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0:48

神经内科论文篇1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3.2±1.2)岁,其中脑梗死56例,短暂性脑缺血9例,其他疾病15例;观察组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3.4±1.9)岁,其中脑梗死56例,短暂性脑缺血10例,其他疾病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不同疾病种类的患者根据相应的常规护理步骤依次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每例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进行评估,对评估所得的个性化问题制订应对的措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除此之外,还要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对护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进一步改进,使患者受到细致、优质的个性化全面护理。将两组的护理质量评估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1.3评估标准

1.3.1护理质量评估根据本院对疾病护理操作相关的护理标准对每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评估分值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良;分值在80分以上为合格;分值在80分以下为不合格。

1.3.2患者满意度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收集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填写项目中有3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为总满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估比较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5.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7.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临床治疗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护理模式得到改善,新的护理模式逐渐增多。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配合临床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受到患者的好评,由于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护理的运用中相对较为缺乏,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讨使之得到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5]。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护理指引体系的应用进行探讨,从结果可以看出,其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兼顾了患者自身的特征、需求以及临床医师的治疗技术,并且加入了人性化的干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4总结

神经内科论文篇2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病房都存在有护理风险。

(二)影响因素

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资料中存在2例,占3.1%

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在资料中存在9例,占13.8%

3、用药与设备因素

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在资料中存在15例,占23.1%。

4、人员与技术因素

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在资料中存在14例,占21.5%。

5、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主要包括:偏瘫(如: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感觉障碍(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抽搐(如: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精神异常(如: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稍有疏忽容易走失);呼吸困难(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感染(如: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感染,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在资料中存在25例,占38.5%

二、安全策略

(一)完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二)加强健康教育

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

(三)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神经内科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26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260例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均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管理,具体如下。

1.2.1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①护士长需明确人性化护理管理主旨:在护理制度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情感、心理、个人品质等影响力进行管理的过程;②做为护士长,需要为护理人员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使每位护理人员均能保持一种良好的服务心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③医院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层定期召开思想动员大会,从护理的本质要求以及患者的实际需求等方面出发,明确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使每位护理人员均能从思想上提高对护理服务工作的认识,时刻谨记服务宗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1.2.2加强人性化护理的教育与指导

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感情上的沟通与理解,作为护理管理层人员,需时常与基层护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以便能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白护理人员的真正需求,在合理范围内给予护理人员工作上的支持,以此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人性化的关怀、教育以及指导,使护理人员均能真正做到自我心理调节以及安全护理,以最佳的工作热情开展每天的护理工作。

1.2.3完善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

在现在护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人性化管理理念,完善护理管理制度。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尽可能降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差错的发生率。此外,最好将护理管理制度与护理人员的奖金挂钩,采取奖优罚劣措施,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1.2.4科学合理安排护理工作

不合理、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之产生负面心理,因此,在人性化管理措施的实施下,还应该保证护理工作安排的科学、合理性。护士长应该了解每个护理人员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合理分工,尽可能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优势,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此外,还应该定期开展护理培训,选送优秀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护理技术水平。

1.3评定标准

以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调查问卷表,调查评估两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服务的具体调查指标包括有:服务态度、护理责任心、健康教育情况、护理水平、风险意识等,各项指标又包括若干小指标,每项指标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责任心、健康教育情况、护理水平、风险意识等各项指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对本院神经内科护理情况的分析可见,本科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几点问题包括:①护理工作强度较大。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病情严重,相对应的护理工作量也比较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精力透支状态,给心理、生理及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②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较多,要求护理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工作,使得其心理长期处理紧张、压抑的状态;③对护理认识不足。部分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不足,认为一些工作需由患者家属来做,而不是由护理人员进行,从而影响了基础护理的效果。基于如上因素,本院近年来大力落实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通过各项人性化手段的实施,使护理工作环境更加和谐,也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并提高了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而也使患者更加满意护理服务。

4结语

神经内科论文篇4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神经解剖学、临床神经生理学、临床神经病例学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脑电图,在有条件的单位工作者,还包括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掌握颅内血流生理及病例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包括头颅及脊柱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及Ct)的基本理论,在有条件的医院工作者,还须掌握mRi有关技能;掌握神经系统症状学(包括头面痛、惊阙、瘫痪、颅内压增高、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复视、肢体痛、失语、昏迷)的理论、机电及鉴别诊断;掌握神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病学、小儿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老年神经病学、心脏病学及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学与神经病学有关的基本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眼科、耳鼻喉科及骨科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理论知识。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病房及门诊)部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癫痫、脱髓鞘疾病、变性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周围神经病、肌瘤、遗传代谢性神经系统疾病一级椎体外疾病)的诊断、治疗机预防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常见症状(包括:头面痛、眩晕、瘫痪、感觉障碍、惊阙、痴呆、晕阙、昏迷)有深入的认识并能作出正确地分型或病因诊断;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承担神经内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门诊医疗组织、管理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各部位(包括:大脑半球、丘脑及小丘脑、脑干、脊髓、周围神经)综合症至少30个。对其它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肝性脑病、门脉性脑病、肾性脑病、透析性病、瘤性神经系合并症、心肺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合并症)有深入的了解。担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诊治本专科病人至少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副主任医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二)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神经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在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专科危重病人,有解决疑难病及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备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机工作量:

担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神经内科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神经内科论文篇5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带教提高护生的工作能力。方法:根据本院的带教经验,将神经内科护生带教从制定带教计划开始,由浅入深地加强理论培训、操作指导、技能考核。结果:通过带教老师的理论培训和临床示范指导,全部护生均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论:此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生带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生;带教

【中图分类号】R642.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24-01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21世纪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培养适应现代化护理学及社会需求的优秀护理人员是重要课题。医院是护士实习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经之路,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须场所。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神经内科的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基于神经内科的工作特点,我院根据神经内科的特点安排好带教工作,使护生顺利完成学习计划。

1、科室简介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我院神经内科创建于七十年代,科室设置齐全,拥有重症监护中心、神经科普通病区、神经科康复病区、神经科门诊(脑血管病门诊、介入门诊、头痛门诊、癫痫门诊、帕金森门诊、失眠门诊、面神经疾病门诊、心理咨询门诊)等,规模在全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居于领先地位。医院结合人员情况和科室特点,指派专业思想牢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好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并设带教组长,由护士长负责。

2、带教方法

2.1制定带教计划

医院根据实纲要求,结合神经科疾病特点制定,按照实习计划完成各项任务,使护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完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准确的过程,鼓励学生勤巡视病房,多与病人接触,消除紧张情绪和胆怯心理。

2.2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引导护生正确认识护理学科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积极引导护生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责任,从而萌发职业自豪感。要把护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护士。开始实习时,向护生讲清护士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从日常小事做起,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要讲文明,懂礼貌,尊重病人和老师,进病房做到衣帽整洁、仪表端庄,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对病人态度和蔼、关切、热情。在病室内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2.3理论培训

由老师向护生介绍病区的工作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护理分级制度,无菌操作规程,医疗用物处理制度等。在讲解过程中注意态度和谐,热情,减轻护生胆怯、紧张心理。在以后的实习期间,循序讲解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护理要点及治疗;专科常用药的药物性质、注意事项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要点等。通过临床实例讲解,使护生更好地掌握神经内科的有关理论知识,并将课堂所学内容与临床结合,为自己的临床护理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2.4技术操作

在护生实习中,多数护生有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的心理。针对这一错误心理,并结合神经内科疾病特点,多数患者伴有偏瘫、意识障碍,老师要注意培养护生重视生活护理的重要性。另外,护理工作繁重而琐碎,老师要禁忌让护生专干跑腿的工作,要重视他们的技术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操作中严格无菌观念,同时讲解操作技巧,如老年人血管脆性大,穿刺时应加大进针角度,直刺血管等;在抢救时,让护生融入抢救中,增强其时间观念,紧张意识及配合能力。学会抢救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除颤器、监护仪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增强护生的自信心,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培养护生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把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结合,认真执行各种操作规程,严格无菌观念,熟悉各种规章制度。

2.5严格考核

护生出科前一周在护士长指导下进行考核,考核内容(1)理论考核: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急救知识、专科护理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2)操作考核:包括两项基础护理操作。考核合格方能填写实习手册。

3、结果

实习结束前,由带教组长、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给护生做鉴定,从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工作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经考核,在我科实习的学生全部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4、讨论

4.1护士长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和合理安排是搞好临床教学的关键。制定严谨的带教计划,选择合格的带教老师,定期征询护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

神经内科论文篇6

【关键词】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临床科研

神经病学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可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等学科,内容繁多,理论深奥,抽象和立体思维要求高。神经病学具有所涉及的疾病复杂、症状广泛、诊断的依赖性强、疾病严重、病种繁多,是内科中最为复杂的一门学科,相对与其他内科疾病,认识并掌握神经科疾病对研究生来讲有着更高的难度,而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比本科生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3年时间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神经科硕士研究生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道路,总结本科十多年的研究生教学经验,探索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的方法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效果。

1研究生的理论学习阶段

神经病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由于本科阶段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神经病学知识掌握不多。安排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加强神经病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理学等;其次,对神经病学临床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力求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此外,还需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学科最新动态。安排学科带头人,结合我科实际科研工作和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力求使学生对学科前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临床实践及科研阶段

2.1在每日的查房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运用多种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1]

在进入临床学习阶段,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向的重点培养。首先是基本功的培养,所有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参与每日的查房,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和运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新住院患者,选择典型的常见病例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如何开医嘱,针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学生相互启发中,使学生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归纳、联系、排除等各种辩证方法来认识本科常见疾病的本质。

2.2关注本学科热点前沿问题

查房时还可以提出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翻阅相关资料及文献,充分准备后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运用理论独立进行思维,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寻找以后有价值的临床研究的方向。

2.3加强学生与患者沟通技巧的培养[2]

患者对疾病症状的描述是最确切的,学生可以通过患者对疾病的描述,详细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同类疾病的共性及特点;而这些只有在学生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融洽相处,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后,才有机会从患者或其家属处获取病史及体格检查等第一手资料,才能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才能增长临床知识及经验。因此要教导学生心存救死扶伤的理念,尊重患者,关心爱护患者,这样才能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4定期开展病例讨论

定期对疑难病例及典型病例进行课内大讨论,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准备发言。完成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引导学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首先让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学生分别进行汇报,归纳和分析病人的病史与临床特点,提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并互相讨论,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各种相关的问题。最后由导师总结,结合病例讲解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注意各学科间联系。譬如讲授如何及时准确识别伴有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是否并发脑栓塞,心梗支架术后并发脑梗的治疗要点;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的关联等。

2.5定期进行学术讲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3]

了解新技术,加速知识更新,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观念日新月异,作为教师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时把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尤其是结合本科室的科研临床特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进展和发展方向。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神经科都瞩目的新技术,是脑血管病治疗的焦点。我科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面如动脉瘤填塞、颅内支架等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组织观看整个操作过程,从更深层次去理解疾病。医学生涯要想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必须要培养研究型的医学人才每周安排学生进行学术论文文献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结合科室特色,为其量身订制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的科研方向进行不同方向的重点技能培训,如研究癫痫及周围神经疾病的学生,加强进行神经肌肉活检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知识的培训,将科室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推向深入,又突显了个人专业研究特色,本院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的研究在省内及全国都处于相对领先的低位,对脑血管病感兴趣的同学,加强影像学的学习,并鼓励他们参加神经介入手术的操作,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调动其积极性,更好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佳伟,李丹.神经内科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6-187.

神经内科论文篇7

一、学习起点:对单元教学目标的思考与重构

“学习起点”的分析主要包括基础经验探查和学习需要分析两方面。首先,从基础经验探查来看,综观相关年级教材,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再则,横向对照本组课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不难发现它们都属于说理性的文章,其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典型的议论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小学阶段首次真正接触议论文体,本单元导语中还要求“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这正是难点所在。

显然,仅凭本组的四篇文章来感悟科学精神的内涵,领悟议论文体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以结构化的“1+X”群文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有效地达成重点、难点,并以发现为核心目标,重构本单元的整组教学呢?

(一)结构的建立

本组教学主要由精读、“1+X”群文、口语交际(辩论)、习作、读书课等部分组成,在原来教材的编排上需进行大胆的调整。群文主要补充两类:其一,包含科学精神特质的文章,以丰富科学精神的内涵;其二,体现说理性的议论文章,并以比较发现议论的表达方法为主的文章。习作上建议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安排的小练笔作为习作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此项习作更符合本组文章的表达气质,更有助于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读书课将推荐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如《居里一家》《科学的旅程》《星光璀璨》《不要烦人・科学生涯经验谈》,不断加深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二)过程的设计

“1+X”群文阅读意味着寻求更合理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经历让读、让学、让发现的过程,以实现教材重构的最大效益。因此,本着结构化的原则,本组教学参考10~12课时,分以下三步实施。

第一步:精读教学(4课时)

教学目标:把握文章大意,体会文本情感,初步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

教学内容:《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步:“1+X”群文教学(4~5课时)

教学目标: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经历较高水平的发现性阅读与思考性表达。

教学内容:

板块一:指向发现的“1+X”群文课例:《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

延伸活动:口语交际・辩论:“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板块二:指向表达的“1+X”群文课例:《找出主旨及发表议论》。

延伸活动:习作・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第三步:巩固提升(2~3课时)

教学目标:打开阅读视野,延伸阅读活动,丰富主题体验,整理单元收获。

教学内容:结合“回顾・拓展”,导读科学家传记,读书课交流。

二、学习状态:对学习活动设计的需要与驱动

群文阅读一直强调多一些默读和浏览,多一些小组对话和讨论,多一些比较阅读,多一些探究思考。归根到底,就是要切实改善课堂“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思索的乐趣,进而鼓动学习的动机,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在,在学生“理解不到”和“揣摩不出”的地方给予指导。这种以“学”为导向的课堂,必须驱动学生“学的活动”。

(一)依据“源自学生的带有共性的提问”组织“学的活动”

一堂好课应当激发学生的共鸣,其基础便是对学生真问题的发现。筛选带有共性的提问,是很考验教师课堂的辨识能力的。课堂上,“讨论―辨识―引领”的过程就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关键事件。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学习过程。

1.预习:居里夫人给你留下的“美丽”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讨论:学生反馈文中的各个关注点,呈现已懂,关注难懂及不懂。

3.辨识:对“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一句的理解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问题。

4.引领:带着问题展开群文阅读,内容为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与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获取关键信息,提升阅读领悟,解开疑惑。

5.反思:结合“诺贝尔科学奖颁奖”的形式,统整对“美丽”的认识,为居里夫人写几句颁奖辞。

这样的课堂,既能形成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模式,又有利于学生的思路相对集中,自然,最终使“学”更加有效。令人深思的是,“1+X”群文不仅是教材内容的拓展与补充,更成为学生突破难点的一种策略与途径,因疑而读,因读而思,因思而得,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依据“使学生感到意外,引起他们好奇心”的内容组织“学的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凭借单元中的四篇课文,能够让学生初步感悟科学精神的一些特征,但若仅仅如此,相对于其内涵的博大精深,又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精神的好奇心,更主动、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呢?例如以下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设计:

1.任务平台:出示《科学精神的形成》(法国・巴什拉著)中对“科学精神”的论述,重点关注其中列举的15种精神品质。

2.在这15种精神品质中,哪几种我们已经通过相关课文关注到了?(陈述已知)哪几种我们还没有关注到?(关注未知)

3.以未知为引擎,小组阅读群文资料袋中的四篇文章:《“蠢家伙”的胜利》《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我站在巨人肩上”》《对“想当然”的惩罚》,阅读后交流:发现了哪种未知的精神品质?

4.深化主题:丰富科学精神的概念图。

本例中,以富有张力的阅读话题激活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群文阅读的视域之中,生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随之,“1+X”也开始充实为“1+X+X+X”“1+X+1+Y”……这是一种有需求的阅读活动,可以预想,课堂上学生阅读的时间、空间大大提升,自然,思考的广度、深度都得以受益。

(三)依据“学生已经有所体验,但仍感到有疑难”的内容组织“学的活动”

对于议论文体教学,找出主旨及发表议论是其核心要求。分析学情我们会发现,找出主旨,读懂议论文,显然是较容易达标的。而“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发表议论,对于小学生而言,自然是有困难的。

课例:用具体事实论证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

1.揭题讨论,小组阅读群文资料袋中论述“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三篇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说勤奋》《说“勤”》,讨论思考:从文章的主旨、选用的具体事实、论证的语言表达等方面,三篇文章分别有哪些成功之处?

2.全班交流,并罗列出三篇文章中选用的所有具体事实,呈现在黑板上。

3.围绕主旨,自主选择2~3个具体事实,发表议论。在个人操练中,借助已有材料,尝试初步的议论文建构。

本例中,摒弃了苦口婆心的写作前指导,发挥了群文阅读结构化的优势,灵活地将“1+X”转变为“X+1”,采用多见面、多比较的方式把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通过自我辨析,强调自我建构,把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认识,如此定能突破难点。

三、学习结果:对教学评估指向的突破与丰富

“1+X”加减之间,到底“教什么”?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基本的立场,那就是把着力点放在“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学习结果”上,由此反过来审视教师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有效性。而对“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评估,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活动”的目标指向性与达成度。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大致有三个方面的指向。

(一)指向发现

“1+X”结构化的群文让学生始终保留着探知的新鲜感,比较、质疑、发现成为阅读过程中一种自觉的思维习惯。本单元意图通过比较阅读,运用联结、统整等策略,发现科学精神的内涵,初步认识科学精神的核心特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的学习设计:

1.基于“同质”的比较:对照居里夫人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中的三位科学家,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科学精神,如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等。

2.基于“异质”的比较:阅读《千年梦圆在今朝》与《我最好的老师》,发现两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独特科学精神,如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团结协作等。

3.统整“同质”与“异质”:对比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以“我们眼中科学精神的基本特质”为话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提炼共同的基本特质,并在概念图中利用关键词表现出来。

群文阅读中采用最多的便是“相异和相同”的比较,这种发现正是群文结构化对学生思维结构化的最大促进。在一组教材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合理地将若干篇课文进行“1+X”的灵活组合,能唤起教材的新生命,激发阅读的新体验,带来新视野。

(二)指向策略

“1+X”群文阅读注重课内外联动,强调阅读策略的实践运用,让学生尝试更真实、更实用的生活化阅读。因此,速读、体验与思辨,成为“1+X”群文阅读的几个关键要素。比如这样一个“怎么读议论文”的学习活动:

1.速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画找议论的句子。

2.小组交流,并比较哪个句子最能表明作者行文思想的观点,即论点。

3.围绕论点,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事实展开议论的?再次速读文章,用简练的词句概括出文中运用的具体事实,填入相应表格中。

4.对照表格中的“论点”与“具体事实”,形成阅读议论文体的基本策略。

5.续示表格,迁移运用,梳理《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论点,以及所运用的具体事实。

同大多数的“1+X”群文教学一致,上例中也巧借表格,逐步梳理读议论文的方法。使用表格这种阅读工具的好处,一是更加直观地呈现阅读过程,将“1”的范例聚焦、“X”的迁移运用很巧妙地聚焦在表格当中,做足“1”,做活“X”;二是更加有效地习得比较、联结、统整、视觉化等阅读策略,让看似理论生硬的历练过程得以循序渐进。

(三)指向表达

本单元编排议论文体,在“表达”上应当紧紧围绕“领悟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议论方式”,而学生最难体会的是“议论文体中语言表达的独特效果”,这也是议论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下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突破此难点:

1.议论文中如何叙述具体事实呢?在语言表达上和其他文章又有什么区别呢?

2.以“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为例,对比出示两个版本:原文中议论文表达的版本、改写成的记叙文表达的版本,在语言表达上有何不同?可以从整体上去比较,也可以从细节去揣摩。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梳理出议论文中叙述具体事实的特点:突出强调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事情过程写得简洁精练;语言上修饰性的语言极少,感彩极浅……

神经内科论文篇8

【摘要】目的 pBL是一种具有人文性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将pBL教学法加入医学神经内科实习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思维方面使学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对病患资料的采集以及分析方面的能力被充分的发挥出来。让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法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神经内科以及整个医学方面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神经内科实习教学创新pBL

内科实习教学中,神经内科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教学中,书本是其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习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活动造成了相对较大的阻碍。实践性、应用性是医学的主要特点,其教育的关键就是实践教学,且其重要环节为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效率,充分对此技能得到掌握,经过有关人员的调查研究发现,学导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临床医学教学法。其教学法不仅适应了目前医学模式转变的新趋势,也适应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1pBL教学理论基础

此教学方法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体现,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是很值得推广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此观点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认知的发展过程,而积累知识的过程是在人类与周围交流过程中建构的过程”[1]。这样的理论是pBL模式的坚实基础。建构是不单一的对知识的灌输与接受,而是根据医生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自己的理解及认知;且鼓励学生面对复杂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充分掌握神经内科学的基本技能。

2pBL的教学过程及特点

在pBL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3次指导来完成。第一次是以探究气氛的形成作为目标开展,当学生接触到病患时,应该确认需要哪些知识对患有神经疾病的病患进行处理及医治,使得对病患的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第二、三次的指导是以学生查找的神经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运用到对此病患的治疗过程为目标展开,不断的对理论融入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医生老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及正确的引导,对学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反馈。

pBL指导是一个理性的、有效的探究过程,不是以“灌输”的手段,而是运用“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完成实习教学目的。其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包括(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医生老师教授式教学以及引导为辅;(2)解决问题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更快进入实习教学状态;(3)不局限与某一个理论,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病例对问题进行分析、整合;(4)创造良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自思考、提出问题。

3pBL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是神经内科学应掌握的两个方面。神经系统不同的部位会因同一的病因造成损害;而神经系统的同一部位的损害可能是不同的病因所造成的。因此,对神经内科学的研究需要高度的理论性、逻辑性。利用pBL教学法,针对神经内科的这几个特点,使得实习教学更加的具有可行性,pBL教学法在其的运用步骤如下所述。

(1)提出问题。医生指定一个患者,让学生对其的背景资料、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对其的检查内容进行记录,并对此病患的特点进行总结。医生提出关于患者的初步诊断、鉴别诊断、鉴别方法及基本处理方法等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并做出回答。这样就使学生能对患者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2)建立假设。结合患者的病情,让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包括对患者的病因、过往疾病史、所存在的问题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做出判断,并运用去实际病患上。

(3)收集资料。根据假设情况,医生提出与病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巧方面的问题,包括对脑出血、癫痫、脑膜炎等的概念、临床表现、确诊标准及其处理方式。这样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充实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4)论证假设。让学生对自己收集的资料,结合病例进行研究,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医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及引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正确的引导。

(5)总结。在学生讨论后,医生应针对其普通存在的问题及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总结此课程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讨论作出点评,指出其不足。这样使学生更易的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理解,并认识不足,以便其改进。

4pBL的优势

“传统实习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以教授(LectureBasedLeaming,LBL)为主”[2],医生老师占主导位置,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易于学生主动学习神经内科方面的知识,以及对其的思考、探索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医学教育领域最成功的创新之一就为pBL教学模式,其优点如下所述。

(1)从教育理念而言,pBL有利于神经内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其实习教学是使学生从现有的神经内科知识出发,发现新的知识,并对其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通过理论知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并使医生老师以引导为目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着条理清楚的理解,且能及时应用。

(2)从教学内容而言,pBL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病患的信息的分析与思考,掌握神经内科临床推理的步骤,在对患者“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一系列步骤”[3],使得学生养成临床思维能力。根据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的批评性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激发,培养了其的沟通能力。

(3)从教学过程而言,pBL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关系。此教学模式为“提问—探究—讨论”[4],因此,交流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发现其自身的不足,完善自身有关神经内科学的知识体系。

(4)从教学效果评估而言,pBL所构建的新的科学评个体系相对更全面。其评估是通过学生的发言次数、质量、资料的收集、知识的理解等进行综合的评估,从各个方面对神经内科学生进行考核,分散的主题考试与综合考试相结合,使得实际的效果得到了科学地判断,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受到激励。

5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实习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其弊端日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较盲目。而pBL教学法在此时凸现了其优势,改变了以医生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坚持传统教学法的知识系统性体系的同时,增强神经内科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pBL教学法在临床思维方面使学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病患资料的采集以及分析方面的能力被发挥出来。因此,让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法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神经内科以及整个医学方面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艳茹.学导式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6,10(5):92,100.

[2]贾玉梅,崔瑛.以问题为中心学习pBL课程模式的优越性[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22):66--67.

神经内科论文篇9

1.1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应用及问题

20世纪末,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医学教育改革实践中获得广泛认可,作者所在院校的神经外科较早的引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自导学习和获得结论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大量研究客观证据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教学方法日现弊端,需要转变医学教学模式,通过更好的应用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如何收集、评价证据并为我所用成为面临的问题。

1.2神经外科循证医学教育的应用及问题

1992年David Sackett教授首先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模式,其后欧美等国开展的循证医学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循证医学以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或meta分析,特别是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双盲RCt的客观证据为基础,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和可信性,使众多临床治疗决策发生了根本的观念性改变。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循证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其优缺点有所扬弃,在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尤其是注重实证,以临床证据为行动依据,注重依靠证据评价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但目前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中的循证医学教学内容相对缺乏,神经外科学特别是近年来涉及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肿瘤学的理论与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治疗方法、方案大量出现,所以出现文献报道结果不一甚至相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依靠教师个人临床经验积累、观点缺乏共识甚至矛盾等,较易令学生重主观,重师承,轻客观,轻实证,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通过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并综合分析,最后获得合理的循证医学结论,可有效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据此指导神经外科临床实践,对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大有裨益。

2结合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循证医学培训体系的内容和评价

2.1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具体授课内容

循证医学相关课程培训:①循证医学课程理论授课。介绍文献检索、证据获得及评价方法;②循证医学专题讲座。meta分析在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实例;③神经外科案例分析。重点选取脑肿瘤目前诊疗进展及治疗方案荟萃分析评价。举办循证医学杂志沙龙(Journal club):①选择相关的新发表的论著作为Journal club交流文献。文献质量由主讲教员把关,以提高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讨论热情。②组织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背景材料,准备多媒体资料、幻灯片、手术录像等,提出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并汇报文献。③组织提问和讨论,讨论内容多集中在文中研究方法、统计方法是否得当,文中对研究数据的解释是否合理,文中的研究结果是否有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问题为基础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具体授课内容:由1名主讲教员和3名见习课、讨论课授课教员组成教学团队,主要由7个学时完成。具体授课内容:①选取神经肿瘤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疾病诊断、治疗等需要解决的问题;②组织学生根据所需解决的问题通过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证据;③根据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对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并结合病例具体情况,阐述自己的诊断和治疗;④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最后提出临床处理方案;⑤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已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后效评价;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教学的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循证医学教学是否能够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有利于临床技能的掌握、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否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是否赞成该教学方式等问题。

2.2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神经外科专科见习及培训结束后,增加循证医学案例分析考核评价内容,使其成为医学生综合能力考核评价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循证医学案例分析考核评价的结果,反馈到教学各环节,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作者所在校2009级军医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中,共发出不记名评价表60份,全部收回,并有效。80%以上学生们认为通过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法能提高学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开展pBL结合eBm教学。

神经内科论文篇10

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文化涵育,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以发挥其对民族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

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机遇,它促使我们用更宽阔的眼界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全球整体观念,也有利于我们吸收世界文明的精华来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但经济全球化也给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了民族国家间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并将产生由经济认同带来的民族认同问题,使部分大学生对本民族认同弱化;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的开放性,也使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临着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民族化关系的难题;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信息网络化使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处于被动的守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大肆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高等院校是他们渗透的重点,对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教育国际化,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促进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更新,但也可能导致“教育帝国主义”,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被扭曲。针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当通过主渠道改进、实践提升、文化涵育和环境熏陶等改革措施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主渠道改进

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它不仅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任务,同时也担负着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优良革命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主意识的任务,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其非自觉性使我们必须以学校教育特别是政治理论教育为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西方的各种思潮涌入国内,而其中诸如“非意识形态论”、“趋同论”、“政治归结为经济论”、“民族国家消亡论”等对高校政治理论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影响了教育效果。这就要求高校根据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从目标强化、内容优化以及方法手段改进等方面改革政治理论教育,发挥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渠道的作用。

首先,高校要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目标。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但在以往的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着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忽视或简单当作其中一部分的现象,加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势渗透的影响,使得其主渠道的作用没得到很好发挥。因而,高校必须突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围绕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政治理论教育。

其次,高校要努力实现政治理论教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优化。在政治理论教育中,高校要充分发掘其中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资源,密切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针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比较注重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国家、集体观念淡薄,民族整体意识和民族价值观淡漠等现象,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国家利益观等教育,发挥道德观念的舆论规范作用,促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结合近现代中华民族谋求民族独立、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程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国内形势,开展以爱国、理想、成才、创业、奉献为主题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此外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教学中也应当突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再次,高校还应积极改进政治理论教育方法。高校要克服以往满堂灌的单向、封闭教育方式,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巨大成就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提高认识,增进民族认同;运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师生开展交流和探索,实现理论教育的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对比教育,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认同中华民族,在经济全球化复杂的背景下认清当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种种谬论,揭露其在民族问题上的反动性和欺骗性;此外,还可运用目标激励、竞争激励等方法调动广大学生发奋学习的热情,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最后,高校还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政治理论教育也必须适应教育信息化趋势,提高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体轰炸,高校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的广泛覆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及教育情报检索和数据库的建立等措施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发挥它们在宣传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开展民族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先进伦理道德和法制思想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践提升

民族精神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为实践活动服务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在实践。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有利于避免以往教育过程的单一方法和抽象说教,也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具体生动的实物和事迹,使其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接触、了解社会与自然,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并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特长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民族精神。

当前,高校在加强民族精神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在探索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但仍存在如思想上不够重视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社会实践形式单一甚至形式化以及大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提高认识、拓展实践范围和内涵、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总结提高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发挥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高校要提高对社会实践意义的认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也是升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庆典的讲话中就强调青年学生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并从组织领导、经费落实等方面予以强有力的保证。

其次,高校应不断拓展和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许多思想困惑,与他们的自我封闭、远离社会从而导致在全球化复杂环境中产生迷茫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必须突破原来简单地将实践理解为参观、实习和暑期“三下乡”的狭窄范围,努力扩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如暑期“三下乡”、学生的课程实习、演讲比赛、开展专题系列活动、社会调查与考察、生产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等。同时,还要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引导学生在调查情况、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投身建设、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壮阔场面、动人情景,使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复杂国内外形势下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并将这种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再次,高校要精心组织实施,善于总结,注重实效。高校要根据需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确立科学的社会实践设计原则,依据大学生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好社会实践活动;要认真做好社会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努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在实践中弘扬、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如在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等形式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品质,继承和发扬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引导大学生运用知识、技能、体力等为社会提供帮助、解决困难,加深对民族精神中乐于助人、奉献精神的理解和发扬,在社会服务中提高本领和信心;在社会考察中,积极组织或引导大学生考察祖国瑰丽的大好河山、丰富的文化艺术、革命先烈的艰辛奋斗历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化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增进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实践中深刻揭露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所宣扬的种种谬论,激发他们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热情。此外,还要建立社会实践评估体系,依据评估标准,认真做好社会实践的总结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三、文化涵育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同时,文化对民族精神培育有着深厚的涵养与培育作用。毛泽东早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就指出,这种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是为“提高民族自尊心”服务的。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我们的文艺,在保持自己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色,在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抵制殖民文化侵蚀方面,在以自己的优秀成果丰富人类文明方面,应当作出更大成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思潮也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对于大学生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文化来涵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在国外,美国、英国、法国都力图从弘扬民族文化中培育民族精神,而韩国、日本等国家也非常重视民族精神的文化滋润。因此,高校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以文艺精品感染学生,以外国文明的科学成分发展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充实学生,以自然科学的有效资源教育学生。

第一,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高校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建设主阵地的作用,用先进文化引导和教育学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极力推行自己标榜的所谓全球性文化,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等产生困惑。因此,高校尤其要注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学生,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抵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

第二,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针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部分大学生盲目热衷大众消费文化、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高校应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艺术》等课程,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人文讲座,开展系列经典研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璀璨的艺术和深邃的思想,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其中,尤其要重视中国历史的教育。邓小平说:“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一,“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要用生动感人的历史事实和民族英雄的榜样事例来感染大学生,增强他们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第三,要以文艺精品感染学生。“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多出精品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以优秀的作品来感染学生,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第四,要以外国文明的科学成分发展学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我们只有善于吸收外国的先进文明,才能真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因此,高校要通过开设西方文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课程,介绍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并借鉴、吸收其中科学合理的成分,引导他们“以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以赶超先进的雄心壮志,以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豪迈气概,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

第五,要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充实学生。高校要以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大型文艺晚会、演讲会、读书会、论坛、研讨会、讲座、竞赛、展览等形式,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增长知识才干,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情操,从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六,要以自然科学的有效资源教育学生。不仅人文社会科学而且自然科学中也蕴涵着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人伦传统和浓厚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民族,但科学精神和理性传统却相对缺乏。因此。高校要通过开设《科学技术文化概论》、《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发展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当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等课程,运用自然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自然科学中蕴涵的严谨、实事求是精神来培育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

四、环境熏陶

环境对人的发展和思想道德面貌有着重要影响,而人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环境,改变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靠社会力量的教育引导,也要靠环境的熏陶感染。在美国,政府不惜大量投资进行社会政治教育环境和场所的建设,这些场所集中地体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天天宣扬着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美国向国民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往日宁静的象牙塔变得喧嚣热闹起来,教育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环境的变化,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遇到了挑战。因此,优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环境,发挥其熏陶感染作用,成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