。

九、乙方人员在采摘大南沟、小南沟堰滩栗子时,不得破坏甲方承包范围内的树木,造成损失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十、甲方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只能用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农业用途;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甲方拥有原承包荒山范围内的一切使用权,乙方不得干涉。

十一、乙方同意甲方在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自主采取转包、转让、出租等方式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的收入全部归甲方享有,乙方不得对此主张任何权利。

十二、在本合同有效期间,甲乙任何一方不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十三、本合同履行期间,不因下列情形发生改变,甲乙双方仍应按本合同书约定内容履行各自义务:

1、甲方或乙方的负责人、经办人变更;

2、甲乙双方名称改变;

3、乙方分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村民委员会,或者乙方与其他村民委员会合并为一个村民委员会。

十四、本合同书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予以补充;补充合同视为本合同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十五、如因本合同发生纠纷,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予以解决;协商不成或者不愿协商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讼。

十六、本合同书自双方当事人签章之日起生效。

十七、本合同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

养殖有限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乙方

村民小组(签章)

负责人(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