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1:48

医学专科篇1

【关键词】卫生保健改革;医院,私营;医院管理;专科建设;学科建设;策略分析

宿迁在江苏省属经济欠发达、财政落后的地级市,于苏中、苏南地区存在财政支付能力弱,卫生资源匮乏,医疗服务水平起点低等状况。2000~2003年,宿迁对全市124所乡镇卫生院和10所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把单一的公立医院改造为合伙制、股份制、独资等多种医疗主体,打破了“管办不分”局面。历经10年发展,宿迁卫生资源持续增长且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和苏北其他地市,列入全国百强民营医院[1],但同时也出现因过度市场化导致人才队伍缺乏稳定性,以及难以平衡投资者利益与医疗服务公益性之间的关系等[2],引领性的学科/专科发展缓慢。Swot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策略分析方法,主要是发挥优势因素(strengths)、寻找劣势因素(weaknesses)、把握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认清威胁因素(threats),并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寻求最佳的发展策略。本文利用Swot探讨分析医改后民营医院学科/专科建设情况。

1宿迁医改后专科/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专科/学科是构成医院的基本单位,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有机结合点,学科建设的水映出医院的水平及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因此,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把专科/学科建设作为重点,通过专科/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凝聚和形成优秀人才梯队,进而促进医院建设与发展。2013年江苏省各市重点专科/学科情况显示,其分布主要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地区,宿迁地区排名靠后,同时也反映出卫生资源分布的特点及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常常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地方[3]。本院为公立改制的民营医院,与传统投资新建民营医院不同之处在于有着较久的历史口碑及人才技术基础,具有一定的学科建设基础及经验[4],但改制后的最大困境在于人才队伍的不稳定、对领军人才缺乏吸引力及政府在专科学科建设投入的缺失,如在人才储备和培养、学术科研等各方面都不能享受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也得不到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视[5]。但较改制前也有民营化的优势,如决策机制灵活,医院可制订多层次人才聘用政策、依托省人医的技术结盟并加强医疗服务等。

3结论

重点专科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以人才为基础,以专科/学科带动发展,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方面。本院目前有宿迁市重点专科11个,重点学科3个,就本院实际情况,亟待在以下方面重点改进。

3.1确立医院的定位、发展思路及重点专科学科发展

方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就必须坚持医、教、研并举的发展策略,同时要发展自己特色的重点专科和学科,首先要评估本院内各专科学科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也要综合分析医院目前所处的环境,立足本区域的疾病特点及百姓健康需求,制订适合自己医院的专科学科发展方向。

3.2完善学科建设制度

要完善和落实专科学科建设的一系列制度和具体措施,本院目前已制定出一般专科和重点专科的管理办法,并对各专科/学科签署每年度的发展目标责任书,同时对于专科和学科发展好的科室,医院每年给以5~10万的经费鼓励,并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设备投入、科研立项、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以倾斜帮扶,为今后申报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做准备。但重点学科在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仍待评估,可能不同学科的人才梯队及领军人才发展层次的参差不齐,以及学科/专科建设考核导向的氛围未引起科室负责人的重视。

3.3加强交流,提高专科学科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医院鼓励学术及医疗技术的交流,已制订医技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交流的政策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鼓励措施。每个周末均有联盟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专家来本院进行坐诊、手术及教学查房等活动交流,但诊疗活动需要一个过程,短暂的一次周末诊疗,有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医院科室必须借助上级医院专家的带动,加强自身的专科能力建设,真正提升自身能力,树立在本地的地位、品牌和影响力。

3.4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领导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医疗的核心就是医疗人才,专科学科建设的核心同样是领军人才及人才队伍[6-7],无论公立还是民营医院,凡是领军人才及队伍强的学科,都会是重点学科,如北京同仁医院、三博脑科医院,更是体现出领军人才在学科建设重的决定性作用。医院改制10年来,可以说80%以上改制前的科室领头人选择离开医院去创办新的民营医院,好在医学是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更新的实践学科,医院在人才引进及培养上耗费了不少的力气,尤其在引进领军人才上需下大力气,一个高素质的带头人可以引领并带动专科发展。因此,医院既要抓学科带头人的建设,也要重视中青年人才梯队的构建,保证学科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要给重点学科一定的经费、人才、进修培训等支持,也要对其提出一定的要求,要在任期内切实提升学科的医、教、研综合实力。同时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和互连,带动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上升。

3.5加强医院的公共关系管理

医院的公共关系管理包括医院的服务质量、品牌管理、患者与员工的人文关怀、危机事件的社会公关等管理[8-9]。医院虽设置有公共关系与宣传部门,但从事的主要是一些具体事务的对接联系和广告宣传,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管理。对外的营销宣传仅是公关关系管理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员工对医院文化价值的认同度、危机事件管理。医院发生的危机事件主要是一些突发事件,会让医院处于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口碑。因此需要全面关注患者、员工、社会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医院才可以在一个和谐关系中发展壮大。综上所述,宿迁市自医疗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显著提升,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但老百姓还是更愿意到南京、上海大医院看病,因此如何提升本地区的医疗专科学科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力,让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是卫生主管部门及医疗主体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严卓然,王婵,刘剑文.2012年中国民营医院百强医院发展特点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6):12-14.

[2]乙军,黄晓光,周业庭,等.宿迁市医疗改革10年卫生资源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15-2718.

[3]乙军,周业庭,马小波.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性差异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46-148.

[4]王德礼,王心如,李树宁,等.民营医院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及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48-149.

[5]史新叶,杜新宇,郑京晶.如何推进新医改政策下的民营医院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医药,2011,6(4):487-488.

[6]邹燕琴,黄辉,王薇,等.加大青年人才培养,促进学科持续发展[J].现代医院,2013,13(4):105-106.

[7]周生来.民营医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要常抓不懈[J].医院院长论坛,2013(1):18-20.

[8]叶飞跃,简希尧.医院快速发展时期的公共关系管理[J].黑龙江医学,2013,37(10):1032-1033.

医学专科篇2

2.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关建民,GUanJian-min

3.压疮护理12例张蕊,唐媛媛,满忠芳,方方

4.三种根管充填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疗效观察吕继忠,张婵,尚颜

5.米氮平与氯米帕明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梁兆霞,LianGZhao-xia

6.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殷自振,YinZi-zhen

7.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致泌尿系感染细菌学分析及护理张开慧,方方,刘志侠,张蕊,李蕴青

8.处理头皮瓣修复耳支架外露冯筱,FenGXiao

9.Brm蛋白在胃癌组织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祝青,ZHUQing

10.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合手术治疗赵博,ZHaoBo

11.陈旧性跟腱断裂12例王军,王乾坤,周宪华,wanGJun,wanGQian-kun,ZHoUXian-hua

12.进展性脑梗塞治疗的临床研究付鲁英,FULu-ying

13.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李俊英

14.自体骨即刻移植治疗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缺损的临床研究巩传芬,GonGChuan-fen

15.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李琳,王文红

16.肝动脉解剖变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薛爱芹,王稳

17.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超声诊断应用刘胜,宋玉娟

18.B超监测双氧水输卵管通液及造影120例吴亚英

19.血塞通治疗初发脑梗死43例赵娟

20.角膜源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42例戈严

21.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细胞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许亮亮

22.一次特大交通事故的院前急救体会田枚,刘金,秦曼,张庆军,李仁清

23.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83例徐学华

24.血液标本运输性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江伟敏

25.开展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必要性高宗文,李广芹

26.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赵家坤

27.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何春生

28.肺与肾关系理论的中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西医结合认识邢同国

29.独活寄生汤配合玻璃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459例胡建军

30.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的编制晁青,郭焕,卢彬,成志明,CHaoQing,GUoHuan,LUBin,CHenGZhi-ming

31.医学专科生学习行为调查王文青

32.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及人格特征分析刘蔚,刘英,LiUwei,LiUYing

33.妇科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封春华,刘军锋

34.tVt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围手术期护理刘英,李红艳,李清,韩玉娟

35.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并发症的护理孙艳,苏进秀,樊艳宏,韩玉娟

36.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的影响陶晶晶,taoJing-jing

37.护理干预在男性尿道扩张术中的应用132例曹长英,李清,闫晓燕

38.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谢晓芳,于波

39.新生儿游泳对其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生长发育的影响韩秋荣

40.老年结核病患者住院心理特征及护理冯美荣

41.早产儿50例护理体会周巧莲

42.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及对策王海蓉,刘胜,薛爱芹

43.杜绝基层门诊常见的护理差错杨元辉

44.外科护理实验教学的设想张秋丽,赵颖

45.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策略刘凤云

46.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胡秀华

47.直肠前突的预防林炳锐

48.癌症患者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体会黄艳

49.炎性因子在正畸致痛中的作用乔婷

50.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研究进展成洪聚

51.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体系概述王安东,张炎

52.扩张器在皮肤软组织整形中应用任侃

53.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调查与分析任俊莲,孙蕊

54.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周鹏,蒋方剑,赵红霞

55.加强病案首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页的管理提高病案统计质量孟玉华

56.医学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邹明静,李刚,王英玲,邵军,李明智,张琪

57.动态网站向静态网站的转化翟哲

58.RootKit的检测与防御李宗峰

59.药理学教学中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于淼,柳玉萍

60.脉管系统解剖教学质量朱利利,胡雪梅,房立洲

1.Hemin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迟发型神经元死亡的影响郭新庆,郭力,郭新明,孙思习,薛爱琴,刘胜,王海蓉,梁邦领,吴穹

2.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黄汝亮

3.液相免疫体系胶体金粒径的选择及其应用邹明静,王娜,ZoUming-jing,wanGna

4.Cea蛋白、CeamRna的检测在大肠癌、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马育华,maYu-hua

5.动脉内膜剥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0例赵博,ZHaoBo

6.家庭访视对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何玲,HeLing

7.前牙外伤龈下根折正畸并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徐向华,席兰兰,张君

8.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杨文娟,YanGwen-juan

9.克罗米芬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胰岛素抵抗pCoS的效果观察罗玥

10.依沙丫啶与米非司酮联合在瘢痕子宫妇女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李伯平

11.ae1/ae3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检测中的意义石枫,苗磊

12.老年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162例肖小炜

13.复方醋酸氯己定滴眼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王喜彬,孙国栋

14.复方伊曲克痒泡腾片的研制及质量控制李凤美,孙国栋

15.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60例刘军锋,封春华

16.妊娠合并卵巢肿瘤80例张鸿雁

17.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60例的Ct诊断卢杰

18.生长痛21例何春生

19.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弭世春

20.血糖控制不佳性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郑晖,姚幸福,聂小妹

21.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癌30例谷守娟

22.宫腔给药联合理疗治疗输卵管阻塞63例陈玮

23.胆道术后"t"管拔除所致胆漏原因分析和处置易晓,王文学

24.中药配合足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赵福俊

25.复方淫羊藿颗粒温肾助阳作用的研究王瑜,洪育萍

26.柴胡舒肝散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5例傅晓丹

27.扁鹊学派与黄帝学派盛衰之因吕昆,吕明

28.煤尘爆炸伤患者早期胃肠道营养的护理朱远见,王丽丽,张峰,徐佰菊,曹长英,韩玉娟

29.卵巢癌Ct检查58例护理牟红

30.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例的护理体会全清华,李敏

1.Hemin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迟发型神经元死亡的影响郭新庆,郭力,郭新明,孙思习,薛爱琴,刘胜,王海蓉,梁邦领,吴穹

2.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黄汝亮

3.液相免疫体系胶体金粒径的选择及其应用邹明静,王娜,ZoUming-jing,wanGna

4.Cea蛋白、CeamRna的检测在大肠癌、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马育华,maYu-hua

5.动脉内膜剥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0例赵博,ZHaoBo

6.家庭访视对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何玲,HeLing

7.前牙外伤龈下根折正畸并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徐向华,席兰兰,张君

8.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杨文娟,YanGwen-juan

9.克罗米芬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胰岛素抵抗pCoS的效果观察罗玥

10.依沙丫啶与米非司酮联合在瘢痕子宫妇女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李伯平

11.ae1/ae3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检测中的意义石枫,苗磊

12.老年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162例肖小炜

13.复方醋酸氯己定滴眼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王喜彬,孙国栋

14.复方伊曲克痒泡腾片的研制及质量控制李凤美,孙国栋

15.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60例刘军锋,封春华

16.妊娠合并卵巢肿瘤80例张鸿雁

17.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60例的Ct诊断卢杰

18.生长痛21例何春生

19.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弭世春

20.血糖控制不佳性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郑晖,姚幸福,聂小妹

21.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癌30例谷守娟

22.宫腔给药联合理疗治疗输卵管阻塞63例陈玮

23.胆道术后"t"管拔除所致胆漏原因分析和处置易晓,王文学

24.中药配合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赵福俊

25.复方淫羊藿颗粒温肾助阳作用的研究王瑜,洪育萍

26.柴胡舒肝散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5例傅晓丹

27.扁鹊学派与黄帝学派盛衰之因吕昆,吕明

28.煤尘爆炸伤患者早期胃肠道营养的护理朱远见,王丽丽,张峰,徐佰菊,曹长英,韩玉娟

29.卵巢癌Ct检查58例护理牟红

30.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例的护理体会全清华,李敏

3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配合体会周明丽,朱云芝

32.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亓伟,Qiwei

33.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膀胱痉挛的护理李红艳,刘英,孙艳

34.高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刘英,朱远见,孙艳,曹长英,韩玉娟

35.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张开慧,刘志霞,张蕊,方方

36.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李文静,谢玉娟

37.肌肉注射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措施张秋丽

38.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及家属心理干予在治疗中的作用车俊芝

39.胃癌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黄艳

40.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研究现状邓磊

41.抗凝药比伐卢定的研究进展朱春燕,郭瑞臣,郭新庆

42.脑血管病神经保护剂的临床应用李延兵,闫美燕

43.图式理论在大学阅读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田,杨琦

44.认知心理学与任务型外语教学孙蕊,罗平

45.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冷思考王慧娟

46.动脉分支非线性血液脉搏波的数理研究黄磊,樊祥民,HUanGLei,FanXiang-min

47.运动处方理论的概述王安东,张炎

医学专科篇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居民生活方式的迅速变化,慢性病日趋成为主要疾病负担,医疗服务观念已由传统的单纯“治病”向预防、医疗、保健一体化服务转变。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1]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由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对于广大专科院校临床专科生而言,毕业后,其工作岗位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等。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比较短缺,急需一些既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因此加强临床专科生的预防医学教育,使其掌握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技能就非常重要。

2临床专科生预防医学教育的现况

2.1学校学生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政策侧重于临床诊治及设施的建设,而很少关注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资源的投入,这些更进一步加剧了医疗和预防学科间的分裂及公共卫生脱离临床的倾向[2]。一些从事教学行政管理的决策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不足,一些专科院校仅仅设立预防医学教研室,基本上挂靠在其他系部,重视程度不足,专职教师数量非常有限。一些专科院校对预防医学类课程的课时一再压缩,甚至列为选修,许多学校没有安排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的见习或实习的经费及学时。

2.2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高等学校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做出了规定,预防医学教师基本上是医学本科以上学历,但是高学历不代表高的教学水平,预防医学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部分高校的教师更是科研能力强,就直接转为副教授、教授,极少有临床背景,更是缺乏临床一线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理论教学,没有亲身经验传授给学生,疏于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上课兴致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2.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针对性较差

实践教学缺乏在部分专科院校,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限的要求,预防医学本应该在临床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才能进行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被提前进行,这就导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缺乏相关临床基础知识,因此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就较差。目前没有专门给临床医学生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基本上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内容的压缩和拼凑,没有从临床角度来编写教材,针对性差,一些课程偏于理论,不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对我国医疗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及预防医学服务需要的实际情况。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教材涉及的内容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中,涉及临床预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社区管理这部分内容较少,再加上预防医学教师对此认识普遍缺乏,同时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这些内容更容易被忽视。由于大纲要求,学时限制、考试方式等原因,填鸭式教学仍然是预防医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和临床医学一样,预防医学也非常强调实践和操作的领域。由于学校经费及师资限制,很多专科院校没有设置预防医学专业,很多专科院校预防医学实习无法开展,因此学生结合预防保健等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实际多变的现场常常束手无策。预防医学的考核方法也比较单一,只是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忽视了对实践技能运用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3对策

3.1督促政府及高校增加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教学的投入,落实预防为主的观念

政府决策部门应该加强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教学经费投入,同时督促高校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预防医学教育,把预防为主的观念充分落到实处,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该结合最新医疗改革形势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预防医学的精髓及预防为主的观念。

3.2加大投入,预防为主

加强预防医学教师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在预防医学教师选取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理论和研究能力,更要结合新医改的精神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精神,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因此预防医学教师需要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的培训及实践,使他们在授课过程中灵活结合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教育情况,聘请有实际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工作经验的疾控中心人员来从事相关的预防医学教学工作,这样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医学生技能培养有显著帮助。作为高校,要更加重视预防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相关研究项目支持和外出培训访问交流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3.3适当增加学时数

合理调整教材加强实践教学适当增加预防医学教学学时数,结合新医改思路及规划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把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适当压缩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及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学时数,适当增加临床预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控及社区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内容上面,可以对一些原理方法及相关技术粗略介绍,而对当今社会关注的跟预防医学相关的内容比如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危害、职业中毒等与其他学科联系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弱势群体,加强情感教育。另外根据学生需要可以开设《营养与膳食》等选修课。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建立良好稳定的业务关系,为预防医学的教学提供稳定的实践基地。其次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到基层医疗机构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使同学们了解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三级预防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顺利的走向临床工作岗位。

3.4改革教学方法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了解最新改革及预防知识和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同时结合最新知识和关注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其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可以推荐学生了解预防医学慕课内容,了解一些重点高校的预防医学教育形式及内容。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同时,应进一步改进考试方案,除了闭卷考试之外,还要提交论文或实践报告等,将笔试和非笔试结合起来,在具体分值的分配上,适当减少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加大论文、课堂讨论及实践报告的平时成绩,形成一个全面评价系统,使该科成绩能够更加全面反映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医学专科篇4

您好!

我是XX医学院妇产科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步入医学事业,解除妇女疾病的痛苦一直是我的梦想,医学院的几年砺炼为我实现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业特长更使我明确了择业目标:做一名妇产医师。

久闻贵院是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赢得社会肯定。在信息产业与知识产业高度融合的时代,为提高医院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与国际信息交流手段现代化,实现医院信息网络管理化。对此,我十分仰幕。现把一个真实的我以自荐书的形式展现给您,望贵院给我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为贵院出力争光,同时也圆我的治病救人梦想。

选择了医疗事业,选择了医学院校,求知立志救死扶伤的信念便铭刻于心。进入大学以后,我抓紧每一天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基本功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为医学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对大是大非保持清醒认识,不畏难繁,有信心、有责任感。在能力培养上,校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校外广泛尝试,多次进行下乡义诊实践,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能力。大鹏展翅,骏马飞驰都需要有自己的天地。贵院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明达的择人理念;使我坚信到贵院工作是我的明智选择。

最后,祝贵院广纳贤才,再创佳绩!

此致

敬礼

医学专科篇5

[关键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呼吸专科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10(a)-0152-0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2000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全科医生,以满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方式之一[1]。本院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地之一,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呼吸内科专业是内科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全科医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本科临床带教医生对转岗全科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体现全科医学理念与特色,明确呼吸系统专业培训的要求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社区和家庭,主要职能是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基本医疗、预防、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性,要求他们对医疗专业掌握应该是广,而不是专。所以作为培训老师,应该充分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与特色,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就呼吸内科专业而言,体现的就更为明显。因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涉及的病种多,常见易发病也多。根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3],对培训内容作了统一要求。①培训内容应紧扣《大纲》要求: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对其内容要讲透、讲清,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要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对要求熟悉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其操作方法、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呼吸内科的培训,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等操作的适应证;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了解胸部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的适应证;通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胸部X线、常用临床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掌握转诊指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4]。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转岗培训时间短,涉及内容多,转岗全科医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服务需求不完全一样,大纲培训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只带教一名学生,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5]。如全科医生来自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很高,带教老师即在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给予重点培训,增加肺癌诊治的新进展尤其介入诊治、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来自矿区的全科医生,带教老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等与粉尘关系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让学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装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锻炼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对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筛选、预防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职能。

2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多来自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6]。据统计[7],来本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和基础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73.6%,中专学历为26.4%,工作3年以上约为52.1%,3年以下为47.9%。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2.1临床具体病例讲解

全科医生参与病房病例管理,选取合适病例,实行负责制,参与讨论,带教老师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治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讲解,包括该种疾病临床注意事项、风险及预后评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对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联系,分清异同,不过分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理念及思维模式[8]。如胸腔积液的病因,要让学员了解多种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胸腔积液的性质、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最可能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

2.2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视频,能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专业的有关内容,除了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视频外,还包括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更专业的学习[9]。另外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比较。让他们掌握检查和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查。对呼吸系统基本操作,多次看视频,熟悉操作程序,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实际操作。

2.3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门诊服务是其医疗重点,转岗全科医生将来主要面临的是门诊患者,所以门诊教学也相应成为全科教学的重中之重[10]。在培训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全科医师的门诊轮转时间。每周2~3个半天,主要以观摩学习的形式,适当病例可以简单问诊和查体,最后和带教老师共同诊治。学员主要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和诊断思维,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2.4其他培训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的社区实践、义诊、健康宣教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诊断思维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

培训从两方面进行考核。①对师资力量的考核:带教前进行培训,掌握培训重点内容,带教老师为每个学员制订针对性个体化的培训计划,科室质控小组对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和培训质量进行考核,定期开展座谈会,听取学员的意见,不断完善教学体制;②对学员的考核:按照制订的培训标准对学员定期进行考核,了解学员对呼吸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考核结果对学员进行再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总的来说,2年的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看到了不足,还有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如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比较粗糙;学员实践机会较少等。全科医生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医疗改革的成败,新形势下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和实践路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改进,一定会建立相对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吴野,张东华,薄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3):298-301.

[2]彭晓琼,刘丽萍.浅谈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超声医学教学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75-3176.

[3]刘海波.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1-2.

[4]王莉.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规范化培养-呼吸内科培养要求(一)[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7):25-27.

[5]吴涛,黄亚芳,陈锐,等.北京市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学员状况及培训需求调查[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246-251.

[6]赵光斌,林敏,朱艳.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实践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5):803-8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2):121-122.

[8]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498-2501.

[9]张长春,宋涌.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其实施中相关问题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6):819-821.

医学专科篇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7-02

据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度发表SCie收录文献382篇,全国高校排名97位,首次进入全国高校前100名,有13篇论文进入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此外,根据2012年最新的eSi数据库检索显示,我校临床医学目前已进入全球前1%。全球总共有3445家进入全球前1%,我校排名第1663位,中国有13所医科大学进入,我校排名第八。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达16000多人,拥有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4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这充分肯定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这些年来所做的努力,也说明了我校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已逐渐与世界同行业接轨。今年是安徽医科大学的教学改革推进年,其目标之一就是更新师生教育教学观念,并把其当做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工作重心和生命线。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1]具体是指使用除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我国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教学主要用语进行学科知识教学,包括在教材的使用、课堂讲授、考试等教学环节英语和汉语并用、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面对国际化的竞争,掌握“双语”的优秀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现今世界上的权威医学期刊、书籍及数据库基本上都是以英语出版为主;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也是主要以英语进行交流;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翻译专业资料都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外语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对于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既精通医学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是任何一所科研教学型医科大学提升自我综合实力和扩展专业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学校一直重视和关注双语教学的开展。引进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教材促进教学内容改进,加快医学科研的知识更新,培养和加强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应用的素质。第一,在课堂教学上,推行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双向教育模式。运用“以问题为中心(pBL)”和“案例教学法(CBL)”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掌握理解知识。合理使用和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英语素材比重,锻炼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课程的设置突出针对性,在本科生中开设普通医学英语课,在硕士生中开设专业英语、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医学前沿文献阅读和SCi文章的撰写、投稿与审稿等相关课程。在学生自学领域,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和图书馆资源,并为他们开辟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在课堂以外,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服务和指导规划。本校同学与在校的海外留学生之间不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以锻炼口语及交际能力,相互学习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生活背景和医学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外研社”及校内的各种英语比赛,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空间。第三,开展“中西对话”,一方面,为成绩优异素质突出的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力引进高水平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才和开展教学方法的“海外培训项目”,为我校的双语教学提供优质的师资保证。

虽然我校在双语教学上有了一定的深入和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培养层次跨度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定位各不相同。我校目前的学生组成主要包括:三年制专升本(护理),四年制本科(生物技术),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影麻、检验、护理、公卫、药学、预防),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以及三年制的各相关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对于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大部分学生把学习英语的主要精力放在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考研英语上,加上医学课业任务繁重,所以对医学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尚有所欠缺。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硕专业,招生档次和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校学习时间长,可以完成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双重系统化学习,是双语教学开展的重点对象。三年制的硕博士研究生[2],经历了“考研”的筛选,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能力,但英语水平也良莠不齐,但总体水平还是相对较高,加上以后科研工作和对本专业知识更深层次的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作用将更加突显。此外,研究生对于学习的思想认识相对成熟,能做到自觉主动学习,比较容易开展互动教学,所以研究生也是双语教学开展的重点对象。(2)学校外语教研室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外语教研室不仅承担着学校各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英语综合课程以及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担负着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繁重。虽然外语教研室的老师有着深厚的英语语言运用功底,但与临床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难以将临床经验和体会融入到教学之中。(3)附院临床科室双语教学开展还相对不足[3]。作为双语教学的第二主战场,目前临床科室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繁重的临床诊疗和科研项目上,很少有科室系统的组织双语教学。当然,并不是科室不够重视,相关教授和主任的英语表达运用能力有限也是主要原因。再加上有的科室人员不理解,不支持,只一味的强调临床业务能力,对双语教学表面附和,有的甚至冷嘲热讽,所以在科室的开展遇到一定阻力,难以形成长久机制。(4)需要完善双语教学评估与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估与考核机制对双语教学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发现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目前双语教学开展的成效,确保做到学有所得,教有所成。

通过我校临床医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尝试,使我们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我们在看到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清醒认识到许多还要去克服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展望双语教学势如燎原般全面铺展的景象,我们希望双语教学能够在我校临床医学的教学科研发展中扮演一个新鲜而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角色,从而有力地推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欧东,祝火盛,余洋.医学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33-134.

[2]樊红.研究生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85-86.

[3]马琦琳,黄澄,周顶等.心血管内科学中英双语教学实践回顾与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8):1278-1280.

作者简介:

医学专科篇7

运动人体学科学是一门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培养把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和试验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练习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1988年30多所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备案,泰山医学院、温州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6家医学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概论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运动练习学》等体育学课程列为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必须课程或选修课程。

最初,由于是医学院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依托医学背景,而体育学教学,我们和体育院校相比,我们没有雄厚的体育专业师资背景,体育学理论课程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尽管教师具有多年的体育授课经验,和体育院校体育理论专职教师相比,还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现象。再就是从学生调查中显示96%的学生没有运动练习实践的基础,学生对体育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差,经常存在教师讲课,学生茫然的现象。这两个方面影响了体育学的授课质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内涵建设的发展,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学理论的教学,在体育学理论教学中也取到了较好的成果。结合近年来该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征,我们对体育学理论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

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索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调部分责任心强、有上进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相对固定了体育学教师的授课课程和探究方向,同时外派学习和进修。由2至3名教师固定教授1门课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等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教师承担校级课题9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逐渐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二、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和学的方法

学生从第二学期就逐渐学习体育学的各门理论课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还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但面对厚厚的书本和大量的生疏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把握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架起一座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熟悉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转变教师和学生思想,更新了观念,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推进了创新性体育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合理分配教授任务

俗话说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体育学知识和运动技巧固然重要,学习方法及对正常人体的认知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将来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康复指导和医学相关的工作,不可能在学校把知识都学到,将来工作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细化、强化。对他们来说把握所有体育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能够更好地将体育学理论和他们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显然更为重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了解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影响和需求;教授运动练习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把握运动的基本规律、练习原则、练习方法、队员、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基本知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运动和医学”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胜任未来从事的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医学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称为教学主体

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它主要是实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pBL强调“先新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新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应用于体育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摘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体育学理论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甚至可以争论。老师只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五、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是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练习的实践基础,学生对运动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缺乏对体育理论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了解,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体育学理论。为之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办法,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体育术科观摩课,包括田径、球类及武术等课程;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运动练习和比赛;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体校、运动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运动现场情况。

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结合我校开展网络教学,体育学理论课程大部分进行了网络课程制作。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且学生感喜好的知识;网上进行模拟测试,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下载观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喜好;通过网络教师及时布置作业,通过答疑讨论区及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困惑和疑问,通过交流,解决了学生和老师当面不方便交流的新问题,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程度。

总之,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教学探索,主要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培养高级人才。以上是笔者在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和管理的一点心得,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摘要:

[1姚洪恩.等,办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摘要:1.

[2李裕和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4)摘要:188.

医学专科篇8

我们知道,适当节食和规律运动才是最健康、最有效的减肥方法,但是能真正将其持之以恒、贯彻到底的人却很少,因为节食,饿起来很难受;运动又太累,还需要时间和运动条件,很多人做不到,于是各种不用节食又无需运动的减肥方法应运而生,这些方法真的对减肥有用吗?会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细说减肥之道。

了解自己的体重指数

只有了解自己的体重指数,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减多少体重所谓体重指数(Bmi),就是国际惯例的体重监测标准,适用于体格发育基本稳定(18岁以上)的成年人。其计算方式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减肥原则:安全 适度

低食量食谱――猝死

减少进餐、限制热量摄入是一种常见的减肥方法,但要适度,只要坚持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专家的研究表明,每天食谱所提的热量若低于600卡可危及心脏,轻者发生心率改变,重者可出现与饿死者相同的心脏病变,医学上称猝死。

严格素食――脱发

有统计数据显示,20~30%的减肥者为二三十岁的女性严格素食人人由于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结果会导致头发营养不良而脱落。

青春期减肥――闭经

青春发育期发女性体内的体脂率达到17%才会出现月经初潮。如果盲目减肥,体脂减少到17%以下,就会出现初潮迟迟不来,已经初潮者则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呕吐减肥法

这个方法在国外的很多模特和演员中比较流行,她们自诩找到了一个聪明的法子,不用忍受嘴馋、饥饿之苦,吃饭的时候随心所欲地吃饱,饭后将手指伸到喉咙里,使刚吃下的东西吐出来。这样食物吃到嘴,满足了口腹之欲,但还没有被身体消化吸收,吃了等于没吃,就不会胖了。专家评说:呕吐方法虽然短期有减肥的功效,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人罹患厌食症,后果非常严重。还有人采用泄下法(服泻药)、利小便(服利尿剂)、发汗法(服发汗药)等“急性脱水疗法”,结果受了半天罪,减掉的其实都是水分而已,在受罪的时候体重或许轻了,但对身体的危害却可能加重了。呕吐法和“急性脱水疗法”常常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使人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健忘等症状,甚至因此而病重住院。“急性脱水疗法”还会引起皮肤松弛、缺乏弹性,使原本美丽的娇容一时间黯然失色。

苹果减肥法

肚子饿了就吃苹果,直到吃饱为止,不吃其他任何水果和食物。这是近来流行的“苹果减肥法”。此减肥法的原理是,苹果可以调理肠胃、止泻、通便、消食化积,且是低热量食物,以苹果充饥能使人体摄入的热量减少。苹果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各类氨基酸、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胡萝卜素等,可以基本上满足人体必需。

专家评说:苹果减肥法实质上就是饥饿减肥法。不吃主食,只用水果充饥,当然摄入的热量会相对减少。长期营养不良,体重自然下降。但是殊不知,米饭、馒头等主食(碳水化合物)才是人体必需的三大物质(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主要供给者。它不仅供给人体能量和营养,还是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的基础。因此,凡事不能绝对化,适当地节制主食,搭配苹果,可以促进健康,达到减肥目的。

缠保鲜膜减肥法

用保鲜膜或紧身带裹在胳膊、大腿、小腿等想减肥的部位,可燃烧脂肪,达到减肥目的。因为保鲜膜、紧身带密不透气,紧紧缠住身体部位数分钟就会出汗,如果边缠边做运动,效果更佳。专家评说:缠保鲜膜或紧身带,绷紧身体去做运动的减肥方法是不可取的。表面上塑质或胶质的保鲜膜、紧身带可以帮助收紧身体某些部位,但当脱下它们的时候,机体仍会处于松弛状态。长时间使用,可导致表皮微循环异常,毛孔淤滞,皮肤不能正常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甚至导致毛孔堵塞,出现色素沉着、丘疹等。使用塑质或胶质保鲜膜、紧身带,会使局部皮肤不能自由呼吸,发生微循环障碍,使皮肤失去弹性,影响应有光泽。

减肥仪器减服法

打开电视或翻看一些杂志,就会看到眼花缭乱的减肥仪器之类的广告,说是不节食,不运动,只要使用此类减肥仪器,就可以轻轻松松瘦身,效果神奇,令人心动。专家评说: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减肥仪器种类繁多,总的说来主要通过按摩或震动来控制饥饿感,加速血液循环,以达到减肥目的。其实,这些均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而且即使有一定疗效,也不能保持持久效果,很容易反复。比如,甩脂机这种被动运动并不能使身体的脂肪得到有效的消耗,而且高频振动可能影响脊椎健康。要知道,不管怎样高级的减肥器械,也代替不了节制饮食和坚持锻炼。千万不要乱用减肥器械,以免引起内分泌紊乱,使得减肥不成反伤身体。

辣椒减肥法

许多女性顿顿吃饭不离辣椒,认为多吃辣椒会刺激人体的肾上腺,促进人体脂肪的分解,能够快速地消耗热量、加速新陈代谢。而且吃辣椒后身体会出汗,这就如同体育运动后出汗一样,不用运动就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还有的女性直接将辣椒油涂在身体相应的部位,认为这样可以加强脂肪燃烧。专家评说:辣椒属于刺激性食物。平时主食之外吃点辣椒,可以使身体多流汗,促进新陈代谢,使手脚感觉温暖,但一旦把它当主食,往往带来的显著效果就是胃脘嘈杂、腹部隐痛、便意频频、食欲全无。过量食用辣椒还会对人的味觉神经造成损害,影响到肝脏和肾脏功能。用这种方法减肥,没有“燃烧”掉脂肪,反倒“燃烧”了健康。而且过多食用辣椒还可能引起皮肤老化、毛发脱落等症状。而辣椒油直接涂在皮肤上,对于敏感体质者,很容易会导致皮肤表皮红肿,起水疱,严重者还会引起刺激性皮炎。

针灸减肥法

应用针灸减肥,其机理主要是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肥降脂的效果。就中医来说,肥胖的人是因为体内囤积了过多的废物而没有消耗掉,造成了体内血管和经络的不畅通;而且胃火过旺,使人吃了仍感到不饱足,不自觉地想要不断地将食物往胃里送。肥胖可以说是阴阳、脏腑功能的失调。通过针灸以脾经、胃经为主选穴,予以刺激,一方面能够抑制肥胖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进食量,同时可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减少机体对能量的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能量的代谢,增加能量消耗,达到减肥效果。专家评说:这是一种被动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方法,有人坚持让针灸师天天给予针灸减肥,但针灸减肥仍然需要严格的饮食控制,而且针灸减肥是全身性减肥,局部减肥效果不明显,并且减肥效果也因人而异。其实,只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根本不用忍受天天扎针之苦。

纤体霜减肥法

医学专科篇9

关键词: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蒙医药学

学科馆员,又称学术联络人、联络馆员、学科专家、研究支持馆员、学科咨询馆员等,是指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是在图书馆内既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又非常熟悉某个学科的各种文献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所选定的教学和研究目标提供有力帮助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学科专家群体。

自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后,首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医学专科院校图书馆相继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

一、医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原因

1.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能满足医学院校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医学院校的专业侧重点为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中蒙医学等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学科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增设了一些新兴医学相关学科,这就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在教学、科研和医疗中,为了加深专业学科知识、完成课题研究或是提高自身素质,需要图书馆提供专一化、特色化、深层次的服务;附属医院是医学高校特有的资源,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了解本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需要图书馆提供最新的信息。

2.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能弥补参考咨询工作的不足

现有的参考咨询的单一化、笼统化、被动化、书本位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学科馆员服务与此相比有其自身的优点,学科馆员信息服务走出了图书馆,走进了用户群体;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师生、科研人员、学术带头人通过面对面、QQ/mSn、e-mail、微博、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保持联系,系统了解其研究领域与方向后,对该专业馆藏资源清点、分析后制定出下一年度专业馆藏的订购计划;通过与院系负责人、主管教授的沟通,勾画出订单目录,为采访做准备;通过开展定期的用户培训,提高用户文献检索能力;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本学科海量信息进行整合、集中、分析,找寻出未知的文献资源入口,节省时间,从而更有效地配合临床工作者和医学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成为有用信息的传播者;帮助科研人员定题,通过查新判断课题的新颖性和唯一性,使馆员也参与到决策咨询与科学研究中去;将服务内容与用户的整个学术交流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包括课题策划、内容分析、创新性论证、研究过程、、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等等,为此提供全程式的信息服务。

3.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图书馆员发挥所长、施展才华,提高图书馆整体素质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馆员所学专业学以致用,激发馆员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满足其成就感和荣誉感,赋予其时代感和使命感,督促其建立自身发展计划,做到终身学习,提高其自身素质。馆员素质的提高间接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地位,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现状

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了保护民族医学,加强内蒙古蒙医药基础数据平台及基础资源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将本校和蒙医药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了馆藏资源整合,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具体如下:

1.文献资源建设范围、方法及馆藏

(1)范围

广泛收集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包括古典的蒙医疗法、蒙医药古籍文献、蒙医药发展史、古代蒙药本草图片、蒙医药电子资源、蒙医验方、蒙医方剂、蒙医传统方药、蒙医药专利等;并对各资源加工整理建立数据库。

(2)方法

在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兄弟院校、在职和退休教师征集的基础上,向社会各相关单位收购;同时与各出版单位建立永久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蒙医药学文献及电子资源出版目录,做到发行后即购买;并做好宣传工作,鼓励社会人士捐赠。

(3)馆藏

蒙医药蒙汉版本文献约一万册,蒙医药及相关文献资料约两万册,储备了丰富的馆藏资源。

2.文献资源管理方法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1)管理方法

对蒙医药学文献及电子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编制出详尽的内蒙古医科大学蒙文文献分类、编目细则;通过耶里巴系统,使用计算机对本馆的蒙医史、蒙医古籍、现代蒙医学论著、蒙医学期刊等蒙医药学文献进行验收、maRC著录、典藏、流通;进行蒙文和汉文蒙医药学文献的双语编目;构建高效的创新型和智能型的文献管理团队,即成立了传统文献资源建设部,其成员蒙汉文兼通、具有蒙医药学和情报学专业知识背景、专业技术业务过硬、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从采、编到藏的独立运行管理。

(2)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建立了馆藏蒙医药文献全文数据库(蒙文)、传统医学文献全文数据库、蒙医药文献书目数据库、传统医学期刊书目数据库;用户通过本校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即可检索到所需的蒙医药学文献;对馆藏珍贵的蒙医药学文献、古籍通过数字化转换技术进行处理;将蒙医药相关文献数据库(汉文)(蒙文)以独立的网页在特色资源中显示,使用户快速、简便的检索到所需文献;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补充本馆蒙医药学资源的不足,实现蒙医药学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积极筹备和开发蒙医药学特色库,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以蒙医药学专业为依托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设想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西医院校中设置民族医学专业最早的系部之一,1980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首批蒙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民族医学(蒙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蒙医学科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特色学科,蒙医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蒙医诊断学和蒙医疗术学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目前该学科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医学教育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专业人才最多,办学层次最高,科研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的特色优势学科。2007年内蒙古医科大学成为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蒙医药(本科)统编教材的主编单位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大中专院校蒙古文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学院全体教师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临床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现主持国家和部、自治区级重点科研课题37项,近年来积极与国内各中医药院校、部分西医院校及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日本山梨大学医学院、蒙古国健康医科大学等院校在人才引进、学者互访、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医疗合作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联络交流。

鉴于我校蒙医药学专业的独特优势,蒙医药学科的发展前景,以及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以蒙医药学科馆员的建立为试点,进而推动我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以期为我校蒙医药事业、医学事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晶.从科研需求角度谈学科馆员职能侧重及素质培养.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2):74~75

[2]张淑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对策.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21(5):81~82

医学专科篇10

1、开展双学位教育的意义

1.1开展双学位教育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医学双学位教育就是结合社会对不同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英语能力强,计算机知识丰富,掌握法律、心理、管理学等知识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但专业技术好,知识面广,且知识结构合理,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2双学位教育是彰显学生个性、就业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专业流动性非常小,学生一但被录取到什么专业学习,一般是不能够改变的,这种做法虽有利于稳定高校教学秩序,但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1]。加之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社会的了解不够,不明确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随意性比较大,到学校后专业又不能够改,只好硬着头皮学,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不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制约了学生个性发展。双学位教育开展使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主修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了更多知识。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2100万,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空间和自由度很大,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再是他们的唯一,他们更喜欢实践能力强,善于沟通,团队精神好,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双学位的学生无疑更容易获得他们的青睐,就业机会显着提高。

1.3双学位的开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大学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除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外,应注重内涵建设,双学位教育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越来越被高校领导重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而且根据相关精神收取一定费用,弥补学校硬件建设资金不足,促进学校的发展。

2、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的几种组合形式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第一专业,即指学生入学时所选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第二专业,即指学生入学后兼修的专业)而获取的学位。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市场,需要懂管理、通法律且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与高科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2],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辅修学位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1)临床医学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通过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习,具备管理学知识,管理基本技能得到较好锻炼,这种组合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2)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患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有些心理疾病是无法通过药物治愈。这种形式为医学人才解决人们心理障碍提供了有利条件。(3)临床医学专业+英语专业:就目前而言,西方国家医疗水平较高,能够阅读外国文献的医生就多一条信息来源的渠道,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先进技术先进理论。(4)临床医学专业+法学专业:通过法理学,宪法,法社会学,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刑法总论,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刑法分论,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

3、开展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达到本科双学位教育目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目,应做好如下几点。

3.1大力做好双学位的宣传,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双学位政策已不是新生事物,早在80年代很多综合性大学已开始实行,至今已有30多年了,但对刚入大学校门的学子来说就是新鲜事物,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太少,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双学位”。为保证双学位教育质量,学生真正受益,一方面要加大双学位的宣传[3]。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现场解答,印制宣传单,师兄师姐介绍经验,邀请刚参加工作同学做报告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每位学生了解双学位制度,了解各个辅修学位情况、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一经确定,就是学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学生根据职业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修读学位,更能够实现双学位教育的目的,同时避免因随意选择而导致中途退出,无法获得学位等情况的发生。

3.2合理安排工作,优化师资结构,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

辅修学位的课程除和主修学位课程相同的外,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进行,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导致有些教师产生抵触,而且有些教师正常情况下课已经很多,根本就没有精力在业余时间再教学,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教师难以承受。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双学位课程精心安排,尽可能的安排教师教学相对较松的时候开展,要优化师资结构,让年轻的教师多承担些任务。除课时酬金外给予适当的补助,在外出进修、职称晋升等优先安排等,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热情各积极性,确保授课质量和效果。

3.3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